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教育相关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8 14:55:46

跟教育相关论文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1)

1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制定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方案

1.1首先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地确定教学改革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因此,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有关内容,领会其中精神,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相应地确定外贸跟单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一方面,使其明显区别于现行的本科外贸专业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又要让该课程的培养模式具有职业定向性,使其定向于为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培养出操作型和应用型的外贸跟单职业人才。

教学改革目标一旦确定,就必须对该课程相关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如果教学内容不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做相应的改变,教学改革只会流于形式。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认真落实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方法先进、内容丰富、效率快捷、实效突出”的新目标。

1.2编写符合外贸跟单职业特点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对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方案的制定,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与相应职业的特点,恰当地确定该门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其相应匹配的项目和任务等,较好地处理它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详略得当。

《外贸跟单实务》的整体设计是基于外贸跟单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基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进行驱动,建立以外贸跟单流程为框架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面向外贸岗位来建设课程”的新的理念。课程整体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从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职业要求等方面去考虑。强调职业需求对课程的重要性,以职业描述为课程设计的起点;重视技能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找出支撑职业能力的核心技能;依靠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来完成课程设计和教学训练的全过程。

1.3根据整体设计方案和要求,进行单元设计

有了明确的整体设计方案后,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整体设计的要求,以职业为导向,落实到每个教学单元中去。确保在每个教学单元能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任务进行驱动,突出能力训练,来达到该课程所要求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思路和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从而使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得以提高。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选择特色教材,根据职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2.1选择具有鲜明职业学校特色的系列外贸跟单教材

教材的建设应建立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教材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避免选择一些以理论逻辑为序,按章节进行论述的常规模式的传统教材,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来选择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系列的实务性强的教材,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具备外贸跟单基本操作技能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2根据职业特点对外贸跟单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外贸跟单岗位的要求,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则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教师应根据职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取舍,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压缩了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操作的教学学时,加强学生技能水平的训练,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3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式改革

3.1传统的传授知识型教学方法对外贸跟单课程教学的不利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习惯于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安排教学,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在施教过程通常是以抽象的知识概念、定义入手,再向学生讲解跟单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课来了解跟单的理论知识。课后要求学生通过相关的练习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种其实是一种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单方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有些教师虽然安排了相应的实训课程,但是通常将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分开安排,即先学完理论课程,再用一到两周的实训周来完成实训课程。由于理论与实操课程不连贯,时间相隔较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需要用到前面的系统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时,往往会记不起来或是记不清楚,从而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外贸跟单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式改革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我们应该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刀阔斧地创新式改革,建立了新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例如,我们可以采用“以能力为本位,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方法。近年来,这种方法逐渐为不少高职院校的所接受,并广而推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创新性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当然,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除了上述所介绍的项目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实地考察法、网上教学法等等,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体,鼓励学生敢想敢创,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4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1利用多媒体教学

对于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按照外贸跟单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于课前精心准备教学课件,让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寓教于乐,开发出一套适应该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约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时间,解决板书的空间问题;另一方面,精美的课件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4.2利用网络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建立的该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展网络教学。在该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课程网上授课、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等教学活动。对于当代偏爱网络的学生,这种先进快捷的教学方式,相信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能带来更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3利用教学软件的仿真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外贸跟单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仿真的外贸跟单业务环境中,开展外贸跟单业务实操训练。在实操前,先给每个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并在注册系统中填写好注册信息,然后按照外贸跟单业务流程,完成每个操作环节的任务。让学生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外贸跟单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从而提高外贸跟单的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国际贸易打下良好的实际操作基础。

4.4利用校内实训室的模拟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将实训室设想为真实的社会和企业环境,在实训室内“设置”了外贸跟单业务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社会职能机构”。例如,在安排外贸跟单实训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里完成。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如工商部门,外商等。每组分配好各个学生具体的角色,成立模拟公司,并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然后按照外贸跟单业务流程分别完成每个操作环节,最后各分组缮制每个流程相对应的单证。

4.5.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岗位教学

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现成的有利于教学的企业资源,将教学和企业实际业务联系起来。例如《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在进出口贸易中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有关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单据时能得到真实具体的效果。同时,尽可能收集有关企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走进外贸跟单业务的工作现场,向企业的外贸跟单员学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与社会相应岗位的接触。这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更可以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宝贵知识,从而对外贸跟单流程有了个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现实意义。

5 建立与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考核体系

相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考核内容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而应该以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考核形式不能单以传统的平时作业、测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成绩的评定,而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突出基本技能的考核。如考核形式可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考核项目可以分别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地考察、实践作品成绩等组成;终结性评价可通过期末考试等方式来评定。明确各种考核所占成绩的比例,形成符合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标准的评价体系。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2)

1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制定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方案

1.1首先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地确定教学改革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因此,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有关内容,领会其中精神,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相应地确定外贸跟单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一方面,使其明显区别于现行的本科外贸专业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又要让该课程的培养模式具有职业定向性,使其定向于为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培养出操作型和应用型的外贸跟单职业人才。

教学改革目标一旦确定,就必须对该课程相关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如果教学内容不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做相应的改变,教学改革只会流于形式。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认真落实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方法先进、内容丰富、效率快捷、实效突出”的新目标。

1.2编写符合外贸跟单职业特点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对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方案的制定,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与相应职业的特点,恰当地确定该门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其相应匹配的项目和任务等,较好地处理它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详略得当。

《外贸跟单实务》的整体设计是基于外贸跟单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基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进行驱动,建立以外贸跟单流程为框架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面向外贸岗位来建设课程”的新的理念。课程整体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从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职业要求等方面去考虑。强调职业需求对课程的重要性,以职业描述为课程设计的起点;重视技能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找出支撑职业能力的核心技能;依靠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来完成课程设计和教学训练的全过程。

1.3根据整体设计方案和要求,进行单元设计

有了明确的整体设计方案后,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整体设计的要求,以职业为导向,落实到每个教学单元中去。确保在每个教学单元能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任务进行驱动,突出能力训练,来达到该课程所要求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思路和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从而使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得以提高。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选择特色教材,根据职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2.1选择具有鲜明职业学校特色的系列外贸跟单教材

教材的建设应建立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教材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避免选择一些以理论逻辑为序,按章节进行论述的常规模式的传统教材,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来选择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系列的实务性强的教材,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具备外贸跟单基本操作技能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2根据职业特点对外贸跟单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外贸跟单岗位的要求,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则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教师应根据职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取舍,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压缩了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操作的教学学时,加强学生技能水平的训练,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3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式改革

3.1传统的传授知识型教学方法对外贸跟单课程教学的不利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习惯于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安排教学,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在施教过程通常是以抽象的知识概念、定义入手,再向学生讲解跟单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课来了解跟单的理论知识。课后要求学生通过相关的练习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种其实是一种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单方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有些教师虽然安排了相应的实训课程,但是通常将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分开安排,即先学完理论课程,再用一到两周的实训周来完成实训课程。由于理论与实操课程不连贯,时间相隔较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需要用到前面的系统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时,往往会记不起来或是记不清楚,从而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外贸跟单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式改革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我们应该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刀阔斧地创新式改革,建立了新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例如,我们可以采用“以能力为本位,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方法。近年来,这种方法逐渐为不少高职院校的所接受,并广而推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创新性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当然,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除了上述所介绍的项目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实地考察法、网上教学法等等,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体,鼓励学生敢想敢创,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4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1利用多媒体教学

