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6 19:18: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智能理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为学生管理提供发展的教育观传统的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教育和培养。在学校,学生上得最多的就是语言和数理课,这些课程被称为“主科”,而其他诸如体育、音乐、美术等一些被称为“杂科”的课程却几乎被忽略。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是有差异的,并非每个人都擅长语言和数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要兼顾发展。因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有发展的教育观,要相信每个学生经过一定的培养都能有自己的上升空间,要给予学生发展智能强项、弥补智能弱项的机会。例如,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让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同样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便可以增强其自信心,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生源数量减少,各中职学校纷纷降低入学门槛,有些学校甚至不设门槛,这样就导致中职学生素质下降,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来说,中职学生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化基础差,学习动机不强。选择读中职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成绩不好、没考上高中的,他们大多数不爱学习,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事,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也不强。二是逆反心理强,控制能力差。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最容易有逆反心理,不服从管理,爱跟家长和老师对着干,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行为规范上很难约束自己。三是自我认同感低。中职学生由于过去学习成绩不好、不听话等原因总是挨批评,因而在他们的内心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很差劲。社会对中职学生存有一种“差生”的看法,使得他们更无法树立自信,因而缺乏自我认同感[2]。中职学生的管理现状也存在着一些与多元智能理论相背离的情形,主要表现在:
1.重行为约束,轻个性发展各中职学校基本上以班级的出勤、卫生、纪律等量化考核结果作为衡量一个班级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标准,于是乎学生管理者的工作便集中在控制学生迟到、旷课,整顿学生仪容仪表等事项上。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却往往不闻不问,也无法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以外的特长。
2.批评多于表扬,压制多于鼓励大部分中职学生管理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少去认真观察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一旦发现问题,他们便用一种批评训斥的语气去教育学生、压制学生,而对于学生出现的好的、进步的一面却很少去表扬和鼓励。
3.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奖惩机制不够科学中职学生管理者对中职学生的总体评价往往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遵规守矩,在此之上再去考虑学习成绩如何,学生的特长、个性、能力等却很少纳入评价的标准之中。在奖惩方面,以惩罚为主,学生一旦犯错便要接受各种惩罚,在这种压制式的管理之下,教育效果可想而知[3]。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展示自身智能强项创造机会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至少拥有以下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平等且相互独立的,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都各有所长。因而,中职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智能强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特长,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如果学校只是一味地让原本就不爱学习的中职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那么很多学生的潜能就得不到发挥,同时也会扼杀很多学生的特长,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设计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例如:小说《项链》,以“唉!我可怜的马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结尾,这给每一位读者都给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我们设计出了一道很好的开放性作业———续写小说结尾。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吸引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作业也应讲究一定的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做作业,才能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作业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形象化、趣味化,使作业从单一以语言符号表达的形式中走出来,与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了毕淑敏的作品《离太阳最近的树》之后,让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办一张以“保护我们的地球”为主题的手抄报;在学习了《诗经•静女》之后,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把本诗改编成一首爱情歌曲的歌词。这种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
