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8:06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76-02本院骨科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了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患者术前与术后进行护理。鉴于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男女比例为49:35,年龄在56-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3.5)岁。其中,有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1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5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13例合并哮喘病,11例合并支气管炎。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措施

1.2.1.1术前心理护理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加以重视,并鼓励其以正确的方式抒绪。若患者对手术出现任何疑问,应给予有效的解答。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已失去行动能力,主要依靠家人的照料,因此在内心会出现诸如自卑、沮丧和绝望等心理特征,发展下去就会成为恐惧感和焦虑症状等[1]。此时,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宣传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相关病理知识,以及实施手术的主要措施,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此外,还应给患者家属讲解相关的护理常识,解释手术的原理与安全性能,劝解家属多鼓励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1.2.1.2术前牵引护理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其手术前通常进行牵引治疗,使骨折处于稳定状态,并减少患者肌肉的张力,从而降低局部的出血量,减轻疼痛感。在行牵引治疗时,应使患者的肢体轴线同牵引力线之间保持一致,患肢呈外展、中立位30°左右,利用软枕将患肢抬升30°[2]。密切观测患者患肢肢端感觉与血流运行情况,引导患者适当屈伸其踝关节与股四头肌。

1.2.1.3术前饮食护理因为老年患者的牙齿多有松动,消化系统也在逐渐消退,因此其饮食应作特殊处理。鼓励患者多食易消化的新鲜水果与蔬菜,可适量进食蘑菇、豆类和山楂、木耳等活血化瘀的食物。同时,还应指导老年患者多喝水,可进食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帮助排便。

1.2.2术后护理措施

1.2.2.1术后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呼吸、血压和脉搏等生命体征,每间隔一个小时记录一次,并给予患者实施低流量的吸氧和心电监护。针对合并心脏病与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还应密切观察其心电图与心律的变化情况,若发现任何异常出现,应立即报予主治医师。此外,还应观测患者的患肢温度、颜色,以及是否出现肿胀,给予患者的引流管进行定时挤压,1次/h,使引流管始终保持通畅。若患者的切口出现渗血,应立即更换敷料。

1.2.2.2给予患者术后实施皮肤护理老年患者卧床时间太长会使受压的部位出现压疮,因此应给予其必要的皮肤护理。采取填写翻身卡的方式,定时予以患者翻身,2h/次。而患者病床的床垫应选用海棉床垫或气垫床,在其骶尾部安设水垫和气圈。针对患者受压的部位,应给予必要的按摩,并用温水进行擦浴,2次/d。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使其血液供应情况得以改善。

1.2.2.3术后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手术6h之后引导患者屈伸足趾,术后2d进行适量背身运动、踝泵运动,3次/d,25min/次。术后5d指导患者抬高其上身,高度不宜大于30°,并适度的屈伸膝关节。直到15d拆线后即可逐渐活动其髋关节,并鼓励患者扶着拐杖下地走动[3]。患者出院时,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持续进行功能锻炼,不能侧卧、弯腰和坐沙发。同时,加强患者的饮食调理,多饮食豆制品,并多到户外晒太阳。

2结果

经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已痊愈出院,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条件得到有效的提升,我国的人口正朝着老龄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出现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股骨颈骨折在骨科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由于老年人的股骨颈通常会出现骨质萎缩和骨质疏松的情况,只要有一点轻度的外力影响,即可导致出现股骨颈骨折。患者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通常会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这也给医师的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且术后恢复也非常的困难。而且发生股骨颈骨折之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较慢,无法正常的行走和站立,只能长期卧床休息,而且还会伴随着局部的剧烈性疼痛感,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许多的并发症,危机老年患者的生命。鉴于此,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非常的重要,不仅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也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本院将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其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经一系列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所有患者均已痊愈出院,没有出现任何的并发症。可见,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平等和谐的医护患沟通使患者熟悉了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渐主动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2)

脊柱骨折(fracture of the spine)是指脊椎骨的连续性中断,常表现为椎体的压缩,以胸腰段最为常见。脊柱骨折常见于外伤,尤其是暴力因素;椎体肿瘤、感染、骨质疏松等也可导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5%~6%。它可见于各年龄段,青壮年多见。颈椎骨折者,可见头颈倾斜,患者常用两手托住头部;胸腰稚骨折者,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的刺激,使肠蠕动减慢,患者常伴有腹胀,腹痛或大便秘结等症状,若出现截瘫,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则表明伴有脊髓损伤。X线摄片可显示脊柱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1]。选取我院2013 年12月~2015年8 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手术患者64例,进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12月~2015年8 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手术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8岁~62岁,平均年龄(43.2±5.2)岁,对照组32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37岁~61岁,平均年龄(42.8±4.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此基础上实行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P

