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7:53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1)

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是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应该是各系部、各专业的常设机构。学校参与人员建议系部领导牵头,涵盖专业辅导员、专业骨干教师等;参与企业应是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顶岗实习合作关系的、能够包含机械类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多家代表性企业。企业参与人员建议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负责高校招聘的人员牵头,包含企业指导实习人员;家长和学生代表应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在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中选取,并要求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2.制订顶岗实习管理文件。明确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工作流程与成绩评定的管理方法,规范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顶岗实习的安全教育,并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组织管理制定相关文件,进行具体规范与要求。

3.构建操作性强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系部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名册,分各专业召开顶岗实习学生专题会议,具体落实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业余时间和宿舍管理、实习现场管理、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规范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程序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般应该包含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任务同时开展,专业要求毕业论文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相关,对于较难实现的,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找到论文写作的方向,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完成论文,这样可以使论文避免抄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论文质量。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接受学院系统、全面、仔细的顶岗实习培训。通过培训,弄清顶岗实习开展的步骤、方法、要求等,每名学生都应明确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2.完成并上交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协议格式由学院或系部统一制定。学生自行打印后,填写自己信息,与所在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如多人在同一企业实习,可集中填写后与企业签订1份协议,完成后上交指导教师。3.领取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由学院统一印制,每名学生离校前领取一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基本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结、实习考核与评价等。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上交以下材料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2)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_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必修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因为工作 岗位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与就业对接。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这两个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研究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对此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统华、龚娟等对高职实习顶岗实习的 意义及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张 雁平、刘晓刚、朱春瑜等人从学生、系部、学院以及实习基地四 个层面对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进行了研究;何辉、宋 萌勃等高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问题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机 制进行了探讨。罗长金、郑永裕等人对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 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选题、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 论文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是,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 _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安排、实训基地 的长期有效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管理、实践效果的评 价等研究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论和思路进行理性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专业,顶岗 实习的要求和管理也不尽相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更易受学生、指导老师、企业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顶岗实习 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上仍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为了 更好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 效果,开展符合建筑工程专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顶岗实习 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从实训基地的建 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 探讨,为该实践教学阶段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一)毕业设计(论文)

 

在许多高职院校,许多人认为高职学生不适合撰写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毕业 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不是太重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 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能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毕 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五学期,即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就直接进行 毕业设计。设计时间通常为四周,第五周进行答辩。毕业设计 的内容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向);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工 程监理专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由于学生对项目没 有直观的了解,很多都是在网上下载,通过裁剪、粘贴完成;有 些学生还相互抄袭,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并且,由于近几年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学生就业压 力的增大,对于顶岗实习及工作单位还没落实的学生,他们的 很多精力都放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寻找和求职就业上,整天忙于 奔波在各个招聘会中,自然就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对 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投入的精力和 积极性也明显不足。再加上指导教师为考虑就业率,对学生在 毕业设计期间去求职也听之任之,都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 降。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安排进行调整,使其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又不影响寻找就业单位。

 

(二)顶岗实习

 

以往,顶岗实习的安排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加 上第六学期,实习时间一般在26周左右。在顶岗实习的实施 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顶岗实习单位难落实。近 几年的扩招,加上就业前景较好,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 专业学生数都是三四百人,这给实习单位的安排带来极大地困 难;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许多施工企业出于对安全的考 虑,把接收学生实习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很多学校都是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保证,与专业对口率 较低。在整个实习期间,许多学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实 习质量。二是指导老师严重不足,每个老师要同时指导一二十 名学生,有的学校还更多,很难真正的完成指导工作。三是管 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地分散,再加上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 方法,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四是考核评价 难。多数学校对顶岗实习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 未形成科学的办法。一般是企业寥寥几句评语,教师给成绩,缺乏科学性,没有真实的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给学 生造成一个实习好坏都一样的错误观念,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最终造成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不理想。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为了改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工作技 能和就业竞争力,我院在2010年开始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顶 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将这两部分整合为毕业实训环 节,在顶岗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这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安排设计

 

