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护理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1 15:52:00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1)

先天性呼吸中枢、器官发育不全常常导致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现象,致死率较高。胎龄小的早产儿中发生率极高。相关调查显示,胎龄28~29 w的早产儿中90%会出现不同程度呼吸暂停现象[1]。呼吸暂停引起的患儿缺氧、脑损伤等,对早产儿后期的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笔者特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对我院住院部的106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部的1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43例;胎龄29~35 w,平均(32.8±2.2)w;体重0.9~2 Kg,平均(1.6±3.4)Kg。本组患儿合并疾病详见表1.

2结果

本组患儿最终有呼吸暂停18例,其中中枢性3例,梗阻性4例,混合性11例。

3预防措施和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 导致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的可能因素有[2]:①食管反流,气管不畅,体温过低或过高;②贫血、系统性疾病、休克等;③机体代谢紊乱,如低血钙、酸中毒、低血糖等;④核黄疸、严重感染等;⑤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典型症状是暂停时间超过20 s,常伴随心律下降、发绀等,临床较易鉴别;一部分患儿由于周期性呼吸演变为呼吸暂停,通常难以鉴别。尤其胎龄

3.2保暖 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全,对体温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差,且体温常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寒冷常常引起患儿硬肿症。中低温患儿可包裹棉被,加热水袋;体温不升者可置于暖箱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0℃,每隔3 h左右监测1次体温,避免体温变化导致患儿并发症。暖箱应注意不宜置放在空气对流、阳光直射、近窗处,室温保持在25℃左右,湿度为60%左右[3]。

3.3患儿呼吸道的护理 抢救或预防患儿出现呼吸暂停的有效措施是维持其气道的畅通,患儿在食管受压或者颈部前弯时,均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故早产儿枕头切忌过高,可于颈部及肩下垫软垫,帮助患儿取俯卧位或颈部自然姿势,以减少患儿上呼吸道发生梗阻的风险。在患儿呕吐时及时清理,分泌物量大者可采用负压吸出;痰液较粘稠者可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吸痰,以保持其呼吸道畅通,以免咽部咯痰引起呼吸暂停。

3.4安全喂养 给予患儿常规胃管洗胃后,将吸入胃中的羊水、胎粪等彻底洗净,能有效预防喂奶后患儿呕吐。一些吸吮力及呼吸功能较强者,可给予奶瓶喂养;情况较差或吸吮乏力的患儿可行鼻饲管喂养,开始注入量为0.5~1.0 mL,若患儿无溢奶、腹胀且鼻饲前患儿胃内未残留奶,可适当增加1~2 mL/Kg/d奶量。待患儿病情恢复,其吸吮能力也恢复正常后,再改用奶瓶喂养。在喂奶结束后将患儿置右侧卧位,促进其胃部排空,并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发绀、呕吐、溢奶等,防止此过程中出现窒息。

3.5急救方式 在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时,注意观察患儿的胸廓运动状况,区分是属于梗阻性还是中枢性。若为中枢性,反应轻者可给予适当刺激,例如轻摇患儿、弹足底、捏耳垂、托背呼吸等措施,大多数均可显著缓解并恢复呼吸;若呼吸暂停为梗阻性,应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畅通。若患儿有发绀现象,可行鼻导管吸氧,重者可给予复苏囊加压吸氧、人工胸外按压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若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无效,可给予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

3.6不同药物治疗 遵照医嘱使用纳洛酮、氨茶碱等药物对患儿进行交替治疗,以达到治疗或预防呼吸暂停的作用,应注意按照适宜剂量及服用时间给药,采用微量泵严格控制输药速度。本次研究中肺透明膜病的患儿11例在入院3 d后均于气管内插管后给予表面活性物质,根据80~200 mg/Kg剂量滴入,应注意定时更换患儿,同时用复苏囊辅助进行加压呼吸,促使两肺内能均匀分布活性物质,促进病情的稳定。

3.7预防感染 临床对于早产儿感染均以预防为重点,护理人员应严格遵照消毒、隔离的相关制度,减少直接接触患儿的次数,尽量避免侵袭性操作。在检查等操作前,应先认真消毒自身,对各种监护及治疗仪器(例如呼吸肌、监护器、暖箱等)及时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加强对患儿口腔、脐部、臀部、皮肤的护理,针对可能会感染的患儿进行血常规、血培养、C反应蛋白及X射线检查。若患儿已发生感染,应尽可能取得病原学资料,分析患儿疾病病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敏感药物;感染较为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输注血浆、丙种球蛋白等,以提高患儿免疫能力[4]。

