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技术服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9 16:14:52

电力技术服务

电力技术服务篇(1)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142-05

Abstract:The electric marketing system, which ha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large number of data, the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of resource, the high requirement of sharing and mutuality, is an under the electric market environment. Taking advantages of sharing and distributed important component computing of Grid, basic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e of electric marketing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Grid, has been proposed. The functions of resource management, data management,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of electric marketing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and realized. Thus, a new electric marketing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Grid is constructed.

Key words:Grid; services; electric marketing

1 引言

近年来,全国部分地区正在推行一种更加重视民生的、多元治理主体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即利用信息化手段,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显然,与传统基层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一套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其次,它是一种融合管理与服务的体制,政府通过这一系统整合政务资源,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在电力行业,网格化服务还处在探索初期,对接政府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配齐网格管理“三大员”,三位一体贯通服兆詈笠还里。上下联动,开展服务活动,针对性开展农村配网建设、“一户一表”改造、背街路灯架设、优质服务整改等难点热点问题;内外互动,满足服务需求,大力推进城市“十分钟交费圈”和农村“村村交费点”建设,开展电能表接线串户问题专项整治,利用微信及时对外公司履责信息、安全用电知识,接受客户问题投诉等等。

2 网格划分架构设计

2.1 网格化技术

网格(Grid)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信息技术领域。根据Foster和Kesselman的定义[1],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电力营销服务网格化技术的实质就是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

电力营销服务网格化的基本做法是划分网格,即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便利的原则,将所用户和服务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负责网格内事务的处理。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电力营销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信息共用,实现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人性化服务。

2.2 服务网格划分

为支撑网格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业务部门间的服务协同处理机制,需以供电台区为单元对各单位的低压用电客户进行网格化划分,形成柔性统一的矩阵式。

在不改变现有直线职能制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构建起柔性统一的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台区/线路为网格单元的矩阵式服务网络架构。网格单元分为两种类型:低压网格、高压网格。低压网格将低压用电客户按台区划分原则进行划分。高压网格将中高压客户按线路划分原则进行划分。

操作人员填写网格名称、网格涉及地域范围描述,对网格进行命名标识,用于区分于其他服务网格。同时选择该网格单元所包含的台区、线路,从系统中查询选择客户,将用电客户按网格划分原则,划分到网格单元中,建立用电客户与网格的对应关系。当营销系统的用户档案数据因新装、销户等业务开展而变更后,系统定期对服务网格中的客户进行自动增加或剔除等更新操作,保持与营销系统客户档案数据的一致性。

2.3 服务网格架构设计

以客户为中心,基于“互联网+”理念构建全省统一的电力服务网格化管理,融合线下“网格”与线上“网络”资源,基于网格单元开展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供电服务,强化跨业务、跨部门的服务协同能力,强化供电服务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有效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设计的营销网格化管理平台架构由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组成。

2.3.1 业务架构

营销服务网格化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基于服务网格开展供电服务,提供属地化的近距离服务、差异化服务、增值服务,缩小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解决服务响应速度问题。

在构建网格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基本信息采集不断完善网格服务对象信息,向网格服务对象提供客户咨询、信息查询、故障报修、投诉、举报、建议、意见等服务,以及停电公告、欠费催缴等主动信息服务。通过业务督办、考核时限管理进行服务进度管理。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

2.3.2 应用架构

为实现营销网格化服务管理业务,采用”一个平台+N个终端”的系统架构。一个平台指营销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N个终端指作业层利用专用智能终端实现诉求录入、业务处理、信息采集、进度跟踪等功能。

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是营销服务网格化的基础支撑,通过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营配系统、政务网格平台集成,实现网格模型构建、网格服务业务开展,服务管理等功能。

专用智能终端应用服务于营销全业务,其中网格化服务模块通过与服务网格管理平台交互,实现作业层在移动终端上即可完成日常工作处理、信息录入、信息查询、进度跟踪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咨询、故障报修、投诉等业务的受理服务,需要其他部门协助处理时,通过移动终端录入客户诉求后提交到网格管理平台,网格管理平台通过调用接口将受理信息提交至营销系统并全程跟踪处理进度及结果。营销系统接收到网格服务发来的工单后,启动快速响应流程进行任务派发、处理、答复、回访等功能,并将工单流转信息、处理结果信息返回到网格管理平台,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将接收到的信息分发至各网格员以便网格员进行服务跟踪。

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可受理政务网格化系统发来的业务咨询、投诉、故障报修等业务,并将业务咨询分发到网格员移动终端,网格员可及时进行咨询答复,如果无法立即答复的则提交营销系统。网格服务管理范围内 的投诉将直接分发到对应网格员处理后答复,其他范围的投诉转发营销系统并全程跟踪处理进度。故障报修直接转发营销系统并全程跟踪处理进度。

为方便对网格、网格服务、服务质量进行管理,系统还提供了网格服务量统计、超时统计、督办统计、重点业务分类统计等功能,并提供看板功能直观展示网格组织结果、服务对象、关系对象、服务量,便于对网格划分、网格服务进行调整。

应用架构如图2所示。

2.3.3 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基于业务架构和应用架构,从系统数据支撑的角度对数据模型、数据分类、数据存储、数据流转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营销网格化系统后台数据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类数据,结构化数据包括:平台支撑、服务资源、网格划分信息、工单记录和工单统计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包括:照片、视频和录音等。

用电客户档案数据、停电信息、电费信息、缴费信息等数据来源于基础数据平台。

3 电力营销服务网格化应用

开发营销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服务网格基础管理,包括:网格服务业务受理、故障报修受理、客户咨询受理、客户投诉受理、客户举报受理、客户建议受理、客户意见受理、政务网格服务事件协同调度和网格服务统计分析等。

3.1 网格服务业务受理

提供PC端的网格服务业务受理,通过电话受理客户诉求后,登记客户诉求信息形成相应的业务工单。

3.2 故障报修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故障报修诉求,需登记的故障内容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受理内容、故障地址、故障地址参照物、故障现象、故障危害程度、故障类型(计量点故障、配网故障、路灯故障)、故障区域分类、一级故障分类、二级故障分类、三级故障分类,生成故障报修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运检抢修部门。如图4所示。

3.3 客户咨询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咨询诉求,需登记的业务咨询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W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咨询内容、咨询类型等信息,生成业务咨询工单。

