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教师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5 10:27:31

新手教师论文

新手教师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30-02

当前我国高职育人的关键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理应是高职教育的“一体两翼”。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重技轻文”,培养出的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质,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教师首先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主要是指其在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当中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人文观念和人文修养,以及反映在教师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思维模式、性格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1]当前理工科新手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新生力量,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师的成长,需引起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一、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的缺陷

(一)知识结构的欠缺

由于绝大部分理工科新手教师来自非师范类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普遍比较缺乏,人文视野有些狭窄,同时又很难从直接的教学经历中积累相关经验,这就造成了其知识结构的不完善。这种由于人文类知识缺失而导致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理工科新手教师“育人”目标的达成是极为不利的。

(二)人文观念的缺失

我国部分高职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缺乏人文观念的支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有时会忽视对于学生人文观念与精神的塑造,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关照重要性的认识,使教育教学理念有些单一、机械和理性,使学生不易感受到教育的温暖。

(三)人文修养的不足

1.教师礼仪不够到位。得体的着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教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也有着榜样作用。多数理工科新手教师未受过师范类专业培训,刚入职时多直接从学生或企业员工身份转换而来,教师角色适应不够快,缺少重视教师礼仪的意识。

2.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缺乏。绝大部分理工科新手教师在入职前没有参加过相关的语言训练,带有一定的口音,普通话不够标准。另外,不少理工科教师写作能力不足,反映自己不会“写东西”,遇到写文章就头疼,而高职理工科教师不论是教学工作中的计划总结、教学日志还是科研工作中编辑撰写材料,都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最后,理工科新手教师往往很少写板书,多用PPT和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板书水平有待提高。手工整优美的板书或许只是教学的一个细节,但作为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需要引起理工科新手教师的重视。

3.人格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大部分理工科教师因为专业问题,更多的生活在客观理性的世界里,将大量时间用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研究及实践中,大部分养成了较为沉稳、谨慎的做事习惯,有着认真、踏实的性格优点,但缺乏感性思维,上课有时过于刻板,缺乏幽默感和亲和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创新活力。

4.艺术修养不够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境界,好的教育会使人如沐春风,教师艺术修养的提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改善会有一定的帮助。由于专业限制,理工科出身的教师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接受的培养相对较少,审美方面的品味有待提高,这使得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多数缺乏艺术活力与审美性。此外,此类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相处方式有时过于直截了当,与人交往更讲求结果而容易忽视处理方式的艺术性,归根结底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修养未达到一定的境界。

二、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提高的途径

(一)学校角度

1.推进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层面,学校可以利用雕塑、建筑、园林等客观条件,突出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设计和建设具有独特风格、艺术气息的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从精神层面,学校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例如读书活动、演讲比赛、音乐节、经典电影欣赏等;另一方面可以多邀请外校的人文社科类专家开设讲座等,以此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使理工科新手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受到感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2.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及活动在新手教师培训中的比重。理工科教师相对缺乏人文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需要高职学校在教师培训中更加关注相关课程及活动的设置。具体措施: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设校内培训班,邀请本校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对理工科新手教师进行授课。二是可以合理利用校外资源,利用假期将教师送到具有人文底蕴的地区进行培训,利用课余时间带领教师参观一些历史文化景观,使其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熏陶。培训课程及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办心得交流及成果展示会,在分享经验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演讲及口语表达能力。

3.不断优化教师工作评估标准,将教师的人文素质评价纳入考核中。当下不少高职学校过于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一味讲求科研成绩,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相比较中小学教师而言,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估标准不够高,对教师包括教育教学方式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几乎没有硬性要求,使得大多数教师不够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应将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高低也纳入教师工作的评估标准,并具体完善和细化评估考核的细节,鼓励理工科教师发展文娱特长,提高教育方式的艺术水平。

(二)个人角度

1.完善扩充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应该在发展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听课等多种自学方式补充和扩展人文类知识,开阔自己的人文视野。与此同时,还应提高自己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不单单把理工科知识当成一种工具介绍给学生,更要有意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普通话和写作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礼仪规范水平和艺术修养。要在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同时,注重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水平。

2.多c人文社科类教师交流,实现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目前来看,少数文科教师仍是高职人文素质培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理工科新手教师应善于利用高职院校中的这类宝贵资源,善于学习文科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可以和文科教师互相听课,通过课堂观摩,发现和学习文科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闪光点,学习其中优秀的教学方式,了解其具有人文色彩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文科教师观摩自己的理工类课堂教学,建议对方从人文的角度,对自身的教态、教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此得到改进意见,以求得到人文素质上的提高。

3.培养丰富多彩的人好,将其作为调节生活的方式之一。理工科专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关系更为直接,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相比较人文社科类更快,如果不成为一个快速学习者,较人文社科类高职教师而言,更容易被淘汰,因此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而多参与例如阅读经典名著、观看优秀电影、聆听音乐会、欣赏画展、旅行等人文艺术类活动,可以陶冶教师的性情。理工科新手教师在培养此类人好时,不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还可以在工作之余调节自己的生活,舒缓精神压力,是一种一举两得的选择。

三、结语

借用中国的古话,“为学”、“知道”只是积累人文知识,“为道”、“体道”才是养素质,而“道在行中”是最终归属,即提高人文素质的最终落脚点还在亲身实践。[2]总之,当代的高职理工科青年教师与老一代的相比,在人文素质方面相距甚远,因此任重而道远。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镜子与榜样,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只有首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才有帮助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玉嵩.对提高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人文素质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03):77-78.

[2]何靖.浅论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99-102.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Novice Teacher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NG Jia-qi

新手教师论文篇(2)

影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在国外教育领域得到广泛使用,而在国内,影视民族志很少被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上。但实际上,运用影视民族志的方法可以为大学新手英语教师提供科研的路径并且促进他们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丰富科研成果。

一、民族志与影视民族志

民族志(ethnography)是人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研究特定的一组人群。

Hymes (1982) 认为民族志旨在讨论和了解人们,了解他们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模式等。它是一种质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描事件或事物、访谈及文献研究等。同时,它也是一种解释性的方法,根据现象解释、挖掘内在的真理,是社会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

影视民族志是以电影或各种视频为模板,用观察、记录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共同探究其中的教学和文化等有理论价值的东西。Sarah (2003) 认为影视民族志是通过保留影像和视觉记录等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研究者通过看、听和感觉现象,诸如通过电影,可以探索内在的语言和文化。所有的电影、照片及艺术作品都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随人类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在变化。因此Sarah (2003) 认为为了能够理解这些产物,我们有必要使用影视民族志。这种方法也是一种描述性分析方法。Ball (2001) 认为它用来描述文化现象并使这种现象具体化和细致化。它的运用可拓宽对文化及教育现象的观察视角和丰富研究内容。它是一种更多地被运用来挖掘影视作品中隐性文化和与教育相关的研究方法。在国外,它深受教育者的欢迎,在国内也应有它的价值舞台。

二、大学新手英语教师的主要论文选题来源

笔者通过给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及新华学院的新手英语教师(教龄在5年之

内)发放调查问卷及从统计调查数据来看,大体上,大学新手英语教师的论文选题会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

㈠ 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入手

在现阶段,大部分大学新手英语教师在选题写作时,都会围绕英语学科教学的某个点,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或值得推广的做法的文章。这部分文章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强,但论文题目和内容都大同小异、了无新意,常出现的论文题目如《对提高***的几点认识》等。此类论文比较普遍。

