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8:52

免疫学检验论文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1)

2精确分配实验学时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考察和分配,每次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9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5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2:1。

3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充分利于临床医院的资源优势

良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临床免疫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免疫学技术的成熟,以及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医学的各个学科均与此学科发生广泛的交叉和渗透。相应技术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实验教学要为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的实验课充分利用旧有设备,同时也争取了新的投入。近年来,实验室增加了教学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水平电泳仪、分光光度计等。另外,由于自动化的进程加快,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教学实验室无力购买。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各个教学医院检验科的资源优势,将部分实验课和见习课设置于教学医院的检验科,用临床资源优势来弥补实验室设备的不足。

4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对于设计性较强的实验,我们运用了PBL教学模式,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由教师提出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只是起导向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维持实验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对于相对复杂的实验内容采用LBL教学模式,如“免疫细胞的分离”等。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比如“凝集反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完成实验内容。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加入讨论式教学模式。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或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相互探讨,以求得真知。由于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变得形象。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操作、实验仪器拍摄成录像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所用的仪器等,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将科研融入实验教学

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实验教学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及医院越来越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各等级的科研项目数逐年增加。我们也尝试将科研融入的临床免疫实验教学中。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就是我们教师自己正在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2)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免疫检验;实践;探索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连接环节。免疫学检验是以免疫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各种具有敏感特性的标记技术,对各种病理和生理的免疫学指标行特异性、超微量地分析,包括细胞的、体液的诊治及预后评估[1]。就免疫学检验进行准确定位,是临床医生依据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防控的有效技术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就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的相关实施与探索进行综述如下。

1临床免疫学概念

临床免疫学属重要的免疫学分支部分,为免疫学应用到临床医学的途径。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与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相关性,为临床及时、科学的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在疾病的治疗、监测、确诊、预后中均发挥重要的引导及参考作用[2]。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多种免疫学技术已被普遍开展应用,如流式细胞式和免疫细胞检测及分类技术、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及各种肽类物质、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的检测技术等[3]。随着目前检验项目在临床的不断增多,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自身都对临床检验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各种免疫学技术均需紧跟医疗科技发展步伐,更全面、迅速的发展,以尽快的与临床应用适宜,进而开展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崭新局面。

2临床免疫学促进新技术发展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创新基础均需有相应的理论,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等均为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而这些技巧中,理论基础为DNA的双螺旋。同时免疫学的抗体理论与抗原对多种临床免疫学新技术的产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标记技术、沉淀、凝集等的发展进展[4]。近年来,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渗透及免疫学的飞速积习难改展,使免疫学在理论上获得了较大的突破。

3临床免疫学新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3.1多学科交融临床免疫学经典技术包括免疫标记技术、溶血技术、中和技术、沉淀技术、凝集技术等。以上技术为临床免疫学基础,在临床免疫学传统及现代的理论中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以上技术或其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技术至今仍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但生命科学在不断发展,不同学科间渐较难明确区分和界定,形成广泛的渗透和交叉的局面,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适体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染色质沉淀技术等免疫学新技术,使免疫应用范围和理论不断拓展。另外,临床免疫检验中,组织学、细胞学中的显微镜技术也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如由普通显微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对抗原进行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荧光显微镜与荧光标记技术联合进行检测。且电子显微镜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细胞的行为可直接行动态观察。以上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免疫学技术得到了较大丰富,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及方向[5]。同时免疫学检测数据显著多,用日益复杂,有效分析数据和正确应用结果显得较为重要故临床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渐趋深入。

3.2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的免疫新技术临床免疫学检测具有同步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与传统手工操作有较大的区别,如微粒子酶免疫技术、电化学发学分析技术等,毛细管电泳技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生物芯片技术使整个检验医学检测实现了大规模、平行化、高通量的要求。同时,组学技术、后基因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极大的满足了临床免疫学需要。

4免疫学检验定义

4.1临床免疫学中免疫学检验为重要组织部分以基础免疫学理论作指导,临床免疫学对免疫学方法及技术不断创新,在对疾病研究,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肿瘤、传染病、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发机制、诊治、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免疫学分支学科,是基础免疫学内容与临床免疫学内容的中间环节,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研究的相关技术方法。

