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4:50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1)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理念的产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也提出了一些挑战。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逐渐加强,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提了更高的程度。从历史学科来看,传统的初中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围绕初中生的现状、知识程度、心理特点、中考要求等开展的。在当前的中考制度中,历史并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就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但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了解历史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这样在学习中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客观的去看待问题。此处提到的“历史素养”,主要说的是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和素质,这是在长期的历史学习中,获得历史知识后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凸显出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心理素质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对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初中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程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历史素养,从表面看,主要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的主干知识,正确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能够科学的看待历史事件,清楚的明白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解释在历史事件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并根据这段史实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详细掌握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历史教学,在亲体体验和学习中培养自身思维能力。

二、加强历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状况。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详细情况、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只有准备把握教学方向,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才能加科学有效。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仅在于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问题,能够分析历史事件中的突发状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兴趣是推动教学的内在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旦激发了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那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俗话说: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好的品质影响周围的人,所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做好学生的榜样,不论是做人做事,都要认真对待,要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四、学会记忆是根本,史论结合出结果

理论是从史实中总结出来的,史实与理论知识要充分结合一起,才是有效学习的科学方法。在科学看待史实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历史现象,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内在根源,得到具有规律性的历史结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来分析知识点,从一个或者多个角度将零散的历史资料串联起来,这样既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动态,还能帮助学生灵活的记忆,机械的记忆方式只会让学生学得更累,有时候还会混淆时间,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能脱离历史教材

初中历史教材作为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也是W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信息量比较大。虽然历史联系实际也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脱离了课本,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首先就是要以教材为主,扎实基础,引导学生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有效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才能熟练掌握与运用历史知识。

六、强化练习也是提高初中生历史素养的有效方法

历史学科不同于语数外要搞一些题海战术来加深记忆,但是强化练习也是初中历史知识积累、提升能力的一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难点重点,选择出有针对性的练习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辩论比赛等形式开展研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师生共同搜集资源,并进行讨论与整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程度,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学习,学生的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思想意志都得到了锻炼。

七、带动家庭与社会的共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素质

初中生的历史素养的培养,不仅仅依靠学校,还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初中生与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历史电影和小说等,通过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要鼓励初中生关心时事政治,以历史为鉴,能够活学活用。

总之,在新时期下,初中生担任着振兴祖国的重要使命,他们的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初中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更新教学观念,使学生增加对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了解,具备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情操与素养,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与创新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参考文献:

[1] 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5 (01).

[2] 苏建.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 2015 (02).

[3] 黄云龙.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7(02).

[4] 李敏.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2017(04).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2)

1 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以下五点:一要认真识记历史知识,这是形成历史学科能力的基础和载体。二要初步掌握和运用学科理论体系,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做到把历史事件、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即“论从史出”。三要有再现历史的能力,能对历史知识归纳、比较和概括。四要能独立处理历史信息,运用历史理论彻底解决问题。五要具有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既反对空发议论,把历史课教成政治课的做法,又要反对不负责任地让学生记几个人名、地名、事件名,摒弃“史论结合”的做法。初中和高中对历史学科“史论结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理论部分可以放大,但不能讲成理论课。而在初中教学中应以史实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历史经验、记住历史教训,努力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历史自身发展的轨迹,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发现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2 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及过程,其前提是学生深刻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以体现出驾驭知识的能力。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一让学生从知晓史实开始做到“知其然”;二是理解,即“知其所以然”;三是总结概括,形成观点。这样教师就做到了把握史实、“史论结合”、“以史为鉴”,进而可以实施“高起点、大容量、深挖掘、精表达、重练习、讲运用”的整体教学,以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应对考试,还能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正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3 按照年代顺序讲述历史。使学生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年代顺序讲述历史,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条件,在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内容之间,中外历史之间,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搭好知识的桥梁,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这样能使学生产生神奇感和兴趣,必然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探索,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4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23-01

历史学科富有浓厚的人文精神,这也决定了该学科在承担培养学生三观、人文教育价值及社会责任养成的任务中所承担的责任。纵观基础教育发展较好的欧美国家的初中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比,其更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及建立与初中学生年龄阶段相适应的社会问题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因此,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也要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适时导入社会问题及各种现实问题,建立历史与当今社会的有机联系,正确认识到历史学科在对初中学生的人文教育的价值,是新课改下历史学科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一、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

