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 防范措施
肿瘤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承受着病痛折磨的同时,还渴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由于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下降,协调能力不强,动作迟缓,经常容易出现意外事故。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统计显示老年人中有74%患有多种慢性病,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和伤残率分别是全体人群的3.2倍和3.6倍[1]。护理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它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因此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制定防范措施及有效预防,确保护理安全十分必要。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70~82岁,所有患者均诊断恶性肿瘤和2种慢性病。
2 安全问题梳理
2.1 医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少数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对职业风险认识不足,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严,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医护人员年轻化,工作及护理经验不足,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全面,告知制度及安全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对于有长期陪护的住院患者,有依靠陪护的心理,巡视及指导陪护不到位[3]。
2.2 意外脱管 ①老年肿瘤患者免疫力低、身体衰弱、进食差或呛咳易形成恶病质状态,需留置鼻饲管。②静脉注射化疗药,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导管。③由于肿瘤的压迫和转移及呼吸困难,需留置导尿管和氧气吸入。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和各种不适,容易发生上述管道的滑脱或自行拔出管道而需要再次置管,增加对患者的损伤及感染风险。
2.3 压疮的发生 ①老年肿瘤患者摄入量减少,新陈代谢率持续升高,营养状态差。②意识水平降低,皮肤敏感性下降及弹力差,血液循环不良。③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皮肤长时间被尿渍、大便、汗液浸泡,或由于疾病因素,采取被迫卧位,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压疮。
2.4 用药安全、交叉感染
老年人肝合成蛋白质能力及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肝功能减退,药物易蓄积,会产生很多药物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时常会发生漏服药、多服药事件。老年患者抵抗力弱,适应环境能力差,很容易染上流感等。
2.5 跌倒、坠床、烫伤
老年患者肢体协调能力减弱,平衡失调、视觉、听觉以及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他们跌倒的风险增加[4]。老年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较多,需按时服降糖药、降压药,突然站起会引起一过性的低血压、低血糖症状,也会发生跌倒。老年人夜间起夜次数多,患有晚期肿瘤的老年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躁动等症状,极易发生坠件。老年患者感官功能改变,灵敏度降低,或知觉功能障碍,易发生热水袋烫伤皮肤或饮水温度过高,烫伤口腔黏膜。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医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科室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树立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对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评估,采取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和安全措施,每班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责任护士对护工进行床边指导,保证护理安全。
3.2 预防导管脱出
交接班时检查导管固定及相关情况,给予各种导管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翻身起床活动过程中拉出导管。对意识模糊、躁动患者戴连指手套,防止自行拔出导管。临床上现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方法,即运用双套结胃管固定法进行胃管固定,此法能克服胶布固定的不足,具有使用安全、固定牢固、简单快捷、易学的优点,可有效防止胃管滑脱[5]。
3.3 预防压疮,做好皮肤护理
对于恶病质、意识障碍、水肿、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床头挂翻身记录卡,定时翻身、更换、给予关节运动,铺防压疮气垫。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清洗会,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氮平衡,促进疮面愈合。
3.4 注意用药安全及预防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明确用药指征,根据药物性质给予老年患者相应的安全护理预防措施,交待清楚服药时间和用法及注意事项,做好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夜间加强巡视。病室勤开窗通风,发现传染病患者,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3.5 从细节出发,减少意外发生
为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应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入院时进行评估,确定跌倒、坠床等高危人群。告知家属及床头挂‘预防跌倒标识,下床活动时应用护士及护工陪伴,行动不便的可选用三脚手杖。改善住院环境,卫生间放置防滑胶垫,室内物品固定放置,照明设施完好。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老年患者加强巡视,使用床档,必要时应用约束带。冬季应用热水袋水温控制60℃,带套使用,30 min巡视,严格交接班,防止患者烫伤。
4 小结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明确了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工作有针对性,减少因护理工作引发的医源性问题[6]。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以维持老年患者的最佳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曾友燕老年家庭护理需求与服务内容的研究.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7.
[2]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 医院管理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45.
