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08 18:00:28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1)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是脑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表现形式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现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同时,脑梗死是一种高致命、高复发的危险疾病。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也随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增加,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所以,如何做好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脑梗死的复发,这是我们护士的重要职责。我科从2013年9月开始对4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跟踪,并与同期42例未进行健康教育跟踪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取健康教育跟踪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复发,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住院脑梗死初发的患者85例,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8岁。对这85例首次脑梗死患者设立健康档案。同时,按随机原则对该8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健康教育跟踪组(n=43)和无干预对照组(n=42)。

1.2研究方法

无干预对照组除医师出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宣讲外,不给予任何的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组,给予患者以下健康教育宣教内容,并打印成书面内容下发给患者;同时保证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电话健康教育的跟踪护理,跟踪周期为1年。

1.3健康教育跟踪的内容

1.3.1健康教育护理培训

为了保证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对科内1O名护理人员进行脑梗死专业知识及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使考试达到标准要求,具备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素质。

1.3.2建立健康教育计划

以护士长、主管护士、责任护士为系统,针对每一个脑梗死初发患者的各自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全面但重点突出的健康教育计划。

1.3.3健康教育内容

患者入院后, 应给予热情接待,

(1)做好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绍负责护士、主管医生、科室情况、住院环境等。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和要求,可找医护人员帮助解决。向患者介绍所患疾病性质和治疗方案。鼓励患者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定能取得好的结果,同时让患者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在与患者的交谈中,应尊重患者、同情患者、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轻松环境,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安心养病。(2)基础知识教育:利用宣传栏、疾病专题讲座、个别教育指导等方法向患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脑梗死的概念、病因、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病意识、康复意识,丰富其保健知识,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主动配合康复治疗,提高从医性。(3)用药指导教育:脑梗死病程相对较长,很多患者有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长期的药物治疗往往对治疗缺乏耐心,并且由于文化程度、家庭支持、职业、经济条件等原因,导致服药依从性的下降。护士通过耐心地指导、讲解遵医服药的重要性。(4)心理教育:患者突然由健康变为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预料不到的打击使脑梗死患者常存自悲、孤僻、焦虑、抑郁、急躁、固执甚至强制性哭笑等病理心态[2]。①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交谈,掌握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情况及心理反应和情绪状况。 ②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 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知道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和康复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帮助患者减轻和克服消极悲观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情,以主动、积极、健康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5)饮食指导:①给患者宣教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甜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鱼虾类。②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喝茶。注意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后再活动,以减少血液黏稠度,有利于血液循环。③指导患者饮食应有规律,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告知患者应戒烟酒, 以免引起血管改变,而致血压升高,不利疾病康复。(6)出院指导患者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情绪,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同时,建议患者合理的膳食,坚持锻炼;叮嘱患者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最后对患者强调注意脑梗死再发的先兆,如出现手指麻木,短暂的失明,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7)对出院的患者采取每两月一次的电话健康教育的跟踪护理,强调上述健康护理内容,同时根据当前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整改,并记录在案。

2 结 果

2.1健康锻炼的情况

对照组自觉进行健康锻炼率为21.43%(9/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81.40%(35/43),健康教育跟踪组健康锻炼率高于对照组(X2=18.95,P

2.2治疗依从性情况

对照组定期门诊随访并按时按量服药率71.43%(30/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95.35%(41/43),健康教育跟踪组按时按量服药率高于对照组(x2=3.84,P

2.3再入院情况

对照组患者有47.62%(20/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11.63%(5/43),健康教育跟踪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x2=8.32,P

2.4脑梗死再况

对照组患者有21.43%(9/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4.65%(2/43),健康教育跟踪组脑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9.32,P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并极易导致患者死亡[2]。据统计,目前死于脑梗死的患者高达100万以上,而存活者中,则有75%以上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3]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措施对促进脑梗死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脑梗死的发生率正在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虽然目前的医学技术日趋完善,抢救率也大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高致残率则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伤害[4]。 临床实践显示, 早期的康复治疗和及时的健康指导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预后, 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5-6]。脑梗死患者多伴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存在脑梗死复发的易患因素。如果脑梗死再发,患者致残的可能性增加,这样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带来困惑,给社会带来负担。健康教育对于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在医院,而且在家庭,社会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无论什么人,都有对健康的需求,渴望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所以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通过各种方法,如印发健康手册,电视讲座,板报等把健康知识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使人人都了解健康知识,重视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健康教育将更加被脑梗死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和家属掌握脑梗死的有关知识,学会如何自我康复、保健,能按时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物,经过科学的、持之以恒的训练,都能达到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能力,降低残疾程度的目的[7]。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跟踪护理干预,患者不但脑梗死复发率降低了,其主动锻炼、主动服药的积极性也增加,总体上来讲,该护理干预内容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145

[2]潘晓凤,陈国华,张继龙,等.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康复,2005,20(6):342―343.

[3]刘荣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34):9-10.

