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3:19

汽车文化论文

汽车文化论文篇(1)

2有限元分析

门盖闭合过程中,门盖与汽车壳体之间存在接触非线性.同时,工作过程中汽车壳体的刚度不是恒定的,它随着变形的大小而变化,即存在几何非线性.因此本文作SOL601,106高级非线性静力学分析.非线性分析和线性分析相比,非线性分析的计算时间和计算机存储量要大得多,而且在数值计算方法和求解参数的设定上有较大区别[2].边界条件包括载荷、约束和仿真对象[3].在门盖的左右轴套上分别施加轴承力,力的大小为800KN,方向为沿着油缸的轴向,指向门盖.在汽车壳体的底部作固定约束、门盖的旋转轴处作销钉约束.同时,忽略门盖组件各结合面之间的接触变形,近似将各接触部分看作刚性接触,在FEM下为门盖的各边、面之间添加1D连接[4-5].门盖与汽车壳体之间的接触是非线性的,在仿真模型下,定义高级非线性接触,汽车壳体作为“源区域”,门盖底板作为“目标区域”,“接触参数”保持默认.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3所示,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只显示门盖).根据图形可知门盖最大等效应力为170.76MPa.应力主要集中在门盖的左右轴套上,即油缸与门盖连接处.门盖的材料为Q235号钢,屈服强度为235MPa,可见在该工况下门盖满足强度要求.

3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优化设计,现在需要对门盖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的目标是模型的重量最小[6-7].约束条件是在不改变门盖模型网格划分、边界约束和载荷大小,并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最大等效应力值不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70%(约165MPa).

3.1筋板的布置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应力主要分布在左右轴套处,大部分的筋板受力极小,因此,可通过布置筋板的分布进行优化设计.为便于加工和装配,门盖筋板布置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设计变量为筋板的数量,原结构中单行设置的筋板数量为10,考虑减重的目标及结构的稳定性,取筋板数量为3-7.图5为筋板数量与门盖最大应力和位移关系,图6为不同筋板数量对应底板的应力分布图.结果表明筋板数量对门盖的最大应力(轴套处)影响较小,对门盖底板的应力分布位置影响较大.底板最大应力发生在门盖油缸轴线方向上的临近筋板与主横筋板接触处,最大应力为N=4时σmax=61.52MPa.综合考虑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和底板的应力分布,以及实现减重的目的,确定新结构的筋板数量为4.

3.2筋板厚度的优化

3.2.1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分析是为优化设计做铺垫.通过灵敏度分析可以确定模型各参数对输出结果影响的大小.在模型校正过程中重点考虑对输出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排除那些对输出结果影响很小的参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模型校正的工作量,提高优化设计的效率[8-9].NX高级仿真中几何优化模块下提供了全局灵敏度解算方案.设计目标为门盖的重量最小,约束条件为门盖的最大应力,设计变量为筋板厚度.为便于加工与安装,门盖结构中相同结构的尺寸应保持一致.筋板厚度参数主要包括底板厚度T1、主横筋板厚度T2、横筋板厚度T3、竖筋板厚度T4、轴套厚度T5、前板厚度T6、门盖耳套帮板厚度T7和其他筋板厚度T8.对上述筋板厚度进行全局灵敏度分析,获得各参数对设计目标影响的全局灵敏度曲线,最后将所有灵敏度曲线调整到一幅图表中进行比较,根据各参数的全局灵敏度曲线的斜率大小判断设计参数对设计目标的灵敏程度,最终确定T1、T2、T3、T4.根据各参数对约束条件的影响曲线,确定T5.全局灵敏度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7(a)可知底板、主横筋板、横筋板及竖筋板的厚度对门盖的重量影响较大,其中底板的影响最大.由图7(b)可知轴套的厚度对约束条件的影响最大.为提高门盖强度以及减轻门盖的重量,主要对底板、主横筋板、横筋板、竖筋板厚度进行减小,同时适当增加轴套的厚度.

3.2.2尺寸优化

尺寸优化是建立在数学规划论的基础上,在满足给定条件下达到最佳经济技术指标[10].NX高级仿真结构优化的解算器采用的是美国Altair公司的AltairHyperOpt,它拥有高效、强大的设计优化能力.结合以上分析结果,进行筋板数量等于4时筋板厚度的优化分析.在“几何优化”对话框中作如下设置:①定义目标:重量定为最小;②定义约束:门盖上的最大等效应力为165MPa;③定义设计变量见表1;④控制参数:选择最大迭代次数为20.经解算,找到最佳方案:底板厚度由原来的52mm修改为45mm,主横筋板厚度由原来的50mm修改为45mm,横筋板厚度由原来的25mm修改为20mm,竖筋板厚度由原来的20mm修改为16mm,轴套厚度由原来的34.5mm修改为35.2mm,为了便于生产,将轴套的厚度圆整为35.5mm.优化后与优化前的分析结果对比见表2.从计算结果可看出,优化后的门盖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另外,重量由原来的10496kg降低为8786kg,减重17.2%,取得了优化设计的预期效果.

