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服务理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9 16:09:26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1)

    金融服务升级、创新是金融资源得到有效分配的前提,当前我国金融服务需要进行升级和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需要从金融业务、金融产品、服务结构、服务观念等方面开展工作。针对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加快创新服务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创新服务管理理念,把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利用起来,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建筑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成功运用到市场中去,从根本上满足我国建筑业的需求,通过金融服务升级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效益。

    一、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必要性分析。

    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因此其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金融服务的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建筑业效益提升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前提是行业转型升级,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金融服务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效益提升的关键。当前是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建筑业融资体系,才能促进建筑业转变效益增长方式,淘汰一部分耗能高、质量不达标、技术落后的建筑业企业,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经济效益提高,彻底改变我国建筑业完全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低成本获取发展优势的局面[1]。资金在建筑业业效益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也是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性问题,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少资金的支持,建筑业的效益提升的步伐很难前进。我国建筑业转型对金融服务需求产生一种需求,同时需求的金融服务更具多样性,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一个金融服务平台。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建筑业要实现效益提升,必须依靠金融服务创新。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主要经济体都遭受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各行业都受到很大的压力,具体发展模式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要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业效益问题,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支助,需要解决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等问题[2]。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功能,从根本上推进专营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建筑业金融服务品牌,逐步整合和完善我国金融信贷评审系统,把服务和融资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2)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企业如果在价值创造、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注重于在产业链或价值链的某个环节获取竞争优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那么它在设计,生产,营销等一系列环节中的附加值就会形成“微笑曲线”或者“倒微笑曲线”,其特点是价值分布点唯一,业务的盈利点单一。如果我们试着把“微笑曲线”和“倒微笑曲线”相叠加,就得到了另外一条曲线,称之为“元宝曲线”,“元宝曲线”兼“微笑曲线”和“倒微笑曲线”之所长,实现了集成专业化和制造专业化的价值共生,使得企业盈利模式多样化,盈利点和价值分布点增多,从而克服其他俩种产业模式的不足,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

中国目前30%左右的能耗来自建筑,拧一下大酒店的空调开关各个房间里就热气腾腾,不少城市住宅楼的走廊灯光也在无人时长期处于点亮状态,建筑节能产品的空间显然十分巨大。如果企业能够牢牢抓住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专业化垄断生产以及品牌、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走多样化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在日趋竞争的同行中脱颖而出。

一、拥有核心建筑节能技术

高新技术是建筑节能行业的核心,如何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或者开发利用新型可再生能源,都是技术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在这些方面比较成熟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建筑节能行业起步较晚,技术欠缺,因而开发潜力也是巨大的。企业除了加大在研发部门的投入以外,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贸易、合作、合资、直接投资等手段实现跨国技术转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只有具备了建筑节能行业的优势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赢得“倒微笑曲线”中段部分的附加值,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二、新的研发设计理念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企业应当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设计理念,如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这些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合作的过程中思想不断碰撞交融,从而诞生新的设计理念。这些全新的设计理念构成了“微笑曲线”左端的附加值部分,稳固了企业的价值。

三、品牌营销与服务

品牌营销与服务是“微笑曲线”右端的附加值部分,也是企业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中国目前建筑节能市场缺乏专业精英的介入,还没有形成具有号召力的品牌,建立知名的节能品牌显得十分必要,这也给企业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节能市场各方应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节能意识的营销,唤醒对建筑节能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建筑节能服务的营销应当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客户需求,也应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企业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充分利用“绿色文化”的理念,使节能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3)

    金融服务升级、创新是金融资源得到有效分配的前提,当前我国金融服务需要进行升级和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需要从金融业务、金融产品、服务结构、服务观念等方面开展工作。针对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加快创新服务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创新服务管理理念,把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利用起来,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建筑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成功运用到市场中去,从根本上满足我国建筑业的需求,通过金融服务升级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效益。

