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大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1:26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1)

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客观存在,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并期望能够解决的社会失调现象。实践证明,越是社会变革、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热点问题也就越突出。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发挥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会热点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作为大学生,他们一直处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了对权威专家的观念照单全收的习惯。大学生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能大大提高他们关注国际、国内时事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质疑的精神,增强他们分辨是非、去伪存真的品质,使他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质疑批判的思维方式。在校大学生除了校园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寥寥无几,这种状况易于导致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不能与社会接轨,而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可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把握。

但是社会热点问题中蕴含各种良莠不齐的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的目标选择,而因为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如果对于一些恶性社会热点事件表现出一定的热情,长期没有受到引导的情况下,极易使大学生对社会产生偏激极端的言论,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受到极大冲击,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

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教师对热点问题的导向作用

教师要树立社会问题意识。缺乏问题意识的教学是枯燥的、缺乏吸引力教学;缺乏问题意识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因此教师要适应时展趋势,树立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尤其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人生经验,消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冷漠和反感,用科学理论、具体数据解答大学生提出的热点问题,启发大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结合

社会热点问题因其具有的当下现实性,向大学生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案例进行教学,可大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一方面在教材上进行改善,结合当下热点问题,进行案例方式的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针对问题进行正确的思想上的剖析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取缔传统的枯燥教学,融入启发性教学方式,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空间,旁征博引,综合分析。积极了解学生们所关注的难点和重点,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教育形成合力。

(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为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最充足的养料。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大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接触社会,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认识国情,不会轻易受受错误思想的误导。通过开展课堂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文化下乡、社区援助等活动,用学过的理论指导实践,让大学生亲身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正面回答并对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政策指导,解决大学生人生道路上、成长过程中意识形态的迷茫与困惑,形成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

(四)发挥学校各部门合力作用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Perfect Fusion of Hot Social Issues and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Wei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impact of social hot issues on people's lives has been growing. Colleg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hot social issues, which will inevitably bring some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cial hot issues with the perfect fu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void adversely affecting college hot social issues and promote the use of social hot issu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erious problem. To this en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ot social issues,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al hot issu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three effective ways to integrate hot social issues and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ocial hot issue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1 社会热点问题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社会上发生的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与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哪一个领域内发生的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的事件,都可能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鲜明的时代性,任何时代都具有相应的时代特点,社会热点问题正是基于这些时代特点而生,并相对地反映了当时的国情;(2)大众性,社会热点问题就是那些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与问题,也因此而为人们所熟知并广泛地参与其中;(3)动态性,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更替,不同时代或者同一个时代的不同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人们的需求不同,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不同,社会热点问题也就不同;(4)典型性,社会热点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就在于其能够典型地反映出社会的亟需解决的矛盾,反映人们最迫切的需要;(5)复杂性,社会热点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较多,产生的原因较多,往往由很多矛盾交织而成,因而解决方法往往也具有复合性。

2 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意义

2.1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人们也或多或少地通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来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自我认识。然而,大学生们缺少一定的辨别能力,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面前,很容易被某些不客观地言论所左右,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获取有用的信息。对此,高校应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即时为学生们作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的领域广,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当然可以上升到对社会意识形态、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上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十分有利。

3 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3.1 改革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改革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是将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重要途径。首先,高校应当考虑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采取引导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直受到大众的诟病,高校通过结合社会实时热点,不仅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使其积极加入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客观解析,引导同学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热点背后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课外时间,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相应的讨论会,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这样,思政教育被延伸到课堂,同学们通过讨论可以有进一步的思考,毕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专家学者独到的讲解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其背后的理论思想。

3.2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所有大学生必须参加的,也有很多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然而还是有不少学校的学生,只是走一下形式,当作是完成任务,而没有真正落实社会实践的任务,实现社会实践的目的。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对社会实践不感兴趣,甚至认为社会实践本身就是没有太大作用的,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途径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同学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可以引起其对社会实践的兴趣。此外,高校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时,应该注重社会的实践的实际效果,提倡大学生们积极参加的同时,还应强调同学们实际动手实践。同时,还应该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3.3 构建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网络甚为重要。大学生们主要靠网络与同学、好友进行交流沟通,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网络是他们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因此,透过网络平台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思政教育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途径,会得到相当多大学生的青睐。一方面,网络十分便利,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查找相应的社会热点的资料,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为上课作准备。另一方面,同学们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相互讨论,也可以与老师互动交流,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思政教育。

4 小结

大学生群体普遍对社会热点问题十分关注,社会各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大讨论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既可能有积极的,也可能有消极的。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可能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应该及时作出反应,建立一定的健全机制,妥善应对。同时,社会热点也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独立思考与观察、认识社会的机会,让大学生们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深刻理解各种社会热点背后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因而,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本文正是基于此,提出三种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然而,要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除了这三种途径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机制,留待日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37-02

