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习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4 15:06:47

幼师实习论文

幼师实习论文篇(1)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从以“教室课堂”为中心转移到以“幼儿园班级”为中心,这种空间变化可能短时间激起学生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感,但由于学生对教育实习认识深度的不同,加之师徒关系、同事关系、工作状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此的新鲜感很快变成失望感,从而对实习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实习效果。

2.认识观念变化。

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定位不清,就业方向不明确,教育实习时只是应付;有的实习岗位与学生的期望落差较大,幼儿园考虑安全因素,往往只让实习生参与一些保育护理工作,或哪里缺岗,临时让实习学生去顶替,造成实习生不安心或频繁换岗,这增加了实习的不稳定因素,也给教育实习管理带来难度。

3.学习方式变化。

学生在校学习时,是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教学化的学习活动,而在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时,是以“学生和幼儿园教师”双重身份从事职业活动。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服从学校的监督管理和约束,也要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学习方式的突变,易造成学生的不适,需一定时期的磨合。

4.心理适应期变化。

在校学习时只有师生关系和单纯的同学关系,而在幼儿园面对的是师徒关系、复杂的同事关系以及位置不均等及具有利益冲突的人际关系。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这种交往障碍如不进行适当沟通、疏导,就会影响到教育实习的效果。

二、明确各阶段指导重点,提高教育实习效果

(一)下园前的指导———加强“三观”教育

1.学习观教育。

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是学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技能的重要环节。学生应以学习者、研究者、教育者的身份与幼儿园职工共同从事教育活动,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训练,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技能,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从而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吃苦观教育。

学前教育专科型人才,培养的是能胜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实习需要从幼儿园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树立一日生活各环节皆教育的正确认识,全方位参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管理与护理工作。要求学生做好吃苦的准备,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3.敬业观教育。

目前,幼儿园对实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各有侧重,而在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三项指标中,最为关注的是态度,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实习过程指导———“传道”“、管理”“、解惑”

1“传道”

指导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学生教育实习期间所要面对的是真实、复杂的教育实践和班级管理,面对的是完全不同于学校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调适工作。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实习者和教师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幼儿园的双重管理。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对实习学生是以教师的标准进行教育和管理,要求其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完成教师岗位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实现教育实习的目的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实习学生往往习惯于自己的学生身份,认为幼儿园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因此,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摆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学会用员工的意识思考问题和要求自己。教师通过谈心、具体事例分析等对实习学生进行正确的“实习观”教育,达到塑造、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等目标。

2“管理”

关注实习全过程,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追踪学生教育实习全过程,对于学生实习岗位、实习纪律、实习过程、实习成绩、实践材料、考勤等进行全程管理。重点围绕为实习生习得实践性知识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获得并不断增长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不仅是每位在职教师的任务,也是准教师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内容。准教师的成长是其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其渐进形成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的过程。拥有一定实践知识的准教师能够从多种视角对未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进而迅速做出决策。围绕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指导教师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为实习生创造宽松的教育实习环境。师范生在实习之初由于对幼儿园教育的具体情境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要求。这时,指导教师要为实习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实习环境,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便实习生尽快适应实习环境,发挥自身潜能。其次,要为实习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长期以来,幼儿园因担心实习生组织活动会影响班级常规,从而增加安全隐患,因此,往往不愿意给实习生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一般只让其协助教师做一些配教或保育护理工作,这样,实习生参与教育实践的机会就比较少,实习生也就不能得到预期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带队指导教师要和实习基地园领导、园指导教师加强沟通,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实习生多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第三,要指导实习生学会主动学习。由于幼儿园工作具体繁杂,园指导教师身兼多项工作,能专门指导实习生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需指导实习学生学会主动请教,积极争取教育教学实习机会。只有积极主动,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也才能获得更多的指导与实习收获。

3“解惑”

教授方法与启疑,培养反思意识。实习生在实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在这些问题面前往往会束手无策。指导教师要和实习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帮助实习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习得实践性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波斯纳认为只有经验和反思交相融合,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师范生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反思能力。指导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方式让实习生了解活动组织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范;以“评议”促进实习生进行自我反思;以“研讨”帮助实习生形成研究的意识和研究的习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对实习生进行指导,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都应充分发挥实习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师范生的主动发展。

幼师实习论文篇(2)

为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增强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但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没有通过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就开始从事教学活动,或者没有参加实习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或者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作为任课老师,应该重视该项工作,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研究设计

为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根据教学理论,组织调查和访谈活动。从而为改进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1.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调查和访谈研究过程中,为有效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运用相关理论进行透视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以这些理论为研究武器,对相关问题进行透视,并分析指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从而更好指导教学工作,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应用以下理论知识。

(1)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论是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的理论,具体是指研究如何使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一般理论跟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并且在学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有关的一般理论,对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其核心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性设计。它与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密切,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科教学论的指导作用,从而更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该理论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完善对策,更好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

(2)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法。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法的应用。这样不仅能推动课程教学有效进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直接教学法、习惯教学法。任课老师通过学习后应该掌握这些教学方法,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灵活应用。

(3)一般教育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创新理论等。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重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更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这些理论的应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应该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推动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完善和教学方法创新。

2.研究对象

选取农村幼儿园教师16名作为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结合调查研究工作需要,为提高研究分析水平,本文综合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纸质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和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2)访谈法。对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采访和话,咨询和访谈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相关内容,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获取更为详尽的调查资料。

(3)文献研究法。查阅图书馆众多相关书籍文献和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的资料和文章,对这些文献梳理和分类,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有初步了解,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4)观察法。参与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课,并融入其中,观察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情况,真实、详细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

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文化传播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调查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解教师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和访谈,获取任课老师的年龄和职称信息。

1.年龄情况

2016年9月至10月间,调查和访谈的两所农村幼儿园共有16名专任教师,年龄在20-45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29岁的8人,30-39岁的6人,2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从教龄来看,2-5年的6人,占37.5%;6-10年的8人,占50.0%;10-20年的2人,占12.5%。整体上看,新旧教师搭配合理,教龄6-10年的任课老师占一半。新旧教师所占比例合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相互借鉴和学习,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优势,推动相互间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2.职称情况

