对跟踪审计的要求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9 16:14:55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1)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对使用财政资金、国有企业资金等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行为。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在不断的加大,以及市场需求,为了有效的控制和节约投资,实行施工阶段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政府初衷是好的,但能真正达到一定跟踪审计的意义,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就目前操作的情况看,大多数跟踪审计只是一种形式、有些跟踪审计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的一种遮丑布,有些跟踪审计甚至成为有些部门违法的合法外衣。这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在跟踪审计一线的同志有些了解.

我想其中有几种原因:

一、跟踪审计能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其他政府部门的机构、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机构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跟踪审计大多数聘用的是中介机构,目前来看跟踪审计服务费偏低,很多的中介机构从经济效益出发派一些素质达不到跟踪审计要求的人员,或能达到要求的也只是个“挂职”人员很少深入现场;

三、跟踪审计的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有些跟踪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项目控制的目标是什么,跟踪审计具体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手段和控制措施,直至目标的实现,一直至跟踪审计结束都不清楚;

四、跟踪审计业务知识培训不够,很多的人可能编标还好、搞个结算审计还行,但是搞跟踪审计就不行,跟踪审计是比较综合的管理,需要的是管理人才,没有管理的理念,没有管理目标、没有计划、手段和方法是不能实现跟踪审计目标的,而这些要通过培训学习、经验交流才能获得。

上述跟踪审计的弊端:虽各省、地区审计局相继出台一些跟踪审计操作规程、办法和一些规定。规定的范围和职责基本是相同,各地区审计局也颁布一些考评细则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业绩的考核。但取得的效果不明显。根据我从事项目管理一些经验和近年来的跟踪审计一些经验,下面谈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项目实施前应要求跟踪审计组主要负责人,编制具体的、可行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建立管理架构、明确责任、针对项目跟踪审计重点、难点编制有效控制措施、手段和方法。最后加强对方案的审查,该项作为业绩考评的依据之一。这一点的阐述犹如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单位《监理细则》项目管理单位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如果方案都编制有问题,更不要谈搞跟踪审计。经审批通过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应作为整个整个跟踪组的行为指南,指导具体项目的跟踪审计管理;

二、加强审计组进场时跟踪审计交底工作和协调工作。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进场阶段各参建单位不了解,有必要了解各参建单位的主要人员、联系方法和任务分工,进场后应迅速的组织各单位进入相关的审计交底,特别是交底跟踪审计组在本项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在本项目中工作的定位,以及必要的跟踪审计管理作业流程和表式等一些管理工具,让各参建单位了解和熟悉跟踪审计的在本项目中扮演角色,以及在全过程建设中,应遵循的做法、程序等。有些审计组没有这样做,导致程序混乱,增加了审计的风险,也加重了审计工作的任务;

三、针对项目的特点应设置必要的审计控制重点,各项目各有特点:如有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作为搞跟踪审计的人员,应亲自查看现场、预读图纸、合同和招投标文件,针对性制定有关审计难点、重点控制方法,如市政道路工程(或水利河道疏浚工程),因地形地貌复杂签证较多,有必要进场时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测量原始标高,以保证签证的真实性。市政工程路床顶标高成为下一步审计的重点,以防施工单位挖填超高在上面的路面结构层偷工减料。水利工程疏浚完成复核工作,成为审计的重点以防施工单位虚假签证。工程设计变更、签证、材料设备的价格均为审计的关注的重点;上述等等对跟踪审计组人员业务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熟悉有关造价知识、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施工工法;

四、如何树立审计人员的威信,这一点,做到的不多,大多人能做的是一团“和气”而不是“和谐”,很多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把现场的审计组人员当外行看待,其主要的原因:现场的很多问题发现不了。实际上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也涵盖了全要素的造价管理工作,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管理,很多人认为质量是监理单位的事情,其实不是,施工单位单位偷工减料实际上就是违约,是属不当得利行为,结算时计价按合格成品计入。能说和你造价没有关系?

五、如何正确认识审计中风险,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审计过程中由于定位的原因,有些政府部门平时工作作风的问题,认为跟踪审计组是为某些人服务的,甚至干涉审计组的工作,使审计的风险加大,使跟踪审计组成为为某些人的非法服务的工具,如有些材料设备的询价定价、依法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虚假签证等。二、由于审计组人员不在岗:部分签证实施时一个电话,事后补签。缺乏真实性。

我国目前关于跟踪审计的审计准则和制度还不完善,对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新技术、新方法,需要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

一、创新跟踪审计理念: 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三统一”跟踪审计监督体系;

二、创新跟踪审计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提高决策科学性,加强对项目“标的”的审核,注重效益审计;

三、创新跟踪审计方式方法: 一是坚持全面跟踪。突出审计重点。三是延伸审计不放松。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科学采集数据,利用好工程造价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量力而行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从实际出发,跟踪审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考虑重要性和效益性原则,重点放在涉及国计民生、影响大的重点项目上;聘请具有能力中介机构参与。审计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具有良好信誉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同时,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委托中介机构的监管,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2)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要针对建设项目前期的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审计以及工程竣工验收后的决算审计,通过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影响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隐患。跟踪审计是对以前审计的发展和完善,但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应该做到对跟踪审计的进一步规范,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建设工程服务。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简单概述。