时代在更替,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人才也在一代一代的变化着。我国的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主力,需要明白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也要懂得如何塑造自己从而为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做好准备。因此,当代大学生需要时刻关注着社会热点,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中能够拥有自己独到的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分析事实背后情况的思维辩证的能力。然而,当代大学生受到和平环境的感染,难以正是当前的社会热点,认为事不关己就莫不关心,这种心态并不是一个有时代责任和担当的大学生应该拥有的心态,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认识。

1社会热点问题的概述

社会热点问题,顾名思义即是在一定时间内的某个领域发生并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媒体的传播,引发了社会成员内的广泛讨论且集中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成为了社会矛盾的一个集中爆发点。因此,社会热点的出现并不是一种故意为之的事件,拥有着历史的偶然性却也有历史的必然性。历史的偶然性体现在是由一件社会的小事件引发的社会范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历史的必然性体现在了社会热点问题是对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的一种集中爆发,没有重视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一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

社会热点事件之间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1)鲜明的时代性。任何社会热点问题都带着特有的时代特征,而这种时代特征集中反映在热点事件的爆发点,这是当代我国国情最为直接的反应,表明了当前我国最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矛盾体现在什么地方。

(2)大众性。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最为重要的便是由它引发的社会关注度快速上升,成为了其他群众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问题,也成为了当时人们最为关注的点,众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最为重要的引发点。

(3)动态性。所谓的社会热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的,而社会热点所反映的内容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脚步而进行变化,集中反映了当前时代最为突出的社会矛盾。

(4)典型性。社会热点问题最为重要的便是能够典型的反映出这类社会矛盾,并引起了社会群众的关注,这也是由于这类问题对社会的长久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人们关系并希望问题得到长久的解决。

(5)复杂性。社会热点问题是由于涉及到了社会多个领域,由于是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所以长久以来问题的发酵和深化导致了这类问题的根深蒂固,一时之间难以有效的解决和根除。

2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社会热点问题的意义所在

2.1有利于构建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率逐步提高,使得我国民众的信息获得渠道开始增多,而人们获得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获得信息逐渐增多,导致了人们关注的事件也在增多,这么庞大的信息即是利也是弊,对于当前我国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构建的时期内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舆论影响是最容易改变人的想法,也最为容易影响人们的思维,对于不够完全了解事件真相的群众来说,其会成为网络舆论利用的“水军”,从而为这些目的不纯的网络舆论达到不良目的提供基础。大学生作为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成型的阶段,受到这些不良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将容易引起大学生个人认知出现问题,不利于大学生今后个人的发展和良好思想文化的塑造。

2.2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来说,由于社会热点问题涉及到的社会领域较为广泛,而且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了在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中,甚至是在谈论这些问题时,都是一个可以上升到关于意识形态、价值导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的话题。因此,在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广泛引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还能够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中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树立大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一代接班人来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体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将有助于我国当前的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意识,为之后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思想助力。

3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3.1改革当前大学思政教育的模式

改变当前我国大学思政教育的模式,通过将社会热点问题加入到思政教育当中,从而实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目的。在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中,首要的便是改变过去课堂教学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方法广受当前各种先进的教育人士的诟病,由于在灌输式教育模式当中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完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对于这堂课程的反馈,容易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而且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氛围较为压抑,学生很难被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容易使得课堂呈现出无精打采的局面。尤其是在进行思政教育这类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时,采用传统的教学灌输模式,将会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的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加入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不仅能够使得思政教育获得更多的教育素材,使得思政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通过在课堂上广泛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改变过去教育课堂是由教师主导的局面,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深入学习的热情,也能够激活课堂的氛围,避免出现课堂过于沉闷的局面,对于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社会热点其实并不距离我们很远,关注的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够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價值观和是非观,能够面对众多褒贬不一的观点时具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训练学生面对事情要有自己的想法,这对于今后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课堂之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专门的论坛或微博,探讨当前最为热门的社会热点,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加强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也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讲座论坛,通过专家学者对于社会热点的解读,为学生解读社会热点背后所牵涉到的道理和各种问题。

3.2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不同,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需要大学生不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还要加入社会实践活动的行列当中去,真实地体验社会,了解课本之外的所谓的社会生活,这样的大学生才能够算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教育。因此,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完善学生在高中之前教育的缺陷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很多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却形同虚设,很多学生并没有在思想上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没有对其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很多学生在面对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都只是应付了事,很少能够真正深入的去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使得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为了引导大学生理性的对待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热爱程度,对于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这是由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全民讨论性,能够激发出大学生想要了解的心理,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实践活动当中,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可以广泛征求大学生的意见,在学生意见基础上选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最能够符合大学生的群体性需求,从而能够保障大学生积极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0

