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评价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6 16:03:11

安全教育评价

安全教育评价篇(1)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阶段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由于他们年龄小,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差,同时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危险。因此在日常生活(或活动)必须对幼儿不断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遇到危险时自救、求救的能力。

一、评价目的

(一)帮助幼儿获得生活中常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学会识别和判断危险,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帮助教师真实地了解并指导每一位幼儿在安全领域的发展,安全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集体的安全教育中收获成长。

(三)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安全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并能够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成长,并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给幼儿在安全教育方面树立榜样。

二、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每一个幼儿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应当看到每一个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幼儿成长。

(二)整合性原则:将安全教育活动与对幼儿的评价有机的结合,在活动中完成对幼儿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完成教育活动。

(三)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的经验、身心发展水平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安全教育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发展,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应当认识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四)家园合作原则:安全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配合,才能帮助幼儿真正获得安全知识和技能。

(五)数字化原则: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可以使用电脑、手机、摄像机等帮助教师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时刻。

(六)全面性原则:将安全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三、评价标准(或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幼儿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6岁阶段目标:

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2.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3.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大班幼儿下学期目标:

1.幼儿能够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2.幼儿能够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3.幼儿能够将安全标志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并做出正确的行为。4.幼儿能认识交通标志、指示灯、交通规则等。5.幼儿能够在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四、评价任务设计

任务一: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志集

(一)学习目标

1.幼儿能够在大人的提醒下,认识安全标志的含义,说出常见安全标志的名称和意义。2.幼儿能够根据不同地点、不同的安全标志,做出规范的安全行为。3.幼儿能够画出常见的安全标志图。4.幼儿能够给安全标志图分类(如: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5.幼儿能够将安全标志与其对应的情境结合起来,能指出某一地方应设置什么样的安全标志。

(二)任务说明与要求

1.在9月开学后的第一周就布置创作“安全标志集”的任务。9月、10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把收集到的安全标志带到学校,进行分享、交流。因此,在生活中,需要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随时看到安全标志,随时给孩子讲解。在认识安全标志,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在收集完常见的安全标志后,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安全标志贴图,帮助幼儿理解每一个安全标志的含义。3.幼儿清晰地认识了安全标志后,能够对收集到的标志图来进行分类。4.家长(有时教师)观察幼儿在设置有安全标志地点时的行为是否能够遵守安全标志的规范,同时家长(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榜样,以身作则。5.幼儿能够在安全标志的提醒下,而非大人的提醒下,经常做出正确的、符合规范的行为。

(三)学生作品

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集

任务二:交通安全伴我行

(一)学习目标

1、幼儿能够说出基本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靠右行等)。2、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记(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线、禁止行人通行等),并且知道这些交通标记的意义和作用。3、幼儿收集交通标志图,在活动中能够与同伴分享、交流。4、幼儿在日常生活出行中,在大人的陪同下,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5、幼儿在“安全教育活动”时,能够分享自己身边的由于不遵守安全规则而发生了危险的故事。

(二)任务说明与要求

1、 在11月、12月举办“安全出行月”的活动,在本次活动初,教师就应给幼儿及其父母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并让幼儿牢记这些安全知识,父母也应当为孩子做出榜样。2、幼儿在“安全标志集”任务中,收集到的交通安全标志,能够在“安全出行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带来给同伴和老师分享、交流。幼儿能够认识这些标志的名称和意义。3、幼儿在出行时,能够在父母的陪同下,安全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同时可提问幼儿“红灯的时候能过马路吗?”等,在幼儿的回答中,判断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4、在“安全活动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分享身边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了危险的故事。在分享中,让幼儿深切感受到遵守交通安全的中重要性。5、在“安全活动月”结束的最后一周,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现出自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三)学生作品

交通安全的绘画

安全教育评价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21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of police recruiting and training system,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optimize management, make scientific decis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affected by the subjective factors, which is completed by the functional depart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valuation effect is not accurat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concept,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subject of evaluation, the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ultiple evaluation criteria.

Keywords recruiting and training; public security education; evaluation concept; evaluation criteria

2015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公务员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体现人民警察职业特点、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根据《改革意见》要求,公安院校要为公安机关培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公安专业人才。

公安教育培训评价是指根据公安人才教育目标和服务警务实战需求的教育导向,通过系统运用测量和非测量的多种科学方法收集信息,对公安教育培训对象的发展变化、公安教育培训现象及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公安教育培训、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公安教育培训评价应以精确评定培训质量是否达到培养公安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为制订、修正、选择公安教育培训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测定公安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

1 公安教育培训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

目前,公安教育培训缺少规范的评价模式,对于公安教育培训目标是否明确、教师教学能力是否适应教育培训需要、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教学过程是否完备、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学员发展情况等问题,缺乏可量化的教育培训评价标准,受评价主体的主观判断影响较大。今年5月,深圳市公安局警察机动训练支队刑事执法综合训练课程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在全国公安系统院校中属首次教学质量认证。引入教学质量认证标准,e极探索符合公安教育培训规律的教育培训评价体系,将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公安教育培训过程、提升培训学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供重要路径。

