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2:06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59―02

随着现代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提升,特别是面对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汽车服务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应用型专业汽车服务人才成为需求热点,这也是眼下高等教育界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尤其是汽车保险与理赔从业人员不仅要懂保险知识,更要懂汽车理论知识,需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应用型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人才。目前这种应用型汽车保险与理赔人才相当紧缺,因此,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均开设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专业课,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汽车保险与理赔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客观了解《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教学效果情况,本次主要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2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对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进行,更深入地了解了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需求。调查主要结果反馈如下:

“对传统《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的兴趣如何?”的调查中,取各班毕业生平均数统计得出,“不感兴趣”的占43.4%,“一般兴趣”的占32.3%,“比较兴趣”的占24.3%,对传统《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不感兴趣的基本占了学生总人数近一半。此统计结果令我们教育者较担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所以应围绕满足学生兴趣入手,制定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尝试。

“传统《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调查中,取各班平均数统计得出,回答“效果不明显”的占20.5%,“效果一般”的占47.2%,“效果好”的占32.3%,认为《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效果好的学生占总人数不到三分之一,说明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对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可知,我们应从满足学生兴趣入手,制定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从教师角度出发,也应明确课程改革应侧重于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在课程改革中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对上述教学现状调查的数据分析,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对传统教学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是我们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存在不足,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不够理想。造成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弱、创新意识差,进入用人单位后基本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眼高手低,甚至出现名牌大学毕业生争不过技校生等不良现象。这既反映了我们在教学模式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存在缺陷。

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与座谈了解到,目前我们所开设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也相当的不理想。可见,我们的课程教学效果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由此,无论是学生、企业还是教育者都深刻认识到,要满足社会就业需要和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改革探讨

1.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课堂上,我们要重视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借助揭示、反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吸引较多学生参与互动。在课堂讲授结束前,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和提供一些参考书供学生在课后阅读,以巩固和扩充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速度。同时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尝试,包括失败的尝试,以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努力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型、应用型汽车保险与理赔人才。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不同阶段、不同课时、不同章节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就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既有汽车保险的基本条款,又有汽车的承保、出险以后具体的查勘、定损及赔付等实际应用的内容。因此,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加入案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都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汽车保险与理赔人才。

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发生的汽车保险与理赔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具体形式包括具体案例导入、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与案例评析、课堂讨论与总结等。此环节教师将分析案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课堂上学生的分析与讨论观点不做过多的干预,可以做适当的评论,并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观点,真正做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活跃课堂气氛。

3.实践教学的融入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项目”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行动。一般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与步骤、撰写报告与总结、归档等几个阶段。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以事故车辆的现场查勘与定损索赔为例。首先,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熟悉汽车保险理赔遵循的原则,汽车保险理赔的处理程序,现场查勘与索赔的程序与方法;其次对所在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若干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全程跟踪一例汽车碰撞事故案例;然后对事故现场进行查勘与定损,事故车辆的索赔,并撰写一份保险理赔报告,具体包括现场查勘记录内容与索赔程序;最后,指导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使学生了解项目进行的任务与流程,加深了对汽车保险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理赔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

(2)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校企之间的互联互动和利益趋同,共同培养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先进制度、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障,保险公司可以更方便地利用高校的人才培养平台吸纳所需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的产学合作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结论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取舍教学内容,课堂中引入了汽车保险与理赔中的具体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知识的要点,提高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贯穿实践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恩国.《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2]常兴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汽车保险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商界,2010(01).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1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青年项目“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方向分流的研究”(编号:2010Q002)的成果。

一、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就业状况分析

1.汽车后市场繁荣。以二手车交易市场为例,2011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创出历年新高。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月27日在上海的2011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数据,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达433万辆,同比增长12.47%。据介绍,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额达到2108.8亿元,同比增长18.56%。交易额的增长快于交易量的增长,说明国内二手车成交单价增长明显。经历连续多年超高速增长后,目前国内新车市场已经出现了回落趋势,但二手车市场却在过去十年间持续上升,有些年份的增长率甚至超过9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预测,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2012年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增速将继续超过新车,达到20%左右,而交易总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迫切需要大量有素质的从事二手车鉴定评估、二手车交易和二手车售后服务的从业人员,并且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二手车的评估过程较为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对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知识面要广,机动车鉴定评估理论和方法以资产评估学为基础,涉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价格、财会、机械原理、汽车构造等多方面知识;政策性要强,既要熟知各种政策法规,还要掌握车辆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各地相关的配套措施;实践和技能水平要高,从业人员不仅要会驾驶机动车,还要能使用检测仪器和设备。此外,把握市场动态也是决定行业利润的基本保障。

