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课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05 08:24:36

绪论课教学论文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1)

[5]杨玉路,张文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79-82.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91-01

绪论课以其概括、简介性的方式置于开篇之初,其篇幅之短小,往往成为我们忽略其重要性的原因之一,《机械制图》绪论课也不例外。《机械制图》是工科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遇到的第一门工科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第一门与所学专业有直接关系的课程,这就必然赋予它的绪论课专业入门向导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学科背景了解甚少,大都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来上课。作为老师要珍惜这种热情和兴趣,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从中了解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和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把学生引入―个崭新的知识海洋。因此,在绪论课上不仅要介绍课程基本情况,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认知该课程。为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

1.精选教学内容

绪论课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作为教师要花大力气去准备,使头脑拥有丰富的资料。如阅读画法几何奠基人蒙日的著作,了解画法几何学诞生的背景;博览我国图形发展的灿烂历史,以及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图学方面的飞速发展等。只有自己了解了才能给学生讲的透。但同时绪论课教学课时有限,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还要精选教学内容。通常绪论课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为什么要学”的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图纸的地位和作用。图纸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语言,是相当重要的技术文献。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及国际间的交流将会愈来愈多,而图纸是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设备的加工运输安装以及维修都离不开图纸。要让学生明白,将来他们走出校门,不仅要会操作使用专业设备,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关于要“学什么”的问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分别给出一幅图画和一幅简单的零件图,比较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之后,告诉学生什么是图,什么是图样,最后指出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课程。

“怎么学”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机械制图”这门课对初学者要建立空间想象比较困难,所以在第一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重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反复思考,多想象、多练习,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另外,要给学生树立强烈的标准化概念,把国标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也引入绪论中讲述,强调国家标准作为《机械制图》的技术法规,几乎贯穿于制图教学的各个环节。

2.丰富教学手段

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绪论课教学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凸显制图绪论课的趣味性,比如播放介绍图学历史与发展的图片、动画、视频。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在制图行业中的应用,向大家展示三维绘图软件的强大功能。课堂实践教学证明,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极大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了解图样所示零件的加工过程和由于制图、识图造成的废品及事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图样是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这样学生会对整门课程有一个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都知道:教与学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搞好教学,除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配合。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抵触情绪大,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则始于绪论课。在绪论课上,我们要根据本课程特点,善于给学生卸压,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机械制图》课相对独立,以前的基础对于学习这门课影响较小。因此要让学生知道他们是处在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加以努力,每个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学生对老师也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步形成,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上得如何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绪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绪论课的教学,并不是可有可无,或者是可以随便带过的事情,而应想方设法,花大力气把它上好。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3)

Abstract:As the outline of the course,the introduction lesson was an important start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Chemistry course.This articl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lecturing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a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nspire the students.

Keywords:Basic Chemistry,introduction lesson,lecturing method

《医用基础化学》是我校临床医学、麻醉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学等很多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溶液的组成标度、稀溶液的依数性、酸碱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等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28学时)。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化学与所学专业无关,从而对该课程失去兴趣。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第一堂课――绪论课非常重要。好的绪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对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丰富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讲好医用基础化学绪论课,粗浅的谈几点体会。

1精心备课,突出学科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任何精彩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用心的备课。绪论是一门学科的精华和概貌,囊括了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是学科魅力最好的体现。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备课记录。绪论课不可只泛泛而谈,也不可一味照本宣科,应在讲述中穿插一些趣味点,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绪论中,谈到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时,讲到了硫胺素的发现,只有几句简洁的介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感受到医用基础化学与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于是,备课时,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硫胺素的发现过程作了详细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向同学们作了具体介绍。科学家设计的充满趣味的实验,为硫胺素的发现和提取做出的不懈努力,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精心备课,是讲好绪论课的关键环节。

2强调学科实用性与重要性,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树立信心

兴趣是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的向导,而坚定的学习信念、对学科的充分重视是学好医用基础化学的保障。化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医学、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一基础学科。大一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了解很少,未能深刻认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常会有疑问,t用基础化学与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关系?因而,在绪论课上教师应重点介绍学科的实用性,强调对该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多门专业课的学习,进而影响就业。比如,在给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讲绪论课之前,我仔细了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了解到学生后续要学到生物化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等专业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基础化学这个基础。基础打不好,楼房就盖不高。在绪论课开始,我就有理有据的指出,预防医学的学生学好医用基础化学的重要性。另外,学校部分专业(麻醉学、护理学等)招收文科生,这些学生化学基础非常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作为教师,要从绪论课开始,就多讲一些文科生成功掌握该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突出绪论课教学重点