1.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就是运用审计的方法对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施工前的招投标审计,施工中签证费用审计以及结算总价的审计监督和管理。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投资额,节约资金,避免浪费,并对其进行真实的反映为目标,从而,达到维护合法权益,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增加投资收益的目的。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下,对以往的建设项目审计的创新和完善,其审计的内容更全面,实施更为及时,形成了自身的优越性。(1)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传统的审计是对建设工程完工后的一次性结算审计,没有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的监督管理,是静态的审计。跟踪审计是分三步走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完工结算时的监督,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可以把审计工作做得更细,能够运用前后对比法分析,审计做得比较全面和到位[1]。(2)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面的审计。传统的审计只是对事后的结算做统一的审计,由于工程的复杂和反复,很难正确的区分和判断。跟踪审计能够从施工前开始,直到施工结束,把工作做了细分,使审计工作更全面。(3)对施工全过程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传统审计只把施工阶段作为审计的对象。(4)效率较高。跟踪审计可以做到在施工现场签证,避免了长期积压出现的相合推诿的现象,提高了效率。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跟踪审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跟踪审计需要对建设项目整个过程做到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对审计能力及人员的数量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作业人员和专业的素质技能来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要有数量的业务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但目前跟踪审计机构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并且从业人员的水平一般,有些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审计工作认识较片面,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审计的内涵,以至于,不能正确的处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现有的跟踪审计机构不会把优秀的人员派驻跟踪审计现场,往往派一些应届毕业生、或者非专业出身的人员做跟踪审计,他们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不了解,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审计工作的混乱和不专业。

2.跟踪审计的收费不够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收费标准不够完善。江苏省出现了传统审计收费比跟踪审计收费高的怪现象。按照江苏省物价局审核跟踪审计收费标准,和某些地区相比较低,但是高于国家发改委的价格。同样要求跟踪审计常驻现场,工作要求比监理还高,但比起监理的收费,审计收费不足它的十分之一,但往往在工作中,审计把监理的部分工作做了。价格不合理造成某些机构拒绝做跟踪审计。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跟踪审计工作的进行。在跟踪审计方面,国家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没有明确跟踪审计的内容,也没有相关的处罚措施和具体实施条例,所以,出现了跟踪审计的作业质量差,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4.项目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偏差,委托内容不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审计发展的新事物,造成很多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作业内容不清楚,不知道具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使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受阻。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对跟踪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合理。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跟踪审计的流程和内容,有些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常驻现场,必须安排土建人员与安装人员各若干名。这就造成了很多跟踪审计机构不愿意做跟踪审计。

三.解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问题的对策。

1.加强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审查力度。对现有的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作业的能力,明白怎样处理发生的问题,以便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审查机制,提高资格证获得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准[4]。对拥有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实行不定期的抽查考试,保证跟踪审计人员的质量,只有合格的跟踪审计人员才能做好审计的本职工作。所以,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完善机制。

2.完善跟踪审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审计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跟踪审计是传统审计的创新,解决了传统审计不能够解决的难题,并对建设项目的审计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此外,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做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所以,要确保跟踪审计的合理健康的工作,这就必须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做到在工作中,有法可依,依法执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具体的跟踪审计的实施办法,做到跟踪审计的每一步问题和责任都有健全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的质量,规范跟踪审计中的违法行为,使跟踪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

3.明确跟踪审计的合同工作内容。审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把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编写出具体的文字范本,加入到合同里面,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实施工作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最重要的是可以让项目建设单位知道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和具体的任务,从而避免出现项目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不清楚,而做出错误的指示,对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该行业的正常发展,也起不到真正的审计监督和管理的作用[5]。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很多企业都不太清楚,所以,跟踪审计应该多做宣传,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并且让社会了解和更好的接受,从而,能够合理有效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进行作业时,要注意企业的形象,要有长远目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

结束语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是传统审计的延伸和发展,引导着现代审计的发展潮流,并且在很多大型的建设项目中都有所采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所以,要确保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发展中能够合理的、有效的开展,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使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的管理中真正起到审计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勇.浅谈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探讨[J]. 中国-东盟博览. 2012(06) 4

[2] 仇圣光.工程跟踪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方法介绍[J]. 时代金融. 2011(18)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3)

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能够为政府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能够降低政府资金的浪费,增强资金的有效使用。并且还能实现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规避腐败行为,减少经济犯罪率。但是由于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年来形成的新生事物,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解决。

一、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跟踪审计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跟踪审计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审计监督模式,因此当前缺乏匹配的法律法规及规范,并且也没有充足的审计依据和明确的衡量标准,审计质量停滞不前。尤其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上,没有统一的实施标准和做法。跟踪审计内容、程序、审计报告等均不够规范,致使跟踪审计存在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制约了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部门常常陷入被动的状态,达不到预期的审计质量要求,给审计风险带来了可能。

2.单位存在认识偏差,审计环境不佳

当前,跟踪审计在基层审计机关中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由于跟踪审计实际牵涉了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各部门,不仅项目施工单位多,再加上审计宣传力度不强,缺乏有效的审计措施,相关部门忽视了跟踪审计的重要性,将跟踪审计与跟踪监视混为一谈,认为跟踪审计的任务是控制施工部门的付款,所以相关部门会刻意逃避一些核心环节的审计监督;再加上现代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对跟踪审计存在一定的影响,加大了跟踪审计的运行难度。

3.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审计风险加大

跟踪审计涉及领域较广,责任繁重,要求严格,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非专业出身,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并且所拥有的专业技能达不到跟踪审计的要求。此外,由于跟踪审计的服务对象多是施工企业,而这些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需求,通常采用一些偷工减料的、高估冒算等手段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样审计人员工作中就会遭遇各类障碍与压力。再加上审计内部复核人员对工程技术审计方面的知识了解不透彻,审计质量控制也潜在严重的风险。

