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道德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8:48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37

Abstract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fessionalism, let it to stand out in today's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employment market is our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 educators must face the problem.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and spiri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is shouldering the burden to 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 cultivate their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the future on medical job plays a vital role.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ethics; nursing students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各种行为规范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当然职业道德教育完全归于学校是不准确的,它需要家庭、工作单位和全社会一起努力。特别是中职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单位真正重视起来,需要中职学校与临床教学实习单位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体系,敏锐捕捉到新形势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1 护理职业道德概念的界定

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①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护士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与健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尤显重要,因此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的改变,人们医学健康观的发展,护患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了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患者的权利意识及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护士的职责和义务了解的逐渐增多,患者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医疗体制改革中保持医疗卫生是事业的优势,护理工作者需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担负起保护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光荣职责。

2 护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1)是提高护生更好服务患者的保障: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旨在使护理人员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护理。③必须树立学生心中的典型形象,加强学生热爱专业、忠诚本职的思想。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患者的阶层、民族、年龄、性别、性格各有不同,患者病情又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学生以后工作的复杂性,也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不怕脏和累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忠于病人的思想,学到精湛的技术,树立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护理事业的理想。由此可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

(2)是提高护生就业水平的前提:在现代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服务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得到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者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掌握和应用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技巧、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④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能有效地使护生能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3 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由于受区域生源的影响,随着护理专业学生的扩招,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所降低。面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困境与现实的诘难,护理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增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开展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培养、开展丰富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质量与培养效果。

这些积极的探索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同时也发现尚存在不足之处。对护士职业道德培养路径的全面性把握不足,培养过程没有形成连贯性与系统性。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没有把握住改革的关键点,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窠臼,致使改革的效果不能彰显,针对性与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课程重知识、能力的教育,轻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力度不足,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 护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4.1 入学教育中职业道德的培养

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手段,通过护理专业学生手册、入学教育大会、主题班会及德育活动课等途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手册中包含大量职业道德内容,如南丁格尔誓言、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简介,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感、人文关爱精神等职业道德水平获得提高。并且学生手册采取小册子的形式,利于学生长期保存,经常阅读与感悟。

4.2 制定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案

分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探讨培养路径,制定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从创新入学教育手段、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职业道德培养的课外活动等多方面探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路径,力求体现全面性、创新性、针对性与时效性,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

4.3 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在教案中体现德育目标,教学过程种融入德育案例,在教学评价中,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保障职业道德内容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护理工作始终贯穿着职业道德思想,护理专业课程是护理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护理专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4.4 护理专业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用高尚的思想情操去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加强自身的良好的行为道德修养。临床护理工作者及带教老师要发挥用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论在理论教学方面还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临床护理工作者及带教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无意识地进行仿效。树立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医学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不懂医生的职业道德,也不懂护理专业工作者应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什么样的业务水平,这些是职业道德的基本。所以学校教师及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在教学、实习、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

4.5 开展丰富的校内外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结合的过程。社会实践是护理专业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多种活动,以参与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⑤课外活动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开展与职业相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系统性的职业道德培养课外活动。

4.6重视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护理专业工作者不能仅靠各种规章制度对自己的约束,应让职业道德行为形成习惯,养成自己良好的职业品格。护理工作者要勤奋学习、不断地探索创新,丰富自己的护理经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想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结合专业课程进修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必须在从业生涯中巩固和强化。在临床带教中,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带教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护生实习效果及今后发展,是完成技能目标的原动力。⑥通过见习、实习教育、岗前培训、临床带教等途径加强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实习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服务的职业操守。将职业道德表现列入实习生鉴定内容,在出科鉴定与实习鉴定中对实习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实践表现作出评定。

4.7 毕业教育

毕业教育中高度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采取教育大会于班级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向护生传播必须养成优雅的风度,端庄的举止,才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者产生信赖感。护理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勤劳细致、严肃忠诚的品格,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弄虚作假。护理专业的学生需养成良好的个性修养,谦虚谨慎,在以后的工作中尊重、体谅、帮助每一个患者。要养成沉着果断,遇事不慌和灵活机动的好习惯,始终保持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拓展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岗位职责、风险认知、职业形象、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等。把握护理职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将最新的内容带给学生。举办优秀毕业生讲坛,宣传毕业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等优秀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5 结论

通过对用人单位及带教老师的问卷调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座谈会、电话访谈等多种途径,检验职业道德培养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快速提高,以及职业态度、人文关爱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大幅改善;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观强烈,综合素质满意度显著提高。实践证明,通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探索与实践,对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陈惠珍,苏爱华,张玲等.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生职业道德培养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A):66-67.

