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有何作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5 17:25:09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建设也如火如荼,面对如此繁荣的教育市场,高校不仅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时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挑战。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想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质量与水平就必须将教育和管理并重起来,尤其是面对发展与资金的矛盾,更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报告就是能够集中反映财务管理工作具体成效的总结性文书,其反映内容不仅应该包括高校自身建设及运作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起到为高校管理层与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数据的积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高校财务报告的质量普遍还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存在着许多不容我们所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报告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份财务报告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是否能够为财务管理乃至整个高校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事实上的帮助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核算项目是否完整,其次是核算内容是否全面,再次是整个财务报告编制体系是否科学,最后是能否从财务报告中对各项数据及信息进行真实反映。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财务报告在以上内容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至于大大制约了财务报告的效用发挥。

二、加强高校财务报告质量的思考

加强高校财务报告具体质量、强化财务报告对整个高校建设及运作的决策支持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找改善办法。

(一)加强核算

会计核算是整个财务报告质量高低与否的关键,会计核算所得出的数据就像建设财务报告大楼的基石,基石不稳,其他工作都只能是形同虚设。加强会计核算工作,首先要进行自动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虽然目前市面上也有许多成品软件能够应付普通会计核算工作,但是由于高校会计核算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加强定制软件的开发,虽然定制软件在开发及推广成本上要高于成品软件,但定制软件能够根据高校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具体要求进行科目设置及计算公式设定,从而能够确保会计核算数据的科学、及时与有效。在具体科目设置上面要更为细化,不仅要将管理费用与设备费用相区别,同时还要明确显示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从而让核算数据简洁明了,便于使用。

(二)明确目标与内容

任何一份财务报告的编写都应该明确一个具体目标,这样才能够有目的的进行内容编写与侧重。对于高校财务报表来说,由于用途多样且较为复杂,所以在目标确定上也不能够单一化与简单化。具体来说,高校财务报告的目标应该包括显示高校负债状况、显示收支情况、显示资产与现金使用情况以及向出资人提供可靠数据以确保其能够有信心继续出资等几个目标。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之上,内容方面就要实现精细化,负债情况包括负债规模、净资产规模、资产构成情况以及高校的基本财务状况几个方面。在收支方面,要体现出支出周期、周转周期、投资回报率以及资产净额变动及增减。此外,为了增强出资人的投资信心,我们还应该加强学校财务状况方面的说明以及持续增益能力方面的体现,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体现出管理的规范化与履责能力。

(三)规范财务报告构成

许多时候的财务报表在构成上都存在着一些欠缺,从而让财务报表的作用大大减弱。因此应该加强财务报表构成的完整性,如增设现金流量表,而现金流量表的增设不光是表面上的表格增加,同时在具体内容上也要进一步完善与全面。具体来说,现金流量表想要充分体现其自身作用,就应该设置几方面的大项,如日常管理经费、科研经费、教学经费、辅助活动经费、对外投资、融资筹资等。在现金流量表的表格编写上也应该按照总分关系进行分列和汇总,在分支项目编写完成后,在将所有数据归入总现金流量表中,从而让现金流向及使用比例与效果一目了然。除了现金流量表的增设与完善以外,还要重视对会计附表的增设与完善。财务报表本身应该遵循简洁明了的编写原则,但是一些具体数据如果不能充分显示又会削弱报表本身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在正文之后进行附表的增设,以完善整个报表内容。随着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化,无形资产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作用也不断被显现出来,所以会计附表增设与完善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数据反映,更应该加强无形资产的分析与数据编写,如无形资产项目创建、现有无形资产拥有情况、无形资产的摊销及转让,以及无形资产运作所能够给学校带来的预期收益及无形资产管理成本等。

(四)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财务报表编写离不开高素质的财会人员,而如何解读、如何应用财务报告中的种种数据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就更离不开专门化人才的技术支持。所以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也是提升高校财务报告总体质量的关键。除了一些常规的技能培训与岗位培训之外,我们还应该创新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不仅要如实记录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及技能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沟通与互动,了解报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在确保财务报告编写科学规范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报告的利用效率。

三、结束语

高校财务报告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体质量,同时对于整个高校的内部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也在不断规范财务报告的编写以及不断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利用,但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仍然不断面临着更多新的问题与挑战,所以改革财务报告的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不断依循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特点来寻找具体改革方法,必然能够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取得更多进步,不断推进高校内部管理及教育教学水平乃至科研工作质量的持续加强。

参考文献:

[1]刘长春.高校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观及信息披露监管[J].会计研究.2014.2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2)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包含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说明。在这三层次的会计准则体系架构中,关于财务报告的准则就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关联方披露》、《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八项。前四项是原来就有的,此次作了重大修改,后四项是此次新增的。这八项关于财务报告的具体准则差不多占了整个具体会计准则的五分之一,形成了较为规范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那么,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何影响?新会计准则框架结构下,如何理解财务报告的内涵、从而进行财务报告的分析?这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

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双重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财务报告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比如:《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财务分析人员因而可以得到上市公司开发阶段的具体数据,便于分析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提高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公允价值的难以取得,无法杜绝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可能性,这不仅加大了分析难度,同时也有可能使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基本准则》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是一种双重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该目标在重视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强调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在突出财务报告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把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质量放在显要的位置。这是一种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

(二)会计理念的变化导致报表地位的改变

新准则中的多项准则,比如:《基本准则》中关于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定义、《或有事项》准则关于预计负债的确认、《所得税》准则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等均以“资产负债观”的理念来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即:先定义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者说,先确认和计量该类交易或事项的产生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这表明我国的会计理念已从“损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从而改变了以前重利润表轻资产负债表的理念,更加看重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描述的企业财务状况。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导致利润表体现出了全面收益观

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事项主要有: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生物资产、政府补助等。比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体现在利润表上,这使得利润表体现了全面损益。

(四)合并报表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为基础,更关注实质性控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把“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原规定列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在合并利润表中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净利润项目的组成部分,在净利润项目下列示(原规定利润总额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列示净利润)。这样将增加合并报表的资产和权益、收入和利润,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认为:依据不同观念编制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类型及信息含量存在着差别,那么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三、新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告分析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双重影响。相应地,对财务报告分析的部分内容和方法应该有所变革。

(一)结合基本面将会计政策选择分析作为首要分析步骤

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新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空间,公司管理层的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分析财务报告时,应该结合宏观基本面将分析、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作为首要分析步骤,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分析做好准备工作。

如何实施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分析程序,程序如下: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财务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二)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增加风险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

目前,财务比率基本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是损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第三种比率反映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的某个“存量”项目作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第四种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别关注收益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质量方面的信息。

在新准则下如何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进而通过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有待大家的进一步思考。比如:《财务报告列报》准则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根据判断标准区分为流动资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并给出了明确的分类标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的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同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现在采用的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净损失以‘-’号填列)”。试想,如果把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与“净利润”项目作比较,计算出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考察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贡献,或者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平均“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与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作比较,计算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率,这些都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如何判断指标的信息含量呢?这些指标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越高,代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贡献越大,但同时意味着损益波动性大,市场风险高,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是没有办法左右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评价指标、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讨。

(三)强调分部报告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部报告》准则推出后,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甚至证券分析师对企业分部报告的分析,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行业分析和地区板块分析上,可能就不能满足需要,甚至得出错误的判断。分部报告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分部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价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报酬,分析方法除了以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为主外,还应结合各分部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条件、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客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国内外的政治发展情况等各种因素,以确定这些环境因素对各分部发展前景及整个企业的预期报酬与承担的风险产生的影响。如何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取得归属于各业务的数据,从而建立盈利预测模型,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来降低投资风险,值得大家思考。

(四)关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报表相比,在编制基础、编制方法、信息含义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合并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其独特之处。比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可能性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是企业集团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产生控股使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并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体系,这种一层一层连锁控股导致多次运用同样的永久资本、同样的不动产而取得不同的借款,从而导致负债的可能增加,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显然,企业集团财务报告分析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合并报表,结合对母公司、子公司单个报表的分析,有效利用这种资金金字塔杠杆效应,并密切关注由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因此,就拥有数家被投资企业而本身又为经营实体的母公司而言,决策所依据的会计信息是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哪些方面的决策依据合并报表?哪些决策依据母公司本身的报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以上这些都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五)突出战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财务报告分析有其固有的缺陷,何况财务报告分析仅仅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必要步骤,应该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企业成长维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分析,辨明关键动因和商业风险,从而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思考,以保持经营战略的一致性。

(六)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3)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不断得发展与完善,更多的人投身到证券市场的洪流中,站在风口浪尖的金融分析师们,目睹了股市的潮起潮落,不禁慨叹,谁懂得中国的股市。

或许当大盘跌无可跌的时候,很多股票已经跌破内在价值,我们需要思索,是不是在经济越发展的时候,对于股票的投资更应该回归到其股票自身的价值投资呢?那么在神秘的数字背后到底蕴藏着多大的宝藏呢?在这个阶段财务会计是否在投资分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呢?会计是金融的基础,财务报表是成为面向证券市场的媒介,使得会计与金融结合的更加紧密。对于财报的披露成为分析师,投资者,企业家所关注的焦点,如何更好解读财务报表是值得思考深究的。