对于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按照外贸跟单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于课前精心准备教学课件,让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寓教于乐,开发出一套适应该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约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时间,解决板书的空间问题;另一方面,精美的课件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4.2利用网络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建立的该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展网络教学。在该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课程网上授课、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等教学活动。对于当代偏爱网络的学生,这种先进快捷的教学方式,相信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能带来更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3利用教学软件的仿真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外贸跟单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仿真的外贸跟单业务环境中,开展外贸跟单业务实操训练。在实操前,先给每个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并在注册系统中填写好注册信息,然后按照外贸跟单业务流程,完成每个操作环节的任务。让学生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外贸跟单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从而提高外贸跟单的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国际贸易打下良好的实际操作基础。

4.4利用校内实训室的模拟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将实训室设想为真实的社会和企业环境,在实训室内“设置”了外贸跟单业务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社会职能机构”。例如,在安排外贸跟单实训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里完成。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如工商部门,外商等。每组分配好各个学生具体的角色,成立模拟公司,并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然后按照外贸跟单业务流程分别完成每个操作环节,最后各分组缮制每个流程相对应的单证。

4.5.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岗位教学

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现成的有利于教学的企业资源,将教学和企业实际业务联系起来。例如《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在进出口贸易中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有关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单据时能得到真实具体的效果。同时,尽可能收集有关企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走进外贸跟单业务的工作现场,向企业的外贸跟单员学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与社会相应岗位的接触。这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更可以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宝贵知识,从而对外贸跟单流程有了个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现实意义。

5 建立与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考核体系

相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考核内容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而应该以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考核形式不能单以传统的平时作业、测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成绩的评定,而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突出基本技能的考核。如考核形式可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考核项目可以分别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地考察、实践作品成绩等组成;终结性评价可通过期末考试等方式来评定。明确各种考核所占成绩的比例,形成符合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标准的评价体系。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3)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1转眼间,五天的跟岗活动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五天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走出园门,学习别人之长,再是感谢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们给我的指导和帮助。在跟岗学习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武进机关幼儿园教师的刻苦专研的敬业精神。回首这些天的学习,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半日活动、有大教研组活动、有集体备课等。下面我就具体讲讲我的感受:

一、环境美

走进机关幼儿园,就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公共环境极具特色,充满童趣,教室环境体现主题活动情况,并能结合季节来布置。家长园地展示了一周教学和每日具体的活动,而且很好地结合了十个“一”工程的内容,让家长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这非常有利于引发、支持孩子们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二、常规细

观摩了各年龄段的半日活动,我感觉老师更关注的是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如点心前要洗手、便后要洗手,而且要把衣服束在裤子里,这是老师们一直在强调的事情。还有是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参与晨间活动时的习惯,非常注重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还能根据季节的不同每天为孩子提高不同的水如生姜水等,预防感冒,增强孩子的体制。

三、教学实

在跟岗学习中,我听到了更多的真实的常态课,它既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太多的花俏。这样的课堂让我感到朴实、自然,更让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工作态度、专业素质,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关注。有的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的注重孩子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的注重孩子经验的分享、能力的提高。正如庄春梅老师说的“一沙一风景、一花一世界”,每个老师各具特色。

四、注重游戏与户外活动

老师每天总能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力求活动的丰富多彩,并能较好地融合了民间体育活动,如在玩垫上游戏时,老师一会儿让幼儿学习毛毛虫爬,一会儿复习螃蟹走、一会儿再玩侧滚翻。活动中老师极具亲和力,和幼儿们玩成一片。这不仅有利于他们体质的增强,而且培养了幼儿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在短暂的五天里,我得到了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带着几分眷恋、几分回味,几分收获,结束我本次的跟岗活动。它是我教育生涯中难忘的珍贵的回忆。我将以此为起点,不断学习、完善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专业素养上有一个飞跃。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2十月的广州秋色醉人,亚运的激情振奋人心。10月,我来到陆蓓校长名师工作室进行跟岗学习,这二十天是充实和丰盈的。我是心怀激动和责任而来,现在是带着收获、感悟和思索满载而回。

我非常珍惜这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学习机会,跟岗学习期间,遵守纪律,自觉参加工作室安排的各项学习、研究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主动参与交流、考察活动,每周坚持写跟岗日记,认真完成培训的各项活动和作业。

这次跟岗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走近特级教师陆蓓校长和中星小学的老师们,我经历了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导师、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修改课题、开题、常态课展示、听课、评课、学员汇报课……陈建伟教授和桑志军教授等专家和陆校长在课题研究上的指导,犹如清风扑面,带给我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引起我反思,更加明晰了我研究和努力的方向。这一次跟岗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我得到观念的洗礼,理论的提高、知识的积淀、教学技艺的增长,收到了沉甸甸的果实。

在陆校长指导我们省骨干教师学员如何评课和如何上课的两次专题研讨以及课题指导中,一次是写景类文章怎么上得更有效,第二次是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都听到了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发挥教师领导力,构建学习型课堂,促进了学生发展的语文课才是优质的语文课。通过观摩中星小学老师的课例和陈建伟教授的专题讲座,让我更明晰了这一理念在语文课堂上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给学生提供大语文课程资源的学习支架,给我很大的启发,也为我日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指引了方向。

经过跟岗学习,我深感自己知识和理论厚度真的很浅薄,教研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要在工作中落实好“学、思、行、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与名师同行,学知识、学育人;与同伴携手,促思考、促发展;在这个秋天,我收获良多。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320__年5月5日至15日,我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为期十天的“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跟岗培训”活动,我跟岗的基地学校是从化中学。这次跟岗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我的理论素养,提升了我的专业水平,让我对以后的学校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下面谈谈我对这次跟岗学习的体会与收获:

一、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内在利因

从化中学的前身是从化学宫、从化学堂,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弘治二年,有500多年校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从化学子。在孔子文化的传承中,历届从中校长都作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现任邱榕基校长,对从中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整合方面更是倾尽心血。如今,从中古殿新楼相映成趣,古树新枝纵横成画,绿草如茵荔香浮动,校道明净亮丽,每一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处亮丽的风景,都能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该校的孔子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强而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风向标

从化中学行政班子配备完善,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协调,是一支行政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高效行政队伍。5月10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该校的行政会议,我觉得这次行政会议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实效性高,让我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该校团结、务实、高效的班子作风,感受到邱校长注重班子队伍建设和用人理念,各部门主管行政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相互协调,团结合作,做到事事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对各部门提出的问题,各行政参与讨论,确定工作思路与做法,积极调动行政的管理意识,做到群策群力,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从化中学有着深厚的德育文化底蕴,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孔庙(孔子文化)以其“弘扬孔子文化,培育现代君子”的德育精髓净化、滋润了广大从化学子的心灵。近年来,在从中师生的努力下,从化中学先后荣获“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校园”、“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广州市心理辅导教育示范校”等荣誉。从化中学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其体验教育: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体验参与、体验成功、体验爱与被爱、体验欣赏与被欣赏。在我们边远农村中学,纪律散慢、学习不好的“双后进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常伴有无心上学、逃学、打架等现象,这是学校校风建设的骨点子,也是导致边远农村学生辍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我认为,从化中学所倡导的体验教育是治疗这种现象的良药,让学生体验参与、体验成功、体验爱与被爱、体验欣赏与被欣赏,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学校、在班级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再加以适当的引导,我相信,大部分后进学生是能转变过来的。