2.人员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需求逐步增长,从2012年及2013年在保险公估公司的毕业生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从事查勘定损的人数分别为9人和37人,2013年毕业生分别分布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武汉分公司理赔中心、泛华保险公估有限公司、深圳市联胜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和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学生在一年实习期内的稳定率在60%~80%之间,与汽车行业其他岗位对比稳定率较高。通过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及企业用人需求反馈信息的分析,明年从事查勘定损的毕业生数量将高于今年。无论是二手车市场还是车辆查勘定损行业,近几年都有较大的发展,对人员需求必然旺盛。但分析其根本原因,仍是汽车后市场产值急剧增长所推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得保险行业的产值随之扩大,保险销售可通过网络平台、电话平台,但车辆定损则需要大量人员实地查勘,所以查勘定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个保险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查勘队伍,查勘网络必然会有重叠,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因而保险公司也普遍委托公估公司进行查勘定损作业,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即便如此,依然还需要大量人员在各个车辆分布密集的区域来进行定损工作。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定损人员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3.工资待遇及发展空间大。职业院校的学生从事查勘定损员的实习期工资待遇为800~1300元/月,通过实约半年时间即毕业时,转正后工资待遇为1800~3000元/月,多数毕业生均能在毕业时顺利转正。少数毕业生在毕业后数月之内能够承担定损的“主班”工作,工资待遇会在2500~6000元/月。而这类人员所在公司一般为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还为员工提供国家要求的五险一金等待遇,并且在职位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综合而言,从事查勘定损工作的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如何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

1.掌握社会人才需求本质。需求分为两类,一类为需求“人”,另一类为需求“人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较多的是需求人而不是人才,只要劳动者具备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即可,而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岗位如维修、销售、二手车评估和查勘定损,这些岗位需求的是人才。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准确掌握社会需求实质,是需要人还是人才。

就业数量是不是决定人才培养的根本呢?显然不是。职业教育不能为就业数量服务,而需要为就业质量服务,要以“企业愿意,学生乐意”两项指标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例如,我院在2012年7月到11月间,分别输送两批学生至沈阳某公司(简称“A公司”)和深圳某公司(简称“B公司”),两家公司性质相同,均属于制造企业,且工作岗位相同。经过一年的顶岗锻炼后,A公司的实习生流失率为15%,而B公司的流失率为92%。A公司符合“企业愿意,学生乐意”的原则,我们需要为A公司培养人才。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A公司可能几年后不再需要毕业生,但我们已经为这个企业培养了足够的人才,保证了企业的健康运行和发展。而B的问题在于自身,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等,学校不能为这样的企业输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因为这样的企业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盲目输送会导致学生就业的畸形发展。

2.建立企业评价体系。通过对学校汽车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状况的数据采集,能够获得准确的社会用人需求,学生实习待遇、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就业状况。通过这样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为课程设置、就业导向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表1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一份就业状况调研表,一个班大约能回收80%的有效问卷。对这些问卷集中分析,可以判断企业待遇的高低、劳动强度的大小、内部的发展空间等数据。同时,也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数据指标,指导课程设置。对于评价不高的企业,将减少或禁止向其输出实习生。

3.设置正确的专业方向和课程。通过调研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反馈,设置二手车鉴定评估方向、车辆定损查勘方向和保险理赔方向作为汽车运用专业的方向分流。在汽车运用专业学生完成两年的课程之后,在第五学期开设专门的方向课程,分别针对岗位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实际引入课堂,聘请企业的培训讲师和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授课或开展灵活多样的讲座。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坚持原有的专业方向,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作出调整,如实习岗位比例、实训技能模块的增减,等等。根据自身条件可将定损查勘或二手车鉴定评估的部分环节引入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部分,既能保障企业生产,又可开展实训教学,与企业实现共赢。

在专业方向确定的情况下实施课程设置,制定课程的内容、先后顺序、实训环节和考核方式。例如,车辆定损查勘方向的专有课程为: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车损与定损、汽车驾驶实训等课程。更为重要的是,将最新保险法规、理赔平台等引入课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针对专业分流方向,这些课程的课时要适当增加,实训也应加强,考核内容应更趋于工作实际。

三、结论

近年来,汽车运用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和实际企业调研结果,建立了企业评价机制,为汽车运用专业的方向分流提供了科学依据。确定其专业分流方向为二手车鉴定评估、车辆定损查勘和保险理赔,主要参照这三个方向进行汽车运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培养汽车后市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明确了方向。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3)

汽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从1886年发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汽车已变成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产品,汽车制造工业涉及众多的工业门类,是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及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扩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 在此社会背景下,若培养出一批真正懂理论、懂技术的汽车专业人才,则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学生加以引导,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汽车市场的后续人才。因此为更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北京市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各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关注行业和企业需要,从而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我院机电工程系组织有关教师按照2010学年教学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汽车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培养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为切入点,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1 我汽车行业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增长迅速,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产量突破200万辆,产销量分别达到206.9万辆、208.6万辆;2002年突破300万辆,产销量分别为328.68万辆、327.15万辆;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量达445万辆,保有量2421万辆。在2002年我国汽车快速增长38%的基础上,2003年我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增长36%和80%。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07.05万辆、507.1万辆,在2003年的基础上继续以14%的速度增长。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570.77万辆、575.8万辆,产销增长率分别达到12.56%、13.54%。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727.97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年汽车消费量721.6万辆,比上年增长25.1%,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08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1%和6.70%。与此相对应的汽车行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800万辆,继2009年后,再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图1),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增加了约8.9倍。

