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营指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8 15:53:37

财务经营指标

财务经营指标篇(1)

一、宏观市场分析

(1)同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同定资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它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人口统计:

总人口数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人口密度是指平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一般以每平方公里上居住的人口数来表示。即某地区(某国家)的人口数除以该地区(该国家)的土地面积。

(4)报纸种数: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报纸数量的总和。

(5)千人报数:平均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

二、微观读者分析

为了适应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读者统计有了很大发展。除有人口数和分性别、年龄、民族的统计外,还有了就业和失业,行业和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等统计,随着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读者的统计内容日益丰富,统计制度更趋健全,并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现代读者普查制度,读者统计资料愈来愈系统完整。

三、发行指标分析

(1)发行渠道:从报社角度看报纸的发行途径大体可分为邮发、自办发行、多渠道发行等。

(2)发行量:指某印刷媒体(一份刊物)每期实际发行到读者手中的份数。报纸发行量是衡量一份报纸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一个重要依据。

(3)报纸平均期印数

平均期印数等于期初期印数与期末期印数的平均数,总印数指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印刷总份数,这些指标的单位都是“万份”。总印张和总印数是版面折算的关系,比如对开四版的报纸,总印张/4=总印数;四开八版的报纸,总印张/8=总印数。

(4)发行费率:报纸发行费率是报纸的发行费用与报纸定价之问的比值,是衡量报纸发行难度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5)单位发行成本:是指报纸的发行费用与发行量之间的比值,是测算每份报纸发行所需要支付的费用。计算公式:单位发行成本=报纸发行总费用/报纸发行量。单位:元/份。

(6)报纸市场占有率:是在某一地区该报纸在与同行竞争中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衡量该报纸在该区域报业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与自身的竞争能力。

(7)传阅率:指印刷媒体中,平均每期被传阅的次数。由于对媒体发行量数据不能获得,所以在中国目前还不能得到传阅率数据。

(8)平均每期阅渎率:指某报在某一时间或时间段平均每期的读者人数在调查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四、广告指标分析

(1)广告价格是报纸广告的刊例价格,是从金额角度衡量报纸广告的首要指标。

(2)广告占版率是报纸版面中广告版面所占的比率,是从数量角度衡量报纸广告的重要指标。

(3)广告优惠幅度是广告签订价格与广告刊例价格的比值,是扣除水分后衡量报纸广告含金量的重要指标。

(4)广告收入到款率是实际收到广告收入与广告签订收入的比值,是衡量广告收入到帐多少的指标。

(5)广告成本比率是某一时期从事广告、事务所支付的费用与广告收入的比值。是衡量广告推介难度的指标之一。

(6)广告结构:

餐饮娱乐、电脑互联网、房地产、汽车、旅游、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招租招聘、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和其他广告等等。

(7)广告经营方式

广告经营方式包括:自己经营制、广告承包制、广告制

(8)广告每千人成本:

每千人成本是广告信息到达一千人(户)所支付的平均费用。计算公式:每千人成本=广告费用/广告到达人数

(9)广告注目率是衡量报纸广告被受众认同和记忆的基本指标.它表明读者在接触报纸时确实看到了广告,是广告有效到达的指示器,也是报纸广告传播效果的最终衡量标准。

(10)广告到达率是向某一市场广告信息后,特定对象在特定时期内看到广告信息的人数占消费群体总人数的百分比。

(11)广告媒体的接触率 指的是某一媒体在其覆盖面内广告信息的受众人数占总居民人数的比率。

五、采编指标分析

采编费用核算报业单位采编部门开展新闻采访、报纸编辑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采编部门人员工资及附加、福利费、稿费、物业管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社会保险费等。

(1)人均采编费用

是反映报社采编人员费用支出情况的指标。

(2)单位采编费用

是反映每份报纸所承载的采编费用多少的指标。

(3)采编人员劳动贡献率

是衡量采编人员劳动效率的指标+公式:采编人员劳动贡献率=(发行量/采编人数)×100%。单位:份/人。

财务经营指标篇(2)

