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1 15:52:19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1)

在学术界,大器晚成者不在少数,然而,年近六旬还是一个普通讲师的却不多见。为此,当《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在“突破性新闻”栏目里,宣布张益唐敲开了“一个数学界的重大猜想大门”时,人们难以相信一个取得成就堪比陈景润的人居然是一个在美国不知名大学任教的“讲师”。

8月底,张益唐做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华罗庚讲座,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粉丝”把能容纳200多人的大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元是其中之一。“张益唐教授有高尚的品德和魅力,他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几十年里默默耕耘,始终关注着大问题的进展,时刻想着攻克大难题。这样坚持了30多年,终于在今年第一次成功证明弱版本的孪生素数猜想……”王元说。

一项进展:首次证明弱版本孪生素数猜想

素数是指只能被自身和1整除的正整数,两个相差为2的素数即“孪生素数”,例如(3,5)、(5,7)、(11,13)、(17,19)等。100以内有8个孪生素数对;501到600间只有两对。随着数的变大,可以观察到的孪生素数越来越少。那会不会有一天再也找不到新的孪生素数对呢?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猜想,有无穷多个素数p,使得p与p+2同为素数。这就是所谓的孪生素数猜想。

1900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数学家希尔伯特将孪生素数猜想与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一起列入了他那著名的23个数学问题中的第八问题。

如何证明这一猜想?人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弱形式”是否成立,用《数学文化》主编、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院长汤涛的话说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正数,使得有无穷多对素数之差小于这个给定正数,在孪生素数猜想中,这个正数就是2。

2013年5月14日, 《自然》杂志在线报道张益唐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尽管从2到7000万是一段很大的距离,《自然》还是称其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即这一研究被认为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终极数论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有人认为其对学界的影响将超过陈景润的“1+2”证明。

“张益唐把大海捞针的力气活缩短到在水塘里捞针,而他给出的方法还可以把水塘捞针轻松变为游泳池里捞针。也许最后变成在碗里捞针还需要一些再创新的工作,但给出了这一伟大框架已经是让全世界数学家瞠目结舌的壮举了。”汤涛说。

有人打了一个比方,张益唐所做的工作,相当于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开启”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接下来科学家们陆续证明了“7+7”、“6+6”,直到46年后的陈景润证明攻下离“1+1”一步之遥却或是最难的“1+2”。

一个信念:执着大问题,追求完美研究成果

“这是一个有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工作,文章漂亮极了。”纯粹数学领域最著名的刊物《数学年刊》审稿人、顶级解析数论专家亨利?伊万尼克如是评价张益唐的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正是这篇论文刷新了《数学年刊》创刊130年来最快接受纪录。

然而,在此之前,国际数学领域重要的检索系统Zentralblatt MATH数据库中,能找到的他名下的论文仅有两篇。这也被一些学者分析是他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待了近十年,只是讲师(lecturer)的原因。

“他总是执着于攻大难题,研究中追求‘完美’结果,只发表他认为比较完美的论文,从他读书时就是如此。”张益唐大学同学、同为恢复高考后北京大学数学系第一批学生的美国普渡大学数学系教授沈捷说。

同为北大数学系同学的汤涛回忆说,像那个时代很多有志青年一样,张益唐也是被陈景润的故事、被哥德巴赫猜想吸引到数学系。4年的北大学习为张益唐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那时的北大教书育人之风极强,最顶尖的教师都在讲台上耕耘。北大也有很多眼界很高的老师,学富五车,但不轻易落手写小文章,可谈起大问题颇为津津乐道,这让年轻的张益唐“中毒”匪浅。这也奠定了他一辈子只做大问题、不为小问题折腰的风格。

1985年,张益唐来到了美国普渡大学读博士,研究方向是被称作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雅克比猜想。虽然有人评价说他做出的成果是雅克比猜想证明中最好的一个,但“因为自己不满意而没有发表”。这也导致他日后找工作四处碰壁。