1.2 评价主体多为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

公安院校的教务管理、学员管理等职能部门通常采用教学督导听课、考试成绩评定、随堂作业分析、问卷调查评价等方法,通过对学员的课程掌握程度、日常行为规范等完成教育培训评价工作。通过对督导专家随机听课打分、学员期末问卷计分等数据简单数学加权计算总分后排序。教师布置的随堂作业、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课后自学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性较难确定。上述评价方法存在调查时间长、数据不准确、过程型数据遗漏或较难收集等现实问题。基于不完整数据的分析结果必然缺乏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

1.3 效果评价多以学员课程考核成绩为主

公安教育培训多采用以主观题、客观题组成的试卷考察方法,完成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公安教育培训评价内容,还应包括总体效能、学员成果、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有效性等诸多方面。公安教育培训评价目标应与推进公安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相适应,评价内容应涉及培养警察核心价值观、理论思维素质、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执法能力、技能本领等,效果评价宜通过案例研修、实训模拟、现场实战、试卷考察等方式完成。

2 关于完善公安教育培训评价的建议

2.1 关于公安教育培训评价理念的科学性

高素质公安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化、教育培训质量的标准化、适应公安工作的动态化。大数据时代,公安院校应当全面客观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做好学生的成长发展评价,实现评价理念从“主观主义”向“数据主义”转变、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从“认知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2.2 关于公安教育培训评价主体的专业性

为更好地了解培训对象、审视教育培训全过程,保障教育培训评价结果的专业性、可靠性和全面性,基于评价学和测量学理论,遵循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由熟悉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学科专家、公安实战专家、专业评价人员等组成“评价共同体”,综合学员评价、院校评价、专业评价、常态监测等评价结果,运用科学的分析处理信息手段,开展有效、精确、公正的公安教育培训评价。

2.3 关于公安教育培训评价方法的科学化

由于公安教育培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专业性、应用性、实战性等显著特点,如何量化公安人才质量评价、公安科学研究评价、社会声誉评价等,公安教育培训评价较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的难度更大。建构公安教育培训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体系,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可选用测度指标量值的灰色评价法、测度统计指标量值的文献计量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

2.4 关于公安教育培训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改革意见》提出,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公安教育培训评价,应从确保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着眼,关注教学目标、课程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育培训主体、教育培训对象发展、教育培训过程、评价过程、执法质量等评价项目。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具体差异,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公平性、典型性、发展性等评价原则,依据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建构科学的公安教育培训评价指标体系。

3 小结

公安教育培训评价是在系统、科学、全面地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处理教育培训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培训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基于科学发展的视角,由专业化的评价主体运用科学评价方法,依据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及时反馈评价信息给评价对象,以此满足公安实战岗位对公安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光杨.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新编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安全教育评价篇(3)

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就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学生逐步形成非传统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与技能,养成正确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态度和习惯,以保障国家、社会的稳定和个人健康地成长。[1]知识目标:通过非传统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非传统安全的内涵、特点及影响,明确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关系、非传统安全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的关系、非传统安全与大学生的关系;弄清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应对非传统安全中所起的作用;把握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了解中国政府的态度和政策措施。能力目标:通过非传统安全教育,让学生具备识别危险的判断力,掌握避免安全事故的技能,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具备拒绝诱惑、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初步认识现实社会和国际形势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行为选择;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面对各种正在或可能给国家重大利益造成影响的威胁时,具有维护和获取国家重大利益的行为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非传统安全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强化他们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安全责任意识,培养其“国家归属感”、公民责任感及忧患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塑造团队精神,确立正义和平等观念;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珍视健康的态度;普及正确的生态意识,具有科学的伦理观、价值观和发展观;树立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灾文化意识;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安全人格。[2]通过教育,使非传统安全文化的培育成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自觉追求。

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除了具有传统的安全教育所产生的意义外,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思维。树立综合安全观。非传统安全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恐怖主义、流行疾病、生态环境、能源枯竭、金融危机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已经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系统,任何一个方面受到威胁,整个国家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威胁。也就是说,国家安全利益已经多元化、系统化。同时,与传统的国家安全威胁相比,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形态、边界和活动规律往往难于确定。它们好似蒙面杀手,多半“来无影去无迹”,杀伤力强大且带有突发性,有时事态看上去相当孤立,有时又“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方面的安全问题可能引发或者激化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有些问题之间已经形成“问题—危机—冲突”的恶性循环链条,而使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呈现逐步放大和连锁效应,对国家安全造成双重或是迭合的威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安全观,在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重视各问题领域之间的联系,避免单向性的思维倾向。树立合作安全观。在非传统安全中,国家边界并没有像在传统安全观中那样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不再是一个绝对不可分割的概念。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往往超越了国家边界而带有跨国性、不确定性,它们可能从一国“外溢”至他国或从他国“内流”到本国,对于国家间、地区间关系甚至全球性的国际关系造成的冲击和危害都是前所未有的,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单靠一国之力难以完成。同时,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非传统安全威胁还容易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互结合,许多领域的安全问题仅靠简单的军事手段已不能解决。这表明在相互依赖程度日趋加深的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不可能脱离地区安全、全球安全而独善其身。