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监督的措施

1.构建完善的项目跟踪审计法规制度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保障,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奠定跟踪审计,为跟踪审计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才能保证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全面开展,从而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当前,上级审计机关应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跟踪审计操作规程》《跟踪审计监督办法》等标准要求,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跟踪审计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充分认识跟踪审计的重要性

审计部门应大力推广与宣传跟踪审计工作,提高建设单位对审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接受审计监督,营造有利于跟踪审计工作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且还要加强执法,树立正确的审计形象,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监督,以形成监督合力,督促相关管理部门做好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的管理,构建相关的制度,明确划分各自的职责权限,齐抓共管,提高各部门的认识程度,从而共同努力完成审计工作。

3.培养一批优秀的审计人才,加强培训

为了确保审计人员数量达到审计任务要求,应加快培养一批优秀的审计人才,优化审计机构,理顺体制,设置完善的投资审计机构,公开招聘专业的审计人员,落实投资审计的优惠政策,全面发挥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大投资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审计人员参与相关资质与职称考试,以不断丰富自身的财务审计和建设工程审计,争做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复合型人才。

4.将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审计有机结合

工程与财务之间属于彼此验证的关系,工程中存在的可疑问题,以财务审计为切入点,通过财务支出得到证实,若工程财务中存在可疑问题,也可从工程造价中得到证实。所以将工程造价与财务审计有机结合,对投资全面审计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反映了投资审计的重点,这是投资审计分析由定性转向定量为主的重要手段。如果只注重一个方面,未将两者有机的结合,那么就会给投资审计带来巨大的局限。所以必须注重两者的结合,才能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

5.全面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动态信息

跟踪审计主要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实际上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动态信息,结合具体的动态信息明确所要审计的环节与事项。加强跟踪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动态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审计工程建设质量、工程款项支付情况等环节。实际中,审计组与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项目时,应严格要求建设管理单位提供详细的工程建设进度情况、信息、资金款项支付情况,以及核心变更事项等。审计组应将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动态信息和关键环节事项审计有机结合,从而科学控制工程造价。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政府部门应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跟踪审计规章制度,科学确立跟踪审计范围,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等,为跟踪审计工作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此外,审计部门根据规章制度,编制规范的跟踪审计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为跟踪审计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确保跟踪审计工作的持续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梁士旗.政府绩效审计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4)

一、开展跟踪审计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盐城市先锋岛整体开发项目是盐城市重大建设项目,我们有幸参与其中的跟踪审计工作。为了切实搞好市先锋岛整体开发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审计组有 地围绕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和竣工决算这三个具体阶段,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分布推进,确保效果,为整个跟踪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以招投标阶段为重点,认真搞好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跟踪审计。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跟踪审计,主要是对涉及项目开工前的文本资料以及招投标的真实情况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各项审批文件是否齐全、真实;投资决策是否合理;概预算编制、审批是否充分、准确、合规;征地拆迁补偿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拆迁评估及结果是否公正、合理、准确;工程招投标是否规范有效。在这诸多环节中,针对目前招投标阶段普遍存在人为逃避招投标程序、招标人以特殊的条件限制潜在投标人、人为选择投标申请人、工程量清单及计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我们将招投标阶段的审查作为重中之重。审计组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是完整及时地收集资料。审计组要求建设单位在招标公告、投标文件前一定时间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并从消息公布方式、招标方式、评标办法、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等方面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如发现有不符合《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审计法》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审计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由建设单位签署意见,审计组填写执行情况,并将工作过程记入审计情况记载台账中。

(2)是认真审查工程量清单。我们将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要求招标人对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报价,对工程量清单不负有核实业务、更不具有修改和调整的权利。审计组重点审查定额的选用是否符合工程特征、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项目特征的描述是否和设计图纸一致等,逐一指出不符合、不一致、不准确的地方,要求及时纠正。

(3)是审查并建议招标控制价。审计组主要审查招标控制价编制人是否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制,是否按常用的、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进行考虑;审查招标控制价的组成内容是否全面真实等。在经过上述审查程序后,审计组再向建设单位提出建议招标控制价。在实施该项目审计时,我们十分注重招标控制价的审查,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4)是全程参与工程开标会。审计组派员参加工程开标会,进行现场监督,审查开标、评标过程以及招投标结果的合法性。

(5)是切实做好工程合同的审查。主要审查合同具体条款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允性;审查合同内容与招标文件的承诺是否一致;对招标文件中未涉及的事项,是否经双方约定后以合同条款形式加以明确,防止因合同内容有误或遗漏而组成建设资金的损失浪费;最终,审计组还要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要把接收国家审计机关监督作为一项重要条款写入合同。

2.突出重要环节审查,深入搞好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审计。

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跟踪是关键,这一阶段,审计组着重对以下事项进行审查:

(1)是审查项目合同执行及制度落实情况。主要审查项目合同在付诸实施时履行、变更、转让和终止等情况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有无存在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现象。同时,审查建设单位为保证合同的落实,是否建立了招投标、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物资采购、档案管理等内控制度并审查其执行情况。

(2)是审查建设项目施工方案调整、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施工方案调整、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特别注意施工单位是否将设计图纸中施工难度较大或报价低的项目申请设计变更或相应地增加报价高的项目;施工单位是否将规范中已包含在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写入设计变更中作为强制要求等。

(3)是对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查的深度直接关系工程决算的资料。

二、今后进一步做好跟踪审计的几点想法

1.进一步依法开展跟踪审计。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要做好跟踪审计工作,提高跟踪审计工作质量,防范跟踪审计工作风险,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法、依规开展跟踪审计。今后,我们要进一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上级审计机关的具体要求,稳步推进跟踪审计工作。