4.2免疫学检验的相关定义依据免疫学原理,特别是抗体与抗原反应原理,对各种敏感标记进行利用,如荧光素、发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等,特异地、超微量的对各种病理和生理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细胞的和体液应用,行疾病诊治和评估的一组医学临床检验项目[6]。其要点为即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加以利用,又可对免疫学参数的各种内容进行检测。

5免疫学检验存在的问题

5.1定位目前,有一定数量的医疗单位中,尚未设立免疫学检验专业,无专业的检验设备,无实验室,无固定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免疫学检验中的一些项目被分散在微生物实验室和生化实验室进行检验,对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5.2质量管理分析虽免疫学检验中大部分项目在各大医学中已参加了国家卫生部相关室间质量评估活动,但在对室内质量进行控制的环节中,仍较为薄弱。对于大部分免疫学检验项目,在质控品和标准品上,国内尚未做到有效统一,虽部分有供应,但项目不全,价格昂贵[7]。故多数试验室质量控制不达标,导致检验质量不稳定。目前,尚普遍存在试剂缺乏统一的现象,检验结果中的假阴性、假阳性较难杜绝,为质量管理及标准化检查带来了一定难度[8]。同时,专业的免疫学检验人员较少,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带头人,同时也缺乏娴熟操作的技术人员[9]。此外,还存在研究内容与临床缺乏有效结合等,在疾病诊治中未发挥有效作用[10]。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73-01

检验医学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对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是临床医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临床上新的医学技术、治疗方法、医疗器械不断应用,临床上免疫学检验的发展越发迅速,此种检验方法属于实验室医学,因此,实验课成为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也就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临床操作能力,以加强对免疫学检验的理解和记忆。

1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是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免疫力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研型、综合性等特点也是理论教学过程中所不可替代的。但是,当前对于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进行,还只停留在理论验证和现象演示的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够按照教材进行操作,较为盲目和被动,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探索、革新和创新实践,由此导致很多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较差。此外,很多相关的免疫学教学设备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的提升,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2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1开展免疫学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如果只看老师演示,或者是只能够按照书本上的描述进行被动操作,很难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无法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实行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免疫学兴趣小组,进行小组竞赛设计,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检验的相关实验设计越来越多,如设计性、综合性等提高性的实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更深层次认知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实验目的、要求及需要制备的抗体,组织学生3-5个人一组,指导学生在免疫学检验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小组独立进行实验,并得出最终结果。

2.2加强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中,有一些较为经典的实验,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这些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协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这需要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要点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总结,如果出现其他情况,学生也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因此就必须加强对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在进行某个实验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区别实验室中的三种标签脱落的血清,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3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实验技术培养对于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来说,临床实验技术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如免疫比浊法、免疫标记技术等临床常用技术,这些技术的操作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因此,应当加强对学生临床实验技术的培养,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实验问题,如临床上对于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经常采用哪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等,让学生根据问题找答案,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不断强化实验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能够有效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免疫学检验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临床医学上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由此也就对临床检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疫学检验是培养医学人才全面掌握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当加强对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日益加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免疫学检验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不断地实现免疫学检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慧玲,邬剑,张吉生,辛华.综合性实验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05).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4)

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病理学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跃。免疫组织化学是病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是在蛋白质水平用各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细胞内各种抗原物质。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分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金-银细胞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1.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免疫组化技术是在组织化学的方法上结合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免疫学的核心——抗原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标记抗体追踪抗原,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如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显示一定的颜色,并借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镜对其颜色进行观察,以达到检测抗原物的目的[1]。

1.2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①特异性强,免疫组化中抗体与组织细胞中的抗原的结合是特异的。如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显示淋巴细胞成分。②敏感性高,而今,由于抗生物素—生物素(ABC)法和链酶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的出现,使抗体的稀释度(代表敏感度)达到了上千、上万,甚至上亿倍,使免疫组化技术更加可靠。③定位准确,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是特异的,因而免疫组化技术可在组织和细胞内准确定位,对不同抗原在同一组织或细胞中进行定位观察,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对疾病进行深入的研究。

2原位杂交实验技术

原位杂交是将组织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来检测合定位核酸的技术。它是用一段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断来检测细胞内是否存在欲检测物质的DNA或RNA,是比免疫组化更加灵敏而深入一个层次的检验方法。根据所选探针和待测靶序列的不同,核酸原位杂交有DNA-DNA杂交、DNA-RNA杂交、RNA-RNA杂交等。