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中医英语词汇和用法。本文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英语教程》为例,具体阐释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医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中医英语教程》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疾病、治则和治法,针灸学以及中药学和方剂学。首先,在中医英语课程开课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智能情况有初步了解,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答案,判断学生的智能强弱,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问卷分为判断题和选择题,每道题的内容都是相应高智能的表现,如判断“你在背诗和有韵律的词句时很出色”,“经常说过的一个词你用错了,你就会纠正”等正确,则表示语言智能发展得很好,若判断“你唱歌时音阶很准”,“你喜欢听各种乐器,并能通过辨音认出它们”正确,则表示音乐智能发达,而判断“你能注意到你愁闷和高兴的情绪变化”,“你特别喜欢扮演什么角色并编出剧情”正确,则表示人际交往智能比较发达。经过对几个班级学生的测试,发现他们的确各有所长,各项智能表现也极不相同,但是现在的学生人际关系智能普遍较高,这也同如今的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其次,在确定了学生智能强弱项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各个强项的学生分为一到二组,例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分为一组,将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学生分到一组。教师将书中的内容根据其特点分为若干部分,不同组别的学生负责一部分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对于所讲内容如有不明之处可以进行提问,若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共同解决或教师进行细致讲解。例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负责教材中第一部分中医基础,这部分的中医术语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规则,对于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记忆相对容易,通过这些学生的记忆转换然后讲解给其他同学,将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可以为语言智能强的同学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资源,经过他们的消化理解,转述给其他同学,使其他同学更容易理解并记忆教材中的内容。而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同学可以负责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这些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后,将书中内容编排成短对话,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其他同学。这种方式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并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学生负责第四部分针灸学,这些学生对于身体部分和的理解要优于其他同学,可以讲解经络、腧穴的中英词汇。自然探索智能突出的学生负责第五部分中药学和方剂学,这些学生对中药的理解有助于英语单词的记忆,而方剂部分多为拼音构成,便于学生记忆。最后,将内省智能强的同学分为一组,负责对书内的每个部分和整本书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对教材有一个整体认识。
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根据学生智能的强弱,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以自己的方式讲解给其他学生,并能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如遇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讲解。这样的课堂模式既弥补了教师在某方面的智能弱项,也加强了学生智能强项的开发,带动智能弱项的发展。从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听,变为学生教,学生听,学生总结,教师补充,使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中医英语课堂也有一定的缺点。首先,不能将所有的智能都运用到课堂当中,如音乐智能、生存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大的用处,但是将全部智能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稍有牵强。若能够将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英语课程结合起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多元智能理论全面应用在教学当中,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其次,学生的配合程度也十分重要,学生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强项智能,认真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并能够生动地讲解出来,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但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书本中的内容,更不用说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同时,在某个智能方面比较弱的学生,如果不能对书本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AT89C52无线智能报警系统
Abstract
ThepaperintroducesawirelesssecuritysystemthatisbasedonAT89C52.Ithas8wirelessblocks.Ifintrudersbreakintoablock,thesensoroftheblockwilltransmitasignaltotheMicroControllerUnit.AtthesametimetheMicroControllerUnitwillmakeanalarmsound.Thewirelesssecuritysystemhasakeyboard,whichenablesonetoprocesskindsofoperationtosaveone''''svaluablepropertiesfromanykindsofharms.
