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18: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素描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素描基础教学现状
1.忽视主体意识
在曾经的徐悲鸿时代过去之后,很多院校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坚持以模仿教学模式为主,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与时代不符,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也缺乏创新,忽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而且教师多是以多年经验为主,课堂气氛比较压抑,不生动。
2.学科分类不明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每个学科的类别区别不大,职能混淆,设计专业和美术专业之间划分得不明确,在教学中对学生和市场的研究不具体,致使社会和学校的供求关系不对称。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所学知识与社会相衔接,适应市场需求。
3.生源情况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也不相同,有的人起点较高,有的人基础较弱,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发挥所长。
三、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素描教学改进方法
1.教学目的要明确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觉,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素描基础,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和透视感,做到心中有图,下笔有神;同时也要限定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作画,增强学生的素描基础知识和技巧,让没有基础的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让基础较好的同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作画能力和水平。
2.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并且要针对自己的本专业,初期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抽象构图和透视构图的能力,并且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立体三维空间,强化学生的抽象理念,也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同学画一些较难的图形。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画一些静物等等,但是教师要掌握好时间,在进行写生结构时,要绘画好形体关系,让学生集中精力去准确判断形体结构;在后期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绘画程度,设计一些具有创造力的课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临摹,待基础较好一些的时候再让其自行创作,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以及课堂教授,还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基,进行分层次教学,将技术分解,个别指导,也要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优势,比如多媒体、电脑、手机、相机等等,搜集图片、静物等,为学生训练做好准备。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多角度教学。比如,画室教学、外出采风、参观名人画展等等,既能给予学生创新的动力,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为绘画出更优秀的作品奠定基础。
4.加强线条速写练习
室内专业对于美术的素描基础有着特别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绘画功底,传统的绘画强调的是面的整体,注重光和影的变化,强调模仿和技巧的重要性;而室内则多数是以线条为主,注重线条和色彩的结合,以线条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注重线条的变化,进而增强审美效果。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线条速写练习,为以后的室内创作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将课堂上的练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好业余时间,以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二、形态转化与联想生成
在构成素描阶段使学生初步建立抽象的图形图像意识之后,第二个阶段就要逐渐培养学生从特征人手,由特定的自然形态联想生成,形成学生不断演绎拓展的思维方式,培养设计专业围绕特定要求,寻找最优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首先要帮助学生拓展自己发现和关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生动变化的自然形态的能力。本科阶段的学生之前的绘画经历使他们局限在画室之中,眼睛所见只是瓶瓶罐罐的静物水果石膏像等等,现在要求他们去自然界中用自己鲜活的观察能力和多变的角度发现。本阶段的课程内容设计了四个主题:点,线,面,肌理与材质。要求学生用照片的方式围绕着四个主题寻找自然形态,然后在画室之中从照片当中的自然形态出发,联想与之有特定联系的其他物质形态,并完成画面变现。本课题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从丰富多变的外在中寻找归纳主要特征的能力,例如以线为主的自然形态,线的形态是怎样的?流杨还是顿挫?坚硬还是柔弱?线的组织结构又是怎样?聚散?虚实?节奏等等,从这些特征人手,去联想和寻找与之有某种特定对应关系的其它形态。在寻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每一个主题寻找三到四种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化的一种。
二、设计素描的解构表现训练