② 徐晓雪,夏小红,林佳佳.浅析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职业素质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3):382.

③ 史瑞芬.市场经济中的护理服务文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1-3.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165-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树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呼唤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思想体系。因此党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向社会颁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又将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写入报告中。护理学作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贯彻实施对本专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纵观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护理事业蓬勃开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全国护士数量和护理院校学生保有量更是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群健康理念的提升,社会对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期待日益增长。与之不相称的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一直处于“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造成了护理从业人员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需求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以致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护德缺失的案例,使护理这一神圣的事业无形中蒙上了负面的阴影。这种“急进”现象必须引起我国护理教育者的重视和反思,而以教书育人、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的的护理院校,要把护理道德教育放在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应贯穿于其他学科教育之中,以加快构建与市场经济及护理学发展相适应的护理道德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护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据此,本文通过选择护理院校本科层次学生的护理道德教育为研究目标,旨在通过回顾我国2000年至今的护德教育现状,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适合现阶段时代特点和学生个性的护德教育途径。

1 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界定

1.1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年)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也是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道德哲学家。在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道德教育实践方面具有创造性贡献。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基于对道德两难问题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其理论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道德期――被试者的道德心理特征是,只考虑自己需求满足,不考虑是否符合社会习俗。习俗道德期――一般都是遵从世俗或社会规范,从事道德推理判断。后习俗道德期――指个人面对攸关道德的情境时,可本着自己良心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是非善恶的判断,未必受传统习俗所限制。科尔伯格认为,学校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德育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正式的宗教教育对于道德的发展, 并未占有特别重要或独特的地位, 至于公立学校和家庭则相反地应该扮演重要而独特的角色”[1]。学校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手段将道德内容潜移默化,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1.2 护理道德概述

护理道德属于职业道德中的一种,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护理科学中的特殊表现。护理道德就是在护理实践过程中调整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务人员和护士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方面,它以一般社会道德的一般医学道德为指导,引导护理人员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它根据护理科学上需要的一些特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调整护士与患者、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关心患者,恪守护理制度,讲究护理艺术,钻研护理业务,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2 文献回顾

2.1 我国护理道德教育关注度

随着医学模式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院校及其他研究者都开始将关注点着重于护理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孙琴琴等[2]认为,不同层次护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否有其差异性,护生道德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变迁,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需要改进,以及教师们如何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护理学教师必须知晓和深入研究的。赵春娟[3]认为,教育如何根据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做好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护理教育者值得重视的课题。王泉华等[4]也认为,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护士角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培养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Berit Karseth[5]在其著作中也强调,“从整个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上来看,现在我们应当关注护理道德和伦理观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广大护理实践者和教育者都已经开始关注护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2 我国护理道德教育现状

张梅等[6]在其研究中着重调查护生临床实习中对道德伦理的认知水平,结果显示处于较低水平,文章基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加强实习护生的道德观。王泉华等[4]还强调,在实习中慎独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护生道德培养的重要性。方桂珍[7]在其研究中主张实习中应将道德教育与临床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综合查找到的文献,我国现有护德教育途径多集中于本科学生实习阶段,多数研究者也将重点放在实习过程中。这与护生实习中较多出现与伦理道德相关的困扰和纷争有关。

2.3 我国护理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总结出,尽管我国护理教育蓬勃发展,但对学生护理道德观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首先,我国护理道德教育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一定冲击,导致本科护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方面倾斜,追求物质化,缺乏护士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削弱了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其次,随着国家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逐渐加强,患者及家属期待高素质的护士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就对我们护理院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再次,护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没有社会经验,缺乏人际沟通技巧,面对临床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会感到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的叛逆和独立思想导致护生的职业思想不稳定。

2.4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现状

Pamela E等在其研究中认为,科尔伯格的理论对于护理教育者帮助学生识别临床中不道德的现象和行为起着基础作用。在已检索到的文献中可以得出,我国护理教育者对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怎么样将其应用于我国护理道德教育中却缺乏系统和实用的观点。文献大多是介绍其理论原理和概念的论述性著作,未有针对性的量性和质性研究。总之,对于此专业理论的应用在我国护理道德教育领域还处于较为浅泛的阶段。

