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修路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7:52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1)

二、目标和任务

今年我县农村公路整修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加强农村水泥路养护管理这个核心,以修复水毁为重点,以全面整修为内容,力争做到“路面平整无坑、设施完好无恙、边沟畅通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涵完整无损、绿化整齐无缺”。具体任务是:修复水毁路基、路面、桥涵和填补缺方路肩(一是2008年新建水泥路路肩的培护,主要以巷道为主;二是继续完善历年来修建的水泥路整修工作)。其中具体几项工作为:

1、全力搞好农村水泥路路肩填补工作。按照路肩大于0.5米的标准宽度整修,同时按标准整修好边坡、边沟、植树台等,为明年春天植树绿化做好准备。

2、全面修复水毁路基、桥涵,清理、拓宽、加深边沟,实现排水畅通,无积水、堵水现象。

3、抓好水泥路绿化、美化工作。有条件的路段,要求修建植树台,植树台要规整成型,台面蒿草不能高于10厘米。

4、水泥路(油路)通过的村屯要求修建石砌边沟。

5、涵管两侧必须砌筑一字墙或八字墙,砂浆标号不低于10号。

6、继续完善历年来修建的水泥路整修工作。

7、对平交道口进行铺装处理。为保证路面整洁,避免从平交道进入干线车辆把泥土带到路面上,要求对所有水泥路(油路)两侧的平交道口进行铺装砂石料,铺筑长度为30米,厚度为15厘米。

8、做好砂石路治理翻浆和路基加宽、铺筑工作。为铺设水泥路面做好基础工作。

三、具体要求

1、统一整修质量标准。整修前各乡镇要对辖区公路进行实地踏查,摸清底数,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公路整修方案。要依据所制定的整修方案进行整修。整修结束后,要报送整修结果及工作总结。三级路的路基宽度不得少于6.5米,四级路的路基宽度不少于5.5米。不论是前两年改建的水泥路,还是今年新建的水泥路,凡是未达到上述标准的,必须在今年农村公路整修中加宽补齐,其他整修项目技术标准也要严格掌握,不得随意降低。

2、加大整修工作监管力度。在整修中,各乡镇、村要落实农村公路整修监管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到人,巡查指导到位。

3、严格验收制度。农村公路整修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要在组织好群众抓紧进行整修的同时,切实做好分级验收工作。在实行村、乡镇自检验收的基础上,对整修不合格的路段和项目进行返工重修,直到合格为止。整修结束后,统一组织验收评比,对整修成绩突出的乡镇予以表彰奖励。

4、认真做好路面病害维修处理。对建成的乡村水泥路,各乡镇、村要对路面病害进行及时的维修处理。

5、强化安全管理。农村公路整修期间,必须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并加强安全教育和现场组织管理,坚决杜绝各类人身伤亡事故。

6、为早日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彻底解决农民行路难问题,未列入2009年水泥路计划的农村公路也要进行路基整修。通过整修为明年农村公路建设打好基础,完成好明年新建项目的路基整形改造、桥涵建造、路面垫层等基础工作。凡是没有进行整修和整修不达标的砂石路,将不进行水泥路面的建设,整修达标的路段,优先考虑水泥路面的建设工作。

四、时间安排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2)

2010年青岛将农村公路移交各区(市)管养,莱西市接养农村公路2051公里,桥梁316座。莱西市交通运输局根据莱西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镇(办)组建养护站,负责辖区乡、村道日常养护。自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公路工作由重建设向建、管、养并重转变。由于资金筹措难度大,莱西市没有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2011年至2014年共投入资金4.7亿元,主要安排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2015年完成投资1.9亿元,新(改)建道路18.6公里,大中修农村公路36.5公里,维修加固桥梁5座,对13条县道的安保设施进行了设置完善。

二、莱西市农路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具有线路多、里程长、分布广、密度大等特点。目前面临主要问题是道路技术等级低、路网畅通能力不足、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1.资金短缺筹措难度大。目前农村公路面临网化、大中修、危桥改建、安保工程等多重压力,中小桥梁改造压力大;莱西市实现村村通后,建设规模和资金需求较大;乡、村道养护离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资金需求量大。

2.道路安全隐患多。一是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缺失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个别路段没有绿化、绿化不合标准。二是危桥改建及维修压力大。2010至2013年,莱西市改建、维修加固危桥27座,提前完成了“十二五”危桥改建。2014年经专业机构鉴定,莱西市新增危桥25座。

3.管理养护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目前大中修资金除上级补助外,不足部分全部由莱西市财政配套,没有建立分级、多方筹措机制,镇办对道路建设依赖上级投资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工作机制不完善,养护从业人员待遇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没有纳入市政府对镇办的考核,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4.全社会护路养路的自觉性、责任感需进一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宣传,广大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实施水利、绿化工程时随意挖掘道路,破坏道路路肩、边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庄内道路被村民占用堆放畜粪、柴草;有的驾驶员利用夜间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不仅对道路造成破坏也带来安全隐患。

三、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建议

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如何解决农村公路的管养问题,必须引起地方各级政府及沿线群众的高度重视。

1.加大农村公路资金扶持力度。首先要解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问题,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一是加大网化工程扶持力度。目前青岛网化补助标准按照2008年的10万元/公里标准执行,标准过低。二是增加农村公路大中修补助资金。目前青岛每年切块补助莱西市农村公路大中修资金2587万元,可安排计划40-60公里,资金缺口大。建议上级加大建设及养护资金扶持力度。

2.加强县(市)之间道路连接规划。根据《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规定,县道的规划建设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目前相邻县(市)之间的连接道路存在连接不畅的问题,由县与县之间协调规划难度大。建议市级对县与县之间的道路给予协调规划。

3.完善养护体制机制,加强资金落实。建立小修养护成本核算机制,将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列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建立小修保养公司化管理模式;完善大中修资金配套机制。养护工程大中修资金除上级切块外,不足部分县道由市财政配套,乡村道由镇办筹集;建立社会参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完善考核机制,提升管养水平和养护质量。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细则。由交通运输局牵头对镇办养护工作进行考核,建立村道“以奖代补”制度,激发镇办、村庄村道养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3)

引言

伴随三农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公路的规模和里程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极大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维修工程管理问题逐步显现,养护意识差、养护维修人员资金短缺、养护技术措施不到位等,对农村公路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1.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工程现状

