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规范大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1 15:01:57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1)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58-01

水是生命的核心,中国自古就有:“人之居处,宜以择水而居为佳”的说法,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水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需求,而且能提高人们身心的舒适度,由于人类亲水的天性,从人类活动开始,人们就依水而居。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自然山水已经慢慢退离人们的视线,但是人们对水的热爱依旧,住宅小区,公园,街道处处都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景。

城市里的居住者每天都必须面对着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水能带给他们惬意的享受,冲淡压抑的生活。为了更好的展现水的魅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把对水的设计锁定在近水、临水、亲水之中,但是一个真正好的景观设计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对人的关爱和尊重。水景营造,不仅要能提高人们身心的舒适度,满足人们亲水玩水的乐趣更要的是考虑安全性。然而据调查,漂亮水景往往存在规划设计上的缺陷,这种缺陷源于我们对规范的认识不够。

水景并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根据规模、环境艺术和功能要求灵活设计。常见的形式有固定式,半移动式和全移动式,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固定式即所有水池内设备均为固定设置,不能随意移动的形式。(见表1)

这是《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对水景形式给出的解释,应该说是具有权威性。在园林的水景设计上经常采用前三者,笔者也只对这三种水景谈谈潜水泵的应用体会。

潜水泵顾名思义即长期潜入水中运行的水泵。它由水泵、潜水电机和输水管三部分组成,泵与电机直联,所以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较轻的特点,是目前水景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水泵形式。潜水泵是采用机械密封或气封等防水措施来保持电动机内部干燥,但是水泵长期在水下工作,时间长了易锈蚀,导致泵井下盖有裂纹,密封环损坏,防水措施失效,水侵入电机,引发潜水泵漏电。《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2.9特殊场所的安全防护中,提到潜水泵安装漏电保护器(俗称保命器),只要潜水泵漏电值超过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值(不超过30毫安),漏电保护器就会切断潜水泵的电源,避免漏电,确保安全。此规范的出台证明潜水泵漏电已经引起了重视,可是即便是有了这种保命器,每年因为潜水泵漏电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仍不胜枚举,个中原因有漏电保护装置不灵敏,水泵连接电缆绝缘损坏等等,正是潜水泵漏电现象的层出不穷也限制了潜水泵的使用范围。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8.3.5中明文规定,旱喷泉内禁止直接使用电压超过12V的潜水泵。其中条文说明:旱喷泉内常有人游戏,景观水池内有时也有小孩玩水,超过12v的电压可能给人带来触电危险。《水景喷泉工程技术规程》CECS218:2007,4.2.17第5条中明文规定,在人能涉水区域,池内不应设置水泵。当在池外设置时,应采用离心水泵并应设计成自灌式或自吸式。笔者认为,规范考虑的无非就是怕潜水泵漏电从而导致水体带电,使人有触电危险。但是现在市场上没有生产12V的潜水泵,所有目前来说旱喷泉和有人嬉戏玩耍的景观水池只能选用管道泵。

水池式水景如果只作为纯景观性欣赏,笔者认为使用潜水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浅碟式水景的定义已经说明了此类水景并不是观赏性的水景而是亲水性的水景,可设计手册给出的图文却依然是采用潜水泵,这显然有矛盾。笔者曾经设计过一浅碟式水景,水景平面如图1所示,

图1中浅碟式水景水池水深5厘米,水池中间设有涌泉喷头,位于广场中央,水池向左右两边的水沟内跌水。所有水景水都在水沟内回收。此类水景最简单最经济的做法就是将水沟内的水全部回收到蓄水池内,蓄水池内设潜水泵。另一种做法同样是设蓄水池,在蓄水池旁设机房,采用管道泵实现水体的循环。从平面图可以看出此类水景亲水,戏水性强,从安全用电的角度考虑,笔者采用后者,在水池外设计一蓄水池和机房,蓄水池和机房采用合建式节省部分机建费用。

以往给水排水设计概念性的约定认为普通景观喷泉是观赏性喷泉,不应有游人参与。但是这并不代表游人就不会参与,随着中国园林景观的不断创新,现在越来越多的景观水池在设计上都允许人亲水,玩水,而不是纯粹的欣赏。以往大多数水景的设计是将喷泉的造景(水形)循环水泵(潜水泵)直接放置在水池或池中的泵坑里,因为这样做既经济又实用。可是却存在安全隐患,当潜水泵电机或相关线路绝缘损坏时, 因为水是导体,导致水池带电,而引发参与玩水的人触电的事故时有发生。2013年8月,北京某宠物乐园泳池发生喷泉漏电事故,导致一名男子及两只宠物不幸身亡。2012年10月,武汉某小区门前发生惨剧:一少年在喷泉中捡拾皮球时意外触电,一名年轻保安跳入水中救人,少年得救,但保安不幸罹难。2010年2月深圳某小区,一名6岁小女孩在池边玩耍时落水触电,经人呼吸抢救才苏醒。回顾种种事故的发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水池漏电。值得反思的事为什么一个景观水池会变成电击危险性大的特殊场所。

2007年以前规范中没有规定景观水池内潜水泵的使用要求,直到《城市绿地设计规范》的出现才规定旱喷泉内潜水泵的使用要求,对其它类型的水池则没有明确规定。人身安全是人的最基本权利,水景设计的不合理会导致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的不断追求,水景的观赏性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希望可以参与,能在有水的地方嬉戏玩耍,而这些要求却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健全我们的规范条条文。想要达到设计为人所想、为人所用,人与水在空间上、视觉上相融合的境界需要各专业设计师的有效配合,笔者希望有关水景潜水泵的使用要求的规范能尽快完善,给大家一个安全又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第2册 建筑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水景喷泉工程技术规程.中国计划出版社CECS218:2007.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2)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规划设计目标与层次

1.1 规划设计目标

从环境管理学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建立区域与城市的生态系统观念,对景观资源、环境要素和生态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跨学科多专业的研究,谋求城市地区人工与自然景观的良好融合,环境要素的合理循环、流动,资源的最优利用,建立自然环境生态化规划体系,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1)探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环境适宜途径,从而使环境管理、景观塑造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能在一个协调机制中进行,做到环境、社会、经济的效益统一,创造可持续的人类环境。(2)重构生态链结,优化景观格局,使人居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格局、过程相一致,塑造良好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满足生活生产等各种要求。