出色的课堂教学讲究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绪论课可采取启发法、提问法、举例法、讨论法、对分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可以在绪论课时设置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开启医用基础化学的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独立寻求答案。也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没有定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对双方学生给出的论点进行评定和补充,加深学生对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绪论课上,我还会采用当堂对分(对方课堂教学方法)的形式,讲到某个知识点停下来,一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刚才在讲什么,一分钟同桌讨论刚才讲的重难点有哪些,疑问点有哪些,一分钟教师就刚才所讲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各种教学方法的恰当结合、综合运用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绪论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养成、课程的顺利推进等方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上好绪论课,上好每一堂课,高校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先炯.探讨如何讲好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绪论课[J].科学大众,2016(3):118.

[2]徐茂蓉.如何讲好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绪论课[J].科技视界,2016(6):107.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R329,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49―02

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开篇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初次见面。绪论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也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因此,绪论课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所教的组织胚胎学,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组织胚胎学绪论课谈了几点看法。

1 重视组织胚胎学绪论课的特殊地位

1.1 组织胚胎学绪论课是对医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一阵地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机构,“人才”一词,先“人”而后“才”。对于刚接触医学基础课的学生来说,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应该仅仅是政治课老师和辅导员应该做的工作,这一点是很多组织胚胎学老师经常忽略的问题。把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渗透到绪论课中,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比将来学生在工作中出了问题再教育效果要好得多。优秀的品行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的前提。

1.2 组织胚胎学绪论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窗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趋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事实证明,如果绪论课内容生动有趣,提纲挈领,条理清晰,便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动学生的心,这无疑会使这门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给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教学内容既要“以不变应万变”,又要“与时俱进”

组织胚胎学绪论课实际上是组织学与胚胎学两门课程的缩影,内容非常丰富,但往往只有1~2课时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的内容,将贯穿全书的主要内容概括总结,传授给学生。绪论课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一是本门课的概念和内涵,二是主要研究方法,三是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和方法。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与其功能的一门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展的一门学科。结构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反之。功能的改变也可以影响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组织胚胎学知识零碎,难以记忆,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很多,最基本也是贯穿全书的方法是一般光镜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因此绪论课要重点讲述这两种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两种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特点,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不是孤立的,它们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比如,在肾近曲小管,光镜下观察到的纹状缘和基底纵纹,即是电镜下的微绒毛和质膜内褶,不要死记硬背。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医学人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课的教学最忌讳的是抱着一个讲稿几年不变的错误做法,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克隆羊Dolly诞生,人类基因组计划图实施,胚胎干细胞系建立……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应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中去,反映时代的发展。

3 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应在讲绪论课之前对自己教学的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生源地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不一样,比如南方有些地区的学生,高中教育采取的是“3+2”模式,学生可以自选课程,这种模式造成有的学生学过生物课,有的没有学过,那么没有学过生物的同学对细胞的概念就很陌生,所以在绪论课就要给他们讲述一下细胞的基础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不一样,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有所区别。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结合每个专业的教学目标有侧重地讲授。

4 多种教学手段合理应用

组织胚胎学属于形态学科,相对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靠老师的一张嘴和一根粉笔,学生理解起结构来比较困难。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到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当中,教师把教学内容制作成集文字、图片、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将五彩缤纷的人体微观世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种手段,彻底将教师从繁重的写板书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抽象或动态变化的结构,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不足,课件的演示大大提高了授课速度,学生像看电影一样,注意力都放在听课和看幻灯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做笔记,一节课下来,脑海里的知识杂乱无章,抓不住重点。因此,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应当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教师仍然应该适当写些板书,帮助学生理顺条理,有利于记忆。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13-02

核反应堆热工本科专业是核工程与核技术的核心专业课之一。核反应堆热工是一门工程性较强的课程,它着重讲述了反应堆热工的基础理论和一些分析、计算方法,是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核反应堆热工课程实际上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因为它要求的课程基础较多,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抽象,能实践的内容较少。因此,各大开设核专业的高校对这么课程的教学都十分重视,如何能较好的开展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该文结合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模式的改善开展了一些教学的创新探索,收获了一定的效果。