2.进一步规范跟踪审计工作。为了把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我们将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制订一个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操作指南,进一步规范跟踪审计工作。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5)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跟踪审计就是运用审计的方法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项目施工前的招投标审计,施工中签证费用审计以及结算总价的审计监督和管理。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投资额,节约资金,避免浪费,并对其进行真实的反映为目标,从而,达到维护合法权益,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增加投资收益的目的。

一、跟踪审计的特点

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下,对以往的建设项目审计的创新和完善,其审计的内容更全面,实施更为及时,形成了自身的优越性。(1)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传统的审计是对建设工程完工后的一次性结算审计,没有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的监督管理,是静态的审计。跟踪审计是分三步走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完工结算时的监督,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可以把审计工作做得更细,能够运用前后对比法分析,审计做得比较全面和到位。(2)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面的审计。传统的审计只是对事后的结算做统一的审计,由于工程的复杂和反复,很难正确的区分和判断。跟踪审计能够从施工前开始,直到施工结束,把工作做了细分,使审计工作更全面。(3)对施工全过程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传统审计只把施工阶段作为审计的对象。(4)效率较高。跟踪审计可以做到在施工现场签证,避免了长期积压出现的相合推诿的现象,提高了效率。

二、目前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跟踪审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跟踪审计需要对建设项目整个过程做到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对审计能力及人员的数量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作业人员和专业的素质技能来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要有数量的业务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但目前跟踪审计机构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并且从业人员的水平一般,有些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审计工作认识较片面,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审计的内涵,以至于,不能正确的处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有的跟踪审计机构不会把优秀的人员派驻跟踪审计现场,往往派一些应届毕业生、或者非专业出身的人员做跟踪审计,他们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不了解,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审计工作的混乱和不专业。

2.跟踪审计的收费不够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收费标准不够完善。江苏省出现了传统审计收费比跟踪审计收费高的怪现象。按照江苏省物价局审核跟踪审计收费标准,和某些地区相比较低,但是高于国家发改委的价格。同样要求跟踪审计常驻现场,工作要求比监理还高,但比起监理的收费,审计收费不足它的十分之一,但往往在工作中,审计把监理的部分工作做了。价格不合理造成某些机构拒绝做跟踪审计。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跟踪审计工作的进行。在跟踪审计方面,国家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没有明确跟踪审计的内容,也没有相关的处罚措施和具体实施条例,所以,出现了跟踪审计的作业质量差,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4.项目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偏差,委托内容不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审计发展的新事物,造成很多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作业内容不清楚,不知道具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使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受阻。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对跟踪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合理。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跟踪审计的流程和内容,有些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常驻现场,必须安排土建人员与安装人员各若干名。这就造成了很多跟踪审计机构不愿意做跟踪审计。

三、解决跟踪审计问题的对策

1.加强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审查力度。对现有的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作业的能力,明白怎样处理发生的问题,以便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审查机制,提高资格证获得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准。对拥有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实行不定期的抽查考试,保证跟踪审计人员的质量,只有合格的跟踪审计人员才能做好审计的本职工作。所以,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完善机制。

2.完善跟踪审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审计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跟踪审计是传统审计的创新,解决了传统审计不能够解决的难题,并对建设项目的审计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此外,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做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所以,要确保跟踪审计的合理健康的工作,这就必须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做到在工作中,有法可依,依法执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具体的跟踪审计的实施办法,做到跟踪审计的每一步问题和责任都有健全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的质量,规范跟踪审计中的违法行为,使跟踪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

3.明确跟踪审计的合同工作内容。审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把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编写出具体的文字范本,加入到合同里面,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实施工作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最重要的是可以让项目建设单位知道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和具体的任务,从而避免出现项目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不清楚,而做出错误的指示,对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该行业的正常发展,也起不到真正的审计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很多企业都不太清楚,所以,跟踪审计应该多做宣传,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并且让社会了解和更好的接受,从而,能够合理有效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进行作业时,要注意企业的形象,要有长远目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

4.要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复核是审计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审计复核应该成为审计项目的必经程序,任何审计项目都不能有例外,要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复核具有全面性的同时也具有突出的问题和主要的矛盾。根据常规的程序,想要降低审计风险,就要找到审计风险的实质性问题,要注意对问题的事实是否清楚、审计取证是否充分、完整和履行法定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复核;在定性和处罚处理方面要严格的遵守法律的程序进行复核的过程;要在错综复杂的事实面前,善于从法律角度和当前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实际情况去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到本质的问题。

四、结束语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作为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的基础,充分把握科学发展观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审计机关把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作为的一项长期任务和中心工作,所以,我们要有保持头脑清醒,认真研究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勇.浅谈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探讨[J]. 中国-东盟博览. 2012(06)

[2] 仇圣光.工程跟踪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方法介绍[J]. 时代金融. 2011(18)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6)

长期以来,审计机关对政府项目的审计基本上都是事后的审计监督,面临着“时间滞后、职能弱化、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等现实问题,最大的弊端就是审计的实效性差,审计工作在规范建设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找到了管理漏洞,但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资金已无法挽回。这种情况下,各级审计机关就开始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路子,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试点,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查、监督,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维护合法权益,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以下优点:

(一)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一方面,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这时要面对如在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以动态地监督全寿命过程各阶段的运作。

(二)从事后审计向与事前、事中相结合审计转变

在传统的事后审计时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此类现象的发生,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已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作好准备。