5月6日上午,我们观摩了该校的升旗仪式,我觉得从化中学虽是四千多人的大校,但集队迅速、队伍整齐有序,是从化中学完善德育管理的体现。值周班鉴定为学生发言,涵括了一周来各班的出勤、清洁、纪律等情况,有做得好的表扬,也有做得不好的提点,充分体现了该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成功举措。还有该校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增加了学生演讲部分,该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学生演讲是由学生提出申请、德育处审核后学生才能到国旗下演讲,有力地训练了一批学生干部、学习尖子,有力地影响了大批学生。这些德育管理新模式,让我倍受启发。

四、服务性教学管理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从化中学在教学管理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在管理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指导为手段,以成长为归宿。人性化管理是从化中学教学管理的核心,他们不强求人人写教案,不强求人人有课题,不强求人人著论文,只要求教师认真搞教学,你认为怎样有效果你就怎样搞。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教师的自觉性高,学校对教师方面根本就不怎么需要管理了,只有服务。这与从化中学内部之间、校际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息息相关。在我们学校,虽说与县内兄弟学校有竞争,但似乎只停留在中考的层面上,学校内部之间的竞争环境不够强烈,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上不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所以,我认为从化中学能在教学管理上连续16年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他们学校领导善于营造、利用竞争环境,实行人性化管理,给予服务性指导,最终实现了共同提高。

在从化中学的十天,我深深感受到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及自己的不足。这次跟岗学习,我们通过跟岗体验和反思,把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和启发。不可否认,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方面远远优于我们边远山区。我们虽有教学硬件设施,但简陋陈旧;我们也有各种规章制度,但多流于形式;我们也有庞大的教师队伍,但是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再学习、再培训的机会很少。

看到现实存在的?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罹啵以谙耄航逃⒄沟牟痪馐枪乙娑缘难暇翁猓魑幻逃ぷ髡撸逃⒄沟牟痪獠挥Ω贸晌颐堑慕杩冢颐怯Ω枚苏奶跋冉慕逃砟睿纳谱约旱墓ぷ鞣椒ê凸ぷ魉悸罚邮莆攀疲险婀ぷ鳎谄椒驳母谖簧献鞒鑫颐怯τ械墓毕住?/p>十天的跟岗学习是短暂的,从化中学十天的学习生活给我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将是我终生无法忘怀的一段记忆。在此,我要感谢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的广东省教育厅,感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感谢从化中学的全体师生,尤其要感谢从化中学邱榕基校长对我们的热情接待和悉心的指导!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4从20__年12月1日至12月14日,我在广州白云区__小学___主任的指导下参加了进行了跟岗学习与培训,感到十分荣幸。虽然仅有半个月的跟岗时间,但感觉是累并快活着的,因为在这里我们能从优秀教师身上学到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技能,从而转化为我们的能力并投入到教学中去。在培训期间,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学习;用心去领悟她们观点,吸取精华,真心探讨。回首培训历程,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升华。以上就是我的跟岗学习的自我评价,具体如下:

一、学习参与

本次跟岗培训,主要是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参加研讨课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发展。在开班典礼上,省领导对我们跟岗老师提出了的殷切希望:“带着问题来,带着冲动走!”这深深鼓舞着我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我们与一线老师对话,与同伴交流。我们各自上了示范课,集体备课。我们的听课达到了十节以上,并在每次听课完后及时集体评课,找出各自的特点与不足,针对问题及时解决。

半个月以来,我牢记教诲,专心致志,投入学习。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

1、向导师刘主任学习,不仅聆听了刘主任关于自身教学成长经历并告诫我们要能吃苦耐劳,扎扎实实打基础,还观摩了刘主任的精彩授课。

2、向__小学其他老师学习,领略了庄巧红等导师的示范课。

3、向同伴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第五,向书本学习,在阅读中沉思、成长。

学习期间,我用心体会,感悟了刘主任和其他骨干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制定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按质按量,完成了跟岗期间各项任务。

二、收获体会

通过学习,我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专业素养、阅读提升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既收获了知识和方法,也收获了智慧和友谊;通过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1、加深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执教能力。

2、增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3、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4、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在这半个月的学习中,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学习,用心去领悟,吸取精华,真心探讨,一丝不苟。

跟岗学习情况自我鉴定5在省教育厅、市、县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培训部的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心部署下,我来到了跟岗学习基地----广州市第七中学,得到了基地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以及初二数学集备组老师的欢迎。通过12天的跟岗学习,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达到预期培训目标。

跟岗学习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基地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互相配合、积极交流、共同协作,每天坚持写博客,听评课15节(含班会课),参观了基地学校的级组体育活动、学生班级文艺活动、教工羽毛球比赛、参加了八年级集体备课、评课、数学科教研活动,自己也在指导老师帮助下上了汇报课,参观了校园、文学社,参加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解题报告,并主动与学校领导进行交流,聆听他们的指导及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4)

一、加强音乐基础课的重要性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各大高校的落实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一,学校对于那些对音乐知识非常渴望的学生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的平台,大多数的学校对音乐素质教育非常的不重视,他们的选修课中都没有音乐课,最好的也就是有几堂音乐鉴赏课。他们的教课内容相当的单调而且也没有专业的音乐素质教师来上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要是在学校开设音乐选修课,可以让那些热爱音乐的学生得到一个良好的机会去了解并提高音乐素质,让那些对音乐没有太多兴趣的学生慢慢的产生兴趣,如果不喜欢,也可以很好地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由于现在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严重缺乏及音乐素质普遍偏低,可以在校开设关于音乐的三门选修课程,《音乐基础理论》《中外音乐史》《音乐鉴赏》。音乐基础理论使学生了解和研究音乐的基本,只有具备了听音、辨音,识谱、视唱等音乐基础能力才能很好的去学习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再去开发音乐想象力,增强记忆,养成良好的音准跟节奏感。所以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对提高音乐素质水平是很重要的。音乐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涵对学生学习音乐有很好的帮助,由于我们现在所有的知识都是前人所留给下来给我们的,我们要很好的发展就必须去学习前人的经验。音乐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作曲手法作曲技巧不断丰富的历史就是音乐史。为了使学生熟悉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风格的作曲家以及不同时期下作曲家的作品,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所学习的音乐的欣赏跟音乐演绎上而且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就是学习音乐史的目的。音乐欣赏是一种使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是我们通过聆听具体的音乐对象来感悟音乐的行为。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哪个风格的音乐家都希望那些抒发了自己感情的音乐作品能够被世人所欣赏。高校的音乐教育就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为目的来进行音乐素质教学的。音乐鉴赏在所有的音乐课中是最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音乐鉴赏可以使大家最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跟表现手法,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跟注意力,使他们对美妙的音乐留下深刻的记忆。在音乐鉴赏中最重要的就是聆听,所以教师应该最先教会学生去聆听。音乐是一门关于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自从诞生起就一直伴随着音响,没有音响就没有了音乐。由于音乐的这个特性,就显示了聆听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听觉教育,去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去了思考自己聆听到的是什么,有何种感觉,还有这些音乐有何种特点,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聆听有三点,第一,要多听,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音乐跟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多去听能过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听又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针对某一作品反复的聆听;二是大量播放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三是要有理解地去听,可以通过让学生去分析去理解某一作品而对某一作品产生兴趣去反复地聆听,可以在第一遍中教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节拍,第二遍中教学生注意音乐中所使用的乐器,第三遍中教学生了解此音乐所用的表现手法和音乐中的基本要素等。音乐鉴赏除了教学生做听觉上的练习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欣赏音乐有很多讲究,除了具有对音乐的音色、音强、音高、音值的辨别力外,还要求聆听者可以跟音乐的创造者和演绎者能够产生感情上的交流跟精神上的共鸣。音乐欣赏并不是表面上的老师给学生灌输思想,学生被动的去接受,而是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学方法跟教学内容,能够自主的把自己的意识带入音乐当中去欣赏音乐本身,使音乐欣赏具有自主性,而且,通过音乐鉴赏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对大自然当中的音乐产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可以聆听到大自然的美妙音乐,可以在聆听的过程中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