二、提出问题

财务和会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数字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就藏在财务报表的基本原理中,这些表已经把所有能量化的和不可量化的东西都反应在表内,财务的智慧就是体现在对数字中有用信息的识别和分析上,从而揭示了各种趋势和关系并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财务报表其相关性强,可理解性强,处于中立,适时性强,并具有可比性。所以对一个财务报表的有效性有很严格的要求。基于财报的有效,对于投资者该如何解读财报?如何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以增强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将详细阐述数字背后的密码,财富背后的智慧。

三、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使得财务公认会计成为“商业语言”,尤其是作为“商业密码”的载体――财务报表,更是全面、系统、综合记录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轨迹,相关利益主体对它的关注与分析越来越密切。财务报表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企业财务信息,但它所提供的信息含量高,浓缩性强,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单纯看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是不够的,必须对报表进行分析。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加剧及相关利益主体多样化,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及外延不断深化,需要读懂财务报表的人也随之扩展,所以对财务报表的解读已经成为证券投资的必修课。《财务报表解读与证券投资分析》一书更是细致入微的结合大量的实务和案例,从理论,方法和实务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如何正确解读财务报表,既可以让使用者明白报表中项目的确认,又能正确的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透视企业财务状况,找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决策。哈佛经管类图书《财务智慧――如何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中阐述了会计和财务的艺术,对于财务报表的把握,对于每个信息的使用者都至关重要。如何阅读财报,如何使用报表的信息更有效,财务知识的普及让我们观察企业发展趋势和理解数字背后的故事。

四、财务报表解读

财务报表是对公司业绩评价最有利的工具,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当期经营业绩情况,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会计期内现金流转情况。财务报表是防范各类交易风险的信息依据,通过报表了解对融资易,投资易和信用易的理易提供依据。

(一)资产负债表该看什么。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资产总额越大,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就越多,企业的生产规模就越大,实力越强。通过资产分布状况可以识别企业财务弹性,反映企业迎接各种环境挑战,抓住经营机遇的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资产变现能力,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对外筹资和调节资金的能力。

所有者权益总额反映企业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一般所有者权益总额越大,表明属于投资者的权益越大,企业的经济实力越强。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来源于企业外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企业源于企业内部。外部所有者权益的增长,说明投资额加大,企业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强。企业经营者的资本保值、增值的能力,企业拥有充裕的自由资金和良好的偿债能力,体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二)利润表怎么看。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经营状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利润关系分配。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收入与支出更加直观通过数字展现其净利润或亏损。从利润表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的是通过比率的计算对财务报表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明确各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找到投资的最佳时点,和透过这些财务数据更直观的了解每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股票的股价变动取决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经营活动。

(三)现金流量表怎么看。现金为王,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正常的经营和良性的发展取决于现金流,尤其是对于股东和债权人来说,更是对现金流有更高的要求,通过财务报表我们不难发现在此处大有文章可以做,所以投资者需要在此处小心。

市盈率预示着上市公司的收益增长的能力。该指标是分析个股风险中最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一般情况下,市盈率越高,投资风险越大;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价格是以预期的未来收益为基础,所以高的市盈率意味着未来预期的收益比当期的收益高。在筛选股票方面,利用市盈率,会得到有用的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我国目前的股票,市盈率在30倍以下通常是安全区域。

五、结论

由于不规范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国股市更多依靠“政策市”和“消息面”,并且我国股票投资者主要是大量的投机个体或散户,缺乏大的机构投资者,个体股民或散户缺乏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并且更不会去关注财务报表分析。但是投资者应树立理性投资观念,自觉学习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把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相结合,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投资中,这样才能使其在股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4)

为达到上市条件,这些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就需要作为股份公司发行上市三年又一期(以下简称“报告期”)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作为招股说明书的一部分。由于股份公司在三年前是不存在的,在会计主体不存在而又要为其编报财务信息,如何编制就成为证券市场中公司能否发行上市的关键问题之一。遗憾的是,直到现在,监管部门未制定出相关的编报指南和审计准则,导致证券市场在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方面缺乏规范,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这几年证券市场存在的“虚假上市”等问题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为配合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扭亏为盈,1997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允许上市公司二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增发”)。问题是,在试点的六家纺织企业中,有些上市公司历史财务报表是亏损的,但公司也成功增发了,这似乎与《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的规定不合。但是,这些公司在二次发行前,大多进行了规模较大资产重组,证监会实际上是默许上市公司按重组后的架构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并以模拟后的会计报表为考核基准。上市公司进行大比例的资产重组后如何编报财务信息,监管部门未制定相关的指南,结果是首批六家公司增发时所公布的会计报表的编报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缺乏编报标准,监管部门个人、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意见相当不一致。这就导致,对于进行过大比例资产重组的公司,二次发行时的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较不规范,投资者也就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财务情况。

另外,上市公司发生大规模的购并时,如何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也未有相关的规定。有些公司发生吸收合并时,并未编制模拟会计报表,吸收合并发生在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公司其财务信息的披露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上市公司发生购并时,如何通过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来反映事项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监管部门尚缺乏编报的指南。

但是,在缺乏首次发行财务信息编报指南和相应的审计准则的情况下,有1000多家公司通过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并大多模拟编报了报告期前两年的会计报表。对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或购并的公司,也编报了模拟财务信息,并作为二次发行的材料。可见,在特殊情况下,公司的改组上市和增发是离不开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的。本文拟结合与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有关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同时对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些意见。

二、模拟财务信息的含义

何为模拟财务信息,有关文件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按照美国证监会(以下简称“SEC”)的说法,模拟财务信息是相对于历史财务信息而言的。美国SEC在其RegulationS-XArticle11中提到模拟财务信息(proformafinancialinformation),是指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某些特定交易影响的信息,即这些交易在早些时候发生,对历史财务报表产生影响。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一般在仅仅依靠历史财务报表不能满足投资者决策需求时进行。SEC为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报告制定了详细的指南。

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可以这样来定义:假定公司现在的架构在报告期初已存在且无转变,按报告期各年实际存在的公司各构成实体,按公司现在执行的会计政策来编制和报告报告期各年度的财务信息。这个定义可解释为:

1.模拟财务信息不是主要财务报表,仅仅是对历史财务报表的一种补充;既可以是申报财务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历史财务信息的注释。

2.在编报时,实际包含了这种假定:各种资产或业务产生的业绩在重组入(或置换入)公司前是实际存在的,不是人为虚构的。编报时,仅仅为其移动了一下位置,放在公司的名下。若原来的业务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则原来的数据直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若当时是内部结转的,则根据生产数量或劳务数量,按当时的市场价格模拟计算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若当时的资产未能产生活动,则没有可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的业务。若在改组为股份公司前发生了资产剥离、资产重组,可以按剥离和重组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会计报表;若上市公司发生了兼并、收购、大比例的资产置换(或买卖),可按兼并或置换后(买卖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会计报表。

3.架构的假定应该包括公司的结构、资产情况、业务情况、执行的会计政策等;假定纳入会计报表范围的公司或子公司从报告期期初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实际不是,应按该会计制度进行归口调整。

4.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各国规定的不一样,我国一般指二年。首次发行要提供三年又一期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大比例资产重组也是三年又一期。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历史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使拟上市公司三年又一期财务信息在一致性的基础上进行表述,为投资者分析目前状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一年盈利预测数据的需要提供相关的信息。我们知道,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除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外,信息的相关性也很重要。只有通过比较过去可比期间的财务信息,才可预测将来的可能情况。所以,在制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指南时,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信息的相关性这一质量特征,而不是可靠性。

三、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情况

财务信息的编报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编报财务信息预期收益大于编报成本的情况下,财务信息的编报才有意义。根据这一约束条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编制模拟的财务信息。

在我国,编报模拟财务信息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归结证券市场发生的各种案例,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条件应包括:1.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现在上市公司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公布合并方案,但如何编制和何时编制未见到相关规定。2.在首次发行时,对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允许其在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前的业绩模拟计算,独立运行一年后可申请股票发行,包括:①对原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或非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和相关负债、损益剥离后,以一部分经营性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则这部分经营性资产和业务对应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②几个发起人以经营性资产出资(包括股权),则这些投入的个别资产和对应业务的经营业绩也可以相加,作为股份公司前两年的业绩。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若是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则有限公司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3.上市公司发生重大的购买或出售资产的行为,且购买或出售的资产占上市公司总资产70%以上,其重组前的业绩可模拟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由于企业上市改组中或上市公司的资本重组方式不同,公司是否需要模拟编报财务信息,应视情况而定:

1.考虑到编报财务信息的成本和对信息的影响程度,规定重要性的定量指标就很重要。美国SEC规定的相对重要程度是50%。我国对重大资产重组的重大是指对总资产、净资产或净利润而言,也可以对收购或出售资产的价款而言。在购买或出售资产占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总资产的70%,还可以模拟计算业绩,其余没有规定。我们认为,对重要性指标不要硬性规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影响程度由公司判断决定,并以50%作为重要性指标。

2.上市公司在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时,以及发生大比例资产剥离、出售或置换时,应编报模拟的财务信息,并作为临时报告予以公告,而不仅仅在有增发的需求时编报。

3.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应对其前两年会计报表按现行会计政策进行追溯调整,并作为申报会计报表的一部分。