1 核反应堆热工课程概况

核反应堆热工课程是核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的性质和任务是分析燃料元件内的温度分布、冷却剂的流动和传热特性以及预测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反应堆的热力参数,以及在各种瞬态和事故工况,压力、温度、流量等热力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要求学生前修课程包括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工程原理、流体力学、传热学、高等数学、数值分析等。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堆的热源及其分布、堆的传热过程、堆内流体的流动过程及水力分析、堆芯稳态热工分析及堆芯瞬态热工分析,此外还要求学生对传热学方面的知识非常了解。该课程40个学时,占2.5个学分,一般上课人数为40~50人。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反应堆领域热工水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运用先修课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和反应堆物理中学到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结论,以压水堆堆芯为主要分析对象,达到既了解反应堆稳态工况下的工作情况以及在瞬态工况下的变化特点,又能训练和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技能和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核反应堆安全分析和设计运行等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有益的工程借鉴。

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基础多。热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核反应堆无力分析的知识非常了解,还需要掌握核反应堆工程的专业知识,在具体的知识点学习中,还需要了解传热学的知识。在进行具体的热工设计中,还需要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进行计算时,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数值分析等基础理论的知识也不少。因此,要求如此多的课程基础,少了任何一门都会使学生觉得此课程非常的有难度。

(2)课程内容抽象。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课程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和公式,在一一进行推导的时候十分的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课程的内容一环套一环,如果刚开始的课程学生没有认真的学习,出现脱节现象,到后面的章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将非常大。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后面的学习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3)实践的环节少。因为课程内容涉及到热工水力和反应堆,但无论是流体力学还是反应堆,学校都不具备进行实验的条件,这也就给本来枯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带来了更打的困难。

针对以上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探索,以期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2 教学创新探索

针对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教学创新探索。

2.1 抓好绪论课的教学

绪论课是教学的起点,有非常确定的目标,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教师只有对课程的理解、掌握和控制到达了一定程度,才能在绪论课上将学生对教材的学习起到引领、提示和导向等作用,可以启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通过绪论课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建立一个初步感观,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认识课程的前沿动态,进一步解决“为何学、学什么”和“如何学”三个问题,从而充分调动他们日后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尽管每门课程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但绪论课的主要的模式大致相同。绪论课的授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整体上介绍本课程、绪论课的内容求全不求精以及绪论课授课形式以老师讲授为主。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绪论课的重要性,可以说上好了绪论课,这个学期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由于绪论课在整个课程内容中的特殊性,采取以上教学形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快速地明白本课程的主旨和篇章结构,熟悉教材的知识系统,发挥主动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初步了解本课程的一般理论和研究方法[1-2]。但对于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抽象和枯燥的课程,采取这种方式来组织绪论课的教学,未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核反应堆热工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到传热学、热工水力、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等相关内容,各种物理原理、化学方法完全靠语言上的讲解十分的枯燥,完全采用老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听起来费劲,效果也很差。因此,有必要重新考虑核反应堆热工绪论课的组织形式。通过认真的调研,本课程从重新编排绪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调整绪论课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绪论课的教学进行了创新探索。

由于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内容十分的庞杂,要想在短短的2个学时内,将这些内容面面俱到的一一介绍,有一定的难度,也没有必要。因此在本课程的编排上,必须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的原则是以点带面。由于学生在前面的课程里已经上过一些专业课,对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有一定的删减,既能对知识进行回顾,又要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要求。对于后面具体的课程专业知识介绍,则挑重点介绍,而不是一一涉及。这样重新编排绪论课的教学内容既继承了传统绪论课授课方式的优点,又在这个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学生们听起来既不会为庞杂而系统的知识感到厌倦,同时有兴趣的知识点的深入探讨又会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虽然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绪论课冗长的难题。因此,本课程也借鉴了研究型教学的模式。研究型教学是指在教学环节与过程中,有效促进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双向互动、并有机融合课程大纲与内容、研究选题与实践、学生个性兴趣与专业发展的多维统一从而教学相长的新型教学方式与课改实践[3-4]。

