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6:59:50

插图设计论文

插图设计论文篇(1)

前言

我喜欢电脑,坐在闪动的屏幕前,用灵巧的鼠标在方寸之间,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的应用的确是很神奇的事情,我的生活也被改变了许多。眼前的这一切对于几年前的我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几年前的我正热衷于绘画艺术并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更不用说是用电脑了),可是这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当时还是想等我有了钱再搞什么艺术也不迟。在大学里学了四年的设计,喜欢绘画的我越来越喜欢设计了,在我眼里设计更甚于绘画,而且我从中找到了二者的结合--插图设计。

中国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在设计应用广泛的今天,设计也应当跟随时代。技术更新层出不穷,思维更迭变化迅速,给现代生活各方面以巨大的冲击。设计当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应用水平的提高,对于个性化很强的插图设计来说,有了越来越多的表现手法、手段。作为传统的设计应用手法,插图设计经受了很大的冲击,也吸取了现代科技的精华,从而焕发了新的活力。在数字化的今天,插图设计作为绘画和设计的结合体在数码时代的今天,它到底能走多么远,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艺术需要个性,设计当然也需要个性,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设计更需要具有个性。随着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设备在设计领域的广泛使用,只有个性化的设计作品才能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在行业中受到推崇,才能获得艺术价值。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和信息的视觉化的发展,数码化的设计正在侵蚀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处于艺术及设计领域边缘的插图设计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最近几年,在图书杂志、时装展示、广告、音乐以及电视荧屏上,插图画频频亮相。而且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过程中插图设计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插图属于“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觉传达设计(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范畴。是艺术设计的分支。最基本含义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中国古代因插图出现的形式不同,故名称各异,如:宋元小说中的卷头画则为“绣像”,而表示章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插图的英文单词通常称为illustration。在中世纪圣经手抄本中称illumination,指圣经或祈祷文中的装饰性文字和图案造型。Illumination是由英格兰撒克逊语系的lim-limm(绘画之意)和法兰西语系的luminer(给予光彩、发光之意)二者的折衷语。插图的另一英文单词是icon.icon意指宗教书籍中的圣像。现代插图是指视觉形象说明、论证文字的概念或图示事情的经过。现代插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插图概念指插图,即用来论证和说明的绘画作品;而广义的插图概念指可以作为说明和论证的视觉材料,如插画、图表、摄影等。本文的讨论是建立在广义的概念基础上的。

自古以来,插图一直被宗教、文学、词典、图鉴等所引用作为文字的辅佐,透过图画、图解而赋予文字具体的内容。在印刷术刚刚发明时候,人们利用石版或木版的黑白线条绘图技术来制作插图,出现了少量的经帛卷的印刷品,例如中国1900年在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出土的最早的在公元868年的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卷中的插图,而在欧洲黑暗时代的流传于教士之间的手抄本、细密画和油画等,以及同时期出现的版画也都出现了大量的手绘图画。

然而以文字为传达手段的历史已久,在十五世纪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铝合金活版印刷术以及脂肪性油墨发明之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使大量的书籍开始传播,书籍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于是插图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从此,插图的应用便成了近代视觉传达的主流。而这个时期,书籍是使用插图的主要媒介。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以文字为主的同时,也还极为盛行使用图形插图。但是,随着中国明清出现的木版套印以及十九世纪彩色石板画的出现,使得部分插图应用在海报的设计中。此外,十九世纪的英国绘有图画的报纸也极受欢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不断有如英国的华尔·特克兰(Walter·Grane)与凯利·葛利纳韦依等人的儿童图画书,一般以插图而非以文字为主的出版物品出现。此外,十九世纪末开始,许多出版的美术杂志也极为重视图版与插图。因此,使报刊杂志成为了插图的最佳媒介。而且户外看板、海报、商标招贴、包装外盒、产品说明书等等,无一不运用广告插图,并使视觉传达方式确立下来。

摄影技术问世后,插图设计逐渐被照片所代替,绘画艺术开始趋于抽象化,不论是构图或技巧都增添了表现内容的意义性、象征性、风俗性等魅力或面貌,追求色彩的再现性,重视个性表现。从而导致了对现代绘画产生影响巨大的艺术流派的出现,如: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画派等等现代绘画艺术流派。也使插图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插图绘画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就象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SalvadorDali1904-1989)为《唐·吉柯德》所绘制的插图,充分表现了现代绘画大师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另外,由于绘画材料的多样化,从而使绘画的技巧上出现了由单一的石版印刷、油画到水彩、丙烯等技法的发展。

随着现代印刷工艺的革新以及电脑的出现,设计的技巧以及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现代激光照排机的使用取代了手工制版的工艺,使各类图片在设计中大量出现。电脑的使用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插图设计师依旧停留在传统以及现代的架上绘画中。因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部分时间里,插图都处于萎靡不振、岌岌可危的状况。随着商业市场的扩大,它的老主顾棗设计和广告部门已经变的更为廉价,其选择也更自由。由于电脑的运行速度加快还有软件更新换代,包括Freehand、Photoshop和Illustrator等各种图片处理软件的大量提供,设计师和艺术指导似乎认为他们自己就能够应用电脑创造出自己的意象来。而这种局面更由于人们能广泛的接触市场所提供的大量的储存好画面的软件,以及盗版激光光盘(如Photodisk照片光盘)的大量涌现而愈演愈烈。它们充斥于能够被巧妙处理的、随意剪辑的图片造型之中,而且有关“时尚”的印刷品书籍泛滥,于是,在九十年代传统插图已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往往被看作是地方性的、昂贵的、不可剪辑的、审美怪异的,并显现出了一种“复制加照片”的时代精神。

众多的说明性文字的图片并非出自经过传统训练的插图画家之手,相反,成篇累牍、跃入眼帘的图形都是那些图形设计师们整天和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打交道的结果。当然了,我们也要承认其所存在的艺术价值。但是,终日沉迷于图形的拼凑,使得设计师到插图设计家对

图形设计明显失控,从而插图的艺术魅力就像离奇有趣的古老遗迹一样被人遗忘。

在九十年代中期科技高速发展,电讯业的发展,使日本和美国动画的大量传播。至今我还清楚的记着《变形金刚》、《超人》、《铁臂阿童木》、《超时空要塞》、《猫和老鼠》等经典的动画片。这些设计的出色的动画形象让人记忆犹新。电子游戏的普遍从街头的模拟机到家庭用游戏机的普及,家庭用游戏机从8位机到16位机到Play-station到现在的Play-station2、X-Box的发展,以及各种类型的电脑游戏的发展,RGB、角色扮演、即时战略、军旗式等等类型,大量的原画(造型设定)以及小场景插图的出现开始应用到非静态的动画设计中。

而在视觉传达领域电脑图像充斥大众视觉的时候,部分插图设计师认识到电脑对设计的巨大影响而重新思考解决视觉问题的途径。“在数字革命的觉醒中,相对于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美术剪贴的兴盛之势,使以颜料和墨水绘制的插图看来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对于那些仍以传统方式工作的人们,对绘画技艺生存荒废的讨论以刻不容缓。”插图设计家达瑞尔·雷斯在1999年11月在美国插图画家联合会(AOI)研讨班上讲到。