    一、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必要性分析。

    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因此其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金融服务的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建筑业效益提升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前提是行业转型升级,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金融服务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效益提升的关键。当前是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建筑业融资体系,才能促进建筑业转变效益增长方式,淘汰一部分耗能高、质量不达标、技术落后的建筑业企业,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经济效益提高,彻底改变我国建筑业完全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低成本获取发展优势的局面[1]。资金在建筑业业效益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也是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性问题,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少资金的支持,建筑业的效益提升的步伐很难前进。我国建筑业转型对金融服务需求产生一种需求,同时需求的金融服务更具多样性,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一个金融服务平台。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建筑业要实现效益提升,必须依靠金融服务创新。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主要经济体都遭受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各行业都受到很大的压力,具体发展模式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要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业效益问题,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支助,需要解决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等问题[2]。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功能,从根本上推进专营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建筑业金融服务品牌,逐步整合和完善我国金融信贷评审系统,把服务和融资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建筑业企业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当前我国有90%的建筑企业需要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因此建筑企业的金融市场环境发展潜力很大,融资渠道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信贷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重点抓住建筑业企业融资对其经济效益增长的影响,不断开展各种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从根本上拓展商业银行新的收入来源,对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目标分析。

    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为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建筑业的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筹资方式单一化,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融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当前金融资源严重短缺对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我国建筑业发展情况看,有70%的企业资金需求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而只有30%的建筑企业需要自筹获取,从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看,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渠道开展工作,直接融资所占的比例非常少,通常情况只有10%左右,有的甚至只有2%,这个比例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建筑企业的间接融资达到70%。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合理,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融资结构不合理也是建筑企业解决资金供给的主要问题,具体解决方案需要对金融服务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加快建筑企业融资渠道建设,优化建筑企业融资结构[3]。逐步培育多层次、多元化、充满活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当前我国金融服务机制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发展和建立民营中小企业银行,因为从我国建筑业的结构看,缺乏资金的主要是中小建筑企业,所以解决好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问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业效益提升。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渠道加强融资渠道建设,逐步提高融资的规模和水平。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核心,需要逐步放宽质押和抵押范围,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拓展建筑业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建筑业需要金融服务支持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需要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整体效益提升,我国建筑业金融服务重要性越来越强,从金融服务的范围看建筑业所占有的金融资源比较少,与行业发展不对称,在大型企业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金融服务过程中把大量资金投入建筑业的回报是很可观的,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具有资金密集性和劳动密集性特点,需要从根本上抓住建筑业的发展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从而达到满足建筑业融资问题,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建筑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社会的金融机构都需要积极为建筑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建筑业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和融资环境,保证我国建筑业取得可持续发展,建筑业的效益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三、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金融服务创新内容研究。

    我国建筑业要取得持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从根本上实现金融服务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制度创新可以更好的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保证金融资源能够按照制度的要求在建筑业中得到优化配置,因此金融服务制度创新在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要求金融服务必须具有短、急、频和多样化的特点,需要逐步打造与其它行业具有不同模式的建筑业信用评级平台、服务方式、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策略。针对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投资主体、所有制结构和财务报表规范,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务模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都制定了针对建筑业融资的授信办法、信用评级,按照不同的服务模式对建筑业实施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这样可以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建筑业效益提升,我国建筑业企业的融资效率也得到全面提高[5]。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当前专门针对建筑业发展情况建立建筑业批备制度和融资业务核算体系,专门为建筑业企业建立了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大大提高了对我国建筑业融资过程中风险计量、识别、控制、监测能力,提高了对建筑业企业融资风险的控制能力。

    金融服务业务创新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金融业务创新是保证建筑业融资服务得到实现的根本,是保证建筑业效益提升的重要策略,需要在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得到重要体现,金融服务业务创新也是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根本上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业融资服务的要求,建筑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根本性提高。金融服务业务创新是融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金融交易载体的一种变革和创新。其主要是对金融传统业务产品进行开发和对创新业务领域的模式进行创新拓展。同时还需要建立与金融服务新产品相适应的创新服务制度,从根本实现金融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和金融营销策略创新。

    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金融机构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建筑业融资担保模式进行创新,由于我国建筑业实力不强、资产较少、无抵押担保、抗风险能力较弱等,这就决定了建筑业在融资担保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对担保中介机构资信要求较高,实力不强的中小建筑企业很难获取担保中介机构的服务许可,即使为其提供担保,但是产生的费用也是非常高的,导致建筑企业的负担很中,所以产生中小建筑企业担保难的问题。银行在为建筑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与担保机构的全面合作,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企业担保方式的创新,逐步拓宽建筑业抵、质押物范围,充分利用建筑企业拥有的应收账款、股权、银行承兑汇票、专利、营运车牌、土地经营权等权利和资产开展担保融资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在为建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采取与担保公司、信用保险公司、中小建筑企业联保等多种模式,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建筑业的融资风险,同时能够促进建筑业效益提升。