2.2 使用好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将其于教学中,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画图等大量的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单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而且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无可厚非[5]。在核反应对热工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尤其是视频资料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在反应堆热工课程中,许多热工水力的原理及实验是暂时没有条件在现场或是实验室展示的,因此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展现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核电站核岛内一回路管道、二回路管道内流体流动以及温度分布等特点,通过讲述的方式难以理解,而如果引入视频的方式来展现就会变得特别直观,易于学生理解。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中视频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学生只看视频的话,虽然印象深刻,但对于原理性的内容的理解反而不容易。

2.3 做好课程设计

核反应堆热工课程内容非常多,需要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以及是否有能力对这些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解决核反应堆热工中的问题。课程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针对某压水堆燃料组件热工水力稳态特性进行分析计算,通过独立编程计算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课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核反应堆程序开发工作打下基础。例如,基于课程设计指导书内容,利用单通道模型思想对压水堆燃料组件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稳态分析计算,要求独立编程计算,给出计算结果图,并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例如基于课程设计指导书内容,利用单通道模型思想对压水堆燃料组件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稳态分析计算,要求独立编程计算,给出计算结果图,并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这些都是可以进行的课程设计内容。

3 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的讨论,我们展开了对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做好绪论课的教学工作。根据学生们反馈,明显能感觉到学生们对绪论课上教学内容的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好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工作。很多同学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时,尤其是播放核电站管道系统内流体流动的视频时,很多同学都非常仔细的观看。视频观看完毕后,有些同学立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希望了解核电站内流体流动的具体情况。可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会自然而然的对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内容产生了具体的兴趣。可见,多媒体课件特别是相关视频的播放,也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巨大的作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展现的主观能动性给任课老师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学习热情高,而且在课设过程中往往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新性工作,使得这些课程设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 结语

核反应堆热工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该文结合了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教学实践,讨论了在核反应堆热工课程中可以采取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抓好绪论课的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以及课程设计等手段,提高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手段都能在核反应堆热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仝卫卫,王彩虹.《高等数学》绪论课教学方法浅谈[J].中国西部科技,2015,14(1):97-98.

[2] 杨燕霞.教师课堂的“首场秀”――浅谈关于“质量检验”绪论课的重要性[J].教育艺术,2015(5):32.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37-02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是很多工科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二学年开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不但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对上好专业课的兴趣和信心。《工程热力学》内容较多而且理论性、逻辑性较强,概念较多而且抽象难理解,公式较多而且使用条件复杂,所以被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尤其是刚接触该课程时,不容易入门,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热情和信心有很大影响。

一、工程热力学绪论课的重要性

作为课程教学的第一课,绪论对于《工程热力学》课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绪论课要帮助学生认识《工程热力学》课程的重要性。(2)绪论课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第一把火,要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向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主动去学习。(3)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绪论课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4)绪论课是树立教师形象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绪论课,树立好教师的威信和地位,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工程热力学绪论课教学方案

1.以节能作为切入点,使学生明确课程的重要性与学习目的。《工程热力学》的研究目的最终可归结为节能。节能减排是近年来我国的基本国策,以节能作为切入点,介绍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说明热能在能源利用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提高能量利用率是节能的一种途径。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能源浪费巨大,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工作大有可为,而《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显然,《工程热力学》为节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强调学习本课程对解决能源问题所具有的意义,这样使学生明确了课程的重要性及学习目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和求知欲望。