2护理措施

2.1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准备十分关键,完善各种检查以明确病情,指导治疗与护理。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①完善各种检查腰椎正、侧位片,CT、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等。②心理准备:由于患者对腰椎手术缺乏了解,一般都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护士应做好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首先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让患者心理上有所准备,增强信心。然后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表现,向患者逐一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手术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等[2]。③患者准备术前常规备皮3d,术前禁饮12 h,禁食6 h,术前30 min鲁米那0.19g肌注,使患者镇静。术前晚清洁灌肠排空肠道,以利于术中减轻腹腔压力,使腹腔静脉回流通畅,从而减轻术中出血。

2.2手术室护理 ①熟悉环境 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陌生环境,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安慰患者并鼓励其坚持到最后,以缓解紧张情绪。对手术难度大,时间长,患者出现烦躁情绪,护士应握住患者的手,给患者以亲情感,安慰患者。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②密切观察,加强监护对有并发症者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变化。掌握并发症的指征,随时询问患者有何不适,以便及时掌握情况,提早制订应对措施。

3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8%(7/32),高于观察组的12.5%(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根据骨折发生机理,脊柱骨折分为屈曲型骨折和伸直骨折,若暴力使脊柱过度屈曲而损伤,称屈曲型骨折,若暴力使脊柱过度伸直而拐伤称伸直型骨折,以前者为多见。根据骨折稳定程度,脊柱骨折又可分为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若椎体单纯压缩骨折,且压缩小于椎体高度的1/2,单纯横突或棘突骨折,第三腰椎以上的椎板骨折;均属稳定骨折,骨折无进一步移位的倾向。若椎体压缩在1/2以上,椎体压缩骨折伴有棘间韧带撕裂,粉碎性压缩骨折,骨折伴脱位,以及腰4~5的椎板,关节突骨折,均属不稳定骨折,由于脊柱的稳定性被破坏,不经妥善处理,有再移位的趋势。手术室护理人员,给人的印象是穿着绿色的手术衣裤,戴着口罩、帽子,淡漠无情,动作敏捷,不苟言笑,面对的只是手术伤口,而不是患者,其实她们是一群具护理专业热诚的工作者。医院行政者如何提供理想的工作环境,以激发同仁的士气,缔造更好的绩效,并试着了解其中的冲突与寻找改善的空间,本研究即为探讨这一群默默奉献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在工作复杂性与工作量增加的环境下,影响其工作满意情形的因素及需求[3]。

患者接送进入手术室直到手术完成,此其中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都面临极大的冲击,此时担任第一线工作的手术室护理人员,除了应具备专业知识与熟练技能外,冷静的头脑,亲和的态度,有条不紊的动作,并与其它医疗小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使手术室的工作,虽然在持续性工作量增加、压力加大的环境下,能顺利的进行[4]。一个成功的手术,除了医师精湛的技术,医院硬件的配合,担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必须具有学识和涵养,职业伦理与品德及遵守团队的纪律,因为他们的参与,可以使得手术气氛和谐融洽,外科医师得心应手。手术室是一个讲究效率、速度与团体合作精神的单位,每一个人在手术室中都扮演不可或缺的一环,护理人员在手术室中更是担负重要职责[4]。

5结论

脊柱骨折手术室安全管理要特别注重流程中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对各项医疗、护理法规、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管理,有效的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孟庆礼.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133-134.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3)

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1]。2003年12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我们应用移动式C型臂X线机透视下,在ICU床旁开展介入血管栓塞技术,抢救严重骨盆骨折大出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ICU病区2003年12月至2010年5月于床旁行介入性血管栓塞术抢救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共48例。48例患者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5~7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4例,坠落伤10例,压砸伤4例。全部患者均并发失血性休克,其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为1.5~3.0;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30分,平均38.7分;经骨盆X线摄片及CT扫描确诊为骨盆骨折及合并伤。

1.2 手术方法 病人在ICU病房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同时,应用移动式C型臂X线机(PilipsC型机)透视下,行介入性血管栓塞治疗。以Seldinger法,选择损伤较轻侧股动脉穿刺插管,所用导管为5F或4F“C”管,先行伤重侧髂内动脉造影,透视观察血管,若有血管损伤,可见血管影像中断或造影剂外溢,在明确出血动脉后,以明胶海绵颗粒或加弹簧圈栓塞;退出导管到腹主动脉后,再行对侧髂内动脉造影及栓塞。如未见造影剂外溢显影,考虑骶部静脉丛出血时,可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以减少静脉回流血量,控制出血。栓塞后再次血管造影加以证实。