汽车文化论文篇(2)

品牌专卖模式是指汽车厂家或销售总公司与经销商业主签定合同,授权汽车经销商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指定品牌汽车的营销活动。经销商按照汽车厂家或销售总公司的要求建立展示厅、统一颜色和标识、规范销售的方式和方法、宣传的方式等等。这种品牌专营汽车经销商完全是在销售品牌汽车可以赚钱的卖方市场环境下形成的。

4S店(Sale(销售)、Sparepart(零部件供应)、Service(维修服务)、Survey(信息反馈))是品牌专卖店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4S店有对厂家有明显的依附性,4S店品牌专卖汽车经销商的业绩和发展受生产厂家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以及产品是否为消费者所喜爱、对经销商和销售人员的培训的好与差等因素的影响。

欧盟的品牌专卖店状况

品牌专卖店是欧盟汽车销售的主要渠道,目前欧盟共有11万多家经销商。

欧盟的汽车生产商在整个营销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分销商、商、零售商通过合作或产权等为纽带、依靠合同而与生产商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生产商通过设立一套严格的标准选择分销商,分销商将自己的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域,在每一个小区域内选择一家商或零售商,分销商与商或零售商的职责分工是比较明确的,分销商只负责从汽车生产厂家进货,然后发送至商或零售商处,起到批发和中转的功能,不从事零售业务;商或零售商负责具体的零售业务。生产商通过限制供货的方式控制分销商的网络。

生产商在与分销商签订分销合同时,一并签署服务合同,于是欧盟的品牌专卖店就是典型的集汽车(包括新车以及二手车)销售、零部件供应维修服务以及信息反馈为一体的4S店。

欧盟的品牌专卖店具有强力宣传生产商品牌的功能,但是由于区域内排它性选择经销商制度,使得欧盟汽车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不是很激烈,竞争的乏力使得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从而欧盟的汽车生产商在与世界其它汽车生产商之间的竞争过程中逐步趋于劣势。为此,欧盟在2002年2月做出决定:在汽车零售业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后销售汽车的不仅仅是商,超市、商场均可以销售。

美国的品牌专卖店情况

与欧盟的品牌专卖店主要销售一种品牌的汽车不同,美国的汽车品牌专卖店由三种形式构成:排它性特许经销商,只销售一个厂家的某个品牌;非排它性特许经销商,销售不同厂家的几个品牌,还有就是厂家直销。

美国汽车销售的主流模式仍然是品牌专卖店,全美共有2.2万个品牌专卖店,区别于欧盟的独立经销商,在美国几乎没有独立经销商,品牌专卖店是由汽车生产商投资,经销商赚取佣金以及银行返回利润等。同时,美国的汽车经销商同医生、会计师、公众安全等职业一样是受国家控制的职业之一,汽车经销商取得特许经营权是由地方政府批准的,经销商必须自己贷款向厂家提取汽车。而美国汽车的售后服务则是相对独立的,大部分专卖店只做汽车销售,小部分实力较强的经销商才做服务。汽车售后服务也趋向专业化:汽车零配件的专业化;汽车保修的专业化等。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来,美国汽车专卖店并不是真正的4S店,大部分只具有1S的功能:销售功能。

另外一种值得研究的渠道模式是美国汽车的互联网交易,目前,美国汽车的互联网交易非常活跃,消费者从下定单到定单的满足发送至消费者处只需要3到5天的时间。

我国汽车行业营销渠道概述

品牌专卖店还只适用高档车渠道

1998年,以广州本田、上海通用为代表的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开始仿效国外营销模式,推出“整车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4S销售模式。随后,其它汽车生产企业也相继跟进,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国内的品牌专卖店在结构以及运作模式等方面类似于欧盟的4S店。除去国内4S店的投资规模较大从而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价格较高以及4S的软件素质(诸如无自己的品牌,从业人员素质低等)等方面的缺陷外,下面两方面的状况使得以4S店为主的品牌专卖店不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渠道模式。

作为一种消费品,汽车在国内与西方的定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比较发达,汽车是一种必需品;相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以及城乡差异,中国的汽车更类似于奢侈品,奢侈品会逐步向必需品过渡,只不过过渡的时间比较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将会迅速增加,而增加的保有量首先更多的集中于经济型以及中档车型方面,而高档车型由于价格弹性较低,其增加量的幅度不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中国汽车未来的市场主要体现于中档以及经济型车型方面,这部分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而4S店由于其较高的品牌定位以及较高的价位,与目前的经济型以及中档车型的消费者的定位是不一致的。国内与西方国家在汽车市场结构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西方国家的汽车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型,比如,美国汽车市场主要由三大寡头垄断,欧盟的情况亦很相似。但是,中国目前汽车的市场结构更加类似于垄断竞争类型,生产商比较多,每一生产商都对市场有一定的控制力量,但是控制力量又都不是很强烈。尽管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在迅速的增加,但是,增加的保有量被众多的汽车生产商瓜分,每一生产商所分配的量就很有限了;同时,品牌的众多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大的选择权,4S店的销售量就受到很大的制约。

西方国家由于经济的发达程度较高,汽车作为一种必需品,保有量较大,同时,市场结构的寡头垄断性使得每一品牌所分得的销售量是很大的,因此,4S店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比较好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在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对于高档品牌的汽车生产商可以采用4S店的模式,因为经济发达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比较高,同时中国目前的高档车市场的市场结构更加类似于寡头垄断。

汽车连锁超市是中国未来汽车销售的主流模式

连锁销售之所以会成为主流渠道模式,核心原因在于这种渠道模式很好的适应并满足了中国的消费形式与特点。连锁企业尤其是全国连锁使得其定单量较其它形式的渠道要多,定单量大必然要求生产商为其提供更低的价格或更优惠的车型,鉴于较大的零售量,生产企业不管迫于无奈还是主动,最终结果只能满足连锁企业的要求。连锁企业利用优惠的价格逐步将其它形式的渠道驱逐出市场,从而其销售量进一步加大,销售量的进一步加大又使得连锁企业有更大的实力从生产商处得到更低的价格和更优惠的车型,从而进一步降低汽车价格。这一点与中国汽车的消费特点是一致的:中国汽车增长最快的是经济型以及中档车型,这部分消费者群体对价格较为敏感,连锁超市正好满足了这一点。因此,连锁超市定位于中低档车型是其能否在渠道中占据主角的核心。同时,随着连锁规模的扩大,渠道实力的增强,客观上起到整合汽车生产商的作用,那些实力较差的经销商由于得不到渠道的支持而逐渐淡出舞台。连锁销售经营较多的汽车品牌满足了消费者“货比三家”的需求,免去了消费者由于中低档车品牌的众多而东奔西跑的麻烦;同时,最终在一个城市形成几家连锁主宰车市的情形可以解决目前购车手续繁琐的问题:类似于北京的汽车园区或上海的“汽车大道”,服务结构外派至连锁企业或者由连锁企业代办整套手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服务。