[4]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91-193.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2)

循证护理( ebn),即遵循证据的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适宜的研究依据,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循证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是护理发展的趋势,现在已逐步运用于临床护理实际。本研究将循证护理运用于26例急性脑梗 死病人静脉溶栓,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 年5 月,共有26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1 例患者使用rt-pa 37mg (0.55mg/kg)后因舌部破损处大量出血而提前终止。WWW.133229.COM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医生按照标准筛选入选患者:(1)年龄18~80岁;(2)卒中发病时间<3h;(3)有明确的肢体瘫痪;(4)头颅ct扫描无颅内出血;(5)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脑部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3)血小板计数<100×109/l; (4)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出血倾向等。

2 方法

2.1 文献查询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通过查询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资料发现,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栓或栓子堵塞脑动脉所致脑缺血性疾病。脑动脉阻塞后脑细胞缺血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进展过程及脑梗死病理改变的行程需要数小时的发展过程[2],这就为阻断这一过程提供了治疗时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 6h之内[3]。在6h治疗窗内进行及时有效的缺血脑再灌注和脑保护等抢救治疗称为“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随梗死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范围逐渐扩大,周围半暗带逐渐缩小。溶栓治疗能使闭塞血管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缩小梗死体积,抢救半暗带[4]。

2.2 评估资料

选择对象和内容,制订个性化目标和措施。

3 具体步骤

3.1 循证护理的应用

3.1.1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来势凶、发展快,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加上对溶栓治疗不了解,往往心存疑虑和恐惧。尽量保证有1名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要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要注意不同患者的不同信息反馈,因人施护,注重个性化心理护理。

3.1.2 建立绿色通道

“时间就是脑组织”。我们已经建立从急诊、门诊到病房,从急救处理到康复保健的绿色生命通道服务。由急救护士协同神经内科医生承担该患者的各项治疗、检查、转运的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任务。溶解血栓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梗死区血液循环,从而获得脑血流的早期再灌注,减轻脑缺血程度,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及其功能损害,缩小梗死灶面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急性脑梗死来说,如果能在发病后3~6h进入急性卒中单元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将大大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

3.1.3 正确执行治疗方案

急救护士遵照神经内科医生医嘱,正确执行治疗方案:静脉使用 rt-pa(0. 6~0. 9)mg/kg,rt-pa总剂量10% 5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在1h内静脉滴注。病房内护士在24 h内严格监控患者的血压、血糖、生命体征,24 h后遵医嘱再次复查头颅 ct,如无出血,再予阿司匹林3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7~10天内复查头颅mri,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3.1.4 建立急性卒中单元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予收治入神经内科病房。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利于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故理想的模式是以神经内科医生为核心,由多学科如急诊科护理人员、 影像介入科和康复科、工勤运送人员等组成卒中小组的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尽量缩短卒中患者等待治疗和检查的时间,使医生随时都能根据卒中单元制定的指南、处理路径和细化处理规程,将患者收入急性卒中单元,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3.1.5 溶栓后密切观察

溶栓24h~7d内,护士遵医嘱隔日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并从以下方面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点;观察排便、排尿情况;观察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有无异常;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治疗过程中如发现神经症状加重( 如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异常、烦躁不安、四肢肌力减弱、语言障碍加重、严重头痛、呕吐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等),提示并发出血的可能,则立刻停止rt-pa输注,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5]。

3.2 一般护理

溶栓前准备:静脉溶栓前后,必须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粪便隐血试验[6]。溶栓前做好心电图或心电监护,在一侧肢体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生活护理,合理安排营养饮食,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密切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结果

本文中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患者进行性好转为 18例 (72%),其中 10例 (40%)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即出现神经功能明显好转,另各有 4例患者分别在溶栓后2h和24h后好转。以上证实了rt-pa静脉溶栓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护理人员能够了解脑梗死后脑细胞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了解溶栓治疗方案和病情观察,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感情沟通,利于和谐护患关系。

5 讨论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职能已有了很大的转变。护士不仅是提供照顾者、健康教育者,还是合作者和协调者,护士在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应用自身的专科知识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科、住院期间得到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科学护理是促进脑梗死患者尽快康复的有效措施。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实践,强调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业知识、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使护士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实践中得到综合应用,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与主观性,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极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护士更加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循证护理的实施对急诊护士、神经内科护士全面掌握专科知识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冯尢琼,成翼娟,继军,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6 ): 1.

2 黄明,肖强,高峡.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治疗选择.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2):120-121.

3 谢惠芳,田时雨,吴宣富,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疗效观察.新医学,2000,31(3):151-152 .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3)

循证护理( ebn),即遵循证据的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适宜的研究依据,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循证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是护理发展的趋势,现在已逐步运用于临床护理实际。本研究将循证护理运用于26例急性脑梗 死病人静脉溶栓,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 年5 月,共有26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1 例患者使用rt-pa 37mg (0.55mg/kg)后因舌部破损处大量出血而提前终止。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医生按照标准筛选入选患者:(1)年龄18~80岁;(2)卒中发病时间<3h;(3)有明确的肢体瘫痪;(4)头颅ct扫描无颅内出血;(5)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脑部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3)血小板计数<100×109/l; (4)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出血倾向等。