1.2 规划设计层次

(1)宏观层次:宏观层次主要是对区域尺度整体景观的研究,包括城市景观、城郊景观、管理景观及周围区域的天然景观等,为下一层面的不同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基础。宏观层次研究较多以市域或县域行政区划或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为范围,区域层面的景观规划遵循生态内在机制,以环境格局与过程的完整连续为原则,一般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系统功能与格局所要求的空间范围而建立。(2)中观层次:中观层次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郊区的总体景观,以城市规划区为范围,包括城市景观、城郊景观、农田、水系及山脉等。以市域景观环境格局为基础,保持市域自然环境格局在城市地区的连续性,并在城市内部进行景观环境综合建设。(3)微观层次:城市建成区是以人工设施环境为主的景观镶嵌体。这一层次以宏观与中观的环境格层为基础,通过对建成区景观的空间要素、结构、功能等进行分析,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相结合,增加自然要素,改善人工环境生态质量。内容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及公园等地段的景观设计。

2 城市规划设计的环境管理途径

2.1 建立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机制

自古以来,人居环境建设对周围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断占领与改造的一个过程。而区域也对城市的生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要了解其演化过程,尊重自然格局,保护对维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的因素与部分,进而认识生态环境平衡的内在机制,使城市建设地区纳入这一环境体系。一方面,人居环境的生存依赖于区域自然环境系统提供物质与能量。另一方面,健全的生态环境系统是人居环境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环境倒退形成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局部气候恶化都对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生存构成不利的影响,形成了人居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形成了低劣的环境景观。因此,环境安全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必要条件,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力图维持规划区域及城市的环境安全机制。

2.2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途径

针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环境管理适宜途径在于尽量增加城市中的自然组分,增强城市景观异质性,以平衡城市环境收支,提高环境质量,消除过多人工硬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形成景观环境综合建设模式。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适宜途径主要包括:

(1)进行土地环境管理规划,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与环境战略点:确定城市建设的适宜用地与适宜利用方式,建立环境管理区,如饮用水源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以“开敞优先”原则进行生态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使城市内部绿地与外界林地系统保持连续,保持大环境的生态格局在城市地区的连续与完整,同时增加城市环境的自然组分和异质性斑块。(3)建设城市生态廊道系统:包括以河流为主的蓝道和以绿化为主的绿道,保持城市内部的各种自然与人工生态流的连续。

2.3 地段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途径

针对具体的城市地段,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应尽量提高“自然”组分在城市用地构成中的比重,进行生态适宜技术层面考虑:

(1)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地段的自然环境特点预测规划对周围的影响,制定对策。(2)进行城市绿地、公园及滨水区具体环境景观设计:结合区域与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与廊道系统,提高各种绿地的生态功能,用廊道相互连通,构成绿地网络。

3 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依据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3.1 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依据的原则。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学理论等为指导,既要维护好人类生存环境,又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根据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内涵及目标,要作好城市园林生态规划设计,应当遵循如下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生原则;(3)环境敏感区保护优先原则;(4)景观地域性与文化性原则;(5)生态平衡原则;(6)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7)生态美学原则;(8)最适功能原则;(9)可持续发展原则。

3.2 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应结合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环境管理规划的主要方法包括城市环境的视觉景观形象设计、体现地域文化与特征、城市景观的环境生态效应的体现(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多样性生境、合理利用边缘效应、创造适宜大小的面积、保持种群一定的数量、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结合地域自然条件等)、达到城市环境的适宜性(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

结语

从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上可以看出,用以指导城市发展的规划体系是一个不断补充新元素、不断调整的发展过程,多目标的规划体系已经从“社会——经济”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一环境”重心上来。如果说城市规划侧重研究人类聚居的物质形态和社会经济作用,那么城市环境管理规划则是更广泛地探讨两者之间及其自身的互动作用关系,从中探寻一种客观上的动态平衡。它的相关规划理论与城市规划都是可持续规划体系的一部分内容,城市环境管理规划理论研究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是可持续规划的多目的之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吕留根,孙克春.《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0.

[2]相欣奕,张美华,李元庆,等.东南亚人居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3.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3)

0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公路养护管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价值观,以及“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十六字方针,进一步提升公路服务水平,部决定,从2013年开始在普通国道上组织创建“畅安舒美”示范公路活动。

本论文研究的“畅安舒美”工程位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境内,是重庆市省道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及沿线各镇向外延伸的经济和交通连接纽带,工程起于桃子立交桥桥头,经、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止于双坝村万盛綦江交界处,是连接綦江、万盛能源基地的快速通道,建设里程23.851公里。

1 “畅安舒美”路的内涵及建设要求研究

畅安舒美路创建的总体要求是“一个中心,三个推进、五个提高”。即以构建“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为中心,推进决策科学化、技术进步和管理规范化,提高公路通行能力、路况水平、安全水平、出行服务水平和路域环境综合水平。

畅安舒美路创建的线路,应科学确定升级改造和大中修方案。升级改造应充分利用老路,严格执行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大填大挖。鼓励通过局部加宽、修建爬坡车道、改造平交道口、桥隧替代原线路等方式,对交通瓶颈、安全隐患和抗灾能力不足等路段进行改造。

路面大中修(含预防性养护)设计应综合考虑路面损坏、平整度、抗滑和结构强度等多项指标,以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省为目标,科学比选路面改造设计方案,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努力实现大修后10年不大修。

以畅安舒美路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广应用经济、环保、实用的公路养护成套技术,加强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绿色养护技术的应用,以此带动和引领公路养护技术进步。

以精、准、细、严为管理目标,强调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各类养护工程的管理办法,提高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水平。

2 S204万梨路万盛桃子立交至綦江界段现状概况

由于本工程段于2012年年底刚完成升级改造,故本次设计研究不包括原道路的平纵、路基路面、构造物等,仅对道路全线护栏、标牌、边沟等进行完善,增加轮廓标、振动标线、避险车道等,对相交道路增设安全设施,对全线绿化进行完善,对典型路段边坡增设防护措施。本次实际改造路段全长为23.851公里。

2.1 现状优势

(1)沿途植被茂盛,地形地貌变化丰富,局部路段分布有峰林地貌、高山芦苇、桉树林和田园风光;沿线文化旅游景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以上条件有利于沿途景观的美化。

(2)万盛经开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色怡人。有峡谷型流水景观,有独具特色的山岳型、溶洞型、石林型、泉水型自然景观,有一批宝贵历史人文景观,如距今300年历史的踩山坪活动等。以稀、奇、古、怪为特征的万盛石林、黑山风光、原始森林构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3)目前道路已基本建成,且为山区公路,打造完成后,更能体现重庆山区公路的特色。道路两侧绿化还未进行打造,故在绿化上可塑性较强。

