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安全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8 14:55:11

饲料安全论文

饲料安全论文篇(1)

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的好坏,水产品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卫生、无公害的水产品将会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而正是动物饲料、水产品、人类食品这样一条食物链,使饲料的质量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对饲料进行分析和检测,则是饲料质量与安全的技术保障。

二、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饲料原料,饲料的加工工艺还是饲料成品的保存都关系到饲料的质量,因此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既能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及原理,熟知相关仪器的操作,又能根据饲料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挖掘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成为一名具备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下,该门课程的教学实验以验证型实验项目为主,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一个实验充其量有三个学时,学生们因为没有全程参与,故对某些环节半知半解,质疑或改进技术并在管理工作中加以灵活应用的锻炼机会较少。为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在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必要利用课余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基础上,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成为有思考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我们在目前的教学实验课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饲料分析检测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顾名思义即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打破教学和科研界限,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让学生在接受最基本的理论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以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契机,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在校内外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1)实验内容的改革。根据饲料质量评价要求按部就班检测饲料原料、配合饲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各项营养指标、卫生指标,再与相应的标准相比较,得出待检物是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是本课程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培养目标。为顺应创新人才的培养趋势,结合课程学习进行科研成为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1]。建议采用由简到繁的培养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单一验证实验调整为综合实验,针对某一种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饲料质量评价实训,鼓励大学生进入专业教师的研究队伍,开展相关创新实验或毕业论文设计,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2]。①综合实验方案的确定:以3人小组为单位,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撰写针对特定原料或配合饲料质量安全评价的实验方案,选择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再由教师修改实验方案。②饲料原料的识别: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配合饲料学》等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常见的饲料原料实物,给同学们最直接的感官认识。③检测分析过程:每组派出若干名代表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实验仪器使用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配合老师指导其他学生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2];在实验教学课堂上,老师给每个实验小组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④数据的处理:除计算检测结果外,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可靠性的能力,分析出现非正常结果的可能原因,提醒学生避免用实验指导书上的“注意事项”代替可能原因。设置三人小组的目的是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确保每一小组至少得到三个“平行”数据用于统计分析,若条件允许,还可比较三人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同一名学生得到的三平行结果的异同,让学生在教学实验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⑤安全质量评价:根据选定的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综合评价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并分析影响原料或饲料质量的可能因素。此过程须以熟悉原料及饲料标准,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为前提。⑥作业要求及反馈:实验报告的撰写,强调对结果的分析讨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及时讲解分析。据笔者六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尽管在实验初期不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但只要经过2~3次针对性的反馈和辅导,就会写得非常流畅。模仿小论文的结构和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饲料分析与检测质量安全评价实训。校园内的教学不容易给人紧迫感,因此有必要把学生派到公司或专门的质检机构强化饲料分析与检测能力、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能力。据笔者几年的带教经历,发现饲料企业是非常不错的实训平台。与学校里比较枯燥的说教相比,在企业进行的现场教学显得更为生动。在那里,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各种饲料原料,真真切切了解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在两周左右的实训中,同学们除了巩固、强化原料和配合饲料成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检测能力外,配合饲料半成品的车间质量监控也能弥补因校内无成套饲料加工设备而缺少相应学习内容的遗憾。实训中,与一线工人同工,能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到多种技术;与相关部门领导的交流,能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学到针对性强的饲料质量管理方法。期间,邀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开设专题讲座,更能针对性地解答实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践六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与水产饲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拔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或部门经理作为校外兼职导师,能切实有效的为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3)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延伸。通过分析与检测,获知了饲料或原料的质量与安全性能,但还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其对水产动物安全性的影响,为此,通过创新项目的开展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均能使饲料分析与检测结果用生物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在科学研究中使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内容得到升华。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创新项目的开展。对于1~2年级的学生而言,专业水平有限,因此开展创新研究有相当大的难度[4]。笔者指导的几名学生尽管当时没有取得预期的研究结果,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远远超过未做过创新实验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大有提高。因为任何创新实验的实施,学生们都经历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原料营养成分的检测,饲料配方的设计,实验室条件下配合饲料的制备以及饲养试验;实验结果的处理和项目结题材料的汇总,对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安全评价已经有了大概的框架,因此到三年级参加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时,就会有较强的全局驾驭能力,也具备了多角度分析、解决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推荐优秀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也能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自身的科研思路会更开阔,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就能达到双赢的效果。②毕业论文设计。尽管毕业论文设计是独立于实验教学的课程,但是从培养专业人才角度而言,如果能把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因为实验教学课时数不够,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实验,或创新项目限项申报,受益面不广的不足。因此就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逻辑思维的连贯性而言,建议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样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失为变零散的专业知识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有良好的科研训练基础的学生,较易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也较易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从而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开放时间的保证。为保证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就必须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指导老师和教辅人员也应该在开放时间内继续上岗,这就需要学生层面划拨经费给予劳务支持。另外,可适当安排研究生参加实践教学指导本科生,实现大学生培养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赢局面。允许学生跨学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的转变

