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7:45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083-02

产后42 d内是妇幼保健的关键阶段,关系着初产妇能否顺利调整心理适应角色变化、能否实现产后康复、能否掌握好产后母婴保健知识以及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等关键环节[1]。因此探索延伸服务在促进母婴产后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产褥期妇女提供多种帮助和支持,促进妇女和婴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2]。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初产妇,所有产妇均为初次分娩,年龄21~32岁,平均(27.5±4.23)岁,根据住院病历号的奇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试验组产妇住院病历号全为奇数,对照组100例产妇住院病历号均为偶数。试验组平均年龄(27.21±4.56)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1例(早产5例),剖宫产分娩59例(早产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7.62±4.06)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3例(早产4例),剖宫产分娩57例(早产4例)。两组产妇均活产、单胎。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产妇接受延伸护理服务,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护理服务。

1.2.1 试验组 延伸护理服务参考文献[3-6],对产妇提供的服务内容有:(1)为产妇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文化程度、住址、入院诊断、分娩方式、手术方法、术后诊断、出院日期等建立电子档案,并通过回访,及时更新信息,以便于对产妇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2)针对产妇产后生殖器官形态变化进行康复治疗,即应用现代医疗修复技术进行子宫复旧,帮助体型修复,协助产妇解决泌乳不足的问题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3)对初产妇产后容易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产后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经常随访产妇,与产妇积极沟通,给予产妇安慰和关怀,并且嘱咐产妇家属对产妇的心理变化予以重视,关怀初产妇,并解决产妇困惑。(4)组织孕妇和家属集体学习婴儿的护理知识,并对关键内容进行演示。(5)新生儿护理服务指导,早期医院进行专业的护理并指导家长学习,住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家长护理情况并给予指导。护理内容主要有:为婴儿建立电子档案;婴儿抚触;婴儿沐浴;婴儿游泳。每周定期随访一次,连续6周,共42 d。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随访次数,其余时间可电话随访,了解初产妇及新生儿具体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最后一次家庭随访对初产妇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母婴健康状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7]。

1.2.2 对照组 住院期间接受传统护理服务,42 d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同试验组。

1.3 评价指标

(1)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问卷调查结合随访情况,对产妇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打分,同时调查产妇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并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2)母婴健康情况:包括母乳喂养情况、初产妇心理、辅食添加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试验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母婴健康情况比较

试验组母婴在母乳喂养情况、母亲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及辅食添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整体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济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产妇产后保健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对相关医疗保健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虽然相关医疗保健机构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积极服务,但由于医院与家庭脱节,导致产后母婴健康保健服务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些新妈妈和新生儿在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存在着身心健康问题[9]。因此探索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有良好的实践意义。目前而言,延伸护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护理人员直接上门为新妈妈提供包括心理安抚喂乳喂养技能指导及辅食添加知识培训、婴儿护理技巧等在内的护理服务,能通过促进新妈妈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掌握好护理技能、提高母乳喂养比例、迅速排出恶露等方面促进产妇康复并切实提高新妈妈对新生儿的照顾水平[10]。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母婴在母乳喂养情况、母亲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及辅食添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例数较少,整体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延伸护理服务,切实促进了产妇知晓母婴保健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促使产妇尽早调试心理,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既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也提高了新生儿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产后延伸护理切实提高了母婴身心健康水平,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回.60例产后延伸护理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14-115.

[2]范桂红,王秀清,方淑彩,等.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73-74.

[3]王小雨.产后入户随访对母婴保健影响100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5):301.

[4]王娴娴.产后延伸护理服务的方式与途径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353.

[5]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6]周丽娅.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35-36.

[7]焦蕤.产后延伸服务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799-800.

[8]陆少霞,粱燕华,吴秀娥,等.对产妇实施延伸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2):107-110.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选择本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50例,将患者在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男132例,女93例,年龄16~70岁,平均(43±8)岁,1型糖尿病64例,2型161例;延伸服务组:男136例,女8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7)岁,1型糖尿病患者66例,2型15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分型、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接诊,进行床边健康教育,定期集中讲课,出院时行出院指导;延伸服务组患者除接受上述指导外,出院后1周内电话或上门随访,以后每2周一次,1个月后每月一次,并建立随访档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状况、是否执行了出院时的健康指导、是否遇到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征询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两组患者均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血糖检测。血糖控制标准及疗效判断:空腹血糖在4.4~6.1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在4.4~8.0mmol/L之间为控制佳,8.0mmol/L以上为控制不佳。医院从保健服务中心和病区责任护士中选定资深护师6人组成保健服务小组,其中管理者2人固定,其余4人兼职,她们临床经验丰富,态度和蔼,富有爱心,沟通能力强,具有人文关怀理念,随访工作,由病区责任护士具体执行,护士长全面监督,建立专册登记随访方式、次数、和基本情况。

2结果

对照组225例,血糖控制佳144例,不佳81例,血糖控制率64.00%;延伸服务组225例,血糖控制佳198例,不佳27例,血糖控制率88.00%。两组比较,χ2=3.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除遗传因素外,糖尿病是一种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强化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已是公认的事实,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吸烟、缺乏依从性……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伸服务,是医院临床整体护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3.1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伸服务的必要性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易致人死亡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协同努力,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医护服务。实施社区医疗保健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其职责、作用有限,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家庭对健康保健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医院是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其功能与职责及服务理念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医院把服务延伸到院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