从职称来看,10位教师是初级,占63%;6位是中级,占37%。8位拥有本科学历,占50%;另外8位本科在读,占50%。有14位专职教师,占88%,全职负责教学活动。另外4名负责教学管理,为兼职教师。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偏低,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任课老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任课老师太少,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但同时也发现教学活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1.注重知识讲解,但讲解不明确

调查和观察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知识讲解。教师也注重了解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程度,教学活动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幼儿掌握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任课老师讲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幼儿知识学习中,教师讲授的时间较长,提问也是为了增进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此外,教师在概念讲解时不注重精讲,讲解内容不明确。例如,在美术活动“长方形”的概念讲解时,一些老师简单的将长方形概念解释为,“上边两条线比旁边两条线长,这就是长方形”。通过交流得知,任课老师缺乏这一概念的知识储备,难以将概念精确传授给学生,对幼儿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较差

提问作为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主要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占据较大比重。但观察也发现,教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提问类型单一,问题重复,难以引发幼儿思考的兴趣;有时提问的难度较大,问题与幼儿经验不符,甚至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一种手段。

3.忽视倾听幼儿的心声

观察发现,幼儿园教师倾听幼儿心声主要体现在应答环节。教师在提问和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幼儿会表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老师在课后忽视与幼儿交流,没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学习缺乏引导,教学管理效果较差,影响教学效果提升,需要采取完善措施。

四、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为弥补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1.注重知R讲解,提高讲解的针对性

严把农村幼儿园教师入口关,确保任课老师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做好面试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确保胜任教学工作,通过把握教师入口关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进行细致讲解,提高授课技巧,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式,提高授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幼儿有效理解和掌握知识。任课老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确保基本概念、理论的讲解真实、有效,将知识精准的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授课的实效性。

2.合理进行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实效性

提问是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推动师生互动的关键。为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任课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善于提出丰富多样的问题,注重提出开放式问题,让幼儿深入思考,从不同分析和思考,开发幼儿智力,发挥幼儿想象。同时还要确保提问的目的性和实效性,避免低效、重复提问。要善于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适当提问,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提问,注重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和新课导入环节提问。不能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避免给幼儿带来心理压力,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紧张。

3.倾听学生心声,有效开展课堂互动

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增进与幼儿的交流与互动,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学实效性。课堂上,任课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交流,善于倾听他们的回答,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课后还要耐心对学生进行辅导,增进相互了解,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任课老师更好安排教学活动。

4.注重对幼儿学习的科学引导

农村幼儿任课老师应该注重对幼儿学习的引导,采用解释、帮助、建议的方式,妥善解答幼儿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要给予幼儿以细致的指导,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注重鼓励方式的应用,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耐心为幼儿讲解活动规则和课堂纪律,增强幼儿的纪律观念。从而让幼儿遵循纪律和规章制度,提高课堂教学和幼儿学习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幼儿园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任课老师教学技能是必要的。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指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可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启示。此外,作为任课老师,还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活动,增进与幼儿的交流,把握他们兴趣和爱好,创新教学策略,让幼儿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当中。进而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效果提升,也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亦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10-13,26

[2]杨莉君,胡洁琼.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5),37-42

[3]王冬,高庆春.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理论观察,2016(9),155-156

[4]李晖,胡海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4(2),33-37

[5]田景正,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与发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117-120

[6]路晨,赖祥伟.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1),54-59

[7]李振峰.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12

幼师实习论文篇(3)

本期的教师专业发展专题以河南特岗教师队伍建设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从探索和完善教师建设计划的长效机制、重视教师的录用与培训、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其中,在加强教师培训方面有了新的途径,进行网上自学,这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教师,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罗 竞

摘要:网上自学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它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幼儿教师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主要有四种:幼儿教师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关键词 :网上自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04LX397)的段阶性成果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地都加快了教育发展步伐,开展了各种以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在职培训工作。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调查了解到,多数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很强烈,相当部分幼儿教师参加了在职培训,开始培训的热情高涨,但多次培训之后感觉收获不大,培训中学习的内容没有内化,难以真正解决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调查中,很多幼儿教师都表示经常通过网络自学,如网上观看优秀教学活动视频,查阅名师名园的幼教论文,在QQ群里讨论交流,网上论坛发表言论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视,网上自学将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且重要的新途径。

二、网上自学的优势及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网上自学的优势。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幼儿教师,网上自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网上自学的实用性,相对于其他学习途径,它主要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现在幼儿教师多是80、90后一代,都是网络高手,习惯于上网查询与讨论,网上自学促使他们较快地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2.网上自学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专业发展。第一,网上有相当多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专家讲座,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观看的方式自学,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网上也有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文章,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咨询、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三、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

网上自学什么,怎么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网上自学: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

1.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查阅相关文字资料。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共享,那些与幼儿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可以丰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空间就像个虚拟世界,空间大,信息广,知识涵盖量大,但是由于言论自由,同时也充斥着不正确的言论。因此,在上网查询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的专业网站,然后要学会鉴别、筛选各种信息,透彻理解《幼儿教育指导纲要》、《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把握好学前教育专业新理念、新动态,同时,还要多阅读教育专家的论文,以实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2.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视频形象直观、生动,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网上优秀的幼儿教学视频,吸取经验。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很多幼儿教师都期望了解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但是缺少机会去实地参观或观摩,而网络则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网络上全国各地的幼儿教育教学视频都有,而且还有很多名师教学视频,教师们可通过观看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教学视频,了解我国发达地区幼儿园教育的情况,并向他们学习。例如,看看名师如何尊重幼儿,与他们互动,并学习他们如何不断创新,如何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展活动,等等。但借鉴不是全盘照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采取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3.通过QQ、论坛、邮箱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问题,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可以求助于他人。网络上有多种交流方式,如QQ,MSN等,尤其是QQ,它功能多,使用便捷,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通过QQ可以进行个人聊天互动,也可以通过QQ群发起群聊,广集智慧,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许多学前教育网站还开设了论坛,如北京学前教育网、上海学前教育网等论坛都非常活跃,由学前教育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斑竹”,浏览网页和参与讨论的人非常多,也可在学前教育专家发起的论坛里发文。此外,还可以用发邮件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这样,通过与专家交流,可以积累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幼师实习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4-0037-04