饲料安全论文篇(2)

 

鸡的最适宜产蛋温度为15~23℃,最高耐受温度为30℃农业论文,超过耐受温度则表现为张口喘息、饮水量增加,而采食

二、降低鸡舍温度

1、植树种草:在鸡舍的周围植树种草,树木和草坪既可吸收辐射热,又可以净化空气。别外,通过光

2、铺垫隔热层:在蛋鸡舍屋顶铺垫隔热层农业论文,高温季节在蛋鸡舍的屋顶铺垫稻草

3、通风换气降温:宠养密闭的蛋鸡舍应采用纵向通风来降温,开放式蛋

4、气雾法降温:在蛋鸡舍内安装气雾管道。当通过以上降温方法,鸡舍内气温

三、调整饲料日

1、提高氨基酸用量:在饲料中增添0.2%的蛋氨酸,以防止因采食量减少而导致所

2、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在饲料中添加1~2%的脂肪或

3、增加维生素用量:饲料在高温季节时部分维生素易遭到

四、添加抗应激

1、增加维生素C的用量:维生素C能降低鸡的体温,增加采食量农业论文,减轻热应激

2、增加维生素E的用量: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抗

3、添加阿司匹林:在饲料中添加0.02~0.03%的阿司匹

4、添加碳酸氨钠:在饲料中添加0.1~0.49%的碳

5、口服补盐液:补盐液可准持血钾浓度,

五、加强饲养

1、降低饲养密度:在高温季节,蛋鸡的饲养密度应降低

2、调整喂料时间:每天喂鸡3次,一般在早晨5点第1次上足量的饲料

3、勤清鸡粪:鸡粪中蛋白质含量高,极易发酵产生大量

4、添加消化药:高温季节农业论文,鸡群大量饮水,消化液被稀释,使鸡的消化能力下降。经

5、保证清凉的饮水:使用饮水槽的鸡舍,中午应每隔2小

6、防止鸡受惊吓:在舍内还是舍外,对任何操作都应轻声进行农业论文,

7、不突然更换饲料:当因原料原因,需要更换饲料

8、定期清理水、料槽:在高温季节1~2天清洗1次水槽,清除1次饲槽的残余

9、定期消毒:每隔3天对周围环境和舍内带鸡消毒1次。

饲料,以防水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残余饲料发生霉变。

时农业论文,只能逐渐更换,以防应激反应的发生。

不要骚扰着处于安静状态的蛋鸡,以减少热应级发生。

时换1次水,使水管进入水槽的水保持清凉。

常添加一些助消化药有助于保持鸡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提高采食量。

热能农业论文,应把当天的鸡粪及时清除防止堆积发热。

,上午11点加少量饲料,晚上8点上足量的饲料。

标准饲养密度的15~20%,减少产热量。

管理

调节碳酸平衡,防止机体脱水。

酸氨钠农业论文,能缓解热应激反应。

林能有效增加鸡体的散热量。

病能力,每吨饲料中加入50~100克维生素E。

反应。气温在30℃以上时在每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100克。

药物

破坏,高温季节期间应适当增加维生素的用量。

动植物油,或者动植物油的混合物。

需要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使蛋重变轻农业论文,产蛋率和生产性能下降。

粮结构

仍然超过30℃以上,则采用气雾的方法进一步降低蛋鸡舍内的温度。

鸡舍要安装风扇或风机,使舍内空气有一个理想的流动量。

,当中午光照强时,用水将铺垫的稻草洒湿,每隔3小时洒湿1次。

合作用释放氨气,改善了鸡舍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使蛋鸡在高温季里有个舒适的产蛋环境。

的方法

饲料安全论文篇(3)

[关键词] 饲料安全 矛盾 饲料产业链

一、饲料安全概述

饲料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饲料安全既包括数量安全也包括质量安全,狭义的饲料安全则是指饲料质量安全,是指所生产和使用的饲料产品中不含有对动物饲养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或潜在的不良影响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饲料质量安全直接影响食品质量进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所以饲料质量安全更为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所探讨的饲料安全也是指狭义的饲料安全。

饲料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对饲料的安全性都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通过立法和监督管理确保饲料的安全。特别是在经历了英国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英”等饲料安全事件后,各个国家政府都加大了对饲料安全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的力度,以从更高水平上来保证其国内的饲料安全。如美国政府近年来重点加强了饲料安全方面、企业注册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并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欧盟全面修订了其饲料安全法规体系,实施了新的《饲料和食品安全控制的统一规定》,并加大了用于饲料和食品控制的经费力度;加拿大从饲料安全的源头抓起加大了对饲料安全监管的力度。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饲料安全问题,先后颁布和修改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并于2001年启动了饲料安全工程。近年来,我国相继设立了部级、部级,以及省市地县级饲料监察、质检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饲料质量监督体系。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饲料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从上海“瘦肉精”事件到河北、湖北“苏丹红”事件,饲料安全问题始终是饲料产业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饲料产销各环节主体行为与饲料安全的矛盾分析

