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医生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8:35

儿保医生论文

儿保医生论文篇(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1];医学是关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学科,以人类疾病和健康作为研究对象。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随着我国儿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群众对儿科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儿科学专业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儿科学教育的关系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哲学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相一致,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认识疾病的本质提供了有力武器,有助于加强医学生对医学问题的理解、认识和科研创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医学教育密不可分,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医学教育有机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健康儿童计划,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切实提高妇幼健康水平,达到203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0‰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的健康中国建设指标[2]。这对我国儿科医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目前我国儿科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201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每1000名儿童仅有0.4名儿科医师,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另外,儿科医师教育水平较低,32%的儿科从业者在高中毕业后只接受了3年的专科教育[3]。因此,我国儿科医师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目前儿科医疗保健工作的需求。医科院校自1999年开始停止儿科学专业招生,直至2016年才陆续恢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儿科医师数量不足的压力[4],但培养质量方面仍有很多缺陷[5]。马克思主义理论可在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提高培养质量。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儿科学医学人文教育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正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敬畏[6]。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儿科学诊疗在内的医学活动逐渐转为以追逐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导致医学行为与医学人文精神相背离。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疗活动的灵魂和旗帜,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儿科学医学伦理学教育

2.1.1马克思主义理论可坚定儿科学专业医学生成为优秀儿科医师的信心马克思指出,医疗行为就是为了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即“劳动能力”而服务的[7]。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保障儿童健康是儿科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社会劳动能力的根源。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让儿科学专业医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儿科工作的重要性,对儿科工作充满憧憬。马克思认为,医学的产生来自人的生命健康的需要,而医生应该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儿科诊疗保健工作中,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为患儿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儿童具有成长性,在各个发育阶段都有其特点;儿科疾病发生发展快,常常出现急危重症病例,但若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因此,医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就需要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掌握更多的临床诊疗技术并完成更长时间的临床实践[7]。将儿科学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命健康的理论结合起来,让儿科学专业医学生认识到儿科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特点,树立成为一名优秀儿科医师的信心,坚定成为一名良医的决心[8]。2.1.2马克思主义医学伦理学思想可给予医学生更多启示马克思主义医学伦理学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医疗工作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因此应该充满人性和人文关怀。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不伤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及平等原则,设身处地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7]。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很多情况下儿童的诊疗方案是由监护人决定的。诊疗过程中儿科医务工作者要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出发,在提供优质诊疗服务的同时充分考虑并维护患儿的尊严。另外,儿科医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患儿,还有对患儿恢复健康充满期待的家属,他们心怀忐忑并渴望得到医师的同情和帮助,他们的尊严也需要去维护。儿科学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医学伦理学思想,能加深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理解,充分认识儿科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医学伦理学强调高超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个医学诊疗行为都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7]。但我国儿科医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儿科医师受教育水平很低,甚至很多单位没有专业的儿科医师。因此,儿科学教学中要引导医学生努力学习儿科专业知识,坚定为儿科医学事业做贡献的信念[8]。近年来,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正在向“人人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的方向发展,党的报告也明确把全民健康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目标[7]。但在儿科医疗方面,基础公共卫生与保健制度仍不健全,基层医疗单位不但儿科医师数量少,诊疗水平也较低,要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儿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献身基层儿科医学事业的志向,为现代医学由治疗向预防与保健方向的转变、为基层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2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提高儿科生命观教育的成效

儿科学专业医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儿科医师的主力军,肩负着振兴儿科医疗卫生事业和维护儿童健康的重任,其生命观将直接影响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儿童生命健康以及儿科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9]。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儿童诊疗活动中也涉及很多伦理道德问题。例如儿科临终关怀问题存在很多争议,不仅需要对患儿提供心理关怀,更要注重对其家庭提供“完整的”关怀[10]。因此,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对生命与生死等问题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在符合法律规定、坚持人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履行好作为儿科医务工作者的义务[9]。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儿科学专业知识教育

3.1辩证法在儿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思维是一种以具体的、有限的方式把握人类健康和疾病现象的实质性思维,但医学思维离不开哲学思维的指导,哲学思维是医学思维的方法论基础[11]。3.1.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儿科临床实践中,疾病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必须以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另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临床上所能看到的不同症状。儿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疾病的临床症状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利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系统地对疾病进行分析及诊断,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制订正确的诊疗方案[11]。3.1.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在儿科临床实践及儿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对立统一规律来做指导[11]。如何处理治疗效果与不良并发症这一矛盾,是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及儿科医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对立统一规律,在掌握儿科诊疗原则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临床实践,充分认识到各种治疗手段的矛盾性,以使临床诊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及最少的副作用,趋利避害,更好地为患儿服务。3.1.3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医学是最注重实践的学科。既往儿科疾病治疗更多是根据个人经验制订治疗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循证医学治疗方案和原则,为儿科诊疗水平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点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11]。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培养中必须坚持实践的指导作用,遵循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

3.2批判性思维在儿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大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儿科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批判性思维和创新。3.2.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哲学就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批判性思维体现在它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论和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医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对现有理论和观点的认识、批判、再认识的过程。批判性思维培养已成为塑造独立人格、成熟心智的关键[12],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普遍缺乏,尤其是在发展速度远落后于成人医学的儿科学领域,因受限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医学研究工作停滞不前,墨守成规[12]。因此,儿科专业医学生教学工作中,要结合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思维的精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批判性地对待医学观点,去伪存真,促进儿科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3.2.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儿科学专业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医学临床实践完美结合是培养儿科学专业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获取更接近真相的知识。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并在实践中提出新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儿科医学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以确保儿科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后继有人。但目前关于医学生信仰的调查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信仰缺失、信仰迷失和信仰功利化趋势[13]。因此,在医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儿科学专业马克思主义教育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发挥实践的作用。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贴近临床实际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反思理论、发展理论,不断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之心、对医学的敬畏之心,在实践中丰富和提升自我[14]。

参考文献:

[1]郭根凯,顾志峰,朱欣航,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和医学教育[J].考试周刊,2017(91):1-2.

[2]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A].2019.

[3]ZHANGY,HUANGL,ZHOUX,etal.CharacteristicsandworkloadofpediatriciansinChina[J].Pediatrics,2019(1):1-13.

[4]雷明明,刘友学,郁晓霞,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儿科医师紧缺的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34):4871-4873.

[5]HUY,XUJ,DONGW,etal.Strategiestocorrecttheshortageofpaedia-triciansinChina[J].TheLancet,2018(5):385.

[6]陈方平,徐希进,王秋菊,等.当代人文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4):247-250.

[7]崔婷婷.浅析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医学伦理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4):16-18.

[8]沈叙庄,罗燕芬,禹金蕊,等.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强化专业基础与临床培训模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8):69-71.

[9]吴新平,张懿.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之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30-38.

[10]王玉梅,冯国和,肖适崎,等.儿童患者临终关怀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179-182.

[11]王健.哲学辩证思维在心内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0):65-67.

[12]许珍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1):39-42.