㈡ 从书评和读后感入手

一部分专修文学的大学英语教师更善于搜集各种文学作品或别人的书评来

分析,当作启发和借鉴。他们挖掘作者的背景、作品的中心或作品留给后世影响等。有时,当读完一部作品,读者需要撰写读后感,对文章有深入的思考。由此可以看出,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者可以利用作品、书评等各种来源撰写有针对性的,言之有物的文章,但此类文章多数缺乏新意,实用价值不高。

㈢ 从原有论文的基础上扩展,写更深更广的题目

一些英语教师在原有的作品或论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探究作品或论文的内涵,引申其内在的有价值的理论部分或显为人知的知识,如《海明威的研究》等。探索此类题目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书籍并有长时间的知识的累积,这无疑给新手教师的写作增加了难度。

以上是根据调查所得的三种基本写作来源,除此之外,笔者想要探究一种新的科研思路,帮助大学新手英语教师从事科研创新。

三、影视民族志在科研创新上的应用

创新是一切科研成果的核心价值,是一切科学研究的主要追求。大学英语教

师需要有创新的思路,撰写有创意、有价值的论文。为此,影视民族志为新手教师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撰写模式。影视民族志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个研究过程,其具体操作过程有:

㈠ 实证性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应重点搜集证据,诸如有意义,值得讨论和探究的英文电影等。观看此类电影界定需要探索的问题,如在电影《窈窕淑女》中,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影片发现其中的一些口语教学方法或理论等。界定问题之后,就需要搜集记录数据解决问题。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多次观看整部电影或电影片段并记录电影中相关人物的对话,场景等。这些记录被视为第一手资料,用作证明"猜测论点"的证据。随后,整理统计分析证据,撰写"猜测论点",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证性研究。

㈡ 文献研究

实证性研究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做文献研究,搜集大量与"猜测论点"相关的文献,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测论点"或填补未知论点,做到论点具有理论价值,同时引用影片中的对话、场景等作为论据说明以此达到论文的客观性。

影视民族志是一种有别于其它的研究方法。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将可以开拓新思路,从多个视角更为客观地研究教学及中西文化等问题。在电影中研究教学和文化,其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教学服务,从而获取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相信在将来,更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会通过使用影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为英语界做出不少的贡献。

*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课题项目,编号为10XH09

参考文献:

[1] Ball, M.(2001).Remarks on Visual Competence as an Integral Part of Ethnographic Fieldwork Practice: The Visual Availability of Culture [J]. Image-based Research. 131-145.

[2] Brown & Gillian (1990).Cultural Valu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Discourse [J]. ELT.44,1,17.

新手教师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41-02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就形式而言,新媒体包括手机媒体、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获取和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传播的方法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进行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必须重视的重要方面。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

(一)理论认识不足,缺乏长效培养机制。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新媒体存在理论认识不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媒体的载体形式人们都还没有了解和认识,新媒体对大学生和高等教育的影响就已经显现出来。但是,目前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能深刻地认识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很多人以为只要购买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就可以了,对配套的师资建设认识不足。这导致许多高校不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缺乏长效培养机制,从而影响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些高校教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为保守,依然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拓展思维,挣脱传统理念的束缚,认为新媒体技术过于复杂烦琐,抗拒接受新媒体、学习新技术,没有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二)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激励机制。高校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也缺乏激励机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中使用的软硬件,也需要加大师资培养的经费投入。然而,许多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中用到的硬件设施,却因为教师无法很好使用而成为摆设。我国高校办学经费普遍比^紧张,由于理论认识不足,对新媒体环境下师资建设的总体投入就不足。而有限的经费投入又会容易偏向专业建设,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师资建设。

高校对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也不完善,无法有效发挥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潜力,也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新媒体环境下,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也需要懂教育的人才。同样,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不仅需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人才。因此,新媒体环境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方面,不管是引进人才还是培训在职专任教师,或是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更新等,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但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无法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经过简单的计算机培训可以出电子文档试卷、制作教学课件等这样简单的操作。而计算机方面的具备较高新媒体素养的教师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在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等方面无法很好胜任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其新媒体素质,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人物。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说明国家非常注重教育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当然也包括高校信息化建设。而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培养高校教师的新媒体技术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高等教育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使用新媒体技术教书育人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并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二)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新媒体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落在教师身上,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术权威形成冲击。新媒体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科学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去优化教学体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激活教材体系,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现实实践。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出生在新媒体时代,从小就与手机、平板电脑、数码产品等为伴,对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笔者通过组织的手机依赖性调查发现,新媒体是“9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的重要工具,他们喜欢发QQ、发邮件、发微信、传照片、看视频、玩游戏、网上购物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法开展教学,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学会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善于使用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击很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观念,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增强对新媒体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教学方式,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地,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辨别和保持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有助于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对新媒体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超高等教育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有助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但是,单纯引进新媒体技术是无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媒体技术不能仅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辅助方法和手段,而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最佳途径。这种结合应该是顺势而为、合二为一的,并且应该在结合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而这种结合不是光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教师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具备较高新媒体素养的计算机方面的教师能完成的。只有具备新媒体技术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寻找出最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领军人物培养机制。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化教学领军人物是高水平、复合型的专门人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人物。高校可以通过各个级别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赛事、高层次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评比等多种途径培养产生1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发挥其示范作用,辐射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带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团队培养机制。一是通过邀请信息化教学名师、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外派学习培训和集体备课等方式,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程整合、教育技术、信息化素养等专题培训,完成每年不低于一定学时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任务。二是加强学习交流。主动到先进省市的高校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一机制可以使教师适应新媒体教学环境、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素养,有效驾驭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出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

(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专门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制度,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开展与新媒体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践和课程建设。每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育教学比赛,要求所有专职教师参加,为专兼职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优等,表彰在信息化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使信息化教学激励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出一批能有效融合新媒体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能手。

【参考文献】

[1]江婕,卢晓勇.高等教育信息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4(7)

[2]郭赓.高校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5)

新手教师论文篇(4)

一、问题提出

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走向自我更新的基础与前提。知识结构“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知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并逐步形成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知识系统,它对个体知识水平的发挥和知识能力的展现起着制约作用。不论是新手教师还是专家教师,其知识结构常常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出相对稳定的不同结构特征,也常常因为专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出现知识结构的“瓶颈”现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日益明显的阻碍。教师如果意识不到个人知识结构的缺失,常常会盲目乐观,随意学习,低效率地获取知识。那么,当前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究竟如何呢?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又呈现怎样的基本特征呢?本研究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观察和访谈法,对某一省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参与式观察,小、中、大班各一周,跟随该班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并对该园不同发展阶段的2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分层随机访谈。之后又对来自两所省示范和两所市示范幼儿园的48名幼儿教师进行了结构化的访谈。其中,观察主要以现场笔录的方式记录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师幼互动行为;结构化访谈时,则首先使用录音笔录下原始的访谈内容,然后转录为司视的文本内容。

第二阶段是根据叶澜等学者关于知识结构的分类方式,在两所不同性质和级别的幼儿园中分别选择3位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教师各一名,共6名),让她们从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五个方面钩画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这6位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特征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成熟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成熟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且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在教材理解、内容确定、方法选择等方面均拥有了个人较为成熟的见解。他们能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够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选择和决策,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也较为强劲。成熟型教师还善于设置合宜的教学环境,能够较为娴熟地把握幼儿个体以及整个班级系统的内部运行节律,及时采取比较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延续。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成熟型教师一般不会非此即彼地简单取舍,而更趋向于多元与包容。