4.非国有企业首次发行时,只要规范改制我们认为也可按照改制方案模拟计算其前两年的业绩。

5.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角度应是投资者,而不是监管部门的需要。模拟财务信息是为投资者的需要而编制的,因而应强调信息的可比性,监管部门应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制定编报方法。现在,往往是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比较强调可靠性,信息的横向可比性较差,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

四、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及何时编制

由于模拟财务信息是假定资产重组交易在早些时候发生从而对历史财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因而必须确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交易发生前的期间,覆盖的期间取决于信息的有效性。美国SEC规定:在编制模拟利润表时,可采用财务预测,所覆盖的日期至少应该包括从交易预计完成日期开始的12个月。

在我国,由于《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所以三年应该是法律规定的限制条件。证监会规定公司必须改制为规范的股份公司,并运行一年以上才可以申请发行,所以,我们认为可以以公司购并后或资产剥离或资产置换后的公司架构为基础,模拟编报前两年的财务信息,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因为仅模拟合并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基本看出合并后公司的财务状况,但看不出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趋势。以三年为窗口,观察一个公司的发展,历史信息就会有预测价值。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监管部门并未要求编制模拟财务信息,仅是公司可以在重组完成一年以后提出配股或增发新股的申请,其重组前的业绩可以模拟计算。所以,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可以模拟编报二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信息。

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信息公布晚了,信息的作用也就弱。对于何时编报模拟财务信息也是应该考虑和解决的。对于公司的改制,应根据改组的方案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并在申请为股份公司时编制。对于公司的合并,应模拟编报生效当日的合并财务信息,并随合并公告书一起公布。合并完成后,应该对合并发生年度以前三年的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并公告。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应在签订计划时而非完成交易时,编制模拟前三年的财务信息,并公告。

五、编制模拟财务信息所采用的方式

以美国SEC规定的条例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由引言、简化的模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注释等组成。引言应该对交易和所涉及的主体以及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的目的加以说明,注释应该详细说明编制模拟信息所涉及的假设与相关的数据。模拟财务信息是对历史财务报表的补充。允许在模拟利润表中进行财务预测,并要求计算模拟的每股收益。

我国以IPO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是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第9号中规定的(一直未公开过,被最近的指导意见所代替),内容可归纳为:

1.模拟会计报表作为报告期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但本身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重组,需要再模拟的情况除外)。

2.模拟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注释。只需要编制设立日的资产负债表,要编制设立日前两年的利润表。

3.在注释中披露所涉及的交易主体、交易的资产和方式,模拟会计报表编制的基准、依据等;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以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收入和成本配比为主要的编制基础。

4.不可采用预测信息。

5.要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假定在报告期的期初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追溯调整原会计报表。

6.对原来会计报表存在的会计差错作出恰当的会计调整。

7.编制设立前各会计期间财务报表时,应以改制方案为依据,对设立前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成本与费用进行划分。同一账项在报告期内各会计期间或时点采用的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若是多个经营实体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则各经营实体对同一账项所采用会计政策和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各经营实体之间的交易或事项必须予以抵销。

8.以模拟财务信息计算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六、模拟财务信息编制的具体原理与方法

对于如何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美国SEC规定,要以计划或完成的资产重组交易为基础,对交易发生前的历史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或合并后编制。在编制时,具体的规定较为弹性,以使模拟信息能适应于各种个别事实和情形。在编报模拟利润表时,要求对交易的一次性影响持续性影响要加以明显区分,并将一次性影响项目(中止经营、非常项目和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等)排除在模拟利润表外,但要在注释中加以说明这种排除。

证监会了IPO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吸收合并的情况尚未有具体规定,但公司会比照指导意见执行。针对该指导意见,我们认为,IPO时,模拟财务信息编报需要讨论的几点是:

1.对于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我们必须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信息的可靠性。该指导意见非常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会导致信息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不可比。比如,由内部产品或劳务转移所形成的部分,原企业会计核算中采用内部价格计量的,应以报告期实际内部价格为基础。这种规定导致的结果是,为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三年利润表的编制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标准,改制后的公司收入的计量以市价为基础,而改制前基本上以成本为计量基础,这样,编报的各年度的财务信息就不可比。实际工作中,企业制定的内部价格,往往未考虑管理费用,有的企业的内部价格甚至弥补不了费用,也不是真实的内部价格。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是在假定一定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改制前二年的收入应比照同期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来模拟。在无法寻求同类价格的时候,应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毛利。再如,按指导意见,设立股份公司时债权人承诺放弃债权或债转股的,划分财务费用时,不应追溯调整股份公司设立以前年度已入账的相关财务费用。按这种规定来编制三年的会计报表,对财务费用这一信息来说就没有可比性。

2.股份公司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资产置换,股份公司应以置换后的架构重编会计报表,而不是仅仅编制和披露备考财务信息。指导意见的做法是,在发生重大资产置换时,还是按原来的方案编报财务信息。对于首次发行IPO来说,若在报告期发生重大资产置换,则三年的财务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的基础上编报的,披露的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产生的,因而反映不了实质内容。所以,根据重组后的架构编制的财务信息不能作为备考的财务信息,而应该作为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

3.在报告期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时,要区分支付方式,选择合并基准日前各会计期间应按合并后或合并前公司架构编制。在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并以现金方式购受企业的情况下,上市改组企业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自合并日起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以换股方式购受企业,上市改组企业整个报告期内应包括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对被购企业于合并日之前的资产负债表则不应作模拟性调整,因为审计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已为投资者提供了最为有用的财务状况信息。

4.对于我国企业存在特殊性的地方,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要有所考虑。如,原企业免费使用的土地、商标、专利权等,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应假定在报告期初就有偿使用,并考虑使用费用计入模拟利润表。

七、模拟财务信息的审计

模拟财务信息在对投资者公布前是否需要审计,各国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以美国为例,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了题为“模拟财务信息的报告”的鉴证准则(ReportingonProFormaFinancialInformation)。鉴证准则的无疑为模拟财务信息的审查、评价和报告提供了指南,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类似业务时必须遵循的标准。必须注意的是,这一鉴证准则并不适用于按会计准则在会计报表或在会计报表注释中编报的模拟财务信息。显然,注册会计师要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其遵循的标准仍是审计准则。

在我国,模拟财务信息被当作历史财务信息来看待,需要按历史财务信息的要求进行审计,这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5)

为达到上市条件,这些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就需要作为股份公司发行上市三年又一期(以下简称“报告期”)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作为招股说明书的一部分。由于股份公司在三年前是不存在的,在会计主体不存在而又要为其编报财务信息,如何编制就成为证券市场中公司能否发行上市的关键问题之一。遗憾的是,直到现在,监管部门未制定出相关的编报指南和审计准则,导致证券市场在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方面缺乏规范,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这几年证券市场存在的“虚假上市”等问题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为配合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扭亏为盈,1997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允许上市公司二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增发”)。问题是,在试点的六家纺织企业中,有些上市公司历史财务报表是亏损的,但公司也成功增发了,这似乎与《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的规定不合。但是,这些公司在二次发行前,大多进行了规模较大资产重组,证监会实际上是默许上市公司按重组后的架构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并以模拟后的会计报表为考核基准。上市公司进行大比例的资产重组后如何编报财务信息,监管部门未制定相关的指南,结果是首批六家公司增发时所公布的会计报表的编报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缺乏编报标准,监管部门个人、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意见相当不一致。这就导致,对于进行过大比例资产重组的公司,二次发行时的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较不规范,投资者也就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财务情况。

另外,上市公司发生大规模的购并时,如何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也未有相关的规定。有些公司发生吸收合并时,并未编制模拟会计报表,吸收合并发生在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公司其财务信息的披露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上市公司发生购并时,如何通过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来反映事项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监管部门尚缺乏编报的指南。

但是,在缺乏首次发行财务信息编报指南和相应的审计准则的情况下,有1000多家公司通过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并大多模拟编报了报告期前两年的会计报表。对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或购并的公司,也编报了模拟财务信息,并作为二次发行的材料。可见,在特殊情况下,公司的改组上市和增发是离不开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的。本文拟结合与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有关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同时对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些意见。

二、模拟财务信息的含义

何为模拟财务信息,有关文件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按照美国证监会(以下简称“SEC”)的说法,模拟财务信息是相对于历史财务信息而言的。美国SEC在其Regulation S-X Article 11 中提到模拟财务信息(pro forma financial information),是指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某些特定交易影响的信息,即这些交易在早些时候发生,对历史财务报表产生影响。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一般在仅仅依靠历史财务报表不能满足投资者决策需求时进行。SEC为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报告制定了详细的指南。

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可以这样来定义:假定公司现在的架构在报告期初已存在且无转变,按报告期各年实际存在的公司各构成实体,按公司现在执行的会计政策来编制和报告报告期各年度的财务信息。这个定义可解释为:

1.模拟财务信息不是主要财务报表,仅仅是对历史财务报表的一种补充;既可以是申报财务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历史财务信息的注释。

2.在编报时,实际包含了这种假定:各种资产或业务产生的业绩在重组入(或置换入)公司前是实际存在的,不是人为虚构的。编报时,仅仅为其移动了一下位置,放在公司的名下。若原来的业务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则原来的数据直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若当时是内部结转的,则根据生产数量或劳务数量,按当时的市场价格模拟计算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若当时的资产未能产生活动,则没有可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的业务。若在改组为股份公司前发生了资产剥离、资产重组,可以按剥离和重组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会计报表;若上市公司发生了兼并、收购、大比例的资产置换(或买卖),可按兼并或置换后(买卖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会计报表。