2 方法

2.1 文献查询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通过查询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资料发现,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栓或栓子堵塞脑动脉所致脑缺血性疾病。脑动脉阻塞后脑细胞缺血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进展过程及脑梗死病理改变的行程需要数小时的发展过程[2],这就为阻断这一过程提供了治疗时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 6h之内[3]。在6h治疗窗内进行及时有效的缺血脑再灌注和脑保护等抢救治疗称为“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随梗死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范围逐渐扩大,周围半暗带逐渐缩小。溶栓治疗能使闭塞血管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缩小梗死体积,抢救半暗带[4]。

2.2 评估资料

选择对象和内容,制订个性化目标和措施。

3 具体步骤

3.1 循证护理的应用

3.1.1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来势凶、发展快,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加上对溶栓治疗不了解,往往心存疑虑和恐惧。尽量保证有1名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要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要注意不同患者的不同信息反馈,因人施护,注重个性化心理护理。

3.1.2 建立绿色通道

“时间就是脑组织”。我们已经建立从急诊、门诊到病房,从急救处理到康复保健的绿色生命通道服务。由急救护士协同神经内科医生承担该患者的各项治疗、检查、转运的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任务。溶解血栓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梗死区血液循环,从而获得脑血流的早期再灌注,减轻脑缺血程度,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及其功能损害,缩小梗死灶面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急性脑梗死来说,如果能在发病后3~6h进入急性卒中单元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将大大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

3.1.3 正确执行治疗方案

急救护士遵照神经内科医生医嘱,正确执行治疗方案:静脉使用 rt-pa(0. 6~0. 9)mg/kg,rt-pa总剂量10% 5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在1h内静脉滴注。病房内护士在24 h内严格监控患者的血压、血糖、生命体征,24 h后遵医嘱再次复查头颅 ct,如无出血,再予阿司匹林3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7~10天内复查头颅mri,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3.1.4 建立急性卒中单元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予收治入神经内科病房。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利于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故理想的模式是以神经内科医生为核心,由多学科如急诊科护理人员、 影像介入科和康复科、工勤运送人员等组成卒中小组的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尽量缩短卒中患者等待治疗和检查的时间,使医生随时都能根据卒中单元制定的指南、处理路径和细化处理规程,将患者收入急性卒中单元,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3.1.5 溶栓后密切观察

溶栓24h~7d内,护士遵医嘱隔日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并从以下方面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点;观察排便、排尿情况;观察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有无异常;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治疗过程中如发现神经症状加重( 如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异常、烦躁不安、四肢肌力减弱、语言障碍加重、严重头痛、呕吐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等),提示并发出血的可能,则立刻停止rt-pa输注,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5]。

3.2 一般护理

溶栓前准备:静脉溶栓前后,必须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粪便隐血试验[6]。溶栓前做好心电图或心电监护,在一侧肢体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生活护理,合理安排营养饮食,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密切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结果

本文中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患者进行性好转为 18例 (72%),其中 10例 (40%)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即出现神经功能明显好转,另各有 4例患者分别在溶栓后2h和24h后好转。以上证实了rt-pa静脉溶栓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护理人员能够了解脑梗死后脑细胞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了解溶栓治疗方案和病情观察,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感情沟通,利于和谐护患关系。

5 讨论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职能已有了很大的转变。护士不仅是提供照顾者、健康教育者,还是合作者和协调者,护士在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应用自身的专科知识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科、住院期间得到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科学护理是促进脑梗死患者尽快康复的有效措施。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实践,强调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业知识、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使护士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实践中得到综合应用,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与主观性,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极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护士更加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循证护理的实施对急诊护士、神经内科护士全面掌握专科知识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冯尢琼,成翼娟,继军,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6 ): 1.

2 黄明,肖强,高峡.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治疗选择.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2):120-121.

3 谢惠芳,田时雨,吴宣富,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疗效观察.新医学,2000,31(3):151-152 .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4)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急,耗时长,恢复慢,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负担。我们通过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中男110例,女90 例;年龄34岁~78岁,平均为(60.4±9.2)岁。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25例;意识障碍30例。所有患者均由脑CT或MRI扫描证实。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保守治疗:①调整血压、血糖;②保持呼吸通畅;③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④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⑤抗凝、溶栓、降纤治疗;⑥用抗血小板药物、脑保护剂;⑦加强营养;⑧康复治疗。

