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0:40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1)

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语文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也可以说,语文课堂是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最有效的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日常生活与语文知识紧密连接,引入生活知识,并且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他们情感和素养的养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笔者对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分享以下几点策略。

一、通过创设情境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文言文学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问题,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字词需要理解和激励,而且这些字词与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有着很大的区别,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着较大的困难,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我们将文言文进行改编,根据课文内容改编为一个情景剧,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饿,而且也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时,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在学习到陈太丘与父亲的对话时,便可以请几个学生分别扮演陈太丘和他父亲,同时由另一个学生对情境进行旁白叙述,这样课堂气氛就变得活跃,而随着学生逐渐进入到表演状态,便能够更好的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这样在对陈太丘的言行进行论述时,学生便积极的发表各种不通过的看法,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的激发,而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学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时,利用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实现一个很好的情景再现的效果,真真切切的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自然更加深刻。

二、利用社会实践为语文教学提供素材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另一个难点,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他们亲身经历以及自身的知识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作文写作也是学生最为恐惧、教师最为头疼的一部分,很多学生面对作文写作总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选题或者是缺乏论述的基础。面对这一问题,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并且将生活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简单的生活中体味平凡的快乐,体会生活的意义,当学生对生活有了自己真切的感悟,那么作文写作也就更加顺畅,感情也更加饱满。比如在写作关于地方风景的作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外郊游,通过相机等工具对该地区的风景进行拍摄,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每个人的作品进行展示,使学生都能从他人的拍摄作品中,寻找不同的角度,也产生不同的认识。这个过程便是一个积累素材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风景的直观认识,将书本描述的知识转化为画面,更加形象,这时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也就自然而然的拉近,当他们对风景有了一定的直观恩智,在写作起来,便能够很顺利的描绘出自己作品的内容,而避免了学生生硬的想象造成的写作困难,这时的作文也将更加能体现出生活的色彩。

三、通过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生活

教科书虽然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其却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任何教课书中所涉及到的关于生活的内容都是十分有限的,而在实际的生活中,语文资源随处可见,如家庭、校园、社会,来自不同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内容,而将这些现实的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能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也是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体会生活的真滴。比如我们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一些活动,根据教材改编剧本、辩论赛、故事会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小活动,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获得充分的利用,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知识的力量,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将语文活动延伸到课外,比如让学生做一次家务并且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让学生与父母进行一次调换,学生扮演家长,进行各项家庭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并且学会辨别真假、善恶。通过各种生活实践活动,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断增强,这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生活环境,将生活化教学贯穿到语文课堂中,促进学生不断形成和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并且与学习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使学生对生活有更高层次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日后走入到社会中可以说是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简单的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生活是运用知识的主阵地,如何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生活化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只有将课堂知识生活化,才能使其更加深入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且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也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叶菁.探究语文课堂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J].语数外学习( 语文教育),2012.(10).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2)

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主要目标的,通过初中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通过作文写作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教师也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对有效性教学的含义一般概括为两类: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进行界定。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的需求。另一类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的,如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更可以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苦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二、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1.作文教学低效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往往可见一些陈词滥调的评语,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等,这种评语没有准确的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也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在评改时的“多改少教”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2.作文教学倾向于功利性

以成绩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家长、教师与学校的目标。作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很多学生到一些作文选和作文大全中寻找素材作为捷径,文章往往拼拼凑凑,寻章摘句,以至于脱离生活,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也往往是指导学生背范文,套格式。以至于产生“人文分离”

的现象。

3.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

作文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写作的内容应当是随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运转,根据历年中考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明确的重点和层次,也没有循序渐进和严密有序的梯度。

三、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作文评价标准立足于学生

作文评价模式的调整,主要是将作文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掌握评判的依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评和互评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根据作文中容易出现或较多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2.改变写作教学的功利性倾向,注重真情实感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 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人格发展等与日后学习、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学生写作的时候,文字像从心坎中流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意义流长。 因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围绕身边真是发生的现象,真情真事,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不要提笔就无病,作文不过是通过语言来叙述事情和抒发思想感情,提倡真人真事意在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和陈词滥调,与合理想象和虚构并不冲突。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要有相应的目标,并且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写作-规范写作-自主创作”的作文训练序列。初一年级的学生,要少限制多鼓励,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不愿写、害怕写的问题,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在多写多练的基础上,逐渐规范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向“自主创作”发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

