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经济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3:34

邮轮经济论文

邮轮经济论文篇(1)

一、国外研究学术史及动态

(1)微观消费市场与产品开发研究。随着邮轮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对邮轮游客特征研究更加细化,研究者开始采用各种市场细分手段,并设计各种差异化营销策略。李和彼得里克引入社会心理学中投资模型理论,研究游客满意、投资规模和替代品质量因素对游客忠诚的影响。孙晓东等发表在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上的论文从微观角度回顾邮轮产业研究成果,包括一般性市场研究、邮轮收益管理及航线规划问题。也有学者从营销和管理的角度,对邮轮文化与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满意度、产品和品牌进行评估。(2)宏观邮轮旅游业研究。在微观消费市场研究基础上,推动了全球邮轮产业和各地邮轮市场发展状况研究。(3)邮轮旅游政策法规研究。政策完善同产业发展需求息息相关,受到重视,比如,在业界和学界推动下,美国2010年《邮轮安全法案》出台,而靠泊政策、税收政策和地区法规研究也很多见。(4)邮轮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西方社会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出现对邮轮产业与区域经济关联研究,包括邮轮产业发展战略和趋势、不同区域比较研究,联结邮轮旅游市场发展与区域潜力。

二、国内研究学术史及动态

(1)发展邮轮产业的价值与进展研究。邮轮产业链的发

展,使得高端旅游产业正成为我国航运业、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等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撬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大量研究聚焦邮轮产业选择的意义和价值,关注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的东亚潜力,以及对区域经济转型带来的积极影响。(2)邮轮产业政策与区域规划,以及邮轮产业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的机制研究。发展邮轮产业与国家、地区的政策保障密切相关,从2008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3年国家旅游局将邮轮旅游列入重点培育的旅游新业态,邮轮产业扶持政策在区域规划层面,侧重研究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套、部门合作等。比如,沪港深蓉津厦等都在规划和建设邮轮港口,预见未来在我国沿海城市将会崛起一座座“邮轮城”;专家提出尽快制定《中国邮轮产业总体规划》,科学布局,避免重复建设。(3)区域经济现状对邮轮产业发展的制约、呈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宏观上,郑炜航、王崧、程爵浩、祝静思、赵岩、李悦铮、王昔琴、闻银玲和殷翔宇等专家学者针对邮轮城建设、沪津浙及大连的邮轮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予以针对性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4)沿海港口城市转型中的竞争与合作研究。为避免邮轮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恶性竞争,就必须把握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空间规划,促进有效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形成,相关研究目前并不多。有沈迪、王前锋《基于PETS分析的邮轮经济区域发展差异的研究――以上海、天津、宁波、烟台四地为例》(《中国经贸》 2012.22)等。(5)沿海港口城市区域转型与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研究。侧重于如何进行政策创新,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如徐光《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促进邮轮经济良性发展》(《港口经济》 2010.3),唐国治《发展邮轮经济必须完善费收政策》(《中国港口》2011.11)。

三、展望:邮轮经济研究与区域转型关系的探讨空间

相关研究往往与各区域邮轮产业发展水平匹配,国外以微观领域研究见长,“区域经济转型”和“邮轮产业发展”二者较少交集,因此只可借鉴。而国内现有研究尚处起始阶段,邮轮产业发展难题与区域经济转型关系的研究尚未展开,港口型城市发展大型邮轮母港所存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尚需探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具体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展望未来,可立足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和沿海城市邮轮产业发展现实,运用区域经济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参照国际邮轮城市发展成功个案和实际效应,借鉴国际滨水区经济转型经验,对各地区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发展邮轮产业的状况和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各城市拟借助航运服务业驱动区域转型的路径规划和现实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对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支持和引导政策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规划与市场发育的联动、邮轮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的联动、各沿海城市之间竞合关系的联动进行理性设计,提出具有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探索构建以邮轮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区域转型升级的机制,以及港口城市之间良性竞合关系。具体拟为:

邮轮经济论文篇(2)

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始创于2005年,论坛主题涉及东亚岛屿文化、浙江海洋文化、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社会和谐、海洋文化与社会发展、海洋文化与城市发展等诸多领域,被誉为“中国海洋文化信息集散地”“中国海洋文化宝贵思想库”,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局、地方党委和政府、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和韩国、日本等国家众多的海洋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前来参与。这对建设和谐海洋,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海洋文化研究合作,提高海洋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增进政府、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文化产业之间的广泛合作,促进我国海洋文化全面建设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论坛在交流海洋文化研究成果,共商海洋文化发展大计取得了重要成果。借助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平台,已出版发表了一大批有关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社会和谐、地域海洋文化资源研究等论著、论文,普及了海洋文化知识,促进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举办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必将为挖掘中国海洋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海洋文化,促进中外海洋文化交流,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做出重要的贡献。

此届论坛上,与会专家从如何将海洋文化转化成生产力、构筑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海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海洋产业中的邮轮经济等角度发表了看法,对如何发展繁荣我国海洋文化、经济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本刊特摘发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吴文学(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挖掘海洋文化中的生产力

文化是意识形态范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怎样让文化生根,特别是怎样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变成货币、转化为资本,应当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全球化、国际化、区域化的背景下,弘扬海洋文化,构筑海洋名城,首先要着眼于国际视野、国际观念和国际标准,这将是一种必然要求。同时,要着眼于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此外,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构思和规划,高水平的建设和高效能的管理,要构建海陆并举、山水齐辉,资源互补、有效配置,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第二,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构建的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市场要素的高标准、生态环境的优美化、文化魅力的独特性、社会文明的祥和等,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第三,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建设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都是经济学研究生产力布局和发展的基本概念。谈到海岛城市的比较优势问题,应该说海洋文化历史悠久,东西方各有差异,要理性地学习国际海岛开发的成功经验,扬褒抑贬,以最小成本获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大效益。

第四,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舟山以千岛之城在国内外著称,我们的主岛、小岛、群岛构筑了我们城市的魅力。目前我国的岛屿建设中有一种误区,追求同质化、城市化,但事实证明,城市最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我们的海岛建设应注意这一问题。

第五,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建设的产品定位、形象定位。目前寻求海洋城市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应把产品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常讲低端经营产品,终端经营品牌,高端经营概念。不注重产品的建设,何谈品牌,何谈概念?城市的形象定位要与城市产品、品牌、理念相结合。

第六,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定位问题。城市发展通常都是三条路径,进出口、投资拉动、引进消费。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引进消费已经成为城市的必然选择,如何用融合度高、吸引力强、魅力充分的产业来引进消费,带动城市投资,带动城市进出口产业,是非常需要去思考和实践的。

周国辉(舟山市市长):传承演绎舟山海洋文化的永续魅力

舟山,有着数千年海洋文化的承传和辉煌。走进舟山群岛,会感受海洋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魅力,感受千岛之城博大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历经数千年的凝练,舟山海洋文化传承的是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演绎的是群岛开发的生动传奇,展示的是引领未来的永续魅力。

追溯历史,海洋文化是群岛之根;珍惜现在,海洋文化是城市之魂;放眼未来,海洋文化是发展之擎。海洋赋予了舟山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海洋文化是舟山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进一步深化对海洋文化的研究,促使蓝色海洋精神绽放异彩,是舟山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舟山海洋文化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又有丰厚的海洋文化遗存;既有传统的佛教文化、渔文化、民俗文化、舟楫文化,又有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自由贸易文化;既有海商海事文化,又有海防要塞文化,可供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我们要致力于探索这些海洋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内涵载体及其功能演进,围绕物质、媒介、精神3个层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达到解放和发展海洋文化生产力的目的,促进海洋文化走向繁荣。

董观志(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让邮轮经济拉动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是一个沿海国家,拥有辽阔的海疆海域和丰富的海洋国土资源,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国经济既面临着国际合作的机遇,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挑战,海洋经济在这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条件下突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邮轮经济因此成为中国积极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邮轮经济是邮轮产业的运行与发展所引起的全部经济活动,这里的邮轮产业是指凭借海洋运输技术、利用海洋旅游资源、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生产性企业的总和。中国邮轮经济的产业定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由于中国邮轮经济尚处于启动时期,邮轮产业属于导入阶段,中国邮轮经济的产业地位还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成长才能确立。所以,这里依据3个方面的理性逻辑:一是邮轮经济在经济地域系统中属于海洋经济、港口经济、陆地经济的边缘性经济;二是邮轮产业是海洋运输业、休闲娱乐业和旅游业的边缘性产业;三是邮轮经济要结合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我认为,中国应该把邮轮经济作为国民参与的先导性海洋经济来优先发展。下面从几方面来讨论发展邮轮经济的战略模式:

第一,中国邮轮经济的模式选择。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海洋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的人口大国和旅游大国,发展邮轮经济应该充分借鉴邮轮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利用后发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选择混合型发展模式。所谓混合型发展模式,一是凭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众多的优势,培育和壮大邮轮客源市场,发展客源地型的邮轮经济;二是凭借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国际旅游大国的优势,扩大和强化国际邮轮的接待能力,发展目的地型的邮轮经济;三是凭借上海、广州和大连等造船基地的技术优势,加强和提升造船技术的自主创新、引进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发展制造业型的邮轮经济。这种基于客源市场、接待能力和造船技术三者协调发展的邮轮经济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混合型发展模式。

第二,中国邮轮经济的创新路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港口城市发展邮轮经济的热情日益高涨,邮轮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由于中国邮轮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发展才刚刚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客观上还存在发展邮轮经济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5个方面:一是国际邮轮停靠中国只有10多年的时间,而且每年停靠的邮轮在50艘次左右波动,还没有形成经济规模,港口城市建设专用邮轮码头尤其是邮轮母港的决策客观上存在风险。二是目前来访中国的大型国际邮轮,都停靠在货运港口的码头上,港口服务条件满足不了大型国际邮轮的停靠要求,对国际邮轮公司选择中国作为邮轮目的地造成消极的影响。三是由于邮轮停靠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采用的是一般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办法,影响了邮轮游客离船上岸的消费。四是目前我国的港口地位只是国际邮轮的停靠港而已,还没有专业化的邮轮码头,更没有邮轮母港,因而没有形成接待国际邮轮停靠的产业体系,客观上制约了国际邮轮停靠中国的增长速度。五是中国造船技术主要体现在货运船舶的建造上,邮轮船舶的建造尚缺乏设计、工艺、检验等方面的人才与创新能力不足,加上相关产业的配套与支持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了中国邮轮制造业的相对落后。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崛起的中国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随着世界邮轮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将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邮轮经济,从而在世界邮轮经济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邮轮经济应该选择三步走的发展路径:

第一步,利用现有海洋港口的码头设施,改善邮轮接待服务条件,争取成为国际邮轮的停靠港。这是战略性的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基础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中国要在国家层面上加大国际宣传推广的力度,尽快把世界排名第四位的旅游大国形象转化为邮轮目的地国家形象,促进国际邮轮公司开辟中国沿海邮轮航线,吸引更多的大型国际邮轮停靠中国沿海港口。

第二步,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与第一阵容的国际邮轮公司合作,建设专业性国际邮轮港,开辟国际邮轮主航线,从而使中国成为国际邮轮的重要目的地。同时,加快发展邮轮港口经济,配套建设邮轮接待服务设施,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邮轮通关条件和口岸管理制度,促进停靠中国的国际邮轮艘次不断扩张以及等级不断提高,尽快形成规模化的邮轮经济。

第三步,发挥港口城市的集聚作用和扩散效应,建设邮轮母港城市。通过邮轮母港建设,带动港口服务业、船舶制造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邮轮母港对国际邮轮的辐射能力,而且提高邮轮母港对经济腹地的辐射能力,两种辐射能力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中国邮轮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徐清泉(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长三角文化联动需要“制度化共建”

长三角是作为一个区域、一个潜在的经济共同体而存在的。长三角16城中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只不过是长三角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大系统中各个部分的自然汇聚和简单组合都不能增加整个系统的总体效应,只有各个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互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和放大总体效应。

从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以往的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后文化联动的发展需要:长三角地区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文化市场体系方面及文化产业体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如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特别需要在发展方式、发展手段等方面实现创新提升。以往零散的、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的文化建设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文化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及联动化的发展要求。今后需要长期花力气着力解决的是长三角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联手以“制度化共建”为落地抓手,实现文化资源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体制机制统一对接、布局分工错位竞争、内外交流均衡激发、创意研发联手出新的目标。其最终目的就是形成长三角区域联动文化大市场。这一大市场不仅应当覆盖到长三角所有的陆域地区,也应当覆盖到苏、浙、沪专属的区域性海洋文化圈。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文化大市场共建方面作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事实表明:区域文化联动发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富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降低了文化生产服务恶性竞争、文化定价成本各自独担、文化资源闲置浪费、文化活动饱饿不均的市场风险,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文化生产服务长期流于闭门造车、自产自销、自我循环的弊端。从长三角联动期望深度合作的要求来看,今后的文化合作还有待从礼节性、框架性、意向性及权宜性的层面不断向更深一步的法制化境界提升。苏、浙、沪等地文化主管部门和经营部门有必要率先以文化大市场建设为抓手,把握文化服务业相关终端消费产业在金融危机阶段仍具一定抗跌性和冲高性的特殊机遇,利用好举办世博会的特殊平台,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文化联动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长三角联动发展中的“文化预热”造势优势,树立“制度化共建”的先行理念,尝试苏、浙、沪三地在协同梳理文化地方法规、推动文化修法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度磨合对接,逐步从先期意向性合作、框架协议性合作阶段过渡到苏、浙、沪三地适时共同订制立法阶段,并确保法规的横向通约性、上下兼容性、相对稳定性和广延开放性。要特别利用世博会的区域协调优势、政策优势,发挥上海主办、江苏浙江参与运营世博文化大市场的合作效应,通过对其相关运作规章、实施准则、操作规范及流程标准等的多方对接磨合,通过对世博会的会展博览、文化展演、即时消费、联网旅游及景点分流等实战环节的契约履行锤炼,来不断增强长三角城市群对海内外巨量消费客流的联手合作应接水平,从而为长三角文化大市场的制度化建设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要按照“政府宏观引导协调,文化市场自我运作”的原则,在充分考虑长三角各省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求发展模式转型的个性差异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化的文化市场共建来尽力实现三地间各扬其长、各避其短、责任共担及利益分享。

曲金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让海洋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无疑是个全球把眼光都盯向海洋的时代,是个海洋大竞争、大发展的时代,是个海洋在人类历史上比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的时代。我们已经又站在了海洋文化发展的十字路口。在海洋文化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同样突出。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评价我们发展的质量?我们的发展是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件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规划和设计我们的发展?

目前政府层面、精英层面、民间层面普遍关注的海洋文化的发展,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海洋管理的强化;二是海洋权益的维护;三是海洋经济的增长;四是滨海城市的建设;五是海洋环境的保护;六是人民生活的提高。为此,我们不仅要立足海洋大国,而且要建成海洋强国。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海洋科技能力、海洋经济指标、海洋军事力量、海洋环境质量、沿海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而要实现这一切,就要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和观念,调动人们对海洋的认同和情感,弘扬人们的海洋历史传统,丰富人们的海洋精神生活,形成发展海洋的精神内驱动力,使促进海洋发展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充分享受海洋发展的文化成果。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海洋的最基础、最本质的支撑力量,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需要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海洋的最终目的、最高指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海洋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社会之所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区域社会特有的地理环境、发展机遇、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区域社会的高层精英与基本大众世世代代经验智慧的结晶。这应该是我们对文化的本质的基本认识。

邮轮经济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69-02

邮轮旅游就是旅游者乘坐邮轮所作的假期旅行,其真正内涵就是游客对美妙时光的渴望和一种全身心放松、娱乐的休闲度假浪漫经历。邮轮旅游现已成为国际旅游业中增长快、潜力大的高端旅游产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邮轮停靠中国。中国的邮轮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能力的日益增强,邮轮旅游将成为国人的主要旅游选择之一。同时国际邮轮旅游业传统市场已日益成熟,正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天津作为国内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发展邮轮旅游的前景看好。若能精心培育邮轮旅游市场,发展邮轮经济,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天津市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条件分析

(一)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依托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已形成了以海河为轴线、以市区为主体、以蓟县和滨海为两翼的旅游景观开发格局,并确立了以山河湖海泉为载体、近现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国际港城规划建设为依托,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支撑的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截至2007年底,天津A级景区已达35个,其中古文化街旅游区、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处。此外,天津与北京、河北形成京津冀旅游区域,相互形成强烈的旅游资源互补优势,增强了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二)市场辐射力较强

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首都北京的重要门户,也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天津港能够服务和辐射的范围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同时,天津港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三)东疆港邮轮母港已建成运营

