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5:10

大专生论文

大专生论文篇(1)

1、学生贫困面大,生活压力较重。调查显示,在“你感到最为苦恼的问题”中,“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22.47%)居第二位仅次于“就业前途未卜”。在每月的实际开支中,90一150元的学生占16.19%,150一200元的占32.98%,200一300元的占31.01%,300一500元的占17.10%,500元以上的仅占2.72%。说明有不少同学维持温饱都须精打细算,如需外出考察、购买高档学习用品,其经济能力根本不能承受。主要经济来源,依次是“家庭供给”(81.55%)、“亲友接济”(7.犯%)、“勤工俭学”(5.64%)、“贷学金”(5.34%)和“奖学金”(0.15%)。日常生活消费的前三位依次是:三餐(81.6%)、学习用品(61.39%)和衣服(59.28%)。

2、学习基拙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大部分同学不具备从网上获取知识的能力。显而易见,扩招后,专科学校生源质量较扩招前明显下降。进人高校,女大学生们认为,在学习中影响女性潜能发挥的重要原因分别是:缺乏学习主动性(65.76%)、有心理障碍(46.15%)、不喜欢所学专业(36.2%)。由于地处西部,经济落后,信息不畅,加之大部分同学来自偏僻的农村,接触现代高科技机会少,有45.68%的同学“从没上过网”,对网络知识的了解“比较精通”或“比较了解”的仅占10.53%。学习网络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有78.99%的是“自学书籍和报刊”或“自己在网上摸索”或“向同学和朋友学”,这说明学校在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还相当欠缺,当然这与我校校园网络尚未建成有关,但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希望获得更高的学历,但在实际学习中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对希望具有什么样的学历,有57.60%的选择“本科”,有40.25%的选择“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对“终身教育”,有47.17%的表示“很赞同,自己也将这样做”,有41.19%的认为“好提法,但实际做起来很难”。这说明大部分同学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高更好的层次。但是面对学习和生活,62.92%的学生认为“有目标但不具体”,有11.%%的“没有目标和方向”。可见,对在校女大学生进行“在大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引导还需加强。

(二)思想政治方面

l、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但理想与信念不够坚定,政治理论水平还较薄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69%的学生表示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加人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必定能战胜资本主义”,53.92%的学生表示“坚信”,但有27.41%的表示“有点怀疑”,3.16%的表示“不可能”。这说明女大学生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由于受自身的学识水平、判断能力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世界观尚未成熟,对理论的深层次把握甚浅,理想与信念摇摆不定。如对“爱中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中国”,有10.11%的表示“不赞成”。对“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正确选择“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和搞好社会主义”的仅占46.27%。

2、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健康积极、务实进取。有88.26%的同学认为“人生应正当索取,积极地奉献”。对于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68.79%的学生认为要“自己努力,也争取他人帮助”。对“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居前六项的选择是:健康(69.68%)、知识(56.56%)、人格(38.76%)、友谊(29.86%)、理想和信念(26.00%)、家庭(25.04%)。有83.61%的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人生最大的幸福,45.96%的认为是“事业成功”,24.07%的认为是“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65.3%的表示“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26.18%的表示“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

3、积极寻求自身发展,崇尚独立自主,但往往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不愿接受规范和要求。对“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46.83%的认为“很有必要”,但有18.88%的认为“人应该自由发展,不应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个性”。这表明,部分女大学生在成才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与党对青年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追求这一发展目标的信念有所弱化。同时,调查表明,女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较强,有73.76%的表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在乎别人的评论”。

4、大部分同学能较为正确地看待传统道德,但传统的宿命论、拜金主义等腐朽观念仍然严重影响、制约着女大学生的思想。

5、大部分同学充满自信,但总体自我评价过高。在“如果有机会让你组织一台晚会”问题中,有73.02%的表示“没搞过,但相信自己有能力搞好”。在对12项能力和意识进行自评时,女大学生们认为,“强”或“较强”的有:道德水平(67.68%)、理想信念(60.72%)、竞争意识(54.09%);“弱”或“较弱”的有:心理素质(22.84%)、创新精神(17.87%)和艰苦奋斗精神(12.12%)。认为能力“一般”的是:奉献精神(61.52%)、学术素养(59.19%)和科学精神(57.52%)。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笔者认为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精神不仅仅是弱,而是严重缺乏和不足,而正是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残缺和不足,才导致学生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认识不清。

