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营师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5 10:27:22

高级经营师论文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1)

台湾对学生的管理称为班级经营,大陆相对应称之为“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主任工作”等。有台湾教育专家认为,管教学生或班级经营的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能之一。①。班级经营策略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训练获得有效的班级经营技巧。台湾教育界为了适应新形势变革,将以班级经营为核心的专业知能作为师范生教师专业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实习制度等方面着重培养师范生班级经营能力。

一、课程设置: 班级经营理论学习和访谈感悟。

台湾对师范生班级经营专业培训一向比较重视。1989年,师院进修部正式开设班级经营课程。1995 年,公布“师资培育法及相关法规选辑”,订定各类教育学程之科目与学分,班级经营列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程的“教育方法学课程”必修学分之一。台湾师范院校都设有“班级经营”课程,作为师资生教育课程必修课。由于班级经营理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了提升理论学习,台湾教育专业课程开设较多。教育基础课程有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等科目,教育方法学课程有教学原理、班级经营、教育测验与评量、辅导原理与实务等。教育课程的比例大约占总课时的 40%,并具体规定修完一定的教育课程的学分,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这些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从理论上更好地学习与开展班级经营。班级经营课程主要有两大核心: 班级经营理论建构和学生实务经验的开展。各师范院校在实施班级经营的课程架构上有分歧,教师取舍课程的内容差异很大,但大多数教学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指导。例如单文经主编的《班级经营理论与实务》,该书包含所有班级经营的重要科学理论,又有许多配合理论的案例与班级经营技巧,是多数师范院校首选的参考书之一。实际上,各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较为灵活多样。

师范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中也有许多实践操作的活动。此外,还组织优秀导师访谈报告或采访,通过访谈问题的拟定,让学生了解班级经营的各项操作实务,帮助掌握班级经营的重要内涵。通过学生访谈报告,帮助了解未来教学环境,熟悉班级经营中的教师角色,学习和了解许多优秀教师经营班级的策略与方法,从经验中分享,这对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资生具有相当的帮助,有助于师资生建构班级经营能力。报告访谈之后,要求师范生撰写心得体会,结合班级经营策略与方法给师资生布置相关作业,如教室布置成果、班规拟定与发表、班级经营计划书的拟定。有台湾学者认为,班级经营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武功。②不管是级任导师还是科任教师都要掌握班级经营技巧,所有教师都要有做导师的准备,提升教师班级经营的专业知能,既需理论学习也要求有实践锻炼。

二、实习培训: 班级经营技巧实践和观摩。

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或师资培育中心学习称为师资生,到学校实习称为实习生。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毕业,或在一般大学毕业且修完教育学分( 或修满教育学程) 后,经过教师资格初检合格者,才能申请实习教师资格,发放实习证书,联系学校实习。台湾教师实习最初为一年,实行师资培育改革后,2002 年调整为一年或半年。实习包括四个部分: 行政实习、教学实习、导师实习和研习活动。实习期间,以教学实习( 教学效能) 及导师实习( 班级经营) 为主,行政实习及研习活动为辅。

在实习阶段,每位实习生都安排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是实习学校的教师,另一位是师培中心指定分配的指导教师。为了培训实习生班级经营的知能,实习学校一般指派担任导师三年以上的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师生共商实习目标、重点、活动、方式和进度。实习生实际上重点跟随实习学校教师学习,尤其要随班学习指导教师的班级经营管理。通过随班观摩其指导管理学生的方式,观察指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例如观察指导教师每天去教室与学生一起用餐,观察指导导师班级经营的绝招: 包括维持中午吃饭秩序、吵架等处理方法。很多实习生回顾自己在实习阶段,得到实习辅导教师帮助很大,收获很多,尤其在班级经营方面终生受益。如认为辅导教师的班级管理应成为师资培育必修课程,教师给予学生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较多。“我觉得师院的辅导老师给师院生的指导偏重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我觉得小学的指导老师在教导我们班级经营方面,则先看我们如何应付处理小朋友争吵,然后,再把他的处理方法告诉我们,然后再用自己如何安抚小朋友的方法让我们了解。”③台湾实习时间较长,导师实习时间得到保证,观摩一段时间的指导教师班级经营技能后,必须亲自带班管理学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实习后,还要撰写报告、心得、体会、感悟、收获、反省等,强调实践反思和应用,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将发现的教育实际问题提炼升华,促使理论与实践呈交替前进、螺旋上升的态势,提升班级管理理论和业务水平。[论文=格式]

三、研习活动: 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

知能提升台湾班级经营的理论研究始于 20 世纪八十年代。教育专家在班级经营方面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学科领域,形成一批班级经营研究群体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既从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也进行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这些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研习会、工作坊等形式,直接应用到师资生的培养和人才培养中,协助师资生更好地进行良好的班级经营,提高教学效能,发展职业技能。台湾的师资培育机构、研习所都不定期地开办研习活动,如台湾师大教育研究中心、屏东师范学院、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等,不仅招收在职教师,也针对职前教师开展培训学习。如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 2012 年 1 月举办“师资生暨初任教师主题讲座———未来会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小事”。从实施内容看,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中,以对学生管教最为棘手。由此,“邀请专家与师资生交流有关学生辅导与管教的问题”,“协助师资生在辅导管教问题上做一较为深入的探讨。”④师范生参加研习活动,颁发证书,与学分、成绩挂钩并存档。

台湾师范生实习期间需要参加一些研习活动。实习生在实习中面对问题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经营,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参加各种教育机构研习会,规定参加教师进修机构研习不少于 7 天,参加师资培育机构的研习或座谈每月至少 1 次。有的学校要求实习生定期参加研习会。例如,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实习教师统一在实习学期中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返校,参加实习教师座谈会或参加相关的研习活动。一些院校还通过自办实习辅导杂志,交流实习消息和指导实习。如台湾大学的《台大教育实习辅导通讯》、东吴大学的《中心通讯》等。⑤台湾积极推进“小班小校”、“零处罚”、“友善校园”等改革,传统的体罚管教方式受到社会谴责,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心理与辅导、教育性管教措施,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师范生通过参加研习班活动,能够接受最新研究成果,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理念,从而既使理论获得提升,实践操作也得到指导。

四、资讯网站: 班级经营辅导和交流立体平台构建。

台湾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开设资讯网站,为师范生提供班级经营方面的丰富教学资源。台湾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站实行全民免费,有关班级经营方面的学术著作很多,研究论文也多,可以直接上网络查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调控学习进度,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台湾教育网站较多,其中许多专设有班级经营辅导的网站,既有台湾教育部门、师范院校、中小学设立的,也有民间教育组织或教育作坊建立的。