1.3 结果 48例患者经介入性血管栓塞治疗后,2例患者死亡,46例患者术后血压平稳上升,贫血得到纠正,伤后24小时补液、输血量明显减少,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深静脉通路,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快速补液、输血纠酸抗休克,同时给予止血剂、抗生素;对合并呼吸衰竭者立即建立人工气道,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清醒患者应进行解释和安慰,取得配合。在床边搭简易操作台,介入性血管栓塞术前在墙壁四周设置铅屏风,操作中要加强对X射线的防护[2]。

2.2 术中配合 (1)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轻度外展;(2)认真清洁局部皮肤,会备皮;(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认真洗手,用0.5%的安尔碘严格消毒局部皮肤,消毒范围大于12cm×16cm,铺无菌巾;(4)协助医生行动脉穿刺;医生用穿刺针刺入股动脉后,送入导丝,应协助医生置入血管鞘并固定,随后予髂血管介入操作;(5)术毕退出介入导管及血管鞘,用无菌纱布压迫股动脉穿刺点约20分钟,然后予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24小时后剪除绷带。

2.3 术后护理

2.3.1 症状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尿量、皮肤黏膜,检测中心静脉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以明确是否出现休克及程度。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3],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反应、皮肤颜色、皮肤感觉等情况,如果臀肌、胭绳肌和小腿腓肠肌肌群的肌力减弱、足下垂、小腿后方及足外侧感觉丧失,必须立即报告医生。

2.3.2 出血观察 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如局部有渗血,用无菌纱布填塞压迫止血。骨盆骨折患处有无明显渐进性肿大的血肿。

2.3.3 皮肤护理 每1h翻身一次,并用气圈垫骨隆突处,防止受压部位发生褥疮。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大小便后要用温水擦洗。教会患者增强预防知识。

2.3.4 饮食休息 鼓励患者多饮水,早期应给予低脂、高维生素、高铁、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后期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高镁的饮食,以利于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食欲不佳者,可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的需要。经常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利于排便。

2.3.5 心理护理 意外的创伤不仅使患者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更难以接受,对疾病及愈后产生悲观情绪,所以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的思想情绪,采用安慰性的语言,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配合手术,取得最佳疗效[4]。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予功能康复锻炼或进一步的手术复位治疗。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死亡的首要原因,死亡率达25%~39%[5],我院开展床旁介入性血管栓塞术救治重度骨盆大出血病人,成功率95.8%,较传统保守治疗有明显提高,标志着我院在抢救严重骨盆骨折病人上有了新的进步。严重骨盆骨折急诊介入治疗,有效缩短了休克期,极大的节约了抗休克抢救过程中的用血量,明显缩短了病程,降低了死亡率。在ICU病房施行床旁介入性血管栓塞是一项快速、有效的止血措施[6]。如能掌握该技术的操作步骤,配合熟练,不仅能缩短操作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更加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与传统保守治疗相比,床旁介入性血管栓塞术具有操作方便,无需悬吊牵引等优点,因而大大提高了抢救的速度和效率,符合损伤控制外科的新理论[7],易于术后护理。医护配合进行床旁介入性血管栓塞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以直接在病房进行,为抢救严重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争取时间。床旁介入性血管栓塞术,更易于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郑志群,戴鸿志,沈盛华,钱何布. 床旁介入性血管栓塞救治骨盆骨折大出血17例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05),449.

[2]郑志群,陈强,沈盛华,钱何布,林兆奋. 床旁介入血管栓塞治疗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34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2005, (02),79.

[3]李永岩,邢桂荣,贾梓霞,张洪艳. 护理干预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 (09),191.

[4]郑霞. 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体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09, (08),1007.

[5]贾健,王若明,金鸿宾. 骨盆骨折并髂血管损伤. 创伤外科杂志 , 1999, 1(3):165.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4)

近年来,我科积极探索将CNP护理模式运用到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男44例,女6例;年龄32~75岁,平均57岁。锁骨远端骨折20例,锁骨关节脱位8例,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21例,陈旧性骨折1例。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坠落伤12例,击打伤6例。伤后患侧锁骨远端或肩锁关节肿胀畸形,触压有骨擦感或浮动感,痛感明显,患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明显受限。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天,平均4.6天。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全身或臂丛麻醉,屈沙滩椅位,患肩垫高,通过查体“钢琴征”定位锁骨远端机肩峰,做倒“L”形切口。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

CNP模式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护士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完善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制定护理计划。由于患者可能担心手术引起的疼痛、担心手术的危险、担心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我们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建立护士分管制,向患者耐心细致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实例及主刀医生情况使患者消除恐惧与焦虑,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的治疗。

(2)饮食和日常护理:患者的体质好坏直接影响术后的康复,根据体质的差异,指导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以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术后的骨骼功能恢复能力。

(3)术后康复训练:患者术后均应实施早期锻炼,一般在术后1周即可开始肩关节伸展活动练习,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功能转变。锻炼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可行钟摆锻炼,被动外旋、外展、内收、内旋练习;中期可行活动度,肌力和日常生活训练,晚期可行恢复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训练[3]。术后3~4周内要悬吊患侧上肢予以保护,使患处保持稳定,以利于骨折愈合和韧带修复,开始功能锻炼肩关节活动幅度不要过大,特别应避免有力的推、拉、举动作。在术后不同阶段指导好患者动、静结合,保证最终功能的完全康复.