业务受理过程中网格员可通过统一客户视图全面查询客户相关信息,并给予答复,如果不能一次性答复客户,则将工单派发到后续业务环节。

3.4 客户投诉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投诉诉求,需登记的客户投诉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投诉内容、投诉等级、一级投诉类型、二级投诉类型、三级投诉类型等信息,生成投诉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

3.5 客户举报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举报诉求,需登记的客户举报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举报内容、举报等级、一级举报类型、二级举报类型、三级举报类型等信息,生成举报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

3.6 客户建议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建议诉求,需登记的客户建议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建议内容、建议等级、建议类型等信息,生成建议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

3.7 客户意见受理

网格员通过电话受理客户的意见诉求,需登记的客户意见信息包括:受理信息来源(电力网格服务、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用户编号、用户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意见内容、一级意见类型、二级意见类型等信息,生成意见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

3.8 政务网格服务事件协同调度

网格服务管理平台接收政务网格服务平台发来的涉及电力相关的受理信息,生成业务工单。网格员根据相关内容信息补充业务工单数据项,包括:业务类型(故障报修、咨询、投诉、举报、建议、意见)、受理信息来源(政府网格服务)、所属市、所属区县、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业务一级分类、业务二级分类、受理内容等信息,生成工单,并将工单派发到相关业务处理部门。如图5所示。

3.9 网格服务统计分析

将信息化技术、监督评价的工作模式应用到业务中,通过基于信息存储和信息查询,实现对历史数据按期或实时的统计。同时,将该评价结果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相挂钩,提高各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4 结语

本文对基于网格的电力市场营销服务技术和基本构架进行了研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基于“互联网+”理念建立起电力营销网格服务平台,融合线下“网格”与线上“网络”资源,为客户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强化供电服务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有效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即:(1)实施电力网格化服务,提升效率降投诉;(2)通过网格化服务,实现“服务式营销”、“精准营销”、“移动营销”;(3)实施网格化服务,推进城乡服务标准的一体化,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曲朝阳,纪芳.基于网格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设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26(2):13-18.

[2]张旭.基于网格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5):14-15.

电力技术服务篇(2)

1 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的特点

电力客户服务中心,是近些年来各大电力企业新成立的用电客户服务平台,是伴随社会用电需求量上升、用电客户增多、人们盼望便捷服务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而建立起来的针对电力服务的客户信息服务平台,除包含电费的催缴、收缴、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外,还进行用电常识宣传、电力信息的查询以及用电客户的开发等业务,是现代电力企业的主要机构之一,不管是对电力企业来说,还是对广大用电客户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1.1 服务便捷。现代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依靠现在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开通了网上营业厅,电力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在家直接登录供电企业的网上营业厅,通过网上银行直接缴纳电费,省去了过去还要跑到电力企业办公地点的时间,而且网上的操作十分简单,使得整个服务非常便捷,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2 客户信息清晰。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及其信息分类存储和查询技术可以实现对各个用电客户信息的清晰记录,分类存储,便于对不同规模用电客户的分类存储,为优化电网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用电客户信息的数字化,避免了过去纸质记录的丢失,增加了用电客户信息的安全性。

1.3 体现电力企业的人性化服务。通过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的用电客户回访查询系统,和用电客户进行时常交流,收集客户信息,提升客户满意度,体现了电力企业的人性化服务,对提升电力企业在用电客户心中的形象,增加用电客户数量起到很大作用。

2 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置及其相应技术系统支持

通过以上对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的特点分析,可以知道电力客户服务中心是一个系统的机构,包含了许多细分的职能部门和相应的信息支持技术。

2.1 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即电话销售、电子商务销售、面对面销售等相关销售团队组成的职能部门,利用电力企业的各项电力服务,对一定范围内的用电客户进行销售推广,并争取达成共识。根据目前主流的销售方式,销售部门主要的支持技术系统有电力企业的配电信息查询系统,用于查询某个范围提供的电力参数,如供电电压、供电时长等;用电客户档案查询系统,用于查询某个范围内的用电客户信息;电话销售、电子商务技术平台,用于提供电话、电脑等硬件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宣传、推广、交易平台;除此外还有会议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用于进行部门内部或各部门间的会议精神传达,以及防止销售员的重复销售。

2.2 用电客户申请登记平台。用电客户申请登记平台包括实体办公窗口和网络虚拟办公窗口两部分,负责对与销售部门达成共识的用电客户,进行各种申请信息的登记工作,比如供电电压要求、供电时长等信息。这一平台设计到的技术支持系统主要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SQL、PHP),用于对客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存储,以及对用电客户进行分类。

2.3 实际勘察、方案设计部门。在用电客户完成信息的提交后,实际勘察、方案设计部门就要对用电客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分析,实地的勘察,制定相应的电网供电方案。涉及到的技术系统支持主要是各大电网分布查询系统,用于筛选最优的电网供电线路。

2.4 电网建设部门。针对已有电网线路无法到达的用电客户,该部门负责根据制定好的电网供电方案进行电网的建设。其主要的技术支持系统是用于电网建设的各项施工设备,和相应的周边电网查询系统。

2.5 用电客户档案管理部门。在完成电网建设、电表列装、签订供电合同后,该部门负责对用电客户进行完整的档案设立、保管,并对其进行精细的分类的存储。其用到的主要技术支持系统有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只不过不再是简单的SQL、PHP数据库,而是复杂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用电客户精细的分类存储、档案管理。

2.6 用电客户回访部门。在完成用电客户的档案设立、分类存储,并进行一段时间的供电以后,用电客户回访部门主要负责对用电客户进行时常的回访交流,了解用电客户的用电情况,比如供电电压是否平稳、电表指示是否正常等,维护用电客户满意度,并做好各项记录。

2.7 收费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对各用电客户进行各种费用的商讨、催缴、收取、核对等工作。其主要技术支持系统有计费、缴费系统、用于计量各用电客户的用电费用、收缴用电费用;提醒预警系统,用于对超额使用的用电客户进行缴纳电费的通知。

3 相关配套措施

建设完善、高效的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只靠完善的机构和相应的技术支持系统是不行的,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相关配套措施才行。