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咨询相关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咨询教育专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各种班级管理信息。同时,不断学习、反思,提升师范生班级管理知能。影响较大的班级经营网站有: ( 台湾) 教育部爱的教育网、台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所、台北市立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政治大学教育系( 所) 教育心理与谘商组、台中师范学院谘商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班级百宝箱等等。这些网站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一个辅导和交流的互动立体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班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应用来进行探讨。

五、资格检定: 班级经营专业知能考核和评量。

台湾教育专家认为,教师的专业程度如何,教师的班级经营与管教措施是观察的重要指标。⑥为了提升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考核和评价体系相应地应进行一系列调整。师范生所修课程中有相当比例为教育学程之类课程,而且规定一些课程必修才能毕业。这些考试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考试,如要求师范生写“班级经营计划、班规制定”等。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师培中心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其中,教学实习占 50%,导师实习占 30%,其他占 20%。最终确定实习成绩要结合整个实习阶段的表现来评定,实习生的班级导师带班情况是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资格审定也进行改革,由过去登记制改为检定制。2002 年,台湾进一步修改法规,废除了教师的初检和复检制度,改为教师资格检定制。台湾《师资培育法》规定,教师资格取得程序改为三个阶段:职前教育、实习与教师检定。职前教育指在师范院校学习完毕,成绩合格,修完学分,发放实习教师资格证,才能参加教师实习。实习一年或半年,评量合格,才能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后,才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参加统一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合格教师证书。在台湾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中,有一门必考课为“课程与教学”,设有“班级经营”领域的考试内容。例如,2008年台湾教师资格考试中有一问答题为“认识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是班级经营的重要工作,试列举五种在开学两周内认识学生的有效方法。”类似的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题目所占比例较大。教师任用方面,由原来的分发制改为聘任制,这对师范生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其实,师范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一般而言从事中小学教学没有问题,而掌握班级经营的技能和水平则确有一定难度。因此,聘用教师要综合考核素质。台湾在教师教学专业评鉴指标的建构中,“班级经营”也是重要的层面。教师效能评鉴中的十三个指标,除了教学知能、人际关系、个人表达能力、专业成长的能力属于个人能力培养,其余九个几乎都涉及班级经营方面的成长和素质要求。可见,班级经营的能力是考量一个教师的重要尺度。

大陆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在教育发展历程中面临的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海峡两岸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以期少走弯路,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教育品质。台湾比大陆较早经历现代化发展、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变迁,许多方面走在前面,在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上又稍具超前性,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台湾在师范生教师专业中,对班级经营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培养系统,构成理论 + 实践 + 培训 + 反思+ 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对班级经营的研究累积不少有效的策略、技巧等成果,对提升师范生班级经营的实际效能有积极推动作用。这些经验和成果,都值得大陆地区学习借鉴。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还要懂得管理的技巧,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更多的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台湾教育界人士认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和学习环境。可见,优秀的教师也是优秀的管理者、经营者。不管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手,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必须具有班级管理的专业和知能,通过提升专业能力,保证教学活动顺畅高效的进行。未来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师范毕业生的素质,改革现有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当前,应改革和调整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训练出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

注释:

①单文经: 《班级经营策略研究》,台北师大书苑,1994年,8 页。

②林进材: 《班级经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23 页 ~ 26 页。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2)

3、证书类别:分高级经理CEO、高级营销经理CMO、高级人力资源经理CHRO、高级财务经理CFO、高级信息经理CIO、高级技术经理CTO、高级环境质量经理CQEO、高级项目经理CPO八类。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3)

市场营销是一门市场人才需求极大,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快速兴旺带动了市场对于营销人员的巨大需求。在多家权威统计机构的统计中,我国每年需求量最大的岗位中营销岗位一直稳居前列。因此大部分的本科和大专院校的诸多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市场营销类课程,在这类的营销课程中不乏各级优质课程甚至精品课程,这对授课教师而言一方面意味着有很多现成的教学成果可以运用,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走出创新性教学的道路就更难。然而对于市场营销这样一门日新月异的课程来说,创新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门永恒课题。

一、精品课程的意义及建设要求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各级院校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优秀课程代表。教育部在2003年出台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后简称教高[2003]1号文件)中强调: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据此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均已经把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环节,以我校为例,对院级优质(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管理、验收和经费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明文规定和严格的过程控制。

二、高职高专营销类精品课程开发的现状与不足

与本科类院校的精品课程相比,大专类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更多的体现了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特色和教学特色,课程的建设应该更倾向与实践性教学为导向,课程的建设目标应更多地服务于行业对初级人才的现实需求。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营销类的精品课程开发走的是与本科院校的同类精品课程相同的建设道路,差异化不大,出现了“课程内容相同、教学方式相似、课程资源雷同”的现象。营销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高职院校里没有体现出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

教高[2003]1号文件指出,“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大部分营销类精品课程的授课内容基本遵循的相同的结构,教学板块也基本以传统的10-12个教学板块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更是数年不曾更新。但市场营销是一门发展极快的学科,每一年都会涌现出大量新兴的营销名词,市场上企业的风起云涌也使得课程的案例随时都有可能显得过时。比如在促销策略中的“广告媒体策略”里,大部分院校仍给学生讲授的传统的四大广告媒体类型,但实际的市场营销行为中早已经涌现出大量的新媒体广告载体,这一部分知识的缺失无疑是不恰当的。

2.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虽然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一直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但在真实的教学环节中,由于教学硬软件条件的限制和实践性师资的匮乏,导致大部分精品课程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模式大多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这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只会“纸上谈兵、空口说大话”,实际营销技能的缺失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3.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脱节

我国对营销岗位特别是专业的初级营销人员的需求非常庞大。但是这种需求并不是指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不愁工作,各大高校每年营销专业的学生仍然是滞销排行前几位。这说明企业需求的是有实际营销工作能力而不是挂着营销专业头衔的学生,学生学习过营销课程与他能胜任营销岗位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脱节。

4.实践性教学平台的缺失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高专营销类

课程应该区别与本科类课程的特色所在,这一教学形式的实现需要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平台。在大部分院校,针对学院、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很多,但专门为某一门课程搭建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却几乎没有。