    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对融资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需要对金融服务理念和考核体系进行创新。从金融机构角度看,我国建筑业企业孕育着极大的商机,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需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为建筑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建筑企业的担保风险相对较高,但是建筑业企业的风险并不是不可控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符合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同时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分规模大小、经济性质,都要为其提供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也能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效益。我国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与建筑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和营销队伍,主要是为推动建筑业金融业务服务的发展。建筑业金融服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务模式,设立建筑业金融服务部,促进我国建筑业金融业务服务得到稳步健康发展。建筑业金融服务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贷款考核体系,中小建筑企业的效益提高关系整个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中小建筑企业金融业务部,对其实施单独考核、单独统计、单独奖励,培育和稳定我国建筑业贷款营销队伍,不断开展适应建筑业发展的信贷业务,从根本上实现金融服务升级,助推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敏。浅析建设工程中业主项目经理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思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2)。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4)

一、管理创新涵义及理论意义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所谓管理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方法、手段、模式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管理方式难以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同时,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市场的要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建筑市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需求,由被动地适应外界需求转变为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市场转变。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善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核心理念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指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比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当前市场的需要,制定企业管理发展战略,贴近市场,乘势而上,围绕市场引导创新的理念,引领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人才进行凝聚、培养和引进,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中。

(二)管理制度创新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表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不断变化、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和交易时间长。这些特点要求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必须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表现在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纷繁复杂的管理要素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四)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业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五)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5)

一、管理创新涵义及理论意义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所谓管理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方法、手段、模式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管理方式难以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同时,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市场的要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建筑市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需求,由被动地适应外界需求转变为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市场转变。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善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核心理念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指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比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当前市场的需要,制定企业管理发展战略,贴近市场,乘势而上,围绕市场引导创新的理念,引领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人才进行凝聚、培养和引进,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中。

(二)管理制度创新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表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不断变化、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和交易时间长。这些特点要求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必须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表现在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纷繁复杂的管理要素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四)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业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五)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6)

深化改革是搞好企业的根本出路。改革是管理的动力,健全的体制为科学管理提供条件。建筑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必须重视经营,加强管理。

一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管理包括经营。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一,认为管理包括经营;其二,认为经营包括管理;其三,认为经营和管理为同一概念。其实,经营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是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狭义的管理是由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引起的职能。经营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经营和管理是由企业经营活动中两种不同的客观需要所引起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职能。经营主要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和企业的主客观条件,决策、规划企业的目标、方针与策略并采取措施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和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得以不断发展。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方针与策略,对企业生产各种要素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与控制活动。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生产与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各项技术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经营的核心职能是决策,其活动范围主要是社会、市场,其工作内容包括:市场调查、预测、决策、规划、市场开拓、销售对策、技术开发、产品更新、技术服务等。狭义的管理的核心职能是组织与控制,其活动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其工作内容包括:生产、技术、设备、物资、劳动、质量、安全、财务等具体业务。经营大多是一些关系到企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狭义的管理则仅具有单纯执行性。经营方向对企业经济效益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保持经营方向正确。在此前提下,管理要服从经营,并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建筑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服从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并为之服务。经营目标指明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前景,它是鼓舞全体职工前进的动力。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企业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而错误的经营目标会使企业产出负效益,或使企业走向邪道。

企业经营目标主要包括:贡献目标(如总产值、净产值、主要实物工程量、上交税利等绝对值指标及相对增长指标),市场开拓目标亦称市场竞争目标(如企业承担施工能力提高的目标、本地区同类工程市场占有率、对外地或国外市场的开拓目标及企业信誉提高的目标等),发展目标或称开发目标(如技术开发、智力开发、管理现代化的开发、生产与生活基地的开发等项目标),利益目标(如利润总额及其增长率、税后利润的使用、企业集体福利事业和职工工资生活待遇的改善等方面的目标)。经营目标不仅有企业的总目标,而且应有按部门按层次的分目标。同时,从时间上看,它尚应有阶段性。

三 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几点措施

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尽快改善相当一部分企业决策随意、制度不严、纪律松弛、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企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做好工作。

