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2:48

尝试教学法论文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1)

例如:So did she和So she did这两个句型的用法。 

我在大屏幕上打出So did she, So she did,给学生留足时间自己复习。然后打出下面两组句子让他们比较、讨论,说出为什么。 

I. A: I enjoyed the book.(我喜欢这本书。) 

B: So did I.(我也喜欢真本书。) 

II. A: Father, you promised.(父亲,你答应了的。) 

B: Well, so I did.(我是答应过了。) 

学生举手,争着发言:前景句若是肯定句,此种情况也适合另外的人或物时,用So+助动词(be, have, do, can, will….)+主语;前景句是肯定句,而后一句的句义对前一句的重复,用以强调时,用So+主语+助动词(be, have, do, can, will….)。第I组句子中的两个“I”是不同的两个人,故用倒装句语序;第II句子中的you和I是同一个人,故用陈述句语序。 

我先表扬他们,接着又用英语问道:什么时候用neither/nor+倒装句语序呢?学生回答以后,我在大屏幕上打出练习如下,让学生分组讨论。 

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Mr Cheng is a teacher and work hard, _________his wife. 

A. so is;B. so does;C. so it is with;D. it is the same with 

2、A: Tom is a student but he does not study hard. 

B: ______Mary. 

A. Neither is;B. so it is with;C. So does;D. it is the same with 

3、A: Jack isn’t a student and doesn’t study. 

B: ______Mike. 

A. It is the same with;B. Nor does;C. So it is with;D. Neither is 

4、A: Men can’t live without air and water. 

B: _____animals. 

A. So it is with;B. It is the same with;C. Neither can;D. Nor can 

学生讨论非常热烈,争论得很厉害。有的查词典有的查语法书,各找各的根据。最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我不发表意见。待学生讲完之后,我进行总结: 

1、CD;2、BD;3、AC;4、ABCD。因为It is the same with…和So it is with….意思是“……也是一样”,所以前景句所涉及的任何内容(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不管是表示状态的,还是动作的。)只要适合另外的人或物,都可以用这两个句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咱们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个苹果。” 

我们经常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口诀和顺口溜等巧学妙记。例如 

(1)以f结尾的名词变复数,特殊情况有几个? 

一个农奴(serf)从海湾(gulf)来到房顶(roof)上, 

有了证据(proof), 

增加了信仰(belief),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2)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演示“奥运五环旗”,让学生一模仿二发挥。这节课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多数学生都关心奥运会,非常熟悉五环旗,一看就有兴趣;另外,应用的技巧难易适当,即复制和粘贴,多数学生很快能学会,只要教师在讲授步骤别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在自己画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象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不是考试合格了吗?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3)

一、尝试教学法概述

(一)尝试教学法的实质

尝试教学法的实质是:尝试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二)尝试教学法的特点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尝试活动法具有三个特点:

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

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

我们必须分清不同性质的尝试活动,了解不同性质尝试活动的特点,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一般在开始都可能失败;而教学中的尝试,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尝试任务又比较明确和单一,因此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得到成功。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完成教学预期的先后次序和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性、顺序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语文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基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和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和师生之问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二)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提示,从而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三)师生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研读与思考,将有关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因受有关材料的影响而发生调整,这都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对问题答案的独到见解,并将自己的见解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各种不同思想、观点、材料发生碰撞,各种观点在碰撞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在这个阶段,面对学生的不解与困惑,教师不要做过早的解释。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有的结论可能需要经过集思广益而逐步达到统一,形成大家的共识;有的结论可能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形成观点不同的创见,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形成共识也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由于条件、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一些新材料的出现,都需要大家不断地再研读、再思考、再完善。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一)活用教材,精心设计尝试教学内容

新教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做中学”,在亲历中体验成功。教材的编排是精心的,教材的设计是科学的。要使课堂尝试教学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尝试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对教材的处理,应在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编写意图、研究学生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慎重处理,不可草率从事。用活教材,不是不用教材,也不是脱离教材,更不是背离《标准》;而是依据对《标准》的把握,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对书中的材料实施大胆取舍,补充有针对性的相关材料,加大信息量,留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二)明确尝试教学目标