在教学安排上,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具备一定的顶岗 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学生,不把学生的实习当做一种负担,本 专业安排了两个四周的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习。学生自 入学以来,经过第一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单项技 能,如_般建筑材料检测能力、建筑CAD绘图能力、建筑测量 能力等,进行第一次的校内单项技能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 习;经过第二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 知识,进行第二次的校内综合实训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实 习,通过两次校内实训和暑假企业见习的工学交替,学生基本 具备了顶岗实习的能力。在第三学年,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拓展 课程学习后,改变以往先做毕业设计再进行顶岗实习的安排, 直接就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 设计。

 

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整合为毕业实训环节。首 先,学生在十月份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建筑企业都 处在生产高峰期,避免了以往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设计后,年底 才能进企业的局面。解决了建筑企业在年底停工,学生无岗可 顶的困境,其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结 合实习的实际工程,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工程监理专业)、工 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

 

(二) 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解决实习单位难找的问题,按照互利互惠、共蠃发展的 原则,我院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首 先和长期与我院合作的、位于扬州及周边地区的建筑企业共建 生产性的项目部,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增 加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其次,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员为学院 校外兼职教师,不断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企 业也能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优先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满 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真正的双蠃。

 

(三) 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顺利实施毕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关 键。首先,我院制定了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顶岗实 习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安全协议、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教学大 纲、教学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及指导教师的考核等系列教学 文件。学生在进如企业前就强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重要 性,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制定目标。其次,学生的顶岗实习基 本由学校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指导和 管理。第三,采用“双导师”制。除了学校的指导教师外,还聘 请了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员担任学生顶岗实 习和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教师。由于是长期合作的企业,指导 教师的积极性与管理经验都相对丰富。同时要求学校的指导 教师与企业的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并到企业进行巡查,了 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进师生感情,也能加深学院与企业之间 的关系,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最后,强化考核体系,提高顶 岗实习质量。

 

(四) 考核评价

 

毕业实训环节的最终考核评价由实习过程考核、任务完成 效果以及汇报答辩三个部分组成。过程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校内指导 教师按照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完成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 总结,结合实际工程完成的毕业设计以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 评价。最后,结合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 的顶岗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

 

三、结束语

 

毕业实训环节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 过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专业特 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 安排、管理和考核,使该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3)

4月12日齐鲁网报道,在山东省临沂市众泰汽车实习的临沂某技师学院学生反映,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加班不给加班费,甚至连周末都没有休息。年仅十六七岁的学生在工厂里每天都要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不但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而且违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关于“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的规定。律师也表示:“到企业去实习,形成的不是一种正常的劳动关系。学生所从事的也不是一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安排学生加班的话,就侵犯了学生正常休息的时间和权利。”

顶岗实习是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特殊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一种基本教学制度,在培养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密切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职业教育中问题最多的也是顶岗实习。如上面提到的某职校将学生送到汽修厂免费超负荷工作,学生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已远远超过了教育实习的范畴,给学生造成了身心伤害,也败坏了职业教育的形象。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是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但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0.3%的受访者表示实习专业不对口,54.3%的受访者认为没有真正锻炼技能获取经验。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顶岗实习实际上学用不一致,有的甚至在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的流水线上打工。可见,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的延伸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顶岗实习名不副实,甚至乱象丛生,既有学校办学思想存在偏差的原因,也有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的因素,更有顶岗实习制度本身设计的缺陷。

要真正解决顶岗实习的问题,让专业实习回归育人本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顶岗实习制度。现有顶岗实习制度是假设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专业对口岗位顶岗实习,实习内容是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并且实习单位能安排好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习。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实现。首先,企业要有足够的专业对口岗位。目前很多学校并不是按照企业岗位人才实际需求数量来招生的,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并不对称,因此企业很难有满足全部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实习岗位。既然企业不能提供足够的对口岗位顶岗,而学校又规定学生第三学年必须顶岗实习,出现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现有的顶岗实习更多的是借鉴德国经验,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毕竟不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要求学生先找到企业签订招工合同,然后再到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因此他们在企业的学习和实习是完全可以做到对口的。其次,学生实习不能影响企业生产。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希望员工一上岗就能熟练操作机器,能够生产合格产品。然而,操作技术的娴熟往往不是在学校几节实训课就可形成的,因此很多技术岗位并不适合顶岗实习的学生,企业只好将其安排到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岗位从事简单的劳动,所谓的专业对口当然也就无法保证。可见,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不完全是管理问题,还有顶岗实习本身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建议重新定位职业教育实习,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实习制度,让职业教育实习回归育人本质。