儿保医生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41-01

基金项目:2012年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资助课题

“看病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并且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医患关系的紧张、群众的抱怨、政府的焦虑等,而以儿童“看病难”尤为突出[1-2]。近年来,关于看病难的报道较多,而关于儿童看病难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儿童看病难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

通过对安徽省某市儿科医疗资源状况和140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了解该市儿科医疗资资源现状和需求,为制定儿童医疗保健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安徽省某市辖区内所有市、县区、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及私立医院和140名儿童家长。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医疗机构儿科资源调查采用自编的医疗机构儿科资源调查表,内容包括儿科医护人员人数、年儿科门诊和住院人数、床位数等,对该市所有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

儿童看病现状及需求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就医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40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年龄、最近一年儿童患病就医频率、选择就医医院的首要标准、就医场所、儿童有无参加医疗保险、药品价格和儿童医疗费用有无降低、有无感到儿童看病难、造成儿童看病难主要原因等。采用一对一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调查员逐一核对答卷的每个项目,发现有填写遗漏或存在逻辑错误,即时补充和纠正。

1.3 统计分析: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 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 果

2.1 儿科医疗资源现状:2012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994家。其中县级及以上医院9家,社区中心(站)40个,乡镇卫生院59家,民营医院18家。各类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400人。其中,专职儿科医生45人,占2.00%;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占22.22%;该市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505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818张,而儿科住院病床数290张,占6.01%。儿科医生床位配置比为:0.16:1。

2.2 儿童就医状况及需求调查:

2.2.1 儿童就医状况:140名儿童在近一年生病3次以上的占35.7%。有44.3%的调查对象选择去县级及以上医院就医,20%的自己买药吃。去基层医疗单位、私人诊所的分别占17.1%和18.6%。72.9%的调查对象将医生水平作为择院的首要标准。

2.2.2 调查对象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状况及其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的主观感受:

140名接受调查的儿童家长中,一半以上的家长(61.4%)认为儿童看病既难又贵,仅有8.6%的儿童家长认为儿童看病不难也不贵;造成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中,排名前3位的

是医疗水平低,儿科医生、专家少,没有大型儿童医院或妇婴保健院和挂号难、候诊时间长、流程复杂;认为药品贵是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的占27.1%,认为检查费高是造成儿童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的占21.4%;本次研究发现,仅有4.3%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改后儿童药品价格降低,仅有10%的儿童家长认为医改后儿童看病费用降低。

3 讨 论

全国目前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至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该市比例仅为0.2个儿科医师/千儿童。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4818张,而儿科住院病床数290张,占6.02%,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6.9%)。全市2012年度活产新生儿15208人,出生率9.72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35.7%的儿童近一年来生病在3次及以上,42.9%的儿童近一年生病1~2次,其就诊量远超过目前该市儿科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提示该市儿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亟须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增加儿科门诊、床位及相关检查设备等硬件的配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91.4%的调查对象认为儿童看病难或贵,明显高于宗健阳等[3]人对苏州200名就诊儿童家长看病难看病贵研究的率(71.0%),可能因为该市与苏州相比,经济落后,部分患儿处于山区交通不便,儿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等,儿童看病难和看病贵显得更为突出。

在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中,分别有32.9%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水平低,儿科医生、专家少和没有大型儿童医院或妇婴保健院两者为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说明存在着儿童家长对儿童医疗服务需求与现有的儿科医疗资源匮乏的矛盾,同时表明加强该市儿科医疗资源建设是解决儿童看病难主要措施之一。全国范围内儿科人才稀缺且难以引进现象较普遍 [4]。该市作为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2012~2013年全市儿科医护人员离职或转至其他岗位7人,其中医师5人,占儿科医师总数占8.88%,从某一方面揭示了儿科医疗环境形势的严峻。

在儿童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中,选择药品贵的占首位(27.1%),进一步调查发现,95.7%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改后药品价格没有降低或降幅不大,90.0%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改后儿童看病费用没有降低或降幅不大,提示医改后药品价格虚高现象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儿童医保服务尚不完善[5],在医保报销方面患儿享受的报销比例不大,特别是新生儿患者很多情况下未列入报销范围,一部分药物如固尔苏(猪肺磷脂),无论国产还是进口药品价格均居高不下。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医院存在着“逐利性”以及由于医疗环境形势的严峻所致医生保护性的过度医疗、医疗场所流程的不合理等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以上情况表明,有效控制药品价格及防止过度医疗是解决儿童看病贵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艳萍. “儿童看病难”跻身“看病难”、“看名医难”社会民生问题行列 儿科发展令人堪忧 完善基层医院儿科呼声最劲[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6:4-5.

[2] 吕诺, 朱旭, 贾钊. 医院“逐客令”折射儿童看病难[N]. 新华每日电讯,2012-06-02004.

儿保医生论文篇(3)

201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加拿大渥 太华大学医学院成立了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 (简称“联合医学院”。联合医学院的教学设置参考 渥太华医学院,其儿科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与目前我 国的儿科学教育存在诸多不同。此文,我们就‘‘课程 内容设置的差异”进行讨论。

    1.对儿科医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树立

    我国5年制医学生本科学习阶段《儿科学》大 课和见习课堂教学的课时总数约在80个学时(每个 学时40 mm)。一般会在第一堂课介绍“儿科学”(多 称为“儿科学绪论”,主要对儿科学的学科内容给予概括介绍,1 ~2个课时),之后便进入专业内容(主要 是基于各种疾病)学习。大课教学和见习教学有相 当部分内容重复讲解,例如“腹泻病之液体疗法”,无 论是大课还是见习都会重点讲解。

渥太华医学院的儿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时间约 80 h (没有专门列出“见习小讲课”,但因为教学方法 多样,实际涵盖了见习目标)。在课程内容上,更注 重对于儿科医师眼界( vision)、使命感(mission)的培 养。 无论是儿科学总论,还是各个分论的教学内容, 处处渗透着“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成为 未来儿童问题专家和领导者”的塑造意识[4。儿科 医师的责任被定义为并不仅仅拘泥于对某种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而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躯体、心理和 社会)为儿童健康服务。这一教育理念与现代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是相一致的。我们 在这里举2个例子:①在“儿科学总论”部分,除了传 统意义上对儿科学的专业内容进行介绍以及阐述儿 童生长发育特点等问题之外,有1 h的课程内容是 “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及如何预防”(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mortality in the under five age group worldwide),另外1 h的内容是“从社会文化背 景认识儿童的健康权”(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ontex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ld rights in community health policies, practices and advocacy work)。目的非常明确,前者帮助儿科医师以更广阔 的视野来看待自己未来所承担的责任,后者帮助学 生理解现有文化背景下儿童健康政策的现状和儿科 医师在提高儿童健康权利过程中的引领作用。②在 “新生儿疾病”这个部分,除了讲解一些新生儿常见 的疾病之外,有1个小时的课程内容用于讲解“全球 及本地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原因探讨” Explore issues related to perinatal mortality in the global (local) con¬text] 。目的是希望儿科医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疾 病、疾病谱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及产生这种差异的 深刻背景,并从社会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的工作。这 样有助于儿科医师在实施医疗行为同时,不断提升 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2.以崇尚“精英”文化的多元化现代社会为背景,培养合格的儿科医师

   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医学教育改革是 适应当时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当时的西方社会, 医生也常因“态度傲慢,医疗行为不顾及患者利益” 而备受指责。正因为此,在医学改革后,西方医学教 育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学内容0。在渥太华医学 院教学课程中,这部分内容被称之为‘‘社会、个人和医学(society, individual and medicine content, SIM) ”。 举例而言,在儿科学总论中,有个环节讲述“儿童及 其家庭对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理解”(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ld and families’ perspectives of being cared for within our health care system),所教授的内容是帮助医学生理解,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个 体对于同一医疗保障体系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并 不相同,继而对于医生医疗行为的认同度也有很大 差异;而且,会让医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医生的医疗行 为和决定是在社会限定的医疗保障体系内进行的, 医生个人并不能够随心所欲,不恰当的医学决定会 使原本单纯的医疗行为变成一个社会公共事件。这 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适应在多元化社会中,医生与 不同背景社会群体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关系 的需求。