(三)减少时耗,提高工效

如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汇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签字认可了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了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病,将较长的传统审计周期提前压缩消化在事中阶段,使过去过于集中的量尽可能均匀分散在施工阶段,从而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加大了审核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以施工阶段的审计为重点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

传统审计模式以建设项目开工到竣工的施工阶段为审计重点。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审计与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已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对设计质量的跟踪审计,积极介入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的特性,它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目标偏离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的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比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先要跟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二)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人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也因为投资方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三)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

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增大、难以提高,导致跟踪审计模式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四)跟踪力量有限,增大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目前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另外,跟踪审计也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进行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五)跟踪审计收费不规范,难以保证

目前在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上,往往需要中介机构的参与协审。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考虑的仅是两个因素:劳动投入和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矛盾点就会集中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这样,在跟踪审计中对于讲求效益的审核单位来说,就容易产生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针对目前跟踪审计遇到的现实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二)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是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还是从施工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建设项目情况不同,选择的方式也就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三)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规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四)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

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

(五)规范跟踪审计收费,优化跟踪审计人员配备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7)

《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等项目要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目前,跟踪审计已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奥运场馆建设审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跟踪审计改变了以往事后审计“秋后算账”的滞后性和间接性,它要求审计人员从一开始就介入到工作中去,全过程参与、全过程跟踪,能够更好地增强审计的时效性,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然而,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如何既能较好地促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又能全面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能,降低审计风险,确实是一个新课题。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实践,认为跟踪审计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确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跟踪审计是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的众多监督方式中的一种,审计不是万能的,它同其他的国家和社会监督一样,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要实现好审计的监督功能,事先必须有着非常明确的、恰当的目的或目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耗费大量的劳力、物力,最后却无功而返。实际上,跟踪审计因为时间长、审计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往往容易产生审计定位的偏离,从而使审计工作迷失方向。如在跟踪审计中不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甚至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等,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或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绩效情况等的审查,忽视了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从而会影响跟踪审计总目标的实现。

所以,要全面审计职责,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就要在搞好审前调查、做好审计计划、把握好审计重点、明确审计目的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建设周期、力量投入等因素来划分跟踪审计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规避审计风险,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当前跟踪审计目标和重点,应围绕评价公共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工作,探索各种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而跟踪审计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全面了解项目决策和实施情况,及时实施监督和制约,避免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能及时发挥效益审计的“效益”,以签证为基础(起点),以评价为中心(节点),以监督为归宿(终点),从而使审计各项职能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

二、审计监督不能越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往往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而且在主管领导主持的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专项会议上,往往要求审计部门参加,并且还要在领导拍板的会议决定事项上签字认可。由于项目管理和审计的工作范围、要求不尽相同,虽然项目顺利推进了,站在审计的角度还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当初审计己签字认可了,再查出、揭示问题,等于是在打自己的耳光,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因此,跟踪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反而使监督的作用弱化,从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恰当的。由于介入了项目管理,会产生利益冲突,因而客观性受损,审计风险加大。

因此,在任何环节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尤其是跟踪审计人员,有时长驻施工现场,但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关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价和定性,及时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审计意见,及时整改。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混同于普通项目管理人员职责。比如有一些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请审计部门帮助编制标底之类,或要求审计施工单位的月报作为工程进度款支付依据,或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请审计“拍板”等,这些已超出了审计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或审计机关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

三、正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跟踪审计只是一种“过程监督”, 审计机关和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利益博弈原因,在跟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对多”的局面,如果在跟踪过程中配合或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项目参建的抵触情绪,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的现象,使跟踪审计工作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如果审计人员受审计就是找问题的职业思维定势影响,不是辩证地、发展地而是机械地、教条地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更深的矛盾,恶化审计环境,加大审计风险。

应该指出的是,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和审计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前者是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后者是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服务者。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审计关系,才能使两者有效配合,才能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审计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更不是监工,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在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除发现重大违规违纪线索需要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外,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审计人员要建立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和谐的审计关系,首先,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法纪意识,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与项目进展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管理,重大问题的定性和处理要在内部形成共识,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和意见交换,使问题得到依法处理;最后,对于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反映情况,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四、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和介入深度

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和介入深度,要把全天候地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同时使审计能够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竣工验收;工程财务决算等。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变全天候的审计跟踪为对关键点的审计跟踪,从而提高了跟踪审计的效率,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个关键环节又要细化审计事项,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例如,在某高速路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组成比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审计经验,将工程量大、隐蔽程度高、事后审计困难的路堤填方工程确定为本次跟踪审计的重点项目之一,并根据路堤填方工程的施工及计量特点,将准确记录路基原地面标高以及填前压实标高明确为路堤填方工程审计的控制点。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恰当选择审计切入时机、合理采用审计方法及辅助工具,提高了审计成效。

五、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

从跟踪审计的外部法律环境来看,现行的审计法主要是规范的财政经济行业,对于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含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地方或系统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规章制度,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如《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衔接,就会出现审计时不好把握的现象。如跟踪审计时发现,施工合同结算价款没有按照中标价格确定,跟踪审计人员虽然发现了此事,但找不到法律依据,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如果稍有不逊,就有可能给个人或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从审计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方式,例如,一般的建设项目审计只需要项目审计结束后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而跟踪审计为体现审计的时效性,可能在审计过程中出具多份阶段性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出台适应跟踪审计特点的审计规范和准则来规范跟踪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而且跟踪审计中,由于对过程进行了监督,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造成在工程决算阶段审计时,很难出现大的工程结算审减额,影响了项目决算审计成果,审计机关内部应建立衡量跟踪审计成果的更好考核机制,来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必须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要在积极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完善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各项资金跟踪审计的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重点、内容、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组织形式、审计结果公开及运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8)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32-02

