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班子建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5 15:33:51

村级班子建设

村级班子建设篇(1)

二、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全县村三委主要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5%,40岁以下的仅53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村干部队伍思想落后,发展观念不新,双带能力不强,甘做太平官。

2、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年轻人因村干部压力大,待遇低,对参选村干部热情不高,加之个别村干部保位排外思想严重,不愿将年龄有优势、素质较高的青年人选进村党员干部队伍,造成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局面。

3、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尽管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补助水平仍然偏低,难以保证村级环境卫生、日常办公等正常工作开展。我县村级运转经费按照三个档次拨付,小村每年6000元,中等村每年7000元,大村每年8000元。截至目前,全县村级累计债务已达2100多万元。

4、待遇报酬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按照我县现行标准,村干部年薪酬最高为7200元,最低为3600元,且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每月仅有几十元的生活补助,这与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村民生活水平相比偏低,直接导致了干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

5、部分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近年来,面对村官直选,在一些地方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拉票贿选等违规行为,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向。一方面导致部分公道正派的农村能人放弃竞选;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村党支部表现不适应,对村党支部在村上的领导核心作用缺乏信心,同时也助推了部分村委会干部认为自己是民选干部,不愿意接受村党支部领导的两张皮现象,严重影响了村上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意见建议

村级班子建设篇(2)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6-0070-02

一、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地村“两委”班子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从组织保障上,为我国县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为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等方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利益格局与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一)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

领导班子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等诸方面。这是村“两委”班子建设中遇到的头等难题。近年来,虽然新上任的村干部青年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村官不断增加,但总体年龄偏大仍然是个普遍现象,有不少农村的村支书与主任皆为当地颇有威信的长者,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与此同时,村干部知识结构也存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利于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干部综合素质与能力依然不高

素质,是干部综合能力的体现,而能力,是干部开展工作的基础。受传统观念与体制影响,个别村干部权力观念依旧停留于“统治与管理”阶段,缺乏权力为民所服务的意识。另外,在市场经济日渐活跃的今天,经济活动在农村亦日渐频繁,农村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能够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村“两委”领导班子。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一些地方村委班子的薄弱环节。

(三)部分村“两委”班子合力不强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产生合力。这是一个崇尚团结与合作的时代,没有合作,就没有一切。在我国特有的党委和政府两套班子下诞生的村“两委”班子,同样存在一个协调配合问题。现实中,有部分地区的村“两委”班子存在“两张皮”现象。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难以互助配合合力开展工作,甚至有的村支书与村主任“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思想难以统一,班子难以协调,村委作用大打折扣。

二、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存在困境的成因

(一)村“两委”机构设置滞后,组织资源匮乏

多年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机构一般均按照行政组或自然居住区划定,但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划分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经济专业性分工和多层次经营的新特点,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党员干部的流动性和流动量也不同以往,变得更加复杂,这些情况和特点使得传统的村“两委”组织机构设置的弊端日益明显。极易造成组织资源分散、党员管理滞后、人才资源匮乏的后果。在此情形下,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动员力必然受到削弱。同时,伴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的各种基于生产联合与经营联合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萌生,如农村专业协会等,使得本已滞后的村“两委”班子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二)村级干部选拔、培养、任用机制不健全

一个高效的村“两委”班子,离不开一套科学、规范、民主的村干部选拔、培养和任用机制。在选拔和任用上,部分地区农村依然存在靠家族和帮派势力当选村官的现象,而那些真正立志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有志青年,尽管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却苦于缺乏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渠道而被排除在体制之外。另一方面,在村“两委”的培养上,个别地区存在着轻培养、重使用和培养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当村“两委”干部出现思想问题和波动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跟进,这在客观上给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三)村级集体经济规模萎缩,村组织公信力缺失

“经济决定政治”,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多数村集体经济规模萎缩。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三提五统”之类的收费项目被停止,乡镇、村两级财力“雪上加霜”,村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尤为突出。进而产生一个恶性循环效应,即:长期得不到实惠的群众因对村干部失去信任感和认同感,导致村组织在村民中的公信力丧失;公信力丧失又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最终导致了村两委干部难当、难选、难留的“三难”问题。

三、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应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选拔一批善管理、懂经营、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能人”进班子。具体而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重视政治素质。要选择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高尚、政治水平高深、群众爱戴、能够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二是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支部书记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雁”,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三是要拓宽村干部选配渠道。重点选择有思想、有志气、有责任、有威望之人,作为村干部候选对象。四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选派优秀人才进行各种技能和专业培训,参加社会锻炼,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尤其是要重点培养两类人:一类是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退伍军人,一类是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对那些返乡创业的青年应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同时,要积极培养优秀的青年农民党员进入后备队伍。

(二)创新四个机制,加强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

在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应从教育和管理上加强机制建设。一要完善任期承诺目标机制。做到“任前有承诺,任期要践诺,任满要评诺”,使承诺目标在执行中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二要严格奖惩机制。依据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和任期制,制定科学详细的奖惩制度,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三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各县区党校“熔炉”阵地的作用,加强村“两委”干部的入职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四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以经济监督为主线,政治监督为辅线。坚持对各村进行每年度一次的财务开支、行政绩效等方面的全面审计。

(三)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如何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在管好现有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缓解村“两委”班子的经济困难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必要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三个发展路径。一是资源发展路径。即利用村级土地、矿产等资源,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地方特色。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二是政策发展路径。即充分采取政策倾斜、减免税收、税收补贴、信息技术服务等措施,帮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三是机制发展路径。上级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帮助下级村委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总之,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诸种措施的共同推进下,在政府与村民的齐心协力下,真正实现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村级班子建设篇(3)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书1038元、村计生专干854元。全县60%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0%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8人,占20.4%。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2000年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6万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村级班子建设篇(4)

村级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领导者、具体实施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要选拔群众满意、凝聚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在年初的党委会上,结合上级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统一部署,镇党委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选派表现突出的优秀镇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从而提高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

二、加强两委班子理论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素质

思想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加强村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解决村干部思想动力、精神状态的治本之策。为此,*村委会利用多种形式提高领导班子素质,一是充分利用上级党校分期分批对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培训。二是充分利用镇党委、政府每周一、五的学习,培训等方式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培训。使他们解放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增强了他们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三是采取走出去方式,先后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当地的村民代表到右玉等地参观新农村建设情况,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干部素质。目前,全村“两委”干部培训累计30余次。

三、理顺村两委关系,确立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

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工作中,从村两委地位、职责、决策等方面予以规范,有效解决了村两委关系僵硬的问题,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合力。一是依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二是明确了村两委的工作职责。确定党支部书记主持村全面工作,村委会主任在党支部领导下负责抓好日常村务工作,村委会必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的职责开展工作,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三是在决策村里事务中,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共同参与、民主决策。对需要决策的一般事项,由村两委共同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后,在村民代表议事会或村民大会上通过,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民主决策。20*年度,“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中,*村委会召集全体村民开会传达精神,通过全体村民选举产生了十户十星级文明户。同时,为确保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对村里重大事务决策,*村始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做到既不包揽、也不放任,既体现核心作用,又充分保障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利,实行民主决策。

四、动真情、干实事,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反映好,是上级的要求,也是村干部的愿望,为此,该村两委班子想过不少办法,也做了不少工作。该村领导班子制定了干部联系培养制度,确定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名贫困党员,明确帮扶责任。工作中坚持既为群众送思想、送信息,又为群众找项目、找门路;既为群众帮资金、帮实物,又为群众送技术、送知识。经过两年多的培养,共有5名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有8名党员被培养成致富能手,11名致富能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即帮培训、帮就业、帮解难,思想上扶志、生产上扶技、生活上扶困。对无致富能力的党员,采取帮就业、思想上扶志的方法,引导他产生致富的想法;对经济困难,无法致富的党员,采取帮解难、生活上扶困的方法,扶植他走上致富的路子;对缺乏技术,致富无门的党员,采取帮培训,生产上扶技的方法,帮助他找着致富的门子;通过帮扶,全村95%的基层党员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11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村级班子建设篇(5)