沈捷记得,张益唐毕业以后,把全部家当放到房车里,便开着车去多个大学一边求职,一边讲雅克比猜想的成果。毕业后的前六七年,他干过很多杂活,包括临时会计、餐馆帮手、送外卖,即便这样,在糊口之余他仍继续做数学。1999年后,张益唐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做助教、讲师。虽然教学量比较大,比起研究系列的教授、副教授的工资性价比低很多,但能回学校做研究已让他非常满足。

一份坚持:成功之后,依然守住平静

在汤涛看来,张益唐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淡定,宠辱不惊。在朋友开的赛百味快餐店帮忙,他可以一丝不苟。在大学任教,年近60还只是个讲师,在一般人看来无疑是失败,甚至是潦倒的,但他处之泰然,不改其志。

成名后,全球各大媒体开始对张益唐争相报道,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然而,张益唐依然过着成名前的日子:一份三十公分的意大利面包,纵向剖开,抹上金枪鱼泥,放上四片奶酪,放到烤炉烤一分钟,撒上生菜,铺上酸黄瓜和番茄,包起来,切成两半,就是又一个三明治。

早在今年5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就在其官网登出了张益唐要发表孪生素数这一成果的消息时,就写了这么一句话:经过多天数学界的持续关注,张益唐更愿意回到他此前“不为人所注意”的状态。

面对全球多个知名大学和数学研究机构的邀约,张益唐坦言自己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合适的科研环境。他还希望在好的学术氛围中,能再次解决其他的大难题。“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说。

“都说做学问的人要宠辱不惊,张益唐就是这样的人。”王元说,“他的这种精神是对目前浮躁的科研环境的一种鞭策,也正是当前年轻人需要学习的。”

在张益唐的同学中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为潜心研究数学,张益唐几乎把自己与世隔绝。他妹妹曾在网上发寻人启事寻找哥哥,当时在美国当教授的老同学给他妹妹回了个电邮。

尽管这样,同学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性格孤僻的数学家。“除了太痴迷于数字,其他和我们都一样。”沈捷说。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2)

一、巧用“孪生”题组,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顾名思义,“孪生”题组在结构形式、或是具体的知识点上具有相同的特性。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题组,能有效地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掌握同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如在一年级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知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组,使学生抓住这类题的本质规律,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1、小清跳了46下,小芳跳了40下。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3)小清和小芳跳的数量相差了多少下?

(4)小芳再跳多少下,就跟小清跳得同样多?

以上4小题的表达都各不相同,但是所求的都是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数的问题,解题方法是完全一样的。通过这样的题组练习,能让学生清楚理解多种问法的意义是相通的,并学会把多种表达形式都纳入同一类题型的知识结构中去。

2、在括号中填数,在横线上打勾选择“多或少”。

(1)小明高120厘米,小红高110厘米,小红比小明矮多少厘米?

想:求( )比( )多、少几。

(2)红彩带长25米,黄彩带长20米,红彩带比黄彩带长多少米?

想:求( )比( )多、少几。

(3)50米比赛中,小狗用了14秒,小猫用了18秒,小猫比小狗慢多少秒?

想:求( )比( )多、少几。

(4)一箱可乐60元,一箱矿泉水30元,一箱可乐比一箱矿泉水贵多少元?

想:求( )比( )多、少几。

学生通过完成这组题组,把 “比高矮”、“比长短”、“比远近”、“比快慢”、“比贵和便宜”等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求两个数量的相差数的问题来解决,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把多种生活中的类似问题都归纳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以上两组“孪生”题组,能有效帮助学生辨析题目的本质,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二、巧用“变式”题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要根据练习的目的来进行精心地选择题组。像“孪生”题组,看似不同,实际上本质却是相同的。而“变式”题组则是由看似相同、实质不同的题目组成的,用以对比分析,弄清题目之间的区别,能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学习了所有的“倍”字题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组,以区别题目类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20的5倍是( )。

(2)20是5的( )倍。

(3)( )的5倍是20。

以上3道题都是围绕20、5和倍来表述的,实际上是3种不同类型的数量关系。通过对比、分析题组中的3道练习,学生对这几种类型混淆的情况能得到明显的好转,有效掌握分析这些题目的方法,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提高。

又如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为了辨析如何正确处理解诀问题中的余数,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组练习。

(1)22瓶矿泉水,每4瓶装一个盒子,至少需要装多少个盒子?