根据Rockwood评分法[4]评定疗效。疼痛:无3分,轻微2分,中度1分,严重0分。活动范围:正常3分,轻微受限(50%)0分。肢力强度:正常3分,轻微减弱(50%)0分。日常活动受限:无3分,轻微2分,中度1分,严重0分。主观结果:优3分,良2分,可1分,差0分。总分13~15为优,10~12为良,7~9为可,7分以下为差。

结 果

本组手术时间2~3小时,平均2.5小时。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X线片示脱位及骨折复位好,内固定稳定。所有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

本组患者术后评分优40例,良9例,可1例(为1例陈旧性骨折病人)。50例病人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移位及断裂、松动及再脱位等并发症,术后解剖结构恢复,外观及功能满意。

讨 论

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为临床最常见的骨折损伤类型,而其最重要的原因和病理基础是Bankart损伤。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和肩关节脱位的复杂性,骨折移位情况有可能不能被单方向肩关节X线片准确地呈现。故建议行多角度投照及MRI检查。

临床护理路径在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能使其在住院期间真正有舒适及被重视的感觉,能使病人在心理上、生理上获得满足感、安全感。

在运用CNP护理模式时,首先要使患者明确其自身疾病的性质,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强化其病态思维下对自身和家庭的危害及影响,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尤为重要,其不仅有利于肿胀消退,减少肌萎缩,更重要的是防止肩关节粘连和僵硬,有利于关节的功能恢复。康复指导方面强调早期功能锻炼,负重晚,避免外伤。

总之,对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早期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符合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其并发症少、复位满意可减少再脱位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是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实用护理方法,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雪华,郑红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27-28.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5)

3D打印技术的基础是通过数据来设计文件,之后把材料一层层地粘合或者沉积,最终形成三维物体[1]。很多领域都应用了3D打印技术,就医疗领域而言,3D打印技术应用最普遍的科室是骨科、牙科、整形。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精准度,而且还能详细地计划手术方案,节省手术时间,保证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临床护理实习才能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带教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关键途径。骨科护理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很多内容抽象难懂,比如髋臼、骨盆等部位的骨折病理特点,必须要借助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3]。传统骨科护理教学是通过X线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带教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局限性。为此,我院在骨科护理带教中引入3D打印技术,现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12月我院2个骨科50名护理专业的实习生,所有实习生均为女性且来自于同一所学校,实习生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2.3±0.2)岁。随机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名,实习时间30d,由护师以上职称的带教老师实施教学。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X线片讲解骨科知识,观察组应用3D打印出的骨折模型进行讲解。带教方式分为两种:集中授课每周1次,每次2h,主要讲解病例与课本的理论知识;床旁带教每周3次,每次1.5h。留出最后一周实习时间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

1.3观察评定标准

教学结束后,从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护理记录书写三方面进行考核,各项考核成绩满分100分。①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如何描述骨折移位情况、如何观察骨折血运情况、骨折的治疗原则、并发症与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指导、相关注意事项等;②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如何搬运骨折患者、患者的骨牵引配合操作、患者的轴线翻身操作手法等,重点考核实习生在临床中与患者的交流、是否能够详细理解骨折移位等;③护理记录书写考核内容:骨折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病例的书写是否规范、准确、清晰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科考核成绩,观察组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得分分别为(92.3±3.1)分、(93.5±2.8)分、(95.5±3.3)分;对照组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得分分别为(86.2±3.4)分、(87.6±2.7)分、(89.7±2.5)分(P<0.05),详见表1。