1新媒体环境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网络舆论在新媒体的催化下,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海量信息的传播以及传播渠道的拓宽,使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表达更加大胆、犀利、富有个性,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影响甚至主导了社会舆论方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不同年龄段在网络上发表出来的意见,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学术权威与平民百姓、明星大咖与草根民众跨越了鸿沟,拉近了距离,尤其是普通民众的个性与价值得到了巨大的实现与满足。新媒体网状传播的方式颠覆了传统大众媒体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使舆论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彰显,从而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高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是新媒体的重度依赖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与网络保持在线,通过各种社交网站、虚拟空间、QQ群、微信朋友圈等,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大众或者小众社会成员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并且还可以实进进行对等交流沟通。一旦个人处于明显弱势的情况下,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换不同的“马甲”,继续同时代精英对话,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感和公民意识。因此,高校学生在对社会热点问题舆论参与程度的提升,思想的多元化、传播渠道和载体的多样化、学生的个性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2社会热点问题的内涵及其分类

王朝、王军政曾指出,社会热点问题是指某事件、人物、新闻或者是社会现象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引起了公众舆论的高度关注。梁庆婷认为,社会热点是指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在特定时空范围中,人们共同关注、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或者是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重要变化,是一定时间范围内公众的利益、兴趣和趋向的集中反映和具体表现。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发生的预知性可将其分为长期可预知及其突发性不可预知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汶川地震纪念日,南海事件,2016年夏季武汉、新乡暴雨事件;以社会热点问题发生的相关人物进行分类,一是群体社会热点问题,如广东医生陈仲伟被砍事件,二是个人社会热点问题,如雷洋、魏则西事件以及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等;以发生热点问题的国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国际热点问题及国内热点问题;根据国内问题与国际的相关性,可将其分为我国无关或者是与我国相关的国际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它具有大众性、综合性、内含矛盾的复杂性。由于社会热点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敏感性和严峻性,随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动机和态度。大学生也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在不同程度上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3社会热点问题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影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充满活力,对万事抱有很强的好奇心,尽管他们会冲动,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缺少一定的思辨能力,但他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模式、人际交往等方面来了巨大冲击,社会热点问题无时无刻不对当代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话语权,有很强的表达欲望,通过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与关注,逐步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深度、广度思想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握好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实际影响,把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有效利用新闻热点发生的契机,适时对他们进行正解引导,形成唯物的、辩证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1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热点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积极影响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41-02

所谓社会热点,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受广大群众关注或者欢迎的新闻和信息。大学生生活在校园的“象牙塔”内,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参与,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来实现的。然而,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诸多社会热点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V,解决难度大;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正处在思想走向成熟却并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生活阅历较浅,与社会还存在一定距离,还不能全面、清晰、深入、辩证地观察与思考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认识产生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热点,在观察社会热点现象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下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从建构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建构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讲座机制、建构立足于社会热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教学机制三个方面探究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一、建构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社会热点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实现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高校教师应抓住这一主要阵地和主要方式,建构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教师应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讲述社会热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建构社会热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机制,高校思政教研部可以定期组织理论课研讨会。教师在固定时间,如每一周全体教师集体举办社会热点题材取舍、社会热点和教材结合的教研会、讨论会。在社会热点题材选取之后,教研室教师应展开自主讨论,探讨社会热点和教材有机结合的方式。通过讨论,能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积极性。长期的讨论能让教师探索出社会热点和章节巧妙固定结合的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之创新。毛概邓论课和马哲原理课都可以采取这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选取社会热点上,可以学生专业为标准。如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比较侧重于管理类、经济类、政策类。法律专业的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比较注重刑事案方面。这样,通过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来选取社会热点,将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的“两课”,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两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在有效建立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课程机制,在高校“两课”中可增加关注与解析社会热点,这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在上课之前,适当导入时事热点只是,教师可以根据时政材料,有的放矢进行讲解。在时事热点讲述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选取社会热点,之后再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各种观点呈现出来,引发学生对观点的交流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发挥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与关注社会热点。

教师在课堂中讲述社会热点实践案例,应以理论为基础,用理论解释社会现实,以社会现实强化理论。具体教学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例如,可以让学生亲自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教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对社会热点形成正确认知。教师也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时事政治辩论赛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深入思考。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专研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社会热点实践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上、不盲从的独立判断与见解,保持对事件的独立见解与看法。