3.架构的假定应该包括公司的结构、资产情况、业务情况、执行的会计政策等;假定纳入会计报表范围的公司或子公司从报告期期初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实际不是,应按该会计制度进行归口调整。

4.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各国规定的不一样,我国一般指二年。首次发行要提供三年又一期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大比例资产重组也是三年又一期。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历史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使拟上市公司三年又一期财务信息在一致性的基础上进行表述,为投资者分析目前状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一年盈利预测数据的需要提供相关的信息。我们知道,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除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外,信息的相关性也很重要。只有通过比较过去可比期间的财务信息,才可预测将来的可能情况。所以,在制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指南时,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信息的相关性这一质量特征,而不是可靠性。

三、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情况

财务信息的编报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编报财务信息预期收益大于编报成本的情况下,财务信息的编报才有意义。根据这一约束条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编制模拟的财务信息。

在我国,编报模拟财务信息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归结证券市场发生的各种案例,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条件应包括:1.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现在上市公司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公布合并方案,但如何编制和何时编制未见到相关规定。2.在首次发行时,对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允许其在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前的业绩模拟计算,独立运行一年后可申请股票发行,包括:①对原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或非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和相关负债、损益剥离后,以一部分经营性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则这部分经营性资产和业务对应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 ②几个发起人以经营性资产出资(包括股权),则这些投入的个别资产和对应业务的经营业绩也可以相加,作为股份公司前两年的业绩。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若是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则有限公司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3.上市公司发生重大的购买或出售资产的行为,且购买或出售的资产占上市公司总资产70%以上,其重组前的业绩可模拟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由于企业上市改组中或上市公司的资本重组方式不同,公司是否需要模拟编报财务信息,应视情况而定:

1.考虑到编报财务信息的成本和对信息的影响程度,规定重要性的定量指标就很重要。美国SEC规定的相对重要程度是50%。我国对重大资产重组的重大是指对总资产、净资产或净利润而言,也可以对收购或出售资产的价款而言。在购买或出售资产占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总资产的70%,还可以模拟计算业绩,其余没有规定。我们认为,对重要性指标不要硬性规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影响程度由公司判断决定,并以50%作为重要性指标。

2.上市公司在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时,以及发生大比例资产剥离、出售或置换时,应编报模拟的财务信息,并作为临时报告予以公告,而不仅仅在有增发的需求时编报。

3.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应对其前两年会计报表按现行会计政策进行追溯调整,并作为申报会计报表的一部分。

4.非国有企业首次发行时,只要规范改制我们认为也可按照改制方案模拟计算其前两年的业绩。

5.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角度应是投资者,而不是监管部门的需要。模拟财务信息是为投资者的需要而编制的,因而应强调信息的可比性,监管部门应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制定编报方法。现在,往往是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比较强调可靠性,信息的横向可比性较差,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

四、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及何时编制

由于模拟财务信息是假定资产重组交易在早些时候发生从而对历史财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因而必须确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交易发生前的期间,覆盖的期间取决于信息的有效性。美国SEC规定:在编制模拟利润表时,可采用财务预测,所覆盖的日期至少应该包括从交易预计完成日期开始的12个月。

在我国,由于《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所以三年应该是法律规定的限制条件。证监会规定公司必须改制为规范的股份公司,并运行一年以上才可以申请发行,所以,我们认为可以以公司购并后或资产剥离或资产置换后的公司架构为基础,模拟编报前两年的财务信息,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因为仅模拟合并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基本看出合并后公司的财务状况,但看不出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趋势。以三年为窗口,观察一个公司的发展,历史信息就会有预测价值。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监管部门并未要求编制模拟财务信息,仅是公司可以在重组完成一年以后提出配股或增发新股的申请,其重组前的业绩可以模拟计算。所以,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可以模拟编报二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信息。

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信息公布晚了,信息的作用也就弱。对于何时编报模拟财务信息也是应该考虑和解决的。对于公司的改制,应根据改组的方案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并在申请为股份公司时编制。对于公司的合并,应模拟编报生效当日的合并财务信息,并随合并公告书一起公布。合并完成后,应该对合并发生年度以前三年的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并公告。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应在签订计划时而非完成交易时,编制模拟前三年的财务信息,并公告。

五、编制模拟财务信息所采用的方式

以美国SEC规定的条例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由引言、简化的模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注释等组成。引言应该对交易和所涉及的主体以及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的目的加以说明,注释应该详细说明编制模拟信息所涉及的假设与相关的数据。模拟财务信息是对历史财务报表的补充。允许在模拟利润表中进行财务预测,并要求计算模拟的每股收益。

我国以IPO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是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第9号中规定的(一直未公开过,被最近的指导意见所代替),内容可归纳为:

1.模拟会计报表作为报告期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但本身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重组,需要再模拟的情况除外)。

2.模拟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注释。只需要编制设立日的资产负债表,要编制设立日前两年的利润表。

3.在注释中披露所涉及的交易主体、交易的资产和方式,模拟会计报表编制的基准、依据等;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以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收入和成本配比为主要的编制基础。

4.不可采用预测信息。

5.要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假定在报告期的期初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追溯调整原会计报表。

6.对原来会计报表存在的会计差错作出恰当的会计调整。

7.编制设立前各会计期间财务报表时,应以改制方案为依据,对设立前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成本与费用进行划分。同一账项在报告期内各会计期间或时点采用的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若是多个经营实体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则各经营实体对同一账项所采用会计政策和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各经营实体之间的交易或事项必须予以抵销。

8.以模拟财务信息计算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六、模拟财务信息编制的具体原理与方法

对于如何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美国SEC规定,要以计划或完成的资产重组交易为基础,对交易发生前的历史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或合并后编制。在编制时,具体的规定较为弹性,以使模拟信息能适应于各种个别事实和情形。在编报模拟利润表时,要求对交易的一次性影响持续性影响要加以明显区分,并将一次性影响项目(中止经营、非常项目和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等)排除在模拟利润表外,但要在注释中加以说明这种排除。

证监会了IPO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吸收合并的情况尚未有具体规定,但公司会比照指导意见执行。针对该指导意见,我们认为,IPO时,模拟财务信息编报需要讨论的几点是:

1.对于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我们必须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信息的可靠性。该指导意见非常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会导致信息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不可比。比如,由内部产品或劳务转移所形成的部分,原企业会计核算中采用内部价格计量的,应以报告期实际内部价格为基础。这种规定导致的结果是,为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三年利润表的编制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标准,改制后的公司收入的计量以市价为基础,而改制前基本上以成本为计量基础,这样,编报的各年度的财务信息就不可比。实际工作中,企业制定的内部价格,往往未考虑管理费用,有的企业的内部价格甚至弥补不 了费用,也不是真实的内部价格。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是在假定一定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改制前二年的收入应比照同期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来模拟。在无法寻求同类价格的时候,应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毛利。再如,按指导意见,设立股份公司时债权人承诺放弃债权或债转股的,划分财务费用时,不应追溯调整股份公司设立以前年度已入账的相关财务费用。按这种规定来编制三年的会计报表,对财务费用这一信息来说就没有可比性。

2.股份公司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资产置换,股份公司应以置换后的架构重编会计报表,而不是仅仅编制和披露备考财务信息。指导意见的做法是,在发生重大资产置换时,还是按原来的方案编报财务信息。对于首次发行IPO来说,若在报告期发生重大资产置换,则三年的财务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的基础上编报的,披露的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产生的,因而反映不了实质内容。所以,根据重组后的架构编制的财务信息不能作为备考的财务信息,而应该作为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

3.在报告期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时,要区分支付方式,选择合并基准日前各会计期间应按合并后或合并前公司架构编制。在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并以现金方式购受企业的情况下,上市改组企业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自合并日起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以换股方式购受企业,上市改组企业整个报告期内应包括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对被购企业于合并日之前的资产负债表则不应作模拟性调整,因为审计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已为投资者提供了最为有用的财务状况信息。

4.对于我国企业存在特殊性的地方,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要有所考虑。如,原企业免费使用的土地、商标、专利权等,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应假定在报告期初就有偿使用,并考虑使用费用计入模拟利润表。

七、模拟财务信息的审计

模拟财务信息在对投资者公布前是否需要审计,各国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以美国为例,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了题为“模拟财务信息的报告”的鉴证准则(Reporting on Pro Forma Financial Information)。鉴证准则的无疑为模拟财务信息的审查、评价和报告提供了指南,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类似业务时必须遵循的标准。必须注意的是,这一鉴证准则并不适用于按会计准则在会计报表或在会计报表注释中编报的模拟财务信息。显然,注册会计师要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其遵循的标准仍是审计准则。

在我国,模拟财务信息被当作历史财务信息来看待,需要按历史财务信息的要求进行审计,这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6)

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可以这样来定义:假定公司现在的架构在报告期初已存在且无转变,按报告期各年实际存在的公司各构成实体,按公司现在执行的会计政策来编制和报告报告期各年度的财务信息。这个定义可解释为:

1.模拟财务信息不是主要财务报表,仅仅是对历史财务报表的一种补充;既可以是申报财务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历史财务信息的注释。