(2)22瓶矿泉水,每人分4瓶,最多能分给多少人?

两道题目都是用22除以4来解决,但是问题不同,所以对余数的处理方法也不同。通过这样情境相同、条件近似的“变式”练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巧用“错解”题组,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孪生”题组和“变式”题组都是从正向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而“错题”题组则能从逆向思维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如在学习了混合运算后,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内容、形式和运算顺序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但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是很容易出错。这时通过题组来进行纠错,能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例如:判断对错,并说说错在哪里,把错题改正在旁边。

(12+36)÷6 12+36÷6

=48÷6 =48÷6

=8 =8

( ) ( )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3)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229-02

0引言

1977年,麻省理工学院一群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罗纳德・里维斯特、爱迪・沙弥和伦纳德・阿德李曼为了制成私人密码本,应用素数特性编制密码系统,被称作RSA码。

于是现在所用的某些最好的密码是依靠素数创制的。在这些密码中,字母被转换成数字,某些计算程序较易创制但极难破译。

我们个人却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加密方法,比较实用的是设置个人密码和个人信息加密传递。

1设置个人素数密码

如今,银行卡、上网、发邮件、QQ,都需要设置密码。简单了不安全,复杂了自己也会忘记,几种密码还会混淆。如果单纯使用生日数码,好记却不安全。

常用的是六位到八位的数字密码,可以设置嵌入生日数码的素数密码,既具有个性特征有便于记忆。

一位生于1966年7月5日,生日数码是196675,可以查阅《奇珍素数荟萃》随书光盘的“九位四君子素数卷”,就有四个素数可供选择作为素数密码:719667581 ,719667583, 719667587, 719667589。

某同学生日是1993年12月26日,生日数码是19931226,查阅电子版《德人素数表》 “卷199”,就有四个素数属于他的素数密码可供选择:1993122631, 1993122641,1993122647, 1993122671。

如果某孪生兄弟(姐妹)生日数码是199835,想在生日数码前面冠以66。上述两种光盘没有十二位的素数,可以在电子版《经典素数表》查阅。

很幸运,有几对十二位孪生素数嵌入了他们(她们)的生日数码,可以选作素数密码:661998353561,661998353563或661998356777,661998356779。

十二位素数已经比较安全,自己只需记住前后几个数字。

田纳西大学的克里斯・考德威尔说:“素数因为难找而出名。

这有点像发现钻石,出于某种原因人们认为它们就像钻石,因此它们就有价值。”现在素数派上用场了,具有个性的素数密码珍贵难得,堪称钻石密码。

2应用素数特性加密个人信息

如果您需要将个人密码或个人信息传送给亲友,可得慎重!

QQ,电子邮件,手机传递,都是在开放空间传播的,并不十分安全,需要先加密再传递。

在数论中,裴蜀等式是一个关于最大公约数的定理:对任何整数a与b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d,未知数和的线性方程 ax+by=m 当且仅当m是d的倍数时有解。

参考文献

[1]张君达,方金秋,许华棋.整数基础知识.北京出版社,1985,6(2).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4)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带着完美的预设开始一堂课的教学的,可没有哪一个教师的预设会和学生的生成完全一致。一些教师碰到这些意外的生成总习惯绕道而行,有的是重复一下问题,暗示学生扯远了;有的是让学生课后去思考;有的是给学生一个模糊的结果就继续回到自己设计好的教学当中;更有甚者会抛给学生一个不满意的眼神,弄得学生一头雾水,甚至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生成,错的要让学生了解错因,对的要能生出新的精彩来。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也常常会因为自己没有尊重学生的生成而留下遗憾。一次,我校的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在讲到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的那一刻,好多学生都热泪盈眶了,从学生的脸上也不难看出他们对宙斯的愤恨,而教师却没有顾及学生的那份激动,没有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怒,只是按照教学预设自己进行了小结。从心底里替这位教师感到一丝遗憾,如果这位教师没有忽略学生的这份生成,学生们对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还能自然地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教师无需担心时间不够,因为学生说出他们心中的感受后,教师的小结就是画蛇添足了。