三、高职高专营销类精品课程的创新性开发――以《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

《文化市场营销学》是在我国文化产业振兴浪潮下,为适应时代需求和我院的专业特色,在营销学的基础上,以《市场营销学》为指导,结合文化市场、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的特点,目的旨在指导各文化企业的营销行为。是我院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和营销与策划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在多个专业开设,年授课人次逾600人次。课程组认真领会“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七点要求”,在创建优质课程及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总结兄弟院校同类课程的建设经验与不足,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内容创新――“理论主导+实践主导”两大板块

文化市场营销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要求都很高的课程。在本科阶段对学生更多的是偏基础营销理论的掌握,而对于高职高专的同学来说,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在《文化市场营销》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课程调研反映出在过去这门课程的授课中,大部分同学对于营销理念的掌握仅限于在案例学习中得到的心得,缺乏实际动手中获得的实际感受。因此课程组将营销的主要知识结构归纳为理论主导教学板块和实践主导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学的设计要求更高。实践教学主导板块包含如文化市场调研、文化消费者分析、文化市场细分及定位、文化市场营销策略等运用型的知识点;而一些理论性很强、而实践条件难以创造的教学环节就放到了理论教学主导板块中,比如文化市场营销观念、文化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等。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点、授课平台和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均不同。

2.课程资源创新

教高[2003]1号文件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在《文化市场营销》的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组重点将以下六个方面的课程资源整合,基本实现了课程资源与授课环节的紧密对接(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理论主导板块和实践主导板块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每个章节的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插做了精密的布置,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总体展现。(2)电子课件:经过精品课程建设期内不断对各位任课教师的教案进行收集、对比学习,开会讨论后形成统一规范的《文化市场营销学》教案并制作完成,并要求在教学中统一规范使用。(3)教师讲义:教师讲义是课程组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文化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市场上同名教材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教师在教材基础上使用教师讲义对特定知识点进行补充或拓展,弥补了教材弱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4)实训指导手册:实训指导手册是课程组合建设期内的授课情况和教师心得,在对过去的实训指导手册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完成的,细化了每个章节的实训环节、要求和说明,并给出了参考的教学活动供任课教师使用。(5)文化案例库:《文化市场营销学》的案例库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特色,由50余个“文化企业案例+营销经典案例+文化产业营销案例”构成,弥补了国内文化产业领域营销教学案例不足的现状。(6)习题+试题库:课程组建设了400题左右的习题+试题库,保障日常教学练习和卷面考核所需。

3.实践教学平台及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多采用大班多媒体教学,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授课方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多依赖于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个人魅力,教师对学生的可控程度较低。课程组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创新改革。依托我院“中央财政扶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经费支持,课程建立起专有的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引入CRM市场营销教学软件、模拟沙盘及实战软件。此平台依托我院两大实训室,可以实现《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小班(45-50人)教学、CRM软件平台教学、市场营销沙盘平台教学。教师和学生共享一个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过程可控化和教学资源平台共享化,大大地改善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学评价体系创新

不同于理工科类课程,传统的营销类课程的考核以卷面考核为主,学生往往把大力气下在考前复习,而平时学习则兴趣缺乏。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除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外,考核方式也必须实现转变。课程组设计的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两个结合: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考核。课程组只要求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40%,以监督教师注重过程和能力考核。具体的考核主动权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以根据本门课程对所学专业的重要程度选择考试或者考核,自行制定出详细的考核计划并报课程组审核。

5.师资队伍培养创新

师资队伍是打造精品课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程组创新打造了“课程建设团队+授课团队”的双团队师资。目前我院《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团队共有三位成员,其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三位成员均多年从事该门课程的讲授,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学态度严谨,深受学生好评;课程拥有4名校内专职任课教师、2名校外兼职教师(其中双师型教师4名)为本学院5个专业学生提供课程讲授,师资力量充足,师资结构合理,在同级院校同类课程中优势突出。

《文化市场营销学》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平台、师资团队等方面按“一流”的标准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并不断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对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更新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相关资源齐全,课程组将继续努力,争创省级乃至部级精品课程,为我院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59

Medicine Marketing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Analysis and Teaching Reform

YANG Lin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hesis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raduate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mportant practical aspects, to fully reflec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improve an important teaching graduates overal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chool student thesis, analysis of nearly 153 graduates three basic conditions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and quality factors papers, thesis writing and defense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enhance substantive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graduate thesis quality feasibility strategy.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thesis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调查论文质量及发现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抽取近三届153篇毕业论文进行回顾性分析。大多数学生实习都集中于医药经营企业,论文选题与医药营销实践的相关度较高,论文的完成能够体现医药营销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通过对该专业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分析,探讨对本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影响的因素,通过加强对毕业论文写作各环节的指导与控制,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1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基本情况

近三届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153篇,其中2008级35篇,2009级36篇,2010级82篇。调查内容包括医药营销专业153篇论文的总体评分情况,毕业论文的三种主要类型,毕业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同毕业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基本情况。2012、2013、2014届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分别为8.6%、13.9%、13.4%,良好率分别是85.7%、69.4%、76.8%,合格率占5.7%、16.7%、9.8%。综合来看学生写作流程基本规范,但是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类型分为理论研究型、市场调查型和理论应用型。这三种类型在2012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分别占8.6%、2.8%、88.6%,在2013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为11.1%、2.7%、86.2%,在2014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占7.3%、3.6%、89.1%。总体来看,近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以结合医药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运用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为主。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分为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经营企业、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这四种类型。综合近三届毕业论文总体成绩来看,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59.3%、33.3%、7.4%,在国内医药经营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7%、90.5%、6.8%,在连锁药店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6%、82.0%、15.4%。在非医药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没有成绩优秀的,良好与合格比率是76.9%、23.1%。显然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质量最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结合专业的实践与应用特性,近三届毕业生中111人由医药企业工作人员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1.7%、73.9%、14.4%,一些在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实习的学生因缺乏指导老师而由校内专业课老师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4.3%、61.9%、23.8%。

2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已经毕业的近三届医药营销毕业论文的回顾性整理发现,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实习单位与指导老师这几个主要的方面。

2.1 毕业生对待论文的态度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学生大都在医药企业实习,实习单位对学生有着较为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学生不能像在校期间学习一样静下心来写论文。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面临实习、考研及找工作等问题,往往忽视了毕业论文写作。对2010级学生采用访谈法收集毕业生对于毕业论文的看法和投入精力后发现,只有26%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很重要,47%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27%的学生认为写论文纯属完成任务。整体而言,学生在论文选题、开题、资料收集、论文撰写、论文修改、毕业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2.2 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

