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8 14:55:11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1)

2建筑消防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分析

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要求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方案改变问题。一般来说,建筑施工尤其是其中的消防工程施工都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进行设计施工,而消防施工中,需要从给排水系统、机械机电系统、结构设计各方面综合考虑。在给排水系统中,设计人员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强度、压力、严密性等的检测,并根据建筑高度等信息计算确定保护半径、水枪充实水柱高度等技术数据。有的设计人员之间根据经验、不考察实际情况就进行设计,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都有可能造成水压不足等严重问题,损坏管道、无法满足实际消防需要。施工材料不满足消防工程需要。很多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都与材料使用不规范有直接关系,例如塑料类的材料不仅燃点低而且易燃,同时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因此消防工程施工中绝对不会使用塑料类易燃材料,但是有的施工单位出于控制造价等原因对此并不重视,产生严重后果。当前的消防工程施工一般采用钢管或者新型复合材料等,不管选择什么材料,其性能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燃点高不易引燃。此外,除了消防器材,对其他的家具或装饰,在装修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尽量不要使用易燃易爆的材料,器械安装布置不合理。消防类器材安装是以救援为目的的,救援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消防器材布置的要求就是要醒目、不能隐蔽,有些装修单位为了美观刻意隐藏消火栓箱,这给消防工作造成时间上的耽搁,从而影响救援质量;此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不重视或者疏忽,在安装消防设施和配件的设置上随意修改设计方案从而未能满足使用需要,例如消火栓箱底预留孔的位置、排烟设备与通风方向的关系等,如果设计或者安装不当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电源容量不足、通风排烟设备未能起到效果等情况。

3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探讨结合前面我们分析的问题,针对这些建筑消防施工过程中的情况,我们通过对一些实际案例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1)制度方面,需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终身责任制度。其重点在于提高参与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监管力度、发展工程管理的理论等。由于消防工程是一个不容许出现差错的领域,针对消防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单位以及重点责任个人,如果发现有刻意严重违反有关设计规范的情况出现,则取消其相关资格,提高重视程度;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事故出现,需要对事故进行严格的审查,对相关责任人予以相应的处罚,例如采取一人一证积分制度,而建设招标单位在确定施工设计单位时,也会将积分作为一个参考。

(2)在建筑消防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总负责人给每个分项目设定责任负责人,责任负责人员需要对负责的项目有全面的了解,从技术到施工进度到施工材料的采购以及难点部分的监控等等,从图纸的制定、参数的设定计算、材料的采购、工程关键点的督查、项目验收各个阶段都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加强现场综合管理控制的能力。作为一个系统的大型工程,消防工程需要不同部门的共同配合,因此各个分项目负责人应当保持协调合作,遇到突况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保证工程的透明。另外应注意分项目负责人不宜过多,项目不宜分的过细,防止多头管理造成的纠纷。

(3)在具体技术方面,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实际情况的限制,例如机电系统中由于建筑规模较大,设定回路模块数量超出实际主机的容量的情况;联动控制电源容量数量确定问题;用电设备的自动切换问题;感应器位置不合理无法准确感应室内烟雾量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是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够完善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材料设备的规格不符合规定造成的。技术方面的问题一旦不解决,会造成设备整体失灵的严重后果。因此,除了材料的采购严格按照要求之外,设计方案的确定务必要经过严谨的计算,一旦有问题出现马上解决,不可掩藏。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2)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工程投资的限额和执行方案都是经过了反复讨论,在充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把工程每个阶段的造价限额都进行了严格的确定,做了充足的准备以便在实际施工中操作实施。在造价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进行控制。但是事实的情况是,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盲目施工。在建筑的标准和投资等方面的设计考虑并不充分,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在施工中遇到问题就随意变更设计,也没有对变更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就会造成工程造价的损失。

2、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实际造价和计划造价严重不符。

通常情况下,在工程结束之后会对工程量进行统计。如果监理确定了质量,而且工程数量也符合实际情况,这时监理就可以确认,并上报项目部门进行批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建筑企业自己选择工程项目组对项目进行管理,有些特殊成员会对管理不服从,并违反相关规定,没有真实反映工程的内容。这样就使工程造价失去了应有的控制。