[3] 张萍.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海南医学杂志,2010,21(6):144145.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7-02
Fall into bed management process and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in neurological medicine application
LEI Xue
(Sichuan Provinc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Guangy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We will discuss the management processes of fall bed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fall/fall b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 sheet in Neurology. Method We chose the 706 patients who was admitted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in 2011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with conventional anti-fall ca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the anti-fall care by using fall bed management process,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sheet to compare their incidence of falls. Result The result between two groups is P<0.01. This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n the fall incidence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all / fall bed management process ,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in tervention shee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all incidence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protect the care safety of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Key words】management processes fall / fall bed risk assessment interventions elderly patients care safety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神经内科患者多高龄, 加之意识、感觉、运动障碍及用药等,使跌倒与坠床的危险性增大。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跌倒后的恐惧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为减少和避免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降低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 方法
1.1 跌倒坠床管理流程
1.1.1 高危跌倒坠床筛查 实验组在入院评估上增加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常规化。制定了跌倒与坠床风险评估,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4岁、孕妇、意识障碍、疼痛、行动不便及危重患者必须进行筛查。评估内容包括:①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1分);②意识障碍(1分);③视力障碍(1分);④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⑤年龄≥65岁或年龄14岁(1分);⑥体能虚弱(3分);⑦头晕、眩晕、性低血压(2分);⑧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分),如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⑨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陪伴(1分)。每个因素按不同等级评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越高,评估得分范围大于4分为高危险。
1.1.2 高危跌倒坠床预报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的使用 实验组患者于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定,将分值≥4分的患者列为跌倒高危人群,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表上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上报护士长、护理部,并重点交班,形成一个以责任护士-科护士长-护理部为一体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并给予持续性评价[2]。根据评分调整对策:每周评估一次,家属签字确认,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一式两份, 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字,护士长审核后签字,一份交给患者,一份保存于护理意外事件档案中。
1.1.3 实施干预措施保障安全①环境安全:地面无潮湿、积水,病室光线充足,配有地灯,床头灯。走廊宽敞明亮,两旁安置扶手。厕所有蹲式及坐式装置且装有扶手,使用防滑垫。病房物品规范放置,通道无障碍物, 病床固定良好,按要求使用床挡护栏。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可及之处。②合理运用各种标识:在病人手腕上佩戴身份识别带, 防止病人离床活动时发生跌倒便于身份识别,病房卫生间粘贴 “小心地滑”的标识,高危患者床尾挂上红色“ 防止跌倒”的警示标识。高危患者用醒目的黄色三角形标识贴在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一览表上,严格交班,加强巡视,语言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保证护理设备齐全:呼叫器安装在患者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呼叫铃。科室备有多功能担架推车,轮椅,并安装保护带,保障安全运送。④用药安全管理: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严格遵医嘱服药,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降糖、降压、利尿药要床旁看服,避免药物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跌倒[3];服用镇静、安眠药叮嘱其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加强巡视,指导缓慢活动,防止头晕。改变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 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
2 结果
表1 有无实施跌倒管理流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n,%)
注:p
3 讨论
3.1 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降低了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率,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国内人口的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增加,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神经内科的病人逐年增多,因此,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防跌倒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早期筛选,同时实施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应用辅助保护器具,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年患者应用个性化的防跌倒坠床流程,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3.2 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有研究表明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不足,且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与学历、职称和工龄均无关,仅仅与护士是否接受过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有关[4]。为了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患者防跌倒的安全意识,科室内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并开展预防跌倒的护理应急预案演练,以预防跌倒及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处理,不断强化护士护理工作安全意识。
3.3 加强了护患沟通。有研究表明, 陪护人员对于跌倒的原因及预防常识认知率低也是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5],因此,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陪伴加强教育,能有效地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这不仅是对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维护, 而且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由于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使患者更加理解和信任医院,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一旦发生不可避免的纠纷, 还可作为院方履行安全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
3.4 丰富了护理管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服务品质。通过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现代护理要求护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外,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2]杨君艳.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 (23 ): 4907-4908.
