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5:49

初三政治论文

初三政治论文篇(1)

作者:周明尧(长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各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信仰、理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初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启蒙意义。加强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观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我国各级教育体系的始终,其中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起步阶段,也是青少年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站,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基础和内容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奠定初等教育基础

人是一个文化、价值、意义的存在。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和价值现象,关涉文化价值的选择、传承、发展和创新,没有文化价值参与、没有文化价值根基的价值观教育,注定是一种“无根”的教育,“无根”的价值观教育也注定了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1]61-65。初等教育面对的学生处于人生起点,既是健康成长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青少年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并且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最终促进青少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同时,良好的初等教育,能够保障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需要初等教育体制和初等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提供适应其接受能力的教育方式。因此,以价值观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初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青少年由于思想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不确定性,加之其对自身的纪律约束能力较差,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难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价值观教育能够辅助青少年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兴趣,将学习的外在动因转变成内在驱动,从而为初等教育奠定学习动机基础。其次,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团队精神。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青年作为劳动者的主要部分;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学校变成了锻炼青少年团队精神的主阵地。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分享、服务、平等,从而促进青少年在初等教育阶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其文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二)信仰教育丰富初等教育内容

当前社会信仰领域中的现状,致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作为当代中国主流的信仰,但是,由于社会受到多元化倾向的腐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正被那些落后的文化观念所腐蚀[2]172-175。初等教育是青少年信仰形成的第一阵地,其从教材、教师、教学等环节得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信仰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信仰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丰富初等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初等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和信仰教育相辅相成,依靠信仰教育提供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从根本上实现德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首先,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德育内容。青少年德育是初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教育与德育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德育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以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其次,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文化内容。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前人创造了优秀的思想成果,铸造了中国特色的信仰风格,如果青少年缺乏对民族精神的信仰,就会将文化教育当做一种知识,而非一种修养,失去了初等教育的文化传播意义。通过信仰教育使文化、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既能减少青少年的思想障碍,又能使青少年接受共性理解,促进其文化学习进步。

二、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薄弱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要做空谈书面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思想的主导、行动的指南,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能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3]88-9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针对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资源少、人才少、政策少等三方面。初等教育通常被视为青少年基础教育,表面上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以文化教育为主,德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比重少、教材少、手段少,从而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落后阶段,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理论研究资源保障,造成当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仍然借助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不能根据青少年的年龄、文化、社交等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缺乏有效的理论研究使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部分来自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另一部分来自其他专业的教师。由于中小学学生数量相对高校较少,所以招聘的专职教师数量非常少,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可能肩负着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造成思想政治教师既不能与同专业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又不能实时掌握学术动态,最终造成了初等教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政策支持关系密切,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初等教育既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又没有校内政策倾向,导致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始终停留在自主坚持状态,从而使初等教育中暴露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包括口述、板书、多媒体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整体看,又可以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发生在教室或学校内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发生在课堂外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和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讨论、演讲、扮演等实践教学活动,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变过去该课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其优点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脱节,容易组织实施,实践形式丰富多样[4]53-57。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一方面表现在创新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教材缺乏针对性。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去验证,并需要稳定的教学团队去钻研,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依靠教材手段,尽管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学校在师资力量分配方面仍然偏向于文化课程,这样就进一步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青少年对社会问题关心较少,自学能力较差,他们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教学手段越单一,思想政治内容距离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越遥远,造成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枯燥、乏味等负面印象。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材当前面临两个尴尬局面: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太深,容易造成青少年的理解困难;另一方面思想理论太浅,又起不到思想政治引导作用。两种困境的根本是对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传播缺乏明确的定位,如果长期以理论学习和笔试为教育手段,必定引起青少年的抵触,而如果以社会实践为主,又难以找到与青少年思想政治相吻合的切入点。所以,探索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创新,是今后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低龄化