3讨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护理带教的优势显而易见:①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3D实体模型,可以全面展示骨折的受伤机制、解剖结构、功能锻炼、骨折类型以及内外固定物的安装等,能够把骨折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临床治疗与护理等统一结合[4],清晰地呈现给学生;②更加直观形象:骨科专业很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仅依靠课本讲解很难启发学生想象,而实体模型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最直观、最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更便于学生理解;③有助于学生掌握骨科护理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给学生的临床护理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更熟练地运用术前准备、术后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护理技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5]。本研究中,观察组出科考核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实习生普遍反映X线片的阅读难度很高,无法很好地理解复杂的骨折病例,临床护理中,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存在困难,使用X线片讲解,患者很难理解专业知识,因为护患沟通出现问题所以很难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观察组实习生普遍表示可以通过3D技术打印出的三维骨折模型来理解骨折的生理、病理特征以及护理要点,自身的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都有相当明显的提高,采用实体骨折模型来与患者交流,更便于患者理解自身的骨折情况,护患沟通良好,患者能够自觉、积极地配合护理,因此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护理信心明显提高;带教老师反映,借助尸体骨折模型讲解骨科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重点,实现了带教效率与带教质量的双重提高,学生对骨科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教学过程相对轻松。综上,在骨科护理带教中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实习生更好地掌握骨科专业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是值得推荐的带教方法。

作者:石梅莲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朱菁菁,淦细红,陈和珍,等.3D打印技术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1):835-837.

[2]邱雪,吴荷玉.3D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在数字骨科医学发展中的应用配合[J].护理研究,2015,(30):3839-3840.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6)

【中图分类号】R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30-02

1 引言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对膝关节的稳定性、 完整性和活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使患者早日康复,不但与骨折类型、手术方法有关,也与此类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有关,因此加强术后护理也很重要。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43岁。骨折原因:车祸伤33例,高处坠落伤27例,其它18例。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48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0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11例,Ⅴ型7例,Ⅵ型9例。

2.2 治疗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78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尽量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平整,并根据骨折情况给予坚强内固定,必要时予以植骨。

2 结果

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最短住院14d,最长住院43d,平均住院22d;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5个月,愈合时间最长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中有2例发生皮肤坏死,1例感染,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在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处理后症状缓解。

3 术后护理

3.1 常规护理:

患者术后6到8小时后可采取低枕平卧,暂禁食、禁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第1天可半靠坐起。密切注意患者伤口的血液循环情况,当发现患者伤口有渗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记注意敷料包扎的松紧度,不可过松或过紧,并密切注意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张力、患肢感觉以及运动功能。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中可采取双氯芬酸钠1粒塞肛或曲马多注射液100mg 肌内注射,观察效果。患者长时间卧床有可能导致压疮的产生,因此应在患者的腰下垫小枕,并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建议并嘱咐患者多食用高纤维易消化、高蛋白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2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应调动起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使患者主动参与机体康复训练。首先应向患者耐心详细地讲解病情,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对患者宣教明确、有效和积极的疾病预后信息,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示范指导,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3.3 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

在患者手术完回病房后,将患肢抬高置于功能位,小腿处垫一软枕,膝关节屈曲5度,等患者麻醉消失并清醒后,确定患者可以锻炼时,即指导患者做以下恢复训练,如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环转足趾的屈伸、股四头肌的收缩的锻炼。每天活动3至4次,每次锻炼时间10至15 min,每次运动限度以患者适宜为准,不可过度锻炼,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应逐渐加大患者的锻炼限度,如第一天初始角度-15-0度,终止角度10-30度(一般以患者能忍受最大角度为宜),时间60 min,2次/d进行锻炼;次日可根据的患者的病情以及使用度适当的加大锻炼限度,活动角度增加10-20度,时间频率不变。第3天后对病情良好且适应的患者加大活动限度,活动角度增加10-20度,以此类推。检查活动是否有效的方法如下:可以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感觉到髌骨向上随肌肉收缩而移动,也可以用手推动髌骨,如推不动,说明收缩股四头肌方法正确。

3.4 术后中期的功能锻炼:

把患者术后4天到术后2周称之为术后中期,本次研究中在患者的术后中期,采用CPM机被动训练关节活动度并辅以主动功能训练为主要的功能锻炼方式,帮助患者骨的矿物质沉淀,使骨坚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骨的愈合,同时可避免假骨的形成。减轻疼痛、肿胀,最大限度增加关节活动度。

3.5 术后晚期的功能锻炼:

把患者术后3周以后称之为术后晚期,在此阶段可以逐步加大运动幅度,引导患者在锻炼时提高活动限度到膝关节完全伸直和屈曲60度至90度,对关节僵硬的患者可以辅助理疗促进瘢痕软化,从而缓解膝关节僵硬。术后8-10周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可以扶拐在无痛下负重行走,粉碎性骨折和术中行植骨的患者开始负重的时间适当延长1-2个月,直至愈合后再进行练习。术后12-15周且患者经X线证实骨折完全愈合后,可以进行负重训练,但应谨记循序渐进的原则。