设计素描主要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由于学生入学前是以具象素描训练为主,其思维模式和绘画表现受到束缚,因此如何突破具象造型困扰,开发学生设计能力是本环节教学的重点。要正确理解“解构素描”这个词的含义,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解构,解构就是在确定传达信息的前提下,通过对视觉图形元素的创造和构成来传达这一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解构是将所画物品进行分解后重新组成新的画面,但与构成有所不同,解构还需具备构图、造型、空间等绘画基本常识,进一步运用点、线、面等元素构成新的视觉语言,以此达到设计创新的目的。解构素描训练,是培养学生从模仿绘画的模式中解脱出来,通过直觉和理性认知物象,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通过物体变换重构画面的形式,结合构图进行设计创新实践,使形式逐步多样化。解构需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完成:第一,从描绘一组客观具象的物品入手,比如水果、蔬菜、日用品、化妆品等系列物品。通过观察,深入了解所描绘的客观物体,彻底了解物体内部与外部结构的构造。第二,通过客观具象的形态派生出抽象过渡的思维状态和想法,从研究自然形态中培养深入观察表象和内在生命的洞察力,从而超越模仿,变为主观性的认识与创造。第三,以描绘的具象形态作为切入点,从中发掘潜在的表现元素,在原形的基础上进行打散,重新添加组合,或者置于新的空间,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从物象的形中抽取符号,用构成的形式将主观的思维意念固定在画面上,脱离写实的绘画形式,通过再造的形态和构成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解构素描练习与写实基础练习在观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区别,必然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如物象如何转换?意识如何产生?意象怎么把握?这些问题集中在一点,就是如何创造意味的画面。对于物象特征的理解,在以往的绘画基础练习中往往以物象外形的特点为依据,对其夸张、变形,但这些都类似构成练习。分解与重构的学习,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物象的联想,提炼意趣,并以素描手法将物象进行解构和重构,交织于“内在意味”的意象之中,使“联想”能够“妙得”。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重点在于从物象中提炼和驾驭形式语言转变,从客观再现物体向形式美转变,从被动塑造向重新认知、解构物象转变,在这一系列转变过程中向更高的境界——创造性思维迈进。因此,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开始就应当进入创意状态,从传统的素描中走出来,开启设计艺术的创新之门。
三、设计素描的创意表现训练
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是学生表达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设计素描旨在拓展学生的视角、丰富和发展其想象力,拓宽其设计表现路径,增强其创意表达能力,最终实现通过三维空间展现奇妙的艺术构思。创意素描的特点主要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在原型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运用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创意理念,从而发现新的创意元素,形成新的表象,创造新形象,形成新的视觉图形。即通过创意素描练习,调动和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打开创意之门,增强创意的表现力,提升创意内涵。具体来讲,创意素描的实施还需以下四种方法。
(一)观察联想法
通过对客观事物表象的观察和分析,个体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是创意性素描过程的内在操作性程序,联想的丰富性同时又折射出寓意的多样性。个体的联想在由一物向另一物转换时,注意物象间的形似特性和造型特征,即它的表象结构形式是重要的基础,也是物象转换的原型。清代画家郑板桥通过对竹子观察联想,不仅创造出了新的表现形式,并赋予竹子深刻的寓意,一枝一叶都喻示着对普通百姓的深厚感情。
(二)想象构思法
想象是对眼前的客观事物在现有直观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内在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因为新形象是在已有直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内在加工创造形成的,所以想象是比联想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想象的意义在于它的独特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它突出了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如荷兰画家埃舍尔,他的作品充满幽默、神秘、机智和童话般的视觉魅力。他如同一个魔术师,拥有超乎常人的独特想象和传神的画技,能够将极具精妙魅力的想象内容和内心世界立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意识转换法
观物的意识转换,需要学生在把握物象形式特征与了解物象概念转换的基础上,由被写生物象的形式特征联想到另一个与其置换的物象形式特征,通过对二者间具有相似性、关联性和共通性的各种元素的内加工,再加上个体的主观经验、文化背景和个性特征的共同作用,组合构成意象形。因此,使二者精妙结合、神形契合的关键在于找到物象间形式特征的共同特征,并在个体大脑中进行抽象、概括和综合。同时要紧扣物象特征和内在意趣的合成,做到严谨而不板滞,细致而不繁琐。换言之,只有抓住二者的形式特征和相互转换的共用形,才能使思维与实践形式得以实现。如西班牙画家纳兰霍,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联想,以及结合意识的转换,创造出富有诗意般的艺术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美感无处不在,无论是素描或创作,都给人一种迷蒙淡雅的美感。
(四)直接表现法
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表现方法。它将创意主题直接如实地表现出来,充分运用绘画的写实能力,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拉近了创意主题与观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该手法由于直接将创意主题表现在观者面前,所以要十分注意画面的主题展示角度,应着力突出最容易打动人心的部分,运用色光和背景的烘托,使创意主题置身于一个极具感染力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二、教学内容不同