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是青少年儿童,他们与高校学生相比在理解力、社会实践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传播对象,其低龄化特点对传播媒介要求更高。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指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是指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广泛采用“灌输式”方法,重“教”轻“学”的现象十分普遍[5]20-23。青少年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触更快,一旦采用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灌输,就容易抹杀青少年的思维自由性。根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目前的“教”和“学”都偏离了青少年这一中心,教学内容没有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相融合,教学手段没有与青少年的信息接受方式相结合,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青少年而言是一个记忆、背诵的课程,靠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难以使青少年进行主动思考,更难以使理论内容深入青少年内心,也就无法转化成他们的世界观。这种始终停留在表面上的传播方式引发了表面上的接受方式,极易造成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形式化,失去了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教育意义。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的低龄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青少年既是身体成长的阶段,也是思想和信仰初步形成的阶段,低龄化特点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特别是青少年对思想理论体系和社会发展成就的浅显理解,如果不能采取多样化、有效性地教育手段,极易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然而当前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异常突出。思想政治课并不是语文、数学这类文化课程,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教师,并且多由一些主课教师兼任,对这些教师的评价,通常不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察标准。而且,尽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实行笔试,但是仅仅从试卷上很难准确地确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反观当前初等教育中存在的评价体系现状,其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初等教育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待,在当前我国教育现状下,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的文化成绩优异,以考取一个好的高层次学校;学校也默默接受了家长们的寄托,将教学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上,而没有集中力量发展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尴尬地位。其次,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体系没有对应的实践内容,作为一项完善的考核体系,通常会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考核指标,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具有考试成绩这一实际指标,只能对其进行定量评价,而对于学生是否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水平,根本无从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最后,评价的有效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尽管当前绩效评价在各行业中都进行了大量应用,在中小学的管理中也出现了少量的绩效评价实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密切关系,而思想又容易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所以仅仅对学生在校时间内的状态进行评价,很难科学地权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

基于当前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特点,探索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从初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构成看,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和青少年三方面;因此,对其创新模式的探索,也从教师培养、教学手段、青少年社会实践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思想政治教师培养长效化

教师是初等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核心,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初等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理论研究现状,必须建立对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的长效培养机制,使教师培养和教师教学始终共同推进,这样才能保障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快速成长、大胆创新。

第一,依靠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觉悟。师德教育是对教师的思想品德进行的培养和教育,其教育内容和培养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将二者合为一体,既能发挥优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又能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获得更加系统的培养。师德是伴随一名教师终身的品质,依靠师德教育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时刻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将传统的学校培养逐渐转变成教师的自我修养,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向思想政治的前沿理论研究拓展,为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依靠远程教育提供优质培养资源。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高校相比明显不足,远程教育可以弥补这一劣势。目前远程教育在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中都有大量应用,而对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的远程教育目前还比较少,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开展思想政治远程教育已不是一件难事。目前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为远程教育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这就需要国家根据思想政治学科在全国的地域分布,建立完善的网络授课教师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远程教育与初等教育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弥补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劣势。

(二)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形象化

初等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与高校学生差别大,必须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消除其对思想政治的心理抵触。第一,寓教于乐。玩耍始终是青少年的天赋,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道理、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从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看,将大道理、大理论融入到青少年熟悉、喜欢的娱乐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情景剧、讲故事等方式,让青少年在富有情节的活动中获得最形象的感悟;寓教于乐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高度抽象提炼,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又可能走向了娱乐的极端。第二,改善课堂气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论对青少年还是对高校大学生,都是一门看似乏味的课程,要调动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必须改善课堂气氛,使青少年由强制被灌输的对象转变成主动提问、主动求索的主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实是在讲述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对这个道理提出问题、进行辩论;因此,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将拘谨的课堂变成互动交流的课堂,通过讨论加深青少年对看似大道理的理解,最终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三)思想政治实践环节多样化

目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具有一些实践环节,包括革命根据地参观、烈士陵园扫墓、英雄报告会等,但是当青少年走出校园后,如何保证其按照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关键在于实践环节的多样化。当前中小学开设了多种家校联合活动,使家长、学生、学校共同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与家长达成思想政治方面的一致,为青少年减少来自家庭方面的干扰。此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民族兴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爱国主义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科学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可以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四)思想政治评价指标差异化

中小学生的年龄不同,思想的差别就非常大,同时,地区教育水平、学生家庭背景等因素,都对其思想政治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要科学地对初等教育进行评价,必须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方法。首先要按照年级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思想差别显著,在不同年级中设计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够克服年龄因素的影响,又能够增强对教师的评价公平性。其次,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与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不同,他既要对学生的现有思想水平进行测评,又要对比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的影响,还要追踪学生成长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变化,这就需要调动多个年级、多个地区的教师进行协同研究,还要最大程度上鼓励家长参与该项研究,从而获取最全面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数据。第三,要构建基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化指标体系,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必然产生教育水平差距,教育水平的差距必然引发学生思想政治获取质量的差距,针对这种客观差距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贡献力。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初三政治论文篇(2)

一、组织政治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届人大的有关精神,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改革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认真学习学科教学常规,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1、组织初高中教师学习《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加强新教材培训工作的力度,使XXX市政治教师尽快适应、把>!