从毕业论文总体来看,在论文选题方面大都集中于医药市场领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与营销工作联系紧密并且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论文的选题难度与论文完成的工作量较为适中。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以理论应用型为主,高达88.9%,市场调查型最少只占论文总量的2.6%。通过对2010级毕业生的抽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在完成论文时,既查阅了文献又进行了实际的市场调研。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设在最后一个学期,很多同学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实习和找工作上,在写作时忽略了原始资料的获取,只进行了二手文献的查阅,影响了论文的说服力。核查得分较低的论文后发现,个别学生论文选题过大,没有针对本专业的具体情况,致使完成论文难度倍增,加之实习过程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环节,导致论文内容空洞质量不高。

2.3 指导老师与论文质量

因为扩招本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内指导老师无法完成全部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因此从学生实习的医药企业聘请责任心强、与营销实践工作相关的人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由医药企业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11.7%和14.3%,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校内教师对于营销理论非常了解,但对具体操作却不十分清楚,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仅仅靠理论指导,而难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情况。医药企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能够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从学生论文中可以发现与具体实习企业的紧密联系,但是校外老师在论文格式规范、参考文献等方面有待改进。

2.4 实习单位与论文质量

实习单位对于毕业论文的优良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论文统计中可以发现,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企业、连锁药店实习的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 59.3%、2.7%、2.6%,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优良率远高于其他三类企业,说明实习单位与毕业论文成绩之间存在关联。从论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医药外资企业拥有良好的资金、技术等竞争优势,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投入力度大,在此实习的学生在市场销售中得到了较好锻炼,同时论文质量整体较好。

3 提高医药营销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对策

3.1 加强对毕业生论文写作前的指导

针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的调研问卷显示63%学生和47%指导教师认为影响论文质量的最主要问题是缺少论文规范性写作的指导和训练。83%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在实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的范文并加以讲解,使学生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和水平。虽然历届学生在毕业论文前都会安排有实习动员,但由于时间紧,实习动员更多的是强调实习注意事项和对论文基本要求,没有对论文写作安排专门时间来指导和训练。因此,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逐步实现。

可行的方法是将论文写作专项训练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课堂讲授及写作训练两部分。论文指导教师用5学时讲完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以综述、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写作进行讲授。核心内容的讲授采用案例式教学,以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论文为范文进行分析说明。剩余的时间通过给出学习要点及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作业结合拟完成毕业论文题目,逐项提交与之有关的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等。

3.2 论文写作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撰写论文是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论文反映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习企业应该为学生指派一位实践指导教师,由校外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营销实践环节,并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校内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表格填写工作。这样学生在收集数据、调查资料等方面就能从企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保证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此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加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向医药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

3.3 论文答辩方式的改革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答辩形式是人人参与答辩,答辩成绩占最终论文总成绩的40%,查阅总成绩不高的学生论文后发现,答辩成绩也往往偏低。学院选择在医药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共同组成医药营销论文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5名教师组成,每个答辩的学生需要回答2~3个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后,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撰写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如果成绩不合格需要进行二次答辩。为了避免这种效率不高的重复劳动,本专业将在下一届毕业生中推行预答辩制度,即在正式答辩之前先组织学生预演全过程,帮助学生及时找到不足加以完善,以期在正式答辩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还能反映一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合理性。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通过校外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实施论文写作的综合实训指导,完善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和严格地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措施,将实质性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

项目:西安医学院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资助项目(XYZL2014-13)

参考文献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06

嘉应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办于1996年,原是专科教育,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招生本科生,到目前已连续招生全日制本科学生700多人。市场营销专业是我校比较成熟的一个重点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以上。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为社会输送了500多名高素质应用型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省内外各企事业单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或部门的业务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由于成绩突出,2013年4月市场营销专业被嘉应学院确定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如何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从下面七个方面着手: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形成梯度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在原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采取学术名家带动其他教师的方式,建设一支热爱高等教学、有创新意识、结构合理、教学质量水平高的优秀师资队伍。本专业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规划和建设,以“团结一致,教学一心,情系学子,爱润心智”为团队建设理念,运用教学梯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平台,建设一支以教学名师与专家学者领衔的科研实力强、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与教学研究成就突出、利用教育技术程度高的队伍。争取到2014年,团队总人数达到15人,其中,专业教师12人,聘用3名企业高级营销骨干和管理精英为兼职教师。引进教授1名,博士1名,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名,再培育校级教学名师1~2 名。

通过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构建本科教育和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质量意识。建设院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在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力争优异成绩,进一步提高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逐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加强支持力度。学院应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部级、省级、校级、院级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经费资助和奖励。

2 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方面,应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要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地制定出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相协调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思路必须紧紧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定位来进行,摒弃传统应试教育,坚持向走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性教育转变的道路,认真整合好教学资源、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强化。具体如下:

2.1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以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应以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改变过去的“课程”概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把各种培养方式、方法和手段都融合到新的“课程”体系里面。同时,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比例,以体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更科学先进的营销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2.2 合理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嘉应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工商企业的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管理,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设置什么课程、开设什么实验、开展什么实践活动等都一定要从帮助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既要有体现学生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精通、灵活的知识结构,又要有体现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营销活动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构,更要有体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素质结构。

2.3 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嘉应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重点突出了应用型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作用。我们深知,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实践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理论教学体系,并制定了相应出的实施细则,如:落实课程负责制,每门课程至少由三个老师共同承担,制定每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及时了解理论知识的发展前沿,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及时调整理论教学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索理论教学的新方法;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案例教学等,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听课、评课制度,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建立必要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行教学效果检测常规化。

2.4 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特别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其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应突出体现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性特点。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出发,我们必须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在专业主干课程推行3+1、2+2或2+1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实训软件开展实验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推进仿真教学、情景教学、拓展教学、“训练-创新”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有目的地选派出老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丰富他们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3 优化整合课程与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必须有目的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这就牵涉到要加大对教材的建设力度,除选用教育部推荐的高质量的教材外,鼓励教师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将继续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流程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前沿化、教学手段的先进化、教学实践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80%的教师能达到教学质量优秀,增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力争通过3年的建设,把《市场营销学》建成省级精品视频课程,把《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市场营销策划》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4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的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ERP等专业实验室,提高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规模与水平;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层次;实行“双师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继续坚持每年和企业联合举办一次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继续加强实验室软件的建设,现已争取到学校的支持,确定购买《因纳特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的整套方案和物理沙盘,方案涉及综合基础实训、市场调查、客户管理、连锁加盟、辅导课程、营销战略、商务谈判、市场竞争和营销策略演练等,为学生实验、实训和实习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今后拟在超过50%的课程中,采用实验教学方法,将专业软件、经营与诊断工具等教学内容要求嵌入到课程中。这样,从市场营销教学各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市场营销实验、实训、实习各种问题,为学生实践和就业提供基础。