随着欧美插图设计的觉醒以及信息大量的涌现,设计越来越要求视觉的单纯化和技术上的革新,而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导致了数码设计家将数码技术在插图设计中广泛的应用,并使数码插图设计在其创作中充当的重要的角色和作用。随着“纯艺术”和“商业设计”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插图设计师的技艺填补了图形设计和艺术之间的空白,而且使用的画具也越来越数字化、简约化,新型插图因此获得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内涵,从而使技术和想象力的接合达到了前人所不具有的高度。

用鼠标作画不仅反映出插图画家创造形象的能力,而且使插图在曾经令人痛苦的就业领域重新繁荣,而且从审美的角度看,它具有简洁、可复制的属性,因为越单纯的图形,所承载的信息越大,给大众的想象空间也越广阔,所以不仅在图形设计行业,而且在整个传媒界正对这种日趋流行的风格做出反映。正如插图画家尼克·辛吉斯评论:

“在我的潜意识里,用鼠标画画,早已和用一支笔或一根油画棒作画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一媒介使作起电脑来更快、更好,而且也更便宜。”

首先,数码设备和软件解决了插图画家思维上不断变化的需求。

插图画家克里斯蒂安·拉塞尔认为:“我发现了一个明净的世界,真正美的澄澈。我能在转瞬之间重新着色,重构画面。总之,以任何我想要的方式重新确定大小、剪裁图像。我对这种全方位建构式的绘画、剪裁和粘贴等要素几乎纯粹数字化的制作越来越感兴趣。”数码设备和软件利用现代科技的便捷性使设计师对思维的转换的不确定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例如这些软件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Painter不仅有着统一的优势:跨平台特性(支持PC、Mac)、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图形操作处理能力、对多格式的文件的支持、完善的文字排录功能、广泛的兼容性,而且都有各自的特点:软件Photoshop的面板中的路径(Path)工具、橡皮(Eraser)工具、铅笔(Pencil)工具等。对于文件的大小都提供了象素(Pixel)、厘米(cm)等度量单位。Painter为使用者提供了油画、铅笔、水彩等大约五百种笔触的效果,并可以利用手写板、压感笔等数码设备掌握对笔触的透明度、干湿程度以及笔触的变化等的控制。Freehand、Illustrator等矢量软件都有贝塞尔曲线工具使用节点控制便于调节和修改。以及各种颜色(color)、历史记录(History)、图层(Layer)等面板。这些功能的使用都对插图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起到了方便快捷的作用,减短了设计和创意的修改过程,减少了流程的重复性劳动,从而使插图师的灵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这种几近科技的手法正在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甚至包括唱片封套的制作。例如艾克·库尼格在其设计的唱片封面所表现出充满了科技数字化的人文气息、整齐、又不拘泥于画面的插图风格。

其次,媒介的变化也是导致插图设计变化的条件。

随着文化的载体从传统的纸媒介到现代电脑的普及,以及被称为“第四媒介”的网络的出现;传播方式从手抄到书籍到网络;表现形式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以及伴随网络出现的四维空间的变化。数码技术的发展使世界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但是我们并不把数字世界的跃进视为威胁,事实上,对于那些如此痴迷电脑的人,各级可支持软件和高性能计算机,为他们的作品增添了另一个维度。就象费尔亚兹·杰弗瑞将作品借助3dMax实现了二维向三维表现的过渡。使用3dMax中对人和物体进行建模,再进行合成,从而形成另类的插图设计。数码将绘画技艺和插图绘画引领进以前从未涉足的领域。

再次,网络和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使插图的应用走向了四维的范畴。

网络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无地域性、交互性强的特点,并且由于综合了包括视频、图形、文字、动画、音频等在内的多种媒体的效果,增添了插图的时间性和交互性,使插图从二维、三维走向了四维空间的最新趋势。大量的flas在网上成为创作在线动画和播放动画主要形式。矢量形式的便捷和制作的快速,使插图的传播在互联网(internet)上成为别致的风景线。而多媒体中,动画同影像的结合,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另外在电影制作中纯动画的影片出现,例如迪斯尼的《狮子王》、《小鸡快跑》等以及梦工厂的《埃及王子》、《怪物史莱克》、《怪物公司》等也是建立在插图基础上发展它的扩展应用,同音乐、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使插图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图形设计和插图画家重新确定的伙伴关系中,二者应找到共同前进之路。插图画的特长就在于能创造形象。当然了只幻想着只要有Freehand和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就足以应付一切,那只能是设计师的傲慢无理。作为插图的诉求效果视对象而异,应该具有个性、机智、幻想、奇异性(非一般性)、现代感性形象或较强的审美之特点与趣味。因此,许多插图设计师心里都藏着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梦想,希望把自己的设计完全交给内心深处的创作直觉。但是,就象所有的商业设计一样,插图设计师必须从根本目的(传播信息)出发,溶进自己的理解、激情,并运用高超的表现技法、技术、创造出为大众(接受者)乐于接受的视觉语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插图既不是作者仅仅从自己审美情趣出发的恣意所为,也绝不是书刊内容及其它信息的简单告白和注释。它必然是一种创造,是在传播信息的制约下画家的才能和个性的充分体现。它有巨大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直接影响和强化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这一切要求插图设计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以及艺术创作力。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对视觉语言的表现魅力的追求。

当然,一个高明的插图画家显然不能不具备高度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必然又是为更

迅速、更方便、更清楚、更具心灵震撼力的传播信息,而对表现语言进行的一种筛选、优化和创造。这种能力首先需要画家具有较强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具有把信息视觉化的转化能力,它要求插图画家具有多变的形式语言和高超的表现技能,并能在适应特定的传播需要的限制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意象的魅力。

“照相机的诞生并没有将戏剧斩草除根,留声机的发明也没有封杀现场表演的音乐,计算机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手工绘画的终结,二者并行不悖。一些优秀的作品常常是传统技艺和数码技术的混合体。用电脑扫描成品、手工处理色彩、利用其影响,所以这些能力都能充实你的工具箱而不是限制它。如果你不确信这个工具箱是多么的有用,那么,就请看一看插图画家的世界吧!”

参考文献

《画笔与鼠标》

编者:(英)安格斯.赫兰德译者:任念文

供稿:(英)LaurenceKing出版公司

出版发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美国插图艺术》

编者:中羽

出版发行: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199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现代设计大系-视觉传达设计》

编者:潘公凯卢辅圣

出版发行: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插图设计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61-01

一、绘画艺术与插图设计没有理论鸿沟

论述插图设计中的现实主义精神,那么我们必需首先讨论绘画艺术与插图设计之间的关系,因为现实主义一词来源于绘画。插图一词最早是指插于书籍间的图画。中国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在欧洲,插图最早用于宗教书籍。到了1477年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通制作了最早的印刷广告,插图开始用于商业领域;1858年法国人朱西斯・瑟勒尔印制出第一张彩色石印图样。再到19世纪90年代,广告招贴画十分繁荣,广告插图的创作多由画家完成,其中包括马奈、马蒂斯、毕加索等著名的艺术家。可见绘画和插图在当时几乎没有区别。进入了20世纪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插图设计真正从绘画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面貌出现。插图设计和绘画艺术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所以绘画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对插图设计有着影响。