在某些方面,我们正经历着二三十年前西方医 学界相同的困难。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我国 儿科学教育的特点(也是我国整个医学院教育的特 点)。究其实质,是将医生作为技术人员来培养。在 评价医生时,工作量(如门诊量、手术量或文章发表 数量等)和技能水平(如手术难度、文章发表杂志的 级别)是最主要的指标。但是,事实上,随着社会的 发展,医生不再是仅仅治疗“躯体疾病”,现代社会 中,社会群体对于“心理”和“社会”的关注度,远远超 过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阶段。所以,即使所患疾病相 同,不同个体所能接受的医疗决定存在很大差异。 对医生的培养,从关注‘‘疾病”向关注‘‘患疾病的人” 转变,是中国社会逐渐向多元化现代社会转变的 要求。

社会多元化的同时,对‘‘精英”文化的崇尚是我 们这个社会的另一个特点。所谓“精英”是指出类拔 萃的人。除了出色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外,得体的衣 着装扮、诚恳具有亲和力的言行、丰富的精神世界, 以及对于不同观点的宽容态度都是一个“精英”应该 具备的职业(professionalism)素质。在渥太华医学院 的儿科学教学内容中,儿科医生的着装、与患者(家 长)谈话的姿势和语调、与医院同事的沟通方式以及 如何应对患者或同事的不同见解都被列入教学内容 (称之为“医师能力培养(physician skill development, PSD) ” 0。经过这样有目的性、有计划培训出来的 儿科医师,进入社会后才能被主流社会群体所接受、所尊重。但这些内容,在我们传统的儿科学教育中, 完全是个空白。

3.在不完美的现实社会中,履行儿科医师的职责

   ‘‘著名美国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扮成街头艺 人在华盛顿特区的某个车站里演奏。45 min里,贝 尔演奏了多支巴赫的名曲,当时有1 097人经过,但 只有7人停下来聆听。”这段在网络上曾经引起热议 的视频也是渥太华医学院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对这 段视频,每个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将它作 为医学生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希望医学生未来能够 以更加坦然和释怀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职业。即使站 在医生的角度完美无缺,但也会因为身处不完美的 现实生活,而被忽视,甚至被践踏。

在医疗环境不尽如人意的中国,医学教育从不 涉及这部分内容。相反,在我们看来医疗环境和人 文素养非常优越的加拿大,这样的教育却始终被认 为对医学生必不可少。当年轻的儿科医师,感受或 经历来自社会、病患或者同事、领导的“不公正”反馈 时,容易选择退出“医学人生”。这种事件中,最受关 注、承受最多痛苦的是事件主人公个人,但如论及受 害者,整个儿科医师群体乃至儿科学都应在列。因 为负面讯息的传播会远快于正面效应,而且在传播 中负面效应会不断扩大。在不完美的现实中,如何 妥协,又如何坚守儿科医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是远 比治疗疾病更困难的医学命题。让医生从‘‘医学人 生”开始的那一刻,就面对和思考这个命题,可以帮 助他们在未来工作遭遇“不公正”时,仍以积极的态 度应对。只有这样的积极应对越来越多,我们的儿 科医师队伍才能走上持续增长的通路。

4疾病知识的传授方法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相适应

    母庸置疑,在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医学 本身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归纳而言,这 种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医学知识、技术本 身的更新速度,其次是获得/传授医学知识的途径的 改变。结合本文的内容,我们仅讨论前者。

教科书(各种版本的《儿科学》)是中国所有医学 院儿科学教育的必备。即使教科书的讲述内容已经 不符合目前循证医学的结论,但仍是老师讲课的基 准、学生考试的标准答案。这样不仅抑制了学生的 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的思 维模式,更造成了医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国际上主流 临床诊治方法的脱节。

在渥太华医学院的儿科学教学中,不采用任何 教科书&],老师只向学生提供文献(教科书的内容也 只是文献的一种形式)。学生根据这些文献的阅读, 融会贯通疾病相关的各种知识。疾病相关知识的教 授从教科书扩展到文献,学生不仅需要知道结果,更 需要知道获得结果的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学生需 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获得这些结果与过程。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 养,医学教学也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而且,在教育层面,推动了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循 证医学”理念的转变,这无疑是培养高质量儿科医师 的重要环节®。

5 儿科学不等同于儿内科学

    准确地说,我国大部分的OL科学》课堂教学和 见习教学仅是儿内科学的课程,所以医学生的教育 主要集中在儿内科(有些医学院会给儿外科1 ~2个 学时的课程)。这种培养模式,不利于医学生全面了 解儿科学内容,也不利于培养“儿科全科医生”(国外 称之为“general pediatrician ”)。从某种程度说,我国 基层医院合格的儿科全科医生®的匮乏远甚于三级 甲等医院儿科各亚专科医生。没有胜任的儿科全科 医生,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推进就会成为空谈。如 果没有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必定会影响整个儿科 学专业的健康发展。

儿保医生论文篇(4)

中医保健理念在儿童的专科管理中具有其独有的途径和优势,可通过辨证论治、体质分析、饮食调养、起居调摄、中医适宜技术等方法改善小儿机体状况[1]。为进一步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儿科专科管理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9月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男65例,女60例。对照组男63例,女62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专科管理:①评估新生儿综合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新生儿基本情况、体格检查结果、喂养状况、睡眠状况、家属心理状态等,新生儿基本情况有胎龄、体重、简要病史等。②对新生儿出现的常见生理现象进行指导或干预管理,如生理性黄疸、体重下降、乳腺肿大等。③实施喂养指导、皮肤黏膜管理、疾病指导等管理项目。观察组在常规专科管理内容实施的同时,辅以中医特色管理理念。①构建中医基础管理理念,参与观察组新生儿管理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学习中医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方法、体质分析方法、饮食管理及营养管理理念等。②在对观察组实施专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掌握其体质体征,再结合中医饮食管理、季节特点等实施营养学管理。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或药物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的专科管理效果,包括风险控制、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机体抵抗力管理等项目,各项目管理质量分为优、良、差等。统计两组新生儿家属对管理方案的控制与责任、职业发展、多学科协作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自评,各项目满分均为10分。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的专科管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风险控制、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机体抵抗力管理等方面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专科管理方案在控制与责任、自身职业发展、多学科协作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学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体质辨证分型等进行了概况总结。其生理特点主要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能发展健全[2-3],但在另一方面,小儿的机体无论生理功能还是形态结构,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阶段[4]。在病理生理方面,小儿机体尚未完全成熟,生理结构和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御邪能力较弱,容易被外邪所伤[5]。与成年人群相比,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对于医学治疗及管理的反应都更为灵敏[6]。小儿的体质形成情况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7]。先天禀赋是影响体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在依据。后天的生活环境因素、日常调护因素、疾病因素、医药因素等都对小儿体质产生一定的影响[8]。因此,在新生儿群体中,也存在形态各异、饮食偏好差异、体质差异明显的情况。在同样的生长环境和致病条件下,新生儿也会存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机体抵抗力等方面的差异。中医学辨证管理理念认为,小儿的体质特点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医辨证理念和整体论提倡要针对不同个体,因人制宜,以人文本,防病治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宗旨,是根据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运用,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为从管理角度探讨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科室在实施常规专科管理方案的同时,构建了中医特色管理理念。为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专科管理素养,对参与观察组新生儿管理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学习中医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方法、体质分析方法、饮食管理及营养管理理念等。随后,在对观察组实施专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掌握其体质体征,再结合中医饮食管理、季节特点等实施营养学管理。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或药物进行调整。两组的专科管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无论在风险控制管理还是在小儿的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中,中医特色管理方案的应用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且相关检测指标的综合结果也显示,中医特色管理方法能够提升被管理对象的机体抵抗能力,从病理生理学上提升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接触到了相关的中医药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的知识,将其运用于医学管理实践中后,更加有助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并实现了多学科协作,家属对于优化后的中西医结合管理模式的接受度和依从性也较高。