3 结论与建议

3.1 对于科尔伯格道德理论的评价

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道德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视角,其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深入研究对于我国护理教育者有着一定的启示。根据道德两难问题进行的小组或团体的讨论法对我国护理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是由于其研究是基于其国情和儿童特点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我国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国外灵活的授课方式开始较早,科尔伯格的道德培养方式有推行的基础。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来说,较难在课堂上推行其全部的小班式教学。此外,其理论中蕴含着人本主义思想,并且在现实的教学背景下,其理论的某些方面过于复杂,操作性不强。因此对于任何理论,我们所有研究者都应当本着辩证的观点看待,对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要进行兼收并蓄式的借鉴。

3.2 对于我国护理院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通过研究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和回顾我国现有护理院校本科层次的道德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护理德育教育无论是从重视程度、教育内容、教授方式、评价体系和理论的应用深度方面都还有很长的完善之路要走[8-15]。研究者通过研究得出如下启示:

3.2.1 加大对护理院校护理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每个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都应不遗余力地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护德教育的关注度,特别对于护理院校的领导者而言,更应在响应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基础上,重视学校的护理道德教育工作的计划、有序进行。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护理学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的单一格局。

3.2.2 改进护理道德教育内容

护理院校现有的护德教育内容没有专门的材,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被编排在《护理伦理学》中,由于内容相对固定,因此与时代社会的要求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护理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把中国从古至今道德思想的精髓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加强道德知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目标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应加强对不同年级本科学生道德知识需求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有层次性地制定相关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3.2.3 善于分析本科护生的特点

现有的护德教育大多不注重对被教育对象人格特点和性格特征的分析。本科护生年龄在18~20岁,此年龄段按科尔伯格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分期标准是处在习俗道德期,此期青少年的特点是愿意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希望寻求别人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教育者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在授课方式和内容设置上作出努力,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启发和鼓励的方式促进护德知识的学习和观念的培养。

3.2.4 不断探索新的护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德育方法多种多样,要进行优选组合。这是我们现阶段能努力扭转现状的最关键步骤。建议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适当鼓励教师开展对于社会道德现象辩论的讨论课,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道德案例,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讨论法,让学生对其原因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指正和评价。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设置一个虚构的情景,设置学生较感兴趣的如实习中的病房场景,让学生扮演角色深入其中。通过角色学习和角色移情的方法讲道德知识内化为自我思想中的道德观。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无形中道德教育内容也较易被本科护生所接受。

3.2.5 完善学校道德评价体系

现有护理院校对本科护生道德认知程度的评价多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这样未能对学生真正的道德水平作出全面的考核。建议采取类似临床观察的方法即教师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道德水平程度的表现,对其认知水平和思想意识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护理事业蒸蒸日上和人才层次不断提升的今天,加强护理院校本科层次护生的职业道德和改进现有护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这也是护理学这个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现在在护理院校教师素质、教学技巧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仍需其他研究者在此方面探讨和研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共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Kohlberg. 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M].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1:300.

[2] 孙琴琴,王斌全. 护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 23(4):865-866.

[3] 赵春娟. 护理专业课学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 护理研究,2007,21(20):1868-1869.

[4] 王泉华,吕桂晶. 怎样培养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3):24.

[5] Berit Karseth. Curriculum changes and moral issues in nursing education[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4, 24:638-643.

[6] 张梅,王力.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2008,22(10):879-881.

[7] 方桂珍.护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 40-41.

[8] 周长兰,胡秀凤.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2011,17(12):119-120.

[9] 梁爱琼,邱小文,谢红珍,等. 新时期军队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30-32.

[10] 周俊萍.论护士职业道德内化教育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77.

[11] Jaana Auvinena, Tarja Suominenb, Helena Leino-Kilpib,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judgment during nursing education in Finland[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4,24:538546.

[12] 王煜炜.实用主义道德观在医护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意义[J].护理研究,2007,21(33):3076-3077.