(1)实施低成本战略、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建筑企业应该把成本管理放在企业管理工作的首位,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实施取得明显的效果。①推行招标采购制度,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建筑企业每年需要采购材料、器械备件等,为严格控制材料、器械备件采购成本,实行招标采购制度,同样的价格比质量,同样的质量比价格,同质同价比售后服务,比规模比资历,以最低的价格购买优质、无后顾之忧的建筑材料、建筑器械;同时也可堵塞原采购方式下的感情采购、关系采购的漏洞,防止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发生。同时,对库存物资实行ABC管理法,推行“零库存”的管理,降低储备资金占用,盘活资产。②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开展科技攻关,运用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改善运输设备技术状况,节能降耗。③与工资挂钩,严格考核。一是成立了经济责任制考评委员会。二是实施建筑工人施工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让每名建筑工人都有工作热情。三是加大日常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成本控制力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财务预算制度,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编制财务预算,并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把扭亏落实用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扭亏增盈的强大合力。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改革和加强企业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包括企业法律形态的改革,又包括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企业法律形态的变化,必然要引起企业的某些制度的改革,比如,进行公司化改造,就要求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财务会计制度等。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会引起企业的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变化。这些变革措施无疑都会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合理设置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机构

现代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规模、行业特点、生产经验特点等,选择适当的形式。在改革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时,要立足于发挥基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权力的划分要与赋予的职能相对应,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要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适应,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权限的划分。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必须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接口问题,改变管理机构庞大、人员过多的现象。

(4)做好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应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以下工作:①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各个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找出本企业的薄弱环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工作。②加强宣传、强化领导,抓好队伍建设。③提高管理基础工作自身的科学水平,使之同管理现代化相适应。要提高管理基础工作的科学水平,首要的是必须提高管理基础工作的质量,包括原始记录和各种外部信息的准确与及时,规章制度的可行与规范化,各种定额的先进与合理,使管理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作为完善经营管理手段的作用,使之同管理现代化有效结合。④适应改革的要求,更新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领域和手段。

四 结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经营的基础。①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利用各种形式对建筑企业员工思想观念进行教育,牢固树立“优质服务就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评比出“服务竞赛形象大使”,规范职工的文明用语。②认真落实安全制度,增强安全意识。规范建筑企业施工操作程序,提高全员“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意识。建立建筑企业公司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安全检查包片级,责任到组、到人,与工资挂钩。严格考核,同时针对建筑员工自然状况,建立人体生物节律制度,有效的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建筑设计行业得以迅猛发展。各种新的设计理念、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建筑造型、外立面更加丰富多彩、建筑内部功能更加人性化、舒适化、合理化。同时,节能建筑、绿色环保、低碳建筑亦大力推广,这一切都给建筑设计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大型设计单位逐步改制,各种小型、私人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国内各大设计单位的分支机构、国外设计公司的渗透,致使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建筑设计企业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重视管理

由于建筑设计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设计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经营上,成天忙于承接业务,一旦承揽到设计任务,设计人员则忙于应付任务、赶时间,难免出现低劣的设计成果。因此,设计企业领导首先应重视管理,明确建筑设计是建设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设计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关键因素,没有好的设计,就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建设成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物美观的需求及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才能多出好的设计作品,设计企业除了要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外,还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企业领导应把工作的着重点从单纯抓任务转变为抓任务与抓管理并重,从企业领导到所、室干部及每个员工都应有相应的职责、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制度,在企业内部不仅形成人人争着要任务,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良好风气。

二、加强全员质量教育,树立全员质量观念

不少建筑设计企业虽进行了ISO9001:2000的质量认证,却不尽都遵循质量认证的程序进行管理,员工只知道单位进行了ISO9001:2000质量认证,却不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应遵循什么,而领导往往忽视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未在措施落实上下工夫,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出了问题责任不明确,各工种之间,设计、校对、审核之间互相推诿,违反“强条”和拖图的情况时有发生,很难保证设计质量的落实。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从院到所各级负责人必须真正重视,把设计质量措施落到实处。认真推进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用过程质量保证设计的总体质量。严格按照设计前有进度计划、设计中有质量监督、出图前有会签和检查的要求对待每一项工程。真正从观念到行动上重视技术与质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大大地提高。技术水平高,设计质量好的设计师就能真正得到重用,人才就不易外流,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就会不断得以提高,承揽到手的工程就能通过先进的技术、优异的质量、周到的服务来完成,回头客就会越来越多,经营业绩会越来越好,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重视方案创作和创优工作