2.在编报时,实际包含了这种假定:各种资产或业务产生的业绩在重组入(或置换入)公司前是实际存在的,不是人为虚构的。编报时,仅仅为其移动了一下位置,放在公司的名下。若原来的业务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则原来的数据直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若当时是内部结转的,则根据生产数量或劳务数量,按当时的市场价格模拟计算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若当时的资产未能产生活动,则没有可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的业务。若在改组为股份公司前发生了资产剥离、资产重组,可以按剥离和重组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会计报表;若上市公司发生了兼并、收购、大比例的资产置换(或买卖),可按兼并或置换后(买卖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会计报表。

3.架构的假定应该包括公司的结构、资产情况、业务情况、执行的会计政策等;假定纳入会计报表范围的公司或子公司从报告期期初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实际不是,应按该会计制度进行归口调整。

4.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各国规定的不一样,我国一般指二年。首次发行要提供三年又一期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大比例资产重组也是三年又一期。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历史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使拟上市公司三年又一期财务信息在一致性的基础上进行表述,为投资者分析目前状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一年盈利预测数据的需要提供相关的信息。我们知道,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除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外,信息的相关性也很重要。只有通过比较过去可比期间的财务信息,才可预测将来的可能情况。所以,在制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指南时,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信息的相关性这一质量特征,而不是可靠性。

二、问题的提出:证券市场需要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

证券市场建立十多年来,为配合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证券监管部门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1998年以前证券监管部门允许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就可以申请股票发行上市,并且其前三年的业绩可连续计算。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大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并不是整体改制上市,而是在改制为股份公司时,要对不相关联的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否则,公司往往难以达到发行股票的条件。

为达到上市条件,这些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就需要作为股份公司发行上市三年又一期(以下简称“报告期”)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作为招股说明书的一部分。由于股份公司在三年前是不存在的,在会计主体不存在而又要为其编报财务信息,如何编制就成为证券市场中公司能否发行上市的关键问题之一。遗憾的是,直到现在,监管部门未制定出相关的编报指南和审计准则,导致证券市场在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方面缺乏规范,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这几年证券市场存在的“虚假上市”等问题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为配合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扭亏为盈,1997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允许上市公司二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增发”)。问题是,在试点的六家纺织企业中,有些上市公司历史财务报表是亏损的,但公司也成功增发了,这似乎与《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的规定不合。但是,这些公司在二次发行前,大多进行了规模较大资产重组,证监会实际上是默许上市公司按重组后的架构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并以模拟后的会计报表为考核基准。上市公司进行大比例的资产重组后如何编报财务信息,监管部门未制定相关的指南,结果是首批六家公司增发时所公布的会计报表的编报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缺乏编报标准,监管部门个人、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意见相当不一致。这就导致,对于进行过大比例资产重组的公司,二次发行时的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较不规范,投资者也就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财务情况。

另外,上市公司发生大规模的购并时,如何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也未有相关的规定。有些公司发生吸收合并时,并未编制模拟会计报表,吸收合并发生在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公司其财务信息的披露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上市公司发生购并时,如何通过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来反映事项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监管部门尚缺乏编报的指南。

但是,在缺乏首次发行财务信息编报指南和相应的审计准则的情况下,有1000多家公司通过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并大多模拟编报了报告期前两年的会计报表。对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或购并的公司,也编报了模拟财务信息,并作为二次发行的材料。可见,在特殊情况下,公司的改组上市和增发是离不开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的。本文拟结合与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有关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同时对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些意见。

三、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情况

财务信息的编报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编报财务信息预期收益大于编报成本的情况下,财务信息的编报才有意义。根据这一约束条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编制模拟的财务信息。

在我国,编报模拟财务信息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归结证券市场发生的各种案例,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条件应包括:1.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现在上市公司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公布合并方案,但如何编制和何时编制未见到相关规定。2.在首次发行时,对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允许其在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前的业绩模拟计算,独立运行一年后可申请股票发行,包括:①对原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或非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和相关负债、损益剥离后,以一部分经营性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则这部分经营性资产和业务对应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②几个发起人以经营性资产出资(包括股权),则这些投入的个别资产和对应业务的经营业绩也可以相加,作为股份公司前两年的业绩。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若是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则有限公司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3.上市公司发生重大的购买或出售资产的行为,且购买或出售的资产占上市公司总资产70%以上,其重组前的业绩可模拟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由于企业上市改组中或上市公司的资本重组方式不同,公司是否需要模拟编报财务信息,应视情况而定:

1.考虑到编报财务信息的成本和对信息的影响程度,规定重要性的定量指标就很重要。美国SEC规定的相对重要程度是50%。我国对重大资产重组的重大是指对总资产、净资产或净利润而言,也可以对收购或出售资产的价款而言。在购买或出售资产占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总资产的70%,还可以模拟计算业绩,其余没有规定。我们认为,对重要性指标不要硬性规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影响程度由公司判断决定,并以50%作为重要性指标。

2.上市公司在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时,以及发生大比例资产剥离、出售或置换时,应编报模拟的财务信息,并作为临时报告予以公告,而不仅仅在有增发的需求时编报。

3.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应对其前两年会计报表按现行会计政策进行追溯调整,并作为申报会计报表的一部分。

4.非国有企业首次发行时,只要规范改制我们认为也可按照改制方案模拟计算其前两年的业绩。

5.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角度应是投资者,而不是监管部门的需要。模拟财务信息是为投资者的需要而编制的,因而应强调信息的可比性,监管部门应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制定编报方法。现在,往往是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比较强调可靠性,信息的横向可比性较差,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

四、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及何时编制

由于模拟财务信息是假定资产重组交易在早些时候发生从而对历史财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因而必须确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交易发生前的期间,覆盖的期间取决于信息的有效性。美国SEC规定:在编制模拟利润表时,可采用财务预测,所覆盖的日期至少应该包括从交易预计完成日期开始的12个月。

在我国,由于《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所以三年应该是法律规定的限制条件。证监会规定公司必须改制为规范的股份公司,并运行一年以上才可以申请发行,所以,我们认为可以以公司购并后或资产剥离或资产置换后的公司架构为基础,模拟编报前两年的财务信息,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因为仅模拟合并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基本看出合并后公司的财务状况,但看不出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趋势。以三年为窗口,观察一个公司的发展,历史信息就会有预测价值。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监管部门并未要求编制模拟财务信息,仅是公司可以在重组完成一年以后提出配股或增发新股的申请,其重组前的业绩可以模拟计算。所以,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可以模拟编报二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信息。

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信息公布晚了,信息的作用也就弱。对于何时编报模拟财务信息也是应该考虑和解决的。对于公司的改制,应根据改组的方案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并在申请为股份公司时编制。对于公司的合并,应模拟编报生效当日的合并财务信息,并随合并公告书一起公布。合并完成后,应该对合并发生年度以前三年的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并公告。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应在签订计划时而非完成交易时,编制模拟前三年的财务信息,并公告。

五、编制模拟财务信息所采用的方式

以美国SEC规定的条例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由引言、简化的模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注释等组成。引言应该对交易和所涉及的主体以及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的目的加以说明,注释应该详细说明编制模拟信息所涉及的假设与相关的数据。模拟财务信息是对历史财务报表的补充。允许在模拟利润表中进行财务预测,并要求计算模拟的每股收益。

我国以IPO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是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第9号中规定的(一直未公开过,被最近的指导意见所代替),内容可归纳为:

1.模拟会计报表作为报告期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但本身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重组,需要再模拟的情况除外)。

2.模拟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注释。只需要编制设立日的资产负债表,要编制设立日前两年的利润表。

3.在注释中披露所涉及的交易主体、交易的资产和方式,模拟会计报表编制的基准、依据等;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以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收入和成本配比为主要的编制基础。

4.不可采用预测信息。

5.要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假定在报告期的期初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追溯调整原会计报表。

6.对原来会计报表存在的会计差错作出恰当的会计调整。

7.编制设立前各会计期间财务报表时,应以改制方案为依据,对设立前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成本与费用进行划分。同一账项在报告期内各会计期间或时点采用的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若是多个经营实体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则各经营实体对同一账项所采用会计政策和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各经营实体之间的交易或事项必须予以抵销。

8.以模拟财务信息计算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六、模拟财务信息编制的具体原理与方法

对于如何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美国SEC规定,要以计划或完成的资产重组交易为基础,对交易发生前的历史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或合并后编制。在编制时,具体的规定较为弹性,以使模拟信息能适应于各种个别事实和情形。在编报模拟利润表时,要求对交易的一次性影响持续性影响要加以明显区分,并将一次性影响项目(中止经营、非常项目和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等)排除在模拟利润表外,但要在注释中加以说明这种排除。

证监会了IPO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吸收合并的情况尚未有具体规定,但公司会比照指导意见执行。针对该指导意见,我们认为,IPO时,模拟财务信息编报需要讨论的几点是:

1.对于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我们必须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信息的可靠性。该指导意见非常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会导致信息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不可比。比如,由内部产品或劳务转移所形成的部分,原企业会计核算中采用内部价格计量的,应以报告期实际内部价格为基础。这种规定导致的结果是,为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三年利润表的编制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标准,改制后的公司收入的计量以市价为基础,而改制前基本上以成本为计量基础,这样,编报的各年度的财务信息就不可比。实际工作中,企业制定的内部价格,往往未考虑管理费用,有的企业的内部价格甚至弥补不了费用,也不是真实的内部价格。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是在假定一定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改制前二年的收入应比照同期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来模拟。在无法寻求同类价格的时候,应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毛利。再如,按指导意见,设立股份公司时债权人承诺放弃债权或债转股的,划分财务费用时,不应追溯调整股份公司设立以前年度已入账的相关财务费用。按这种规定来编制三年的会计报表,对财务费用这一信息来说就没有可比性。