某集团公司作为国有科研机构,管理并考核组成产业板块的十余家全资、控股产业子公司,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该集团母公司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产业发展早期,各公司大多出现过“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局面,近些年在扁平化管理要求下,母公司产业管理能力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对产业公司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管控,产业公司业绩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但在往年考核中,母公司只考核产业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新签合同额三项指标,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在实际管理中出现了两个突出问题:

①产业公司出于规避母公司提出的规模和效益不断增长的要求,在期初申报指标时非常保守,尽量为实际完成情况留有余地,并在已完成下达指标的前提下隐瞒收入、利润等,为下一年指标减少基数压力,使得母公司下达的指标与实际经营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个差异又会影响下一年度指标下达的基数,使得偏差以账务调整和指标下达这两个互相影响的方式不断滚动续存下去,造成财务管理、分析的持续性被动。

②产业公司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并没有带来现金净流量的明显改观,应收账款余额增长速度过快,有限资源被超常占用,产业公司在每次产业经营分析会上不断提出资金得不到满足、人员和场地不够用等问题,母公司财务、人事等部门疲于应对,却无法从规模扩张的内在因素上予以解决。

2 一种财务经营类指标考核方法

2.1 考核方法的设计思路

考核方法采用评分制,通过对关键业绩指标及其对应的权重分数和调节系数的组合评分,达到量化经营质量、动态管理的目的。

关键业绩指标包括经济增加值(EVA)、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新签合同额、合同到款额等5项,根据各产业公司的期初下达指标规模分配设置权重分数。依据对各产业公司的发展定位和经营目标要求设定指标值,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计算出关键业绩指标的基本得分。

设定人均EVA系数、单位面积EVA系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增长率系数、流动资产周转率系数、营业收入增长率系数、新签合同额增长率系数、应收账款周转率系数等8项调节系数,分别对应调节各项关键业绩指标。

2.1.1 总体评分公式

①关键业绩指标年度得分=经济增加值指标得分+利润总额指标得分+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得分+新签合同额指标得分+合同到款额指标得分。

②单项关键业绩指标得分=基本得分×对应调节指标的调节系数。

2.1.2 权重分数的分配

对经济增加值(EVA)、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新签合同额和合同到款额等五项关键业绩指标分别制订权重分数分配标准。由于每个产业公司存在规模差异,其关键业绩指标权重分数的合计数可能不同,但都大于90分、小于140分:

①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两项关键业绩指标的权重基数各为20分,新签合同额指标的权重基数为10分,各权重分数的计算公式为:权重分数=权重基数×(1+单个产业公司某项关键业绩指标值÷所有产业公司某项关键业绩指标合计数)。

②经济增加值(EVA)和合同到款额等两项关键业绩指标的权重分数为固定值,其中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的权重分数为25分,合同到款额指标的权重分数为15分,都不再按照规模调节。

2.1.3 标杆值选取

调节指标的标杆值,以考核时该调节指标完成情况排名位于中间的产业公司平均完成值为基础,按照母公司经营发展年度目标浮动一定比例后确定。

2.1.4 调节指标系数取值

依据调节指标的导向程度,以数据测算为基础,对调节指标系数设定了[0.7,1.2]、[0.7,1.1]两个取值范围。当调节指标的完成值与目标值的比值处于浮动区间内时,每个调节指标在一个取值范围内线性取值;当调节指标的完成值与目标值的比值低于或高于浮动区间时,分别取系数最低值或系数最高值。

2.1.5 调节指标浮动区间选取

调节指标浮动区间以调节指标系数取1时为基准点,上下浮动一定区间,使浮动区间既能涵盖多数波动,又能为调节指标系数线性取值提供依据。

2.2 考核方法详解

2.2.1 经济增加值指标得分

经济增加值指标得分=基本得分×调节系数(以人均EVA系数和单位面积EVA系数的简单平均数作为经济增加值的调节系数。)