(4)道路沿线标志及护栏已基本安装完毕,只需对个别标志及个别路段护栏进行完善和补充。

2.2 现状劣势

(1)沿线标志及护栏设置不规范、尺寸与道路宽度匹配不够美观,或提示信息不准确。

(2)道路重载车辆多,且均为运煤等粉尘粒料货物,造成路域范围内粉尘污染较为严重。

(3)全线标线受粉尘污染,无法看清;路基边缘无明显标记;导致道路边界不明显。

(4)沿途民房及电杆较多,沿线居民物品乱堆放,影响交通安全和路容路貌,且对于景观的美化有很大影响。

(5)沿线交叉道路安全设置不规范。

(6)道路沿线及典型路段无绿化,景观效果差。

3 “畅安舒美”路建设与改造方案

3.1安全设施及道路附属工程

本次设计在该路段原有标志牌设置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设计,对全线不满足现行规范的标志进行整合精简,并重新设计。

(2)标线

刨除原有热熔标线,重新铺设标线。

(3)护栏

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护栏进行调整,需增设护栏路段进行补充设置。

(4)轮廓标

①对道路全线除场镇路段和护栏路段设置柱式轮廓标;

②对未设置反光轮廓标的护栏增设附着式反光轮廓标。

(5)线性诱导标

①对道路急弯无护栏路段,设置柱式线形诱导标志;

②对道路急弯有护栏路段,设置护栏附着式线形诱导标志。

(6)道口桩

在主路与沿线较小平面交叉(如机耕道)处均增加设施道口桩,共增加108根。

(7)可倒伏立柱

在所有桥梁两端设置可倒伏立柱,两端中线各30米范围内每间隔5米设置一根,两端总计2处共14根立柱。共设置70根可倒伏立柱。

(8)平面交叉

完善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标志,并进行渠化设计。

(9)招呼站、观景台

结合道路线形及沿线地形地貌,在人群较集中路段设置公交招呼站,方便附近居民乘坐公共汽车;在风景较好路段设置观景台,为驾乘人员提供停车休息地方,兼有观景平台功能。在招呼站、观景台两端适当位置设置标志牌,给驾驶员以提示。

(10)避险车道

对于道路连续下坡长度≥3公里,且平均坡度≥4%的事故易发路段,在道路右侧设置50米长避险车道,并在避险车道入口前500米和50米处设置预告标志和警告标志,给驾驶员以提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共设置避险车道2处。

(11)边坡防护

本次设计采用柔性防护GPS2型SNS系统对边坡进行防护。本工程使用SNS主动柔性防护网合计3145 m2。

3.2道路绿化景观工程

结合路域条件,按照城镇门户段、乡野风情段、田园风光段美化布景。本次设计除对道路全线进行补种行道树以外,对典型路段(回头曲线、废弃公路、弃土场、高路堑墙及终点位置)进行景观绿化设计,着力打造几处景点。

①城镇门户段(K0+380-K3+500):对有条件绿化的了侧补充栽植行道树;对典型路段挡墙进行景观处理。

②乡野风情段(K3+500-K10+000):保留原有野生植被,打造具有乡野风情的景观路段;对回头曲线、废旧公路、弃土场等路段进行景观打造。

③田园风光段(K10+000-K24+225.431):采用“借景”的园林手法,尽可能地使环境景观与道路景观融合在一起;对典型路段上挡墙、弃土场等路段进行景观打造。

4 结语

本文针对“畅安舒美”路创建工程研究,解读了“畅安舒美”路创建政策,把握“畅安舒美”路的内涵和建设要求。首先了解“畅安舒美”路的建设要求。以S204万梨路万盛桃子立交至綦江界段创建“畅安舒美”路为例,进行道路现状分析,得出现状分析结论。明确S204万梨路万盛桃子立交至綦江界段“畅安舒美”路建设与改造方案,从安全设施、道路附属工程、道路绿化景观工程等方面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普通国道“畅安舒美”示范公路创建实施标准(试行)》

[2]《创建畅安舒美示范公路实施方案》

[3]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4)

Abstract: water art landscape in general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use of relief or civil structure, modeled on a TianRanShui landscape and into. Such as the streams, lakes, waterfalls, streams, YangYuChi, plunge, these in China's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have more applications. 2 it is completely dependent on fountain equipment scenery. All kinds of fountain musi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各种水景工程,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土建池体、管道阀门系统、动力水泵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等。较大的水体或对水质观感要求较高的场所,还必须有水质处理系统。一个好的水景设计,必然是在优秀的艺术效果设计的基础上,上述各专业系统完美结合的产物,

其设计要点如下:

1.造型设计及喷头选择进行水景的总体设计,应先分析环境氛围的基本要求,再分析各种水景形式,分列不同的组合方案,绘制效果图,从中选优。

不同的景观形式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音乐喷泉一般适用广场等集会场所。它是以音乐、水形、灯光的有机组合来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同时喷泉与广场又融为一体,形成了建筑的一部分。而住宅区的楼宇间更适合设计溪流环绕,以体现静谧悠然的氛围,给人以平缓、松驰的视觉享受,从而营造宜人的生活休息空间。

喷泉设计中喷头的选择很重要。在水景中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喷头,以生成形态各异的水形。目前,国内生产的喷头在质量上存在极大的差异,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其中最大的问题不仅是外观、而是存在于设计质量之中。比如某厂家提供的喷头使用参数,就与实际运行数值相去甚远。水景观工程对喷头的最大要求是水形美观,射流平滑稳定。但是国内多数产品的射流不是发散强烈就是毛剃横发;即使同是一批产品,其水形质量也极不稳定,除了国产喷头由于小规模生产机械加工精度不足的原因以外,根本问题是水景观专用喷头设计中没有完善的设计理论和设计依据。因此,我们建议国家专业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使我国的水景喷泉行业更加规范地进一步发展。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各种喷头的特性。一般水膜喷头的抗风性较差,不宜在室外有风的场合使用;而射吸式喷头如雪松或涌泉对水位变化较为敏感,使用时不但要注意水位变化,还要在池体设计上有相应的抑制波浪的措施。如设置较长的溢流堰或水下挡浪墙。但是,也有利于波浪共振这一水力现象建成脉动喷泉的,由规律的波浪涌动使水流喷射有规律地跳跃、高低变化。目前也有许多高技术喷泉设备,也可以用于水艺景观中。光亮泉和跳泉的射流非常光滑稳定,外观如同玻璃棒一样,可以准确落在受水孔中;跳泉可以计算机控制下,生成可变化长度的水射流;跳球喷泉可以喷出大小可控的光滑水球。它们都极具趣味性,令人过目难忘。大型音乐喷泉中所使用的各种高技术喷头和水下运型音乐喷泉中所使用的各种高技术喷头和水下运动机械及控制部件,也是种类繁多,可供广泛选择。