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造价资料共享平台。

加之当前我国对造价管理的相关资料的收集还不完善,对于资料的收集也不齐全。在工程控制造价的时候,当工程已经完工,对于工程造价的资料整理和收集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和留用价值。

4、建筑工程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程序

当前,很多建筑工程对造价管理都是指令性的管理,还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就盲目实施。主要就是为了获得政绩,为了挣面子。这就使得建筑工程对造价的设计深度、施工质量等方面并没有详细把关就盲目实行,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变更,造成造价的额外支出,浪费了成本。

5、缺乏充分的深度设计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的设计过程是能够进行变更的,但每一次变更都会造成预算费用的增加。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没有经过深入研究,在设计方面出现漏洞;还有的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之前,调研工作不充分,就开始进行设计,工作态度不认真,审核不严格,致使项目在实施中出现缺陷,要弥补漏洞造成费用增加。

(2)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合理设计。比如某地建筑,原设计结构要求混凝土管桩,但受到地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只能改变设计方案,改为预制管桩。这就使得工期延误的同时,还会造成设计、施工等费用的额外增加。

6、没有对业主不规范行为制定完善的约束机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包括了业主、监理方和承包方这三个主体。他们以合同形式保持平等的委托关系。在相关合同文件中要进行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的施工法人不能够对工程随意更改,而监理的责任就是进行监控。

二、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

1、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遵照合同的内容进行施工操作。

在招标过程中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控制,详细研究图纸设计,分析工程各环节的具体情况,严格审查投标企业的相关资质,并编制科学合理的招标文件,在选中中标企业的时候,确认成本价格。

2、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把图纸的设计内容转化成建筑的施工过程。

这个过程要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管理。前提是要对合同进行深入研究。造价专员要对整个工程过程进行监控,特别是对需要进行变更的的地方严格把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变更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与此同时,还要在施工的技术投资方面进行控制,可以使用新的工艺技术缩短工期,增加效益。

3、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对投资的方案进行选择,这个过程中,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在施工的过程中,造价的控制是施工命脉,因此,要重点控制设计和投资,这两个方面是施工造价的关键所在。要把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策划作为造价控制的重点,考虑到项目的规模和成本,这也是影响整个建筑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

4、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当实际造价超出了预算,就必须要采取方法予以解决。

因此,完工后的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是结算。在完工后对造价控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查看签证单是否真实与设计图纸相符,如果存在重复项目要删除,审核各项费用的合理性。

5、实施统一的归口管理,杜绝工程分包

不管由于何种原因出现分包,都先要将关系理顺清楚,为了便于管理,必须要统筹总分包的关系,将分包项目纳入到总分包管理的合同之中,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进场时间等,由总分包方确认。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3)

1.1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完成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说地质勘查、施工图纸设计、图纸审查以及技术交底等。可以说,施工准备阶段涉及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一旦忽略了某个环节,便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注重施工准备阶段工作开展的全面性。然而就目前部分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开展现状来看,却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没有对所要准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有效审查;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以及没有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建设,不仅会降低工程整体质量,而且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涉及了多个专业,而且还要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工程施工的对象主要是工程主体,一旦施工出现问题,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而且还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就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体现在技术问题和安全问题上,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达不到工程建设需求导致的,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仍有待完善,技术和能力水平都比较低,而且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最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频频出现各种施工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建筑可能是致命性的,严重影响了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甚至造成建筑无法完成质量验收,给建筑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3施工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阶段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多的验收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地做好相应的验收工作,很多的技术人员没有按照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的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工作,导致很多的问题没有验收出来,进而造成建筑的质量问题。最终导致工程投入使用之后,频频出现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的甚至还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阶段非常重要,这也是能弥补施工中问题的最后阶段,因此,工程建设部门必须提高对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验收工作。

2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效果,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施工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其解决:

2.1完善施工设计时期的技术管理

建筑设计是对工程的整体规划,在工程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设计时期的技术管理,不仅需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参与,而且监理单位也要参与其中。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当前的施工图纸设计进行进一步审查与核对,并对图纸中不明确的地方向设计单位询问,再获得解答之后,参与讨论的各方达成对设计图纸的设计意见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施工人员对图纸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对图纸的设计意图充分了解。在施工人员对图纸设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设计单位要将图纸中的一些关键施工项目单独列举出来,重点讲解,一定要进行施工技术方面的分析,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来为接下来工程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