3.2对糖尿病患者延伸服务可提高健康指导的依从性

患者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瞩、指导的服从或遵守[2],表现在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患者的依从是治疗有效的基础。依从性低是当前出院患者的较普遍现象和保健重点,有人认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3]。随着时间的推移,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对医生护士的嘱咐会逐步淡忘,依从性降低。延伸服务能监督患者遵从健康指导的内容,维持其依从性,继续认真遵守医嘱。有报道约84%的患者愿意接受随访和健康教育[4]。患者与医护人员保持长期联系,不仅增加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也给患者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平时电话随访中可以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的干预,及时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建立起健康的生活行为。

3.3延伸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患者满意延伸服务的这种形式和内容,说明这种护理工作的扩展形式,将服务延伸到院外,避免了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不足的问题[5],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状态,且不断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护理工作,它不仅是一种连续性的护理服务,而且能体现出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缨,洪水玲,裘佳清,等.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499.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该院2013年5月—2013年7月间,产科收入的1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人,所有产妇均行常规围产期保健及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心理健康水平、产褥期保健水平、生活质量和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之间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与抑郁水平分别为(1.04±0.36)和(1.20±0.25),对照组为(1.61±0.41)和(1.94±0.3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与新生儿护理的知识与意识水平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评价评分分别为(92.28±4.47)和(96.67±2.04),对照组为(88.89±6.02)和(90.24±4.3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可以在产科发挥积极作用,其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作用。

http://

关键词 优质护理;延伸护理;产科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176-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护理范围的扩大[1]。现代护理模式要求不仅要对产妇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还要对产妇出院后进行护理指导[2]。产科面对的服务对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患者,而是正处在一个特殊生理时期的正常女性,所以其相较于其他科室,尤其特殊的护理要求[3]。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进行延伸护理的重点[4]。为探讨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5月—2013年7月间,收入的1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就在产科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延伸模式的效果做一分析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该院收入的180名产妇,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该研究要求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产前检查未见分娩高危因素,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0名产妇平均年龄(25.48±3.28)岁,在分娩方式上,顺产74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90名产妇平均年龄(26.10±3.17)岁,在分娩方式上,顺产70例,剖宫产20例。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只进行常规围产期保健及护理,包括整个围产期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延伸护理服务。具体包括产褥期延伸护理和新生儿延伸护理两部分。在产褥期延伸护理中,首先应做好的是产后康复护理,要告诉产妇在分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产妇催奶,预防产妇发生尿潴留,同时鼓励产妇产后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在产妇出院时,应嘱家属督促产妇进行早期运动康复,不可过分强调休息和营养,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产后肥胖的发生。心理护理也是产妇延伸护理的重要部分,在此部分中,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这种指导不仅应在产妇住院期间进行,还用在产妇整个产褥期持续下去,具体的措施可以根据产妇的接受能力和习惯,使用电话访视、书面宣传、定期参加活动等形式,务必帮助产妇克服产后可能出现的抑郁情况,帮助产妇尽快完成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过程。在新生儿延伸护理中,在产妇出院前,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抚摸新生儿,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问题,同时使用自制频度卡,督促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吃奶量、睡眠量及运动量等进行记录,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在随访方面,对所有产妇在产褥期中,都进行了最少两次的随访。如实在存在困难,可改为电话随访,在随访中着重解决产妇及家属在抚育新生儿及照顾产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两组产妇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比较 主要包括焦虑与抑郁两部分。

1.3.2 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能力的比较 主要包括产妇的自我护理知识、意识及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意识4部分,使用该研究自制的产妇产褥期护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研究结束时产褥期保健情况的差异。

1.3.3 两组产妇的产褥期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生活质量的比较使用WHOQOL-100量表进行评价,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采用该研究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卡》进行比较,此两项得分满分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1.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组间各指标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心理健康情况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分娩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在产褥期结束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得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与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褥期保健情况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自我护理知识、意识及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意识得分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评价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生活质量和护理评价的比较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5-6],就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来看,产妇不可能在医院中度过产褥期,也没有必要在医院中度过产褥期,所以,如何保证产妇得到持续的优质护理,是摆在产科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问题[7-8]。延伸护理是优质护理的一种,其强调在产妇出院后,依旧可以享受到优质的产妇康复环境[9]。在该研究中,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就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在产科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证明了优质护理延伸模式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分娩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在产褥期结束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得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与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优质护理延伸模式起到了舒缓产妇产褥期心理症状的作用,而保证产妇产褥期心理健康,对于其产后康复和对新生儿的抚育,都具有积极意义,且此结果与相似研究结论相似[10-12]。该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产妇的自我护理知识、意识及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意识得分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了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在提高产妇产褥期保健水平中的作用。在生活质量和护理评价的比较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说明了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在改善产妇生活质量中的作用,同时证明了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而此两点,在现阶段的医疗环境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结论与国内外相似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可以在产科发挥积极作用,其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http://

参考文献

[1] 安力彬,李文涛,谢书红,等.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95-5097.

[2] 俞桃英.电话随访出院患者的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09,9(1):75-80.

[3] 胡俊珍,梁玮伦,杨明玉,等.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体系架构建立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14-116.

[4] 梁桂芳.护理干预在产褥期妇女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35-36.