3.1 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以上对客户服务中心的各机构部门分析,可知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有大量的工作人员组成,需要一大批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客户服务中心的高效、高质量运作。因此,组织各种类型的培训、补习班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修养;聘请专业人才,专业培训师加强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之一。

3.2 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激励,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也就是人们称为的“激情管理”。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实施绩效考核,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报酬挂钩;也可以设立荣誉奖,提升职位等,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

3.3 完善的部门管理机制。要取得客户服务的高满意度,还需要完善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机制,除了做到部门内部的井井有条、配合默契以外,还要做到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配合默契。通过完善的部门管理机制,协调部门之间的运作,做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部门间的团队建设,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建立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及其技术支持系统,是电力企业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电力企业的要求。高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的客户服务中心不仅需要完善的机构部门设置、全面的技术系统支持、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部门管理机制,更重要的是电力企业对自身形象的定位,电力企业要做用电客户的“电力专家”,“电力助手”通过客户服务中心主动的和用电客户进行沟通,帮其解决用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让用电客户体会到电力企业的人性化服务,专家化服务,助手化服务,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提升用电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达到客户服务中心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电力技术服务篇(3)

关键词: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电力系统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13-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电力系统中,引入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能够帮助电力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技术性难题、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电力行业的稳健发展,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概述

服务器虚拟化,是指将物理性的服务器资源抽象为逻辑资源,将一台服务器转变为数台、数十台乃至数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再受制于物理接线,而是将服务器中的内存、CPU、磁盘等硬件转变为可以实施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对系统管理进行简化,使得IT对于业务的变化具备更强的适应力[1]。

以广州蓄能水电厂为例,结合VMware虚拟化技术,能够对企业中的服务器资源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实现两台物理服务器的相互在线迁移,而且可以实现多协议存储。同时,结合SAN存储架构,能够实现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任意连接,子系统可以被多个服务器同时使用,保证了良好的数据共享效果。电力企业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架构如图1所示。

2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实施过程

(1)考虑到SAN盘阵具备良好的存储性能,能够保证可靠的资源共享,可以利用存储区域网络及相关协议,也就是SAN协议。同时,结合高性能的服务器集群方式,连接相应的主机,可以建立虚拟环境,对OS虚拟机进行模拟。在虚拟主机上,通过直接连式存储,能够实现对于虚拟机故障的实时在线检测,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也可以向共享存储设备中的虚拟机存储相应的信息和文件,确保在虚拟机出现故障后,能够实现自动恢复,缩短故障恢复所需的时间。在对重启服务器进行选择时,直接连式存储采用的是自动交替的方式,换言之,其不会对同一台计算机上架构的虚拟服务器集群进行同时重启,能够保证服务器集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上述要求进行总结,在服务器虚拟化的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网络和协议,创建包括处理器、网络带宽以及内存等在内的共享资源,在构建好的虚拟环境中,对OS虚拟机进行模拟,同时需要编制相应的资源需求图表,对资源的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2)采用分布式资源调度程度(DRS),可以实现动态资源的自动分配,也就是在进行虚拟机的分配时,不需要考虑主机设备的硬件差异。直接连式存储可以在检测到虚拟机资源紧缺时,将相关信息传输给虚拟系统,利用VMotion技术,将虚拟机从一台服务器转移到另一台服务器。不仅如此,DRS还提供了控制VMotion自动化程度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对⑹的设置,使得某些虚拟机不受VMotion技术的控制,从而将自动移动转化为人工移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手动调节。而在虚拟主机软件上,DRS凭借自身对于动态资源的自动分配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虚拟主机软件的运行性能。另外,DRS的应用,可以解决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服务器资源配置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保证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2]。

(3)结合逻辑分析和计算功能,可以对服务器的硬件资源进重组,为资源的动态均衡分配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而从全局的角度考虑,资源分配原则制定时,必须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的业务需求以及业务的重要程度,并且做好对资源池使用情况的监控管理,确保虚拟机资源的动态分配。如果在运行过程中,虚拟机出现负载过大资源紧缺问题,则DRS会重新分配资源池中存在的闲置物理服务器,保证良好的运行效果。

2.2 应用效果

一是能够提升业务系统的性能,经过测试和对比分析,在传统电力业务系统中,一旦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从故障的排查、诊断和处理,一直到操作系统的重装、系统参数的配置以及系统软件的安装,需要花费至少一个工作日,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影响巨大。而在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之后,同样是某一个虚拟服务器出现故障,则应用系统可以迁移到其他虚拟服务器上,而这样重新进行部署所消耗的时间仅为5分钟,相比较而言,能够极大的减小服务器故障的影响。二是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有限的物理服务器上构建多个虚拟机,而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个虚拟机都相当于一个服务器,因此极大的提高了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三是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假定一台物理服务器的用电功率为W,则A台服务器的总功率为A×W,而对于构建在服务器上的虚拟机而言,无论数量多少,其功率都不可能超过W,如果在A台服务器上存在B台虚拟机,则依照P=B/(A+B)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应用后的节能效果。总的来讲,虚拟机的数量越多,节能效果越好[3]。

3 结语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一方面能够提升系统的运行效果,缩短故障恢复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对于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管理流程,节约机房空间,对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意义重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电力技术服务篇(4)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334-01

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开始,计算机技术就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和壮大,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世界都迈入了信息化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无法离开信息技术,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与信息有关的服务平台和服务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是我国的整体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能源,所以电力行业要继续壮大发展就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支持的电力服务平台,如何利用新型信息化技术建设电力服务平台是电力企业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1.电力企业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电力行业信息资源了解,只有全面和充分的了解电力行业的相关信息才能够准确预测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加大对技术短缺项目的研究,更好的适应竞争越发激烈的电力市场。因此,信息部门在电力企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为电力企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最前沿的先进信息技术,为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和信息化技术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电力企业的信息服务还可以为电力消费者提供一个完善、全面,权威的信息平台,满足了消费者了解和查询电力信息的要求,并且新的信息化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力服务平台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和电力企业进行电力信息交流的要求。因此,电力信息技术人员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探索新的具有中国电力行业特色的信息服务平台,对电力信息服务进行创新、扩充和共享,加大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和流通,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完成电力改革的创新和发展,为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新型电力服务平台的建设基础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服务行业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对电力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电力企业原有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就需要建设新型的电力服务平台,尤其是能够将传统互联网和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的电力服务平台。