2.土建池体设计一般常见的景观水池深度均为0.6~0.8m,这样作法的原因是要保证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并且池底为一整体的平面,也便于池内管路设备的安装施工和维护。只有在为体现亲水特点的浅蝶形池体设计时,才采用吸水坑或泵坑。0.6~0.8m的水深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全性。同样,在儿童戏水池设计中,一般采用的深度为0.3~0.6m左右,一旦幼儿落入景观池中的将是十分危险的。我们认为较为适宜的水深以0.2~0.4m为宜。这样做的另一优点是,当水质浊度略高的,给人的感觉仍然清澈见底。池壁顶面应可供游人坐下休息,池壁顶面距地面高度一般为0.30~0.45m,除人工湖外,水面以高于地面为宜。若水面水位较低,便会有如临深潭的感觉。从亲水的角度出发,较为合适的尺度是水面距池壁顶面为0.2m较为合理。潜水泵坑或水泵吸水口则只需局部加深以满足吸水条件,泵坑表面可设置篦子,即可遮蔽设备又可作为格栅以阻止大颗粒杂质吸入。从美观的角度出发,池表面应尽量减少外露的管道设备,尤其是垂直设置的溢流管口,它会在水面上升时产生很大的排水吸气声。

3.管道材质选择较早的工程一般采用热镀锌钢管,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5)

目 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8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10

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6

第七章 劳动安全------------------------------------17

第八章 环境保护------------------------------------18

第九章 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投标------------------------20

第十章 效益分析------------------------------------22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24

第一章项目概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涪陵区大顺场镇景观灯饰工程

1.1.2建设地点:涪陵区大顺镇

1.1.3项目业主:重庆市涪陵区大顺镇人民政府

1.1.4建设规模及内容

(1)高速公路视线范围灯光:高层建筑(海怡天)4幢、低层建筑屋顶约30幢;

(2)二级公路视线范围灯光:桃园村委会、拖板桥下及桃园村农家乐、桃园村三岔路口、皂角湾大桥入场口3幢建筑外墙、皂角湾大桥及碾坝大桥护栏、以及公路沿线路灯灯杆装饰灯饰;

(3)凤阳大道视线范围灯光:停车楼顶层公园、卫生院、工商所、移民广场入口、二中大门、二中大门对面铁路桥下;

(4)其他节点灯光:龙门桥、古镇步行街、滨江公园景石及公厕外竹林。

1.2编制原则

1.2.1以人为本,惠及民生,以当地居民和受工程建设影响的群众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居民点和旅游区内灯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相关配套,增强旅游区内群众致富与发展能力,使旅游区内群众直接受益,推进安稳致富,构建和谐稳定旅游开发区。

1.2.2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优先建设满足群众和游客基本生活及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适当完善旅游区内配套、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水平。

1.2.3符合大顺古镇总体规划,保持布局的整体性、系统性,满足大顺古镇居民点发展的需要。

1.3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重庆市涪陵区大顺镇总体规划》;

(4)《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6)《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7)《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

(8)《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0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10)《城市照明规划规范》

(11)《绿色照明实施手册》

(12)《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

(13)《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

(1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是大顺镇旅游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改善古镇街道灯光、夜间景点灯光,能实现居民游客夜间的安全出行,增强大顺古镇区域文化特色,提高居民游客生活环境质量;完善居民点道路、建筑、节点灯光环境等,极大改善居民点的人居环境,提升移民及原居民的生活质量;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能够更好地享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乡镇居民点建设规范化,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节约资源;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建设,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提高居民人均收入。

2.2是贯彻落实精神,加快推动新型旅游的需要。

学习贯彻落实精神,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注重旅游业同其他相关产业的互动,形成实现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创新体系,实现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2.3是完善环境设施建设,提升旅游质量的需要。

通过实施涪陵区大顺镇夜间灯光改造建设项目,改善大顺镇内灯光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将极大改善大顺镇内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2.4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项目建设包括对灯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实现库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新乡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旅游区环境改善,可以充分发挥原有或新建基础设施的效能,使居民能够更好地享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增进起点公平和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1群众要求强烈,建设积极性高

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改善居民、游客生活环境,优化乡镇旅游环境,为乡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极大改善居民点的人居环境,提升移民及原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极大的改善历史古建筑的夜间魅力,提升旅游区域关注度和环境质量,让历史文化的到传承。且建设过程中能够吸纳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大部分村民愿意积极配合支持。

3.2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大顺镇坚持从实际出发,周密部署、扎实工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景观灯饰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乡镇建设。

3.3该项目建设符合大的政策方向

一是符合中央及市、区关于乡镇建设的方针政策;二是符合大顺镇旅游规划和资金投向;三是符合涪陵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大顺镇是涪陵区的“经济强镇”,“旅游名镇”,“资源大镇”自古有“君子镇”的美誉辖区内可供旅游利用和开发的历史文化景观众多。全镇幅员面积163平方公里,辖24个村(居)委,134个农业社。大顺镇场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全镇2008年共20459户,总人口51528人;企业330个;学校8所,在校学生7443人;火车站1个,码头2个,渝怀铁路、茶涪路、沿江高速路横贯全镇。

4.1.1地理位置

大顺镇位于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涪陵西郊,东距涪陵20公里,西至重庆62公里。

4.1.2行政区划

大顺镇现辖24个村( 白玉村、长冲村、川祖庙社区、大桥社区、飞水村、凤阳社区、红旗社区、金竹社区、梨香社区、连二村、龙门桥社区、龙泉村、泡桐村、青龙村、清水塘村、双井村、四坪村、松荫村、桃园村、铜鼓村、万松村、五四村、五尧村、新桥村24个村)。

4.2建设条件

4.2.1旅游资源

大顺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殷实。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历史文化景观众多,可供旅游开发和利用的有:东方剑齿象化石遗址、凤阳新石器-殷商遗址、战国至两汉墓群、倒向屋基宋墓群、龙门大桥、安澜古桥、凤阳桥、龙济桥、锁南桥、稽麻桥、“冰雪盟心”题刻、夏氏节孝坊、千手观音、白玉碑朱书题记。民居有:雷家大院、云家湾、冉家大院、鲁家院子、陈家院子、奚家院子、何家院子、蒋家院子、蔺家院子、文庙、山王庙、报本祠、上大夫第、大屋基碉楼、状元堡、四方井、四坪寨、郑光宗革命烈士陵园、张光凭革命烈士陵园等。其中美心红酒小镇旅游线路、君子古镇旅游线路、五马寺禅宗小镇旅游线路、堡子坪生态农业小镇旅游线路共年接待人次35万人次。

4.2.2交通概况

大顺镇公路横贯全镇,辖区村落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4公里;集镇原有对外公路两条:一条是G348国道西面经青岩村与G243国道相接,可达长寿、新妙镇、太平场镇,东面经黄泥村与滨江大道相接,可达涪陵、白涛、武隆;另一条是石渝高速西面经新妙镇至重庆主城,东面经涪陵至丰都县;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构想