2010年6月天津东疆港邮轮母港的建成运营,建成后的天津邮轮母港,将成为继上海、厦门、三亚三个国际邮轮中心后,国内的第四个国际邮轮母港中心,这也使得天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更为成熟。同时,依托国际邮轮泊位与客运站房,港区内拟建综合性写字楼以及餐饮业和商业设施。此外,为配合东疆保税港区的发展,港区内拟建国际商务采购中心、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设施以及特色旅游会展温泉度假村,从而形成与北方最大国际邮轮母港目标定位相适应的完善的国际邮轮母港复合产业体系。

(四)国内良好的邮轮旅游发展环境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兴、高端旅游产品,邮轮旅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政府为了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给予积极支持。2004年11月24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04中国邮轮高层论坛”,与会代表一致看好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前景。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一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会议展览、邮轮游艇、文化体验、科考探险等有潜力的旅游产品”。因此,作为“有条件的地区”之一的天津,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天津市发展邮轮旅游的限制因素

(一)服务设施规模有限

经济学家和旅游业内人士都指出,邮轮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表明,天津市旅游服务设施规模有限,影响和制约了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2007年统计数据表明,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大连市相比,天津市拥有旅行社个数分别相当于上述四个城市的34.6%、32.1%、146%、73.5%;天津市拥有星级酒店数分别占13.9%、35%、48.5%、63.3%;拥有旅游企业数分别占31.5%、43.5%、90.3%、104%。

(二)专业邮轮人才缺乏

目前,天津市设置旅游专业的旅游院校近30所,但其中开设与邮轮旅游相关专业(邮轮乘务专业)的仅天津师范大学、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等几所院校,远不能满足天津未来建设国际邮轮码头以及邮轮母港对专业邮轮人才的需要。

(三)来自周边港口城市的竞争

在中国,具有良好条件发展邮轮旅游的港口城市不只天津一个,很多沿海城市,如青岛、上海、厦门等也都很适合发展邮轮旅游。青岛以奥帆赛为契机,积极修建中国首个国际邮轮码头,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旅游的地位和档次,为青岛的邮轮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政府高度重视邮轮旅游的发展,将其作为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上海可能会率先建成邮轮母港,从而有效占据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厦门是中国大陆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有定期国际邮轮航班的港口,依靠其丰富的接待经验和高水平的邮轮服务队伍,厦门在发展邮轮旅游方面也对天津构成一定威胁。

三、天津发展邮轮旅游的对策

(一)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邮轮城市建设必须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共同开发邮轮旅游市场。天津应当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包括北京、河北、山东和辽宁在内的环渤海湾邮轮旅游区。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从而推动天津迅速走上邮轮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二)吸引国际邮轮公司

建设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通常投资巨大且成本回收期较长,而一些国际邮轮公司为了延伸其邮轮产业网络,对在中国港口城市独资或合资建设邮轮码头表现出极大热情。所以,天津市应当采取适当政策,与国际邮轮公司展开全面合作,鼓励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国际邮轮公司参与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进而培养出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相关邮轮服务经营企业。

(三)提升地区综合实力

邮轮城市本地的邮轮旅游市场发育程度对邮轮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第一个国际邮轮母港选择了上海,正是因为看中了上海人口多,经济总量大,潜在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大等优势,天津与之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天津应当进一步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从而为发展邮轮旅游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高效管理体制

邮轮旅游通常涉及旅游、交通、港口、海关、口岸等多个职能部门,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加以创新,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合作规范,同时,使各部门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例如,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关和口岸管理条例,导致邮轮旅客出入关时间过长,出入口岸不方便,还有中国的邮轮停泊、靠港费用过高等都严重影响了邮轮旅游的发展。天津作为邮轮旅游的先行者,必须建立规范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需要。

(五)向邮轮旅游者提供消费优惠政策

邮轮旅游者在天津旅游时于特定的商店购物消费的,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实行购物退税政策。这将刺激国际游客在天津的消费,同时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以邮轮旅游推动、拉动相关产业,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

(六)加快培养邮轮专业人才

天津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邮轮旅游专业,为天津培养急需的高级邮轮旅游人才。同时,邮轮企业也可以与高校、研究所、政府联合,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和研究所为基地,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培养、培训专业人才。企业内部也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邮轮旅游管理人才,并且积极创造条件选拔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到西方国家学习深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七)加大邮轮旅游宣传

目前,国内居民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旅游消费意识也相对薄弱,居民对邮轮旅游这种高端旅游产品认知度不高,乘坐邮轮旅游的游客数量也较少。因此,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尚需大力培育,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消费。天津要发展邮轮旅游,就要加大邮轮旅游宣传力度,积极参与世界邮轮组织活动,向国际邮轮公司宣传天津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让世界充分认识和了解天津。同时,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应积极推广天津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吸引更多的邮轮旅游者,提升天津在邮轮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论

当前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邮轮旅游被旅游界人士视为是21世纪旅游业的主流,是目前最轻松、最自由、最休闲的旅游方式之一,是尊贵、高品位的象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邮轮旅游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

天津已经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基础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因此天津有理由发展邮轮旅游。尽管存在一些因素的制约和其他港口城市的威胁,但是天津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和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弥补其不足,开发出适合消费者需要的邮轮旅游产品,挖掘天津邮轮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推动天津邮轮旅游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积极迈进。

参考文献:

[1]张芳芳,方百寿.青岛开发邮轮旅游的前景分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6).

[2]孙光圻,闵德权,钱翔.浅谈邮轮经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港口经济,2005,(1).

[3]栾航.邮轮港口对区域经济带动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邮轮经济论文篇(4)

邮轮旅游就是旅游者乘坐邮轮所作的假期旅行,其真正内涵就是游客对美妙时光的渴望和一种全身心放松、娱乐的休闲度假浪漫经历。邮轮旅游现已成为国际旅游业中增长快、潜力大的高端旅游产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邮轮停靠中国。中国的邮轮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能力的日益增强,邮轮旅游将成为国人的主要旅游选择之一。同时国际邮轮旅游业传统市场已日益成熟,正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天津作为国内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发展邮轮旅游的前景看好。若能精心培育邮轮旅游市场,发展邮轮经济,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天津市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条件分析

(一)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依托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已形成了以海河为轴线、以市区为主体、以蓟县和滨海为两翼的旅游景观开发格局,并确立了以山河湖海泉为载体、近现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国际港城规划建设为依托,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支撑的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截至2007年底,天津A级景区已达35个,其中古文化街旅游区、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处。此外,天津与北京、河北形成京津冀旅游区域,相互形成强烈的旅游资源互补优势,增强了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二)市场辐射力较强

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首都北京的重要门户,也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天津港能够服务和辐射的范围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同时,天津港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三)东疆港邮轮母港已建成运营

2010年6月天津东疆港邮轮母港的建成运营,建成后的天津邮轮母港,将成为继上海、厦门、三亚三个国际邮轮中心后,国内的第四个国际邮轮母港中心,这也使得天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更为成熟。同时,依托国际邮轮泊位与客运站房,港区内拟建综合性写字楼以及餐饮业和商业设施。此外,为配合东疆保税港区的发展,港区内拟建国际商务采购中心、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设施以及特色旅游会展温泉度假村,从而形成与北方最大国际邮轮母港目标定位相适应的完善的国际邮轮母港复合产业体系。

(四)国内良好的邮轮旅游发展环境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兴、高端旅游产品,邮轮旅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政府为了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给予积极支持。2004年11月24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04中国邮轮高层论坛”,与会代表一致看好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前景。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一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会议展览、邮轮游艇、文化体验、科考探险等有潜力的旅游产品”。因此,作为“有条件的地区”之一的天津,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天津市发展邮轮旅游的限制因素

(一)服务设施规模有限

经济学家和旅游业内人士都指出,邮轮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表明,天津市旅游服务设施规模有限,影响和制约了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2007年统计数据表明,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大连市相比,天津市拥有旅行社个数分别相当于上述四个城市的34.6%、32.1%、146%、73.5%;天津市拥有星级酒店数分别占13.9%、35%、48.5%、63.3%;拥有旅游企业数分别占31.5%、43.5%、90.3%、104%。

(二)专业邮轮人才缺乏

目前,天津市设置旅游专业的旅游院校近30所,但其中开设与邮轮旅游相关专业(邮轮乘务专业)的仅天津师范大学、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等几所院校,远不能满足天津未来建设国际邮轮码头以及邮轮母港对专业邮轮人才的需要。