①经济增加值(EVA):完成值÷指标值

②人均EVA系数:完成值÷目标值在50%~133.33%时,线性取0.7~1.2的系数;≤50%时取0.7,≥133.33%时取1.2;目标值:考核时取标杆值,目标值应大于0。

③单位面积EVA系数:完成值÷目标值在50%~133.33%时,线性取0.7~1.2的系数;≤50%时取0.7,≥133.33%时取1.2;目标值:考核时取标杆值,目标值应大于0。

2.2.2 利润总额指标得分

利润总额指标得分=基本得分×调节系数(以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系数和利润总额增长率系数的简单平均数作为利润总额的调节系数)。

①利润总额:完成值÷指标值

②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系数:完成值÷目标值在50%~133.33%时,线性取0.7~1.2的系数;≤50%时取0.7,≥133.33%时取1.2;目标值:考核时取标杆值,目标值应大于0。

③利润总额增长率系数:完成值÷目标值在50%~133.33%时,线性取0.7~1.2的系数;≤50%时取0.7,≥133.33%时取1.2;目标值:考核时参考国资委效能评价目标取标杆值,目标值应大于0。

2.2.3 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得分

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得分=基本得分×调节系数(以流动资产周转率系数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系数的简单平均数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的调节系数)

①主营业务收入:完成值÷指标值

②流动资产周转率系数:完成值÷目标值在70%~110%时,线性取0.7~1.1的系数;≤70%时取0.7,≥110%时取1.1;目标值:考核时取产业公司上年实际完成值的调整数,年初与产业公司签订。目标值应大于0。

③营业收入增长率系数:完成值÷目标值在50%~133.33%时,线性取0.7~1.2的系数;≤50%时取0.7,≥133.33%时取1.2;目标值:考核时取标杆值,目标值应大于0。

2.2.4 新签合同额指标得分

新签合同额指标得分=基本得分×调节系数(以新签合同额增长率作为新签合同额的调节系数。)

①新签合同额:完成值÷指标值

②新签合同额增长率系数:完成值÷目标值在50%~133.33%时,线性取0.7~1.2的系数;小于或等于50%时取0.7,大于或等于133.33%时取1.2;目标值:考核时取标杆值,目标值应大于0。

2.2.5 合同到款额指标得分

合同到款额指标得分=基本得分×调节系数(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合同到款额的调节系数)

①合同到款额:完成值÷指标值

②应收账款周转率系数:完成值÷目标值在70%~110%时,线性取0.7~1.1的系数;≤70%时取0.7,≥110%时取1.1;目标值:考核时取产业公司上年实际完成值的调整数,年初与产业公司签订,目标值应大于0。

3 此考核方法的作用

3.1 还原了实际经营业绩,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受益

较大程度还原了产业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指标下达值和完成值的真实性、准确性得到明显提高,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得到优化,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受益。

通过对权重分数的动态设计,以及调节系数标杆值的选取,各产业公司在期初指标申报阶段存在规模竞争、在当期指标完成阶段存在效率竞争。

①权重分数的可变区间为不同规模的产业公司提供了“高起点”和“低起点”的选择机会,产业公司可以通过提高期初指标数的方式在该指标合计数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权重分数,为年度考核获得高分打下基础;但如果产业公司的指标上报数超出了自身实力范围,尽管能获得较高的期初权重分数,但通过调节系数的不对等调节(调节系数设定在[0.7,1.2]和[0.7,1.1],对基础得分的调减幅度大于调增幅度),年度考核仍然无法获得高分。

②如果产业公司期初指标数偏低,其权重分数将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当年实际完成情况良好并取得了较高的调节系数,仍会因基础得分偏低而失去年度考核得高分的机会。

财务经营指标篇(3)