二、加强教材的建设

有关音乐的教学内容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理念是由教材决定的,教材还决定着具体的教学目的跟教学安排,并且严重影响着教学的方式跟方法。而且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材,再好的教学理论跟教学理念也不能得到实施,只能是空谈。音乐教学的方向跟结果由音乐教材的创作与编订决定着。在国内普通的大小院校的音乐教育中,还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关于音乐素质教育的教材,一份好的教材对于音乐素质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奥尔夫教学法、铃木交学法、柯达一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这些教材的教学目的都是以教育人,培养人才为首任,虽然他们各有各自的特色。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有自己所创造的教学教材,从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形式跟教学的立意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参照他们的教学体系跟教材,在根据我国的国情从中借鉴一些适合我国的好的教学方法跟教材来创造跟完善一套适合我国学生的关于音乐素质教育的教材。我们可以在内容上增加一些我国的优秀文化跟传统,并在教学方法上借鉴他们的,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优秀文化底蕴得国家,前人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和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们发扬光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全方位的发展。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是指教师通过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外出进行与音乐相关的活动,课外音乐活动能积极的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这些活动包括指导进行乐器演奏,音乐演唱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加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是课堂教育的延伸。课外音乐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音乐当中去,去体会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欢乐和分享动手的喜悦。课外音乐活动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入社会音乐生活,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其中,体会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享受,使人们了解到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理解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陶冶思想情操,净化人类的灵魂,净化人们的精神道德境界,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甚至是综合素质。音乐实践活动包括歌唱或乐器比赛,学生文艺汇演或者各种音乐文化节,音乐社团等。人的歌声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音乐,歌唱比赛是课外音乐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些学校有举办一些歌唱比赛的活动,许多对唱歌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报名参加此活动,然后由学校有关部门进行组织,安排统一的时间地点让选手们进行表演,其他未参加活动的学生可以作为观众去观看表演为选手们打气加油助威,比赛一般采取淘汰制,第一轮是海选,每个报名参赛的选手都上台去进行演唱,唱歌较为优秀观众较为喜欢的的选手会留下来进行下一轮的复赛,复赛留下的都是一些歌唱水平较好的选手,这些选手都有一段时间来选择歌曲练习歌曲去准备复赛,复赛相较于海选就相对严格一些,会对选手的演唱手法,所选的曲目是否适合演唱者进行评判,如能通过复赛进入决赛的选手都是一些具有专业水平的选手,这些选手的演唱功底、声线,对音乐的表现力都是相当不错的,在最后的决赛中,会有评委对每个选手进行全方位的评判,比赛一般会产生冠亚季军,而这些获奖的选手一般都会被邀请参加学院的各类表演活动,此类活动不光调动了那些参加了歌唱比赛同学的活跃性也提高了其他未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乐器大赛,这包括中国古典乐器跟西洋乐器,这样可以提高演绎者的演艺水平和音乐素养,也可以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跟音乐修养。学生文艺汇演是学院里教大型的音乐文化活动,一般在新年或是重大节假日举办行的,这类活动一般要求每个班都积极去参与,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活动的求知欲跟参与欲,让那些对艺术有自卑感害怕出丑但想表现自己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舞台上表现自我。因为在这类活动中应该尽可能的让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乐趣,开发他们的演艺潜能。这类活动可以提高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让他们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体验艺术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在学校中可以建立一些音乐社团,比如说吉他社,合唱社,古典乐器社等,并积极鼓励学生去参加这些社团。在这类社团中可以使对某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到一些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此来提高各自的音乐技能,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其他的关于音乐的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请一些专家来校对社团的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带学生去养老院福利院进行义演,为那些孤寡老人表演,在做善事的同时也可以增进自身的技艺,既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文化节则是全体音乐社团的同学在学校的音乐节那天为全校师生进行汇演,汇演当天全校师生都可以去观看表演,社团学生可以把自己在社团中学习到的技艺展示给大家看,其他学生也可以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增强自身的音乐素质修养。

总结

素质教育是为了培育全方面的人才,而音乐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可以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重视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整体的发展,对实现现代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使人们提高对音乐素质教育的认识,意识到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本文的观点及建议能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使人们提高对音乐素质教育的认识,意识到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本文的观点及建议能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药晓霞.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思考[D].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2009.

[2]周浩然. 关于工科院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探讨[J]. 安徽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吕丽娜. 论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

长春大学学报,2009,(8).

[4]王少芳. 改善音乐教学方法 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对中

等专业学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J]. 太原科技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对策;借鉴

对于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来说,应该重点关注如何更好地开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过程,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设计适合当今学生?应加强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重视实践教学设计。

一、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的缘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相继在课程教学方式上都推行了“实践教学”。相对于美院和重点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民办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质量、教学经验都比较匮乏,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教学过程设计是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

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的现状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与以往大多论著关注的教学模式、教学革新有所不同,是针对实践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式。目前国内对“实践教学”的跟踪研究论文、专著非常少,大多数只提供了一些实践教学的理论和教学的构想思考等,然而对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实行情况、反馈、数据几乎没有,对于长期推进实践教学没有一定的参考支持,无法对实践教学及时更新与调整,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的目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跟踪研究,主要以实践教学为跟踪研究和信息的收集、存储。教学跟踪研究能全面了解教学模式实行情况,监控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环节、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等关键点,随时掌握运作信息,及时分析、校正和反馈。因此,长期对实践教学的跟踪研究,能进一步对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二)主要内容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跟踪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特色;构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本信息数据库等。

(三)思路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运用问卷、个案研究等科学方式对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状况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2.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相关书籍文献收集关于当前实践教学的研究信息作为课题研究的佐证。

3.理论研究法:对调查收集的文献资料加工整理,以理论知识形式对当前艺术设计教学的启发和可借鉴性进行思考。

4.实践、实证研究法:以教学实践跟踪研究报告作为研究的评估和论证。

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跟踪研究与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跟踪研究,主要对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两所院校的实践教学进行跟踪研究。通过对这两所院校的长期教学跟踪能为我们提供教学信息、数据支持和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我国其他高校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一)“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实践教学跟踪研究与分析

实践教学一

1.跟踪研究的课程:标志设计课程

2.跟踪研究的问题: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⑶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跟踪研究的方法:课程实践教学以主题设计项目教学、标志类赛事参赛教学两种方式进行,并根据教学设计分阶段跟踪,阶段性信息收集与分析,储存。