如果要对插图与绘画做区分,那么从功能上看,绘画艺术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它往往是立足于艺术家本人的。而插图设计则不同,它要立足于人类共同的情感表达,要用视觉形式有效的与大众沟通,而非纯粹个人的表达。插图设计既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又同时具备实用的功能性,它是艺术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二、插图设计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一词来源于绘画艺术,是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的,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中普通人生活的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但在当今却有很多人把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含义混淆,我们有必要将这三个概念区分开。写实主义是一种表现手法,他要求画家要对事物做真实准确的描绘,如实反映事物的样貌。而现实主义的特征是要反映时代、反映社会,手法上可以有夸张和变形。现实主义精神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立场,它要求创作者关注社会和生活,反映人类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现实主义”的艺术需要运用 “写实”的手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对“现实问题”的显现,以便令人真实地感受到“现实性”,让普通观众更能理解所描绘的现实世界。

所以,反映现实主义精神的插图作品并不等同于采用写实手法的插图作品,而是要在插图中反映现实世界,描绘社会生活。绘画是个人情感和态度的表达,所以绘画可以更强调个人感受,即使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它也是画家个人对于某种社会现象或人类情感的表达。而插图设计则更要立足于人类的共同情感,而非个人的感受。所以很多插图设计作品比绘画作品更具有现实性,更能为大众所接受。如著名的美国插画家诺尔曼・罗克威尔,他作品在绘画的结构上是写实的,而在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上是夸张的。他在作品取材上就非常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截取日常生活中富有戏剧性的瞬间,用写实、幽默的手法表现出来,但是又揉进了哀婉的情调。他塑造了很多孩子、小丑、乞丐、流浪汉等形象,他们往往看上去令人发笑,但是却饱含作者对他们的同情。特别是到了晚年,他的作品更关注贫穷、种族歧视和太空实验等。

三、对中国现当代插图设计的思考

现实主义绘画进入中国已余百年,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绘画曾一度在中国一统天下。直到八十年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才走向多元。而在中国的现当代插图创作中,却较少看到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从现状来看,中国插图设计师中,大部分人在学日韩动漫风格。这些插图作品大多是浪漫的或是理想化的。特别是很多年轻的插图设计师,喜欢表达小感受、小情调,题材也总是感情生活之类,鲜少关注当下的社会现象和人类的生存状态。

我并不反对插图设计作品表达理想、梦境,但现实主义精神应该受到青年设计师们的关注。由于插图设计师对我们的社会现实不够关注,导致了插图作品的类型化、模式化,缺乏对作品的个性探索。艺术和设计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插图设计也要关注人们的生活,不能只编织梦境,只表达柔情。它应当运用大众都能够接受的视觉语言,将现实生活展现给观众。

四、结语

插图设计论文篇(3)

要对高校插图设计教学进行改革,首先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插图设计教育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和教育人员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分析现有的插图设计教学工作,了解现有条件下我们在高校插图设计教学中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分析得出对于现阶段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保证高校插图设计教学问题得到解决。

1 高校插图设计教学的重大意义

插图是人类利用图像,通过视觉进行传达信息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多媒体技术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时,插图通常被应用在报纸、杂志之类的平面媒体上。通过插图将原本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更直观地表述将要表达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在应用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的同时,插图也以新的方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插图在具有宣传作用的同时,在艺术性方面得到了提升,兼具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多重价值属性。

2 高校插图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的插图设计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师资力量不足,现有教师专业水平有限

由于教授插图设计的教师普遍比较年轻,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办法给予准确的解答,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因为缺乏创新经验,直接对学生的创造力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2.2 学生素质偏低,加大了教学工作负担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的水平是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更重要。学生的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学习意识不强、抗挫折和批评的心理素质差、缺乏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2.3 教学模式陈旧刻板

在目前的插图设计教学中还是老旧的“教师念‘经文’、学生听‘天书’、教师示范、学生临摹,教师评、学生改”的模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只是个配角。只是单纯地学、临摹,完全没有自己创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不但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不符,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无法锻炼出学生真正使用的能力。

2.4 学生作业形式单一

单一的课堂使学生的课后作业形式比较单一。教材的作用本该是引导学生思维,但实际上教材却成了作业的框架,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缺乏学习的独立性和本应有的发散性思维。

2.5 缺乏完善的课程建设体系

我国的高等院校目前还没有设立独立的学科插图设计教学,大多依附于绘画专业。相关的插图基础、数码插图等也多为选修辅助课程,这种情况对整个插图设计教学很不利。同时因对插图设计教学缺乏重视,致使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缺乏,所以不论在师资力量、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3 高校插图设计教学的改革措施

目前对于插图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十分巨大。所以高等学校插图教学工作就显得越来越有价值。所以解决高校插图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解决目前在高校插图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丰富教学师资力量,提高从业教师素质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所以自古就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丰富师资力量,首先需要学校的配合。从相关科目中抽调课堂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从而提升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加强授课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正所谓学无止境,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以便于更好地解决学生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课堂上更好地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2 根据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孔子说过“有教无类”。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在所难免。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3 更新教学理念

如今越来越多的宣传方式被应到了实际中。所以更多样化的艺术制作手段也被应用在了插图设计中,这种方式兼顾了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插画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富有内涵。所以插图设计的教学理念也应顺应这种要求。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要顺应这种理念和社会需求,有方向性地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3.4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讨论和作业类型

改变教学模式,首先要学生把基础知识系统化。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引导,让学生们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再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让学生们灵活地将知识转化成实际的工作能力。其中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两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这两个环节的把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好重点、巩固知识点,还可以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重视实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需求点在哪里,通过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科学、更实际的锻炼。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行业特点等,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将得到的数据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中。同时,教师通过对同学的设计加以点评和修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更明确的社会认知。

3.5 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资源被应用在了生活中,而这些资源与插图设计专业都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但是由于有独特的历史和应用领域,插图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所以插图设计应该是一门新的课程,以便于更好地钻研和学习这一门技术。

完善课程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教师方面,应该组成一个独立的科研队伍,研究与插画相关的历史、发展和应用作为授课的理论指导。其次是学生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在校时间,组成专业社团并且定期开展活动,以便对于研究、探讨和交流学到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插图设计是一门重要、实用的科学。做好这一门学科的研究工作,对培养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插图设计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35-02

一、目前市场对插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中国的数字化进程也越来越快,整个社会充分显示出对数码艺术的极大的热情。从单反到人们手中的大屏多功能手机,如今,数字技术已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新技法和新媒体的层出不穷,为插图师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丰富了形式语言,扩展了视觉领域,开阔了我们的心智。

在数字化支持的背景下,数字插图将与各类艺术融会贯通,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目前状况来看,由于资源与技术的全球化共享,手段或技能对插图者所造成的限制越来越小。就表现风格来说,由于社会文化越来越看重个性情感的表达,这与插图的内在特质不谋而合,所以,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当今全国范围内开设了许多以数码教育为主的新教育机构,比如环球数码、火星时代、插图中国等,以其灵活的教学模式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参与学习。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由于数字插图浓郁的商业性可以跟不同的产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插图的商业价值,插图艺术的产业化道路更加的宽广,一个新兴的职业也应运而生,职业插图师。Www.133229.cOm商业插图师在cg(computer graphics)行业里总体上比较缺乏。一位成熟的插图师适合的商业范围比较广,比如出版物的插图、广告宣传中的插图、影视后期处理、网游中的角色设定等。这个职业在其它国家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比如美国、日本、韩国。在我国插图行业还处在初期阶段,但就市场的环境看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规模,与其它职业相比工作时间和环境较为灵活、宽松,适合当下的年轻人从业。