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日常养护,保持路面清洁、路基路面相关设施完好,及时修复路面问题,保障行车通畅安全;定期或周期性养护,预防各类问题发生,延长公路寿命;完善道路设施,及时改善道路缺陷,及时处理突发灾害;加强管理,治理超限超载,避免破坏;完善道路周边环境建设,美化行车环境。

当前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重建轻养”问题,追求里程规模,忽视养护及管理。管理体制不健全、配套资金技术缺乏、人员养护意识差、受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严重、寿命短、路况差、缺乏养护等是农村公路普遍现象。

2.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养护及维修管理意识差

政府部门重视公路建设,见效快,显政绩,而对公路养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公路管理部门体制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盲目而低效。农民群众对公路的养护意识低下,经常破坏公路设施,占用道路进行农作活动,堆放废弃物等,对于破坏本地公路的行为缺乏保护和维权意识,不能捍卫自己的权益,没有主人翁意识。公路养护部门往往机构松散,效率低下,缺乏积极性,没有真正意识到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2.2相应资金人员缺乏

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管理最大的掣肘是资金和人员的缺乏。在资金方面,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公路养护上,相关的补贴资金也不足于完成公路正常养护,资金多数投入建设,缺乏养护使得公路寿命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在人员方面,养护支出少、待遇低,养护人员多年龄偏大,身体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相对养护面积,专业高素质人员明显缺乏。

2.3养护及维修方式不科学

农村公路养护实际上做到的仅仅是清洁以及破损维修,养护人员只能掌握基本的日常养护,涉及到较为专业的养护操作,如路面快速检测、预防性养护、大面积受损路面等,很难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的缺乏严重制约农村公路养护及维修,落后而低效的养护方式跟不上公路建设步伐。

3.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建立上下一体养护管理制度

养护管理制度旨在将管理机构、管理资源、管理方式高效结合,建立有规可循、层层推进的管理体系。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管理应坚持“政府为主导、专业为指导、行政区域负责、逐层分级推进、多渠道筹资、因地制宜养护、长效高效保障”的原则,明确层级责任,上下一体,建立完善的多级养护管理体系。

交管路政部门加强对道路设施管理,严格进行依法管路,控制和保护公路用地,拆除违规建筑,杜绝公路市场,规范公路标志标识设置,严惩破坏公路、破坏附属设施、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严格治理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行为,合理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避免人为车辆对公路的破坏。

加强养护和维修工程的监督评价制度建设,保证养护工作做到实处,可通过人员巡查、定期量检、施工日志等措施监督养护过程,既能提高人员效率,保证养护进度,又能及时了解养护结果,便于及时决策和调整。

农村群众是公路养护必不可少的部分,宣传公路养护重要性,提升群众公路养护主人翁意识势在必行,通过合同承包制、自主日常养护、养护奖惩制等可提升群众积极性,为自主养护打下基础。

3.2完善资金渠道

资金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保障,拓宽筹资渠道和加强资金管理尤为必要。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为农村公路养护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可以通过专项资金补助、财政拨款、社会各阶层捐赠、谁受益谁出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加大资金审计监管,保证专款专用;最后也可通过一些新兴渠道实现公路养护,如转让公路冠名权、道路绿化及土地开发权等实现融资。

3.3科学进行养护及维修

科学进行公路养护维修是工程管理的重点。养护的方式通常有维修式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两种,维修式养护即出现问题修复问题,保证公路正常通行,而预防性养护则是一种新的更先进的养护方式,在问题发生的初期阶段,还没有造成大的损害,不影响正常通行时,便进行预防性养护,延缓破坏发生,避免结构性的损坏,能够起到最佳的养护效果,具有最佳成本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养护的内容一般包括日常养护、专业养护和应急维修三种。日常养护主要包括清扫、清除杂物,清除路面障碍、积水积雪,维护排水设施、路肩、便道,日常绿化维护等。专业的养护维修主要是:路面问题维修,如龟裂、坑槽、沉陷、断面等维修;相关设施维护,如标识标志牌、减速带、车道护栏、挡墙等维护;配套项目维护,如排水边沟、路肩、边坡等维修;此类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及工具的参与,技术要求较高。还有就是应急维护,如面临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导致道路破坏不畅通,需要及时抢修,应制定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以便及时高效的处理,避免更大损害。

3.4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养护方式

农村公路里程广,地区差异大,因此养护与维修管理不可能只照搬某些固定模式,应当参照当地具体实情,因地制宜的采取养护方式方法,将专业养护和非专业人员辅助养护有机结合,实现人员与技术的平衡。在养护方法上,可采用群众长期辅助养护、分段承包养护、专业养护队伍养护等方式,保证养护的可靠性和持续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以实现市场化运作,实行养护承包责任制,签订养护合同,规范养护流程,监督养护过程,可面向市场公开招标,引入市场专业化养护团队。

结束语

农村公路养护和维修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与农民群众密切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到资源、技术的统筹安排;是一项利民工程,需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长效机制,真正把农村公路养护和维修管理工作做到实处。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 新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一、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公路交通是农村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福利设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撑,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正是由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要想富,先修路”已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所以,当前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农村公路交通的改善作为重点和突破口。

但由于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对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对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农村公路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公路总里程仅有8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数量极为有限。虽然从改革开放初1978年到2005年的1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了90多万公里,但到2005年底,全国县乡公路里程只有148万公里,而且由于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等原因,目前的农村公路规模仍远远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农民出行的需求。其现状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农村公路存在通达率低、公路密度低,地区差异大。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密度为36.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仍有672个乡镇不通公路,89975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分别占全国乡镇总数的1.7%和全国建制村的13.6%。公路密度分为公路面积密度和公路人口密度。通过对世界部分国家的公路密度的对比,无论人口密度(14.4公里/人)还是面积密度(0.19公里/平方公里),我国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2.农村道路质量差,等级低,养护不到位,通达深度不够,增加了通行困难。虽然农村、县乡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道路里程、通行宽度增加。而且质量明显提高,有些地方基本实现了黑色化、网络化和等级化,部分路段甚至达到了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但农村道路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首先是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性较差,弯多、弯急,坡度陡,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多为混凝土或沙石路面。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例。2005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4.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2%;一级和二级公路里程28.5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5%;三级、四级和等外公路总里程约16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3%。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80%。其次是县级和农村公路质量低劣、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交通。县级公路特别是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大部分是启用以往的路基,稍加修整而成。