各国在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时,要注重国际社会的各种行为主体的协同合作。“共同安全”、“合作安全”以及其他的新安全观都应该纳入到非传统安全中。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合作安全观,塑造放眼全球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非传统安全是一种更注重“人的安全”的安全观。在传统安全中,安全更多的是对国家整体安全、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的考虑,认为只要国家安全了,个人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但是,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时,人们发现,国家安全并不必然等于个人的安全。在非传统安全中,直接面对威胁的是人(你、我、他),而不是其它,人的安全与人类安全是所有安全问题的核心,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是所有安全问题的终极关怀。[3]非传统安全强调谁安全、从哪儿得到安全和如何确保安全等问题。因此,那些对人的安全存在直接威胁的要素是考察非传统安全的基本出发点。它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既关注人的生命本身,也关注人的自由和尊严,既关注暴力威胁,更关注非暴力威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以人为本”的安全观,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对他人的宽容,尊重和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4]

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绝不能仅靠一时一制的突击性活动,要形成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健全领导体制,强化对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由校领导负责,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统筹兼顾的领导体制,规划和制定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对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将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提供教育的软硬件保障,形成学校上下重视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非传统安全教育管理机制。[5]学校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和责任制度,保障安全教育责任到人、安全教育落实到位。要建立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机制,包括危机预警机制、信息透明机制、危机反应机制、善后救助机制、心理干预机制等。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绝不能仅靠一些人一些事,要整合校内各类资源,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始终置身于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之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并存,发挥课堂在非传统安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要全面落实非传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把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走非传统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非传统安全教育进课堂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一学科模式,从各学科选取与非传统安全教育有关的内容整合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系统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在全校开展。一种是渗透模式,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个已有学科的课程中去,通过各学科的实施,化整为零地实现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教学。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相辉映,发挥学校在非传统安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学校的显性文化包括校容校貌、各类设施、各类教学、课外活动和规章制度等,其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不可小视。它寓教于乐,使安全教育更加直观、生动,更易入脑。如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校刊、校报、橱窗、画廊宣传安全知识,在校园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安全教育标志;创建“防灾型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无毒校园”等;利用军训加强防灾演习和应急救援训练;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一些民俗民风活动等。学校的隐性文化是指隐含于学校师生员工自我意识中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以及集体舆论、精神氛围、校风、教风、班风等。[6]它体现在学校的一草一木、教职工的一言一行之中,对大学生的影响“润物细无声”。高校在完善显性文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隐性文化的培育。如校园的环境设计、建筑布局、道路布置、绿化甚至教室采光是否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后勤服务方面是否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等,让学生漫步校园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教育。#p#分页标题#e#

安全教育的实效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绝不能仅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单向性活动,要走向社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学校与社会、师生之间的双向性互动。实现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过程中,要建立固定和临时兼有、专业性和综合性并存的社会实践基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实践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如与环保部门合作,了解当地环境状况,实地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拜访一些古迹名胜,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走访当地的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委员会等,学习流行疾病的防治知识;深入农村进行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寻求当地消防部门的帮助,进行防灾演习,加强安全防灾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教育决策和管理中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学校环境、卫生等的决策、参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等。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安全检查组,负责监督和检查特别是涉及学生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适当机制如宿舍管理、绿化领养、卫生保洁等,鼓励大学生参加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维护;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建设和维护。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我组织开展活动,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7]如开辟学生安全教育网页;开展预防艾滋病的“青年同伴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举行“大学生校园文化节?、“科技节”;利用世界各类宣传日,如世界环境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参与“三下乡”活动、开展社区服务;组织大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调研等。

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评价体系

对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评价要与其教育途径相配套,这样才能真正使非传统安全教育具有操作性、可控性,达到目的性。因此,同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途径相对应,非传统安全教育的评价也要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踪:评价客体要面向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三个群体,要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都纳入评价范围,力争做到哪里有非传统安全教育,哪里就有非传统安全评价。同时,对非传统安全教育的评价也应改变传统安全教育的评价理念,树立新的理念:由单向性的评价路径改为双向性的评价路径,由单一的评价主体变为多元的评价主体,由封闭式的评价模式改为开放式的评价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要应用实证评价和人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立体的全方位的开放式的非传统安全教育评价体系。具体来说,依据非传统安全教育评价客体的不同,包括三个方面: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设施、制度规范和人文环境,是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评价学校对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情况重视及其实施成效,包括:学校是否贯彻了国家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是否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和教学大纲,有没有相应的领导体制、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机制,有没有对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培训制度,具不具有可操作性,有没有提供教育的硬件:教师、教材、设施设备、实践基地和资金支持,有没有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等等。对学校的评价有三个途径:一是政府管理部门的考评、检查。应该把这方面的评价指标纳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尤其要将高校党政一把手的政绩与是否重视非传统安全教育以及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成效挂钩。二是社会有关部门、专家和家长的评价,这方面的评价主要是定性评价。三是全校师生的评价,主要是定量评价,可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设立专门信箱、网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当然,对学校的评价指标有些需分解到分管的各部门、院系。