二、容许课堂适度的乱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指出,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不是经过精心包装的,而是在平常中的优秀和优秀中的平常化。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合作伙伴,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也会制造一点乱让教师始料不及,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智慧处理,要将课堂的乱转换成一种美,也就是说教师要容许课堂适度的乱。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的环节,学生们带着头饰活灵活现地表演着,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外部表情,狼“故意找碴儿”的内部动机,狼残忍、阴险的本质都真实地展示在了眼前。当分角色表演这个环节就要结束时,一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还高高地举起了右手:“老师,我也想表演,我的声音更像狡猾的狼先生……”我没有责骂学生,也没有拒绝他,而是微笑着说:“老师相信你,你一定是个天才的表演家!”然后我让他走上了讲台,他的表演确实很棒。这节课我虽然拖了一点堂,但我没有错失这份难得的精彩,没有扼杀学生那份表达的激情,更加没有伤害孩子的心灵。

三、还给学生表达空间

孩子天生就充满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无数个的为什么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教师绝对不可以用成人的思维去抑制孩子好问的天性,应该创造条件,还孩子一个表达的空间。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时,课堂实录如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1:什么是孪生兄弟?

生2:为什么说他们是孪生兄弟?

(教师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告诉学生孪生兄弟就是双胞胎,然后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过双胞胎吗?双胞胎有什么特点?)

生3:他们是妈妈一胎生出来的。

生4:双胞胎有很多相似之处。

生5:双胞胎有很多不同之处。

……

师:说得很好,那作者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那你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6:他们有同一个妈妈吗?

生7: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吗?

生8:火星和地球有很多不同之处吗?

……

师:同学们想要弄明白的问题很多,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由表达,热情高涨,他们想法新奇、见解非常独到。如果教师不给他们表达的空间,学生的灵感和智慧就没有机会显露出来,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没有可能超越。

四、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日益强大,特别是奥运会成功举办,使世界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中国。中国悠久的文化、特有的文明特别是中国的文字,让世界友人兴趣浓厚,汉语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式之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学习本国语言,怎样将它发扬光大?“识字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七八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

一、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对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识字,他们会因为认出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自我能力的发现,将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持久的快乐。

通过教学活动我体会到,利用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是比较有效的途径。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教学汉字时,教师可使用“组合生字”、“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字卡”、“找朋友”、“选难认字”、“邮差送信”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能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猜字谜引导识字

儿童识字需要多次重复,以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字谜,让学生猜,调动他们的识字积极性。如,“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谜底是“笔”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谜底是“田”字……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编字谜。这样教学能使枯燥的识字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二)编童话情景识字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孩子们生活在童话的世界中,在他们的眼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那么的活泼可爱,它们会说话、会唱歌、会跳舞,所有人具有的特点动植物都具备,所以,创设童话情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在讲《数字歌》,讲到“花”这个字时,笔者把“花”字比作娇羞的小姑娘,说:“还有一个字非常害羞,它怕你们认不出来没有面子,你们愿意说一句话把它请出来吗?”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说:“你快出来吧,我们一定会把你认出来的。”有的说:“请你出来吧,别害羞。”……孩子们在教师为他们创设的童话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花”,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编儿歌妙趣识字

儿歌内容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年级学生的喜闻乐见。如“磨”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就易学易记。