汽车园区的发展有太多无奈

集约型汽车交易市场在我国的汽车渠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核心优势在于:品种全,价格低、服务好,如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购车的13项手续在交易所能完成11项。但是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缺乏整体策划与运作,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在汽车市场供不应求、渠道竞争不是很激烈的状况下,其存在能满足需求,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渠道的变革,集约型汽车交易市场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相应的将会被汽车连锁销售的模式所取代。

汽车园区最大的特点在于功能的多元化,如北京国际汽车贸易服务园区设计了九大功能园区——国际汽车贸易区、汽车试车区、二手车贸易区、汽车特约维修区、国际汽车检测中心、汽车物流配送中心、北京国际汽车保税区、休闲娱乐区、汽车解体厂,在某种程度上诠释了汽车园区的功能内涵。实现了现金交易、信贷交易、租赁交易三种方式集成;并且具有销售、融资、办理手续一站式的服务功能,成为国际汽车交易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展览信息交流中心和国内外汽车厂商咨询服务中心。

但是,汽车园区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大部分的汽车园区(包括规划中的)地理位置在郊区,商业氛围比较淡;汽车园区内的品牌专卖店仍然各自为营,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优势,这一点与集约型交易市场的状况是一样的。

因此,未来汽车园区到底该往何处去,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我们的建议是:对于目前已经建立汽车园区的城市,吸引汽车连锁进入,代表中低档车型,与定位于高档的专卖店并存。

电子商务有效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竞争力

作为一种渠道模式,汽车网上销售尽管在国内还没有太大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是企业实力的象征,生产企业能做到网上销售,本身就是一种品牌提升行为;同时,电子商务又是一种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无论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还是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均可以从中受益。因此,生产企业要仔细研究这种新的渠道模式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品牌专卖店是高档车的主流销售渠道模式;汽车连锁销售是中低档品牌销售的主流模式,因中低档车型是中国保有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因此,此种渠道模式是整个汽车销售的主流形式;集约型汽车交易市场将退出舞台;汽车园区的发展有待观望;作为一种渠道形式的电子商务将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

1.曾业辉,《中西合璧,打造中国汽车营销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3

汽车文化论文篇(3)

20届经济管理系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

学号1731024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9年4 月 27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

学生姓名

班级

高职二班

学号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

成绩: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高职二班

学生姓名

所在系

经济管理系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一、设计(论文)内容

汽车不单单只有冰冷的,我们可以通过颜色与材质的改变与添加来拉近汽车与人的关系,使得他汽车的用途被最大的发掘,使得汽车不单单是只能在马路上驾驶那么简单,我们也可以在餐厅中,坐在温暖的汽车中吃着美味的事物,看着节目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这就是我们进行这项设计的想法和出发点。

二、基本要求

1.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

2. 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运用所学进行分析。

3. 保证论文质量,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写作规范。

三、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方法)

1. 文件研究法。

2. 案例研究法。

3.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和对相关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

[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

[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000

一、文献综述(立论依据)

汽车的文化可以追溯到 1867年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从 1867年到现在,人们也越来越离不来汽车这种代步工具了,而汽车餐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中的产物,通过对汽车的延展设计,开展关于以汽车为主题的餐厅,在对汽车再定义的基础上,拉近人与汽车的关系!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通过在汽车中添加不同的材质,使得汽车拥有温暖的感觉,通过汽车出现的不同场合和不同颜色的搭配来改变汽车的格调,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使得冰冷的全金属空间汽车变成一个温暖的饮食空间。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

1. 通过在线上线下进行关于大家对于汽车主题餐厅的需求进行调查问卷分析。

2. 通过对现有的汽车主题餐厅进行实地考察,提炼出不足和优点,并进行优化设计。

3. 通过大量的文献汇总,研究并敲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四、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汽车可以说是我们日常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了,大家也几乎人人使用过汽车,而对于汽车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冰冷,没有温度的阶段,但是他有没有办法通过一些材质的更换或者是出现环境的改变,使得他能够从大众视野中的冰冷的属性中走过来那?

我想是肯定的,在我们设计中就是要把不可能改变成可能,而改变物体的感知这个部分的处理,我们通常会通过灯光的处理和颜色和材质的处理来进行,进行一些视觉和感知上的改变,比如在灯光的采用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对柔和的软光灯,而在材质上可以选择大自然的木质等一些亲近自然的材质,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可以尽量避免采用冷色调的颜色处理,以此来达到“沐”的感觉。

关键词:色彩应用;灯光应用;人体工程学;汽车元素

第一章前言1

1.1 、主题餐厅的目的与意义1

1.2 、主题餐厅的发展现状1

1.3 主题餐厅的发展趋势1

第二章形体训练内容概括2

2.1 汽车元素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2 人体工程学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3 色彩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4 灯光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第三章汽车主题餐厅设计空间的设计方案4