综上所述,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未及时发现及鉴别,极易对患儿生命产生严重威胁,临床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熟练临床护理操作技巧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做到勤巡检,能及时发现患儿不良反应,并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愈率,进一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林霞,张玉侠.早产儿呼吸暂停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99-103.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2)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体重较正常婴儿低,呼吸暂停作为早产儿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发病率为20%~30%,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并且可导致死亡[1]。如果抢救不及时,长时间缺氧会引起患儿的大脑损伤,对患儿的日后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并造成永久性或不可逆转的功能障碍。通过护理干预使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减少,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笔者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同期进行常规治疗的33例患者进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其中男婴60例,女婴40例。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男婴33例,女婴17例,年龄28~37周,平均(32.4±3.5)周;对照组中男婴27例,女婴23例,年龄29~37周,平均(33.5±4.1)周。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治疗前护理 将患儿置于恒温箱中保证患儿的正常体温,并根据胎龄、体重的差异调节恒温箱中的温度。导致阻塞性呼吸暂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早产儿喉部呼吸道容易塌陷,如头部和颈部位置扭曲不正会加重呼吸道阻塞,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将其头部放置于中线位置, 颈部姿势自然,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发育 不健全在喂奶时要防止呼吸阻塞,采用加强监管患儿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血钙等,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身体青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立即实施抢救治疗。

1.2.2 治疗中护理 辅助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由于患儿神经敏感,用手按压足底,增加神经冲动,可增加患儿的呼吸道扩张;手术用具经消毒保持无菌,空气经消毒,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患儿镇静以免发生意外,室温一定要保持在28~30 ℃,医用水要保证在37 ℃[1]。

1.2.3 治疗后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弱,因此,在治疗后要注意婴儿使用物品的消毒,防止患儿交叉感染;对腹部进行按摩促进患儿消化;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患儿免疫力;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不良刺激;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若排便不畅应立即进行处理。

1.2.4 加强体温监测 设置中性温度环境,使患儿处于24~26 ℃的温度,维持体温在36~37 ℃,以此来减少患儿呼吸暂停的发作。使患儿的周围湿度保持在50%~60%,确保患儿体温的恒定,使体温波动在±0.5 ℃,针对患儿的各项治疗与护理都应尽量集中在温箱内进行。

1.2.5 药物护理 按照医嘱给予早产儿抗感染治疗。严格遵守用法、用量、时间、浓度,保持药物疗效。在应用镇静药时,要做到静脉推入慢,剂量严格按医嘱执行。本组早产儿中,有2例在静推安定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脑膜炎2例,败血症2例,肠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且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改善,死亡率降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脑膜炎4例,败血症5例,肠炎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死亡率几乎无变化。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的体质较弱,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如神经、免疫、消化等系统都还不完善。主要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早产儿呼吸暂停还可由缺氧、体温变化等引起。呼吸暂停是一种短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即呼吸停止2O s或更长[2],在治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防护,护理措施得当比应急性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临床表现有青紫、肌张力低下、心率变慢、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降低[1];其主要并发症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脑膜炎、败血症、肠炎等。早产儿体温调节系统障碍,因此,给予保温箱,辅助婴儿自身进行体温调节,防止不良刺激引发呼吸暂停;合理喂养,由于早产儿体内各种消化酶不足,其消化能力差。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已具有吸吮与吞咽能力,可通过口滴位法取2 ml母乳贴在婴儿口角缓慢滴喂,每2~3小时滴入一次。同时观察呼吸频率,抚摸腹部促进消化,避免患儿胃食管反流而引起反射性呼吸暂停[3];由于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很多,在护理要保证用具的清洁,防止患儿感染而引发呼吸暂停或引发其他疾病[4-5];若此时发生呼吸暂停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加以适当治疗可减轻呼吸暂停中血氧饱和度下降、肌张力下降等临床表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6-7]。

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面物质缺乏所致,表现为呼吸困难、身体青紫、心率增速等症状,可引发呼吸暂停,护理得当可使发病频率减少。本研究中,治疗组50例患儿与对照组50例患儿对比,护理措施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减少呼吸暂停发病频率,减少死亡率。

当早产儿出现短暂呼吸暂停时,应该对早产儿做出及时抢救治疗。要做到以下几点:(1)皮肤物理刺激。出现暂停呼吸时,给予弹足底、托背、睡水垫等机械运动,使患儿恢复自主呼吸[8-9]。(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吸痰,在吸痰过程中,要保持动作尽量轻柔,每次时间要少于15 s,避免损伤患儿的呼吸道黏膜,产生感染灶。(3)当患儿严重发作时,进行复苏囊加压给氧,并予氨茶碱、纳络酮等药物治疗[10-11]。

综上所述,加强对患儿的监护,针对患儿各个系统的不足面进行加强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治疗中的风险,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对早产儿的密切观察和护理技术的应用,结合早产儿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做出针对性的治疗,使早产儿的生存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减轻患儿家人的痛苦,使患儿存活后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春红.46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7(1):114.