二、插图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曾参与设计08奥运吉祥物福娃设计的插图师王东晟对国内的插图教育有过表达,“国内的院校很多都开设了插图专业,但大多数是出版物插图,而出版物插图只是商业插图门类中的一种,它的过去和现在几乎没有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比较适合学校教学……,据我所知,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插图课程就连国外也没有系统的教程或科目,这个行业是完完全全的社会实践产物。”国内许多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开设了插图设计课程,经多方面的调研发现,其中大多数院校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及其相似,都是偏向于出版物的插图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商业插图。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1、对该专业的认识停留在传统插图的阶段;

2、插图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3、插图教学方式、方法过于陈旧;

4、插图教学教材的单一;

5、教学内容与商业需求的脱节、偏离;

6、不能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给插图教学带来的优势。

三、插图课程的实践与创新

(一)数码环境下插图设计的教与学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能力适应社会的设计工作者,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位设计者必备的专业素养。所以,在设计课程中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尝试非常必要,这也是插图设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最终要经过市场的验证,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一定适应能力的毕业生才是教学质量最有力的见证。因此,在课程中不能只讲理论,理论与技能结合的学习方式更适合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数码环境下插图实践教学的思路

1、案例式教学

一个优秀的案例注入新课,以一种启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从而调动他们的关注力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每次授课过程中,由浅入深地,演示一些插图设计的实现过程,以案例为先导引出问题,围绕案例的设计过程,让学生体会整个插图逐步实现的喜悦。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案例分析和引导学生。在进行案例讲解时,首先,选择恰当、贴切、与教学内容一致,并且是成功推广的经典案例。其次,案例要典型、具有吸引力。第三

,案例的范围、层面以学生本身的年龄及生活经验能涉及到的为宜。第四,对案例的归纳和整理要清晰、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案例教学应循序渐进的进行,在前几次课当中,所提出的案例应该是较为浅显的,学生在认真听完课之后,在技术方面基本上能够独立实现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随着课程逐步的深入,所提出的案例涵盖的知识面应该逐步地增多,本次课提出的案例,在为本次课服务之外,尽量涵盖之前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巩固以往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温故知新,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随着课程进入到中后期,案例的选取是否科学对学生的能力提高程度影响更为关键,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案例,通过一步一步的演示,让学生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

2、模拟式教学

在插图设计课程中,可以用某个模拟的命题设计作为训练的开始,也就是说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设计。这个命题的选择和设计需要精心准备,必须是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的选题。例如,设计前期我们设定命题为某服装品牌的2013春夏系列女装推广的插图设计,其中包括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部分。这个服装品牌是市场中存在的,而推广活动是虚拟的。命题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需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服装品牌,了解品牌背景资料,结合该品牌的设计理念寻找本次设计的突破点和创新点。最终的设计方案要求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分别呈现不同的形式。在命题设计完成之后的评析中,将与此命题相似的商业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模拟训练的特点在于设计过程是真实的,但方案完成后没有实际的市场投放评估,所以,这种模拟只能作为设计课程前期的训练。学生完成命题设计之后可做作品展示和讨论会,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这种模拟教学方式需要师生前期做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讨论不能深入,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模拟教学命题设计的环节插图设计的理论和软件技术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及时解决设计理念和软件制作中的实际问题,经过同学和老师间的讨论,强化理论技术,提高专业水平。

3、赛训式教学

在设计教学中引入一些设计比赛,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更增强学生的专业热情,“以赛促学”不失为很好的学习方式。现在许多设计院校的教师都鼓励学生们多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可使专业平台更高一些,不仅局限在学校的小圈子,通过比赛过程能使学生更多积累设计经验。以每年一届的“河南之星”艺术设计大赛为例,这个比赛由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等单位承办,有多家传媒公司协办和多家平面、网络媒体的共同支持,参赛的对象有各个机构、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专业院校的在校学生、相关生产企业、商品营销组织、传媒企业及其设计人员都可参赛。其中视觉传达设计类、多媒体设计类、公共艺术设计类、工业设计类、陶瓷艺术设计类、文化旅游商品设计类、服装设计类作品都在比赛范围。比赛囊括了设计类的所有专业,学生们可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参赛项目。我们以课程为背景,结合竞赛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在一定学时内设计制作一个和课程相对应的、以竞赛项目为主题的综合设计任务。整个设计制作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在每次课中,教师可提前做好准备,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经过多年“以赛促学”教学尝试中发现:第一,通过专业比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第二,学生对社会、市场规则的认知更清晰,增强了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第三,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比赛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结论

当代插图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插画设计的人才培养,要培养适应于数码时代要求的插图设计人才,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应于数码环境下插图艺术市场人才需求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插图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对行业动向的敏锐性,为学生更快适应就业环境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插图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插图设计;设计教学;创新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科目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已经结出丰硕的成果。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演进,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更体现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教革势在必行。我们的“插图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及运用”应运而生。

插图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插图的历史演变,从“出相”、“全图”发展而来,可以把它看做是版画发展史。欧洲的插图历史与我国相似,最早也出用于宗教读物,后来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书籍当中。所以,传统的插图教学是依附于某种制作方式之下,对学习者的造型等各方面绘画能力要求较高。插图教学的创新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全面提升。

从传统教育观念来看艺术设计教学,包豪斯时代对“艺术与工艺的教学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了激烈地讨论;现在“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变革”依然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从以往的”装潢”的概念,到现在的“平面设计”名称的转换,也揭示着艺术设计教学与国际接轨。同时,艺术设计教学的分科细化,课程设置的细化,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容易.所谓”大一大二学基础,大三大4学创作”但是,创造和整合能力是长时间培养而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自己的意图用怎样的视觉方式表达,更不用说设计意图的创新实现了。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中,我们为设计教学的创新而开设了设计思维训练等新兴课程。但是,新课程的设置研究所需周期较长。

然而对于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插图艺术已普遍用于现代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制作手法,集绘画、图形、摄影、电脑等其它艺术之大成,综合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其艺术要素的多元性,使插图艺术将各种艺术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紧密交织,成为一种由多种艺术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插图的发展与平面艺术、动画以及新媒体艺术息息相关,可以预见插画与这些学科的专业界线将逐渐模糊化,插画与这些专业间的渗透性越来越强,插画的专业外沿逐步扩大。插图从它诞生的母体――书籍之外,找到了宽阔的生存空间,插图更多更有效的为社会服务。

所以根据以上论述与分析插图艺术教学存在主要问题:

1.新课程的设置研究所需周期较长。

2.传统的插图教学是依附于某种制作方式之下,对学习者的造型等各方面绘画能力要求较高。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用新的方式,以较短的时间绘制新视觉的商业插画,是我们与市场接轨所面临的新问题。