4.跟踪研究的进程:⑴数据的收集:问卷调查形式;⑵数据的分析:教学效果、作品效果、学生反馈、问卷数据报告。

5.跟踪研究结果与讨论:参与这次调查的学生共33人,一半以上在毕业后会考虑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只有部分学生会考虑读研、创业、出国深造及考公务员。考虑从事设计行业工作的学生,一是对设计行业有浓厚兴趣,二是个人性格及知识储备适合从事设计工作,三是看好设计行业的发展。关于选修标志设计课程的目的,有接近80%的学生是以帮助涉猎更多的知识,将主修和辅修专业的所学知识融汇贯通,不断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外,从数据分析显示,此次实践教学整体上看,教学情况反映良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较好,实践方式训练也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教师在教学的方式、教学的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几方面:一是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分配上较平均;二是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较弱,学生参与度较少,应多增加一些互动性;三是实践教学项目安排缺乏趣味新颖性,内容较繁重;四是学生在进行实践训练时,普遍存在着对设计缺乏理解力、表达力、创造力,部分学生较多关注软件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设计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了盲目抄袭和模仿,导致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实践教学二

1.跟踪研究的课程:包装设计课程

2.跟踪研究的问题: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⑶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跟踪研究的方法:课程实践教学以主题设计项目教学,根据项目设计的分阶段进行评判,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4.跟踪研究的进程:⑴数据的收集:问卷调查形式;⑵数据的分析:教学效果、作品效果、学生反馈、问卷数据报告。

5.跟踪研究结果与讨论:参与这次调查的学生共30人,从调查显示,此次实践教学整体上看,80%以上的学生对教学情况反馈较好,理论和实践比重恰当,主题设计项目实践方式训练得到了学生们的赞同。有些学生指出了本门课程内容较多,课程时间短,不能更加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作业量较大,但很有实际作用,对包装的结构等知识了解很有用,对结课作业也很有帮助,加强了做事的严谨性。多做东西来体现问题的所在和学习内容的所在。还有些学生也对老师提出了建议,建议课程内容与潮流设计相结合;增加课堂活跃度,实施幽默教学等。

实践教学三

1.跟踪研究的课程:VI设计课程

2.跟踪研究的问题: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⑶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跟踪研究的方法:实际项目的设计方案老师会同企业主展开方案的评稿,直接由市场和老师的专业认可,并以项目内容分阶段的跟踪。

4.跟踪研究的进程:⑴数据的收集:问卷调查形式;⑵数据的分析:教学效果、作品效果、学生反馈。

5.跟踪研究结果与讨论:参与这次调查的学生共30人,从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基本了解到VI设计是一门应用广泛且社会需求很大的专业技能,实用性极强;VI设计所要求的基础知识面广,包括造型、色彩、图案设计、企业理念、市场调研与分析、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等;VI设计的基础部分的好坏程度也决定应用部分的实际运用。大多数学生设计经验较弱,特别是VI系统中的核心――标志设计。学习的最大困难就是将企业或客户的理念转换成图形语言来表达企业形象。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学生树立了强烈的市场和竞争意识,同时对学生的压力转为了动力,部分设计作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有了较大的成就感。

(二)“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实践教学跟踪研究与分析

1.跟踪研究的课程:书籍设计课程

2.跟踪研究的问题: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⑶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跟踪研究的方法:根据教师的教学项目设计分阶段进行调查和分析。

4.跟踪研究的进程:⑴数据的收集:课后交流,随机调查;⑵数据的分析:教学效果、作品效果、学生反馈。

5.跟踪研究结果与讨论:从课后交流和对部分学生调查分析显示,在有限的课时量和教学条件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书籍设计课程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实施项目制教学,可使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提升设计能力,并将实践教学成果推向社会,学生的设计作品优良与否可得到设计公司或客户的检验和审美期待,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激发其专业学习兴趣。另外,实践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更早的接受专业化的训练,为毕业后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真题真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书籍设计的整体设计性,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实施项目制教学也可促使教师不断改善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其实践能力。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设计教育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也要不断革新、优化。通过对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两所院校的课程实践教学的跟踪,说明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应以学生为主体的,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陈规、积极探索,研究出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中医学人才培养首先要注重临床实际、避免机械化、形而上学的对中医理论生搬硬套,并将这种良好的模式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承下去,促进中医的人才培养的发展。

一、中医学师承教育模式与临床重要性

中医学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将学习到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结合,在教学中发现,中医学中很多理论、医理都是古代医家的多年以来的体验和感悟,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没有体验,没有观察,因此容易让学生将这种体验陷入一些玄学理论的纠结,而现在中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课堂教育,将一个融合的体验过程分散成多门专门的课程,比较注重理论,缺乏对临床的体验,因此,如果可以在周末时间安排学生跟师临床学习,形成师承化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培养中医人才。

传统的课堂式教育,有利于从记忆和系统化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单一, 缺乏实际体会, 因而成材缓慢, 学习理论难以与实际融合,并且在课堂中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产生思考,满堂灌的纯理论注入式教学容易让学生引起厌倦和懈怠。为了引起学生自我主导的启发式教学,通过实践,采用导师制,我们认为以临床诊病与患者实际接触可以引起同学积极思考,并进行诊疗实际体会、和导师进行交流,通过临床辨证分析,对培养学生早起建立临床思维有很重要的意义[1-2]。

因此,在“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指导思想下,就是引导我们理论结合实际,将“学习―临床―再学习―再临床”这样形成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要教学与临床思维相结合。不可一味生搬硬套、将实际情况脱离。对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医专业方向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实效的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和辨证思维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二、中医学教学理论的临床共识性

中医理论始终要建立在临床基础之上,如果空有理论,临床不能应用,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医的很多理论也只有通过临床才能进一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在教学中,例如:中医五行相克理论,就不可无限推导。如果进行形而上学推导,就会发现不符合临床规律,比如:木行过亢,引起木克土,土气衰则会制水不及而导致水气亢盛,又因为五行之中水克火,最终则会引起火气衰退…,但从推导的整体起始来看,就会有“木旺…最终导致火衰”,但将这一理论从临床脏腑角度来看,肝气偏旺导致心气虚衰的病例几乎难以见到,往往见到的是肝旺引起的心火亢盛较多,因此,要想正确理解“五行胜复”,就要结合临床。因此正确的理解应该为:“五行胜复”是指五行当中任何一行之气的亢盛,都会引起其所不胜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避免过度亢盛而相互协调稳定。理论源于《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3-4]这就是目前陷入形而上学的机械化学习中医理论的典型实例,因此,在现在类似中医理论教学中的解释应该本于临床,避免使学生陷入理论纠结之中。

因此,通过对 “五行胜复”理论结合临床的认识,摒弃机械化五行循环论的解释,就可避免使学生陷入形而上学认识状态,真真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三、“传帮带”的重要性与师承教育管理

“师承”模式是培养具有中医特色人才的途径和发展中医的可行措施。同样通过“师承”也将中医临床模式建立起来,通过有经验、有资历的教师带教年轻一辈。不仅使学生和青年教师在临床思维上快速成长,也为中医的伟大宝库的传承起到相当的作用。