3.1 设计主题概况4

3.1.1 设计艺术层次的概括4

3.1.2 市场结合概括4

3.2 功能分区与动线分析4

3.2.1 功能分区5

3.2.2 动线分析5

3.3 汽车主题餐厅的色彩设计5

3.3.1 心理学角度分析5

3.3.1艺术角度分析5

3.4 汽车主题餐厅的灯光设计5

3.4.1 心理学角度分析6

3.4.1艺术角度分析6

第四章汽车主题餐厅空间设计的展示表达7

4.1 CAD绘制图展示7

4.2 3D绘制图展示7

总结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致谢

汽车文化论文篇(4)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情境演示教学法。

所谓“情境演示”,就是将企业的营销活动展现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营销实践的情境,使学生在模拟中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能做到独立分析和判断,在多变的情境角色转换中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身”体验企业的营销实践活动,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它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是较容易在校内全面开展的实训活动,因此,这种实训活动应经常开展。

2、项目教学法。

这种方法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采用小组工作法,把学生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以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如在讲授竞品车型这一部分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以朗逸1.4T轿车为参照,找出美系、欧系、日系及国产竞品车型并进行对比。项目布置下去后学生们都非常兴奋,各小组通力协作,完成项目使命。项目完成质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定。学生们都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通过课堂的案例分析讨论、辩论,把传统学习中以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唱主角,使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直观具体的案例可以把学生引入到具体问题中去分析解决问题。首先要做好课堂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工作,案例的素材应尽可能贴近实际,关注最新的汽车营销信息,保持和企业的联系,从企业具体工作中收集反馈信息,并加以归纳成案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网络教学法。

随着汽车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车上市,每年国家都会出台一些关于汽车的新政策。为了及时将这些信息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指导学生浏览相关汽车销售网站,让学生了解最新汽车行情、销售流程、贷款购车政策、汽车保险、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同步更新。

三、完善汽车营销实训条件

汽车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按照企业的标准规划和建设功能较为完备、具有职业仿真氛围的汽车营销大厅,突出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及手段。典型工作流程和与行业岗位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实践教学环境,全面掌握汽车4S店的销售流程及方法,提高汽车营销专业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我校自2013年正式迁入新校区以来,实训条件有了质的飞跃,5号楼一楼汽车营销大厅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对课程理论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教学信息量也大幅增加。

汽车文化论文篇(5)

江淮汽车全面开展产品策划工作,进行系统的市场分析,重点包括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用户使用习惯及偏好、竞品分析等,结合自身产品研发及产品实现现状,寻找差异化优势,定位目标市场,做到产品的​市场开发工作有的放矢。具体而言,第一,建立法规资源库。开展全球商务、技术法规研究,分别建立相应标准法规库、认证流程及零部件库、商务法规库,确保产品符合各国法规要求。第二,建立“四高”数据库。重点深入研究分析高温、高寒、高原、高湿地区使用环境特点,因地制宜推进产品开发。第三,建立竞品信息库。建立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国内对标产品和目标市场竞品资料库。通过数据分析,江淮汽车分别为轻卡、中重卡、乘用车产品制定“品质优先、追求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策略。

2.提高产品研发过程质量,提升产品可靠性

第一,确保产品输入准确,对目标市场的使用环境、工况、偏好、竞品状况、法律法规等要素开展充分调研,以此作为产品开发输入的前提条件。第二,严谨开展产品开发前期分析,依据产品输入,设计产品概念,并进行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结合对标产品性能特点,加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元素,通过以往经验及理论上的匹配校核以及模型设计,确保产品物理搭载的合理性,保证产品理论上的可实现性,降低研发风险。第三,进行严格的实物试验验证,重点对样车性能及可靠性进行验证,包括试验搓衣板路、高环路、坏路、山路、起伏路等。江淮汽车连续多年进行严格的“四高”实验,验证车辆在相应使用环境下的适应性,确保设计目标的实现。江淮汽车在进入国际市场前,都会投入样车在当地市场进行可靠性试验,例如商用车在中东沙特,美洲智利、哥伦比亚,非洲尼日利亚,东南亚马来西亚,以及俄罗斯等地进行长达两万公里产品各工况下的可靠性路试,乘用车更是在巴西进行长达十万公里的可靠性路试。第四,加强一致性管控,遵守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要求,保证产品市场开发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辅助于多层次的入库、一致性、发运前检查,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打造一流产品。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江淮汽车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轻卡出口免验资格殊荣的车企,并且成功将免验范围拓展至乘用车产品领域。

3.构建丰富的产品组合设计,凸显竞争优势

在丰富的产品资源基础上,结合市场特点,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和结构调整,充分满足各区域市场的不同需求。一方面,基于市场环境进行产品适应性组合,例如:高温地区匹配沙漠空滤、热带专用水箱等;在高寒地区加装液体加热器和后除霜装置;在高原地区增加发动机辅助制动系统等。另一方面,基于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产品组合,例如:在欧美地区推进高端产品系列;在亚洲地区推进中端产品;在非洲等地推进经济型产品及简配车型为主,满足各层次需求。

二、建设共赢的客户关系,构建差异化的营销优势

1.优选渠道,共同成长

针对市场采取多样化的渠道模式设计。对于市场容量大、合作伙伴市场覆盖能力有限的,采取多渠道模式,如阿尔及利亚市场;对于合作伙伴实力很强,可完全实现市场覆盖的,采取独家经销的模式,如沙特市场;对于合作伙伴专业和实力非常强,且具有区域经营能力的,授权多个市场,如在南美洲同时授权一家公司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三个市场。在核心的经销商选择环节,坚持“选择比培养更重要”的原则,通过专业的第三方调研机构开展资信调查,充分的识别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开发和培育“规模与效益、持续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经销商。江淮汽车并非盲目选择市场中最好的经销商,而是定位有较强实力,且愿意与江淮汽车共同成长的经销商。与此同时,不断培育经销商的终端运营能力,最终实现持续协同发展。建立完善的月度、季度、年度运营评价体系,动态监控渠道运营过程,及时识别渠道经营风险,并联合经销商开展提升方案,以保持渠道商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经营表现优秀经销商给予精神和物质激励,以提升江淮海外经销商团队的忠诚度。