明确尝试教学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展示教学目标即是通过内外动力的整体激发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专注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教学目标往往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尝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明确展示教学目标的这一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

例如,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范进中举》时,在教学目标中写到“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进而发现封建社会的罪恶”。这样政治性很强的文本解读,不仅偏离了文学性解读的轨道,而且远离学生的情感水平和理解层次,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

(三)选定尝试教学切入点,营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合理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出浓郁的尝试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索潜能和欲望,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让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尝试的学习情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文本、问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从而达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在理顺了文章的思路,简述了母亲的一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母亲一生发展的基本线路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阶段性,与中国历史发展有没有关联性?”这个“关联性”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原作固然有无穷魅力,而设问的情节又激发了学生最原作的解读,使其进一步体验到了语文创新活动的乐趣。

(四)深入研读教材,开展讨论交流

这是尝试学习的具体实践环节。学生要寻求问题的解决,就必须再一次深入到课文当中,潜心研读。由于问题带有明确的指向性,所以,学生的思维空间相对集中,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结论。学生的交流讨论是课堂的高潮,讨论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讨论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以求得一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答案。针对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以便在课后自行解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4)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别小,知识也极有限,低年级语文课本多数带有插图,根据低年级语文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教学目标,采用尝试教学识字,一般做法可以:

1.谈话引趣,看图猜意。揭示课题时,教师通过简短的谈话(或对话)唤起儿童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插图,试述图意,初步明白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学生试述时,教师可以必要的引导,以激发他们口头表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认识的熟字和插图初读课文,划出课文里不认识的生字。

2.以文带字,尝试理解。让学生利用拼音,试读划出的生字,看看自己能读准几个,能记住几个,再说说是怎么学会的。学生可凭借熟字及拼音知识,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再联系上下文看插图,读课文里出现的生字(词),看能理解多少词义。学生尝试认读时,教师作必要的巡回指导,吸收反馈的信息。

3.检查交流,讨论疑难。对学生尝试认读的一部分生字,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识字的方法,学生凭借拼音工具、插图、生活常识,上下文的熟字解决一些生字的音、形、义,兴趣高,效果好。加至教师适时引导,讨论疑难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识字能力。

4.重点指导,巩固提高。对学生自学中不能尝试认读的生字,教师再作重点指导,作引而不发的点拨,或指点插图,或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理解字义。对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要作必要的书写指导,启发学生最佳识记辨析的方法。另外,对识字中出现的常用词教师再从语言文字训练加以指导,用词说话,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这样将识字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联系起来教学,全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体现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小学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段的训练,到了后期逐步向篇的训练过度,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知识的增多,已有了初步的观察、理解、思维能力,采用尝试法教学,一般做法可以:

1.尝试准备,扫除障碍。课前对课文中的主要生字词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低年级所学的识字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行预习,初步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2.尝试阅读,析句明义。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基础知识重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出示尝试题,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独立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主要生字词及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组织讨论交流,达到析句明义的目的。

3.演义释疑,理解重点。为突出课文思路或课文重点段落内容,教师可根据段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快速读课文,进行尝试释疑训练:①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题;②师生共同讨论思考题。尝试释疑的目的实质上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课文及课文主要部分作尝试分析,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老师钻研教材那样的认知过程,去体会作者的思路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文章段的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精读课文,尝试归结。在学生较深刻地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精读课文重点段,熟读成诵。最后用重点段带动全篇,从课文的整体上启发学生去尝试挖掘课文的主旨,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及文章重要的写作技巧,进行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篇的训练,要让学生自觉地获得知识,尝试教学法是最好的方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用尝试法,一般做法可以:

1.尝试阅读,感知重点。课前教师根据课文基础知识及课文主要内容精心设计若干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思考题仔细阅读课文,运用学习工具书,已掌握了的学习方法尝试解答思考题,读通全文。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扫清障碍,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发现,可以感知课文的重点。