过去设计企业承接业务主要靠关系或建设方对设计企业的一般性了解。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建筑方案的招投标制度日趋完善,建筑方案中标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建筑设计企业对确定投标的项目无论大小都应仔细选配人员,认真进行方案策划、论证,集思广益,力求最佳;对重点或大型项目投标应由总建筑师亲自挂帅,精选人才,组织多方案评选,力求有投必中。对中标方案的设计人员还应给予重奖,对于未中标方案的设计人员,也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并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安排外出培训、出国考察时,向优秀方案创作人员倾斜,以提高方案创作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国家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每年都进行创优评选工作,意在提高建筑设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优秀设计不仅在建筑物外观上,而且在建筑内部功能上更加人性化、舒适化、合理化,同时在建筑节能、绿色环保、低碳建筑等方面均为上乘,积极参加评优,是对设计成果的全面检验,具备优秀设计越多的设计企业,自然竞争力越强。

四、培养团队意识

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城市的建设规模较小,设计师单打独斗或几人合作即可完成设计任务,而现在各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动辄数十万上百万方的建筑群比比皆是,建筑的复杂性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企业内部必须培养适合不同建筑类型的设计团队,集各专业集体智慧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既要发挥个人、专业组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强调整体协调。选拔有较高技术水平,又懂得项目管理和善于协调,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智慧和作用的技术人才担任团队负责人,同时赋予相应的人事、财务管理权,这样综合实力强的团队利于承接大型、复杂设计项目,利于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8)

二、工作方法链接,创新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一)采用个案工作方法,解决建筑企业职工个性问题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最早的服务方法是个案工作方法,其是指案主依托于专业知识和技巧,调适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从而使案主充分发挥自我功能和社会功能。归纳而言,国内建筑企业职工主要存在五类个案问题,即情绪问题、一般咨询问题、人际交往与感情问题、适应问题及家庭问题等。建筑企业汲取个案工作中的会谈方法和技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中建筑企业在运用个案工作中的会谈方法时应做好下述问题:1、明确会谈内容;2、具有一定的约定限制;3、角色分工明确等。另外,常见的会谈技巧有复述、建议等多种。只有基于上述开展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充分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建筑企业职工个性问题的良好效果。(二)运用团体工作方法,解决建筑企业职工共性问题开展专业服务,完成帮助过程和获得成长经验,解决个人问题是团体工作方法的两大显著特征。同时,协调劳资关系、营造健康良好工作环境、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等方面均是建筑企业职工团体重要工作。通过将团体工作引入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能够促进职工团体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而且还能够使职工团体合作能力大大增强。除此之外,还使职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显著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建筑企业职工共性问题,为建筑企业职工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奠定了基础。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9)

前言:建筑企业“走出去”,开拓外埠市场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利用对方的既有资源,以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打造出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品牌。目前是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一个个建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各地,为建筑企业带来大量机遇的同时,企业之间也存在的激励的竞争和挑战。在过去的建筑市场发展中,人脉关系可以说是市场上一条重要的利益链,牵动着市场在前进。这在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中体现最为明显,中小企业因资金实力、施工资质等局限性,为了生存和发展,通常会利用人脉关系或者挂靠资质来承接工程项目,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更是给建筑行业的良性竞争制造了混乱。而鼓励施工企业走出去,开拓外埠市场,则可以提高企业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效避免建筑市场人脉关系的作用,建立客观、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

一、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必须要和可行性

1.我国和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格局重新“洗牌”,所有的国家都感受到了由此而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压力。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认真思考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更加市场化的世界中生存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调整发展战略、变革体制、夺取新的战略主动权。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短缺经济的结束引发了传统产业普遍过剩,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在各个层面上互通有无。由此,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市场的可能。正是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企业的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3.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迅速崛起,而市场规模有限,再加上物价上涨,一些建筑承包商为了获取项目不惜竞相压价,宁愿降低利润甚至以赔本的方式恶性竞争 (利润率约为0~3%),这些都为国内工程承包带来了不利影响。况且,如果一个建筑企业的市场领域明显偏向国内,这种状况一旦国内建筑市场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残酷。这也更说明了,如今现在大力开辟海外市场的必要性。除了中字号大型企业,现在也有很多地方国企和民企也已在世界各地逐步开辟市场,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二、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影响