安全教育评价篇(4)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变革过去专业课、思政课等课程相对独立的、碎片化的育人模式,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脱节的困境。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谓课程思政,是一种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1]。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立足学科特色、专业理论及方法,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有助于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扭转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仅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塑造的现状。此外,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比单纯通过思政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深度发挥专业课课堂的主渠道功能,让德育教育回归专业课课堂,是践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于2014年率先在上海市开展试点工作,在2016年习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后迅速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探讨[1-2],研究表明“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高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第二,探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3-4],两者在目标、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但二者又有不同侧重,课程思政虽强调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但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把专业课“思政化”,更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将思政课的内容融入专业课当中,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政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第三,对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教学设计及实现途径的研究。如李国娟、于颖等探讨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5-6];柳逸青等则梳理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7];张天航、马艳艳等针对某类专业或具体某门课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研究,对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如何落实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为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蓝本。

二、安全工程专业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技术开发、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建筑、采矿、交通运输等诸多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安全行业是艰苦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合格的安全科技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要道德高尚,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具备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淡泊无私、甘于奉献的人文情怀。安全学科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本专业具有显著的德育内涵和更高的德育要求。目前,关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研究尚且较少[10-11],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和具体举措,充分挖掘安全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教学中的育人资源和思政元素,结合各类专业课程的知识特点,寻找有效的融合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有个性、重独立的“95后”“00后”青年在大学阶段获得更好的价值引领、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提升政治素质,明确专业责任和职业使命。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课堂打造成不仅是教授安全科学技术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播正能量、培养高尚品质和情怀的道场。

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与方法

本文从总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梳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线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对这一理念的认同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及推动作用,以支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载体,创新专业教师理论学习形式,扩展学习内容,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与此同时,立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从专业顶层设计出发,在梳理本专业职业素养及价值引领方向的基础上,确定思政教育目标,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标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照各项毕业要求观测点,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设计或修订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并贯穿落实到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授课、课下拓展及全过程评价等各个环节。不断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授课手段,不断优化思政元素的呈现形式;积累思政素材,建立安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素材库;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经常性地开展经验交流、“示范课”观摩等活动,实现持续改进,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二)梳理教学内容,实现价值引领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等学科的综合,是交叉学科,其学科知识体系中涉及到伦理价值、道德责任和家国情怀的内容较多。立足这一特点,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不能仅仅“就安全科学理论谈理论”“就安全技术谈技术”,而是要放在国家整体发展大局中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从家国情怀和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明确肩上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入当代工程观,增强学生的生态思维和工程伦理意识,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的安全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求精求细不求多,不追求在所有授课章节中全部加入思政元素,而是在授课重点章节上下足功夫,结合时事热点、工程实际案例、模范人物生平事迹等对专业知识点进行二次开发,顺其自然而非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而非“说教”地开展德育教育,在育人细无声中达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引领的目的。例如,在入学教育中,为新生作主题为“从事安全工作,需要贵族精神———责任、荣誉、纪律、勇气”的专业介绍,在提高专业认同感的同时培育职业使命感;在专业基础课“工程流体力学”绪论一章中讲解流体力学的发展史并融入科学家故事,力求让学生对科学理论及其演变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崇尚真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感悟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在专业核心课“安全科学基础”讲述风险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风险管理与核心价值目标实现的联系,引导学生提高对于推进国家、社会及每个公民风险管控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在专业选修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通过系统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环境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客观、科学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而非人云亦云或以讹传讹。通过对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不断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混合教学方式

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催生“教”与“学”的变革,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中,同样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总体理念下,探索应用混合教学方法,如协同课上和课下两种教学方式,“课下”利用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及时补充参考书籍、扩展材料、视频等课程教学素材,系统有效地开展线上预习、复习、讨论和答疑;“课上”则采用开放性问题导入、主题演讲及讨论、红蓝军对抗、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以嵌入和渗透的方式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辩证思维、职业精神等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同时还能避免“说教”式教学的枯燥乏味,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授效果。

(四)建立双维度下的多元性评价方式

目前,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多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主要针对专业知识。为了强化专业课程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改革的专业课程教育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应由单一的知识维度向多维度评价延伸,立足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工作。然而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反映出的仅就某个阶段、某门课程或某项活动的思想教育效果进行简单、直接的评价并不合理,因此开展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切忌操之过急和过度追求量化。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科专业的忠诚度、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同、学科专业方面的操守(伦理)、对与学科专业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业课程维度的评价则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评价内容包括随堂测试、学生课堂展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线上拓展学习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总体评价原则为“多元性”“及时性”和“过程性”,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旨在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安全教育评价篇(5)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行