(三)对学校的看法

1、对学校的期望值不高,入学后情绪相对不稳。作为专科学校,文山师专属于高校中的低层次。因此,对于“被录取到文山师专”,有33.28%的表示“很失望,原想会考上更好一些的学校”,有22.75%的“一切在预料之中”,12.52%的认为“很意外,没想到还能考起师专”。对于“失望”的同学,强烈的失落感会使其人学后的学习生活态度不能很快调适。对于“意外”的同学,则说明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由于基础薄弱,这部分同学入学后必然会碰到学习上的困难,若不能及时排解,会滋长畏难、厌弃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生活。

2、虽然对学校不是非常满意,但对大学生活充满期望和理想,可由于缺乏具体的学习、生活目标,情绪体验以负面灰色调为主。在“你认为在文山师专受教育能成才吗?”这一问题中,93.77%的认为“能”或“也许能”。对在师专三年所要达到的目标,46.30%的是“获得较强的专业能力,拿到毕业证”,39.82%的是“有足够宽的知识面”。但面对学习和生活,62.9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目标但不具体”,有11.%%的“没有目标和方向”。在对大学生活的情绪、态度体验中,前五项分别是:压抑(35.29%)、枯燥(33.78%)、自由(31.98%)、空虚(31.52%)和有理想(24.89%)。

(四)对职业的看法

1、部分学生愿意做教师,但不愿意到边远贫困地区做教师。进人师专,就意味着将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但有23.04%的表示“不愿意”或“很不愿意”。对于到边远贫困地区做教师,有51.34%的“不愿意”或“很不愿意”。而对职业的第一选择,40.47%的选择了教师,这一比例同“愿意”和“非常愿意”做教师的76.96%相差了36.49个百分点。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师范专业不是出于内心的喜好,而是别的诸如有补助、就业率相对高等原因。

2、就业压力大。虽然师范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就业形势稍好,性别歧视较小,但由于只具有专科学历,在各地师资队伍趋于饱和,多是较为落后边远的地区需要教师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之男性要大。在“你感到最为苦恼的问题”中,占第一位的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53.70%)。和朋友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未来职业”,占48.03%,居第一位。

(五)性别意识、·

l、具有男女平等观念,但性别主体意识较弱,进取意识不强。绝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赞同“男女平等”的观点,认为不应绝对的机械的看待男女平等,应该看到男女的差别。但是,大部分同学仅表现出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的气愤和无奈,没有从中反思自己的责任。有同学写道,“在农村,由于受封建意识的影响,人们认为‘给姑娘读书,不如养头老母猪’,男女平等谈何容易?”仅有极少部分同学表示要积极努方,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社会地位。

2、大部分同学对传统性别观念有较为正确的态度,但对所受教育缺乏性别意识关注。对一些传统思想,女大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女性自强意识。如对“家庭中女比男强,好景不长”,74.51%的表示“不同意”或“很不同意”;对“女性不适合当领导”,89.46%的表示“不同意”或“很不同意”;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78.03%的表示“不同意”或“很不同意”;对“女性与男性在社会中具有同等的竞争力”,85.39%的表示“很同意”或“同意”。可是对所接受的教育,虽然对“在学习中是否能将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有65.44%的表示“一部分能”,有19.97%的表示“不能”,但在课程设置是否需要考虑性别因素问题上,仅有18.77%表示“需要”。这说明,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性别因素的忽视,使学生对所受教育缺乏性别意识关注。在这里,看似没有歧视的男女平等,其实恰恰包含了忽视男女差别、不遵循其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教育,即承认现存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合理性的不平等。

(六)对“性”的态度

1、科学地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封闭,女大学生的性知识相对贫乏。从访谈中了解到,由于大部分女生来自农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科学的性知识相对贫乏。有62.71%的同学认为“科学性教育的途径很封闭”,有27.46%的认为“根本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性知识”。女大学生们认为,性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的本质、恋爱中的性伦理道德、恋爱的性心理、性生理和性医学。

2、大部分同学对婚前持谨慎态度,但少部分同学“无所谓”的态度也不容忽视。对婚前,有56,39%的认为“应受道德谴责”,有20.75%的表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有15.79%的认为“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对非婚同居,有70.69%的表示“不赞成”,12.82%的表示“赞成”。在“你对正常情况下,婚前贞洁男女双方都应遵守”这一命题的回答中,有80.43%的“完全赞同”,但有16.66%表示“不赞同”或“无所谓”,有2.91%的认为“对女的可以,男的则无所谓”。

(七)对“西部大开发”的态度

女大学生们对自己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责任有一定的认识,也充满着信心和希望,但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答卷显示,对东、西部女青年的差距,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不仅有差距,而且差距很大。但对西部大开发,大多数同学是从局外人的角度,寄希望于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或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希望西部大开发获得成功。只有少部分同学把自己的命运同缩小差距、同西部大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示要“抓紧时间学习,努力缩小差距”。