图1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量增长状况

2008年,我国进入汽车服务市场一个快速增长期,汽车服务产业已经进入中国国民经济主流,成为一个战略性支柱行业。目前中国市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城市有车族群对汽车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旺盛。2010年我国将形成规模达1~1.5亿万元庞大的汽车服务市场。如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到2007年已拥有5000多家租赁企业;我国汽车保险业已经稳居产险业第一大险种;全国4S店发展迅猛,到2008年上半年已经达到7644家(图2),如此数量在世界首屈一指,并且每年正以1.5%的数量递增。

单位:家

图22005年和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4S店数量对比情况

(摘自中商情报网: 2009-2010年中国汽车4S店市场深度分析及战略咨询报告)

根据上汽集团统计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2015年总值预测为14 620亿人民币,其中整车厂占63%,批发占5%,储运占1%,零售占7%,旧车销售占4%,零件占3%,大修占5%,快修占3%,租赁占5%,融资占4%。汽车售后服务业合计约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3强,约有5400亿元的市场规模,汽车服务业的成长性良好。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潜力与外部发展环境问题研究》报告,基于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趋势,对中国未来10年中,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状况预测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2003年汽车市场增长状况的预测结果(单位:需求量/万辆、增长率%)

年份

家用轿车保有量

家用轿车需求量

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率

轿车总保有量

轿车总需求量

轿车需求增长率

汽车总保有量

汽车总需求量

汽车需求量增长率

2010

2344

501

14

3039

589

13

5938

937

9

2015

5020

913

12

5998

1030

11

9633

1352

7

2020

9476

1584

12

10804

1727

10

14509

1890

7

北京作为国内最早启动私家车消费的城市,在过去10年间,北京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在2003年8月、2007年5月和2009年12月,北京汽车保有量相继突破200万、300万和400万辆大关,百万级的增长用时分别为6年半、3年零9个月和两年半。目前北京地区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0年底,已突破480万辆,2011年,预计达到500万辆?,见图3。北京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29.33辆,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汽车服务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

图3近几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增长状况(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

2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与需求分析

2.1 近年来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就业情况

为更好的了解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共计120余人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8份。具体状况分布见图3至图7所示。

2.1.1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从图中看出,就业率(包括自己创业与继续上学深造)已到达96.3%。

图4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

2.1.2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见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约有51.9%的学生是通过学校专场招聘会找到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学校专场招聘会的力度。

图5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图

2.1.3 学生的后续专业分布

在5.6%的创业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6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占14%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备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A. 有直接关系B. 有间接关系 C. 毫无关系

图6创业学生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在16.7%的继续上学深造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7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系占95%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加强专业课及其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备学生有更深远的学习潜力。

图7继续上学深造学生的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2.1.4 学生就业岗位分布

图8为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在企业中就业岗位的调研。

从图中可以看出 ,从事汽车销售的学生最多,占31.7%;其次是从事其他管理类,占27%;从事机电维修的学生占到比例25.5%,从事汽车保险的学生占到13%。

图8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图

2.2 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现代汽车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产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企业对毕业生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中也同时感受到了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2.2.1 掌握必备专业知识

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2.2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2.2.3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3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设想

在我院调研了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现代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办学单位,与各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针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汽车专业建设调研,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为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的设想。

3.1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加强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由“双师型”素质教师指导,运用“双师型”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实验室设备、仪器、场地等实训条件应进一步加强

随着近几年招生量的增加,学生人均实训学时、场地面积与前几年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作为机、电、液整体控制的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要不断引进新型、新仪器。同时,大量学生进行实训,正常消耗、损耗也随之增加。所以,应不断加强汽车专业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

3.3 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要不断的选派一定数量具有相当基础的教师到一线迸行学习、锻炼。同时,要经常邀请行业知名专家来学校讲课,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与行业接轨,紧跟时展。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该专业进行剖析,从教学方法、实训条件、教学团队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改进,为培养高质量的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繁荣我国汽车服务市场、提升行业人才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11-02

为适应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汽车服务工程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208。通过十年的发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已小有收获,为该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提出一些专业建设构想,仅供探讨。

1 专业建设的意义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一线技术人员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正规技术培训的仅为11.7%。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汽车维修领域如此,在汽车销售、配件营销、市场预测、车辆损伤评定以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等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

为缓解汽车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学科发展需要,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并依据市场完善该专业的建设就成为必需。

2 新专业建设的方案与设想

2.1 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及技术基础,必要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车辆评估及保险理赔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加之对我国汽车后市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方向的考量,设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等三个专业发展方向是比较合理的。

2.2 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两部分。基础课为公共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展开及继续深造夯实基础;专业课则有针对性地分方向单独授课,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同时,为加宽学生的就业面,利用选修课程交叉补充,以实现毕业生既是多面手又是业务尖子。

汽车运用工程是我国设置较早的一个本科专业,因学科划分问题,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将其并人交通运输专业。但考虑到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及专业建设的完整性,将汽车运用工程做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还是可行的。该方向的毕业生将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运输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汽车类企业的规划、设计、经营等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及进口车辆的不断增加,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现阶段的从业人员部分来自汽车类专业,部分来自贸易或营销类专业,其余则为转专业人员,即懂汽车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策划的从业者甚少。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应设立汽车与配件营销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整车营销、汽车配件营销、销售市场预测及市场信息反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汽车保险已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由于汽车保险业起步较晚,汽车保险类专业人才的稀缺可想而知。同时,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对车辆评估、损伤鉴定以及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急速增加。为缓解这一领域人才需求的压力,应设置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培养从事车辆评估、车辆定损、汽车保险与理陪、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个专业方向均是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方向不同学习重点和主攻方向自然不同,考虑到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学生在完成各自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课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完成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可跨专业方向选修,也可跨年级选修。这样就使学生完成本专业方向学习并兼顾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可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