2.尝试分析,理解重点。抓住关键,让学生细读课文,可先要求学生找出最能深刻表现中心或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然后教师针对重点语句,由表及里地出示尝试题,要求学生再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的具体事例,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是怎样把这些事例写具体的,经过讨论、交流,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的目的。

3.尝试发现,释疑解难。根据作者思路,文章的主线、副线,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尝试发现主体和客体、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之间的联系。再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主体与客体、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的不同表达手法,了解作者为突出重点的巧妙构思,运用的写作技巧,要表达的文章中心,从而由具体到抽象地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24-01

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要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尝试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的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灵活运用。教师需要先明确尝试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将尝试教学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一、尝试教学的含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去做练习。尝试教学打破了原有教学的死板性和被动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做一定的尝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习,互相讨论,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达到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形式就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尝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程和相互交流讨论,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初步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结果和练习中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尝试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下,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外,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主张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自己的主观思考,培养学生阅读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教学中,其淡化了教师对文章复杂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阅读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结果。尝试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不是重复课本上的教学步骤而是让学生自主地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动性的地位。尝试教学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这样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所阅读的文章的思想底蕴。

三、尝试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尝试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尝试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课模式,让师生之间可以互动,形成一种轻松的、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去了解作者陶渊明的实例,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标注解释自行去理解文章的大意,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用轻松、疑问的语气去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好奇去思考。在学生思考之后进行教学,既能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2.尝试准备,进行有目标的引导。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要对作者生平经历充分地了解、掌握。教师要通读文章,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去确定教学方法,准备好尝试题目。教师也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了解,能够通读全文,让学生自己去查询一些陌生词语,如“阡陌”、“郡下”等发音,让学生在预习时发现自己的疑难之处,有利于教师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提出问题,讨论解决。在学生已经进行过预习的前提下,教师提出与课程相关的尝试性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尝试教学中的课堂活动都是以尝试题目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课文《云南的歌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教师在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搜集一些民歌民谣,按照书上作者所描写的方式去整理分类,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让学生去模仿,去演唱这些民歌民谣,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作者所描述的文化进行体会。经过了这样的思考和经历,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可以知道自己哪里有优势,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学生之间的交流比教师传授更容易被接受,也能增进彼此的友谊。

四、结语

尝试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同的挑战,尝试教学强调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去一味地灌输教学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尝试性教学时,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尝试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仕彬.谈“沉思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2009,(1).

[2]赵继洲.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才智,2008,(12).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6)

请思考: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时间与原因(历史背景)如何?②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情况如何?③列举民国初年著名实业家及其主张。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在发展,为什么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表现、结果如何?⑤概述并分析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影响。 这样通过出示尝试练习题目,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认定,并进行尝试学习,导学指导。 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让学生尝试仔细认真地发掘考点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分析材料的习惯,并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等略)。把教材内容尽可能转化为教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基础复习与探究。 关于民国初年著名实业家及其主张,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供同学们阅读与观赏(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略)。通过阅读分析有关材料,让学生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归纳等处理能力。

通过设疑可以教会学生会思考,把学生摆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使学生感到是他们发现了知识,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从而享受到学习活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的动机。 通过设疑,给学生营造一个思维情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突破重点,难点。通过提问,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教学中也需要一个教学性的反思。通过设定难度较高,立意较新的模拟题,以培养学生历史审题,立意,作答的能力。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问题,对前后知识形成关联。如:概述1840―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从政治、经济、思想分析中国民资工业的历史地位。在此,还可设置中国近代(1912―1919)出现几种社会经济形态? 关于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通过设置尝试练习,进行目标教学,注重精讲,以寻求突破。出示图表,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区别现象与本质的能力。 最后通过补充练习让学生触类旁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形成。