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进行创新经营,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财务综合指标是财务部门对企业过去经营管理状况的评价,也是企业未来进行一些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很多企业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而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 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常都会在年初进行财务预算,制定一年的经营管理计划,这是企业这一年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依据,同时也是年终进行企业经营绩效分析的依据。在企业经营管理计划中,经营者应该加强对财务目标的制定与管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这里,财务综合指标就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财务综合指标,企业可以将计划中的财务目标与实际企业资金运营情况加以比较,得出企业盈利或者亏损的原因,进而加强管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同时,财务综合指标也可以有效地为企业进行财务预警,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2 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为了给企业的风险投资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企业的领导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企业的外部投资进行决策,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财务风险的状况。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偿债能力所应用的财务综合指标是不同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指企业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负债比率三项,这三项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数额越大,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一旦超过限定的范围,那么企业的资金流动将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长期偿债能力是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的资金结构与盈利能力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企业的资金结构合理,盈利能力强才能充分提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各种效益。

3 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守法情况的分析

企业盈利与发展,这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但是,企业一切为了盈利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应该是在我国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这样才是合法有效的盈利。企业的财务综合指标中,可以明显地体现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了哪些违规经营活动,被处罚金的数额,进行法律诉讼活动的财政支出等等情况,国家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的罚项支出比率与企业的总收益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可以有效地评价企业是否遵纪守法。当然,罚项支出比率越高,企业遵纪守法的状况越差,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有效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企业的守法经营,规范管理。

4 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

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站稳脚跟,持续获利,就必须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与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都需要通过财务综合指标来进行。一般来说,通过财务综合指标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企业资本与利润的增长率,这是衡量企业是否可以持续获利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企业资本与利润的增长率越高越好,这是不对的。实际上,盲目地提高企业资本与利润的增长率,有可能降低资本的使用效率,增加资本投资的风险,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其次,企业得到发展必定是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只有有了自己的市场,企业才能得到持续的获利。同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与竞争力的有效保障。企业通过财务综合指标所显示的数据,评价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效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进而创新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也是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的销售额与收入额之间的比率,有效地反映了企业产品在消费需求中的适应情况,只有适应消费需求,才能适应市场发展,快速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下,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积极进行创新地经营与管理,通过财务综合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而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还要加强法制建设,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风险意识,保证企业资本流动的效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丹.试论财务指标设计基本原理[J].财经科学,2010,(S1).

财务经营指标篇(4)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在我国均属于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并且两家行的发展战略均是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双向发展,具有可比性。

(一)上市历史

1、民生银行于2000年12月19日A股上市,2009年11月13日H股上市。

2、中信银行于2007年4月27日A股、H股同时上市。

(二)竞争特色

1、民生银行。2009年,民生银行提出了“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三大战略定位,目前处于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战略阶段。

2、中信银行。中信银行实行“中信特色”的差异化经营模式。针对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企业以及不同个人客户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营销策略,建立对公以中型客户为主,对私以中高端客户为主的“橄榄形”客户结构。

二、财务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因此本文从盈利能力、资产安全性、流动性三方面对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加以比较分析。

(一)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1、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三项指标主要反映收益水平。从近三年的财务指标来看,民生银行收益水平逐年上升,2012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较2011年增加0.01%、201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2011年增加1.29%、201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较2011年增加1.31%;中信银行收益水平2011年较2010年有所增加但2012年较2011年下降幅度较大。

2、从2011年、2012年反映收益水平的财务指标来看,民生银行明显优于中信银行。综合考虑净利差、净息差,近三年以来,中信银行指标比率有所下降且都低于民生银行,可以看出,中信银行生息资产的回报率较弱。

3、民生银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明显低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结合资本风险比率以及资本充足程度,可以找到原因是资本不足。