传统素描教学内容以几何石膏、静物、风景、石膏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这一秩序来按部就班操作的,绘画对象比较单一。教学侧重再现与表现光影与物体两者间的内在规律和微妙变化,深入挖掘研究物象形体之间的各种微妙关系,力求造型上以准确表达再现为主,偏重纯粹的审美性与艺术性。传统素描更进一步地传达物象内在的艺术性和精神性,探索的是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和纯粹的视觉艺术语言。设计素描教学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基本可将教学内容归纳为五个单元:形态的表象研究,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自然形态的内部分析,人工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造型与语言表现研究。形态的表象研究强调重新用新鲜的眼光观察我们周围世界的生动表象,将以前所谓的素描知识悬置,接受从亲身经验中获得信息的观念。着重训练学生自主选择与综合处理的能力和对现实物象的敏锐感受力,以及选择与构图的审美原则。作业的研究对象以铁桶、废弃物、破碎的石膏、手套、揉皱的纸张等,也可以有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选择物品,要求学生非常真切的感受事物,改变看的方式,借以发现这些易被忽略的物象所具有的表现力。通过跟老师的讨论决定形态的造型与构图处理,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基于观察现实的审视方式,培养一种超越一般审视自然物象宏观的视觉眼光。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重点要求学生认知各种不同的结构,例如植物的枝状结构、自然中生长的螺旋结构、动物的解剖结构和骨架结构以及几何结构、榫接结构、团块结构等,通过研究这些结构从而强化对形态的掌握与再造能力。重点训练学生在排除自然光影、肌理与明暗的干扰后以结构分析的眼光观察自然、认识形态,理性地分析表象之下形态的结构的能力,旨在能够透彻地分析存在的物体,掌握功能与形态、环境与形态的关系原理,并进一步将功能构造转化为实用的设计,从而为形态的创造和主动的表现打下基础。作业的研究对象以人、动物、植物、瓶罐、三通等机械物的结构等。自然形态的内部分析着重给学生讲述内部结构单元形及相似形态,让他们关注造型、结构对设计的启发。思考物体的内部的确隐含了富于功能性的结构骨架从而也存在着一般无法观看到的种种形象,例如剖面的青椒、西红柿、圆白菜、洋葱等;分析这些自然形态,剖析物体从外部到内部的研究和分析形态单元、放大微观图形分析与宏观景象的对比,采用研究草图、摄影、文字分析、速写、素描等方法记录分析的过程,将分析的形态、形态之间的关系分门别类,利用分析、解析的结果通过透叠、交错、切割、局部放大、缩小等手法发展成一张或系列变体绘画,使学生的认知行为得到延展,并且初步具备分析能力,这是绘画素描所不重视不具备的。我们身处在后工业社会文明之中,周围的环境基本上是人工形态的东西,所以人工形态被我们所关注是必然的。人工形态这一单元的写生解析变体要求以自行车为对象,做不同研究小稿20张,可利用圆规尺子等辅助工具表现造型的几何性所归纳的准确性,理性地寻找形态之间的比例关系、数理关系并且从中寻找出一种处理画面的结构秩序规律,在随后此类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形态的归纳拆解并继续保留自我判断能力,最后根据解析,完成一张变体作业。此单元旨在训练学生对现代主义设计物进行解构,启发更多新形态的想象空间,唤起内心深处对于潜在创造力量与隐喻的渴望。造型与语言表现研究这一单元训练的内容以明暗练习、空间练习、空间形态写生、节律练习、色彩练习、线条练习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视觉因素丰富性的传达与表现技巧的提高。虽然在前边各单元的训练里,形态的表现已涉及语言的表达,但是专门就语言表现本身做一番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学方式不同
传统的素描教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依据自己的审美挑选静物,模特,最后画面是由教师本人的审美提供的,学生只是被动地画出老师所摆出的美感色调,画出老师的审美。设计素描在此教学方式上作出大胆的尝试,以指导并鼓励学生对素描对象进行适当的拆解、解析、变体的作业推导方式进行,强调对客观物象的再创造。减少长期作业,提升速写与默写量,培养学生的推测与想象力;通过“凭空”设计,即不给出实物,仅给出实物功能,让学生自行开始设计素描;“反面”设计,即给出具有相反功能的实物,让学生自行设计能实现所需功能的物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摆好静物被学生围一堆写生的状况,而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去着手挖掘题材,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给自己摆静物,保证出来的每一张作品独一无二,风格和主题都具有鲜明的审美取向和个性;适当地引入设计类专业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深入设计的世界中,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或者实地观摩,让学生认识设计的整个过程;当然教师也特别注意在作业中启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的审美和设计意识的形成,而不是纯技术层面。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作业无论从构思上,构图上,审美上,表现上都是前所未有。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问题不同、路径不同,老师会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会怎么做,从而说明教学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一种活泼的参与行为,突出教学互动。
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素描学习的个性化发展
二.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拓展学生思路
利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发展学生艺术探索能力,拓展设计思路。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用素描因素分析法进行教学。首先,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之初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形体、结构、透视、构图等,教师必须先将基本概念逐一梳理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认识到各种因素的主次地位,理解因素间不可割裂的紧密关系。第二阶段:空间换位、多次组合教学法。这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拔高与提炼,也是建立学生设计思维的主要阶段。通过一些设计手段改变物象的基本性状,如打破物体的正常摆放规律、重新设计物象色彩、切割现有物体、改变物体造型、突破物体空间规律做悬空或失重动态等,使学生对物象做全方位的再观察、再剖析,再次获取直观感受,拓展视野空间和思维空间。空间换位、多次组合教学法的素描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石膏几何模型和随机堆放的水果静物,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在想象中对眼前的静物等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学过的构图的形式规律,利用现有的物象,自己设计构图、形体、光线、明暗等因素,在画面上表达出通过设计而体现出的艺术情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能力。学生根据思考和草图中形成的有自我设计意识参与的意象,运用具体的、传统的方法进行表现。学生在这种具有设计思维的练习中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的同时,让设计思维参与到绘画中,进而为日后的设计学习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种评价方法