(三)来自周边港口城市的竞争

在中国,具有良好条件发展邮轮旅游的港口城市不只天津一个,很多沿海城市,如青岛、上海、厦门等也都很适合发展邮轮旅游。青岛以奥帆赛为契机,积极修建中国首个国际邮轮码头,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旅游的地位和档次,为青岛的邮轮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政府高度重视邮轮旅游的发展,将其作为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上海可能会率先建成邮轮母港,从而有效占据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厦门是中国大陆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有定期国际邮轮航班的港口,依靠其丰富的接待经验和高水平的邮轮服务队伍,厦门在发展邮轮旅游方面也对天津构成一定威胁。

三、天津发展邮轮旅游的对策

(一)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邮轮城市建设必须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共同开发邮轮旅游市场。天津应当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包括北京、河北、山东和辽宁在内的环渤海湾邮轮旅游区。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从而推动天津迅速走上邮轮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二)吸引国际邮轮公司

建设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通常投资巨大且成本回收期较长,而一些国际邮轮公司为了延伸其邮轮产业网络,对在中国港口城市独资或合资建设邮轮码头表现出极大热情。所以,天津市应当采取适当政策,与国际邮轮公司展开全面合作,鼓励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国际邮轮公司参与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进而培养出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相关邮轮服务经营企业。(三)提升地区综合实力

邮轮城市本地的邮轮旅游市场发育程度对邮轮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第一个国际邮轮母港选择了上海,正是因为看中了上海人口多,经济总量大,潜在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大等优势,天津与之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天津应当进一步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从而为发展邮轮旅游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高效管理体制

邮轮旅游通常涉及旅游、交通、港口、海关、口岸等多个职能部门,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加以创新,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合作规范,同时,使各部门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例如,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关和口岸管理条例,导致邮轮旅客出入关时间过长,出入口岸不方便,还有中国的邮轮停泊、靠港费用过高等都严重影响了邮轮旅游的发展。天津作为邮轮旅游的先行者,必须建立规范统

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需要。

(五)向邮轮旅游者提供消费优惠政策

邮轮旅游者在天津旅游时于特定的商店购物消费的,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实行购物退税政策。这将刺激国际游客在天津的消费,同时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以邮轮旅游推动、拉动相关产业,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

(六)加快培养邮轮专业人才

天津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邮轮旅游专业,为天津培养急需的高级邮轮旅游人才。同时,邮轮企业也可以与高校、研究所、政府联合,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和研究所为基地,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培养、培训专业人才。企业内部也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邮轮旅游管理人才,并且积极创造条件选拔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到西方国家学习深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七)加大邮轮旅游宣传

目前,国内居民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旅游消费意识也相对薄弱,居民对邮轮旅游这种高端旅游产品认知度不高,乘坐邮轮旅游的游客数量也较少。因此,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尚需大力培育,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消费。天津要发展邮轮旅游,就要加大邮轮旅游宣传力度,积极参与世界邮轮组织活动,向国际邮轮公司宣传天津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让世界充分认识和了解天津。同时,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应积极推广天津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吸引更多的邮轮旅游者,提升天津在邮轮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论

当前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邮轮旅游被旅游界人士视为是21世纪旅游业的主流,是目前最轻松、最自由、最休闲的旅游方式之一,是尊贵、高品位的象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邮轮旅游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

天津已经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基础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因此天津有理由发展邮轮旅游。尽管存在一些因素的制约和其他港口城市的威胁,但是天津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和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弥补其不足,开发出适合消费者需要的邮轮旅游产品,挖掘天津邮轮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推动天津邮轮旅游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积极迈进。

参考文献:

[1]张芳芳,方百寿.青岛开发邮轮旅游的前景分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6).

[2]孙光圻,闵德权,钱翔.浅谈邮轮经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港口经济,2005,(1).

[3]栾航.邮轮港口对区域经济带动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邮轮经济论文篇(5)

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历经“新常态”,正在砥砺前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构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均为国际邮轮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海南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旅游资源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邮轮旅游产业更好地推动了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海南省推动邮轮产业加快发展,对于“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海南旅游产业影响力意义非凡.本文以海南省为例,旨在研究邮轮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而揭示邮轮产业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好地发展海南邮轮产业.近年来,邮轮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国外对邮轮产业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及推动邮轮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等方面.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是全球邮轮产业最早兴起的地区之一,目前亦是全球邮轮最大的客源地之一.因此,多数学者首先对这两个地区进行邮轮产业的相关研究,研究多集中于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方面.如1985年TimothyS等研究迈阿密邮轮产业时注意到,邮轮产业拉动了当地的就业、投资及消费,每年为迈阿密带来的旅游收入达到5.46亿美元[2].1989年MamozadehG认为邮轮经济对加勒比海地区各个岛屿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2001年GregoryLeeChase对上世纪90年代加勒比海地区邮轮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从投资、政府和进口的开销等方面来分析邮轮旅游对各个独立岛国的经济影响,从而推断出为邮轮游客进行相关设施的投资是否可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4].2001年Morehouse和Koch指出,邮轮经济成为拉动北美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支撑产业,邮轮的挂靠可使北美旅游业收入提高8%,但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并对如何减少邮轮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了建议[5].2006年Wood和Robert分析相关数据后指出,加勒比海在海上全球化进程中发展邮轮旅游所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旅游[6].2010年JuanGabrielBrida和DanielBukstein运用问卷调查分析邮轮乘客前往哥伦比亚加勒比海支出费用情况,指出邮轮旅游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7].关于邮轮旅游产业,国外部分学者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为主,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模型或者研究方法,理论性的研究较少,这与国外邮轮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有一定的关系.如1998年LarryDwyer和PeterForsyth设计了一个邮轮旅游对一国及其周边区域经济影响的框架,探讨利用该框架估计相关收益和成本[8].2002年Braun等人利用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邮轮旅游产业对美国卡拉维尔港(Canaveral)区域经济产生的效应.2003年Ingham和Summers运用数据分析,阐述了远洋邮轮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9].2006年ZakFarid指出邮轮可以复兴海上客运业,促进旅游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进而对邮轮经济贸易和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10].2007年Diakomihalis运用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SatelliteAccount)的方法尝试研究邮轮旅游对希腊宏观经济的影响[11].2012年DanielBukstein和EmilianoTealde运用横截面回归模型研究邮轮乘客在乌拉圭两个港口区域的支出,指出邮轮乘客到访一个以上的城市将对区域经济产生推动作用[12].较之于国外对邮轮产业的研究,我国对邮轮产业的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国内学者对邮轮产业的研究逐年增加,但是文献总量依然非常有限,现存的文献也多是宏观方面的分析,缺少微观方面的研究,研究主要关注于邮轮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邮轮客源市场的开发,邮轮产业链等方面的研究.如2004年买又红,贾大山等认为邮轮经济对上海的影响日渐加深,将对上海市旅游及其他关联产业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13].2010年茅峥认为邮轮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产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邮轮产业和旅游经济互动发展[14].2010年王凤庆认为邮轮产业对沿海城市的经济影响包括扩大本地市场的消费、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赚取外汇、提升港口海运服务与管理水平,提升港口国际形象[15].2013年金嘉晨认为邮轮产业会对城市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如促进商业收入增加、扩大消费、提升服务接待水平、赚取外汇、拉动当地就业、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等效应[16].2015年胡顺利认为发展邮轮产业对促进港口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城市旅游产业链及邮轮港口自身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作用[17].

1海南邮轮产业带动旅游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2008年至2015年,海南邮轮产业总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从2009年的270.11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496.19万美元,增长了5.53倍,年均增长26.54%,与此同时,海南邮轮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3.%,远高于地区GDP年均增速度10%.从占比上分析,虽然海南邮轮产业总收入占全省旅游业收入比重不大,但该比例逐年递增,到2015年增加到4.8%,这说明邮轮产业在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收入贡献比率不断增大.本研究通过建立如下公式定量分析邮轮产业对海南旅游业收入的贡献率.由上表可见,邮轮产业对旅游业贡献率最低的年份出现在2011年,只有12.75%,最高年份出现在2013年,同年三亚凤凰岛邮轮母港二期工程启动,此时海南邮轮产业出现井喷式增长,其对旅游业的贡献率一度高达27.66%,海南邮轮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2015年因受海南邮轮国外客源地经济衰退及国内竞争港口上海邮轮港的影响,邮轮产业对旅游经济的贡献率(14.71%)有所下降.

2海南邮轮产业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上述研究发现海南邮轮产业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邮轮产业发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海南旅游经济的增长?根据2008-2015年海南省邮轮产业收入(X)与全省地区旅游经济(TGDP)的数据绘制散点图如下:根据以上计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海南省邮轮产业总产值提高了旅游业收入总量,其参数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同时,回归系数说明海南省邮轮产业每增长1%,海南省旅游业产值将增长4.070154亿元.