大量的田野调查研究支持这样一个判断: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和理论学习,他们推崇技能和实干。各类文献资料也表明,幼儿园教师可能是教师群体中最不爱理论学习的那一部分。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这一“反智”倾向耐人寻味。鉴于理论的先导性价值,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深入探析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现象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原因

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可能有诸多原因。

1.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反智传统

幼儿教育实践领域有着浓厚的反智传统,理论的价值普遍受到忽略或轻视。幼儿园教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很多时候,教师需要承担的是可能会令其身心俱惫的体力性劳动,因此专业性的思考和探究往往会受影响。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访谈感受到,不少幼儿园教师对理论漠然、排斥乃至畏惧,相反,对班级管理、课程实施等实践性能力却颇为看重。对社会公众而言,评价幼儿园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是否有“爱心”。现实中,许多幼儿园教师似乎并不排斥学习,但他们更喜欢的是操作意义上的学习,而非理论探讨。幼儿园教师的这种崇尚经验的传统具有强烈的反智倾向,这种反智倾向似乎已成为这一群体的主流文化。

研究者认为,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反智传统可能与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关。

2.幼儿教育尚处于非制度化阶段

目前,我国还在为建设完善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而努力。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未能承担起学前教育良性供给的任务,规范化、制度化的学前教育供给体系尚未形成。民办幼儿园是当下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基于成本和利益的考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资质颇受市场的影响,具体而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会直接影响民办幼儿园对教师资源的吸纳能力。

幼儿教育的非制度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是由市场自由调节的,而无法实施严格的专业准入标准,相较于义务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教师的准入制度,我们会清楚看到这种区别。这意味着目前庞大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仍面临专业资质保障上的挑战,入职门槛普遍较低。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教师资格证拥有量,幼儿园教师都处于较低水平。众所周知,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会对理论产生亲近感。

3.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缺陷

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与特点受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存在着重技能轻学术的倾向。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理念和课程结构都偏于感性,偏重技能训练。毋庸讳言,当下,大多数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专业水平并不高,学术水平整体偏弱,这必然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学术熏陶,欠缺足够的学术训练,进而对理论产生不了太大的兴趣,甚至排斥理论。

4.幼儿园管理的局限

幼儿园的管理对教师的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也许基于管理逻辑的考虑,也许基于办园效益的考量,当下大多数幼儿园的主办者或管理者都并不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胜任力,而非教师的反思性和发展性。这种管理文化下的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关注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些幼儿园的管理者可能本身就是理论的排斥者。这种管理上的缺陷在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幼儿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通常,私立幼儿园的问题会更突出。

二、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现实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这一反智倾向有其必然性,但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排斥理论对幼涸敖淌π形及其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并由此可引发对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而复杂的影响。

1.教师队伍普遍肤浅化

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教师队伍的普遍肤浅化,缺乏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其对教育问题理解的片面化、简单化。简单性思维的痼疾遮蔽了教师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灵活性(徐炜霞、袁爱玲,2011)。在看似勤勉的老黄牛精神外壳下,幼儿园教师往往暴露出幼稚的思想和产生机械的行动。

事实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超技能的,从理想角度讲,幼儿园教师应是全面的教育者:有情怀、有思想、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超过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以儿童发展为取向,较之中小学教师更具专业性,他们更可能成为儿童教育专家。〔1〕但是,排斥理论的教师怎么能成为儿童教育专家呢?排斥理论的教师不但很难成为优秀的教师,更不可能成为卓越的教师。

2.保教质量低下,教育效能不高

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排斥是否会导致保教质量低下、教育效能不高?幼儿园教师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他们可能会认为,在幼儿园工作中,理论的价值不一定能够直接显现,经验可能更重要。

“儿童的世界总是比教育所试图给予的要丰富得多。”〔2〕因此,教师需要对儿童的世界有特别的理解和尊重。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是由大量的常规工作构成的,因此,顺利地完成常规工作通常会成为判断教师工作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尺,但完成常规工作其实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儿童世界的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常规工作的合理性本身就有着非常深广的探究空间,狭隘的经验主义和机械的本本主义都无益于教师对工作的正确认知。排斥理论意味着排斥复杂的学习和探究,也意味着教师的职业行为距离专业化的水平有着很长的距离。众多研究证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保教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换言之,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前教育质量及其教育效能的高低。

3.阻碍开放的教师文化的形成

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排斥实质上是对幼儿教育工作专业性的回避,也是对自我升华的排斥,它将阻碍开放的教师文化的形成。教师只有在开放的教师文化中,才可能充满活力、不断与时俱进、超越自我。教师专业化是时代要求,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性,排斥理论亦即意味着排斥专业化,因为理论隐含有一系列价值、知识和行为要素,没有基于理论学习的开放的教师文化,幼儿园教师很难获得专业化,这将导致幼儿教育工作会停留在一个非专业化水平上,也会使得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产生异质性,进而成为一个封闭的群体。

三、幼儿园教师需不需要理论

幼儿园教师需不需要理论?换言之,对幼儿园教师而言,理论的意义有多大?研究者认为,理论应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即理论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教师的复杂思考能力

理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对问题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可能获得批判性思维训练,获得复杂性思考能力。有教育经济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在职教育对其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基本没有增值性贡献。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量的教师在职教育通常是课程讲座式培训,这些培训尽管可能提供了新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无法提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复杂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训练的针对性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大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不是一系列资格证书的获得,而是思想力和判断力的专业化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其是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虞永平认为,幼儿园教师必须对知识本身进行探究,以把握知识的经验和行动形态,只有还原为经验和行动形态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幼儿接受,而将知识经验化和行动化需要幼儿园教师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和把握。这不是只要拥有浅显的知识就可以实现的,幼儿园教师的知识不能“浅显”(虞永平,2012)。然而,没有复杂思考的能力,幼儿园教师注定“浅显”,注定无法成为卓越教师。