二、对策与思考

1、减轻经济压力,为女大学生成才解除后顾之忧。

由于家庭贫困,生活负担重,使女大学生倍受经济困扰,不能安心学习。因此,学校和社会应关注女大学生的生活困难,除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外,还应多渠道帮助女大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学校应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多种奖学金,提高奖励力度和广度;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学生既得到锻炼,又能解决经济困难;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共同为女大学生成才扫除经济上的障碍。

2、寻找差距,树立目标,为女大学生成才指明方向。

调查表明,缺乏学习主动性是影响女大学生潜能发挥的第一重要原因。为什么会缺乏学习主动性呢?第一,认为前途无望,得过且过。进人师专就意味着当一名中小学教师,而且极可能只是乡村中小学教师。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特别是经济待遇偏低的现状,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形成强烈反差。一方面不情愿当一名乡村教师,一方面感到就业压力大,能有工作就不错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有些同学认为,学好学坏区别不大,只求顺利毕业。第二,学习压力相对减轻,对自己放松要求。现在专科毕业除专业课程外还要求英语和计算机过级,压力并非不大,但与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言,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在高校,教师不再紧追身后强调,家长也不在身边时时要求,外界压力小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低了。第三,对合格教师的要求不甚明确,认为教书识字是很容易的事,轻视师范技能基本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要帮助女大学生成才,就要让其内因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引导、帮助学生找准差距,明确方向。作为师专女大学生,要从这几方面来找差距:自身素质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自身素质与合格教师的差距、自身素质与东部发达地区同龄青年的差距、自身素质与理想成功人士的差距。特别是与合格教师的差距,要看到,作为未来的教师,在积淀自身“识、才、德”的基础上,还应加上一个“通”字,强调通识、通才、通德,应该成为通人,成为比较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应注重学术性和师范性齐头并进,既能承担起具体的教学任务,又能站在理论的高度对专业和教育教学进行把握和研究。其次,学校应为在校学生创造获得多种技能、提高学历层次的渠道和机会,让学生在专科毕业后可进人更高层次学校深造,或是获得自考本科文凭。除保送读本科外,还可为在校学生参加自考本科、“专升本”考试提供辅导和相关服务等,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攀登。让学生看到,虽然在专科学校,但只要自己努力依然可以成才。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女大学生成长为对社会主义事业有用的人才。

针对女大学生信任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理论的深层次把握有待深人的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组织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培养,采取交给任务、加强培训等多种方式加以考察和培养。要不断改进“两课”教学现状,增强“两课”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大力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引导,帮助她们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认识社会现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帮助女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总之,要确保女大学生成长为对社会主义事业有用的人才。

4、开设性别教育课程,全面发掘女性潜能,促进女大学生成才

性别教育是指承认和重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并针对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设置学科和课程,为女性的成一长提供帮助和引导。目前,美国女性性别教育学科有793门,而我国才刚刚起步,于2002年2月在上海7所高校试点开设。上海市妇联和市教委首批确定的4门性别教育课程为《性别学概论》、《女性心理与成才》、《情感、恋爱与婚姻》和《婚姻、家庭与经济》。开展性别教育,可以使女大学生对自己将要担任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可以对女大学生普遍感到的职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困惑进行引导,帮助她们摆脱困境;可以对女大学生全面开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教育,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性别意识,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袭;可以强化其自我开发、自我设计的主体意识,发掘女大学生的性别优势,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竞争力。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师专女大学生而言,开设性别教育课程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第一,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虽然没能进人一流大学学习,但她们大多是当地的佼佼者。调查显示,作为女大学生,有9.15%的在当地属于“很稀罕,是第一个女大学生”,有23.21%的属于“很不容易,是极少数女大学之一”。她们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是相当不容易的。作为来自农村、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不仅能提高她们自身的素质和社会地位,而且她们所树立的女性新形象,她们的意识、观念和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和带动当地、身边女性的觉醒和进步。

第二,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将走向教育教学第一线,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关乎国民素质的提高。西部大开发要获得成功,人才是关键。培养人才,基础教育是根本。作为师专女大学生,进校时基础较差,毕业后却得执教三尺讲台,这就决定了在校教育困难大、任务重、意义远。因此,师专女大学生必须得到最好最有效的在校教育,而开设性别教育课程,激发女性自强、自立意识,发掘潜力,是促进女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的有效可行之途径。

第三,从女性的性别角色来看,女大学生不仅要成为教师,还要成为母亲,要面对恋爱、结婚、生育。女性生理、心理是否健康将严重影响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而开展性别教育,让女大学生学习掌握必备的生理心理知识,养护练就健康的体魄,才能为其开创事业、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奠定基础,才能为其成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文山师专女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的农村,经济困难,基础较差,同时又将回到农村担当起任务最重的基础教育工作。而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时代又赋予了她们提升妇女素质和社会地位的重担。历史的重任,急需她们成才,要求她们在在校学习期间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她们需要得到最好最有效的教育,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关注。

注释:

①陈瑜.性别教育将在上海市7所高校试点开设并纳人学分制.解放日报,2001-12-14.