按照《大顺镇总体规划2008-2020》的定位以旅游为主,集商贸、加工业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型小城镇。古镇景观灯饰对当地旅游发展能起积极推动作用。古镇景观灯饰照明实施重点打造古镇核心区、统筹兼顾周边、沿线旅游线路、突出特色。从古镇古桥、主要街道、广场、桥梁、标志性建筑、高层建筑灯饰工程建设着手,通过施工工艺手法采用各种灯饰材料以点、线、片的重点灯饰工程的打造建设,实现古镇的品质亮化,进一步提升古镇影响力,展现涪陵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成果。

5.2设计原则

5.2.1充分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房屋、景观、构筑物不受破坏,设施及自然和人工环境,以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景观灯光效果。

5.2.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分批进行;充分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传统,防止违背群众意愿,并应符合下列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及设施,坚持以现有设施的整治、改造、维护为主,尊重居民意愿、保护居民权益;

(2)做到安全、经济、方便使用与管理,注重实效,分类指导,不铺张浪费;

(3)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结合乡镇人口及乡镇发展的长期趋势,科学制定计划;

(4)综合考虑灯饰项目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定整治时序,分步实施;

(5)充分利用与乡镇整治相适应的成熟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先采用当地原材料,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5.3方案设计

在总的指导原则下,本次灯饰规划设计提出以“一心两轴,两景三区”的构思理念;依托大顺古镇现有自然景观,结合古镇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运用夜景照明的表现力,通过对重点建筑、街道、桥梁、公园等进行景观照明,集中体现“临江古镇“的景观意象。古镇景观照明以龙门桥、凤阳大道等区域为重点,步行街、红酒小镇、高层住宅区、底层住宅区、入场口区域及沿线区域为辅助,形成“一心两轴,两景三区”的设计结构。

5.3.1“一心”:龙门桥区域;以龙门古桥为核心区域,重点打造龙

门桥。其夜景景观视线范围远可达长江游船,近可供古桥周边社区及居民观赏。同时将龙门桥附近的海怡天高层建筑纳入重点打造范围,该高层建筑夜景景观视线范围远可达长江游船、石渝高速公路、渝巴路等。“一心”的打造以提高亮化档次、品位重点,景观照明项目建设重点是提升古镇空间品质和远景景观效果,塑造“船在江上游,人在画中走”的夜晚照明效果

5.3.2“两轴”:凤阳大道景观中心轴线;步行街往江岸中心轴线;两条轴线贯穿整个古镇的布局,通过两条轴线把各个重要节点连接起来。通过两条轴线上的建筑及步行街两边的仿古建筑灯饰营造突出主街的繁华与人气美;楼体亮化力求做到一楼一景,各具特色。主要涉及建筑有工商所、卫生院、步行街、停车楼顶花园。

5.3.3“两景”:龙门古石桥夜景、红酒小镇夜景; 拟采用暖白、暖黄的主色调将以龙门桥为核心的古镇打造为品质高雅、静谧的古镇特色景观灯饰。与现有红酒小镇动感、华丽的灯饰风格形成对影。打造“动.静相得益彰”的总体景观灯饰氛围。

5.3.4“三区”:高层住宅区、底层建筑区、入场口区域 ;通过高、中、低、远、中、近的手法打造立体景观灯饰。呈现高品质、高规格、全新视觉体验的3D全景景观灯饰效果。

5.4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大顺镇总体规划2008-2020》

(3)《城市照明规划规范》

(4)《绿色照明实施手册》

(5)《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

(6)《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

(7)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5.5施工总布置

5.5.1施工布置原则

施工布置总原则:A.在保证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施工条件,少修施工便道;B.尽量少占建筑物、构筑物、景观面积;C.施工和居民休息时间分开,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D.场地划分和布置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及环境保护等规定;

5.5.2临时设施布置

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为便于施工组织,具体布置如下:

(1)施工用材:现场合理安置,避免阻碍道路交通及居民正常生活,保障好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2)施工用电:工程施工用电直接在附近小区或杆塔上接线降压后,再架设低压线路到用电点。另备设30kw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在系统电停电时使用。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实施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9.2.1前期工作阶段

编制项目方案设计,及可研报告编制及报批、完成立项审批等;

以上工作时间安排为2020年11月前。

9.2.2施工阶段

在完成前期工程后,进入施工阶段,完成基础及主体工程施工,时间安排如下:

以上工作安排在2020年12月-2021年1月;

完成高速公路视线范围灯光、二级公路视线范围灯光、凤阳大道视线范围灯光、其他景观节点灯光工程施工。时间安排如下:

以上工作安排在2021年1月-2021年2月。

9.2.3竣工验收

工作安排时间为2021年2月。

9.3项目招投标

9.3.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9第21号)

(2)《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0第13号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1第613号)

(4)《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局第30号令)

(5)《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渝办发(2010)12号

9.3.2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

涪陵区大顺古镇场镇照明.景观灯饰项目合计总投资500万元。当各分项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拗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1-3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9.3.3招标组织形式

对各项招标活动拟采用委托招标。

9.3.4招标方式

对各项采购拟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第十章 效益分析

10.1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和灯光整治,拓展旅游干线和景点质量,保障村民和游客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出行安全方便,同时美化乡镇,造福社会的民生工程,项目主要效益就是社会效益。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景区内部古建筑、景观、广场、公共空间、居民楼和街道的灯光安装,使景区灯光覆盖率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游客观光的质量,并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景区居民出行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了居民享用公共服务设施的福利,体现社会公平,使人居环境得到充分改善。项目实施后,涪陵区大顺镇旅游区内灯光明亮,景观灯饰品质提升旅游质量提高,吸引更多外来游客,保证了经济收入的稳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项目实施后,改变镇容镇貌,美化乡镇,体现民居的地方特色。既有利于涪陵区大顺镇乡镇旅游开发,又有利于树立涪陵区大顺镇旅游景区的国际形象。

10.2环境效益

通过调整,提高景区夜间景观质量及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保障夜间游客居民出行安全与观光质量。

10.3经济效益

通过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改造建设项目建设,使90%以上的点内居民游客能够享受到基础设施投资的效果,可方便居民游客夜间交通出行及夜景观光,同时提高夜间景观质量与知名度,吸引跟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通过游客的旅游消费发展地方经济,使当地收入稳定增加。拥有稳定的游客后,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民的纯收入,使居民收入提高,同时方便游客到达各个景点,享受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有助于提高当地的旅游收入。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11.1主要结论

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建设是大顺镇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涪陵区大顺镇高速公路视线范围、二级公路视线范围、凤阳大道视线范围及景区内各类节点是实施的对象,符合该项工作的要求。本项目针对涪陵区大顺高速公路视线范围、二级路视线范围、凤阳大道视线范围、景观节点的现状,按照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的要求,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其完善进行了方案设计,项目技术方案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经济分析可行。