总之,在尝试教学中学习的新理念,有力地冲击了注入式教学的旧观念,这种教育新理念的出发点是: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也是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思维发展的空间。这种尝试教学的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具体表现为四前四后: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练习在前,讲解在后;活动在前,结论在后。其教学的模式一般分为七步: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有一个基本模式。当然,也反对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的需要灵活应用,可以多种变式,关键在于掌握“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多年来,我从事着尝试历史教学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它给我的历史教学带来良好的效应。具体表现有以下优越性的一面: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近年来我所教的高考平均分逐年攀升。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力,减少课外作业负担。④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法不可能是灵丹妙药,十全十美,它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而起作用,在实施中也发现其局限性的一面:学生要有一定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且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力,低年级学生要逐步开始使用,高中生运作的效果较好些。

因此,并不是每堂课都用,要扬长避短,灵活机动,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我还认识到尝试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也有着密切联系,“尝试是创新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这一论断已被大家所接受。任何创造发明都必须从尝试开始,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尝试是发展创造力的门户。我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因而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思考空间宽阔。同时也是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同时,历史尝试教学同各种教学法是有机的结合的,表现在尝试教学的理论是开放的,兼容的,具有巨大的理论回旋余地,能够接纳诸多教学法与之结合交融。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7)

通过初步生物学教学实验,实验班其中考试成绩人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 14.2 分,并且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也明显地比对照班好。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体会到尝试教学法是生物学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尝试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装的探索精神 , 这与生物教材所倡导和贯穿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新编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绪论部分,一改原教材“绪论 ” 一标题,而是开宗明议冠以“探索生物的奥秘 ” 这一醒目标题。学生生物学要有探索精神,从教的角度看,这一标题“其实它就是全部乃至第一课教法的指导思想的要义。 ” 这一标题所蕴涵的思想甚至将全套教材的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五大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探索精神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之中。

2. 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更需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尝试 成功为其学习的主旋律,生物学不仅有其完整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而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学生身边的花草虫鸟相联系,这一切学生既时时刻刻接触到,有很熟悉的一面,但其中又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学生还未解知,一旦与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发生碰撞,必将产“火花 ” ,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都想“试一试 ”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 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新编初中生物教材每节课的教材,一般由以下十二个部分组成: ( 1 ) 引言; ( 2 ) 看一看,想一想; ( 3 ) 演示实验; ( 4 ) 课文; ( 5 ) 学生实验; ( 6 ) 彩图; ( 7 ) 黑白插图; ( 8 ) 题图; ( 9 ) 你知道吗?; ( 10 ) 动动脑;( 11 )动动手;( 12 )课外读。从这些部分看,几是有关形态内容的,一般都先写“看一看,想一想 ” 这一栏目;而有关生理方面的,则一般先写入“演示实验 ” 栏目。在栏目中除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外,还提出有关思考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文要求学生先观察实物,或先观察由教师演洋的生理实验,并要求经过自己的思考。可见,教材处处体现让学生先观察、先思考、先阅读、先学习、先动手操作的意图,这与尝试教学法所提出的以尝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 的基本精神配合默契。“将教法引入教材 ” ,这是新编初中生物教材的新意和特色,引入的教法有许多似与尝试教学法异曲同工之处,这与其说是两者的巧合,倒不如说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共同点。如此看来,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可想而知。

二、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

“‘尝试教学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实践的方法又简便易行,几乎每个教师都能适应,它虽有一个大致的模式,但又反对机械搬用,强调从实际出发灵活动用,它在实践中显示了巨大的效果。 ” 正因为如此,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变为现实。

邱学华老师创立了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并且还提出了多种变化,这些教学程序对生物学尝试教学具有其指导意义,但生物学科有其特点,生物学教学更有其个性。根据生物学及其教学特点、生物教学实践,提出如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

1. 生物学尝试教学法一般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或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结合教师讲解 第二次尝试练习(或实验操作)。

我们以“尿的形成和排出 ” 这一教材内容为例作出如下讨论:

(1) 联系前课,以准备题导入,出示尝试题。准备题: ① 肾脏是人体形成的器官。 ②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它由(包括和)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这些是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准备知识)。导入新课,提出、出示尝试题: ① 尿是怎样形成的? ② 尿又是怎样排出人体外的?/!/

(2) 分解尝试题,指导自学课本。 ① 尿的形成通过哪些过程?分别在何部位进行? ② 尿排出经过哪些通道?如何控制?