参考文献:

〔1〕顾晓波.面向21世纪上海女性高等教育研究报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J〕.高等教育,2001,(7).

〔2〕刘永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对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J〕.思想政治教育,2001,(10).

大专生论文篇(2)

通过这三个月来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给我悉心的帮助和对我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较为复杂烦琐,但是xxx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中的错误。除了敬佩xxx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才得以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感谢我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大学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他们是xxx、xxx、xxx、xxx、xxx……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感谢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谢谢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二)大专生毕业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大学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成绩管理系统是软件界一直探讨的热门话题,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李焕玲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大学成绩管理系统》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三)大专生毕业论文致谢词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大专生论文篇(3)

高校化学课程及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素质,为以后创业的需要和发展打下基础。目前,一些高校侧重于理论学习,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宣传上,没有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的教学和实践中去。在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上,虽然一些高校也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并没有有效地结合,缺乏结合化学专业特点的有效的创业设计,没有对未来有个明确合理的创业规划,不能把专业和创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专业知识不能成为创业的基础和坚强后盾。

1.2创业教育的范围

创业教育的宣传、开展没有形成气候,一些相关创业活动仅局限于少数学生的参与,范围较小。从教师的角度,没有给相关教师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深入高新技术企业,缺乏体验创业的直接感受。化学专业教师讲授的是化学专业知识、实验技能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并没有深入实地考察和了解到创业者如何走向社会创办工厂、企业的实践过程。

1.3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缺乏训练有素、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虽然有一部分老师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业学生的授课和培训,但并没有真正把创业的理念、实际经验、实际案例,一并融入到学生的创业教育中,还是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育。

1.4创业教育的讲授课时

很多高校的相关化学专业课程占据了大量课时,而结合创业的教育课时很少,教师因为课时的限制无用武之地,学生因为课时较少而不加重视,因此也对创业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1.5创业教育的效果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很少,当然,这其中影响因素很多。大学生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激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闯劲和拼劲,可塑性大。但毕竟大学生主要是在校园里接受的课堂教育,没有真正走进社会,缺乏商业、财经、营销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创办化工企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会对一个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发展限制,势必对创业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1.6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从高尖端科技到我们身边的食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等,化学知识都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给化学专业学生的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级有化工见习的实践环节,学生到化工企业了解公司的概况,到车间参观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从而对所涉及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设备等有进一步的了解。但这个环节时间短,仅仅局限于参观浏览,对化工企业只是从表面上有一些认识,并没有从创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教育。

1.7创业教育的心理引导

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受情感纠葛、人际关系、考试压力、家庭事务、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未来职业及创业的谋划和发展,并没有一个科学且切合实际的分析和规划以及足够的心理准备,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创业心理方面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1.8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尽管国家和各高校逐渐重视并加大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是有些欠缺。

2如何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养

2.1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创新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有效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走向社会进行创业实践,全方位引起对创业教育的重视,提高大学生创业理念的认识,尤其是应用性极强的化学专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在实验室经过设计合成路线,以及实验过程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合成了某种性能较好的锂电池材料,可以继续经过小试、中试、大试,将这种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从而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

2.2充分发挥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

高校除了专业教师外,还有一批年轻优秀的辅导员队伍,他们和大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和辅导有着明显的心理优势。专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和学生见面和交流,深得学生信任,在大学生思想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加深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使专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教育相互交叉渗透。

2.3系统地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指导

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增补相关创业课程的课时,合理安排每年的创业实践。如以白色污染为主题的环保调查,以食品中添加剂对人体危害的调查等,从中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考查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笔试、写小论文、走入企业、听典型创业报告、写感想、设计论证创业项目等,定期举办创业教育方面的一些大赛,鼓励学生参与,通过这些竞赛促进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和理解。

2.4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

尽管高校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在创业方面精深的老师毕竟还很少,应加大对优秀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对这些教师进行创业的运营、组织、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对如何延续创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竞争优势等有更深刻的认识,打造出一支具有活力且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5创造和谐的创业文化氛围

从教师、学生、周边环境等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和重视创业教育的理念,创造一个和谐的创业文化环境,渲染出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为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养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大专生论文篇(4)