一、改“顶岗实习”为“跟岗实习”。严格来说,顶岗不等于实习,顶岗是学生独立顶替岗位工作。一般来说,没有一定实践经验是很难直接胜任顶岗工作的,除非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流水线上打工。学生顶岗时,企业很少会派师傅手把手地教或是一对一地指导。跟岗实习是到对口岗位跟指定的师傅学习,一般是先见习,了解和熟悉基本规范和技术流程后,在师傅指导下在岗位上照着技术标准去做。见习和实习可以分两个阶段先后进行,也可以同期依次实施。见习的目的是认知,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岗位实践练习操作技能。无论见习还是实习,跟岗实习全程均有师傅指导,应该说这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新形式。根据岗位特点和师傅条件,可以一个师傅指导一个实习生,也可以一个师傅指导多名学生,在上岗实习环节几名实习生可以轮流实践,颇有点类似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院校学生实习。顶岗更多的是工作,跟岗更多的是学习。顶岗因为企业对口岗位数量不足,容易出现“学生工”现象。跟岗可以紧密结合专业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4)

关键词:文秘;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指出:“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为贯彻这一指导方针,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学生顶岗实习的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整体实习效果并不理想,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高职文秘专业为例,针对秘书职业岗位的特点,根据秘书职业工作性质的要求,探索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

一、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文秘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现代秘书素养,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语言表达、文书写作与处理能力,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设备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文秘专业不像理工科专业有很多个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实习,动手机会相对较少。文秘专业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理论教学,实践经验相对欠缺。文秘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后进行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高职文秘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文的文员,从事文秘、档案等相关工作,学生必须具备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顶岗实习可以促使学生认识社会,熟悉今后从事工作的氛围,学会融入环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实践,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对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奠定基础。

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顶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在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有的企业能够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岗位进行实习,但一般都不愿让实习学生了解核心内容与行业机密,不让实习学生进入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关键岗位进行顶岗操作。如文秘专业实习学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秘书工作,不能出席会议,不能接触文件,不能参与具体事务的办理,如此顶岗实习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致使他们毕业后很难实现零距离上岗。而有的企业则只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只提供一些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甚至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岗位,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岗位层次过低,实习只是流于形式,学生难以学到真正需要的专业技能,顶岗实习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顶岗实习基地不够稳固。现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与实习单位缺乏经常性联系,其合作关系较肤浅、不稳定。一般仅限于企业提供岗位,学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学生走走过场,企业和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都存在短期行为,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导致学生很难从顶岗实习中得到很好的历练。由于合作松散,则使双方渐行渐远,实习基地很不稳固。

3.顶岗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文秘专业虽然建立了一些顶岗实习基地,但由于受到路途偏远、学生人数众多、基地作业场所等方面的限制及企业用人时间与学校教学时间矛盾等影响,顶岗实习基地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不高,造成基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4.顶岗实习无法整建制进行。文秘岗位总数统计量较大,类别涉及范围较广,但个数单位内岗位数较少,总体呈现出“类广位多量少”的状态。这使得个数单位文秘岗位一次性很难容纳几十人,要能容纳几十人的单位,就不能满足专业对口。因此,文秘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只能采取分批、分散实习的方式,很难实行整建制顶岗实习,从而影响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给校外实习管理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总体实习效果不理想。

5.顶岗实习基地管理松散。主要体现在学校把学生交给了顶岗实习单位就万事大吉,认为应该由实习单位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的根本不把顶岗实习看作教学的一部分,甚至一些顶岗实习地点没有带队教师,或者是带队教师不能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只是一般看管,只要不出什么差错就行;而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以追求利益为原则,不把学生看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就干,不能胜任就走人。这使学生根本无法进行顶岗实习,有的中途就不辞而别,有的迫于学校压力勉强坚持到最后,有的嫌顶岗实习工资待遇太低,干脆跳槽,待到顶岗实习结束,学生所剩寥寥无几,使顶岗实习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局面。