2结果

200例患者存活150例,其中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45例。

3讨论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多在无其他前驱症状时发生,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即可发展到高峰。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等血流缓慢、血压低的情况下发病,被发现后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1]。患者发生偏瘫及语言功能障碍后会出现急躁、恐惧、悲观情绪、思想上消极、不思饮食、失眠、便秘等表现。此时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并重点解释急性脑梗死起病1 w内是疾病关键期,多数典型病例在1 d或2 d 脑水肿达到高峰[2],病情可能好转,可能恶化,还可能继续发生梗死,让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疾病有所了解,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护士还应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按医嘱正确用药。例如: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时应警惕继发感染和消化道出血。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应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久服阿司匹林作抗凝治疗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或溃疡病,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当患者再次出现偏瘫或原有症状加重,应考虑是否并发颅内出血;同时要观察有无栓子脱落引起的小栓塞。急性梗死引起意识障碍或偏瘫者应注意他们的安全,防止患者坠床、跌倒或拔除各种管道,翻身和下床时要有人协助和扶持。对躁动不安者留专人陪护,床旁加设护栏,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双手、双脚等。对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应鼓励其在护士的协助下尽量自行漱口,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护士应为患者行口腔护理,至少2次/d。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臭、口垢,使患者舒适,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一旦发现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有脑疝发生的可能。及时告诉医生,同时应进行24 h心电监测。若意识清醒患者突然言语不清、嗜睡且反应迟钝时,应考虑出现新的梗死,必须加强监护,护士经常巡视病房,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我们认为对于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预防肺部感染:急性脑梗死多发于老年人,本组有140例患者年龄>60岁。老年患者因其年龄大,体质弱,大多伴有呼吸功能衰退,我们对意识清醒患者,鼓励他们尽量自己把痰液咳出或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协助患者排痰,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必要时可使用吸痰器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行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并及时吸痰及保持气道湿化,气管切口护理2次/d;②预防泌尿系感染: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可用0.9%氯化钠250ml+甲硝唑氯化钠250 ml膀胱冲洗。定期用新洁尔灭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③预防便秘: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当便秘患者用力排便使颅内压升高,可进一步加重病 情[3]。为预防便秘,应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不要过于精细,多食富含纤维素及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部分便秘患者可根据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必要时采用开塞露、肛管排气或清洁灌肠。④预防压疮:为了早期防止压疮发生, 首先,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建立床头翻身卡,一般2 h为患者翻身1次,必要时可将间隔时间缩短;对昏迷、病情危重及肥胖不宜翻身的患者,可在患者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或气垫压等,从而降低骨隆突处所受的压力;其次,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出汗、呕吐及分泌物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每天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由于护理得当,本组200例无1例患者发生压疮。⑤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急性脑梗死患者多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护士应首先对患者进行肌力的评估,然后和家属一起制定锻炼计划。具体做法是:将患者瘫痪肢体放于功能位,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待患者能坐稳后要及时进行站立行走锻炼,让患者先原地踏步,走时由慢到快,循序渐进。⑥加强语言功能锻炼:本组语言功能障碍25例,应尽早进行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入繁,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以利于促进语言功能的改善和恢复。⑦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建议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建立合理饮食结构,宜进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保证患者每日足够的热卡,多食蔬菜、水果,食用植物油,避免暴饮暴食,力劝患者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生活起居要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免受风寒,保持情绪稳定,不可过喜过悲,不看刺激电视节目[4]。并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如有头晕,肢体功能活动不利加重时,及时就诊。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能否存活,康复期护理干预则影响着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5]。我们认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各项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生存质量,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6.

[2]邝贺龄.内科急症治疗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7.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5)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健康教育

为了探讨脑梗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效果,笔者对4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脑梗死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1岁,均经临床表现和CT确诊。初次发病者17例,再次发病者23例;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26例,失语者8例,两者并存者6例。通过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所有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很大提高。有24例肢体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有效率92.3%,语言功能障碍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

2 健康教育

2.1 教育形式采用书面教育、示范性教育及随机性教育等多种形式,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同时注意交流技巧,做到通俗易懂。

2.2致病高危因素及生活方式教育脑梗死的致病高危因素主要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有文献报道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发病年龄早、意识障碍重、预后差,如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及时治疗是可以改善脑梗死预后效果的[1]。同时,脑梗死的致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提高患者对高危因素的认识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彻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心理指导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锻炼,减少刺激和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从而预防疾病复发。

2.4 饮食指导应给予老年患者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如水果、疏菜、鱼虾、豆制品、海带等,少食用动物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如浓茶、辛辣的食物等。一日三餐均以微饱为宜,切勿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适当控制总量,防止超重,保持大便通畅。

2.5 肢体功能康复指导康复训练要在治疗师、护士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会家属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态训练、肌肉松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方法。力量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防止跌倒损伤。

2.6语言功能康复指导为了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增强记忆力,应耐心、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从发单音节、单字、单词、认识人、物品名称开始,做到反复读、反复认,经常与他人进行简单对话,促使他多说多练;经常做口控操、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坚持每天收听广播、读书,以提高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2.7 出院教育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应克服不良嗜好,饮食应低盐、低脂、少糖。同时,要保持心态平和,注意劳逸结合,变换进动作宜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教会患者康复治疗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告诉患者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当出现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有问题可采用电话咨询,并定期来院复查。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6)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18-02

【基金项目】武警后勤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 编号: WHTD201308-2)。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且发病率还呈增长趋势[1]。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早期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1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过程,旨在探讨和总结rt-PA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溶栓入选标准 (1)前循环发病6h内,后循环发病9h内;(2)头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无大面积脑梗死;(3)临床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超过1h,NIHSS评分3-24分;(4)患者家属同意静脉溶栓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排除: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有颅内出血史;近3个月内有头部外伤史、脑梗死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近2周内有较大外科手术史,近1周内有动脉穿刺史;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