2.1 新型电力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新型电力服务平台的建设响应了国家对电力行业的号召,国家资源委员会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电力行业必须认真建设电力信息化服务,加强对电力企业信息化服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建设力度。新型电力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电力服务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优质的沟通平台,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同步性,并且新型电力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全部电力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共网络服务平台,是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更为我国电力行业面对全球化竞争提供了改革方向。建设新型电力服务平台还有利于电力企业文化的传播和企业的品牌化发展,为公司形象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 新型电力服务平台建设的可行性

电力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不能缺少的基础能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工作方式也完成了从原始的人力劳动为主向现代智能化、信息化计算机管理的转变。目前,我国也已经逐步开展新型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电力企业新型电力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建设基础。并且,全球性互联网和电子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传统的商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新型电子商务的产生标志着服务市场的一个新革命。电子商务的开展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效率较高且十分便捷,已逐渐被全球的消费者接受。因此,在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兴起和普及的今天,电力企业的服务模式也需要做出改革,建设新型信息化电力服务平台。

3.如何建设新型电力服务平台

3.1 用户信息服务管理模式

电费缴纳是电力用户最经常使用的电力服务,传统的柜台缴费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下电力用户的需求。随着电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数据平台已实现将电力企业需要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利用短信服务发送给消费者,消费者可通过短信服务获得电费的缴纳情况、电量的使用情况、以及电力信息,不仅提升了电力服务的效率还增加了电力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3.2 电力信息增值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有着多种服务模式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可以为用户提供快速、多向、便利的电力服务,包括电量消费情况、缴费情况、停电时间和区域的通知等。新型信息化智能电力服务平台还可以提供以下增值服务,电力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电力信息的需求情况利用移动设备自行定制用户信息,如用电情况的实时查询、业务办理情况和用户的服务信息等,电力企业可以采用电子邮件、短信和电话通知等多种方式向用户传达服务信息。并且根据现代网络服务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电费缴纳服务,包括缴费充值卡的推广、在居民区内设置自助服务终端、网上支付电费等多种增值服务模式。

3.3 电力微信服务平台的运营建设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通讯手段,在我国有着极大的使用人群,基于这种新型信息化技术,我们建设电力微信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电力服务。用户只需要查找到所在区域的微信公共服务账号进行关注,按照操作提示进行账号登陆和绑定后就可以开通电力微信服务。电力微信服务平台可以免费为用户提供电力业务办理、电费查询、缴纳电费等多种服务,还可以及时公布停电信息,方便用户及时了解用电信息,增加了电力服务的公开性。

3.4 以Web为平台对电力服务信息的采集

Web服务是新提出的一种服务体系结构,并且已经在网络服务方面有了很大的应用。由于Web服务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的软件服务,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上。Web服务技术的研发成功促进了电子商务模式在移动通讯设备上的推广,在电力服务信息采集中应有Web技术可以极大的简化电力服务的步骤,免去用户到电力服务单位,技术人员应用以Web技术为支柱的移动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在电力服务现场即时为客户提供服务,为客户提供基本信息登记、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查询、回复客户问题等服务,实现业务办理的信息化。

4.结语

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也需要构建新型的服务平台,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信息化电力服务平台,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电力服务方式,促进我国电力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电力技术服务篇(5)

二、健全优质服务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三、建立重大事项汇报制度,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

四、建立了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坚持月考核制度。

五、将优质服务工作纳入本部门责任制、绩效考核的范围。

电力技术服务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006-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多元化、多样化的电力市场供求关系,以及要求越来越高的用电户,都要求电力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出路。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整合电力营销资源,优化电力业务流程,推动电力营销技术、管理、服务的创新,建立一体化的新一代电力营销技术,加强电力企业员工利用新一代营销技术的营销业务和能力的培训,从而实现对电力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为电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上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1 新一代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设计原则

新一代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采用了先进的IT技术和稳定可靠的技术架构,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电力营销各个环节、系统的改造和升级,从而推动电力营销管理、服务的创新和电力业务流程的优化。在建设电力营销技术系统之前,要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对电力营销各个环节、过程进行设计。

1.1 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设计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首先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前台、现场服务、远距离定位服务等多种服务和统一的后台数据处理服务接口来实现为客户服务的目的。在使用这些手段服务用电户的时候,要把客户的用电需求和基本情况记录并储存下来,存入电脑,形成统一的客户信息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力营销服务环节的工作效率,降低本环节的成本,还可以创造良好的电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用电户和供电企业的双赢。

1.2 作业流程化的设计原则

设计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时候,要坚持营销作业流程化的设计原则,把工作流程引擎技术应用进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用电企业内的资源计划、日常管理、工作协调等分成若干个单位分别进行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规范、约束、监督电力营销人员的业务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整个电力营销流程进行跟踪、监督,从而控制整个电力营销中的关键环节。

1.3 组织扁平化的设计原则

扁平化管理是企业为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在设计电力营销技术系统的时候,要坚持组织扁平化的设计原则,减少系统运行中的不必要环节,解决电力营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4 经营集约化的设计原则

现代化的电力企业发展方式要求在建立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时候,坚持经营集约化的设计原则。要建设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管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改变管理分散的现状,整合电力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

1.5 管理精细化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电力营销技术系统的时候,要坚持管理精细化的设计原则。通过精细化的电力营销技术系统管理,能够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营销环节当中各项业务的情况,获得最及时、准确的营销业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2 新一代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业务和功能架构

2.1 层面结构

2.1.1 客户服务层

新一代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支持web浏览器、手机、短信、电话等多种客户端,对Web浏览器和手机产品采用了缓存技术来提高系统性能,并且可以配置缓存时间、大小等。可以通过多种服务渠道收集用电户关于电力需求和电能使用等多种信息,方便为用电户提供用电申请、电费缴纳、故障报修、信息查询等各类服务。从而实现客户服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整合多种服务方式和渠道,为用电户提供高效、便捷、规范、优质的用电服务。

2.1.2 资源层

资源层既支持应用资源,也支持数据资源。数据资源除了关系数据库之外,还可以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应用资源包括系统之外的其他应用资源。

2.1.3 集成层

新一代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集成层提供了持久化服务、目录服务、消息服务、适配服务、邮件服务、工作流程服务以及组合服务、Web service、信息交换平台等服务。其中,持久层服务提供多种方式访问数据库,既可以通过ORM的hibernate方式,也可以使纯JBDC方式、支持电力市场上流行的数据库系统。