制度是行动的保证,作为供电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就要从制度入手,建立建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行。首先,管理者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电力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监管规定》等行业规定,并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用于约束制度企业内部成员的行为,把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彻底,做成功。在工作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完善规章制度,真正保证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真正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制定安全责任制度,把相关的责权关系规划清楚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把生产目标、安全要求和安全生产制度责任化,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细化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人才能保证每一步的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建立一对一的安全管理模式,谁出问题谁负责,谁赔偿,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三级安全生产网,使每一位领导,每一位员工在生产工作中,都能严格按照制度行事,按照安全标准进行生产,细化安全管理生产的每一步工作,明确安全职责,使企业的每一份子都能牢记自己的安全责任,自觉履行安全生产的义务,就能保证供电企业的安全工作顺利推行。

安全教育评价篇(6)

我们以日常安全教育和集团公司下发的“三违”行为界定范围及安全承诺书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工种和岗位结合施工地点、操作规程以及安全要求,制定出了一系列安全自我评价、考核标准。每季度由车间工会组织职工开展一次安全自我评价活动.首先,由工区安全区长总结一个季度的安全工作,引导职工回顾自己的实际表现,如实填写《职工安全自我评价表》,并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档次进行安全自我评价;其次,由班组长召开班委会,结合职工的实际表现;填写班组意见;第三,由单位领导根据每一位职工的安全自我评价,结合一个季度的安全工作和出勤工数,进行集体研究定格;最后由矿工会召集安检科等部门领导会审,确认单位的定格。另外,在开展职工安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六项条件在安全评价定格为优秀的职工中评选出季度安全明星,由矿工会进行公示,并给予表彰奖励。

此项活动于2003年3月开展以来,得到了采掘和井下辅助区队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引起集团公司工会领导的高度重视,集团公司工会及生产保护部领导多次来矿调研,对此项活动的开展和完善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并将我矿安全自我评价的做法以集团公司工会(2003)24号文件在全集团公司进行推广。回顾一年来开展此项活动的实践,我们有以下三点感触:

安全教育评价篇(7)

一、引言

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部分学校以及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层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实际的学校安全管理过程中或者对于学生放任不管、或者通过“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将学生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压缩。上述两种方法均是不可取的。形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并没有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同时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无法达到相关安全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将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师的绩效管理体系中来是一种可行的管理模式。它不仅能够做到让教师有的放矢,同时还能够通过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来规范教师的相关行为。

二、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及其范畴

根据不同的安全事故产生场所以及相关的安全行为对其安全教育进行分类是现阶段广泛应用的分类方法。根据高中学生的特征,其安全教育内容应该涵盖如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交通安全:该部分安全教育应该包括如下内容:规避不良的交通习惯,如:不走人行横道、不靠路右边走、随意横穿马路、穿越、攀登、跨越道路隔离栏、在人行道、机动车道骑车,逆行骑车、骑车不打闹,追逐等。

第二,校园内外活动安全:该部分安全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在校内层面应该注意体育活动安全、学校集会与集体活动安全、校内劳动安、学生住宿安全等;在校外活动安全则需要包括:不得允许非住宿人员入住宿舍、不得私自接用电器电线、不得疯疯打打、不得将贵重物品带入宿舍、不得在宿舍使用蜡烛等。

第三,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及其范畴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核心,否则则会由于包括用火不慎发生火灾、用电不慎发生火灾等多发性灾难。为了避免相关的安全事故产生,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宣传灭火基本知识、自救与逃生措施等。

第四,卫生防病饮食安全:该部分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一)预防传染病。了解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即①传染源:病人、病畜、老鼠等②传播途径:空气、食物、土壤、昆虫③易感人群:少年儿童是易感人群。

只有教师做到对上述若干个方向的有效教育与引导,才能够保障学生在校内外的人身安全。为此,此部分内容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师评价的重点。

三、高中安全教育在高中教师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清晰的意识到在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中加入安全教育指标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同时也明晰了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与责任目标。因此,在具体的绩效体系应用过程中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根据安全教育内容形成不同层次的绩效指标。在具体的指标规划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否开设学生安全教学课堂、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对教学开展情况的好坏,包括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的课堂准备以及学生的实际安全教育效能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实际安全系数(安全事故发生的频次)进行评价。

其次,通过不同的权重方式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整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中来。结合现阶段高中普遍应用的打分制评价体系进行相关的评价项目分类。其中除了安全系数为客观指标之外,其他项目均可以应用主观打分原则来予以实现。同时,应用加分或者扣分的方式与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联合,最终得到响应的分数。

最后,建立完善的绩效奖惩制度。利用教师评价的最终得分确定教师的绩效成绩。并以绩效成绩为依据,对教师的绩效奖金、评优、升迁等奖励政策发生关联。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对于相关评价指标的重视程度,还能够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的相关校园安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系统同样是教学管理重心转移的“指向标”。利用该制度还能够实现教师评价指标的透明化,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四、总结

