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心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5 10:27:14

懒惰心理论文

懒惰心理论文篇(1)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

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

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

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

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

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

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

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

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懒惰心理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品读语言之美

上课时,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精妙,把握议论文语言独到的魅力。一般可从两个方面加以点拨:一是注意抓关键词、句、段的朗读, 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联想、感受,学生在形象思维中获得理趣的感受,这种美正是作者理智的结晶。而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就会主动积极地向抽象思维扩展,教师也能把抽象的概念讲得生动具体,深入浅出,便于理解了。二是注意文章语言的特点,议论文常常借用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使文章的语言鲜明生动。如《懒惰的智慧》 中叙例语言不仅生动形象,且幽默传神,不乏机敏的俏皮。如课文第四段列举了汉弗莱・波特发现往复式发动机原理的事例,以“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机旁边”写波特发现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前工作的无奈;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太累人”写他萌发发明念头的初衷;以“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写他发明后的潇洒;以“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的活塞的原理”总结他的成果。在叙例中,“懒汉”波特其人,简直呼之欲出!这些语言不仅生动传神又不乏幽默地反映了波特“懒汉的智慧”。

这种语言风格,贯穿全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又充满智慧、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

2思人文内涵之美

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议论文的特点,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许多议论文在构思时,已充满了作者璀灿的人文主义思想火花, 它处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芒,透着理性美。如《懒惰的智慧》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局限于“懒惰”的认识,赋予“懒惰的人”以新的意义,认为是他们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使读者对“懒惰的人”有了新的认识。该文运用逆向思维,一反传统和世俗的眼光,充分肯定了“懒惰”和“懒惰者”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作用,观点奇妙而新颖。

这一新颖立意会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肯定“勤劳”,否定“懒惰”,而文中作者却为懒汉正名: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的都是懒汉,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作者一语中的道出“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综上所述,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的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

3析结构之美

议论文除具有生动的语言美,感人的人文美,还透着严密的结构美。尽管议论文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的限制,但不同议论文的结构又各具特色,五彩斑斓。我们可引导学生去体会其结构的建筑美,如果教师能借助形象的板书再现结构美,那么这种建筑美再加上直观的形象的图案美,真可谓是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如《懒惰的智慧》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之后,先论述其中一个方面: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再论述另一方面: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文章从日常生活、技术改造、科技发明等方面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雄辩地证明了因为懒惰,就有了改造和发明的动机,因为有了改造和发明,就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的道理。文章在采用例证法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正反事例穿插对举,形成了对比论证,这样不仅产生了一种幽默、机敏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心悦诚服,而且这种别致的论证结构似乎是一种“随意的流畅”,虽然不讲究固定的套路,论证的道理却一样清楚透彻。

懒惰心理论文篇(3)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有些中学生的懒惰表现为整天喜欢闲荡、嬉戏,碰到学习、读书总是显得懒洋洋的,不做作业不温习功课,上课反应迟钝,学习拖三拉四。而现在的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象一道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从何谈起?因此,我就中学生的懒惰心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谈谈我的见解。

那么导致学生学习懒惰的心理原因有哪些呢?(1)依赖性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事事由父母包办代替,不必自己动手,养尊处优,养成凡是依赖别人的习惯。他们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养成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性的主要原因。(2)缺乏上进心有些学生对人对事冷淡,缺乏兴趣,缺乏热情,对于任何刺激的反应迟缓,对许多事物无动于衷,受人责骂不觉得羞愧和忿怒,受人称赞也不感到快乐。这种心理可能与不良的家庭环境造成的性格缺陷有关。还有些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3)抑郁心理由于有些学生对环境的适应不良,或因考试屡屡不及格感到心恢意懒,对学习失去兴趣。(4)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差,常被家长,或被处罚,引起怨恨之心,于是对成人产生抗拒。家长要他好好读书,他则采取消极的行动对抗。(5)受家庭关系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模仿成人,尤其是父母,如父母懒惰成性,也容易使孩子染上懒惰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除了心理因素外还有身体、心理、环境等多种影响。比如,身体虚弱,容易疲劳。做事感到吃力,营养不良或身体生长发育不良。再如,学习任务不恰当,太难的任务不容易成功,经过一两次失败就不愿意再做;太单调的任务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顶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矫正学生懒惰行为的方法。(1)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常见学习困难学生做游戏或文体活动时神气活现、毫无倦意,因为他对此发生了兴趣。我发现,大部分学习懒惰的学生感到头疼的是语、数、外三门学科。而对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并不都感到无趣。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创设机会与情景让学生实现自己的兴趣。例如,鼓励学生参加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小组,或者担任课代表等等,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习惯,减少对同学和成人的依赖性,要求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安排适当的作息时间。有时疲倦也会产生懒惰。有专家认为,成人和青年人最适当的连续工作时间为1――2小时,每隔一两个小时必须有短时间的休息,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应酌量。(3)注意营养,促进身体健康。有些学生学习懒惰是因为身体有病或营养不良,致使身体容易疲乏,所以读书做功课难以持久,常常有始无终。父母应注意改善起营养和膳食搭配,以增强体力。(4)帮助学生树立勤奋是美德的观念,勤奋能为自己带来幸福的生活。让学生懂得一个勤于事业、生活的人要比终日无所事事的人能获得更多的人生乐趣。