三、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对策

1.扩大顶岗实习基地规模。由于文秘岗位个数单位需求量偏小,仅靠少量几个实习单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问题。要想更多地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就必须拥有数量可观的顶岗实习基地单位。因此,学校要动员各种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广泛的顶岗实习“根据地”。如系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让系部教师人人关心顶岗实习,人人参与顶岗实习,发动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联系企业推荐学生等,为更多的文秘学生提供足够的顶岗实习空间和舞台。

2.提升顶岗实习基地质量。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要强调质量的提升。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每年甄选顶岗实习基地,尽可能选择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淘汰不合适接洽基地,有意识留住优质基地;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基地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到文秘专业特点、岗位对口、实习深入、锻炼到位等因素,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既要符合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3.挖掘顶岗实习基地功能。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除了着眼于解决高职文秘毕业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外,还可挖掘出其他许多特殊而重要的潜能。实际上,只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产学相长、共同发展”的原则,就能使顶岗实习基地大放异彩。比如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不熟悉具体工作岗位,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情况,我们可以同时把顶岗实习基地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或教师的挂职锻炼基地;还可以通过举办“企业文化节”等活动平台,把顶岗实习基地作为学生企业文化的熏染基地;另外还可以把它作为新课题的研发基地;爱心助学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反馈基地等,从而提高顶岗实习基地的利用率。

4.加强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院系与基地单位联系的紧密程度、基地单位用人的重视程度以及彼此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高职文秘专业应与基地单位应坚持互补性、紧密性原则,保持联系的常态化。双方要勤于交流,长于接触,善于沟通,共同就人才的适用性、培养目标以及教改课题等提出规划,会商方案,协同作战,实现短距离、零距离的接触与合作。比如,一方面院系请企业管理者走进校园,了解文秘专业特点和学生特长,参与制订教育教学规程,举办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讲座,共同研究教改适用方案,使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当事人;另一方面,院系主动登门,不是临时造访,而是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所遇难题和企业发展远景,推介办学特色及其人才,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建立、巩固和扩大顶岗实习基地的合作模式。

5.健全顶岗实习基地管理体系。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院、系领导两级工作机构和制度,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顶岗实习管理;院系与企业要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保证企业和学生的权益和义务,规范顶岗实习生实习工作;学生离校前,院系要与学生签订《顶岗实习管理协议书》,明确规定学生实习期间不得随意更换工作,遵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而且对于企业支付给学生的报酬也在协议书上明确规定;学校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投入经费,配备人力,保证每个实习基地都有企业指导教师,保证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是进行全程管理,其中对集中人数多的实习基地,配备一名教师,学校发放课时津贴和补助,对人数较分散的实习基地,采用不定期回访制度,保障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6.推进顶岗――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顶岗――就业一体化基地指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能够供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以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为企业选拔人才服务的具有顶岗和就业双重功能的基地。对于学生而言,顶岗――就业基地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深入了解和体验相应职业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从而解决就业时面临缺乏社会经验的难题,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接纳学生实习,企业可以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对在实习期间动手能力、处事态度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在其自愿的前提下,毕业后接纳为正式员工,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才引进上的失败,避免企业的损失。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经过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达到企业员工标准,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录用,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确保了出口畅通。因此,推进顶岗――就业基地建设,既为企业量身定做适用性人才,又为毕业生解决了寻求职业岗位的后顾之忧,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共赢的利好方式。

总之,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必须坚持兼顾规模、质量和效能的原则,把内涵发展与规模扩张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保持高职文秘顶岗实习基地的一定数量,又注重实效,注重内在质量,给高职文秘毕业生提供较为合适的顶岗实习岗位,使其在顶岗实习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并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同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顶岗实习落到实处,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顶岗――就业基地建设,切实解决学校、企业、学生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 张爱梅.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问题与对策探微[J].新

课程研究,2010,(10)(中旬).

[3] 马斌.简论高职就业基地拓展的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7,(8).