校园安全关乎社会的核心,关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校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必须以校园安全管理为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系数,学校通过教师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活动是一种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对安全教育基本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究了将安全教育内容评价纳入到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执行步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安全教育评价篇(8)

党的18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进一步明确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有着深切的指导作用。对比“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发展主要强调质的概念,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提升。

(一)安全教育应摆在重要位置

2010到2014近五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依次是631、660、680、699、727万,而十年前毕业生人数仅为280万。以上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通过外延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在校生总规模逐年攀升,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带来的问题是管理与教学主体落后、制度建设与治理方式不完善、环境塑造和设备投入不足等衍生问题。如果只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忽略了发展中的矛盾,只把工作重点放在外延性的教学与科研,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会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大局埋下毒瘤。正因为缺乏从源头的有效遏制,缺乏从管理内部的正规治理,高校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殊不知,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身保障的根本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法》等多个法规中均明确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基本形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具备智慧头脑和创新意识,兼有安全素质和防范技能的人,才能促进教育整体协调、全面稳固地发展。

(二)安全教育应回归课堂

据调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是由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保卫处与有关人员如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共同承担,一般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板报、广播通知等形式进行教育实施,选择的时期分为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毕业生就业前夕,节假日前后,典型事件发生之后等。此种做法的优点是时间较分散、普及范围广,缺点是学生体验和参与性不足,时间一长容易遗忘。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纳入正规教育体系,进入学生第一课堂,同时成立安全教育课教研团队,联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有理论知识的教师共同备课、教学、考核与评估,影响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程度,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学习,使其常规化、标准化、长效化、精细化,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真正摆在重要的位置。也有相关学者质疑安全教育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为现今开设的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内容不完整,形式不多样,形同鸡肋。安全知识属于应急知识范畴,是一种人们在非紧急情况下通常不会主动学习的知识。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载体,没有足量的课堂教育,没有学分制落实的有力措施,仅凭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并不一定能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全面得到落实。当前部分高校在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如海南大学开设的安全教育选修课,相比其他学生,经过课程学习的学生普遍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升,并掌握了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伤害率。又如清华大学开设的实验室安全必修课程,授课内容涵盖消防常识、逃生演练、化学危险品使用、电气火灾的预防等,采用计入学分的方式来检验大学生应对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以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所以,安全教育应该回归课堂。最佳的做法是建立以教务处管理部门组织第一课堂安全教育为主,联合学工与保卫处部门组织第二课堂安全教育与管理为辅的教育体系,结合两大部门和教育内容,摒弃以往分而治之的做法切实做好安全教育改革。

(三)安全教育应注重学生心理

社会发展已经呈现多元化态势,学生主体选择产生多样性变化,新形势下的安全教育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结合其关注度和兴趣度设置安全教育内容与课程,使“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有效行动。有学者对广西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进行调查,发现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务安全、食品安全等传统领域,而对新时期的社会交往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涉及较少。这也是造成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原因之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以学生的生存与安全、自尊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肯定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内在价值尺度。高校的安全教育应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地位,使学生拥有主体地位和完整人格,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如果只是根据现有安全问题简单罗列,强调量的堆砌,重视安全知识的理论灌输,忽视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培养,没有将主动权、话语权交由学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极大差异性,使学生出现学了就忘,遇了就懵的情况。简而言之,安全教育课程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入观察和适时交谈掌握他们的需求,了解并接受学生内心的想法,结合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与内容编排,共同推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如美国消防协会在全美中小学生中开设的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其用玩游戏、绘画、表演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教学收益甚佳,就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心理的做法。

二、高校安全教育体验式课程建设

根据美国著名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效率理论,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率很低,原因在于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参与其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可通过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可试听的方式呈现,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参与学习、实践应用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体验式安全教育教学正是教学者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经历,通过参与、互动、内省等方式,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过程,重视个人体验,强化实践和操作是体验式安全教育的特点。

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不同,教学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适合课堂教学,有的适合实践教学,有的合适课外安全文化渗透教育。但是,不管是侧重于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意识的提高,还是侧重于大学生安全技能的培养和自救能力的锻炼,安全教育均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教育手段。首先,加强善于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以学生为本,积极运用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引导教师关注网络信息,提升网络运用能力。其次,设置丰富的课堂体验式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讨论、主题演讲、开展讲座及案例教学等,建设多样的体验式教学资源条件。最后,构建科学化的体验式教学评价机制,以此来检验和促进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学习效果。从而将体验式教学融入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体验式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安全教育与管理团队里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安全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高校除了组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小组与教学团队以外,要将加强师资培训放到重要位置。首先,以学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组织展开安全教育课教师教学动员会议,在指明该课程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了解他们对培训需求和期望,尊重教师对安全教育问题的看法和设想。其次,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案例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教学课堂引人入胜,除了教师本身应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高校安全教育课教师年龄呈现梯队特征,年轻教师拥有较大热情,能敏锐地接受新鲜事物但在经验积累上有所欠缺;资深教师拥有丰富学识,但往往案例过于陈旧提不起学生兴趣。实践证明,在教师提出的案例分析或事件阐述时,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情关注度极高,教学过后记忆犹新。最后,深入社会各界进行专业学习。要想对学生采取体验式教学,教师应先自己去体验。安全教育的理论素养可以通过书本上、报刊杂志上的研究与归纳获得,实战水平需要亲身经历才会巩固提高。有条件的高校应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走出去即选派学习能力强的教师进驻相关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体验;请进来即邀请有经验的交通警察、消防武警、刑警、实验技术人员、医生、户外培训师、律师等社会各界一线工作人员为教师普及本行业相关知识,培养安全意识,注重从参与、体验中掌握技能。