邮轮经济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6—0079-05

邮轮旅游(cruise tourism),是在传统远洋客轮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以海上大型旅游客船为旅游工具和主要目的地,以沿线港口为陆上目的地和中转地的一种旅游方式。国际上邮轮旅游总体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海洋旅游是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邮轮旅游作为近些年在我国快速兴起的一类新型旅游方式,广受国家相关部委、诸多沿海城市以及港口和旅游企业的高度重视。了解我国邮轮旅游产业的现状,认清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发展对策,已成为业界当前面临的紧要课题。

然而,对于邮轮旅游的研究,国内国外都是刚刚起步。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邮轮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的学术关注,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孙晓东、冯学钢研究发现,截至2010年,SSCI涉及邮轮旅游业的论文仅有48篇,以帕帕赛纳赛斯、贝克曼(Papathanassis,Beckmann)和孙、焦和田(Sun,Jiao&Tian)两篇综述性论文为代表。截止到2011年5月,在《旅游学刊》、《旅游科学》和《旅游论坛》等国内旅游类重要学术期刊仅有4篇是关于邮轮旅游的,国内外研究邮轮旅游的研究成果匮乏。

目前,国内邮轮旅游相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国际邮轮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分析;对邮轮旅游产业经济特征及发展条件的研究;对邮轮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以及对我国及各港口城市邮轮旅游发展对策的探讨;对邮轮旅游市场特征和趋势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世界邮轮旅游的现状,剖析我国邮轮旅游产业的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我国邮轮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全球邮轮旅游发展概况和现状

现代邮轮产业始于北美,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今国际前三大邮轮集团依次是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丽星邮轮集团,其中嘉年华和皇家加勒比邮轮集团总部均位于北美。北美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邮轮市场,2009年以前,北美邮轮乘客数量占世界份额始终大于60%,但2009年开始份额已经降低到全球的60%以下,并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欧洲邮轮市场增长迅猛,全球份额从2005年的22%逐渐攀升至2010年的30%左右(表1)。

据全球三大邮轮机构与组织(CLIA、ECC、PSA)的分析和预测,1990~2015年间,邮轮乘客的年均增长率为7.38%,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增长的速度。

亚太地区是世界邮轮旅游市场中较年轻、也是发展最快的一个地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近些年不断兴建的邮轮专业港口,亚太地区渐渐成为全球继美国、欧洲之后,又一个全球性的邮轮旅游区,而且其邮轮旅游客源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是这个区域中最主要的客源市场,也是重要的目的地。

我国地跨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大区,不仅是亚洲夏季邮轮航线重要的起始港和目的地,也是冬季邮轮航线的重要停靠点,同时还是全球环游世界航线的必经之地。优越的旅游资源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国际邮轮公司关注中国市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浪潮的增大,我国邮轮旅游也在近年来迅速兴起。

中国公民有规模地从母港出行的邮轮旅游活动肇始于2006年。自2006年7月歌诗达邮轮、皇家加勒比邮轮相继开辟以上海、天津为母港的邮轮航线后,中国内地游客可在中国境内搭乘邮轮出海,航线主要分布在日韩地区。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的统计,2009年,从内地乘坐国际邮轮出境旅游的人数达15万人次,如果加上从内地到香港地区、新加坡、美国、欧洲参加邮轮游的客人,2009年,中国邮轮游客达到20~23万人次;201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30~33万人;2011年超过40万(其中仅从内地出发的就达25.2万)。此外,2008年,停靠国际邮轮艘次增幅达27.4%,共有344艘邮轮访问中国沿海各港口;2009年,共接待国际邮轮156个航次,同比增长39.3%,内地登船的出境游邮轮乘客20万人次,当年以始发港统计的航次首次超过以访问港统计的航次;2010年,中国大陆共接待国际邮轮223个航次,较上年增长43%,全年大陆邮轮出入境乘客20万人次;2011年,接待国际邮轮262航次,同比增长17.5%,邮轮出入境乘客26万人次,同比增长30%。由此可见,我国发展邮轮旅游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邮轮旅游正在成为我国公民旅游消费的新模式,邮轮市场越来越受到国际邮轮公司和国内旅游业界以及沿海城市的重视,邮轮旅游正成为中国公民新的休闲度假选择。邮轮旅游所形成的核心产业圈和上下游产业链,也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新业态,为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纵观全球邮轮市场,邮轮旅游活动的主要区域依次为加勒比海地区、地中海区域、波罗的海区域、亚洲/南太平洋、阿拉斯加、墨西哥西海岸等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地中海区域是全球最为密集的两大邮轮旅游活动区域,而我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发展潜力巨大,正在成为新的全球性的邮轮旅游区。

邮轮经济论文篇(7)

作者简介:单德朋(1985-),男,山东济南人,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讲师,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亓元(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讲师。(海南 三亚 57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高校特色专业培育研究”(项目编号:QJI12523)、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Hjsk2012-6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29-02

随着国际国内邮轮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整个邮轮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加。作为新兴产业,其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还没有固定模式。自2008年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成立我国第一个邮轮管理本科专业以来,陆续有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大专院校开办邮轮相关本科专业。迄今还没有邮轮专业本科层次毕业生加入邮轮人力市场,在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度上还存在不确定性。为了培养更为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学界开始加大了对邮轮专业本科层次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理论综述

对邮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至学者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自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进行规定以来,学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定位(钟志平,2003;钟贤巍,2006)、培养模式(赵建军,2005)、课程设置(陈才,2003)、教学方法(张多中,2001)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较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的丰富性和多角度性,学界对邮轮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才刚刚展开。赵玲(2009)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开设邮轮专业的部分院校及其课程设置,得出结论:目前中国在邮轮旅游人才教育方面存在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规范、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材缺乏等问题。孙亮亮(2008)通过定性分析指出,由于邮轮产业的国际性和产业的边缘性使得相关从业人员要求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旅游、航运、经济管理知识等综合素质,而现有人才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匹配邮轮产业对人才的高要求,因此我国现在面临邮轮综合素质人才的瓶颈。陈紫华(2008)认为:邮轮旅游产品的高端性决定了旅游人才的专业性和国际性,有专业邮轮旅游服务经验的人才是运作邮轮旅游产品的基本条件。但这也是目前国内所有港口城市发展邮轮旅游业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为解决人才问题,应采取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综合以上既有研究来看,学界对邮轮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培养邮轮专业人才的意义和迫切性,而对邮轮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分析不够,欠缺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对邮轮人才培养的研究应更加侧重于分析邮轮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及具体的培养思路。简而言之,就是培养什么样的邮轮人才以及具体怎么培养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邮轮产业链的分析逆向推导邮轮专业人才所需的能力,进而针对能力提出相应培养策略。

二、新形势下对邮轮人才的能力要求

邮轮产业是指与邮轮的工业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的,从生产到流通、到服务,以至于文化、经济发展的行业。邮轮产业是介于运输业、观光与休闲业、旅游业之间的一种边缘产业。邮轮产业可以以产业链为依托产生经济效应。总体而言,邮轮经济产业链主要有以下节点构成:一是邮轮的设计、建造、修理及其设施的配套等;二是邮轮在码头的抵离、停靠及生产的油、水、备品补给引发的产品和服务的关联交易;三是邮轮公司还需要在母港设置规模较大的地区总部,并招聘一定比例的船务人员;四是邮轮游客在停靠港参观游览带来的一系列涉及游乐的行为;五是游客从居住地与邮轮母港之间往来而产生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活动;六是游客在邮轮上度假所涉及的各项活动。

1.邮轮设计、建造、修理及其设施配套

豪华邮轮等大型船舶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流程,如生产设计、相关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板和型材加工、分段组装、船体合龙、下水、码头舾装、试验交船等主要由造船厂来完成。邮轮产业链的这个节点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有邮轮设计理念、舱室艺术设计、邮轮装备设计等相关能力。

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的存在,导致邮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需要着力培养邮轮设计、建造、修理及其设施配套所需相关能力:第一,目前法国、德国、芬兰、意大利四国垄断了邮轮设计制造市场99%的市场份额,市场进入门槛较高;第二,设计制造等相关能力已有船舶工程技术等专业进行培养。