4、对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比营业收入,两家银行均逐年上升,业务创新均有一定成绩、均有一定的盈利发展空间。针对该指标,民生银行2012年较2011年增加1.57%,中信银行2012年较2011年增加1.05%,仅从财务指标可以看出民生银行的发展潜力一定程度上优于中信银行。

5、成本收入比反映民生银行经营成本高于中信银行。但是近三年财务指标反映民生银行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每一元收入所带来的利润有所增加。而中信银行2012年较2011年成本收入比却增加1.86%,没有有效控制经营成本、不利长远发展。

(二)资产安全性比较分析

1、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是100以上,两家银行都已经达到了该标准。

2、两家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分别是2.39%、2.12%,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结合它们较低的不良贷款比率,基本具备了应对风险的能力,但是有条件的情况下贷款拨备率有待加强。

3、2012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需求不足、紧缩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两家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正常贷款迁徙率均较2012年增加,贷款质量下降,借款人信用风险加大,两家银行均需密切关注贷款变化、并加强贷款风险管理。

4、根据《巴塞尔协议Ⅲ 》,商业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5%,其中核心资本要达到4.5%,两家银行均达到了相应的标准。民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2012年较2011年下降0.11%,核心资本充足率2012年较2011年上升0.26%。从2012年财务报告公开披露信息找到的原因如下:一方面各项业务正常发展,风险加权资产总额增加;另一方面增发股票而扩大了核心资本的规模。

(三)流动性风险比较分析

1、流动性比例、存贷比的标准值分别是>=25、

2、近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民生银行的流动性比例较弱,面临一定的偿付风险;中信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一般,具备基本的偿付能力。

财务经营指标篇(5)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

(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经营指标篇(6)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经营指标篇(7)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

(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经营指标篇(8)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

(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经营指标篇(9)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6日

一、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近年来,财产保险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以陕西省为例,2014年省内24家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总计达到1,600,037.96万元,同比增长率为16.73%。但是,不能只看保费收入而评价公司,应该用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来判断公司经营水平。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非财务指标较少。有些财产保险公司仍然对非财务指标不重视,认为只需财务指标就可以得出经营绩效,这一理解是片面的。经营绩效是一个公司的整体能力体现。它既需要财务方面的能力体现,也需要非财务方面的反映。非财务方面可以用非财务指标说明。非财务指标包含很多方面,本文关注的是产品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能力的指标。产品开发和组织管理都需要人才,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动力和推手,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同时,人才也是公司产品开发与组织管理的中坚力量,所以公司人才储备方面的指标应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市场能力是经营能力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说明着公司目前的实力和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市场能力包含有市场开拓与市场保持及产品线长度等方面能力,它们应得到关注。

(二)反映业务质量指标较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财产保险公司都急切地想扩大市场规模,赢得更多保费,使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有的保险公司将财务资源与保费规模相挂钩,导致小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费用资源,不断盲目地扩大保费规模,而忽视业务质量,致使赔付成本逐步攀升,公司盈利逐渐减少。如果长期下去,看似公司保费节节攀升,但忽略了赔付成本,实则是处于下降的。所以,应该重视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

(三)与费用相联系的指标较少。目前,各财产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费用高。纵观这些费用,有的费用是用在了业务发展上,例如日常展业费等。而有的费用却和业务的开展不相关,例如大量的激励费、耗材费等。这些费用没有直接用到创造价值的业务上,没有对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提升做贡献,不利于公司的经营和长期的发展。控制费用是目前财产保险公司都急需解决的事,因此与费用相联系的指标应受到重视。

二、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它既是标杆,也是目标。本文在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指标较多。所以这些指标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能更好地促进经营绩效的评价。主要包含以下五项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该保证指标的选取过程是具有科学性的,是符合经营绩效相关理论的。首先,要大量阅读文献。需参考相关文献,以文献为基础;其次,要结合财产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最后,体系中所选取的指标,必须要既能很好地反映经营绩效,又符合科学性原则,而不能与经营绩效脱离了关系。