(四)加减法自主识字

如:①熟字加偏旁:直―植;②熟字换偏旁:爷―节、那―邓、多―岁、冷―龄;③熟字相加:自+心=息;④形近字比较:已―己;⑤找相同部分:载―栽、拉―站―亲。事实证明,这样学习生字,学生乐此不疲,兴趣很高。通过字与字的分析比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多媒体动感识字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把识字、阅读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整合,真正突破传统的、孤立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先出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繁体字再到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探索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六)生活中处处识字

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在日常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动脑筋识字。这样识字就融入到了孩子的生活中,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识字的难度便大大降低了。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抽象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的、有趣的识字。孩子们兴趣大增,不用教师的监督,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如,孩子们爱看电视,电视便是一个非常好的识字环境,如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的名字他们会记忆非常深刻,一些有意思的广告词也是他们学习的内容。另外,在学校教师也要注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校园中,有如茵的绿草,有参天的大树,有婀娜的花卉,着实令人心醉,而校园中那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品标牌,一句句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画,无不是识字教学的宝贵资源。带领着学生们漫步在花坛边,边欣赏着娇艳的鲜花,边从标识牌上认识花的名称,再引导孩子们读读诗一般的护绿标语:“小草微微笑,请你旁边绕”……这样孩子们会在活动中了解校园,感受生活,同时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许多字。其实汉字就在我们身边,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对识字教学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只有认认真真地过了识字这一关,学生今后的阅读才不会有障碍。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尽力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小学是学习汉字的最关键时期,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儿童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因此,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只要教师不断努力,学生学习起来就一定会乐在其中。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6)

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音乐为美术插上想象的翅膀

艺术是相通的。美术与音乐的结合是一种完美的结合。音乐是人们表达情绪情感的途径,通过高低起伏的旋律,和长短有序的音调,表达着人们的一种感情的寄托,或者喜悦,或者忧伤,听着不同旋律的音乐,仿佛看到眼前浮现的种种画面,或是寂静无人空旷的原野,或是热闹喧嚣的大都市,我们听着音乐,可以发挥无尽的想象,在小学阶段,正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阶段,我们通过和音乐的有机结合,可以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图与文并茂,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语言文字,为我们勾勒很多种动人的画面,学生凭着对文章的理解,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景象也大不相同,学生可以通过课文叙述,用画笔描绘对课文中画面的无尽想象,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宋代苏轼的《韩干马》诗曰:“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这足以说明诗与画是密不可分的。古往今来,大量的汉字都能以“图画”的形式绘出,语言文字与绘画是对“孪生姐妹”不争的事实。而早期的汉字就是由画演变过来的。肯定地说,美术与语文的结合,不但可行而且必行。图与文并茂,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7)

2.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师对社会文明的承前启后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理应一身正气,为人师表,道德情操高尚,堪为学生的楷模。

1.热爱学生,献身语文教育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于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爱是“严”的孪生兄妹。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教书育人,要有严格的要求,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准绳,以语文教学大纲为规矩,不能凭主观臆造。“爱”是“严”的基础,爱是对事业的忠诚,是对莘莘学子的无限期望;有了爱满天下的胸怀,“严”才会有效果,“严”要严在“理”上。“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学生就会健康成长。

语文教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对所教的学科同样要满腔热情满腔爱。语文是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工具,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工具表达情意。要做到坚持不懈地对语文教学探索、追求,必须对学科倾注极大的爱心。对祖国语言文字有深切的爱,对语言文字宝库中无数瑰丽璀璨的名著佳作心向往之,才会有钻劲,才会有持久的内驱力,也才会真正体味到其中的甘甜。

2.遵纪守法,情操高尚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象高大与否成正比,教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堂堂正正,温文尔雅,学生就崇敬,就信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言行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团结协作,互相尊重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8)

前几年新西兰的留学数据并不乐观,但是这两年来开始出现转机。新西兰驻华教育参赞葛甘楠介绍说,目前在新西兰学校注册的中国学生有2.5万名左右,在过去几年中这个数字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新西兰教育部的另外一组数据表明,截止到今年2月为止,移民局发出了67530张学生签证,相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200张。一些教育机构也表示新西兰留学生的人数增加近四成。