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3、组织教师学习政治学科教学常规,在评价课堂教学时,严格遵循学科教学常规的要求,使XXX市政治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学常规进行。

4、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本学期主要研究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

5、本学期将组织部分政治教师研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三、组织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扎扎实实抓好“新课程改革指导小组”工作;初步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级)与法律教育(八年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抓好“改善学生学习方式”问题的研究。带动XXX市青年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力争早出成效,扩大受益面。本学期主要组织教师撰写有关子课题研究的文章,争取能拿出一批高质量的文章。

四、关于高中教学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积极推动政治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在新一轮课改中,作出政治教师应有的贡献。

2、组织高三教师学习教育部有关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有关文件,明确高考导向与试题改革的特点。

3、召开XXX市市高三政治教学专题复习研讨会,组织高三教师交流、讨论本年度重大时政专题和复习教学策略。

4、组织苏锡常镇第一次模考政治学科命题、阅卷及评价工作;组织苏锡常镇第二次模考政治学科阅卷及评价工作;分析、总结前一阶段学生复习情况,研究下一阶段复习教学策略。

5、组织高三政治教师开复习课(特别是开试题评析的研究课),研究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问题。

6、对20__-20__学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行归类整理,结合教材,形成热点问题的解题思路。

7、组织高一、高二教师研究新教材,开公开课,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8、组织高中教师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制作活动。

9、提供高中有关年级期中、期末考试试卷。

五、关于初中教学工作。

1、组织初三教师认真学X市市中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与要求,明确中考政治学科试题改革的方向。

2、组织初三教师开复习研究课,提高复习课教学实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3、组织初中政治教师积极参与计算机课件制作活动。

4、组织初一教师开展心理品质“活动课”的研究,探讨活动课教学的原则和评价体系的建立问题。

5、组织初二教师搜集法律常识的案例,汇编成册,为搞好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6、提供初中有关年级期中、期末考试试卷。

具体日程安排:

二、三月份:

1、高三期末试卷分析,交流高考信息、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

2、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研讨初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

3、初三期末试卷分析,研讨初三政治试题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

4、成立“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

6、组织初三教师认真学习中考考试说明,明确中考改革的方向。

7、高三政治公开课。

8、完成高三一模试卷阅卷及分析评价工作。

四月份:

1、召开XXX市市高三政治教学专题复习研讨会;高三政治公开课。

2、初三政治公开课。

3、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4、高一政治公开课。

5、初二政治公开课。

五月份:

1、初三政治公开课。

2、完成高三二模试卷阅卷及分析评价工作。

3、初一心理品质“活动课”展示。

4、组织部分教师研讨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

5、对部分学校高三、初三政治复习教学情况进行调研。

6、组织高三教师交流复习教学经验,讨论下阶段复习教学计划。

六月份:

初三政治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7401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往往不会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会融入当前的热点新闻作为政治教学的重要素材,或者组织学生对时事政治热点进行讨论、分析或竞赛。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了教师需要关注的焦点,也成了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要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政治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而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渗透时事政治,能够一改政治课堂死板枯燥的情况,让学生能够在时事政治内容的刺激下,转变传统政治课堂枯燥死板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政治课堂中设置新闻讨论环节。新闻讨论环节是让学生对有兴趣的新闻进行事件背景、事件缘由、事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讨论。教师组织开展的新闻讨论环节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学生阅读新闻、联系教材讨论新闻、教师最终点评。教师在组织新闻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紧扣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时政新闻。在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开展指导工作,对学生提出的论点进行鼓励与引导。例如,在教学“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可以联系2015年10月政府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的政策来进行讨论分析。在对这一新闻的讨论中,教师可以紧扣教材,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要怎样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教材中的计划生育政策等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这种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渗入时事政治的新闻讨论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以往沉闷的政治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时刻跟随教师的脚步来进行新闻讨论分析。可以看出,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二、可以丰富政治教学内容