涪陵区大顺镇夜间景观灯光建设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区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旅游品质和景点魅力,保障居民和游客基本生活以及出行安全方便,同时美化乡镇,造福社会,体现社会公平,使人居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项目实施后,旅游区内居住人口的夜间出行、观光得到保障。景区品质提高,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提升涪陵区大顺古镇知名度,扩张旅游产业发展。生活水平、经济水平稳步提高。

通过设置景观灯光进行系统化管理,控制灯光亮暗,达到划分景区夜间景色主次关系。

项目实施后,改变镇容镇貌,美化乡镇,体现乡镇民居的地方特色。既有利于涪陵区大顺镇乡镇旅游开发,又有利于树立涪陵区大顺镇旅游景区的国际形象。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完善大顺镇景区灯光功能,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环境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旅游设施人性化。因此,该项目是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6)

在日常的设计、评标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来对设计的内容进行约束和判定,但是如何确定标准,如何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是比较困难的。在设计行业特别是园林设计行业,已经存在一种共识,那就是难以确定主客观标准。一直以来,缺乏判断标准和将判断标准主观化,成了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和设计评审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1.1关于标准的概念。标准在《辞海》解释为:“衡量事物的准则。如:取舍标准。引申为榜样、规范。”正常来说,国标、行标是行业内的一种共同约定的规范和规定,对于其基本要求和内容,行业内必须共同遵守,对于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来说,这是设计行为的下限,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同时,国标、行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范围和内容可以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进行发展、修改和扩大。但是,在没有颁布新的国标、行标之前,行业还需共同执行原有的标准。

1.2我国有关的风景园林设计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风景园林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园林术语标准》、《园林制图标准》等,但是这些标准大多是针对整个行业的,包括设计、管理、施工等多方面。然而在设计方面,更多是“规范”而不是“标准”,如《公园设计规范》等。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比,不健全、不完整的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标准体系,在客观上阻碍了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发展。

2从行业发展现状看风景园林设计标准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导致在该行业中大量存在“是”与“非”、“好”与“不好”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在经济规模上看,风景园林行业目前虽然行业规模比较小,但却异常“火爆”其极快的发展速度、复杂数量极大的参与人员,在全世界范围内用空前一词来形容也不为过。以至于澳大利亚等设计任务并不多的国家也纷纷有“园林”或“景观”设计大师来到我国参与设计项目,甚至属于城市国家的新加坡,也令人吃惊地出现很多的设计大师,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在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咱有极大的市场份额。这种现象辩证地看,对于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正向的影响,即国外设计师的到来,可以为我国带来一些新的概念或相对成熟的技术;二是从负向影响来看,也可能使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盲目地引入和广泛地应用一些并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概念或内容。关键的问题在于,国外的设计内容或设计者本人,不管是能不能符合设计要求,也不论是否符合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都不重要,一般国人总感觉“洋”的东西就是好的,只要与“洋”沾边,“是”与“非”的标准就都不存在了,就都是好的,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人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并追念在转变着一偏颇的观念。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7)

1 项目概况

本次规划的汇智园项目位于海门市城市新区,总用地面积65365.8平方米。地块四周道路道路环通、交通便利,毗邻新的海门市政府,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针对目前新区农村居民动迁安置转型升级要求、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这一大背景,打造一个设施配建齐全、环境优美、高雅简洁的动迁安置小区。本项目住宅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类建筑,二级防火等级,各建筑按二级防水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 设计依据

由业主方提供本地块电子地形图和相关设计条件书;地块规划定点图;规划设计方案任务书;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6-2005;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2003年版);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 DB 32/478-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国家、省、部及地方相关法令、法规。

3 规划指导思想

3.1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思想

经济的可持续性体现在项目开发的经济性、土地利用的经济性和土地开发的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体现在社区的社会性,即社区在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增加社会多样性及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的作用。环境的可持续性则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2 追求高性能标准,建设高品质社区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为整体设计思想,以营造高品质社区为目标,通过对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等性能标准加以控制,以满足多层次、多类型和不同标准的市场需求。

3.3 引导新的居住理念和行为方式

从解决基本住房需求,到追求高质量;从单纯考虑住宅内部和平面功能要求,到对住宅外部环境优劣的综合选择;从对住宅舒适度的一般标准,到对住宅室内环境的高舒适度要求;从满足住宅设备的基本配置,到对住宅配件的高性能、高科技含量的追求。需要从市场经济观念、社会公平观念、以人为本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去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设计出适度超前的动迁住宅小区。

4 规划设计理念

4.1 合理性原则

具备明确的创作理念,独特的建筑个性,优良的景观价值。做到科学利用土地,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和层次,完善商业、交通、水电等配套公共设施,满足人的住食行游等活动需求。

4.2 系统性原则

对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形象设计、物业管理方式、商业会所设计进行整体考虑,强调规划的远近期结合,在结合远期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完善内部结构,同时对园区的经营管理、环境形象设计等有所考虑。注重项目整体规划与周边用地规划之间的协调性,注重对项目内部景观的营造及与周边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过渡和遮挡。

4.3 生态性原则

尊重自然环境,调整生态结构,维护自然生态状况是本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尊重现有景观,通过合理利用和改造,使住区融于原有的自然环境,成为住宅景观中赋予特色而又有机和谐的一环;

4.4 文化性原则

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传统文化理念出发,突出住区的文化特色,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项目开发不是简单的在土地上浇筑混凝土,而是对这一区块长久以来形成的人文、历史进行总结和反映,在时间的长河中,凝结历史的精华,记载人类的文明。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方针、政策,有关规范,坚持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努力营造清新明快,格调高雅智能、节能的住宅区。追求建筑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和谐共存。总平面布局在满足日照间距、交通、消防通道的同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绿地,达到用地经济, 环境优美。

5 整体规划设计构思

5.1 总体规划设计

整个地块通过一条内环形车道,连接小区的东、西、北3个出入口,贯通整个小区。其中北面出入口为小区的主入口兼人行出入口,打造小区的景观大道。地块内部建筑以高层为主、结合部分小高层,整体建筑排列南低北高错落有致。组团内部有各自的公共景观绿地,数个院落形成组团。小空间规模的院落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户与户之间的干扰,并有助于形成每个院落各自的归属感和可识别性。

5.2 规划结构:“一心、二轴、四组团”

“一心”:通过内环道路的围合和景观轴线的香蕉,在地块中心形成了大型的中心景观。使之成为整个小区居民活动、休憩、游玩的场所。“二轴”:南北景观轴线和东西景观轴线。“四组团”:为四个相对均衡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空间相对围合。