[4] 席敦芹.以高职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J].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5)

一、顶岗实习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实习基地与企业员工从事一样的生产实践活动。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工作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是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职业院校实施顶岗实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体验到生产实践的真实感受,帮助高职生体验职业工作的真实环境和真实工作场景,提高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能够了解专业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学会掌握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方式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掌握一定的专业就业信息,增强专业学习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还可以通过接触企业如何进行员工的招聘,提高就业面试技巧。

二、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顶岗实习认识程度不够。有些老师和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顶岗实习工作的目的和意义,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2.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存在缝隙。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虽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还是学生身份,企业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合同制员工的要求来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而学校辅导员也不能适时地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状况,不能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及时和全面的管理。

3.学生缺乏敬业精神,岗位适任能力弱。部分学生认为参加顶岗实习只是为取得实习环节的学分,将来就业还有其他的选择,不能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员,不能融入到生产角色中去,从而会对实习岗位工作缺乏敬业精神。此外,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时还能够得心应手,但对实际岗位工作不能适应,不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4.实习过程跟踪管理力度不够。学生在实习时的生活和在学校的生活有很大差别,学生感到不习惯,特别是刚入岗位时表现非常明显,所以需要在上岗前做好动员,详细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和食宿方面的情况,在实习开始时利用休息时间进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安抚和鼓励学生,假如实习过程跟踪管理出现漏洞,指导教师缺失或者放任自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极情绪也在积累,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造成学生在实习岗位流失或者出现其他情况。

三、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

1.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顶岗实习是否能取得成效,校企合作是关键。一方面,学校希望通过顶岗实习探索一条培养高职学生的正确途径,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付诸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当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另一方面,企业主要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即成本能否下降、收入能否上升,同时也会关心希望从中挑选部分合适的学生到企业就业。因此,当企业与学校磋商时,企业首先关心的就是学生能否顶岗,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企业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挑选员工、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手段,基本不考虑学校的教学要求。鉴于种种原因,目前真正愿意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企业较少,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求愿意合作的单位。顶岗实习仅仅停留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参观和少量学生实习的浅层次的合作。

2.做好顶岗实习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一是针对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实习中将要面对的困难,特别是强调实习纪律,要求同学们遵守学院规章制度及实习单位的工作规程,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二是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动员工作。针对性进行技能、交流技巧与职业礼仪等培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提高同学们上岗前的自信心和操作能力。三是帮助学生正确定位,采用适合自身能力的顶岗实习方式。

3.实行企业指导老师、校内专业指导老师与辅导员“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企业指导老师主要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岗位技能、企业文化、企业规章等方面加强指导与教育;校内专业指导老师从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用理论知识指导具体的职业工作。将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与毕业论文进行有机的结合,专业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如何从职业工作中选择毕业论文题目,选择合适的开题方向并与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

4.加强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顶岗实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让他们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通过职业岗位的顶岗工作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能承担自己的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做到敬业爱岗,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对企业安全生产和遵守企业生产管理规定也要进行教育,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得到保证。

5.加强与完善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为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建设一批生产稳定、生产岗位与专业结合紧密、校企合作关系良好的顶岗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依托行业的发展的背景,积极地与行业内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厂中校”模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引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来。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6)

课题项目:2015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分岗核算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为该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15Z48);西安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基金一般项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探索与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为该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2015YB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造而重构的,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按会计要素组织教学,不符合实际会计工作按岗位分工操作的需要。《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在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工作任务出发,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对会计职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分析为依托,对传统《财务会计》优化整合,以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为教学内容设计体系。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弥补了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与实训相分离的不足,形成了一种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设计体系,融教、学、做于一体,贯穿了课程改革。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过程

1.《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整体教学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直接根据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情况,从会计分岗实务操作的角度,按照资金循环过程、会计工作组织形式,设计出1条资金流向、8个核算岗位、1个会计工作过程的基本思路。即一个经济实体从筹集资金开始到资金投入使用,再进入销资金循环,最终进入财务成果的核算,依次经过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投资岗位、销循环岗位(包括财产物资岗位、债权岗位、债务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最后进入总账会计报表岗位,共八个会计核算岗位。其流程如下:

2.《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模块设计(如表1)

《财务会计》课程应立足于会计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进行模块设计,具体如表1: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1.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

按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设计课程内容,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活动中,以达到二者的充分结合,无论是专业理论内容还是实践内容都是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服务。

2.学习目的的针对性

学习内容直接针对某一岗位的工作内容,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工作的操作训练,反复操作训练直到胜任该岗位的工作。

3.学习内容的融合性

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设置教学内容,针对某一岗位建立独立的教学模块,将每一模块设计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高度融合进行教学,使得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手、脑、耳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理论学习的枯燥、抽象及被动性,克服了学生学习的厌倦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5.培养了学生会计专业的综合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为一体作为课程内容,教师可直接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或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弥补仅仅在技能操作方面与会计实务界合作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1.营造“校企合一”的会计教学环境

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是按会计实际岗位的操作流程设立,重视财务会计实训项目的操作规范性及应用性,注重会计实际岗位的针对性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建立了会计手工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为财务会计课程的校内学习和实践实训提供了物质保障。

会计校外实训基地是按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会计专业课程所涉及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而建立的。“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是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而建立,要求由与学校密切合作的、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来满足课程认知实习、岗位实习和综合实训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完成学生就业实习而建立,要求与学校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进行职业操练。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长期与西安万象财务有限公司、西安华宇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陕西华夏冶金建设有限公司、金蝶软件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企业为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实训提供了基地,同时,我们也满足了这些合作企业用人的需求。

2.建设“双职双师”教学团队

为了使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高度融合,“双职双师”教学团队则是实现此教学目标的关键。为此,要建设一支能规划该课程改革方案、开发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的高素质、高技能、企业岗位一线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双职双师”教学团队,“双职”是指专任教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在企业兼职,兼职教师既在企业任职又在学校兼职。“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会计职业资格和能力,兼职教师既是企业会计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会计项目实训教师。《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是1∶1,专兼职“双职双师”教学团队的目标比例同样是1∶1。我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研究生学历教师占60%,双师素质教师占80%。来自行业企业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兼职教师占30%,这样一支教学团队为我们《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向颜、吴秋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分岗培训教学模式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6期,第215页。

[2]林芝:《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与实训探讨》,《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年第8期,第83-84页。

[3]吴彦文等:《财务会计分岗位综合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90-91页。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7)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wwW.133229.CoM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8)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 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9)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篇(10)

摘要:论述了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化的必要条件是有效学习岗位的建设,总结了学习岗位设计的难点和步骤,并举例说明如何将岗位发展或重组成为学习型岗位。

关键词 :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岗位;工作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13-04

作者简介:姚朝霞(1979—),男,硕士,湖南岳阳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应用及校企合作教育。

顶岗实习是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生产流程)、掌握工作方法(工具、对象和组织形式)、理解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践中,顶岗实习的目标不断被有意识和无意识异化。

举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两个中期顶岗实习的例子:A学生进入一家大型机床制造企业生产车间某部件装配岗位,装配只有3个工序,从新手到半熟练工最多用时8天,共实习3个月;B学生进入一家机床维修服务公司,一直从事简单辅助工作,实习3个月后,对于故障判断和维修还没有头绪。

可见,第一个学生很快掌握工作内容、方法、标准,然而综合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第二个学生实习3个月,基本上还没有入门,但给予更长实习时间,也许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得到发展。上述顶岗实习情况较为常见,即使学生遵守规范、想学爱学,指导教师尽职负责,都没有办法提高实习质量、实习效率,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设想的顶岗实习。这说明,没有学习价值的工作不会促使学习发生,如果没有学习支持,有学习价值的工作也不一定促使学习发生。因此,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化,核心是寻找和设计有学习价值和学习环境的学习岗位,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

学习岗位特征与形式

具有学习意义的工作岗位,能够将学习与工作整合为一体,工作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学习型岗位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岗位的工作内容包涵完整的工作过程,如果需要,学习者(同时也是工作者)可在不影响他人情况下,随时暂停工作而进行学习;(2)学习时间不存在流水生产线上的压力,工作进程有较大的自由度;(3)工作岗位有相应的学习条件和与同学、实践专家交流的可能性;(4)学习任务必须是一系列完整的工作过程,要求有全面的综合性的真实任务,但任务大小要适中,符合学情。