村级班子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整体而言,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一是少数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强。由于“三力”不强,难以及时有效的解决村内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村内不稳定,群众不满意。二是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村两委干部虽然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干部作风建设年等专项活动的学习,但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仍不够先进,工作方法仍不够灵活,致富本领上创新观念不够强。 三是村级班子规范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仍然存在党员干部管理不到位现象,特别是外出党员的管理弱化;此外,个别村级班子的组织活动开展不及时,开展程序不规范,发挥作用不明显。四是党员老化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村党员队伍的年龄老化造成党员活动人数不足,活力不足,干劲不足。五是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工作存在应付的思想。我乡的村支书、主任补贴每月420元,其他干部210元,待遇的偏低致使一些村干部工作的精力不够集中,工作的积极性不够高,工作不够全力以赴。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重视不够。村级班子建设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从当前现状看,主要表现为是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重阵地轻班子、重资金轻思想的现象,对班子建设没能给与足够重视。二是工作不够。在具体工作中认识有偏差,工作不到位,存在工作漂浮,敷衍了事,得过却过思想。三是创新不够。当前村干部存在一个无权、无钱、无威信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一些村干部工作中积极主动性不强,创新工作不够、工作亮点不突出。四是投入不够。主要由于教育培训经费投入跟不上、工作指导力量不足、国家财政和扶持资金倾斜不够等原因造成。

三、对策建议

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 “建设强有力领导班子、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始终是我们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五好”目标,抓住关键环节,立足自身优势,凝聚工作合力,抓好三个“节点”,加强农村班子建设。

(一)抓好村级班子建设,要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做好我们的事情,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根本的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1、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支部书记是农村工作的领头雁,抓好支部书记队伍至关重要。一是在选人上要拓宽视野。要环顾左右、内外兼顾、海纳百川、唯才是举。重点选有思想、有志气、有责任、有办法、有资产、有威望的人。能人大户、企业老板、毕业待岗的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和退养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等,都可以成为村干部的选拔对象。二是在管理上要量化目标,完善任期承诺目标,做到任前有承诺,任期要践诺,任满要评诺,使承诺目标在执行中做到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三是在奖惩上要严格管理。依据村干部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制定详细科学的奖惩制度,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

2、加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倡树先进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的先进才能推动工作上的大发展。思想解放天地宽,思想的大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紧紧围绕“五好”目标,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村两委会职责上墙,理顺两委会关系,使两委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合作共事,切实推进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健全工作议事规则,实施两委联系会议、重大事项村委会向党支部请示报告制度、四议两公开、任期目标承诺制等制度。三是加强农村干部培训。以提升整体素质为目的,大力举办培训活动,力争做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培训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培训,提高农村两委干部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是党的基石,开展活动,把好关口,加强教育,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好“三亮”活动。激发广大党员的干事激情,创业热情,使广大的党员敢于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使广大党员感到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把好党员发展关口。规范“入口”,坚持发展党员六项制度,将那些政治素质高、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提高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的透明度,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坚持实施农村党员底线管理法,确定百分制考评标准并细化量化,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推进流动党员一体化管理。加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探索建立行业与属地、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管机制。针对流动党员随机性大、沟通不及时、管理不完善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和流动党员登记台帐,采取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为辅的管理办法,根据区域、人数等因素建立在外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实施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已经建成的流动党员服务驿站的功能,切实为流动党员提供优质、及时、到位的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打造成

招商引资的窗口,信息科技的平台,城乡联接的纽带。四是加强党员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同时开展业务水平的培训,组织业务水平竞赛,让拥有高水平业务能力的党员覆盖到各个领域,成为各个领域的模范带头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目的,全面提升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五是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党“在职党员依岗承诺、无职党员设岗认责”活动,引导党员争创先锋岗、业务标兵、技术能手。把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拓展到企业、社区等党建工作中。六是开展党员“双育工程”。实施以党员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双育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选择条件好的1-2个村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

(二)抓好村级班子建设,要以创新机制为着力点

创新是工作的灵魂,是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新势有新的要求、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善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打破旧的工作格局,创新活动载体。

1、创新载体,加强“一定三有”机制建设。

大力推行“双诺双评双挂钩”活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考核奖惩机制,增强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将考评结果作为对嘎查村干部评先表彰、奖惩兑现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激励机制,在推行“一定三有”上出台新规范。一是在实现“三有”制度化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村干部待遇,在经济上,要突破政策、法律规定滞后的瓶颈,完善村干部补贴发放机制,建立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办法,健全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制度,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待遇,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实施村干部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统一发放制度,实行“银行卡”发放,保证落实到人头。并进一步落实村“两委”成员落实待遇问题,研究出台农村干部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定。二是在实现“一定”规范化上下功夫。张云川书记强调,推行“一定三有”机制,不是简单地给村干部提高待遇,而是激励干部,惠及群众。要求我们在“一定”上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2体现关爱,探索建立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

积极探索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举措,通过政府补助、党员捐助、党费资助等办法,在党组织设立困难党员救助专项基金,对生活特困党员进行重点帮扶。还可通过采取领导干部帮扶慰问贫困党员、帮助贫困党员申请小额贷款、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实施社会救助等措施,扶志扶心,扶技扶能,扶困救助,强化贫困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贫困党员的脱贫能力,完善贫困党员的保障机制。调研总结党员创业发展基金制度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全省党内关怀帮扶机制。五是进一步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加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阶层组织中的从业人员、大学生等高知识群体以及农民、工人群体等领域的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工作责任和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大力实施“万村帮扶工程”,通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建立三级帮扶联动机制,认真组织帮扶党组织和被帮扶党组织党员之间的批评讨论、参观学习、知识竞赛、红色旅游等活动,丰富农村党员的组织生活,形成资源共享、团结一心、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3善制度建设。

加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学生“村官”选拔管理、在职党员依岗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认责、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推行谈心谈话制度,建立村党员干部预警防范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制,乡镇党建包村领导作为该村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村主要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村干部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全面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由原来的支部书记述职拓展到两委干部述职,有原来的半年述职可改为每季度或每月进行述职,有原来的单纯述职改为述职和提问相结合,随时了解承诺目标完成情况,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增强村干部的责任心,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的良好氛围。“大学生村官选拔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视野开阔、精力充沛的优势,镇党委积极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其压担子、搭台子、指路子,从日常管理、工作纪律、教育培养、考核奖惩等方面加强管理,确保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在职党员依岗承诺、无职党员设岗认责制度”,积极搭建平台,搭建“无位”党员的“有为”平台、“有位”党员的“促为”平台。调动全体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党员干事有岗位,工作有目标,效果有奖惩。

村级班子建设篇(6)

现状与问题:

城郊乡位于汝城县城周边。全乡总面积28.67平方公里,辖8个村1个居委会,84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3万人,共有农村党员330名, 现有村支两委干部33名, 村支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下的6名, 占18.18% , 36-45岁的15名,占45.45% , 46-54岁的9名,占27.27%,55 岁以上的3名, 占9.09%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8名, 占54.54% , 高中文化程度的14名, 占42.42% ,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名, 占3% , 女性干部9名, 占27.27%。自去年换届以来,乡党委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 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 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等等。但是, 村级班子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一、村级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履职能力不强。由于我乡农村实际情况的制约,村干部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政策理论功底弱,工作能力不强。首先,部分村支两委干部年龄偏大、缺乏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不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因而很难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村干部发展意识不浓。整体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对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带头致富则思考不多、探索精神不足。