【关键词】老年病房 安全预防措施
1 老年患者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用药、身份识别等方面的护理安全隐患。
2 护理预防措施
2.1 入院宣教
老年患者入院后,应介绍入院告知书、防跌倒告知书、入院须知、病区环境、呼叫系统的用法等。如拖地后地滑、走廊有扶手等。
2.2 制定护理安全评估表 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治疗措施、既往史、精神状态、现存危机程度、潜在危机程度、陪护知识掌握情况等项目,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危险程度越高。
2.3 重视病房安全管理措施
2.3.1 确保患者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和床头灯,护理及时应答铃声。
2.3.2 固定好病床后,使用过的摇床柄要归位,以免绊倒患者。
2.3.3 患者常用的物品如眼镜、水杯、便壶等,应放在患者便于拿到的地方。
2.3.4 告知保洁员应在患者起床前完成打扫告知,以免地面湿滑,增加患者摔倒的风险。
2.3.5 通道没有障碍物,病房内明亮,晚间有柔和的长明灯,地面清洁干燥,放置防滑垫和醒目标价牌,洗手间、走廊有固定扶手方便进出。
2.3.6 对于温度感觉迟钝的老年患者应防止冻伤和烫伤。
2.4 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4 .1 评估患者跌倒的风险程度,对“高危患者”床尾上悬挂“防跌倒、防坠床”警示牌、床两边加床拦,床拦一定要安装到位
2.4.2 应特别注意对安静卧床解除后允许下地活动的老年患者(如:心功能不全、血压过高的患者,用药卧床休息后,起床活动),应注意患者有无药物引起的头晕、性低血压等。
2.4.3 对于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注射前应备有食物,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导致跌倒。
2.4.4 告知患者上下床时、排便后等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防止猛回头和急转的动作。
2.4.5 指导和提醒患者做到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后再行走。
2.4.6 坐轮椅时系上安全带,使用平车时系上安全带及上护栏。
2.5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由于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减退、认知分辨能力差导致有漏服及不按指导服药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导致护理安全问题。
2.5.1 向患者及家属或陪护讲解目前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服用时间及间隔时间,以及用药不当会造成哪些后果。
2.5.2 严密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告知患者用药后如有不适或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护人员。
2.6重视健康教育:做好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老年病房由于其特殊性,安全问题持久存在,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责任意识,预见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制定好去全面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保证患者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孙建萍老年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143.
[3] 毛丽娟,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9:94-9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2-02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同时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我科是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据调查发现,中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多在68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比率就可上升到15-20%。多数患者的自控及自理能力减弱或消失,误吸,误服,跌倒,烫伤,自伤及伤人,走失这些常见的安全问题随时可能发生,如何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成为我们护理人员日益关心的问题。结合临床经验针对不同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加强院内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1.1 耐心对患者及照顾者讲解老年痴呆的相关知识及照顾技巧,耐心与患者多沟通,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尊重患者的人格与自尊,满足患者各个层次的需求,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给患者以关爱。
1.2 强化护士安全意识,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找出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和预防性。
2 住院期间安全防范措施与护理
2.1 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护理评估,包括一般情况,护理体检,精神症状及心理问题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等,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
2.2 防跌倒 保持周围环境安全,向患者提供合适的衣,裤,鞋,以免裤腿过长影响行走,鞋底太滑而致跌倒现象的发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症状,嘱患者在改变起床或起立时,动作要缓慢或稍坐片刻再直立,以防发生性低血压。
2.3 防误吸,误服 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食物量不宜过多,食物温度适宜,喂食速度要缓慢,让患者有足够的吞咽时间,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嗽,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引起误吸。特别注意进食后不易立即刺激咽部,如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而误吸。指导其家属每天为痴呆患者进行3-4次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每次20-30分钟。发药时要确认患者把药服下后才可离开。
2.4 防走失 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患者外出活动需有家属或工作人员陪伴,严禁单独外出,返回病房时要清点人数,严防走失。在患者手腕处或上衣明显处佩戴身份识别卡,卡上注明患者姓名,年龄,定点医院及电话,家庭住址,联系人电话,所患疾病等。
2.5 防烧伤及烫伤 老年痴呆患者反应迟钝,感觉功能减退,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外加布套包裹,洗澡时应先调节好水温。协助打取温开水。
2.6 防止自伤或伤及他人 AD患者因抑郁,幻觉,妄想等容易自伤或伤人,入院时应做好安全检查,严禁将危险物品带入病区,护理人员定是进行病区检查,及时清除危险品。病房内的锐利物品,器械,约束带应放在固定位置并加锁,每班认真交接。患者情绪激动时应鼓励其参加喜欢的活动,以松弛紧张的神经,不能控制的兴奋躁动患者应置于安静环境,必要时给与约束带的使用或用药物控制。
3 加强社会支持