在传统初中政治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是针对教材进行固定模式的学习,虽然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十分全面、系统,但是在变化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固定的政治知识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往往导致初中政治教学出现严重的滞后性。并且,传统初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陈述枯燥,理论过多,缺乏相关的事例加以支撑,从而导致学生对初中政治教学失去兴趣。而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融入时事政治,则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师能蛟诮滩慕萄е余开展时事政治教育。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时事政治竞赛活动,结合教材针对故宫博物院迎来成立90周年院庆、“一带一路”经济路线问题等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详细搜集,在课堂上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安排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身的见解。

三、让政治课堂具有时效性

初中阶段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特别是对于初中政治课程来说,其中的知识点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时事政治内容,让政治课堂具有时效性。将时事政治运用到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分析,让政治课堂不仅局限于教材。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事政治的时效性与生活性,让学生密切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政治课堂的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轮流朗读《时事报告》等杂志上的新闻,在给学生一定讨论时间后选择一至两名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点评。这种方式不单单可以让初中政治课堂更加具有时效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灵活、科学地使用时事政治材料可以弥补教材的固定性、滞后性,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对时事政治事件开展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政治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初中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自身应用时事政治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三政治论文篇(4)

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毕业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要搞好初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教学行为上做到进一步提高。

一、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其它课程的教学更多地重视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受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思维方法及认识能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社会上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干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包含教育者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这些教学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自身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解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所授知识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以及这些知识在学生身上能否达到与行动相统一的矛盾,给思想政治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联系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实际,使学生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正确运用这些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和解释能力,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中有其独到的价值。

二、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一切以教师为中心。而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享有者、传授者。对学生而言,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有学问的人,是有“一桶水”的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接受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关系就变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布置,你记忆……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政治成了背、记、抄,纯粹为了应付考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观念失去了政治教学的根本意义。

教师不再单纯去教,而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启迪;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凸现自己的个性、主体性、创造性……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索的主体,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升华。如我在执教“综合国力的增强改善了人民生活”这节内容时,先组织学生对自己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作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畅谈自己家里的变化。大家围绕着改革开放前后各自家庭的经济收入、生活用品的拥有、居住质量的改善和家庭文化生活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共同得出一个结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因为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源于正确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音乐、故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但是,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而一堂思想政治课无非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几个方面下手的:

①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兴趣的前提。

我认为一节吸引人的课,教师应该先从设计问题开始,俗话说“一个好的开端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我坚信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这节课的成败,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联系,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②分析问题倡导研究性学习,这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

③解决问题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教材知识与自身行为间的联系

思想品德课倡导内化于心,这就需要在学习中,我们应把所学的知识与自身行为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当学校或社区组织志愿者活动时,积极参与,奉献爱心,履行社会责任。

初三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初中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注重其价值的发挥,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关系着百年树人的大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初三政治论文篇(5)

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政治价值因此显得尤为突出。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初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初三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初三政治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思想政治课还要重点介绍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路线及重大政策,因而它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特点的学科。

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实施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普遍的、常用的文化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的同时,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的宗旨。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初三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和底色。初三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特点代表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教育改革中有具重要的价值。

初三政治论文篇(6)

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政治价值因此显得尤为突出。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初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初三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初三政治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思想政治课还要重点介绍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路线及重大政策,因而它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特点的学科。

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实施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普遍的、常用的文化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的同时,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的宗旨。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初三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和底色。初三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特点代表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教育改革中有具重要的价值。

初三政治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56-03

陆贾,约前240~前170,西汉初年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事迹主要保留在《史记》和《汉书》的本传中,而其思想则存现于《新语》一书中。陆贾在西汉初总结秦灭亡教训,为封建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陆贾作为汉初的重要思想家,自然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21世纪以来关于陆贾与《新语》的思想属性进行梳理。纵观21世纪以来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关于陆贾《新语》的思想倾向及归属主要分为:哲学思想属性、政治学思想属性和史学思想属性。以下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哲学思想属性

(一)儒家

徐复观把陆贾思想归为新儒家,他的《两汉思想史》中《汉初的启蒙思想家――陆贾》对其进行了专篇的论述,并从中得出了如下结论:汉代经学的发端、西汉知识分子的尊经“而其端,实自陆贾发之”。

张立文在《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中说:“儒家学说在秦王朝统治时期受到打击,在汉初又受制于黄老之学,但其势力却处于上升阶段。综观西汉初年的儒学,有三种发展倾向:1.侧重学术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发展先秦儒学理论,这种倾向以陆贾、贾谊为代表。……”