一流的教育,大众化的消费

对于上述数据高企的原因,留学顾问分析,与金融危机导致的留学费用降低有关,也与新西兰的教育优势有关。目前留学新西兰可以享受国际一流的教学质量,而只花大众化的消费价钱。

据介绍,新西兰是英联邦国家,在这里可以学习纯正的英语。想去新西兰留学的学生,无需在国内考雅思,直接到新西兰修读语言课程,待英语达到学校的入学要求后即可进学就读。此外,持有学生签证的学生每周可以有20小时的兼职时间,既可以通过兼职达到勤工俭学的目的,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战经验,是毕业应聘的一项优势

另外,留新的费率也明显降低 目前去新西兰就读初高中每年费用只需要人民币8万元,就读预科只要人民币10万元,本科每年费用是人民币12万元。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9)

二、游戏及相互关系

1.游戏是幼儿的一种主要存在方式游戏

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是人类生活中最有魅力的内容之一,不管是儿童、成人、老人只要一旦陷入游戏之中,进入游戏的状态之中,就会进入一种几乎“忘我”的境界。游戏更是与幼儿相伴相生的,没有不热爱游戏的幼儿。游戏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幼儿存在的一种主要方式。首先,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寻求快乐,转移精力。“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一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一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的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生命彼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们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游戏恰好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玩耍的需要。由于幼小动物和年幼的儿童不必为自己的生存而操心,他们的总体精力有过剩,因此儿童便更多地进行游戏活动,以消耗过剩的精力。其次,游戏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未来生活的预备方式。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渡时期,他们有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希望能够摆脱成人的控制,但是他们的诸多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儿童通常是借游戏来进行虚幻的心理满足。在游戏中幼儿从受束缚的现实中解放出来,轻松地生活于另外一个“虚幻”的世界,从而获得了某种超“现实”的力量,避免了现实的紧张感和约束感,儿童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满足成为“社会人”的心理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儿童就这样通过游戏逐渐地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游戏不但能给儿童过剩的精力得以发泄之外,弥补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它对于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发展各个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己经以公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1989年在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各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这就再次证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因此,我们要义不容辞地还儿童游戏,让游戏成为儿童生活的主旋律。

2游戏与艺术是一对孪生姐妹

“儿童艺术,游戏的孪生姐妹。”游戏与艺术二者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通过艺术与游戏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某一种类型的游戏都有某种艺术形式与之相呼应。比如音乐游戏与音乐舞蹈艺术相呼应,装扮性游戏与戏剧艺术相呼应,结构游戏与建筑造型艺术相呼应等。在幼儿艺术发生的过程中无不包含游戏的因子,可以说幼儿的艺术与游戏是融合的,在艺术的雏形中游戏就是艺术,艺术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幼儿的游戏就是幼儿的艺术在幼儿的许多游戏中蕴涵着艺术的萌芽,游戏是艺术的母体,只是在游戏这一母体中脱胎出来的不仅仅只有艺术,艺术是游戏生产的最聪颖的“幼儿”,所以,有人说游戏的最高形式就是艺术。此外在关于艺术起源的说法上就有游戏起源说,即“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虽然他的这种理论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揭示艺术产生的真正奥秘,但是对于我们还是很有启发的。特别是对于幼儿而言,游戏与艺术都是幼儿追求“美感”体验中的本能活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和艺术活动时的情感体验是相通的。游戏同艺术无论是在起源、形式、内容上都有着密切的同构关系,具有渗透性和互通性,二者随时都可能相互转化,是一种共生的状态。正如胡尹青加所说的那样人类的其他活动都是根植于原初的游戏土壤之中,当然艺术也不例外。

3游戏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游戏

数字孪生在教育中的应用篇(10)

1905年奥地利眼科医生赛姆收治了一名双眼角膜被火焰烧伤的工人格劳格。为了医治他的残疾,赛姆医生找来一具刚刚意外死亡的11岁男孩的尸体,剜出眼球,从上面切取下角膜,缝植在格劳格受伤的双眼上。角膜移植术奇迹般地使患者恢复了视力,重新见到光明。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一时,可惜的是格劳格右跟术后不久继发青光眼,再度失明。但他左眼移植的角膜一直存活良好,直到三年以后死于其它原因。