2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对策

2.1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正确引导。及时掌握学生心态是制定思想教育对策的关键。青年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受外界影响,还没有形成坚固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场不坚定,缺乏坚定的信念,容易受歪风邪气的影响,误入歧途,但同时也易于接受各种高尚的价值取向,他们渴望被认可,被赞扬,有责任心,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青年。此时,若能及时正确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格,定能取得良好地效果。

2.2强化职业教育,重塑学生自信。过去,社会上的确存在歧视医学专科生的现象,医专大学生和其他专科生一样,常常被认为是能力一般,智力平平的一群人,各个单位亦不太乐意接收他们。这些现象无疑对专科医学生造成较大的打击,对其自信心的建立非常不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医专毕业生就业范围愈趋广泛。因此,医专院校应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要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肯用功,认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一定会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2.3树立扎根基层意识,培养职业荣誉感。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对医学类专业人才需求也更加迫切。目前,由于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有限,很多常见病都医治不下,造成很多乡镇人民路途遥远来大医院看病,好多患者由于贻误病情致使病情由轻到重,进而走向死亡。因此,作为教书育人的医学院校要积极回应国家的需求,培养学生积极扎根基层服务的意识,要让其明白工作岗位不分贵贱,平凡的岗位上亦可取得骄人的成绩。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让青春在为基层群众真诚奉献中更加绚丽多彩,使人生在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闪闪发光。

2.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医德教育。医德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老问题,也是一个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良好医德品质的形成始于在医学院校中的学习阶段,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道德观将对其自身和整个医务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于作为教育机构的医学院校来说,在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教育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医学生进行高尚医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注重校园氛围的营造,加强临床实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学校要结合临床实习指导学生实践,帮助学生总结自身在医疗服务中的经验教训;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违反医德规范,丧失医疗道德造成的事故和案例等活动。

大专生论文篇(5)

目前高职高专学校的就业培训学习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通常是跟随着招生就业,内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健全,教育工作不能如期的开展,只是就业的信息是远远不能让学生有正确的方向去就业。学校在指导方面,要设立不同的班级,分开指导,让学生更好的去就业。

(二)师资力量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师资力量的缺乏来自于学校给予的奖励以及薪水的多少,很多专业的老师本身是不远加入就业指导的工作,这就让老师的资源无法渗透都学生中去,同时学校缺少专门的机构,在知识上也存在着缺陷。

(三)学校不够重视,理论研究薄弱

活动开展的顺利和学校的投入成正比,一些学校由于每年都面对着就业指导的问题,在教育上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传统的观念是注重学科不注重就业,这让很多学生不能在就业方面有全方位的认识,在就业中没有方向。

(四)教育对象片面,教育内容狭窄

目前高职高专开设的课程仅仅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范围相对比较狭隘,不能促进教育的事业发展。

(五)教育没有特色,因材施教不够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要面向各方面,目前高职高专的教育知识按照陈旧的方式进行,没有本质的创新,不能体现其教育的特殊,对学生都是一样的规划,毫无特色。

2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的基本内容

为了及时的解决教育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就要积极的开创新的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学校虚心的学习其他学校优良的教育系统,通过实际情况,在教育工作中作出了巨大的进步,更加的贴近社会的需求,其教育的基本模式如下: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知识在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时,首先要选对材料,对课本的材料要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具有对就业有的放矢,其次要对已有的教材进行填补,涉及各个方面,让学生全面学习,最后要让课堂生动活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有利于课程的开展,也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解,同时了解并分析毕业生的家庭情况,听取家长、学生的意见。

(二)开展实践锻炼活动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看重课堂的教学,只局限在课堂的讲解是不够的,还要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参加不同的活动进行锻炼,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素质。

(三)把就业教育融入学生教学见习

实习过程之中在引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结合就业教育,更好的融入社会。带领下是去不同的单位进行考察,了解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给学生相应的安排创业实习的机会,培养其良好的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

3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教育新模式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教育的核心

教材要根据课程的需要,联系生活和实际,覆盖丰富的信息,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同时要加强对教学的填充,不断的完善教材的内容,让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壮大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要扩大师资队伍,就要对老师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筛选,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还要不断的引进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扩大教师的人数,还有不断的提高老师的素质。

(三)加强校内外合作

在开展教育的工作,不断要提高本校的教育模式,还要借鉴和学校其他学校的教育模式。达到合作共赢,通过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来达到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教育,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更加乐观,开展心理教育咨询,培养学生的素质,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五)加强就业实践基地建设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

不断要加强教育,还要合理的利用学校的资源,穿件就业的实习地点,让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就业,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就业观念,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的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大专生论文篇(6)

创新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21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护理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特别是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

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念和意识。它是创新活动的动力系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有五个明显的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指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动摇,决不因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品格。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可以统称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心理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行为创新能力。