参考文献

[1]杨金昭,李双彤.刘彦岭教授基于调神理论推拿治疗小儿湿疹经验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1,36(1):50-54.

[2]王洋,郑夏楠,李灿东.浅谈儿科“治未病”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通报,2017,16(5):44-46.

[3]闫永彬,马淑霞,任献青,等.基于“热饮”理论之清肺蠲饮汤治疗小儿肺炎热饮阻肺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4):510-511.

[4]张显,刘芳.六经体质理论在儿科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3):11-13.

[5]闻亮,汪灏.个体化营养教育在0~6岁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419-421.

[6]刘娜娜,孙源,陈佳,等.消瘦儿童104例中医体质特征参数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2):859-861.

儿保医生论文篇(5)

"错误出生"是源于美国司法实践的一个概念,是学者们对英文"wrongful birth"的翻译,也有人翻译为"不当出生"。

国内外学者对于"错误出生"民事责任的性质进行了探讨,认为此类案件既可以适用违约责任,又可以适用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具有赔偿范围的局限性、合同相对性等特点,故而认为适用侵权责任更有利于保护"错误出生"案件中权益受侵害的当事人。要认定"错误出生"案件是否构成侵权责任,关键在于分析在此类案件中,医方所侵犯的"权"到底侵犯的是残疾儿父母的何种权利,是否为我国侵权法所保护,即"错误出生"案件侵权责任的权利客体是什么?

侵权法所保护的客体,也称为侵权法的保护对象,或为权利或为利益。但并非所有的权利或利益都受到侵权法的保护。理论上对侵权法所保护的客体存在以下两种理解:一为广义说,该说认为侵权法保护的客体应作广义的解释,即只要是既存的法律体系所明确承认的权利都属于侵权法保护的权利,至于侵权法保护的利益则是指规律社会生活的公序良俗及保护个人法益的法规所包括的一切利益[1]。二为狭义说,该说则认为侵权法所保护的权利仅指人格权、物权、身份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2]。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侵权行为法的保护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因此,"必须通过对侵权行为做扩张解释:侵害的'权'不仅包括民事权利,而且包括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3] "。

国内学者对于权利客体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错误出生"是对妇女身体权和健康权之侵害

王泽鉴先生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医方未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错误诊断,导致妇女未能及时施行人工流产而继续怀孕或生育,构成对妇女身体权或健康权的侵害[4]。此外,有学者认为,这类医疗处置尽管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但仍然是属于医疗行为,事实上任何医疗行为对患者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或隐私权等人身权都是有侵害性的[5]。

笔者不赞同上述观点。王泽鉴先生和其他学者的主要观点认为,医生没有尽到善良管理人的义务,未告知患者腹中胎儿异常的事实,导致最终残疾胎儿的出生,是对患者,即孕妇本身身体健康的侵害,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太合理的,对于孕妇来说,很难得出是选择人工流产对身体的伤害大,还是选择生产对身体的伤害更大。妇女接受产前遗传诊断的目的在于获取有关胎儿的正确信息,以便自主选择堕胎或者继续怀孕生产,而不是为了维护其身体组织的完整性或身心功能的健全性,所以产前遗传诊断失误导致残婴出生的情形,不宜认为侵害了妇女的身体权或健康权。

2、"错误出生"是对生育自和堕胎选择权的侵害

许多学者赞成这一观点,认为"错误出生"案件中,医生或者医疗机构侵害了残疾儿父母的生育自和堕胎选择权。

生育自,是指当事人有生育的自由,也有不生育的自由,享有生育自的直接表现是当事人在必要时允许进行人工流产,即拥有堕胎选择权[6]。生育自和堕胎选择权是美国法上父母享有的重要宪法性权利。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973年创设了著名判例Roe v. Wade,明确肯定了父母享有生育自和堕胎选择权[7]。

在中国,"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公民既有生育的自由也有"计划"生育的宪法义务。1953年8月,中央政府公布了《避孕和人工流产条例》,使得人工流产在我国合法化。《妇女权益保障法》第51条第1款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由此可见,人工流产作为已怀孕妇女不生育的一种方法,是属于妇女的权利与自由。在中国大陆现行法上,父母的生育自和堕胎选择权是受宪法和侵权法保护的一项人格自由权,医生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否则就要承担侵权责任[8]。

因此,医生因过失,造成产前检查失误,并提供错误的医学意见,剥夺了终止妊娠先天患有遗传性缺陷胎儿的权利,侵犯了妇女以及丈夫的生育自或人工流产的权利[9]。

然而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上述概念表述的很清楚,生育自是当事人有生育的自由,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其直接表现是当事人进行人工流产。"生育自"、"堕胎自由权"属于"决定权"、"自"一类,也即意志自由权[10]。意志自由权属于人身自由权的一种。在"错误出生"中,产检医生虽然未尽合理告知义务,或者告知不实和告知错误,但此情形之下,胎儿父母选择继续妊娠或者选择流产的意志仍是自由的,决定权仍在其自身,医生并没有侵害患者的生育自,并没有阻止患者生育子女,或者强迫患者实行人工流产。当然,从表面上而言,医生的不履行告知义务的不作为行为,是导致患者没有选择放弃残疾胎儿的原因,但是未履行告知义务与侵害生育自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能一并而论。

3、"错误出生"是对健康生育选择权的侵害

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过以"健康生育选择权"为诉因的案例。福建漳州文女士夫妇诉漳州市医院的案例中,文女士夫妇认为医院B超产前检查未明确诊断胎儿左上肢残缺,构成对其健康生育选择权的侵害。二审法院对此诉讼请求给予了支持。

健康生育选择权与上文中提到的生育自、堕胎选择权一样属于意志自由的一种,医生的过失行为无法侵害父母的意志自由。

4、"错误出生"是对知情同意权的侵害

知情同意权是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英美法领域的一个法律(英文为informed Consent,直译为"基于告知的承诺"),其基本内容为:为了尊重患者的自主决定权,在实施侵袭性医疗行为前,医务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患者行使自主决定权所需要的医学情报[11]。

因而,有学者认为,在不当出生诉讼中存在知情同意的问题,或者说孕妇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目的就是从医生处获取关于胎儿的信息,从而做出是否继续妊娠的决定。在这一医患关系中,医生负有履行其高度注意义务,对孕妇做细致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的健康状况,并如实告知孕妇或其家属。而医生漏检、检查结果错误或未对孕妇进行适当告知,明显违反了此项义务,导致孕妇不能根据充分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属于对孕妇知情同意权的侵犯[7]。