对于此环节技术管理的开展,施工单位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施工技术的规范管理建设。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技术的质量,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以此来确保工程的建设在一个高超的施工技术指导下进行。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将问题有效解决。对于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个环节,都要对相应的工序技术进行严格把关,并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督,以此来保证施工总体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涵养。其次,要对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工程监理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将监理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监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工程中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对各个施工项目进行质量抽查检验,以此来确保施工工艺与施工图纸设计相对应。最后,要对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进行完善。要想确保建筑建设的质量以及工程建设进度,就要完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对于一些非常关键的工程建设环节要积极引进高端的、先进的施工建设技术,而且要加强对施工器械和施工建设工具的管理,保护并维修好一些非常关键的施工技术。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督,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2.3工程结束后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因此,对于工程结束后的管理工作也同样不能忽视,该环节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是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阶段,而且对工程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其给予足够重视。对于工程结束后的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单位要将工程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工程的施工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的签证进行严格核查,在核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应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补救,确保工程整体质量能够满足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4)

(1)基坑支护的综合性

施工技术、结构工程及岩土工程的相互交叉是基坑支护这一学科的特点。基坑支护工程包含的基本课题有:力学中的强度、渗流和变形。这三者是互相融合的关系,要注意综合处理。

(2)基坑支护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随着岩土工程的区域性增强,基坑支护工程会表现出更强的区域性。所以,对基坑工程的维护体系设计、施工及土方的开挖进行处理应该因地制宜。

(3)基坑支护理论不尽成熟

目前该基坑支护理论的研究不够完善,远远不具备结构可靠的概率指标。

(4)作用因素有不确定性

作用因素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在外力大小、位置和方向的不确定、岩土性质不确定和某些偶然变化导致不确定等方面体现了出来。

1.2国内基坑围护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1)基坑逐渐趋于纵深发展

目前,建筑项目的开发商一方面要考虑到符合国家的建筑标准、一方面还要着力于持续改革安全技术,不得不朝地下室发展来获取较多空间。这样使得施工项目中不断加深基坑,加大了建筑措施的难度,同时也推动了建筑的发展。

(2)基坑围护中的施工难度不断增加

因工作人员在实施建筑项目时会往往会发现存在地质问题,使得难题在建造项目的基坑围护建筑中被呈现出来,使得基坑围护建筑工作变得很难。

(3)基坑的支护形式呈现多样化

基坑支护的形式主要有:淤支撑拉锚的结构主要包括混凝土支撑和钢管支撑、预应力实行锚杆与错索等。于挡土结构的挡墙分为重力式和非重力式,采取的支撑方式主要有钻孔桩、低下连续墙、挖基坑孔桩、预制桩等。

2基坑围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1基坑围护施工前的分析与准备

(1)掌握围护设计方案

在开挖建筑物的基坑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如何理解应用对围护方案的设计。从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到施工工人,都要足够了解和掌握围护施工工作的设计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案例:以下为对深4.95m、局部加深6.45m的基坑的围护进行设计:整个过程以复合土钉墙、SMW工法、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支撑围护结构四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因西南角距旁边建筑物太近、并在地下还有电缆,需要SMW工法加型钢支撑做为挡土结构。因北面环境较开阔并且无管线,止水方式可以复合土钉墙水泥搅拌桩进行。此方法可保证对土方的一次性开挖,比较省力,但造价高。

(2)充分了解基坑的水文地质特性

除了基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项目的经理、总工、施工员、监理和安全员等都要一定程度的了解建筑基坑水文地质特性,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不会受到水文的影响、并因此使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发生混乱。

2.2在建造工程中具体运用基坑围护施工技术

(1)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建筑工程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有效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作。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工作人员需要对桩位处的障碍物提前探明并做到及时清除。此外,工作人员如果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发现了相应坍孔、缩径现象,应该及时汇报上级并做相应处理,保证工程的成桩质量。此外,工作人员要对施工强度有效控制使得钻孔成桩时候尽量不向坑内偏移并在变位观察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护可能发生的异常变位的现象。本人现在建工程项目龙岩市羊古墩安置小区担任项目经理,基础施工中遇到基坑塌方,处理方案有:①拔电源安水管,不影响用水;②用挖掘机进行塌方补救;③采取办法应急,基坑周围卸载,拆除活动房;④处理相关埋藏物;⑤抓好支护工作基坑位移处理方案案例:该区域已存在较大位移,标高为-8.5m。可将真实标高提高但不妨碍材料性能,同时接长工程桩,分为几个步骤:①接桩工程桩。连好钢筋、安好模板,再提高砼等级;②对底板处理,使其符合要求;③安装减压井。