[5] 郑巧玲,叶红.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49-50.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4)

近年来我国高度关注日间手术模式,虽然多数构建了电话随访模式,但由于患者手术当天出院,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1-3]。另外对于乳腺肿瘤等肿瘤患者来说,手术需病理检查,日间手术医院相对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以提高医疗安全及社区经济效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共20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ASAⅠ级或Ⅱ级,知情并签订同意书。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6~65岁,平均(35.6±3.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4例,中学70例,小学及以下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7~66岁,平均(36.0±3.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中学70例,小学及以下5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全程康复模式,早上入院后及时接受X线胸片等相关检查,做好手术相关准备工作。次日开始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手术完成后留院观察1 d,第3天确定无异常后指导患者出院。观察组患者则行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患者早上入院后接受相关检查,随后制定手术方案,下午开展,术式及麻醉方式同对照组,手术结束后短暂观察,然后当天将患者转入社区医院行延伸康复干预。

1.3 观察指标 (1)医疗安全性。主要包括麻醉意外事件、伤口出血、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延迟愈合等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个月后评估。(2)患者满意度。通过自行设计的满意调查表,包括医疗费用、服务态度、伤口愈合、护理水平等内容,各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4]。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医疗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医疗费用、服务态度、伤口愈合及护理水平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当下影响日间手术效果的主要问题为医疗安全,患者手术结束后当天转诊至社区医院,需两者的通力合作,重点在于社区医院有无处理日间手术出院患者物反应(恶心呕吐)、伤口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等能力,能否为出院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患者良好康复[5-6]。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开始探讨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服务模式,初步制定了手术标准、麻醉标准、出院标准、24 h救护应急小组等系列措施,以提高日间手术患者转送期间及转送至社区医院后医疗安全性。文献[7]指出,日间手术服务开展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缩短3~5 d),但研究发现一半以上患者担心出院后得不到良好的康复管理,害怕出现并发症。基于此,一方面要加强医院-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立日间手术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包括转诊制度、质量控制制度、业务培训等内容,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日间手术服务模式,以增加日间手术服务对象[8]。本研究表1中可知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与住院全程康复模式医疗安全性类似,但前者能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同时表2中可知相对住院全程康复模式,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的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这可能与该模式安全性高、医疗费用下降有关。但受日间手术国内应用时间短、社区康复机构相对缺乏、制度不完善等多因素影响,目前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服务模式难以广泛推广,需国家政府、医院、社区等各组织进一步合作,以完善日间手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优势[9-10]。

综上所述,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与住院手术全程康复模式医疗有类似的医疗安全性,同时日间手术服务模式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上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晶,刘素珍.日间手术患者对医院社区延续的评价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3):10-13.

[2]刘F.日间手术后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4,12(10):913-914.

[3]祝明秋,毛平.人文关怀在肿瘤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77-78.

[4]吴剑辉,郑美春,邹本燕,等.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216-217.

[5]陆琴,王丽.全程护理对肿瘤手术患者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4):797-799.

[6]刘小南,俞德梁,赵青川,等.关于日间手术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4,35(4):56-59.

[7]郭晶,刘素珍.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延伸康复模式"的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943-945.

[8]徐燕,胡文娟.集中式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下的排班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4,29(20):42-43.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5)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提高,服装已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遮身蔽体,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个性、时尚,更蕴含着品味、素养和文化在内。我国是一个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服装行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体,规模以上企业的状况并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水平。从服装市场形势看,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用工成本上涨、各种原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大量规模以下服装企业将面临一场残酷的生死考验。原有的成本比较优势消失,技术与品牌的竞争已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产品附加值的总称,是企业预设给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毫无疑问地成了企业营销的核心。服装品牌经营在服装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具体的经营模式上,通过对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品牌经营模式,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品牌经营,都必须将品牌的开发、维护与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其中的三大品牌要素: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和品牌延伸是服装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

品牌名称的建立

服装业品牌名称的确定很重要,品牌名称属于品牌的有形要素,是向外界展示的品牌内容的体现,也是对消费者或用户进行口碑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好的品牌名称不仅寓意深刻,而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品牌信息的传播有利。

一个好的产品名称和品牌名称,是品牌成功里程的第一步,在确定品牌名称时,通常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品牌名称应力争体现产品或品牌的类型;品牌名称应便于识别、理解、记忆;企业还应当赋予品牌名称更深层次的暗示含义;品牌名称应尽力满足目标顾客潜在需求;品牌名称应该符合目标群体社会习俗和消费习惯,否则将对品牌的推广存在很大的障碍。

“婷美”保健内衣就有效的从名称上满足了女性顾客追求苗条身材的需求,也暗示了女性“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意义,同时便于识别、记忆,从而赢得了市场先机。准确而美好的品牌名称是让品牌进入消费者心底,让消费者喜爱忠诚的、有力的品牌策略。

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造就品牌,凡是成功的品牌都有准确的定位,如世界级品牌“万宝路”就是在正确定位之后走向辉煌的。在创建服装品牌过程中,一定会触及品牌定位这一问题。

(一)服装品牌定位含义

一般认为,品牌定位是勾画品牌形象和所提供价值的行为,以此使细分市场上的消费者理解和正确认识某品牌有别于其他品牌的特征。品牌定位是指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决定在某个广阔市场上开展业务的企业,都会意识到它无法为该市场的所有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因为消费者不仅人数太多,分布太广,且购买要求差异也很大,总会有竞争者在为该市场某些特定消费者细分市场服务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企业不应该到处与其它企业竞争,不应与优势力量抗衡而使自己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而应该确定最有吸引力的,本企业可以提供有效服务的细分市场,这就要求进行品牌定位。

服装品牌定位,着重指的是精神、文化、理念、态度、观点、价值主张等,偏重于虚的层面。但是,仅仅虚的层面还不够,还需有实的层面去支撑,比如设计。服饰设计的风格与调性应与其品牌所主张的风格保持一致。

(二)服装品牌定位方法

品牌定位方法有很多种,但对于服装品牌而言,笔者认为男装“柒牌”的定位是比较成功的典型。“柒牌”在打造品牌初期,也存在对自身的定位、广告的语义指向和视觉形象的含糊。“柒牌”早期密集的广告轰炸和频繁的品牌代言人更迭,这些形式虽也能够使得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但对柒牌品牌建设无疑是不利的。柒牌最终坚定地站在一个特殊的基点——文化上来加以演绎,“品牌价值的核心是文化,品牌拓展的空间也在于文化”、“文化凝聚团队,升华精神”,柒牌的形象也由此得到了提升。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龙头,每个企业品牌都要有明确差异化的定位,定位的明确使有差异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品牌延伸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服装品牌延伸是证明品牌价值﹑丰富品牌形象﹑维护巩固原有品牌地位的有力手段,可以说品牌延伸作为品牌建设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品牌运营的阶段性调整与品牌资产的有效利用。