2.1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原位杂交由于不需要从待测组织中提取核酸,可完好的保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将形态学与基因功能活动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多层面的研究。主要应用:①细胞特异性mRNA转录的定位可用于基因图谱、基因表达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②感染组织病毒DNA/RNA的检测和定位;③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各种功能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监测;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⑤检测染色体的变化;⑥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2.2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的比较

2.2.1两者的区别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相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均具有定位检测的功能,且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不同的是免疫组化染色是用的是抗体,其检测对象是抗原,机制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检测;原位杂交使用的是探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与待测靶序列结合,是DNA或mRNA水平的检测。从实验方法来看,免疫组化染色操作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小;原位杂交技术无论从实验设计上,还是从实际操作上均较免疫组化染色复杂,成本的高低与试剂的种类和来源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直接选用商品化的标记探测和检测试剂盒的实验成本较高;荧光标记探针较非荧光标记探针的成本高,对样本及实验条件的要求较高,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2.2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技术双标技术是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标记两种不同的抗体或同时应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手段,如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在不同层次来检测同一细胞上某些物质的表达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实验方法。与传统的单项检测相比,双标记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克服由于切片间各种差异而引起的时间或空间的样本误差。实验方法上先进行原位杂交会减少免疫组化过程中对待测DNA或RNA的破坏或影响,一般目前均推荐先进行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化标记[2,3]。具体的操作跟单纯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各自的方法一致。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①所用的实验设备必须经DEPC水浸泡或200℃烤箱过夜,操作时须带口罩及手套;②当杂交步骤完成后,切片必须认真浸泡及长时间洗涤至少超过30min。③作免疫组化的各步骤时间均须适当延长,以增加抗原抗体间的结合,杨青春等人研究发现每个步骤均延长2~3倍时间。④免疫组化显色后不需要用苏木精复染,以免遮盖核信号。

参考文献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5)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划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组建成免疫学兴趣小组,在业余时间组织这些学生进行免疫专题学习,教会学生进行医学免疫检索,对相关免疫信息进行搜集,然后以实验教学的方式,结合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自主设计免疫实验,对实验目的、步骤、所需材料和器材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

1.1免疫学兴趣小组的筹建

在医学检验班级中选择20名对免疫学检验感兴趣并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建免疫学兴趣小组,然后教师向学生们介绍组建免疫学兴趣小组的目的、意义,学生自主制定具体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和科研型医学技术人才。

1.2免疫学兴趣小组实验的开展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差异进行分组,将2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教学应用型兴趣小组,另外一组是教学实践型兴趣小组。同时两个小组所要研究的实验方向也不相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应用型兴趣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免疫学相关疾病进行资料搜集、信息宣传,对免疫学在临床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调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文献,搜集相关资料,摄取领域前沿知识和技术,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制定实验研究课题及目标。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建议,帮助学生走出固有思维,将所查阅的资料与临床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建立临床免疫学网站,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校园网了解到免疫学的相关信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还可建立网页动态,免疫学的最新成果,可以为学生们开设学校论坛,学生们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多途径参与免疫学学习。

2.教学实践型兴趣小组的任务主要是根据所开设的临床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较为实用、具有思考性的教学实验,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制定最佳实验方案。在教师的协助下,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最后,兴趣小组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并制定完整的实验计划。实验过程中,小组学生要用摄像机将实验过程和总结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校园网站进行推广宣传,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免疫学实验依据。

1.3免疫学兴趣小组的价值

免疫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基本都对免疫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因素的考虑,要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免疫学实验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全班同学,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展现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也要寓教于学,要学生对免疫学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填写调查问卷,让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从而对免疫学教学工作及时作出调整。

2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目前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体系主要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基础性实验中,学生主要是对免疫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对实验器材和材料有所掌握,这是实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而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就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去探究实验目的,构建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学生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不拘一格,能够勇于实验创新,从而快速促进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方法的形成。

3将学生学习由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

在临床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习惯了采用传统的说教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应时展的潮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产生了抑制作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新型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在实验前,教师

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本,然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逐个上台进行阐述,教师通过学生的阐述,分析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进行指导改正,最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了。(2)在免疫学实验做完后,教师要让学生上台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分析,包括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实验成果或失败的原因,同时还要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要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相互分享,要让学生们感觉到实验课程的充实性,加深学生对免疫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临床免疫学知识较为枯燥,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要将实验画面和素材直观地体现到荧幕上,插入一些声音和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知觉,刺激学生的思维,加快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师中播放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和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实验,让学生通过幻灯片仔细观察实验要点,扩充学生的学习信息,让学生对实验原理和过程更容易掌握。

5实验教学与临床接轨,充分利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医学院校可以与各大医院进行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利用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医院检验科进行参观见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临床操作技术,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可以让学生协助一些简单操作,让学生能够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常用仪器的使用,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践,为将来从事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术俊,钱中清,马华.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1).