对于成熟型教师知识结构的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成熟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如下比较一致的结构特征:个人实践知识在整个知识组成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居中,而普通文化知识的比例最低。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个人实践知识丰富,能够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已需要及时补足;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明显陈旧,急需尽快更新。

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个体所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是教师在其实践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基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是实践智慧的结晶。“当‘所倡导的理论’符合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或教师运用原有个人知识经过判断、推理能够认同‘所倡导的理论’时,他就会把这种理论转化成自己的个人知识,使之成为个人知识的有效组成部分。而当‘所倡导的理论’与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不相符合甚至相悖时,教师就会暂时把它搁浅起来,等待将来实践的检验和确认或借原来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并得出结论。”这是教师获取真正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所在。成熟型教师1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多年的直接带班经验,造就了其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学中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拥有独特而稳定的行为表现,并成为发展型特别是新手型教师效仿的对象,由此也奠定了成熟型教师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中坚”地位。但同时,绝大多数的成熟型老师均承认,自结束正规的学校生活之后,再也没有接受过全脱产的集体学习。短期的培训尽管也不少,但大多只是观念的冲击和零散的知识获取,与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新手教师相比,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在退化,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更是明显不能满足当代孩子的求知需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须尽快予以补充和更新。

(二)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发展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为3~10年的教师。从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来看,处于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始进入由关注生存向关注教学情境过渡的调整时期。该阶段的教师已经比较熟悉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对教学中出现的与以往教学情境相类似的情况,能直觉地观察、判断,并做出反应。发展型教师对于幼儿园常规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开始拥有个人粗浅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较为灵活地处理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事件和问题。他们逐渐摆脱了“生存焦虑”,开始有精力关注和了解孩子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会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技巧来尽量满足不同孩子的特殊需求。与成熟型教师相比,发展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与新环境下的迁移能力还明显不足,教学设计主要限于对教材的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可以说他们正处于由关注“我能行吗”到开始关注“我怎样才能行”“我如何才能更好”的专业成长转折期。

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动态建构过程。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横跨知识、态度与技能三个领域,是由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心理要素综合而成的习得性能;其次,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揣摩,并具有顿悟性和直觉性的特征;第三,它具有“转知成智”的特点。发展型教师面临着继续获取实践性知识和继续建构专业实践理论的问题。与新手教师相比,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但与成熟型和专家型教师相比,他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访谈表明,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各类知识基本可以满足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各类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处于均等的地位;各类知识均需要更新和补足。

可见,在发展型教师的知识地图中,个人实践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所占的分量相对比较均衡,同时,实践性知识呈现出“走强”的态势,而基础文化知识则呈现出“走弱”的态势。这样的知识结构特点决定了发展型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与补足各类知识。发展型教师在幼儿园教师梯队中处于“中层”的位置,既有继续发展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们特有的知识结构特征也反映出该阶段的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是一个容易因迷茫而迷失专业发展方向的特殊时期。长期处于此种“高原期”,会使教师日渐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由此,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借助有效的学习策略,全面提高各类知识的获取量,在改变个人学习态度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品质的全面提升,对发展型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和关键。

(三)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新手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他们处于伯顿所说的“生存适应”阶段。新手型教师往往带着满腔热情、理想与兴奋的心情,进入到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但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常常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对比与震撼。这种不可避免的现实冲击很容易引起新手型教师较为强烈的焦虑情绪和专业发展忧患意识,由此引发他们对专业活动中“生存技能”的特别关注。新手型教师是幼儿教师队伍中不可忽视的、积极向上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加入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与其他发展阶段的教师相比,新手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为多样的困难,挫折经验也明显多于其他阶段的教师。该阶段“是决定一位教师日后专业发展方向与品质的关键期。尤其是新任教师的第一年,其在专业上的教与学的经验,以及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发展的样貌,会强而有力地反映在教师生涯态度及专业行为上。”

对多位新手型教师的结构化访谈,及对两位新手型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表明,实践性知识位于新手型教师“知识金字塔”的最顶点,数量最少,依次按照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逐步递增,普通文化知识位于“金字塔”底部,数量最多,比例最高。我们对新手型教师的随机性访谈结果也显示,90%以上新手型教师对个人知识结构的描述呈现出与以上两位新手型教师十分相似的特征,100%的新手型教师把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作为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说,新手型教师对个人实践性知识严重缺乏的认知是一致的,她们渴望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尽快补足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提高实践性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的比例。具体来说,新手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 个人实践知识奇缺,急需尽快补足;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仍须不断积累;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

新手型教师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他们比发展型和成熟型教师具有更新的专业知识基础,但他们的知识大多是来源于书本的理论性知识,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性知识明显缺乏。实践性知识虽然是“依存于有限情境中的、作为案例知识积累并传承的、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以隐性知识的形态发挥作用的、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但它们却是教师个体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国内外关于新手一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也证明,两者“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的差异不大,在某种程度上,新手型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甚至优于专家型教师”,他们最大的差异在于拥有实践性知识的数量,显然后者的实践性知识远比前者丰富。

实践性知识的缺乏常使新手型教师倍受“理论派不上用场”“理论是一套,现实是一套”的困扰,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极易产生较多的无效行为、低效行为和无关行为。新手型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往往处于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实例支撑的理解水平,自然容易造成其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的低下,使他们不能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掌握最低要求的专业技能由此应是新手型教师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

总之,由于所处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个人知识结构特点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每个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有的放矢地开展专业学习,即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优势,加快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3]岳亚平.幼儿园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特征分析.幼儿教育(教科版),2010,(3)

[2]王翠红.浅议当代教师知识结构.当代教育论丛,2007,(5)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7

[5][6]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5,(7—8)

[7]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新手教师论文篇(5)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约占全国本科高校的30%。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安徽省共有本科高校27所,其中应用型本科高校14所。每年都有一批英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进入高校承担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这些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大学英语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Mc.Dnoald认为,新手教师是指那些已经完成职前培训课程(包括在学生阶段完成教学实践),获得由专业评估机构颁发的临时教师资格证书,并被某些教育机构所雇用的教师。他们通常承担和经验丰富教师同等类型及程度的责任。他们从事这一职业或教育服务少于一年,通常这一时期被称作试用期。他们在试用期的表现作为他们获得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的依据。我国学者傅道春认为,新手教师尚缺乏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还不能依据教学情景的变化而灵活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还有学者认为新手教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手教师包括那些从外校新近转来的教师或同一院校任教主体发生改变的教师,以及此前离开教学岗位又返回的教师。许多学者对新手教师以时间作为身份认定的标准,通常是少于一年、三年甚至是五年。我国学者和教育部门把试用期的教师视作新手教师。本研究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新手教师是指在教学上未满三年的从事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和方法。

结合夏纪梅和周燕的问卷调查,笔者编制了问卷调查表。该问卷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英语新手教师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教育背景、每周课时量;第二部分包括职业道德、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自我专业发展四个方面,共20项。访谈提纲由7个问题构成,访谈是为了获得大学英语新手教师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笔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安徽省三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共有31位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参加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1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四位教师接受了访谈。这些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分别为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和翻译,仅有两位教师的专业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道德方面。

积极的教育信念和态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调查表明,56%的大学英语新手教师从事教师职业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21%的新手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15%的新手教师认为从事教师职业是受到他人影响,8%的新手教师表示别无选择。绝大多数(87%)新手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并乐于为工作多作贡献。48%的新手教师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39%的新手教师基本满意,另有13%的教师不太满意。这表明良好的教学环境、领导的支持与肯定,以及融洽的同事关系更有利于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此外,职业理想、态度、动机和满意度与新手教师的流动及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叶澜,2011)。如果教育部门和高校积极培养与引导他们,那么他们将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我们同时应关注对英语教学工作不太热诚或不满意的小部分新手教师。工作环境、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已成为影响新手教师身份认同与期望的基本要素。