在实践教学方面,为了让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创新知识基础,又具有活跃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还将积极走课内创新实践课与课外创新活动相结合的模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取得不少于4学分的课外活动创新学分才可毕业。为保证学生课外创新活动持续、高质量地进行,本专业制定了相应的“本科课外实践教学计划”作为课外创新的重要内容,组织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省级及全国性竞赛。为参赛学生配置指导教师,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指导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类营销策划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借鉴国内外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本国企业实践,按照“以素质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总结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化市场营销人才模式,积极推行“训练-创新”型教学模式。紧密联系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前沿性与先进性。同时,要选用科学性与时代性强的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教学大纲与实践大纲编写、考核方法的选用,也都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结合ERP、因纳特市场营销教学软件的运用,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室、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还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讨论、互动、案例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市场营销调研与营销策划大赛,使教、学、练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6 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随着嘉应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教学管理逐步由一级教学管理转向二级教学管理,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经管学院必须进一步完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优化各种教学管理机制,逐步向目标管理迈进;应鼓励师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形成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共管的新局面;创新教学管理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二级管理平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施“学分制”和“学年制”并行的学籍管理制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提前毕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在学生中实施自主选课的教学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促进,谁都希望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为了及时了解教和学的效果,还要做好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以发挥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对教学的督导功能。

7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继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广泛联系校友,借助今年百年校庆的契机,争取更多的“校企合作”与“校所合作”,依托学院师资和校友会的丰富资源,建设本科生实习基地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对学生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将采用双导师制,从三年级开始学院将为每名学生安排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两位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走进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佚名.市场营销本科品牌专业项目建设方案[DB/OL].http:///link?url=S9PkEQ9ZiV3hGSSxlSCvU_xBH0iAxQHgmlc2YyIP1AwlSWqKMndJxzw5iFjFxIsmCDNIfDh9AqW-BBURt2GGrNOl5vS2Mlqiymzx1kpsGl_.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6)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

西安外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界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上基本体现出,培养学生具备工商管理、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能方向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与市场营销实际业务和管理相关的工作。

从中不难发现,对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于专业之外,强调过少,忽略目前市场对市场营销乃至其它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目标设置诉求。

二、课程设置及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本专业学生主要开设工商管理及市场营销方面的相关主干课程,同时开设了营销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置的一些主干课程为:微积分(上)、(下)、线性代数、政治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 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物流、企业形象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广告学、市场调研与预测、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网络营销、汽车营销模拟实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网络营销模拟实验等。

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独立实践课,专业选修、校级选修及四年不断线课程,通过梯次衔接,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献检索能力、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等基本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四级水平及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对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从课程衔接的程度看,应用型和创新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凸显,厚了基础,却薄了能力培养及社会无缝衔接的能力过程培养。

三、实验和实践环节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结合现有专业定位,根据经济发展对市场营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不够,比例过小。在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上,配合实验软件,开展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营销环节的模拟演练不足;在网络营销模拟实验课程上,针对帮助学生掌握网上店铺、博客营销、搜索引擎等新型营销模式引入过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动力;在课内实践环节上,虽然设置了一些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小组讨论法等多种互动教学模式,但专业案例太少,角色扮演、小组分工、课堂游戏等方式缺乏,教学方法还显单调,成效不明显;在社会实践环节上,虽然建立了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但过程即专业知识与企业情况相结合度欠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专业能力培养缺乏创新意识的蕴含和灌输。

四、师资和教材

1.师资

市场营销专业专任教师队伍中以年青教师居多,职称水平多为讲师,而高职称教师多为其他院校返聘教师,因此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的职称水平。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共有14位专职老师,其他均为兼职,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在本科院校就应当与学科梯队建设统筹考虑。特别是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不仅要考虑教师的学识,还要考虑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构建强效的“双师”队伍,同时还要注重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多种形式培养及立体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中克服“不均衡,没有合理的梯次化”影响很重要,关系到专业建设的进展及学科群的良性支撑发展乃至办学实力的增强。与学科梯队建设结合起来考虑,教学团队建设就可以有突出应用型本科发展方向的引导,就会成为本科教学基本建设的厚实基础。虽然多为硕士以上高学历,但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没有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梯次,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比如:35岁以下的10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1.4 %;36-45岁的2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14.3%;46-55岁的2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14.3%。在职称构成上,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比例过低,不到7.1%,专职教师即形成师生比过低。

2.教材

市场营销专业已经编写了两本主干课程教材:《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学教程》。教材选用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基本相符,但教学内容在能力培养和突出应用型及案例素材的选取上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在任务驱动方面还有欠缺,在专业架构上缺少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素材选取。

五、人才培养基地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市场营销专业也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实践和社会实践。课内实践主要包括以课程报告的形式总结该门课程主要内容。社会实践环节上,通过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完善社会实践环节。目前本专业先后与陕西省小斑点汽车服务管理有限公司、陕西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长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西安铁路局西安西站西安东站、西安瑞沣资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陕西银佳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恒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西安市达远机焊厂、西安“E都市”数据生产中心、陕西雅森体验教育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建立起校外实习基地,涉及工业、商业、事业等诸多单位。同时配备少数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多年从事一线工作的营销人员指导学生实习,为专业学生实习基本创造了条件,也基本能够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但从目前实习效果看,不够显著,究其原因,校企合作机制衔接不够,双方共同培养的默契缺乏,学生不能通过实践环节、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应有的专业水准和提高。即学生在基地的深入程度过浅。

六、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要解决一个基于现代商流信息量处理和量化分析、市场预测的问题。假如一节课就是解释了几个名词,宣读一个案例,毫无遗漏和变更地讲授了教材中的几个问题,信息量很少,按照陈旧的程式教学,这就不能突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诉求。应用型本科教学,不仅要给学生指引获取信息的途径、处理信息的方法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要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能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要求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灵活多了。要讲获取信息的途径,你就要接触当下千变万化的商业实战环境及关注科学研究前沿发生的事情,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中得益,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评环节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精减课内理论学时情况下,加强各类实践环节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学习时间,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进行角色转换。每类课程简化讲授时间和内容,可结合到诸如作业、讨论、开放实验、学科竞赛等课外要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练习、实践,更好地自主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转化。主动加强与社会应用的联系、衔接,把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等活动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科竞赛、开放实验、课外科技活动引进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出培养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进行科技创新能力乃至创业锻炼的实施意见。在教学方式上倡导研究式、项目式多元教学,其特点是问题在前,研究探索、动态思维、实践为主线。以问题为先导,以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试验为途径,从实验结果一步步地推出结论,以实战衔接社会企业需求,该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人才体现了大学的自身价值、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及世界观使命。