[2]汪光蓉,王强,林芳,张国元.临床免疫学检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02).

[3]邱纪.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4,(01).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6)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其对策,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 月-2014 年6 月我院免疫检验科室的检验样本100 份,其中,包括25 个检验项目。并分析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应严格控制免疫检验的全过程,以此确保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论:只有严格控制免疫检验的全过程,规范免疫检验人员的检验行为,采用科学性的检验方式,才能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确保检验质量。

关键词 临床;免疫检验;影响因素;对策

免疫检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其检验结果可以作为判别一种疾病的标准[1]。由此可见,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对临床医生如何进一步开展患者的诊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据临床医学研究显示,由于临床免疫检验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其最终的检测结果会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差性。然而,其检测结果的误差是会严重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因此,寻找出能确保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最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随机抽取2012 年4 月—2014 年6 月我院免疫检验科室的检验样本100 份,作为研究样本,意在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其对策,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 年4 月—2014 年6 月我院免疫检验科室的检验样本100 份,其中,包括25 个检验项目。

1.2 方法

1.2.1 对检验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调查在检验人员检验样本的同时,密切关注其检验流程的操作规范性,如:检验仪器的校正、维修、清洁情况;检查实验室内部的温度、湿度状况;调查检验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等[2]。

1.2.2 采集标本的规范性

在对患者进行采集血液样本的同时,保证其标本的质量,并对采集时间进行详细记录。

1.2.3 标记物检测方式

选用酶联免疫测定试剂对相关标记物进行检验。

1.3 观察项目

分析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 例检验样本中,有39 份样本受到了质控影响,并且,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其中,由于样本采集时间不准确的有9 份(23.08%),由于检验操作不严格的有18 份(46.15%),由于送检时间不及时的有5 份(12.82%),由于样本处理不恰当的有7 份(17.95%),并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因此,应严格控制免疫检验的全过程,以此确保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 讨论

免疫检验结果的误差会严重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因此,寻找出能确保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最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较多,但,主要以采集时间不准确、检验操作不严格、送检时间不及时和样本处理不恰当四大因素为主。因此,本文将对以上4 点,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具体的解决对策:

(1)建立统一的检验操作系统 现如今,高科技检验仪器已然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检验操作,而这也要求着检验人员必须对仪器建立良好的适应性,如:熟练掌握检验仪器的各个装备;能掌握检验仪器中的检验原理;充分了解统计学知识等。因此,为了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质量,应重点培训检验人员对检验仪器的操作章程,只有不断地加强操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才能使其熟练使用检验仪器,从而避免检验结果的误差性。

(2)注重确认检验报告 检验人员应对患者的检验报告进行仔细校对,在确认其结果正确的情况下,将其检验结果发给临床医生及患者,而检验人员应对患者的检验样本进行存档保留。

(3)检验人员应密切与临床医生联系检验人员可以让临床医生参与进检验过程中,并适时给予其合理建议,与临床医生一起探讨患者的病理情况,以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4)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若检验人员在检验的过程中,发现异常状况(如:检验结果不符合正常医学现象等),应立即停止检验,并仔细寻找出导致样本出现异常的原因,只有在符合检验条件的时候,才能再进行检验。

(5)规范操作时间 检验人员在对样本进行处理的同时,应注重其检验处理的所需时间,以此保证样本质量。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应定时维修检验仪器,并保证试剂的安全性,防止出现过期试剂,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综上所述,只有严格控制免疫检验的全过程,规范免疫检验人员的检验行为,采用科学性的检验方式,才能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确保检验质量。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7)