1.教师缺乏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历史教学重理论轻社会关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承担起相应的人文精神培养的责任,首先需要历史教师具备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精心备课建立学习历史学科知识与社会问题的有机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到社会问题及现实问题中来,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身边所发生的社会问题进行再认识。但通过笔者对多所学校的初中历史老师课堂观察结果显示,我国初中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历史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历史教学沦为无意义的死学科知识。

2.学科价值未被正确认识,人文精神教育功能被盲目排斥。学校教育活动的最终对象是学生,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积极参与身边耳熟能详的相关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的剖析和探究活动,最终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受到教化,上升为人文素养。但由于当下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无论就学校层面,还是学生、家长等层面从思想上仍然以应试教育为终极目标,对历史的人文教育价值盲目排斥,这无疑打击了历史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历史教学缺乏人文关怀,难以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开展人文教育活动更是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二、建立初中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有效手段及落实人文教育功能途径探究

1.建立正确学科认识,加强历史学科与社会问题联系,落实人文素质培养责任。要想改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广泛存在的问题,落实历史教学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加强初中学生人文精神素质培养责任则必须要从学科自身长远发展出发,将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相结合,有关教育职能部门必须让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等各个层面的教育主体建立正确的学科认识,强化教师的学科知识学习,为该学科增添生命力。加强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的联系,特别是善于挖掘乡土历史题材等来实现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让学生主动用历史科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问题就将会大大降低难度,易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意愿,使其主动探究历史史实与身边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实现对历史的解读,进而带动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最终达到实现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2.加强初中历史教师综合素养,胜任历史学科多元化教学及对学生精神培养的重任。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水平及历史教学任务最终落实的好坏与历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分不开的。在新课改逐步落实的今天,历史教师必须要主动承担起学科改革参与者的责任,加强自身学科的相关综合素养,特别是要转变教学态度,站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对话,将学生由传统的学习者和知识的接收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激发他们在有限的知识储备水平中的知识探究能力和新知识获取能力,从而帮助其建立系统的史实知识框架。兼顾三维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传授其知识,更要培养其能力,特别是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情感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学组可通过校内及各级学科教学评比赛、校本课程开发、专业教师观摩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科教师的教学热情,通过多种举措加强初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促使其胜任历史学科多元化教学及对学生精神培养的重任。

3.活化教学手段,多元化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融合的策略。①教师备课关注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加强历史教学现实生活化。备课是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现实生活相融合,则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必须要建立“大历史”教学观念,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现实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有机联系在一起,重视挖掘学生已有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史”,做到将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与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历史知识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性学习。②教师坚持教学过程社会现实生活化及课堂作业社会现实生活化。实现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较长时间内逐步渗透给学生,这也就要求历史教师坚持教学过程及课堂作业检测的社会现实生活化及课堂作业社会现实生活化。特别要求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社会现实生活化,能够恰当地把社会现实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以社会热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特别要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相结合,使历史教学贴近社会现实生活,激励学生主动扩大关注社会问题的范围比较,增加学生与社会现实接触的途径,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其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4)

我们知道,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分值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及家长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但是,当前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要培养综合素质化人才,而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器。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社会热点,引导学生理性对比历史与现实,养成关心时事、了解时事、讨论时事的习惯,就可以更深刻地触动学生的内心,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将社会热点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意义

(1)引进社会热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教学资源不能仅仅停留书本之上,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教学资源。例如,课外辅导书、新闻资料、报刊、电影等,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社会热点教学”作为新兴的课程教学概念,也是对新型历史课改的有力理论支持。但是,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教学资源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枯燥等,这就导致学生很难长时间对课堂教学集中注意力。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发现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大胆开发社会资源,提高历史课堂感染力,促使历史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及批判能力。

(2)引进社会热点,拓展学生知识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大胆地引入社会热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进行中外对比、古今对比。这种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及拓展知识面。例如,学习“商鞅变法”时,涉及的贪官污吏,教师可以引入当下社会的热点:案、案中涉及的,激发学生展开讨论,并积极查阅相关知识,做出总结,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及对现实的针对性批评,[1]然后对其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向往,并和同学分享,引发自我的历史思考,拓展自我的历史思维及知识面。