[13] 沈传华.护理实践课教学中贯穿护理道德教育[J].现代护理,2008,14(2):244-245.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34

Abstract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the focus of mo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chool,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needed to achieve the aims of education, employment needs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oday'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particularly tense situation,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more important. It permeates from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industry requirements, students self-education capac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views.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pecific embodiments start on.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各类职业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实质就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一种职业要求。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只适用于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只能在被职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职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岗位对人类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病人与护士、集体与护士,以及社会与护士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目前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护理专业学生从在学校学习到医院实习这个整体阶段,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有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管理护理专业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从多个角度在心理素质和行为操守方面顺利完成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从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主,大多数在县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护士职业,在医务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有很大的工作量,涉及面广,较强的专业性。病人从进入医院到治疗好后出院所需的各种治疗大约90%都是由护士配合医生执行完成。护士道德修养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所在医院的医疗作风。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护理工作,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提升护理技能,全身心为病人服务,从而提高到医疗质量。

1.2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现阶段,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特别是在县市级医院,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级别高一些的医院,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而且要求护士的亲和力。患者在患病就医住院期间,感情比较敏感脆弱,希望能尽快得到治疗,且想得到服务优良的诊治服务。这期间,护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着想,充当其家人,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充满关爱,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行动,营造和谐的、融洽的医患关系。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医学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一旦选择从事医疗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根据某医院对日常投诉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医院的服务问题占80%以上;而对医疗费用、医疗技术等问题,不足总投诉的20%。由此可见,产生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态度、沟通等方面。为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胜任工作的前提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校期间,就必须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2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我院,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五年高职的学生,此课程教学多安排在入学第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授课方式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

五年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有的甚至还不真正了解其专业特点,以后从事的工作性质等。德育教师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但对护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认识上尚有欠缺,不如医学专业教师理解医疗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因此,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令学生反感、厌恶甚至排斥,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多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本上怎么说,老师就怎么讲,大部分学生,很少亲身实践。而对三年制的大专生,年龄均已18岁,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在其他护理人文教育中涉及而已。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一张普通的试卷、一个分数就考核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学生以为只要是考试及格了,就说明其已具有职业道德,就符合作为护士的要求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的意义。

3 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 加强职业道德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某些高等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归在思政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适应现在的职业道德工作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不够专业,任课教师中大多由政治课教师兼任;相比专业基础和技术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参加实践机会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缺乏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时较多的五年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职业道德课程的单独开设,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而此课程归到思政部,客观上看,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行政教辅和管理人员似乎都不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之内。事实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更需要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更受环境的影响。教师也有职业道德,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观,在给学生讲授职业道德理论的时候,更应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教师是怎样教书育人,从而让学生也明白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让受教育者从心底接受道德教育。

3.2 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专业课教师在其学习期间,到医院实习过,对医务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更应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在平时的授课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涉入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在专业技能培训时,严格要求学生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科学作风要严谨,爱岗敬业。例如:在训练学生无菌操作时,先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要有无菌操作,操作不当会带来哪些严重的结果,再细致地讲解、示范无菌操作过程,对学生操作严格要求,同时强调在操作中的严谨态度和关爱保护患者的观念,这样在学生进入真正的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操作,具有责任心。每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相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授课内容巧妙安排,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从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堂到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3.3 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最后一年基本都去医院实习。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进入实习期的时候再与实训结合起来也不迟,笔者认为不然。护理专业的学生一旦进入医院实习,就意味着已经开始护理工作,接触病人,在这之前他们就应该具有护士的职业道德意识。因此,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通过医院见习这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更快地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医院也可以利用见习,主动向学校提出对未来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再次,学校还可以邀请护理界的劳动模范走进学校,通过座谈会或开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医院实际工作中,护士所要具备的素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进行简单体检、普及护理知识、为中老年人做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其社会阅历,真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提前对护理职业职责有所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是护理专业学生,对所有其他服务行业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一个长时间需要通过其他教学活动来实施的教育过程。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建松,邵路才,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J].高校论坛,2014.9:125.

[2] 邓奕,李小英.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2011.10(24):442-443.

[3] 罗小华,刘益.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J].学术研究,2014.10:47.