巩固学生学习成就感,锻炼学生阐述和表达作品思想的能力,学会虚心与探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思考。
(1)教师的鼓励与评价
学生需要一个观点独特而不偏颇、修养深厚而不卖弄,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兼容并蓄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性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更应该像是一个年长的朋友,给予他们诚恳、中肯的评价,告诉他们“这样做会更好”而不是一个只会挑出毛病,告诉他们“你要这样做才行”的监视者。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1.第一单元课题:理论基础教学
创作需要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这包括理论、技法与感受。创作素描作为艺术专业创作的前期课程,艺术创作理论基础更不仅仅限制于,作画经验与步骤之间的讲解。教学目标为:通过一定的思维训练、技法训练等方式将学生逐渐从,基础训练带入到创作思维训练中。这就要求我们将基础课中那些单纯的基础训练转变为在艺术思维指导下创作训练,通过观赏、讲授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通过剖析一定成功艺术家创作思路的例证;建立起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以速写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改编等一些创作练习的理论指导依据,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和习惯,为进入以后的专业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取决于当代学生所具有的特性(强烈的时代性、思维敏捷、易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强等)所决定的。而对与学院所开设的文化理论选修课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艺术学院的学生作为从事创作的理论积累又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具有深层的文化修养不一定就能画出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但却能一些其创作的品格。
2.第二单元课题:创作思维训练
创作思维训练它是以区别传统素描对物象的透视、解剖、质感、结构等因素的如实表现,以追求描绘再现和塑造能力而提出的。创作思维训练的出发点是:解放学生的观察力,从自己的兴起点入手,发现并引用物象在画面里的图式结构,用结构的、设计的、意象的造型方式引入想法,并且在这些图式的实验中提炼种种造型因素和可能性,启发学生的思想主动性,在自己对传统写实性素描的基础上“分娩”出自己对物象独特的理解方式和观点。在创作思维训练的课程中,每一副作品都是下一副画的实验延续和造型暗示,即每一件作品都是大造型意象框架内的一部分。只是承担的造型因素和分解方式各自不同,这种思维的连续性训练,是学生在过程中随时检验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问题。如蒙德里安对“树”的研究方式,毕加索对“牛”的造型系列分析,都能看出画家如何从自然物象的客观形态中提纯出形式语言和符号内容,他们把对物象的自然观察融入一种形而上的超越客观物象本身规律的一种观念。
3.第三单元课题:表现技法训练
对于创作素描训练课程中的表现技法训练单元,首先本人想引用一句话“功夫在画外”。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说,“画画的人基础要扎实,功底要厚重。”但对于什么样的基础才叫“扎实”却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因为我们不能将从事写实与抽象表现绘画的人放在一个标准上出评价。本人认为对于审美修养的培养,应更甚于对技巧的偏好,毕竟只有“眼高手低”的前提,才可能在绘画艺术中更具创造与思维能力。吴冠中先生说过“无情时努力画画,有情时奋力画画”,这就是说做画时对“有感觉”和“没感觉”两种状态的处理方式。因此在该个单元的训练中,教师因结合理论单元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人文审美意识培养,以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主见,有思考,有兴趣的进行多种尝试。再则并是探索与分析各专业表现技法的特性与同性找与自我表现最融洽的方式。当然,学生的资质不同,在几周课里不可能解决他们的每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更谈不上运用自如,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方向,提供了一种可能,这对他们树立学术理想也是很重要的。
4.第四单元课题:综合材料运用训练
本单元训练的要求即是,打破学生对素描表现媒介转换的意识。要积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突破素描仅仅是作为基础训练的概念,将其上升到作为“架上绘画”的范畴里。这一阶段,学生将要运用的材料多样,有色粉、丙烯、水墨、水彩、水粉、油画棒、麻、沙子、石膏、旧画报等。这些材料在丰富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的同时,提高和增强了他们实验的积极性,但很多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混乱与不和谐的画面,这恰恰说明学生们对于他们自身在处理想法、造型的手段以及与材料的结合上出现问题。还需要在对于材料的运用和画面的把握还有整体想法贯彻上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和思考。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从早就培养关注材料,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手段去艺术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5.第五单元课题:思维表达陈述训练