笔者认为,根据知情同意权的概念和原则,其不适用于"错误出生"案件中。知情同意权是指在实施侵袭性医疗行为前,医生应履行告知义务,并得到患者的同意。而"错误出生"案件中的产前检查并不属于侵袭性医疗行为,医生要履行的义务只是穷尽检测方法、细致合理的对孕妇胎儿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并且将检查结果告知孕妇及其家属,在适当的情况下给出正确的医学建议。虽然在"错误出生"案件中,医生过失没有检测出胎儿的先天性残疾,或者虽检查出胎儿有重大残疾却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也只能说明医生侵害了残疾儿父母的知情权,而并非知情同意权。

5、"错误出生"是对知情权和自主决定权的侵害

"错误出生"案件中,医生的过错在于没有提供或提供了不正确信息误导了原告作出堕胎与否的决定,使原告丧失了堕胎的机会,最终使生育的结果与原告最初的期待相反。错误出生诉讼中被告侵犯的客体是产前诊断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决定权[12]。

通过对以上学者观点和司法判例的分析,笔者认为医方的行为侵犯了缺陷儿父母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关于知情权的性质,我国学者的主张有"公权力说"、"混合权利说"、"基本人权说"等[13]。在"错误出生"案件中,残疾儿父母对于胎儿是否健康具有相当充分的知情权,医生也有义务正确的履行告知义务,但事实上医生由于过失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正确履行告知义务,使得残疾儿父母所知信息错误,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侵害了残疾儿父母的知情权。

尽管知情权已经被学者广为论述,"错误出生"案件中医生或医院也的确侵犯了残疾儿父母的知情权,但知情权在我国是否已成为法律保护的对象呢?

多数国家将知情权作为一项人格权予以保护[7]。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具体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婚姻自等。《民法通则》虽未明确将知情权列入其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知情权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恰恰相反,患者知情权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已受到我国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保护。《宪法》和《民法通则》中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侵权责任法》第55条也明确规定了医生的告知义务和患者的知情权;《执业医师法》、《医疗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法律规范将知情权的内容加以具体化。由此可见,知情权在我国已经作为一项人格权予以确认和保护。具体到"错误出生"案件中,残疾儿父母的知情权也有具体的法规予以规定。《母婴保健法》第三章第17条、第18条规定了医生的说明义务。《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针对《母婴保健法》的内容进一步加以细化,进一步规定了医师在产前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义务和告知义务。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法律法规对"错误出生"案件中残疾儿父母的知情权通过立法予以了肯定。在"错误出生"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中,权利客体的确定十分重要。只有确定了权利客体,才能准确的运用相关法律,维护残疾儿父母的合法权益,平衡医患双方之间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孙森焱. 民法债编总论(上册)[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6.

[2]王泽鉴. 侵权行为法[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2006.

[3]张新宝. 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J]. 法学研究, 2001(04).

[4]王泽鉴. 财产上损害赔偿(二)-为新生命而负责: 人之尊严与损害概念[J]. 月旦法学杂志, 2006(04).

[5]吴志正. 解说医病关系--医疗契约篇[M]. 台湾: 元照出版公司,2006.

[6]黄丁全. 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7.

[7]梁翠云. 缺陷儿出生损害赔偿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0.

[8]王洪平, 苏海健. "错误出生"侵权责任之构成-一个比较法的视角[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35-36.

[9]李俊俊."错误出生"民事责任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0.

[10]陈春. 论"不当出生"之侵权损害赔偿[J]. 理论导报, 2008(04): 49.

[11]夏芸. 医疗事故赔偿法-来自日本法的启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儿保医生论文篇(6)

中医保健理念在儿童的专科管理中具有其独有的途径和优势,可通过辨证论治、体质分析、饮食调养、起居调摄、中医适宜技术等方法改善小儿机体状况[1]。为进一步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儿科专科管理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9月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男65例,女60例。对照组男63例,女62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专科管理:①评估新生儿综合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新生儿基本情况、体格检查结果、喂养状况、睡眠状况、家属心理状态等,新生儿基本情况有胎龄、体重、简要病史等。②对新生儿出现的常见生理现象进行指导或干预管理,如生理性黄疸、体重下降、乳腺肿大等。③实施喂养指导、皮肤黏膜管理、疾病指导等管理项目。观察组在常规专科管理内容实施的同时,辅以中医特色管理理念。①构建中医基础管理理念,参与观察组新生儿管理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学习中医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方法、体质分析方法、饮食管理及营养管理理念等。②在对观察组实施专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掌握其体质体征,再结合中医饮食管理、季节特点等实施营养学管理。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或药物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的专科管理效果,包括风险控制、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机体抵抗力管理等项目,各项目管理质量分为优、良、差等。统计两组新生儿家属对管理方案的控制与责任、职业发展、多学科协作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自评,各项目满分均为10分。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的专科管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风险控制、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机体抵抗力管理等方面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专科管理方案在控制与责任、自身职业发展、多学科协作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育成长阶段[4]。在病理生理方面,小儿机体尚未完全成熟,生理结构和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御邪能力较弱,容易被外邪所伤[5]。与成年人群相比,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对于医学治疗及管理的反应都更为灵敏[6]。小儿的体质形成情况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7]。先天禀赋是影响体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在依据。后天的生活环境因素、日常调护因素、疾病因素、医药因素等都对小儿体质产生一定的影响[8]。因此,在新生儿群体中,也存在形态各异、饮食偏好差异、体质差异明显的情况。在同样的生长环境和致病条件下,新生儿也会存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机体抵抗力等方面的差异。中医学辨证管理理念认为,小儿的体质特点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医辨证理念和整体论提倡要针对不同个体,因人制宜,以人文本,防病治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宗旨,是根据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运用,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为从管理角度探讨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科室在实施常规专科管理方案的同时,构建了中医特色管理理念。为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专科管理素养,对参与观察组新生儿管理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学习中医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方法、体质分析方法、饮食管理及营养管理理念等。随后,在对观察组实施专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掌握其体质体征,再结合中医饮食管理、季节特点等实施营养学管理。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或药物进行调整。两组的专科管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无论在风险控制管理还是在小儿的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中,中医特色管理方案的应用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且相关检测指标的综合结果也显示,中医特色管理方法能够提升被管理对象的机体抵抗能力,从病理生理学上提升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接触到了相关的中医药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的知识,将其运用于医学管理实践中后,更加有助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并实现了多学科协作,家属对于优化后的中西医结合管理模式的接受度和依从性也较高。

参考文献

[1]杨金昭,李双彤.刘彦岭教授基于调神理论推拿治疗小儿湿疹经验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1,36(1):50-54.

[2]王洋,郑夏楠,李灿东.浅谈儿科“治未病”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通报,2017,16(5):44-46.

[3]闫永彬,马淑霞,任献青,等.基于“热饮”理论之清肺蠲饮汤治疗小儿肺炎热饮阻肺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4):510-511.

[4]张显,刘芳.六经体质理论在儿科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3):11-13.

[5]闻亮,汪灏.个体化营养教育在0~6岁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419-421.

[6]刘娜娜,孙源,陈佳,等.消瘦儿童104例中医体质特征参数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2):859-861.