3.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目前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以2006年为例,全年公路建设到位资金5481.85亿元,同投资完成额相比,资金到位率为8%。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占40%,地方自筹占32.8%,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2.5个和0.9个百分点;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只占1.5%,车购税占9%,利用外资占0.9%,企事业单位资金占7.8%,其他资金占1.9%,上年末节余资金占5.4%。由于主要以贷款修路为主,导致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交通的发展。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但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修路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加上政府的投人有限,大多地方都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自拉项目进行融资修路。资金的缺乏使很多还待整修的道路陷于瘫痪状态,特别是乡村公路由于地方财政实力不足导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交通局面的好转,成为发展农村交通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在加强新农村公路建设可采用的各项措施和途径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5)

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县道、乡道(含通行政村的公路)、 专用公路、村道及其他组级公路,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以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公路运输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抗灾能力弱,通行能力差,突出的反映为“有路难行”和“无路可行”两大问题。农村公路建设不足严重制约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为了突破落后的交通条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束缚,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交通部提出要“修好农村路”,中央提出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五大基本生活设施。在全社会的重视之下,截止到2010年底,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45万公里,许多村民的生活由于畅通的公路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广大、分散,生产建设能力较城市偏弱等因素,仅依靠传统的融资方式如国家拨款、政府财政融资和民众聚资等已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巨大的资金缺口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农村公路投融资的现状,包括农村公路的投融资主体及投融资方式,以及在这样的主体与方式下存在的问题,并在现实的基础之上靠寻求具有创新性、稳定性的投融资方式,使农村公路的继续修建可以有序健康进行。

一、我国农村公路投融资的主体及方式

目前,按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可将投资融主体分为三类即:国家、农民及银行。其中,各级政府代表国家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所占比重最大和最重要投融资主体,而在现阶段,其他两类投融资主体仅仅作为国家投资的一种补充而存在。

(一)国家

国家通过各级政府以财政投入的方式对于农村公路进行投资。这里的财政投入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国债资金投入

国债资金有效的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紧张状况,并使农村公路建设的融资能力显著提高。据统计,每亿元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可以吸引银行及地方配套渠道资金达5亿元。2003年至2006年间,国家投资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国债资金达到500亿元,意味着同时投入农村公路的银行及地方配套渠道资金为2500亿元。

2.财政转移支付

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村中传统的“以工代赈”修建农村公路的方式也逐步取消了。为鼓励与加快农村公路的发展,国家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补贴农村公路建设,补贴标准为西部每公里50万元,中部每公里30万元,东部每公里10万元。“十一五”期间,国家安排100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其中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乡公路每公里补助40万元。截至2008年,全社会共投资农村公路1887亿元,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9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率达89%。

(二)农民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前,农村农民以“农民筹资、以工代资”的方式参与本村公路修建的情况十分普遍。特别是“以工代资”的方式,在大大降低乡镇、村公路修建成本的同时,成为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最主要形式。

农业税取消后,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接连出台,农村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两工)被逐步取消,但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国家政策落实不到的山区,农村公路的修建养护的工作还是落在农民自身。农村公路建设发起者通过发动该村民进行捐款修路。但是,这种筹资方式会由于这种捐款纯粹的公益性,以及农民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并不具有号召力。除非在一些交通极度不变,村民有经济实力并迫切想要改变交通现状的地区才可能成功集资。

(三)银行

目前,我国的农村公路建设向银行融资一般采取向金融机构进行长期借款的方式。但是,由于农村公路投资巨大,回收期较长,短期内收益率并不可观,在我国收紧信贷的前期下,农村公路建设申请长期贷款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在此前提之下,对于农村公路进行投融资的银行以政策性银行为主,即农业发展银行。而政策性银行自身的融资能力较为有限,融资成本偏高,投资能力不足,并没有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最主要融资主体。

二、我国农村公路投融资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力的体制支持

我国的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国家及各级政府有责任与义务成为农村公路的供给主体和投资主体。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但是受长期以来“农民筹资,以工代赈”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方式影响,各级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农村修路”这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之财税改革之后,县、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缺少足够的财政能力来负担农村公路建设的费用,于是导致了许多贫困农村的公路建设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缺乏有效的筹资渠道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的公共产品,一般而言技术等级都在三、四级以外,对于农村公路实行车辆通行费制度是不合理的。农民作为我国的低收入群体,仅依靠村民进行民间融资提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是不可能的。取消农业税后,农业税中用于公路建设的部分也随之消失,国家只给予的补助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修路的资金需求。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直接执行者是地方政府,对于中、西部的一些落后地区而言,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到位率很低

(三)缺乏必要的建设资金

资金不足是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这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另外,由于资金的短缺,地方交通主管部门也没有动力去搞好农村公路建设,从而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恶性循环。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政策支持。将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责任完全推给县乡政府既不利于农村公路的统筹规划也不利于农村公路的协调发展。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量将达3800多亿元,而国家在这个时期给予农村公路的建设预算只有1000亿,这将产生大量建设资金缺口,而这一缺口只能由地方政府及农民筹集来弥补。

三、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国家政策支持

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征使得其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农村公路是“三农”问题中的重点问题,国家在今后这段时期中对于农村的政策倾斜应该把公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长期关注。具体表现为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有得于扩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融资能力。如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暂缓施工单位的营业税征收)、各种前期政策(包括征地、拆迁方面的费用承担)、政策性金融和对其它融资方式的支持等。

(二)发行债券

国外成功的公路建设经验表明,通过发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债券应该较为有效的融资方式之一。目前,世界上所发行农村公路建设债券主要有2种:一种是政府债券即国债。目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短时间内不会扩大国债发行的规模。所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如果采取发行国债的方式,审批通过率可能会比较低。另一种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即以地方政府为发行债券主体,以地方上的税收及其他经常性收入作为还债资金来源。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可否选择这种方式进行融资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但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方向。我国于2003 年、2004年发行过省一级政府债券,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过初步的探索。农村完全可以从一这经验出发,研究适合农村公路建设地方政府建设债券。