2.3 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做基础,才能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多为曾设置汽车类专业的院校,其汽车类专业实验室基本形成规模和体系,完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的实验、实训教学不成问题。但积累多重在汽车制造及汽车运用方面,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方面的实验、实训条件则略显不足。组建单独的汽车服务类实验室,以增强汽车营销及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的实验、实训能力是当务之急,应重点入力度,以完善校内的实验、实训环节。

2.3.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多数汽车类院校与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以及保险公司等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力争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分散到相应的单位实习,让各单位借此机会观察和挑选合适的学生毕业后到自己单位服务。若建立这一关系,就可以解决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校外实习基地得以建立,实现多样化和多元化实习环境;其次,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岗位,有利于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再次,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既完成了实习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4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源动力是教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或具备工程师、技师、评估师等其他系列职称或职业资格,同时获得教学系列职称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对于应用型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的核心。

对于专业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攻读学位、进修、开展科研活动等使专业教师逐步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以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提高教学水平;选派精干教师赴相关高校、相关企业及技术培训单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实践技能培训。在立足内部培养、挖潜的同时,还要考虑引进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群体,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

另外,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聘请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人员做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让他们参与重要教学文件的制定,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新技术和信息带进学校,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贴近社会,更适应社会。

2.5 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专业发展建设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再完善的方案,没有学生的参与也是空架子。如何引导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专业发展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2.5.1 配备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负责在业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的指导。虽然加大了专业教师的工作难度,但学生的学习及技术需求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抑制学生的学习惰性,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

2.5.2 组建学生科技小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容易形成小的群体,利用这一趋势,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组建不同类型及方向的科技小组,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科技小组可以进行学习心得及技术交流,开展小的发明创造及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活动。不同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可贵,增强责任感和抵抗竞争压力的能力。

2.5.3 倡导自修,提高综合素质

中国有句俗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教授及指导只能是以点带面,不可能面面俱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修能力。因此,应着力增强学生的自修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3 结束语

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新建专业,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培养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必将成为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5)

课 题:本文系安徽省马鞍山市201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工学交替模式下的车身涂装岗位技能培养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号:MJG12006。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是一个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多领域的高科技结晶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所带来的是巨大的汽车产业就业市场,对此谁能敏锐地觉察到,谁就能在职业教育大发展中占到先机,赢得职业教育的未来。

安徽省是一个汽车工业大省,不仅有江淮、奇瑞、星马、华菱、合力、安凯等众多著名的汽车制造厂,更有风之星、省汽贸、亚夏等全国闻名的大型汽车贸易集团,各厂家旗下汽车网点众多,市场需求量巨大,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销售、维修业,每年都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随着部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快速发展,这种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二、专业建设落后于产业步伐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皖江汽车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省内一流的汽车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整体搬迁入大学城新校区后,由于各种条件的极大改善,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上满足了现有汽车维修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的要求。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相对于庞大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而言,学校的汽车专业还只停留在“故障维修”这一狭窄的领域。而且随着汽车制造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故障率的大幅降低,传统机电维修市场已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市场趋于稳定饱和。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传统维修岗位已无法接纳这么多的毕业生,如果我们继续局限于“汽车保养与故障维修”,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的多元化要求。沿海发达地区各职业院校早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就业需求,并迅速形成有特色的汽车产业链各阶段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另外作为职业教育风向标的全国技能大赛近几年也在积极打造此类比赛平台。应该看到在汽车整车装配与制造、零配件管理销售、客户接待、二手车买卖、汽车俱乐部、车辆装潢与美容、报废车辆拆解、勘察定损与保险理赔、事故救援、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汽车驾驶领域方向我们仍然是空白,巨大的就业市场需求将是我们未来努力奋斗的目标。

面对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企业已经从质量营销方式转向服务营销方式,寻求最大的客户满意度并培养忠实的客户群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而如何从职业学校传统的培养模式中革新专业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教育的“零距离”对接成为汽车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双向延伸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合理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宽中职学生知识面、就业面,并由“学校培养什么人,企业就接收什么人”的老模式向“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新模式转变。充分加强“校企合作”,梳理专业结构体系、确定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部级改革示范校的龙头专业――汽车专业部应找准专业自身大发展与企业大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各类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打造适合自己发展特色的汽车教学培训团队,体现汽车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并凸显学校在安徽省汽车专业院校的培养特色,并为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必须以现有的汽车保养和故障维修专业为基础,深化专业改革,紧紧围绕汽车市场细化岗位类别,拓展行业就业宽度,将学校汽车专业合理扩展并特色化、创新化,成为学校部级改革示范校建设的一大亮点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