5.3 交通组织

采用内环的交通体系,各自设计了一条环形车道,并相互连通,满足消防要求。机动车可在入口附近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中部的步行街和景观林荫道可以作为紧急消防通道。出入口设置:本次规划将人流、车流分开,设置三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小区北部,为人行出入口;次入口位于小区西部、东部,为车行出入口。

静态交通:区内停车场设计采用“地面与地下”相结合方式。机动车主要采用地下停车方式,地下车库出入口结合小区出入口和环形车道设置,可以有效对小区车辆截流。另外为了方便来访车辆停车,在环形道路周边设置了部分地面停车。非机动车主要停放在高层地下室内。

5.4 景观设计

小区整体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强调景观的均好性,因此,在规划设计上以均享为原则,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资源,都能获得等同的价值回报。小区通过构建十字形景观绿带,将各个居住组团串联,并通过空间的围合,形成半私密的院落空间,营造一个亲切怡人的交往场所。

5.5 消防系统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8)

一、明确目标,创优争先,抢占城乡规划制高点

从全市2010年的48项规划编制、重点工程规划项目中推出21项具有**特色的规划编制、设计精品。

1、规划设计在全省创建“五个一”示范工程:1项“十佳建筑示范工程”、1项“十佳公园示范工程”、1项“十佳节能示范小区”、1项“棚户区改造示范工程”、1项“‘山中城’建设示范工程”。

2、三项规划编制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域镇、村规划全覆盖,市县(区)城市规划区、重点镇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3、八项重点工程规划方案设计力争达到省内设区一流水平:市民广场、明湖公园、国际商务接待中心、华北天然气结算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铂金时代广场(二期)、尚峰国际改造工程、五一广场综合改造工程。

4、八项重点地段城市容貌整治和景观建设规划设计达到省内设区城市一流水平:五一路、胜利路、滨河路、清水河路、纬三路、古宏大街、张宣大道两侧、快速路两侧。

5、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批后跟踪监督管理力争达到省内设区城市一流水平: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监督管理、规划监察管理。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规划工作新跨越

一是深化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按照“提升旧城区、完善高新区、建设新城区、开发洋河南区”的要求,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南移,形成组团式建设、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按照“一城七区多组团”的格局,以清水河和洋河为主轴,坚定不移地推进河道治理、路网建设、水系完善等重点工程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同时,加强对县城规划的指导,组织开展好“规划大师进县城活动”,着力提升县城建设水平。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规划编制体系。

二是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建设项目选址审批的分级管理制度,按照《河北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规程》,明确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责任和工作标准。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意见》,落实中心城区统筹范围,进一步理顺规划管理体制。严格落实一区(禁建区)、五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橙线)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上限,严格执行规划修改的工作程序,确保不再发生随意变更规划或调整容积率等问题。

三是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规划管理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化辅助决策系统建设进度,适时推进数字规划成果的运用,全面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初步实现规划基础数据管理数字化、规划设计网络化、方案展示虚拟化,扩展信息化成果覆盖范围。

四是完善城市设计和景观整治规划。按照省《关于加强城市容貌整治与景观建设的意见》,在完成规划设计集中攻坚的基础上,结合我市2010年城市容貌整治和景观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丹拉出入口、张承五一路出口、所有互通景观提升等15项重点风貌区、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和景观整治进行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执行。

五是加强新民居建设和名镇名村保护。依据《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和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乡镇总体规划,2010年5月1日前,完成第二批省级农村新民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组织专门人员认真编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一并上报省政府审批。

六是全面深化建设项目阳光审批工程。深化“阳光规划”,建立健全公平、公正、透明的规划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规划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督等事项,扩大公开公示范围,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规划公示制度、规划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快规划展馆建设。

七是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利用市、县、区自然和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建筑大师的重要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突出单体建筑的个性化和艺术性,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围绕大型公共建筑及重要功能片区建设,重点培育和倾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环境品质的精品片区、街道、公园和单体建筑,实行目标化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地标性的精品力作。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9)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166-02

1 引言

高压走廊是指高压架空线下用地。按照电力设计规范,高压线下建筑的限制,高压线下用地成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一个盲区。高压线入地是一个声势浩大的工程,在眉山这样一个中小城市,高压线几年之内很难入地,只有游走于城市的上空,贯穿中心城区。所以,近几年随着眉山城市土地利用越来越紧张,城市规划部门把高压线下规划成城市公共绿地。这两年完成了一期和二期高压走廊绿化景观,处理手法上比较简单,多以生态防护为主。随着全国高压线下建造绿地的实践增多,本文在结合眉山市近两年高压走廊绿化建设经验基础之上,以正在实施的高压走廊三期绿化景观设计为例,对将来的高压走廊绿化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2 项目概况

眉山高压走廊三期绿化位于位于蜀山街(通义路-疏竹街)南侧,高压走廊蜀山街(疏竹街-玉屏街)南侧两个地块,主要建设面积约4.83万m2,其中高压走廊(通义路-疏竹街)绿地面积2.87万m2、高压走廊(疏竹街-玉屏街)绿地面积1.96万m2。其现状是两块城市规划绿地,地块周边都是商住小区,农民安置区,房屋聚集,人流较多,并且与眉山市通惠河二期景观相连。该项目景观设计不仅是要对高压线下的景观进行软化,还要考虑市民休闲、东坡文化的体现,能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 总体设计及构思

通过方案设计初始对该项目的踏勘分析,两个地块是一标准的带状绿地,基本都是农田。在该项目整体规划设计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从城市特色定位角度对此段高压走廊景观进行特色化处理。设计必须按照设计规范,在高压线安全范围内,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设计理念,为高压走廊绿地发挥更好的景观、生态、休闲和防护功能。

生态自然讲究整体设计以生态优先,自然为主,形成茂密浓厚的城市景观绿带,做到疏密有致、曲径通幽。以人为本应以附近居民的运动、休闲、游戏等基本功能需要为导向,以多样性和参与性为原则布局各种场地及道路;植物自然多样,配置丰富,适当布置景观节点、景观小品,满足人们视野和休憩需求。

4 景观总体布局及设计原则

两块绿地通过景观轴线联为一体,依据轴线布置景观序列。结合周边人居环境及居民需求在高压走廊两侧适当设置出入口,在临近通惠河二期景观亲水平台处设置景观廊架等景观小品,使两者融会贯通,形成自然优美,闲暇自然有趣的景观。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高压走廊的两侧,适当设置景观节点,休憩和运动空间。在满足电力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堆坡造型,形成跌宕起伏的韵律感。植物选择多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相结合,高低错落有致,层次丰富,形成人在林中,林在景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图1、图2)。

4.1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地选择此段高压走廊的景观塑造模式,在市政道路边及高压走廊下尽可能营造较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提供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形成坡地、草坪、丛林、密林、疏林等变化有序的绿化景观,创造具有自然形态的绿带,使整个绿化空间有序列,有节奏的变化,既有整体性,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4.2 主次分明,点面结合,突出节点景观