2.股份公司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资产置换,股份公司应以置换后的架构重编会计报表,而不是仅仅编制和披露备考财务信息。指导意见的做法是,在发生重大资产置换时,还是按原来的方案编报财务信息。对于首次发行IPO来说,若在报告期发生重大资产置换,则三年的财务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的基础上编报的,披露的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产生的,因而反映不了实质内容。所以,根据重组后的架构编制的财务信息不能作为备考的财务信息,而应该作为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

3.在报告期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时,要区分支付方式,选择合并基准日前各会计期间应按合并后或合并前公司架构编制。在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并以现金方式购受企业的情况下,上市改组企业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自合并日起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以换股方式购受企业,上市改组企业整个报告期内应包括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对被购企业于合并日之前的资产负债表则不应作模拟性调整,因为审计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已为投资者提供了最为有用的财务状况信息。

4.对于我国企业存在特殊性的地方,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要有所考虑。如,原企业免费使用的土地、商标、专利权等,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应假定在报告期初就有偿使用,并考虑使用费用计入模拟利润表。

七、模拟财务信息的审计

模拟财务信息在对投资者公布前是否需要审计,各国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以美国为例,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了题为“模拟财务信息的报告”的鉴证准则(ReportingonProFormaFinancialInformation)。鉴证准则的无疑为模拟财务信息的审查、评价和报告提供了指南,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类似业务时必须遵循的标准。必须注意的是,这一鉴证准则并不适用于按会计准则在会计报表或在会计报表注释中编报的模拟财务信息。显然,注册会计师要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其遵循的标准仍是审计准则。

在我国,模拟财务信息被当作历史财务信息来看待,需要按历史财务信息的要求进行审计,这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7)

出纳员个人总结工作汇报一

一、日常工作内容:全面负责财务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1、审核签批各种单据:每月对支出凭单、借款单审核支出是否合理并签字批准。

2、编制月度资金使用计划:每月末根据各公司上月资金实际支出及编制的下月计划,汇总编制全公司下月的资金使用计划。

3、核实、分析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实际执行情况。

4、对各公司会计工作的审核,包括:

(1)会计凭证:含原始凭证的规范、会计科目的使用正确与否,是否领导审批,附件的数量是否正确登记。

(2)对外报出:含网上及手工报的国税、地税、财政、统计的月度报表。

(3)对内报表:核对报表的种类、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与对外报表数据、口径的一致性

(4)计算机财务软件账务处理的复核及主管签字。

(5)每月会计凭证、会计档案的归档监督管理与签字。

5、审核各公司财务报表、出纳报表:每月10日前审核会计、出纳出具各公司财务报表及汇总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债权债务表,费用表,财务分析表,财务指标分析表,合同履行情况表,车辆、手机费用汇总表,经济状况报表,现金、银行收支表,押金、托管费统计表等。

6、收集、整理报董事长、副董事长的财务报表:每月10日财务结算后将各公司的财务报表审核签字后报董事长和副董事长。

7、汇总财务分析:每月10日前完成全集团汇总报表的财务指标分析,经营情况分析。

8、安排好财务部人员工作:每月合理安排财务人员各项工作,及时、认真、准确完成领导安排的财务部各项工作。

9、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负责公司的成本核算、绩效工资核算、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工作,协助董事长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负责将公司的资金运作管理、日常财务管理与分析、年度财务预算等,确保这些报告可靠、准确,并跟踪其执行情况,监控可能会对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重大经济活动,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监控公司重大投资项目,以确保批准的项目在预算范围内进行并在控制之中。

10、项目成本核算与控制:负责公司,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计划完成。

二、年度工作

1、组织工作会议:定时、不定时组织财务部会议,进行财务工作总结,抓好财务基础工作。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维护、改进公司财务管理程序和政策,如:改进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成本费用、现金、银行存款的业务程序等。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工作职责及具体财务工作内容,并监督执行。

3、组织对公司财产的盘点:每半年组织对固定资产、库存商品、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进行盘点。

4、年终财务结算:年底指导会计做好年终财务结算工作。制定年度、季度财务计划;

5、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指导会计做好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6、年度财务资料的归档:年初指导会计做好年度财务报表整理归档。

7、国税、地税、财政、统计的年度报表。

8、年度退税工作:指导会计做好个人所得税手续费退费工作。

9、年度审计工作:年初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做好年度审计工作。

10、证照年检工作:年初做好工商等各种证照年检工作。

11、其他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灵活性、机动性工作。

12、处理好与银行、税务、工商及其他机构的关系,并及时办理公司与其之间的业务往来。

三、权责范围

权力:

经总经理授权后,对公司各部门的经费支出有审核监督权;

对下属人员有业务指导权和考核权;

对各部门财务计划的招待情况有检查和考核权;

对违反财经纪律、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费用开支有权拒付;

责任:

对公司财务计划的完成负监督实施责任;

对资产管理、利润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负组织责任;

对负债管理负直接责任,如因管理不善给公司造成损失,应负相应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因此由以上因素,要求财务经理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你需要经常和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大多数经理是不懂会计的,而会计要求和经营需要是有区别的,因此要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让他们明白不能胡来。

2、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当然具有CPA资格是的了。这样知识比较全面,工作起来考虑问题也会全面一些,能给人以可靠的感觉。

3、具有管理人的能力。手下有几个财务人员,你得知道如何分配岗位,如何协调各人的工作,如何去评价手下的工作成绩。只有正确地考核手下,才能让大家服你。

4、具有外部协调能力。财务经理需要融资,需要和各个金融机构打交道,需要为企业发展弄钱,需要和税务部门打交道,这都需要你去协调。

出纳员个人总结工作汇报二

对行政、工会、基建、行政备查账等账户的日常收、支业务进行凭证编制、审核、并及时登记入账。正确、无误报出各类账户报表,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5、做好各类缴费的结报工作。

根据上级要求做好在职、离退休人员医药费结报、发放,和在编人员公积金、社会保险金基数调整、汇缴工作。认真做好统计报表编制、上报等工作。

6、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核查工作。

配合校产办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新购、报废固定资产及时登记与核查,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7、做好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加强成本核算,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督

根据校部要求,从党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配合中心财务做好餐饮、客房、会务等部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同时加强对培训中心财务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真正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费用合理化,成本化。

三、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全体财会人员积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和各种财会业务培训,根据要求认真做好会计年审、换证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会计制度和法规,学习业务知识和政府平台新财会软件运用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熟练运用新软件进行帐务处理、相关业务操作和报表的编制。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财务科在上级财政部门和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计划的顺利完成,为党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出纳员个人总结工作汇报三

财务出纳工作计划对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拟订200x年财务工作计划。

一、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

组织财务人员参加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认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掌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报表、表格的编制。

二、进一步做好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学校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编制好年度预算,并力求切合实际。

三、加强规范资金管理。

1、根据新的制度与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核算,做好财务工作。

2、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

3、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学校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

4、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

5、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财务管理力求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全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要严格学校的硬件管理,学校的课桌、凳及教学仪器设备要管好用好,及时修补,严禁外借。确有正常损坏要按照报损程序予以报损。各教室、仪器室、处室要严格管理人员,转换要有手续,损坏丢失要照价赔偿。管好固定资产帐。

五、继续做好收费工作

学校收费工作是高压线,上级部门三令五申,故今年学校仍要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不收学生的任何费用。

1、按照上级要求停收住宿学生住宿费。虽然物价局允许收取,但为了农民利益,立停。

2、教育班主任、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学生的任何费用。

3、教育学生使用正版读物。

4、新华书店(基础训练)或保险公司(学生保险)上门服务,允许学校提供便利条件,但领导、教师严禁介入。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8)

企业以及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综合的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财务报表作为一门综合表类,集经济学、管理学、审计学、经济法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财务报表作为公司按履基本信息的主要渠道,不仅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情况,而且对经营者决策起到衡量参考作用,也是以合计特有语言来描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是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搜索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及其结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衡量和监督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的股神巴菲特每年做的最多工作就是阅读财务报表。

每年企业及上市公司都在固定的时间段向社会及全体股东公布汇报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财务报表。所有的财务收据都在财务报表中反映。

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其财务信息的要求也不同,所研究的总是要研读大量的财务报表,以要在数据中发现机会。财务报表分析是在对过去经营业绩评价的基础上,衡量当前的财务状况,从而形成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其内涵是帮助报表使用者通过财务报表获取与公司有关的信息,进而进行投资决策的一种系统性方法。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两个关键点,一石如何辨别一家公司是不是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优势企业。二是如何估算这家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值多少钱。我想从这一个问题说说体会:

一、如何辨别一家公司是不是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

对于基本面分析的投资人来说,一些知识和素质是务必的。每一张会计单报背后披露的都是一家公司在过去一年或几年的经营情况,是经济活动和现实财务状况的反映。如何从企业的角度看经营管理,如何了解企业对经营竞争优势,它的经营如何体现,财务盈利状况如何把握,这也就是要具备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具有各种知识的扩展并融会贯通,财务报表内容相当丰富,简单的财务报表蕴含着生动的经济交易,加强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对掌握财务信息具有很大帮助。