教师在引用社会热点案例时,应注意社会热点事件的全面性、真实性、客观性,不能为了教学效果一味隐瞒或者扩大事实材料,这容易令学生滋生抵触情绪,产生事与愿违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目标应明朗化和清晰化,不应该只是为了解析社会热点去学习热点,也避免教学目标范围过大、过宽。教学重心放在思维方式培养、价值观引导等方面。最后,教师应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倾听来自学生的各种见解和观点,促进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解析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建构社会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结合的讲座机制

社会热点问题都是长期存在着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引导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高校可以采用社会热点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与认识社会热点,达到升华思想的教育目的。

在建构社会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结合的讲座机制上,可以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社科部或有关思想政治教研室作为承办单位,不定期邀请有关学者、政府官员、专家,联合举办校级性质的社会热点问题讲座。在社会热点题材的选取上,应侧重于解决常规理论教学中无法解疑的问题,让社会热点讲座变为常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在社会热点讲座内容方面,学者专家应与有关学校承办单位主体合作商量,避免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太多重复或冲突之地方。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对本校学生学习情况、知识底子有充分了解,为学者专家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借鉴参考建议。

高校可以把聘请专家学者讲述社会热点当作必需的教学长效机制。可以对聘请专家学者讲述社会热点给予经费援助与支持,可制订相关措施,对每个学期讲座次数、学生参与讲座人数等等都进行明文规定。通过这一方式,把社会热点讲座变为一种学校管理制度,达到社会热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三、建构立足于热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教学机制

实践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以社会为课堂活动的中心的、“走出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活动实践形式上,可以有社会考察、参观方位、社区服务、社会调研等这些形式。

社热点尤其是一些地方性质的社会热点,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社会热点上,有一些涉及学生间接或直接利益关系的,如将来就业选择地点或者学生家乡的社会热点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热点事件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关注。例如,厦门大学的教师,可以厦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规范战略方案作为社会热点案例,让厦门大学的学生亲自参与案例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去厦门市规划局,了解有关城市发展规划。又如,一些农村学生非常想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村、镇、县城将来的规划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土地拆迁现象、发展目标等,如果教师以这些选取社会热点案例,无疑可吸引学生兴趣,继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展开。

在选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地方性社会热点上,教师可以积极争取有关政府部门的合作。例如,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农村建设、城市规划所取得的经验,都可以作为一种常态模式,让大学生去参考借鉴学习。

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之结合,可以借用学生社团来开展。学生社团是校园里相当活跃的组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社团这个平台,开展社会热点教育。如可以在社团内组织学生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辩论与讨论,并邀请有关政治课教师、学者、专家来参与社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支持学生社团开展社会热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社会热点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上,单位应以学生社团为主。在社会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设计、活动策划与组织上,应由学生自主承担行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应在一边做好指导与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去思考,畅所欲言,并进行正确引导,纠正一些比较偏激的观点,引导社团研究性学习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推动社团社会热点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6)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大事,小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史为鉴,使人明智。昨天的时政热点已成为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时政热点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增加时政热点,这既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又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性质的需要和提升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但许多历史与社会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一块,认为反正历史与社会是开卷考试,到考试时查一下就可以了。所以往往是快临近学业考试了,才把近半年的时政热点收集起来,印发给学生看看,带入考场。但结果并不理想,这种方式可勉强应付选择题,遇上非选择题就不灵验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我认为是时政热点没有真正地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时政热点切实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师生双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

一、教师将时政热点引入历史与社会教学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途中的指路人。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应抛弃应试教育思想,致力于改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研究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将之引入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之有趣、思之有味。

1.备课。教师应将时政热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与时事政治内容相联系,使基本理论更具体、更生动、更具说服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时政播报。每节课开始时抽出2到5分钟,简洁、快捷地播报新闻。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有效地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了知识。

3.用时政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具体的操作步骤概括为三步。(1)准备环节:搜集社会热点。教师应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2)基础环节:仔细研究社会热点,找到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应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3)关键环节:课堂中运用社会热点创设历史与社会教学情景。这也是时政热点切实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落脚点。

4.将时政热点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以2009年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思品试题卷》为例。其中,非选择题的1、2、3题,直接考到时政,涉及美国大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奥运会为背景资料出了9、10题,以《食品安全法》为资料出了13、14题,以打击索马里海盗为背景资料出了17、18、19题。非选择题里的“追溯历史”部分以2009年是“”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出题,“热点追踪”以“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资料出题,“两岸新篇”以两岸“三通”、“台州将成为大陆向台湾开放的港口之一”出题。

5.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结合综合探究课,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点滴知识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升华。

6.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政治小论文具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在社会政治考试中也曾出现过这种题型。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小论文的撰写,开始要多鼓励,多引导。