2.1.4 业务处理层

业务处理层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处理电力营销日常业务,并在客户服务层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业务流程对在客户服务层所获得的业务信息、客户需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客户服务层,对业务处理的方式、合法性、及时性、规范性进行稽查。通过业务处理层可以全面信息化的统一管理电力营销业务,使电力营销流程更加规范,从而提高电力营销业务处理的效率。

2.2 系统功能管理

新一代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主要由营销管理、电能信息实时采集与监控、客户缴费、客服服务、市场管理、需求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营销分析与辅助等八个模块组成。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在运作的时候,以电力营销管理模块为核心,其他七个模块为辅助,通过信息共享和流程协作,为用电户提供各类服务,从而可以更好地支持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经营和决策。

3 结 语

综上所述,新一代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采用了先进的IT技术和稳定可靠的技术架构,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电力营销各个环节、系统的改造和升级,从而推动电力营销管理、服务的创新和电力业务流程的优化。在建设电力营销技术系统之前,要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对电力营销各个环节、过程进行设计、策划和控制,把握电力营销流程当中的关键细节,并不断的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使每一层的电力营销技术系统都能充分的发挥其业务功能,提升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英敏.对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现状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12).

电力技术服务篇(7)

1.1 五金机电行业的现状

五金机电行业非常庞大,其产品门类非常多,包括五金工具、机械设备、电子电器、电工材料、五金配件、仪器仪表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五金机电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五金机电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泉州历来就是福建省五金制品的集散地,具有较高的辐射力,现有五金机电企业3000多家。

作为洛江区的支柱产业,五金机电产业明显提升, 2006年五金机电产值达29亿元。区内现有五金机电企业约150家,现有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家、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1家。涌现出南方机械、双阳金刚石、凹凸精密、腾达精铸、琪祥电子、新维电子、大华蓄电池、华邦电子、明益五金电器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其研发能力、生产规模、生产设备在泉州甚至是福建省居领先地位。“中国泉州五金机电商城”,是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核准的福建省唯一的五金机电专业批发市场和“闽台五金机电物流中心”,列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泉州市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商城已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五金机电工业园的建设”,积极引导五金产业链的建设。

1.2 五金机电行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五金机电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但也普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难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并造就了大批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主要有以下因素:

1.2.1 研发能力不强。随着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增加,创新的难度和继承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跨部门合作、专业化分工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科技资源集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的需求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尤其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试验基地方面资源十分缺乏,创新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1.2.2 信息流不流畅。企业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迫切需要获得信息服务的有实际成效的支持。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真正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实效的服务支持的公共网站极少,提供决定性支持的公共网站更是空白。行业商会的网站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应用,未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演变为企业发展先进手段,进而成为企业竞争力成长的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1.2.3 营销管理费用高。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空白的阶段。核心的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投资成本高、营运费用大,难以与企业对接,因而在还未真正成长起来。由于价格及服务成本以及传统意识和利益驱动者方面因素的综合制约,既不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也不利于广大企业真正获得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支持,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1.2.4 人才相对匮乏。企业在科学规划与决策、财务管理、项目规划与论证、税务、律师服务、信用担保、商务处理、公共关系、广告展览、市场开发、对外贸易、国内及国际诉讼、商务谈判、人才培训、人才及劳工招聘等方面需依赖中介服务业的支持。

2 规划与设计

发展五金机电产业,就是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此有必要建设五金机电公共服务平台。今后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及企业家”为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开展五金机电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同时建设五金机电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管理、信息服务,以促进五金机电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提升本地区五金机电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带动五金机电行业发展。

2.1 设计思路。建设五金机电公共服务平台,为五金机电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支持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化的基础支撑。通过平台的协同与集成,既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单向的专业化的软件技术服务,同时又能把单向的专业性的软件集成起来,使得这些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有机的合作和协作,形成共性的可以互动的公共服务平台。

2.2 科学设计。结合本地区五金机电产业特点,建设五金机电公共服务平台,采用ASP模式,为科技企业的研发、试验、生产经营以及电子商务配套、物流配送、信息化应用提供良好的服务,并提供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及消化吸收、技术咨询、成果转化、营销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服务。五金机电公共服务平台应包括企业销售网、企业供应网、企业制造服务网、企业技术支持网、企业中介服务网和企业融资网等6个基本功能部件。

企业销售网:建立一个包括B2B和B2C商业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络以及与之相配合推广传媒体系,向五金机电企业提品市场与渠道服务。还可以由平台和供应商协商集团采购价,然后分散向中小企业供货,以改善孵化企业的谈判地位。

企业供应商网:依托五金机电企业的需求,向物料供应商业提供商业平台,为五金机电企业开发生产过程提供供应链与物流服务,有利于降低孵化企业的原料成本。

企业制造服务网:以支持五金机电少企业为目的,通过集合制造资源,吸引机械加工、印刷电路板加工、表面贴装、模具制造,塑料加工等厂家加入,为企业提供行业齐全、门类完备的制造加工厂选择,从而达到加速创新企业产品开发、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企业技术支持网:作为一个社会服务平台,以数量众多的科技创新企业作为基本用户,应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设施、实验手段,甚至人才资源,纳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之中,通过资源共享和开放性运行,为五金机电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提供支援。

企业中介服务网:要整合社会中介服务资源,吸引咨询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质量认证机构、公证机构和产权交易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环境评定机构等其他各类服务机构入驻,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咨询培训、财务管理、法律咨询、市场开拓等社会化服务的全过程、多方位的综合。

企业融资网:利用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专业技术架构,为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筹集、融通服务,包括项目融资、技术融资、扩张性融资等,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同时提供对专项项目、企业或个人的资信情况、各项项目的真实性、各项能力的真实性等方面专业化服务。由于投资过程的特殊性和操作的复杂性,平台应把注意力放在建设五金机电企业融资信息的场所。

2.3 关键技术的应用。五金机电公共服务平台属于行业平台,应提供特定行业的应用,实现特定行业业务流程,在其模板化解决方案之上迅速建立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解决特定垂直行业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平台的建立和应用涉及到大量的技术。