意外跌倒是威胁老年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是老年人伤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老化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使老年人在住院期间更容易发生意外跌倒。因此,应不断探讨跌倒的有效预防措施,满足患者安全的需要。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发生意外跌倒老年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75~88岁,平均82.3岁。均能独立或靠助行器行走。跌倒地点:床边跌倒4例,卫生间3例,病区走廊1例。跌倒时间:发生在晚上6例,中午2例。
相关因素分析
生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逐渐下降,中枢神经的退变往往影响智力、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应能力及反应时间、平衡能力、步态及协同运动能力,从而使跌倒危险性增加,老年人合并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危险越大。
意外跌倒与时间的关系:意外跌倒发生高峰均为患者休息、护理人员相对减少,只有1~2名护士当班,需要承担全科治疗护理和病情观察,巡视病房的时间间隔长,不能及时发现和帮助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同时陪护人员也放松了对患者的监护,容易出现意外。
环境因素:老年人入住病区后,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室内灯光昏暗或过度刺眼,地面不平、潮湿,床铺、坐凳过高、座厕缺少扶手等均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防范措施
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做好入院教育: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要对患者及家属讲解住院规章制度、环境,病房设施安全及使用方法和陪护制度,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1]。评估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是预防跌倒最有效和必要的对策。通过了解病情,询问跌倒史,评估跌倒的危险因素,对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确立跌倒高危、中危、低危人群,从而采取针对性分级护理措施,针对高危人群,除一般措施还应采取床头卡警示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均可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率。跌倒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过大、生活不能自理、体虚、无自主活动能力、以往有跌倒史、有无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是否服用镇静剂、视力下降、久病下床及随时有晕厥可能等。有研究发现,在国外针对社区人群的研究中,多次跌倒的发生率大多>10%,曾经发生过跌倒的患者,其再次发生医院内跌倒的概率增加。
重视健康宣教: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听力、视力下降,要做到不厌其烦,耐心宣教,可采用提问的形式,确保全面理解为止。尽快让患者及陪护熟悉环境,选择合身的衣裤,指导穿防滑的鞋子,生活起居动作宜缓慢。小步态老人行走时应有人搀扶或自拄拐杖。有性低血压者及服用降压药的夜间尽量不去厕所,应提前准备好物品和便器,必须下床如厕时,要有人陪伴。从而使患者思想上、行为上引起重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改善住院环境:完善病房的设施,保持周围环境安全。大部分的老年患者因为地面不平坦、地面湿滑、设施不适合而跌倒,因此,改善病房环境在预防患者跌倒方面也十分重要。病房应采用防滑地面材料,保持地面干燥,保洁员拖地后应设警示牌,不可祛除的障碍物可选用醒目的颜色予以警示;厕所、洗漱间、浴室须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床旁挂防摔伤标识牌,调整床的高度,病床加装床档,教会患者及陪护使用床档的方法,创造安全的病房环境。
做好特殊药物的护理:对老年人进行用药指导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跌倒的重要措施。服用降压药物时易出现性低血压,告知患者不良反应,提醒其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服用镇静催眠药易出现头晕、思睡、精神不振等影响判断力的情况,服药后避免走动;使用降糖药应按时进食,以免出现低血糖;服用利尿药不宜在临睡前,以免增加起夜出现意外等[2]。
跌倒后的措施:患者跌倒后不要急忙将其扶起,首先应先检查一下患者跌伤的情况,要正确的搬运,避免不当的操作造成严重的再次伤害。跌倒致外伤的患者,检查有无内部器官的损伤情况。如有外伤,伤口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感染,如有骨折的患者应立即行肢体固定并做必要的检查[3]。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42-02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患者跌倒是医院常见十大医疗事故之一[2]。跌倒在我国全人群的意外伤害死因顺位中排在第四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跌倒的死亡率急剧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最高[3]。本院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率先在本科开展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现将该开展项目的具体方法及其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共对本科156例≥65岁的患者进行住院跌倒风险评估,其中65~75岁66例,76~85岁74例,86~95岁16例,男性80例,女性76例。
1.2评估方法
自行设计住院患者跌倒评估表(图1),对≥65岁住院患者进行评估,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评估结果直接在首次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由管床护士执行。评估为低危者(≤25分)不续评,中危者(26~45分)1次/7 d,高危者(>45分)1次/3 d(或每周2次)。患者病情变化或口服易致跌倒风险的药物(、镇静催眠药、抗焦虑忧郁药、降压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物、抗过敏药物),随时评估,跌倒后需评估,病情有变化随时续评。
1.3护理方法
1.3.1低危组
1.3.1.1 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洗手间铺有防滑垫及防跌倒标识,保持通道的通畅。
1.3.1.2 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穿防滑鞋,患者服不可过大过长,病情要求卧床的情况下要在病床上大小便,助行器要放于患者可触及的地方。
1.3.1.3 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4-5]。
1.3.1.4 放置物品于患者所及之处:如水杯、电视遥控器、纸巾及助行器等。
1.3.1.5 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呼叫铃:告知患者有需求时使用呼叫铃,等待护士到来后,由护士关呼叫铃。
1.3.1.6 需要时提供合适的助行器:根据科室特点,设有拐杖、助行器、沐浴凳等,供患者免费使用。老年人心理不服老,有行动能力者对辅助工具多有排斥心理,护士要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护患沟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6-7]。加强宣教、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辅助工具,使其认识到合理使用辅助工具是一种安全措施。