(三)进行市场化运作

要提高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融资能力,还必须要借助于市场的力量。首先,要将农村公路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其中经营性项目就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运营。虽然农村公路只有极个别的县道可以进行经营性收费,但是政府通过资源路、旅游路的修建就可以将一般非经营性项目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转化为经营性项目。即规定资源性质公路修成后,在资源销售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投资者的回报,或者由开采方修建,建成后减免一定的税收;旅游路则可以在修成后,从门票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投资者的回报等。如山西的煤矿资源十分丰富,政府就可以对每吨煤征收10元钱作为县、乡道路建设费用,一年下来也可以形成一笔可观的收入。其次,还可以从公路沿线土地增值和服务业创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因为,公路建设便捷了当地的交通之后,必然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由此会加快农村对外交往与招商引资的步伐,带动农村公路沿线经济的发展,引起沿线土地价值的上升,加速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等。因此,完全可以受到修路有利影响而增长的地方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转移到下一轮的农村公路建设中。这种投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路事业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互动,使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到一个比较理想的良性循环。另外还通过转让一些收费公路的经营权盘活交通存量资产,鼓励和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

参考文献: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6)

L、养护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效

1.1事企分开,减轻了公路管理机构负担,通过合并重组,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等方式,使其彻底与公路管理机构脱钩,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公路养护生产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参与市场竞争,并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公路管理机构也可以摆脱巨大的包袱,使有限的养护资金更多的用于养护工程.

1.2管养分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结合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点的要求,对现有的道班、厂、队进行合并、重组、扩大规模,改变了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了对市场的规划和管理。采取招投标制度,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转变。

1.3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路养护投资方式公路管理机构在实施公路养护工程时,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养护生产单位进行养护生产作业,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养护工程费用的支付要按工程计量支付,以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生产单位的管理,也要从行政领导管理转变为合同管理。

2、我国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2.1养护所需资金不足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农村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补助,但地方配套资金少。另外存在地方政府重建轻养以致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不足,部分农村公路因此处于失养状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没有稳定的渠道来源,导致公路养管资金普遍短缺,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公路养护缺乏强有力的保障。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也给公路养护造成了难度,增加了养护的压力。

2.2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管理办法缺乏强制力和具体实施细则,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主体不明确。县级道路养护管理主要是县交通局来实施,但是乡村两级都没有把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更没有引入考核奖惩机制,导致农村公路管养缺乏动力和活力,效率较低,效果极差。目前,各县基本建立了地方道路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县级及以下的地方道路。县级公路的养护资金由省负责拨付,养管人员也按编制配齐。而乡、村级公路的里程约是县级公路里程的2.4倍左右,却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养管。这也是乡村公路损坏严重的根本原因。

2.3超限车辆随意在农村公路上行驶,损害严重目前在农村公路上,经常看到有的载荷20t的货车拉30t,40t,甚至拉着70t、80t的重型货车也在村道上行驶。车轮一辗,农村公路伤痕累累:路面龟裂、路基沉陷、坑槽连绵等,给农村公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虽然每年交通部门都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使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每况愈下,服务水平大大下降。超限车辆已经成为最大的“农村公路杀手”。

3、提高农村公路使用质量的养护措施

3.1制定规章制度

要根据有关公路养护的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结合实际工作,制定路基、桥涵、构造物、路面、绿化等养护技术规程以及路况巡

查制度,规范养护作业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公路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3.2做好招投标管理,实行合同化管理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有关养护管理办法,将养护工程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善工程。所有工程都委托专业公司养护,签订合同,按照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对养护质量进行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承包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加强计划与核算,有效地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3落实资金渠道交通主管部门要逐步提高县、乡道养护费补助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区政府每年制定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时,将县、乡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村道的日常养护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养护经费的基金存人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不足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安排财政资金予以补助,县乡道路的日常养护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和拖拉机养路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人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用于县乡道路养护及补助乡、村道路的日常养护。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列支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统一纳入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专用帐户进行管理。

3.4加强经常性、预防性养日常养护工作贯彻经常性养护,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做到“六修、六清”。六修即路面要修补、设施要修复、边坡要修整、路树要修剪、段容要修饰、设备要修理;六清为路面要清扫、设备要清洗、边沟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桥涵要清淤、路况要清整。达到“六无”,即路面平整无坑、设施完好无损、边沟通畅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涵完整无损、绿化齐整无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并且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由跟踪性养护转变为预防性养护、突击性养护转变为经常性养护、单一路面养护转变为全面养护。坚持实行路况巡视制度,加强预防性养护,按照“早

检查、早发现、早测设、早施工”的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水毁预防和治理工作。支持以路面养护为中心,加强公路全面养护。

3.5 坚持机构化养护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养护质量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配置完备的养护机械设备,实行机械化养护势在必行。

3.6 科学养护

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点,及时了解国内外养护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且加以应用推广。提高养护的科技含量。