平台的标准化问题。最重要的必须解决平台使用过程中企业间协作的技术标准、企业应用的集成标准以及平台服务标准等关键技术。首先需要研究企业间协作标准。协作要考虑技术标准、零部件库的标准、产品数据标准等。企业之间的协同是通过数据交换标准来实现的,应用服务提供商和应用消费企业必须使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其次平台应用不仅仅要攻克平台建设和应用的技术难点,还要研究服务标准以及基于平台企业集成标准。通过企业集成标准,平台集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软件,集成产品数据,从而实现软件应用和数据交换共享。

平台重点发展供应链集成类应用服务。围绕五金机电产业或者产品链组建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建设公共服务与信息平台,使得成百上千的企业可以共享平台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不可能像一般的大中型企业一样建立自己的信息中心、集散中心、或者是自己的信息支持队伍,只有依托公共服务的信息体系,使得自己能够专注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领域。

平台重点发展企业急需的信息技术和应用服务。例如网上培训、网上多媒体交流等。通过需求调研活动,将挖掘也一些企业普遍关心和急需的信息技术和应用服务。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建立平台运营商、培训系统技术商、课件内容提供商三方合作机制,充实课件库,丰富服务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量身定制的网上岗位技能培训等服务。这样做有利于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建立学习型组织架构,为企业各项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探索协同式ERP的公共服务平台。ERP软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ERP要适应企业资源协同和信息的共享的发展需求。可对中小企业快速集成、协同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撑,不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单向服务,而且能够提供企业三间协作的单成服务。因此我们要针对区域经济的中小企业集群提供ERP公共服务平台,在区域内的企业可以享用这样一种公共平台的服务支持。

3 措施与对策

建设五金机电公共服务平台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到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地方需求与国家布局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结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效整合现有科技公共服务资源,切实解决各类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改善地区创新创业环境,积极促进对本地区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要明确自身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并能适应政府的、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要把自己的发展嵌套进政府发展计划的整体工作规划和工作思路当中去,并时刻重视与企业的双向互动。

3.1 政府要重视。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精神组织安排,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议成立全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制订工作,对平台建设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协调,联合审定平台重大建设任务、组织跨部门、跨行业的科技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保障平台建设规范、有序的开展。

3.2 强化投入力度。政府的公共资源,应该主要用于支持发展共享性与公益性的事业中去。利用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建立公共技术平台,为社会提供共享性的技术支撑,解决了一系列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政府投资可采用“政府设计引导、企业添砖搭台、公开竞选唱戏”,既有效降低了资金压力,又进一步突出了制定规则、主持运营和评判监管的权威角色。同时利用这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积极跟踪、收集、整理技术发展前沿和市场动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减少风险,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

3.3 建立良好运行体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政府服务与市场服务、公益与赢利、综合与专业、多形式服务与多元化服务等的互补互利。要积极贯彻落实“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建设方针,实行资源整合、制度规范以及队伍建设三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可行的共享服务方案,保障一定规模的相关科技资源持续增加、不断汇集和对社会开放服务。建立平台所需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科技服务人员的从业能力,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撑人才队伍。把服务能力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形成应变能力强的服务机制和规范化的服务方式。总之,要建立完善运行体制,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资方式、软硬件的配置等方面进一步探索,确立了一套管理办法、运行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方式,为提高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电力技术服务篇(8)

1 智能抄表核算技术的简介

智能抄表核算是指在传统的电力抄表核算工作中加入信息化和电子化的相关要素,使得电力抄表核算能在单纯的计数工作基础上实现信息采集和数据营销的多重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利用到电脑资源利用的转变,让抄表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发展新型的工作方式,使得电力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服务更加优质化,智能抄表技术对于传统电力抄表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智能抄表核算技术让抄表的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以信息化的采集和覆盖方式和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联结。在智能抄表核算技术中,通过自动化的抄表技术能够从抄表的统筹出发,对抄表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数据的采集和审核方面也要进行相当自动化的管理,同时在出现一些异常情况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相关计算验证来加大数据采集的准确率。

其次,智能抄表核算还能对电力营销和电力收费进行一定的智能化操作,从而使得相关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率地完成。智能抄表核算技术对用户的电量使用情况进行了精准的计算,对于电力收费公司来说,对用户用电性质的功率、性质以及电量损耗等要素进行精确地计算能够较好地管理在电力营销方面的精准化营销,以更加针对用户的需求,寻找用户需求和成本营销之间的平衡点。

在收费和财务方面,智能抄表核算技术能够通过与信息化电子系统的对接实现支付电子化,使用网上银行等业务实现电费收取的改革,从而降低电力费用收取方面的成本,可以加强相关的电力服务。智能抄表核算系统还可以和电力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信息化联结,从而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化程度下的准确率,让电费的数据更加具有严谨性,在电力公司的运营方面,加强安全性和电力财务数据及时更新方面的技术进步。

智能抄表核算技术的发展还有利于控制电力公司发展的风险,智能抄表核算技术能够实现对用户电量的实时测算,对电力使用方面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对电力用户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信用测评与归档,降低在电费收取方面电力公司所需要承担的成本。对一些电力信用不好的客户可以直接采用远程停电的方式,在需要交费的时候减轻潜在的风险和电力公司可能会带来的损失。

2 基于智能抄表核算技术的电力营销业务模式扩展

2.1 智能缴费服务的相关延展服务

智能电力缴费服务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抄表核算技术,使得用户能在更加方便准确的情况下缴纳电费,甚至实现电力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缴费智能互动和信息、资源方面的相关共享措施。

智能缴费服务的软件基础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用户可以使用电力缴费的网页端、支付宝接口、微信接口以及相关的app作为智能缴费服务的终端,实现足不出户电力缴费。在传统的人工抄表模式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智能抄表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技术上的鸿沟,同时完善的智能缴费服务与制度还能促进电价阶梯制度和用户用电预测服务的实现。电力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完善互动很多时候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如对客户相关用电信息以及余额的监控就能实现智能缴费服务的互动,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缴费频率以及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用电预警线的划分和缴费的预扣费,结合当地的阶梯电价政策,为用户提供更加周到和技能化的电力服务。智能的电力缴费服务的核心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相关支撑,根据数据采购样本的多元化,可以为部分用户提供用电相关的检测诊断服务,通过供电质量的监护和安全用电的监护实现对用户用电需求的全面掌握,加强对于用户用电安全性和节能需求的相关考虑。