Keywords:AT89C52,wireless,securitysystem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但是,当人们在享受先进的人类文明时,如果意外事件突然发生,比如发生火灾、入室盗窃、突发疾病等等,往往会给人们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因此,人们有必要对诸如此类事件进行防范。
安全防范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安全防范意识愈来愈深入人心。现在人们采用高科技技术对火灾、盗窃、紧急求救等可能发生的会造成财产损失和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事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有险情就会发出警报,有时还可以采取应急措施来排除隐患。现在已出现很多种类的报警器或报警系统,比如汽车报警器、家用报警器、公共场所报警器等,近来又出现了智能楼宇和小区集控系统,前面的几种报警器功能比较单一,属于早期的产品,而后者的系统复杂,功能强大,科技含量很高,但价格不菲。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想设计一种实用性好、适用广泛、可靠性高,能满足大部分保安和报警需要,同时又具有可扩展性的报警系统。根据导师的分配,我负责完成智能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
二.报警系统功能介绍
*防盗、防火、防毒气多功能集于一体
*8路无线防区
*使用键盘进行各种操作
*具备防区总设和撤防方式
*具有密码设定和修改功能
*报警响应时间可编程
*14位8组电话号码存贮功能
*自动电话拨号
三.智能无线报警系统概述
一个报警系统是由传感器、微控制器、报警单元和指示装置等部分构成。传感器感知报警信息的变化,微控制器则对从传感器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用户设置的报警参数来做出合理的处理,通过报警单元和指示装置告知用户。
1.传感器
传感器是整个报警系统的"触觉",如果没有传感器或者传感器失灵,则报警系统就无法检测报警源的信息,也就无法做出任何报警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感器是现代智能报警器的"眼睛",传感器的种类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报警器的类别和性能。
专门用做报警传感器的传感器有:红外线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离子烟雾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等。其中红外线传感器用来探测人体移动、声波传感器则探测玻璃破碎时发出的声音,通过这两种传感器可以感知有无非法入室。当报警器装备了它们后就具有了防盗、防劫功能;离子烟雾传感器则是用来探测烟雾的浓度,在发生火灾前或火灾时总会有烟雾产生,因此离子传感器被用做火灾报警传感器;而气敏传感器则是用来探测有毒有害气体(煤气、一氧化碳、汽油蒸汽等等)的浓度,如果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超标,则会造成及其严重的后果,所以现代的智能报警系统少不了气敏传感器。
以上只列出了四种常见用在报警系统中的传感器,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2.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MicroControlUnit简称MCU)主要用于控制领域,用于实现各种测试和控制功能。MCU是现代所有智能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按照人们预先设计的顺序和方法对事件进行连续不断地判断处理。微控制器已经成为目前高科技产品的控制处理中心,虽然它只能程序式工作,不懂得随机应变,但如果我们设计出完善、可靠的程序,则它就会做得"天衣无缝",完全胜任一个控制和决策者,值得一提的是它可以时刻工作,而不知疲倦,因此它很适合用在实时监控系统中。
报警系统是个实时系统,它需要对各种报警源信息进行实时判断和处理,同时它还要对各种事件和用户参数进行综合处理,以满足各种不同场合不同用户的需要,如果一个报警系统没有微控制器,就如同于一个人没有了大脑,因此好的报警系统得拥有性能优异的微控制器,拥有微控制器的报警系统就可以成为自动的和智能的报警系统。
3.报警和指示
报警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出现危急情况之前或之时给人们以告示、提醒或根据用户所设定的处理方法和步骤进行自动应急处理,以至达到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或减少发生意外情况时造成的损失。报警和指示是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传感器、微控制器构成了报警系统的三个最基础的要素,传感器是"眼睛",微控制器是"大脑",而报警和指示就是"手和脚的行动",它可以向人们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各报警器的信息,当有报警情况时还可以响应从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做出相应的各种报警行为。
4.键盘控制面板
键盘是实现人机对话的一种重要输入方式,在各种智能仪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用键盘向微控制器输入数据或对程序的进程进行管理。用户通过对键盘进行某些操作,设定报警系统具有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功能,使得报警系统更加富有人性化、智能化。报警系统可能还有很多单元部分,这里只讲了其中重要的部分。
目录
摘要2
一.前言3
二.报警系统功能介绍3
三.智能无线报警系统概述3
1.传感器3
2.微控制器4
3.报警和指示4
4.键盘控制面板4
四.硬件设计5
1.防盗、防火灾等方面的设计5
2.微控制器的选择6
3.报警和显示设计6
4.键盘设计6
5.器件介绍7
1.89C527
2.24C028
3.HT-12E9
6.系统电路10
1.无线信号发送电路10
2.无线信号接收电路11
3.数据存储电路12
4.双音多频拨号电路16
五.软件设计16
1.主程序16
2.键盘扫描和键值处理18
3、无线报警信号接收程序19
4、双音多频拨号原理20
六.系统设计的实现过程23
七.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3
八总结与体会24
九.结束语24
十.参考文献25
十一.附录26
十一.附录
(一)、键盘操作说明
1、开始按下"*"键后,蜂鸣器发出一短促键声,表示主机认为键盘操作开始。
2、密码输入当按下"*"键后,若设有用户密码,则接着输入密码(1-6位阿拉伯数字),然后按"#"键确认,若输入密码正确,则蜂鸣器在按下"#"键后发出一短促键声,否则发出两声短促键声。如输入错误则须重新输入密码。
3、设置要对系统工作参数进行设置,则需在输入密码后按"设置"键,之后可以进行下述操作。