三、汽车专业建设的构想

第一,加强与省内外汽车制造企业的联系,建立良好合作办学关系深入调研企业生产线的岗位需求,与企业一起制定并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并将合作企业的情况介绍、品牌标志等在实训楼里大幅展示宣传,以企业品牌冠名赞助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解决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扩大招生办学影响力。以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装配为骨干课程,突出这些领域的针对性实践训练,为这些汽车制造企业培养熟练的装配线岗位工人并安排本专业一半的学生前去实习就业。

第二,细化维修专业方向化培养。以各4S店的具体岗位要求为依据,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将愿意从事汽车维修的学生重新分班,分机修、电修、钣金、喷涂四个特色岗位进行专门化培养,并取得该岗位的中级技能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并体现出特色培养的优势。在巩固各4S店后台维修领域的传统优势基础上,积极在新生中组建汽车品牌营销班,了解各品牌的营销岗位需求,以简单的汽车专业课为基础,增加汽车文化、营销策略、客户接待等课程,并引进该方面的行业优秀专家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合力打造优秀汽车营销专业,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第三,以人保、平安、阳光等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为合作对象,联合办学。在一年的专业课学习基础上对有兴趣的学生开展车辆保险、事故评估、事故理赔、二手车交易等保险方面的专业课程培训,并安排他们去保险公司实践学习,使他们在该领域不断进步,毕业后有能力从事保险理赔方面的工作并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业务骨干和专家。

第四,在学校实习厂内建立一块学生创业基地。开设汽车钣金、喷涂快修店,专业贴膜、贴地胶的小店,卖汽车装饰品的小店,车辆改装、汽车保养、洗车美容店等项目。我们的车间可对校内外营业,即增加学校经济效益又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有条件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自己当老板进行小规模投资,并依托本校的专业团队指导造就一批未来的企业家,这也符合市政府所提倡的全民创业的要求。

第五,报废车辆的无害化回收分类处理在发达国家已经迅速发展起来,而我国在经历了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之后,在今后几年也将面临大批车辆到期等待报废的局面,政府已经看到这个问题并大力支持该产业的健康发展。马鞍山紧邻长三角,又位于合肥、南京两个省会城市之间,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本身是个冶金城市又有马钢这样的大型金属加工企业,如果我们能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利用报废车辆培养专业的汽车拆解员,建立面向全省及长三角的大型汽车无害化回收分类处理工厂,相信未来一定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

第六,结合银行有关汽车消费业务,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汽车、财会专业学生学习汽车消费金融业务,为客户开展购车贷款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扩大学校跨学科合作力度。

参考文献: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712.4;F407.471-4

《汽车保险与理赔》作为汽车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汽车保险意识和服务顾客意识,掌握汽车保险投保和理赔流程,恰当处理真实工作过程中的汽车保险与理赔常见问题,为企业输送从事与汽车保险相关的技能型人才。当然,只有采取了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营销专业的人才。因此,本文试着对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应用于《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进行探索。

一、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提出

1996年德国为了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在其“学习领域”课程中率先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实现一体化整合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是师生共同确定真实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真实或准真实的学习情景,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构建知识形成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既能适应相应岗位要求,又能将自我构建知识能力应用于其他职业,从而达到学与用的目的。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来设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解决工作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注重联系实际,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工作过程为向导的教学模式,保重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学生如同置身现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效果。

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让学生亲临真实的或准真实的有关汽车保险业务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工作流程及相关知识。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以汽车保险业务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既能为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又有助于学生对保险理赔工作的积累,为今后从事相应工作做好信息储备。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地位,有选择有计划的进行学习,锻炼自我独立能力和执行力,提高学生对汽车保险与理赔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实施

1、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课程内容将从汽车保险理赔的岗位需求出发,提取汽车保险理赔的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要要求学生掌握两项主要技能:(1)掌握专业汽车保险销售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和推销技巧,学会汽车保险投保流程中相关的实务操作;(2)掌握汽车定损技巧,具备对保险车的车损情况进行鉴定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采用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1)项目教学法。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与汽车保险企业合作,以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项目。学生通过项目串的学习完成汽车保险与理赔岗位工作内容与岗位要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完成汽车保险投保实务实训项目的学习中,为客户量身定做一套保险方案,学生必须要运用到汽车保险条款,汽车保险费用的计算,汽车保险合同的制作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完成汽保险投保业务的学习。

(2)案例分析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使用案例分析法其目的对汽车保险业务的中典型工作案例进行剖析,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确定教学目标、选取典型工作案例、学生交流分析案例、教师总结。

(3)角色扮演法。教师把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知识设计成典型的工作情景,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中分别演绎在汽车保险业务处理中所需的各种角色,让其加深对汽车保险业务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在进行汽车保险理赔实务学习时,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汽车理赔场景,为学生设计多方事故理赔、单方事故理赔及非交通事故理赔的业务情景,使学生掌握理赔的流程。

3、考核制度的建立

该课程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考核制度,采用能力测试的考核方式,进行阶段性考核,通过学生学习成果呈现、小组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价与考核,完成从原来的终结性考核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1)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为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熟悉教学学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

(2)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建立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资源库,其中包括电子课件、学习指南、案例、视频等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资源库中选取所需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网上为学生解答问题和辅导。