2.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

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做并做好什么?如果个体不能基于职业要求持续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丧失专业自觉性和自我认同感 。幼儿园教师学习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获得思想力之后所激发的专业质疑和自我反省,从而推动其职业生涯由“他在”向“自在”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觉和自我认同会面临现实职业环境的挑战。现实中,很多地方只有公办幼儿园教师甚或只有事业编制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才会被纳入 “教师”范畴,其他绝大多数教师虽然从事着教师工作,却并不具备法定的“教师”身份。对他们而言,这可能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谈不上专业认同,也没有持久的职业规划和专业追求。他们只是按照劳动力市场的逻辑完成分内工作以获取相应的报酬。显然,他们或者和理论无关,或者为理论所羁绊,无意通过理性的思考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更谈不上专业自觉。

3.促使教师获得尊严与自由

幼儿园教师本质上是人,具有哲学意义上的人的规定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尊严、幸福、自由等这些人类共有的核心价值必然也属于幼儿园教师。理论对幼儿园教师的价值在于,通过思想力的培植和磨砺使其成为自由的有尊严的人,使其从“囚徒式”的生存者成为懂得自由的存在者。作为社会人,我们经常置身于不同的囚徒困境,可以将此理解为存在的本质,但思想力会让我们因为理解而获得自由以及生命的意义。

四、如何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

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理论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已是无法回避了。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让幼儿园教师从反智走向爱智,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这是幼儿园教师通往“卓越教师”的必由之路。要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并非易事,其关键是要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动力和可能。

1.建立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

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首先要从建立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开始,即通过制度建设为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寻求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证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幼儿园评估评级制度等。制度建立的目的是期望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来保障幼儿教育事业对优质教师资源的吸纳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资质水平。同时,通过幼儿园评估评级制度提供积极的市场信号,对优质师资给予市场意义上的回报。

一般而言,优质师资意味着更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动力。优质的师资对理论具有亲近性,这与其内在素质和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建立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就是要给优质师资的进入和沉积创造制度条件,因为他们更可能爱上理论,也因此更可能成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

2.改革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

幼儿园教师的反智倾向和现有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有直接关系。现有培养体系重技能轻学术和学术性课程比重低、质量差是准幼儿园教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产生理论排斥现象的主要原因。这里既有培养定位的原因,也有幼儿园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也不高的问题。我们不能苛求中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同样的方式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但本科院校必须重新认识幼儿园教师教育中学术性课程的作用,合理平衡学术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承担起培养高质量师资的责任。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也要考虑适度上移。因为幼儿园教师教育必须引发幼儿园教师专业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改变,使其形成对教育终极价值的理性思考。〔3〕

3.完善幼儿园管理

完善幼儿园管理是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的最便捷途径。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首先与自身的局限和惯习有关,其次就是受幼儿园组织文化和管理要求的影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会形成不同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差异与管理者的“个性”和偏好紧密相关。现实中,幼儿园的组织和管理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大多数幼儿园的管理者轻视教师的理论素养,偏重实践技能。无疑这类幼儿园绝不是优质的幼儿园。因为优质幼儿园的管理者及教师往往对理论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绝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而言,管理者多会考虑这些问题:让教师爱上理论有什么必要?有哪些无形的成本?能给幼儿园带来什么好处?教师可能会爱上理论吗?也许会有一些幼儿园管理者能认识到理论对幼儿教育实践的促进作用、对优化幼儿园质量的价值,但现实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教师管理目标往往停留在够用就行、胜任就好的层面,加之考虑到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实施的困难,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念帮助教师爱上理论。基于此,研究者认为,首先要改变幼儿园管理者的观念,使其认识到学习型组织文化的价值,营造教师学习的氛围。其次要让幼儿园管理者认识到理论的价值,加强对教师理论素养的培养工作,带动教师形成用理论解决实`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使教师深刻体会到理论的作用,从而爱上理论。

⒖嘉南祝

〔1〕赵南.谁最有可能专业化:中小学教师还是幼儿教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3):9-17.

〔2〕刘晓东.天性为教育立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33-40.

幼师实习论文篇(5)

幼儿文学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语文教学向专业教学的延伸。幼儿文学课程的设置,旨在提高学生的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以下是笔者对这门课程的几点教学思考。

一、幼儿文学课程的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师范院校的幼儿文学课程都大同小异:从任教者角度来看,大多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从课程内容来看,大多从文学的视野来构建文体论、创作论、鉴赏论等几个板块。虽然教材也结合一些审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但总体而言仍在这些文学范畴之内;从教学形式上看,以知识的传授与鉴赏分析、创作改编能力的培养为主。由于幼儿文学课程主要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这就使得这门课程基本上沿袭了中文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对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者更对路一些,但对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则不适合,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近些年,课程改革昭示我们课程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来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文学课程应该把“幼儿文学”与促进“幼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定位在这一点上,幼儿文学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在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精准定位的前提就是要突破囿于“文学”视野的局限,任教者和学习者要始终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发展”为主线,以幼儿文学的文本和幼儿发展的规律为情境脉络,从多样的幼儿文学作品中去吸取丰富的学习“给养”,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从而把幼儿文学作品演化为实用的教师技能。

二、幼儿文学课程的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尚处于很幼稚的阶段,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较差,这些都决定了学前教育只是启蒙教育,它要求幼儿教师是通晓人文、自然知识,在音、体、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现在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任教者应改变自己在课堂中单纯的讲解者身份,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积极合作、主动探索、发现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从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作品的诵读、剖析,让学生领悟幼儿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范式;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使他们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再把实践结果反馈到理论中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创作出贴近生活、质量较高的好作品。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过程,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转贴于

2.作品与技能相结合

现在很多幼儿文学的教材在编写时,都是以婴幼儿文学和婴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阅读欣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它们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这门专业基础课的特色。

对教材中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鉴赏和运用。在指导学生鉴赏作品时,教师不能单纯地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分析情节、语言、写作技巧等,而应该从实用出发,让学生学会吟诵、讲述、编排、表演。比如幼儿童话和幼儿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语气、语调,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5~10则;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受幼儿喜欢的绘本,让学生阅读并讲述出来,在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上创编绘本;让学生创作和改编幼儿戏剧,以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不同规模的表演。通过这样的技能训练,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在学会鉴赏、创编的同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文学课程的实用性,锻炼了学生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3.训练和实用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完成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

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另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训练和实用结合起来。比如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周见习、月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观察幼儿的语言运用方法和习惯,进行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在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请幼儿听、赏、观、看,然后再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