4.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增加写作机会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品,它们大都文质兼美。我们大多教师也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阅读层面,就错过了宝贵的练笔机会了。在许多文章的课后练习中都设计了各类练笔习题。把初中阶段六册语文课本的课后练笔整理出来以后,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每学期都有十多次,总共也有近八十来次了。如果选取合适的加以认真地训练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自然能有效地提高。这些练习点很全,有心理描写、语句仿写、个人评价、情节想象、诗歌创作等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也行,作为家庭作业去完成也行,因为有了课文的铺垫和渗透,学生做起来普遍反映不难。所以说,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能舍本求末,这话原是不假的。如果放着这些现成的不去做,只在那里叫,“写,写,写什么呀,哪有那么多可写的?”然后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挖空心思找些不相干的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也应付着写些糊涂东西来搪塞你,你改着生气,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不就是无效教学了吗。所以,要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还真得好好重视这些练笔机会呢!实践证明,对于这些课后小练习,学生还是欣然接受的,也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习作。

结束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自己有责任不断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实现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笔者写作此文对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了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前辈对作文教学的总结,提出了更好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3)

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仅供参考。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都不会乖乖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会因为新鲜感来预习文章,但是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会主动参与预习活动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预习语文不如预习数学和英语明智。但是在此我们重申预习的重要意义,并不是要求学生回家看看课文这么简单,下面我们以《威尼斯商人》为例来阐述应如何预习语文知识:这篇文章时莎士比亚文学巨著中的一部杰出的历史剧,其中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出场,如:机制聪明的鲍西娅、仁慈友善的安东尼奥、残忍狡猾的夏洛克等。教师可以事先将这些人物从课文中提炼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按照人物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后通篇阅读文章,并领会其中每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这种预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准备角色表演的同时,心生一份自觉的责任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认为自己是课本剧表演中的一份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品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扮演好指导者、协助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与课堂融为一体。

二、及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合理调整教学策略

高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快速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及时掌握学生的优点和反馈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反馈信息要及时,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要及时表扬和指出,丰富练习活动,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内化能力,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实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其次反馈方式要灵活多样,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考试是教师惯于使用的方式,但碍于时间的限制反馈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复述文章内容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最后,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无论是备课、授课、复习、指导还是作业都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只有建立健全反馈机制才能帮助学生及时的做出教学规划与调整,保证又好又快的完成实现目标。

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具有人文性与社会性的学科,不管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还是从文化文学的角度,都要求学生切身体验和感悟文章内容,并进行探究状态,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意境。例如,在教学万《变色龙》之后,大部分学生在分析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时,都认为他是一个出尔反尔、见风使舵的沙皇政权统治下的走狗。但是也有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他几次“穿脱大衣的窘态”,从这些细节中分析出:“他不过是沙皇政权统治下的走狗,其实也有可怜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中,他这样做也是为了生存。”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小说人物角度思考问题,切身感受人物的内在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能力。

四、鼓励学生学习中求异创新,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教师不要用课本知识来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但是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提出独到的看法与见解,而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例如,在教学《错过》这篇文章时,作者要求我们坦然面对错过、接受错过、品味错过。而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坦然面对错过固然是一种良好的生活心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味道,面对错误与失败,我们要积极改变、积极面对,尽量减少错过。这样一来,人生不就变得更加完美了,我们在老去的时候,可以自豪的说:‘我曾经争取过、努力过,我没有任何遗憾。’”这位学生的看法与见解是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品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五、采用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不能固守教材,而应活学活用,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例如,在“名著赏析”单元中,七年级上册安排了《伊索寓言》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两篇文章,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无法让学生一次性了结原著的全貌,所以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在整个引导过程中,不要以相关资料的背诵、记忆、大致情节的了解作为“硬性规定”,而是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作品大纲,通过辩论会、读书比赛、讨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阅读原著,当学生阅读之后,再对此进行系统的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不但能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形成大致的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重点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而言之,只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才能保障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4)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事先确立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完全放在确定教学目标上,导致确定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我们应该从教学三维目标出发,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示的认知目标,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多数教师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在设计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的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使活动形式多而不乱,有语言知识作支撑;使活动动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我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三、课内读书课外丰富知识