(1)、区域设置按"1",接着输入"1"到"15"的区域号。
(2)、防区总设防/撤防设置按"2",接着按"设/撤"键对报警系统的设防和不设防状态进行设置,设防时总设/撤指示灯亮。
(3)、各防点设防/撤防设置按"3",对各报警源进行单独的设防和不设防进行设置。
(4)、密码修改按"4",修改方法:新密码+"#"+新密码+"#",如果两次输入的新密码不相同,则将保留旧密码。
(5)、故障检查按"5",此时有故障的防区点指示灯会闪烁,表示该防点探头出故障,需要进行检修。
(6)、清报警和故障信息"6"+"#"+"6"+"#",使用此功能后,主机将清除此前的报警信息和故障信息。
(7)、报警延时时间设置按"7",可以在1-9分钟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8)、电话号码设置按"8",可以输入8组电话号码,每组电话号码允许最大16长度,不足16位的按实践长度输入即可。
(9)、遥控方式设置按"9",可对4路遥控器进行遥控方式设置,此设置提高了用户使用遥控器的灵活性。
2.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的前提条件
智能网是一种可迅速、经济、灵活地提供新业务的网络体系,在智能网上开放补充业务,其优势不仅在于业务、用户数据的管理及业务逻辑的控制比较集中,而且还在于用户可在较大范围内使用业务,用户可在任何通过No.7信令网与用于开放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SCP相连的地方,使用智能网业务,正是这后一点优势为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提供了技术基础。要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实现网间信令功能的互通。此外,在网间互通的智能网业务中,业务呼叫的主叫与被叫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网络的情况将占较大比例,如果两个进行业务互通的网络彼此无话路相通,实现智能网的业务互通是不可能的,所以前提条件之二就是实现网间基本呼叫控制功能的互通。以下所有对于互通方式的讨论将建立在这两个前提之下,有关两网实现话路及信令网互通应遵循的原则,这里不做讨论,但假设它们是符合有关规定的,本文将只从技术的角度,对实现智能网业务网间互通的几种可能性进行探讨。
3.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的方式
网间互通是指由几个网络合作提供一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其中包括智能网与智能网的互通,智能网与非智能网的互通。国际电联曾在建议Q.1201中,将业务处理层次上的网间互通概括为两种情况:
(1)两个IN结构的网络合作提供一项智能网业务,如图1所示:
IN-SLIN业务逻辑
BCP基本呼叫处理
GW网关
图1业务处理层次上的网间互通(IN与IN)
在图1中,GW1用于在两网间进行呼叫的接续,GW2用于接入其它网络中的业务逻辑,GW3用于在各不同网络保有的业务逻辑间进行通信。
(2)IN结构的网络与非IN结构的网络合作提供一项智能网业务,如图2所示:
IN-SLIN业务逻辑
BCP基本呼叫处理
GW网关
图2业务处理层次上的网间互通(IN与非IN)
在图2中,GW4的功能是在IN结构的网络和非IN结构的网络之间接续呼叫,在两个网络的BCP之间提供互通.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不考虑进行互通的两个网络的接入类型(PSTN、ISDN)及智能结构的等级(部分智能网、完全智能网、非智能网),并结合我国的智能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方式可归结为三种方式。
为了便于讨论,首先假定有如下一个需要进行IN业务互通的例子:
网络1由运营者甲管理,它利用业务控制点SCP1开放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网络2由运营者乙管理,用户A和用户B是网络1的用户,用户C和用户D是网络2的用户。
下面将就此例,探讨网络2的用户使用运营者甲在SCP1上开放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即实现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在网络1与网络2之间互通的三种方式。
方式一:通过对方网络的SSP访问对方的SCP
图3通过对方网络的SSP访问对方的SCP
如图3所示,在这种智能网业务互通方式下,网络2的用户C拨叫在网络1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号码时,由网络2的端局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网络2的网关GW2,经网络1的网关GW1传送给网络1的业务交换点SSP1,由网络1的SSP1与网络1的SCP1交互作用后,SSP1得到SCP1送来的真正的被叫号码,并将呼叫接续至被叫用户B。如果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给用户送语音提示或系统需要收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等,则需网络1中的智能外设IP1进行辅助。
方式一的特点是,在整个IN呼叫的处理过程中,与智能网业务有关的处理完全由网络1完成,对于网络2来说,就如同处理一个到网络1的普通呼叫一样。业务特性的变动对网络2没有任何影响。即便网络2是一个非IN网络,也可用此方式实现智能网业务的互通。但网络1中负责汇接本网及外网IN呼叫的业务交换点需具有较大的处理能力。在呼叫处理中,由于必须经过网络1的SSP1接通主、被叫,有可能造成路由组织上的不合理。
方式二:通过本网的SSP直接访问对方的SCP
网络1用于开放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SCP1可被与其进行业务互通的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接入,如图4所示:
图4通过本网的SSP直接访问对方的SCP
网络2的用户C拨叫在网络1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号码时,由网络2的端局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SSP2通过No.7信令网直接与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SCP1进行交互作用后,SSP2得到SCP1送来的真正的被叫号码,由于被叫用户B位于网络1,SSP2需按照网络1与网络2互联互通的有关路由组织原则将用户C与用B接通。如果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给用户送语音提示或系统需要收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等,则需网络2中的智能外设IP2进行辅助。