1 跟踪审计的概况

1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内涵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造价管理的咨询、评价和监督活动。它不同于竣工结算审计,其实质是实时审计,就地审计。跟踪审计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设计变更、隐蔽工程、材料价格等事后求证难的问题,摆脱了事后审计的被动局面,将审计重点从对事后结果监督转移到对过程监督、咨询和评价上来,体现了现代审计理念。

1.2高校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起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学校都启动了新校区建设。为了保证大额建设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也为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规定,各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对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实践效果看,跟踪审计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避免了事后审计“虽然查出问题,但已既成事实,纠正起来难度较大”这一难题,有效地发挥了审计部门的“免疫系统”的功能。

2 跟踪审计的具体做法

2.1 合理规划,积极立项

主要有:一是与学校领导积极汇报沟通,获取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能有效开展;二是成立了跟踪审计领导小组,负责新校区审计工作。并将项目分配到人,纪委、监察审计处的工作人员每人负责一个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了组织保证。

2.2 精心挑选工程造价咨询单位,通过招标的形式实施委托审计根据日常工作接触、考察,我们通过招标的形式按服务价格、综合实力、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社会信誉度等方面选取了社会信誉好、人员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作为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单位。要求公司提供详尽的跟踪审计方案,同时要求方案切实可行,措施得力。签订协议后,召开了监察审计处、基建规划处、监理人员和跟踪审计人员四方参加协调会。通过协调,明确各方权责。

2.3 建立考核制度,确保跟踪审计效果

跟踪审计不能一托了之,必须对跟踪审计单位进行指导和考核。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专门制定了《新校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考核细则》,从跟踪审计方案、人员保障、时间保障、跟踪审计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评分办法,根据评分办法对各跟踪审计单位进行评价打分,并定期向各单位通报,便于他们改正提高。

2.4 明确跟踪审计的重点和要求。

①招投标阶段。项目招标申请资料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真实,标底是否经过审计,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编制是否精确、完整等。②签订合同阶段。审核合同是否按照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的内容订立合同,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双方责任划分是否清楚,合同中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是否完善等。③施工阶段。项目参加各方是否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内控制度并有效执行,相互间是否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各环节的畅通,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物资采购供应是否满足进度要求,工程计量支付是否按照合同文件进行,计量的基础资料是否真实完善,工程变更和签证的审批是否建立了严格的程序,对隐蔽工程是否进行了现场审核,并完整记录隐蔽工程实际发生情况;是否根据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进行付款等。④验收交付阶段。每一次验收必须通知各方全部到场,切不可走过场。一定要深入现场,严把施工图纸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变更、签证手续是否齐全,隐蔽工程是否属实,跟踪审计人员需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施工档案资料收集齐全,为日后竣工结算做好准备。⑤竣工结算阶段。竣工结算现在一般采用“标底+变更”的方法。审核前,首先要熟悉合同和招投标文件,弄清标底范围,明确哪些内容调整涉及造价变更,哪些不涉及,再根据现场有关资料,审核工作量计算是否准确,变更部分与现行规定有无冲突,清单子目套用是否正确,规费计取是否合理,材料计价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等。审计过程中,跟踪审计人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要客观公正、坚持原则,又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使工程造价得到准确反映。

3 跟踪审计取得的效果

31 审计的参与度加强,透明度得到增加

使审计的监督职能渗透到工程建设程序验收的各个环节。

32 能更好地控制和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跟踪审计能拓展以往事后审计的做法,做到关口前移,使审计做在项目开始之时,贯穿于项目建设过程之中,有效地降低了项目的造价。

33 进一步促进了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监控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管理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程度不同的设计不到位、施工不到位、监理不到位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通过跟踪审计,可及时、及早发现问题,促进各方加强管理,以利堵塞漏洞,防范风险。

34 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

众所周知,当前高校建设项目是“高危区”,腐败案件时有发生。跟踪审计形成了从源头上控制和监督的机制,通过制度和程序,能有效地减少建设工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起到保护干部、爱护干部的作用。

4 跟踪审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1 跟踪审计的取费

我们认为,跟踪审计的取费要根据实际跟踪效果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计取跟踪审计费用,做到客观、公平、合理审计的支付审计费用,公正合理地评价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劳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跟踪审计和结算审计服务分开,分别交给不同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并在跟踪合同中约定: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书需经过跟踪审计单位的审核之后方可送审,结算审减金额在送审金额5%(含5%)以内的,全额支付跟踪审计费用;审减金额在送审金额5%~10%(含10%)的,审减比率每增加1%,扣减工程造价1‰的跟踪审计费,扣完为止;审减比率在10%以上的,由跟踪审计单位支付结算审计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跟踪审计单位提出诉讼。通过上述约定,可有效防止跟踪审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串通,损害业主利益的情况发生,也可以显著提高跟踪审计工作质量。

42 审计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技能尚难适应跟踪审计的实际要求高校建设项目数量较多,目前,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许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没有指定专人跟踪或者一个人同时承担好几个跟踪审计项目的任务,人员的数量难以达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控制的目的。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相对于传统的事后审计来说,涉及内容更多、范围更广,审计人员需要的知识范围更宽。而现有建设工程审计人员几乎都是造价审核类的工程师,基本没有施工经验,普遍缺乏土建、结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范围不够宽,很难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提出有影响力的意见,不能起到对监理的监督和牵制作用。因此,审计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需要学校和跟踪审计单位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9)

【 abstract 】 below the author expounds mainly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audit tracking audit problems, detailed track audit and tells the traditional auditing difference of method, advantages and carry out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track audit.