2.建立快速响应的服务系统

第一,建立高效的服务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开发使用海外经销商DMS信息化管理系统,保障全球服务网络信息的畅通传递,并通过驻外人员深入终端获取第一手资料,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设立质量专家组对市场质量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和处理,确保对客户反馈信息在24小时内给出回应;同时,在确保满意的基础上快速处理客户投诉,定期开展满意度评价,针对相关问题实施改进,持续提升顾客满意度。第二,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网点布局。建设高效的属地化服务支持基地,设立区域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提高区域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江淮汽车在沙特、埃及、苏丹、哥伦比亚等市场设立15家一级服务中心;在越南、俄罗斯、秘鲁等市场设立10多个二级服务办事处,不定期派出技术服务团队开展驻点服务;联合经销商在全球市场设立350多个三级服务备件网点,努力保证市场售后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成立应急服务小组,对市场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处理。第三,建设全方位的备件供应体系。为经销商提供专业的EPC备件电子图册系统和DMS信息化支持;建立备件订单预警机制,专人对备件订单到货进行全程监控跟踪;选择专业度较高的物流企业,保证备件的快速、高效配送;开辟备件绿色通道,满足客户的紧急需求;实施出口备件纯正部品三级包装,树立品牌形象;设立江淮汽车总部全球备件中心库、区域性备件中心库和经销商级备件经销网络的三级备件响应体系,多元化模式布局备件分销网络,提升区域备件供应效率。

3.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抢占市场份额

从产品及市场进行不同预应,始终保持产品旺盛的终端市场竞争力。产品方面,系统梳理现有产品结构及未来产品规划,进行产品销售区域的充分识别,针对同一平台产品,进一步细化区域国家的市场定位与既定价格策略,按照产品的实际销售进度进行对应价格预应;市场方面,依据不同市场的销售产品重点及市场属性,结合既定产品结构分析进行市场价格定位,确保市场产品的终端竞争力。同时,对标主流竞品,深入进行价格分析,实现产品区域销售价格多元化及市场产品销售结构多元化。以轻卡为例,在产品纬度,针对自产机平台产品,对标竞品,深入分析终端竞争力以及产品的价格弹性,随着产品的导入、验证、批量及销售稳步提升,逐步进行价格维护与提升;针对康明斯等高端平台产品,采取组合价格策略,对标ISUZU价格竞争力市场反馈,坚持不低于中国品牌价格,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在市场纬度,对于低排放市场,识别主要产品销售结构,通过增加配置和丰富产品组合,拉开品牌差距,稳固江淮汽车高端品牌形象;对于高排放市场,通过灵活定价方式,抢占市场份额。

三、内外高效协同,建立价值支持系统

1.打造“五层次”研发体系

江淮汽车在以本部部级技术中心研发基地为核心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外部研发资源,建立两家海外研发基地,与同济同捷、合肥工业大学等共建国内产学研合作体,与意大利宾法等国外优秀设计公司形成广泛的策略联盟,在企业内部各个事业部设立了研发部门。独具特色的“五层次”研发体系(如图所示),初步打造江淮汽车集产学研一体的合作模式,实现全球24小时的高效协同开发,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2.创新“NAM”流程

在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江淮汽车汲取丰田精益研发体系精华,基于技术研发以学习创新引领技术创新的导向,建立行业独有的产品开发“NAM”流程。NAM是NowAndMe的缩写,含义是依据流程和标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NAM研发流程是以“NAMAP(江淮汽车产品开发系统行动计划)和交付物系统”为核心,建立基于流程的节点门审核制度和基于交付物的项目绩效管理制度,保证产品开发项目整体按产品开发体系有序高效运作,发挥其消除功能壁垒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结构优势,提高研发系统投入产出比和产出效率。伴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江淮汽车将顾客需求及产品市场表现快速全面地传递至研发团队,快速实施市场开发响应,最大程度体现江淮汽车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理念。

3.生产供应系统全力支持

一方面,江淮汽车从始至终坚持自己掌握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核心技术,通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已经具备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发动机动力总成、变速箱、底盘总成等核心部件。江淮轻卡产品80%以上采用自主核心部件,乘用车产品95%以上采用自主核心部件,以保证整车在供货周期、性能匹配、成本控制、售后服务方面的良好控制,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整合供应链,优选供应商,提升出口产品配套水平。在供应商管理体制上面,江淮汽车由原来的各事业部自主选择和管理供应商,转变为现在的股份公司统一选择和管理,各事业部因需选择和授权管理。体制转变后,通过整合供应商资源,培养属于江淮汽车特有的供应商群,保证配套件供应的效率、质量、成本稳定。针对海外业务,江淮汽车在现有的供应商中选择适合海外市场的、更优秀的供应商配套。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出口产品能及时准确快速的交付,江淮汽车创立“双周要货、单周排产、急需先排、滚动增补”的双周计划模式,要求市场按两周的需求量及计划周期去申报需求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周计划模式”的功用逐渐显现、扩大,特别是在销售旺季,单周未排进的计划会及时体现在预应周,市场可以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订单落实情况,以便做好相关准备。实行“滚动增补”,即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定期补充、更新“周预应需求计划”,发挥“周预应需求计划”的功用。此外,为加强一致性管控,江淮汽车针对出口产品设立专用生产线,根据出口车与国内配置不同、法律法规要求不同的特性,实行出口车专线生产,专人检验、PDI的举措,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

汽车文化论文篇(6)