只有把训练和实用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到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确实有用,才能真正体现出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社会实用性。

依据以上三个原则实施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讲解变为活泼的表演,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幼儿文学的知识与理论,更主要的是学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独立选择幼儿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改编、创作幼儿文学作品,或者将幼儿文学的构思表现方法迁移到其他教育活动的设计之中去。

幼师实习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4-0023-04

近年来,幼师院校本科毕业生走向幼儿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然而,他们中的很大部分在与幼师、中师毕业生同台竞技时,面临无法发挥专业优势、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尴尬境遇。为此,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都在加紧改革,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挖掘本科生理论性、问题意识较强等优势,提出科研管理型、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思路。一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甚至直接提出要进行“面向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1〕

为什么要提出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问题?如何准确把握与理解研究型幼儿园教师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如何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将对探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和教育等产生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时代意义与现实必要性

提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一)满足社会发展对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教师,则首先需要完成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一系列转变。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教书匠”,而是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专业化的、研究型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2〕只有专业化的、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会学习、会思考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学前教育领域,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幼儿园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反思自身教育实践,并发展成为自身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高素质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搭建平台。

(二)弥补幼儿园教师群体学历偏低、科研能力较弱的不足

目前,我国在职幼儿园教师入职时的学历以幼师、中师学历居多,本科学历较少。尽管大多数教师在入职之后都进行了后续学习,拿到了大专和本科学历,但他们中的很大部分是为了解决职称问题而去深造,真正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仍较弱。一方面,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幼师、中师学校接受艺体技能培养较多,在实践中也十分重视唱歌、画画等技能技巧的培养,却不太善于对幼儿及各种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反思;另一方面,不少幼儿园教师的后续学习多为成人大专或自考性质,其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加之幼儿园日常工作琐碎、繁多,各种检查评比应接不暇,许多教师往往疲于应付,没有多余精力投入反思、科研工作。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可以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又能弥补当前幼儿园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弱的不足。

(三)增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科毕业生与幼师、中师毕业生相比,其明显不足在于艺体技能较弱。幼师、中师学校的生源主要为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尚处于发育状态,可塑性较强,适合对其进行艺体技能的培养。而本科生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的身体发育已经基本成型,再进行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训练,往往发展空间较小。因此,在艺体技能方面对本科生提出过高要求显然是不适合的。本科毕业生要想提高就业竞争力,必须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相对而言,本科生在大学接受系统、综合和全面的教育,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在课堂学习中也常常要思考、分析,加之有机会参与学校或本专业教师开展的某些课题研究,因此,他们普遍比幼师、中师毕业生有更强的问题意识、逻辑性以及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潜力和优势。不少幼儿园负责人也指出,之所以聘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看重其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优势,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力量积极带动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看出,将本科生培养着眼于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园的实践需求,更可以充分发挥本科生的专业优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二、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特征

不少研究者认为,研究型教师主要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指那些在教育领域较擅长做研究的教师,是“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3〕

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具备哪些主要特征或基本素养,有研究者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品质与态度等角度进行了总结归纳: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上看,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符合时代精神及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设计与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沟通和反思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的能力;从专业品质与态度角度看,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应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究欲望,对外界信息非常敏感,独立意识强,勤于实践和反思,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平易近人,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等。〔4〕还有研究者指出,研究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研究”已成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能够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教育问题更敏锐、更有主见,能够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观念,自觉、主动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摆脱被动盲目的状态。〔5〕

由上可见,以往诸多研究都对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颇具启发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对“研究型教师”的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需要进一步澄清。

首先,关于“科研”还是“教研”的问题。很多幼儿园教师以为,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让教师做“科研”――科学研究,要求教师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研究,去研究和发现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规律、原则等。事实上,这种研究往往不适合幼儿园教师,不是他们所需,更不是他们所长。实际上,研究型教师中“研究”的准确定位不是苛求每位教师都去做科学研究,而是做“教研”“教学研究”,即让幼儿园教师基于教学实践,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有别于科学研究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是适合幼儿园教师进行的。

其次,关于研究型教师和具有研究型特质的教师。培养研究型教师,并非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给学生提前定位、贴标签,搞“一刀切”,而应该首先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培养学生,注意逐步培养更多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善于钻研的意识,保持对学前教育各种问题和现象的高度敏感性、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学会观察和反思。因此,与其说是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不如说是培养具有研究型特质的幼儿园教师,这种提法可能更为恰当、准确,可以避免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盲目化和模式化。①

最后,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或基本素养。明确上述两个问题之后,在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时,应特别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素养。一是要对幼儿教育现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好奇心。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积极发现,勇于提问和探索。二是要善于观察和反思。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心去观察、分析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带着眼睛去看。三是要具有较强的问题研究意识。要鼓励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深入的探究,并尝试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四是要具有创造性地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基于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观察和了解,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宜的、有创见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

三、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的主要途径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

(一)日常教学

研究型教师的重要特质之一就是具有问题研究意识,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并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做法,积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另一方面,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利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专门课程,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设置研究方法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因此,上好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如何做研究。

(二)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任何幼儿教育研究都始于对幼儿及相关教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研究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幼儿园见习与实习。见习主要是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幼儿及教师的日常活动,而实习往往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参与、介入幼儿园的日常工作。见习与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幼儿、深入教育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见习与实习过程中,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观察、分析和解读幼儿的行为及各种教育现象。一般而言,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中,大多会安排大量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机会。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为学生布置各种观察任务,提供观察框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其真正学会如何做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幼儿园教研实习

教研实习是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深入幼儿园教研一线,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在实际参与研究的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亲身感受做教研的过程和方法。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这种实习相比较于教学实习,在高等师范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6〕实际上,教研实习非常有利于职前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园教学研究的现状,能促进他们学会在真实的教学研究中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培养研究型教师、塑造具有研究意识的职前教师时,应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幼儿园教研。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幼儿园的研讨活动,带领他们观摩幼儿园的活动并鼓励他们参与在职幼儿园教师的活动评析与反思过程。

(四)本科生科研立项

本科生科研立项是指利用大学校园的科研资源,鼓励本科生运用所学理论,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或现象展开研究。本科生科研立项的开展,并不苛求研究的绝对规范性和严谨性,目的是要让学生提前介入研究活动,感受和体验整个研究的实施过程,学习如何做研究,体现了“做中学”、边做边学的思想。目前,不少高师院校都设有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指导教师对科研立项及开展进行指导和监督。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每年都会积极鼓励本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申报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申请的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研究结束后还需提交研究报告。可以说,这种科研立项活动为学生体验研究的整个流程并最终提升科研能力等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五)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一次综合检验,是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完成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相当敏感,充分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当前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影响因素等,形成研究思路与框架,并尝试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研究能力的一次综合而全面的考察。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方案的确定到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结果的分析以及最终形成研究报告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学生应充分利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机会,感受和学习如何做研究、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景正.面向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8,(1):49.