金春峰的《两汉思想史》中谈到汉初儒家思想的崛起时提到“汉初儒家复起的代表人物,是陆贾、贾谊、韩婴等人。他们宣扬儒家的仁义德治……”。金春峰还论述了虽然汉初黄老思想具有深刻影响,但是陆贾的思想主线以及著作的主要内容并不属于黄老思想,而是适应时代性的在儒家的立场上进行了重新解读的儒家思想。于迎春在《秦汉士史》中也从儒学的角度对陆贾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除了以上对陆贾和《新语》研究的专书,单篇专门进行研究的文章也是琳琅满目。

刘德贵在《汉初儒学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总结了陆贾等学者的思想属性的新的共同特征,并得出如下结论:陆贾等人在儒学的发展过程中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兼收并蓄各家思想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文中指出:“《新语》的中心思想就是儒家的仁义德治思想。”

李禹阶对陆贾和《新语》的研究贡献颇大,成绩卓著。他的《汉代新儒学“天人感应论”开山祖――陆贾》,对西汉王朝封建政治哲学本体论“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探索,提出汉初思想家陆贾以五经为本,并结合当时汉初王朝的实际,对先秦诸子学说进行了新的改造,运用了儒学的“天道”观的方式对“君道”的制约意义进行了新的论证。另外,他在《陆贾新“无为”论探析》及《论陆贾的“礼”、“法”思想》中也论述到陆贾思想对董仲舒的今文经学的重要影响,并指出陆贾是汉代国家思想中政治、法律伦理化的肇始者。除此之外,李禹阶撰写的《陆贾新儒学的文化独尊思想》,从哲学方面进行解读并将陆贾的思想归为新儒家。

高伟洁的《儒风嬗变与儒术独尊》一文,论述了通过秦汉之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导致的儒家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进而趋向功利、皇权、等级等基本方向,使儒学经汉儒改造后成为新儒学。

任怀国在《试论陆贾对儒学的改造》中论述了陆贾适应汉初的社会现实情况,着重于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在结合道、法等思想精华的同时调整了传统儒家思想,重新进行了阐释。作者指出:“在儒学的这一转变中,人们较多注意的是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实则这种改造在汉初即已开始,活跃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著名儒生――陆贾,便是汉代儒学改造的先驱。”

胡兴华《从〈新语〉的天道观看陆贾思想的源流与归属》一文通过对陆贾“天道观”的论述,指出“汉初陆贾、贾谊等人所强调的已不是孔孟所代表的原始儒家,而是以荀子为代表的融合了法、道、阴阳各家之长的新形态的儒家思想”。孙宇男的《陆贾的天道观论略》也是从“天道观”的论述中得出陆贾思想属于儒家思想。

徐平华《陆贾无为思想的属性辨析及其价值》一文运用了全新的视角,和传统认为“无为”属于道家思想的观点正好相反,而是从无为的角度论证陆贾的思想属于儒家。并得出陆贾的无为属于儒家的“道德导向无为”,源自儒家的仁义。

胡蝶所写的《陆贾的儒学思想及其治国理念》一文,从陆贾的思想特点和“仁义之治”及“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分析了陆贾的儒学精神。

郭延成《试析西汉前期儒学攀升的原因》从儒学思想体系不断融入的新活力、统治思想的新转化以及儒学社会阶级基础的扩大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陆贾思想的支点、基干和结构毫无疑问是属于儒家的”,“两汉儒学开山鼻祖非陆贾莫属”。

总之,把陆贾与《新语》归于儒家思想的大部分都是基于其仁义德治的思想。

(二)道家

和上述诸多学者把陆贾与《新语》归于儒家思想不同,部分学者把其归于道家思想。

肖父的《中国哲学史》一书认为陆贾强调统治者在政治方面要顺其自然,他所坚持的“无为”是直接承袭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奠定了自己“新道家的特殊地位”。

熊铁基在《秦汉新道家》中认为,《新语》的指导思想显然是道家思想,……把‘道法自然’的思想创造性地用之于人生和政治,是新道家的主要特点,《新语》正是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新语》是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因此,“应该说陆贾是汉初新道家的一位杰出代表”。

于斌的文章《论汉初道家治国思想的勃兴与衰落》指出,陆贾思想带有鲜明的道家思想的色彩,这从其总结秦代亡国的教训并提出新的建设国家的意见中可以看出。文中同时指出:“陆贾运用道家思想对秦亡的教训作了很好的总结和诠释,并且提出了以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为主导的治国方针。”因此说应当把陆贾归于道家人物。