3.艺术设计的创作教学方法偏重于对某一种技术的探索学习,忽略了其它技术的延伸和对思维方式的开发训练。

如何来解决以上三个主要问题呢,本课题的研究从2008年至今2年时间,用较为充分的时间和多个年级的教学进行此教改项目。已经在平面设计方向的书籍装帧课程、动画设计的原画设计课程环艺专业的壁画设计等教学中体现出插图设计教学的创新和运用。这一部分的教学融合在书装原画和壁画设计中,使课程教学丰富,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为视觉艺术的教学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新办法。在本年度的毕业设计展上,插图设计也作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形式展示出来,体现了插图设计在设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及运用的成果。

而在插图教学设计的研究分析中得出以下几点改进方式:1.对旧的插画知识体系的发展、更新,开拓插画艺术新领域,为视觉艺术设计创作与教学提供新办法。2.注重设计思维开发: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和能力,拓展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把这种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思考、懂得思考和学习。3.本项目将在视觉艺术设计的多个领域推广实践。具体的实践内容涉及:动画脚本创作、DV影像、书籍装帧、装饰壁画、产品设计等视觉艺术。

因此可以看出改革的插图设计教学应有时间充分,涉及年级广泛,涉及课程丰富等特色。插图设计可使用的方式和材料的广泛性,使学生便于掌握并能够广泛的运用并在视觉艺术设计的多个领域推广实践。具体的实践内容涉及:动画原画创作、书籍装帧、装饰壁画、产品设计等视觉艺术。

本项目的改革以小见大,是对旧的插画知识体系的发展、更新,开拓插画艺术新领域,为视觉艺术设计创作与教学提供新办法;以点代面,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和能力,拓展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把这种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思考、懂得思考和学习。

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插图设计”,小而明确,具有多学科性,具有推广面大,调整容易的特点,而所需教学工具也简单,易于教学实践;涉及的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方向多角度,避免学科单一化对教学研究的结果带来的以点概全的偏差,使教学创新的研究具有广泛的推广潜力和效果。

在插图设计教学中“创新”是关键问题。图像、图形创作,是一切视觉艺术表达的关键。传统的视觉艺术创作方式往往以某种固定的技术手段为前提,然而艺术创作的本原是要解决“创作者要表达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在习惯了以某种娴熟技术手段为前提的制作方式下,往往表意不准(表面技法的娴熟效果迷惑了本要表达的根本问题)。那么,从文字(立意)到图像的表达,进而转化为图形,是基本功欠佳的广大学子的一个瓶颈。习惯了普通高中用文字表达意愿(创作意图)的学生,怎样把文字的思维变为图像、图形的表达是艺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从一个可乐瓶子的图像转化为一个人体的图形相对容易。然而,要表达出跑、跳这样的动词,进而转化为准确的表达悲伤、喜悦这样的形容词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难点。那么,要表达“迷惘的人”这样一个命题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让习惯了文学表达的学生从分解句子入手就容易多了。找到相关情景,如,“找不到路的人会有这样的典型情绪” 。首先,其名词“路”“人”提炼出来。分解其形容词使其变为:“静止的”“没有路标”、“没有(来或去的)方向”、“非暖调”、“单独的”,这样,我们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个画面“一条没有起点和终点的路横在画面两头,一个人站在画面角落,蓝色”。为了加强“无方向感”,画面的路可以调整为多条,交错的;为了强化“人”在这个主题的参与感,人可以调整到画面中心,但面积要小;在这个情景里“迷惘”还表现为“选择不了”“不确定”。最终,“一个黄灰色的人,很小,在画面中央。四周被蓝灰色的路交错包围”的形象跃然眼前,在纸面上的“迷惘“的情绪表达(在一切视觉艺术中的表达) 清晰可见。在此草图的基础上, 教者需要精心引导教授使学生尝试使用多种工具手绘并可以选择使用电脑技术合成处理,甚至用综合材料表达,最终确定适合这一主题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在这一届的毕业设计展上,有专门的一面墙体展示了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成果。学生们或用综合材料或用彩稿或用简单的黑白图案的方式体现了丰富的创意;所运用的制作方式有手工制作,有电脑制作。

由此可见,插图设计在设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及运用课题的研究,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设计教学的运用上面。良好的运用性使教学研究很容易被推广在教学中去,便于发扬创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收集最切实的实施效果能很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完善和表现插图设计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熟悉各种材料和表达方式的可能性,了解材料的丰富性和各种材料的特点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制作和实践中使学生具备设计思维能力,并能用简便的方式明确的图像组合体现自己的设计创意并勇于具体实践.未来的插图设计教学会延伸进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并以其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特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宏民.插图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1,(06).

[2] 杨晨,刘贲.平面设计专业插图设计教学的多维化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4).

[3] 毕生.插图设计在教育类书籍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8,(10).

[4] 刘东霞.现代插图设计教学思考――插图的原点与电脑技术运用[J].艺术教育,2009,(08).

[5] 廖克俭.现代插图设计教学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0,(24).

插图设计论文篇(6)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教材中的插图亦是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度的教学资源之一。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在文字与图片的阅读过程中,对生动地插图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探知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设计插图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除此之外又能够促进教科书的审美设计,所以插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促进教科书的审美设计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设计需要图文并茂,利用插图的色彩与构图来活跃教材,如此能在审美设计方面有所突破,使教材不再枯燥无趣。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的《咏柳》,如果只有这首诗的文字部分,势必会给学生造成晦涩、枯燥的感觉,但是编者巧妙地设计了一幅插图作底,插图中近景是翠绿色的柳树,气度翩翩的诗人,中景是波光粼粼的水面,远景是古朴的塔楼和民居,画面的层次感鲜明,色彩设计合理,夺人眼球,使学生在这幅插图中感觉到了美妙和诗意。这就是插图的魅力。

2.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思维容易分散。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托对课文插图的合理使用,如利用插图创设教学情境或为学生创设问题等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知热情,进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提升,从而保持良好的听讲状态。小学语文教师借助插图对教学的辅助效用,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激发,使其观察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还能够通过对学生兴趣着眼点的挖掘实现对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激发。当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后,其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也会得到同步提升。基于实践角度来看,教师通过对课文插图的合理应用,能够使学生深化对文章创作主旨与思想内涵的理解,帮助其更好的习得语文知识。

二、巧用教材插图,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教材插图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需要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激发学生兴趣,授课中引导学生复观插图,辅助文章内容理解;课后有效研究插图,培养学生想象与表达能力。如此,插图便与文字内容结合得更为紧密,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也更具意义。

1.授课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也可使插图作为一个“导入”来完成课外到课内的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授课之前,教师没有直接引入课文,而是在刚一上课时便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思考这是什么叶子,它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爬墙的。在学生围绕插图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教师便将其引入到课文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一斑。

2.授课中引导学生复观插图,辅助文章内容理解

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圆明园的毁灭》中有两幅插图,其中课本115页的插图是小图,116页的插图为大图。教师在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之后,引导学生复观察图:“我们现在来看116页这幅图,大家根据这幅图,来想象一下,圆明园被烧毁之前是怎样的宏伟壮观,在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劫难,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根据圆明园残存的建筑可以推测圆明园被毁灭之前的宏伟和壮观,但是从其断壁残垣与杂草丛生,却可以看到其被毁灭后的景象。然后一些学生发挥想象,对英法联军掳掠、火烧圆明园的罪行进行了想象和严厉的指责。如此,教材中的插图真正发挥了辅助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3.课后有效研究插图,培养学生想象与表达能力