岗位学习多发生在企业内部,形式依据传统或者需要进行人为设计,特别兼顾生产效益,比较典型的有轮岗培训、质量小组和“学习岛”等。轮岗培训可以让学习者接触、了解、熟悉企业较多岗位,但任务简单,不适合高职生;质量小组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临时组建的小组,不适合新手,也不适合计划性较强的实习;“学习岛”是在企业生产区域独立设置学习岗位,将生产与学习分离,适合新手,是一种比较好的岗位学习形式,但要求重新配置生产资源,对企业投入压力较大。可见,学习岗位形式多样,学习方法多样,也可以在一个实习周期内穿插使用,并无固定形式,形式上只要能满足上述四项特征、符合专业目标、易于操作,都可以成为学习岗位。

设计难点

企业岗位的设立取决于企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客观要求,而职业能力只有在以人为本的职业环境中才能获得发展,因此,创建学习型的工作岗位及其学习环境,必须首先解决好这对矛盾,这正是岗位设计的客观难点所在。

难点1:任务的统一 任务驱动工作与学习,因此工作与学习一体化首先要实现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目标统一。这要求教师比较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组织,还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难点2:难度的把握 工作任务设计过于复杂,学生根本完成不了,挫伤积极性,设计过于简单,则达不到培养目标。这要求教师熟悉工作环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差异,力求满足学生整体性需要。

难点3:专家的支持 实践专家往往承担生产任务的压力,能够得到实践专家的指导的先决条件就是实践专家有工作休息间隙并愿意交流、指导。专家的支持力度不但取决于专家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性格,还取决于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企业管理层的包容等等,不确定因素太多。

难度4:企业的包容性 学习岗位经过设计后,就与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有所区别,所以如果设计的岗位容易扰乱企业生产,需要增加较多额外资源,出现投入—产出明显不对称,企业可能会以各种借口否定设计方案。

设计步骤

学习岗位设计非常困难,精心制定设计步骤有利于保证学习岗位设计的科学性和效率。

确定教学目标 实习不应当是学校教学的形式补充,而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环节,与学校教学前后课程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可对照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成果,选定需要在企业实践的典型工作任务。

开展社会调研 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选择区域内合适的、可合作的企业进行调研,洽谈可合作性;(2)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过程情况;(3)相关岗位设定情况;(4)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情况。

进行第一次论证 第一次论证会,由聘请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1)由简单到复杂对工作任务论证;(2)论证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3)从组织结构上论证工作岗位的各种可重组性;(4)论证实践专家的支持能力与支持意愿。

学情分析 对学生情况需要进行充分的预分析,包括生源地、普高中职生源、学制、专业忠诚度、前期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班风、个性等等,教师在后期进行具体岗位设计时,应该结合学情进行考虑,否则难以与学生情况相适应。

教师亲历实践 这不同于教师实践锻炼,专业教师轮岗实践主要目的是充分熟悉企业的岗位环境、工作细节、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深刻体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研究企业转型升级战略人力资源要求,对接好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

学习岗位设计 对照实际工作岗位,实践教师与企业生产部门反复协商学习岗位选择和设计,然后进行工作组织、工作任务表、职业能力设计与分析。

学习环境建设 学习环境包括工作组织、实习管理制度,现场交流平台、培训室、信息平台,学习参考资料、工作页、引导文等等,最重要的还有现场实践专家和指导教师培训。

进行第二轮论证 论证学习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评估校企双方在教学实施时管理、资源支持、责任、师资配置等等设计方案。论证的结果是要形成有约束力的执行方案和教学文件。

在上述步骤中,学习岗位设计的可行性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运行,校企之间的合作细则主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共识,学习岗位要求作为学习环境建设的依据。

设计案例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经过基于工作的课程体系开发后,发现典型工作任务“自动化机床整机安装与调试”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如下页表1所示。经过多次下企业走访调研,选择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对象,选择的理由是该厂的机种品种多,生产流水线压力不大,公司具有产品的完整研发能力,企业管理层乐于合作。