(3)引入社会热点,提升学生的综合批判思维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单纯地看作简单的书面历史教学,其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批判、对当前的借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当下问题,[2]并利用历史的思维去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学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当前进行分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展开分析,让学生明确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的综合批判思维能力,全方面地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二、引入社会热点对学生爱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1)引入社会热点,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孔孟教育,还是瓷器、丝绸,等等,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例如,学习“科技教育与文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如中国成功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和嫦娥一号等,通过多媒体播放当时激动人心的时刻,然后教师进一步讲解科技成功背后的辛勤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进社会热点,强化民族责任感。回顾历史发展,我们知道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民族的稳定团结。[3]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引入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课时,教师可以大胆地引入2014年3月初我国发生的“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让学生感受到热爱国家、反对恐怖暴力威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

三、总结

总之,让社会热点走进初中历史课堂,无论是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批判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还是民族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就要积极大胆地引入社会热点,锻炼学生的批判分析能力,让学生理性看待历史,客观评价社会热点。

参考文献:

[1]曹国华.整合时政热点材料 促进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 2012(36).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05-01

就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来说,不仅是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科目之一。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历史角度出发,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往往就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为主要的教学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历史之外的旁观者,对历史事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一味的跟从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之外,更多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历史人文素质的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史明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转变相应的教学理念,从历史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将历史进行还原,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就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第三单元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传统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课时,通常会直接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总结,让学生进行记录即可,但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就应通过这些活动课程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同时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为自己一方的辩论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辩论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但要控制好秩序和时间,让学生在这种较为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掌握并巩固相关历史知识点,学会站在现在的位置,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事件的来龙去脉,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2.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课堂呈现方式

除了上文中讲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之外,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就历史课程本身而言,如果单从课程内容来看,有的历史事件与现在的时代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学习热点,于是历史课程也就成为了学生眼中枯燥的代名词。针对这一现状,历史可侧很难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丰富立体的历史课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不同的呈现。比如就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单元"鸦片战争"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视频,开展正式的教学之前,可以播放一遍让学生进行观看。在播放之前,教师应准备2~3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避免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毫无重点。

与此同时,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就一些较难的历史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进行小组意见的汇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从某种程度来说,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对象。因此,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之外,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初中教育体系的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6)

一、初中历史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美国的教育专家施瓦布最早指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他指出:“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实际的积极态度。”这就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与探究性学习相适应,是教师所运用的一个基本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体的问题或者学习的任务出发,通过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掌握对各种历史知识和资料搜集整理的能力,并能够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进而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解释。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相关技能,提高其历史问题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问题的基础。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就必须进行实践。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摸索,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学习实践的过程。

2.建构主义理论也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依据,它认为,理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做的解释或者假设。而真正的解释源自于学习者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经过总结得来的。学习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系建构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应该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3.主体性教育理论也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组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启发受教育者,努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实现自我的合格人才。在主体性教育实践中,课堂气氛的营造十分重要,教师要积极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

二、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一)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所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原则

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想象力丰富,思维十分活跃,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有着较为朴素的爱憎观。因此,初中生就像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璞玉,如果雕塑的好,都可以成为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因此,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课堂的设计以及课堂氛围上,都能够对其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2.遵循探究性学习过程结构的原则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科学探索,而科学探索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因此,历史探究性学习过程应当参考科学探究的结构过程,依据本学科的课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3.立足于初中生学习认知能力

进行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也就是主动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技巧,具备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4.与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特点相结合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实践性、体验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结合这些特征进行教学,而不能偏离这些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在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实施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的途径

1.探究性学习在常规课堂中的实施途径

在常规课堂上,渗透教学方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渗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前精心设计所要探究的问题,把探究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开展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活动课中的实施途径

历史活动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是适应新课改要求而开设的。在历史活动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该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模仿历史场景或者历史事件,扮演不同的角色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模仿历史的活动,提高自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水平,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培养热爱学习历史的兴趣。

3.探究性学习在课下的实施途径

在课下,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主要依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通过主动阅读历史书籍、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历史问题等,使自身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素养得到提高。