〔2〕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39.

幼师实习论文篇(7)

关键词 幼儿文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潜在优势

一、幼儿文学的课程性质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语文教学向专业教学的延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故此,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必然要设计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讲读文本、引导理解、尝试创造等教育行为。而设置幼儿文学课程用意在于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学前儿童文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为进行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程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来定位。我们清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幼儿,今后的教育教学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幼儿文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设置为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有定位在这一点上,幼儿文学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在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它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在语言、道德情感等方面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将来幼儿的任教者就不该仅仅局限于“文学”视野,而应该将幼儿文学和幼儿发展结合起来,“打通幼儿文学的文本和幼儿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从多样的幼儿文学作品中去汲取丰富的学习给养,在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通过学习幼儿文学作品来充实自己的教师技能。

二、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对课程教学的解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集中注意的时间段力,自控能力差,学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是种启蒙教育,学前教师有必要掌握人文、自然、科学等知识,决定了学前教师是“在音体美具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有必要遵从以下几点教学理念:

1.理论与实践同行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任教者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的组织者,有效学习的评价者,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积极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索知识、发现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从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作品的诵读、剖析,让学生领悟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在创作和欣赏的应用范式。在教学的同时,应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再把实践结果反馈到理论中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创作出贴近生活、质量较高的好作品。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过程,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学习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又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作出较高质量的作品。

2.用作品提高技能

陈世明教授等编撰的教材《幼儿文学教程》,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阅读欣赏,再到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的。其分为基础理论卷和实践教育卷两本教材,它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创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理论知识很好地教予学生幼儿文学的文体知识及规律特征,实践卷收纳幼儿文学具体教学的众多典型性案例,充分地恰当地将理论知识体现出来,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体现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这门专业课的特色。

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在教学教材中大量幼儿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鉴赏和运用。任教者不能仅仅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情节、语言、写作技巧等,而应该以学生的实用为目标,让学生在掌握作品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技能学会吟诵、讲述、编排、表演。例如,在教学幼儿童话和幼儿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语气、语调,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选择在适当的场合,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身临其境”地讲述几则;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受幼儿喜欢的绘本,让学生阅读并讲述出来,在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上创编绘本,并进行同学之间有效的互相评价和学习;在学习幼儿戏剧和影视文学时候,指导学生用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戏剧编排、改编,进行不同规模的表演等等。通过这些技能训练,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在学会鉴赏、创编的同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文学课程的实用性,锻炼了学生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3.练习和实用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去完成教材案例的训练,且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以边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前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当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课程教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这些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实例中,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用创新的视角创设优质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练习和实用结合起来。如让学生充分利用到幼儿园进行日见习、周见习、月实习的机会,观察示范园幼儿的语言运用方法和习惯,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示范园幼儿教师的执教意图,自己尝试对作品进行创作和改编,并在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请幼儿听、赏、观、看,参与活动,待带班老师和幼儿反馈之后再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从而较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提升自己的教师技能。

只有把练习和实用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到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才能真正体现出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社会实用性。

三、三大教学理念的潜在优势

1.有助于构建学前教师的儿童本位精神

当下逼仄的现实生活, 让许多成年人再也无法重拾童真,甚至失去对童年的美好记忆。而让高职师范学前专业的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作品的锻炼,能够更好地深入文本内容,从而唤回自己童年的那份童真,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当下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和规律,完善作为一名学前教师该有的同理心,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而做最充分的准备,构建起学前教师的儿童本位精神。

2.有助于丰富学前教师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

遵循三大教学理念,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讲解变为活泼的表演,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二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幼儿文学的知识与理论,更主要的是学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独立选择幼儿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改编、创作幼儿文学作品,或者将幼儿文学的构思表现方法迁移到其他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去,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3.有助于提升学前教师的道德与人文情怀

学前教师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儿童生命的关注和尊重。格林兄弟在解释《儿童和家庭童话》书名时说:这些给儿童的故事能以它们的纯洁和温柔去唤起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在人生之初就培养起一种美好的思想和感情。”当任教者遵循并秉持以上三大教学理念,定能让学前专业的学生同样地从作品中感受儿童所需要的对生活的向往的那种美好思想和感情,从而在作品中感受和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地理解和学习幼儿理论知识和作品后,必定能够更加关注儿童生命的安全和人格的尊重,这就提升了他们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教育部.2012年9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教育部.2001年9月

[3]魏洁.《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J].2013.(30)

[4]颜晓燕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5]陆辉.《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11(09)

幼师实习论文篇(8)

一、民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编制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对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由此可见,国家通过加强对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促进民族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振兴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但是,如何提高民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除了要加大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政策保障等途径之外,还需要合理的民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特点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有共同点,但又有其特殊性。由于民族幼儿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稚嫩的幼儿,民族幼儿教师又处于民族地区,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笔者通过对民族幼儿教师的调查了解到,民族幼儿教师对于继续教育学习表现出积极态度,希望在接受院校集中的继续教育培训之后,教育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民族幼儿教师课程设置对于促进民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二、民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民族幼儿教师院校集中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以此来发现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2.1 民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1 继续教育课程目标存在偏差。

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编制、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的总原则和具体要求,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基础。继续教育的改革重点 在于课程问题,而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是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准则和指南。锡林浩特市民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标制定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将继续教育的目标当作民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标;二是继续教育课程目标比较笼统,没有细化。在调查中,笔者得知73.6%的幼儿教师认为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但是新教师和学历较低的教师认为很难达到课程目标,也就是没有制定分层次的课程目标,过于笼统。