4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除及时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如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中期功能锻炼、晚期功能锻炼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赵晓鸥,郑光新,何宁.骨折内固定对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22(12):1051-1052.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21-01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加上骨折后长期卧床,出现忧郁孤独、烦躁不安等心理。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针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预防措施,成为骨科护理人员的重点课题。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110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住老年骨折患者110例,其中男76例,女34例;年龄60~69岁66例,70~79岁24例,80岁以上10例。平均年龄70.4岁。110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胫腓骨骨折11例,踝部骨折5例。伴有高血压25例,糖尿病者3例。

2术前护理

2.1一般护理:禁烟、禁酒。常规检查血、尿、粪便常规、出血凝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核磁共振等,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难以入眠患者,给予适当镇静药物保证睡眠。术前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深入病房详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估计手术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发作和及时发现加重并发症的因素。

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日渐衰老,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自己独立生活常常感到自豪。但因意外伤害造成肢体活动受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心情非常沉重。常常会出现,忧郁、不安、烦躁、易怒,对生活、治疗悲观,不愿配合治疗。

我们结合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1)稳定情绪,争取合作。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沟通。耐心细致的讲解骨折的性质、程度,手术效果及目的,手术过程及手术时间、术后如何功能锻炼。同时请相同手术成功的患者与其交谈,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有文献报道焦虑程度过重会影响手术效果,其可能导致体内儿茶酚氨及控制体内抗体生成,减缓伤口组织再生,减少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数目,使淋巴细胞组织重量下降,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影响伤口愈合[1]。而老年患者因为意外伤害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我们在术前精神上给予患者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3)感情支持:尊重老年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情感需求,给予患者必要的同情、关怀,使患者感到温暖,减少患者对医院的排斥感。同时做到态度和蔼、应耐心细致、动作轻巧敏捷,技术操作熟练,努力使患者满意,患者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之配合治疗。(4)争取家属配合。老年患者生病时孤独感尤其强烈,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住院期间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尽可能地取得家属的配合,让其多陪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合理需求,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饮食营养护理: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弱,消化道吸收功能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增多、身体免疫力差,应针对性的安排饮食计划。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营养宣传,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个性化的饮食指导。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骨折初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易吸收。骨折2~4周,则应进一步加强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此时应多吃牛奶、鱼类、蛋类、动物肝脏、骨头汤,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钙及蛋白质的食物。骨折后5周以上,可食用任何高营养食物及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坚持低糖低盐饮食、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低脂低盐饮食。

3术后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对手术耐受较差。术后细心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肿胀,对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观察尿量,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注意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质、颜色和数量,注意监测生命体征,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并观察伤口情况,以防伤口感染。术后前三天食含盐食物,少食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2]。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褥疮的预防: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褥疮等并发症。老年人皮肤营养弹性下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很容易发生褥疮,故应嘱咐患者每2~4h翻1次身,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或臀下垫海绵垫、防褥疮垫。在受压部位应用透明贴,促进血液循环。

3.3静脉血栓:老年骨折卧床后血液流动变缓,加上自身血液粘稠度较高,骨折后造成血管壁损伤,因此极易形成静脉血栓。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活动情况。嘱咐患者主动活动,提高肌肉的肌力,对不能自主活动的,应协助患者定时更换,太高患肢,增加患肢血流。防止静脉血液淤滞。重视患者的疼痛,术后24h内,患者疼痛较剧,可采用药物止痛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4康复指导:指导老年人做康复指导,说明早期运动的重要性。嘱咐其活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循序渐进,不能急躁。活动过程,应有家属扶助,防止跌掉,密切观察患者身体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总之,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可促使骨折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8)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故手术治疗越来越普遍[1]。股骨颈骨折其致残率高,以往大多用各种牵引或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出现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的问题[2,3]。我科自开始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情况,患者卧床时间明显减短,而且关节功能回复优于牵引或内固定的方法。特别是在手术后,给予患者及时的康复指导,并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3例,其中左侧45例,右侧48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51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2.5岁。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身体状况评估 术前进行常规检查血、尿、便、心电图、X线。为了做好患者术后生活能力的评估和应对手术期间出现各种并非性疾病的处理,术前要对身体重要脏器进行功能性检查。例如血糖血压控制、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控制等。 

2.1.2心理护理 患者骨折发生后伤口的巨痛以及活动受到限制,会产生"成为家人累赘"的心理压力,和对手术的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进而可能导致睡眠紊乱,严重时直接影响术后的恢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细心的照料、及时的支持、心理安慰以及正确的心理疏导,缓解和解除其不良情绪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2.1.3术前训练指导 术前的肢体训练是为了增强患者本身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帮助改善和提高其心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性,预防术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为了预防肺部感染及并发症,入院后即指导患者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及有效咳嗽4次/d,每次每个动作10遍。为了预防术后肌肉萎缩,确保肌张力足够,降低发生髋关节脱位的概率,指导患者双手拉床上吊环作抬臀运动,屈伸踝关节运动,提髌运动,收缩股四头肌等4次/d,每次每个动作20遍。 