[2]郑美真.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7,6(2):22-23.

[3]黄米霞.231 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2):675-676.

[4]岳呈娟.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处理与护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6(4):204-205.

[5]蔡荣英,陈秀捞,洪瑜玲.苏雁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院,2007,6(2):71-72.

[6]杨宝琴.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7(2):88-89.

[7]徐淑岩,牛菲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5(2):207-208.

[8]钟萍.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2(10):39-40.

[9]陈红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11(1):123-124.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3)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8-2752-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早产儿是指妊娠满28~37周,体重低于2 500 g的活产新生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组调查,早产儿的发生率为7.76%[1]早产儿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喂养和护理比正常新生儿复杂、细致。因此,早产儿娩出后立即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接受治疗和护理,造成母婴分离。早产儿产妇一方面产后身体尚未恢复,需要护理,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不在身边,母亲角色缺失而情绪不稳定,又担心早产儿病情、治疗和预后,更加重心理压力,处于严重焦虑状态。因此,护士应采取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提供信息等护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减轻焦虑。鉴此,对52例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早产儿合并焦虑的产妇52例(孕满28~37周,早产儿体重1 000~2 500 g),产妇年龄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产后合并症,早产儿送往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

1.2 方法:将分娩早产儿产妇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期为10天,在产后当日,护理后10天各进行评价一次。采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评分,>14分可判断有焦虑,>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并以减分率为效。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因早产儿转送NICU治疗造成母婴分离,产妇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较高焦虑状态,对早产儿病情的担心,孩子不在身边的失落而使产妇焦躁、哭泣、食欲不振而影响产后身体恢复,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要加倍关爱产妇,用亲切的态度,细微的护理帮助产妇消除负性情绪,平安渡过产褥期。

2.2 知识宣教: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2.3 信息支持:每天把早产儿在NICU的情况通报给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安排母亲探视早产儿,在本组中,为母亲提供早产儿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2]。

2.4 护理: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2.5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空间,避免正常产妇与婴儿同室造成的刺激。在做好护理同时,可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产后锻炼,填补空闲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3 效果评定

在分娩当日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10天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减分率≥50%为显效,≥ 25%为有效,<25%为无效,见表1。

4 护理体会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和不良预感,它使人感到不安与不适[3]。早产儿娩出后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而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对早产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早产儿的病情和预后,加之对婴儿早产思想和物质上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产后心理状态脆弱,处于较高程度的烦躁、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在产后及时给予疏导,解释,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早产和早产儿护理与喂养知识宣教,给予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干预组总有效率96%,可明显降低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

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25.

[2] 吴丽萍,何 仲,韩冬初,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

产后焦虑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5

现今对于早产发生的机理还不完全明确,结合临床经验,大多数发生早产的原因:①母亲因素:产母妊高症,习惯性早产(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心脏病.糖尿病糖尿病.母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等;②胎盘与子宫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畸形,子宫肌瘤;③胎儿因素,多胎妊娠,双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④其他:如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

早产儿特点

早产儿的体重大多不足2.5kg,身长<47cm,头围不足33cm,哭声较弱,颈部无力。体温不稳定,易受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自身温度调节困难。免疫及屏障功能低下早产儿来自母体的抗体少,自身抗体合成不足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弱,易发生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性肺炎。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发育还不成熟,极易导致肺炎的发生。早产儿由于呼吸和吞咽功能较弱,易导致乳汁进入气道,发生呛乳。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早产儿易出现长时间的生理性黄疸。主要原因是其肝脏调节功能较弱。

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主要是由于早产儿自身产热不足。

自主呼吸困难: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营养不均衡,不足以维持机体需要量。

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护理

早产儿室配备:早产儿有专门的放置室,室内条件在足月儿室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还需加配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

维持体温稳定:由于早产儿自主调节体温困难,一般体温偏低,所以早产室的温度宜控制在24~26℃。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暖措施,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天在同一时间用同一电子秤称体重1次,并记出入量。

合理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具体身体状况及月龄,制定相应喂养计划。如早产儿能够自行吸允,则进行直接喂养或奶瓶喂养,如吸允能力较弱者,则进行滴管喂养。为防止早产儿患出血症,要对早产儿适量补充维生素K。

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远不如足月儿,消毒隔离条件更加严格。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更应加强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要时常变换早产儿的,防止肺炎发生。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出现缺氧和呼吸暂停的现象比较多。当出现缺氧症状时要进行给氧治疗,由于吸氧的方式不一致,所以吸氧时间及浓度并不是定性规定的,但一般持续吸氧时间不>3天,最好在用氧时进行血气监测,防止发生氧疗并发症。