二、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营造随时随地关心时政热点的良好氛围,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逐渐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态度和价值观。

1.设置时政专栏。在黑板报设置“时政热点”和“时政热点点评”专栏,安排关心时事、有条件获取时政新闻的学生负责每天把时政新闻抄写在专栏里,无需太多,每天的头条新闻即可。学生可以固定,最好能够轮流。“时政热点点评”专栏,起初可以老师带头作一些简单的点评,带动学生作点评。专栏每天刷新一次。若学习时间太紧张,也可一周刷新一次。

2.阅读报刊。班级征订《台州日报》、《中学生时政报》、《半月谈》等报纸杂志,学生每日课余时间抽空阅读,养成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积累时政知识。

3.观看时政节目。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周末还可以看每周评论等节目,有兴趣的同学做好摘记。

4.举办时政讲座。学生自己搜集时政热点,结合历史与社会课本里的知识点,定期举办时政讲座,发表自己的评论。老师可以先做范例,抛砖引玉,而后培养骨干,骨干再带动其他。

5.家校协作。利用家长资源,邀请有条件的家长来学校,结合他们的职业,讲讲时政,这样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将时政热点引入历史与社会教学;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领悟、探索、创新,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师生协力,必能有效提高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7)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时间也更为迅捷。在获取的各种信息中,社会热点问题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知识群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往往高于一般群体。但由于其尚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醒,因此有必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和引导。

社会热点是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引起公众舆论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社会热点不仅反映社会时期的关注焦点,还能说明很多政治、社会、经济、艺术、文化等问题,所以社会热点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是帮助人创建既定思维体系、思想模式的关键。[1]充分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出现的契机,探寻其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开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结合的途径,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提高其政治敏感性,也有助于改革思政教育形式,将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落到实处.这也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益尝试.

一、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把握学生思想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适当融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与传统的思政教育策略相比较而言,它将会更加容易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因为在整个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将更加有助于思想教学课程和方案的制定,从而建立一套更加适合这一时期我们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体系。在当前互联网信息化教育时代,如果通过校园网络或者局域信息平台,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这样将会更加增进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度,而社会热点问题就可以充当这样一个“跳板”、“桥梁”,在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互联网络,表达出自己对该热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相对全面的展现出了学生的思想情感。

2、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最近几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提倡高校教育也注重实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高校在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理论教育方式为主,严重缺乏社会实践性。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现最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和运用所学知识,但是目前的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这一块的建设还相当不足。因此,基于这种情况,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刚好可以弥补这一体系上的缺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途径。不仅如此,在思政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关注与探讨,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解读,可以起到强化理论知识的效果,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去认识社会、关心社会,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这对于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准确选择社会热点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以及运用原则,前文中已经给出了一定认识,总之,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就是大学生审视社会与思考人生的一个开端点。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不是各院系专业学生的主课程,但对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涯以及未来毕业后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结合着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选取学生普遍关心、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来切入。在这里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一章节是关于爱国教育的,老师可以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我们应当怎样去爱国”,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可能很多学生对“爱国”这一话题并不太敏感,还有很多学生认为“爱国”已经过时。但是现在,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新闻、视频、图片来展示,比如问题,通过一些历史性资料、珍贵视频,以及当下世界局势,这样可以顿时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之后再疏导着学生如何去爱国,如何才算正确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包括盲目爱国和理国等,最终将对热点问题的探讨分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践行理论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组织社会热点的讨论

在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包括政治、文化在内,均呈现为多元化发展态势,给国内年轻人的思想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而言,价值观体系正在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容易遇到腐朽思想的危害。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组织课堂教学,当然,从中也看到了好的一面,这也正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观点多样。换言之,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虽然不够稳定,但已经具备了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老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焕发出学生的课堂热情。首先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互动交流,达成一致观点,再推选出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发表本组观点,这样既可以共享各组的研习成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控能力。此外也可以采取话题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双向特征的讨论,结合着课程教材知识,理性地去看待、正视热点问题,把握规律,回归本题,举一反三。

3、借助于互联网信息与多媒体技术,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及时把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可以在课前、课下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老师通过QQ、微信、微博、E-mail等新媒体形式深入到学生其中,与学生加强这种沟通交流的途径,进一步深化师生关系。如此一来,更加有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以及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而才能更有层次性、策略性地去制定教学方案,将社会热点巧妙地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当中,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热点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积极拓宽社会热点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8)

http://

关键词 :社会热点;大学生;影响;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和迅速的接触到覆盖全球的实时新闻信息。高校的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充满个性、勇于尝试的一代,对当今实时热点新闻有着更加敏锐的嗅觉。众所周知,高校作为培养我国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人才的大本营,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聚集地。这些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冲击性。社会热点问题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它们总是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如何利用好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课所学到的内容剖析当下的热点,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涵义和特点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含义,有的学者把它定义为,在一段时间与范围内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的某一社会现象、新闻人物或事件。社会热点问题通常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1.社会热点问题的典型性