2.2术后护理 

2.2.1观察病情 由于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超过传统手术[4],手术应激容易引发各类并发症。因此,术后必须给予患者48h心电监护,而且在此期间持续低流供氧。护士应提高警惕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指导患者、家属发现异常立刻报告、联系护士或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2.2.2体位护理 术后避免患肢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的人工关节脱位,在搬运、翻身等过程中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个别患者为为促进患肢脉回流,在做牵引的同时也要将其抬高。 

2.2.3疼痛护理 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为患者止痛,护士会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正确使用镇痛泵。如果镇痛泵起不到效果时,为了防止高龄患者因剧烈疼痛而引起心律异常、血压不稳定等并非症的发生,护士或医生会及时请麻醉师进行处理。 

2.2.4伤口护理 手术切口内结扎血管容易破裂,术后护士要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及周围肿胀等情况,发现渗湿时要立即报告医生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预防感染。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h内的引流一般量为150~300ml,细心观察、准确记录颜色和流量,如发生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要按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叮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多做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确保呼吸道的通畅,特别是对待高龄患者,为了预防其肺部感染的发生,护士要给患者拍背,帮助排痰,并且及时给予雾化吸入,这样也可防止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心衰。术后尿管常规留置3d,期间为预防患者尿路感染,应鼓励其大量饮水,保持尿道口清洁,并且用0.125%碘伏消毒2次/d。为防止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士应在早期就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屈伸等锻炼,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2.2.6饮食护理 骨折术后的饮食因人而异尤为重要,因为合理膳食不仅对康复很重要,而且可很好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患者指导进食能量高、纤维素含量高、蛋白丰富和多种维生素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应给予糖尿病配餐,为了利于保护肾脏,还可食用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奶、蛋、水产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低盐低油脂。 

2.2.7功能锻炼 手术7d后按情况可以指导患者进行CPM机锻炼、床上坐起、在有保护的情况下扶助行器进行站立、行走锻炼,避免摔倒,根据患者体质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护士应对不能配合活动的患者给予被动锻炼。 

3 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通过手术,手术时间(52.3±17.4)min,术后下床时间(8.5±3.1)d,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8w后患者均能不需扶拐行走,生活可以自理,没有障碍,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患髋无痛,髋关节Harris评分(92±5.3)分。 

4 讨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大约10%~20%的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死亡[5],其中主要原因为之一就是长期卧床所导致原有的内科疾病加重,并且伴有发生并发症。因此,此类骨折治疗的重点是使患者的负重功能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尽早可以下地活动,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牵引以及钉板系统内固定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在内固定后、骨折愈合前,患者不能负重活动,需卧床6~12w,期间发压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使患者术后1~2w便可下地负重,缩短了住院时间,患髋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避免了传统疗法引起的骨折延缓愈合、不愈合、内固定物松脱断裂、髋内翻畸形等和其他因久卧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上要做好各种有针对性的工作,其中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期的心理辅导和护理、手术后的病情观察,特别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等,是保证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而至恢复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英娟, 杨春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髋部及膝部手术后,据报道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1],如不能及时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或致残,严重时可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2012年1-12月我科收治髌骨骨折31例,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1例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54岁,手术30例,手术采取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

2预防及护理

2.1健康教育对髌骨骨折的患者讲解术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预后,讲解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认识,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同时讲解DVT的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说明早期活动的意义及重要性,让患者掌握相关的预防知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消极悲观情绪,提高患者对术后抗血栓预防性治疗的依从性。

2.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粗纤维素饮食,每日饮水量>2000ml,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禁烟酒,减少香烟中尼古丁对血管收缩的刺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2]。

2.4护理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患者抬高20-30cm,以利静脉回流,术后抬高患肢,注意避免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3]。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5患肢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毛细血管的充盈度,患肢的肿胀疼痛情况,每日测量周径并记录,测量方法采用以髌骨上缘以上15cm处,或髌骨下缘以下10cm处测量周径,并与健侧对比。当患肢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小腿肌肉饱满紧韧明显,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升高者,应考虑DVT[4]。须及时给予处理。

2.6患肢的功能锻炼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鼓励患者作主动或被动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其方法是让患者绷紧大腿肌肉5-10s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如此循环往复,20-30分钟/次,3次/日,患者可自行安排时间锻炼,同时给予患肢被动的向心性按摩。早期活动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血流淤滞,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7减轻疼痛疼痛是患者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凝血功能异常,易致血栓形成,不利于活动[5]。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术后给予镇痛泵,减轻患者的疼痛。