密切观察病情:因为早产儿的各项功能还不完善,所以要求护理人员技能要熟练,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特别注意早产儿室的巡视工作,对每个患儿都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出现下列状况,要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帮助其查找病因,尽快诊治: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硬肿症;出血症状;24小时仍无大小便。

复查时间及指证:经过治疗后,早产儿的一般情况较好,吸乳能力强,体重增长到2.0kg以上,达到这些要求,患儿就可以出院,一般出院后表现良好不需复查,如出现体重下降、发热及拒绝吸允要回院进行复诊。

因为早产儿的各项器官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容易导致诸多疾病,所以要特别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对早产儿室各项变化进行实时控,通过各种仪器对病情进行监护,正确预测病情,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尽量将对早产儿的身体损伤降到最低,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通过对早产儿的分析,运用各种护理手段和治疗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早产儿能够存活下来。

参考文献

1傅兰兰,荣阳,胡晓丹,刘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与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15:68-69.

2张永梅,董智红.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18:126-127.

3章小芳.1例早产儿静脉营养药物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9(5).

4卢敏,陈桂芬,姜蓉.1例690克极低体质量早产儿抢救成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8:212-213.

5王兰香.早产儿静脉补钙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9.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5)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1]。主要是因为寒冷或(和)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同时新生儿伴有拒乳、哭声弱、反应低下、四肢或全身冰冷等体征,重症可以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早产儿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病原因,探讨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中,男婴12例,女婴16例,早产儿26例,占92.9%,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患儿3例,占5.1%,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患儿3例,占5。1%。合并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败血症2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3例。发病时间全部在出生后1h至1周内发病,其中生后2天内发病的患儿有22例,占78.6%。

1.2方法

1.2.1复温复温要遵循逐步复温循序渐进,是治疗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手段。

1.2.2控制感染根据医嘱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

1.2.3保证足够的热量及体液的供给进行纠正微循环障碍和纠正酸中毒,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和复温的作用,但注意有心肾功能衰竭的患儿,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

1.2.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对于休克、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DIC、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等的患儿采取控制与治疗措施。2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此组患儿最终死亡1例,病死率3.6%;最终治愈率为96.4%。硬肿消退时间平均为56.28±21.74h。3护理措施

3.1复温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和低体温的重要措施。①对于轻中度产热良好的患儿,用保温箱复温,患儿放置预热至30°的保温箱内,通过保温箱内的制动调节或人工调节箱温于30-24℃,使患儿6-12小时恢复体温,此组患者中43例轻度硬肿患儿均在时间内复温。②对于重症或产热衰竭的患儿,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温箱温度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1℃,在12-24小时内正常复温,此组患者重症中有10例患儿在24h内复温成功。必要时辅以恒温水疗法,(水温39-40℃,进行沐浴,沐浴后擦干防止保温箱内保温;或使用远红外线抢救台,进行快速复温,当恢复正常体温后置于温箱中,运用恒温水疗与远红外线抢救台复温的患儿共46例。在复温过程中随时注意体温变化,禁止过快进行调温,否则体表温度上升过快导致外周血管床增加,内脏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或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或肺部淤血、出血的综合症。

3.2保证足够的热量和体液的供给硬肿症的患儿开始按每天210Kj/kg,逐渐增加至419-502kj/kg。早产儿或伴有产热功能衰竭的患儿适当增加热量。对于患儿喂养时要耐心,提倡按需母乳喂养。尤其是对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协调,注意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而加重硬肿症。对于无吸吮能力的患儿给予经口、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采取鼻饲、滴管等方式。

3.3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措施①病室内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定时通风以空气消毒。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严禁探视人员,进入病室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原则并戴口罩,如工作人员有感染性疾病不得入内。③加强皮肤护理,穿着棉质松软服饰,注意查看颈下、腋下、腹股沟、臀部等皮肤皱折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翻身更换尿布。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3.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包括患儿的脉搏、呼吸、体温、哭声、尿量、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定时详细记录,以便估计预后效果。进行输液治疗时应注意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严禁发生其他并发症发生。

3.5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为防止新生儿出现口腔炎、鹅口疮等并发症发生,必须加强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使用0.9%的生理盐水或2%的碳酸氢钠进行冲洗口腔,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卫生,清洁后再涂甘油对口腔黏膜进行保护。由于早产的新生儿皮肤弹性较差,如在护理操作时不当会引起皮肤发生损伤,甚至发生感染,因此会进一步加重新生儿的病情。因此要告知家属每次进行皮肤擦洗时一定使用柔软干燥的毛巾,均使用棉被和尿布并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对于新生儿的硬肿部位可以涂抹红花油,注意尽量减少进行肌肉注射,以免由于药物的吸收不良引起皮肤损伤或感染。