2.2 智能抄表核算对用电监护服务方面的具体措施

用电的监护服务包括供电质量监护和安全用电监护两个方面,供电质量的监护服务和在智能抄表核算工作中所取得的用户用电需求数据息息相关,同时也能根据用户用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电力问题进行相关的维护与控制,在供电过程中主要针对电压不稳、电压骤降等问题进行供电的质量监护,通过供电频率的变化分析、三相不平衡的相关分析以及谐波分析等技术对供电进行全面的核算与控制,一般采用基于智能抄表核算技术的用电质量实时监护对供电质量进行控制。

安全用电的相关监护服务是根据客户用电中发生的一些可见综合统计对用户在用电过程中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进行评析,从而提供给客户一些安全用电的建议指导,对一些设备运行以及用电过程中可记录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监控与分析,如设备运行的安全问题、电压异常的问题、和外部环境数据导致的一些异常问题都要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规划,从而保障客户在用电过程中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一切都建立在针对用户的智能抄表核算技术所收集的各种数据上面。

用电相关的监护服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流程,通过这些流程可以对用电监护的服务业务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制定,从而保障客户利益、实现客户需求:

首先要根据客户的需求结合相关的用电属性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以往只能超标核算技术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相关的缺失数据,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其它的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补全,以便顺利建立用电相关的监护模型,在不同的电力应用场景之下要采用不同的电力模型进行相关的规划和处理。最后根据模型来进行监护方案的具体制定,在企业内部进行监控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最后再将这一方案贯彻落实到用户用电的具体规划之中。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加强与客户的规划联结,与客户进行积极且及时的沟通,这样才能加强整体市场监护方案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相关需求。

3 结束语

电力营销业务模式的创新是基于智能抄表核算技术而实现的多个领域综合统筹,是未来电力营销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电力工作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考虑到当地的电力应用情况,从而加强电力工作开展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靖琪,许多红,丁筱筠,等.基于智能抄表核算的电力营销业务模式创新[J].通讯世界,2016,2:272-274.

[2]岳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应用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5.

电力技术服务篇(9)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1-0025-02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发展智能电网被世界各国认为是保障能源持久安全、推动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受到广泛关注。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用户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整合统一的主要载体。作为先进智能用电技术成果的集中示范区,智能用电社区被赋予新的特征与内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智能用电社区综合运用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高级量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电网实时信息的监测、采集以及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交互响应,激励用户广泛参与需求侧响应,提供优质、多样化的用电服务,实现用户侧能效管理,满足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等多种新能源形式的规模化接入需求,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构建“友好互动、清洁环保、安全可靠”的现代居住示范区。

1 国内外智能用电社区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智能用电社区的发展概述

随着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突破,世界各国有关智能用电社区的研究与应用迅速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居民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电网与居民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智能用电社区的共同目标。基于上述目标,世界各国立足于本国实际,积极参与智能用电社区的研究与实践,呈现出不同特点。

2008年,美国Xcel Energy公司宣布在博尔德(Boulder)建设美国首个智能用电社区,为社区内每户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可直观地了解实时电价信息,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段。此外,社区内鼓励分布式清洁能源接入,用户可以根据实时电价信息,优先选用清洁能源发电。从2001年起,意大利ENEL公司共投资21亿欧元改造、安装智能电表,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智能电表安装项目,为智能用电社区的前期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荷兰启动阿姆斯特丹智能用电社区的建设工作,其中包括智能供电系统、照明路灯改造、智能电表、智能楼宇、电动汽车等17类示范工程项目。法国、比利时、德国等欧盟国家相继开展了针对1 000户家庭住宅的“Econ Home Project”的住宅节能示范项目。日本针对本国实际,基于家庭能效管理目标,规划建设100个智能用电社区,开展家庭节能的相关技术研究,包括智能电表、家庭节能管理系统、清洁能源接入、电动汽车等。

1.2 国内智能用电社区的发展概述

智能用电社区建设是我国在智能用电领域的初期实践之一。20世纪90年代,基于智能用电理念的智能社区规划与建设逐步开展起来。2000年,建设部开展社区智能化标准的编制工作,批复了广州汇景新城、上海怡东花园等7个社区为国家家居示范工程智能化社区。2003年,建设部了《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明确了技术指导要求和相关标准。

自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智能用电社区的试点工作。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了在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吉林、福建、河南、重庆、四川、宁夏等14个省市开展智能用电社区及电力光纤到户试点项目建设。

2 智能用电社区系统架构设计

智能用电社区采用先进通信技术,打造通信网络社区全覆盖,通过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配网自动化、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智能家居等关键技术,通过智能电表对用户供用电设备、分布式电源、公共用电设施等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支持“三网融合”服务,可实现对小区安防等设备和系统进行协调控制。

根据国内外智能用电社区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技术分析,结合我国智能电网规划建设实际,考虑智能电网环境下用户侧互动服务需求,归纳总结智能用电社区系统的基本逻辑架构主要分为三层,分别为通信网络层、信息采集层和业务应用层。它们对应着多个工作子系统,分别为先进通信网络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双向互动服务系统(平台)、配网自动化系统、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智能家居服务系统等。

①通信网络层是智能用电社区系统架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联接电网与用户的桥梁,是各工作子系统的生命线。通信网络层主要由电力和公用业务相关通信网络构成,其中电力通信网络主要负责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配网自动化、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以及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管理,区间段覆盖到变压器出口至用户侧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电源以及公共用电设施;公用业务通信网主要负责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智能家居设备的通信管理。其中电力通信网络是专网通信形式,主要包括230 MHz无线窄带通信、电力光纤通信以及同步码分多址无线宽带通信。

②信息采集层是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的系统,位于用户侧,通过智能电表和智能终端计量设备,结合应用社区电力光纤、电力线缆及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传感测量、信息实时采集、信息监测与处理、异常用电分析等功能,为其他子系统提供基础用电信息支撑,满足智能服务需求。同时,整合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装置接入的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将其统一管理,协调调度,为智能用电社区提高基础用电信息,有效地服务居民用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装置监控系统完成电量计量、监控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有序充电管理、分布式电源与储能并网实时监控、运行监控,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完善用户档案管理。