方式二的特点是,由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直接与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SCP1进行交互作用,SSP2获得真正的被叫号码后可直接选择最佳路径,将主、被叫接通。只要在网络2中合理设置业务交换点,且两网络话路互通的路由组织方案合理,就不会出现在呼叫接续中路由组织不合理的现象。由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及智能外设直接处理IN呼叫,减轻了对网络1中的相应设备的压力。此方式的缺点在于需要统一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与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的接口规程;一部分业务数据需在网络2中设置,如:业务的触发数据需在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中设置,业务的录音通知数据需要在网络2的智能外设中配置,而且一旦数据有变更,如:录音通知更改,则网络1需通知网络2,并将更改的数据提供给网络2,协助它重新加载。在这种互通方式下,网络1与网络2的运营者需要互相配合,两者在业务开放过程中较紧密地耦合在一起。由于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可直接接入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而在INAP规程中没有相应的机制来保证SCP与SSP之间通信的安全性,这样可能会对业务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由于网络2中的多个业务交换点都可直接接入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使得网络1业务控制点的逻辑信令关系变得十分复杂。
方式三:通过不同运营者SCP间访问的方式
为了实现这种业务互通方式,需要在SCP1及SCP2分别配置不同的业务逻辑。在SCP1中配置的业务逻辑包括两个部分:a.用于处理来自本网的业务呼叫;b.用于处理与本网互通的其它网络的用户对本网开放的业务的呼叫。在SCP2中配置业务逻辑c.用于处理本网用户对与本网互通的其它网络开放的业务的呼叫,这部分业务逻辑不涉及业务的具体特性。在网络2中,当SCP2收到对在SCP1中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的业务请求时,SCP2中的逻辑c启动,控制SCP2与SCP1交互作用,SCP1在逻辑b的控制下对呼叫进行处理。SCP2接收来自SCP1的指令,并与本网中的SSP2一起完成相应的指令,以向用户提供网间互通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图5为一个网间互通被叫集中付费业务中,各部分业务逻辑间交互作用的示意图。此种互通方式的中继方式如图6所示。
图5网间互通被叫集中付费业务中各部分业务逻辑间的交互作用
图6通过不同运营者SCP间访问的方式
网络2的用户C拨叫在网络1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号码时,由网络2的端局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SSP2通过No.7信令网与SCP2交互作用,在SCP2中有一个支持与其它业务控制点交互作用、接受来自其它业务控制点的指令的简单业务逻辑,该业务逻辑与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的具体特性无关,在该业务逻辑的控制之下,通过智能网应用规程中SCP与SCP之间的接口规程(智能网功能集2支持),SCP2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SCP1,收到SCP2传来的信息,SCP1找到相应的业务逻辑,该业务逻辑包含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的全部业务特性,并支持对外网来的业务呼叫的处理,执行业务逻辑,将翻译得到的真正的被叫号码返送给SCP2。SCP2收到真正的被叫号码后,将其传给SSP2,并命令SSP2完成到被叫的接续。SSP2收到被叫号码后,由于被叫用户B位于网络1,SSP2需按照网络1与网络2互联互通的有关路由组织原则将用户C与用户B连通。如果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给用户送语音提示或系统需要收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等,由SCP1指示SCP2,在网络2中的智能外设IP2的辅助下完成。在SCP1执行业务逻辑的过程中,如需要监视接续状况或需要结束本次呼叫,均要用指令通知SCP2,由SCP2辅助完成,且在正常接续时,呼叫结束的指示由SCP2发送给SCP1。
1.2设计原则本系统设计方案中遵循稳定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规范性、扩展性、易操作性、安全性、易维护性和高度兼容性等原则.
1.3设计依据本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华南师范大学交通秩序管理规定》、其他相关国标及部标等相关规定.
2系统的构建
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在校园宽带网络之上,系统主要由交通管理中心、车辆进出口管理终端、无线对讲系统和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2.1系统结构图系统的结构图见图1.车辆进出口终端采集车辆进出数据;视频监控终端采集视频信息;无线通信系统保证指挥调度顺畅;车辆数据及视频信息通过校园网传送到交通管理中心,交通管理中心负责处理信息(包含利用GIS实现地理定位)、在大屏幕显示信息、存储信息及事件处置。
2.2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集感应式IC卡(校园卡)技术、远距离智能识别技术、车牌识别、视频监控、图像识别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实现车辆出入的全自动化管理,即对车辆出入控制、核查、显示及校对车型、车牌等进行科学而可靠的管理.系统采用了国际上领先的远距离无线识别技术和双卡认证技术,其实用性、先进性、安全可靠性、性价比较高.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布局图见图2.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功能:(1)基本功能.具有远距离智能车卡、月租卡、临时卡、管理卡和特权卡等各种管理权限和工作模式,可根据要求设置成不收费或分时段计时收费方式,不停车收费(ETC).(2)远距离智能识别功能.校内车辆或月保车辆若配备远距离识别智能车卡(放在前挡风玻璃处),该车进、出校区无须停车刷卡,离出入口4米左右,系统会远距离识别,自动抬闸放行.(3)自动出卡功能.对于临时进入小区卡的发放,采用自动出卡机自动出卡(人工发放亦可).(4)中文显示功能.采用高亮度LED显示屏,全中文显示操作提示、时间、卡有效期、收费金额以及问候、祝福的相关信息.(5)语音提示功能.正常操作可提示“请取卡”、“欢迎入场”、“一路顺风”等相关信息,误操作或非法操作则给出相应提示.(6)对讲功能.在管理中心安装对讲主机,各出入口安装对讲分机,保证各出入口和管理中心的联络.(7)车牌自动识别功能.本系统可同时启用车牌自动识别功能,即车辆出入时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号码,并连带核对入场时IC卡号,以增强车辆身份管理.(8)图像识别功能.在车辆出入时,自动摄取车辆外型、颜色、车牌号码等图像信息,可对比识别并存储供查阅.(9)双卡认证功能.车辆出场时,对车辆和驾车人双重认证,避免车辆被非法盗走.(10)防砸车功能.采用专用技术配合车辆检测器实现防砸人、车功能.