3.6预防控制感染感染可以使机体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血灌流量不足,因此会加重硬肿现象,或导致全身性的病情恶化。因此采用敏感性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注意在短时间内控制感染。

3.7预防并发症出血是硬肿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的症状。早期发现症状,早期采取治疗,如有出血倾向或已有出血者可静脉滴入止血药物治疗(维生素K治疗或止血敏等)。观察患儿的面色变化[3],如突然青紫并伴有呼吸困难加重、听诊肺部罗音加重,提示有肺出血症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4讨论

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18城市调查资料报道[4]寒冷损伤综合征在新生儿死因中居第6位。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生儿各种保障措施逐渐完善,出现的硬肿症的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围生期母婴保健工作的普及和急救复苏技术的不断加强,对于新生儿单纯寒冷损伤现已少见。因此表明重度硬肿症不仅常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而且骨髓造血功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新生儿早产、窒息、低体重和感染仍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危险因素[5]。硬肿症发生会导致血小板的下降。

加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减少新生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新生儿尽早实施保暖措施,防止新生儿窒息缺氧,对可能出现窒息时好充分的急救复苏工作,尽早建立有效呼吸,改善窒息、必要时经口气管插管。对于缺氧新生儿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及体内酸碱平衡。对于产妇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教育工作,提高产前检查的效率,从而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对早产及低体重儿尽早实施保暖及热能的供给措施,防止内环境紊乱,是新生儿硬肿症发生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9.

[2]薛纪香,王林.520例新生儿硬肿症病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7,13(93):1928.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6)

PICC又称作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广泛应用于早产儿的静脉输入药物、营养,是一种并发症少、操作创伤小、穿刺痛苦少、保留时间长的置管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的现象,严重影响着留置PICC患儿的安全,也是困扰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关的研究表明[1],对留置PICC早产儿实施规范导管维护措施能有效降低堵管的发生率,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选取了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我院留置PICC的早产儿120例,其中男82例,女38例;胎龄32+4-35+7周,平均34+2周;置管时体重800-2000g。其中800-1000g,7例,1001-1500g85例,1501-2000g28例,平均l432g;置管部位;置管部位:对比组肘正中静脉15例,颞浅静脉14例,贵要静脉13例,腋静脉12例,头静脉6例;实验组肘正中静脉14例,颞浅静脉15例,贵要静脉12例,腋静脉12例,头静脉7例。两组幼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留置部位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导管维护措施。常规干预:及时更换液体,及时处理注射泵报警、导管内血液回流、输液泵报警和导管扭曲打折等。规范导管维护措施:①PICC小组成立:由3名具备导管维护资格的护士与10名取得PICC资格证书的护士组成PICC小组,负责导管的植入和维护,确保各项干预措施得到有效实施。②导管固定和敷料更换:置管位置选在在下肢,大隐或N、股静脉,对导管外露部分用3M透明敷贴固定成S型,以免导管脱出、受压和打折。敷料及肝素帽的更换应注明更换的时间,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第一次更换敷料发生在穿刺置管24h时,以后每7天更换1次。及时更换脱落、潮湿、污染的贴膜,尽可能不要带动导管。③封管和冲管:间断输液或外出检查时实施封管,封管工具是10ml或以上的注射器,选择合适的封液封管,每6小时1次。在输送不同药物之间或输注静脉营养液、自蛋白、血制品后实施冲管,防止沉淀物堵塞管道,冲液是2ml生理盐,每6小时1次。④避免肢体的剧烈活动。⑤穿刺抽血、测量血压应尽量选在PICC肢体的异侧。⑥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⑦填写导管管理档案。

2.结果

对比组60例幼儿,发生PICC堵管8例,堵塞率13.3%,实验组60例幼儿,发生PICC堵管2例,堵塞率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实验组和对比组留置PICC患者堵管发生率的比较

3.讨论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研究表明[2],对留置PICC的幼儿实施规范导管维护措施,能有效减低导管的堵塞风险。成立专门的PICC的管理小组,对操作者资质进行确认,建立完善的PICC管理机制,确保工作流程的合理[3]。通过对导管固定和敷料更换的指导,对封管和冲管的及时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以及对其它的一些措施能提升护士操作的规范化,减少堵管的发生,甚至能降低并发生的发生几率,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4-5]。在本次调查分析中,实验组PICC幼儿发生管道堵塞的几率是3.3%,远远低于13.3%,符合上述观点,也再次证明规范的导管维护措施的有效性。

总之,规范导管维护措施能有效降低早产儿PICC堵管的发生率,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春霞,宋霞梅,赵宏等.规范导管维护措施预防早产儿PICC堵管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274-1276.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2.11.012.