3.7 坚持预防性养护

结合经静陛、不同季节、不同路段以及特殊气候环境下的路况调查巡视工作,农村公路质量相对较低,应坚持进行预防性养护,发现病害或隐患,及时处理,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养护工作的效果。 我们更应重视农村公路的养护,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力度,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只要各级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养护优先,就一定能更好地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发展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三分建,七分养”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规律和关系。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是公路建设成果的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延伸,是保证和维护公路质量,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发挥公路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赵宝平;我国现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2年01期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7)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的新思路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辖琅琊、南谯两区,天长、明光两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土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415万。全市公路总里程9913公里,其中国道289公里,省道680公里,县道2018公里,乡道2485公里,村道4441公里,农村公路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约90。20xx年下半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公路在总体上仍十分落后,建养管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的总量不足,等级较低,通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老少边穷地区交通条件还相当落后。二是农村公路质量不高,畅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的地方断头路多年没有修通,有的公路缺桥少涵,常年失修。有的公路晴通雨阻,抗灾通力非常低。三是农村公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建养管不能协调一致,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针对我市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查找根源,我们决定把加快农村公路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点,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安徽省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我们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xx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全市农村公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国债项目、通达工程、通村油路工程“三箭齐发”,农村公路“三六一机制”工作、家庭承包养护全面展开,呈现出农村公路建养管齐头并进的发展势态。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78。到20xx年4月底,全市180个乡镇全部实行通油路,2264个行政村实现晴雨通车。农村公路好路率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荣获全省第三名。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怎么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用发展的思路求证问题,用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今天的座谈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地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滁州市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方面的情况。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十五”后三年,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滁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并作为任期内应实现的主要目标任务来完成。每一个年度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都要逐级签订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责任状。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行业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人员。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目标的落实。各级计划、经贸、农业、国土资源、水利、财政、税务、环保、供电、电信、广播、城建等部门也高度重视,并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出台一切有利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十五”后三年,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的安排,以及滁州市的实际,规划提出改建农村油路1000公里。重点修好“三路”:即农村出口路、经济路、通村路。在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乡镇与乡镇、县与县之间,以及出省出市的断头线、循环线和一些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连接线。实施“油路、水泥路进村”工程,修通100个行政村的油路、水泥路。加强农村公路的全面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同时要求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三、争取政策,组织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我们针对配套资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20xx年至20xx年滁州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各县(市)也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给予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前所未有的政策鼓励。从近两年全市配套建设资金的落实情况看,各县市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建设资金配套工作。天长市政府规定沿途乡镇内每公里自筹4万元,另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今年在通达、国债资金均未到位的情况下,该市除从财政安排200万元外,政府贴息贷款100万元,从其它方面筹资200万元,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施工。全椒县广泛发动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县政府明确表态,地方配套资金一分不少,需地方政府协调的 事一律也不推。至今,全椒县地方配套资金已到位300万元;凤阳县政府用财政周转金调拨水泥120xx吨,另外县政府还用政府门面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定远县政府在《农村公路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协调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沿线乡镇的路基土石方、伐树、取土用水及征地拆迁等属地方配套工程,由乡镇承担外,公路建设项目所经乡镇,按行政区为界,每公里上缴县交通局2万元公路建设统筹款,作为涵洞、桥梁及路面施工程配套资金。来安县为解决地方配套资金作出决定:凡吃财政饭的人员,每年每人捐款250元。落实配套资金不是喊口号、表决心就能解决的事,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各地绝不能在要项目时满口承诺落实配套,项目批准后却一再拖延,不予兑现。当前落实配套资金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配套,农村公路建设将无从谈起。我们要在全面落实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除了省里按规定补助的一部分资金外,各县(市)要集中一部分小机养路费、分成的客货运附加费、以工代赈资金和其它扶贫资金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另外还可根据当地实际,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摸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真正落实到位。四、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建设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近年来,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直接涉及几亿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工程质量,不仅是公路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降低。我们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小分散、涉及面广,执行层面经验不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要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严格执行“四制”规定,结合实际,推行适宜的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终身制,严格工程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让农民兄弟走上优质的“放心路”。五、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引导并保护好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广大农民兄弟而言,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他们更愿意将之变为可实施的行动。近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农村公路,各级政府有计划、有秩序地落实“一事一议”政策,农民对政府的可信度在增加,农民自愿修路的意识在增强。各级政府是修建农村公路的组织者,而农民则是支持修路营造良好环境的建设者,广大农民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在这方面,定远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定远县是个贫困县,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近两年来,他们领导重视,抢抓机遇,广泛宣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致富奔小康的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取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该县严桥乡郝刘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过去全村无一条出行路。20xx年我市实施通村油路工程,村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主动找到交通部门了解情况,当得知通村油路工程每公里补助4-6万元,需地方配套4万元,如果配套资金能到位的话就可立项时,村班子马上召开全村群众代表大会,向大家征求意见,群众们听了以后纷纷表示只要是真修路再多的钱也愿意拿,仅用两天的时间就筹措了所需的12万元配套资金,使得该项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建设。20xx年10月26日一条宽3.5米,长3公里的村级油路正式建成通车,多少代人的梦想和期盼得以实现,村民们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致福路,更是一条党和政府为民修的幸福路、连心路。六、加强管理,努力探索,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之路。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省厅领导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把完善养护管理体制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课题来研究。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公路建成后,管养机制与养护资金问题还非常突出,农村公路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许多地方的农村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受到损坏,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近年来,我们大力宣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摆正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位置,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要求建设与养护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积极推行改革和完善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签订养护工作质量保证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人。天长市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养护管理工作专门会议,制定全面的养护工作计划,实行养护管理承包责任制,平均每年投入养护经费150万元,由于有了资金保证,而且有非常健全的养护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养护管理办法,天长市农村公路好路率指标年年稳步提高,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养护质量第一名;其次,进一步落实“三六一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养护相结合的制度,积极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明光市率先推行家庭道班承包养护形式,采用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使农民家庭承包养护农村公路的做法日臻完善。这一做法主要特点体现在“六个一”上:一是乡镇有一个好的管养机制,镇党委对公路的管养比较重视,确定专人抓;二是有一户农民家庭劳力富足的人家承包;三是有一份明确双方责权利的合同书;四是承包户必须有一台小型机动车;五是有一块堆放砂石的场地,做到每公里备料不少于10吨;六是承包户必须有1万元左右的资金或年收入。明光的这一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国交通报、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专门做了报到。全椒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管养效果明显。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称赞。全椒县做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有”。一是有领导重视。每年县政府都要召开两次专门会议布置检查农村公路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二是有规划实施。结合农村集镇建设、农田、水利、林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三是有管养机制。县里有农村公路领导小组,局里有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乡镇有农村公路管理站,行政村有农民道班,机制完善、责权利到人。四是有措施监管。县里明确规定县交通局、地方公路站是农村公路监督管理的主体,每年负责对农村公路进行两次全面的检查评比,并拨出专款进行奖励。五是有资金保证。除省厅每公里补助500元外,县里每年拿1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县通过“一事一议”政策。每年筹集资金200万用于农村公路的建养管。以上这些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模式和做法、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村公路的路况,也大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热情。第三利用农闲发动群众整修公路,努力提高农村公路路况质量。各地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大胆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健全长效、稳定的养护管理机制,开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以上是我市在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方面一点做法。借此座谈会机会,下面,我来简单谈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有二,一是向省里领导作个反映,二是和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一、资金到位不能及时,影响工程有效开展。目前,从全市的资金到位情况看:国债资金投资计划32867万元,到位7558万元,到位率约为23;省通达项目投资计划22220万元,到位7518万元,资金到位率为34;部通达项目投资计划15024.4万元,到位1857万元,资金到位率约为12.4。加之地方配套资金相对困难以及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上涨,施工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突出,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二、农村公路资金严重匮乏,影响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一些地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主要是养护管理经费没有来源,导致养护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设发展速度。如果说要地方政府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管养,困难非常大。我们滁州市8个县市区,大都是吃饭财政,有的县连发工资都困难,在叫他们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也是不可能的。而现实的问题是,农村公路如果不能搞好养护管理,则可能会出现“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老百姓得不到实惠,修路的积极性也会被挫伤。这是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最担忧、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三、路政管理相对薄弱,农村公路管理缺乏长效有力的监督近年来,各县(市)站都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了对路政工作管理,但不容忽视的是路政工作出现了新的难度与问题,具体表现在滞后性、薄弱性和间断性。由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受到很多复杂因素制约,所以路政执法工作显得非常被动,不利于维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这样势必影响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修好农村公路是荫及亿万农民的大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政府行为,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水泥路。谢谢大家!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8)