1绪言

设计性实验是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独立实践为主的实验课,该实验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做的模式到学生自己主动查文献、自主设计实验。为了推进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许多院校都陆续开展了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课上引入设计性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让学生充分利用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创新的思想贯穿他们以后的发展道路。此类实验有助于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抗体的提取和效价测定实验,对当前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

2目的

免疫学实验已经从单一学科的实验过渡到融合医学微生物、寄生虫、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也不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现在开设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比葫芦画瓢,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不能很好的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设计性实验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同时弄清楚做什么,为什么做,要得到什么。

3实施方法

设计题目不必过大,选择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有所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的潜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其过程为:

3.1确定设计性实验题目

密切结合免疫学检验专业实际,使课题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老师讲授与实验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并向学生提出设计性实验题目:免疫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并把学生分成七组,每组3-4人,分别制备抗人血清、抗大肠埃希菌血清、抗变形杆菌血清、抗绿脓杆菌血清、抗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清、抗伤寒沙门菌O抗原血清、抗伤寒沙门菌H抗原血清。实验动物为家兔(2-2.5kg)。实验室为学生准备大肠埃希菌菌种、变形杆菌菌种、绿脓杆菌菌种、肺炎克雷伯杆菌菌种、伤寒沙门菌O抗原、伤寒沙门菌H抗原。3.2拟定实验方案设计性实验题目确定之后,指导老师立即向学生下达实验任务书,其内容主要是强调实验目的,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前考虑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查找资料,自学相关知识,拟订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步骤。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免疫学检验实验目的和要求构思一种或多种可能的方案,然后加以整理,进一步具体化,写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所需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具体的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3.3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我们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至少两次审阅。学生拟定好实验方案后,每组学生以PPT的方式向老师汇报实验方案,经过指导教师的修改、充实后,学生重新整理实验方案。第一次审阅指导教师主要从实验方案的基本架构方面对学生实验方案初稿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审阅,肯定其正确、合理的方面,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意见供参考、改进。第二次评阅在学生实验方案经过修改、充实后,已基本成为设计的最终结果时,此时学生实验方案是否完整是指导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二次审阅的一项主要的工作。此时除了对某些违反基本操作规程及有可能造成事故的操作步骤进行纠正之外,指导教师一般不再建议学生修改实验方案。

3.4实验准备及实施

制备抗原和安置家兔,各组根据实验室准备好的菌株制备自己实验所用的抗原,安置好实验动物,观察一周,第二周开始免疫兔子,根据自己组设定的时间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注射和试血后,最后一次课在实验室进行血清的提取及抗体效价的测定。具体流程:1)抗原制备2)动物的选择与免疫3)试血、免疫血清效价测定4)采血、分离免疫血清5)保存免疫血清。

3.5实验报告

实验完成后,学生要对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写入实验报告中。

3.6实验考核办法

合理的考核办法能够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规范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设计性实验按实验态度20分,实验方案的制定30分,实验操作及完成情况30分,实验报告20分等4个方面评定,满分为100分。实验态度反映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实验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验方案的制订情况主要反映学生应用原理的正确性、合理性、独特性以及创新性;实验操作及完成情况主要反映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熟悉程度、实验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实验数据的正确性、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实验报告主要反映其撰写是否规范,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正确、完整等。

4实施效果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切身的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动手能力也明显提高,对实验课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该实验持续时间长,可以很好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学会抗体的制备,动物的实验管理、效价的测定、凝集实验、沉淀实验等重要的免疫学技术都学到了。

5问题分析

设计性实验教学取得可观的效果,但是问题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心有待强化;经费短缺,设计性实验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都大大增加,需要有坚强的后盾,需要逐步开放实验室;师资短缺,设计性实验需要老师全程指导,这不仅要求老师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老师的自身素质与理论水平还需要强化。

参考文献

[1]桂琳,周小楠,董群,等.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

[2]阳帆,曹艳华,杨志英,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医药前沿,2015,5(19):365-366.

[3]杜文胜,何应中,陈莉,等.设计性实验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265-266.

[4]罗萍,吴超,郭刚,等.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课程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96-97.