[2]Foo R,Fujii A,Harris JA,et plications in tunneled CVI versus PICC line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a.J Perinatol,2001,21(8):525-530.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7)

早产儿是指孕周不足37w的新生儿,生育器官不成熟,生活能力差,影响正常的正常、发育。一旦该过程中出现危险性病症,将危害生命安全[1]。调查报告显示,将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早产儿中,可加快生长、发育速度。为进一步的判定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将我院早产儿的资料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早产儿中挑选120例,按分娩时间分成不同组:干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2例、38例,孕周27~36w,平均(30.2±0.2)w;体重1240~2465g,平均(1856.2±12.2)g;常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3例、37例,孕周28~36w,平均(30.3±0.3)w;体重1242~2468g,平均(1856.4±12.3)g。120例早产儿均不存在遗传性代谢疾病、先天畸形等,且两组早产儿的孕周、体重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方法 临床给予常规组早产儿基础性的护理,如: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制定饮食、环境等措施,叮嘱早产儿父母给予其关心、爱护;干预组早产儿则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包括:①鸟巢式护理:将早产儿放于蓝色绒布上,并将其制成鸟巢形状。当然,该鸟巢夹层需放置高弹力棉,于底层放置水垫。使用前期需将其放于保暖箱中,待温度处于35℃左右后再放置早产儿;②抚触护理:抚触早产儿3次/d,15min/次,抚触前期需用润肤霜湿润双手,并播放轻缓型音乐,用温柔语言和早产儿交流,抚触方法:头部、面部抚触[2]。用双手拇指从早产儿的前额中央部位逐渐滑向两侧,然后再从下颌的中央部分向两侧滑动,使其形成微笑状;双手手掌面从早产儿的前额发际处向下、后滑动,直到到达后发际线,停靠于两耳乳突处,轻轻按压;胸部抚触。双手放于早产儿两侧的肋骨边缘,左手向对侧的方向缓慢滑动,直到到肩部,恢复原样,右手按照同样的方式抚触;背部抚触。将双手平放于早产儿背部,从颈部缓慢向下移动,然后用指间轻轻抚触脊柱的两侧肌肉,从颈部向顶部迂回;上肢抚触。轻轻挤捏上臂、手腕,揉搓肌肉群和相应关节,用双手拇指指腹按照先后顺序抚触拇手指,并提捏手指关节[3];下肢抚触。轻柔抚触早产儿大腿、消退、膝盖等部位,轻柔挤捏大腿至脚踝,然后抚触脚踝、足部;③父母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鼓励早产儿家属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将早产儿包好后放于父母胸前,让其感受到父母的心跳,促使其在得到父母照顾的同时,增加父母好感。此外,临床出院前期,护理人员还需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便于促使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加快生长、发育速度[4]。

1.3评定项目 评定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并统计临床疾病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4.0的软件处理数据,疾病病发率属于计数资料,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属于计量资料,分别用%、 (x±s)表示,并分别实施χ2、t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和住院时间有区别,P

2.2临床疾病病况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疾病病发率有区别,P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临床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将相关护理措施用于实践中,可为患者提供正确、舒适的护理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我院通过将循证护理措施用于早产儿中,取得显著成效,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干预组的早产儿体重、奶量摄入多于常规组,住院时间及疾病病发率低于常规组,P

综上,临床将循证护理用于早产儿效果显著,可促使其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艳春,武艳霜,廉德花,等.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2113-2117.

[2]刘艳琼.早期支持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6):157-158.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8)

临床资料

200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收治多例早产儿,除几例因愈后极差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基本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体温的适中温度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①体重<2000g 85例,尽早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②体重≥2000g 38例,在箱外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③病情较重者,体温<35.5℃ 10例,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抢救,床温控制在32~35℃,并将塑料保鲜膜罩在辐射床上,以减少对流散热和水分的丢失。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及床温。床温传感器探头暴露在适当位置,避免遮盖及掉在地上,以免床温失控,造成患儿烤伤及脱水。

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故凡具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应坚持采用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应专用早产儿配方奶为好。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一般在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无呕吐给予牛奶喂服。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预防感染: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新进展

加强环境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减少疼痛的刺激等。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祛除胶布、电极等黏贴物时应使用祛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促进智力及生长发育的护理: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治愈后其智力及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低,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为早产儿提供近似子宫内环境的需求也逐步增长,现代概念的抚触术除了其医疗功能外,在早产儿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对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代替宫内温柔的相拥,促进婴儿智力及生长的健康发育。在患儿恢复期开展婴儿抚触,3次/日,每次15分钟,由上至下轻轻按摩,并将这一技术仔细传授给患儿家长,并坚持每个月随防1次。婴儿抚触在国内及国外均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可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另外,医务人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1~2次/日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婴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亲子之间亲密感的重要性,并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前向其父母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体温监测,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监测体重,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查体及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知识,神经精神发育指导,保证出院后小儿生存质量。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小时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93.