(3)课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案例,教师课后需及时总结归纳,以备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教学的检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采取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能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中解决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典型工作任务,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学生如同置身现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效果,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汽车保险营销、汽车保险定损员、汽车维修服务顾问等岗位。

[参考资料]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30-02

一、引言

汽车服务业是指彼此相关联的各类汽车服务形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是所有汽车服务提供者组成的产业[1]。汽车服务业在我国最早起源于汽车的维修体系,并与其他各项汽车服务项目一起迅速发展并壮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服务产业当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性发展机遇且科技含量更高的技术行业,这也必然对从事汽车服务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外高校纷纷开设汽车服务专业。国内最早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是武汉理工大学。截至目前,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从汽车服务市场巨大的人才需求出发,纷纷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汽车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悉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能够从事汽车试验检测服务、商务贸易、保险理赔、信息咨询、企业管理、零部件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应该“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而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仅应掌握汽车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汽车服务实践技能。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1”培养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所谓“3+1”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的四年中,前三年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的教学。而第四年是集中实践、实训环节。内容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论文或是毕业设计。在前三年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第四年的强化训练,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具体可分为基础教育模块、学科基础必修课以及选修课。(1)基础教育模块。本模块应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利用我校工科基础教育公共平台,课程的设置严格按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来完成,此类课程约占总学时的39.2%左右。(2)学科基础必修课模块。该模块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学科基础课基本上和原先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设置相同。而专业方向课是体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色所在,包括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金融等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专业理论素养,体现“宽领域”的就业思路。(3)选修课模块。该模块为本专业拓展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以及汽车商务相关行业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学生在本模块必须完成四门课,总计8学分的学习任务。

2.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源是第一基本要素。特别是对于新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显得更为重要。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师资队伍是完善并提高专业学科建设的基本保障。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其专业涵盖面广泛,技术层次较高,因此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开设本专业的高校而言,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水平深厚、动手能力很强的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师资队伍,特别是本学科带头人,这也是专业建设起步阶段的首要任务。同时还有必要引进具有丰富汽车服务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技师等作为实验、实训教学人员,以满足汽车相关实验、实训教学的需求。为此我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一方面积极的将教师送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历进修,以期提高其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师送到企业以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既包括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博士,也包括在汽车服务领域里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截至目前,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完成所有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所有教学任务。同时所有的教师都成为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未来本专业还将继续送教师去其他高校进修,还要同时加大引进力度,特别是高水平的专家或教授。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工科而言,教学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汽车服务专业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成果。只有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才能熟练使用各种汽车相关检测、诊断和测试设备,熟练地掌握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方法。为此,实验室设备不仅要求配备齐全,而且要逐步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巩固、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第一,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30%;第二,聘请汽车服务企业资深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指导教师;第三,在课程组织形式上,采用“3+1”实践教学模式,在第四年集中培训。包括集中的校内实习实训、校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4.实训基地的建设。汽车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对实验室实践项目的重要补充,在汽车服务专业技能综合实践中也能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同时也是汽车服务专业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训基地条件能够让学生提前并充分地接触社会,感受服务社会的实际、具体过程。因此,建设好实训基地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必备条件。为此,应大力加强校地、校企等多方合作机制,开拓建立各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2]。由于学校所在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目前已逐渐形成了汽车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汽车服务市场。基于此优势,我校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自身特色。

三、结语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责。由于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新的本科专业,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常熟理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应以苏南地区的汽车相关行业为主要依托,充分考虑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放向,充分体现自身教学特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力图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汽车服务业高级人才,为本地区乃至全国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8)

一、制约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实际不相符,目标培养受质疑。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适应我国民族地区保险业务高速增长的需要,培养以技能知识为核心的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在保险、金融及证券、期货、期权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保险部门,但很少有人能留在保险部门工作,大部分成为自谋职业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全国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境况。由于招生和就业的影响,民族金融保险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也越来越不理想。

2.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设置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金融保险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中,实践课程很少,但实践课程在高职保险专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并且需要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实训。专业基础课中管理学、风险管理、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都是大学本科专业的课程,理论性强,不太适应高职学生。比如《风险管理》课主要阐述风险的概念、性质、特点、产生、风险管理程序和怎么研究风险等,比较抽象,且不能与专业所设置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课程中的风险评估相衔接,造成学了风险管理课程知识,却很难在保险专业中得到应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中明确指出,实践实训课程要求占45%。[1]围绕保险专业培养目标,金融保险专业应该凸显实践实训的核心,财产保险项目、人身保险项目、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都必须加强实践实训。

3.设置的课程偏宏观,与保险行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结合不紧密。目前,保险人才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有经验、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保险人员,但在招聘中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大量刚刚毕业的高职保险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保险企业普遍认为,高职学生仅有理论知识,但经验不足,业务技能差,动手能力弱。找到工作的保险专业学生,也认为实际保险处理与课堂上讲授的东西不一样,甚至觉得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而实际工作中许多需要掌握的东西却没有学到。