参考文献:

《学校心理辅导通论 原理 方法 务实》主编:吴增强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月版

懒惰心理论文篇(4)

惰性是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某种环境和某种消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懈怠、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受这种心理现象的支配,学生做任何事都拖沓、“懒”于去想、去做,或者逃避,甚至置之不理。

通常来说,惰性心理的产生才导致出现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放松、懒散、懈怠以及漠视情绪,能发现问题却不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消极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会使人逐渐失去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会导致整个人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下降。

惰性思想袒护着惰,惰又滋长着惰性思想。学生惰性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他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实现。正确认识和研究学生的惰性心理,对加强其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有重大作用。

一、学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学生惰性心理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在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家务和学习上对一些工具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总认为机械劳动可以替代一切手工。甚至认为只有利用机械才能做事,才能将事做得完美。从而懒于动手、动脑,这样极大的抑制了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考能力。其次,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是干活的料,为孩子包揽一切“工作”,使孩子得不到劳动实践和动手、动脑方面的锻炼,也正是这样影响了孩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孩子的惰性心理在思想上有了依靠。再有就是生活圈内的人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孩子。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在学习的阶段,容易形成对周边生活人群的效仿,老师及家长如果做事拖沓,不能说到做到,孩子必然会加以效仿。总结起来有四种类型:一是情绪惰性。学生或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不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负病的学生身上。

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宁可和别人一起错也不愿出一把风头。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胆小怕事,不敢创新,总走“套路”“老路”,学习模式化,人格奴隶化。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什么事情、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惰性心理也不例外,它的存在与发展为学习实践制造了障碍,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性格特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另一方面惰性也可能促进科技进步。因为惰性心理的人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往往“投机取巧”,将本来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这样才有了发明创造,从而促进了科技进步。

三、学生克服惰性的方法

1.形成良好的习惯,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遇事后马上动手,行动起来,不要让大脑产生不置可否的念头,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2.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并按照作息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执行。时间尽可能细化到小时到分,把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3.父母在假期里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欲望。

4.教师做表率,严格要求,强化危机意识,投之以情,晓之以理,创造良好的竟争氛围。

懒惰心理论文篇(5)

惰性是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某种环境和某种消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懈怠、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受这种心理现象的支配,学生做任何事都拖沓、“懒”于去想、去做,或者逃避,甚至置之不理。

通常来说,惰性心理的产生才导致出现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放松、懒散、懈怠以及漠视情绪,能发现问题却不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消极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会使人逐渐失去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会导致整个人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下降。

惰性思想袒护着惰,惰又滋长着惰性思想。学生惰性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他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实现。正确认识和研究学生的惰性心理,对加强其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有重大作用。

一、学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学生惰性心理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在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家务和学习上对一些工具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总认为机械劳动可以替代一切手工。甚至认为只有利用机械才能做事,才能将事做得完美。从而懒于动手、动脑,这样极大的抑制了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考能力。其次,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是干活的料,为孩子包揽一切“工作”,使孩子得不到劳动实践和动手、动脑方面的锻炼,也正是这样影响了孩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孩子的惰性心理在思想上有了依靠。再有就是生活圈内的人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孩子。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在学习的阶段,容易形成对周边生活人群的效仿,老师及家长如果做事拖沓,不能说到做到,孩子必然会加以效仿。总结起来有四种类型:一是情绪惰性。学生或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不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负病的学生身上。