美国营销学专家艾尔•里斯曾说:“若是撰述美国过去10年的营销史,最具意义的趋势就是延伸产品线”。一项针对美国超级市场快速流通商品的研究显示,在十年时间的成功品牌,有2/3属于延伸品牌而不是新上市品牌,品牌延伸已成为西方国家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核心。品牌延伸在我国也被广泛地使用。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在进行正确的品牌定位之后还要选择时机恰当进行品牌延伸。

很多公司热衷于品牌延伸,但同时应注意品牌延伸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和潜在风险。品牌延伸可以给企业带来一些正面效应:家族品牌伞效应;可以吸引原有品牌忠诚顾客,使延伸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大和经营风险的分散、增强品牌形象、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后续的品牌延伸、有利于品牌保护等。同时,品牌延伸也可以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损害原品牌形象、品牌淡化、有悖消费心理、招致零售商抵制、跷跷板效应等。

因此,品牌延伸有成功的案例,而失败者也比比皆是。企业在利用品牌延伸策略时应注意前提条件,并选择适当的策略和时机。正确的品牌延伸往往与多元化战略相关,必须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进行延伸。“新郎”在原有男西装的基础上,又延伸生产女装﹑童装﹑家纺及家具,从而推出“新郎•欧美尔”、“新郎•美尔顿”等延伸品牌,这些延伸品牌定位是中档。新郎集团的这一品牌延伸策略丰富和发展了品牌意义,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主导产品和延伸产品因相连续而均获益。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6)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脑梗死后的抑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延伸护理"的研究进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神经内科一病区2014年1月~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为接受延伸护理,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住院期间均接受健康教育(疾病的症状体征、危险因素),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康复锻炼等相关知识。出院时均告知康复锻炼及按时复诊要求。

延伸护理在以上基础上给予4个"一"服务。前2个"一"是指每半个月"一"次电话随访、每个月"一"次入户随访,重点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康复锻炼情况,症状、血压等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及时复查相关指标;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心理安稳指导。后2个"一"是指给患者留"一"个联系电话,给患者指定"一"名责任护士,患者有疑问及时来电并找相应责任护士反映病情和咨询。

1.3抑郁的评定 Hamilton编制发表的抑郁量表目前广泛应用于抑郁状态的评定,本研究也利用该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随访时进行评分。>17分为轻度抑郁,>20分为中度抑郁,>30分为重度抑郁。

1.4患者随访 患者出院后3月,对所有患者进行Hamilton抑郁评分,判定其抑郁情绪。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两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2.1一般资料 共纳入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5±11.7)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颈部CTA检查和头颅MRI检查,并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其中前循环梗死36例,后循环24例,入院时平均NIHSS评分为(5.3±2.8)分,入院时Hamilton抑郁评分为(10.7±4.2)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基线资料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基础NIHSS评分及Hamilton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抑郁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3月进行随访及Hamilton抑郁评分。结果提示对照组11例(36.7%)评分为有抑郁,其中5例轻度抑郁,6例为中度抑郁。观察组抑郁人数为3例(10%),其中1例为轻度抑郁,2例为中度抑郁。两组抑郁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死后的抑郁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约为40%~50%[1]。脑梗死后积极预防抑郁的发生,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所谓的延伸护理,实际上服务模式,是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目前,延伸护理已被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如金秋月等人的研究显示,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又如吕慧颐等的研究提示了延伸康复护理对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产生了长期效应及社会对康复的认知度[3]。我们的研究也把延伸护理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管理当中,观察了其对抑郁的影响。对照组(常规护理组)随访中有11例抑郁患者,而观察组(延伸护理组)只有3例,提示延伸护理管理科降低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

以往的研究显示脑梗死后抑郁更容易发生于女性脑梗死患者。另也有研究认为脑梗死后抑郁与梗死的部位有关,前循环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4]。但是从基线资料可见,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及梗死部位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基本可排除性别及梗死部位对本组研究结果的影响,提示延伸护理应该有效降低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那么,延伸护理是如何影响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如下:①提高了患者的遵医率。如白润莉的研究@示延伸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在合理饮食、坚持康复锻炼、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生活等方面的遵医率[5]。正因为遵医率的提高,患者功能的恢复更快、卒中的二级预防更有效;②延伸护理深入到家庭,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心里上更加积极面对疾病;③延伸护理能更多的让患者认识脑梗死,更及时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和消除患者的疑虑,从而增强其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④延伸护理深入家庭,更能及时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使得患者及时得到治疗方案的调整。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提示延伸护理可以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玲俐,张志瑁.卒中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J].中国卒中杂志,2007,2(11):2907-2911.