(二)课堂教学方面。

在教学中,42%的大学英语新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33%的新手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18%的新手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7%的新手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就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6%的新手教师认为教师和学生应是交流关系,30%的新手教师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25%的新手教师认为师生间应形成互相促进和提升的关系,9%的新手教师认为师生是教和学的关系。数据表明:这些观点大部分与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相一致,仅有小部分教师坚持传统教学观念。

调查发现,大学英语新手教师虽然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但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冲突。新手教师虽然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他们做了尝试,但是学生不积极配合布置的课堂活动,而更愿意听老师讲授课本知识。新手教师认为让学生互动浪费太多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为了避免学生尴尬和沉默的局面,教师一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早期的尝试失败后,部分新手教师选择自己的教学理念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新手教师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不愿参加讨论是因为话题太难还是他们不感兴趣。新手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培养自我教学反思的能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是大学英语新手教师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课堂管理效果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研究发现:新手教师更倾向于宽松的教学管理模式。他们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理应受到理解和尊重,没必要用规章制度限制学生。新手教师对课堂管理虽然有了浅显的认识,但未能实现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强化教学管理效果。

(三)科研方面。

大学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的观点被新手教师普遍接受,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开始认识到科研的意义和重要性。调查发现:75%的新手教师认为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他们通过阅读文献增强了对教学方法和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仍有19%的新手教师对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认识模糊,他们认为有些教师科研和学术成就突出,然而教学水平一般;有些教师很受学生欢迎,但是科研方面欠缺,这些问题让他们感到困惑。绝大多数新手教师对科研的积极性较高,一方面由于工作和职称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新手教师迫切要求自我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调查发现,76%的新手教师由于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和课时量,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做科研。85%的新手教师认为缺乏科研方法和理论的指导。近一半的新手教师认为应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四)自我专业发展方面。

所有大学英语新手教师都认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但仅有30%的新手教师有清晰的规划。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出国进修和学位提升的机会,但是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量,有些教师到了适婚年龄或是成家后,就没时间用于自我提升。有些高校把进修的机会留给有经验的教师,根本没有考虑新手教师的需求。虽然大学英语新手教师能够进行教学反思,但大多数教师没有撰写教学日志的习惯,仅有10%的新手教师得到同事的帮助,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摸索和经验积累。

四、对新手教师专业专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依据教师需求,有效开展岗前培训和指导。

虽然各高校重视岗前培训,但对新手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学科和专业的差异,以及教师自身的差异,统一的岗前培训课程和模式很难满足新手教师的发展需求。岗前培训时间较短,也缺乏有效的跟踪机制,不能发现和解决真正的问题,因此培训的整体效果较差。各学院可依据新手教师的教育背景制订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建立有效的教师监控体制。这有助于教师修正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认识。各院系安排有经验负责任的教师为新手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新手教师应虚心接受指导,多同有经验的教师交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强科研意识和动机,明确研究方向。

(二)树立自我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除了接受学校和院系的支持与帮助外,大学英语新手教师也应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完善自己。

首先,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开展多种有效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新手教师才能更明白教学的本质和意义。通过说课等形式,新手教师在回放教学视频中发现教学的不足。通过同伴观摩,新手教师会得到同事的一些改进建议。通过模拟教学,新手教师能够清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要求,这更有助于实际教学。

其次,增强自我反思意识。反思有助于大学英语新手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加强教学实践,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反思可以强化新手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提高专业自主性。通过反思随笔和日志,教师可以记录每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找出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案。因此,教师应逐渐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坚持写反思后记、教学随笔和经验总结。新手教师应经常对教学反思进行整理归纳,提高自身能力。

再次,教学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新手教师应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信息能力方面,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对其加工和处理后传授给学生。教师还应不断提高对课程进行组织、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最后,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应增强科研能力。这要求新手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培养科研兴趣。新手教师应不断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具体而言,新手教师可以锻炼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论文主题筛选能力、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新手教师可以主动要求参加有课题教师的研究工作,熟悉开展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只有这样,新手教师的科研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傅树京.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39-43.

[3]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4).

[4]顾佩娅.优秀外语教师成长案例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

[7]解芳,陈琳.大学英语新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个案研究[J].理论界,2007(9).

[8]熊金菊,吴宗杰.师徒教师教育中的身份改变――以英语初任教师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9]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新手教师论文篇(6)

1研究目的

    教师是一所大学办学的主体,教学质量是一所大学的生命,教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青年教师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从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有其成才的基本规律。体育教师职业从经验化到专业化,需经历一个发展过程。研究专家型体育教师有助于发现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从而缩短成为专家体育教师的过程,有利于在高等学校中培养优秀体育教师。目前对于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规律缺乏研究。所以本文从这方面进行探讨,为培养优秀体育教师提供理论的依据。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

3结果与分析

3.1专家型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教学差异    调查与观察研究表明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前计划、课中教学反馈和课后评价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而新手教师则比较关注课时计划细节,关心如何完成课时计划而很少考虑课堂情境的变化和学生的需要,它是一种比较简单、比较孤立的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有一套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反馈;而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较为含糊,常常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反馈。在课后评价上,专家型体育教师和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影响教学目标的评价活动,而新手教师则关注自己的课堂表现和他人的评价。

    调查问卷研究认为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和对教学洞察力的区别主要表现三个方面。首先,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具有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对大学生特点认识的知识、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环境等知识,他们不仅在知识的量上多于新手教师,而且比新手教师的知识整合得更完整;不仅在质上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还具有大量的依靠个人感悟或经验获得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知识。他们不仅在程序性知识技能和策略上优于新手教师,而且在陈述性知识的内容和组织上也不同于教师新手,能更好更快更及时地在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自动化。其次,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他们依靠广泛的经验能迅速完成多项教学活动,并使教学活动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第三,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富有洞察力,他们能鉴别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对教学中的问题予以恰当的解答。

    专家型体育教师、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与新手教师教学策略存在差异。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差别反映了他们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新手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知道合理的教学策略到底是什么。教学策略失当,不符合学生要求的情况时常出现。

3.2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阶段性特征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berliner(1998)在对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五阶段理论,berliner认为,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约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为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3一4年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成为胜任型教师,这是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基本目标。此后,大约需要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本文参照其理论结合高校体育实践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

3.2.1新手体育教师的特征。新手体育教师是经过系统的体育学习,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他们尽管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理论水平,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锻炼,但毕竟对大学体育实践了解不多,大量缺乏的是体育实践经验,更谈不上有什么实践的智慧和缄默知识。新手体育教师教学专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新手体育教师是理想化的;{2)新手体育教师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刻板地依赖特定的原则、规范和计划;(3)不能有效利用教学反馈与学生沟通。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了解与教学有关的一些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对于他们来说,经验积累比学习书本知识更为重要。

3.2.2熟练新手体育教师的特征。这一类体育教师究其实际发展水平而言,他们还处于体育教师群体最低层次。无论就其本人而言,还是从学校的要求来看,青年体育教师都有继续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并逐步掌握了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联系;(2)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有所提高,处理问题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3)经验对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提高,但还不能够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4)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还缺乏一定的责任感。