阮忠《两汉文化与散文风格的擅变》一文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分析论证,指出陆贾属于道家思想。因为社会主导文化思潮是在“清静无为”的旗帜之下充满极端仁爱的新道学。而这在刘邦时期已经萌芽,陆贾即是典型代表之一。

高华平的《道家文化与两汉文论》一文从汉初哲学思想、帝王的官方哲学、文人学士的个人情趣、以及陆贾的《新语》来论证了陆贾的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也可称之为新道家。

李库的《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指出黄老思想指导了西汉前期的主要政治活动,黄老“无为”政治在当时适应社会实际情况,取得了成功,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而这些消极影响也是由于黄老思想的影响。

总之,把陆贾《新语》归于道家思想,大部分是基于其对道家无为思想的继承发展。

综上所述,把陆贾与《新语》归于哲学思想属性,主要是基于其对先秦诸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二、政治思想属性

唐国军《汉代学者对先秦典籍改造的目的及原则》从“典籍改造对政治理论选择的依违性”、“两汉学者的典籍改造与先秦传统文本的经典化”、“汉代对先秦典籍改造的基本原则”等角度提出了不同于学术界大部分学者的新观点,指出“至今仍在学者中就其学派归属问题争论不休,有言(新)道家者(如熊铁基先生),有言儒家者(传统说法),有言杂家者(如胡适之先生)。依笔者的认识,陆贾所开出的政治药方不是儒家,不是道家,也不能归并为杂家,而是‘因世而权行’的开放政治思想。”并最终得出两汉学者对先秦典籍的“改造的最后结局就是以儒术(而非原始儒家学说)为中心的诸子百家之学大整合后国家政治学理论――中国传统政治学的诞生”。

陈倩《西汉刘邦时期社会控制思想初探》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指出陆贾的思想是一种社会控制思想,因为陆贾所作《新语》,他是以统治集团的成员的身份,从刘邦的角度,以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为目的而寻找的新的治国思想和理念,以达到维护大一统的统治以及安邦定国的目的。另外,陈倩《陆贾思想研究》在《西汉刘邦时期社会控制思想初探》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结合社会学理论“从政治家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反映出陆贾在刘邦时期的思想不是从学术派别继承角度,而是从统治政治的角度来构筑自己的思想”。

蔡志军《论陆贾政治思想中的民本主义特色》探索了作为汉初的政治思想家通过对秦王朝暴政反思而提出了仁义之治和无为之治,并充分体现了民本主义的特色。

总之,把陆贾与《新语》思想归于政治思想属性,大部分是基于陆贾是从统治国家政治的角度以及汉初社会的实际情况来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

三、史学思想属性

汪高鑫《陆贾的历史著述与历史思想》一文把《新语》作为一部历史著述进行分析,对陆贾丰富的历史思想给予很高的评价,很明确地把陆贾归为史学家,《新语》归为史学著作。

“秦后史学的创立,陆贾居有第一功。”文章还对李禹阶的《汉代新儒学“天人感应论”开山祖――陆贾》中提出的“陆贾提出的‘性与天道’蕴涵着‘天人感应论’”的观点用历史学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陆贾的历史观是把人看做历史的主体。

总之,把陆贾与《新语》思想归于史学思想属性,是基于陆贾对历史的认识和借鉴的角度。

综上所述,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陆贾与《新语》的思想属性的界定以哲学思想属性为多,而哲学思想方面又以儒家思想为多。同时,学者在政治和史学思想属性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说明学术界对陆贾与《新语》的思想属性研究正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

参考文献:

〔1〕肖父,李锦全.中国哲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于迎春.秦汉士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立文.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增补第3版.

〔6〕胡兴华.陆贾及其《新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7〕陈倩.陆贾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

〔8〕刘志霞.陆贾《新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9〕阮忠.两汉文化与散文风格的擅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0〕刘德贵.汉初儒学发展的艰难历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2).