(二)设置丰富课堂体验式教学方法

安全教育评价篇(9)

1.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形成。围绕办园理念定位,坚持做到扎实开展一日保教常规活动,以此促进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2.提供幼儿足够活动空间,保障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不断改善健康教育条件,扩展和软化了户外活动场地, 安装了校园广播,进行了时间调控分年龄段坚持每天的早操和户外活动,积极创建了有利于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的物质环境。

3.教师健康教育意识与时俱进,有效开展安全保健活动。各年龄班将安全保健纳入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每周坚持安排两次安全教育活动,幼儿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

4.培养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了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情感态度。一是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二是我们将社区实验挖掘的民间游戏融入课程供教师选择,并自制多种数量充足的体育小器械,满足幼儿活动需要。

二、当前我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在基本动作发展和技巧方面呈现发展不均衡和不稳定性增长趋势。造成该结果的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班额大,老师指导难度大,幼儿活动随意性较大。

二是专业器械投入不够。尽管有数量充足的小型器械,但供幼儿进行钻爬投掷的体育器械严重不足,幼儿体育活动中几乎没有开展这些方面的活动,导致幼儿的钻爬投掷技能差,动作发展较弱。

三是过于重视兴趣而忽略体育基本技能的教学。目前,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就是兴趣为重”,多以游戏形式开展,基本上看不到体育教学活动。

2.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不全面性。在幼儿健康领域发展水平评价中,评价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体现出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三、努力方向及对策

(一)以一日活动为依托,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我园健康教育基本性的发展

1.深化宣传教育。幼儿园对教师、家长、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与教育,举办家长学校,邀请儿科专家做讲座,利用宣传窗、家园联系栏、班级论坛等做好预防幼儿各种季节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2.强化日常管理。认真落实《重庆市幼儿一日活动行为细则》,注重学习与督促相结合,坚持行政领导每周进三次以上班级督察保教常规、每月一次保教常规大检查、每期一次饭堂评比。

3.各年龄班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安排或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幼儿有关健康的常识、健康的情绪体验。

4.提升保教人员素质。幼儿园积极开展各岗人员的学习研讨活动。

(二)在现有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多角度健康教育评价新机制

1.对环境的评价。(1)符合健康卫生要求的幼儿生活活动的物质环境。(2)提供、创设丰富的健康领域教学的机会、情景、环境。(3)提供丰富的器材、宽阔的场地。

2.对幼儿的评价。以现有评价标准为主,修改完善评价内容。

3.对教师的评价。以自评为主,园评以自评为依据,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日常保育岗位检查、幼儿健康状况及家长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

(三)以户外体育活动为突破,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在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凸显本园健康教育的特色

1.统筹安排健康教育活动,均衡体育活动形式,保证体育课的有效开展。根据各年龄班的课程容量,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内容,均衡体育活动形式,坚持按规定严格保障体育课的活动次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保证幼儿各种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发展及健康快乐的情绪体验。

2.挖掘本土资源,优化幼儿户外活动环境,保障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创设能满足幼儿全部需要的、进一步体现现代复合型的活动场地,添置固定的大型器械作为整体环境中的一个要素,构建一个具有农村特色的复合型幼儿活动环境。如,将活动区域可划分为:平衡区、钻爬区、跳跃区、玩沙区……并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鼓励教师从木头类、竹子类、稻草类、民间类等,自制多种数量充足的体育小器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

安全教育评价篇(10)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69

On the Cause of Kindergarten Security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XIN Jie, JI Dongying

(Kaifeng Jinming Golden Apple Kindergarten, Kaifeng, He'nan 475000)

Abstract The main cause of problems in kindergarten safety education are: educators awareness of safety education is not deep; nursery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lack of effective safety education evaluation; increased teacher burnout; weak awareness of children's own safety; safety education resources insufficient. For these reasons, the proposed measures to improve safety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Deepening educators recognize; perfect nursery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afety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enhance professional happiness kindergarten teachers; strengthen children's own sense of security; development safety education resources, rich security educational content.