二、选人用人把关不严。由于村两委属于村级自治组织,乡政府无法过多的干预村级组织的选举,在村级换届选举中仍然存在:一是宗族、家庭、个别能人幕后干扰选举。致使选民无法按照自身意愿选择好村级干部。二是候选人误导群众,有的人在选举前就开始游说群众时,说大话、空许愿,以此换取群众支持,达到做村干部的目的。三是选举的组织工作不够严密。追求大民主,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村情、民意、上下届村干部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不注意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致使那些整体素质低下不适合当村干部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

三、部分村支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去问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全力。

四、教育培训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实到实处,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得还不够好,重视任后培训忽视任前培训,重视农村科技知识的培训忽视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有的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涉及农村支部、村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知之不多,造成工作中揽权、越权和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五、村务财务监管不力,漏洞百出。由于监管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检查监督不到位,造成有些村务财务不按时公开或不完全公开,有的甚至“暗箱”操作,不接受村民监督,致使集体巧立名目滥发奖金或补助,一些公物私占,公款私存,收入不进帐,支出报大数现象屡见不鲜,群众强烈不满。

六、后备干部不足,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以“老、少、病、残”为主的村庄,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凸现。

对策与建议

村级班子建设篇(7)

(一)村级班子的现实状况

应当肯定当前农村村级班子主流是好的。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往往表现出:信念动摇,信心不足,信誉不高。

1、思想观念不强,缺乏统筹全局能力

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村级领导服从服务大局的观念不强。眼光狭窄,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能正确理解上级党委政府的意图,有机地融合“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的盲目“崇上”,不从实际出发,贯彻上级的政策时毫无创造性、灵活性,只知盲目照搬红头文件和书本上的东西,背离本地的客观实际和大多数群众的要求,两眼盯住上面,“唯上是从”。有的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对“上”极不负责,不顾大局,醉心于搞本位主义,无视党的纪律,甚至把自己的管辖范围看成是自己的“领地”。有利的闻风而动,无利的雷打不动。甚至出难题,设障阻,明拖暗抵,处处消极被动。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那一套,不能认真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造成关系不顺,政令不畅,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决策水平不高,缺乏多谋善断能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些村级班子对于重要事务的决策上:严重脱离群众,不能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一方面,用“支部会代替党员会,村民组长会代替群众会”。把群众始终放在被支配地位,决策失去了群众基础,因而,群众心理上处于“心不平,气不顺”状态,实施时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只能是推不动,展不开。热在村里,搁在组里,凉在户里。另一面,出于个别人头脑发热,不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权衡利弊,科学论证,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搞所谓“政绩”工程,图虚名做表面文章。使决策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根据,萧规曹随,生搬硬套,常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甚至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以致问题叠出,越积越多,剪不断,理还乱。

3、法纪意识不浓,缺乏依法行政能力

当前,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其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主、平等和法律意识在逐步增强,对村组干部的依赖性减弱,处于“农忙在家种田地,农闲外出做生意,有吃有穿不求你,事不关已不理你,有了事情要找你,办得不好不依你,损害利益要告你”的状态。少数村干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命令”和“强收强取”的工作方式。违法违纪,以势压人,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在个人利益方面,斤斤计较,耐不住清贫。自律意识差,管不住自己的手脚。投机钻营,吃拿贪占,与民争利。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不断。

4、进取精神不足,缺乏自身修为能力

村级班子是农民群众治穷致富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它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过来,村干部队伍中部分人思想上惰性严重,喜牌博、湎酒色、贪小利、弄是非。放松了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现炒现卖,长期当“门外汉”。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寻求农民增产增收途径等方面,缺少思考、探索。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更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是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基点上;观念上僵化守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不能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缺陷,怀疑多于理解,责难多于分析,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常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工作上只求“过得堂”,不求“过得硬”。甚至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没有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勇气和信心。

5、方法点子不多,缺乏综合协调能力

村级班子处在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和夹缝中。在协调处理各方面的矛盾是村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些班子成员针对目前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不深,研究不透,点子不多。处境左右掣肘,上下为难,陷在日常事务圈子内纠缠不清。一是,在调处各类矛盾中,分不清矛盾的主次,找不准产生矛盾的实质,辨不明是非曲直。二是,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矛盾的双方。有时掺杂私人恩怨、个人喜好,重彼轻此,或者是重亲轻疏;三是不讲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遇事凭经验,想当然,主观臆断,自以为是,随意批评指责;四是互相埋怨,怨群众素质差,觉悟低,“头难剃”;怨,迁就纵容群众,“手腕软”,怨本地基础差,底子薄,自己“点子低”。因此,对群众一时不理解的问题或存在的矛盾,不是认真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互相推诿消极应付。久之,在群众中降低了威信,在班子内部产生了隔阂,班子的信誉程度也就大打了折扣。

(二)根本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总有其因果关系。造成村级班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选人用人的局限性,是村级班子整体素质难于提高的重要因素。

长湖乡有1102名党员。按照年龄层次划分:45岁以上的有682人,占总数的61.5%,35岁以下的220人,不到总数的20%;按入党时间划分:“”前入党的573人,占总数的56%,92年以后入党的217人,也不到20%;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以下文化的718人,占总数的65.2%,其中:农民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2.3%。显然,农村党员队伍存在:年龄落差大,“老中青”比例失调,出现了中年层次的“断到”现象;文化素质偏低,停留在“上传下变形,下达不走样”的基本水平上。不难想象,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村级班子要具备领导群众驾驭市场,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要推动农村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依托市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备意图的综合素质。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只能是力不从心,不具备年富力强的体魄,必然会导致精力不足,暮气沉沉,难于担当起繁重的基层工作。因此,在选择配备村级班子的过程中,尤其是确定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时,回旋余地较小,难免出现“小范围选人”或“选小范围的人”的局限性,只能是矮子里面拨将军,降格以求。从而使村级班子成员的素质难于有突破性的提高。

2、民主与民众法律意识的差异性,是村级班子难于“选优配强”的关键所在

推行村委会直选,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但在现实农村中,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政治素质程度不一,价值取舍观念不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不等,也就造成了民主与法律观念上的“盲区”或偏差。往往只注重依法办事,尊重群众的民主意愿。至于选举出什么样的人,则关心甚少,也把握不了。由此,有的地方“能干的人选不上来,不能干的跳了出来。”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优、组织信任的人“空怀报国之志”,被一纸选票拒之门外。使村级班子无法实现新老交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少数地方宗族势力抬头,大姓大族操纵干扰选举。地方一些邪恶势力也乘机起哄,包揽选票,抢夺票箱,误导选民,借机排斥异已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个村基本由吴、张、曾三大姓组成,近些年,该村“支村两委”基本是“三姓鼎立”。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并无大碍,如果宗族势力一旦干预村务,村级班子中的工作矛盾就会演变为“宗族纠纷”,势必酿成“宗族代替政权,村干部变成傀儡”的后果。进而助长特权,滋生腐败,影响稳定。