1.3.2中危组
除执行低危组1~6项措施外,加以下两项:
1.3.2.1 按要求上好床栏,每一次查房、治疗,护士主动为患者上床栏,告知上床栏的必要性。
1.3.2.2 协助患者行走及上下床:在病情容许的情况下,由护士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助行器,并指导患者使用。
1.3.3高危组
除执行低、中危组共8项措施外,加以下措施:
1.3.3.1 悬挂跌倒风险的高危标识:高危跌倒风险患者(>45分),管床护士除了在患者床头悬挂“谨防跌倒”警示牌、还要在患者一览表插上粉红色标识,进行交班,引起值班护士的重视(加强巡视)。
1.3.3.2 必要时予肢体约束:根据患者情况上约束带,但定时观察肢体的血运及受压情况。
1.3.3.3 根据情况留陪护:要向陪护告知防跌倒知识及助行器的使用。
1.3.3.4 安置患者于容易观察或近护士站的病房。
1.3.3.5 告知主管医生: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要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
2结果
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该开展项目的成效见表1、图2。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老年人中、高危跌倒风险占90%以上,故在老年病区开展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首要措施。我科通过跌倒风险评估,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跌倒发生率由2009年4~6例,下降到2010年的0例。
3讨论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跌倒的重点在于预防,准确根据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识别高危人群,能全面而有效地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实施保护性预防措施[8]。2010年从最初≥6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评估到2011年开始所有科室的住院患者都进行跌倒评估,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入护理电子病历系统,评估者从管床护士逐渐过渡到当值护士。通过跌倒风险评估,全体护理人员均掌握评估方法、预防措施及相关的宣教知识,根据数字化评估,确定目标人群,使护士能主动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自觉落实安全护理防范对策。通过住院患者跌倒处理指引,完善跌倒上报制度的指引,当患者跌倒发生后,由当班护士填写《基础护理质量24小时直报表》,并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24 h内通过内网上传护理部。1周内科室提交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报告。为患者提供专科化的基础护理服务,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 Oliver D,Brillon M,Martin F,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cd risk assessment tool(stratify)to predicl which elderly inpatient swill fall.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cs[J]. Br Med J,1997,315(7115):1049-1053.
[2] 张秀芳. 医院风险与病人安全管理[J]. 广东省医院护理管理,2005,2(5):29.
[3] 覃朝晖,于普林,乌正赉. 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 中华老年医院杂志,2005,24(9):711-714.
[4]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8.
[5] 解宇英. 健康教育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16):122-123.
[6] 王兆琴. 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报,2006,13(8):47.
跌倒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伤害之一,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1]。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2],在我国,目前有老年人约1.3亿,每年有2 000万老年人至少发生2 500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3]。鉴于此,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系列的研究,认为老年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院根据老年患者安全隐患特点,实施预防跌倒三级管理,加强前馈控制,在保证客观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做好患者的自身防范,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老干病区住院的老年患者512例为干预组,男254例,女258例;年龄60~92岁,其中60~70岁248例(48.4%),71~80岁232例(45.3%),>80岁32例(6.3%)。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进行预防跌倒三级管理。选取2008年1月前未开展预防跌倒三级管理的在老干病区住院的495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男246例,女249例;年龄60~90岁,其中60~70岁235例(47.5%),71~80岁221例(44.6%),>80岁39例(7.9%)。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预防跌倒三级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 建立护理部-护士长-责任组长的三级监控组织,责任护士对患者正确评估,制定实施护理安全计划,每班做好交接,责任组长做到每日督
查、护士长每周督查、护理部每月督察措施落实情况。并将检查的问题逐级上报,不断完善防范措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从组织形式上确保护理安全工作有效运行。
1.2.2 动态评估筛选意外跌倒高危人群 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摔倒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摔倒的有效和必要的对策[4]。自制意外跌倒评估表,评估表的项目包括:患者的年龄、有无跌倒史、意识状态、活动状态、身体平衡性、步态、合作程度、与疾病相关因素、药物因素、不良症状等。老年患者在入院时针对上述内容由责任护士进行仔细评估,进行量化评分,评分小于25分筛选为高危跌倒患者,填写高危跌倒患者风险申报表,经护士长审核上报护理部,并制定安全护理护理计划。 住院中的老年患者:责任护士每周对分管的患者再评估1次,各班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可随时评估填写。
1.2.3 加强健康宣教、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 患者入院后通过评估评分为高危跌倒患者,向高危人群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将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张贴在每个病区的醒目位置,内容包括:哪些人员易发生跌倒;应与医务人员配合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跌倒时怎样呼救,指导患者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体位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