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宁可和别人一起错也不愿出一把风头。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胆小怕事,不敢创新,总走“套路”“老路”,学习模式化,人格奴隶化。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什么事情、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惰性心理也不例外,它的存在与发展为学习实践制造了障碍,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性格特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另一方面惰性也可能促进科技进步。因为惰性心理的人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往往“投机取巧”,将本来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这样才有了发明创造,从而促进了科技进步。

三、学生克服惰性的方法

1.形成良好的习惯,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遇事后马上动手,行动起来,不要让大脑产生不置可否的念头,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2.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并按照作息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执行。时间尽可能细化到小时到分,把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3.父母在假期里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欲望。

4.教师做表率,严格要求,强化危机意识,投之以情,晓之以理,创造良好的竟争氛围。

懒惰心理论文篇(6)

惰性是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某种环境和某种消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懈怠、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受这种心理现象的支配,学生做任何事都拖沓、“懒”于去想、去做,或者逃避,甚至置之不理。

通常来说,惰性心理的产生才导致出现惰性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放松、懒散、懈怠以及漠视情绪,能发现问题却不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消极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会使人逐渐失去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会导致整个人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下降。

惰性思想袒护着惰性行为,惰性行为又滋长着惰性思想。学生惰性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他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实现。正确认识和研究学生的惰性心理,对加强其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有重大作用。

一、学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学生惰性心理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在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家务和学习上对一些工具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总认为机械劳动可以替代一切手工。甚至认为只有利用机械才能做事,才能将事做得完美。从而懒于动手、动脑,这样极大的抑制了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考能力。其次,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是干活的料,为孩子包揽一切“工作”,使孩子得不到劳动实践和动手、动脑方面的锻炼,也正是这样影响了孩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孩子的惰性心理在思想上有了依靠。再有就是生活圈内的人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孩子。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在学习的阶段,容易形成对周边生活人群的效仿,老师及家长如果做事拖沓,不能说到做到,孩子必然会加以效仿。总结起来有四种类型:一是情绪惰性。学生或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不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负病的学生身上。

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宁可和别人一起错也不愿出一把风头。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胆小怕事,不敢创新,总走“套路”“老路”,学习模式化,人格奴隶化。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什么事情、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惰性心理也不例外,它的存在与发展为学习实践制造了障碍,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性格特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另一方面惰性也可能促进科技进步。因为惰性心理的人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往往“投机取巧”,将本来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这样才有了发明创造,从而促进了科技进步。

三、学生克服惰性的方法

1.形成良好的习惯,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遇事后马上动手,行动起来,不要让大脑产生不置可否的念头,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2.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并按照作息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执行。时间尽可能细化到小时到分,把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3.父母在假期里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欲望。

4.教师做表率,严格要求,强化危机意识,投之以情,晓之以理,创造良好的竟争氛围。

懒惰心理论文篇(7)

我的学生叫xxx。第一次到他家做客,他正在书房里生闷气。付叔和阿姨热情地招待了我,与我在客厅里诚恳地交谈了很久。从xxx的性格爱好谈到他的学业特长。因此,第一次了解xxx,不是通过与他的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与他父母的交谈。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以下情况:xxx有厌学情绪,懒于学习,贪于玩乐。”由于上述诸多原因,他的成绩很不尽如人意。父母对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考上重点中学,将来到大学去深造。而他现在的学习情况,让他的父母感到很灰心很失望。

在交谈中,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和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期望是挚热的、无私的。他们看的很远,看到了子女的未来;他们做得很无私,甚至会由于子女的不才而深深自责。我被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义深深打动,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他,对于没有任何家教经验我来说,毕竟是一个“挑战”。

这就是我的学生,一块尚未雕琢的顽石。又高又瘦的个子,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学士眼镜。稚气未干的娃娃脸上,总是挂着一丝难以褪去的疲倦。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家教的第一天,我给他讲解了期末试卷。试卷上的字迹很潦草,不论是英文还是汉文。由字知人,我想他在学习上一定很随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在讲解试卷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听讲时显得很疲倦,不时地打呵欠。如此的听讲状态,其效果可想而知。我也开始意识到: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

第二天,我给他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给他阐明了学生的职责和学习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此后,我也经常给他上类似的课程,不时地与他交谈学习体会。他的听课状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为之而感到欣喜万分。

每天上午工作两个多小时,中间有一段休息的时间。休息时,他不会与我主动谈些事情,因为他的性格很内向。他很爱看报纸和杂志。休息时,他总要找一些报纸来翻阅,去寻找他感兴趣的东西(尤其是足球新闻)。偶尔也会在客厅里,将一个足球踢来踢去。他说,足球是他的至爱,由此也结交了好多朋友。