2.3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署在出入口、停车场、主干道及危险点上.整个系统的网络结构见图3.(1)视频监控系统遵循NGN网络架构.①控制流与业务承载流相分离;②业务流不依靠流媒体服务器转发,克服系统瓶颈;③更高的系统稳健性:核心服务器故障,业务可正常运行;④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升级和新业务开展;⑤可平滑扩容,适合大规模部署.(2)系统特点.①标准的全IP架构[6];②显示清晰.一次编码,全网数字化,提供端到端的高清晰动态图像,实现所见既所得,可以把校园监控清晰地进行大屏显示,采用H.264/AVC编码标准[7];③使用方便.前端云台、摄像头、报警器和广播等高速响应,以快速控制现场,方便校园网的监控需求;④存储可靠.专业、稳定可靠的存储,实现端到端的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和综合利用,在校园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安全可靠调用所需图像.
2.4交通中心管理系统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交通管理中心作为华南师范大学保卫处的事件处理中心、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它包括了基础环境、信息系统集成、大屏幕电视墙以及系统操作平台的建设.基础环境按现在常规的标准建设.这里主要描述大屏幕电视墙系统的建设.整个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建设要求整体设计美观、大方、合理,充分显示现代化的特点并与大厅格调及工作性质相融合.大屏幕显示系统能显示从网络送来的各种信息,局域网上任意一台PC、工作站和服务器都可以大屏幕作为自己的虚拟,对监控信息、信号、电子地图(GIS)、图像胶片、照片和摄像机等多种图像信号进行投影、放大、播放和下载.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投影显示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和控制终端组成,可对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各种计算机图像信号进行综合展示,形成一个查询准确、显示全面、操作便捷、管理高效和美观实用的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为了节省投资及运行成本,大屏幕系统不采用传统的DLP投影显示系统,而是采用通用的6块55英寸的高清晰液晶监视器,以2*3排列方式组成一面布局平衡的大屏幕显示墙.
2.5视频、语音报警系统本系统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在校园实现以下功能:(1)报警系统集成到校园的整个安防系统中,实现与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地图及其他系统进行报警联动.(2)实现多路电话进行排队显示主叫号码并显示报警地点.(3)数据网络系统,能实现多条件录音和视频查询、播放.(4)可以同时接受多起报警,系统自动排队接入系统,并进行录音,同时根据警力分布情况进行出警调度.(5)可远程进行语音报警录音和视频查询,并且主机可控制终端的开机与挂机.
2智能管理系统。
智能管理系统分为库位管理、物资划分、货物入库管理、货物出库管理、货物移动管理、货物盘点管理、数据预测分析等部分。物资划分即采取对物资逐一标识或对仓储货位标识的方式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物资入库准确定位、仓储物资可视化管理、自动选择出库物资所在货位。货物入库管理即ERP生成入库单后由仓储管理系统自动接收。使用手持终端显示ERP入库单数据,用于核对到货物资信息,在ERP系统中获取详细所到物资编码,对到货物资所存货位进行准确定位,完成到货登记。对需要逐一粘贴标签进行管理的物资则由仓储管理人员在完成到货登记后对电子标签进行数据写入并进行粘贴。通过RFID阅读器对货物上RFID标签信息读取,对货物进行自动识别,由系统自动分配货物的货位。货物出库管理即常规用料出库时,由ERP系统生成领料单后,仓储管理系统自动获取物料编码、单位、数量、领料人等信息。无采购订单物资出库时,由专业公司业务员在智能物资管理系统中录入电子出库单,同样包含物料编码、单位、数量、领料人等信息。货物移动管理即货物移入、移出货位跟踪校验。在系统中即时反映物资移库状态。启动移库流程后通过物资编码确定需移出物资的货位,至指定货位后对货位标签进行扫描,核实所移物资的型号、单位、数量等信息后进行装载。到目标货位后对目标货位标签进行扫描确认货位,卸货完毕后确认新增物资、型号、单位、数量等信息。智能仓储系统自动生成物资调整单据,并对相应货位所存物资信息进行更改。货物盘点管理有即时盘点与详细盘点两种方式。数据预测分析即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需要对物资入库、仓储、出库的数量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建立接口与集团公司ERP、系统无缝连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融合。
3防入侵系统。
防入侵系统分多种形式,例如:红外对射报警系统、激光对射报警系统、振动光缆报警系统等。本工程采用电子脉冲围栏系统,在库区的四周围墙上安装电子围栏:其具有阻挡,报警功能;安全性好、误报率低、威慑性强、可靠性高、适应范围广;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
4门禁管理系统。
门禁管理分为人员管理和车辆出入库管理。库区工作人员配发有RFID标签的入门证,同时对其二代身份证射频信息进行采集并在门禁管理系统中保存。出入库区时通过获取员工的入门证或身份证中的射频信号,与门禁管理系统内信息进行核对,核对通过后自动放行。并对其出入库时间、频率等信息进行统计。本单位配送、倒料、公务车辆均使用RFID标签进行标识,同时对经常进入库区的领料、送料等外来车辆经行标签粘贴。标签标识信息包括车辆牌照、型号、吨位、所属单位等;同时门岗设置摄像头进行拍照,服务器中保存车辆照片与驾驶员照片用于出库和再次入库时核对。
5自动计量管理系统。
场区内设置地秤,车辆在地秤上的显示信息可随时传送到运行中心。
6车辆监控管理系统。
结合油田公司现有的车辆监控系统,在每辆运输车辆上安装1台GPS视频车辆行驶记录仪,对车辆运输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及定位管理。使用GPRS定位系统与GIS技术,结合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出库单信息对配送车辆所装载物资进行全程跟踪,显示配送车辆装载物资的详细信息与目标单位信息。待物资到达指定用户后由用户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中确认货物到达,完成物资配送流程。