当前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是通过考试、论文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即较为呆板的“平时作业+考勤+期末”的累积。毕业考评则仅关注学分量、相关证书的获得如CET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这不仅容易使考评流于形式,不能切实测量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临阵磨枪”,得不到大学知识的精髓,使过程流于形式;对各类证书的追求更使学生“拾级”而上,忽略了大学生活的真正意义,第二课堂贫乏,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得不到挖掘和拓展。这最终导致部分大学生尚不具备服务社会的基本素质就流入就业市场,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占用了有限的就业空间,给社会带来危机,就会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社会责任的些许旁落和定位不精确。

综上,基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构建的市场营销教学体系,应在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不同需求,突出培养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郑继兵,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3, (1).

[2]何火娇,王映龙.地方性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 33(z1).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10-02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性较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通常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因此,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目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工作集中在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开发、销售管理、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和营销管理。因此,市场营销实践课应围绕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求设置。

一 地方院校实践办学存在的阻碍因素

1.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受地方院校所在地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社会对高校实践教学接受度较低,企业与学校交流甚少,因此地方院校开展实践教学难度较大。目前,地方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般形式为企业调研、营销策划和促销。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完成任务实践活动就结束,这种形式缺乏互动性和深入性。学生接到任务后,分小组讨论明确分工,最后拿出相应的实践报告或策划书,企业参与度较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大部分是咨询老师或参阅教材或其他相应资料。这种方式与传统教学区别不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2.办学效果不显著

办学效果不显著表现为两方面:学校和社会(企业)。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地方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力度不大,层次较低,师生兴趣不高,效果当然不显著。而且,校企开展实践教学力度不大,初期很难形成实质性经济效益,难以在社会上形成影响。而这些方面相互影响,最终使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学校实践教学越来越难,实践效果越来越差。

3.办学条件不足

实践教学的条件一是经费,二是师资。地方院校受自身发展的限制,实践经费相对短缺。由于地方院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较小,因此社会经费更少。经费不足成为实践教学最大的障碍。其次是师资。目前不少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相当成功,其主要经验在于有专门的师资队伍。这些师资队伍主要负责实践教学,与企业对接,并全程负责学生的实践。而地方院校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比例失调,教师教学任务重,几乎没有专职的实践教师。全职教师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和科研上,实践教学精力有限。另外,由于经费紧张,学校给予老师实践教学的补助较少,激励程度不够,使老师缺乏积极性。

4.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子环节,具有系统性。目前不少地方院校片面地理解实践教学,形式上从事实践教学,实质并未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应该理解为:课程设置为实践教学服务、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这四个层次紧密联系。要办好实践教学,首先要设置好课程。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运用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另外,市场营销专业有不同的方向,每个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确定专业方向,专业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院系应努力走出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活动,要真正让学生融入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相得益彰,理论要被实践检验并服务于社会,而实践中的问题有赖于理论支持。因此,实践教学最终要回归课堂教学,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最后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心得。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而且每个环节不能流于形式。最关键的是所有的实践成果均要有完整的实践报告与实践心得,这样实践教学就不会形式化。

二 开展实践教学的相关措施

1.确定实践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之路

地方院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首先明确实践教学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之路。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已成为一种趋势。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专业建设的方向与特色。校企合作将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高度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校企合作的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践、定向培养;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联合共同研究社会和企业将来需要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类型的人才。

另外,市场营销专业可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引进来指将企业引进学校,在学校建立实践基地,为学校提供各类实践项目,并负责全程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及后续指导。目前湖北省不少高校参与由湖北营销协会举办的营销策划大赛,我校连续三年获得了好成绩。这种模式可固定下来,每年一次,学校负责派师生共同参与。营销策划大赛主办方进驻校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赛前指导和相应的培训。另外,有条件的院校可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开办企业,为实践教学提供基地支持。走出去是指鼓励学生和老师到企业中去,为企业解决实质性问题并创造经济效益。实施好走出去战略,各地方院校需要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老师在实践中使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实践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前提是校企合作。

2.明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特色,合理设置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培养特色。为了增加专业竞争力,每个院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确定专业培养特色,合理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合理设置各类课程。

基于不同企业对营销人才的不同需求特点,营销专业可设置多个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对应多种不同的企业需求。

商务策划方向:培养具备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及管理能力,掌握企业各类企划操作技能,能从事各个领域的市场调研、竞争结构分析、策略设计、策略实施、策略管理、策略评估等商务策划工作,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销售管理方向:培养具备市场调查、市场拓展、市场营销管理能力,熟悉企业管理流程,掌握产品销售、商务交流与谈判、区域市场管理等实际技能,能从事各个领域的销售业务、市场调研、市场拓展、区域营销管理等实务工作,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国际营销管理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能吃苦耐劳,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论基础和国际化视野,英语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面向国际市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能吃苦耐劳,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的理论基础,掌握电子商务原理与技术、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加大支持力度,增强社会影响力

实践教学需要院校资金的大力支持。因此,各地方院校应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扶持。充分利用本校教学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由于实践经费等问题的存在,地方院校实践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地方院校应鼓励师生参与实践教学,并对有特别贡献者给予奖励。另外,校方应多与企业沟通,努力获得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地方性院校可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出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最后,学校应支持学生参加高层次大规模的学术比赛,如部级和省级营销大赛,部级和省级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师生共同参与比赛,若获得较好的成绩,社会影响力自然会提升。一旦社会影响力增强,校企合作热情将增加,合作领域会不断拓展。

4.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健全实践体系

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成败。不少地方院校目前没有专门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师资力量缺乏。因此,调整师资结构势在必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内容与课时比重,合理分配教师。同时,专业实践教师需进行专业学习与训练,可采用外派学习与深入企业学习方式相结合。

健全实践体系关系到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有: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一定动手能力的营销人员。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在大一、大二两年内应学完理论课,大三应注重实践,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实践评估体系应建立完整的评估条例,评估包括实践硬件和软件,教学效果,对实践指导老师的评估也应纳入该体系。