2 潘丽晖,张苏坚.早产儿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07.

3 张家骧,魏克伦,薛兴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9)

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为妊娠期特发和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凝血功能障碍、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早发型SPE,由于发病孕周小,临床上多采取期待疗法,虽然改善了围产儿的结局,但同时也增加了母体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1]。在孕妇实施期待治疗过程中,护理上若能对SPE的早期症状及并发症进行预防、监测,及早提供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减少围产儿死亡,降低孕产妇并发症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收治的4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采取了预见性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8例,年龄17~37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14例;孕周37周25例,孕周>42周8例;其中,并发产后出血14例,胎儿生长受限13例,胎儿宫内窘迫8例,围产儿死亡6例,胎盘早剥4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HELLP综合征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48例患者中,32例BP≥160/110mmHg,16例BP 140~160/90~110mmHg,尿蛋白≥3g 24h,11例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血小板减少,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双下肢浮肿,4例腹部压痛症状,7例血清ALT或AST升高,伴有持续性上腹不适。

2 预见性护理措施

2.1 加强预见性护理意识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超前护理的预见性护理意识,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把护理工作做在症状出现之前,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及时进行。

2.2 做好抢救准备,制定抢救程序 由于患者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必要时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同时还要进行母婴抢救工作,因此,对母婴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均要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床边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等各种急救物品和药品。提前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如:交叉配血、备皮、皮试、留置尿管等。同时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工作,如: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用物和常用的抢救药品:1/10000的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科室制订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抢救流程悬挂于抢救室,使各位护士有章可循,以便尽快对病人实施救治,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

2.3 及时评估病情,尽早发现各种并发症 严密监测孕妇心、肝、肾功能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随时询问病人有无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自觉症状,如发现血压≥160/110mmHg或平均动脉压≥140mmHg,或血压无明显变化但出现上述自觉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及时检查子宫底高度,宫壁的紧张度,子宫壁有无压痛,间歇期能否放松等,特别注意胎盘附着处有无压痛,尽早发现胎盘早剥。经常询问患者胎动情况,每班听胎心音,必要时进行持续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如尿量

2.4 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给孕妇心理上的支持,热情亲切,关心体贴,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避免一切不良刺激,防止精神紧张而影响血压的稳定,必要时留家人陪护,以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随时将病情好转情况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放心。

2.5 做好术后母婴护理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由于全身各脏器受损,并发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等易发生产后出血,术后要密切观察产妇阴道流血情况,腹部切口有无渗血等, 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同时要注意注射部位有无渗血及皮肤黏膜的出血点,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病情稳定后指导、协助母乳喂养。本组1例患者手术当天腹部切口渗血严重,阴道流血多均被护士及时发现,即按医嘱予宫缩剂并及时输新鲜血,腹部切口加压包扎等措施,出血停止。

3 结果

本组4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无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围产儿死亡6例。

4 讨论

4.1 预见性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对母儿影响大,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提前预防严重并发症,做到有的放矢,对提高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预见性护理工作者运用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人不同的需求,针对不同问题,制定不同的预见性护理方案,从而及时准确地实施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及时发现及减少并发症 在护理上严密观察及早发现重度子痫前期的症状,前瞻性评估病情,对潜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的、预见性的、可行性的护理措施,是及时发现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10)

产妇在临产前出现胎膜破裂现象,临床上称其为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即PROM)。引起胎膜早破的有多种因素,诸如胎膜病变、下生殖道感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以及胎位异常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对产妇的妊娠及分娩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妇出现难产,严重时甚至造成产妇及胎儿的死亡,因此,在产妇胎膜早破出现难产现象时,及时的处理措施对于提升产妇和胎儿存活率有重要意义[1]。选取2010年5月――2012年6月间入我院的产妇52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处理、护理措施,现将临床报告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6月间入我院的产妇52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其中出现胎膜早破且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89例,年龄23-34岁,平均(26.41±3.12)岁,妊娠期27-42周,平均(32.5±4.6)周;并同期选取50例无胎膜早破现象的健康产妇作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5.78±3.46)岁,妊娠期37-43周,平均(31.9±4.4)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妊娠期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胎膜早破表现及诊断 胎膜破裂后,临产前阴道有较多液体流出,且腹部加压如挤压或咳嗽时阴道会有流出液;流液量多少不定,破口大且位置高的患者流液较多,相反则较少,腹压增加时(咳嗽、负重等)羊水即流出,肛诊时,上摊抬头时流液量增多[2]。阴道液的酸碱测定为碱性,pH值>7。89例患者中妊娠期34-37周患者35例,37周以上者54例。