看来,看报和踢足球是他很感兴趣的事情,也许是因为这两者不会耗费太多的脑细胞。面对大量的习题和枯燥的课文,我想谁也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看报或踢足球事实上是消耗时间的一种方式,是为逃避学习而采取的一种方式。逃避学习,本身就是怕吃苦的体现。后来,他的母亲告诉我,付春雨的确很懒惰,不愿吃苦。从此,我便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让他克服懒惰。因为我清楚的知道:他的懒惰是从小养成的,学习懒散已是他的“家常便饭”,在短时间内让他克服懒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在以后的讲课中,对他的要求渐渐严格起来,并经常给他讲解懒惰的害处。他虽然听得进去,但改观不大。这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每天上午要去做家教,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懒觉的习惯(通常要睡到十点多才起床)。开始的几天,我都是在睡梦中起床,提着昏沉的脑袋去洗漱。那种转变的滋味真不好受!

他家距学校并不远,但由于每天起得很晚,为了不迟到,我总要风风火火地赶路。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下雨,我到达他家时,都是满头大汗。屁股尚未坐稳,就要开始工作。

他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如此卖命地讲,他却置之不理,真无情。好在我很有耐心。每当他走神时,我都会提醒他,耐着性子给他讲下去。

他做题时,喜欢用眼镜观察,而懒于动手。听课时,也只是“洗耳恭听”,从未做笔记。这正是他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知道:懒汉在学习上是绝对吃不开的。于是,我三番五次地告诫他,一定要改掉懒惰的恶习。但是,他实际是“阳奉阴违”,也许他不愿尝试那种转变的痛苦吧。

他有时会给我带来“沉重”的打击。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讲解了几道物理习题,中等难度。他听课时,显得有些吃力。我讲完后,问他是否还有疑问。他点头表示全听懂了。过了两天,为了检验复习的效果,我把那几道习题拿出来,让他去做。结果,他几乎是“全军覆没”。当时,我感觉自己仿佛从九霄云殿一下子跌进了无底深渊。这是我家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他的原因?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清楚:那几道习题,他根本没听懂。但他为什么撒谎呢?通过与马叔的交流,我找到了答案:他的懒惰思想使他遇到稍难的题目就会放弃,不懂也懒于发问,因为他懒得钻研。

面对懒惰成性的他,我显得“束手无策”。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懒惰是学习的“大敌”。我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让他一下子转变过来,只得不时地督促他,鞭策他,使他逐渐变得勤快起来。分别的日子转眼他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以前的疑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我家教的效果。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要我不定期地给他打电话来督促他。我会坚持这样做下去。

懒惰心理论文篇(8)

一、教师引导,创设教学的民主性

在一堂课中教师是“引路人”,而不是“赶路”人。引路就是引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而“赶路”就是教师不堪学生,盲目将教学内容授完,使之达到目的。要想处理好教师引导的作用,关键是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处处尊重他们,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教学的民主性。教学中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不是教师说了就是真理,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如我在教授《走进纽约》一文时,谈到美国大都市的文明、竞争、生活压力大,我们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这一问题时,有一位同学便当场打断我的讲授,提出了“老师,你是不是说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圆呢?”我当时没有批评这位同学,只是说了先进就是先进,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如此,我的课,学生主动提问多起来,课堂气氛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起来。这完全得益于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二、教师策化,发展师生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撞击。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以往的一问一答式的做法,而应让学生广泛参与,品尝到探求知识和道理的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渴望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梁启超的《最苦和最乐》一文时,一开课,让同学们互相讨论:你们的苦乐观是什么?同学们讨论后便各抒己见,这时教室里热闹异常。有的同学提出“台湾回归祖国最乐“、“过生日最乐”、“做作业最苦”……这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即生与生的互动。虽然这些认识并不是很深刻的,但这是他们的主动发现,有创造,值得肯定。我又提出了读课文看看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苦乐观”?目的是帮助他们,而并非替他们包办问题答案。经过这样的师生对话,经过学生的反复朗读,终于找出了“不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使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也就是师生互动性的表现。