2.运用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性认识。多举工业及生活中的工程应用实例,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学到的知识可以解释和解决许多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才对学生有吸引力。比如讲述热能的重要作用时,可以将火力发电、煤层气发电、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等作为案例,这些都是平时常见且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学生对它们比较关注而且有很大的好奇心,通过讲解这些热力装置的工作原理,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3.合理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学科领域的热、难点问题,或者把要讲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通过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教学内容,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解释“热力学”中的“热”时,可以提出“热能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可以补充说明物理上“做功与机械能关系”与热力学中“热能与热量关系”是相同的,这样引导学生利用旧的、已知的知识去探求对他们而言是新的、未知的知识,鼓励他们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去获取这些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视觉和听觉同时发挥作用,增强直观性,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通过视频或幻灯片播放人类的用能历史和自然界中常见的能量转化与转移现象,这些现象人们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但其中包含着科学真理。如果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导入新课,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弥补学生实践的不足,可以将一些大型的热工设备通过多媒体用图形表现出来,其热力过程用Flas表现出来。比如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压缩机等,可以将实物图片和原理图同时展示出来,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如同看到实物一样。比如火力发电、内燃机、燃气轮机等,可以用Flas将其工作过程演示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综合运用上述表现方法使得课堂讲授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合热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引出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课程的结构框架。绪论课既要说明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条理性,同时还应该讲明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条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避免平铺直叙,使学习效果达到知识点由点及线到面的程度。例如:通过讲解热动力装置(如火力发电、内燃机、燃气轮机等)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使学生明确实现连续工作需要的条件有四个:热源与冷源、工质、膨胀做功、循环,这四个条件也就是热力学的主要内容。接着详细讲解这四个条件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结合课程目录可以引出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框架,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热力学的知识框架和条理脉络有个清晰的认识,确保他们在学习之前就对这门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总之,绪论课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教学地位和重要意义,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上好绪论课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和分析绪论课的教学特点和方法,上好绪论课。如何把绪论讲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方法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不仅建立起基本的工程热力学概念,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以及工程热力学的思维方式,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本门及相关课程的兴趣和信心,从而使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廉乐明,谭羽飞,吴家正,等.工程热力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张文慧,吴学红.利用绪论课激发学习工程热力学的兴趣[J].科技信息,2009,(29):215.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7)

绪论是教科书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整个课程的主旨和内容。绪论课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课程的开端。教学中,一堂好的绪论课,不仅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唤起对所学课程的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好该课程开创一个好的开端。

《公差》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的简称,它是一门与机械零件精度与检测等内容相关的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加工、制造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上好《公差》绪论课是本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就如何上好《公差》绪论课,谈谈《公差》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一、研究教材、设计主线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素材,就其自身特点而言,具有其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等。对于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学而言,教学就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材本身在内容与顺序的编排上,未必与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授课设计相适应,未必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当遇到不相适应时,就需要授课教师重新考虑、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和顺序,力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绪论课同样如此,不同的教材,绪论部分内容的多少和阐释、顺序不尽相同,但是其主旨却都是一致的。一般可归纳总结为:学什么?为什么?怎么学?因此,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要想上好绪论课,首先要备好绪论课。备课时,应做到在分析与认清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和熟知整个教材全部内容的前提下,认真、反复地研究绪论教材内容,思考教学的导入点和顺序,设计教学主线,这是备好绪论课的首要环节。

对于《公差》绪论的内容而言,不同的教材大同小异,不外乎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公差标准、测量与计量等方面的阐释,其顺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设计教学主线时,首先需要思考教学主线的开头导入点,不同的导入点,其主线内容的顺序不同。《公差》绪论的导入点,一般是紧扣课程教材的名称,开门见山与“学什么”相呼应。根据《公差》教材名称的不同,一般归结为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即“公差”导入,“极限”导入和“互换性”导入。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主线,根据从“学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学”这一顺序,考虑设计为以下三条线,即①“公差”导入的主线:公差—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②“极限”导入的主线:极限—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③“互换性”导入的主线: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

二、以线带面、顺序展开

设计出的教学主线,仅仅是总体的教学思路和顺序的安排。同时,在备课时还应考虑和设计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紧紧围绕这一主线,以线带面,按顺序顺势展开。就上述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和对应的主线而言,考虑设计按顺序展开。

(1)公差导入。(什么是公差)公差的概念:公差是规定允许零件尺寸或形状、位置变动的范围(或允许的变动量)。(为什么要规定公差)控制误差。(什么是误差)误差的概念。(为什么要控制误差)满足零件配合的要求。(什么是配合)配合的概念:尺寸相同的孔、轴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松紧要求。(为什么要满足零、部件配合的要求)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什么是互换性)互换性的概念:指规格相同的一批零件,不需经过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零、部件的使用功能要求的性能。(为什么要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什么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概念:产品的生产是协作化生产,即零、部件分散加工、集中装配。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装配和使用维修方便。(如何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制定和贯彻实施公差标准为基础、进行互换性生产、计量与技术测量做保证。