[5]江光蓉,王强,林芳,等.临床免疫学检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249-250.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8)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011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疫情严重的国家, 我国人口中约有1/10为乙肝病毒携带者[1]。乙肝病毒标志物是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 同时, 可通过监测乙肝病毒标志物观察患者病情、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目前, 临床常用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监测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随着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检测上的应用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且在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中应用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传染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门诊疑似乙型肝炎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 男108例, 女92例, 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38.1±12.8)岁, 患者经基础检查, 无其他传染性疾病及肝脏器质性病变。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空腹采用静脉采血方式, 抽取适量血液。室温下离心分离15 min, 分离血清以备检测。 

1. 2. 1 仪器及试剂选择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选择实验仪器为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LUMO半自动分析仪, 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试剂为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 选择实验仪器为芬兰生产的W-k3酶标仪。 

1. 2. 2 检测方法 对采集的200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每次以定值参比血清作为质控, 检测方法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说明书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采用手工添加样品, 检测结果根据酶标仪结果显示判定为阳性或阴性;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采用全自动加样器添加样品, 用LUMO半自动分析仪定量检测结果。 

另取1.0 ng/ml HBsAg定值参比血清, 两倍稀释后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检测方法检验, 测定两种检验方法的最低浓度。 

1. 3 判定标准[2] 检测结果大于参考值的上限为阳性, 5项检测指标的上限标准分别为HBsAg:0.2 ng/ml, HBeAg:0.05 NCU/ml, HBeAb:2.0 NCU/ml, HBcAb:1.5 NCU/ml, HBsAb:10.0 mIU/ml。对单独一项为阳性或弱阳性或双阳性标本设置双空复查, 结果仍为阳性的则判定为阳性。分别统计各检测指标阳性、阴性的例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种方法检测5种乙肝标志物阳性结果比较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HBsAg及HBeA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两种方法对HBeAg、 HBcAb、HBsAb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灵敏度检测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的最低浓度为0.12 ng/ml,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最低浓度为0.4 ng/ml。化学免疫酶免疫分析法的检测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

3 讨论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2]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标志, 基于我国严峻的乙型肝炎疫情与不断增加的乙型肝炎患者, 采用有效的病原标志物检测方法对乙肝的早期防治与乙肝药物治疗效果的评定具有重要意义。 

酶联免疫吸附法[3]是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采用人工加样, 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检测优势。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4], 乙肝病毒测定结果为弱阳性患者在复查中也容易出现时阴时阳的情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复查, 结果的重复性较差, 说明酶联免疫吸附法灵敏性不高, 对临界结果的检测效率低。同时, 酶联免疫吸附法容易受试剂盒质量、仪器校准、工艺差别等众多原因的影响, 其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别, 稳定性较差。随着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在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中逐步展现了其较高的应用价值。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是借助发光底物自身的发光强度进行测定的分析技术, 相比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灵敏度较高。本次调查结果对200份血清样本分别进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结果显示,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对HBsAg的检出率为60.0%, 对HBeAb的检出率为24.0%, 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54.5%、17.5%(P<0.05);另经灵敏度检测,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的最低浓度为0.12 ng/ml,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最低浓度为0.4 ng/ml,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检测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 