三、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如何避免历史探究学习的模式化,如何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素养,如何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水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勇于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本着为学生成长成才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教学工作。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已被人们所熟知,并应用到了实际的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做了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探究性学习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7)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充当了一个历史的讲述者,学生则习惯于聆听教师对某一历史事实的阐述,教师对历史事件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真实的态度。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觉得历史课程是一门说教课程,而且与社会现实距离遥远,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新素质教育推广及普及的今天,作为历史课程的基础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应该以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反省自我,在历史的印记中认知事情的真伪,使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应有的体现。

一、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性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是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它通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灿烂的文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历史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对历史本身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高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其次,历史传承的坚强意志不仅感染学生自身品德提升,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使其在生活中遇到困境不屈不挠,敢于承担,品德得到进一步提升。

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历史课程所蕴含的知识是全面的,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文化产物和知识结晶。对历史课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的过程,就是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性就是将历史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同学生自身发展所需的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品德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有利于初中历史课程课改的全面开展。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方式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任课老师对该课程以全新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而且有利于任课老师进行创新性教学研究。教师不仅可以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全面审核,而且可以对初中历史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进行探讨,为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

4.有利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植入了创新性和素质教育两个指标,使原本枯燥无趣的课程变得更具活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使该课程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师生更好地沟通交流,更好地对历史事件的真相及其所产生的效应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初中历史课程设置的意义,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1.启发式教学,提高创新力度。在传统的历史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中,大部分都是由老师对历史背景进行讲解,进而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思考,随后老师给出统一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在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初中历史课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对初中学生认识历史事实的能力进行启发,以引导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对事实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在历史课程的认知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以自己的视野去认知历史,然后对感到疑惑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使思维和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升华。这样不仅提高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提高了初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思维场景。初中历史课程中很多历史史事是丰富有趣的,任课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对讲述章节里所涉及的典故、史话、传说等影响资源进行播放,使学生不仅丰富了视野角度,而且加深了对该材料的深入理解。尤其在具有可争议、可思考的问题题材中,不但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思维场景中,而且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同时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对材料的理解及时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思维成长。这样有利于任课老师更详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思维成长状态。

4.注重创设问题的技巧性、创新性。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问题其实是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讨论与思考的氛围中,尤其针对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不同的人对其事迹都有不同的看法。任课教师在设立问题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该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要巧设问题,不能将问题设立得过于狭窄,这样讨论的余地不大,但是也不能过于宽泛,要照顾到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视野。其次,任课老师在进行问题设立时要注意问题的与时俱进,设立的问题不能过于陈腐,使学生觉得问题本身离现实太遥远,对问题题材本身难以理解,无话可说。

5.鼓励学生质疑,创建民主教学环境。初中历史任课老师首先应该尽量地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意见,使学生对历史题材能够保持独立自主的思考,从历史事件能够提出自我创新性的看法,对即成事实具有另辟蹊径的思路,这样才有利于科学创新。其次,鼓励学生思维标新立异,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动性才能充分调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创新,从问题思考创新升华到思考问题创新。而这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民族的教学环境紧密相连,民主是创新思维培育的平台。

6.开发性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初中历史课程应该尽可能地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想走出课程的局限,打破常规,由课程学习突破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才能够实现,才能够在知识学习积累的同时突破条文性知识带来的思想枷锁,才能够灵活处理现实生活的各种困境,同时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升华。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是实现历史课程教学价值的必由之路,是在新课标要求下结合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事实进行课改的最终选择,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深入学习就是在对历史过程的文化进行积累,而由于传统授课模式的限制使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教学强调任课老师的创新性教学研究,在对历史课程本身的理解过程中创建一个民主的、可以自由研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创新问题的启发下对历史本身进行独立思考,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同度,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课程限制,进行开放性、质疑性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发挥初中历史课程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素质教育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完善自我品德,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8)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属于多方面、综合性的学科,它记录了世界人类起源、社会制度、政体组织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外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对初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由历史这门学科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此外,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具有阶段性、文化性以及延续性等特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初中历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措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并有效地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力度不足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等几方面内容,涵盖范围广、知识面非常丰富。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考中历史课程所占的分数相对较低,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无法达到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同等高度。因此,许多初中学校在对历史教学的投入、师资培养以及课程安排方面都较为轻率,这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思想存在误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教师定位错误。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等,从而使得教学没有针对性。其次,教学方法陈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单一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导致历史课堂教学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次,历史教学简单化。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历史教学就是死记硬背,教学缺乏创新性,没有从培养学生历史思想角度出发,导致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知识根底不牢固。