2基于大营销体系的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基于大营销体系的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在许多省市相继上线,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也真正走进了大众视野,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通过工单处理、基础数据管理、系统通知平台、停电通知、系统接口、业务实时报表和可视化展示、总保护器监控以及一系列系统辅助功能在各省市的电力公司的大营销体系的应用中优化了业务环节、深化了数据分析、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业务量,减少了用工成本[4]。与此同时,基于大营销体系的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也将信息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新型理念深度融合在服务系统中,提升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效率[4]。从基于大营销体系的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在各省市上线运作开始,各省市的电力公司的各项电力业务都得到了高效的处理。从客户需求到系统接收,到维修通知,到工单处理,再到客户调查以及最后的回访形成了一种全程高效监控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大营销体系的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还研发了一种便捷的手机APP,客户将手机APP下载到手机应用中,让客户更方便、快捷的进行查询。同时系统可将停电、缴费等信息反馈给客户,电力公司也可通过这种软件来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专业、便捷的服务。|因此,由于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在许多省市的电力公司的初步应用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也将逐步应用于全国各地,并将在基层得到延伸,使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另外,在将大营销体系的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应用到电力企业发展中之后,电力营销的管理机制、营销理念、营销策略等也进行的一定的转变,尤其是营销管理机制的转变,逐渐向着服务方向发展,不仅要保证企业的供电质量,更要保证有着较高的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对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3基于大营销体系的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应用中注意的事项
首先,基于大营销体系的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一定要根据电力消费市场、消费人群及消费理念的不断发展做出相应变化,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时展要求才能向前发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还要对电力智能主动服务系统中的相关技术不断进行革新,使其更好的为电力公司的大营销体系服务。最后,还要对电力企业的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可通过业绩考核,出勤考核、公司员工调动管理、奖惩与激励等制度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电力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外,根据绿色电力市场发展的情况,电力公司还需要为用户提供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本设计的理论设计方案、调试方法、测试数据分析方法及设计中的特色与创新点等对自动运输机器人、家用清洁机器人、灭火机器人等自主及半自主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两轮小车光电寻线PWM调速寻光雷达路径规划自适应位姿控制
Abstract
Basedonthecomputercontroltheory,MPUtechnology,sensingtechnology,intelligentcontroltheory,mechatronicsandRobotics,wehavedesignedalittleintelligentelectro-drivecarwhichcantraceblacklinesautomatically,identifyironandthenmeasureitssize.Thislittlecaralsohavetheabilityofobstacleavoidance,routeplanning,distancemeasuringetc.
Inourthesis,wegivethedetailsofthetheoreticformulating,designing,debuggingofourcar''''smainbody,it''''smaincontrolsystem,it''''sinformationperceivingunit,drivingunitandit''''smotionstrategy.Withtheanalysisofourdebuggingprocess,wegivetheplanningofthecar''''smotionparameterswhichmustbeconsideredduringthecar''''swholetask.
InPart3,weshowourinnovativepoints:Probabilityanalysisbasedobstacleavoidanceunit,human-machineinterfacebasedonserialscanningmethod,light-seekingradar,andself-adaptivepositioncontrol.
Finally,wethinkourworkcouldhaveaprofoundinfluenceonth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fully-autonomyorsemi-autonomyrobotsuchasautonomictransportrobot,fire-fightingrobot,homeclearingrobot,etc.