〔11〕汪高鑫.陆贾的历史著述与历史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12〕任怀国.试论陆贾对儒学的改造[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初三政治论文篇(8)

一、初中政治教师角色的特殊性

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初中政治教师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对其所期望的行为模式,便是所谓的初中政治教师的角色。与其他课程的教师相比,初中政治教师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具体实施者且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一)对初中政治教师角色的总体定位具有特殊性。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学生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在新的时期下重新思考初中政治教师的总体定位。

(二)初中政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初中政治教师角色的特质。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良好健康的道德品质。因此,初中政治教师除了肩负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责任之外,还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二、传统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角色的定位

(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传统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向来具有权威性和神秘感,因为其往往扮演的是知识和真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传统应试教学环境下,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师给出结论―引导学生理解―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除了回答老师预先创设的问题外几乎没有任何参与,探索活动也极贫乏,因此,在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出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弱的现象。

(二)教师是教学管理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不平等关系,在教学管理中政治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强制性管理,甚至是粗暴的体罚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很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教师是学生成绩的裁判者。

我国一直以来采用的基础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标准,以考试成绩和升学为目的。教师评判学生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与排名,这使得排名靠后的学生始终抬不起头、受到歧视。

三、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观念上的重新定位。

由于受到观念的束缚,“重理论灌输,轻学习过程”一直是初中思想政治课采用的教学模式。传统观念认为,政治课程中的知识点没有什么好理解的,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而只重视理论知识点的灌输与强加,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直接让学生记诵标准答案。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与其他课程一样,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二)教学方法上的重新定位。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传统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活动是课堂之外的事,殊不知“课程开发”完全可以发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开发、恰如其分地创设种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每一堂课不应该只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的角色犹如一个乐队的指挥,应该是其灵魂所在,但是优美的乐章需要在每个人的配合下才能演奏。

2.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引导无产阶级不断进取、不断前进的基本理论,是无产阶级制胜的法宝,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在学生心中种下这粒种子,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但是这种教授绝不是“填鸭”,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探究式、自主性的学习,将课本理论与自身的理解规律、思维方法结合起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三)自我发展上的重新定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并运用的理论,在改革深化的大潮下,我们要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信息不断充实和验证已有的理论,初中政治教师更应如此,如果不能及时自觉自主地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与知识,必然会为时代所淘汰,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师不断进取、不断汲取新的养分,使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体系之树常青。

四、结语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摒弃传统的管理者、裁判者等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海无涯的领路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初三政治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93-01

一、创造课前预习的情景,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并做反复推敲的引导。首先,在初三政治课的教学系统里,教师是整个环节的引导者。我们此时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网络密集、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时代,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加强自身专业化的学习,贯通各个领域的知识面,才能更好的领导孩子。孩子是作为整个系统里的主体,那就要以孩子们为整个系统的中心来展开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以分数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摆脱一知半解的硬背教学模式,解除对学习的畏难和厌倦的情绪。把孩子们从教堂引向生活,通过发现来认知事物,来才获得知识。

二、优化初三政治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政治学习个性。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这也是衡量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准,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每一课的教学都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综合制定出恰当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达到,并以此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善的心智,书上的教条也是一样,你让一个没有接触现实的学生,去懂宪法、去懂经济理论等,好比你让一个不知什么气球的老太爷吹气球:鼓着腮帮子吹气球――空忙。那就需要我们把孩子从课堂领到生活中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带领他们多多参加爱心志愿者活动,如福利院、孤儿院等,进行善的根植,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三、几点策略和措施:首先,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创设一系列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情境,随后要学生对这种情况产生疑问,有了疑问的先导,便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步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惑,小组内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到课堂上来,通过教师的讲述解决难点;其次,课堂上要营造情感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师讲究十分的师道尊严,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学生在低下胆战心惊,新的自主探究课堂一定要摒除这种不好的状况。修正一下我们现存的师生关系,要知道教学相长的深刻道理。敢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实际上对自身知识的增长都是一个不小的促进。再说,新课改以来,我们政治教师的确应该修正一下我们传统心目中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而不是一个盛放我们咀嚼过的知识的一个器皿,我们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学生,尊重知识本身,尊重课改本身。其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我们在授课的方式上也应当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不应该在课堂上一直滔滔不绝,大讲特讲。而应该针对教材上的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对我们的授课方式做一个适当的调整。

初三初中政治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教给学生政治理论知识,而更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了解政治的意识和运用政治基本理论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同时,要通过政治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所以,政治课的学习不是局限在书本上的,而是要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以上从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提出了正确引导初三学生进行政治课程的学习,即实施概念具体化、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与理论相结合,以期达到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初三学生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三政治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65-02

初中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具有了许多新的有利条件,为他们运用多种手段学习政治知识奠定了基础。然而,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系统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他们提高政治知识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治知识学习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反映心理形式,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起着调节、控制、指导的作用,意识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意识就是说学生自觉地认识到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烈的政治知识学习意识能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学习政治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并积极主动地探寻进行该活动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意识与主动性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盲目性突出,自主学习意识缺乏且自信心不足,对政治知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不求甚解。