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特征。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是广大民众都关注的社会突出问题,它关乎百姓的生活质量。比如,医疗保险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出行问题等。这些问题每一件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它们具有社会热点问题的典型性。

2.社会热点问题的复杂性

从所涉及的范围来区分。有些热点问题既涉及民生方面也涉及经济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是一个矛盾交织的混合体,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如何平衡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必须分析和解决的难点。

3.社会热点问题的广泛性

社会热点问题包括国际和国内的大事件。当代大学生是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他们对国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非常感兴趣。比如,恐怖主义、阿富汗战火、伊拉克战争、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与朝鲜核危机、巴以冲突问题等。尤其是钓鱼岛争端问题。钓鱼岛关乎祖国领土的完整,大学生们都保持着持续的关注,并且还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国内的部分涉及全社会都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在大学生中也拥有很高的关注指数。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温室环境成长起来的,对民生问题并不关心。但随着所学知识不断深入,对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逐渐开始关注民生问题。现阶段,大学生们主要关心的有就业问题、买房问题、公积金问题、医疗问题和养老问题。今后,随着他们完成大学的学业,走出校园,这些热点问题都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可以更多的知道这个社会所发生的新闻,其中不乏有很多发人深省的道德故事,这些新闻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也给他们或多或少带来迷茫、犹豫和无奈。

二、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

第一,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扩展知识面。多看新闻,能帮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当今世界、了解他们现今所处的环境和国家、国际形势。随着他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持续关注,并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调动了他们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的积极性,加深对外界的了解。

第二,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轻易地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乎伦理道德的新闻事件。比如,近期大学生非常关注的文章出轨事件。对于此类热点问题,大学生可以在关注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想一想什么才是对家庭、对爱情的正确观念,怎么样做才是真正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在公众人物的事件中得到警示,警示大学生要养成尊重家庭、回归家庭的良好品德。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传统的、正确的爱情观和家庭观,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

2.消极影响

事物具有两面性,社会热点问题亦是如此。社会热点问题在给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下消极影响。主要包括:

第一,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所带有的负面性,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今,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开放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上单身男女的数量越来越多,电视和网络上到处充斥着相亲类的综艺节目。虽然此类节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龄青年的择偶问题,但是节目中常常释放出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比如说,拜金主义、贪图享乐、贪慕虚荣、拼爹等,人们都在热衷于表现他们真实的需求。但大学生们还处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养成的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完善。当他们看到这些负面信息时候,很容易受到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的影响。

第二,媒体常常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造成一定的冲击。随着现代新闻业不断地发展,大量新闻媒体应运而生,一些小道网络和新闻媒体对于热点问题的报道往往是失实的,并带有一些偏激的和极端的言论和态度。而此时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对于社会还没有一个真确的了解。他们理想化的认为,外面的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对于现实社会充满着憧憬。如果热点问题中一些偏激的言论在激烈的抨击他们内心的美好时,这些言论打破了他们心中所固有的期许,或多或少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使他们会失望和沮丧,同时伴随着年轻气盛的冲动,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他们会有酿成错误的危险。

第三,公众人物的丑闻事件会给大学生造成错误的示范。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光一些公众人物的丑闻事件,引起广大民众的震惊和哗然。这些热点事件的主角不乏娱乐明星、政界人士和社会上一些有影响力的人。他们曾经是大学生崇拜和敬佩的对象,曾是学生朋友们学习的榜样。此类新闻是最能吸引人眼球,媒体也喜欢对此类事件进行大肆报道和炒作,以博取更多的关注度。无论是几年前的“艳照门”事件,还是最近曝光率极高的“明星吸毒”事件。这类热点事件是需要受到社会公众一致谴责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批评和审视判断能力不足,造成一部分学生跟风模仿、肆意崇拜的现象的发生,给大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最终影响大学生个人道德的形成。

三、消除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建议和对策

1.发挥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紧随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了解哪些问题是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认识和分析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深入浅出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2.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数量有所增加。例如,大学生投毒事件、谋杀室友事件和我爸是李刚事件等。社会各界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一味的谴责。近年来,大学生的犯罪事件数量增加,主要是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辅导做得不好或者做得太少造成的。虽然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群,但是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个人都应该面对的,应该发动社会各界,呼吁高校多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只有从根源上注意大学生心理健康才能有效控制大学生犯罪的数量。

3.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锻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建立并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通过思想政治课,第一时间结合大学生所学内容剖析当下热点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如何面对热点问题,并从中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针对大学生对于“三观”的迷茫和困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认清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精神,认真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家庭美德意识教育,用先进的道德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在理论教育同时,给大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并从老师、长者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加以评述、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社会热点问题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所必须经历的。面对目前所处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把握当下,深刻反思社会热点问题给大学生带来影响。同时,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各界的协助,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共同正确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http://

参考文献

[1]郭腾飞.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研究述评[J].德育纵横谈,2012(10).