3.2.3胜任型体育教师的特征。这时青年体育教师就会出现分类、分化发展的情况,绝大多数青年体育教师会从全面掌握和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技能技巧入手,继续第二阶段的转变进程,成为教学基本功日渐扎实娴熟、教学经验日渐丰富、教学实效日渐提高的合格体育教师,他们在继续强化教学基本技能技巧发展的同时,更侧重于系统的体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有些体育教师却在此时走向了它途。在这一阶段,体育教师分化成四类:一是有知识和理论水平却缺乏教学技能的体育教师,二是技能型体育教师,三是经验型(实践型)体育教师,四是学者型体育教师。胜任型体育教师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1)他们的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区分出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方法或手段达到教学目标;(2)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表现出更多的责任心,对于成功和失败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3)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快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的程度。

3.2.4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的特征。对学者型和经验型体育教师来说,这时的关键是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学者型体育教师要重在对所掌握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体育思想或信念,同时更要注意转化成自己的教学技能、技巧。在课堂教学技能和技巧上做文章,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用自己的实践来发展自己的理论。而经验型体育教师则要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上下功负,力图把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育实践智慧(默的知识)转化成明确的知识。要加强体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而不是盲目实践,使自己的体育教学行为科学化、规范化、理性化。这二类体育教师都要以自己的教学个性类型为条件,通过系统的反思来整合,抓住薄弱点,把握关键,突破高原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融合,成为业务精干型体育教师。该阶段体育教师的最突出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他们对教学中出现的与以往教学情境类似的情况能直觉地观察与判断,并做出正确的反应;(2)教学技能方面接近了认知自动化的水平;(3)教学行为已经达到了快捷、流畅和灵活的程度,这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结果。

3.2.5专家型教师的特征。要真正成为专家型教师光靠单纯的理论学习、实践经验发展的整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以自己的学科性质特点为基础,要研究自己的教学个性,要有创新意识和精神,不仅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更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或体育理念,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风格和流派。个性化的体育科学研究就成为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系统的科学研究既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又丰富和发展教师的体育教学理论,实践发展成理论,理论演绎成新实践。专家型教师不仅实现了先进理论与科学实践的融合,而且反过来推动了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发展。

3.3影响青年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健康成长的因素

3.3.1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信念和专业态度的形成是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必要前提。体育教学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体育思想和体育理想,是支配体育教学行为的内驱力,体育思想和体育理想一旦上升为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信念,就会成为其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愉快的追求。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信念不是体育教师头脑里固有的,除了理论指导,经验总结,更是通过对己有体育思想和体育实践的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敢于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体育教学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格守、实践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体育教学信念。从这个角度看,体育教学信念是体育教师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3.2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反思是体育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手段。首先,就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可将体育教师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即体育教师所具有的基础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即关于体育教学相关的知识)。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已掌握了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学科知识之后,大量的本体性知识学习未必是个体迅速成长为专家教师的有效方式,且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同时,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实践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要求体育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历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其次,如果一个体育教师仅仅满足于已知经验、知识和技能而不进行深入的反思,不管其实际教龄有多长,其真正价值也只是经验、知识和技能的重复,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教书匠”。要想成为优秀体育教师或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精神,要带着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审视从他人那里学习来的经验,审视一切正在使用的方法与技能。他会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会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有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宽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家型的体育教师。

3.3.3完善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是青年体育教师成长所必备的。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没有一种完善的技能技巧与教学策略,再好的体育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践知识与经验、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与教学策略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策略是在培养和自我的主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体育教师技能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训练,这直接导致了体育教师教学策略水平低微、教学技能欠缺。所以,在师资培训中,缩小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差距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教师技能训练。

3.3.4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是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主观动力。教师必须自觉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自己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不断地创造未来。要达此目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是强烈的内部驱动力。因为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获取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机会,因而学生也完全可能在体育技术方面领先于教师,因此,教师应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把自己置于终身学习的地位,否则,必将为社会发展和竞争所淘汰。

4结论与建议

新手教师论文篇(7)

作者简介:李小平(1980-),男,江西鹰潭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安徽芜湖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部级精品课程“心理学”(公共课)建设项目(编号:2006099)、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心理学教学团队(2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57-02

公共课教学实施规模大,影响面广,是高校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教研究应该探讨的重要问题。目前已有众多研究对公共课教学展开了讨论,产生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思想。[1-6]但是这些研究存在两大缺憾。第一,针对一些现象展开具体讨论或对一些经验进行总结者多,依据理论框架进行预见性分析和探讨者少;第二,就某一具体学科的公共课教学展开研究和探讨者众,从整个公共课共性的角度展开探讨者寡。

为使这一研究现状能够有所改变,本文试图依据专家新手理论视角对公共课教学可能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作出预测,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一、专家―新手理论视角以及公共课教学中领域专家教授生手格局

所谓专家―新手理论视角源自心理学有关专家与新手在解决问题时的差异比较的研究。心理学研究发现,某领域具有专才者与普通人在解决问题时的表征方式及依赖的知识结构均有差异。专家更多依据深层的理论知识和规则表征问题,并基于这些规则或理论将知识高度组块化;而新手则更多依据事物之间的表层联系表征问题,且不具有高度组块的知识结构。也正因如此,相对新手而言,专家解决问题时间短,质量高,存在巨大优势。[7]专家与新手间的差异研究为理解人们解决问题时的区别提供了一种基于问题表征方式与内在知识结构间差异的视角。目前它既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也作为一种理论框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这其中便包括教育领域,例如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教学特质比较以及教师专长发展的途径研究等均属这一范畴。[8-9]

依据专家新手理论视角,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格局均是专家教授新手的格局,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面对学生均占据着知识优势。然而高校公共课教学与高校专业课教学相比或者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相比,教师与学生间的知识差距尤其明显。首先,在当前高校各门公共课教学的师资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很高的学历,有长期学习该领域专业知识的经历,且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还坚持从事着本领域的科学研究,因而往往在本学科领域有着非常雄厚的知识基础;其次,选修各门公共课的学生在修读某门公共课之前,往往对该门课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知识基础几乎为零。因此,在公共课教学格局中,其实是领域专家教授着几乎一无所知的领域生手,呈现的是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

二、公共课教学中领域专家教授生手格局容易出现的偏向与问题分析

公共课教学呈现着的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可能容易导致一些独特问题的出现。因此有必要就此进行分析,以提高专家型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把握能力和对教学活动的预见性。

1.教学重点可能过于偏向抽象理论并导致教学出现偏差

从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来看,作为专家的教师正是通过本学科的诸多理论或抽象规则表征问题,才形成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迅速把握问题关键的能力;也正是通过以本学科的诸多理论为框架,将知识组块化,才能做到只要把握住一个简单的理论或抽象规则便能把握住一系列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因而无论是依据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还是学习经历,学科的理论知识均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此外,教师毕竟不是学生本人,其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时只能依据自身的理解水平向下进行估计,但是在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中,由于二者间的知识基础差异过于巨大,因而往往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理解力估计过于乐观的情况。如此一来,教师基于教授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这一良好愿望以及对学生理解力过于乐观的估计,从而在对教学重点内容的判断中容易偏向理论知识。