第二条本细则涉及的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指已经列入农村公路养护范围,属小修保养范围以外的镇村公路。

县道是指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乡(镇)之间,经省交通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公共道路,包括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县与外部连接的公路。

乡道是指连接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与行政村、行政村之间,经省交通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公共道路,包括不属于国道、省道、县道的乡际间、乡与外部连接的公路。

村道是指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经省交通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公共道路,包括不属于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连接行政村之间、行政村通往村民集中居住点、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与外部连接的道路。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遵循分级、分类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

第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按照工程性质、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以及改善工程四类。

小修保养工程:即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工程设施进行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主要内容有保证路面、路基的清洁整洁,路肩、边坡、边沟整修,桥梁、涵洞的疏通,路面坑塘和龟网裂等病害的修补、处理;

中修工程: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设施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的小型工程项目。主要内容有200500米路面面层加铺,桥梁、涵洞局部维修和个别构件的更换;

大修工程: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逐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项目。主要内容有500米以上的为恢复原有公路等级标准的路面结构层加铺,桥梁、涵洞的全面维修,大面积构件的更换等项目;

改善工程:对公路及其工程设施因不适应交通量和载重,需分期逐段提高其技术等级,或通过改善显著提高其通行能力的较大工程项目。主要内容有1000米以上公路的拓宽改建,路面结构层的改变、标准的提高,桥梁加宽、加固、拆除重建等项目。

农村公路的改善工程和大修、中修应当逐步实行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养护作业单位,保障农村公路养护质量。

第五条农村公路大中修改造的有关单位部门、项目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均要执行本细则,并履行相应的责任。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建立和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市交通局(农路办)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规模、技术方案审批和工程验收工作,以及对工程计划执行情况、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进行检查监督。

各镇(开发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实施,履行区域内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计划申报并负责做好用地、拆迁、土方等前期工作,做到规划落实、资金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农村公路大中修任务的全面完成。

各行政村在实施过程中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施工环境的保障工作,落实农村公路用地的土地流转、土路肩培设、沿线绿化种植。

第三章前期工作管理

第七条农村公路大中修计划的编制应符合以下原则:

1.坚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2.坚持与镇村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3.坚持新农村建设和通公交优先的原则。

4.镇(区)和沿线行政村积极性较高的道路优先的原则。

第八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应每年编制计划,由各行政村向所在镇(开发区)和镇农路办提出农村公路大中修建议意见,报告方式见附件一。各镇(开发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编制每年度农村公路大中修实施计划报市交通局(市农路办)审核后上报市政府,并列入当年度重点工程项目。

第九条二级公路标准以上项目的前期工作一般应编制简化方案设计,并编制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二级公路标准以下项目的前期工作可编制简化方案设计,并进行简易施工图设计。简易施工图设计至少应具备路线纵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和构造物结构图、工程数量表以及工程预算等。

第十条项目前期工作由市交通局和各镇(开发区)组织编制。二级公路标准以上项目施工图设计应由市交通局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简化方案设计由各镇(开发区)编制上报,简易施工图设计由市交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

第十一条简化方案设计是对拟建项目的老路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测量,对改建的必要性、技术指标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确定各项目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说明建设路段所处的位置、起讫点和重要控制点坐标BJ54长度、通往乡镇名称、沿线受益行政村名称和群众数。

2.老路的现状,包括老路路线,路基、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及破损情况,桥涵状况等。

3.改造方案,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内容。

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实施方案,包括施工方案、工期和计划安排。

各镇(开发区)将区域内农村公路大中修计划汇总上报(见附件二)每条线路应分别编制简化方案(见附件三)

第四章计划管理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年度计划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纳入省市交通主管部门认定的农村公路范围内的公路。

2.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3.镇(区)大中修改造资金已经落实

第十三条本次大中修改造范围指已经列入农村公路范围但在小修养护外的450公里镇村道路,计划分35年完成,每年改造100150公里今后新增镇村道路大中修或改造项目,均应按该政策执行。

第五章工程技术标准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大中修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通车能力。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农村公路大中修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同时为适应农村公交通行的要求设置港湾式候车区。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等级。

镇(区)通达行政村的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

第十六条路面宽度一般规定如下表:

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路基时,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的设置按农村公交的规划要求,能满足农村公交通行的需要。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路肩应予以加固处理。

第十八条路面工程

二级公路采用沥青砼路面,厚度不小于5㎝;三级公路采用沥青砼路面,厚度不小于2.5㎝。应根据道路交通量的大小等因素采用合理的沥青砼路面厚度。

采用水泥砼路面时,二、三级公路板厚不小于20㎝。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3.5㎝时,板厚不小于15㎝;路面宽度大于3.5m时,板厚不小于18㎝。

四级公路一般应采用水泥砼路面。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沥青砼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时,厚度不小于2.5㎝。

改建(路面)农村公路,路面基层应采用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类型,厚度不小于16㎝。

新建的农村公路路面底基层可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土)石灰稳定粒料(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填隙碎石等或其它适宜的当地材料铺筑。

第十九条桥涵工程

公路桥涵荷载标准采用汽车-20挂车-100桥涵与路基同宽。桥涵跨径应尽量采用标准跨径。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应当设置必要的公路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措施。农村公路建成后,根据有关规定要求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等农村公路保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要做好公路绿化美化和沿线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绿化物种的选择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绿化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要同时做好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到沿线环境与公路建设相协调配套。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应注意不破坏当地的农村灌溉水系,设置必要的排水和防护工程,提高公路抗灾能力。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其它标准应当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执行。

第六章工程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为了统一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由各镇(区)做好涉及工程建设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落实,征地拆迁与施工环境的保障,以及实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等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市交通局负责农村公路大中修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农村公路建设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重要农村公路项目,原则上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一般农村公路项目,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依据合同实施管理。工程招投标以及合同执行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必须依法进行查处。