(3) 提供知识结构性尝试题,促进知识认知同化,导致知识结构的形成。

(4) 学生讨论结合教师讲解,系统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结合讲解演示肾单位动态模拟尿的形成,使之直观化,加深理解。

(5) 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强化知识。根据生物学教学特点,以生物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编拟第二次尝试练习(习题略),供第二次尝试练习用,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完全达到所规定的认知目标,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理解新知识所达到的程度。

2. 探究式实验课课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中学生物探究式实验,一般说,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多、实验材料易成,实验操作比较容易的实验。新编初中生物第一册(上)( P26 )“ [ 实验五 ] 探究种子的成分 ” 即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式实验,教材紧接着安排“第二节种子的成分 ” ( P28 ),教材的这种安排,旨在先探究 -- 尝试操作,后归纳 总结 -- 讲解。

按上述教学程序,在此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一边做实验,教师一边及时给予指导,不仅要求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而且要求学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在全部实验做完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将一个个独立的结论相互联系起来,教师再作总结性的讲解,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合贯通。

3. 验证式实验课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教师讲解 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

动物部分“家鸽 ” 一节内容,教材在其后安排了 [ 实验八观察和解剖家鸽 ] ,这是一个验证工实验,是这节教材的核心实验。

首先,理顺三条教学思路:第一条,整体(一般) 局部(个别) 类(一般) 验证。具体体现于:家鸽具有一系列适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其生理特点 写鸽的主要特征 观察和解剖家鸽。第二条,学 教。具体体现于: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教材之后施教。第三条,练 讲。具体体现于:先让学生多种感官接受练习,挂图的观察,活标本的观察与触摸,模型的摆弄,演示等,然后进行精讲。此内容的教学采用前述教学程序,循着上述三条思路进行。

4. 演示实验课课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边实验边观察边讲解,并结合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

人体生理卫生部分,“肺的通气 ” 一节教材中的“呼吸运动 ” 这一内容是此节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教材和教学是通过“ [ 演示实验 ] 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的关系 ” 来解决的,通过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提高到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探索。

总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有其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但贵在灵活运用,不断探索与创新。三、生物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生物教学法从一种具体的教学法发展成为教学法体系,再上升到尝试教学理论,这为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生物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如果说把‘教论’、‘学论’、‘课论’作为生物学教学论的三大支柱,这是颇有意思的一种思索。 ” 生物学尝试教学法作为尝试教学法的一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如果也从“教论 ” 、“学论 ” 、“课论 ” 三大方面进行探索,同样是很有启发性的。

1. 教论方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为其标志。从教认的角度来思考在生物学教学中贯彻有指导的尝试性原则,明显体现“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 ” ;揭示了生物学教学“教 ” 与“学 ” 概念的全面涵义;充分发挥生物学“教学进程中的相互作用 ” 。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8)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66-01

学术界对尝试教学法的界定有很多,但普遍认为尝试教学法是特级教师邱学华提出的,是一种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做尝试练习,然后指导学生尝试自学课本、自主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提倡的是探究性质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宗旨是一致的。在此,笔者以教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一课为例,谈谈尝试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学生尝试练习阶段

问题是教学的基础,思维的运转是先由问题开始的。实施尝试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向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确定尝试学习的目标。为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编拟尝试题目,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把握尝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可以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特点进行题目设计。在出示尝试题目之后,教师还应该注重营造尝试的气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例如,教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

A.如何去识别鱼

B.给人最好的渔具

C.掌握必要的捕鱼方法

D.把鱼留给别人,自己不留

2.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 )