2.8药物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如中老年患者,体现肥胖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立迈青)抗凝治疗,使用前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功能,无凝血功能障碍者使用。使用方法为低分子肝素钙5000抗xa国际单位,每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为10-14d,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注射部位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倾向,及时调整用量。

3结果

31例髌骨骨折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0例患者顺利治愈出院,其中一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后第9天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经活血抗凝治疗后血栓消散,病情好转出院。

4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尤其是在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6]。骨折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静脉回流缓慢,出血或创伤使血凝固因子增加,易发生血栓,因此,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险的并发症。临床上对髌骨骨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重视程度不及其他的下肢骨折,因此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加强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患肢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有效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易绪英,张忠梅,何敏,等.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2010,7(1):159.

[2]龚玲丽,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2):114.

[3]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70

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篇(10)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配合优良率及术后康复速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下肢骨折接受手术和术后的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下肢骨折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47-02

老年人因髋部的肌群出现退行性病变和多由骨质疏松等,常在受到外界轻微的撞击力后,自行跌倒或下肢进行急速扭转时,导致下肢骨折,因而需采取手术治疗[1]。现我院采用护理干预手段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干预组2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1.4±3.7)岁。其中10例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骨折,7例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骨折,14例胫骨干骨折,4例踝关节骨折。17例属于开放性骨折,23例属于闭合性骨折。两组在性别、年龄和骨折类型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按照下肢骨折术后的一般护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2周。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当术中患者被接到手术室时,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和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的疏导,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的心理,恰当与患者进行交谈,分散其忧虑和紧张因素,给老年患者予安慰和鼓励,告之患者该如何配合麻醉师施行术前麻醉,增加其对麻醉的成功信心[2],提高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法的认识。在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预测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尽量取得老年患者的配合,特别是在手术最关键的时刻时,更应该积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待老年患者清醒后告之手术已经成功完成,让老年患者放心,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这有利于帮助术后伤口的愈合,促进康复。

1.2.2的护理。术后抬患肢高20~30度,避免肢体受压,特别是腘窝处,以促进患肢消退肿胀,并定时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并垫以海绵垫,足底和骶尾部垫以气圈。协助患者尽早进行下床活动,施展下肢功能锻炼。

1.2.3饮食指导。麻醉清醒后或术后6小时便可进食,饮食以低脂、高蛋白、高纤维和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摄入水,每日要多于2500ml,禁烟酒,忌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

1.2.4并发症如压疮的护理。因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加上疼痛,不愿意定时更换,故易发生压疮。在护理中,应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并避免患者的衣服和被褥污染、潮湿。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1次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身体极虚的患者,可用软垫或海绵放在骶尾等好发的部位,以防发生压疮。

1.2.5肺部护理。常鼓励老年患者做深呼吸运动,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必要时拍背协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淤积于肺内,如果是冬天时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的感染。

1.2.6康复护理。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期的功能锻炼,及早开始,尽可能活动除患肢外的其他部位,特别是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加强大腿肌肉的肌力,为下一步活动做准备,练习抬腿及床上活动,1到2个星期后,下肢肌力恢复了,即可双拐辅助下地行走,但要保证患肢不负重,且须有旁人保护,以防跌倒再发骨折。

1.2.7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老年患者的心肌功能本就相对较差,在受到手术打击后,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因此应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检测,注意患者情绪波动,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

1.3评价标准。以自拟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中配合情况(优、良、差)及术后康复(完全康复)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中配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曾炳芳等[3]把下肢骨折分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髌骨骨折和足部骨折。而老年骨折则常以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多见。老年的骨折多因骨质疏松引起,骨量的丢失和骨组织结构的破坏,使得骨骼的脆性增加,诱发各种类型的骨折。骨折后得老年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将会失去,严重损害了老年患者的健康。

老年骨折的心理特点分析,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器官功能开始衰退,尤其是大脑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造成老年人反应迟钝、思维能力不敏捷,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对环境适应能力削弱。而老年患者的情绪和情感特征会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提高[4],使得在一定社会因素和经济情况等的影响下,使老年患者出现一系列比年轻人更剧烈的心理变化和特征,而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疗效,故需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WHO把年龄大于60岁人群划分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而在老年人的骨折中,下肢的骨折发生率占70%[5]。本文通过对20例老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每个环节安慰关心鼓励患者,消除老年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的陌生感,在使老年患者在术中积极配合、促进术后的康复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干预组的患者术中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康复快,说明了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起到了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执行。

参考文献

[1]陈丹琼,谭晓珍,朱肖奇等.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32-33

[2]刘新英,李红英.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31-32

上一篇: 国际贸易市场 下一篇: 轨道交通建设标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