汽车节能减排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国策。要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生存发展的资源,汽车工业应下更大功夫,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如何承担这个责任?我们既要跟踪、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更要结合本国资源条件,采取适合本国资源条件的技术路线。 必须面对 我国能源结构矛盾的现实 就矿业资源来说,我国是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国家;就可再生资源来说,中国有水能、风能、太阳能,还有大量的(但是分散的)生物能源,但这些非矿物能源开发利用,形成规模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前几年,国家提出了十六字能源战略:“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替代”。汽车作为耗能大户,更应贯彻这个战略。 内燃机用油约占全国石油消耗总量50%。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进口量逐年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占国内消费量的47%;2008年原油产量18960万吨,进口1802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8.7%。 除原油总体供应缺口大以外,我国用于内燃机动力的燃料结构也不合理。近几年,汽车年增长率都超过两位数(2008年除外),但汽油消耗总量远比不上柴油,全国汽油消耗量仅为柴油的近一半。以2007年为例,当年汽油消耗5600万吨,柴油消耗1.24亿吨。国内屡屡出现的加油难问题,全都来自柴油。究其原因,我国除车用动力外,其它内燃动力装置,包括公路运输、农业、渔业、铁路、发电、工程机械以及国防装备,几乎都是柴油机。我国炼油工业的柴汽比,1998年为1.42∶1,2000年为1.91∶1,到2006年达到2.25∶1,超过了柴油轿车高度普及的欧洲。 综上所述,我国内燃动力燃料不仅短缺,而且结构不合理。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不仅要寻找汽油的替代品,更要寻找柴油的替代品。上世纪70年代末,在原国家科委及有关部门支持下,部分研究院所和企业与国际上同步开展了石油替代燃料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在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甲醇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果。 ―――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天然气价格比柴油低50%,而且排放比柴油车优越得多。目前我国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已达22万辆,19个地区和城市已建加气站712座。然而目前又出现了天然气供应紧张,价格上涨问题,连天然气产地重庆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液化石油气因供应困难,价格没有优势,除个别滨海城市还有少量车在使用外,其它地方车用液化石油气已退出市场。―――上世纪末,为消化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汽油,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出在若干省应强制推行(封闭运行)乙醇汽油的通知,并很快形成一定规模,达到年产乙醇约130万吨。陈化粮用完后,出现了乙醇与民争粮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明令禁止再上以粮为原料的乙醇项目。至于以甜高粱、木薯和其它生物纤维素为原料的乙醇生产,目前还未闻已形成产业化的项目投产。 ―――生物柴油,从新闻媒体了解到有单位在研发,而且有了产品,但原料如何达到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的要求,恐怕近期难于解决。 ―――最近几年,特别是迎奥运以来,在国家有关部门推动下,一大批汽车企业开始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并取得一定进展。今年,国家又启动了“十城千辆”(实为13个城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在资金上给予很大支持,企业积极性很高。这是非常可喜的局面。问题是,所有这些涉电动力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如高能电池、控制系统、制造燃料电池的一些关键材料等)如何加快跟进,使之在性能上、质量可靠性上、一致性上过关并形成规模,使产品成本做到用户可接受的水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来不得半点浮燥。对于政府来说,如何加快为推广、普及这些涉电新能源汽车进行的配套设施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替代能源汽车应有自己的位置 针对当前情况,我特别要说一句心里话:不要把新能源汽车简单地等同于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把其它替代能源汽车边缘化。 我们要根据国家的资源条件,汽车产品本身的特点,全面贯彻国家的十六字能源战略: 第一条“节约优先”。

汽车文化论文篇(7)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高校校园的主要人群,他们具备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与较强的理解能力,随着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他们中很多人希望了解汽车,对汽车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近几年的汽车热使高校教师拥有私家车已是普遍现象。而作为思想活跃,积极进取,生活现代时尚的在校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带动未来汽车消费的潜在动力,也将是促进汽车健康和谐发展的主力军,更应该深刻了解汽车文化的相关内容。高校师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各种家庭,在高校师生中普及汽车文化知识能有效、正确地影响到其他社会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更便捷地将汽车文化知识在国民中推而广之。因此在高校开展汽车文化教育,是普及汽车文化的有效手段。

1.2汽车文化进高校是引导广大学生掌握汽车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实用型人才需要的转变,迫切需要高校增加对大学生关于汽车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汽车的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和维修。许多大学生将汽车驾驶证和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视为求职必备的三件宝。学考驾照、品评车型、参观车展……成为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这都说明了人们对汽车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汽车文化不仅仅是香车美女,汽车文化还有更深的内涵。为弘扬汽车文化,推动校园及社会汽车文化的发展,普及大学生汽车基本常识,引导大学生对汽车文化形成正确认识。为此许多高校纷纷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汽车文化》公选课,将汽车文化知识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1.3汽车文化进高校是提升社会汽车文化素养的有力举措

汽车已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汽车使用的日渐普及,许多高速飙车、乱闯红灯、抢道、频繁变线、私自改装、低俗等糟粕“汽车文化”也越来越多,因此很有必要弘扬汽车文明和道路交通文明,倡导节俭、环保型的汽车消费理念和汽车生活方式。社会文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大学是社会文明的灯塔,而大学生是社会文明的传承和拓荒者。将汽车文化进高校,促进汽车消费文化的发展。引导校园师生正确认识汽车,提高汽车消费自我约束,从而提高觉悟、提高素质。以此带动全社会汽车文化素养的提高。

2加强汽车文化进高校工作的价值提升

在高校开展汽车文化普及教育,首先应积极引导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汽车的兴趣,再利用学校的各种现有资源进行汽车文化教育。发挥汽车文化对社会大文明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2.1加强汽车文化课程建设,满足培养符合时代要求