二、培养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护理学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专业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护理教育过程中,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在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在适度衡量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度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衡量教育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掌握学习方法;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为适应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必须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⑴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新为主;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⑶教师自身要强化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实现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和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教学中面临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解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这三面不断地开拓自己。要广泛地涉取,如: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哲学、艺术等多领域的知识,真正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学专家。其次,要提高专业课程的讲授水平,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得到创新意识启迪,最为关键的是授课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在讲课过程中,能够从新的视角,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使问题得以解决,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调动他们进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教师的创新能力还体现为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可以更充分地接受学术前沿知识,在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可以在教学中将学科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最新知识。[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如:“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灌输,学生疲于记笔记,缺少独立思考和消化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运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应当把自己的教学行为看成是与学生一起共同来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进行自由争辩。使“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目标的行为指南,真正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营造勇于创新、勇于发现问题,探索未知的氛围,使学生将学习中所引发的思考提出来与教师共同探讨,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

5.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课时较多,护理操作技能是学科的特色。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要手段。以往的操作技能教学,注重强调操作程序的准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革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践反思讨论法、角色转换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强化护理操作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尝试和行为予以认同并鼓励。在操作技能的考核中,将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认识到只是完整流畅、机械性的完成操作是不会取得最佳成绩的,也不是学习最终的目的。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专生论文篇(7)

1.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基本情况分析

艰苦专业大学生多为理工科,通常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习处于中上等,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甚至没有女生,将来工作的环境艰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特别是刚入校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调查发现,艰苦专业大学生喜欢体育的程度,男生约为女生的2.5倍,喜欢体育的程度处于中间水平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调查人数中一半以上学生表示喜欢体育,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大约为调查总数的5%左右、。、态度决定一切。笔者认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除和自身有关系外,也和学校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及体育运动氛围有关。大学生的生活相对独立自由,有很大的群体性趋势。本研究结合我国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及其操作定义“每次运动30min以上,每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以上”,另外规定参为体育运动习惯养成者。由表1可见,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基本一致,原因一方面为低年级上体育课,时间也充裕,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步入社会,急于找工作等;处于动荡期的学生(即不确定是否拥有体育运动习惯)占到了调查人数的27%,这部分人群需要及时引导,环境影响,假以时日会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成员。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生理、尊重、交往和自我实现五种层次,而体育可谓贯穿于每一个层次之中。大学生为完全民事行为人,参与体育的动机自然也比较明了。由图2可见,运动减肥、缓解压力、人际交往、文化环境、习惯娱乐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家庭和就业压力比较大,人际交往也相对薄弱,大学的文化和氛围更促进了他们投身体育之中。大学生一个最奢侈的优点就是拥有大把的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除上课、吃饭、睡觉等完成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我们把他叫做“余暇时间”。由图3可见,闲暇时间用来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睡觉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调查总数的64.4%、34.3%和47.3%,看书学习仅为23.1%此外谈恋爱和社交活动也占据了不少比例,明确表示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比例为31.1%。调查发现,时间不足,身体困乏、懒惰,天气因素是影响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的首要原因。综上所述,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不容乐观,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

1.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特征研究

1.2.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形式和场所分析大学是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愿意彰显个性,更愿意到社会中去历练。高校社团则为他们提供了平台,比如体育社团就会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为集体社团、和社会人、个人自己,场所选择以学校和俱乐部居多。一方面说明大学具有更高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有了独立自主的一面。尤其参与体育社团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特长。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对很多城市学生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太了解,积极参与社团,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进学习,扩大交际圈,提高办事能力。

1.2.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项目选择分析大学生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做事拥有自己的主见,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了特定的时代潮流,当然艰苦专业学生由于经济和传统观念等影响会稍有区别。由表4可见,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以球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轮滑、足球、游泳、跑步等项目为主,在俱乐部中进行力量练习的学生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精彩吸引人的一面,艰苦专业学生切不可因为攀比或追风而选择超出自己经济允许范围内的体育项目,最终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1.2.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稳定性分析体育运动习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稳定性。体育运动本来就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让人发现其魅力所在,当然在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天气、环境、搭档等诸多问题。结合“体育人口”的操作定义,发现在校学生是最容易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人群。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点、次/周、时间/次、运动强度和量以及年限等方面。由表5可见,利用课下时间、周六日和体育课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而由于寒暑假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打工、旅游,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艰苦专业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以1次居多,但每次活动的时间超出1h以上的占到了调查总数的44.7%,很少有每次活动不足半小时的学生。艰苦专业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从图5可以看出,一半以上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达到了中等强度以上水平,即身体出汗,感觉休息下后身体比较疲惫;强度较大的学生比例为24.6%。由此可见只要是参与体育运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基本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运动年限是体育运动习惯稳定性最直观的体现。结合表1、表7可以得出,拥有和处于“动荡期”运动习惯的大学生,运动年限通常在半年以上;一半左右学生达到了一年以上。