然而公共课教师的这一偏向容易导致教学出现偏差。

首先,每个学科的理论往往较为抽象难懂,需要较长的教学时间,而公共课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公共课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如此一来便容易导致抽象的理论知识因课时有限没有掌握,可以掌握的一些非理论性知识因教学分配时间少或甚至没有教学而同样没有掌握,从而在宏观层面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对绝大多数修读公共课的学生而言,其目标并非要成为该领域的专才,而是掌握一定知识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所用,其以后要面对的问题与领域专家相比要狭窄得多。因而当有些理论知识虽然能够帮助把握该学科当中的一系列问题却只能帮助修读公共课的学生把握他们要面对的一两个问题时,教授理论知识则不如教授相关的具体知识直接高效。这就好比当一些人仅仅为了学会一两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时,先教会他们乐理知识再教他们这一两首歌曲则还不如一句一句教他们唱更直接高效。

2.教学方法可能过于偏向正向演绎式教学并容易导致问题

当前对正向演绎式教学与逆向归纳式教学存在多种理解。本文所指的正向演绎式教学是指现给出理论或原理,然后再举例说明这一原理的方法。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教学格局中,教师除了可能在教学重点上偏向理论外,还可能在教学方法方面偏向正向演绎式教学。专家习惯于正向表征问题是以往专家新手研究中获得的结论。[7]其原因是专家表征问题时由于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可以直接洞察问题的本质,因而正向表征在心理层面上更经济。毋庸置疑,教师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投射着教师自身表征教学内容的方式。因此,在公共课教学格局为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下,教师便可能因将其表征问题的方式投射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而过多采用正向演绎式教学。此外,专家依赖其高度组块化的知识结构在解决诸多问题时占据着优势。而正向演绎教学法恰好提供了一种高度组织的知识结构,有助于知识组块化的形成。因此作为专家的公共课教师也可能因为希望学生具有高度组块化的知识结构这一良好愿望而过于偏向正向演绎教学。

虽然笼统而言,正向演绎式教学与逆向归纳式教二者各有优劣,无所谓好坏。但当将探讨的范围限定于公共课教学时,过多使用演绎教学可能导致教学效率或教学效果不理想。

首先,公共课教学中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先要让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往往很困难,其教学效率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如采用先讲授实例,后引出理论的归纳式教学高。

其次,教学内容是否一开始便能吸引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很重要。正向演绎式教学一开始便给出抽象的理论,对公共课学生而言可能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为他们与专业课学生不同,一般并不具有掌握该学科理论知识的强烈动机以及对该学科理论中新观点的强烈好奇心。因而往往难以形成高度的有意注意,所以此时让他们产生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以及通过具体的实例激发其好奇心便很重要。

3.教学反思容易遭受阻碍并影响教学效果

公共课教学属于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除了可能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产生上述两大偏差外,它还有可能阻碍着教学反思的发生和形成,进而阻碍教师在公共课领域教学技能的成长。原因很简单,当教学出现效率不高、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等现象时,由于理论知识与组块化的知识结构使得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往往不会认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偏向理论、教学方式方面偏向正向演绎式教学等现象存在问题,因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也具有这种优势,如此一来便会坚持认为这些行为是一种教学远见行为,是为学生好,对学生负责任的行为,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因而忽视了公共课有限的教学目标,有限的教学课时以及学生有限的学习精力和薄弱的知识基础,无意识陷入知识中心、课程中心与教师中心而不自知,阻碍了教学反思的发生,也阻碍了公共课教学技能的成长。

教学反思受阻还可能进一步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原因是当教学出现问题而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又没有改变时,学生便可能逐步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从而出现在公共课堂做其他课程的事或破坏课堂纪律等其他现象。而在教师方面,当他们反思不到自身的问题,便容易将原因归之于学生不努力、不重视公共课等因素,再加上学生真的逐步失去兴趣又将印证其想法,从而使得教师也将逐步失去教学激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并陷入恶性循环。

三、研究展望

本文虽然依据公共课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特殊格局出发,对公共课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简略的预见性分析,从而改变以往绝大多数研究都是经验总结性分析的局面,[1-6]也改变了以往研究过多基于教学的外在因素和教师与学生间主观因素展开探讨的局面,但是一方面本文基于这一格局所作的探讨还十分的粗浅,另一方面,公共课教学中肯定还存在其他客观的教学格局或教师与学生间的内在客观因素影响着教学,因而本文仅仅起抛砖引玉之效,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来者来完善。

参考文献:

[1]周雪飞,蒋明,苏鸿,等.本科公共课“环境概论”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4):82-83.

[2]游进.论大学公共课英语教学的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1(2):70.

[3]梁鹏,姜世华.师范类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2):37-40.

[4]何济玲,江玲,陈仕品.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3):46-49.

[5]彭杜宏,何敏,刘电芝.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J].高教探索,2009,(2):97-101.

[6]王剑兰.师范院校师范类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4,(3):66-68.

新手教师论文篇(8)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1]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学习者、乃至整个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教师发展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长期的、缓慢发展的过程,是在参与社实践及具体教学情境中逐渐发生的。Berliner认为教师在这一成长过程中需经历五个阶段: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2]。新手教师是教师生涯中的初始阶段,也是其从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的过渡时期。因此,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以后整个职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入职前和入职后两个阶段。入职前的专业发展是通过参加专门院校如师范院校的学习,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毕业前的教育实习等。而入职后(在职)的学习则主要集中在实践性知识,这种知识一般是在入职后的社会化、情境化、个性化中不断发展而成。而新型集体备课活动是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能让新手教师迅速融入到特定的教学环境,适应校本教学状况。

一、新型集体备课:“新手教师、指导教师、高校研究者”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集体备课即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之上,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或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问题,通过同伴互助、共同协商的方式,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研讨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校本教学研究活动[3]。传统意义上集体备课中的“集体”仅限于校内“教师”、“同伴”之间的交流协作。教师之间虽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但他们往往局限于自身的经验,可能会在同一水平上反复,达不到理想的理论高度[4]。同时,由于只注重形式,或对集体备课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如集体备课重“教”轻“研”、重“教”轻学、教师教学风格丧失、教师“坐而不合”、机械运作、缺乏灵活性等[5]。

上世纪80年代,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继改革了教师教育与发展的模式,让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形成教研共同体,大学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用相关的教学理论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我们所倡导的“新手教师、指导教师、高校研究者”三位一体的备课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新型集体备课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高校研究者的介入,这也和我国倡导的行动教育不谋而合,行动教育的实施是教师与研究者的亲密合作,即在理念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三个平台上有益的互动与互补[6]。这很好地验证了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即有效的人际互动能帮助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外部环境的支撑和中介力量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在与同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获取信息,将这些信息与自己已有图式进行对比,从而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建立新的知识和技能框架;另一方面,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的引导和帮助下,教师通过学习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4]。在新型集体备课中,新手教师、指导教师、高校研究者三方共同探讨交流课程定位、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与评价体系等。这就要求高校研究者与中小学的教师团体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合作协议的方式明确各自职责。

对新手教师来说,在上岗初期,他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如教师身份转换、适应新环境、了解教学情况等,因此,他们需要来自家庭、同事、学校、指导教师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其中指导教师的支持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最急需的还是来自同事尤其是指导教师在教学观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帮助。由于指导教师也是由最初的新手教师逐渐成熟起来的,他们也更能理解新手教师在教学和生活方面的需求,容易与其产生共鸣,因此,无论是教学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们都是新手教师的“良师益友”。对高校研究者来说,他们本身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深厚,掌握着大量前沿理论,但对基础教育教学实际了解不够,对一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甚了解,这也是他们走出“象牙塔”、“大显身手”的绝佳机会。高校教师介入集体备课,一方面提高了中小学教师将“所学”和“所用”结合的能力,保证了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使高校教师不仅能“仰望星空”,更让其“脚踏实地”,让他们关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真正起到研究服务实际的作用。