4.课程设置所需的保险核心技术教材缺乏。当前,贴近保险行业且能体现实务操作技术技能的教材很少,使用的大部分是普通大学本科改编的教材,这些宏观的知识难以直接用到民族地区保险实务上。而实务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内容却是各项保险承保和理赔条件以及处理保险业务的流程规定,对民族地区保险行业所需的技术知识点涉及很少,且保险技术含量低。真正能适合保险行业所需技能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教材很难找到,学生能真正学到的必需的保险技术不多。

5.社会对保险行业有偏见。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在保险理赔上多次发生纠纷,保险公司在承保和理赔上有时存在“两张皮”,承保时对保户百般承诺,超出保险规定,理赔时往往拖赔、少赔或拒赔,引起保户不满,常常诉讼于法院。另外,保险人有时误导投保人买保险,使投保人投保的意愿与保险公司的意愿不一致,最终达不到投保人投保的意愿,因而产生偏见。

6.保险专业毕业生在保险系统就业状况不如非保险专业。高职保险专业就业渠道窄,主要面向保险系统,而民族地区保险系统与发达地区相比,保险系统少,因此很少录用高职保险专业毕业生。反过来,非保险专业就业渠道较宽,不但可以到保险系统就业,还可以去其他部门就业。就业没有优势也是金融保险专业报考人数减少的一个原因。

7.学习保险专业知识难度大,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由于保险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必须学习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而且保险越发展应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越多,并且还要将其应用到保险专业上,对高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学习保险专业需要储备大量的跨学科知识。

二、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发展对策

1.调整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深入了解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所需的保险技能技术。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变不科学、没有特色的课程为科学性强、有明显特色的课程设置。保险行业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既有国内保险又有国际保险,既有财产保险又有人身保险,既有有形财产保险又有无形财产保险,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允许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许多国外保险公司加入中国保险市场,保险机构繁杂,各种保险业务空前发展,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保险业务的特点是面广点细,因此,应尽量设置出能跟随时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保险课程。多年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虽不断改革,经过多次修订,但课程改革还是不彻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紧密结合民族地区保险市场行情,没有全面了解保险行业实际情况。目前,金融保险专业设置的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英语、风险管理等23门课程,知识总体很泛,不太适用于市场经济时代;课程设置不实用,培养不出有实实在在保险技术的人才。

要深入了解各家保险公司招用员工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险公司用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险管理人员(通称有编制),另一类是保险营销员(通称临时工)。保险管理人员使用量少,收入待遇较高,但保险行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知识面要广,要有经验,并且对专业要求既专又精,而保险营销员队伍则不太稳定,收入待遇高低也相差较大。我国保险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后,全国保险企业遍地开花,到2011年底,保险公司有130家,保险中介机构有1100家,需要大量使用保险营销员,而较少使用保险管理人员。[2]据了解,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找保险营销员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进入保险公司当营销员几乎不要求什么条件。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是经过3年专门学习训练的,如果要做营销员推销保险业务,保险公司会拍手欢迎。但是大部分高职毕业生不愿意在保险公司当营销员,原因是地位低下,认为混在保险营销员队伍里不值得。因此,必须改革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保险营销职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关课程,帮助投保人解读保险,设计保险购买方案,正确引导投保人投保,发挥保险经纪人的作用。#p#分页标题#e#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9)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参考范文: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以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要求为标准,构建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构建

0概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5年东风汽车的销量是387.25万辆,一汽集团的销量是284.38万辆,长安汽车的销量是277.65万辆、北汽集团的销量是248.90辆,广汽集团的销量是130.31万辆。未来5年的增长幅度从40%到130%。同时,国内主要汽车企业都制定了“十三五”产销目标。除上汽集团未公布具体的产销目标外,其他几大汽车集团都公布了2020年的产销目标,其中东风汽车560万辆、一汽集团400万辆、长安汽车450万辆、北汽集团450万辆、广汽集团300万辆。这些汽车包括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的所有产品。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最好的政策背景下。国家拉动内需的措施给品牌企业带来了巨大机会,汽车周边及汽车售后产品也将直接受益。因此,汽车服务类人才已成为紧缺技术人才。作为高职教育,学生在就业上愿意从基层做起,愿意并胜任技术工种;与同类专业本科院校比较,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是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大的长线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下面,根据汽车服务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当前实际浅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汽车销售及售后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在面向汽车销售、维修接待岗位培养的基础上,把专业培养岗位逐步拓展到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保险理赔等方向。推行职业化标准,实施“专门化”培养模式,深化工学结合的力度。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达到业内1年工作经验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2专业面向主要岗位职责及能力目标分析

2.1汽车销售岗位

2.1.1岗位主要职责

组织、实施汽车的销售计划,完成汽车销售客户接待、车辆介绍、客户洽谈及成交的整个业务过程;与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

2.1.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商务礼仪、公文应用与写作、交流与沟通、汽车结构认识、汽车工作原理表述、汽车使用性能与评价指标、汽车专业英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财务基础知识、保险、车贷、汽车使用、维护、保修等常识

2)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具有娴熟的店面接待能力。能进行产品简介及六方位绕车演练;能利用各种沟通技巧有效实施客户沟通、企业内部员工沟通。

2.2汽车维修接待岗位

2.2.1岗位主要职责

通过交谈了解客户的维修要求,检查汽车并确认维修内容,签订维修合同等但客户认可,安排汽车维修并监护维修进度,向客户说明汽车修复情况和费用,解释故障原因并指导客户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