现在“师承”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进行进度管理、考核把关。因此就要求跟师学习过程按时到岗,达到一定的出勤率,从纪律上给“师承”教育进行管理,可以由倒导师把关,将临床病例诊断和遣方用药作为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人才质量的控制。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反馈进行考核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相关业务素质的培养,指导教师也会通过对带教学生的培养和任务的布置,对青年教师进行相关管理和评价,从而督促了师承教育培养模式下学生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快速提高,更加有利于培养中医合格人才。

四、我校目前试行“师承”教育管理

目前我校正在试行师承管理教育,基本的管理包括以下一些内容:首先,让跟师学习的同学了解导师的学习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能够跟上导师的临床诊疗思路。其次,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三年的具体跟师计划,经导师审定,各系主任审定后,教科办备案。并且做好跟师学习的各项记录和心得小结。跟师学习不是只临床,还要在平时要积极钻研中医经典理论,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本学科经典古籍的个人学习计划。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师承培养,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导师根据带教情况,每六个月出一份师承带教试卷,题型不限、形式不限,考核学生跟师情况。导师评阅后,报各系主任审阅。对学生师承情况进行全面把握。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医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通过“师承”教育模式,主要是加强对现代中医的临床思维培养,锻炼和提高现在中医专业的学生临床的技能。不仅促进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使之快速成长,而且使学生更好的对中医理论领悟、感受、认识、体会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杨东方,王育林,马燕冬.浅谈中医教改实验班国学素质培养设计.中医教育,2009,28(2):76-78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74-01

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表明,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高职高专学生占的比例达45%,高中毕业生中中职学生比例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式下,探索通过职业教育反馈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跟上甚至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

一、职业教育反馈机制内涵

最早“职业教育制度化反馈机制”是以欧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提出的,因为职业教育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发挥职业教育在市场人才需求中具有克服经济危机、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作用。这种反馈机制的主体包括政府、教育机构、用人单位等,反馈机制需要不同主体之间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明确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主体之间的交流方式来看,职业教育反馈机制的模式可分为:自由模式、统计模式、参与性模式和协调模式。[2]自由模式主要根据市场信息直接反馈,统计模式则主要依靠国家政策。这两种模式下主体之间协调机制较弱,都属于被动的反馈机制。参与模式是指主体间形成了特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而协调模式则全面参与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这两种模式下各主体间加强合作和交流,满足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是现代职业教育所追求的有效的反馈机制。

二、职业教育反馈机制主要途径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共同追求,这就要求各主体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反馈途径:

(一)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

通过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不仅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更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详实、完备的参考意见,毕业生跟踪反馈具体内容包括:

1.思想品德状况反馈。通过对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情况的跟踪反馈,来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人才培养中依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传授方式,并增减相关专项培养等。

2.专业技能情况反馈。专业知识运用及各方面能力培养的发挥情况,真实反映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通过反馈结果可及时调整专业发展规划、教学内容和教法,以不断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适应工作程度反馈。对工作的适应程度不仅反映在专业技能上,还包括对劳动强度、人文环境、企业文化的适应等。可以依据反馈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关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多的融入企业文化要素等。

4.用人单位反馈。其宗旨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了解情况、反映情况,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

(二)深化校企合作

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不断更新的直接驱动者。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用市场需求推动职业发展。为增强用人单位的激励反馈制度,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是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目的的,应以学生技能长远持续发展为着眼点,避免成为压缩性本科教育。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全生命周期”培养过程,即从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直至人才培养质量跟踪反馈的全过程。

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人才培养的过程需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来完成。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共同开发课程,并在课程中不断融入企业文化,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实现小规模基础性实训校内完成,大规模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基地完成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有效的发挥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基础性和通用性,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性、真实性和职业性。

4.强化校企反馈机制: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论著中多次强调了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建立长效的校企反馈制度能够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三、结论

职业教育反馈机制在当代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职业教育反馈机制的内涵及实现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只有理解反馈机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决策,形成反馈―改进―提高―再反馈的良性循环。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8)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最早在1982年跟1984年,教育部就强烈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在1987年教育部再次提出《法律基础》跟《形式与政策》成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必修课,《人生哲学》、《思想修养》、《职业道德》成为选修课。

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在全国高校范围开设,其中《形式与政策》已经在全国92.55%的高校开设;《法律基础》已经在全国93.65%的高校开设:《人生哲学》已经在全国67.52%的高校开设:《思想修养》已经在全国75.21%的高校开设:《职业道德》已经在全国55.92%的学校开设。

2.全国很多地区都相继成立了“德育研究所”、“思想品德研究所”、“德育美育研究所”等研究所。各大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团队也在不断地扩大,据不完全统计,90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教育专职教师共计3527人,兼职教师共计13528人,其中,13名教师具有教授职称,348名教师具有副教授职称。

3.思想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建立下引起的。要解决面临的问题,就必须扭转这个局面,就必须详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问题。这是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证明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将近80%的学生认为改革很有必要的[1]”“83.5%的学生认为思想改革一定都能成功[2]”“80%的学生不认同为了他人的利益或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利益的观点[3]”“92.8%的学生当看到同学有困难的时候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4]”

我国在十多年的思想教育发展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思想政治课程课时还需要调整;教材还需要完善;教学研究室还需要进一步扩建。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对策

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目前面对的主要任务就是必须通过有力的措施加强教育。

1.首先,我们要安排思想教育和马克主义思想理论课,一方面,把思想教育课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互结合起来,争取让这几门课每学期都要有几节。另一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课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尽量的避免课程的重复。例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门课就有重复,首先是教学的内容和其他政治课本有重复。其中跟《中国革命史》的章节有重复,还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关章节重复,还与《形式与政策》的有关内容重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有关内容比较陈旧,思想比较过时。这是最为重要的局限性。目前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课本内容还是停留在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论述之上,而教学的内容在调整上还赶不上中国现代建设的脚步。所以,我们要在减轻老师教学跟减轻学生听课的负担上,力从节约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上着手,优化教学质量,所以应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门思想政治教育课本删除。实际上很多学校已经将这门课程删除掉了,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科学的。

2.调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几门相近的课程合为一门,例如将《人生哲学》、《思想修养》、《职业道德》合为一门,或者将《人生哲学》、《思想修养》合为一门。其实我国在几年前就这样做了,最后只剩下这三门课即《大学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思想品德修养》,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

3.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建设。首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比如: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育,中学生在进行思想教育时通过讲事实的方式进行教育,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教育。其次,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内容和要求,把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跟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的重点。

4.必须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实验室的建设,抓住教师团队,①教学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资金必须到位。②建立健全的科研室制度,统一科研室名字,进行统一编号。③提升教学老师的自身素质。④为老师谋取福利,在思想政治教育前线的教师给予职称待遇优先照顾。⑤在学校的各项改革当中要真正的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5.加强深化改革,任何一门课只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的要求,就能保持永久的活力。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应该在理论跟实际相结合、做到少而精并且保持原则的基础上,这样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系统的可以分成两步,第一,原则上遵循国家教改委的相关规定,认真教学、材、合理安排课时。同时,必须抽取一两个高校进行试点改革。第二,总结进行试点改革学校的经验,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形成统一制度以后,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越来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发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当然这还需要大量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才能实现。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对策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提出了本人认为可行的几点建议。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缺少科学、系统的研究,望众多教育科研学者能够进行详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青年研究》1985年,第12期,第2页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9)