农村居住分散。为了便于工作,在相对集中的地方选拔一些人进入班子,适当考虑地域关系,力量平衡问题,这本无可厚非。近年,这个问题似乎“升华”到了权力分配和政治地位上的争端。如果甲屋场的人当书记,那么乙屋场、丙屋场势必要出来人担任村主任、会计,其他屋场也要设一官半职,不然,就会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矛盾。长湖有一个大村,历史上划分三大片,多年来必须是每个片推选举人来参与“两委”班子竞选。今年党支部换届时,乡党委考虑到一个2000多人口的大村,原来的4名专职干部(含妇联主任“显然力量相对较弱,决定增加一名职数。在选举过程中,三大片的党员意见几乎没办法统一,相持不下。最后不得不采取折中的办法,各片选举一名候选人与原支部三个重新组合成候选人竞选,选出5名支部委员,加上原有的妇联主任共6人,每片两人,这样矛盾才得以化解。这个现象表现上看,是力量平衡问题,而实质上是权力分配和小局部利益之争。这个过程中,“选优配强”的原则是难以落到实处的,有的甚至是扯草凑篮,“拉郎配”,一些根本不适合的人推进了领导班子。

3、农村现实问题的客观性,是村级班子消极被动的思想根源。

村级班子的现状,除与他们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水平以及对待事物的眼光与胆识等有直接关系外,农村的现实问题,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不说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和制约作用。

①集体经济的困惑,一般来说,目前大多数村,其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甚至负债很重,村里没有经济来源,向群众索取的多,给予的少。就是想为群众办几件很小的实事,因没有资金,而只能是空想。有的地方自然资源本来就十分贫乏,兴办企业、发展生产又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即使是有的地方在自然资源与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由于集体负债多,农民群众不理解,风险大,难于承担责任;对外部前来投资和开发又缺乏足够的信心,担心搞不好会增加债务,雪上加霜,难辞其咎,致使集体经济起步维艰,发展无望,因而,班子地位也就一蹶不振。

②实际工作的艰难,上面一方面要求“任务压到底,板子打到底”,另一方面又要求守土有责,谁出问题谁负责;一方面提倡尊重农民意愿和自主经营权,一方面又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种什么,不能种什么;还如:计划生育工作有国策而无国法,下达的指标是硬的,给予的手段又相当软弱。致使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得不采取简单化的强制性措施,干出违反政策甚至是违法的事,从而激化矛盾,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③评价失当的委屈: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工作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上出了一些问题和失误。然而,有些上级领导、组织部门不能正确对待、理解与宽容,只是就其表现而主观武断地下结论,随意扩大问题的消极面,进行不适当的批评和指责。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使村干部感到委屈和不满,另一方面则降低了村级班子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群众中的地位与威信,直接削弱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④比较利益的下降:村级班子成员一旦当上村干部,就与许多“财路”无缘,甚至责任田也很少问津。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都必须围着工作转,村干部的家属还要承担上面来客的接待任务。工资收入有限,各项政策规定的补助,入不了帐。甚至工资都兑不了现。有的为了工作还把个人的积蓄垫付到村里。而一般群众“农忙种田,农闲经商”,一年随随便便要搞几千、万把元的收入。因此,不少村干部觉得既少挣了钱,又怄足了气,感到干部冒当头,工作冒干劲,致使班子缺乏活力。

⑤后顾之忧的牵制:当前,农村机构改革后,乡镇七所八站富余人员尚且无法安置,村干部这一级“官”更难有升迁的机会,后顾之忧不言而喻。有些离任的村干部遭到群众的不理解,有的对其冷嘲热讽,甚至打击报复。因而,在任职期间,难免留有余地或放不开手脚。

4、思想教育形式的单一性,是村级班子理论素质薄弱的根本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各级党组织对于村级班子的思想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只重视“中心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先进理论,科技知识教育。“”制度形同虚设,存在“以会议代替培训,以报告代替党课”的现象。对于党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缺少系统全面的学习,以致“淡化了党性观念,淡忘了党的宗旨,淡薄了党的组织原则。”对于高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停留在道听途说,似懂非懂的基点上。另一方面,教育形式单调,枯燥乏味,既不生动,又不形象,一味地满堂灌输,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互相交流,融会贯通。其三是追求形式主义。过来,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学教活动,基本流于形式,而实际内容往往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几点启示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就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为村级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如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践行“三个代表”,落实“八坚持,八反对”,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切入点放在先进理论教育上,解决思想动力问题。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素质是政治素质的灵魂。思想理论素质的高低决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加强村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解决他们思想动力、精神状态的治本之策。一是:认真组织系统地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在掌握其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习先辈们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上下功夫。同时要充分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总结边应用,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找准差距;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

其次,注意教育形式,因人施教,循序渐进。

在村干部群体中,思想观念、道德水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区分不同层次的对象,因人施教,而不能搞“齐步走”,“一锅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同时,形式上要注重“三性”:即现实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分析背景和思想根源,从现象剖析本质,结合理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正面性——引导他们朝大方向看,自觉以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整体,正确处理好长远与目前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向先进的东西看齐;生动性——学习材料要精心准备,内容要新颖,典型真实、生动、通俗易懂,不可照本宣科,死搬硬套,要充分让深奥的道德表现得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

其三,健全制度,端正学风。理论学习不是装门作秀,不能“一曝十寒”,而是要常抓不懈。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约束村干部的理论学习,让理论学习变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同时,要引导他们端正学风,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要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自己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加强理论研究,寻求科学答案。

通过先进理论的学习,清理他们的思想,查找思想“短路熄火”的原因,不断补充“精神营养”。这样才能使村干部政治素质上得到提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能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永不衰竭的思想动力。

二、把落脚点放在自身建设上,树立完美的形象

形象是一个晴雨表、温度计。他反映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和支持率。村干部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党和政府的形象很大程度上集中反映在村干部身上,农民群众看党和政府也是从他身边的具体事例来看,从他所接触的党员、干部来看的。形象不是空调的,抽象的,它是人们内在素质的真实表现。因此,村级班子的形象问题,落脚点在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上,用自身素质的提高来达到自身形象的完美。

1、脑要清,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对党忠诚,为党工作,替党分忧是每个党员、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政治觉悟。村干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意识。在党以谁为阶级基础,应该依靠谁,维护谁的利益等问题上,是非分明,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再没有与人民群众不同的利益。如何做好政治上的清楚人,必须坚持做到: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觉悟,坚定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不迷失方向。

2、心要诚,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现实工作中,必须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和归宿,并使之贯穿始终。一是诚心为群众解难,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察民情,重民事,解民忧。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要扎扎实实妥善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加紧解决。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分类排查,找准问题的焦点,全力解决。二是真心为群众办事,要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为群众办真实,办实事,办好事。决策上要充分尊重民意,努力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使群众受益的正确决策。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三是公心为群众服务,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也最讲实际。公生明,廉生威。村干部为政不公,会引发许多新矛盾,造成许多新隔阂。因此,公正无私,公道正派,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要经常走访群众,交流思想,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而不是凌架于群众之上。

3、手要净,做经济上的清白人

农村经济财务问题,始终是热点问题。群众对一个村干部是否赞成拥护和信任,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否正确处理个人得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因此,一方面要严于律已,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手脚,尊重自己的人格,决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自觉抵住金钱物质的诱惑,保持不贪不占,清正廉洁的本色,另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贫,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享乐主义,始终保持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反对消极腐朽的生活方式。

4、耳要灵,做群众的代言人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优良传统。村干部要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的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在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要注意群众的思想反应,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把群众的呼声带上来,以便于上级组织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决策上的失误。对于群众一时难理解的问题,要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教育,不能视为与已无关,置身事外;对社会上否定党的领导,歪曲党的形象,败坏党的声誉和言行,要批驳,要澄清,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信谣传谣。