(2)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

水泥土的搅拌桩施工工作是建筑工程中基坑围护结构体系施工工作进行顺利的前提。在进行此部分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及时确定水泥泵的和相应速度,同时将喷浆搅拌的速度控制到0.3m/min以内。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在施工中注重有效应用连续搭接这一施工方式,并且合理咬合相邻的搅拌桩。与此同时,注意保持施工的连续性、减少对搅拌桩的桩身强度的影响。另外,工作人员在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中需要有效提升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如,使抗压强度和应力强度增强,使建筑工程的整体强度有效提升。

(3)土方开挖

工作人员需要在建筑工程的基坑围护土方开挖施工中,将坑内降水工作安排在大约基坑开挖前的两周内。并且需要在坑内降水中对其他区域低下水文变化状况进行仔细观察。此外,工作人员应当在土方开挖中注重确保工作是在分层、分区、分段下进行的,并且在基坑底部有效采用人工开挖方法,使基坑围护的结构体系整体水平得到持续的提升。在开挖时候,特别要注意防止使周围建筑物开裂,如果发生开裂,要采取方案进行处置。具体方案有以下六种:①不再继续开挖;②加锚杆、支撑等;③用一些方法如降水等协调降深;④在旁边以注浆使土体稳固;⑤采取纠偏措施;⑥必要时候疏散人群。

(4)钢支撑的施工

建筑工程基坑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钢支撑的施工。工作人员在钢支撑施工中,应当确保可以达到相应强度之后进行钢支撑施工、并且在施工中通过有效设置辅助装置来合理施加足够的预项力。此外,工作人员在后期施工中应该有效设置钢支撑与水泥土搅拌桩间的传送带,更好确保在建筑工程底板中有足够支墩反力。另外,工作人员需要在钢支撑施工中注意通过焊接将钢支撑连接成整体,更好保证钢支撑的施工整体强度并能顺利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工作。

(5)现场环境的检测工作

基坑围护是一门工序复杂的施工工作,为使周边环境与施工作业的安全得到确保,让基坑施工整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对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及时,让信息化作业指导有效开展,基坑施工安全得以确保,保证整个过程顺利完成。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只有严格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即包括各项施工准备阶段的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事中控制和竣工阶段的事后控制,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

一、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签定后,由项目经理部建立起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责任制,紧紧地抓住制定质量计划,质量计划的实施和质量计划(目标)的实现这三个环节,要求项目部各部门各负其责,担负起质量管理的责任,以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工程施工测量控制是事前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首先要做好基准点、基准线、标高、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核、复测工作,并如实填报抄测记录,以减少重复劳动。为了在工程施工前能发现和减少图纸的差错,并且能事先消灭图纸中的质量隐患,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前,应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持熟悉图纸并会同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在图纸会审过程中及时与设计人和发包人进行讨论、协商、解决,并作好图纸会审记录。项目经理必须使分包工程及采购工作处于受状态并有计划地进行。项目经理部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专业知识、安全知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二、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凡由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并签署技术交底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实施前向各工种施工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在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同时将测量控制方案、红线桩的效核结果、水准点的引测结果报项目经理部查验认可后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对红线桩、水准点、工程测量控制桩等采取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建筑物轴线、标高及关键部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测量、质检员检查、技术负责人复核,填报“测量记录"及“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由监理工程师签认,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材料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创造正常施工的条件,也是实现造价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前提。

1.企业对材料供应人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应采用招标“择优选廉"的方式,选择材料供应商,并建立材料供应档案。

2.企业应建立材料运输、储存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进入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应分类标明其来源、加工过程、安装交付后的分部和场所。

3.企业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把紧报检、准用关,确保材料、成品、构配件的质量。

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结构模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经济等因素,使现场的施工机械合理配备,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制定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检验等规定,要求计量人员严格按此规定执行,以确保产品所必需的计量器具符合规定要求。工序质量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工序质量。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质量进行预控的有效措施。工程变更应按规定程序处理,首先由变更方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申请。监理工程师与相关方研究做出变更决定后,变更通知,然后组织实施。