二、新型集体备课对新手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

1.巩固教学信念

教学工作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技术性实践活动,依赖于教师的知识及技能。教师的教学知识及教学信念为自身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理论支撑。教学理念的产生不仅仅依靠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动构建,还依赖于教师在实践的同时的理论学习。而这种理论学了教师在学生期间通过接受师范教育所获得之外,在工作之后,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就是通过中小学与高校合作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指导。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理念一旦被内化,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心理工具,为学习者在规划并实现未来的各项活动中提供指导。在新型集体备课活动中,高校教师不仅可以为新手教师提供课程设计理念,同时帮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情感、认知、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因此,这也是一个新手了解他人和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他们在不断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或他人的经验逐渐提升,形成新的理论、理念,然后再将这些教学理论与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过程将新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程计划。集体备课形成了师徒互动、积极探究、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研究者导航及导师引领,新手教师较快地形成自己的教学信念。

2.拓宽学术视野

新型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研究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新型集体备课活动中,高校研究者直接参与进来,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和学校,较易形成专家引领,擅长理论科研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全身心投入,最终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氛围,引领整个学科课程的发展,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双向转化,让科研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并发展教学理论。

3.深化课程理解

新型集体备课对课程理解的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课程主体的自我觉醒、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理论构建。首先,课程主体的自我觉醒帮助新手教师意识到自己不是课程及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避免了课程教学落入程序模仿和机械操作的怪圈。指导教师尤其是高校研究者对新手教师依靠日常经验而获得的课程理解给予理性分析,使他们走出课程领域中“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限制,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思个人的、具体的情境,使教师从仅仅关注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怎样教”的技术模仿,走向对“为什么这样教”、“什么是适合我的更好的教学”等教学价值的追问和澄清[7]。其次,由于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的情境性、具体性、独特性等特点,新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二度开发“教材”,创新教学活动。再次,课程教学实践中基于自身经验积累和理论的学习帮助新手教师主动构建实践理论,这种实践知识是在其教、研、训过程中逐渐生成的。

三、新型集体备课对新手教师的教学实践的影响

1.改进教学实践

新手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材使用、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首先,新手教师明确了自己的教学使命,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确定及难点的解释方面更加清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其实现手段是否适切、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其次,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理论学习与探索能帮助教师形成一定的教学信念,指导其教学行为及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式。如教师在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之后,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与提升的“脚手架”,为学习相对落后的同学寻求成绩优异的学伴,通过互帮互助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掌握“建构主义学习观”之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做中学”,增强对知识发生、发展的个体体验及主动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再次,新手教师在教材使用方面更加灵活,更加成熟。由于上课前的“打磨”,所以他们对教材中的内容了如指掌,知道哪些内容需要精讲,哪些内容可以略讲,如果教学内容不适合本校状况,还可以进行教学材料的调整与补充。另外,由于有指导教师与高校研究者的点评和考核,因此对新手教师的教学评价更加合理与公正。新手教师也会对自己的教学状况有个较全面的认识,优点继续保留,缺点加以改正,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2.提炼教学经验

新型集体备课在为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分享思想的平台的同时,也为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教学团队提供了基础条件。由于有着或多或少的“同伴压力”及“面子问题”,每一位新手老师都想在同伴及高校研究者面前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因此,他们乐于将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教学经验和其他老师进行分享,集体备课活动成为每位老师成功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此外,他们还带着尊重与反思的态度参与备课活动,感受不同教师之间实践性知识的碰撞,在碰撞中进行最大限度的知识重构和经验提炼。

3.促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形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8]。一直以来,新手教师的反思囿于“自我天地”,不能得到名师点拨,造成了重复式反思,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但实际反思效果并不理想。有了高校研究者的引领,他们的反思才可以有较好的理论支撑,才能有新的突破。在指导教师和高校研究者的帮助下,他们的反思内容围绕教学方面,延升到对教育观念、学生问题、专业发展、个人成长等其他方面的反思,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反思的内容。不管在哪一方面,指导教师和高校研究者都可以帮助新手教师找到反思的切入点。

在新型集体备课过程中,新手教师、指导教师、高校研究者三方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当然,要在真正意义上普遍推广新型集体备课的模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或是没有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乡村中小学,想要实施新型集体备课的模式,更加不易,但我们可以集多方资源,共同努力。首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为中小学校及高校提供必要的政策倾斜与制度及资金方面的保障,为中小学及高校之间紧密合作“保驾护航”,同时,积极借鉴并推广“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倡导行动研究,将教学实际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其次,高等院校应该支持并鼓励研究人员走出大学校园,为中小学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并将此经历作为教师职称提升或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另外,各中小学校应该利用一切资源,创造条件与机会,积极主动地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让高校研究者定期走进中小学校,或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_,为新手教师建设专业迅速成长的一片沃土。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Berliner,D.C. Ways of thinking about students and classrooms by more and less experienced teachers[A]. In J.Calderhead(ed.). Exploring teachers' Thinking[C]. London:Cassell,1987.

[3] 高逍.基于集体备课的中学新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4] 郭燕,徐锦芬.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J].外语界,2015(5).

[5] 李瑾瑜,赵文钊.集体备课:内涵、问题与变革策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

新手教师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1-0103-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活跃但自律不足,社会参与意识强但理论与实践基础薄弱的特点。再者,受智能终端泛在化的影响,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在文化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独立学院学生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在分析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

一、新媒体情形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为了解目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网问卷,在广西9所独立学院进行调查,让学生在网上填写。填写时间为2个月,共有1700人参加了本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76.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枯燥乏味,学习后收获很大,能帮助自己提高政治素养,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成才起到指导作用。64.06%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创新,课堂教学越来越灵活多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智能终端泛在化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新途径的同时也摊薄大学生课堂注意力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人类进入了动动手指就能学习的时代。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标配。[1]在调查“为解决课后遇到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问题,你最常使用的方式”时,有63.53%的学生选择了“上网查询”,这说明受智能终端泛在化的影响,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有了新的学习途径。

然而大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缺乏学习自主性。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3.5小时以上,通过上网学习、查询资料的时间不到三分之一,上网聊天、玩游戏或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可见,聊天与游戏基本是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主业”。在问到“你有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玩手机的经历吗”,2.18%的学生选择了“每节课都玩”,48.18%的学生选择“经常玩”,46.47%的学生选择“偶尔玩一下”,只有3.18%的学生选择“从来没有玩过”,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十指刷屏”成为大学课堂的“新常态”,“低头族”的广泛存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随着4G时代的到来,QQ、微博、微信成了大学生智能终端设备的必备软件,大学校园生活步入微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潮涌迎面而来,大学生有限的注意力被无形的信息潮摊薄。

(二)教学手段单一,灌输填鸭式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途径。调查表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灵活多样。当问到“对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时,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4.18%,“比较满意”的占39.88%,“一般”的占24.12%,“不满意”的占11.82%,说明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满意度总体上让学生满意,但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当问到“你认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好的最主要原因”时,29%的学生选择“教学手段单一,灌输填鸭式教育”,18%的学生选择“实践环节形同虚设”,41%的学生选择“大班教学,师生互动效果不明显”,1%的学生选择“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2%的学生选择“学校的党政领导部门不够重视”,9%的学生选择“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这说明大班教学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手段单一,灌输填鸭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除受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感兴趣,但面对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容易失去兴趣。此外,新形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新挑战与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手段不尽如人意,也是造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增加了学习难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和很强的渗透性及显著的民主性和主体性。[2]这些特点决定了这门课内容具有理论性、晦涩性和抽象性。而独立学院的生源是高考本科第三批次的学生,高考成绩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进取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制订学习计划和实施自我监控,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难度。