社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推动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大学教育应由理论教育转向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适应期。各地方院校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同时,院校注重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8)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对经济建设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据笔者观察了解,当前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办学尚有诸多问题,妨碍着职业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县级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除了为社会上的经济实体机构,包括农工商等生产经营企业,培养从业人才以外,还担负着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教学任务,这就使部分职业学校的办学产生一种偏差,即套用普通中等教育模式来管理职业教育。部分省市级中等技术学校由于学生培养方向纯粹为面向劳动力市场就业,所以在众多学生的心目中和部分学校的管理者眼中,掌握有关生产技术的诸项操作技能是至关重要的,而理论和文化课的教育则事实上处于从属性和被忽略的地位。高等专科和本科职业技术院校由于生源质量在文化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从总体上普遍差于普通高校理工科专业的生源,所以无论在理论文化知识的教学还是技能培养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困难。

这些现状的存在,不仅使众多有识之士忧虑和不安,而且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有些家长说:“学生即使不上这些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技校、职业技术学院,初中毕业就去工厂当学徒,几个月也能上岗当工人。何必花那么多钱费好几年时间去上学呢?”

我们要发展高端经济,要站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的潮头,需要的不仅是一线普工,更需要众多理论文化素养与积淀深厚,深谙实业生产与经营规律,具有改进生产经营设备与机制的潜力和能力,能够从事生产和经营革新与创造的高级实业型人才。我们需要更多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需要更多的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需要更多的农技员、农艺师和高级农艺师……只有能够培养出这些高级实业人才,社会各界人士才会认为他们的子女在各类职业学校学习不是虚度与白费,才会觉得子女到职业学校就学是一项前景光明的决策,国家大力举办的职业教育系统才算是充分发挥了应有的效用。

所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虽然可能面临着不尽相同的困难与环境,但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学校的负责人应该从长远大计着想,从培养更多的高级实业人才定位,切实改革学校办学的种种偏差和弊端,端正办学理念,改进办学方式。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新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技工院校,探索培养新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转型加快,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15年广东全省GDP总值72812.55亿元,增长8%,比全国高1.1%。“广东省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信息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专业性紧缺人才缺口为3万多人,其中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现有的营销类人员结构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训层次也落后于市场实际需求。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训不能因循守旧,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营销人才成为当前趋势。

二、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生源素质结构分析

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高中、大学录取率攀升,部分家长首选学历教育,技工院校招生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技工院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素质较差,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文化基础差、自控能力不强、厌学情绪大,从而给学校带来较大的培养难度。但大部分学生处于15~18岁,他们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是文化成绩不能代表技能成绩,往往有些学生理论成绩差,但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因此技工院校学生均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培养空间。

三、当前技工院校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模式及课程设计不符合技工院校实际需求

与高等院校相比,技工院校建校时间短,很多教学资源均是拿来主义,其教学模式及课程设计大部分参照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计划,略作修改即拿来使用。但高等院校培养的是高层次的营销类人才,而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均在基层销售一线就业,一线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与高层次营销类人才明显不一样。所以就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和教学时间的安排方面来说,当前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设计均不符合技工院校的培养需求。

2.当前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市场营销专业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更新快,对师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教师不仅需要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过硬的实操经验。但目前技工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市场营销毕业生,有些甚至是非营销类专业出身,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虽然他们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但跟实际教学岗位需求脱轨,难以胜任实操课程教学。特别是当前技工院校普遍存在教学任务繁重和学生管理压力大的问题,教师疲于应付,难以进行自我提升培训,使得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市场营销专业发展。

3.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课程内容理论过多

当前,大部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专业案例的分析解答,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枯燥的理论授课形式难以吸引他们。另外,出于学生安全和企业商业机密、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考虑,大部分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操设施比较落后,日常教学中难以开展实操实训,导致学生的培养更多局限于理论课堂,无法对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及分析判断等技能进行有效训练。

四、推动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更新教学理念,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

大部分技工院校教师在教学上习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方式,这已不适应当前技工院校的发展需要。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同时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构建开放、活泼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比如可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创设一种适合的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讲述一个营销典故、一则营销新闻或者一个营销名人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鼓励和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营销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营销学习的兴趣,深化所学知识。

2.加强教材开发,选用紧贴市场需求的营销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承载体,是组织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体。因此,技工院校教材_发要着重于教师的专业创造,要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更加突出技能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即学即用。选取或者编排难易适度、内容丰富、新颖且含有最新相关营销案例及方法的教材。

3.加强师资培训,打造一流的专业师资队伍

一是锻造“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队伍。不断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教学领军人物。二是聘请“能工巧匠”。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有经验的高级营销师做专职或兼职教师,改善市场营销师资结构。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或挂职,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鼓励并资助市场营销“产学研”合作项目,拉近教师与生产实践一线间的距离。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在市场营销专业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4.加快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环节

一体化教学可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课题不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技工院校要加大实训室经费投入,建立市场营销模拟实训室,力争建立起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应加强校内外实践活动,多组织学生参加产品推销实践,让学生进行一线实习;组织开展礼仪竞赛、口才与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人流量密集地方进行观摩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团队协作等专业技能。

5.冠名培养,促进学生就业

企业根据中长期发展的用人需求,在招生前与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确定市场营销专业某班级为该企业定向培养班级。学校和企业共同根据企业的资源、产品和岗位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改革教材内容和实训课题,有针对地进行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同时企业派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考核,使学校培养的营销人才适应企业生产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6(1).

高级经营师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21-03

一、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因此,我国各类高校多数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鉴于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针对性和工作实践性,所以营销专业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获得了普遍共识。然而,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些问题一直令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周远清等认为,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人才、学术型人才而言,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们认为全面理解营销专业的应用性需要分析营销工作的性质和应用领域。从性质上看,营销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首先,任何营销活动的成功需要营销工作的各项职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例如,市场调查工作需要从业者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较强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能够对市场环境进行科学的求证;市场分析工作需要从业者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能够对市场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其次,营销工作的完成离不开艺术性的创造。好的策划和推广方案不仅体现出营销人员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时尚和美学等方面的了解,更要具备较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良好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够使制定的实施方案与竞争者相区别,才能达到有效地吸引消费者,实现引导和创造需求的目的。可以说,营销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要求营销工作者不仅熟悉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一般工作方法,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批判性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最后,营销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独特的个性和品位。有个性的人才能写出有个性的策划方案;有品位的人才能够为所宣传的产品找到有品位的定位。所以营销专业的教育者们不仅要传授本专业的知识、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教育学生,而且要充分传授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从营销专业应用的领域看,营销活动不仅企业需要,实际上任何组织无论是盈利性组织还是非盈利性组织都需要应用到营销工作,所以营销专业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因此,受教育者仅关注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营销专业应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更加广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