的汽车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汽车文化推广首先应抓好课堂教学,一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汽车文化人文素质教育。二是抓好面向全校大学生的《汽车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紧紧围绕汽车文化时代特征,既要体现汽车相关基本知识,又要反映汽车文化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还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除了汽车基本知识,汽车发展史、汽车新技术的学习,更要引导学生对汽车带来社会问题的思考。如近期议论比较多的雾霾天气、《新交通法规》、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引入课堂。总之在课堂教学上应紧紧围绕汽车知识普及、汽车品质学习、汽车文明安全和和谐发展展开,优化课程体系。以培养懂汽车基本知识,又有较高的安全环保意识,遵纪守法、安全文明、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为目的。

2.2弘扬汽车校园文化主旋律,打造高品位育人环境

紧紧抓住校园文化的大环境,树立氛围浓郁的汽车校园文化。可依托学校团委、学生会成立社团,组织成立“汽车爱好者协会”“、汽车驾驶员协会”,通过协会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汽车专题讲座、校园汽车文化节、汽车知识竞赛、有关汽车的辩论赛等。以吸引全校师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充分挖掘汽车文化资源,将汽车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打造高品位育人环境。

2.3重视汽车文化课程教育培训,加强汽车校园文化队伍建设

汽车文化进高校,课堂教学与引导是主阵地,因重视汽车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汽车校园文化队伍建设。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有高深的学科造诣,高尚的人文精神,同时又要与时俱进,不断从人类文化的宝库中吸取营养,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应重视汽车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带出一批有一定领导力和组织力的学生队伍,让他们开展汽车文化宣传工作。从而将课堂教育延伸到校园文化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

汽车文化论文篇(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国私家车保有量一再攀升,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刺激着国民从“汽车的温饱时代”逐渐跨越到“汽车张扬个性与文化的时代”。汽车,已经远远不是一个代步工具如此简单。10月10-12日,作为国内首家真正具备国际水准的中国汽车后市场展会——上海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SIAAF)顺势而生,并且强势入驻目前亚洲一流的国际展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据展会主办方透露,展览同期将举办针对时尚爱车人士和汽车改装发烧友的国际汽车电子音乐文化节。音乐文化节将整合国内某著名音乐节音乐部分和风靡美国的某汽车文化节元素,让汽车文化、改装文化、音乐文化、酒吧文化和街头文化融于一炉,让前来体验的观众感受到发动机轰鸣声的震撼、极速漂移带来的以及夜空中电音与光影交织的魔幻,让每一位车主能够体验到SIAAF所特有而且是国内前所未有的中国“汽车文化狂欢节”。为了促进国内汽车改装文化的发展,SIAAF还将创造性举办“终端改装车主嘉年华”,该活动在展前将联合几大改装媒体从汽车改装发烧友中招募近百辆最具有特色的改装车,邀请参加现场设计的一系列互动游戏、大众评选、幸运抽奖等活动,这不仅可以拉近发烧友之间的距离,也为改装车主提供了展示平台,炫出自己最具个性的改装风格。

作为一场高端的B2B+B2C专业展会,SIAAF致力于汽车后市场的国际化、品牌化、电子商务化,设有汽车生活及服务、汽车用品国际品牌、国际汽车改装车及技术、汽车用品网货及新运营模式四大主题展区。励展宏达将站在引领推动行业发展角度,前瞻性策划丰富的汽车商业与设计主题论坛或活动,例如引入励展闻名全球的100%设计展资源举办的跨界移动空间设计论坛;联合当前物联网、车联网进行未来汽车智能生活的趋势探讨;同时,主办方还将力邀海外多个汽车改装及汽车后市场行业协会会长与众国际国内权威专家出席的全球汽车后市场论坛暨改装行业峰会;作为中国电商的摇篮地,本次SIAAF还与上海汽车用品电子商务协会紧密联合,倾力呈现“汽车用品电商全能精品培训课程——打造汽车用品电商黄埔军校”等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同期活动。广州安程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晓明先生表示说:“希望在上海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SIAAF)这个平台上可以与车主进行更多互动,在寓教于乐中一起引导和培育属于中国自己的汽车文化和汽车生活时尚。”

据悉,本届SIAAF将汇集业界500余家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汽车用品品牌、改装车及品牌企业、引进大型汽车服务连锁企业及先进汽车改装技术展示,并合力邀请兼有传统采购与新运营模式的市场渠道商,如汽车4S集团、汽车用品经销商和商、终端零售商、汽车维修、改装厂以及汽车用品电商、美容养护、汽车服务连锁机构等。

汽车文化论文篇(9)

汽车文化是人类在汽车的设计、发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代步工具,汽车文化开始在中国培育、发展。人们对汽车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更是应该深刻了解汽车文化的相关内容。就此主要讨论汽车相关专业中《汽车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面向汽车相关专业学生,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汽车历史

主要包括世界汽车发展简史和我国汽车发展历程,从古战车到蒸汽机、内燃机的出现,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到当今汽车工业全球化,该部分介绍汽车从无到有的世界发展历程和今后发展趋势,揭示了当今世界汽车欧、美、日三大车系形成的历史渊源。并介绍我国1901年出现汽车,建国后正式发展汽车工业到现在的发展状况。

1.2 汽车总体构造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汽车的总体构造、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汽车编号基础及汽车使用性能。虽然内容较多,但对于发动机、底盘四大系统等的结构可不做重点讲解,因为汽车相关专业学生都会有另外的专业课来讲授这部分内容。所以该部分以让学生了解汽车总体结构、驱动形式、分类、编号为主,并补充讲解现代汽车新技术,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转系统(ASR)、电子稳定程序(ESP)、安全气囊、废气涡轮增压、自动变速器、电控悬架系统、巡航系统、导航系统等涉及到安全、环保、舒适性能多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各种汽车新技术的原理,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不断掌握汽车新技术是必要的。