【 keywords 】 engineering audit; Advantages; Difference; sugges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传统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区别

1.1审计介入时点与审计状态

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提前或同步介入建设项目,深入现场,对从项目决策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及时审计,是对同一项目不同时点多次介入,多次审计,体现了跟踪审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审计的内容、资料明显多于竣工决算。传统竣工决算审计一般是事后开展的审计,审计范围一般只涵盖了施工和竣工结算两个阶段,且是一次性静态审计。

1.2审计效果

跟踪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建设项目成本核算、建设项目的管理,还包括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是全方位的审计。通过对上述审计事项的跟踪审计,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项目建设风险。竣工决算审计作为事后审计,往往对已造成的投资损失无法有效整改,只能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主,审计效果明显弱于跟踪审计。

1.3 审计方式

跟踪审计的审计方式主要是定点审计、定期审计、驻场审计以及上述方式互相结合的方式等,以现场审计为主。传统建设项目审计大多采用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以现场审计为辅。跟踪审计除了依据国家、企业颁布和制定的法规、制度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依据外,还可以依据行业的先进指标、社会公允价格等非强制性依据,审计结论大多以建议的方式供建设单位采纳。而传统竣工决算审计的审计依据以强制性为主,审计结论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执行。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

2.1 规范建筑市场,预防滋生腐败

近年来,建筑市场中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权利寻租、恶性竞争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跟踪审计使审计监督介入到项目建设流程之中,增加建设市场的透明度,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和改善。同时,审计监督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各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揭示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中蕴含的风险,督促参建各方履行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和谐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关系,从而达到规范管理流程,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将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而在源头上减小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2.2 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相关法律要求

目前,我国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在执行过程中,与《审计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例如,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了工程价款,如果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果与合同相冲突,那这样的审计结果往往难以落实,因为这涉及到《合同法》与《审计法》的冲突问题,使审计工作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通过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可以提前介入建设项目,对关键控制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在恰当的时点发表审计意见,从而规避审计工作于其他法规制度的冲突。

2.3 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跟踪审计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风险提出预防性的意见及建议,参建各方因问题尚未发生,无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而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甚至有可能会主动要求审计,发自内心的欢迎审计,从而较好的缓和了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为审计工作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2.4 使审计工作更富有成效

跟踪审计是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包括工程造价控制、项目内控制度、建设资金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跟踪审计能够把握最佳审计时机,及时发表审计意见,便于问题的纠正和整改,特别是对项目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审计的价值,发挥最大审计效力。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需求

跟踪审计的内容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涉及到投资管理、工程技术、财务、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多个方面。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能从建设项目的微观管理上发现问题,还要能够从宏观政策、体制、机制上,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目前,投资审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自身素质上都难以满足跟踪审计工作的需要。人员数量和审计任务量之间的矛盾,使审计人员疲于应付,造成跟踪审计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再者,审计人员一般擅长工程造价审核,施工经验不足,且普遍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提出有见地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3.2 传统的审计效果评价观念制约跟踪审计工作开展

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中,通常把审计工程造价、查出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作为衡量审计人员业绩的标准。在建跟踪审计“事前控制、防范风险”等特点的影响下,其审计成果更多地表现为完善制度、程序、堵塞管理漏洞等方面,这种既成事实的可量化审计成果较少。如果一定要用传统绩效标准来衡量的话,会出现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无论问题性质还是金额可能都不如传统审计明显,会影响审计人员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在建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

3.3 操作上的缺位和越位并存

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由于审计资源及建设体制等诸多限制,审计人员绝大多数选择在施工阶段介入建设项目,对项目决策等前期工作关注较少,造成审计监督上的缺位。同时还存在审计人员未能准确把握住审计关键环节,错过了跟踪审计的介入的最佳时点,从而造成跟踪审计缺位。另外,跟踪审计不仅应重视工程造价审核,更应重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但对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未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去解决,而是越俎代庖直接下达指令进行管理,造成跟踪审计人员的定位出现偏离,侵入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中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导致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控失效,引发各方利益的冲突。

3.4 较大审计需求与较高审计成本的矛盾

跟踪审计与竣工决算相比,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拓展。这势必引起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审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但是,审计成本是有一定额度的,在较高的审计成本下,审计程序的开展就必须有取有舍,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关键环节漏审,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四、开展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与跟踪审计相关的法规制度,转变审计绩效评价观念

为了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结合《合同法》《招投标法》等建筑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规范跟踪审计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使跟踪审计全面与招投标、合同签订、财务核算等管理行为相协调,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规范的行为准则,确保跟踪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同时,要更新绩效评价观念,树立科学的跟踪审计绩效评价观,对跟踪审计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跟踪审计健康发展。

4.2 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项目管理的深度,把握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合理确定介入深度,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方向,不逾越定位,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切实做到审计关口前移,从决策阶段开始,从源头抓起,强化事前监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设计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跟踪审计应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以书面形式下达跟踪审计意见书的方式,为项目建设各方提供可供采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到审计工作不干涉建设项目的具体业务。

4.3 准确把控跟踪审计介入时点

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规模、周期及审计资源等相关要素后,科学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但不论是从项目立项时介入,还是施工阶段介入,或是其他时点介入,跟踪审计都应保持连续性,确保审计工作的轨迹有效贯穿预定的审计事项。此外,还要保证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重大活动及时跟进,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回应。