Key words kindergarten; security education problems; cause; countermeasures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这表明了安全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孩子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看待事物更多地依赖于他们的感知,经常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往往是依靠动作和行为来认识事物。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于任何新鲜的事情都想要去尝试,而不会考虑其后果,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较差,使其很容易受到一些意外事故的伤害。而已有的研究已指出当前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安全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改进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对策,以期教育者开展好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 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者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始终以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但是,当前许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将幼儿智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像对幼儿数学、语言、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育,可能会比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更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教育者更多地关注对幼儿智力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这就导致, 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对存在的可预见性的安全问题不能及时做好充分的紧急预案措施,对突发的安全事故毫无处理能力, 为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埋下隐患。①

(2)幼儿园安全教育制度亟待改善。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要想得以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健全的安全教育制度。这样,幼儿教师就可以按照有关的安全教育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然而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是否实施了安全教育,教育效果如何,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监督体制,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安全教育效果的。

(3)安全教育评价不科学。教育评价是评定教育的价值,是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是对教育满足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②但是在安全教育的评价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缺乏教育评价的意识,这种教育评价意识的缺乏就会导致教师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对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评价,不仅可以使教育者更加了解幼儿的安全需求,总结反思自身在开展安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安全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4)教师职业倦怠感大幅度上升。教师职业倦怠指的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经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的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③教师对工作的倦怠情绪的上升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只是自己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更没有动力对工作中的细节投入更多。而教师对工作细节的忽视很容易导致其对幼儿危险行为的忽视。当幼儿存在隐性的危险行为时,由于教师的熟视无睹就很可能错失了制止危险行为的良好时机,而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5)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薄弱。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育的不完善,虽然有时已经察觉到危险,但因未能及时的反应和有效控制动作而导致以外的发生,如烫伤和溺水。④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动作发展的不完善,再加上幼儿好动的天性和环境中处处隐藏的安全隐患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幼儿比成人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说明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并且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措施。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安全教育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而是以成人的视角出发,盲目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往往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6)安全教育资源不足。丰富安全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常只是在社会或健康领域中能看到一点安全教育的影子,但这对于幼儿安全教育的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就目前的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资源来讲,安全教育书籍的缺乏限制了安全教育的内容;教学器具和影像资料的缺乏,限制了安全教育的教育形式;社会资源的不足,就会使安全教育脱离实际生活。

2 改进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对策

(1)提高教育者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提高教育者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的前提是要加强教育者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改变以往唯智力至上的观念,重新认识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要的位置。教育者首先要清除对安全教育方面知识的误解,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相关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师和幼儿正确应对和处理意外事故的方法。其次是幼儿园要定期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鼓励支持幼儿教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教师明白安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是相互促进,是幼儿园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完善幼儿园安全教育制度。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要完善有关安全教育的书面的规章制度,也要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于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对于责任到人、怎样实施、怎样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安排和规定。幼儿园对于具体的执行过程要加强监督,谨防有些教育者钻制度的空子而忽视安全教育,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一旦发现问题,就要严肃对待,及时改进,尽量扫除安全教育的盲点。

(3)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评价机制。有效的幼儿园安全教育评价有利于教育者了解现在的安全教育是否满足本园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否能够促进幼儿深入认识并快速应对危险行为,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安全教育目标。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评价可以依据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来进行, 瑞吉欧教育体系为人们所提供的积极参与精神和反思性文化的实践,启示我们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及其学习,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从而增进儿童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⑤幼儿教师可以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以及对幼儿的观察记录下来,以有利于以后的回顾与反思,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4)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正是幼儿教师面临的种种压力,使其产生职业倦怠,那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应该从减少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入手。首先,幼儿园领导要改变管理作风, 实现人文关怀,了解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理解教师的处境,使教师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其次,幼儿园应以奖励性考核为主,惩罚性考核为辅,激励教师更加努力认真地工作。再次,降低师幼比例,减少劳动强度,在无法降低幼儿人数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每个班级教师的人数,以达到合适的师幼比例。最后,促进社会各界、家长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支持,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5)加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在生活中,成人对危险场所或有害物体的认识不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学前儿童对危险情景以及事故因果的认识明显有别于成人,如幼儿认为明显凸起且尖利的物体远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或东奔西跑的伙伴来得危险,因为前者是“不动”的,而后者动个不停。⑥正是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对幼儿的伤害,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都能够注意得到,所以加强幼儿自己对安全的认识是必要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的。另外,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防因为排队拥挤、争抢玩具等而引发意外事故;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反应能力,使幼儿在面对危险时可以灵活反应和快速躲避。

(6)开发安全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的开展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教师侃侃而谈的说教。教师可以开展科学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正面地认识危险事物,还可以给幼儿提供有关安全方面的绘本,使幼儿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给幼儿呈现逼真的教具和有关安全的影像视频,可以使幼儿更加形象地感知危险行为,提高幼儿的危机感。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让专业人士如消防队员、警察等给幼儿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应对危险的技能。幼儿园和家长要形成合力,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注释

①③王悦.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安阳市十二所幼儿园为例[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上一篇: 安全月专题培训 下一篇: 直销市场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