A.最佳的方法

B.大家都在使用的方法

C.适合自己的方法

D.被广泛推广的方法

3.自主选择一个问题,通过查阅书刊、实地调查、访问、搜索网站等途径,进行独立学习,探讨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方法的步骤,这样的学习方法( )

A.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必需依赖老师和父母

B.鼓励我们自己解决不懂的问题,不必要询问家长和老师

C.可能目前有用,但很快就过时了,因此不必太重视

D.是一个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示尝试题目之后,教师应采用一些有激励性的、启发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探究问题的氛围。

二、学生尝试自学阶段

实施尝试教学法的第二步是自学。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在尝试题目的引导下自学课本,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该阶段,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组织学生对尝试题目或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展开讨论(如说出解题的基本思路,验证自我尝试学习的正确性等)。这样教学,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讲解收集重要信息。

如教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课,笔者在出示尝试题目之后,让学生自习课本的习题。期间,笔者做巡堂指导,指出学生答题是否正确,如果错误,错在哪里。笔者要求学生组建四人小组(小组内有学优生1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1名),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由学优生担任组长,通过互补的方式,让“学困生”的学业在学优生和中等生的帮助下得到进步,同时,学优生和中等生也能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实现共同进步。讨论时,笔者让学生围桌讨论,使讨论更为自由、便利。讨论完毕,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进行点评。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笔者重点观察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学习上还存在什么困难。

三、教师讲解阶段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9)

0前言

教学改革是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中,总是以教学过程为基本,围绕教与学的目的和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受教育者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时间比,即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教育的最大化收益。就本质来说,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始终是设计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最基本的依托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解决教与学的矛盾的出发点无非只有两个,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或者说核心就是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的方式寻求对学生施加最大化的影响,一是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应用各种科技手段和花样翻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俗话说的让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当学生的学习观念变为积极主动的状态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由内部激发,从而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亢奋”状态,学生会采取自己认为可行的各种措施、方法、手段去获取相关知识,这种“亢奋”状态会极大地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挖掘,从而有效地增加知识和提高能力。

1《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育社会学》进行尝试教学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是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的思路和方向,基于此,寻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也就势在必然,下面通过对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的解读和对《体育社会学》课程本身特点的分析,说明《体育社会学》进行尝试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1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及《体育社会学》进行尝试教学的变通形式

邱学华是尝试教学的创立者和积极实践者,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的尝试教学策略已逐步得到学界认可,尝试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扩展到理论高度,形成了一系列的比较完备的教学模式。纵观尝试教学理论,其核心就是尝试两个字。即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各种方法手段,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层面上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引申,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从而形成学习具有衔接性的下一阶段知识的能力,如此,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通过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培养而形成学习其他新知识的思维和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尝试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是让学生尝试学习;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体现三个为主――学生为主,尝试为主,练习为主;把握时机,在尝试中成功,在成功中创新。那么将尝试教学方法引入《体育社会学》教学有没有依据和基础呢?首先,对《体育社会学》课程的认识是前提。《体育社会学》是把体育这种文化现象最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主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力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其次,尝试教学的初创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的。小学生地学习能力应该正处于长成期,具备一定的思维可塑性和灵活性,但同时缺少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的能力。尝试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说明尝试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大学《体育社会学》的尝试教学中,大学生一定具备相当的逻辑分析和归纳演绎能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分析、判断等方面要显著强于小学生。从这一点上讲,尝试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社会学》堂实验进行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基础的,是可行的。最后,基于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应当对尝试教学理论进行一定的变通,使之适应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体育社会学》的尝试教学。

1.2《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具体应用中的变形

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应该是相互结合、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综合应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社会学》程尝试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共通的地方,但是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最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课堂理论教学的情景创设、学习积极氛围的营造和体现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1)这种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情境模式的创设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相关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理论,还要熟悉教材,具备理论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了解学生,组合教学方法,必要时可设计创新的教学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在课堂上认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时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考虑问题的实用性、合理性以及创新性,对问题要引导和启发,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好让学生或者其他学生尝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