1.2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及溶栓标准[1]。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4~80岁,平均(55.8±8.3)岁。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5例。

1.3 溶栓流程:(1)所有患者均在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溶栓前完善血常规、生化、凝血四项、血气分析、血栓弹力图、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及头颅MRI检查。(2)给予rt-PA溶栓治疗,总剂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将总剂量的10%在1min内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1h内静脉滴入。(3)rt-PA滴注完后0.5h及2h复查血栓弹力图,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

1.4 结果 溶栓24小时后,28例症状、体征好转(90.3%),1例无效(3.2%),2例出现溶栓后出血(6.5%)。

2 护理措施

2.1 溶栓前护理

2.1.1 患者由门急诊入院,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全面检查患者,包括神志、瞳孔、语言、肢体活动、皮肤黏膜等。在最短时间内完善各项化验及检查,准备好rt-PA及抢救药品及物品。

2.1.2 对意识尚清的患者,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向其介绍治疗成功病例,缓解其紧张害怕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对家属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2.1.3 尽量不做有创操作,如下胃管、尿管、深静脉穿刺置管,等。

2.2 溶栓中护理

2.2.1 rt-PA的监管 根据患者体重,精确计算rt-PA剂量,用注射用水稀释,其中总剂量的10%在1分钟内静脉注射,剩余剂量在1小时内静脉滴注。滴注过程要单独使用一条静脉通路,滴注时要匀速。

2.2.2 血压的监管 溶栓治疗的整个过程血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较大波动,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85/110mmHg以内,同时避免血压过低。血压监测在最初2h内15min一次,6h后30min一次。发现血压过高、过低,及时通知医生。

2.2.3 神经系统体征的监管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有无呕吐等情况并及时记录,配合医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2.3 溶栓后护理

2.3.1 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征象,如皮肤及粘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痰液及呕吐物有无出血,等。及时监测凝血功能,rt-PA滴注后0.5h及2h监测血栓弹力图,快速、准确反映患者凝血机制。

2.3.2 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可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3]。指导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注意患者吞咽情况,必要时给予下胃管,防止误吸;有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注意及时心理护理。

2.3.3 溶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三大主要并发症有出血、再灌注损伤和血管再闭塞[4]。若患者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喷射性呕吐、血压突然升高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复查头颅CT。本组病例中,2例溶栓后出血患者,1例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1例表现为单侧瞳孔散大。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脑血流,挽救半暗带区,预防脑梗死面积进一步增大[5]。rt-PA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选药物,2008年ECASS-3试验结果表明,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好,颅内出血发生率低,约2.4%[1,6]。

一般来说,rt-PA静脉溶栓治疗都应在神经重症监护室里进行。监护室里有必要的监护设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其次,与普通病房相比,监护室医护人员配备更充足,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且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另外,没有家属的陪伴,患者可以静心地接受治疗,加之有护士的专业心理护理,可以避免患者情绪及血压波动。

缩短患者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是溶栓治疗的关键,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及准确输注rt-PA,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总之,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杂志,2010,43(2):146-153

[2]许建芬.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和护理[J]. 海南医学杂志,2010,21(15):113-114

[3]黄海燕, 张丽华, 沈碧玉, 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早期转归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44-1546.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2-0083-04

Clinical nursing care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LIU Han’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People’s Hospital of Yunxian in Hubei Province, Yunxian 442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40 qualifi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as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including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reduc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brain function improvement, the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patients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group were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BI) were us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espectively.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NIHSS score and BI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group was 91.4%,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74.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NIHSS score, BI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Clinical nursing care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的危重症之一,也称之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临床急诊科的常见疾病,每年患者高达150万以上[1]。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数小时的缺血会引起脑部组织缺氧、组织坏死等,若情况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涉及患者的肢体功能、意识和语言能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早期的治疗主要是恢复脑部缺血组织和血管的供血,同时,有效、合理的急诊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本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尽早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保证血管在最短时间内再通[3]。在静脉优质护理过程中,细节优质的护理对争取抢救、治疗和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优质护理时的细节优质临床护理体会,提高抢救该病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可作为今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优质护理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32~80岁,平均(66.7±10.5)岁。患者从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20 min~6 h,从发病至优质护理时间为30 min~10 h。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对首次入院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本组病例中,大脑前动脉梗死79例,大脑中动脉梗死4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①临床表现符合诊断标准者;②CT、MRI等辅助检查未发现脑出血或低密度影像者;③发病时间至入院时间不超过6 h,无意识障碍者;④凝血四项、心电图、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检查无严重疾病者;⑤停用影响凝血的药物如肝素钠、阿司匹林等2周以上者;⑥未合并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疾病者。

排除标准[4]:①CT或MRI证明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②近6个月有过外伤大手术、严重创伤、脑梗死或心绞痛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对本研究的药物有过敏史或禁忌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20%甘露醇、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等改善脑循环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给予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根据临床医师的治疗经验和医嘱进行常规的溶栓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采取细节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组是由医、技、护的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治疗小组,按照患者的个体情况设定具体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要求进行有序的护理操作,每名患者由指定的相应护士进行优质护理,护士长统筹观察并进行相应评价,具体护理措施详细介绍如下。