2.停靠港口补给

大型邮轮在停靠挂靠港口时会产生油料、淡水、鲜花等物资的补给、接受港口服务、处置费品等活动。这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备和邮轮公司联络接洽能力、物流配送能力等。此外,邮轮在异国停靠时需要按照停靠港口所在国的出入境管理程序和口岸管理程序来进行,这就要求港口邮轮接待人员具备以下能力:第一,和政府保持良好接触的能力;第二,和邮轮上相关部门实时沟通的能力;第三,熟悉邮轮在中国港口及水域的各项业务,包括报关、报检等业务;第四,熟知海事海商法。

3.邮轮公司总部

邮轮公司总部主要负责总体运行,包括航线设计、船队调度。这就要求在掌握公司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之外,还需要航线设计、旅游产品开发等相关能力。

4.邮轮游客在挂靠港停留

邮轮游客在到达航线上的挂靠港口时可以到岸上欣赏异国风情、娱乐购物等。这些活动在给港口城市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对港口城市的接待人员提出了要求。为更好地为邮轮游客服务,港口旅游接待人员应具备的能有主要有:第一,整合旅游资源、包装旅游产品的能力;第二,有风险和法律意识,熟知国内外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第三,顺利完成地接的能力。

此外,如果允许游客在挂靠港登轮,则还需要港口旅游相关部门具备邮轮产品营销、落实发团计划等能力。为了让游客更便捷地往返于客源地和邮轮母港之间,也需要邮轮合作旅行社具备相应接待能力。

5.邮轮上

邮轮具备多样化的功能,邮轮上的主要设施有:酒吧、咖啡厅、免税商店、夜总会、健身中心、图书馆、会议中心和青少年中心、游泳池、保龄球、篮球馆、排球馆等设施设备。除此之外,邮轮在航程中为了提高游客满意度,提高重游率,还需要不断进行设施服务活动的创新,如艺术品鉴赏拍卖会、大型表演等活动。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求在邮轮上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具备以下能力:第一,宴会和节事活动策划管理能力;第二,整体的运营管理能力,包括人力资源、财务、安全、宾客关系、公共关系、工程设备等管理能力;第三,对客服务技能,包括客房、餐饮、康乐、前厅等相关部门所需的技能。

三、所需能力的总结及培养手段

综合以上对产业链每个节点所需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邮轮产业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可以分为四类:邮轮设计、制造、维修相关能力;旅游管理能力;旅游服务技能;港口接待能力。作为邮轮管理专业来讲,培养方案中能够涉及的主要是后三种能力,对于第一种能力主要由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来完成。

1.旅游管理能力

根据教育部1998年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旅游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的规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主干学科为工商管理,因此邮轮管理专业应通过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系统学习掌握旅游管理能力。

具体来看,培养旅游管理能力所需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饭店管理学原理、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康乐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会议节事策划管理。

2.旅游服务技能

包括客房服务技术、餐厅服务技术、调酒技巧、沟通技巧、模拟导游、艺术品鉴赏等。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相应实验实训室以及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方向进行专门训练,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技能培训。

3.港口接待能力

港口接待主要体现在港口官方接待、外轮接待和旅行社地接三个层面。官方接待主要由边防检查部门进行,旅行社地接主要涉及旅行社相关职能。真正能够体现邮轮专业优势的是外轮。因此,邮轮管理专业对港口接待能力的培养也应主要围绕外轮展开。这其中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海事海商法、国际航运管理、海洋地理、邮作事务等。

4.通用能力

主要涉及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培养课程主要有:中英文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外语。由于邮轮专业的特殊性,在外语能力的培养上除了英文读写能力之外,还要求选修一门小语种外语。

四、结论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了区别于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等专业方向,体现邮轮管理专业的优势,邮轮管理专业培养应着力于四种能力的培养:旅游服务能力,保证学生能够上岗;旅游管理能力,保证学生在上岗的同时拥有上阶梯的潜力;港口接待能力,体现邮轮专业特色,迎合市场需求,拓宽就业渠道;通用能力,配合以上三种能力并放大以上三种能力,夯实从业基础。结合以上四种能力和现有的课程体系,邮轮管理专业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完善既有课程

现有课程架构还不足以涵盖邮轮专业所涉及的四种能力。如海事海商法、邮作事务、航海英语等。这就要求邮轮专业在制订课程计划时要合理规划课程。在设置法律法规相关课程时,可以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海商法及案例分析》、《国际航运法律法规文件汇编》等内容。在开设邮作事务课程时,结合邮轮外代、边检部门实操经验和《国际船舶与无船承运业务实务》,通过和当地邮轮外代、边检部门的学科共建有针对性地培养邮轮的接待能力。

2.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现有的教学课程内容应根据邮轮的实际情况适当加以补充完善。对于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康乐管理应针对邮轮的特殊性进行适当调整,沟通能力课程应更为关注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3.调整课程权重

当前对于四种能力所涉及课程的权重还没有任何研究,但合理的课程权重体系对于目标导向型培养意义重大。因此,建议各开设邮轮管理专业的学校应根据自身学生素质和培养目标,结合以上提到的四种能力以及各门课程对于能力培养的作用建立三级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各种能力进行权重分解,对各门课程进行权重分解,从而使培养模式更符合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4.探索合理的理论与实训、必修与选修架构

在调整课程权重的基础上,以时间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为指导原则,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相关院校的办学实践,积极探索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合理架构。

参考文献:

[1]钟志平.建立“双体系”教育体系 突出“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特色[J].旅游学刊,2003,(S1).

[2]钟贤巍.从旅游管理学科特点看旅游人才的培养钟[J].经济纵横,2006,(12).

[3]赵建军.地方高校特色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新思维[J].旅游学刊,2005,(S1).

[4]陈才.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段)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2003,(S1).

[5]张多中.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探讨[J].旅游科学,2001,(2).

[6]赵玲.高等院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

2009,(2).

[7]孙亮亮.厦门港发展邮轮经济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8.

邮轮经济论文篇(8)

一、引言

邮轮旅游作为国际旅游市场上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高端旅游产品,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年均8%9%的高速增长,远远超过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增长速度。目前国际上邮轮旅游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尤其是在作为其主要市场的北美和欧洲。在我国,邮轮旅游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人对于邮轮旅游还没有概念上的认识,但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选择惬意的邮轮旅游也将日趋普遍。同时,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邮轮旅游发展空间巨大,为国际大型邮轮跨国公司普遍看好。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将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所以,尽管目前邮轮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和高速度的增长预期已初露端倪。在此背景下,充分认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邮轮产业各方面的差距,把握我国与国际邮轮旅游业接轨以及迅速推进的时机和节奏,开展对邮轮旅游各方面的研究工作理应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

邮轮旅游经济是一种集聚经济。其集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服务的各类机构、相关产业(如邮轮维护企业、宾馆、餐饮、陆空交通、景区等等)要集聚在邮轮港口附近,以便快捷地为邮轮及乘客服务;二是优质邮轮港口能吸引更多邮轮集聚,而多艘邮轮的集聚又可大大促进本地经济。而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适应目前环境的最为先进的运作模式,而且作为一种协调参与者的相关活动的全面整合系统观,强调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和整体运作,对客观上已经存在的旅游服务分工协作的系统及旅游服务供应链的运作管理可以提供理念的启发、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参照,这对于邮轮旅游这种与相关产业关联度极高的产业来说有着天然的适用性。借鉴供应链管理模式,邮轮港口就可以根据实际,结合自身供应链的特点,围绕实现顾客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的有效合作方法的研究,探索接待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模式,结合目的地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充分认识邮轮大型化趋势可能造成的负面后果,构成一个分工协作的港口接待服务体系,共同为邮轮旅游者及邮轮提供系统服务。所以,研究我国邮轮旅游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对邮轮旅游的研究

国外对邮轮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许多学者从邮轮旅游者的顾客分析,邮轮旅游对港口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影响,港口发展可持续邮轮旅游,与饭店业的比较等方面对邮轮旅游进行详细的阐述。DavidJohnson对邮轮旅游是否是可持续旅游进行了现实的检验,并提出了建,Hailin Qu和Elsa Wong YeePing建立了香港邮轮旅游者旅游动机及满意度方面的服务性能模型,Simon Veronneau SUJacques Roy从全球服务供应链角度,对邮轮公司的最新实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实证研究。相较而言,由于我国邮轮旅游刚刚起步,对邮轮旅游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俞斯佳、孙姗对邮轮经济的全貌进行了综述。李传恒用邮轮产业实证研究了服务业价值链扩张与区域旅游产业升级。余科辉、刘志强对世界邮轮旅游目的地与邮轮母港进行了分析等。