5、行要正,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村干部的言行直接影响群众的行动和思维。作为村干部要时时处处遵守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自觉地坚持党的原则,按党的政策,国家法律办事。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处事,养成一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不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扶正祛邪,惩恶济善的浩然正气。要做到:不拿原则作交易,不拿真理换面子,不拿党性徇私情。使自已身正行直,从而影响和教育身边的群众。

三、把着力点放在科学管理上,优化村级班子的外部环境

村级班子除解决自身问题外,还要在优化外部环境上寻求突破口,重点着力在如下四个方面。

1、村级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

一个地方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村级班子的相对稳定是一个村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村的村级班子经常更换,这个村势必就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缓慢或者是停滞不前。长湖乡有一个村,解放五十多年来,仅换了三任支部书记。就目前的态势来看,这个村干群关系是融洽的,社会是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相对较快的。多年来无论是中心工作还是常规性工作都能不折不扣完成。五十多年来,这个村从来没有因村务问题而上访过。邻近的另一个村三年换了三位书记,却始终矛盾叠出,群众多次到省、市、县上访,有时上访人数多达60多人。有些地方,换人的频率越高,矛盾越多,越换越糟。所以,村级班子建设中,不宜动辄换人。非正常换届期间,可以说更换村级班子主职干部不是党建工作的成绩,而是班子建设的败笔。同时,村级工作特别是村级经济发展并非短期行为,有的必须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方能实现。如果今张明李,必然会造成工作脱节,新人新规划,年年规划新,始终落不到实处。

2、村级班子建设中,不可轻视村民小组长的教育和管理。

“上边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农村工作的真实概括。实践证明,千根线也好,一根针也好,最终的落脚点,还是集中在村民小组长身上。他们才是真正的力行者。村民小组长看起来无级无品,似乎无关紧要。但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民情、民心、民愿反映上来,还得依靠这些“无级无品”的“官员”,任何时候不可轻视这个层面。特别是近些年,村民小组长的产生几乎处于无组织、无政府的状态。“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少数地方出现了“抓阄定位,轮流坐庄”的现象,致使这个群体鱼目混珠,良莠不分。因此,这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同时,也应着手研制一套完善的措施和政策。

3、强化民主监督和基层民主建设

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失去监督的权力形同无缰野马。要防止权力在运行过程滋生腐败,当务之急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强有力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法律的制约力就行使到哪里。首先,民主管理要名符其实,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民议事等监督和管理措施要落到实处。县乡两级要加强督查,充分发挥组织监督和农民群众监督的双层作用。其次,强化村干部的法律法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目前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需要法治,依靠法治,也呼唤法治。因而,可以考虑利用办短训班的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法律法规的系统教育,使村干部懂法、守法,逐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其三,加快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步伐,特别是要着手建立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委会制度,村委会年度规划执行情况汇报制度。充分行使村民大会弹劾,罢免村委会成员的权力,把村委会置身于农民群众的监管之下。同时,不可放松对农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打击地方黑恶势力,防止宗族派性势力的蔓延,净化村干部工作的社会环境。

4、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曾经针对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提出了“四个永远不变”,即: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党的工作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永远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能变。因而,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员政治思想素质要有一个全新的水平,要再上一个台阶。首先,对于每个层面的党员要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农村党支部“”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在和实效。同时,要结合民主生活会有组织地在党员中开展“当初入党为了什么,入党以后干了什么,对照党员的标准还差什么”的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优良传统。其次是把民主评议党员当作班子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抓紧抓实,对于不合格党员要严格依照组织程序坚决处置。同时,要认真培养和发展农村一线的优秀青年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版权所有

村级班子建设篇(8)

近年来,县委和各镇乡党委始终把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内容来抓,使我县村级领导班子全面建设得到了加强。

1、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通过逐步调整趋于合理。全县658个村级领导班子成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12.5%,36岁至45岁的占37.1%,46岁至55岁的占464%,56岁至60岁的占34%,61岁以上的占06%。村支书中35岁以下60人,占92%,36岁至45岁273人,占416%,46岁至55岁301人,占471%,56岁以上占21%。

2、村级领导班子人员冗肿的现象得到较大改变,精干有效的领导群体正在形成。1996年以来,各镇乡党委相继实施了村级人员精简工作,以人口、土地和村级可用资金为标准,采取定编制、定职位、定人员、定待遇办法,共精简各类人员1192名;同时实施村三委成员交叉兼职,全县村支书一般都兼任社长,村支书兼任村主任的有65人,占99%(此为村委会换届选举前统计数据),村党支部委员兼任村委会成员的有758人,占396%。初步改变了过去村级机构多,人员冗肿现象。

3、通过调整、充实、培训、教育、提高等,村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得到了优化,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年上半年,全县经过村干部述职评议,共调整不称职村干部41人,群众信任度不高的村领导班子26个;同年10月,支部换届选举结束后,又调整后进村支部班子21个,调整支部书记101人,调整充实支委424名,村干部工作能力偏弱现象得到了改善,创业精神强、致富能力强的领导班子呈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63个“五好”村党支部,占总数的248%,并涌现出下应湾底、五乡四安等一批省、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全县658个村级领导班子中,较强的班子有343个,占521%,一般的257个,占391%,差的有58个,占88%。同时,经调整和强化培训,村级领导班子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得到改善。全县村级领导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83人,占总数的9.8%,中专、高中文化程度800人,占总数的20.3%,初中以下2752人,占总数的69.9%。支部书记中,大专文化104人,占总数的15.8%,高中文化203人,占30.9%,初中及以下文化349人,占53.3%。

4、村级领导班子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树立。从*年下半年起,我县相继建立实施了村干部述职评议、村务财务分开、村委会直选和村干部报告工作日制度,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完善的选举、决策、参与、监督、反馈体系,使村务管理和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走上了公开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村干部的宗旨观念、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增强。

在充分肯定我县村级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严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村级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是农村工作目标发生了变化。当前农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县委县府提出到2020年全县要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与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相适应的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农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这既是当前统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面旗帜,更是包括村干部在内的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奋斗目标。

其次是农村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现在要求村支书不仅要抓农业,还要抓工业、商业、抓城建,抓计划生育、抓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会跑田头,还要会跑码头;不仅要善于管理,还要会科学决策。仅从农业生产来讲,其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不只是播种和收割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农业产业化问题,要引导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走多种经营路子,工作内容更广泛,难度更大。

再者是农村工作关系发生了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企业转制后,干部与村民,不再是指挥与服从的关系,而变成为有事要商量着办的关系。昨天的“为民作主”,已被今天的“由民作主”所取代;昨天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法,已被今天的“民主商量式”工作方法所代替。现在群众对村支部和村干部的态度是“有吃有穿不靠你,招工上学不求你,有了困难要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这就对干部在执行政策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政治上的敏锐性、处理问题方法上的灵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靠行政手段压人,用简单粗暴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

二、存在问题

当前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对村级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任务,但从现实看,我县村级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与农村业已变化了的形势和中央提出的建设一个好班子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在一些村级领导班子中,村干部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政策水平低、致富和领导能力偏弱的不在少数。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满足于现状,不研究新情况,不学习新经验,乐于同自己过去相比,缺乏危机感。也有的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心中无数,工作着力点、切入点不明,停留于应付和交差上。还有的习惯于“等、靠、要”,强调客观情况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少,对如何盘活存量,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办法不多,缺乏积极探索的精神。二是领导能力不强。一些村干部缺乏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本领和能力,经济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在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下,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经济贫薄村,支部书记普遍存在精神不振问题,把希望寄托在等待扶贫,把眼光盯在扶贫优惠政策上。还有一些村干部对如何做好工作畏难情绪严重。三是政策水平低。一些村干部文化底子薄,又不肯学习,导致政策理论水平低,对党的农村政策知之甚少,还不如普通群众懂得多,一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就不知所措,结果造成工作失误,农民群众意见大;一些村干部执行政策能力弱,在工作中凭主观意识去处理问题,或利己思想严重,执行政策随意性大,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走了样跑了调,给农村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四是工作方法不适应。有些干部感到现在工作“行政命令不行,思想工作不灵,物质刺激少钱,法制管理没权”;出现了老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有的喜欢搞“一言堂”,重大问题不经支委会、党员会讨论,影响了班子团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也有的不会科学决策,不注重市场信息,工作严重失误;更有一些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或视而不见,或久拖不决,致使干群矛盾激化。