1.3.1 溶栓前护理 患者被送至急诊科时,当确诊为脑梗死后,立即进行脑梗死优质护理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当医师进行会诊确定治疗方法时,护理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血样标本,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观察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做好血氧饱和度监测,注意观察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选择前臂粗且方便固定的血管作为静脉留置针用[5];同时,应尽快准备吸痰机、输液泵、吸氧机和溶栓时等可能会使用的抢救工具,必要时候协助医师进行抢救;联系影像室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血管是否有缺血半暗带,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另外一名护士应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由于脑梗死发病急,患者易产生恐惧、烦躁、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过程与治疗方法,鼓励患者减轻压力,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多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既往病史,是否有出血、外伤或接受抗凝治疗等,及时给医师提供详细、真实的资料,确保用药安全,评估可能出现的紧急病症并做好应对准备,配合其他护士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转运准备。确认患者和家属了解脑梗死静脉优质护理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2 溶栓护理 溶栓期间护理相比于溶栓前更专业,对护理人员要求更高,溶栓期间的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执行溶栓操作,将rt-PA注射粉剂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并稀释,先静脉推入10 min后将剩余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 min,给予脱水剂、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物治疗,随时关注患者情况,监测呼吸、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仔细询问是否出现头痛等情况,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80/100 mmHg以内,避免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或脑水肿,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采用温和的降压药进行治疗[6]。严密观察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意识、瞳孔、肢体状况等,及时发现出现的用药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头痛、呕血、血压急骤变化、出血倾向、皮疹等,做好相应的处理准备,必要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溶栓过程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因此,溶栓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牙龈、穿刺点和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倾向,是否出现血尿、血便等。若患者出现发热、皮疹、战栗等,考虑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做好抗过敏准备。

1.3.3 溶栓后护理 静脉优质护理后,应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血压急骤升高等应进行CT检查,杜绝脑内出血情况。优质护理结束后进行凝血四项、血压、血常规、肝和肾功能检查,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或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多跟患者家属进行脑梗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鼓励家属多支持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保证患者良好的休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可进行翻身等简单活动,3 d后慢慢坐起,在床上进行四肢伸展运动,1周后可逐渐下床活动。患者应慢慢增加活动量,不可过度劳累。患者的饮食应以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盐食物为主,少食多餐,戒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早期合理康复计划,避免关节畸形或挛缩、肢体瘫痪、语言或意识障碍。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考察患者静脉溶栓后的恢复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后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血管再通情况[6]。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评定分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或恶化[7]。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不少于90%,BI不少于95分,患者肢体、语言、感觉等恢复良好;显效:NIHSS评分减少介于46%~89%,BI介于75~94分,患者自我感觉恢复较好;有效:NIHSS评分减少介于18%~45%,BI介于50~74分;无效或恶化:NIHSS评分减少低于18%甚至增加,BI低于50分,患者感觉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不同时点计量资料比较需要进行方差分析,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的临床疗效比较

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BI)的比较

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BI)如表2所示。先进行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的NIHSS和BI方差分析,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的F值分别为7.80(P

2.3 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检查,优质护理组牙龈出血1例,上消化道轻微出血2例,泌尿道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例(5.7%);对照组发生脑出血2例,泌尿道出血5例,牙龈出血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例(20.0%)。优质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急诊常见的脑血管危急重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静脉溶栓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常用临床措施,可恢复脑血管灌注不足区域的血流,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优质护理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提高护理疗效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对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常规护理一般由某名护士单独制定并完成,一个人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限制无法实现标准化护理,而优质护理是一套得到医护人员共同认可的标准化护理流程,是由具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集体讨论制订形成护理服务模式、按照溶栓治疗时间顺序进行阶段性的量化护理管理[9],可实现多名护士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多项目、多部位的有效护理操作,合理安排并量化每一阶段的护理操作并尽量不超过规定时间,取代了常规护理简单的操作时间排列,并且可以避免因为护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遗漏、疏忽或其他导致延误患者治疗[9]。在优质护理中,先进行血样本的采集后行影像学检查,可缩短检查后抽血和等待检验结果所需时间;在会诊时可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使其准备好检查、治疗或抢救所需的药品和物品,明显缩短检查、抢救或转运等阶段所消耗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溶栓的准备,确保患者在最短最有效的时间内行早期溶栓,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和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10-12]。本临床研究表明,经优质护理后,优质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3%(P

综上,由于逐项落实各项护理环节并紧密配合,加强医护人员的时间观念、急救观念和工作协作性,减少了盲目性,使抢救所需时间达到最小化,整个抢救过程达到最优化,保证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缩短脑血管再通时间,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压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可在临床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玲玉,陈斌,吕志华,等. 超早期动脉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4):250-253.

[2] Seitz R J,J Sukiennik,M Siebler. Outcome after systemic thrombolysis is predicted by age and stroke severity: An open label experience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tirofiban[J]. Neurol Int, 2012,4(2):1-9.

[3] 王冰,翟秀文,孙鹏,等. 超早期动脉优质护理脑梗死临床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66-67.