1.3 汽车外形和色彩

这部分介绍100多年来汽车外形的发展,从马车形、箱形、甲壳虫形到船形、鱼形、楔形等各种形状的变化,揭示了影响汽车外形演变的三个因素,即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同时也介绍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汽车使用功能、使用环境、使用对象等对汽车色彩的影响,也介绍了色彩对汽车行驶安全的影响。

1.4 著名汽车公司和名车及车标

汽车专业的学生通常对名车非常感兴趣,能说出部分汽车公司和名车,但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这部分主要介绍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中国等国家主要汽车公司及其汽车品牌、车标。汽车公司的创建、发展记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成长历程,车标的发展是汽车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和无形的财富,这部分主要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提高掌握层次,加深掌握内容。

1.5 汽车竞赛

通过教学实际观察,这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汽车竞赛是汽车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运动为汽车爱好者带来了刺激和享受,也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现在越来越多人成为赛车迷,汽车竞赛的讲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产品及性能。这一部分主要讲授赛车运动的、冠军车队、赛车明星等内容。

2 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学方法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汽车文化》这门课程来说,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达到知识和能力同时培养的目的。主要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能使课堂讲授产生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除了突出重点、难点外,还应注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而这种主动探索的能力和倾向正是学习汽车文化日趋繁盛、包罗万象的知识所必需的。另外,引导式教学方法对高等教育也很有必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应具有横向扩展能力和纵向延伸能力,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学的那点知识。在这个电视、杂志、网络等各种传媒极大充盈的年代,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新的汽车文化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穿插讨论式教学,当学生受到教师启发和引导发现问题时,或教师提出汽车文化与社会相关问题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由小组统一观点,然后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轮流发言。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轻松的把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还能很好的带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影响。本门课程知识日新月异、覆盖面广,有很多内容需要图片或动画展示,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满足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显示清晰、图文并茂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节约课时,还能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图片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可谓一举数得。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如带

学生观察学校停放的各种车辆,包括品牌、外形、颜色等等,分析本校教师对汽车的喜好和原因;带学生去不同的汽车销售店参观,分析社会需求和品牌效应;鼓励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参观车展,分析大众喜好和流行趋势等等。通过这种实践锻炼,学生能更好的重视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达到充实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4 结束语

当代中国社会,汽车的普及化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汽车文化不仅是汽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须知识,也对普及全民汽车教育、减少汽车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而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更是肩负着传播和发展汽车文化知识的责任。对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方法,希望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汽车技术的更新、汽车占有率的提升,对这门课的教学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学内容也会逐步接近或统一,并不断向前发展。任课教师要有不断学习进取,不断改革发展的精神,以适应当代汽车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汽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郎全栋,曹晓光.汽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宋景芬.汽车文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帅石金汽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俞宁,曹建国.汽车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汽车文化论文篇(10)

第一部分,先介绍汽车电子的基本概念,回顾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通过实例分析介绍汽车电子对汽车安全与节能的影响,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讲述汽车电子与电力电子的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器件。包括光电、霍尔、电阻等各类传感器,常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单片机选型及选用依据,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交直流电机、电磁阀等执行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第三部分,在以上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汽车变速器电控、ABS系统、动力转向电控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控系统开发遵循的标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法,特别强调目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V流程开发模式。

第四部分,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运用。本门课与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汽车电子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省去了传统以发动机作为主导的汽车动力系统控制部分,强化了电驱动系统的匹配与设计部分。该部分内容除了包含对于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方法和匹配规律的介绍外,还增加了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的一般方法介绍。

第五部分,介绍汽车电器系统,包括汽车仪表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电动门锁系统、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电动座椅、车载空调系统、车载音响系统、车载电视娱乐系统、车载无线通讯系统、电子导航与全球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载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部分是课程的最后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可靠性的评价标准和一般的故障诊断方法。

以上六部分构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实验和课程设计两种方式。实验课作为学生在校内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我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实验课的设置上,主要分为5个部分,如图2所示。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和实验课程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综合起来,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汽车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主要结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台课的知识,以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作为设计目标,让学生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

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来说,涉及到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单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而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也很难清晰勾勒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因此本门课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的动画及示意图等来展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教学的内容直观清晰,易于理解。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外,还采用了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现场教学即依托我校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到工程中心参观现场演示,并试用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实验样机。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汽车电子的功能及开发有更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中以汽车电子产品的项目开发作为主导。例如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这部分内容讲授时,可自始至终以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变速器控制单元作为对象,从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方案论证,到中间环节的样机开发、功能验证,再到最后环节的样机标定、测试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通过这样的讲授,学生对汽车电子的感性知识加深,在理论学习中的目的就会变得明确,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三、“汽车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突出“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改革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校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而由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的本科生,选课人数基本维持在40~60人范围内,这样的人数规模便于授课教师进行小范围内的专业指导,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提出了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与专业论文撰写相结合评定的方式。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还在于,其他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都是最终给定一个独立的成绩,而作为专业选修课,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成绩只是最终成绩的其中一部分。

目前该门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课程设计占30%,专业小论文占40%的比例权重进行成绩的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本门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专业小论文作为考核的主要部分,在撰写过程中,授课老师首先利用2学时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科技论文撰写的培训,而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根据各自分配到的科技论文主题进行文献的检索;学生分成了3至4名成员一组,选择关于汽车电子的主题项目,可建议主题为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汽车防抱死ABS系统设计、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设计等,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主题。给定主题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提交科技论文,并以学术会议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自由根据报告者的内容提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该部分成绩可以当场给出,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给定的成绩能够实现主观与客观兼顾的效果,令所有同学信服。

上一篇: 计算机发展历史论文 下一篇: 测绘工作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