作者简介:周向阳(1962-),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教学;倪占东(1978-),男,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教学;林清辉(1980-),男,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060-02

一、思想误区与条件制约

(一)思想上尚存的模糊认识

近几年来,高职教改的内容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已深入人心,但传统的注重理论教学体系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体系教学仅关注于形式的做法仍然普遍;而名为工学结合却简单的“以工代学”的模糊认识在自觉与不自觉当中有所灌入,高职教育的“高”字打了折扣。

(二)实践性教学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性

以往的高职教育是更多地沿袭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模式,注重理论的系统掌握,知识的实际应用不足,针对这种情况,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仍然还存在只注意到与理论教学的简单对应,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因而使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在实际运行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主导,实践教学运行中课程实施、教材选用等都存在问题,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受专业特点条件及政策不及的多面制约

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工学结合的关键。但校内基地的建设无论如何不可能再现工程实际,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尽管许多学校投入相当的财力,建设了许多仿真项目,然有些学校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投入等,尽管如此,但终究不能时时再现实际工程的建造过程;另一方面,校企企业合作是工学结合的重要的实施平台,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尽相同,由企业背景的学校,如集团办学,校企共建的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不存在企业能否接受学生实习的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学校为政府单一举办的体制,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许多企业怕出类似生产安全等问题,更是由于经济杠杆的原因,又没有政府政策的约束,不太乐意接受频频前往的众多实习学生,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工学结合计划打了折扣。

(四)实践教学过程缺乏规范化考核和管理措施

由于建工专业的特点,许多专业知识点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在考核中不能再现实际工程的局限,使得部分实践项目的考核方法不明确,由此导致了教学的盲目性和敷衍了事;管理措施的落实难以达到实处,实施过程中消耗了人力、财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等。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推进工学结合,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应的开发课程。把握好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才能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实现。

(一)把握好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不偏离的宗旨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决定培养方案的航标。教育部对其从1999年的“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转界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这是从当前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的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亦以应专业技术应用为主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懂得怎么做,能做、会做,并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因此要准确把握好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不偏离这个宗旨。

(二)建立好突出工学结合的实践体系框图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课程体系的设置要能突出与“工学结合”密切联系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突出学习训练过程的校内实践,另一方面突出技能应用的社会市场需求,再一方面一定要考虑学生即能顺应市场的专业技能需求,又能在将来成长转向相近专业职业岗位工作时能够顺利迁移的教学内容,明确核心课程与基础支撑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实现职业能力目标的课程模块与能力培养的递进层次。

(三)强调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内容选取

高职的基础理论教学不能是盲目沿袭本科理论教育的压缩饼干,更不能是只讲“工种培训”的实际操作而影响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过程,因此,专业理论的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必须、够用”的教学尺度,在课程内容选取上,理论与实操的结合是不容忽视的关联。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技术应用能力,其专业理论是以指导实践,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原则,即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实用”,突出理论的应用。课程要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又能在实操训练上,结合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学生工作应变的竞争能力为内涵,开设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并要强调其得当的教学方法。

(四)完善实践内容教学课程的体系设置

增设适应专业特点的实践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建立突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应首先考虑实践课程与理论的开课比例。这里涉及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其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开课的时间应与其他课程区别对待,理论与实操可按4∶6的比例或3∶7的比例设置,但统计时的归类应单列。笔者认为,目前进行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其运作过程虽然是解构了学科为主的教学课程体系,重构了突出高职教育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建立的理念是基于是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但其教学内涵仍应在课程设置中突出高等教育“高”的理念,理论的必需不能忽视,技能培训与理论课时的总体比例可按1∶1的设置,这样,在课程的运行中才能不偏颇单纯培训的误区,完善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有别于中职教育的培养标志。

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制定上,落实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亦应秉承传统优良教育的精髓,对人才的人文素养教育都应有着共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专业针对不同行业、专业目标,建立相应的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案,其目的一是对学生突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能力培养,二是注重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锻炼,特别是“双师”教师队伍的能力培养和强调。

按照高职教育人才目标的培养定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予以突出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将实践课的教学设置,体现为整个专业教学的主线,围绕这个主线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设计实践课程的载体,实践载体课可按单项、分部实践,项目、综合实践来编排。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探索实例

随着高职工学结合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地位,在教学计划中充分贯彻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念,遵循工作过程中学习,学习过程中工作的主线,完成“边学边做,学做结合”的实践主导设计。基于此,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为例,探索设计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框架,其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行业工程认知(整体出发)实习实践;分部分项工程实习实训(整体分解);单个项目实习实训(单项强化);综合实习实训(综合整合);顶岗实习(职业体验)等,直至零距离就业。

具体做法是针对专业特点,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要求,在基于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构建了“跟工程定位”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实现突出工学结合的强化技能训练为突破口,并通过设置“工程实践”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点。实施中采用了“双导师”跟踪制,即在实践环节中确定相对固定的校外企业指导,校内专任教师指导,(校内、外导师),鼓励同学考取多个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在顶岗实习中首先验证,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将必须够用的理论和工作岗位必备的技能学习,纳入到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案之中,并使其形成长效机制。

措施一:提出了全程“跟工程”定位的实践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培养期全程“跟工程定位”的行为导向模式,改善了工程进度形象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且时间短,学习工程的连续性差等,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跟工程定位,体现了专业建设顺应行业建设的航标,采用跟着工程走,即从建筑工程建设起步初期介入,跟着工程进度适当、间断学习的模式,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有了将来工作岗位的体验,跟进工程进度学习相应理论知识,尽可能将地将工程进度与学习进度相衔接。这个“工程实践”课的设置实施在培养期的全过程,使得跟工程进展的周期有了相对的保证。实施过程中工地工种轮换变动,可以做到全岗位体验,使同学们在每学期都有的工程实践课上,完成了专业认识的过程,解决了专业课程理论学习深奥的工程理解,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情趣,专业知识也得到了牢固的掌握。

措施二:从构建突出实践教学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入手。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式,强化实训环节的比重,强调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通过调研,提炼以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开发主线,将现行的课表顺序重新编排,以分节上课改为阶段上课,便于学生、教师到工地去“跟工程”,逐步形成了实现职业能力目标短距离培养的课程体系框架,并组成新的课程模块,将有关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各课程的学习在完成了相应学习准备后,在的“跟工程”实践中得以融会贯通,实现从跟进工程中实地训练基本技能,并通过跟进工程的顶岗实习锻炼,获得较为理想的就业优势,待到毕业时达到持 “双证”书的毕业要求。

措施三:积极运作校企深度合作内容,为实现工学结合创设条件。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订单班或企业冠名的专业学院等运作,在“跟工程”模式的学生到实际现场训练的实践落实方面,成为校企合作的直接见效的重要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校友的联系作用,在进行企业专业调研中,有许多毕业的校友经过锻炼,已成为企业负责人或技术岗位的骨干,他们对母校的情怀拉近了合作的距离,对跟工程实践的学生由于有相同的经历,沟通顺畅,工学结合的运作效果明显理想。

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为地方为企业服务,共同建立企业需要的智力协助平台,如与企业共同承担工程课题、共建对外服务的实验机构,优化企业培训计划等等,使得校企合作不断走向深入,为工学结合奠定了基础。