——村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与水平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农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农民从业结构的分散,村级组织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原来的以生产(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变为生产与管理并重,并逐步发展到以管理职能为主。村级领导方式以原来的集工作指导权、生产经营权、财物分配权于一体转变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社会事业服务为主的管理模式。这一变化直接导致村干部的工作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宽,工作内容日趋复杂,对村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领导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些村支部书记对此感到茫然失措或束手无策,在他们看来现在工作无从下手,“抓经济工作不行、做群众工作不灵、管理村务没权、抓党务工作没兴趣”,因而普遍存在“三怕”(怕难、怕烦、怕亏),“三不”(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思想。工作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求稳的多,敢闯的少;应付的多,开拓的少;乐当太平官的多,自我加压的少。

——村级领导班子不稳定。在调查座谈中,一些村支部书记谈到:现在当村干部的工作做好是应该,做不好是罪孽,退下来就是失业。一方面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任职多年,种了集体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到头来,升迁无望,在职时有人求,退下来无人睬,与其退后茶凉,“凤凰坠地不如鸡”,还不如早走为好。另一方面,现在群众要求越来越高,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难,工作压力越来越重,人累死,怨交死,工资报酬又不高,一旦退下来,靠一、二百元一月的养老金根本无法度日,想想自己能力又不比那些办厂经商的人差,心态失衡。而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村干部则因工资报酬无法保证而纷纷流失,全县97年度村干部报酬未能全额兑现的有153个村,占23%,历年共拖欠村干部报酬263万元。

——村干部民主管理意识不强。从民主政治建设调查情况看,村干部民主意识与民主实践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水平不高。民主管理制度订得不少,但大都形同虚设,有章不依,工作行为随意性比较大。民主决策意识差,村干部对民主决策的主体认识模糊,大多数村干部认为决策主体理所当然是党支部、村委会而不是村民代表会议,因而对村级重大事项的讨论和重大政策出台决策程序不规范。据我们在12个乡镇70多个村调查情况看,有17%村由村支部书记个人说了算;26%的村由村两委会几个主要干部说了算;48%的村由村两委会决定,向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通报,且90%以上村的村民代表会议不拥有决策权。

——村干部队伍建设青黄不接。目前,全县共有1810名村级后备干部,村均2—3名;有223个建立村(社)长助理制,配备助理224人。但现在18岁至35岁年龄段,有致富本领,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一般都外出务工经商,苗子难觅、人选难找。在一些边远山区、经济贫困村、“三有”薄弱村尤为突出。

我县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在村干部选拔使用上标准不一,视野不宽,渠道不广,因而陷入“合适的人选不到,选到的人又干不了。”的两难境地。二是在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上存在着五重五轻现象:即重使用、轻教育;重组织建设,轻思想作风建设;重目标的制定、任务的落实,轻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兑现;重制度的制定,轻制度的执行;重在位干部管理,轻离任干部管理,影响了村干部工作能量的发挥和工作潜力的发掘。此外,这几年村办企业转制,村级收入来源减少和村级负担过重,支出相对增大,造成一些村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也是造成村级领导班子队伍不稳,精神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策建议

1、要加大对班子建设的指导和监督考核力度。一是要强化指导。建议县委制订出台《鄞县村干部选拔使用暂行条例》、《鄞县村级规范化管理章程》和《鄞县村级收支规范化管理章程》,以简单实用,便于操作为原则,有效地指导乡镇党委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村级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二是要强化监督。要继续实施县委书记与乡镇党委书记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大对乡镇党建工作特别是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情况的考核督查力度。三是要树立样板。建议县委每三年进行一次党建工作先进乡镇党委、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活动,以树立学习榜样。

2、要规范选人用人机制,提高“有人管事”水平。要以《鄞县村干部选拔使用暂行条例》为依据,做好选人、育人、关心人文章。

一是要统一选拔标准。邱隘镇党委近年来坚持“德、才、财”标准,挑选了8名企业厂长到贫薄村任支部书记,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村里面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群众对此的评价是:村干部自己有能力富,才能带领集体和群众富;村干部自己都不会富,根本谈不上让集体富,带领群众富。我们认为,在坚持德、才为先前提下,加上“财”,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切合实际的一条村干部选拔捷径,值得推广。

二是拓宽选拔渠道和视野。要在坚持原有的内选、外请、下派基础上,积极探索异地交流和公开选拔村干部方式。从一些人才较多的强村、先进村选拔素质好、有能力的干部到经济贫薄村、后进村异地任职,这既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又可以发挥人才的潜能,还可以改变贫薄村面貌。当然,异地任职工作难度也不小,必须慎重、稳妥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同时,要大胆探索和尝试公推公选村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做法。今年村委会直选的实施,为公推公选村支部书记和其他干部(包括后备干部)带来了有利条件。一些地方在选拔村支部书记时实施“两票制”(群众投信任票、推荐产生支委候选人;党员投票选举支委成员)的做法可以为我所用,以扩大党支部成员产生的竞争度、民主度和群众公认度。此外,还可尝试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做法。

三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县、镇、党校和化技术学校等教育阵地开展村干部上岗培训和学历培训,争取在三年内对全体村干部进行一次轮训,力争使全县村干部初中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村支部书记高中以上学历达到60%以上。

四是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关心培养,稳定村干部队伍。(1)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养老保险金额度。对一些实绩明显,任职时间长的村支部书记实行养老金额度与任职时间相挂钩。解决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的后顾之忧。(2)建立村支部书记工薪制。实行绩效挂钩,坚持镇乡统筹,按月、定期定额发放工资。根据土地、人口、经济总量、集体可用收入等要素,在年初由各镇乡党委、政府核定,一般应保证村支部书记月工资在500元以上。村其他干部工资由村按岗位、职责和工作量大小确定。(3)建立贫困村干部基本报酬统筹基金,发放对象为县级贫薄村和“三有”薄弱村支部书记,保证其基本工资报酬能按月领取,资金由县、镇从切块扶贫资金中解决,一般每月最低不能低于400元。(4)建立完善村支部书记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支部书记全年工作目标量化为若干具体内容,实行“三挂钩”:即与党建工作目标,村级经济发展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挂钩,年终由镇乡党委进行考评,对连续三年前三名的支部书记给予重奖,对特别优秀者经上级党委考察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对连续三年后三名的自然淘汰。同时,建议县委每三年进行一次“十佳富民书记”、“十佳脱贫致富带头人”和“十佳五好示范村”的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励村干部事业心。

3、要规范村务管理,提高“有章理事”水平。要以《鄞县村级规范化管理章程》为依据,加强村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工作,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

一是要明确各种组织的地位和职责。要明确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居于领导地位。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是党支部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两个村级组织。党支部与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关系要理顺。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避免党支部包办一切。

二是要明确民主决策程序,这是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和重点。首先应该明确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主体是村民代表会议,而非村党支部、村委会;其次应该明确村级决策程序一般为三会决策机制,即村两委会提出意见,提交村党员大会讨论,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然后由村干部实施。再者要明确决策议事内容。规定凡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均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而不能由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说了算。