饲料是畜禽养殖业的主要投入物,能否保证饲料安全涉及饲料原料的来源、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及饲喂等各个环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从饲料原料种植到饲料使用的全部过程中,各个环节主体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行为与饲料安全之间矛盾。

1.饲料原料来源与饲料安全的矛盾。饲料原料是饲料加工企业的主要投入物,包括植物性饲料原料和动物性饲料原料。由于动物性饲料原料引发了世界上严重的饲料污染问题,各个国家制订了相对严格的制度来规范饲料企业对动物性饲料原料的采购和使用,因此本环节着重讨论植物性饲料原料及其来源。植物性饲料原料主要来源于国内生产和进口两个环节,因此与饲料安全的矛盾也主要产生于这两个方面。首先,从国内饲料原料的生产来看,小规模生产者是我国饲料原料生产的主体,其生产行为远远达不到绿色生产的要求。加之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度上升,为了追求高产稳产,生产者往往加大剂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从而造成饲料原料中有害残留超标,进而最终影响饲料安全。此外,迫于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压力,我国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转基因技术,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如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等被广泛用作饲料原料,这些从长期来看造成了饲料安全的不确定性。其次,从饲料原料进口来看,其不安全性则主要来自于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大豆或大豆粕近2000多万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转基因产品,这些转基因产品被用于饲料生产,其安全性具有潜在性和未知性。

2.饲料企业行为与饲料安全的矛盾。饲料安全最主要的矛盾在于饲料企业。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饲料加工企业大都实现了和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的联合,从而也实现了从源头到生产使用全过程对饲料安全的监控。而在我国,饲料加工企业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几乎所有的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都是商业性饲料,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饲料企业不可避免会采取不利于饲料安全的行为。例如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或过量添加微量元素,这些有助于提高本企业饲料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但相应的药物或微量元素残留却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最终产生饲料的安全问题。此外,大多数饲料企业对于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存放管理比较粗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导致饲料原料变质或饲料霉变,进而产生饲料安全问题。最后,我国饲料行业目前正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这样一方面很容易造成低质量的饲料驱逐高质量的饲料,产生“柠檬市场”现象;另一方面也给我国饲料安全的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大量小型企业的存在不仅加大了饲料安全监督的成本,而且也不利于对饲料安全实行全程监控。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饲料安全问题很难从根本上杜绝。

3.饲料商业流通与饲料安全的矛盾。由于我国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绝大多数都直接进入了市场,因此饲料流通和贮运也是影响饲料安全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由于饲料企业几乎都没有建立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所以饲料产品的营运基本上都是由个体户、养殖户或经销商等承担。而这些流通环节的经营主体大部分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也不了解饲料产品的技术指标和使用规范等知识,加之以盈利为目标,因此往往会隐瞒或夸大饲料产品信息、甚至欺骗或误导养殖户,从而加大了饲料安全的风险。

4.养殖户行为与饲料安全的矛盾。在我国,实行传统的养殖方式、依靠农副产品进行低水平饲养是养殖业的特点之一,而且这种养殖方式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这种养殖方式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很容易引起饲料安全的矛盾。第一,农户散养在对天然饲料即农副产品进行选择时,往往缺少对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加之目前农业生产总是依赖广施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因此农户选用的天然饲料极易成为有毒有害物质的携带者而最终引起饲料安全问题。第二,分散饲养的农户在选购饲料产品时,出于成本和经济的考虑,往往只重视饲料产品价格,而不考虑其质量和安全性,这也使得部分不合格和伪劣饲料产品进入饲料市场参与竞争,造成了不安全的隐患。此外,在我国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而采用自配饲料,以及不按规定停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饲料不安全的隐患。第三,分散饲养的饲养环境和条件较差,加之农户缺乏相应的疫病防治意识和知识,也容易引起安全性问题的产生。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从饲料原料种植到饲料投入使用全程的各个环节而言,饲料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负的外部效应。由于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仅仅表现为松散的市场交换关系,且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得各个环节的主体对饲料安全不重视或不作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饲料安全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我国的饲料安全水平的提高。

1.加快构筑我国的饲料产业链。饲料产业链是以饲料加工企业为核心,由从种植业到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仓储销售业等按一定关系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企业共生体,它有助于实现饲料安全问题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减少商业流通环节并规范各环节主体的行为。目前,一是要不断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达到延伸和形成饲料产业链的目的;二是要协调和完善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各个环节的相互合作直至结成紧密的战略联盟;三是要借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将农村广大分散养殖户纳入到整个饲料产业链中来;四是要促进饲料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的交流和合作,以为饲料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五是要促进饲料企业间的联合与合并,改变目前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格局,以进一步规范其市场行为。