[2]金秋月,张金菊.延伸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24):146-148.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7)

工作措施

规范护理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抓住“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着眼于现代化医院建设和护理质量管理效益,着眼于新理论、新技术发展,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积极探索护理质量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告知程序、护理文件书写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使用权进一步具体化;制定突发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了主要护理制度,护理缺陷管理等,使护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病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护理工作就应给他们什么帮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自主服务的主动性、自我质控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1]。在诊疗过程中要自觉养成沟通意识,主动与患者开展有效的沟通。由于护理人员面对患者的时间最长,接触最多,因而也最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脉搏[2]。

深化整体护理:以整体的患者为单位,深化整体护理。围绕质控流程,通过倾听、询问、现场查看,能促使护士转变护理理念,全方位关心患者身体的、心理的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给患者 提供基础的、专科的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措施。

延伸人性化服务:①延伸门诊服务:为方便患者就诊,门诊开展一条龙导医、咨询服务工作,引导患者咨询就诊、做各项检查、办理入院手续、送入住院等。②延伸儿科服务:儿科结合儿童心理改造儿科病房,病房中贴满了各种小卡通图,配置了VCD影像系统,随时为患儿播放少儿喜爱的卡通片,病床改用有卡通图的被服,就连工作人员白大挂也改成粉红色的,通过种种改进使患儿不再惧怕,轻松接受治疗。在临时输液室设置了电动车、卡通摇椅,减轻了父母“抱、哄”孩子的负担。③延伸妇产科服务:孕期服务:为了让怀孕的准妈妈健康愉快地度过整个妊娠期间,院产科除了对准妈妈进行医疗上的常规检查外,门诊产科还设了专职健康宣教护士、护士长,配合医生为孕产妇提供宣教、指导、咨询、建立联系卡,随时为她们解决疑难问题。分娩期服务:在待产室门前设置了等候大厅,随时播放轻快音乐或电视喜剧,让家属们的等候不再难熬;对产妇开展了“无痛分娩”服务,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医师和助产士会根据产妇个体情况给予指导、帮助、安慰和鼓励,为其提供生理、心理、体力、精神等全方位的支持。④延伸内科服务:开展了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进行肢体、语言训练,一个个语言、肢体障碍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精心训导下,功能逐步恢复,等等。⑤延伸外科服务:开设了功能锻炼,帮助病人捶足按腿,翻身拍背,床上洗头、擦浴,床上肢体运动等,既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促进了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效果评价

建立健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长效机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对深化整体护理,拓展护理业务,保持护理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严格的质控管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服务观念得到不断的更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在护理工作中逐步得以体现,在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8)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1-0085-03

Influence of extended care intervention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recovery in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fter discharge

CAI Wei1 WANG Linghua2 LIN Juxian1 XU Qiang2 ZHU Rangteng2 GUAN Minchang2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uangy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20,China;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 Luqiao Hospital, Taizhou 318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xtended care intervention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recovery in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fter discharge.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uangy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4, thirty-one patients before extended care interven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irty-one patients after extended care interven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return visit and telephone follow-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extended care intervention, then the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was compared when and after dischar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when released from the hospital, the score was(6.36±1.31)and (6.45±1.26) in control group and in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0.28,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on the fourth week after discharged, the score was(5.34±1.28)and(4.24±1.41)in control group and in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3.22, P0.05). while the SAS and SDS on the fourth week after discharged, the score was(39.14±6.17)and(39.31±6.42)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score was(35.27±5.19)and(36.26±5.31)in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2.03-2.67, P

[Key words] Extended care intervention;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Quality of life; Mental state

延续护理服务是面向有医疗性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服务,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1]。由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需卧床时间长、恢复慢,易发生压疮、便秘等并发症[2],甚至出现消极情绪[3],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4]。延续护理服务可以跟踪患者出院后病情的变化,通过心理和行为指导,提供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2012年2月~2014年2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骨科对胸腰椎骨折术后出院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骨科病房胸椎或腰椎骨折患者62例,其中男35 例,女 27例;年龄20~50岁,平均(38.48±8.57)岁,住院时间20~40 d;将未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3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3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出院后予传统复诊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出院后予延续护理干预。两组的年龄、性别、部位、住院时间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性别、部位、年龄、住院时间比较

1.2 排除标准

①治疗前有心理疾病者;②胸腰椎联合骨折或畸形者;③治疗前无生活自理能力者;④资料不全者。

1.3 延续护理干预

1.3.1 成立延续护理小组 2013年2月由研究者和专家讨论后,提出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2年以上脊柱外科责任护士的工作经历;②脊柱外科专科护士;③良好的沟通、协调及表达能力;④脊柱外科工作中带教老师或骨干护士。根据以上条件随机选出8名护士,由研究者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重点突出胸腰椎骨折延续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家庭访视的规范和方法以及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要求。培训结束后,由研究者对护士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模拟病例考核。研究者和专科责任护士主要负责胸腰椎骨折患者出院和家访时的评估。胸腰椎骨折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共同负责胸腰椎骨折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出院后的饮食、用药、心理卫生、康复锻炼、复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依从性等通过定时随访进行监督,保证胸腰椎骨折延续护理的顺利进行。

1.3.2制订延续护理计划 ①出院前评估:出院前3 d由研究者和专科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包括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等;②建立患者的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文化程度和爱好、胸腰椎骨折及手术情况、饮食和睡眠状况、精神和心理状况及需重点观察指导的护理问题等,并约定最有效的沟通方式;③出院前健康教育: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出院当天制定出院后护理计划,包括康复锻炼、饮食、服药、复诊等内容;④制订延续护理计划: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由延续护理小组成员每周五下午采取一对一延续护理;⑤收集患者资料:出院后第4周由研究者和专科责任护士进行家庭访视,并填写相应的量表。