措施四:强化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在教学计划中完成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通过这个实习,多数同学与顶岗单位有了就业意向,这也是学生接受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岗位技能训练。在此过程中,使还是学生身份的同时,受到了职业人的体验与磨练,“双导师”跟踪制的实施,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专业锻炼与岗位的成才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同学们将来及早适应社会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中的过程管理要素

教学过程的管理,常常是教学运行的关键,特别对实践体系实施的过程,设立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预案,建立起完善可靠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如设立系级督导实现监控管理,校企联系制度的坚持开展等,均成为重要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依据学生知识能力递进的成长规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整个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全过程。在各个教育阶段,根据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构建学生能力结构,开设不同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这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保证其实践教学的进程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明确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要制定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课程标准,这是规范实践教学质量的目标保障。课程标准包括行业工程认知实习实训标准;各分部分项工程实习实训标准;单个项目实习实训标准;工学结合各开发课程一体化实践标准;单项技能实习实训标准;综合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这些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做什么”的问题。

(二)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以制度约束行为,建立学生各环节实习实践管理制度,各环节制度主要是解决师生“怎么做”的问题。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现,都需要有相应的执行程序来保障,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全过程的监控管理至关重要。

六、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之间搭起了桥梁,它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然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动手与动脑的实践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品质等都受到检验、陶冶和升华,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公德意识等,从而整体上达到了突出实践性教学要素,达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跟教育相关论文篇(10)

一棵大树一个世界。以一棵大树形象建构工作室设想:太阳,意指构建教育理想的高度;深根,寓意扎根教育理念的深度;强大树干,意在主持人强化自身学识和研究;枝繁叶茂,意指工作室骨干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一棵大树,志在撑起广大学子成长的一片绿荫。

1.教育理想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首先要有教育理想。就象大树需要阳光雨露,工作室需要太阳的高度,顶层设计“蓝图”,先行组织形成上位概念。工作室教育理想: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科学求真、育人求善、生命求美”。

科学求真——地理首先是一门学问:科学性、知识性、真实性;

育人求善——引领学生与人为善、与邻为善、与自然为善、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命求美——学习地理,让生活更美好!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拥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统一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域性特点,各地文化差异、独具特色美;灵动的地理课堂、师生教学相长、思维碰撞、生命激荡更是一种美!

2.教育理论

根深才能树大,一棵大树离不开发达根系的深度支撑。工作室需要深入扎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着重深入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瑞士、皮亚杰)、邀请教育(美国威廉姆和贝帝)、学习理论、情感教育(朱小蔓)、生命教育(叶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等,依托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区特级教师工作站和省名校长工作室的大力支持,深入扎根顺德教育教学改革热土中深厚的教研土壤。

3.教研行动

强大树干才足以拓展枝繁叶茂的广度。立足顺德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构建自主、开放的教育”,要求“教书、育人两条腿走路,并且两条腿都要长”,着力改变教育教学中“教多育少,文多化少”的普遍现状。

主持人首先强化自身,主攻方向是进行“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课题研究。发挥自身教书育人优势,突出德育特色,研究学科育人渗透。

发挥地理新课程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的教书育人作用。立足课堂学生主体与地图对话、与自然环境对话、与人文世界对话,深化新课改、变革新课堂,创新“获得型”地理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实践。师生共同获取知识之真、做人之善、生命之美,引领求真、求善、求美的地理教育思想。

深刻渗透改变世界的地理思想(苏珊·汉森):世界的表达(地图论、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人类家园的世界(人地调适、水量平衡气候学、人类对地球的改变、地方感),相互联系的万千世界(空间组织及相互依赖、中心地理论、城市群的未来即是现在)。渗透培养人地协调观、空间观、因地制宜观、可持续发展观。让地理改变世界,改善环境、美化生活、提升生命。

与此同时,引领工作室骨干教师成员,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首先强化团队自身的学识修养,加强精神凝聚(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精神、合作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等)。着重发挥各骨干成员的优势,立足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立足课堂教学,找准主攻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形成各自教学风格和课题研究特色。引领广大的骨干教师从“教书匠”转型为“专家型教师”,带动培养名师队伍,枝繁叶茂。

为此,工作室突出德育和教书育人,深化提炼教学风格,侧重打造精品案例,强化与省内骨干交流,致力专业发展,成就团队名师。

4.培育硕果

大树底下好乘凉,最终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累累硕果成就更多大师、栋梁之才。“一棵大树”是工作室形象的选择,是生命课堂感悟的象征,更是教育人生的礼赞。

二、近期工作:广东省中学骨干教师跟岗培训

为实现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三位一体”培训目标,发挥广东省教师工作室“名师作用,培养中青骨干,服务学科教学”的宗旨,以教师工作室为核心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本工作室围绕“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课题,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广东省2012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通知》精神和《关于做好广东省2012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跟岗学习的通知》部署,在高校导师组的指导下,拟定本工作室《广东省中学骨干教师跟岗培训方案》。

1.任务内容

制定专业发展计划,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专题研讨、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含开题报告)等形式引导学员进行业务提升。

2.日程安排

为期20天共三周。第一周:开班仪式、听课评课(由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上4~6节课)、座谈分享(主持人和学员成长心路)、发展规划(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员之间交流)、挂牌仪式暨课题开题(参加人有嘉宾、导师、跟岗学员、工作室成员、家长委员会代表和本校青年教师)、教育博客(每天撰写个人跟岗日志)。第二周:参观学习、集体备课、学员上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结合开发精品课例)、教育博客(每天撰写个人跟岗日志)。第三周:参观学习、专家报告、课例开发(精品课例形成课件、教案、教学录象并刻录光盘,学员跟岗汇报课、同课异构(到外校开展交流活动、开设主题讲座)、专题研讨(提炼个人教学风格)、问题提出(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或教学反思报告)、跟岗总结。

3.跟岗要求

严格执行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的相关精神,搭建成长平台,形成专业的学习发展共同体。践行师德规范,展示省级骨干教师良好的教书育人形象。跟岗期间听评课不少于10节,上课不少于6节,开发优秀课例一节并录像;撰写教学反思或读书笔记2篇;每天建设博客、撰写日志。关注主持人博客http://.cn/u/2968191503。工作室助理结合学校教研拟出每周详细安排表,做好跟岗宣传和档案建设并跟进学员的食宿交通等后勤接待指引。工作室根据学员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对学员进行跟岗考核。

三、长远目标:工作室三年建设方案

1.工作思路

工作室以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科学求真、育人求善、生命求美”为教育理想,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在省教育厅、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自主开展系列教研教改和培养地理学科优秀教师的工作。

2.工作目标

带一支团队:力求三年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做示范,课堂教学上有精品,课题研究上有成果,管理岗位上抓经验,实现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抓一个项目:以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为研究方向,带领本工作室成员开展有效的科研活动。

做一次展示:每年承担一次区级或以上主题展示活动,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发挥工作室带头、示范、辐射作用和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建一个博客:及时传递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以互动形式成为中学地理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出一批成果:精品课堂教学实录、教学风格篇专集等。

3.骨干培养

探讨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带领青年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造就具有学科研究特色的骨干教师队伍。工作室成员由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崭露头角的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或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组成。成员成长规划:第一年对地理教材有深入研究,对课堂教学有独特发言权。第二年能独立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促进结合个人特色形成各自教学风格。第三年成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撰写高质量教研论文,并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4.课题研究

上一篇: 竞技体育文化论文 下一篇: 预习指导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