1.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中存在陋习情况分析

体育运动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或现象,有些是好的,有些事坏的。大学生生活相对自由松散,自主性强,往往拥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们暂且叫做“陋习”。文章所指陋习主要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存在的不好习惯,主要包括不做准备活动、穿便装,戴首饰、空腹或饭后运动、活动过量成瘾、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或喝大量水等。准备活动往往最容易被大学生忽视,即使是慢跑也要适当做一下拉伸和体转等活动,毕竟让身体直接进入剧烈状态,心脏等系统是无法马上接受的。从图6看出,空腹、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和大量饮水的学生比例颇高;穿便装戴首饰运动的大学生时有出现;每次运动过量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一半左右。建议大学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合理、科学、安全的运动。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体育运动习惯应是个体主动积极性的需求,体现在从事体育运动的场所、形式、项目类别、稳定性四个方面。

2)艰苦专业大学生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

3)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以集体社团、社会人士、个人为主;场所以学校、俱乐部、小区及公园为主;项目类别以球类、自行车、轮滑、足球等居首,自主性较强;时间点以课下时间、周六日、体育课居多;周次数以一次居多,持续时间则较长,强度和量基本适宜。

4)艰苦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存在“陋习”严重。

大专生论文篇(8)

注重专业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性,紧跟市场需求,专业的创业易操作、易起步。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校就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实践机会。不断证明了在高校中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长远发展。

2.行业领域发展为专业人才创业提供更多机遇。

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长期和有效的,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带动专业的发展。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该专业学生的创业机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从事淘宝或是微商等进行在线交易,创业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快,都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带来机遇和挑战,也是运用专业知识创业的最佳选择。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创业型专业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层次低等问题,需要创业的融入,以激活市场化意识,改变传统产业,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如旅游英语专业的一位贫困大学生利用地域旅游和专业优势,自己创业开设家庭小旅馆,通过网络渠道为预订房间和景点,接待外来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单一在教育中融入创业知识和理念会使教育空洞,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实践平台等方面都要探索结合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将成为必然,融合的路径方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融入到培养模式。

高校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本专业领域的高级人才。创业教育理念的建立是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吸收创业知识拥有原始创业活动出发点。构建创业教育理念,需从思想上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拥有创业激情和创业原动力。

2.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培养计划中。

专业教育培养计划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蓝图。在专业教育培养中,高校各专业需要如何教、怎么教、教什么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注重培养计划的全面和整体设计,把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高的位置,逐步探索适合高校自己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

3.课程设置增加创业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改革,主要将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以培养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立足于成功创业校友和行业顶尖企业合作创业课程,投入到精品创业课程的建设与投入,并将新理念的创业教育引入课堂。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创业教育理念。

由于高校教育的专业化培养只专注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其结果是导致学科之间孤立学习,形成知识和技能结构单一的人才,制约了本专业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需要引入到创业教育中,更注重学生和市场的需求,帮助大学生建构择业和就业的主动性。

5.实践平台的搭建。

校内要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比赛、创业社团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在校内的创业热情。同时要加强创业基地建设,给予学生创业实践空间,如建设大学生团队“创业园”,学生不但可以获得创业知识和理论,体验创业实践过程,增加创业成功率。校外与企业合作,带动创业项目,如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创业课题和创业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拓展项目,从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大专生论文篇(9)

高考后,学生开始填报志愿,此时,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可能因为分数原因,他们不能被录取,服从调剂,导致被调剂到了做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还有部分家长决定孩子选择的专业,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这种强硬的方式也导致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入学之后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同学,在填报志愿之前,没有对专业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导致他们最终填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专业学习兴趣低。

1.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也不端正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没有教师的管控,再加上他们自控能力不高,容易被网络、游戏或者是社团活动等影响,从而造成他们的学习时间较少,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此外,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初中高中不同,教师不会像初中和高中那样,安排他们的学习计划,布置课后作业等,学生一时不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性不高,从而降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1.3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

部分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没有危机意识,十分迷茫,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每天只知道盲目的上课。还有的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将来的工作什么的根本不用自己发愁,这也导致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不高。

1.4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不合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及时,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的知识内容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不高,在未来的工作中用处不大,直接忽略部分课程的学习。

1.5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大学教师除了对一些课程进行讲授之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的科研工作,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己的讲课水平和专业水平较低,在讲课的过程中缺乏激情,并且所讲的内容相对浅显,和学生交流较少,导致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兴趣不高。