从素质教育来讲,培养美术工作者,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理解力、创作力、与表达力。全面提高他不同于常人的艺术修养。在创作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交流、探讨各自在实践过程中甚至在思考过程中的想法与心得,并都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从中吸取精华,以培养我们的学生多思考、善于表达、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的好习惯以最终为培养能画、能写、能说的艺术家而做好前期工作。
6.第六单元课题:作品归纳与展示训练
俗话说“三分长像,七分打扮、三分画,七分裱”,对于如何整体、系统的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这也成为创作素描课中要涉及到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通过一定时期的实验尝试不同的题材与表现方式,慢慢的沉淀下来最终发现在一定时间里自己所要的“东西”或者说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由一个“点”不断的发展成为一根“线”最后成为一个“面”的创作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该课程快结束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将自己画的作品整理、调整从具有“思维延续性”与“发展性”的系列作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再精彩的作品,它的精神文化承载量是有限的,有时间宽度的系列作品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二、课程教学要以职业技能素质养成为核心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把握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这一关键环节来组织教学内容,换句话说,教学应该为人才的职业技能养成服务,教学内容必须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建筑设计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包括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以及视觉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造型能力是由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所构成的。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我们称之为构思,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我们称之为绘画。简单地说,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构思能力和绘画能力。构思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空间构成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绘画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外化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审美能力包括审美主体对形式美感的认识与评价能力以及创造与表达能力等,认识与评价能力包括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判断力,创造与表达能力包括对美的想象力、对美的外化表达。这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缺一不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素描教学和训练有效培养并提高学习者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这三者中,空间造型能力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技能,也是课程教学的重心所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应以空间造型能力养成为最基本核心,兼顾视觉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还是参照传统的绘画类专业教学模式确定的建筑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来说素描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教学课时大多控制在80至96个学时之间。教学内容大致是作为三部分安排:石膏几何模型写生(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体的写生、浮雕柱头花饰写生)、静物素描写生、建筑与自然风景写生。从这些内容来看,大体上是延续以绘画学科发展为目的的教学价值取向,以明暗(光影)写生为主要表现手段,以研究其形体结构、透视关系、质量感觉为主要目的,大量的时间用于探索如何真实地再现对象和相应的表现技巧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来说是不恰当的。建筑的三维空间展现是其最基本的形态特点,这一点和雕塑艺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与绘画相去甚远。即使是雕塑,与建筑对三维空间的塑造形式也是不同的,雕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在形体的空间存在形式上,注重的是形体的外在形式,而建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是形体空间存在状态和的内部空间构建并重,甚至更注重内部空间的构建。“虽然绘画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艺术规律,但将它作为建筑的基础还是应有所选择。”传统的素描教学力求造型诸因素的全面和完整,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来说,在不到100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内,让学习者掌握全面完整的素描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更是没有必要的。作为建筑造型基础的素描教学,在内容上更应该凸显空间结构以及美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把握建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的特点,基于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来构建课程,以形体特征、空间结构、透视规律、形式美感为核心来组织素描的教学内容,形成以结构研究为主的结构素描和以视觉传达为主的表现素描两个内容模块。