1.3 处理 对于胎膜早破的处理,妊娠期34-37周的患者如果未出现感染征象,实施期待处理,不进行保胎治疗;实施引流产情况包括有感染征象者,早孕胚胎停止发育,中晚期胎儿畸形,羊水过多或过少,羊膜早破等,实施引产术或剖宫产。一般处理:引导产妇卧床休息,采取合适,抬高臀部,加强对产妇羊水流出情况和胎心变化的监测,保持其外清洁。处理过程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孕34周以下产妇使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胎肺成熟,预防出生后窒息情况的发生。

根据患者孕期进行引流产处理,孕周在34周以下患者中5例横位形剖宫产,阴道助产10例,顺产2例;孕周在34-41周患者中2例横位形剖宫产,阴道助产32例,因胎儿窘迫剖宫产9例,顺产5例,臀位剖宫产4例;孕期41周以上者臀位2例,剖宫产4例。经观察12h无规律宫缩者43例,其中因臀位剖宫产8例,因脐带脱垂急诊剖宫产1例,因合并羊水过少、羊水粪染剖宫产2例,产程中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3例,因头位难产行剖宫产4例,阴道助产22例,顺产3例。产后护理措施:产妇分娩后实施优质护理措施,降低产妇发生并发症几率和感染风险,在修养六周后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压、白细胞、子宫收缩情况、产后泌乳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观察产妇身体康复情况,在此期间给予完善的新生儿喂养指导。检查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体温升高现象或发热、伤口愈合欠佳、感染等情况,要立即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确保产妇的安全与健康。胎膜早破现象会致使新生儿难产率上升,发生窒息等情况,因此,分娩时要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准备,避免死亡情况的发生[4]。新生儿顺利分娩后,要经常检查其呼吸道,在喂养和监护过程中给予精心护理,避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确保其生命健康。

2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对比见表1。胎膜早破组患者出现难产患者49例,比率为54.16%,对照组健康产妇出现难产者10例,比率为2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胎膜早破对难产现象呈正相关。难产新生儿出生后发生窒息情况,早破组有23例,比率26.87%,对照健康组有4例,比率为8%,两组新生儿经抢救后均存活,无死亡情况。难产原因分析:在治疗中,新生儿的难产主要是位置影响,难产组头盆不对称者11例,12例先露未衔接(臀位5例,枕后、横枕7例);对照健康组头盆不对称者1例,3例先露未衔接(臀位1例,枕后、横枕1例)。

3 讨 论

胎膜早破现象的出现与胎儿胎位发生变化等因素关系密切,胎位不正极易造成产妇难产,在此次研究中,出现胎膜早破的89例患者中有49例出现难产,比率高达54.16%,呈现出正相关现象,这说明胎膜早破现象是预示胎位不正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产妇护理中要加以重视,及时进行预防和补救,减少产妇难产情况的发生,在发生难产时,也能够及时进行护理救治,减少新生儿出生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感染率[5]。

此次临床中,难产患者多数集中于先露未衔接者,提示入口受阻,患者正常引导分娩率下降,引产和剖宫产可能性增大。胎位异常引起的胎膜早破现象的几率非常大,因此,对产妇进行胎位监测时,如果出现异常变化,一定要慎重对待,做到预防处理。患者出现胎膜早破现象后,要做好体征观察,观测其有否感染征象,做好会的清洁护理,出现感染时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未出现征象者要使用促进肺成熟药物,降低新生儿出生后呼吸窒息情况的发生,要严密监测产妇情况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准备好引产手术或者剖宫手术。进行难产处理后,新生儿的护理要加强,降低其感染风险,确保母婴生命安全[6]。

本次研究中,对破膜时间小于12h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患者孕周长短进行针对性处理,

预防和处理胎膜早破现象,要加强对产妇胎位的监测,一旦出现胎膜早破现象,要及时给与治疗与护理,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出现难产现象时,要做好治疗准备,降低母婴的感染率与并发症,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冯妍,其木格.胎膜早破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09,7(6).

[2] 王俐,唐红.新生儿窒息相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2).

[3] 魏晓萍,徐宏里,钟利若.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率内、外监护图形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19(3).

[4] 施望琼,蔡毅燕.中央型胎儿电子监护系统在产程中的运用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3(1).

上一篇: 近代文化交流 下一篇: 春季消防工作重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