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很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次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九寨沟》一文,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描写九寨沟的文章,包括旅游的介绍文字,有的把九寨沟的图片资料都打印了出来。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新课标提出来:“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日益重视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上,在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过程,要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不能放任自流,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的理解错误要纠正,学生确实难以理解的问题,就要耐心地进行讲解,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教学。

五、课堂教学的有效与目标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强调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总之,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具有理性的光辉,又有感性的灿烂,不论是思维方式与思想领域的多元化与高巅性,还是在文字素质的高深纯粹上,都必须有一个相当的高度。我们的学生,不能是只是偏向一面,以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读书读成老学究,读成书呆子,把美好的人文情怀搞成八股,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具有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思想根基。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5)

新课改在教学、学习、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还存在着“生搬硬套”的现象,有些学生对于老师的安排已经习惯,完全不知自己已经丧失了主动意识。而在这样的现象下,语文教学的情况尤为突出。因此,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谨记国家实施教育改革政策的宗旨,让学生真正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主动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那么究竟要实施怎样的措施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语文进行有效教学呢?

一、使抽象事物具体化,让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其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巩固练习。当遇到那些比较抽象的文章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聊,从而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我们就可以使这种情况发生改变。例如在讲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时,单凭对课文抽象文字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之情的。于是我们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长江三峡的视频资料,其画面一定要充分体现长江的大气磅礴,然后在课上作为导入播放,相信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听着悦耳的音乐,看着激情澎湃的画面,再加上教师一定的讲解,一定在视听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文字瞬间就成为了具体的形象。这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随之增加。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灌输型,也就是直接安排学生要做的事情,让他们执行指令而不是自己思考应该做什么。在新的改革环境下,我们应当充分让学生学会自主,才能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走近纽约》一文中,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也做一回导游,把自己的同学当成游客,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精彩。

教师要有去调动学生兴趣的意识,不能一味地采取“灌入式”教学。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从学习环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和条件。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性格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老师,在课堂下是朋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的班级里有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他从来都不敢举手发言,就算不小心被点到了,也是唯唯诺诺。教师有心想要帮助他,于是处处找机会。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这位教师专门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词语,让他读出来。但是他的声音还是微不可闻,于是教师微笑着告诉他:其实刚刚他读得很准,可不可以大声点再读一次呢?这位学生果然受到了老师的鼓舞,大声地读出来,班上每一位同学都鼓起掌来。以后每一次,这位学生都能积极地举起手,因为他体会到了表现自己的快乐。

四、适当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就是备课。相信每一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预设课堂上会发生的事情流程,再作出相应的措施。但是千万不能把课堂设计得满满的,教师应当适当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放飞自己的灵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去展现自己,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教师应从自己做起,转变教学观念,推陈出新

由于一位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他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对其进行推陈出新。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而老师的作用只是加以引导与启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此观念作为主要参考,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行为方面在课堂上作出整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改革,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实际成果,就必须不停地探索。我们要充分利用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上各自不同的优势,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不断地改革创新,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结语

总之,教学是一门既讲究技术,又讲究艺术的学问。我们想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的观念,首先不断更正自己的教学观念,再以充分的理论为基础,进行实践,这样不断地总结完善,创新发展,一定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6)

在小学阶段,主要的教学任务和重点是激发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归宿和成就感,这也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和贯彻,积极转变教学思维,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小学生全面的、多层次素质教育放在最突出位置,这就要作为教师在转变的过程中树立全方位的思维,积极组织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形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学习。在此,根据我从事小学语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浅谈一下就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概括如下几点:

一、积极塑造教师在学生中的个人魅力

教师在小学生心中应该是积极向上、素质高尚、具有个人魅力的形象,在教学中、学习中是指导老师,在生活中是人生的导师。

1.深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理念、方法是教师有效教学必备的素质

教师只有具备教学必备的素质,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以及去促进教学的进步。

2.慈爱之心永存在教师心中是教师应有的素质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好每一名学生,对于小学生的差异性,要拥有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去包容、去理解、去关心性格与品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积极鼓励他们。

3.适应社会的发展去实施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对教师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像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转变教学思想和思维,根据时代要求去实施有效的教学。

4.对教育工作事业的极其热爱作为教师的天职

对于教学事业,要把其放在心中的位置,对教学积极奋斗,努力钻研,把其看成天职一样对待这个事业。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7)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注意把握好课堂气氛这个着力点。只有积极地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气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鲸》这一课的时候,笔者便先板书出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鲸么?鲸有什么特点呢?”并鼓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于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在经过简短的讨论之后,笔者又随机提问了几位学生。有学生说:“我知道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还有学生回答:“鲸是一种哺乳动物。”见到学生兴趣很浓厚,笔者便适时引导学生们速读整篇课文,进一步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相关知识。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下,学生十分积极主动地配合笔者展开学习,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取

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8)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个问题,我试着从课堂教学的组成要件方面入手,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教师:学习?摇思考

小语教学二十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的认识从浑沌走向清晰,从表象深入内核,经历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过程,终于有了“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清丽景象。广大教师在这场宏大的课改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跋涉、勇于探索,小语教学才焕发出勃勃生机,构建有效的小语教学课堂才有了可能。教师的成长催生着小语课堂的成熟与理智。教师成长的难点又在于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强学习、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能力。做一个会学习、善思考的教师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的需要,更是自身成长的迫切要求。

一、时代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各种思潮碰撞激烈,知识更新飞速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变革置身于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从事教育的广大教师就应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在纷纷扰扰的表象中去探寻教育教学的本原,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身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积极构建有效的小语课堂教学。

二、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学习、思考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新课程理念才会由眼入脑,由脑入心,扎根教师的心底;新课程理念才会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才会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本体观”向“学生主体观”转变,教师才会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太阳”,积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才会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教材的解读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挖掘、思考;才会有小语教学从追求形式到本质的回归。

三、教师的自身成长需要学习、思考

特级教师、名教师都是从广大普通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但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习、思考能缩短一个人成长的周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23岁就获得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就是例证。我们广大教师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做出一番成就,成为受人尊敬的教师,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成为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会读人、读书、思考,成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扎实的教学技艺、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人。通过学习、思考,我们才会有淡定从容的教学心态,才会多一些教育的闲适,少一些忙碌;多一些思索,少一些莽撞;多一些享受,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爱心、责任,少一些冷漠、放任。

只有教师真正拥有了学习、思考,我们有效的小语课堂才会变为可能。

学生:儿童?摇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儿童文化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着力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的提高、情感的熏陶上,既要注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生命影响生命,一心想着儿童,构建儿童语文课堂:①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满足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②让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③让课堂成为与儿童分享自由与成长的快乐时空。教师要“据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读懂学生的心情和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每个学生,察言观色,与学生心心相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犯错的地方”,要知道学生的需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促进学生课堂动态生成,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课堂的精彩在学生,我们要把课堂的亮点留给学生,帮助他们生发和习得,从而不断成长。

只有正确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小语课堂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教材:文本?摇解读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材料。教材讲的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教材是怎样讲的。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对教材的使用,有三个层次:①尊重教材。教师细细地研读文本,潜心会文把握教材重难点,领悟作者情感、

编者意图,必要时还应对比读读作者的原文,这样,才会准确把握教材,驾轻就熟,深入浅出;②活用教材。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甚至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确定教学重难点;③创编教材。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文化适当补充进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要想课堂教学简约有效,教师充分尊重文本,研读文本,解读作者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十分重要,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无不是充分钻研教材,独特地解读文本,挖掘内涵,精心预设,花大功夫备课的。

教法:有效?摇舒服

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选择何种教法,都要切实有效,让师生都感到舒服。纵观名师的课堂,以下作法值得借鉴:

1.简约明确的教学形态,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学生该读的,写学生该写的,练学生该练的,想学生该想的。课堂教学不是太满,有留白,虚实结合,给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

2.求真务实的教学常态,扎扎实实抓训练。要一改课程改革初期的浮躁之心、浮夸之风、浮华之像;摒弃了非语文的东西充斥课堂的现象,着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技能的强化训练。

3.轻松活泼的教学生态,民主和谐有交流。教师宽容有度,耐心等待;学生无拘无束,敢哭敢笑,敢说敢争。教师对课堂节奏调控有力,因势利导,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动静结合,快慢有制。把“对话”作为了一种理念,搭建了自主互动的教学对话平台,与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具有了交互性,互动性,学生的言语、心灵、情感在交流中得以提升。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9)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个问题,我试着从课堂教学的组成要件方面入手,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教师:学习?摇思考

小语教学二十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的认识从浑沌走向清晰,从表象深入内核,经历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过程,终于有了“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清丽景象。广大教师在这场宏大的课改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跋涉、勇于探索,小语教学才焕发出勃勃生机,构建有效的小语教学课堂才有了可能。教师的成长催生着小语课堂的成熟与理智。教师成长的难点又在于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强学习、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能力。做一个会学习、善思考的教师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的需要,更是自身成长的迫切要求。

一、时代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各种思潮碰撞激烈,知识更新飞速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变革置身于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从事教育的广大教师就应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在纷纷扰扰的表象中去探寻教育教学的本原,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身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积极构建有效的小语课堂教学。

二、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学习、思考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新课程理念才会由眼入脑,由脑入心,扎根教师的心底;新课程理念才会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才会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本体观”向“学生主体观”转变,教师才会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太阳”,积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才会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教材的解读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挖掘、思考;才会有小语教学从追求形式到本质的回归。

三、教师的自身成长需要学习、思考

特级教师、名教师都是从广大普通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但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习、思考能缩短一个人成长的周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23岁就获得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就是例证。我们广大教师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做出一番成就,成为受人尊敬的教师,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成为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会读人、读书、思考,成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扎实的教学技艺、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人。通过学习、思考,我们才会有淡定从容的教学心态,才会多一些教育的闲适,少一些忙碌;多一些思索,少一些莽撞;多一些享受,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爱心、责任,少一些冷漠、放任。

只有教师真正拥有了学习、思考,我们有效的小语课堂才会变为可能。

学生:儿童?摇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儿童文化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着力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的提高、情感的熏陶上,既要注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生命影响生命,一心想着儿童,构建儿童语文课堂:①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满足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②让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③让课堂成为与儿童分享自由与成长的快乐时空。教师要“据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读懂学生的心情和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每个学生,察言观色,与学生心心相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犯错的地方”,要知道学生的需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促进学生课堂动态生成,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课堂的精彩在学生,我们要把课堂的亮点留给学生,帮助他们生发和习得,从而不断成长。

只有正确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小语课堂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教材:文本?摇解读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材料。教材讲的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教材是怎样讲的。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对教材的使用,有三个层次:①尊重教材。教师细细地研读文本,潜心会文把握教材重难点,领悟作者情感、

编者意图,必要时还应对比读读作者的原文,这样,才会准确把握教材,驾轻就熟,深入浅出;②活用教材。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甚至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确定教学重难点;③创编教材。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文化适当补充进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要想课堂教学简约有效,教师充分尊重文本,研读文本,解读作者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十分重要,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无不是充分钻研教材,独特地解读文本,挖掘内涵,精心预设,花大功夫备课的。

教法:有效?摇舒服

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选择何种教法,都要切实有效,让师生都感到舒服。纵观名师的课堂,以下作法值得借鉴:

1.简约明确的教学形态,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学生该读的,写学生该写的,练学生该练的,想学生该想的。课堂教学不是太满,有留白,虚实结合,给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

2.求真务实的教学常态,扎扎实实抓训练。要一改课程改革初期的浮躁之心、浮夸之风、浮华之像;摒弃了非语文的东西充斥课堂的现象,着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技能的强化训练。