2.对旅游供应链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帮助企业提高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的战略管理思想,自20世纪90年代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旅游管理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目前,国外对于旅游供应链的组成体系已有一个完整的框架,较具代表性的如Richard Tapper和XavierFont(2003)等人认为“旅游供应链具体包括住宿、交通、吸引物、酒吧、餐馆、纪念品和手工艺品、食品生产、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对旅游业的发展起支持作用的目的地基础设施等,他们把垃圾循环利用、处理部门纳入旅游供应链,构建了绿色旅游供应链(Tourism GreenSupply Chain,TGSC)的完整体系,如图1所示。同时Richard Tapper和Xavier Font还认为,旅游供应链不仅受内部企业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许多企业不能够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制约,有时这些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对这些因素及其影响也作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

我国早些年一些学者与官员提出的旅游业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旅游供应链的雏形,但我国的旅游研究者近几年才开始将真正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研究中,且研究的数量并不多。在旅游研究中最早引入供应链理论的是南开大学的曾吴和王娟(2001年),他们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到民航公司与旅行社战略合作问题上,认为根据供应链理论所强调的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交流与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来体现经营一体化理念用到民航旅行社这一供应链,就是要确立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双方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链上达到“共赢”的效果。之后,其他一些学者也开始探讨旅游行业与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李万立等(2006年)则首次对国外旅行社供应链管理做法与实践进行了介绍。

3.关于邮轮旅游供应链的评述

由以上国内外对邮轮旅游以及旅游供应链研究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外学者基于供应链视角对邮轮旅游的研究极少。

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所在供应链的其他节点企业进行资源优势互补、协调运作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性。而邮轮产业是以邮轮为核心,以海上观光旅游为具体内容,由多行业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产业。邮轮旅游的发展能够自然形成一条相互依托的产业链。首先,邮轮到港的城市将成为国际消费群体人流的集散地。其次,为邮轮服务的各项产业,如餐饮、酒店、港口、旅游景点乃至农业等,都将面临较大的市场机遇。第三,邮轮的制造和维修也将刺激造船工业的发展。

因此,我国邮轮旅游要想获得长足快速的发展,不仅要注重邮轮自身的设计与建设,更重要的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管理,即要协调邮轮产业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关系,如交通运输、船舶制造、港口服务、餐饮、购物、邮轮公司等,使邮轮旅游成为我国内地出境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三、邮轮旅游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

笔者在结合上述国内外对邮轮旅游以及旅游供应链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邮轮旅游供应链管理结构 图。

邮轮旅游业涉及旅游、交通、港口、口岸等多个职能部门。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管理制度加以创新,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

从上述结构图分析可以看出,邮轮旅游供应链大体由两条以邮轮公司为核心的服务供应链构成。第一条是邮轮公司通过与邮轮公司等中介机构建立协调的业务合作关系,旅行社作为邮轮公司的代言人,针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对供应链上的食、住、行、游、购、娱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整合,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邮轮在邮轮经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经常被称作“邮轮市场的向导和顾问”,其主要工作是协调好港口、口岸、邮轮公司以及各个旅行社之间的关系。邮轮公司对港口的信任度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的协调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条供应链,邮轮公司借助于邮轮母港或挂靠港码头的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建设,提供满足其大型邮轮停靠需要的一些必备设施。比如,应有足够水深的航道、足够吨级的泊位和必要的导航设施等,为邮轮停泊提供良好的条件;提供淡水、燃油、船用物料、食品、商品供应等相关给养服务;另外,对邮轮所排放的垃圾废物等,同样需要相应配套的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及时处理,维持港口环境清洁,建立完善的绿色旅游供应链体系。而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处理机构、问询机构等辅助设施建设也必不可少。

两条供应链从不同的角度对邮轮旅游产业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和关联度分析,由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该供应链各环节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环节脱节,都会对整个供应链效用的发挥产生影响。

四、邮轮旅游供应链各环节协调的若干措施

1.拉长邮轮产业经济价值链

欧美的邮轮产业经济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其成熟的产业链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中国内地要建设邮轮母港,旅游、观光、购物、餐饮等一系列服务应协同配合,形成邮轮产业经济完整的价值链体系。

(1)全面促进邮轮产业链的形成

邮轮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善的邮轮产业支撑系统。一方面,应进一步建设和发掘各港口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围绕建设邮轮中心这一主题,开拓服务市场,着力打造邮轮物资配送、游客到港消费、旅游客源组织、旅游线路推介等邮轮产业链。另一方面,主动寻求与邮轮船东、邮轮经营公司的合作,加强与大型旅行社、旅游接待地的联系。通过旅行社的帮助和宣传,既可以“引进”邮轮带来的客源,又可以向邮轮“输出”大量的游客资源,扩大游客游览范围。

(2)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目前,我国的港口还仅仅是国际邮轮网络的一个挂靠点,缺少邮轮专用码头,相关法律、法规缺位,因此,必须加强软、硬件建设以改变目前的局面。首先,要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港口码头,完善停泊设施,依托港口周边资源,改善购物、餐饮、住宿、船舶维修以及其他设施的相关条件;其次,尽快建立、完善有关邮轮旅游发展的相关法规,建立区域间有效的协调机制,改进通关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法规和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惯例程序,运用现代化技术简化通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和游客的满意度。此外,邮轮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也至关重要。在邮轮上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配备完善的医疗救护设施,建立应付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才能让游客安全游、多次游。在人才管理方面,实施人才储备战略,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加快同国际邮轮码头管理标准与技术的接轨。

2.树立合作共赢观念

供应链稳定的最大障碍就是,供应链的利益没有在企业之间公正分配,成员感到自己没有从供应链合作之中得到真正的益处。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供应链的各方树立合作互赢的观念。供应链是以互利为基础的,没有共同的利益,合作者不会走到一起。只有通过合作双赢才能保证企业合作关系的持续发展。在通常的竞争中,总是零和博弈,一方所得到的正是另一方所失去的,反之亦然。而企业之间通过组建供应链,只要合作成功,各方都是赢家。因此必须转变惯常的投机、败德行为的思维方式,树立双赢的合作观念,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出发,将自己企业的利益和合作伙伴的利益紧紧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供应链合作各方都能保持持久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最终提高供应链的盈利和竞争力,使供应链保持长久稳定。

3.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邮轮企业及邮轮公司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观念。首先,要关注游客的需求而不是产品,要以游客的需求来覆盖其产品和供应链,努力实现实时、无缝的横向整合面向客户的流程――如市场、销售和服务,纵向整合供应链的上游流程。其次,“以客户为中心”并不代表以同等的精力和资源去对待每一位游客,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游客身上,调整供应链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客户得到最需要的服务而不是最多的服务。邮轮企业通过与旅行社开展全方位协作,在旅行社的帮助下,扩大游客游览范围,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

4.发挥政府行业的协调机制

邮轮经济论文篇(9)

关键词 邮轮经济 发展机遇 挑战

一、邮轮经济的发展机遇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邮轮产业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邮轮经济产业也不例外,受到快乐国家的高度重视。自2009年开始,国家正式下发了关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型旅游,国家会给予大力支持。所以,自邮轮旅游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中,更使得邮轮业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萌芽。又加之交通运输部及其他委员部,也都针对这项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邮轮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我国国际邮轮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资料显示,2013年邮轮旅游市场规模增速达103%,要比2012年增长了近30%,据此推算,在2020年,邮轮经济将达到500亿元,尤其是国际邮轮的经济发展逐年升高。根据2009年的邮轮旅游资料显示,全年共有156个国际邮轮,增长速度达到39%,由此可见,我国国际邮轮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从内地乘坐邮轮出境的游客达20万人,而在2013年,春节邮轮游客占总出境游人数近一成,人数也比去年翻番。以烟台为例,它本身就是比较发到的农业经济,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全面接待海外游客有成千上万,而旅游业总收入达80 亿元以上,且依然呈现递增的趋势.