二、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一)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应当改变传统以数、语、英、理、化为主的思想观念。在素质教育的思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历史理念思路,确立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例如,学校要加大对历史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在课程安排上,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安排并保证课时等。

(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教师应当敢于更新自身的教学思路,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火烧圆明园》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圆明园中珍藏的文物图片以及被烧后圆明园的遗骸图片,并对它们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对历史意义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其次,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中的提问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人们在没有纸张前,都用什么来进行记录?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发明了造纸术呢?东汉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目的性,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三)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的考核与培养

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首先就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师自身水平的培养。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历史教员组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就目前先进的历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及时沟通,并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其次,对历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采用笔试、课堂测评以及学生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末尾淘汰的措施,对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成绩较差的教师给予惩罚,从而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是初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当给予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风英,舒励.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

2.马执斌.实施初中历史课程改革面临困难和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2005(07).

3.黄砾卉,张庆林,陈宁.论批判性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结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9)

随着新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一些教学的理念和一些教学的方式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改变,这就需要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积极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都只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读给初中生听,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而乏味,更使得初中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把创新的教学方式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多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对于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教育,如何创新地教育初中历史,这成为了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与古诗、古文联系起来

因为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仅仅只是照读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使初中生对此感到厌倦,所以教师应把语文教科书上的古诗、古文与初中历史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初中生就不仅能从教科书上对历史的表述来了解历史,还能从古代文学方面认识历史。又因历史课程和语文课程有着一定的相关联系,所以把一些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之中,这不仅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初中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讲授“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把鸦片战争发生的时期、结束的时间和对我国的影响教给初中生,还要同和相应的诗句来讲解,这就能是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理论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课余知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其中两句,不仅表达了战争的残酷,还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家乡的思念。通过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能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环境,人们的生活,也能加深初中生对历史课程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把历史教学与古代文学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初中历史课程。诗词被创做成一首耳熟能详的音乐,当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播放出来时,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古典的美妙之处。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是养成良好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因为初中生可以先通过自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才能在课堂中解决自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这样就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与速度。然而自学的关键在于对教科书上内容的了解与认识,即能否从阅读教材上的历史内容来获取到相应的知识。但由于许多初中生刚经过由小学到初中的转变,他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应从阅读课本上的历史内容开始教育初中生。初中历史教师应先让初中生大声朗读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并让初中生先自我探讨课本上的历史信息,教师再从旁引导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初中生带着对历史内容所产生的疑问去思考,并给适当的时间让初中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抽选小组去回答所讨论的问题和解答,最后教师应对应所回答的每个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

只有通过初中历史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培养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初中生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当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课前先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这样做,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课堂学习质量,也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初中历史

如今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而多媒体也逐渐普及在各大校园内,所以教师应该多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更好地教育初中生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之下都表示出明确的解释,使教科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而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进行充分地多媒体备课,使多媒体教学与图文并茂的初中历史教材相结合,这无疑给初中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学习享受,也能更好地抓住初中生的课堂注意力。初中历史教师应运用PPT软件来制作多姿多彩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搜索出所教初中历史课程相关的内容等,这不仅能使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拓宽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丰富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初中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

又因新课程的初中教科书有了新的改进,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许多有价值、艺术性高的图片,在历史内容的排版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动,使排版更加规律确不会显得刻板,图文紧密联系,就更能突出初中历史的审美方式。而且在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图片具备了相应的观赏性,与课本的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精美的图片可以在无形中拉近了初中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历史与现代之间存在的距离,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初中历史学习环境,让初中生处在这种环境中能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有了这些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使初中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相应的古典艺术,初中历史教科书通过这种排版、这种布置、这种搭配,就能更好地使初中学对初中历史产生兴趣,还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效果,并让初中历史教师能更容易地与多媒体教学系统相结合,开创出适合当今时代的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不应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初中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各种意识的形成,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只用通过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创新的课程探究,才能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这不仅能使初中生终身受益,还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途径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在关注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之余,还要关注初中生的内心想法,并帮助初中生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初中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到初中历史的趣味所在。