严禁招投标弄虚作假,严禁施工转包和违规分包。

第二十六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应结合项目实际,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构筑综合监督网络,保证工程质量。

1.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由交通质量监督机构为主体进行。设专人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结合实际,确定质量监督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检测频率,制定监督工作要点和验收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2.建立农村公路质量责任制,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转;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必须合格,单位工程优良率必须达到85%以上。

第二十七条农村公路大中修报表制度。交通局定期将工程进度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报市政府。

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建设实行交竣工验收制度,可将交工、竣工验收合并为一次进行验收(见附件四)项目的验收由市交通局组织,交通质量监督机构要按有关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

第二十九条农村公路改造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各地要结合工程实际,建立符合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际的安全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要对拆除原有结构物、爆破物品及其它危险品加强管理,切实保护施工人员及公路沿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第三十条改造后的镇村公路交竣工验收后及时移交所在镇(区)管养部门。市交通局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督促相关机构做好养护工作。

第七章建设资金筹措及管理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大中修资金以镇(区)自筹为主。由于本次改造面广量大,且投入相对集中,市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每公里10万元的定额补助。

镇(区)大中修改造资金按年度重点工程计划的要求拨付。参照市镇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模式,分三年由市财政代扣。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9)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 A

公路桥梁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组织的出行条件,快速、便携的农村处公路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桥梁是广大农村地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农村公路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如何养护管理好现有桥梁,保持桥梁的完好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桥梁的行车安全,这一新的课题已摆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面前。加强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和管理是确保公路交通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车的安全以及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由于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的不到位,致使公路桥梁损害严重,以至于影响了交通的正常通行,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现阶段,人们逐渐重视到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和管理,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加大了支持的力度。

一、危害农村公路桥梁的主要因素

首先,交通量大规模的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农村公路桥梁的交通量,加重了桥梁损坏的程度,使得桥梁结构以及桥面通车部位都较早的被损坏。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超重车,大吨位的车在公路桥梁中的行驶越来越多,大大的超出桥梁的承受能力,加剧了桥梁的损坏程度,增加桥梁安全隐患。

其次,桥梁自身质量不过关。农村公路桥梁建造时因为缺乏科学的建造以及管理水平,使得桥梁的负荷能力以及使用能力都没有达到标准,尤其是早年修建的桥梁,中国经济刚起步,没有意识到公路桥梁对公路交通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桥梁的设计,施工等环节都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桥梁质量先天不足。在桥梁施工建造时,并没有着眼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桥梁的负荷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没有达到现代公路的负荷标准。农村公路桥梁基本修建于七八十年代,近几年来,农村公路不断的进行改造,但是桥梁的改造步子没有跟上,在技术等级上,桥梁与公路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

最后,自然灾害对公路桥梁的损坏。自然灾害对公路桥梁的破坏是不可修复的,例如洪水灾害,直接将本来就毁损严重的桥梁直接冲垮,加之冰冻雨雪天气对桥梁的腐蚀,还有地震,工业污染对桥梁的损害。种种自然灾害都使得桥梁加速老化、变形,直至结构破坏。

二、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的现状

对农村公路“养路不养桥”、“重建不重养”的思想,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公路管理部门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造成了对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缺乏,导致农村公路桥梁上事故频发。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桥面病害

桥面不清洁,常会导致泄水孔堵塞,碰到大雨时桥面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在北方地区,如果是冬天还可能会使桥面结冰,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桥面不平整,尤其是沥青铺装的桥面,会出现破损、坑槽及伸缩缝受损等状况,使车速降低,而且在桥头跳车时会产生很大冲击力,导致桥梁构件的疲劳度增加,致使桥梁可能会提早需要进行大修。引道路面和桥面接线下沉,容易产生桥头跳车现象,不仅影响了车速而且降低了行车质量,长期以往的话也会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另外桥面栏杆残缺不齐,这虽然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行,但从整体上影响了桥容,对于车辆和行人来说都会产生不安全感,降低交通安全的舒适水平。

2桥梁构件病害

桥梁构件受施工工艺不完善、施工质量差等因素影响,在其本身生产出来时就会有一定缺陷,例如微裂缝、麻面等。投入使用后,在日常维护中又没能得到及早的检测和及时的维修,导致出现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问题。这种小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将会酿成如桥梁坍塌的大问题。

3桥梁标志缺损

为使桥梁不会因超载而损坏,保证行车的安全,桥面上通常会设立一系列如限重、限速、限宽、限轴重等禁令性标志。而这些必要的标志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有缺损的情况,增加了桥梁超载行驶监管难度。

三、农村公路桥梁在养护过程中的问题

1、桥梁栏杆损坏修复不及时

在农村公路桥梁上,很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随意超车、转向或超速行驶,在桥面上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损坏桥梁栏杆。桥梁栏杆损坏后往往修复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桥梁栏杆也有人为破坏或者盗窃的因素,还有些是由于缺乏养护,因为风化或锈蚀造成的损坏。

2、农村公路桥梁养护意识不足

对桥梁的日常检修工作不重视,偏向于公路的养护,对桥梁的养护意识严重不足。将公路桥梁比喻成线和点的关系,潜意识认为公路是交通运输中的主要作用,而桥梁只要没有垮塌,就不会影响路面交通的畅行。所以日常养护便不遵循规范,致使一些常见的公路桥梁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例如桥名出现断裂,桥梁的伸缩缝变形,钢筋混泥土构架出现裂缝,脱落,以及露出钢筋甚至钢筋已经扭曲变形,以上问题不及早发现及时进行维修,使得桥梁状况进一步恶化,给车辆的行驶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硬件设施条件不足,在专业性,人员水平,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最终导致不能准确判断桥梁的病害,进而无法对症下药进行维修。

3、桥梁数量多,养护任务重

平顶山市鲁山县农村公路桥梁数量多,按照技术状况分四类: 部分桥梁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桥梁病害,如桥面铺装层出现龟裂、坑槽,伸缩缝破损,栏杆( 护栏) 脱落、残缺,拱圈开裂,梁( 板) 露筋、开裂,支座缺损,墩台及基础露筋、开裂、沉降,锥( 护) 坡塌陷等。根据《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对一类桥梁应进行正常保养; 二类桥梁需进行小修; 三类桥梁需进改造,及时进行交通管制,当缺损较严重时应关闭交通; 五类桥梁需要进行改建或重建,及时关闭交通。由此可见,平顶山市鲁山县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工作量、养护难度和养护成本很大,养护任务比较繁重。行中修,酌情进行交通管制; 四类桥梁需进行大修或 4、资金投入不足,对桥梁状况的片面掌握