二、1954年――肾移植

1954年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医院住进一位24岁、名叫赫利克的前海岸警卫队队员,他因患肾病,全身浮肿,排不出尿液,奄奄一息。对于这类病人,过去也曾有人做过肾移植的尝试,但术后都早期死亡,结果令人十分失望。这次特别使医生抱有希望的是赫利克有一孪生兄弟,已经慷慨答应献出自己的一个肾脏,以便拯救哥哥的生命。单卵双生孪生子(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成的两个单独个体,不同于异卵双生孪生子)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基因类型,因而不存在一般器官移植面I临的最大障碍――排斥反应。这正是医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手术由这家医院的三位医生执刀,手术十分顺利,术后移植肾脏功能良好,一举开拓了单卵孪生子之间器官移植的自由之路。赫利克弟弟的肾脏在哥哥体内一直工作了八年,直至他死于心脏病。

三、1963年――骨髓移植

马赛是巴黎附近一家研究所的一位医生,经过多年研究,1963年他决定给一名年仅26岁,因患急性白血病,生命垂危的男青年试试一种新的疗法,希望能根治好他的疾病。马赛医生先给青年病人进行了大剂量的放射性照射,以便抑制他十分活跃的免疫防御机制。病人的父亲、母亲、姐姐及三个兄弟也都动员起来,分别让马赛医生抽取了自己宝贵的骨髓,注射入病人体内。开始,病人全身反应强烈,变得十分虚弱,但后来却出乎意料地逐渐恢复。这时奔流在他体内的是全家人移植给他的骨髓所制造出来的新鲜血液,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终于痊愈出院与亲人团聚了。

四、1965年――肺移植

虽然过去从未有人敢在人体身上尝试过肺移植,但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的哈代医生在用狗做过有关实验后,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有合适病人,不妨小心为之。他选择的第一个病人是犯凶杀罪被捕入狱,判了无期徒刑的58岁犯人罗索。罗素,此人重病缠身,左肺得了癌症,进展甚快,右肺又有肺气肿,同时还有晚期肾脏疾病,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哈代医生切除了罗素的左肺,从另一个死者身上割下同侧健肺,移植上去,起初罗素新肺的功能还不错,但后来其它脏器却发生了致命的功能衰竭,术后他活了18天。时至今日,全世界共做过38侧肺移植,最长者存活10个月。与其它部位的器官移植相比,肺移植的手术例数较少,成功率也较低。

五、1963年――肝移植

在人类临床移植史上,1963年不愧是硕果纷呈的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美国丹佛市的两位医生瓦载尔和斯托塞尔成功地做了举世公认的第一例肝移植。47岁的看门人格利斯贝的肝脏不幸得了癌症,在别无它法的情况下,这两位名医决定给他换一个肝脏。肝脏是人体中功能最为复杂的“化学工厂”,格利斯贝居然在新肝脏的支持下活了22天,这在当时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他死于肺部并发症。目前,在大脏器移植中,肝移植数得上是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仅次子肾移植,迄今,仅先驱者斯托塞尔一人就做了139例,一年存活率达到65%。

六、1966年――胰腺移植

1966年美国明苏尼达大学医学院的立利赫医生收治了一名32岁的病人,她同时患有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病情十分危重。如不采取措施,随时有死亡可能,在过去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立利赫医生当机立断,同时给她做了肾移植和胰腺移植,这位女病人术后活了114天,最后死予免疫抑制治疗招致的肺炎并发症,立利赫医生胰腺移植获得成功,这在当时实属首例,而且同时做了肾移植,手术之复杂可以想象,不能不使人叹服他的高超技艺和惊人胆略。

七、1967年一心脏移植

上一篇: 孩子培养计划建议 下一篇: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