Keywords:2-wheelvehicle,PWM,lightseekingradar,routeplanning,self-adaptive
1方案设计与论证
根据题目的设计要求,小车要能自动寻线、检测金属物、避障、寻光、测距离以及在不同的区域控制自己的速度与行驶角度。我们把设计分为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这样降低了设计的复杂度,使得整体条理更为清晰。这五个部分是:小车本体、主控单元、信息感知单元、驱动单元。
1.1小车本体
小车行走机构的方案分析与选择:
方案一履带式行走机构:运行平稳、可靠,走直线效果很好;但结构较复杂、移动速度较慢,转弯过程的控制性能较差。
方案二腿式行走机构:可以走出多种复杂的路线,但结构复杂、运动中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差、移动速度较慢。
方案三两轮式行走机构:结构简单、运动平稳、移动速度快、转弯性能好,且易于控制,适用于小功率的行走驱动。
方案四四轮式行走机构:结构简单、运动平稳、移动速度快、易于控制,但原地转弯性能不够好。
通过对比赛中小车要完成的任务的研究以及对四种方案的对比,我们最终选择了两轮式行走机构。
车体框架,基于设计要,我们以对称结构为基础设计。
基本要求
(1)电动车从起跑线出发(车体不得超过起跑线),沿引导线到达B点。在"直道区"铺设的白纸下沿引导线埋有1~3块宽度为15cm、长度不等的薄铁片。电动车检测到薄铁片时需立即发出声光指示信息,并实时存储、显示在"直道区"检测到的薄铁片数目。
(2)电动车到达B点以后进入"弯道区",沿圆弧引导线到达C点(也可脱离圆弧引导线到达C点)。C点下埋有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薄铁片,要求电动车到达C点检测到薄铁片后在C点处停车5秒,停车期间发出断续的声光信息。
(3)电动车在光源的引导下,通过障碍区进入停车区并到达车库。电动车必须在两个障碍物之间通过且不得与其接触。
(4)电动车完成上述任务后应立即停车,但全程行驶时间不能大于90秒,行驶时间达到90秒时必须立即自动停车。
2、发挥部分
(1)电动车在"直道区"行驶过程中,存储并显示每个薄铁片(中心线)至起跑线间的距离。
(2)电动车进入停车区域后,能进一步准确驶入车库中,要求电动车的车身完全进入车库。
(3)停车后,能准确显示电动车全程行驶时间。
(4)其它。
目录2
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要求3
一、任务3
二、要求3
三、评分标准4
四、说明4
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论文5
摘要5
Abstract5
1方案设计与论证6
1.1小车本体6
1.2主控单元6
1.3信息感知单元7
1.4驱动单元8
1.5人机接口单元8
1.6策略的选择8
2理论设计10
2.1小车本体设计10
2.2小车主控系统设计11
2.3信息感知单元的设计13
2.4电机驱动单元19
3特色与创新20
3.1串行扫描实现的人机接口20
3.2避障单元的设计20
3.3寻光雷达及小车位姿控制20
4调试过程及测试数据分析21
2.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当前高校的乒乓球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即教师在上面做示范,学生在下面模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几乎是机械学习,不需要动脑筋思考。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不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地束缚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乒乓球教学手段也极其简陋,除了乒乓球桌、球网外,再无其他诸如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施。长此以往,学生疲于看示范、反复练习,感受不到乒乓球运动带来的乐趣,最后就会对乒乓球的学习丧失兴趣。
3.评价方式片面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以运动技能测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依然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定的主要方法,究其原因,有些教师往往把体育课程目标中倡导的“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理解为“技术动作水平的全优发展”,致使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总是定格在与遗传因素关系较高的体能指标或强化在固定式运动技术动作的考核标准上。目前乒乓球课程的教学评价仍然采用的是以运动技能测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缺少对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因素和技术提高幅度的考虑,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个体经过一学期学习后的进步状况,无法给予学生准确公平的成绩。
二、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谈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
1.促使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这就启示我们要拓展学生的各种智力潜能,就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此,高校乒乓球教师要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即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教学内容分层次化:(1)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推挡和攻球作为其主学内容,因为推挡和攻球是学打乒乓球的入门技术,是初学者必学的内容。如果这些学生熟练、正确地掌方向专业研究,研究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动态,掌握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使高职计算机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调整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等计算机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知识更新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课程体系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时俱进,适应企业的最新要求。仍以程序设计为例,要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程序的输入和操作,还要使学生掌握程序编写的规范、掌握阅读和编写程序的方法,并要求学生熟悉编程环境提供的工具,并掌握程序的修改和程序的调试。只有这样,学生在就业之后才能够真正具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此外,高职学校还要开展综合技能和素质的教学,例如维护管理经验、安全性措施、文档规范、国家标准、计算机职业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管理技巧、团队合作能力、市场观念和开拓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