儿保医生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820-03

Discussion on the Children's Daily Nursing From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ldren's Constitutional Formation

YANG Yang,ZHAO Xia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Jiangsu, China)

Abstract:Children’s constitution is a stable nature, which is based on congenital condition and postnatal environment and usually affects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recovery process of a disease. Children's constitution is adjustable in TCM. By summarizing the co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nstitutional formation, and the co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ease-susceptible children, corresponding daily nursing program was generat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keeping fitness and reduce the chance to get respiratory infection, we should follow the view of "constitution-concerned treatment" and optimize children care program. All the above have reflected the though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play a unique advantage in TCM.

Key words:Children's constitution; Daily nursing; Constitution-concerned treatm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6-24

作者简介:杨扬(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儿肺系疾病。

通讯作者:赵霞(1972-),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小儿肺系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疾病,发病率高,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此病不仅顽固难治,日久还可诱发哮喘、心悸、水肿等他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中医强调“治未病”思想,注重整体调节复感儿的体质,故其在恢复期有一定的优势,而日常调护是防治的重要内容。

1 小儿体质的形成与特点

关于小儿体质特点古代医家早有论述。《内经》曰“婴儿者,其肉腕,血少、气弱”,即小儿阴阳气血不足的外在柔弱特征。《颅囟经》曰“凡孩子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提出了“纯阳”学说。宋代钱乙明确指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学说。明代万全更具体指了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五脏生理特性。吴鞠通指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即“稚阴稚阳”之体,从阴阳互根互化的角度阐明了小儿体质阴阳二气均较不足,较“纯阳”观点更加完善。近代医家张锡纯又提出了“少阳之体”学说。

而近现代医家对小儿体质也各有自己的研究。黄埔燕\[1\]通过对小儿体质调查及临床观察发现,小儿年龄越小,体质特殊越明显而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也在不断的起变化。苏树蓉等\[2\]通过调查得出,小儿体质以不均衡质中的脾肾质人数最多,其中又以脾肾质Ⅰ型(阳多阴少)人数多于脾肾质Ⅱ型(阴多阳少),而且随着年龄渐大,不均衡体质人数增多。张吉仲等\[3\]认为小儿体质在一定时期内,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某种条件下,它具有可变性,稳定是相对的,可变是绝对的。袁雪晶等\[4\]运用体质学说对小儿体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小儿体质具有共性,即不足性、易变性和高度可塑性;而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小儿体质又存在着差异,即小儿体质的个性。

2 影响小儿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

对于小儿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中,先天因素主要取决于父母,是出生时已经形成的,不可改变的,先天所形成的体质是小儿体质的基础,而后天因素对小儿体质的形成影响较大。

张吉仲等\[3\]和鄂艳等\[5\]均认为小儿体质特点的形成受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影响,后天因素包括衣食因素、环境因素和医药因素等。戴翥\[6\]认为小儿体质形成除了有先天遗传因素,出生后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生活调养、疾病转归等主要因素,和精神情志、医源性损伤等次要因素的后天环境因素也至关重要。高树彬\[7\]认为体质形成由先天因素和包括年龄因素,饮食因素,锻炼因素,疾病因素及用药情况,长期情绪状况,地理因素等的后天因素组成。

潘佩光等\[8\]指出儿童体质是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与先天禀赋有关,也与后天保健、养育、教育、饮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苏树蓉\[9\]在小儿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中,主要从饮食营养及生活起居调护,疾病与药物几个方面讨论。林湘屏\[10\]认为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中,饮食因素影响较大,且容易调节,可以利用人体体质的可变性,通过饮食的调节来改善体质。彭云等\[11\]也认为体质类型受饮食营养影响,而且不同体质类型选择不同的营养保健食品。陈立翠\[12\]认为体质具有可变性特点,导致体质可变性的因素之一则是外界随机性环境因素,如饮食、起居、疾病等,饮食和营养对体质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长期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的品种质量。正常体质这可因长期饮食中营养成分的改变而造成体质的改变。

3 复感儿体质特点

体质决定了小儿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亦影响着疾病的传变和转归,了解复感儿的体质特点,对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苏树蓉等\[2\]对小儿体质调查及分型研究表明,易感儿多属脾肾质,证实了小儿脾肾不足之体是复感儿病因本质之一。林湘屏等\[13\]通过对163例婴儿调查得出:体质正常的婴儿不容易发生复感,异常体质尤其是阴虚质、气阴两虚质、包含内热质的复合体的婴儿较容易发生复感。从复感儿的体质类型分布来看,复感儿均为偏颇体质,且分布不均,其中气虚型是复感儿的主要体质类型\[14\]。程艳等\[15\]认为气阴两虚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其次是阳虚,复感儿体质多属于阴阳不均衡质。阴虚体质儿童易感受风热、燥热之邪,发作期多表现为实热或虚热的证候,缓解期多表现为脾肾气阴不足的证候;阳虚儿童易感受风寒、风湿之邪,发作期多表现为寒或寒热错杂的证候,缓解期多表现为脾肾阳气不足的证候。

4 重视日常调护,改善复感儿偏颇体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儿的体质与饮食广泛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对小儿体质和智力有益的食物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热点。临床上常见到部分家长不分小儿体质强弱,盲目进补,导致体质改变而患病。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其体质易受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所以小儿的饮食调养应因质而食,辨质论食应提到当今育儿的首要地位\[12\]。

张吉仲等\[3\]通过总结影响小儿体质特点形成的因素,提出固养先天,衣食护养,生活起居和慎重医药四方面的养护特点,同时在小儿保育和疾病的诊疗上一定要重视小儿的体质特点,针对不同体质的小儿予以相应的护养防治措施,做到因质制宜,减少发病机会。苏树蓉\[9\]在研究小儿体质特点及他们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倡导“因质制宜”的儿童保育,注意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方案。王晓鸣\[16\]总结了小儿体质类型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研究和实践情况,从饮食保健,运动保健,药物调理,外治法调理四方面阐述了“因质制宜”的儿童保健理论与应用。戴翥\[6\]针对小儿体质的特点,在养护上详细论述了未病先防(养生防病和接种防病),既病早治,食疗和预防保健等几方面。高树彬\[7\]认为小儿体质调理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辨清小儿的偏颇体质后,应针对性地采取药物、饮食、心理、锻炼、适应环境能力等调理方法。殷瑛等\[17\]针对0~3岁儿童的体质特点,应用“脏腑说”,“寒体、热体”两分法,建立了以常规调护,辨体施养,穴位保健按摩等多种手段为核心的新型保健模式。王晓燕等\[18\]对于复感儿病理体质的纠正,不但要重视发病时的药物治疗,更要重视平时的饮食调理。张玉洁\[19\]认为小儿脾胃实证易感者多,多因胃中有热所致,所以饮食调理,应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高热量饮食造成的食火,也是避免小儿易感非常重要的方法。匡调元\[20\]提出了“辨质论食”的理论,指出不同的体质类型应吃不同性味的食物,合理饮食可以调整病理状态,长期误食可以形成病理体质。赵嫦玲\[21\]也认为可以采用中医不同的食疗方法改善症状,增强体质。陈立文等\[22\]通过研究发现,复感儿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发生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提示复感儿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祝晏灵\[23\]认为复感儿的健康教育应包括重视围产期的保健,推行母乳喂养,增强母体孕期的体质,防止家庭成员过敏性疾病,避免被动吸烟等。