工程施工时把好材料验收关,不使用有害含量超标和淘汰的材料。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作好防污染控制。工程竣工时检测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不合格的不允许使用。建筑产品或半成品保护应采用护、包、盖、封等措施妥善保护。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6)

在深基坑支护开挖中,为了保障技术管理效益,通常在和原草坪1.5~2.0m的地方进行施工。也就是先开挖1.5~2.0m的土方,再进行对应的施工。从而在降低支护高的同时,及时清除掉较浅部位的障碍物。另外,在基坑支护体系构建中,必须注重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减少水位可以在基坑开挖前,阻断地下水的侵入。方法有:周边井点排水,把地下水位降低到施工作业标高以下;在支护以及地表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再将地表渗水以及径流疏导出去,其方法可采用地表明沟。在此过程中,如果地下水流量较大,支护就很难形成孔。此时就必须采取减小水位的方法,在水位之上进行施工。

2.深基坑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

(1)设计管理在建筑工程中,设计方案是影响基坑支护成败的关键。为了保障深基坑支护成果,必须保障支护设计方案可靠安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起步较晚,设计不太成熟,所以一直处于摸索、成长阶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深基坑工程质量事故中,设计原因出现的事故占整个事故总数的2/5。设计原因主要表现在设计不合理、无证挂单、荷载取值不合理、支护方案选择不当、地下水处理不当等。为了改变上述现象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支护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材料、理论、结构、工程、土质、水文以及地基基础等学科知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利工况情况下土体的侧压力,如饱和水土、地表固定外部荷载、施工时的活荷载等因素。在熟悉工程水文地质情况、不断整合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工程特点的同时,设计出更加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在组织施工时,各个工序以及组成必须有效协调。在业主部门真正掌握基坑支护重要性的同时,使用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2)分包单位选定由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后期施工顺利进行,必须选用有能力、资质的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所以,要对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是否满足分包工程的要求、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机械设备、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或业绩证明等进行审查。另外,施工部门整体素质、技术力量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总包单位需选择专业的施工队伍,选择技术能力雄厚、社会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分包机构。同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必须有效控制“层层剥皮”、转包造成的不良影响。(3)施工组织审定组织设计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文件,对指导深基坑支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施工部门由于照搬其他单位设计,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有的虽然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而成,但是在潦草简单、粗制滥造的影响下,缺乏实际可行的指导意义。针对这种现象,施工组织方案根据政府的强制性要求,编制安全的专项方案,并邀请专家论证。方案必须是经论证通过后,才能付诸实施。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基坑支护、开挖、平面图以及监测布置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关键部分,对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管理中,监理人员必须根据当地水文气候以及地质勘探资料,在整合深基坑施工条件、经验的同时,明确工程重点项目。在此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工作。

1.深基坑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主要包括挡土、挖土、防水以及围护环节。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继而出现事故。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控制组织设计、施工规程以及技术规范相关工作。对于施工要点,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在强化过程控制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如在土方开挖中,必须认真分析周边建筑物、地质勘探报告以及地下设施等相关信息;对于特殊地质,必须在精心组织的同时,要避开雨季开挖对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

2.深基坑周边土体止水控制

止水帷幕作为高水位地区支护工程常用的止水措施,常用的方法有高压喷射、深层搅拌以及压力注浆等方法。在此过程中,一旦搅拌桩成桩质量遭到影响,基坑开挖就会出现渗水的现象。再使用灌浆等方法,不仅会增加工程造价,还会延误工期。为了保障桩体质量,必须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在桩体搅拌均匀、桩长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避免桩头“无浆”的现象。另外,为了保障桩体搭接密实度、长度,必须避免蜂窝、空洞以及桩头开叉等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

3.支护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质量问题其实也是整体稳定性、刚度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进程,让监测人员对施工现场以及周边建筑物进行专业的监测。在明确岩土变位、支护结构具体特征的同时,对施工中介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上报;对于大于预警值的情况,必须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容包括顶部位移、结构裂缝、结构沉降、道路沉降、道路裂缝以及基坑观测等。通常在每隔8~10m的地方设置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则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加密。在较深的基坑开挖中,必须及时测定支撑内应力。当应力在设计值的90%以上时,再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7)