综上所述, 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势, 但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可有效检测出病毒标志物中的假阴性情况, 检测结果稳定性高、重复率高, 对准确显示乙肝病毒的感染进程、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测定效果, 临床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更准确, 可有效减少漏检、误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 廖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比较.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0):48-49.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9)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性基础学科,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免疫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课在免疫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免疫学实验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免疫学实验课不同专业医学生免疫学是医学科学的前沿学科,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个领域。免疫学知识更新快,技术发展快,涉及学科广,是推动现代生命科学的支柱性学科,并且是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并掌握好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免疫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免疫学实验课的开展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因此,开展并安排好免疫学实验课,对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现阶段免疫学实验课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免疫学实验。各专业学生均采用统一的实验课教材,缺乏对医学生专业不同的针对性实验课设置,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导致了免疫学实验与将来的实际运用严重脱节。因此免疫学教学迫切需要对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实验课方案,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让各专业医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免疫学实验课调整,可以将实验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课时的1/3用来安排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免疫学实验,使新学者对免疫学的经典理论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实验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2/3的课时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使不同医学专业的免疫学实验课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各专业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更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一、基础医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是科研队伍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因此要尤其重视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本专业的学生特点,免疫学实验课应多设计完整的系统性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或者独立开展一个小的研究课题,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实验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个实验设计,让学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老师进行探讨,选择几个可行性方案,并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来共同解决同一个科学问题。例如,可以设计抗体的制备实验。第一步,选择佐剂开始,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弗氏完全佐剂(CFA),铝剂,蛋白佐剂等;第二步,动物的免疫,可以选择小鼠,大鼠,兔子等实验动物;第三步,血液的采集,可以有尾静脉取血法,眼外眶采备血法;第四步,血清的分离;第五步,抗体的检测,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体的滴度和抗体的亲和力等。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组之间获得的结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抗体的制备原理和特点。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如何将免疫学实验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相关联,对他们而言比单纯掌握一种实验技能更有意义。实验教学中应以具体的临床疾病或相应的动物模型为例开展,不但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疾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超敏反应是临床上的常见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对本专业学生针对性地设计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小鼠模型的实验。以钥孔血蓝蛋白(KLH)为致敏原,首先皮下免疫刺激机体淋巴细胞产生初次免疫应答,7天后,在小鼠脚掌以KLH冲击免疫,通过测量小鼠脚掌厚度来检测小鼠二次免疫应答引起的超敏反应的强度。以此为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超敏反应原理的理解。三、医学检验专业近年来,医学检验发展迅速,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临床疾病诊断和监测的准确性,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依赖性。因此,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实验动手能力及对实验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设计临床上最常用到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实验,让学生综合采用ELISA,金标免疫层析法和化学发光法来检测阴性标本和不同数量级的阳性标本。由于不同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实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的异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同时还了解了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四、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实验课程的重点应该安排在如何预防疾病方面。预防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疫苗。因此,疫苗的研发和制备应该在本专业学生免疫学实验课程中占有绝对的分量。可以设计蛋白质疫苗的原核重组表达、纯化与免疫效果分析实验。让学生从引物的设计开始,到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蛋白质诱导表达与纯化,进而免疫实验动物以检测蛋白疫苗的效果。考虑到实验周期长所带来的具体实施上的问题,可以根据课时对实验课方案进行调整,先让学生了解整体的实验线路,再对其中的具体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五、药学专业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主的生物制药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医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三大类,药学专业学生正是从事生物制药行业的主力军,因此免疫学实验课设置可以将重点放在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方面。实验课是免疫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的免疫学实验课内容相对单一,不同专业之间没有区别,达不到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需要,有的放矢地设计免疫学实验课内容,不断更新完善实验教学方案,不但可以调动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职业生涯中免疫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艳峰,曹雪涛.关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子志,2011,27(5):468-470.

[2]罗红,杨光,孙文平,刘辉.改革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三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84-85.

[3]王艳,杨静,冯承恩.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273-274.

免疫学检验论文篇(10)

临床免疫结果在分析之前,对其开展高质量、高标准的免疫检验管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偏差[1],从而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研究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标本,分别进行分组免疫检验控制和管理工作开展,对比两组标本质量控制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异指数变化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研究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标本,每组各1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27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47.70±4.33)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免疫检验方式,实验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免疫检验方式,第一,检验前质控管理。在开展免疫检验工作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采集标本时间、采血姿势、止血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2],进一步对抗凝剂的使用情况加以科学分析和认识,收集测定治疗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的标本,在采集过程中一定要对收集时间加以准确记录。之后对温度计、稀释棒等临床免疫检验仪器、设备等进行科学核定、校正、检查,在选择仪器设备过程中需要保证慎重,同时对于各个相关设备的功效进行准确把握,确保仪器设备、试剂等的安全科学使用。

第二,检验中质控管理。在开展检验工作过程中,需要对质控样本做好相应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基质和待测标本保持一致,稳定且均匀使用,同时待测浓度需要保持和联创实验水平相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严格的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开展检验工作,对于不存在已知感染危险的情况,需要对其预期结果加以科学预测和准确确定[3]。

第三,检验后质控管理。在对检查结果审查过程中,一旦存在任何异议,需要及时的将其送往检验科室进行和对检查,进一步对检验结果加以保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

2.结果

质控前后两组检验标本的INS、AFP、Ca199、Ca125、CEA、Lab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七项相关指标的变异指数结果都发生了明显下降,前后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开展免疫检测工作,在检验工作时,加强对检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可以保证采血姿势、采集时间等各项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进一步降低相关因素不良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临床免疫检验标本采集、仪器设备试剂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都会对科学质量控制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力,因此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有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琳.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4):522-523.

上一篇: 五年级科学论文 下一篇: 技术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