1.6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紧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家更加重视任务结果而不是探索的过程。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缺乏相应的器材,学生的实践课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策略

2.1对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将来就业的压力,学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让他们认清我国的发展形势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意识到人才的激烈竞争程度,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2.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有需求才会有动力,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产生需求感。教师在讲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所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已经成年,经过多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更新教材内容,讲解该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内容,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此外,学校还要注重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及时改变课程结构,全面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的讲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讲课风趣幽默,学生容易被课堂知识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充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创造融洽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寓教于情,进一步积极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此外,学生也要学会自主学习,安排学习计划,根据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在图书馆或者是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探究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5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职业规划由于大学的管理比较松懈,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未来有足够的认识,做好职业规划。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规划实现的第一步,所以,学生有了职业发展方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就会主动学习,会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课程,专业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培养,并逐步和将来的发展相联系,努力向上,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2.6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该更多的和实践相联系,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强和实际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用处,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可以增加资金投入,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让他们进行积极探索,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如“挑战杯”赛,开拓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分析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当中,许多以前无人注意或未经开发的职业正在兴起,在这一转变中很多工作者都在尝试从事新的职业,并在新的职业领域进行了创新改革。面对企业的变革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工作环境的不断变换,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开创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而且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创业成为可能。

3.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专生论文篇(10)

(一)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有3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60.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完全是浪费时间”。通过调查也发现,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调查显示,“对十报告的学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10.35%,“因为对组织和老师的尊重参加”的学生有6.28%,这种相对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集体观念不强,道德标准个人化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但是道德的评判标准不一,不能用一些人的道德标准来束缚另一群人。在问及“你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32.37%的学生回答“清闲舒适”,63.43%的学生认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能开除90后的学生在追求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也在注重工作工程的享受。但是他们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上,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当问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有何选择”,48.67%的学生回答“尽量两种利益趋同”、10.67%学生回答“视情形而定”。这也表明,他们虽然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标准,但一旦发生了违背公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又是暧昧的。(三)组织纪律性不够,行为方式情绪化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及“对上课迟到你怎么看”时,58.8%的学生认为“迟到总比旷课好”,仅有9.7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是缺乏组织纪律性的表现”;在回答“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你怎么看”时,有65.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自由”,30.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3.26%的人认为“应该注意大学生的形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大都以快乐自己为原则,推崇时尚,思想前卫,喜张扬、好独立、爱自由,追求感性满足,行为方式情绪化。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造成艺术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无外乎三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先天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性和他们的专业特点,使他们极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的影响,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简单,信息获取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时间越来越短暂,社会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即时性和面对面的局面,缺乏辨别力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状况,并且受到深深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在高职类专科学校中,由于很多学校因为社会需求,艺术设计类学院的成立时间短,加上艺术设计大环境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一般比较优越,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偏向于开放化,学生获得大量的书本知识,兴趣爱好广泛,学生特长比较突出,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能比较淡薄,造成很多学生养成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追求享受,消费观念大胆并且习惯于以眼前利益的实现,代替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价值取向实用化、功利化。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同时还要求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引导,实践育人,将新媒体的运用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建构的虚拟空间不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割裂的独立空间,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社会的拓展与延伸,展示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与整合。要避免学生沉溺新媒体娱乐不可自拔,就需要将新媒体的运用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投身现实的实践教育活动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通过引导与教育,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实践提升自我素养,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体悟自己的价值。

(三)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不仅包括内容上的丰富,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建立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测评,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开展心理、求职、政策、创业等个性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耐挫心。为学生收集整理和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宣讲招聘会,提供就业或创业服务等。同时还应包括授课方式上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分阶段的引导式教学手段的设计,团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现场实践等等。

四、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加强职业道德引导教育的一些做法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以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开展了多项同学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分项目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不同类别的分项目活动,也在致力于把每个分项目都打造成精品活动。用“团队文化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用励志视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用访谈类活动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用“世界日”为同学们普及节日知识,用“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染学生。

(一)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制作了多块宣传画,在学校学生公寓,进行德育引导。

(二)选出学院内获得重大比赛奖项或者有特殊表现的同学,制作访谈节目。把有代表意义的现场采访片段和访谈节目制作成视频到微博、人人等学院公共网络平台上,大范围传播,让同学们相互转帖、跟帖,以便我们扩大了解,深入探究。

(三)主要以真实的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为切入点,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手法拍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励志微视频,拍摄各种大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及不良行为习惯制作成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宣传短片,上传到学院人人网公共主页、学院微博平台、学校贴吧等,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目前已经拍摄六个短片。

上一篇: 药房管理论文 下一篇: 安全评价师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