③业务应用层是电网与用户互动的有效载体,主要以双向互动平台为基础,有效融合营销业务、用电信息采集、配网自动化、95598等工作子系统的多样化业务,提供常规用电服务、智能用电服务和社会增值服务等业务应用。智能用电子系统通过家居智能终端、95598网站等途径给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双向互动服务,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智能控制、用电辅助决策等服务,实现智能用电的增值服务。配电自动化子系统完成社区低压配电系统的设备监测控制、用户故障自动报修,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停电抢修的及时性,满足用户高质量的用电需求。智能家居子系统通过自助用电服务终端缴纳电费,通过95598网站进行信息交互,实现电力光纤到户,支持三网融合。

3 智能用电社区关键技术应用

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低碳智慧城市的外在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用户期望居住社区能提供更低碳、节能、环保、便捷的供电服务,智能用电社区应运而生。然而,现阶段的智能用电社区试点中,存在运行管理技术滞后、设备集成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因此,需要从技术内涵的角度对智能用电社区的先进通信设计、互动服务技术、智能家居技术、分布式电源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①先进通信技术。先进通信系统是智能用电社区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智能用电社区的骨架。先进通信技术是为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和技术保障。当前的通信技术主要存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技术、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网络光通信技术。通过运用先进通信技术,实现了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获取用户侧实时数据,有效引导用户参与电网移峰填谷,提高终端用户能源利用效率。

②互动服务技术。互动性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互动服务系统是电网与用户友好交流的信息汇集地,也是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智能用电社区双向互动服务技术包含自助用电服务终端技术、95598互动服务技术以及智能交互终端技术。通过运用互动服务技术可以提升现有用电服务水平,开展智能化用电业务应用,为第三方开展其他社会增值服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③智能家居技术。在智能用电社区范围内,智能家居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家电、智能插座、智能终端技术等。通过安装智能交互终端、智能家电、智能插座、智能手机、计算机等设备,实时采集家用电器的用电信息,针对异常用电信息,进行数据检测与分析,并上报处理信息。通过智能交互终端连接通信网络,运用95598网站、智能家居服务系统(平台)完成智能家居用电信息的双向远程管理任务,优化居民用户的生活方式,提升家居生活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④分布式电源技术。智能用电社区是有效接纳清洁能源的载体。智能用电社区允许多种不同类型的发电与储能系统无缝接入,实现用户侧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从而形成微电网模式,具有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两种运行方式。智能用电社区内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实时通信、能量管理、电力电子、故障检测与继电保护等技术。智能用电社区的微电网模式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以及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实现定制电力服务。

4 结论与展望

智能用电社区在实现双向互动服务,满足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规模化接入需求,提高终端用户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表现出很好的效益。世界各国立足于本国国情,积极开展着智能用电社区方面的研究。我国智能用电社区的研究从互动服务促进低碳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目标,但是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关技术、政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促进智能用电社区在我国的规模化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9):1-4.

[2] 杨永标,周立秋,丁孝华,等.智能配用电园区技术集成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0):74-78.

电力技术服务篇(10)

0  引言

教育、科研、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功能,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和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1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内涵

1.1 人才服务

充分发挥人才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向社会输送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服务社会一项基本职能。高校应该按照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策略,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发挥专业的比较优势,培养出具有出色的实践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于一方经济。

1.2 技术服务

高校服务社会的另一项基本职能是开展科研攻关,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高校应该利用现有科教资源,在擅长的专业领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更新技术理念和技术产品,使行业和企业与时俱进,满足它们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需求。

1.3 培训服务

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传统社会服务项目。首先,在擅长的专业领域中,针对行业和企业组织并开展高新技术人才培训、企业转岗人员培训等专业化培训;其次,在周边社区,针对某一类人群开拓再就业技术培训等社区培训服务项目;第三,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定位,举办多期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1.4 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形式。高职院校拥有较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可以为行业与企业等提供决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办学条件越来越好,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不可否认,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社会服务意识不浓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对社会服务缺乏一定的认识,与企业、社会服务的热情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为本行业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2.2 专业教师的实战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缺乏到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对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新技术、新材料缺乏了解,这使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

2.3 社会服务模式比较单一

高职院校提供的社会服务大多数是技术培训或岗前培训等,而对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生产过程的优化涉及的不多,服务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的多样化。

2.4 社会服务的系统性和紧密性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在和行业企业的合作中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仅局限完成一、两个专业项目,还尚未形成长期和系统的服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

3  提升高职院校电气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策略

3.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是离不开人才培养服务的,电气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要与提高电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电气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电气行业人才,只有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以及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得基础上,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电气行业发展需求。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结合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拓核心技术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基于现有教育资源打造核心专业课程,开展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并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和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一教育模式一方面迎合了行业和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体现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达到高等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使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了电气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3.2 建设电气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电气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动机,是服务社会的有力保证。高职电气专业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电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既具必要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和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电气专业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一方面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赴相应电气企业参加顶岗学习培训,使专业教师熟悉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另一方面面向社会聘请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高级技师等来学院任教,在教学中发挥指导和带动作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与此同时电气专业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面向电气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鼓励教师参与技术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实践锻炼,不仅可以强化教师的社会服务的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力。

3.3 深化电气专业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适应社会需求、注重个性发展”原则,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形成以通用技术课程模块为基础,专业课程模块为重点的体系结构。具体方案是: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教育与基本能力模块(基础人文社科教育、专业入门技能训练)、核心专业能力培养模块(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块共同构成,改变了传统三段式(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专业)的课程体系。高职电气专业面向三类服务岗位是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及维修、工厂供电系统及设备安装、运行和维护和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三个模块和三个岗位,形成了“三横三纵”的结构形式,“三横”即前述的三个模块组成。“三纵”就代表了三个服务岗位,由机床电气控制与维修和电机及拖动一条线、电气工程和供配电技术一条线、自动控制原理及技术和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条线。各个课程必须明确知识核心点和技能核心点,把其强化为核心技术与岗位技能服务。在教学中要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形成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3.4 加强校内外实训中心的建设

实训中心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开展社会服务技术硬件保障。实训中心的建设应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鉴定及培训的原则建设校内外实训中心。电气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实训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进一步强化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缩短学生在企业适应岗时间,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中心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中心,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中,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以出色的社会服务造福一方经济。

3.5 转变服务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规范性

上一篇: 小学学习的好方法 下一篇: 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