1.3.3 延续护理实施 ①护理支持:延续护理小组成员继续给予局部护理,并进行饮食、睡眠、等方面指导,多进食优质蛋白食物,宜进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易消化食物,禁食烟酒及辛辣食物,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 mL避免脱水造成大便干结[5];保持床铺柔软平整、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鼓励患者咳嗽,以利于增加肺活量,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②功能训练:指导患者作抬腿、抬臀、五点支撑等,并过渡到在腰围的支持下离床活动,保持脊椎过伸位,避免弯腰动作,行走时双手撑腰[6];③心理支持:胸腰椎骨折患者常存在消极情绪,影响疾病康复。延续护理小组成员根据患者思想动态,针对患者不同文化层次、职业、社会地位等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增强其对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发泄不愉快情绪或培养多种兴趣,以缓解负性心理[7];④家庭社会支持:向家属介绍家庭支持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正性作用,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1.3.4 家庭访视 研究者和专科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第4周进行家庭访视,填写胸腰椎骨折患者随访记录单。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如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进行评估[8];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估[9]: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4个方面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出院时SAS和SD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4~0.88,P>0.05);两组出院第4周SAS和SDS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03~2.67,P0.05);出院4周后QOL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3.22,P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出院时和出院第4周心理状态和

生活质量比较(x±s,n=31)

3讨论

3.1延伸护理干预的意义

延续护理是具有高级实践经验的护士对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或稳定过程中提供家庭随访服务及详尽的出院后实施计划。吉云兰等[10]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显著提高了患者生理机能和心理社会机能。近年来,延续护理干预逐渐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但有关延续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国内外报道不多。传统的护理模式特别强调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综合干预,出院后患者只能通过门诊复诊来获取相关的疾病知识和康复信息,随着时间的延续,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下降[11]。

张素超[12]研究表明,延伸护理服务可使患者经常接受到来自医院的健康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达到对疾病的控制。本研究显示,延续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t=3.22,P

3.2延伸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多为年轻患者,为家庭顶梁柱,如果需平卧时间较长,不能继续工作和正常生活,严重者可造成全瘫、截瘫等严重不良后果,多数患者在心理上难以接受,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意义上的护理模式往往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场地、时间和人员的各种限制而导致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远期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对需要长期康复训练的功能障碍患者出院后会出现护理断层,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和功能恢复。延伸护理模式是基于人文关怀理论之上,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延伸护理小组成员定期与患者接触,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感觉、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

有研究表明[13],胸腰椎骨折后3个月内是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并且出院后 1 个月内是患者及其家属康复护理指导的关键时期。早期有序地开展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防止下肢肌肉萎缩,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康复[14]。延伸护理通过指导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的运动和日常自理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15]。因此,延伸护理干预是胸腰椎骨折患者一种有成本效益的健康护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患者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延伸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消极心理,改善生活质量。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可以满足人们群众看病和就医的需求,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静芝,张丽娟,由天辉. 延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624-626.

[2] 张志红.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43-144.

[3] 梁丽柳. 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观察及护理干预[J]. 吉林医学,2011,32(5):1010-1011.

[4] 张颖,孙淑贤,汤佩飞,等. 循证护理干预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85-87.

[5] 杨雄涛,宁中华,任燕,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97-99.

[6] 赵密仙. 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 (4):366-367.

[7] 斛福爱. 胸腰椎骨折病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6):1473-1475.

[8] 张玉香,张荣丽. 早期心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 (18):104-106.

[9] 季明亮,钱邦平,邱勇,等. 男女性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的比较[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 (4):337-343.

[10] 吉云兰,崔秋霞,单君,等.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1-1403.

[11] 朱素琴,陈松芳. 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08-110.

[12] 张素超. 护理延伸服务对慢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再住院率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46-48.

[13] 程凤敏,郎云琴,梁军波,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125-131.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b)-0130-04

延续护理是将住院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或家庭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是对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转移期内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关注和应对[1],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伸,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随访与指导[2]。延续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使出院患者能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中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因病情恶化出现再住院的需求,减轻卫生服务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3-4]。本研究对臀肌挛缩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10月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64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0~39岁,平均(22.9±5.4)岁;其中Ⅱ度26例,Ⅲ度6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1~41岁,平均(23.0±4.8)岁;其中Ⅱ度27例,Ⅲ度5例。所有病例根据臀肌挛缩症的分级与治疗[5]进行分度,治疗方案均采用手术松解臀部挛缩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完成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做好住院期间的功能训练指导,常规给予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复诊方式及时间,填写出院患者登记本,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电话咨询,或者门诊挂号复诊。

1.2.2 观察组在完成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方案。①建立延续护理记录本。详细记录患者姓名(儿童还需要填写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详细到街道门牌号)、联系电话、诊断、手术名称、出院时切口情况等,并发给臀肌挛缩症功能训练手册及科室联系电话,建立护士、患者及家属间的有效沟通渠道。②随访时间安排。根据患者出院时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延续护理方案,由主管护士负责,一般在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按时随访并记录。③延续护理内容:询问、检查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疼痛、渗液、裂开等异常现象,凡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或者多种时均认为伤口愈合属于不理想;检查功能训练效果,注意询问患者是否能独自平稳自然完成“一字步”行走;并膝下蹲练习时脚跟是否抬起,背部有无弯曲,如果有这两种情况属不合格;翘“二郎腿”训练难度较大,注意询问患者坐位时,是否能将一侧膝关节重叠在另一侧膝关节上,如果能完成,属合格。④延续护理方式,主要采用电话随访、网络联系、预约来院复诊等方式,必要时上门随访。有条件的患者也可通过QQ或者微信传视频。遵循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过程,评定患者康复状况、遵医依从性、功能训练实施情况等,通过规范的康复教育指导,为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指导[6]。主管护士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确保功能训练的连续性和一致性。⑤针对臀肌挛缩症功能训练方法,自制疗效满意度调查表,两组患者基本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逐项询问填写,对来院复诊的患者现场填写;调查表共10个选择题,根据回答情况量化评分:8~10分为满意,6~7分为较满意,≤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⑥切口愈合观察:本组病例手术切口均为Ⅰ类切口,术者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愈合情况按《外科学》[7]愈合标准,甲级: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引流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在对照组中,有3例在出院后1周内出现切口红肿、痛,门诊复诊,给予局部理疗,减少功能训练尤其是并膝下蹲的强度及频率后好转。2例患者在术后第9、11天出现切口渗液,其中1例患者出现伤口裂开问题,二次入院给予清除积液,重新缝合。观察组中1例出现切口红肿,电话咨询时给予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功能训练姿势及强度,并给予理疗后好转,其余患者伤口未见异常。两组患者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3个月功能训练情况比较