1. 建筑企业“走出去”将带回全新的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走出去”, 将有助于企业清醒地认识自身特点和国际环境, 改变传统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模式。对于企业而言, 跨出国门必然要找准三个结合点: 一是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的结合点;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和提升竞争优势的结合点; 三是自身利益和东道国利益的结合点。市场的锤炼将使企业充分理解完全竞争的概念, 带回人本理念、科技理念、管理理念和品牌理念。企业会坚定可持续的发展信念, 更适应市场需求, 提供更优质的或个性化的服务, 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中降低单位成本, 获取更大利润。

2.建筑企业“走出去”对相关产业持续发展和梯度转移形成支撑

建筑业“走出去”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 更体现在对相关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上。在我国不少地方, 与工程项目相配套的建筑装潢、灯具灯饰、五金配件等产品的加工制造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 输变电设备、轨道车辆、发电机组、塑料机械等也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 延伸组合性强。推进国际工程承包, 努力扩大工程领域和规模, 将有效带动设备、材料和成套技术的出口。工程承包企业与产品制造商的优势互补, 将积极推动和引导技术成熟、市场饱和的产业逐渐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梯度转移, 同时降低工程成本。这些特点对于提升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质量与水平具有战略性意义。

三、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措施

1.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应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经营管理体制,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还应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积极“走出去”到外埠、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用超前的眼光研究市场变化,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熟悉竞争规则,提高企业经营运作与市场开发能力。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承包方式,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全面推行绩效考评体系和经济责任制,确保走出去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清晰,奖惩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

2.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拥有多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管理外埠、国外项目,是走出去项目成功的根本。应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走出去人员的积极性。在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时,项目经理和主要骨干要实施“本土化”策略。这样可以使项目部尽快熟悉当地市场规则,迅速建立人脉关系和资源网络,按照当地的模式运作。应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使宝贵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应争取吸收和引进一批技术与管理人才,通过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创新服务水平,优化境外投资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一是要着力建设信息平台,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改进统计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定向联系制度,涉及审批的部门要及时为建筑企业提供各种所需服务,特别是在项目洽谈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出入境检验提供便利;三是要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帮助建筑企业及时了解相关国家、地区的环境和政策,帮助建筑企业相互增进了解、交流经验与提高认识;四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模式,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联合办学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培养和建立起一支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建立人才国际化交流平台,吸引海外人才加入到建筑企业国际化行列之中。

结 语:

企业开拓外埠市场,寻求发展机遇,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知名度,利用品牌效应,才能在广阔的建筑市场中觅得商机。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10)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建筑业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也在不断高速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建筑业的竞争也在不断的激化,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竞争,建筑企业纷纷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谋求更好的发展,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己经不再是局部竞争,而成为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代表的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竞争。对于现代建筑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综合考虑质量、成本以及管理等维度的基础上,向业主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建筑产品,并且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影响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较多,例如先进的施工技术、团结的队伍、高效的管理以及卓越的营销能力等,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企业文化成为一种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企业认识到要真正塑造品牌与诚信,成功进入市场,走持续发展、效益与素质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建筑企业迫切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来支撑其健康快速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专注人类行为研究的泰勒早在1871年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群体应该具备的能力和遵循的习惯等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知识(knowledge)、信仰(faith)、艺术(art)、法律(law)、道德(morality)以及世俗(custom);组织文化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研究热点,Barney (1986)认为文化建设是构成企业竞争力持续发展的源泉,Lou Gerstner(2011)认为对企业管理来说文化就是一切,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可以被诠释成包含了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企业文化形象,Edgar(1999)认为强有力的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Kotter(2004)将企业文化分为强力型企业文化、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和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等三种类型,认为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对对经营业绩存在积极的影响。李争科(2004)、刘明明(2011)、杨茂森(2012)等学者分别从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方法以及企业文化适应性等方面研究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