2.1.2 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和民族性。

课程内容作为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并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它的选择、组织和构成必须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调查问卷和访谈中,笔者了解锡林浩特市民族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认为非常满意占14%,一般满意占32%,而不满意占54%,尤其是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和教材的选择缺乏一定的民族性和实践性。

2.1.3 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缺乏民族性。

民族幼儿教师处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与其他民族杂居在一起,而且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也普遍使用民族语言,并具有独特的民族心理和生活方式。但民族幼儿教师的课程内容缺乏民族性,具体表现在:

(1)民族语言使用率低。

锡林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基本上全部使用蒙语授课方式,但针对民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授课语言全部都是汉语,一些老教师的汉语水平不是很高,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培训时间短、速度过快,很多教师就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因此学习效果不高。

(2)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缺乏民族特性。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本来就少,那么针对民族地区的教材更是凤毛麟角了,这样极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锡林浩特市继续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幼儿教师师德、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上,没有将外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法进行本土化,也没有与蒙古族民俗文化进行融合与发展。一味的 “引进来”,认为外面引进的都是好的,但却忽视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1.4 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对民族幼师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幼儿教师不愿意学习理论性强的课程内容,迫切需要学习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特别是有关幼教技能技巧的课程。锡林浩特市教育局2011年对幼儿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论知识过多,而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技能的课程却很少。幼儿教师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偏难,很难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当中。

2.1.5 继续教育课程组织形式单一。

课程的组织实施是整个课程编制的重要环节,即使课程目标制定准确,课程内容合理科学,那也需要付诸于行动才行。因此有效地组织实施课程是关键。锡林浩特市民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形式基本上以讲授为主占到85%,其他形式很少,幼儿教师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培训教师与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更少,因而,62%的民族幼儿教师感到继续教育学习很枯燥乏味。

2.1.6 继续教育课程评价流于形式。

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导向和检验的作用,通过课程评价来调整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使得课程实施良性循环。锡林浩特市民族幼师继续教育缺少科学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使用的考核方式包括颁发证书占42%,学时登记占27%,汇报表演占18%,自我评价占13%。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培训机构,(例如蒙台梭利、奥尔夫)幼儿教师培训在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之后直接给予证书,但没有考虑幼儿教师对于课程内容有哪些没有学会,而且只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都给予证书,但民族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之后的进步和不足,没有给予明确的反馈

2.2 课程编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继续教育课程编制缺乏针对性。

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培训机构很少考虑受训教师的需求和水平。据调查,锡林浩特市的民族幼师只有30%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学前教育或幼师专业,而70%的教师是其他专业。培训机构或教师进修学校并没有针对非学前专业的人员进行特别的培训。这些非学前专业的人员特别渴望学到有关幼教的技能技巧。

2.2.2 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

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过程中,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幼儿教师技能技巧。锡林浩特市只有30%的民族幼儿教师的职前学历专业是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幼儿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他们在教学技能上亟待提高,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教师进修学校没有根据受训教师的需要,而是因师设课,不能够满足教师的需要。

2.2.3 商业培训机构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培训内容和形式缺乏科学性。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幼儿园派幼儿教师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的理念和课程,比如,蒙台梭利教法、奥尔夫音乐教法、多元智能课程等等。许多私人培训机构出于营利为目的,忽略课程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使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处于无序状态。

2.2.4 课程内容受主流文化影响。

“我国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双重文化撞击的夹缝中,既享受双重文化的成果,同时也承受着双重文化的冲击”。锡林浩特市民族幼师继续教育课程也面临主流文化的冲击,培训机构及幼儿园对民族幼师进行蒙台梭利、奥尔夫等课程的培训,并邀请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专家,让优秀教师向幼儿教师讲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这固然很好,但却忽视了民族地区的文化知识,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渗透到继续教育的课程中,因此,课程的文化缺乏多样性。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我们不是否定主流文化课程的学习,是希望将主流文化能够很好的融合,更有利于民族幼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提高民族幼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效性的建议

3.1 继续教育课程目标定位要准确。

制定课程目标应依据两点:一是依据有关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及规程。2010年制定的《规划纲要》当中也谈到了“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我们在确定课程目标要与时俱进,与相关国家政策法规保持一致;二是要依据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已有知识经验和需要。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学历、教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制定继续教育课程目标时,一定要根据民族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分层级培训。针对低学历的教师要鼓励幼儿教师利用假期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素养。对新教师开展安排岗前培训使民族幼儿教师尽快熟悉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而老教师的培训目标应该是学习新的幼教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3.2 课程内容要注重民族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3.2.1 民族性。

锡林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开设蒙古族民俗文化课并配有单独的民俗文化教师,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园本培训幼儿教师能够全面系统的学习蒙古族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

3.2.2 人文性。

在以往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比较注重科学性知识。很多民族幼儿园园长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的局限于教育科学理论却很少关注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笔者建议培训机构及培训者能够将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进行融合。但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性却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首先,幼儿园园长要善于激励幼儿教师多阅读人文性的书籍,并且要求做读书笔记,在年终评比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其次,幼儿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3 课程组织形式应当多样化。

民族幼儿教师的学历基本达到大专水平,为了使民族幼儿教师提高专业化发展,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除了专家讲座,园本教研,教学观摩等传统形式以外,还建议小组讨论,案例教学,自我反思等方式,使幼儿教师积极的参与到继续教育学习,从而增强其实效性。

3.4 建立全面系统的继续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继续教育课程评价长期存在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现有的评价体系难以衡量效果如何。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区分,更重要的是帮助民族幼儿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给予反馈幼儿教师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方法。评价的主体既要有他人也要有个人,自我评价可以使幼儿教师在反思中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注释:

张公瑾 丁石龙 文化语言学教程 251页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 金志远 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1版

[2]拉尔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施良方 译 瞿葆奎 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黄文云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策略探讨 教学改革 2010年第1期