2.加强饲料安全工程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使饲料安全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如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出台相应的饲料安全法,并明确我国饲料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特别是要填补相关的空白环节,如对养殖场自配饲料的监管和对药物残留的管理的法规等;二是要建立健全我国饲料安全的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要使我国的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形成比较完善的包括不同层次和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饲料安全信息体系,将饲料安全检测与信息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广大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参与到饲料安全监督和信息传递中来。四是加强对进口环节特别是转基因饲料原料和动物性饲料原料的监控,以便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

3.引导和帮助农户组建相应的合作经济组织。笔者认为,我国的饲料安全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从饲料原料种植到饲料使用的全程中有不少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参与其中,他们往往也是我国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的盲点。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组建农户自身的组织来维护他们的利益,同时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目前,可以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由政府引导和帮助农户组建相应的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运销合作社,由运销合作社一头帮助农户解决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问题,鼓励养殖农户使用安全饲料并对养殖农户的行为进行监管;另一头连接公司和企业,同时对公司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张利痒张喜才:小农散养与饲料安全之间的矛盾分析及政策建议.饲料广角,2006(8)

[2]宋洪远赵长保:我国的饲料安全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3(11)

[3]杜长乐:我国饲料安全体系的缺陷及完善对策.农村经济,2005(9)

饲料安全论文篇(4)

 

鸽粮即日粮,日粮配制是养好鸽子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配出能满足不同品种、年龄、用途、生理阶段、生产水平鸽子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鸽子的生产性能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或比赛成绩。例如,正在育雏的亲鸽,由于雏鸽生长发育极为迅速,所以应该配给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日粮,而未在育雏的鸽子则可以少用些蛋白质饲料;日粮的喂量也可少一半左右;又如,竞翔鸽应保持其有强壮的体格和充沛的体力,所以日粮中豆类籽实尤其是豌豆的用量比例应比其他鸽子高。

一、以饲养标准为依据

到目前为主,国内外还没有公布过鸽的饲养标准,有的也只是一些经验配方或典型日粮配方。所以,鸽的日粮配制只好以这些配方为依据。因为鸽子的常用饲料以谷豆籽实为主体,故日粮配好后,根据饲料化学成分分析表计算一下蛋白质含量是否在12~14%范围内或营养比是否属于中等营养比,只要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合乎要求,其他营养成分一般不会不合要求。

二、控制粗纤维和体积

鸽子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不宜超过5%。鸽子需要营养多,但1天内消耗饲料30~60克,有时还包括喂给雏鸽吃的饲料量在内,所以,日粮的体积也不能太大。如果以谷豆籽实为主体配制日粮,这两点很容易控制。如果以糠鼓、饼粕等组成粉饵,就应该注意原料的选用。

三、饲料种类多样化

不要只用一、二种饲料,否则难以使配出来的日粮有比较高而全面的营养,难以发挥各种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难以有较高的消化率、适口性和生产效能。

根据养鸽者的实践经验,少到用3~4种谷豆籽实就可以达到目的。当然,如果为了广辟饲料来源,减少豌豆和玉米的用量,和使某些低价格代用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不超过5%或10%的限制,用5~6种或7~8种或10来种饲料配制鸽子日粮也完全是可以的。

三、质量安全有保证

1、质地良好

配制好的日粮要适口性好,要便于饲喂,不含有害、有毒、霉变、污染物质,不含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2、生产效能高

为某群鸽子配好的日粮,用于喂在生产上或比赛中要能获得尽可能高的效果和成绩的鸽子。

四、维持相对稳定

饲料安全论文篇(5)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全县经营饲料及饲料原料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是:田园镇、柯街镇、卡斯镇、漭水镇、湾甸乡勐统镇。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饲料产品。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县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区域及时进行梳理和排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辖区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2009年4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20日-4月30日)

1.2009年4月,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县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4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县“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于2009年5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查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及时查处。

2.对饲料经营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县领导小组将对重点区域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合格证等进行重点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同时督促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饲料安全论文篇(6)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全县经营饲料及饲料原料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是:田园镇、柯街镇、卡斯镇、漭水镇、湾甸乡勐统镇。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饲料产品。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县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区域及时进行梳理和排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辖区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2009年4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20日-4月30日)

1.2009年4月,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县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4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县“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于2009年5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查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及时查处。

2.对饲料经营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县领导小组将对重点区域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合格证等进行重点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同时督促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饲料安全论文篇(7)

 