结构素描训练以几何体和几何体组合为主要内容,研究形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形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研究不同形体组合结构的构造关系;表现素描训练以多种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探索光影色调、质感表现、肌理感受、特征速写、精细描绘、意象表达、抽象表现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通过两个内容模块的教学培养学习者的空间造型能力、形象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对素描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要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操之过急。让学生们有步骤的去学习相关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相关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素描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强化创意能力拓展现代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意。实现核心内容的方式就是对学生的创意能力进行全面强化。这种创意并非空想,创意是根植于学生的造型的能力和语言之上的。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们过于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利用写生为主的方式进行训练。对于学生观察方面的相关训练,艺术院校教师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教师们却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们的自我表现欲。教师要想令素描教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改革,就要将学生创意能力方面的训练强化处理。对学生进行必要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换一个视角去观察事物,进而得到新的感受,从而在脑海中迸发出创作的灵感3。另外,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实际教学的时候,要告诉学生,临摹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客观景象的反映,更是自己主观对事物的感受,在临摹的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利用各种素描技巧,将客观景物赋予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事物中存在的能量,将个人感受景物之相关能力在根本上加以提高。
(二)对造型能力进行全面强化强化学生们的造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整体事物进行全面观察。利用光影,空间,色彩等相关处理手段,将客观事物进行完美展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造型能力训练的时候,告诉学生们利用远近的不同,光线的变化来增加图面的立体感,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进行全面强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观察事物的相关能力,在根本上实现手与眼的协调。令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别人眼中。
(三)对质感写真和材料的感觉进行强化为了加强学生对物质材料能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关于该项内容的训练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利用物体的具体变化,将物象形体变化和光影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展现。令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客观化描述。进而将空间领悟的相关能力以及色差的变化在根本上加以领会。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觉体验不同物体材料的效果,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段,将事物的视觉效果在根本上加以展现,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对写真和材料的感觉变化,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写真效果。
三、将传统素描教学方式
在根本上加以改革现如今,人们对美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美术作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眼光,相关院校要将自身的素描教学方式在根本上加以转变。
(一)开展现场教学教师可以积极联系校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去参观学习,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令学生拥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对素描教学的形式加以丰富,在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令他们的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二)将传统教学中“教和学”的模式加以转变在素描课堂中,教师们往往利用举例说明和亲身示范的方式,对学生们讲解相关知识。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学会素描的基本技巧,但从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主观能动性来讲,该种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容易走进模式化困境中,令原本有趣的素描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学习素描变得被动,进而厌烦学习素描。所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统治者”。在课堂教学中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使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加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