4.4 争取参建各方的理解、配合以及建设单位的重视与支持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篇(10)

一、建立跟踪审计成果形成和利用机制,扩大和提升跟踪审计成果

跟踪审计重在解决问题并提出适用对策,因此,必须建立跟踪审计成果形成和利用机制,要将审计成果的导向性作用体现于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确保审计成果的及时和有效转化;要针对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多层次提供审计成果,审计成果要让使用者好用、有用、能用。

要发挥跟踪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成果的实效性是前提,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分类别,以报告、专报、信息、公告,甚至研究报告、新闻稿等多形式产出审计成果是确保成果实效性的有效方式;跟踪审计强调促进性,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媒体与公众等各种渠道,多途径、有选择地运用审计成果,共同推进问题的及时解决。

审计信息是反映审计成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审计机关编写信息,将详实、可靠的信息上报给各级政府,有助于管理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科学的判断。编写好审计信息,有助于扩大和提升跟踪审计成果,达到为宏观决策服务的高度,有效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言献策功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应结合审计重点内容和项目实际情况,注重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和对涉及体制机制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从保障项目顺利实现建设目标、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及效益等角度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

二、跟踪审计报告的特点及现实要求

1.跟踪审计报告的特点。

一是要“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跟踪审计目标和审计事项的重点,贴近需求,进行审计报告的综合分析与撰写。二是要“抓住特点”,就是要深刻把握某项审计工作的主要特点,并围绕这些特点开展综合分析和评价。三是要“选好切入点”,审计报告的撰写必须以审计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做到事半功倍,努力提高审计信息的亲和力与认同感。四是要“侧重关注点”,审计报告必须服务于审计工作主体,针对不同阶段的审计内容体现不同的关注点。

2.跟踪审计报告的现实要求。

跟踪审计是以预防性和建设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全新的审计监督形式,“提前跟进、全程跟踪,立足服务、着眼防范”是其基本的工作思路。因此,跟踪审计报告必须坚持科学的审计信息观和质量观,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报告内容和数据要客观准确,扎实可靠,经得起实践推敲和检验。二是审计报告反映问题目标要明确,主题要鲜明,反映的问题属于应当从体制上来研究解决的,就应当明确提出从体制上研究、解决的意见或建议;反映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意见或建议就应当突出普遍性;反映的问题属于应当立案查处的,就应当明确表示立案查处的意见或建议。三是要注重宏观性、全局性。关注宏观性、全局性问题是国家审计报告的基本特征之一,更是跟踪审计被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和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特殊性所决定的。四是要突出典型性、倾向性。跟踪审计报告应从政策、机制和制度上提出对策意见,反映具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审计意见和建议应具有宏观性和建设性。五是要重视现实性、针对性。跟踪审计报告反映的情况针对性强,切中时弊,恰到好处。六是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前瞻性是建立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七是要注重时效性、有效性。跟踪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当考虑对当前的工作是不是指导意义,是不是对促进当前的工作有参考价值。如果所反映的问题虽然“内容无限真”,但反映迟缓,错失良机,就会成为“明日黄花”,使信息失去使用价值。八是意见和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跟踪审计报告要让大多数人能看懂,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被审计单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

三、跟踪审计报告的撰写重点

1.跟踪审计报告的立脚点要宏观、反映内容要大气,主要反映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较为微观、金额太小的问题可以考虑不写进报告。

2.跟踪审计报告要全面,要有总体概念,要用数据去分析和反映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既要有绝对数,也要有相对数、相对比率等。

3.跟踪审计报告要形成几个明确的观点,不能简单罗列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所提建议针对性要强,不能大而化之,缺乏具体内容。

4.审计查出的问题要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了、怎么办”这几个方面内容。是什么,即要查清问题的基本情况。为什么,即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怎么了,即要了解这个问题产生的影响。怎么办,即要从制度上提出如何防止问题的发生。

四、跟踪审计报告的文字表述要求

按照《国家审计准则》有关审计报告内容要求,并考虑跟踪审计报告使用者的特殊需求,在编写跟踪审计报告时总的要求是:文字简明扼要,问题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可靠,评价和结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处理意见适当。具体编写时,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文字简练、语言通畅。力求文字精炼,语句通俗易懂,结构严谨、脉络清晰。二是观点鲜明、定性准确。对问题的披露,要体现法律、法规的鲜明要求,准确评价问题的是非大小和情节轻重。三是证据确凿、结论公正。审计结论要重证据,无论对人、对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四是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文字表述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们思维的一般习惯,符合逻辑性、层次递进性,环环相扣。

具体起草跟踪审计报告时应注意:一是总体评价或总体情况要在审计范围内,即“审什么评价什么”。二是问题要归类,一般表述格式为:抽查的总体数据、有问题的数据、所占比例、典型案例。三是整改意见要分出层次,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重视、采取措施、纠正了违规问题、完善了制度、人员培训或加强了业务和财务知识学习”等内容。

五、问题定性和审计建议的基本要求

1.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要求。

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尤其容易在基本建设程序、招投标、工程管理、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出现问题,而且情况相当复杂。对建设单位来说,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有主观上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因此,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首先要弄清问题是什么,即问题的事实、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问题的性质,金额的大小和轻重、可能的危害和影响,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切忌偏听偏信,轻率地下结论。其次明白为什么,即建设单位或者项目参建单位产生问题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第三分清重要性。依据产生问题的危害和影响,确定审计处理的基本考虑,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绝对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存在主观夸大或缩小的成分,防止审计结论出现偏差。

上一篇: 如何做好合同管理 下一篇: 企业委托管理合同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