(2)极限导入及互换性导入类同公差导入,略。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设计课程的主线和围绕主线的顺序展开仅仅是绪论课设计的一个必要的前提。一堂好的绪论课,还需要授课教师在进行课的设计时,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1)绪论课的教法。绪论课的教法取决于它是课程的开头这一特点,一般以讲授法为主,主要通过授课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概括的了解。由于绪论课中的术语涉及面广泛且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考虑讲解时的语言描述,尽可能做到既言简意明又通俗易懂。例如,将“公差”解释为:规定尺寸的活动范围,将“配合”解释为:规定孔轴结合的松紧度等等。同时,还应考虑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尽可能讲解时言之有物、言之有例。例如,讲解“公差”“误差”和“互换性”时,举例教室里可见的灯管、灯泡,学生随身用的手机,生活中看的电视机,出行中骑的自行车、电动车,乘坐的汽车等。

(2)绪论课的教学手段。基于绪论课的地位和特点,其教学手段应优先考虑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影像资料、动画的形式,列举相关典型的案例,配合教师的讲解,使教学有情有景,景情并茂,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材名称,不同的绪论阐述内容,其课程的主旨却是一致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名称及绪论阐述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主线,并紧紧围绕着这一主线,有序地展开。同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和手段,设计出一个简明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比较好的教学活动方案。

参考文献:

[1]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宋文.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4.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8)

绪论是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第一课,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堂化学课。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当前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师过分强调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将讲课的重点放在一些概念的解释上。

2.化学教师对绪论课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认为讲这堂课是浪费时间,让学生自己课后看看。

二、对学生上化学绪论课的心理分析

1.作为初中生,从心理上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的基本条件。

2.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到一些化学制品和化学现象,心存很多疑惑和不解,对化学课和化学知识的学习有强烈的期待。

3.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既有新鲜感又心存激动。

三、上好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绪论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内容上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都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求事物本质的兴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知识,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随处可见。学生会对发光、出现烟雾等现象产生很大的兴趣,但是对现象产生的本质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对化学系统认知的兴趣:每个学生的素质不同,有的学生系统逻辑性比较强,并不满足于单独一个化学现象的理解,而是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联系起来,寻求其内在联系和存在的一般规律。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服务于绪论课教学

1.教师要注意实验情景设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运用现代科技,引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化学知识。

3.初中化学的学习还是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绪论课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9)

《概论》课;消极情绪;有效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5301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积极情绪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消极情绪,将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好高职高专学生,让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概论》课作为思政课中的一门课程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多的消极情绪,影响着“思政课”功能的实现。

1高职高专《概论》课教学中学生消极情绪表现极其原因分析

高职高专学生对专业课程相对兴趣浓厚,但对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会或多或少产生诸如抗拒、厌学、烦躁等不良学习情绪。据笔者曾对我校《概论》课做的调查问卷显示:在《概论》课上认真听讲并做笔记的占15%,只听不做笔记的占30%,既不听又不做笔记的占55%,认为《概论》课教学中老师阐述的观点对个人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占6%,比较有影响的占42%,基本没影响的占47%,其他的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表现出更多的是消极情绪。

1.1烦躁情绪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价值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多元化也相应地多元化,他们更愿意接受与自己就业有关的专业知识、英语技能等方面的学习,而对“思政课”特别是像“概论”这种理论性相对强的课程打心里排斥,一到上课时间就表现出烦躁情绪,他们认为大学里“概论”课大部分的内容和中学时期的政治课内容是重复的,比如:第六章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第八章的市场经济理论;第九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二章的一国两制等等。这些内容在中学时期老师反复讲过甚至是让他们反复背过的知识点,到了大学时期老师们还是反复在讲,知识点的重复让他们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烦躁的情绪。

1.2失望情绪

大学时期是学生思想活跃、理想高涨的时期,与此同时也是他们容易走极端、思想不稳定的时期,《概论》课只有找到把党的意识形态的需要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生活需求之间的契合点,才能真正实现他们的社会认同,从而达到教育他们的目标。然而现代社会又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冲突不可避免的时代,这些冲突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课堂教学中却被我们忽略了。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是“高、大、全”的理想人格模式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模式。当学生步入社会后发现我们的学校、老师教育他们的与社会所通行的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进而产生了失望情绪。