(二)新的形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及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深入发展与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大学生思想的选择性与独立性日益增强。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引发的传统价值观的变迁及物化倾向将我国从传统的道德社会推向了功利社会。物质财富增长与精神文明滞后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对当下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出现了误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认识不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身的重要性,不能把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追求目标,仅把通过考试作为学习动机,失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兴趣与动力。

(三)一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亟待提升

独立学院的教师多呈现年轻化的状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例外。由于经验的缺乏与对教学内容把握得不深刻,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而忽视其育人功能。教学中侧重于按照国家统一的教材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满足于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没有重点,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语言平实无幽默感,缺少感情投入,教学感染力不强,不能引起学生共鸣。部分教师没能结合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样的内容,一个教案,不管文科、理科一样的上法,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分析过多而联系实际不够,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不到位,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不能很好地解答学生所想的、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该提升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

三、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学校教育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的大学教育受到冲击。面对学生上课频繁“刷屏”,移动互联网无声无息地笼罩大学课堂,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教师应该想办法让智能终端设备发挥它的作用,转弊为利,为课堂服务。首先,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一些与课本理论有关的时政热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具体事件,这样动手进行探索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事件相联系的理论知识,比教师课前准备好阐述给学生听效果要好。其次,要对大学生课堂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让智能终端设备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工具。再次,利用微信与微信公众号给学生分享更多知识,还可以通过微信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的功能强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模式,不妨把它们请进课堂,为多媒体教学增光添彩。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新技术都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得更加有效,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充满智慧,使学生有更快的提升。[3]

(二)加强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学生因素,也有教师因素,如受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与提升课堂魅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广西9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自有师资的调查,发现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就读师范类专业且对教学法进行过系统学习的教师仅占52.94%。

广西教育厅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对高校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师,每年均会开展不少于一次的集中培训,但多是理论解读和学科前沿的介绍,对如何把理论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能力的培训相对较少。因此,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首先,对新教师要加强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提高新教师的责任意识与职业素质,让新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其次,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检测,使教师受到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再次,废除教师资格终身制,通过定期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增加新的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内容,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持教学理念的活力,促使教师终身接受继续教育,以此激励教师获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促使教师终身保持研究性学习的动力,自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4]

(三)运用“参与研究式”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而有吸引力的课堂离不开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工作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在教学中以大学生发展为本,让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自己收集材料,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参与研究式”教学。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问题教学、角色扮演等,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加深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得到显著的增强。

“参与研究式”教学集启发式教育、探究式教育和赏识教育于一身,突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既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又要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协作、创新能力及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总之,在智能终端泛在化的历史形势下,要想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参与研究式”教学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实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受学生欢迎、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翟婧伟.微媒介情形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教育观察,2015(4).

新手教师论文篇(10)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新要求。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将迎来新机遇和大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着重抓紧工作之一是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样才有可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为此教育教学论文,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创新、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尤其是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起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论文格式范文。

一、

培养创新能力最需要的素质就是: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相关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一些高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观念等仍滞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不能完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体现在统计教学上也同样如此。目前统计已经由描述统计阶段发展到推理统计阶段更深层次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金融投资、民意测验、市场调查预测及政府宏观管理等方面,都在大量的、普遍的使用统计学,社会各方对统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就要求统计人员的素质相应提高教育教学论文,并且要求统计人员同时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能进行各种跨学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还能通过各种统计方法的灵活运用获得各种信息,为政府、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亲历了美国某大学统计课堂教学后,觉得他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着我们可借鉴的地方。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课堂上大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教学,这是其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以该校的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教学为例(该校的统计专业设在数学系):该校统计课是为全校的商业类(类似我国的财经类)各专业所开的专业基础课。总课时一共只有有30节。如何在这有效的时间里掌握基本的、有效的统计分析手段及方法,这就要求统计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在这门课里,每个重要的指标或概念,通常是以一个案例开始,而这个案例,一般情况下是教师自己所做的课题研究或社会调查结果教育教学论文,有些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事件。也就是说,案例是学生们把统计理论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的链接,通过它,学生们更能理解和掌握统计理论的有关知识;老师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来进行,通过案例讲解、图表演示,上网查询等方式,能够把基本的概念,大体上传输给学生;教师每节课配有的练习都需要学生们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查询资料并利用计算机才能完成,给学生创造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手参与的机会,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把答案统一起来论文格式范文。在自己查资料、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统计概念得以近一步加深和巩固。有一点也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即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少,大部分的书本内容是靠学生自己通过网上、图书馆自己学习、消化。在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以充分调动。

因此教育教学论文,如何借鉴美国某大学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改进西部地区一些高校现行运用的统计教学手段和方法,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专业统计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如何建构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体现在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两个焦点问题值得思考:一是以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主动性及参与性;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主动性及参与性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仍然坚持提倡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改变课堂上由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性。同时以案例分析或仿真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其独立思考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途径完成教学任务。其实在西部一些高校也进行过多次课程体系改革,但课程结构改了,课程名称也改了教育教学论文,但课程实质性的摘要的一种。

其次,大力提高教学手段。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论文格式范文。这个趋势说明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隐去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起来;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上要从数据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这个过程里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因此统计教学手段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在西部某些高校里,教室也装有大屏幕、高清晰度投影电视,但教师和学生还不可以很方便地运用计算机并利用网上的丰富资源, 老师在进行讲解和演示后教育教学论文,学生在统计实践方面的动手及参与能力还待提高。

另外在教学手段上,还建议有统计专业的高校里应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数量经济分析实验室”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实验室主要起着以下两个作用:⑴为数量经济分析的相关课程和实验提供服务。 该实验室可面对全校学生开放,为本科生的《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等十多门课程提供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开出实验教学项目如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统计分析系统、电子表格统计功能、仿真模拟、文献检索等;⑵为师生科研提供各种软硬件支持。即为本学院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大力支持。高年级学生依托实验室还可进行学术论文、课程论文、市场调研分析等科研活动。也就是说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由于统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大力改进,因此也对我们统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格式范文。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实施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高度的责任心、组织能力,掌握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灵活自如的运用之。如在统计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中的理论和方法,对案例背景、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也要有熟练的把握,教师事先要对各种方法计算和分析、各种方法及其计算结果的优缺点有较透彻的评价教育教学论文,这样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才能把握案例的采集、编写、案例讨论的组织、案例讨论后的总结等各个环节,引导其教学和讨论向深入进行,从而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为此从事统计教学的教师还需要积极地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一是扎实的理论基础;二是一定的实践经验或能力;三是较高的统计电算化水平,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及统计应用软件,;四是要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有一定深度研究方向的科研能力。第四点尤为重要,特别是统计专业课教师,除必须熟悉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外,还应尽量成为研究某个实质性领域的专家。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曾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统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教育教学论文,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并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改革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将专业知识的灌输,学习方法的传授、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融为一体,惟其如此才能入十七大报告中提倡的那样,为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卫林,秦秀春,孙兼,白微.现代教学手段[J/OL] .「Z.buaa.edu.cn/oldwww/zzjg/gcxlzx/xuesukeyan/xuesujiaoliu/29.htm.2005,7.9

[2]冯志敏等人.美国大学教学管理与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教探索.2002,3.

上一篇: 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下一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