在人的各种能力中,想象力是最神奇的,它具有突发性,最能体现人的创造力。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因此,在课前观察、课中复观插图之后,对于某些具有开放性的插图,教师需要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研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32课《阿德的梦》时,课本上有很多插图,在教学完整篇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一幅幅插图联系起来对课文进行复述,并充分想象在阿德的梦里都发生了什么,还有可能会发生什么。学生根据插图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表达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设计的不足与改进

1.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设计的不足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存在诸多不足,总结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

一方面,插图本身存在一些错误,清晰度不够,图文一致性低,插图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偏失等,这些都违背了教科书编写遵行科学性的准则,不利于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虽然师生对插图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把插图真正利用起来,甚至很少关注插图,这些现象都说明师生对插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问题的改进

针对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问题,应该如何加以改进呢?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材编著者应该注重插图的清晰度和图文的一致性,选择能促进学生价值观与知识观发展的插图。

插图设计论文篇(7)

前言:

在插画领域中,通过设计师对生活的观察与描述,捕捉到独特的视觉观察生活、寻求灵感,将创意呈现在纸上,并传达给受众。良好的插画艺术语言比较丰富,能够呈现出更多的想法,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艺术元素。分析插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主要从插画艺术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起,研究插画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创作手法。

1.插艺术与平面设计

1.1插画艺术

插画艺术在中国拥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插画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如今,插画艺术已经远超过书籍插画范畴,在应用形式上能够突破传统平面设计的束缚,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扩展到光盘封套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网页设计、影视等诸多个领域中。此外,插画艺术在功能上充分的延伸,包含了文字补充、版面美化,并且实现对视觉信息的传播。插画作品能够具备艺术品的特征,引入艺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使得插画作品彰显出感染力[1]。

1.2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插画艺术呈现的主体形式,平面设计主要包含了对于二维空间中元素的布局与艺术性整合。如字体设计、插画、版面设计、摄影等。平面设计通过以上内容将作品的含义进行深刻表达。平面设计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以“视觉”作为情感沟通和语言表现的方式,借助多种方式创造出图片、文字,实现艺术设计想法和信息视觉传达。

2.插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插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有:通俗性表达、形象性表达、创造性表达等。

2.1通俗性表达形式

一般意义上的插画艺术比较抽象,在造型上难以理解,而在随着快文化环境的发展,改变了插画艺术的视觉传达,快捷、明朗、直接的方式能够提升插画艺术语言影响力。当今社会是充满了时尚元素的时代,插画艺术的通俗性表现能够赢得更多青睐者的关注,并且逐渐的符合大众群体的审美需求。插画艺术在表现手法上需要精炼,既要保障其视觉元素能够被大众所接受,也要保障其艺术创造性[2]。

2.2形象性表达形式

插画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在图形信息传递上扮演者较为重要的角色,如,在商业插画设计当中,插画艺术的形象性表达具备了生动、醒目、通俗易懂的特点。形象性表达形式能够为插画艺术平淡的外表提供装饰,在视觉上吸引受众,并且提升传播的效率。在某旅游公司的广告宣传中,通过宣传海报反映出牙买加当地浓厚的民俗文化,在具体的插画设计中,设计师通过鲜艳的色彩流程线条的勾勒,当牙买加当地文化元素挖掘出来,应用到旅游宣传海报上。该种插画设计中,通过绚烂的色彩碰撞,为人们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旅游氛围。由此可见,插画艺术的形象性表达形式应用,对于插画的视觉语言产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3]。

2.3创造性表达形式

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插画艺术多能够反映出来意境不同,但是无论插画设计如何变换,其表现形式一定要有创造性,这也与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相辅相成。基于插画艺术的创造性设计,必须要有创造性的思维作为支撑,利用视觉符号以及相关的视觉语言,探寻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如,在汉堡王的宣传广告中,将汉堡王的宣传文字以奇特的组合方式应用到产品上,在夸张的造型下,产生一种新奇的视觉表现。使得人们在欣赏广告创意本身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插画设计的幽默性。

3.插画艺术的创作手法

3.1在平面的视觉情节设计

情节作为平面设计的核心内容,对于插画艺术设计要求较高。插画艺术通过何种设计方式才能够体现出平面设计的视觉情节,并且有效的吸引受众,是摆在平面设计面前的难题。在插画广告情节的设计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其一,提升插画设计情节的简洁性。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重点突出人物形象,保障人物形象的丰满,在人物得实际设计上体现出情感色彩。然而,目前,我们所看见的网络插画广告对尺寸有严格的限制,在网络媒体中不适合长期停留,所以广告情节的设置要尽量简洁新颖,并且具有传播意义;其二,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情节需要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具有普遍性,既要投受众所好,又要彰显出插画设计的艺术性。

3.2平面图形设计

图形是插画艺术是主题意象,为了实现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呈现,需要分析平面图形设计。在平面图形设计当中,需要考虑到平面设计所属平台的规格局限性。如,在网络平面图形设计中,网络页面规格限制比较大,因此在插画的选择上既要吸引人,也要提升图画的表现力。具体的图形设计当中,首先,了解客户需求,保障插画广告的视觉传播语言简洁、生动;其次,在具体的图形设计上,应用科学的动画技术,FLASH技术在网络广告中的应用,其自身流畅的显示效果增加了网络插画广告的故事表现力[4]。

3.3平面文字上的设计

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呈现,一方面借助艺术性的图片来实现,另一方面借助有利的文字来丰富视觉语言。如,广告语需要将图片以及广告信息进行高度的提炼,并用最吸引人的叙述方式向读者表达,不仅需要有文字的震慑力还要有一定的感染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针对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进行研究,掌握插画艺术视觉语言规律的同时,实现平面设计全新探索。插画艺术的视觉语言在平面设计中发生着变化,作为插画设计者需要紧跟时展步伐,方可在未来的平面设计领域中灵活设计插画作品,使得插画内涵能够完全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欢欢.简论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49-50.

插图设计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J2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81-01

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社会,进入多媒体网络时代的计算机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人们在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互联网及数码技术的日益发展,插画艺术的新形式――数字插画开始席卷全球。

21世纪,插画这一艺术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静止的造型,已经变得流派纷呈。纸、笔、颜料等传统工具以及材料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传统工具以及材料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绘图软件被广泛采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促进插画行业重振旗鼓,影响了插画行业的发展方向。插画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

一、插画在历史变迁中的完善与发展

插花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插画是附属于书籍中的绘画或者其他形式的视觉形象,起着图解文字内容的作用。因此插画的历史也是书籍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史,通过了解插画的历史就可以了解绘画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也可以了解插画对传播文明、繁荣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