2.2.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岗位的知识。具备商务礼仪、电话沟通、计算机应用、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性能与评价指标、汽车常见维护、维修作业内容及质检标准等知识。

2)能力要求。能将服务礼仪标准、电话沟通话术,在工作中贯穿服务过程全程;能正确说出汽车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方法;能运用汽车服务顾问的工作流程对定期保养车辆进行接待、问诊、估价、派工、监控、交车及回访。

2.3汽车配件管理岗位

2.3.1岗位主要职责

根据车间生产规模制订年度,按维修需要及时采购配件,对配件进行质量鉴定,配件的库存管理和发放,旧件的环保处理。

2.3.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汽车理论、汽车构造及维修知识,商业与业务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配件市场供需状况、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知识和汽车配件管理知识。

2)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能操作配件管理系统,执行订货相关程序,对配件入库和发料进行编制管理。

2.4二手车鉴定评估岗位

2.4.1岗位主要职责

根据客户委托、对二手车进行核查证件、税费、技术状况鉴定、价值评估鉴定等工作。

2.4.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商务礼仪、沟通协调、汽车营销、汽车运用、企业管理、机动车维修、二手车鉴定评估等知识。

2)能力要求。能驾驶汽车,熟悉当地路况;具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表述能力;能确认被评估车辆及评估委托人的相关资料;能对被评估车辆进行拍照;能核对、分析车辆技术状况并评估车辆价值;能编写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并归档等。

2.5汽车保险与理赔岗位

2.5.1岗位主要职责

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设计车辆投保方案,对车辆保险条例进行据实说明,开具报单和相关文件凭证;接受客户的报案,对事故车辆能够进行现场查勘,确进行事故损失估损,能够正确计算付额,并整理出具相应文件凭证。

2.5.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汽车保险、汽车构造、汽车美容与装饰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具有一定交流沟通、商务礼仪能力,能运用汽车保险的基本知识判断事故车是否在赔付范围内;能根据出险处理流程进行报案、定损,根据车辆所买保险、出险情况、责任划定进行理赔。

3课程体系构建

在完成企业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调查后,以汽车营销服务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技能点及相关知识点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导向、能力渗透式的课程体系。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4結束语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大的长线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建设结构合理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入市场调研,加强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构建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的“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将本专业建成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品牌专业,在区域内、行业内的高职院校中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探讨[J].科技视界,2013.31:239.

[2]李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2,08:130-132.

[3]王琳.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4,23:107,109.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10)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愈来愈得到世人的关注,其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备受世界瞩目。汽车这一过去的奢侈品现在伴随着我们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已经演变成普通的消费品。不断扩大的汽车后市场,除了满足日益需求的技术服务外,还包括汽车营销,汽车维修养护、汽车保险索赔和越来越多的二手车交易等等更多的适用范围。与此相呼应,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显著增加。怎样改革和正确定位高职学校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实用性和专业的职业教育性,以满足对高技能人才的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现状

目前,汽车拥有总量在我国的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私家车占有量是大数。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有4万多,大型二手车市场达八百多个。现状足以表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虽然我们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但市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事实。虽然前景是这样美好,但也有不少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高职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应该与汽车相关的知识、专业的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的综合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符合企业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求,以补缺这方面人才缺口。因此,目前不符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市场需求的高职学校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的问题主要是:(1)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目前汽车职业学校的课程学习的分学期设计,把专业课和文化课分开教授,使得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发挥文化课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而理沦课时和专业课时比例严重失衡,不利于培养动手能力。(2)课程体系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是: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汽车技术服务课程的教学被重视,可是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却淡化了;讲授的知识太旧,课程知识完全与现实脱节,学习起来没有适用的任何意义,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训练。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从本地区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入手,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主要面向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在经营、服务一线能从事汽车销售、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汽车营销策划、汽车展板与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汽车售后服务,车辆鉴定、评估、保险、事故查勘理赔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1)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供挑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相应的专业岗位主要在汽车销售、汽车信贷交易、汽车配件销售、二手车评估交易、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服务接待等方面集中。因而需要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训练目标定在汽车销售顾问和汽车售后服务顾问这两个群岗位系列中,打造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合适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学生适应岗位的核心能力的培养,适应有专业岗位需求的企业的需要。(2)完善课程体系。首先,要确定课程的合理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应当做到汽车技术和汽车营销方面的平衡教学,两者不能偏颇。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只重视汽车技术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而忽略汽车营销课程,应保持两门课程之间的平衡,使学生的学习最全面的知识。其次,学校应该根据汽车技术的改进和最新技术来更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学到联系现实的知识。再次,实现理论和实践相兼顾。高等职业学校可以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力实现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3)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销售和技术服务能力是本专业的重要任务,同时,学生的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一点也不能放松。学校应当使毕业生受到良好的从业道德规范的训练,向社会输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情操和创新合作素养的高技能的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汽车后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承担着繁重的任务。所以在专业培训方面,应根据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对专业岗位进行定位分析,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来一个创新,建立起一个典型的工作流程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不辜负社会对汽车后市场高技能人才的殷切期望。

上一篇: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 下一篇: 免疫学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