三、教师点拨,培养学生的感悟性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宁可高看学生一眼,也不低估学生一分。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的发展要靠学生自己完成,只有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做到的,教师才能点一点,拨一拨。比如:我教学生学习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惰的智慧》时,让他们谈谈对懒惰的看法,没有一个同学赞成懒惰,即对懒惰深恶痛疾。此时,我说这是传统思维,而作者却来了个创造性思维,大加赞扬懒惰的好处。这样一点拨,让同学们找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懒惰激励发明,促进人类的进步”的新颖论证,以激励学生感悟生活,想一些“聪明的懒办法”,搞小发明、小创造。

懒惰心理论文篇(9)

可这声音听得多了,我也就习以为常了。这些提醒不但没让我勤奋起来,反而更懒了。

其实我以前不是这样的,只因为一次看到一本书,上面讲“懒人有懒福”,还从理论方面详尽阐述了原因:过快的生活节奏、剧烈的运动、过度紧张焦虑,都会消耗我们的“生命能量”,缩短人的寿命。乍一看,还真有几分道理。久而久之,在那本书的“引导”下,我“光荣”地加入了“懒人”的队伍。

于是乎,在这一“懒人理论”的光辉指引下,我的“懒惰神功”虽未达到炉火纯青的一流境界,可至少也算得上是自成一派:作业可以拖到最后一分钟完成,早上起床可以什么都不收拾直接翻身下床,早饭可以懒到不吃,脸可以懒到不洗,就连房间也差点被我整成个鸡窝。

每当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毛病时,脑海里又浮现出“推掉无聊的饭局、不想干的家务留到明天,会节省我们的能量,才能活得更久”的文字,于是我又打起了退堂鼓。唉!真是恶习难改啊!

现在上学住集体宿舍了,我懒惰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一回到家里,我马上又原形毕露,收都收不住了。

因为长期的懒惰,我发现自己脑子变得迟钝了,连以前跑得很快的双腿也发出了“抗议”,走不了几步就觉得累了。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真的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

如今,每当看到那本书,我就会想到当时一时冲动做出的错误的决定,我愤愤地想着:我被这本破书骗了!于是我当机立断,要恢复往日的光彩,要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该吃啥吃啥,该喝啥喝啥,该笑我就大笑,该哭我就哭――哭完了咱该干啥干啥。

懒惰心理论文篇(10)

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远离懒惰。有学者说,懒惰是人的本性。这个判断正确与否可以讨论,但它不能作为政府官员懒惰的根据。古人曰:“为官避事平生耻”。我们的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决定了政府干部必须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勤奋工作,追求卓越、追求效率、追求效益,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懒惰,辜负人民期望,放弃政府责任。必须明白,别人可以懒,政府干部不能懒。各级政府机关必须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有了责任心、责任感,就有了克服懒惰、保持勤政的内在动力。

加强效能监察,督促干部远离懒惰。效能监察是监察机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政府的决定、命令,对公职人员履行法定职责及行政效率、效果、效益等情况进行的监察活动。认真开展效能监察,有利于规范行政行为,推动机关工作人员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有效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治懒的有效手段。效能监察,可以是某个决策环节、执行环节、监督环节的专项监察,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的全方位监察。为了使效能监察更加有效,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实行政务公开,积极受理群众的效能投诉,完善效能投诉机制;坚持进行科学的效能考核,对干部的工作成绩作出客观评价;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根据不同部门和行业特点,健全和完善公开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强各监督主体间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效能监察的整体合力,鞭策干部不懒不庸。

加强依法问责,使为官不为者及时受到相应责罚。实行政府干部问责,是增强干部责任意识、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十以来,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应根据新形势下整治懒政怠政的要求,健全政府干部责任追究的法律制度体系。通过严格执法,真正使法律制度规定成为“烧红的火炉”,碰不得;使有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行为的干部引以为戒。当前在实行领导干部问责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必须遵循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所确定的原则,对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做到权责一致、惩教结合,寓教于惩、以惩施教,切实把惩处和防范、治标和治本有机结合起来,用好问责这把治懒的利剑。

贯彻优胜劣汰的干部选任原则,重用德才兼备、忠于职守、勇于负责的干部,及时清除庸官懒官。领导上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历来对官场风气起着导向作用。如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坚持提拔重用敢于负责、勤奋工作的人,那么庸、懒之风就刮不起来,反之,庸官懒官就会顺势而生。因此,必须贯彻落实十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庸、懒干部不能下、不能出的问题。总之,要通过改革和强有力的干部管理,让贪官、庸官、懒官、昏官无路可走,而让那些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德才兼备者在管理国家的道路上畅行无阻。

(执笔 邵景均)

上一篇: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 下一篇: 服务贸易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