[2]张萌.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12(15).

[3] 邢增銮..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稳定的影响研究述评[J].教育观察,2013(12).

[4] 肖岳峰,李祖塔.网络热点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J].高教论坛,2011(8).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236-02

网络是人类历史以来最重要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中国互联网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网,我国网民数量居世界之榜首。

一、网络飞速发展与当代大学生成长轨迹时期相同

根据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 117万人,其中,江苏省网民数量为4 274万人,普及率为53.8%,居全国第八;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 672万人;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 。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 中专/高等院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6.8%与30.6% 。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以1993年至1997年间出生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从无到有的时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格局的变迁,与其共同成长。无所不在的网络,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网络时代社会热点的概念及其主要传播途径

(一)网络社会热点的界定及其特征

社会热点涵盖的范围较广,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界定仍然没有统一、权威的解释。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综合国内目前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相关研究,以网络时代为背景,以最贴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特征为准则,试图将网络时代的社会热点定义如下:网络社会热点事件来源于新媒体平台,事件的进展能引起广大网民的共同关注,众多人员参与其中并在互联网上参与讨论,导致出现了关于该事件的大量的转载与评论,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乃至政府机关等部门介入。

网络社会热点的主要特征有:一是传播迅速性。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传播速度方面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极大优势。二是事件复杂性。网络社会热线问题覆盖的领域较广,事件起因、经过、传播方式、真实性等各种因素决定了热点事件具有复杂性。三是鲜明时代性。任何社会热点问题都具有特定时代的烙印,且都或多或少地映射了当时的国情,同时,这也正是社会热点事件产生的根源所在。四是参与者多元化。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的者,这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被动的方式,让众多的参与者参与其中发表言论,为更多人提供了话语权。

(二)高校学生关注网络热点事件的主要平台

当代高校学生紧随时代步伐,对众多新鲜事物抱有极高的热情,网络媒体平台在当下的高校学生群体中蓬勃发展。本文对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访谈,据整理过的访谈记录显示,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腾讯QQ空间

腾讯QQ空间是腾讯公司于2005年开发出来的一个具有博客功能的个性空间,QQ用户可以在空间里写日志,写说说,听音乐,与其他QQ空间进行留言互动。根据腾讯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QQ空间活跃账户数达到6.233亿,这个数字遥遥领先于中国绝大多数社交网站。

2.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是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软件中的一个功能,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表文字、图片或视频,也可以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音乐分享至朋友圈,微信好友可以对其进行点赞互动。从隐私的角度来看,微信朋友圈与QQ空间最大的区别是只有微信用户的共同好友才有权限查看对方的评论或“赞”。

3.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公司推出的具有微信博客的社交网站,微博用户可以关注感兴趣的用户,也可以将要发表的信息精简为一句话或一张图片,随时通过微博分享给粉丝,用户可以对微博内容进行评论、转发,并且使用@功能提醒某人查看,用户之间可以使用私信功能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的负面影响

全面开放的互联网网络媒体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规则意识变弱

规则意识是社会公民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则的态度,也是人们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认知与体验。当代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将规则意识上升为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社会等行为规范。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功能,部分学生在互联网中充分释放自己,偶尔会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大学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整体素质较高,具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却自律性不强,对自己的要求过低,无意识降低自身的行为准则,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于规则的认知具有巨大的差异,造成知行分离现象。在校园生活中,常有部分学生无视学校各项规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考试过程中作弊,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对于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定的同学持以嘲笑和戏谑等态度。

(二)功利意识变强

当代的高校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就业选择方面、政治追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利意识。当今社会的网络媒体的内容时常带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色彩,对受众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从刚踏入大学校门起,就已经开始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准备,常有同学牺牲正常上课时间和周末休息时间,到校外的培训机构参加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部分学生家长以孩子找到一份高薪、体面、社会地位高的工作为荣,并以此作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功利色彩过于浓重,同学之间的交往形式流于表面,常见各种生日会、老乡会、毕业聚餐等活动,交往过程中部分同学只顾自身利益,以个人感受为重,忽视换位思考,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心理危机现象由此产生,倘若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酝酿出更大的危机事件。