(三)沿海城市积极筹划邮轮旅行

由于我国邮轮产业较欧洲国家,起步比较晚,这就使得适合邮轮挂靠的码头比较少,港口的技术设施也不够先进,直接制约了邮轮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境况,我国大力支持修建邮轮港口,同时对于码头及其配套设施均全部进行规划修建。以烟台为例,由于烟台是我国重要的水路运输的主要枢纽,同时也是山东经济的中心港,因此,烟台共投资修建深水泊位有三四十个,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约近2亿吨。正如烟台的发展目标一样,它就是将国际邮轮停靠港,与此同时,也包括国内区域性邮轮港。

(四)丰富和完善的港口设施配套措施

由于烟台旅游资源丰富,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因此,不论是外部环境还内部设施,还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尤其是发展邮轮的初级阶段。尽管国家已经重视邮轮旅游的发展,但烟台在邮轮旅游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另外,在发展邮轮经济的过程中,还应加大对环境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提升烟台的旅游市场。

二、邮轮经济的发展的挑战

(一)邮轮经济规划缺失

由于我国不少港口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各个港口在加速港口设施等相关硬件方面,都各自拥有自己的优势,都希望成为国际邮轮停泊的港口,从而提高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被大众所熟知的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它就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水运客运码头,完善了各种国际邮轮配套服务设施,使得当地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基于此,烟台也毫不落后,目前,烟台渤海轮渡新购置一条邮轮实现了新的转型,走多港挂靠的道路。这不仅有效提升了烟台的知名度,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为环渤海近海的邮轮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针对邮轮产业和邮轮经济等各个方面,政府的规划要比其他城市滞后一些。

(二)相关资源需要大力整合

在邮轮经济发展中,旅游、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环节还没有实现资源的整合,因此,邮轮经济要想得到发展,应加强和邮轮停靠地相关旅游景点的协调和沟通,从而为游客提供便利。烟台旅游行业,在吃、住、行等因素中.尤其旅游住宿行业比较发达,但大众化的娱乐设施比较欠缺。而在烟台整个邮轮的停靠过程中,时间比较短,大型邮轮将会周边旅游地带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邮轮营销有待加强

由于我国不少地区和城市已经符合了发展邮轮旅游的条件,但是营销工作还未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邮轮经济的发展,而新型的邮轮休闲消费方式还不能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因此,这就需要加强邮轮旅游的宣传,从而推动邮轮营销工作的进行。而烟台在这一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所以,邮轮营销的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

三、结语

总之,我国邮轮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我国已经有不少城市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邮轮发展规划,或已经投入运行,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充分利用政策的优势,积极发展邮轮市场,加强邮轮行业的人才队伍,从而推动邮轮事业的发展,有效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邮轮经济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2-0067-02

一、邮轮经济概念及特征

邮轮经济是指以邮轮旅游为核心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产生的总体经济效应。主要包括港口补给、码头服务和邮轮游客及工作人员离船食、住、行、游、购、娱所引发的综合经济现象。

邮轮经济具备三大特征:第一,节点经济特征。邮轮经济是围绕着邮轮码头而发展起来的经济,邮轮业是一种网络产业, 邮轮码头构成了邮轮网络的节点,使得邮轮经济成为了节点经济,因此,考虑到网络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不同,成为大型邮轮公司的邮轮母港就成了发展邮轮经济最重要的方式。第二,本土经济特征。邮轮与码头虽然是互补品,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邮轮经济属于全球经济,而码头经济属于本土经济。因此邮轮抵达港口而产生的港口邮轮的经济效应,应属于全球经济中本土经济的具体化。第三,集聚经济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能及时、有效、快捷地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邮轮进驻港口,成为多艘邮轮的优质母港,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服务的各类机构要集聚在邮轮码头附近;二是优质邮轮母港能吸引更多邮轮集聚本港,而多艘邮轮的集聚又大大促进本地的邮轮经济。

二、邮轮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1.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旅游的需求。而且邮轮产业的发展本身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不仅邮轮设计和建造需要资金,邮轮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如邮轮码头、对外交通的建设都需要投入巨大资金,需要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大支撑。

2.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要发展邮轮经济及相关商业和服务业,离不开在邮轮港口周边进行商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只有拥有一系列的商业服务配套设施,才能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提供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的邮轮靠港,从而带动本地邮轮经济的发展。

3.发达的对外交通网络。对外交通网络包括港口城市内部对外交通联系和港口城市对外交通联系。前者指具体的邮轮码头和邮轮城在港口城市内部的对外交通联系,包括公路、城市铁路等,交通工具包括大型巴士、出租车、地铁等。后者指邮轮码头和邮轮城所在城市的对外交通设置,具体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旅游的可进入性强弱和旅游城市内部交通便利程度决定了旅游地发展情况,邮轮旅游更是如此。

4.丰富的旅游观光资源。邮轮旅游特色在于邮轮靠港以后乘客下船可以参加其提供的一日或半日往返的旅游线路。那么以邮轮码头和邮轮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必须具备众多的特色旅游资源或城镇,才能保障旅游行程。

5.充足的邮轮旅游客源。要建设邮轮母港就必须有众多的本地区邮轮旅游客源,国际邮轮经济发展的事实也表明,充足的邮轮旅游客源是发展邮轮经济的重要条件。

三、我国邮轮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法律依据

由于邮轮行业的特殊性且涉及面广,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府管理部门,虽然近几年国内在通关方面有所改善,如加派人员优先保证邮轮的通关手续,从上一港提前登轮、进行随船联检等方式,缩短了旅客在港等待联检查验的时间,从而保证岸上观光活动的按时进行,但从国家层面看,我国邮轮经济的行业管理、产业政策与规划还不明确,而且作为新兴产业,目前邮轮产业在我国尚没有管理惯例,也没有立法。现在国际邮轮驶入我国参照的都是国内沿海运输权的相关法律,而且国内邮轮行业大多采取临时性的措施进行管理工作。从长远看,不仅影响邮轮产业的发展前景,也不利于邮轮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缺乏国家政策导向与法律依据,导致邮轮经济与相关的产业发展无法相协调。

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邮轮码头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吨位、水深、岸检设施等硬件设施,还包括周边旅游设施、购物商场、公共交通系统等软件设施。目前,我国邮轮产业码头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国内沿海港口城市都认识到邮轮经济所蕴含的商机,许多城市已经建成邮轮母港或提出邮轮母港发展计划,如上海邮轮城的建设已经实施,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码头设施还存在许多不足。从硬件方面来看,目前我国邮轮产业由于受到管理水平、人才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尚不具备建造和经营国际邮轮的能力,主要作为挂靠港吸引一些大型邮轮。从软件方面来看,由于邮轮旅游的特殊性,码头周边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如购物、餐饮、交通等,甚至能够提供多种周边半日游或一日游的旅游线路。但目前国内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国际邮轮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都有现代化的码头、停泊设施和邮轮城(邮轮中心)配套设施。我国邮轮码头基础设施不完善使港口无法成为国际大型邮轮的母港,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

3.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是各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促进产业高效有序发展。2012年我国邮轮市场接待量迅猛增长,据我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统计,2012 年我国内地共接待国际邮轮262 艘次,同比增长17.5%,接待邮轮出入境游客504582 人次。随着我国邮轮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邮轮公司不但通过增加运力、航次等方式扩大对我国市场的投入,同时对我国邮轮人才、中国籍海乘人员的输出需求也逐年加剧。而邮轮产业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复合产业,对于运作邮轮经济的人才要求很高,相关从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旅游、航运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目前我国邮轮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邮轮产业的人才培养还是现有邮轮方面人才数量的积累都处在初级阶段。目前国内虽然已经有培养邮轮人才的相关专业,但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邮轮人才培训体系。

四、加快发展我国邮轮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快制定邮轮产业相关法律政策

邮轮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宏观上给予一系列必要的扶持政策,促进邮轮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争取成为国家优先发展项目。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和行业社团组织联合开展邮轮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充分借鉴国际知名航运中心建设经验,明确我国发展邮轮业及相关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涉及船舶购置及租赁、船舶检验和咨询、航运物流金融服务、保险等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港航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航运诉讼案件审理机制,建立健全海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关部门应尽早出善、科学的邮轮查验制度,并且规划统一的信息平台,引导和推动我国邮轮经济健康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邮轮码头基础设施是发展邮轮经济的先决条件之一。建议交通部出台针对邮轮母港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完善码头停泊设施和邮轮城(邮轮中心) 配套设施。从方便游客的角度出发,建设包括餐饮、酒店、商店、休闲娱乐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同时为了保证城内外交通便捷,提升城市形象,建设配套便利的陆空交通设施,如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交系统以保证邮轮(接驳) 码头与汽车站、机场的快速通达,实现邮轮与城市的无缝衔接。从服务邮轮公司的角度出发,为了保障邮轮的补给、补充、废料处理、维护和修理,建设邮轮物资供应及维修保障设施,逐步形成以邮轮为核心的邮轮经济产业链,建设具有大型船舶靠泊能力的国际邮轮港。在充分考虑利用率的前提下,为邮轮码头可持续发展做长远打算,避免港口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3.加大邮轮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上一篇: 学科制度论文 下一篇: 经济学英文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