1.西方的插画历史。古代书籍的制作技术十分落后,文字被书写在动物的皮革或树皮上,插图很少,而且是手工绘制,制作和保存都十分不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国人发明了纸张和印刷术。现代西方的插图始于15世纪,那是西方印刷术开始繁荣的时期。自从德国的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并于1445年采用活字技术印刷《圣经》,插画也就应运而生。1461年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地区教主的前秘书阿尔布莱希特・普菲斯特,在博纳的《宝石》一书中插入了木刻画,被认为是西方最早为书籍配上印刷插图的出版物。插图使书籍的表达方式增加了一层新的内容和方法,这种通过绘画方式来辅助书籍文字内容的方法,使书籍更加丰富和具有直截了当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中国的插画历史。中国是使用印刷术和造纸术最早的国家,也是出现书籍插图最早的国家。中国古籍插图,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大致可分为手抄本和印刷本两类。在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都是在竹筒、木牍等材料上书写和绘画,文字和插图只能靠手工完成。据历史遗存的文物和典籍来考证,东汉之前,应存在着丰富的文字与插图集合的历史资料。如先秦时期的《山海经》附有大量的插图等。据文献与实物考证,中国遗留至今最早的印刷版画是唐咸通九年《金刚般若经》扉页插画《释迦牟尼佛说法图》。

二、数字化时代的插画设计革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作为传统的设计应用手法,插画设计也吸取了现代科技的精华,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数字化设备在插图设计中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与推广,这种现代化工具让设计者可以摆脱传统的手工表现方法的束缚,为设计观念的更新、设计创意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

插画设计师开始采用电脑图形设计软件创作插画,他们的创作工具正不断的由画笔转变到鼠标、数位板等数码工具。虽然很多设计师仍然使用手绘方法完成大部分工作,他们也常常在工作中结合数码技术的优势,插图设计的创作结合了传统绘画技法与数码技术。很多插画设计师完全投入了数码设计领域,对软件的熟悉精通使得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各种插图,无论作品简单还是繁复,无论传统媒介效果是油画、水彩、版画风格还是数字图形,无穷无尽的新变化、新趣味,从完全仿真的手绘风格到新锐的数码风格无所不能。对于他们来说,各种电脑图形软件的使他们的创作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数码技术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同时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21世纪以来,软件技术日趋成熟,功能越来越强大,界面越来越人性化,操作越来越简便网络技术和电子媒体的迅速普及和实用化为插画的商业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插画的优势得到了重新确认。特别是近几年来。插画的视觉传达与信息传播的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扩展,从而加速了插画的行业文化,使插画由传统的方式向多功能商业插画转变,在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和网页设计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罗越.广告创意插画表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徐海鸥.插花艺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3]潘公凯,卢辅圣.现代设计大系一视觉传达设计[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4]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插图设计论文篇(9)

广告的首要任务是抓住受众者的视线,广告插画具有极强的视觉吸引力,广告插画视觉吸引力来源于好的插画创意,广告插图常常借用了人们熟知的卡通形象,动漫造型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或者通过色彩原理,色彩心理造型特点来捕捉消费者的眼球。同时好的广告插画通过一定的故事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故事后产生了心灵上的互通和共鸣,广告插图不仅要有好的创意同时要有好的表现方式,因此广告插画以其独有的优势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从而达到消费的目的。就插画本身而言,插画具有一定的从属性,独立性和制约性。插画依附于一定的商品载体或文字等进行一定传播和发展,就插画的对立性而言,又融入了创作者个人的情感,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角度,因此应用于广告设计中,对广告设计的推广具有独特优势。其实早在北宋时期刘家功夫铺运用雕刻铜版,已经初步形成了早期的商业广告插图。如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它既有明确的广告标语“刘家功夫针铺,收买上等钢材”。广告牌中间又有插画图形,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了人们的视觉吸引力。

1.2 引发消费者的联想

仅用图形创意往往现得过于古板,常常通过产品形象的再现而诉说产品的功能,广告插画的优点还在于通过一定的想象主观创造了一定的场景,使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联想,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互动,通过想象和思考完成图像的解读,了解广告传达的信息。插画本身包涵着目的性,视觉艺术形式传达信息是插画艺术的根本功能,插画的创作目的也是更准确,更快速更好的传递信息,这种独特传递信息的能力自然的引发了消费者的联想。简单的广告图形是传达一种信息,而广告插画却让消费者产生了心灵上的触动,广告插画中常常强调了广告插画的主题和情节的设定,广告插画是广告创意形式的一种,插画形式表现广告主旨前,对广告主题进行正确的分析,主题和情景设定正确后加以插画形式进行变现,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2.插画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的方法

首先,明确为广告服务的设计目的。插画的设计是为了广告服务,无论插画形式多么丰富多彩,传达信息必须明确和直观。清晰和明确的表达广告中所传达的信息,明确广告的诉求点,产品的特性,市场状况和目标消费群体的状况等因素出发。广告插画是广告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使用这种形式前,要先对在对广告主题进行分析和确定。其次,市场调查和确立消费人群。不同的人群在审美上有着千差万别的感受,插画一方面要根据广告推销的产品进行创作思考,同时对产品的适用人群进行分析,他们的视觉接受人群如果是活泼充满朝气的青年人,常常插画表现得形式比较活跃,颜色较为鲜艳,如果受众群体是中年或者老年人,常采用回忆往事,低调平稳的插画形式进行诠释和展现。进而,要元素的收集和归纳,插画的表现形式是众多广告设计中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插画在广告设计中的表现并不是凭空而论的,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要根据所表达广告的要求进行归纳和分析,比如,我们对一个产品进行广告宣传,就要先找到这个产品的特点,最后,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完成设计样稿。如,直接手绘的技法进行绘画,水彩,色粉,油画棒,丙烯…,这些方法可以完成一定装饰性绘画和写实性绘画,装饰性绘画从自然形式和主观归纳中进行表现。造型简洁,单纯,具有一定的形式感,体现了平面化的图案。若是写实性绘画,则对情节性和写实性进行强化。我们也可以用数码手段等表现方法完成一些动漫插画,卡通插画等。无论是手绘方式还是电脑绘制,他们的目的都是运用视觉元素引起关注者的注意和欣赏。

3.插画应用于广告设计的效果

3.1 传达了广告所宣传的内容

插图设计论文篇(10)

分类号G442

1引言

在科学说明文中,插图通常被用来揭示图画的关键部分及其之间的结构和/或功能关系。由于插图所展示的信息与事物的物理特征相似,人们相信,插图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1]。但有些研究表明,插图不能促进学习[2]。这些相互矛盾的结果可能提示我们,学习者的能力、插图的难度以及文本的复杂度等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了插图的效果[3]。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者通常不会自然而然地有策略性地利用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本[4]。学习者的深度加工是需要鼓励与指导的,而且,似乎只有当学习者自愿使用适当策略生成一个可以观察的产品时,他们的学习才能得到促进。例如,学习者在阅读有关方位的材料时,所学材料在重要时刻指示他们画出自己的地图[5]。但是,在纸笔画图过程中,学习者的画图过程是单向的,不能得到即时反馈来改正可能产生的错误,因此最终可能生成了一个错误的产品。这意味着,这种纸笔画图措施似乎不能确保学习者正确完成他们的操作任务。

基于计算机的插图工具可望克服这一不足之处。基于计算机的插图工具是一种特定的应用于科学说明文中的插图工具,它们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环境或载体,促使他们深刻思考所学的材料,建构其意义[6],并将某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结构或功能关系可视化,生成可以观察的产品[7]。由于计算机学习程序具有丰富视觉刺激、交互性、开放性、动态性以及即时反馈等潜力,可促进学习者的记忆、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8],学习者利用基于计算机的插图工具,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即时获得计算机的反馈和提示下,交互性地完成自己的整个插图[9]。因此,本研究假设,基于计算机的插图工具可促进学习者建构文本的意义、并反思自己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水平。