幼师实习论文篇(9)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笔者以“幼儿园教学”为关键词在主要学术期刊搜索引擎上检索文献,初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幼儿园教学的研究主要是关于课程改革中的课程与教学问题,教学游戏化和游戏教学化的探讨,以及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科目(领域)的教学案例研究等。学者们研究关注点主要在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活动理论探讨,较少与幼儿集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实践相结合;一线幼儿教师的研究主要是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较少的在理论框架下思考,其研究的外在效度难以保证;针对于教学节奏调控的实证研究多见于中小学教师的文章,鲜有幼儿教师关注教学节奏问题。本研究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学立场探究幼儿教师教学节奏调控策略。

1.增加教育实习时间

在幼儿教师入职之前的教师教育期间,必要的教育实习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时间过短也是不可取的。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从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更长时间的教育实践经历有助于实习教师把所学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育实习期间,高等师范院校为实习教师配备教育理论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实习单位为实习教师配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这一时期,实习教师可以在专家指导下探索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路径,提升专业水平。

2.加强教学技能训练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和考核是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之前就应完成的教育必修课,然而,现实中,却存在只考核不培训的现象。作为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不仅应该对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提出高要求,还应该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训练。高师院校集中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对教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师教育资源和新时期幼儿教育的特点,对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之前进行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

3.健全面向实践的课程体系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直接面向幼儿园教育实践工作的幼儿教师,幼儿园更注重教师的实践技能,作为培养单位在教育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健全面向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不仅应该包括传统的“三学六法”,还应该有面向幼儿园教育工作一线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活动。还可以有一些艺术课程来提高实习教师的艺术修养和课堂教学艺术。

(二)在职教师提高教学节奏调控能力的思考

1.幼儿教师应加强教学技能交流

研究者认为,甲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节奏调控的各项行为均分都很高,是因为作为教学实验园,甲幼儿园有更多的对内对外交流的机会。该幼儿园教师有机会向国内外的研究者展示最新教学成果和经验,可以得到学术前沿的理论专家的指导。

此外,交流不仅应该包括教学公开课的交流,还应该包括对教学理论的交流,以及优秀教师教学的总结提升。

2.幼儿教师要主动进行教育行动研究

研究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已经对教学节奏有初步的认识,局限于经验层面,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下,独立开展教育研究的一种研究方式;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有相当大的自,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研究进度,自主选择理论基础,对研究车成果进行理论提升。

教师自身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学立场出发,我们更要提倡一线教师独立自主开展各项研究,促进教学技能和教学节奏调控能力的发展;只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成为教师的实践智慧,才可能对教育实际产生影响。

幼师实习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职业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一名称职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会读懂孩子。要读懂孩子,就必须会观察孩子,懂得他们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了解他们情绪变化中蕴含的需要。这些应该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技能技巧”。本文结合幼师实际,针对专业课教学中认识到的问题思考了加强幼师专业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与策略。

一、幼师专业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和加强幼师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第一,长期以来,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多强调学科体系,这对打牢学生的专业和理论基础,无疑是有相当作用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理论性的内容趋于偏多偏深,加上学生远离职业环境,对幼教专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只学理论时不只感觉枯燥乏味,而且笼统难懂。这不只使知能脱节,而且情感也得不到增进,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幼师教育教学也应该参与新课改进程,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化课、理论课教学是我们的“短板”,所以更应该按新课改理念倡导的价值要求理论课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第二,近年来,幼师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突出。问题表现为学生厌学,理论学习无兴趣,没有树立学生教育信念、教育专业意识。通过对幼师在读生和毕业生的访谈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学前无专业”,“什么都学实际什么都没学会”,“理论学完了和没学一样,没用。”诸如此类言语不绝于耳,为什么呢?一是现在教学对象在知识水平、思维层次、学习能力上与以往学生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二是教学中没有根据变化调整,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联系不紧。由此,需加强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时效。

第三,加强幼师专业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坚持精英化培养的必要手段。幼师生是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幼师生的培养质量关系我们的后代,民族的未来人才素质。从幼师教学内容的理论和技能教学两方面讲,技能培养是个人谋生的重要工具,也是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手段。因此,幼师专业该坚持走精英化培养人才的路子。这治本还在于我们的专业课教学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加强幼师专业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与策略

(一)教学目标要体现发展性。

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是幼师的专业理论课。其实,它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目的应该是: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保育、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保育教育实践能力和兢兢业业不时追求进取的精神。这一目的决定了专业理论的教学既要向同学传授保育教育知识,又必需培养同学“保”“教”的能力,协商学生实现由学向教、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因此,应依据幼儿园教师岗位的需求,制定出同学培养目标体系,包括情感目标、社会目标、能力目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同学分层次、分板块进行技能达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推进,在实习、见习中强化。

(二)教学模式要体现自主性。

自主性”强调教学过程必需引发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考虑,使其认知结构实现重组与更新,让学生实施自主操作,使其应用能力得到训练与加强。幼师理论课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任务过程。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岗位和自身的需要选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身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同学适应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体现应用性。

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具备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园实际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要本着“按纲、因材、够用”的原则,挖掘教材内涵,以能力规范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进行删减、组合,以使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强调理论内容与实践应用的融合。强化与幼教工作实际的接轨,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从而一定程度上把教学内容进行技能化改造。理论课中的局部教学内容由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交融,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内容实践化”,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教学内容,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甚至在课本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另外,参加职业资格考证是把专业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方法要体现操作性。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学生越差,对老师的要求越高”。因此,教师更要在教法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一步一步地有所发展。与其十分不懂,倒不如先来三分懂。即要实施有效教学。“操作性”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能引发学生的操作行为。外显知识通过操作内化为思维能力,内隐知识通过操作外化为实践能力,教学问题通过操作可创生出多种方案:动手操作、分析案例、现场观摩、模拟练习、实习作业。

(五)学生考核要体现开放性。

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考核应实行综合测评的方法,依照培养目标和幼教岗位对学生完成“幼教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设计考试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尽量防止死记硬背的弊端,减少用考卷进行考试的次数,采取动笔、动手、动口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如可采取总结报告、口头答辩、作品展示、小品扮演、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形式。可由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园评相结合,构成同学最终效果。

在全社会越来越急需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大趋势下,实践性教学也相应地越来越成为中职幼师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培养同学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关键。而在幼师理论课的教学中则更为凸显。我们应以培养同学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育人效益为旨归,勇于改革,大胆探索,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幼师理论课实践教学新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海尔企业文化论文 下一篇: 市场拓展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