三是要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明确村干部可以做什么,必须要做什么及不可做什么。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村级民主监督力度。要继续深化完善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述职评议和村干部报告工作制度,有条件的镇乡可实行村务财务一季度公开一次的做法。

4、要规范村级收支管理,提高“有钱办事”水平。要以《鄞县村级收支规范化管理章程》为依据,重点做好“开源、节流、整顿、政策扶持和激励”五篇文章。

一要做好开源文章。一是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各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子。(1)走资源开发路子。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如山木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采取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集体经营和个人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走现代农业路子。顺应农业市场化流通,产业化经营的趋势,通过培植特色种养殖基地、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办农工贸一体化、主供销一条龙的“龙头企业”。(3)走资本经营路子。通过盘活各种经营性集体资产、兴办村级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创办不同领域的产业项目使村级资产有效运行,达到保值增值目的。(4)走服务创收路子。通过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为村民提供生活服务,为个私企业提供各项配套,逐步形成村级个私企业群,使村集体取得明显经济效益。(5)走房地生财路子。通过集体房产出租增收、新建房产资源创收和集体土地开发增值等途径,促进集体收入增长。二是要及时收取各种应收费用。对一些承包或租赁企业要及时收缴承包款、租赁费;对农民应承担的税、公积金、公益金、劳动积累工等三制一上交费用以及水、电费要及时收取。对各类非农用地,要规范土地征用费的管理,而不能把属于集体的征用土地补偿金私分到户。对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企业的农村集体用地,要明确其集体资产的性质,按规定收取土地使用费。

二要做好节流文章。一是要继续做好人员精简工作。二是要规范非生产性支出,特别是对村级交际招待费用、村干部管理费用、村级福利性支出和为民办实事支出等都要有一个刚性比例限制,谁超出谁负责,严格控制村级费用支出。

村级班子建设篇(9)

一、我镇村级班子建设的现状

我镇10个行政村(社区)班子,共有班子成员87名,其中35岁以下的14人,占16%。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51人,占59%。调查表明,近年来,我们镇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通过行政村合并、村两委会换届等,全镇先后调整村两委成员41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13人,村主任10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部分村干部廉洁自律,勤政务实,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干群关系密切,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镇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主要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同时,镇党委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干部,工作上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镇共培养和发展村优秀青年农民党员41名,其中已任村级班子干部的10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31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镇现有87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8名,占9%,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6名,占41%。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部分村干部的素质与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看,部分村干部思想陈旧,观念保守,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从能力素质看,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等方面思路不清、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从作风素质看,一些村干部的领导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三是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特别是选好一个班长难度加大,村干部队伍缺乏梯队。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形象。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村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村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村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抓得不力,使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培养、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村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级班子出现软弱涣散的迹象,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村干部肩负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村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村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村干部的工作涉及全村家家户户,诸如邻里纠纷、建房造屋、计划生育、发展经济等都要管,既要有刚也要有柔,把握不好,还会得罪人,更为严重的是打击报复村干部,使得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想当村干部,造成了一些班子能力下降。二是经济待遇低。近几年来,虽然对村干部的待遇有所提高,但与现行社会的发展相比,待遇还是很低,影响了在职干部的积极性。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事业编制干部,甚至还可以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村主任,既进不了事业单位,又进不了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四是卸任后,生活无保障。区、镇有文件要求对村主要干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了村主要干部的后顾之忧,但对村班子一般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后,不要说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连现在实行的村级老干部定期生活补助也没有,退下来的时候各村发的一次性补贴是“杯水车薪”,实在不能维持生计,生活难保障。因此,在职村干部普遍认为村干部“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俗话说:一个好的班子能够带出一支好的队伍,一支好的队伍能够建成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能促进一方经济的发展。要想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带领群众面向市场经济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经过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后我们认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针对当前村级班子中存在的不足及新农村建设对村级班子的内在要求,找准着眼点,抓住着力点,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开创精神的村级强班子、好班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把选拔村干部和培养农村后备干部放到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确立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方向和理念。要把着眼点放在坚持“四个方向”上:一要市场化方向,突出班子建设懂得市场经济、懂得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把农村的经济全面发展上去。二要坚持民主化方向,班子的建立要在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的基础上产生,充分代表农民的真实意愿。三要坚持科学化方向,要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突出村级班子建设的规范性,村级班子的结构如何优化,村级班子的干部如何从农民或党员中选拔。四要坚持专业化方向,突出村级班子建设要懂得农村工作,是农村发家致富的能手,懂得如何根据当地情况发展农村经济。

要把着力点放在树立和增强“三个理念”上:一是发展理念。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要把能否发展作为评判村级领导班子强弱与否的根本标准。二是创新理念。围绕“朝气蓬勃,奋发有力”目标要求来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村级班子是否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这个班子是否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三是人才理念。围绕“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思想来吸引、培育和用好人才。把村级后备干部是否大量涌现和层出不穷作为评价村级经济是否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以此来尽快扭转村级班子在人力资源上的滞后状况。

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上有新的举措。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放在“四个一”上:即“一个扩大、一个提高、一个优化、一个增强”。

1、在选拔村级班子成员和农村后备干部上,要不断扩大村干部的来源,以此来增强领导班子的能力。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广泛吸纳在市场经济中有致富能力,有带领群众致富愿望,希望加入党组织的优秀个体工商者、私营业主、高中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退伍军人成为党组织的一员,从而解决党员队伍、村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重点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有致富本领、又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愿望的优秀青年党员作为村干部后备人选加以培养,给他们压担子、提供锻炼的机会,逐渐提高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为村干部储备人才。镇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条件一旦成熟及时选拔到村级班子岗位上来。

2、提高村支部书记的能力,是解决班子能力建设的关键。实践证明,一个村级班子能力的弱与强,支部书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在支部书记的选拔上,我们认为:(1)能自己带头致富;(2)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3)年龄最好是30岁到45岁的中青年人;(4)要有理想,要有奉献精神。在支部书记的能力的表现上看:(1)要善于抓住全局,全村一盘棋思想;(2)要能找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富民之路;(3)要会带领班子其他成员协调作战;(4)要有创新、创业精神。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建设好一个村级班子,必须选好和使用好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

3、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尤其是村书记与村主任这一对搭档,是建设好班子的内因。农村工作针对千家万户,复杂而琐碎,如何使班子每个成员都发挥好作用,把农村工作全面抓上去,就是优化班子结构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班子是1+1>2或1+4>5,而不是相反。在优化班子结构上,村书记和村主任这一对搭档起着关键作用,首先是要配强村书记、村主任这一对搭档,就像部队中的连队一样(连长和指导员),连长要能在业务上、训练上、军事上冲锋在前,同时指导员要在把方向、把大局上下功夫,协调做好思想工作上下功夫。村书记与村主任同样也是如此,书记是扛旗指路,主任是拉马吹号拼命干,对各自工作要认真负责,又要紧密配合。书记与主任,我们认为最好不要一人兼,这样不利于工作,其次,在配其他班子成员时,要考虑年龄结构,个人特长及农村工作经验,群众威信等综合搭配,尽可能使班子人员年轻化,有活力,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具有整体战斗力。

4、增强村级班子的吸引力是稳定村级班子建设的基础。我们在讲奉献的同时,也要随着时展,设法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设责权利统一的村级班子。实行倾斜政策,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完善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使村干部能老有所养,有病可治,使村干部感到工作有奔头,前途有盼头,生活有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第四,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村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