结合周边居民需求,将主要观景景观节点避开高压线,尽量布置在高压走廊两侧,通过点面结合,形成景观主线,让人们参与其中。

4.3 以自然式布置为主,注重整体景观效果

整体景观布局简洁大气,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地形的堆坡造型,在园路两侧布置疏密有致的多种植物,以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形成高低错落、自然生态的城市景观绿带。主要乔木避开高压线紧临小区或道路,高压线下以低矮灌木和开花小乔为主。临城市道路的绿地景观布置适当考虑以观赏为主,适当结合树阵节点,供人们参与。

4.4 坚持美观、经济及利于管理的原则

高压走廊的景观设计按照生态防护绿廊的线性特征,加入休闲运动功能,以植物和局部区域节点点缀特色花钵和散置景石作为生态元素贯穿其中,将绿带串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图3)。

4.5 竖向设计

在高压走廊竖向设计中根据用地周边环境,结合原有农田,进行地形微处理。结合高压线电力设计规范,在安全范围内进行堆土造坡,高度主要控制在2.0~2.5m自然放坡,形成疏密有致,空间通透,既让人隐私感,又有通透感,让人一眼望去,似透非透的自然城市景观。园路主要布置在安全范围内,在走廊的两侧,沿谷底布置,贯穿整个绿带。在园路两侧设置卵石沥水沟,在满足景观效果的同时,解决园区内自然排水问题(图4)。

4.6 植物配置原则

高压走廊绿化设计以体现自然、生态、环保美观、闲适怡然为主,在园路两侧主要采用疏林地被的设计手段,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丰富的景观变化。沿绿化带两侧远离高压范围内则采用片置,以绿为主,局部布置色叶或开花乔灌木及色彩地被植物。合理配置绿化种植密度,提高绿地含绿量,整个植物配置做到“四季有花,全年常青、季相丰富,步移景异、配置合理”。针对高压线的特殊性质,对高压走廊绿带的植物配置及造景,遵循以下3个原则。

(1)安全原则。在高压安全控制范围内,以低矮花灌木为主,原则上不栽植高大乔木。在高压线安全控制范围外,适当堆土栽植栽植适当体量的乔木,创造自然组团形式,做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2)适地适树原则。在植物原则与配置上,注意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种间关系的协调性与互补性,以乡土树种为主,名贵树种适量点缀其中。

(3)美学与经济相结合原则。高压走廊绿带不仅具有防护功能,还具有美化城市功能。设计师采用美学、艺术手法,布置各个景观节点和植物群落;合理选择大树的位置及数量,既达到景观效果,又节省工作造价。

4.7 园路、景观小品及其他附属设施布置

园路布置与缓坡地形相结合,随地形蜿蜒曲折,面材采用两种色彩的弹街石和烧结砖铺设。园区合理点缀硬质硬质景观,适当满足市政游人休闲需求,临主干道一侧设置景观挡土矮墙,防坡固土,同时增加立面景观情趣。临近交通主要节点区域高压安全控制范围以外,设置观景亭和休闲廊架,沿原路一侧放置景观坐凳,满足游人休憩需求,可为附近小区居民提供临时休闲场所。在绿地草坪中适当布置景石,体现自然、生动有趣。①户外广告。提出绿地内户外广告设置要求。②公用电话亭、指示牌、邮箱。明确相应设施的配置位置、规格、样式、形状等要求。③照明系统。路灯照明和景观照明两种的式样、造型、高度布置等均统一要求,并与电气专业结合,对照进行统一安排与协调,力求达到景观、功能、经济及效益的统一。④草坪喷灌系统。草坪喷灌系统建议,布置方式等。

5 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高压线下用地规划为公共绿地的越来越多,高压走廊绿化景观设计也任重而道远。结合本文的实例可以看出,城市高压走廊绿带作为城市的公共绿地,不仅具有生态防护功能,还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中采用园林艺术手段,创造优美和谐的城市绿化景观。作为一个园林建设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压走廊绿化景观设计,才能更好地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 管利琴,余 进.高压线走廊下建设大型公共绿地的探索[J].上海科技,2003(5):17~18.

景观设计规范大全篇(10)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 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1.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2.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3.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4.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广义上讲,景观艺术设计同样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范畴。艺术设计是由多个与艺术有关的设计学科所组成的学科群,它涵盖了当今所有与艺术有关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等。景观艺术设计就艺术本体而言,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是按照艺术设计学科规律而运行的。但是,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的设计门类,因此,它有着明晰的景观学特征,景观学的学科内涵决定了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景观艺术设计在具备了艺术设计学科特质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将景观学系统中的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作为学科环境系统的基础,将生态文明融于设计之中,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从某些方面讲景观艺术设计也可以称为生态景观的艺术设计。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目标是景观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思潮的流变,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存状况的担忧,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矛盾所激发的环境形态的演变结果。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帮助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拓宽研究范畴的同时,也使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丰富,在生态为先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新确定健康的生存观,逐渐认识到生命与美的相互依存性,健康的生命是美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观艺术的必要支持系统。逐渐确立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为目标的生态景观艺术之美,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景观视觉空间形式之外崭新的美学标准。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外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元素、直观与精神、情感与理性等多层面的生命体验与创造,当代景观艺术之美实质上,在包含艺术设计所拥有的艺术性、实用性、多元性、创新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融入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它是一种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景观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态系统的秩序之美,生态要素的多元丰富、生态结构的有序运行成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表现与再现的对象,成为超越外表形式,区别于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审美要求。

另外,生态价值取向也改变着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评价标准。对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考察不仅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对景观空间系统内在品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景观功能、人文、效率、生态等多种价值的平衡。除了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艺术性之外,景观的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对活动行为的支持程度等都成为新的景观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特别是景观生态现状的健康程度、生态景观的安全性等评价标准的引入都使景观艺术设计有了更新的评价标准,并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支持。

四、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上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纵观景观学科的实践范围,不难看出景观学科涉及到自然生态、城市环境、人文社会的全部内容,包含着从宏观景观到微观景观的各个层面。可将其归纳为宏观层面——景观策划;中观层面——景观规划;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1.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2.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3.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建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以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通过以上景观学科实践范围分层及各层次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主要体现在景观学科的微观层面的内容上。它主要应包括: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针对建筑环境、庭院环境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园、园林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景观的改造与更新设计等。

当然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层次相融的关系体,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不可能截然分开,尤其是中观和微观景观有着交叉联系,直接作用于景观艺术空间内容的生成。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较清楚地说明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范围。

结语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它已经成为当今设定该专业培养方向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 档案管理的原则 下一篇: 心理问题的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