[4] 蔡怡. 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312-314.

[5] 崔莉. 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及生活治疗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06-2808.

[6] Rodriguez-Yanez M,Alvarez-Sabin J,Davalos A,et al.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Experience of SITS(Safe Implementation of Thrombolysis in Stroke) register[J]. Neurologia,2009,24(5):288-291.

[7] Doijiri R,Yokota C,Suzuki R,et al.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2,21(8):7-9.

[8] 王萍,王思杰. 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1-13.

[9] 陶先明,胥明,谢勇. 尿激酶超早期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1,40(19):1938-1941.

[10] 谭安雄,李金成,王玉银,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651-652.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8)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失语。而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少见,国内发生率为6.5~14.5%[1],癫痫可发生在脑梗死的任何时期,甚至为脑梗死的首发症状,易导致误诊误治。其大多系脑皮质病变所致。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我科在临床护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们神经科共收治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0岁~90岁,平均年龄56岁。癫痫发作按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复杂部分性发作2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4例,部分性发作继发泛华1例,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肢体在癫痫发作后随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7例。

1.2方法 将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神经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科护士给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护理,根据病情不同和不同的病情阶段制定护理计划,由3人组织的质量控制小组监督实施,护士长检查2次/w,确保了护理计划的准确。及时性。我科用自制牙垫给癫痫患者护齿,即不咬伤舌体和牙齿又能取放自如。还不影响口腔护理。患者及家属非常愿意接受,值得推广。(自制牙垫:竹板整体形象像马蹄,马蹄两末端形状与两侧牙弓弯度一致再缠上纱布,马蹄弓背露在门齿外边,门齿不垫免受伤害,可带牙垫吸口腔异物不受影响)。

1.3护理

1.3.1 保持气道通畅 头偏向一侧。及时用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癫痫患者牙关紧闭时,用我科自制牙垫给患者护齿,避免了咬伤舌体和牙齿的并发症,同时不影响清理口腔分泌物。

1.3.2 吸氧、皮肤护理 持续低流量吸氧,根据血气分析可随时调节氧气流量。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褶皱,防止褥疮发生。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让患者及家属感到即放心又温馨。患者癫痫持续状态时,可加床档确保患者安全。对高热患者头枕冰帽物理降温。不能进食的可鼻饲饮食,给以足够水分、热量、营养素。

1.3.3 病情观察 观察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脑水肿的发生[2]。观察神志、瞳孔。癫痫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详细记录24h尿量。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在脑梗死同时又伴有癫痫,脑组织缺血乏氧水肿更加严重。因此用脱水药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及时、快速。

1.3.4 恢复期护理。向患者宣教抗痉药的副作用及安全知识,脑梗死的预防知识。指导患者掌握康复要领,按计划实施。根据病情可以调整计划,即使出院也要定时追访。及时给予指导。

2 结果

患者在癫痫发作时,使用我科自制牙垫护齿,舌体咬伤明显减少,既保护牙齿又防止舌咬伤。见表1。

3结论

本临床护理表明,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求护理工作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我科自制牙垫护齿就属其一,即经济又使用,患者易接受,效果很好。所以,作为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护士既要有一定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临床经验。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文新,等.将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急性脑梗死57例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6,83

[2] 侥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05,(11)71.

[3] Kopacz DJ, Allen HW, Thompson GE. A comparison of epidural levobupivacaine 0 .75% with racemic bupivacaine for lower abdominal surgery[J]. Anesth Analg, 2000, 90(3): 642-648.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9)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an Lili

Sixth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uoya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471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15 hospitalized ag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their hospital stay were analyzed,summarized.Experience: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cute onset,severity of illness in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nursing staff can change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ith dynamic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timely,correct,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reduce mortality.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Nursing

低血糖应激状态下,机体反应性增加,肾上腺能神经系统功能、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导致脑血管痉挛,脑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极易促使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生[1]。低血糖多见于老年人,尤其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年龄大,记忆力减退,基础疾病多,常常会因为使用降糖药物不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并发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详细动态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提供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此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临床病情观察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非常危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并且病情持续进展加重,因此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①意识的观察:意识障碍常提示患者病情的轻重,护士要严格掌握意识障碍由轻到重依次为: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四级,依照判断意识障碍的方法来观察,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②瞳孔的观察:瞳孔是判断意识的最重要指证之一,每1~2小时观察1次,主要观察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射。瞳孔直径正常2.0~5.0cm,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用强光刺激缩小,光线移开后回复正常。③血糖的观察:低血糖是指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护 理

基础护理:①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出汗较多,要做好患者的基础生活护理,穿宽松、棉质、前开口衬衣,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并修剪指甲,洗头,温开水泡脚等,使患者感觉舒适。②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绝大多数伴有意识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每天早晚各做1次口腔护理和会护理,并对患侧肢体每2小时按摩1次,防止肌肉萎缩,协助做被动运动,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康复。