如何辨别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这类公司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成长确定性较高的企业,二是价值投资周期较长的企业。

如何让确立成长性较高的企业,这类行业往往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在财务报表体现的长期项目,它不受业内诸多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它的价值是显现不明显,总所周知,真正的优质公司都是长跑选手,朝阳企业,这就是决定了价值投资者,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企业的投资者,从财务报表上看,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平增长率20%-25%,有活力,公司比较新,资产组合比较小,有不断发展的空间。

优势的企业,不全通过大量的借债,也没必要通过大量的借钱区产生利润,优质企业,一定具有宽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一定要自觉善用直觉并灵活运用,企业的管理者具有责任心和事业感,富有新思想和大勇气,要求听取者虚怀若谷,深思熟虑,布墨守成规,企业一定要创新,要随时应付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变化多端的国际市场上,应付自如。

辨别是否企业具有优势,从财务指标看,从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中能显现,我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该大于30%低于这个指标的企业都可以值得考虑。该板块还有一个指标就是负债的属性,属于流动负债还是长期负债,好企业其负债都是流动负债,没有或是很少长期负债,理由同上。该板块还有一个值得分析的指标就是资产总额和以前相比最好稳定增长,说明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增长,这也是财务报表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营业务收入这块和以前的财务报表相比要稳步增加,说明企业发展的良性。从损益表中看,是否需要通过财务杠杆获取利润,利润的来源笔利润本身更具有意义。股神巴菲特分析损益表时,主要关注毛利润,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站销售毛利的比例,研发费用、折旧费用、利息支出、税前利润、净利润和每股收益指标。公司毛利润能长期保持在40%以上,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站销售毛利的比例,研发费用,折旧费用,利息支出,税前利润,净利润和每股收益指标。公司毛利率能够长期保持在40%以上,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毛利的比例,最好保持在30%以下,净利润站总收入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这些关键指标,就是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

从现金流量表看,巴菲特认为“如果一家公司净利润用于资本开支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下,那么,你可以把它列入具有持久竞争优势公司候选者名单。如果该比例保持在低于25%的水平,那么这家公司就很可能不具备有利的持续性竞争优势。”看财务报表,品巴菲特的理论,从中收益不仅是个人,包括机构投资者及金融业。通过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经营,其中一点是利润指标可以作假,销售量可以作假,但现金流量是很难造假的。通过现金流量表,看每股经营现金流笔每股收益更重要。

如何评估一家企业价值多少?一个笨却有用的方式,看财务报表的盈利。盈利很不稳定,且上下波动巨大的很难预测的公司,是不具备投资价值的。优秀的企业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简单但稳定。二是具有持续竞争优势。三是盈利、持续、稳定。

分析企业会计报表是基本功,学习好不好,用分数说明公司好不好,用数字说话,要回击这两个价值投资决策的关键问题,必须分析财务报表(前提不是造假的财务报表)。效仿巴菲特,通过财务报表可以挖掘出具有持久竞争力,价值高的优质企业。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反映出:这是一个会让你一贫如洗的平庸企业或者这是一个拥有持久竞争优势的让你腰缠万贯的企业。起码的原则是五十年后公司还健在,甚至已成为品牌。其实很多投资者都明白分析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但大家都担心分析报表需要很多专业知识,自己根本不懂财务,要学会太难了。再此,我提醒大家,卓绝复杂的理论和公式,一条笔者

的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分析财务报表人人都能学会,道理真的很简单。第一,只用小学算术;第二,只需要看几个关键指标;第三,指需要分析那些业务担当简单,报表也相对简单的公司。

总的来说,对于年报,把握三大核心的部件就可以。一是 收益好;二是每股先进流量,流转高;三是每股净资产,强壮好。 其他诸如净利润,未分配利润其实就是果实部分,不必过分在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负债比率,同行业排名等处在龙头地位即可列入投资区域。另外,还要切忌跟往年的同期比较,看增长的比例,当然具体到量化,这是要通过一些公式计算的。增长太多或倒退太大一定要找到原因。

另外,市盈率分静态和动态,通常用来算短期投资价值。通俗来说,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多的回报是很合算的,市净率通常用来估算长期投资价值,对于合理的价值中轴一般以普通公认为原则。

读财务报表,充分把握公司的经营情况,对于进行投资业来说,具有巨大意义。不能单一的用报表中的一个数据指标来主观判断企业的优劣和价值,只有兼顾宏观行业的,乃至公司的主副营业多层面,多方法,深层次推理与排除相结合,加上固有的技术心得,看财务报表,会一目了然,胸有成竹,想投资,必会受益匪浅。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9)

一、准则名称解读

准则名称由原来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改为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由原来的一个准则分成了两个新准则。名称上增加了主体“中国注册会计师”,强调了其责任,同时把审计报告分成了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部分。

二、审计意见的形成解读

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在“第一章:总则”与“第二章: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之间,新增加了一章“审计意见的形成”,对如何进行财务报表评价,形成审计意见做了明文规定。该章包括以下内容:

1.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根据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2.在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是否已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3.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4.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做出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三、审计报告基本内容解读

新准则规定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与原准则相比,取消了范围段,而在引言段和审计意见段之间另加了“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两段。原来在引言段中提及的“会计报表的编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现被分别在上述两新增段落中进行具体表述,加以强调。其中:

1.“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应当说明,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

(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应当说明下列内容: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2)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3)注册会计师相信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此外,新准则中的引言段内容除了取消“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外,还有的变化就是不仅要指明“财务报表的日期和涵盖的期间”,还要说明以下内容“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张财务报表的名称和提及财务报表附注”。

四、审计报告类型解读

新准则根据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类,并分别以两个准则加以表述。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新准则中明确规定除两种特殊情况(持续经营问题和其他重大不确定事项)外,注册会计师不能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断或任何解释性段落,以免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加上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有效遏制以强调事项段代替发表保留意见甚至否定意见的行为,避免了注册会计师借此操纵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它对规范审计报告,提高审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五、审计报告日期解读

审计报告应当注明报告日期。新准则规定审计报告的日期不应早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包括管理层认可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且已批准财务报表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日期。这样可以在明确管理层的会计责任后,再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理顺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

新准则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审计报告编制的格式和内容,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责任和依据。新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可以减少我国审计报告理论和实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这对我国审计发展的国际化、审计质量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有何作用篇(10)

毫无疑问,财务工作在任何一个海外传媒集团中都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不管是传媒集团的日常运营和管理,还是资本运作、公司上市、企业并购等重要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支持。不敢想象,一个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子公司的传媒集团,每天有大量涉及采编、广告、发行、投资等方面的现金流,如果没有完善和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如何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营?传媒集团对财务工作的重视,仅从一个职位便可管窥:跨国传媒集团的首席财务官(CF0)始终位列集团少数最高管理层的名单中。

对财务部门在传媒集团的重要性,曾在新闻集团从事多年财务管理、现任星空传媒集团(中国)副总裁李映红有句话:“在整个传媒集团的架构中,财务在哪里,总部就在哪里。”②据介绍,新闻集团有两个总部:一个在悉尼,是新闻集团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总部;另一个在纽约,是对全世界业务进行管理的总部。无论在哪,财务部门始终是总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首席财务官始终是公司少数最高管理层成员之一。集团内有个管委会,相当于一般公司的总裁办,由集团董事长默多克、集团总裁、首席财务官和法律总顾问组成。下属子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基本由总经理、总编辑或内容负责人和财务总监组成。无论集团还是子公司管理中,财务负责人始终受到充分重视。

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能

新闻集团的高层都知道,每周四上午,新闻集团在全世界的几个核心公司的财务总监会及时把当地汇总的财务报表传真给默多克。拿到财务报表后,他会很快地看几个大报、大台的业绩。如果某个地方出了问题,他会拿起电话不管时差立即跟当地的负责人联系。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通过传真机收财务报表是他管理新闻集团的生命线,这个习惯默多克永远都不会改变。③对财务部门的职能,我们如果打个比方,可以说:倘若跨国传媒集团遍及世界的子公司是粒粒珍珠,财务就像一根红线把它们全部贯穿起来,从而让集团的最高层能够把所有的珍珠握在手中。

具体来说,传媒集团的财务部门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职能:

一是提供决策依据。财务部门要收集全世界子公司的经营信息,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总监的分析,提供给决策者作为高层拿主意的重要依据。财务部门向上的汇报,喜要报,忧也要报。

二是控制子公司。传媒集团主要通过财务报表和现金流两方面对子公司进行控制。子公司总经理就重大业务向集团总裁申请批准后,对子公司管理有相当大的权力。集团对子公司进行具体管理,财务报表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此外,子公司在运营中会产生大量的现金流,集团可以对不同子公司的现金进行合理调动,比如去投资其他领域。

三是进行税务管理。一个传媒集团如果财务部门不擅长税务管理的话,可能会向税务部门支付相当多的税金。以新闻集团为例,其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有业务,他们的财务人员非常本土化,深谙各个国家的税法,能够进行合理、合法的税务管理,上税额度占总收入的比例比其他的传媒集团要低。