电话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基本都能完成“一字步”训练,对照组有6例患者并膝下蹲不合格、9例不能自然完成跷腿动作。观察组中,因及时指导和提醒,有1例患者并膝下蹲动作不合格、2例患者自然完成跷腿动作有困难,指导患者规范功能训练方法及时间,定期复诊,收到良好效果。两组并膝下蹲合格例数、完成跷腿动作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3个月疗效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为87.5%,主要问题是出院后没有坚持进行规范训练,锻炼方法不正确,造成切口牵拉疼痛、红肿,影响了功能训练的正常进行,肢体功能恢复不理想。观察组患者对术后疗效均满意,满意度为100.0%。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延续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患者能在出院后仍然得到持续的疾病相关知识教育,是将医疗护理工作延伸至院外的重要手段。患者在出院后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感到自己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医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患者愿意及时将病情反馈给医院,既方便了患者,满足了患者需求,又节省了医疗资源。

3.1 延续护理对功能训练效果的影响

延续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对整体护理的一个补充[8],其主要采用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的方式[6]。医护人员通过延续护理为患者提供由住院到家庭或社区相应的护理服务[9],使患者得到更加完整的医疗护理。2011年,原卫生部把延续护理服务纳入课题研究领域[10],延续护理是护士工作的延伸,更是对护理工作的肯定。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的是医护人员全方位的诊疗与护理服务,但出院后就意味着本阶段患者与医院的医疗关系结束。然而出院后,很多患者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并发症[11]。有研究表明,在住院期间患者的大部分健康问题能得到解决,但有很多患者出院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出院后的患者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12]。患者出院后如需诊疗,往往需要到医院复诊,因此患者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心理及经济负担。延续护理为医患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动态观察,更方便患者与了解自己病情的主管医生和护士咨询,利于患者的康复。对于臀肌挛缩症患者,发现早、治疗早的一般都在儿童期,无论是学龄前还是上小学,出院后对于患者缺少了医护人员随时的康复训练管理与指导,而家长往往不愿让孩子耽误学习,尽快恢复上学,或者因工作忙而顾不上督促,儿童很难自觉坚持规范的功能训练;治疗晚的患者多在成年后,或者已工作,因为工作忙,缺少时间训练,甚至爱面子,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训练不规范也不能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而影响功能恢复[13]。延续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加强了对出院后患者功能训练的督促与指导,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2 延续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

臀肌挛缩症主要是臀部肌肉和筋膜发生纤维化挛缩,而引发的以臀部形态异常及髋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病症[14],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松解臀部肌肉的挛缩带,恢复肢体的功能[15]。手术是功能恢复的前提,但术后功能训练更为关键。一般术后均需要较长时间的功能康复。患病时间越长,病情越重。年龄越大,术后需要功能训练的时间越长。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医护全程健康教育互动模式[16],教会患者相应的功能训练方法,但在出院后部分患者总会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进行规范的功能训练,影响了治疗效果。本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中,部分患者在出院后,遵医依从性较差,不能按出院指导规范进行功能训练,患者不重视,家属也忽视,缺少了督促和指导。而且有的患者认为出院就是病好了,不需要再每天进行功能训练,或者训练方式不正确,或急于求成,擅自加大训练强度和幅度,造成切口红肿、痛,甚至裂开,影响功能训练的正常进行,导致术后效果差。而观察组的患者出院后,主管护士会根据患者延续护理资料按时电话随访与护理指导,有条件的患者可加入科室QQ群[17],还可通过网络视频,直观的查看功能训练情况。同时做好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工作,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康复[18]。在随访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可安排来院复诊,或者派专人上门随访,现场指导,提高了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

3.3 延续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延续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前一般都有姿势异常,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跑、跳,参加集体活动,严重患者甚至如厕困难,生活难以自理[5],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及自卑感。患者求治心切,曾多方求医未治,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能和正常人一样的参加各项活动,提高生活质量。而臀肌挛缩症分度越高,病情越重,术后需要功能训练的时间越长,而且必须坚持规范的功能训练,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互动,使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遵医情况[19],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训练方式[20],提高功能康复效果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延续护理也激发了护士不断学习的自觉性,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和主管医生沟通、学习,以方便与患者及家属的咨询和指导,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臀肌挛缩症患者对术后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较强,尤其是所患疾病相关知识和基本健康常识需求较大。延续护理服务作为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得到了广大出院患者的认可[21]。多数护士能够胜任延续护理服务工作,并且认为是有意义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提升了个人能力[22]。鉴于责任护士在个人能力方面的差异,除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外,同时也要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服务礼仪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以便在延续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做到从容应对患者的问题。在实施延续护理服务中,也需要医生对延续护理服务给予认可,并且愿意在实施的过程中与护理人员相互协作。医护小组式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得到了患者、护士及医生的认同,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推广[23]。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效果也颇感满意,通过延续护理服务可以解除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康复阶段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延续护理使护士对自身专业知识的要求提高,增加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拉近了医患、医护及护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扩大了医院的对外影响力。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互动,能有效督促、指导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坚持规范、有效的功能训练,并及时地给予效果评价和追踪,提高了患者功能训练效果,促进了康复。现在要求缩短住院日,降低费用,更多的骨科患者需要院外的延续护理服务,有必要进一步创建完善的延续护理模式,为出院患者提供连续的、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将优质护理扩展到院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钱春荣,朱京慈,杨燕妮.国内外延续护理的研究方案及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1):2481-2484.