5 结 语

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体质具有可调性,采取针对性的中医治疗、适宜的药食及日常调护,可有效地纠正偏颇体质,增强体质的虚弱之处,从根本上改变体质来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24\]。

复感儿发病与小儿体质稚弱、素体状况不同、内外环境失宜皆密切相关。遵循不同体质的小儿给予不同的药食调理的“因质制宜”思想,设制疾病防治措施,优化儿童保育方案,改善复感儿的偏颇体质,将是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的关键。中医儿科学的体质理论认为,这种“因质制宜”防治疾病的措施,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改善小儿体质,除了药物,还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适寒温,使“正气存在,邪不可干”。《活幼口议·小儿常安》说:“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是古代总结至今仍为广泛运用行之有效的育儿经验。意在告诫我们,在体质调理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调理,都要注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动,以平为期”,唯恐矫枉过正,造成新的偏颇体质。

体质具有可调性,但关于体质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体质分型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标准,如何具体的做到“因质制宜”的调理,即偏颇体质的小儿日常调护的量化标准仍待研究,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皇甫燕.小儿体质初探——732例调查小结[J].浙江中医杂志,1986(8):379.

\[2\] 苏树蓉,钟柏松,黎欣.1061例小儿体质调查及体质分型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6,37(10):613-616.

\[3\] 张吉仲,苏树蓉.小儿体质特点的形成及护养浅议\[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200-201.

\[4\] 袁雪晶,汪受传.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09,5(1):11-14.

\[5\] 鄂艳,盛丽先,余勤.小儿体质中医现代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4,21(2):4-5.

\[6\] 戴翥.小儿体质形成因素及小儿养护特点探讨\[J\].云南中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18

作者简介:金周慧(1969-),男,浙江嵊县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肾病。 学院学报,2002,25(2):30-33.

\[7\] 高树彬.小儿体质调理初探\[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2):39-40.

\[8\] 潘佩光,徐俐平,周俊亮.0~6岁儿童常见中医体质辨识\[J\].新中医,2010,42(7):52-54.

\[9\] 苏树蓉.小儿体质理论与儿童保育\[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74-75.

\[10\] 林湘萍.体质食养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J\].吉林中医药,2007,27(7):18-19.

\[11\] 彭云,温振英.小儿中医体质类型与营养保健\[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8):35-36.

\[12\] 陈立翠.试论小儿体质与饮食调养\[J\].四川中医,1998,16(7):9-10.

\[13\] 林湘屏,曾秋霞.163例婴儿体质调查及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关系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72.

\[14\] 李丽华,陈小风,杨铭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体质与免疫功能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6):535-538.

\[15\] 程艳,陈慧.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儿童体质关系的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6,37(280):12-14.

\[16\] 王晓鸣.小儿体质在儿童保健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1828-1830.

\[17\] 殷瑛,王晓鸣.浅议辨体养子\[J\].中医药学报,2008,36(2):32-34.

\[18\] 王晓燕,王丽萍,赵辉.辨治论治质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新中医,2005,37(11):81-83.

\[19\] 张玉洁.调理脾胃法治疗易感儿的经验\[J\].光明中医,2007,22(11):33.

\[20\] 匡调元.体质食疗学研究\[J\].中医杂志,1997,38(10):626-627.

\[21\] 赵嫦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辨证食疗\[J\].山西中医,2009,25,(3):54.

儿保医生论文篇(8)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由于卫生防疫、免疫接种工作发展,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儿科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难治病有了新医疗方法,降低了儿童的病死率,提高了难治病的存活率。21世纪如何增强小儿体质的防病保健将是社会的极大需要。时下小儿中医保健药和食品有不根据儿科特点滥用“补养剂”、对脾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的儿童滥用苦寒泄热药的现象。根据学习和应用中医药十几年的体会,重温“中医预防学”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儿科疾病的实践阐述两者的关系。

1 “对预防医学”的两种观点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体保健、预防疾病的科学,中西医学都十分重视,但由于两种医学的发展各有不同时代背景,地域差异、所受哲学思想和科学文明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西医学引用新技术微观研究致病因素理论比较清楚,在治疗和预防措施上强调消灭致病因素,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选用不同的消炎药,或手术和物理疗法。中医学则受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影响,整体观念强,宏观是其主要分析方法,所以对疾病的预防强调扶正,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法则,其中同样有扶正防病的预防思想。

2  中医预防保健的指导思想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一身一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生理功能失调,或受疾病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器失去协调关系受到传变。预防要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疗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求本”,要“标本兼顾”。所谓“天人一整体”是指人的生存靠天地、气候、环境奉养,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均来之于外界环境,因此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要“顺应四时”,即随四时气候变化、外界环境不同加强保健防病措施。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祖国医学特别重视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不仅有“未病先防”,还有“已病防变”的涵义。由此可见“辨证论治”的涵义,除辨证候所属,还有根据审机、求因、因人、因地、因时和防疾病传变的预防思想进行辨证用药、辨证饮食、辨证施术和辨证防病等广泛意义。在整体观点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有预防观点,预防保健同样要根据辨证论治。   

3  中医预防保健的具体应用

  

3.1  未病先防

       

祖国医学认为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先决条件,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中医预防以养生扶正为主。   

3.1.1  平阴阳、调气血、协脏腑

   

阴阳的消长在人体内呈动态平衡,是生命健康的标志。小儿素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之说,意指阴阳均未成熟,一方偏盛,另一方则显虚弱。起居、饮食、保健护理需遵从这一法则,不能按成人的方式进行保健。小儿脾常不足,小儿保健饮食要根据年龄、体质选择健脾运、助吸收的保健食品和中药,不能专从西医营养学的观点选择保健品。所谓小儿“肾气未充”是未成熟之意,与成人的肾虚不同,防治小儿遗尿、肾脏疾病慎用温补壮阳药物。小儿藩篱薄弱,肺气不固,容易患外感疾病。所以饮食保健一定要考虑小儿肺、脾、肾三脏的弱点。《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小儿五脏中有三脏薄弱和不足,五脏之间相生相克,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所以小儿整体脏腑娇嫩,保健预防要遵从这一特点。

3.1.2  小儿饮食保健与辨证施治

   

《灵枢·天年篇》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曰:“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育婴家秘》指出:“乳为血化,美如饧。”以上均说明祖国医学对小儿起居、保健、饮食均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不同的气候时节辨证进行。如梨,性寒味甘,入脾、胃、肺,有养阴清胃、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婴儿体质属于脾气虚,痰湿不化的痰稀便溏者应用秋梨膏或梨汁均不相宜。小儿缺钙、佝偻病是常见疾病之一,防治此病除用钙、维生素D以外,多嘱咐添加鱼虾等海产品类辅食,海水咸,属肾,属阴,小儿佝偻病中医辨证多属脾肾虚,但婴儿临床未出现骨骼畸形时表现只有脾虚证,这时鱼虾等营养品对脾气虚型婴儿佝偻病是不相宜的。中医食品中药都有性味归经,中医书籍从未记载一药、一方、一位医家可以防治百病。   

3.1.3  预防保健要顺应四时

   