(三)网络依赖程度加重

随着互联网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有研究调查显示,当代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如今,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平时必备的日常用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上课携带并使用手机,从事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自律能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陷入网络依赖的境地,造成网络沉迷等严重后果。部分严重的学生常常因为过度使用网络而夜不归宿、逃课,更有甚者由此影响学业出现休学、退学等现象。有相关研究调查显示,长时间的使用互联网,将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降低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热衷于在网络上表达

信息的传播技术、方式不断变革,信息传递具有快速性、随意性及形式多样性等特点,高校学生获取信息比以往更加快捷和便利。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高校学生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天地去尽情发表独到的见解,展现自身的智慧与创造精神。他们热衷于使用网络平台对国家、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评论,对身边的事情进行沟通、交流与讨论。但是,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上包罗万象的碎片化信息,也会给辨识能力较弱的他们带来各种困惑。高校大学生缺乏相关社会经验,当面对一些突发社会热点事件时,时而会在网络上发表偏激或失去理智的言论,一旦此类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可能会引发网络舆情事件。

四、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阵地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仍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平等、互助、共同成长,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向的教育模式,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单向的教育模式只会引起学生反抗,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服从,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在传统的课堂上将当前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融入其中,例如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网络热点事件案例,可在班级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针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发起投票,帮助他们看到网络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

(二)善于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众多高校已在新媒体社交平台开设公众账号,通过公众账号各高校的科研成果、学校新闻、党团建设、招生信息等,虽有部分学生关注各自学校的相关公众账号,也会对所的信息进行适当评论与转发,但能认真回复学生留言的甚少。如能将新媒体社交平台与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关注当前的网络热点事件,由专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负责相关的事件进展,回复相关的留言或评论,与学生网友展开热烈探讨而不是围追堵截,由此可以深入地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网络热点和社团活动无缝对接

高校中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并不多见。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倘若能将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以各种形式进行讨论,如开展主题班会、辩论会或邀请权威专家来为学生解读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典型网友的热评,通过这些方式将网络上发生的事情投射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适应不断变换的社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别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总之,对于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可能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应对机制,以应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危机事件。同时,将高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政工作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动态的引导,以期能够对当前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樊艳丽.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9).

社会热点大学论文篇(10)

引言

社会问题是指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影响社会成员的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今社会是信息极为发达的社会,大学生通过的方式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了解,但是由于社会阅历浅、信息渠道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不够,严重影响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1.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1.1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时代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以体现其时代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加紧时代的步伐,通过指导学生调查、研究、解释社会热点问题,体现思想政治理论的时代性[1]。

1.2丰富教学内容

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社会热点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需要以联系实际、联系改革开放、联系社会主义建设为教学理论,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主要教学思想,以指导学生使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教师通过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热点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2.1在课堂期间导入社会热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导致给很多学生对热点问题不感兴趣,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不关心政治,不理会国家大事。在思想政治课程期间通过让学生自主导入社会热点,开展社会热点讨论,生活实际问题分析,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加以引导,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解答学生的疑问,又能加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2]。教师将国内外时事热点的讲述,然后由学生挑选几件时事,让教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讲解,这种方法有效体现了思想政治的理论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通过教学的知识进行时事分析。不过,教师在选择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时,应该注意与内容与教学的结合,避免内容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情况发生[3]。

例如,某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上加了一个新的活动,“课前时事播报”,大致就是让班级成员按照班长手中花名册的顺序进行演讲,每一节课前由一名同学上台用PPT的形式向全班展示和阐述三天以来国内外时事热点,然后挑选一件时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讲评。在演讲过程中,如果发现遗漏、错误的观点,由学生自行提出予以纠正,最后教师做简要评论。PPT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本学期的成绩考核,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项考核指标,供教师参考。

2.2参加社会实践,延伸教学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范围很广,其主要形式有专业学习、社会调查、学习参观、志愿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就是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此外,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4]。从某些方面而言,只是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是不够的,我国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导致很多学生都是缺乏外国学生那种“大胆”,让那些性格腼腆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尽可能增加实践的种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践活动。但是无论那种形式,都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确保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例如,某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针对“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的标准”这一情况作为社会实践调查,教师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将班级80个学生分为20组,每组4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调查指南,对社会中用人执行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对单位进行采访、分析,撰写报告。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经历中得到经验,用调查的数据分析反映“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在社会调查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学会维权的手段,学会处理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

3.结语

综上所述,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实践,以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的运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虹,仇艳艳.“概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疑难热点问题分析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5(08):180-184.

上一篇: 中国农业论文 下一篇: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