参考文献:

\[1\]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2012,(4).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222-02

初中和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以下简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表述上,初看之下只是要求知识程度上的递进,如高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初中表述的基础上,有“进一步认识”、“不断积累”、“不断加深”等动词。但再仔细看时则会从中发现目标制定者对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较初中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有质的变化,这正与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密切相关。目前有系列“过程与方法”①目标讨论文章,围绕“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体性等问题进行热烈地讨论。笔者就初中与高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的同异,从初中和高中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作几点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针对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一、从“结果”谈初中与高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异同

“过程”与“结果”是相对应的一组词。按一般常理,在重视成绩、升学的今天,应该更加注重“结果”,这直接关系着学生是否升入好的高中或大学。为何反而把“过程”列为目标呢?事实上强调过程并非对结果的忽视,相反地,大家仍更注重的是学习结果,但是学习结果具有外显性,通过考试等手段,家长、教师、学生对此都可以对结果做出评价,对此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暂且不论。相反地,“过程”是内隐的,对学习的“过程”获得与否,教师传授是否得当,如果不加以强调,教师、学生对此都不会对其有所关注。但“过程”对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长远重要的影响,所以明确提出“过程”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地,之所以不提出“结果”目标,是因为大家会自然而然的重视,“过程”目标的提出为“结果”的数字量化赋予一定的文字表述说明。下面笔者就试着从课程制定者所期待的“结果”来谈初中与高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异。

在21世纪来临之际,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根据时展的特征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学习观。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观点,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在此大时代背景下,我国课程目标制定者也做出相应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其中“过程与方法”的提出是其亮点之一,初中课标中对“过程”的表述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高中课标则是“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关于“方法”目标方面,初中“方法”目标表述为,“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高中的“方法”目标的表述为,“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通过比较发现,初中和高中都强调历史学习的一般思维方法,“主要涉及历史观察、历史调查、历史比较、历史分析与综合、历史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具体表述为“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出观点”的过程中“得”出方法目标。而高中“方法”目标,是学习历史学家们那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辩证思维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达到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的目标。可见,“方法”目标是在考虑学生的不同时期的思维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来的,同时,制定者希望通过制定过程、方法目标来促进学生思维的阶段性的发展任务。

二、初中与高中“过程与方法”主体性的同异

同样地,通过对初中和高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比较,结合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都迅速的发展但其发展形式、发展水平都存在,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少年期和青年早期②的思维是不同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个体又各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国内的研究表明,在校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处于占优势的地位。可以看出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外在的学习活动过程与内在学习思维过程,均成动态的,所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也呈现变化趋势。在初中阶段前期,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较低,所以推测此时段教师的“教”的“过程与方法”占主导地位,由教师作为主体引领着学生“学”的“过程与方法”,但随着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初中阶段的中、后期教师的“教”的“过程与方法”比重呈下降趋势。反观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们辩证思维已处于占优势的地位,此时教师的“教”的“过程与方法”则作为手段,从属于学生的“学”的“过程与方法”。当然“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也会随着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师的经验、学生们的个体差异等改变而改变。

综上所述,初中和高中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的不同,正是因为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差异,这同时也反映了新课改中设定“三维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正如聂幼犁撰文中“三维目标与原来从任务角度作出的“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分类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实现过程在学科特征、心理特点与教学特性上的一致性、立体性和发展性,而且突出了学习主题的人格特征。

注释:

①相关文章如:聂幼犁: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历史教学问题,2009(1);陈辉:历史新课程“过程”目标初探历史教学问题,2009(1);周仕德: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再审视,历史教学,2009(11);张汉林: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点思考,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3);朱继军:浅论“过程与方法”,历史教学,2009(3);於以传:中学历史课程“史学方法目标”初探,历史教学问题,2009(5);朱煜:教师的“过程”目标哪去了,历史教学问题,2009(3);张汉林:谁的“过程与方法”,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 7);林荣高:浅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6)。

②根据年龄的划分,“青少年期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11、12岁到14、15岁这段时间可称为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个体正处于初中阶段。从14、15岁到17、18岁也可称为青年早期,这个阶段的个体正处于高中阶段。”(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P320-321).

参考文献:

[1]张汉林.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点思考[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3).

上一篇: 银行财务论文 下一篇: 医学信息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