经初步调研,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发现车间设置与“机械零件加工”、“机床构造与装配”、“机床电气控制”专业课存在某些对应,那么把典型工作任务“自动化机床整机安装与调试”分成三个工作任务:零件加工、机械装配、电气柜装配,然后学生分配到各个车间完成实习工作任务,教学目标是否可以达到呢?从表面上看是完全可以,本专业在校企合作初期也曾经这样运作过,但效果并不好,这是调研不充分的结果。

经过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和调查后发现,该企业生产流程是按图1所示进行的。图1表明公司为了技术保密,将整机图纸碎片化,将生产任务碎片化,技术工人只掌握也只关心部分零件图纸和生产技术,根本不知道机床全貌,最后由几个关键技术员整机调试。具体岗位有卸料、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焊接、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线切割、质检、部件装配、剥线电工、电气柜制作、电路板安装、调试等等,而不同车、铣工还可能加工同一零件。如果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角度出发,每个工作岗位都可以实现“明确任务——方案决策——详细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几个标准步骤,在这种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综合职业能力能得到初步发展,但离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距离。因为即使学生将工作岗位都轮岗一遍,由于工作的对象是不同机床的某个零件或部件,学生学会的是零件加工和部件装配基本技能,低难度、长时间重复操作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轮到整机调试岗位,又不知道整机该如何安装与调试,不理解机床功能,也不知道如何观察故障现象,更不会分析故障现象,与学习目标相差甚远。可见,工作任务之和小于学习任务,不能达成实践教学目标。

最后与企业协商,成立一个实习车间,如图1虚线框所示,独立于现有生产组织单元。派遣一个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技术员担任学生实习车间主任,实习车间并不从公司专门设置一个场地,只是企业生产部不将生产任务碎片化,而是将机床的整个生产任务交给实习车间,班级学生分组完成整机生产任务,完成每个小任务时就与生产车间实践专家临时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按照原有的生产组织单元进行生产。这时,学生可以对每个工作任务完全按照“明确任务——方案决策——详细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几个标准步骤来完成工作,不再接受简单工作指令,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学生首先看懂整机技术图纸、分析工艺要求,集体划分生产任务,制定生产计划。根据零件生产计划安排表与生产车间协商合理安排零件加工任务,零件加工从卸料、零件制作到加工都由学生在实践专家的指导下完成。根据装配部件和整机装配生产计划,经过反复论证,确定装配流程和工艺要求细节,在实践专家的指导下按步骤完成装配。根据电气原理图和说明,制定电气柜的布局设计、电气线路安装图设计、接线与安装、执行部件线路连接等工作计划,编写电气功能逐项调试计划。最后根据机床功能要求完成整机测试,如果出现故障,学生要能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后排除故障,直到满足技术合同要求为止。

学生的工作岗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依然是零件加工、机械装配、电气安装,但是由于改变了过于依赖于他们现有的工作组织,单独接受整机生产任务,结果工作要求、任务、内容发生巨大改变,促使学生脱离于但又根植于原有工作岗位,从而使得工作具有更佳学习性。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后,学习岗位具有学习性,但并不代表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与工作,学生还需要学习环境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工作页和引导文的开发,借助其他参考文本的支持,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学习工作页和引导文的思路进行学习与工作。学习环境建设完毕后,召开校企实践基地组织会议进行最后的论证,彼此理解学习岗位与工作岗位异同,合理配置资源,从而确保实习的顺利性。经过设计后的学习岗位完全满足学习岗位的四项要求。

结语

数控设备应用于维护专业学生多批次参加实习,前两批为简单轮岗,后续批次参加实习车间岗位学习,后续批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结果明显优于前期批次,这充分证明了学习岗位的学习价值。可见,学生顶岗实习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置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实习,而需要做好教学目标与实习岗位学习功能的有效衔接。这个衔接过程非常复杂,衔接效果受设计者教育理论、工作经验等条件限制,更受到企业现实条件制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参考文献:

[1]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J].职教论坛,2008(11).

上一篇: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 下一篇: 数学初一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