[2] Chen ZT,Lin YC,Dai YT. The problems of family caregiving among discharged patients in first month [J]. Nersing Research:Taiwan Nurses Association,1997,7(5):423-434.

[3] 付伟,李萍,钟银燕.延续护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b):27-30.

[4] 李萍,付伟.我国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及现状分析[J].健康研究,2010,30(1):39-40.

[5] 贺西京,李浩鹏,王栋,等.臀肌挛缩症的分级与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96-99.

[6] 岳春娥,高士辉,闫长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延续护理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0):38-39.

[7] 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0.

[8] 卞德云.骨科病房开展延续护理的体会[J].西南军医,2013,15(6):691-670.

[9] 王颖,孙富丽,孙媛,等.延续性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出院后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5, 17(2):198-199.

[10] 郭燕红.2011年护理管理工作简要回顾及2011年工作重点[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7-8.

[11] 李善玲,刘清华,黄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5.

[12] Chow SK,Wang FK,Chan TM,et al.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s for post discharge chronically ill patients [J]. J Clin Nurs,2008,17(7B):260-271.

[13] 朱福匠.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及沟通技巧[J].临床护理,2012,(2):233-234.

[14] 何庆华.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7):2508-2509.

[15] 柯荣军,冯卫忠,陈建民,等.青少年臀肌挛缩症47例手术治疗体会[J].颈腰痛杂志,2013,34(1):87-88.

[16] 吕惠茹,郭晓英,李珂,等.骨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西部医学2014,26(10):1385-1387.

[17] 龚燕,金春莲,章小庆,等.延续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50-51.

[18] 李一琼.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0-73.

[19] 汪四花,王华芬,马跃静,等.运动疗法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84-986.

[20] 李媛英,曹国兰.延续性护理在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后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6B):1600-1601.

[21] 刘春艳,魏雅丽.臀肌挛缩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5):1196-1197.

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篇(10)

脑卒中是脑血管病变引起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均高,给各国的医疗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随着社会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脑卒中的发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然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脑卒中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更多患者带着肢体功能障碍出院,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立足社区,面向家庭,做好此类患者的连续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我们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②均为首次发病;③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④脑卒中发生前肢体功能正常;⑤同意进入本研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1.2临床资料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7-70岁,平均(62.80±6.36)岁。脑卒中类型:脑梗死57例和脑出血33例。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护理方法

1.3.1健康教育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健康教育:①基本知识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讲解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先兆症状和应急措施等。活动困难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深静脉血栓、压疮等。②用药及饮食指导。讲解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合理膳食,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3]。③康复指导。首先,教会患者正确摆放。其次,指导患者床上活动,以及坐位、站立训练。最后,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进食、穿衣、清洁、排泄、床-轮椅移步、行走等,以及语言功能和作业技能训练。

1.3.2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出院后1周内,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1次,解答患者的相关问题,以后仅在患者复诊时给予相关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施延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次,每月家访1次,并评估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依从性,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坚持随诊,如出院后1个月复诊1次,以后每2-3个月复诊1次。②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的肢体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帮助,树立治疗的信心,从而坚持康复训练。③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在家生活情况,并让家属认识延续护理干预的意义和重视脑卒中康复训练,积极参与护理干预过程,随时提醒和督促患者关注自身健康。④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帮助家庭成员自身心理调节和改变角色功能,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发展。

1.4效果评价患者入组时和入组后1年,分别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FIM):由6个部分18个条目组成,包括自我照顾、括约肌控制、移动能力、运动能力、交流和社会认知,满分126分,最少为18分,评分越高,提示自理能力越好。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该量表共50小项,其中上肢部分33小项,下肢部分17小项,每项评分0-2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障碍越轻。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FIM评分分别为(29.14±4.37)和(29.30±4.52)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1年,两组患者FIM评分分别为(72.83±7.61)和(42.85±6.94)分,评分均较入组时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大(P

2.2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FMA评分分别为(33.18±4.11)和(32.97±4.25)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1年,两组患者FMA评分分别为(85.78±6.68)和(62.38±6.29)分,评分均较入组时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

3讨论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工作是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的一种开放式、延伸式健康教育形式,它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在护士和患者乃至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从而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4]。延续护理最早源于1981年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一项为提早出院的易感患者提供出院后家庭随访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和低成本的健康服务,该小组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延续护理干预对多种疾病患者具有改善健康预后、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积极效果,随后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5]。我们将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通过对本组患者护理资料分析,发现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具有以下意义:①强化健康意识。通过频繁的电话随访和家访,强化患者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信念。②提高遵医行为。遵医行为不仅包含按医嘱服药,还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等行为,通过延续护理干预,使患者改变不良行为,提高遵医行为,使康复训练得以巩固和延续。③深化了整体护理工作的内涵。传统的护理模式正被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所代替,护理服务的范围已从病房扩展到社区、家庭,服务的时间也从上班延伸到24h全天候服务[6]。延续护理则满足了现代护理模式的要求,使医疗服务从院内延伸至院外,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使整体护理工作的内涵得到充分的延伸和扩展。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各方面都逐渐衰退,虽然住院期间接受了系统的健康教育,但是出院后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的教育知识开始淡化,实施延续护理使患者得到持续性医疗照护,不断强化健康意识,促进患者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春燕,岳秀红.脑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95-2997.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王东顺,李孟瑞.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1):137-138.

上一篇: 不动产基金投资 下一篇: 安全生产交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