1.2.4 对护理人员实施干预 (1)有调查显示[5],部分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缺乏充分的认识,很难在护理工作中做好预见性护理。我们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防范跌倒的教育,使其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学习相关文献中防跌倒知识,使大家掌握导致跌倒的内外在因素,在平时工作中应具有预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2)加强服务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增加主动服务意识,平时多与患者交流,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及时解决患者需要。
1.2.5 改善住院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有研究[6]报道,纠正了不良环境因素的地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比没有进行此项工作的地区低20%。尽可能改善住院环境减少老年病患跌倒和跌倒后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如配备夜间照明,注意及时清除走廊的各种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并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清洁地面同时放置醒目标记牌进一步提醒,在浴室地面上放置防滑垫,走廊及浴室安装安全扶手。加强护理防护措施,对于高危跌倒患者在其床头悬挂“慎防跌倒”的醒目标识。这使工作人员如医生、清洁工,甚至同室其他患者或家属在容易跌倒患者要活动时能给予协助或警告,并通知护理人员。这个标示醒目、清晰,不影响病房美观,又达到了广而告知的目的。
1.2.6 严密观察药物反应 老年人基础疾病多,用药种类多,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老年人遵医嘱用药,并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评价药物的作用,报告医师,及时停服不必要的药物。
1.2.7 观察内容 对每组患者观察其跌倒发生率及跌倒造成损伤的情况。
1.2.8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损伤情况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n=512)跌倒例次10例(1.95%),对照组(n=495)跌倒例次42例(8.48%)。干预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损伤情况比较 干预组10例跌倒患者,8例未出现损伤情况,2例出现软组织挫伤,未出现骨折患者。对照组42例跌倒患者,6例未出现损伤情况,17例出现软组织挫伤,16例出现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需缝合,3例股骨颈骨折,延长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3.1 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质量 护士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制定安全护理计划,综合实施改善住院环境,做好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加强护理干预等预防措施,降低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了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安全护理质量。
3.2 促使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工作程序化 实施护理部、护士长、责任组长三级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反馈,使各级护士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安全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目的、全面落实防范状态,做到全院、全员、全面、全程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 胡逢祥.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险因素.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9,15(1):19.
2 刘丽华.与老年人跌倒相关的临床因素.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3):141-142.
3 李林涛,王声涌.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8):262.
4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7.
5 De carle AJ , Kohn R. Risk factors for falling in a psychogeriatric uni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1,16:762.
6 Cumming RG,Thomas M,Szonyi G,et al.Home visits by an occupa-tional therapist for assessment and modification of enviromental hazards:a randomized trial of falls prevention. J Am Geriatr Soc,1999,47:397-40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n=512)跌倒例次10例(1.95%),对照组(n=495)跌倒例次42例(8.48%)。干预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损伤情况比较 干预组10例跌倒患者,8例未出现损伤情况,2例出现软组织挫伤,未出现骨折患者。对照组42例跌倒患者,6例未出现损伤情况,17例出现软组织挫伤,16例出现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需缝合,3例股骨颈骨折,延长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3.1 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质量 护士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制定安全护理计划,综合实施改善住院环境,做好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加强护理干预等预防措施,降低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了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安全护理质量。
3.2 促使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工作程序化 实施护理部、护士长、责任组长三级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反馈,使各级护士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安全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目的、全面落实防范状态,做到全院、全员、全面、全程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 胡逢祥.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险因素.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9,15(1):19.
2 刘丽华.与老年人跌倒相关的临床因素.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3):141-142.