鸽粮即日粮,日粮配制是养好鸽子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配出能满足不同品种、年龄、用途、生理阶段、生产水平鸽子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鸽子的生产性能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或比赛成绩。例如,正在育雏的亲鸽,由于雏鸽生长发育极为迅速,所以应该配给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日粮,而未在育雏的鸽子则可以少用些蛋白质饲料;日粮的喂量也可少一半左右;又如,竞翔鸽应保持其有强壮的体格和充沛的体力,所以日粮中豆类籽实尤其是豌豆的用量比例应比其他鸽子高。

一、以饲养标准为依据

到目前为主,国内外还没有公布过鸽的饲养标准,有的也只是一些经验配方或典型日粮配方。所以,鸽的日粮配制只好以这些配方为依据。因为鸽子的常用饲料以谷豆籽实为主体,故日粮配好后,根据饲料化学成分分析表计算一下蛋白质含量是否在12~14%范围内或营养比是否属于中等营养比,只要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合乎要求,其他营养成分一般不会不合要求。

二、控制粗纤维和体积

鸽子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不宜超过5%。鸽子需要营养多,但1天内消耗饲料30~60克,有时还包括喂给雏鸽吃的饲料量在内,所以,日粮的体积也不能太大。如果以谷豆籽实为主体配制日粮,这两点很容易控制。如果以糠鼓、饼粕等组成粉饵,就应该注意原料的选用。

三、饲料种类多样化

不要只用一、二种饲料,否则难以使配出来的日粮有比较高而全面的营养,难以发挥各种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难以有较高的消化率、适口性和生产效能。

根据养鸽者的实践经验,少到用3~4种谷豆籽实就可以达到目的。当然,如果为了广辟饲料来源,减少豌豆和玉米的用量,和使某些低价格代用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不超过5%或10%的限制,用5~6种或7~8种或10来种饲料配制鸽子日粮也完全是可以的。

三、质量安全有保证

1、质地良好

配制好的日粮要适口性好,要便于饲喂,不含有害、有毒、霉变、污染物质,不含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2、生产效能高

为某群鸽子配好的日粮,用于喂在生产上或比赛中要能获得尽可能高的效果和成绩的鸽子。

四、维持相对稳定

饲料安全论文篇(8)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笔者认为畜禽饲养环境恶劣、饲料品质不良、不规范使用兽药、非法使用违禁药品、畜禽疫病、养殖方式落后和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等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建议从养殖场选址、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提高国民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等方面来破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1]。

1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

1.1饲养环境恶劣

某些饲养主出于减少投资,降低养殖成本考虑,不注重对饲养环境建设和改善。饲养场场所简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饲养环境恶劣。主要表现在:通风采光效果不佳,舍内空气质量不达标,且饲养空间狭窄有限,而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畜禽活动空间不足,容易滋生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细菌病毒,使畜禽感染上呼吸道疾病或者其疫病。某些饲养主所选用的饲养场所极不合理,将饲养场地建设在工业污染区,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环节的空缺,导致了畜禽每天都被迫吸收大量的污染气体和尘埃。长此以往,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饮食和饮水等途径长期停留在畜禽体内,一旦人们食用了这些畜禽产品,极易吸收畜禽体内的毒素,引发和感染上疾病[2]。

1.2饲料品质不良

饲料作为畜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与畜禽生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饲料品质状况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某些饲料生产者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压低生产成本,在饲料生产过程中,非法使用激素、镇静剂、催眠药等,欺诈性生产和销售劣质饲料,为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饲料抗污染能力弱,容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霉菌污染,甚至工业三废也会引发饲料污染。畜禽如若食用了劣质饲料,定会使畜产品中残留下有毒物质,进而危及到人体健康[3]。

2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点对策

2.1优化畜禽饲养环境

饲养环境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优化饲养环境的建设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首先,要科学合理选取饲养场地。尽可能地选取地势高、通风向阳,采光效果良好,水质充足的场地,养殖场要远离工业生产区,与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保持一定距离,确保饲养场设在无有害气体、烟雾和灰尘地带,环境幽静且空气新鲜最佳。其次,对于场内环境而言,要对整个饲养场进行合理规划,将其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领域,并将三者用围墙或者绿化带隔开,并根据上风向到下风向进行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顺序建设。饲养场内必须设有粪污染处理、污水处理和病死畜禽处理设施。定期对饲养场所进行消毒杀菌卫生清洁活动,保证舍内通风顺畅,畜禽活动空间充足[4]。

2.2保证饲料安全

饲料是畜禽生长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必须确保畜禽饲料品质安全,提高畜产品质量。农业部及其相关部门就饲料生产品质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文献,严控饲料生产和销售的准入门槛,明文规定不得添加使用激素、兴奋剂、防腐剂等,并对其违法行为制定严肃的处理措施,大力打击非法生产和欺诈销售行为。另外,制定饲料生产监管机制。有关部门要定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实施检查,并对饲料成分进行技术鉴定,对生产工艺不规范、成品不达标的企业,勒令停产整顿,不合格饲料一律不允许出厂销售。情节严重者,取缔生产经营资格,要求赔偿对受害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为了保证饲料用粮的安全,还需要加大对饲养主饲料识别、鉴定等常识普及,提升饲养业主的文化素养等等[5]。

3结语

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当下我国规模化、标准化的畜牧生产养殖模式尚未形成,很多是采用传统的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养殖为主。养殖习惯传统,饲养方法落后,许多饲养主的养殖活动具有很大随意性,存在滥用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现象,还需要大力鼓励和扶持农户建设规模饲养场,引进先进的饲养技术,摒弃传统的饲养方法,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的养殖模式,健全饲养管理标准体系,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6]。

作者:李清晖 单位: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1]高霞.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J].农民致富之友,2014,(6).