农村公路桥梁问题与日俱增,目前有大量的桥梁需要养护,但是在农村公路桥梁养护计划中,不能安排充足的资金维修养护所有受损桥梁,只能设置优先等级,用有限的资金处理那些毁损情况较严重的桥梁,以保证现有交通的顺畅通行。同时我国农村公路桥梁的现状不能被全面掌握,许多技术情况,技术指标状况都没有全面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桥梁定期检查的效果,以及桥梁状况的情况收集,桥梁没有得到及时的养护。

5、思想重视不足,执法力度不够。

桥梁管养的行政执法力度制约着桥梁的使用寿命,但目前许多公路管养部门还未认识到公路桥梁日常养护的重要性,对于一些超载车辆通行、上下游采砂导致河床下降,基础稳定性或桥梁结构受到破坏等现象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群众对于相关法律也是视若无睹,这更加重了农村公路桥梁的负担,给后期的养护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6、人为破坏多,公路脏乱、不平整

7.我国地质复杂,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对公路桥梁的破坏是不可修复的,例如洪水灾害,直接将本来就毁损严重的桥梁直接冲垮,加之冰冻雨雪天气对桥梁的腐蚀,还有地震,工业污染对桥梁的损害,种种自然灾害都使得桥梁加速老化、变形,直至结构破坏。

四、解决农村公路桥梁管理过程中问题的措施

1. 加强桥梁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升桥梁养护人员现有的专业技术能力是解决桥梁现状的当务之急。掌握桥梁技术和相关专业知识,对于养护人员日常的检修以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比较及时的发现桥梁存在的安全隐患。

2.提高对桥梁管理与养护的认识

桥梁是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的全面养护中桥梁的养护至关重要因此在对公路养护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注重对路面的养护而忽视对桥梁的养护。公路管理部门,尤其是公路管理部门的基层单位,都要将桥梁的养护与管理重视起来,加大对桥梁养护资金的投入,要有配套的机械设备,形成专业化的桥梁养护队伍,用来应对桥梁突发事件的抢修。

3.提供充足的养护经费

为能使桥梁养护越维修加固资金得到合理和充足的使用,公路管理部门在每年制定年度养护工作计划时,应考虑在桥梁检查、维修和加固工作上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对公路桥梁的养护,投资方面要统筹安排,确保桥梁养护资金落实到位。改革养护体制。引入桥梁养护竞争机制,既可以降低养护成本,又提高了资金使用率以及养护的质量。

4.加强养护技术举措

增强桥梁养护的技术性,充分应用先进技术准确的解决桥梁中已经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又针对性的提出养护方案,利用有限的资金改善桥梁状况,保证农村公路桥梁的运输能力。其次,完善养护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方式才能保证公路桥梁目前的状况得到缓解。对桥梁养护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职责分明,使得桥梁养护工作真正得到落实。综合利用各方资源,解决桥梁养护专业性较强,技术难度高等问题。

5.成立农村公路桥梁的调查小组

在管理农村公路桥梁时,公路养护部门要选定专业人员组成公路桥梁调查小组,给调查组配备先进的探测仪器,全面复检公路桥梁。检查以后,还要根据桥梁的情况,制定维修方案,落实维修资金,然后组织人员进行维修,及时消除各种隐患,并延长公路桥梁的寿命,保障车辆正常通行。

6.加强对桥梁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篇(10)

【论文摘要】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近些年来中央下了极大的决心,历史性地取消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使农民的负担空前减轻。但是,目前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强制向农民集资进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加重农民负担最为明显的新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取消要求村里资金配套的地方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摊派集资、加重农民负担的旧做法。

目前,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强制向农民集资进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加重农民负担最为明显的新问题。2008年8月,湖南西部X县S村开始修建村庄水泥路,村干部向每户农民收取人均200元的修路费。时过2个月的10月,该村又以修桥的名义,开始到各家各户收取人均300元的修桥费。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该村农民人平均修路修桥的负担竟高达500元,这在取消农业税以前都是不可想像的。农民对此相当不满。

农村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但长期的历史欠债,使农村各项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地新农村建设中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事,农民自身对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的心情也极为迫切。修路、修桥,尽快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是许多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正因如此,一些乡村干部就在新农村建设的旗帜下,以改善本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名义,在旧有的思维模式引导下,重走向农民强制性集资摊派的老路,明显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引起农民极大的反感。

一些乡村干部希望尽快改变本地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加重农民负担为手段去建设“造福于民”的政绩工程,就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经验表明,任何以所谓公共利益的名义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的传统习惯做法,都是要坚决反对的。这不仅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且其蕴涵的基层公权力的专横始终是威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S村村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为减轻农民负担到省市上访。经过十多年的抗争,该村终于争取到县政府支持和安排专人进驻该村进行查账,最终撒换了原村党支部负责人。现在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都是此后重新任命或选举出来的。村民们发现,好不容易盼来的新干部,却并没有展现出与中央的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新的治村风采和行为逻辑,相反,他们却在加重农民负担问题上重蹈旧辙,“新干部”戴着“旧手套”,干着被中央和许多地方都已抛弃的“旧事业”。这个现象确实值得深思。它提供的启示在于,如果不对基层的权力结构和权力的性质进行与现代民主政治相应的改造,如果农民的各项基本权益得不到落实,那么,中央再好的惠农政策都会在基层大打折扣甚至被严重扭曲。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并非只限于S村。X县B村被列为全县和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总人口805人,2006年修建3.2公里的村庄公路,人均集资达340元。在不少村庄,一些富裕的能人被村干部动员起来捐款修路修桥,由此诱导村民主动或被迫自掏腰包。据统计,2006年X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共投入建设资金12788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6995万元,村民群众自筹5793万元。从该县村民自筹的巨额资金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村民群众要求改变本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面貌的高度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政府的强制力量在加重农民负担上的突出“成效”。

上一篇: 环卫安全生产会议 下一篇: 财务审计合理化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