3 李林涛,王声涌.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8):262.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134-03
跌倒是医院住院患者经常发生的事件,尤其是老年人,随着老龄社会化的到来,每年医院发生跌倒的老年人数逐渐上升。有资料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率达到35%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率高达45%以上。跌倒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已是当前临床治疗中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综合护理干预被广泛应用各类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其可以有效控制跌倒事件的发生。基于此,对我院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的不同,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住院患者55例分为对照组,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住院患者55例分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18~88岁,平均(72.3±2.1)岁,其中60岁以上的4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19~89岁,平均(71.4±2.4)岁,其中60岁以上的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预防跌倒的措施,包括口头宣教、跌倒事件发生的风险评估等,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2.1防跌倒知识的健康教育
成立由高年级护士、低年资护士、护理管理组组成的防跌倒小组,形成护理部一防跌倒小组一科室联络员的三级监控网。护理部负责护理制度的把控及检查措施的落实;制定防跌倒的流程及应对措施;制定专科化的防跌倒指南;定期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开展讨论会,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个性化的跌倒防范措施;由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防跌倒知识的教育,发放宣传资料,向患者讲及其家属讲解生跌倒的危害性,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跌倒事件的发生引起重视;通过在病房床头挂醒目的防跌倒标志,同时医护人员在查房及护理过程中,随时提醒患者,以保证患者安全。在护理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相关的防跌倒知识,通过对全员护理人员进行防跌倒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跌倒发生的状况、防跌倒的流程及应急护理措施、防跌倒护理安全制度等,将所有培训内容纳入护士的必修课,保证每个护理人员过关。
1.2.2护理干预制定个性化的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老年患者,做好护理交接工作,加强巡视,安排责任心强、用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陪同;各个科室需做好安全交班工作,定期对跌倒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修订防跌倒措施,以保证防跌倒措施落实到位;对于节假日及夜间的防跌倒工作,护士长定期进行检查,加强跌倒事件的管理,做好层层把控,督促防跌倒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将每月各个科室跌倒情况报表上报,通过护理部对每月各科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减少跌倒事件发生。
1.2.3服务干预
因大多数患者生理、心理改变等原因,特别是老年患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易出现漏服或拒服药物的现象,护理人员应注重强调遵医嘱用药的意义,使患者充分掌握常用药降压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做好患者的血压监测工作,有效预防高血压、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以预防跌倒。
1.2.4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防跌倒安全宣传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跌倒的危害性,特别是高危患者,将防跌倒宣传单发放到患者手上,引导患者仔细阅读其内容,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除此之外,可在患者病房内醒目的地方贴防跌倒标志,以起到警示作用。
1.2.5其他护理干预措施增加病房防跌倒措施,如安置防跌倒手柄、护栏等;护理人员安排上,采用弹性排班,根据患者数量及工作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同时增加晨午晚间时间的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人数、跌倒发生率及跌倒损伤率,一般将跌倒而导致病理性发生改变的归类为跌倒损伤。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护理质量、安全性等,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单位以百分比表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通过本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及跌倒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跌倒发生率及跌倒损伤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41例、13例、1例,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9例、16例、10例,满意度为81.8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694,P=O.0001)。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骨科老年病人住院比率逐年上升。因此,对老年骨折病人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治疗方面,老年股骨骨折的情况经常遇到,一般情况都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这也就要求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必须安全可靠,这样才能够干预和支持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恢复。我们对某医院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分别选取60例老年股骨骨折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然后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的老年股骨骨折60例治疗患者,年龄基本都在68―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2.54岁左右,其中包括37例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这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6个月,将这60例老年股骨骨折护理患者观察组,另外选取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对照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运用的是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输液的速度、及时观察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记录其变换情况。另外,在患者易摩擦的部位进行褥疮护理,通过拍背、扩胸运动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等。观察组不论是在手术前还是在手术后都是采用的预见性护理,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前的护理主要包括运用吹气球的方法进行呼吸训练提高咳嗽的有效性,食用新鲜水果、带皮水果以及粗粮等具有肠道的食物防治便秘的出现;手术之后的护理内容主要有心理的护理和功能的训练这两个主要的方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心里指导,及时安慰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消除排斥感、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的心理障碍,同时,护理人员还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树立自信心,保护自尊心,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康复的中期和晚期,护理人员根据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康复的实际情况,采取肌力锻炼、红外线照射、药物熏蒸以及局部热敷等治疗方式软化患者的关节、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通过采用一定的评分标准对老年股骨骨折护理功能进行评比。评分标准为:1.不能进行行走,伤口长时间不恢复,并且伤口处有感染的严重症状为差(50分以下);2.行走时有轻微的跛行,而且疼痛感很明显,腿部出现畸形为中(50分―74分);3.在行走时有轻微的疼痛,但是可以进行行走的为良(75分―89分);4.患者行走正常,没有疼痛感的为优(90分―100分)。评比完之后,汇总记录评比的数据,运用专业化的数据统计处理软件对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标准差,百分比以及方差。