[2]赵鑫鑫,张云涛,李莹.关于提高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4,(17).

[3]吕春燕.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J].福建农业,2015,(7).

饲料安全论文篇(9)

2 饲料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2.1 饲料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一,政府及相关政策的发展支持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文件精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执行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收扶持政策;加强信贷扶持和金融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饲料工业,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和推进产业化经营。把养殖场散料储运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推广“厂场对接”低成本产销模式。规划还提出,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优质饲料原料、新型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坚持玉米优先满足饲料工业需要,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业发展。增加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加大对基层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

第二,行业转型将带动行业毛利率提升

当前,我国禽畜养殖业、饲料行业都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养殖行业将更加注重品质和安全,养殖规模正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靠拢。由此,也将带动饲料行业在市场及产品结构方面的转型发展。有分析师提出,饲料行业的转型,将进一步巩固行业内部地位,凸显成本优势,带动整个行业毛利缓慢提升。

2.2 饲料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发展相关行业都与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关系,食品安全也将成为影响饲料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这几年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等事件来看,由饲料安全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断出现,一旦食品行业出现大面积的安全问题,饲料行业也会朝不保夕。由此,饲料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这些安全性事件所带来的危害性社会问题,严重打击着人民消费信念,必须引起饲料行业的高度重视。

第二,产业竞争表现恶质化

从目前饲料行业市场发展来看,众多的饲料企业尤其是中小饲料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来提升竞争势力。有的甚至采用非常规手段,比如谎报营养含量。有的则大肆网罗营销人员,不少企业营销费用已经达到了总利润的60%,甚至更多。为了弥补这部分损失,很多企业打起了产品质量的注意,以次充好、贵原料尽量少用,甚至使用国家明文规定限用的添加剂。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饲料行业的发展,为这一产业进一步的壮大带来的潜在的危机。

第三,发展速度难以匹配贸易壁垒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制约国内饲料行业发展的因素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饲料行业发展速度与饲料加工企业难以匹配。国内养殖规模虽然有所提升,但散养养殖还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种发展速度缓慢、集约化低的问题将进一步制约饲料入户率的提升。其二就是国际畜产品贸易壁垒的限制,比如美国对国内虾产品的反倾销制裁、欧洲对禽肉出口的限制等等。这一贸易壁垒的产生,必然制约畜产品的大规模发展,其后对饲料需求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3 饲料行业未来发展思考

3.1 关于饲料行业产品质量

质量是饲料行业今后必须要首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欧盟、捷克、英国、挪威、沙特、日本、美国等对我国制造的贸易壁垒之下,中国饲料行业要想在未来几年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提高产品质量。饲料品质的好坏取决于科学的饲料配方、饲料原料的品质、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好的饲料所含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微量元素等都应是科学的。同时,国内饲料行业生产应该严格按照世界兽医组织(OIE)相关标准来进行,只有这样产品质量才能与世界接轨。

3.2 关于原料成本

统观国内饲料行业发展情况,产业竞争表现恶质化日常明显,不少企业选择非常手段降低原料成本。固然这一措施可短时间内解决燃眉之急,但是长久来看,难以提成整个产业市场竞争力。笔者建议,在未来的饲料生产上我们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玉米、豆粕、鱼粉上,要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大胆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以期尽量减少粮食使用比重,大力推广应用青贮饲料和氨化秸杆饲料;扩大高赖氨酸、高油玉米的种植;开发和利用饲用粗粮等等。

3.3 关于产业科技含量

通过13年市场变化,可看出未来饲料产业的行业竞争,将是产品科技较量的端倪。为了提升产业科技含量,第一,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按照国际市场生产标准来进行生产,切实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二,借助十二五规划精神以及西部大开发机遇,充分开发新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第三,在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中,要加强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生产出低毒、安全、高效、无药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同时着眼于酶制剂、饲料微生物制剂、中草药制剂、复合酸化剂、寡聚糖类添加剂的生产。

4 结论

饲料安全论文篇(10)