3.轻松活泼的教学生态,民主和谐有交流。教师宽容有度,耐心等待;学生无拘无束,敢哭敢笑,敢说敢争。教师对课堂节奏调控有力,因势利导,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动静结合,快慢有制。把“对话”作为了一种理念,搭建了自主互动的教学对话平台,与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具有了交互性,互动性,学生的言语、心灵、情感在交流中得以提升。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篇(10)

一、前言

随着我国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作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文是人们的一种表达活动,是人们思维的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表露,是一种交流的需要。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能够从作文能力上表现出来,因此,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有效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指导策略有效、教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等多个方面,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的作文水平全面提高。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初期,其主要观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与产出对比

这种观点认为有效教学需要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尽可能减少投入并获得最多的教学成果,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教育需求;

2、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并促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3、有效的作文教学

低效或无效教学在现实课程活动中常常发生,尤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学习较低;而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也十分辛苦,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有效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目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

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功利性浓重。课堂教学的优劣主要以成绩作为标准,并且受到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造成作文学习格式化、功利化氛围浓重。初中作文的教学存在其特殊性,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产生立竿见影的成果。因此,很多学生从别人的作文或作文大全中找素材,文章寻章摘句、拼拼凑凑,导致作文脱离生活,没有真实的感情。

其次是无序性。作文要从兴趣、习惯和思维形式上进行有梯度的训练,写作内容也应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随意发挥。当认识水平逐渐上升后再进行其他层级的训练。但是,实际中作文训练通常围绕考试进行,根据往年考试题目训练,这样造成作文训练缺乏重点和层次感。

最后,我国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较低。尤其是在作文批改中,经常会看到“思维清晰”、“语言流程”等陈词滥调。这种评语缺乏对学生真实能力的总结,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系统的写作训练

培养写作能力要遵循教学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及面。新课标对不同的文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根据系统性和层次性要求制定训练计划。初中阶段要注重系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后根据训练目标,制定详细的学期和学年写作教学计划,细化目标,提高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作文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作文写作时间灵活性

以往写作时老师都会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然后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考场作文的要求。但是这种做法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学生的作文水平。实际教学中,可以使用灵活的方法,开放学生的作文写作时间,结合定时作文和不定时作文的训练,全面而具体的完成作文写作的训练。

(三)专题写作训练拓展

作文教学要求以原有教学为基础,从课内到课外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写作训练,例如,记叙文分为记事、写人、状物和写景等。确定专题以后,具体的训练计划可以分成三步完成:首先是讲解示范。教师要按照教学专题进行精心备课,并根据课时的安排对学生进行示范讲解,保证学生对知识要点和基本要求能够清楚的运用;其次,仿写训练。学生的写作实际就是对别人文章的仿写,所以知识示范非常重要,能够有效避免写作的盲目性,但是,学生要学会从仿写到创新。仿写最基本的就是模仿教材,教师要深刻理解文章,抓住具有模仿价值的课本,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加强讲评练习。作文讲评可以比较优秀学生文章与个别不足文章的差别,或者通过网络寻找优秀范文进行讲评。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学生自主训练是作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能表现出写作的个性。教师指导完成文章,要指导学生挑选自己最动情和最熟悉的内容,这样才能容易获得最后的成功,让学生回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各种人与物,引发回忆,这种作文才能具有更丰富的真实感情流露,才能更加展示真实的学生自我。

(五)创新的评价方式

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作文发展,评语可以使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老师评价等多种形势,从真实情感、个性创意和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1、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对作文的批改要比老师更加仔细认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同学的批语也更加关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群体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借鉴,并间接增加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当然,学生在自批和互批之前,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并教导学生合适的评改方法。学生进行互评以后,还可进行自评,这样学生能够对比其他同学的对自己的评语和自我评价间的区别,提高学生对作文要求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2、教师再评

教师通过学生互评和自评,然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阅,包括作文格式、语言、中心、结构、书写、选材等内容的优劣等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进行阅读,对于评价不合理的地方,还进行再评语。教师只有将作文关把握好,才能培养学生乐写、敢写、会写,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结论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探索更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素养。这样才能够显著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最优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早期教育论文 下一篇: 课堂教学实践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