第二,政治知识学习兴趣难以激发,主动性缺乏。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是他们在心理上对政治知识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思维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又由于政治知识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往往严肃有余而趣味不足,这就必然造成初中生对看似枯燥、刻板的政治知识失去兴趣、学习主动性不足,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厌烦情绪。

第三,政治知识学习途径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如同找到了攀登知识之巅的路径。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普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手段呆板单一,靠机械的死记硬背把握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欠缺,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存在着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更做不到把课堂上所学的政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成为指导他们行为的准则。

二、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向学生系统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一种政治教学模式。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呈现封闭性特点,远离生活世界。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是灌输方法具有强制性。灌输本身的作用发挥是外在的,是教师通过政治知识学习的多种途径强制于学生,这就导致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淡化学生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需求。(2)是灌输形式相对单一化、教条化。灌输方式基本沿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方式,即从灌输内容到被灌输对象的单向模式,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创造活力,僵化、教条、单一的灌输形式和内容极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和分离,导致教学质量下降。(3)是灌输内容缺乏层次感。政治知识的灌输面向全体学生,并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政治知识的具体学习中无法规避地表现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满堂灌的现象,它的结果就是泯灭学生的生机与灵气,抹杀学生的创造活力。

第二,农村初中专业政治教师的短缺。具有专业素质的政治教师的稀缺是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产生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据统计资料表明:80%农村初中只有毕业班安排一两名专职政治教师,这些教师的职责就是狠抓升学考试而不求其它,初一、初二年级政治教师则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师则通常把政治课当作副课对待。政治课教研组在农村学校和其他学科合并的现象也很普遍,以致政治教师只能在自己特定的狭小范围内开展教学任务,相互交流,听课学习相当困难,面对不断更新、日渐丰富的政治教材内容时,即便花费很大精力,教学质量仍不尽如人意。

第三,重智育轻德育的农村习俗理念的影响。智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智能的活动;德育是教育者将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在合品德的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农村家长对德育教育的普遍认识。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品德再好,也无法帮助他们摆脱现实困境。相反,有时人的品德诚实,却要吃亏,反被人嘲笑。加之智育的可检性和德育的不可控性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对学生德育又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升学考试时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也只是划了一道无形的录取线,导致许多农村家长对德育教育的漠视乃至忽略,他们往往把政治知识看成子女获取优秀成绩、顺利升学的工具。

三、正向引导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的对策

第一,更新政治教学理念,转变政治知识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点金术”有时比“金子”更为可贵。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好政治知识的基本方法。初中生具有勤思、好疑,形象思维能力强等认知特点,加之政治知识理论性强、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时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联系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他们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力求做到书内知识与书外生活的融会贯通,这样初中生才能对所学的政治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与此同时,政治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大胆探新、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以达到既符合政治知识学习规律,又满足初中生实际需求,既生动活泼,又不拘泥于形式的效果。

第二,提升农村初中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政治教师在学生政治知识学习中起着导向作用,其文化底蕴、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政治知识讲授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理服人,政治教师必须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其次,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知识的学习不能是呆板、空洞的说教,而应是教师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的真实外化和表现,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去影响学生。再次,政治教师还应具备广博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具体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历史知识,特别是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当前理论热点、难点相关的知识;当代国内外思潮相关的知识;一定程度的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第三,创设有利于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家庭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是不能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的。”蔡元培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庭环境是子女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教育理念、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对子女政治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调查发现父母如果关心国内外时事,那就会对子女政治知识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科学有效的引导子女学习政治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家长就必须重视对子女政治知识学习的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政治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家长还应注重用自己的点滴言行去激发子女学习政治知识的热情,促使其能够运用政治眼光看待问题,运用政治思维分析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要有效的提高政治知识学习效率,要达到政治知识学习的预期目标,必须立足于他们学习政治知识的具体条件和实际状况,认真分析和思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查明原因和找出对策,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知识的能力,坚定他们学好政治知识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太平,李炎清.灌输式政治教学及其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08,(07).

[2]庞文婧.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家庭[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3]朱桂权.激发初中生学习政治兴趣的几点尝试[J].中学教学参考,2009,(27).

[4]俞俊.初中生课外学习政治知识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16).

上一篇: 会计核算论文 下一篇: 工程专业建设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