(3)教师创设的问题或者情境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保持一个适当的水平层次。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层面上经过启发和思考能对现有的问题有一个逐渐深入的体会和思考,这是课堂情境创设和提出问题的难点,同时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掌控能力的重要方面。

(4)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注意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目的性,同时也要重视课堂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这样的课堂更容易让学生从之前的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的得以实现。

(5)锻炼学生的情感培养,即学生情商的培养,教师的设计要体现人本教育,要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学会怎样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

《体育社会学》教学的尝试教学法遵循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核心,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不过因为科目性质的不同、授课内容和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别,我们对尝试教学法做了一些变通。学生的“试”被安排为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和研读以及在不同的课堂操作形式上对相关问题的提前知识预备。教师的“导”体现在对学生尝试教学整个过程的指导以及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练”被变化为培养教学技能的操作以及在不同操作形式中的灵活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讲”变通为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相关的知识。需要说明的是,《体育社会学》的尝试教学是以学生在课堂的尝试教学为载体的,与课前任务的分配以及课后相关作业的完成是一个整体,都是为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佐料。与尝试教学理论有不同的地方在于大学生地培养目标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的不同,《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过程中还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和教学技能,因为这也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今后的职业技能需求。

尝试教学操作中主要的体现形式包括问题尝试教学、座谈尝试教学、讲座尝试教学和辩论尝试教学形式。问题尝试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尝试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座谈法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交流方式。在《体育社会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题目,或者教师圈定一个问题的范围,由学生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交由大家讨论,尝试解决问题。讲座尝试教学法中主要由学生进行讲座,教师只是一个指导和辅助的角色,鼓励在某一方面学有所长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座等形式尝试教学,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辩论尝试教学法借用辩论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己组织材料,自己选定辩手,在课堂中就设定的问题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组织语言的口才能力。

2《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方法

2.1尝试教学操作步骤

《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法在课堂中的操作程序如下:第一步,《体育社会学》教材总共二十章的内容,组成一个联系比较紧密的体系,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将学习的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再将学生分成对应的小组,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教案、PPT、作业等事务,按照每个小组两个章节(两轮尝试教学,每轮一个章节)的容量,提前将本学期的授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熟悉自己所要尝试教学的内容,由组长负责分配每个组员的教授内容,通组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分析,写成教案,制作PPT,在课前组内试讲,组长负责验收通过,做好尝试教学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尝试教学前将教案和PPT交教师评阅,经教师指导后,再由学生按要求修改教师同意后按小组顺序轮流尝试教学。第二步,上课开始后,先由教师对本章要讲授的内容做简单的讲解,再由学生进行课堂尝试教学,学生的尝试教学结束后,由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学生尝试教学的内容进行评价,总结得失,吸取经验和教训,记录备案。第三步,教师就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启发、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者由教师就课堂所讲的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将问题及答案记录在案,以备课堂总结和课后小结。第四步,课堂设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后,由教师根据教学和实践的实际需要,将课堂内容进一步拓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2.2尝试教学操作实例

《体育社会学》第五章的内容是人口与体育人口。现将本章内容实行尝试教学的过程摘录如下,供同仁参考。

第一步,教师讲解有关人口与体育人口的概述,指出本章的重点是体育人口的概念和体育人口的标准以及体育人口标准存在的现实问题,鼓励学生从尝试教学的学生的讲解中发现有关问题。

第二步,三名学生分别就本章的三节内容进行尝试性教学,第一名学生讲述人口问题概述。第二名学生讲述体育人口。第三名学生讲述非体育人口。在每一名学生讲完后,教师采取由学生评价的方式鼓励或点名学生对尝试教学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尝试教学学生的教态、语言表述、讲解的逻辑性以及知识的连贯性等,在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可以做简单的评价。然后由第二名学生进行尝试教学。直至三名学生全部尝试教学结束。