1.3厌学情绪

在《概论》课教学上,我们的老师很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塑造教育,重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而较少考虑到被培养对象的情况,在教学中采取一言堂,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表现更多的是你讲你的他做他的,学习态度上抱着应付考试的心理。

2化解高职高专学生消极情绪,增强《概论》课有效性的现实路径

基于上面所讲到的消极情绪,要化解学生的消极情绪,教师可以从科学把握新课程理论体系和功能定位、行为训练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实现《概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2.1把握《概论》课课程理论体系是化解消极情绪的基础

把握《概论》课程理论体系和功能定位主要是解决对其课的“知”的问题。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提出:在讲授“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时,“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料,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明确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能力,同时还必

须处理好《概论》课与其他几门课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概论》课在“思政课”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2.2行为训练是化解消极情绪的载体

由“知”到“行”,还有一个教育引导的过程,学生要学有所成,教师的“教”至关重要,“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概论》课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该有相应的行为训练,让学生走出校门,用所学理论去观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消除学生那种认为课堂中学到的东西和现实社会不相关联的错误想法。在讲授“概论”课时,我们可以结合所在地的一些资源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东莞虎门销烟池和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展览馆”等场馆的相关展览,让学生身处其地深切感受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和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他们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激情。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要从亲情、友情、乡土情到爱国情,从荣辱感到责任感、使命感,探讨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接近什么、远离什么”等等来设计。

2.3自我教育是化解消极情绪的内驱力

化解学生的消极情绪,增强《概论》课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概论》课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的灌输,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通过体验、自励、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式,把自我感受上升为理性思考,转化为对真善美追求的内在动力。

首先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温室之中,自私自利成为了他们的共同点,对自己有利的就坚持而不利的就摈弃,他们很少去正确地认识自己,基于这些特点我们老师在课堂中要引导他们既要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予以正视与改正,也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优势以便取长补短、以优避劣;既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在,做到心中有数,也要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从而超越自我。例如在讲述怎么样评价的功与过时,可以结合这个知识点引导分析学生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从而达到正确认识自我的效果。

其次要让学生敢于担当责任。很多的大学生碰到问题时总喜欢找理由推卸责任,不敢承担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敢于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积极负责的习惯。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可以开展“下兴亡,我的责任”辩论赛,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不团结,是我的责任;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学校声誉如果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发达,是我的责任等等。

再次要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失误、失败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碰到挫折、失败之后该如何去控制和调适自己。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可以结合广东省东莞市的实际来说,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改革开放早,社会转型早,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里面,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加强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一言以蔽之,自我教育的实现是思政课有效性实现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郭华茹,金正连.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0).

绪论课教学论文篇(10)

二、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更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一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化学绪论课取决于教师对绪论的重视,教师对化学这一学科的掌握,一堂引人入胜的化学绪论课,有利于学生领略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下面我们来谈谈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的方法。1.注重创新,以故事的方式述说化学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任何学科的形成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探索学家实验和求证循序渐进形成的。任何学科都存在很长的历史,还有需完善和补充的地方。只有了解了以前和现在、前因和后果,才能充分了解和把握这门学科的性质和意义。以学术的角度去讲一门学生从未接触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故事都是跌宕起伏、趣味横生的,教师应该抓住当下学生的心理,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化学的发展史,穿插个人风格的逸闻趣事,学生觉得轻松幽默,一方面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授内容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2.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明确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物质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方式一般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化学主要是研究分子、原子等物质在结构、形式、组成上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根据元素的成分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应该以此为基点,运用化学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大致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增强学生的积极性。3.以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为主,清晰化学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明确学好化学的重要性不了解化学的人可能只认为化学是一门离现实较远的科学,其实不然,化学的种类中有一门生活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存在的例子,结合身边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学生描述这一学科的现实性。比如,菠菜和豆腐中的元素相融合会产生一种对身体不好的物质,造成人体的肾结石;比如女孩子喜欢用的化妆品是合理分配化学元素,起到对人体衰老的减缓作用等等。这些例子接近现实而且比比皆是,无论男女都会被引起好奇心,这样简单的例子既不会浪费时间,学生又会通过例子对化学有一个简单的入门了解,绪论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何乐而不为?

上一篇: 司法体系论文 下一篇: 网络传媒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