2研究方法

2.1被试

48名英国曼彻斯特一所中学的八年级(13岁)中学生。

2.2实验设计

采用2(插图类型)×2(学习能力)被试间因子实验设计。第一个自变量为插图类型,分计算机模拟的预置插图(简称预置插图)和基于计算机的插图工具(简称插图工具)两个水平。前者指在计算机上呈现文本,并配上一幅事先画好的插图,后者指在计算机上呈现文本,但只配上一幅不完整的插图,图中缺省部位有待学习者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进展而逐渐填充,学习者可以将安放在插图的插图成分拖放在相应的缺省部位,计算机对学习者的每一次填充操作提供即时反馈。根据以往研究结论,插图的效果往往还受到学习能力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二个自变量为学习能力,分能力高和能力低两种水平。根据被试在前两年的英国标准化的学能测验的平均成绩,前24名被选作高能力组,后24名被选作低能力组。因变量为被试的学习效果,包括多项选择题(旨在考查被试对材料的回忆、理解和应用情况)得分以及图片作业(根据插图及其要素回答问题)得分两部分。另外,程序将记录被试在阅读文字与完成填图任务的时间以及在填图中的交互过程,以用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假设有二:(1)插图工具的学习效果显著高于预置插图;(2)插图类型与学习能力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能力高者使用插图工具的效果更为明显。

2.3实验材料

所用题材为生物说明文“食物链”,由20个句子构成,约300字,文字的可读性适中(Microsoft word 97中的Flesch-kincaid可读性水平为8.0,相当于八年级水平)。题材的选定、文本的撰写以及插图的选定是在1名生物学科专家、1名理科教师顾问以及4名理科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根据英国科学课教学大纲标准而完成的。所用文本及所配插图预先在两所非实验学校的6名八年级(13岁)学生中进行过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作过适当调整。

2.4测试工具

学习效果测试工具由18个多项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8分,涉及对题材的记忆、理解与应用。回答这些测试题所需的信息存在于文字和插图之中。值得说明的是,对于短短300字的文本出18道选择题,几乎穷尽了材料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关系、推导和应用,其目的是要通过客观题的形式给被试提供一个比较广阔的反应空间,尽可能多地引发被试所获得的知识,以便较为真实地反映出被试的学习程度和结果。

2.5实验程序

第一,两名主试向被试介绍程序的结构,回答被试提出的有关问题;

第二,被试学习一个与实验程序完全同构的演示程序,练习各种操作和交互方式;

第三,被试进入实验程序进行学习,学习前被告知学完后要进行测验;

第四,被试学完后就退出学习程序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记录被试的反应。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学习效果的差异分析

对测验得分进行2(插图类型)×2(能力水平)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结果表明,能力水平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高能力者的得分显著高于低能力者,F(1,47)=29.71,p<0.001;插图类型主效应也达到显著水平,插图工具下的得分显著高于预置插图,F(1,47)=4.84,p<0.05。但是,能力水平和插图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即无论能力高低组,插图工具的效果都显著高于预置插图。

被试的测验得分普遍偏低,即使得分最高的一组平均不足9分,即平均不到总分18分的一半。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出现了所谓的地板效应呢?这要从测验的标准和被试的学习过程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测验项目几乎穷尽了材料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其目的是给被试提供一个比较广阔的反应空间,而不是对被试设置学习目标,被试不能完全达到这一标准是可想而知的。另一方面,从学习过程上看,各组被试对整篇材料的学习时间平均不到4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对学习材料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要达到如此高的标准是不可能的。要想进一步提高插图的效果,还必须配以其他干预手段,如在学习之前向被试提问,促使被试带着问题来利用插图工具,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值得指出的是,即使被试得分普遍偏低,但无论能力高低,插图工具的效果都显著优于预置插图,这本身说明没有出现地板效应。

对于学习能力来说,高能力被试得分显著高于低能力被试,这一结果与以前许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对于插图类型来说,插图工具组得分显著高于预置插图组,这说明,插图工具比预置插图显著有助于被试建构文本的意义,这证实了本研究的基本假设,但是,插图类型与学习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插图工具对能力高者与低者具有同样的作用,这与本研究的另一假设并不相符。插图工具为什么比预置插图有更好的效果呢?并且对高低学习能力者都有作用呢?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需要分析被试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被试对学习时间的分配以及填图操作的尝试频次。

3.2学习时间的差异分析

两种插图条件下被试的总学习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插图工具比预置插图下的总时间稍多一些,这是因为计算机给学习者提供反馈需要一定的程序运行时间,这不属于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时间。对两种插图条件下被试在文本与插图上所花学习时间的统计分析表明,插图工具组比预置插图组在插图上所花时间显著多,F(1,45)=87.43,p=0.001;而在文本上所花时间却显著少,F(1,45)=13.66,p=0.001。下面回答上述有关实验结果的两个问题。

插图工具为什么比预置插图有更好的效果呢?这可能来源于被试对材料的深度加工水平。插图工具组的被试在文本与插图上的时间分配比预置插图组要合理得多。预置插图组在插图上的时间平均为半分钟,而在文本上的时间几乎是这一数值的6倍,这意味着,预置插图组被试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文本加工上,对文本的理解主要依赖于文本,插图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这与已有研究的一些结果比较一致,即学习者除非受到即时鼓励和提示,不会自然而然地有策略性地利用插图来帮助对文本的理解[4]。而插图工具组被试将时间几乎平均分配在文本和插图上,这意味着,从时间量上看,他们可能较好地利用了插图来帮助他们建构文本的意义。

插图工具为什么对能力高者和低者都有同样的效果呢?这可能是因为无论学习能力高低只要有策略性地利用插图,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对插图工具组被试在填充插图过程所作的尝试频次进行分析,结合对被试的访谈可知,尝试频次较少的被试倾向于获得较高的得分,他们在填充图片时可能做过精细加工和思考,将文本与图片之中的信息加以联系与综合,并利用这种联系,采用适当地策略来操作图片,而尝试频次较多的那些被试倾向于获得较低的得分,他们可能通过简单的尝试与错误来完成任务,没有思考和利用文本之中的信息,只是想尽快看到插图的完整样子。这说明,基于计算机的插图工具有助于策略性的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度加工。

4结论

(1)插图工具组的测验得分显著高于预置插图组。

(2)学习能力高者的测验得分显著高于学习能力低者。

(3)插图类型与学习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1 Mayer R E, Gallini, J K. When is an illustration worth ten thousand word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4): 715~726

2 Kliese T, Over R. Does supplementing text by illustrations enhance comprehens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Adult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1993, 33(3): 180~186

3 Reid D J. The role of pictures in learning biology: Part 2, picture-text processing.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1990, 24(4): 251~258

4 Moore P J, Scevak J J. The effects of strategy training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from science tex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th European Conference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Aix-en-Province, France, August, 1993

5 Scevak J J, MooreP J. Levels of processing effects on learning from texts with map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8, 18(2): 133~155

6 Chandler P. The crucial role of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he design of dynamic visualization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4, 14: 353~357

上一篇: 人性化护理论文 下一篇: 采购风险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