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建筑市场开始逐渐发展,有些建筑企业率先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建设,鉴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施工企业需要提升建筑质量与保障职工安全,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只是提出诸如“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等口号,从严格意义上看,仅仅是这些口号和标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更谈不上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九十年代以后,一些大中型建筑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也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了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并努力的在实践中加以贯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从整个建筑市场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企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一些共同的误区,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将文化建设等同于职工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制定标语口号等,这种行为只关注了文化建设形而上的内容,并没有有效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企业文化建设大多处于模仿、移植阶段,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趋同现象,缺乏有效的文化创新与制度创新,更没有充分体现各个企业的特色、企业经营理念与价值观等;第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互动。企业文化理论强调的是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最终落脚点在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护与提升,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如果脱离了这个轨道,必然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功效,文化建设无法促进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难以促进文化建设,二者必然难以形成耦合关系;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与项目施工环节现场管理缺乏有效融合,企业文化所凝练包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等不能够很好的深入生产一线,弱化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企业目标的服务功能,也使得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团结功效弱化。工人是项目现场管理最为活跃的对象,企业文化在一线的服务功效和影响效果弱化的根本原因是一线人员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内在认同感。

3.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结合建筑行业具体特征,可以对建筑企业文化给出如下诠释:考虑建筑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渐培育形成的具体相对稳定性和个性的一系列价值观、经营宗旨、管理理念、行为准则等构成的复杂集合。建筑业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和综合的概念,它贯穿于企业内外部诸因素之中,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尤其直观地体现在建设项目现场,项目文化既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展示。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利用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作用,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以及辐射功能,建筑企业企业文化构建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文化的功效,做到建设发展有的放矢。

4.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内容十分广泛,最为主要的内容包括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建筑企业文化需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其载体是企业的职工,需要得到建筑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并积极践行,需要体系组织的特色以及独特的价值观与经营理念、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制度等,因此建设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需要明确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结合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从理念、精神以及行为等方面打造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体系。

4.1构建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精神与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建设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功效也必须要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建筑企业在凝练和打造自身的价值观时,需要明确价值观最终需要落脚于竞争力的构建上面。建筑企业价值观是指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并且这种价值取向需要得到本企业原因的共同推崇与坚持,只有具有组织认同的价值取向才能形成真正的价值目标。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内核,而企业精神是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企业精神是用能够产生共鸣的方式表达价值观,使组织内部产生凝聚力,使职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从而激发企业活力,实现经营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建筑企业精神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和支柱。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为什么做”建筑、努力追求的理想和抱负、企业应该怎么做或者什么对企业才是最重要的,提出为了履行使命、实现愿景,建筑企业应该坚持的核心原则等。

4.2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差异性与特色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存在趋同现象,一些建筑企业对自己文化的凝练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性不明显。卓越的建筑企业文化应该具备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每个建筑企业应该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管理理念、独特的价值观、建筑施工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这些要素最终所形成的建筑企业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 应该有其特点。

4.3 建立规范系统的建筑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制度能够固化和表达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以及团体意识,从管理的角度看,文化本身是一种隐性的管理工具,发挥切文化的积极作用,必须利用制度载体,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等细化落实在制度层面,让制度成为企业文化的显性表达和体现,是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条理化、具体化,建筑企业的制度作为所有员工行为规范和准则,使得每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职工的共同利益受到实现和保护,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和企业愿景。

4.4持续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企业形象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诚信主要体现在建筑职业道德,建筑行业的生产活动具有特殊性,监管和控制的难度较大,因此对客户来说,企业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企业取得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持续、有组织、有计划地的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不断强化其爱岗敬业的思想,使之内化于心,最终使职业道德形成一种自主的素养;企业本身也应该制止不正当的经营观,不断追求质量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做到文明施工,热心服务,创用户满意的优质工程。企业形象是建筑企业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以及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本身所展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公众和企业成员所认同的一种形象,企业形象是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的外显形态,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取资源的重要品牌。

5.小结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是在市场经济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水平,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主要内容是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等。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成员的支持与参与,文化建设需要融于企业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规范的制度是文化建设载体与落实措施,发挥文化建设的功效还需要持续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企业形象。建筑企业文建设还需要体系特色,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流于形式,还需要与我们的民族文化相适应,只有如此,才能使文化建设真正服务业建设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Barney, J. B.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an It Be a Source of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1986( 11), 656–665.

[2]Papa, Michael J., et al.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s and Trends (4th Ed.)[M]. Sage Publications. (2008).

上一篇: 计算方法论文 下一篇: 安全教育注意事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