2.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下文论述了地下防水施工中质量控制工作的三个要点:

2.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不断提高地下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高效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就是说,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时,我们就必须严格开展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的质量取决于工程设计方案的高效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因此,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时必须严格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设计企业要保证地下室的防水性能、抗渗性能和抗渗构造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安装地下室底板的后浇带时,一般规定其宽度为0.8m,还要在超过底板0.2m的地方设立3mm的止水钢板),开展建筑工程地下结构的设计工作,设计工作者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必须要保证地下工程排水以及防水工作的质量,可以设立盲沟或者集水坑,这样能使地下水所产生的浮托作用大大减小,还可以借助多道设防的工作方式来提高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防止由于设计的失误而使建筑的地下防水工程产生薄弱环节,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笔者提出了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中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的质量的提高:

2.2.1保证防水工程地下防水施工中各种原材料

的高质量。进行地下防水施工时,最主要的材料是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这些材料的质量对于防水工程的最终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严格地把关防水原材料的质量。质量控制的重点包括材料购买、入场验收、存放及应用等各个环节,更好地保证防水材料的性能符合防水施工的相关规定。

2.2.2严格开展建筑工程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

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时,常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等普发问题,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可采用的施工技术有减小混凝土入模的温度、设置施工缝等,分层浇筑期间还要进行二次振捣工作,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混凝土浇筑期间出现离析问题,砼凝固前需使用抹浆机来完成地下室地面的磋毛压平工作,避免产生砼裂缝。施工企业在结束混凝土的浇筑后还要高效进行保养工作,要科学地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地下室底板抗渗砼养护时间通常要超过14天)以及养护次数,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混凝土养护的质量,还要结合混凝土的实际状况来确定养护及拆模时间。

2.3地下防水施工细部构造的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建筑的地下施工是隐蔽性施工,所以在很多施工区域常常出现渗水、漏水等问题,笔者建议,要对这些渗漏多发的位置进行重点控制,以使地下防水施工的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满足人们对于地下防水工程质量的要求。

2.3.1严格开展地下施工施工缝的质量控制工作。

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内都不需要留有混凝土施工缝,而是借助连续浇筑成型来保证整体的防水性能,若实际施工要求预留施工缝,就要把受力、形变小的区域作为施工缝的预留位置,还要在完成两侧混凝土浇筑工作后再使用防水混凝土开展预留缝的浇筑工作。另外,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通常都是超过20cm的底板,且施工缝一般都是水平施工缝,为更好地满足地下室防水施工的标准,必须在预留施工缝时设置一些沉降缝、后浇带处等,技术工作者不能在剪力最大的区域预留施工缝,这能够大大促进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质量的提高,浇筑后浇带时,可以使用大于地下室底板砼一级的砼完成浇筑工作,要加入水泥总量12%的微膨胀剂。

2.3.2做好防水工程围护结构的质量控制工作。

在建筑地下室的防水工程中,穿墙螺栓部分极易出现质量问题,这便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特殊操作,以更好地提高防水性能,施工者需要在螺栓的根部砸出大约20mm的漏洞,并用氧炔焰把暴露在空气里的部分切除,然后使用沥青料将防水砂浆的缺口进行密闭抹平操作。

2.3.3 做好穿墙管区域的防水控制工作。

在建筑的地下防水施工中,在电气、排水系统及留有的洞口、管道区域也极易出现问题,因此,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必须要留有套管,并使用止水环来连接外部和混凝土的基础结构,还要使用膨胀止水带来对套管内部和管道实行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exist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me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blems civilized constru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当前经济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工程建设规模大、发展快,同时建筑市场的全面放开,使得监督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必须将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贯穿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中。在施工前创造良好的环境,施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环境,这是对自己生命的关爱,也是对别人生命的关爱

1.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污染

1.1.1空气污染;从建筑施工开始,破坏地表面的绿色植物,到堆放砖、石子、石灰粉、水泥等建筑材料时都容易产生粉尘或灰尘,在大风天气下,更会尘土飞扬,烟尘弥漫,有时夹杂着刺鼻气味。

1.1.2噪声影响: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1.3废水污染:建筑施工中废水主要来自于井点降水、 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 建筑材料及砼输送管道的清洗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等。临时供水设施跑冒滴漏而无相应管理跟进导致施工现场污水漫流;