(二)关键性原则。关键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指标应该是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性指标。即最能准确客观地体现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有很多,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不能把每一个指标都选取,只能选择最能够代表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必须要在工作量和选取的指标具有代表性、客观性方面仔细权衡,使得选取的指标既能客观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又具有可操作性。

(三)兼顾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原则。以前,财产保险公司在评价经营绩效时,都只注重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可以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经营情况,但却不能体现公司其他方面的情况。这样经营绩效评价就不客观。所以,需要增加非财务指标来反映经营绩效。非财务指标评价也涉及到公司很多方面要素。它一般体现的是公司的储备力量及长期能力,所以也应在财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为各方信息需求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四)层次性原则。一个完整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含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不是平行的,它们归属于不同的层次。同时,它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好权重后,可以先进行每一层次的评价,然后做出总评价。这样,结合各个方面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使得评价的经营绩效更贴近公司实际情况,更加真实。

(五)可操作性原则。设计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可能会有较多指标。这些指标有的可以通过计算来衡量,有的指标则不能进行衡量和相互比较。所以,应该选择有准确数据来源、可以通过计算进行评价、并且评价结果能够分析比较的指标。同时应使得各指标的计分方法和度量标准保持一致,可以进行对比,增加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最后要求用体系评价出结果,并且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所以,可操作性的指标才可能被纳入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中。

三、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

本文在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选取指标的标准和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指标的评价。财务指标的评价依然是经营绩效评价的重点,应继续加强财务方面的评价。财务指标的评价相对来说已非常成熟。本文选取了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财务方面的指标评价,力求通过以上四方面财务评价,更客观地反映出财险公司的财务能力。

(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在对财险公司进行财务评价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其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才是完整的、全面的。非财务指标一般反映的是公司的长期能力以及潜在能力。它是说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的非财务指标评价主要是两方面:人才方面和市场方面。人才在公司间的竞争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才是公司不断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市场方面指标评价可说明财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和所处的市场地位等。在评价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时,不能只关注现阶段的指标评价,也应重视公司未来发展能力的指标评价。经营绩效评价反映的应是公司综合能力。所以,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既可以体现出财险公司目前的能力,又可以反映公司未来发展能力。这样,经营绩效的评价结果才会是更加真实、客观、全面的。

(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可操作性。一般而言,财务指标评价都是可量化的,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但是,有的非财务指标则不能量化。它更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得出的结果可能准确性较差,而且也不方便于对比。所以,应选择具有可靠数据来源、能通过计算得到量化的结果、结果可比较的指标。

四、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保险业是一种特殊行业,它通过同时增加保费收入和控制赔付的风险来获得利润。另外,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存在非财务指标较少、反映业务质量指标较少、与费用相联系的指标较少等问题。同时,构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上文分析的五项设计原则和三项构建标准。

本文在阅读并参考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现状、设计原则、构建标准的分析,构建了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共有三级指标。首先,一级指标是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其次,有九个二级指标: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保持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财产保险种类健全程度;最后,有十六个可以量化、比较、分析的三级指标。具体指标的选取如表1所示。(表1)

五、结语

完善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公司改善经营情况,提高经营水平。为了增强财产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应加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运用。并且公司内外部信息相关者都需要参考经营绩效评价结果。本文通过分析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现状、设计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五项原则、构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三项标准,构建了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克服了以往较少关注非财务评价指标的缺陷,增加了人才方面和市场方面等非财务指标的评价。这样,使得评价体系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段铷,晋颖.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9.