保健饮食要有季节性。春天阳气升发,多风,不能过食油腻煎炸动火的食品,谨防受风引发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夏天暑热湿盛,出汗多,宜食祛暑清热的食品,如绿豆荷叶粥、西瓜、冬瓜、酸梅等食品。秋天气候干燥,葱、姜、蒜、辣椒慎用。冬天寒冷,可用祛寒暖胃食品。小儿脾、肺、肾三脏薄弱应互相兼顾,必要时进行食物调配则可改变食物性能。如生姜性味辛温辣,能治胃寒呕吐,但刺激性大,脾胃虚弱或年幼儿童不宜食用,配以红糖、大枣则既可祛寒止呕又能和胃。

3.2  已病防变

   

儿保医生论文篇(9)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由于卫生防疫、免疫接种工作发展,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儿科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难治病有了新医疗方法,降低了儿童的病死率,提高了难治病的存活率。21世纪如何增强小儿体质的防病保健将是社会的极大需要。时下小儿中医保健药和食品有不根据儿科特点滥用“补养剂”、对脾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的儿童滥用苦寒泄热药的现象。根据学习和应用中医药十几年的体会,重温“中医预防学”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儿科疾病的实践阐述两者的关系。

1 “对预防医学”的两种观点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体保健、预防疾病的科学,中西医学都十分重视,但由于两种医学的发展各有不同时代背景,地域差异、所受哲学思想和科学文明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西医学引用新技术微观研究致病因素理论比较清楚,在治疗和预防措施上强调消灭致病因素,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选用不同的消炎药,或手术和物理疗法。中医学则受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影响,整体观念强,宏观是其主要分析方法,所以对疾病的预防强调扶正,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法则,其中同样有扶正防病的预防思想。

2 中医预防保健的指导思想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一身一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生理功能失调,或受疾病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器失去协调关系受到传变。预防要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疗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求本”,要“标本兼顾”。所谓“天人一整体”是指人的生存靠天地、气候、环境奉养,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均来之于外界环境,因此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要“顺应四时”,即随四时气候变化、外界环境不同加强保健防病措施。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祖国医学特别重视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不仅有“未病先防”,还有“已病防变”的涵义。由此可见“辨证论治”的涵义,除辨证候所属,还有根据审机、求因、因人、因地、因时和防疾病传变的预防思想进行辨证用药、辨证饮食、辨证施术和辨证防病等广泛意义。在整体观点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有预防观点,预防保健同样要根据辨证论治。

3 中医预防保健的具体应用

3.1 未病先防

祖国医学认为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先决条件,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中医预防以养生扶正为主。

3.1.1 平阴阳、调气血、协脏腑

阴阳的消长在人体内呈动态平衡,是生命健康的标志。小儿素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之说,意指阴阳均未成熟,一方偏盛,另一方则显虚弱。起居、饮食、保健护理需遵从这一法则,不能按成人的方式进行保健。小儿脾常不足,小儿保健饮食要根据年龄、体质选择健脾运、助吸收的保健食品和中药,不能专从西医营养学的观点选择保健品。所谓小儿“肾气未充”是未成熟之意,与成人的肾虚不同,防治小儿遗尿、肾脏疾病慎用温补壮阳药物。小儿藩篱薄弱,肺气不固,容易患外感疾病。所以饮食保健一定要考虑小儿肺、脾、肾三脏的弱点。《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小儿五脏中有三脏薄弱和不足,五脏之间相生相克,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所以小儿整体脏腑娇嫩,保健预防要遵从这一特点。

3.1.2 小儿饮食保健与辨证施治

《灵枢·天年篇》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曰:“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育婴家秘》指出:“乳为血化,美如饧。”以上均说明祖国医学对小儿起居、保健、饮食均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不同的气候时节辨证进行。如梨,性寒味甘,入脾、胃、肺,有养阴清胃、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婴儿体质属于脾气虚,痰湿不化的痰稀便溏者应用秋梨膏或梨汁均不相宜。小儿缺钙、佝偻病是常见疾病之一,防治此病除用钙、维生素d以外,多嘱咐添加鱼虾等海产品类辅食,海水咸,属肾,属阴,小儿佝偻病中医辨证多属脾肾虚,但婴儿临床未出现骨骼畸形时表现只有脾虚证,这时鱼虾等营养品对脾气虚型婴儿佝偻病是不相宜的。中医食品中药都有性味归经,中医书籍从未记载一药、一方、一位医家可以防治百病。

3.1.3 预防保健要顺应四时

保健饮食要有季节性。春天阳气升发,多风,不能过食油腻煎炸动火的食品,谨防受风引发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夏天暑热湿盛,出汗多,宜食祛暑清热的食品,如绿豆荷叶粥、西瓜、冬瓜、酸梅等食品。秋天气候干燥,葱、姜、蒜、辣椒慎用。冬天寒冷,可用祛寒暖胃食品。小儿脾、肺、肾三脏薄弱应互相兼顾,必要时进行食物调配则可改变食物性能。如生姜性味辛温辣,能治胃寒呕吐,但刺激性大,脾胃虚弱或年幼儿童不宜食用,配以红糖、大枣则既可祛寒止呕又能和胃。

儿保医生论文篇(10)

一、立足于提高素质,组织学习培训

一是组织女职工利用多种形式,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女职工的理论水平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开展以“自尊、自强、自信、自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妇女树立自立自强意识,使“四自”精神成为广大妇女的发展需求和自觉行动,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中明确自身工作定位。三是结合卫生系统专业技术性强、技术理论更新快这一特点,引导激励女职工学习新技术,更新理论观念,并积极为她们提供学习方便。中医院选送三分之二的女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也分别选送女医生、护士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二、立足于医疗卫生事业,开展“巾帼建功”活动

为不断深化“巾帼建功”活动,工作中注重狠抓“三个结合”。一是把“巾帼建功”活动与医德医风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导女职工自觉搞好优质服务。根据医院个别女职工存在的“讲实惠不讲精神,讲利益不讲义务,讲索取不讲奉献”的思想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以培养患者满意的医护人员为目标,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活动,教育女职工塑造热情、耐心的群体形象。区防疫站女职工,人人把争创活动自觉的落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文明执法,热情(来源:文秘站 )服务,廉洁勤政,卫生执法队伍的形象有了明显的改观,提高了执法效果。二是把“巾帼建功”活动与科技兴医战略相结合。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每年利用“三八”节、护士节开展医疗、护理理论技术操作竞赛活动,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的技术竞赛,激励女职工学技术,钻业务,争当医疗技术上的“女强人”。近年来,有23名女医生在各种报刊37篇,其中区医院儿科主任裴淑丽撰写的《三七皂苷注射液佐治婴幼儿腹泻82例疗效观察》获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区医院内科主任孟淑玲撰写的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英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来函邀请参加学术交流。三是把巾帼建功活动与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相结合。积极开展适合女职工特点的文体活动,每年“三八”节、护士节组织各单位以“卡拉ok”演唱会、演讲比赛及文艺汇等演形式进行庆祝,既展现了卫生系统女医务工作者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拼搏精神,又展示了多才多艺的综合素质。中医院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行风如此》在全区的调演中,获得了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在巾帼建功活动中,区妇幼医院被评为唐山市“十行百岗百星”巾帼建功示范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区医院脑外科护理部、妇幼医院妇产科被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孟淑玲、常云丽等个人多次被评为市、区“三八红旗手”、“岗位明星”。

三、立足于妇女儿童规划落实,切实发挥职能作用

上一篇: 体育卫生论文 下一篇: 生态畜牧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