重症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重症护理,护士要做到:①尽量住单间,保持病房安静,床铺整洁、舒适,平卧位休息。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者,尽量使用约束带和床档;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备齐急救药物、急救仪器以便于随时抢救。②定时巡视病房,每15~30分钟巡视1次,必要时实行24小时特护。③连接床边心电监护仪,持续低流量吸氧,动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障碍等的变化。④定时测量血糖、留取尿标本和血标本,急查尿糖和电解质,详细、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并报告医生。⑤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水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⑥密切观察所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肢体功能障碍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肢体都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甚至瘫痪,此时护士特别要做好患者的肢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①糖尿病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肢体功能不容易恢复,尽早给患者做肢体按摩、被动运动,使用功能垫,下肢每日照射红外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足下垂、肢体畸形、糖尿病足等。②老年糖尿病患者反应慢,末梢神经感觉迟钝,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时,还伴有意识障碍,用热水袋保暖、理疗时,防止烫伤;瘫痪在床时,要1~2小时翻身、拍背并按摩受压处皮肤1次,也可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整洁,勤更换衣服,每天温水擦浴1~2次,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③病情稳定后,尽早结合病情制定康复计划,进行专业的肢体、语言等康复训练,争取早日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后遗症。

饮食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绿色蔬菜、黄瓜、番茄等,禁食动物油、动物肝脏、甜食等,定时定量进餐,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根据病情和血糖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常规降糖药物,防止便秘和血糖忽高忽低。

心理护理:此病发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均伴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经过治疗,患者意识清醒后,开始担心肢体功能不能恢复,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等,会出现焦虑、烦躁、易怒、失望等不良情绪,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此时应该给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耐心讲解关于2型糖尿病性低血糖、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以及康复的重要性,消除其恐惧和担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早日康复。

指导用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应用降糖药物,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多忘、生活不能自理,对降糖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不了解,容易使用不当,导致血糖忽高忽低,应告知患者服用降糖药物的方法。如磺脲类药物饭前30分钟服用,双胍类药物饭后30分钟服用,葡萄糖甘酶抑制剂随第一口饭嚼服;速效胰岛素注射后10分钟内必须进食,动物类胰岛素注射后30分钟必须进食,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技术,如果患者善忘,应有专人负责监督使用降糖药物,防止漏服或重复服用,严防低血糖反应发生。

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学会定时自测血糖,合理应用降糖药物,随身携带水果糖或饼干,一旦出现头晕、心悸、出虚汗、乏力等低血糖先兆时,立即进食糖块或饼干,拨打120到就近医院就诊,防止低血糖反应发生病情进一步恶化。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合理、适度运动,坚持康复锻炼,早日恢复肢体正常功能。戒烟限酒,吸烟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4]。

讨 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广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管弹性减退,故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低血糖反应能使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很快发生变化,可合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医护人员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及时治疗、护理,病情稳定后指导其合理用药,康复训练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吕娟,王瑞青,秦晓明.低血糖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4):66-67.

2 邓倩.糖尿病性低血糖性偏瘫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74-76.

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篇(1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不断增多,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死因,它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性残疾,而且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是现在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但心理干预在治疗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态,正确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对129例清醒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29例患者均为2009年8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均为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57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5.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症状。

2 心理特点

2.1 焦虑 由于脑梗死起病突然、病情重,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康复,大多留有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年轻患者为自己不能继续工作,年长者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连累家人而焦虑不安。

2.2 自卑 因患者病后肢体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说话结巴或嘴角流涎,总怕别人取笑而产生自卑感。

2.3 急躁 多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急躁,敏感多虑,求愈心切。

2.4 抑郁 有些患者对未来焦虑不安,消极,甚至自暴自弃,拒绝治疗

3 心理干预

3.1 环境影响 首先要求有良好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病房要求安静整洁,光线柔和。

对新入院患者,护士应热情接待,做好详细的入院介绍,包括医院环境、各项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生及护士,使之尽快熟悉环境进入角色。

3.2 时间安排

一级护理患者因病情尚不稳定,随时有反复的可能,虽意识清醒,但尽量减少打扰的次数,一般每周两次,二级护理因病情基本稳定,一般每两天一次,三级护理,病情稳定,即将出院,但对康复生活饮食指导的知识需求更迫切,一般每日一次,也可在晨晚间护理,做各项护理操作前后,根据病人需求进行沟通与干预。

3.3 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的方法

护士要尽快对患者心理做好评估,掌握患者的动态心理,根据患者不同的知识层次、年龄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如针对焦虑患者,首先要了解其焦虑的原因,然后对症疏导,告诉患者,经过治疗及自己的康复锻炼,可以恢复肢体的部分功能,生活自理是完全可能的。针对自卑的患者,我们要多体贴,多关爱,告诉患者偏瘫的症状,经过治疗和护理是能逐渐康复的,还可定期组织病友座谈会,请恢复的比较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鼓励患者间多进行交流。针对急躁的患者,我们要主动与其沟通,做任何治疗前都要向其说明此项操作的目的,告诉其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使其承认并接受患病的现实,使其明白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恢复的更好。针对抑郁的患者鼓励患者主动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认真倾听其诉说,帮助患者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要遇到的困难,及时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

4 结果

上一篇: 市场结构调整 下一篇: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