第三步,教师对三名学生的尝试教学做总体评价,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第四步,教师对本章人口与体育人口的重点内容做简单的说明,进一步分析体育人口的标准和意义,分析体育人口标准的局限性和实际操作应用过程中的缺陷。首先着重强调体育人口的三条判定标准:每周三次体育活动、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接下来引导学生对这三条标准逐条进行讨论,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教师对每周三次和每次30分钟以上的标准要进行说明,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只是人们这么认为而已。最后着重强调每次活动的强度判定标准,让学生对中等强度的概念进行讨论,什么是中等强度?学生对中等强度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教师这时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提示这要应用运动生理学上的一些知识,中等强度是一个人参加活动时心率达到自己最大心率的60-80%。此时又引发一些问题,每个人的最大心率不一样,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判定自己达到了中等强度?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活动的强度应该如何判定,如何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证安全?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最大的问题,即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并不可行,当然,只是否定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不行的,必须引导学生再对体育人口标准质疑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较为可行的判定标准。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制定一个新的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呢?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需要遵循什么原则?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制定出来的标准需要经受什么样的检验?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尝试教学的课堂上并不一定能得到解决,那么必须有后续的工作要做。

第五步,尝试教学后续工作。学生的课堂尝试教学结束前,教师要针对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熟悉和巩固。安排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3结语

《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法应该是脱胎于尝试教学理论的一个变化的模式,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注意《体育社会学》的特殊性和教材的衔接性。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体育社会学》程教学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促使我们对教学的积极探索,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张良朋.尝试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张良朋.尝试教学全过程评价模式的构建[J].淄博师专学报,2010(1):29-35.

尝试教学法论文篇(10)

一、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一般来说,职业院校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化学理论和实验又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给职业中学的化学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力。而且,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普遍是采用单向性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进行的,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简单照搬或模仿课堂实例的情况,而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自主解决难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近些年来,职业中学化学教学正逐步展开运用尝试法进行教学。尝试法教学,不但能够实现尝试与生活实际的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尝试教学任务还可有效实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学会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可以看出,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其必然性。另外,就化学课程本身来说,化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性,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占据着优势地位。

二、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任务设计

化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离不开对教学任务的设计。通过任务设计,能够实现尝试法与化学理论知识的相结合。为此,需要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要求与课时的情况下,将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安排到学习任务当中,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和讨论,来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该环节当中,教师还应重视任务设计的典型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实践性与针对性的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出尝试法的真正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氧化反应”期间,需要用到的材料主要包括铁(Fe)和水(H2O)。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1周,布置学生在各自家中利用铁丝和自来水进行实验环境的设计,通过让学生不断自主进行尝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发现Fe能够在潮湿的环境下被氧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和尝试,进一步了解Fe的特性,并比较FeO2、Fe2O3和Fe3O4等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让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并在课堂讲解“氧化反应”的理论和实验时,加深学生对氧化反应的理解。

(二)尝试探索

尝试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设计任务、布置任务和做任务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职业中学化学教学在实行尝试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能否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能够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思考,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大胆尝试完成任务。也可以这么说,尝试探索就是一个对任务(例如一个化学实验)不断分解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讲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期间,需要重点讲解的化学公式为:Zn+H2S04=ZnSO4+H2。此时,教师可以将该实验分解为实验器材选择、药品药剂选择、实验原理剖析、仪器装置、氢气(H2)收集方法,以及检验纯度、检验和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多个小任务,让学生逐一完成,并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能力,思考和探索每个小任务与相关实验是否相同。比如说,在“实验器材选择”小任务中,可以探讨H2和O2所需器材是否相同;在“检验纯度”小任务中,可以探讨一氧化碳(CO)与H2在检验时有哪些区别等;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探索、不断思考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掌握和理解,并巩固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当学生需要用到该实验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立刻联想到其他气体的制作或检验方法,帮助学生在掌握化学理论及实验知识上,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三、结束语

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为此,职业中学在采取尝试法进行化学教学时,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完善化学实验基础设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实现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等方式,来进一步推动尝试法在化学教学当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金融工程专业论文 下一篇: 四年级科学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