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或者局限于本专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忽视了对上述综合性知识的系统训练。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发现营销专业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毕业生就连毕业论文都写不好,更不用说写出论据充分、见解独到、实施可行的市场分析报告和策划书。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德瑞克・博克所批判的那样“……美国高校许多毕业生的文字功底无法令雇佣者满意。尽管教师们把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但许多毕业生仍然不能对复杂的非专业问题作出清晰的推理和分析,……多数人甚至没有选修一门有关‘数理推理’的课程。”有鉴于此,我们认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专业知识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融合,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与通识教育密切结合。

二、通识教育及其意义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称博雅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上既注重人的智力与身体发展,更重视人的心灵和个性提升,以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为目的,使人的心智获得解放和自由,排除任何职业的和功利的目的,而且在教育内容上关注知识的全面性和普遍性。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教育者们从未就通识教育的理念达成共识,通识教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又充满歧义的概念。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通识教育是指大学高级课程中全校共同性的、内容有一定广度的部分。它通常包含对若干学科领域有关课程的学习,试图为一所学校中的全体学生提供一种应当共有的高级训练。

在中国,首先把general education引入并译作通识教育的是梅贻琦先生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建国以后,我国大学普遍采用专业化教育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专业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这种专业教育在当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急需的人才。但和美国高等教育一样,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病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培养出来的人才基础较弱、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校逐渐认识到培养人才的任务在于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此后,高校开始提出加强学生基础课程的措施,如“拓宽专业”、“学科渗透”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界纷纷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而提出的,它旨在提高人才的全面发展的素质。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理念和原则。

三、营销专业引入通识教育的困局与出路

从上述通识教育的演变过程、目的、内容和课程设计来看,通识教育能够很好地满足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并能够弥补现有培养方式的不足。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要将通识教育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却困难重重。第一,学校管理层对通识教育重视不够。虽然,多数高校提出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宗旨,但是由于现有的高校考核制度、排名制度和资源获取条件并没有和通识教育的成效挂钩,加上教育的成果难以显现等原因,这一宗旨实际上很难得到体现。第二,师资缺乏。目前,国内外对通识教育的讨论大多集中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财经类院校有别于一般的综合型大型,其设置的专业主要与经济相关,如经济、会计、金融、国贸、电子商务等。除了财经专业的教师之外,仅有大学语文、思想政治、英语、体育类公共课的老师。面对通识教育要加强学生学习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要求,师资力量显得捉襟见肘。第三,学生功利心偏重。目前,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为了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学生往往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考各种证书(如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各种职业证书等等)和参加各种兼职活动,以期获得企业所关注的“工作经验”。在疲于应付各种考证、兼职和本身专业学习之后,真正留给通识类课程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态度大都是为了学分而来,而不是真正地从兴趣出发。第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一方面,教师从投入和报酬的角度考虑是不成比例的,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讲授通识教育课程。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通识类课程不重视,教学管理又不严格,因此通识类课程的缺课现象比较严重。加上此类课程往往在晚上开设,容易和学生各种业余活动和学校的一些讲座冲突,往往也会成为逃课的理由。学生出勤率不高,明显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降低教学效果。

鉴于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对营销专业推行通识教育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通识教育的推行。受制于目前大学教育体制和思维惯性,营销专业开展通识教育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学校层面可以借鉴哈佛大学等高校的办法,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成员由高层管理者、教务处、担任通识课程的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组成。该委员会应该检验一下目前营销专业教育的宗旨、目标和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通识教育的宗旨、目标和具体实施办法,并监督通识教育的实施。第二,增强通识教育的师资力量。德瑞克・博克曾经告诫师资是成功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所在,“如果有大批才华横溢的教师的加入,那么自然科学课程、历史课程或文学课程将成为学生大学生涯中最难忘的课程之一。”对于财经类学院而言,考虑到学科较为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的不利局面,一方面,校方应鼓励并说服其他学科优秀的教师加入到通识教育计划中,并给与充分的支持,使其愿意尽心尽职地投身于通识课程的教学中;另一方面,学校或学院应加大引入兼职教师的力度,从其他学校聘请优秀的教师加入到通识教育计划中,给与其支持并做好管理工作。我国香港理工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心有10余名全职教师,还聘有数名兼职教师。最后,学校积极引进人才,作为专职通识课程教师。第三,在课程设置方面逐步引入通识课程。在当前管理体制、培养方式的惯性和压力下,我们不建议大面积开展通识教育。我们认为可以从一些简单且低廉的措施开始做起。通过设置一些入门课程,向学生概要性地传授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的普遍性知识,发挥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的作用。这些课程的形式可以包括指定选修课、经典名著课程、导论课程等。同时,在教学计划方面,在保持现有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尽量精简课程,另一方面压缩一些专业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或者改变考核方式(如闭卷笔试改为开卷或论文),为引入通识课程留下空间。第四,改善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达成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而且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对通识类课程的兴趣。学校应制定通识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广泛兴趣和高尚人格的培养。正如康奈尔大学的一份宣传资料中所指出的:“从本质上说,通识教育强调不同模式的推理能力、清晰而优雅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宽容与灵活的品行、创新能力,对道德和审美的敏感……”

最后,加强对通识教育的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识课程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在一年级可以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中学接受式学习向大学自我式学习的转变;本专业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选课指导,以及从事该专业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品格。在考核方面,可根据课程类别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制定出一整套规章制度。督促任课教师对通识课程的出勤率进行较为严格的考核,规定缺课一定比例不得参加考试,实行宽进严出的方式,允许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格率,不让通识类课程成为学生在经常逃课之后还能拿到学分的课程。

四、结论

鉴于营销专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要实现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的目标,有必要在营销专业开展通识教育。本文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思考,提出了营销专业开展通识教育的一点思路,希望引起同行的共鸣和思考,共同提高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远清.迈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黄国华,孙淑娟.通识教育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分析:以新建高级院校为考察中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3.[美]德瑞克・博克著.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高级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郭红雪,孙涛.论通史教育与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纺织教育,2009(2)

5.苗文利.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发展现状及理性省察[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6.韩萌.西方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演进与我国的实施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09(7)

7.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8.王晓慧.浅析大学通史教育的实践类型及其哲学基础[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9.夏寒.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9(3)

10.景海燕.通识教育视野中的大学高级教师角色转换[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

上一篇: 企业组织管理论文 下一篇: 道桥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