1、我国饲料行业发展概况

1.1、我国饲料行业整体现状

饲料原料大多是资源性产品,由于资源短缺,原料价格普遍上涨,总体是大宗原料高位运行,添加剂小料部分暴涨。其中玉米、菜粕、棉粕、鱼粉等普遍上涨,幅度较大,豆粕、磷酸氢钙略有下降,整个行业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配合饲料比重大幅度增加。玉米价格高,畜产品价格持续回升,养殖户舍得投入,规模化养殖快速推进;其次,产量产值双增,经营利润下滑。原料价格上升推高商品饲料价格,但饲料价格增幅低于原料价格增幅,大部分企业利润率下降。部分企业改变饲料原料配方,使用DDGS等原料作为替代,降低成本,利润率有所提高;最后,大型企业向原料产区扩张势头明显。大型饲料企业继续扩张,扩大产能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部分企业从饲料原料销区向东三省,中部地区等原料产区扩张建厂。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理论,竞争规律体现为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砍价能力、供应商的砍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5种竞争的作用力。饲料的上游原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菜粕、鱼粉、添加剂等,下游客户包括各种大型养殖场、个体养殖户。饲料本身根据产品可分为水产饲料、禽饲料、生猪饲料三大类。

2、我国饲料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2.1、蛋白原料和能量饲料供应日趋紧张

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加重了饲料资源短缺,尤其蛋白质资源的短缺已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绊脚石”。蛋白原料主要指豆粕、棉粕等植物性蛋白和鱼粉、肉骨粉等动物性蛋白。其中,以豆粕、鱼粉为代表,使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2009年,我国大豆预计年产量仅为1450万吨,而实际需求量超过5000万吨,榨油行业使用大豆90%以上依赖进口。同年我国进口鱼粉130.8万吨,已占国内鱼粉消费量的70% 以上。蛋白原料的短缺和依赖进口,使得蛋白饲料原料价格频繁波动,增加了饲料和养殖业经营风险;能量饲料来源方面,2009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1.64亿吨,较2005年提高了2400万吨,而同期饲用玉米消费量由9300万吨上升到10660万吨,增加1360 万吨,占新增玉米产量的57%,即每年新增饲用玉米340万吨,而且这个增长趋势在今后几年内仍将持续。

2.2、粗蛋白指标不合格及部分预混料造假

2009年上半年抽检不合格的135批次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产品中,粗蛋白指标合格的有132批次,占不合格产品的97.78%,同比上升11.80个百分点,粗蛋白指标不合格仍是影响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产品质量的最主要原因。在抽检的60批次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中,有7批次铜、锌含量几乎为0;在抽检39批次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有3批次维生素A、维生素D3含量均为0;在抽检373批次复合预混合饲料中,有6批次铜、7批次锌含量几乎为0,有7批次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含量为0。

2.3、饲料行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2.3.1、饲料行业标准老化

现行标准大多数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尽管一些标准冠以20世纪90年代的年号,但多数是多年前起草的,或原来的老标准换上国家推荐标准号后重新颁布。特别是饲料产品标准严重老化,如目前配合饲料产品只考虑粗蛋白的指标,而不考虑氨基酸的平衡等,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些老的标准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赶不上饲养营养指标的变化。

2.3.2、现有饲料质量安全标准数量少、覆盖面小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共需制近千项,而目前仅完成400多项。一是管理规范类标准,以往的饲料工业标准制定工作主要侧重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缺少对饲料产品及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标准。另外,在制定标准方面,对饲料产品的储运、管理及环境保护方面关注较少;二是检测评价标准,共需制定400多项,目前仅完成156项,仅占标准体系表中的30%多。尤其是安全评价类标准,目前完成的仅7项;三是产品标准,在农业部已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共有260多种饲料添加剂产品,但已经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仅91种,只占总数的34.8%。缺少宠物食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3.3、科技水平含量低

科技投入主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一是加强标准专项研究。如增强对管理体系、操作规范、检测方法、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研究投入,然后转化成技术标准;二是加强标准化研究。如加强对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使各项标准和技术进行集成,贯穿于产业链的全过程,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三是加强标准化理论研究,并用于实践。

2.3.4、企业标准水平较低

(1)标准中指标不全,不能完全体现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特性。以浓缩饲料为例,国家推荐性标准中浓缩饲料产品质量指标中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以高蛋白为特征的常规养分含量、氨基酸含量、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含量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标准中只有常规营养成分的指标,没有规定卫生指标

(2)产品指标定的过低,降低了产品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如有的企业标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预混料的有效成分含量只有定性,没有定量指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3)企业制标人员水平较低,标准的结构、文字、术语等混乱。

2.3.5、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虽然饲料质量逐年提高,许多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体系,如四川通威饲料集团、四川龙蟒集团等率先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但有一部分企业质量意识还不强,有的没有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有的没有必要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设施条件,没有相应的检验人员,进厂的原料和出厂的产品没有或缺少检验手段,特别是对饲料卫生指标,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饲料质量不尽人意。