1.1.4废弃物污染: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建筑原材料的包装物和生活垃圾等组成。

1.1.5光污染:光污染是近年来才提出的问题,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磨光大理石、涂料,夜间在建筑施工现场,探照灯彻夜常亮,并且会照到每一个施工角落,形成一个很大的光源体向四周扩散。大型运输车辆的照明灯,路过居民区的时候,会不时照向室内,打扰居民的生活特别是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形成的反光。施工中电弧焊或闪光对接焊工作时发出的弧光也是重要的污染。

1.2建筑施工中的各类事故

建筑工程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近几年来,由于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差,违章作业; 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违章指挥;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等多种原因,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大多数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

1.3建筑人员的施工素质

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大多数是民工和临时工,文化程度偏低,实际文化程度与学历不相称; 缺少系统培训;技术等级较低,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较差;技术业务尖子少,高级技工短缺,难完成高、精、尖技术含量的程,同时对新技术、新机械、新材料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项目经理一般都是指派与工程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员担任,学历不高工程管理经验不足,粗放式管理;组织纪律不严明;懂技术的人员少,对规范规程贯彻不到位;后勤人员分工不明确,找不到责任人。

1.4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1.4.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1.4.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薄弱。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1.4.3市场准入把关不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搞私下交易等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1.5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相应高度,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法律、法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施工现场的制度和责任模糊,在贯彻制度和落实责任的时候流于形式走过场,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解决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的若干措施

2.1提倡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现场要建造临时的排水设施,将雨水和冲洗水及时疏导,以减少对地表的冲蚀。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当施工现场因拉运石灰、沙土、垃圾时,会产生很大的灰尘,适量洒水,减少扬尘。在施工现场尽可能减少电焊发出绕眼的光芒。可以在建筑施工周边围起护栏,遮挡强光向外辐射。要尽量不打扰居民的正常休息时间,若特殊情况需要夜间施工的,应按照相关规定去相关部门办理手续,有监管部门监督进行施工。

2.2建立完善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2.3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意识

2.3.1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即进厂教育、二级单位(项目部)教育和班组教育。在进厂教育中主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二级单位(项目部)主要进行安全生产操作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文明施工要求及工程的基本情况、现场环境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班组对新分配来的职工进行工作前的安全教育。

2.3.2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反映安全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长期性,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安全理念,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更加具体地反应出安全生产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施工现场的班前安全活动会就是经济性教育的一个缩影,坚持长期有效的班前活动,使其更面向一线、贴近生活,具体地指出了职工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注意哪些不安全因素,怎样消除不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效率。

2.4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企业和下层分公司、项目部,项目部与作业班组,作业班组与作业人员必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对责任目标执行情况实行平时抽查、季度考核、年终认定。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业绩考核与管理人员日常工资挂钩,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对发生事故或安全管理不善,按照《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表》的内容,给予工资浮动。

2.5严把施工质量关

2.5.1通过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团队,为项目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程建设,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2.5.2建立健全材料机械管理制度。由于材料机械直接参加工程施工,材料机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2.5.3防止偷工减料,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3.结语

文明施工是技术的创新,强调文明施工,意味着施工过程中要不断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革新施工手段,完善技术设备,文明施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所有的管理人员只有深刻的认识到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文明意识,才能逐渐避免建筑施工各种问题的发生和悲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岩.建筑行业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2):86-87.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9)

1、创新的必然性

1.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的要求

纵观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1.4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的要求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世纪50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和工具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机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顺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创新原则

2.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创新方案

3.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企业制度。

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第三是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技术创新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篇(10)

二、分析创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根本前提

众所周知,一切事物的变化都不是随便就能实现的,通常情况下,积极向上的正面发展是科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之下的产物,所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也有着一定的根本前提: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应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人们所提出的种种要求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应多注意市场的动向,多了解行业最新的政策与市场需求,然后根据这些点,有目标。有方向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让企业的管理质量能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也离不开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因为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竞争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别家企业无法超越的时候,企业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创新,反过来,当企业不断创新施工管理技术后,它的市场竞争力也将变得更强大,从而能在这一领域中站稳脚跟,甚至被别人仰止所以,创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的另一根本前提,就是不断营造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 成本控制论文 下一篇: 中国古建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