首先要抓好“选人”。在选好一班人,选准“领头雁”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标准,让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不谋私利,有奉献精神,会管理,懂经营的人脱颖而出。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选举等办法,以“三票”选举(通过党员推荐、村民代表表决、党员差额选举三个关键环节,以投票等形式,实行层层差额淘汰,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选送大学生进村任职、选拔农村“双强”干部(工作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等措施选出党员群众满意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党组织书记。要打破“老实人”、“本分人”当书记的传统观念,选那些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富有开创精神的,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担任村书记。选人的面要广、路要宽,不拘一格。要探索性地改革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选调一批高素质、愿意扎根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到村党组织任职,优化基层党组织的干部结构。同时还应突破现有的管理下限,由村到组延伸管理,充实村民小组的干部配置。

其次是抓好育人。从调研情况看,有54.1%的调查对象认为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是村干部队伍建设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把育人的重点放在提高村队伍的素质上,把教育培训当作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治本之道和长久之计,在解决“有人办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有能力办事”的问题,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一五”规划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促进中央精神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对村书记,区、镇要经常集中加以重点培训,对其他村干部,镇、村也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不断加强对村干部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开展用好的典型教导人,用坏的典型警示人的活动。通过培训学习,切实帮助村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提高村干部队伍的素质,纯洁党的队伍,强化村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当好发展农村经济的“领路人”,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不断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方法和途径,身体力行做表率,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成为群众的标杆,让群众普遍感受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进而全面激发建设热情,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再次是管理要“严”。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上级党委和村干部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搞好考察和民主评议。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评议中得不到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

村级班子建设篇(10)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3000703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1](P17)村级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领导者、具体实施者,面对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部分村级党组织功能弱化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分析这些村级党组织功能弱化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原因,努力探寻强化村级党组织功能的治理之策,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部分村级党组织功能弱化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广大村级党组织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广大农民、引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部分村级党组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存在着不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党组织班子的结构难优化。村级党组织班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多三少”:即年龄老化的多,中青年干部偏少;文化程度低的多,初高中以上文化的少;庄稼把式多,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少。这种畸形的班子结构很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二)党组织班子的整体效应难发挥。主要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班子成员不能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形不成一股合力。其原因,一是分工不明确,这几年虽然普遍实行了岗位目标责任制,但到了村党组织这一层,往往没有很好地分解下去,一般班子成员究竟履行哪些职责,该完成什么工作,心中没有数,依赖性比较大,书记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动性;二是一般成员没有固定补贴,干得再好也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缺乏工作积极性;三是有些村书记缺乏民主作风,凡事个人说了算,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了“支部书记忙着干,其他支委闲着看”的被动局面;四是有些村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不健全,班子成员之间产生的一些误会和分歧缺乏经常性的交心通气,影响班子整体效应的内耗力得不到有效的抑制。

(三)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思想难稳定。据调查,目前农村干部存在两种心理。一是畏难心理。他们认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大量的硬性任务都压到农村干部身上,软办法行不通,硬办法挨人骂,完不成任务上级又批评,处在矛盾的焦点上,处处为难。二是埋怨心理。认为农村干部官不大事不少,一年忙到头,但报酬待遇低,埋怨上级不关心他们。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农村干部中有的辞职不干,有的消极怠工,有的马虎应付,有的搞短期行为等。农村党组织班子思想不稳定的因素仍然普遍存在。

(四)党组织班子成员的素质难提高。应当肯定,通过这几年县、乡党校的培训,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村支部班子成员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认识比较一致了,提高了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增强了党性观念。但在素质方面还存在两个方面突出的问题:一是由于小农意识的束缚和大多数班子成员文化水平低的限制,对外界的信息反映迟钝,接受新事物缓慢,党组织班子成员虽然对带领群众发展市场经济、尤其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强烈的愿望,但不知如何发展;二是在工作中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党组织班子的核心人员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工作中带有很大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造成了不少失误。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使农村党组织班子的素质提高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尤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五)党组织班子运转的物质基础难保证。自从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由于指导思想上的某些失误,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越来越薄弱,甚至成为“空壳村”。由于没有坚强的集体经济作后盾,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成了空话,党内正常活动的经费无法开支,干部的正当报酬也不能兑现,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日趋削弱。这是当前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的最大难点。

分析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的深层次原因,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农村社会发生的历史巨变这个前提,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凸显的新矛盾、新问题中去寻找。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指引下,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农村的结构趋向多元化。一是农村主体多元化。由单一耕田种地的农民向科技种植能手、农民经济人、外出农民工、乡镇企业主转变,农民身份构成趋向多元化,新型农民群体正在形成。二是农业生产的组织体制发生变化,由承包经营的单家独户取代了集体经济时代的“大锅饭”体制后又向专业合作化、组织化的方向转变。三是政策催生基层组织职能必须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前,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农业税费征收和完成公粮上缴任务,其职能偏重于“取”,缴粮纳税是农村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而取消农业税和对农民直补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由于转移支付并不能解决基层政府收不抵支的问题,本来就十分严重的农村县、乡、村债务问题将更加恶化。地方政府债务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而且会影响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势必会造成新的问题。由此可见,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转变角色,完善功能,改进工作方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二、新农村建设对村级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

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通过改进领导方式和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因此,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级党组织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紧迫。

(一)村党组织要有带领群众谋发展的能力。发展是执政兴农的第一要务,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谋发展、促发展的能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农业仍是我国的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势部位,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加快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强,才能使广大农民都能分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才能巩固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这就要求村党组织必须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

(二)村党组织要有领导村民自治的能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形成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和村务监督,从而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能力包括贯彻执行党在农村政策的能力、对村两委工作的驾驭能力和协调处理农村矛盾的能力。这就要求村党组织必须以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

(三)村党组织要有服务群众、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满足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必须要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日程,重点加强农村文化阵地、队伍、设施建设,改变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创造一个农民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和谐互助蔚然成风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当前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要重点解决四个问题。

(一)拓宽视野,选贤任能,增强党组织班子的活力。首先,要选准配强党支部班子成员。对年纪大、文化低、素质差、确实不称职的班子成员,要下决心调整下来;同时要解放思想,拓宽用人视野,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尤其是选准配强支部书记。要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三票”选举、选送大学生进村任职、选拔农村“双强”干部等措施选出党员群众满意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其次,要抓紧培养村级干部后备力量,这是保持农村支部班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着手建立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各类专业比较齐全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基本上做到指定专人传帮带、吸收他们参加培训、交任务压担子等培养锻炼,这对优化农村班子结构、增强班子的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认真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把农村的能人贤达吸收到党内来,这也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培训,提高党组织班子的素质。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支部班子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以县、乡党校为依托强化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在培训内容上,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并组织农村支部骨干到先进村党支部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地参观,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突出以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灌输”,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农村工作,分析解决各种矛盾,对于文化低的班子成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必要的文化补习也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三)优化环境,进一步完善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的运行机制。一是完善各项制度。如支部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年度目标管理制度、班子分工负责制度,“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按期改选支部制度,从制度上促进党组织班子的正常运转。二是强化激励机制。农村干部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激励机制很脆弱,难以启动农村干部的内在动力。强化激励机制,当前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适当提高农村干部的报酬;(2)认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在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岗位上连续任职满10年、年龄达50岁以上的,集体为其办理养老保险,任职期间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属正常退职的,按政策发放退职补助;(3)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考国家公务员工作,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提高村级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创造条件,在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同时,条件允许的地方,要想方设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比如,帮助他们搞好经济发展规划,为他们解决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总之,要下决心,想尽一切办法力争在短期内使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有较大的改观,为从根本上加强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上一篇: 全球数字贸易 下一篇: 人工智能的辩证思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