四是控制现金流。一个跨国传媒集团的财务部门其实相当于一个跨国银行。和记黄埔的首席财务官曾经自豪地说:“我们的司库(现金控制队伍)的现金管理能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银行都成功”。财务部门应当对风险投资、现金管理以及银行利率等非常熟悉、随时掌握,知道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现金,让公司的资金在每个时段都发挥最大的价值,创造最大化的利益。

财务部门的人事结构

根据笔者了解,一个跨国传媒集团财务部门的结构基本如图。集团税务经理主要负责税务管理工作;集团管理会计师主要对内,向管理层提供财务报告和决策依据;集团项目经理负责对新项目(如集团的并购案)进行财务分析和业务论证;司库则负责对现金进行管理;集团注册会计师主要对外,按照相关规则(如在美国需遵循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做帐给股东、证监会看;集团系统会计师首先要懂会计,同时还要懂IT,能够给集团财务的ERP管理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一般来说,传媒集团下属子公司财务部门的结构也基本类似。但因为权限和实际需要的不同,子公司一般没有司库、税务经理和项目经理。新闻集团在悉尼的全国新闻有限公司不但有管理会计师,在每个主要报纸也设有助理会计师,而且,他(她)会跟子报的总编辑在一起办公。

财务管理的母子关系

跨国传媒集团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子公司,财务是集团控制和管理子公司的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手段。具体来说,海外传媒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会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集团会设计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财务报表,发给下属子公司,要求子公司财务按照统一标准提供各自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可以管理子公司的业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权限要进行一定的限制,子公司签署合同的金额必须有上限。这样既有一定自由度,也有合理的规范;再次,总公司要定期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审计,派专人到子公司了解业务情况和部门运营流程,找部门经理沟通,从实际调查中审核子公司的财务。

国内报业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即财务委派制:集团统一委派财务人员到子公司负责财务工作,子公司的财务既要对子公司总经理负责,也要向集团的财务总监负责。这是符合国情或当前实际需要的一种形式。但子公司的财务人员,不是集团派下来的监工,而是来协助子公司总经理的。除非总经理违法,才会向上级汇报。

贝塔斯曼中国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也采取财务人员委派制实行集中管理。集团设财务中心,中心内设一个总监和7个经理,一个经理管一个公司。委派到子公司的会计工资由集团发放,但工作向两头汇报(子公司总经理和集团财务总监)。在资金应用方面,偏向于子公司经理,以提高灵活性;但在成本、费用入账和财务报表上偏向于财务总监,以做到独立反映经营状况。④

此外,财务工作对总公司和子公司的要求有所不同。首先,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同:子公司的管理比较具体,财务人员对业务的熟悉要求更高些。比如,子报的财务经理应当熟悉报纸的发行,广告等;总公司的财务人员则主要服务于公司的战略决策,对未来战略规划、公司宏观管理的情况要更了解;其次,由于公司

管理层的级别不同,财务信息发挥的功能不同。以贝塔斯曼中国公司为例,一线的子公司财务信息更加侧重于反映经营信息的结果,但亚太区经理级,财务报表将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来实施管理。每个月的财务报表都将汇总到亚太区经理处,以供决策之用;再次,财务部门的人员比例也有很大差异。以新闻集团在悉尼的全国新闻有限公司为例,财务人员占总人数的1/30左右,而在集团总部则有一半以上是财务人员,其他一半为高级管理者和法律人员等。

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财务报表是财务部门劳动的主要成果,是总公司控制子公司及考核高级经理的最佳手段,也是高层管理者了解公司运营的“风云图”。海外传媒集团的财务报表按照不同周期,分成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这些财务报表是新闻集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媒巨头管理旗下报纸的主要手段和基础。世界上好几个传媒集团都把每周的损益表包装成蓝色封面,因而,其周报又常称为蓝皮书。⑤一般来说,蓝皮书里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周经营预测、下周经营预测、本月经营报告、全年经营预测(每月一次)、全年经营报告。“蓝皮书”基本上有五大特点:

(一)表格精美讲究包装。财务表格的行高和列宽、语言定义、数字格式、计算方式等都有标准。损益表的设计通常由会计师中的电脑高手承担,上级签字后,会交由首席财务官确认,甚至由老板本人审定、批准后方可实施。经审定后的蓝皮书是公司的高级机密,不能有任何泄露,如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必须加密保护。

(二)财务汇总精确快捷。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全世界子公司的损益表一级级地汇总起来,没有强大、准确的财务汇总系统是不可能的。因此,传媒集团的会计师通常必须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财务核算和数据库等技术,才能快速做出精确的财务报表。一位报业集团的高级会计师曾风趣地说:“交给老板的蓝皮书一定得百分之百正确,因为他能嗅出任何错误”。

(三)广告发行收入支柱。对传媒集团尤其报业集团而言,收入主要包括发行、广告和其他收入三大类。蓝皮书中最重要的收入项目是广告和发行,其中,广告更是主要收入源泉。此外,不少大型报业集团也进行多种经营,如向其它传媒或个人出售内容的版权,收入可观。

(四)采编印刷开销大户。传媒集团蓝皮书的开销主要包括采编和印刷两个部分,通常占总开支的四分之三。大报的总编辑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记出身,对于新闻质量精益求精,而对开支则事不关己。编辑记者们的工资跟国际水准挂钩。

(五)统计数据考核基础。光有漂亮的收入和利润还不够,还需要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对财务报表做深入、细致的分类和分析。本周发行收入很好,那么每天的发行量如何,竞争对手表现如何?报业巨头更关心各类广告的数量、尺寸,每广告单位的收益比,还有收款情况。此外,关于新闻纸的分析更需要全面而准确,关于工资数量的分析也很重要。

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财务风险,海外的传媒集团如何来防范风险,避免财务上出问题呢?认真挑选财务人员是第一关。财务总监一般都是总经理亲自挑选,最重要的是诚信的品质。当然,传媒集团都会给财务工作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比如财务内部会签制度:重大决策需要经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论证、同意后,才由决策层来判断,重大项目的合同不能只有业务部门或总经理单独签字。如购买新闻纸,要后勤部门、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和总经理共同签字。在美国,安然事件发生后,大公司的财务报表都要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共同签字,如果有问题,两个人都会坐牢。此外,总公司对子公司会定期检查,如果子公司财务人员发现部门主管有经济问题,还有畅通的检举渠道越级举报。

传媒集团的财务工作还要接受严格的审计,接受相应的社会监督,做到公正、透明。在这方面,上市和不上市的传媒集团略有差异。没有上市的传媒集团,财务部门的报表主要接受股东大会的监督,股东如果对财务报表有异议,可以邀请审计部门对财务工作进行调查、审核;上市传媒集团的财务部门,还要把经审计部门审核的财务报表,主要是季度报表和年度报表送给证监会。当然,股东大会同样具有相应的约束力。

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笔者在与星空传媒集团(中国)副总裁李映红交流时,他结合多年的财务管理经验,反复强调:一个好的财务人员光懂财务还不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他对手下员工有个要求:别当财务经理,要当业务经理。要他们经常跟其他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去参加其他部门的会议;要他们能够背得出星空传媒集团在中国相应电视频道的节目单,熟知每个节目的广告报价,看节目的时候能算出这个节目花了多少钱。财务经常与其他部门沟通,才能提供协助和帮助。

李映红认为,财务是一种高尚而有趣的工作。做财务得有诚信精神,需要正直、高尚的人来做。另外,做这个工作受益很多:有机会了解其他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业务,有机会参与公司重要的决策,能够获得各方面能力的锻炼。财务数字本身好像很枯燥,但透过数字看业务则会乐趣无穷。比如你是一个报纸的财务经理,你既能从财务报表上了解本报的广告和发行情况,如果同时关注其他报纸或者竞争对手的情况,就可以及时了解本报的发展状况,并给公司管理层提出建议。当你的意见最后变成公司的重大决策,并且成功之时,岂不是其乐无穷?“必须强调,财务部门首先是服务部门,其次才是监督部门”。

在海外传媒集团内部,一个懂得业务的财务人员,完全有机会被提升为总经理。实际上,国外的传媒集团在这点上很开放,提供了很多机会。总经理的人选可以来自采编等业务部门,也可以来自财务总监。而且,机会非常均等。星空传媒集团(中国)总裁戴杰明便是财务总监出身。

李映红认为,国内传媒集团不缺好的管理者,但很缺懂业务的高层财务人员。多数财务人员都坐在财务室负责做帐,而不会走出办公室,到采编、发行和广告等业务部门去交流和沟通。在他看来,财务人员首先要有积极主动性,去给业务部门提供相应财务分析的支持和服务,赢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同。“假如我是某个报业集团的财务总监,除了认真管理好公司的日常财务包括财务报表制度以外,我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会议,了解他们的业务运作规律和情况,并通过提供相应财务分析等手段积极支持其他部门的工作。财务总监在公司里得到员工或管理层之信任和欢迎最终不是靠高层自上而下赋予,而更靠自己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和努力”。

注释:

①陈中原:《追求效率和效益——来自第5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的信息》,《新闻记者》2002年第7期

②本文写作中,曾两次对星空传媒集团(中国)副总裁李映红进行采访,本文不少素材来源于访谈内容,在此表示感谢。

③张志安:《传媒巨头的企业文化和财务管理》,《新闻记者》2003年第5期

上一篇: 人际与交流 下一篇: 冬季消防安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