二、研究结果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前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护理依从性低的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之后在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严重的并发症、康复缓慢以及术后病情反复等因素。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了护理功能情况的评比,通过分析和计算我们发现两周之后观察组的护理功能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的护理功能优良率为90%。因此,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股骨骨折临床情况常见,手术治疗是较为常用的方式方法,但是具体的临床护理是对恢复状况的重要支持干预。
三讨论
《增强自我效能感对老人股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是程思琴关于老年股骨骨折的著作,国内外关于老年股骨骨折的研究非常的多。程思琴的自我效能理论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护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有效的防范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帮助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消除他们内心的障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率。
医院采取一定的措施能有效地防范老年股骨骨折临床护理过程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这样既可以提高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对医院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又促进患者的康复。加强护士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教育,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加强护患之间沟通与交流及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减少不安全现象发生的重要措施。 创新和完善医院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减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与此同时,泌尿外科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老年人细胞与器官逐年减弱,还会伴随大量呼吸和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种慢性疾病。老年人生理与心理有着特殊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与危险因素[1]。可见,控制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还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采用回顾式分析,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间入我院泌尿科诊断治疗的78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泌尿外科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式分析,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间入我院泌尿科诊断治疗的786例患者,把7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78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28例,女性患者为258例,年龄在18-55岁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病情等没有明显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风险因素:对照组393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3例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住院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为患者增加健康教育,设立临时安全护理的小组,为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见性的管理。护理人员要制定应急的预案,护理中也要做好和患者沟通工作,主动积极的引导患者。
1.3观察指标:对786例患者术后的跌倒、坠床和烫伤等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护理中安全隐患控制率进行对比。
×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t值检验,有明显差异(P
2 结果
采用回顾式分析,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间入我院泌尿科诊断治疗的78例患者,把78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之外,还增加了安全防范等措施,对两组护理风险的因素控制进行分析对比,对78例患者发生跌倒和坠床、烫伤等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护理风险为41.6%,观察组护理风险为80%,观察组对护理风险的控制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安全隐患发生的情况(n)
组别
例数
跌倒
坠床
褥疮
高血压
高血糖
观察组
393
2
1
1
2
1
对照组
393
3
1
1
1
1
表2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安全隐患发生的情况(n/%)
组别
例数(n)
护理前风险因素
护理后风险因素
控制率(%)
观察组
393
10(25.6%)
2(5.1%)
80%
对照组
393
12(30.8%)
7(17.9%)
41.6%
t
―
―
―
43.65
P
―
―
―
<0.01
3 讨论
3.1泌尿外科的护理风险因素解析
3.1.1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如果合并了其它疾病,老年人的耐受力就会更差,手术的创伤会加重病情。而且老年患者大多思维紊乱,记忆力出现了明显的减退,行为和感觉都十分迟钝,这些都是在住院期间容易产生危险的重要因素。
3.1.2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被疾病折磨,大多对生活丧失信心,治疗中缺少主观能动性,不乐意配合护理与治疗,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2]。
3.1.3进行泌尿外科的手术后,大多会带着很多导管,例如:膀胱造瘘和留置导尿管等,当患者改变或者夜晚睡觉时,很容易使管道脱落、压迫,使导管堵塞,引流不畅,导致患者感染。
3.1.4老年患者大多身体衰弱,常常使用热水袋等进行保暖,容易被烫伤,但是,因为行动迟缓,又很容易发生跌倒和坠床。
3.1.5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大多抵抗力不强,各种活动减少后又容易感染并发症,例如:褥疮和肺内感染。
3.2护理风险安全护理的措施
3.2.1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对容易发生问题的各环节,时常提醒和防范,定时巡视病房,做好老年患者风险因素的评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3.2.2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与老年患者经常沟通,关心爱护老年患者,为老年患者耐心解释各种疑问与不适,及时消除老年患者的恐怖与不良的情绪,缩小医患间距离,使老年患者可以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主动配合护理与治疗。
3.2.3提高护理理论与操作水平。护理人员要学习新技术,做好老年患者的病情观察,做好疾病的定期评估,为可能发生并发症进行预计与防范。
3.2.4护理人员一定要执行规章制度,确定泌尿外科护理的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为老年患者固定好导管,保持患者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引流管的扭曲和脱落,教会患者家属管道护理,防止返流发生上行性的感染[3]。
3.2.5加强患者的健康防范意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和烫伤发生。护士长也要加强临床护理的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因素,做好安全防范,及时与患者和家属做好沟通,使患者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做好护理文件记录,不得涂改,针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记录。
综上所述,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很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的安全防范,才能提高护理水平,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