除以上分析外,对比国外饲料行业的状况,我国饲料企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短链发展,缺乏长期发展战略,且易变。下游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高,而且饲料行业技术壁垒低,行业内的企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高,品牌替代作用明显,因此各饲料企业不愿先提价而丢失市场份额;

(2)市场及产品定位模糊,执行不到位

(3)多数企业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品牌忠诚度降低,无形中加大客户开发与维护成本

(4)终端渠道落后,普遍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仍处于简单推销阶段,以价格和促销为主要营销手段,营销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数量偏多质量偏低。

3、我国饲料行业精细化营销建议

3.1、精细化营销的内涵及意义

精细化营销的概念最早由世界直效行销创始人莱斯特・伟门在1999年提出的。莱斯特・伟门对精细化营销的定义是:改变以往的行销渠道及方法,以生产厂商的客户和销售商为中心,通过电子媒介、电话访问、邮寄、国际互联网等方式建立客户、销售商资料库,通过科学分析确定可能购买的消费者,从而引导生产厂商改变销售策略,为其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销售推广方案。同时为生产厂商提供客户及销售商的追踪服务。

简言之,精细化营销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追求营销资源合理配置,达成商品(服务)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营销模式。其思维逻辑是:区域内客户最看重什么?具体需求是什么?满足他们的哪些需求可以获利?通过加强哪些工作,可以在该处获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这就是说,精细化营销既关注市场份额,同样主张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但强调的是:在能够获利的细分市场上占有份额,在能够获利的细分市场上精耕细作。并且在营销理论和实践中,人们提出的“市场深耕”也是这个概念的部分注解。企业必须认识到,市场开发到了一定的程度,如何有效地保有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市场资源,如何培养营销资源,增加营销效益乃至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营销的主要问题。精细化营销应该被提上日程,这有利于饲料企业充分利用和培养营销资源,增加企业营销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产业链精细化

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而形成的价值链。其实质就是产业关联,而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我国饲料产业链是以饲料加工为中心将原料采购、动物种苗供应、养殖组织、兽医服务、屠宰加工、食品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实现我国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因此,我国饲料产业链精细化主要是建立集约化的养殖小区,提高养殖户的组织程度,降低产业链的交易成本,并以饲料企业为龙头,通过龙头企业建立养殖小区,把分散的养殖户联结组织起来,进行统一饲料、统一培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生产,形成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养殖小区实行全封闭养殖,要求建设标准的养殖舍,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同时要求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为农户提供包括饲料调配、配种、防疫免疫等服务。小区配专门的技术服务人员,对养殖户进行饲料科学鉴别和使用指导,提高养殖户的饲料安全知识。

另外,在食品安全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忽视各饲料安全流通和养殖户环节。众多经销商和数以千计的散养户恰恰是饲料安全最薄弱的环节。所以,要保证饲料安全,首先要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支持企业走兼并之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饲料企业数量多,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资源严重浪费,产品良莠不齐,恶性竞争的落后局面,积极鼓励和引导饲料企业构建稳定的营销网络,不断培训和引导经销商,使经销商企业化,发展饲料产品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通过销售和技本服务的紧密结合,促进饲料进入养殖小区和专业养殖村。

同时,政府建立并完善饲料营销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饲料行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真正建立起“公司+养殖园区+市场”的组织形式和“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

3.3、走生态饲料发展之路拓展国外市场

随着养殖动物成倍的增长,养殖产品的安全问题,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生态养殖不仅要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还要解决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这要求我国饲料营销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走绿色营销之路,协调好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平衡,避免污染,节约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强调需求的全面性。包括对健康、安全、无害产品的需求,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求,对安全、无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需求,对和谐社会关系的需求;强调不仅要发现需求、满足需求,而且要引导需求;强调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

要求企业在生产和消费中,使资源可得到补充和不超过环境承受能力,以确保人类长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要求企业扩展后营销的内容。即对顾客购买产品后,消费产品时和消费产品后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进行追踪,指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倡导环保意识,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之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企业重建绿色的竞争观念。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把整个企业的命运连在一起,企业之间除了竞争,还有相互合作、相互联系的一面,所有企业都是经济体系的命运共同体,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共同体。

总之,走生态饲料之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是未来我国饲料行业大势所趋,这将为我国饲料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食物转型的需求,而且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食品安全工程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爱民.精细化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第1版,2005.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张立庠.中国饲料经济与管理研究[M].上海: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版,2007.

[4]尤建新、杜学美、张建同.质量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熊超群.3倍执行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第1版,2008.

[6]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胡运芳.中小饲料企业的营销现状与对策[J].饲料广角,第13期,2008.

[8]蔡辉益.中国饲料产业现状及展望[J].饲料博览(管理版),第1期,2008.

[9]熊吉陵、钟仕海.中小企业的营销渠道变革及其管理策略[J].市场营销导刊,第1期,2009.

上一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下一篇: 专业技术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