财务经营指标篇(10)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因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它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汇率风险等。

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广义的财务活动,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方法。它是财务指标和财务预警模型的统一。前者是企业财务评价分析体系对财务风险报告的体现;后者是在多个财务指标组合的基础上,选取多个企业样本,建立多变量数学模型,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的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具有宏观分析价值。本文拟对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中的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

分析财务风险指标的目的是在检测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设定财务风险预警警报指数来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

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一)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方向,即选取的指标变化应超前于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及其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所选指标能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及趋势,并以此有效界定能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的合理界限。

(二)灵敏性原则

灵敏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即所选指标能够快捷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遵循该原则能够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得到收敛和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三)配合性原则

配合性原则指各项风险指标能够相互协调和配合。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指标时,要保证将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经营领域都纳入考察范围,这就要求所选指标既包括传统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又包括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既包括静态指标,也要包括动态指标。

(四)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运作效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先通过相关的财务模拟操作,对所选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科学、有效地划分,使指标能够在较长的经营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更好地揭示风险。

三、我国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及其局限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将公司各种分散的经营活动归纳为客观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呈示出来。财务管理人员借助财务分析指标,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具有决策支持价值的信息,帮助相关利益集团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对象是企业所进行的、即将要进行的,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切经营活动。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由1999年财政部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组成,以会计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依赖这些指标分析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这些财务分析指标几乎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最易反应潜在危机信号的现金流量状况缺乏分析

多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只能静态地反映一定时点的存量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偿债的能力和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并且这两张报表的数据也最容易被粉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危机,就应该转向按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财务分析。这就要求更加广泛和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来适应当前的财务风险预警。

(二)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情况

对于企业潜在的现金收支缺乏动态预期,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估计不准会影响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准确评价。

(三)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给现行财务会计计量带来强烈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既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就决定了信息使用者必须对其格外关注。但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中却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些指标的局限性。

四、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建议

(一)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设计财务风险指标

现代财务管理学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评价应当侧重于参考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财务风险指标时考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并构建现金债务比率指标。

1.现金到期债务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到期债务之比。

本期到期债务包括本期到期的表内、表外债务,通常不能展期或调换。该比率可以灵敏地反映企业的近期财务风险变动,集中和直观地表达本期财务风险的高低。当该比率较低时,企业到期债务责任加重,财务风险增加;反之,到期债务责任减轻,财务风险降低;到期负债资金为零时,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单一的权益资金,没有财务风险。

2.现金流动负债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之比。

该指标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作为偿还保证,以反映企业短期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越有保证,企业财务风险越低。

3.现金债务总额比,即企业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总额之比。

债务总额包括表内和表外债务。计算公式为:现金债务总额比=(预计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到期年限)/债务总额。该指标表明企业在债务期内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全部债务的保证程度,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4.现金利息倍数,即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息支出之比。

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获得现金能力对偿付债务利息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标准。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表明企业将面临偿债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设计的现金债务比率指标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科学地评价财务风险。但从经营角度看,现金债务比率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过高的现金债务比通常意味着企业的闲置现金过多,会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所以应该综合考虑。

(二)对周转率指标的改进

1.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配合“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将计算出的指标结果与该企业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企业的指标相比较作出判断。但一些影响该指标计算的因素却未能被全面反映,如:季节性经营的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年末销售大量增加或下降。所以,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同时还应分析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后者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某项应收账款账龄×该项应收账款金额)/Σ各项应收账款金额。

2.将“存货周转率”指标配合“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分析。

通常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有时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如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等。因此,企业应增加“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存货平均占用期=Σ(某项存货占用期×存货金额)/Σ各种存货金额。

(三)对盈利指标的改进

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注意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潜在的风险,故笔者建议增加以下指标:

1.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

现金销售率用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小。

2.资产现金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

资产现金率越高,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这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

企业利润总额中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收入。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研究、完善现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揭示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时调整经营管理决策,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宏观的角度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高灵活应变力,并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地位。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一系列财务风险指标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现金流量研究的深入,建立一套融合现金流量指标分析为一体的,更加系统、完整的财务风险指标将成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指标发展的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田媛. 正视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J]. 企业研究,2006,(4):77-79.

上一篇: 工程建设评估 下一篇: 大学生科研训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