[4] 朱徐慧,丁振,等.居民对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及医患关系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25):91-92.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4)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各类职业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实质就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一种职业要求。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只适用于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只能在被职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职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岗位对人类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病人与护士、集体与护士,以及社会与护士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目前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1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护理专业学生从在学校学习到医院实习这个整体阶段,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有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管理护理专业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从多个角度在心理素质和行为操守方面顺利完成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从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主,大多数在县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护士职业,在医务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有很大的工作量,涉及面广,较强的专业性。病人从进入医院到治疗好后出院所需的各种治疗大约90%都是由护士配合医生执行完成。护士道德修养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所在医院的医疗作风。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护理工作,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提升护理技能,全身心为病人服务,从而提高到医疗质量。

1.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现阶段,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特别是在县市级医院,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级别高一些的医院,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而且要求护士的亲和力。患者在患病就医住院期间,感情比较敏感脆弱,希望能尽快得到治疗,且想得到服务优良的诊治服务。这期间,护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着想,充当其家人,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充满关爱,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行动,营造和谐的、融洽的医患关系。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医学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一旦选择从事医疗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根据某医院对日常投诉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医院的服务问题占80%以上;而对医疗费用、医疗技术等问题,不足总投诉的20%。由此可见,产生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态度、沟通等方面。为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胜任工作的前提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校期间,就必须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我院,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五年高职的学生,此课程教学多安排在入学第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授课方式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五年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有的甚至还不真正了解其专业特点,以后从事的工作性质等。德育教师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但对护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认识上尚有欠缺,不如医学专业教师理解医疗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因此,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令学生反感、厌恶甚至排斥,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多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本上怎么说,老师就怎么讲,大部分学生,很少亲身实践。而对三年制的大专生,年龄均已18岁,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在其他护理人文教育中涉及而已。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一张普通的试卷、一个分数就考核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学生以为只要是考试及格了,就说明其已具有职业道德,就符合作为护士的要求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的意义。

3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加强职业道德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某些高等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归在思政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适应现在的职业道德工作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不够专业,任课教师中大多由政治课教师兼任;相比专业基础和技术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参加实践机会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缺乏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时较多的五年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职业道德课程的单独开设,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而此课程归到思政部,客观上看,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行政教辅和管理人员似乎都不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之内。事实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更需要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更受环境的影响。教师也有职业道德,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观,在给学生讲授职业道德理论的时候,更应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教师是怎样教书育人,从而让学生也明白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让受教育者从心底接受道德教育。

3.2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专业课教师在其学习期间,到医院实习过,对医务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更应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在平时的授课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涉入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在专业技能培训时,严格要求学生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科学作风要严谨,爱岗敬业。例如:在训练学生无菌操作时,先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要有无菌操作,操作不当会带来哪些严重的结果,再细致地讲解、示范无菌操作过程,对学生操作严格要求,同时强调在操作中的严谨态度和关爱保护患者的观念,这样在学生进入真正的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操作,具有责任心。每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相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授课内容巧妙安排,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从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堂到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3.3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最后一年基本都去医院实习。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进入实习期的时候再与实训结合起来也不迟,笔者认为不然。护理专业的学生一旦进入医院实习,就意味着已经开始护理工作,接触病人,在这之前他们就应该具有护士的职业道德意识。因此,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通过医院见习这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更快地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医院也可以利用见习,主动向学校提出对未来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再次,学校还可以邀请护理界的劳动模范走进学校,通过座谈会或开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医院实际工作中,护士所要具备的素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进行简单体检、普及护理知识、为中老年人做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其社会阅历,真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提前对护理职业职责有所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是护理专业学生,对所有其他服务行业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一个长时间需要通过其他教学活动来实施的教育过程。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松,邵路才,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J].高校论坛,2014.9:125.

[2]邓奕,李小英.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2011.10(24):442-443.

[3]罗小华,刘益.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J].学术研究,2014.10:47.

[4]朱徐慧,丁振,等.居民对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及医患关系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25):91-92.

[5]赵润平.论运用活动教学法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J].科教文汇,2013.11:88-89.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5)

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职业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

1.1对护理价值的正确认识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护士尊重自已的职业、热爱自已的职业,履行职责树立神圣的使命感,具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同行、影响社会认知。

1.2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 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是非。

1.3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1.4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 有发自内心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1.5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将“慎独”修养作为基本职业行为准则,融入到自身的行为举止、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2社会道德素质

是指人类社会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的核心,是道德行为的显着标志。护士的社会道德素质在护患关系的和谐上非常重要。在医患、护患的关系上就会彼此感情融洽、愉悦、信认、医患护患关系和谐。

2.1 护士礼貌用语使护患关系自然融洽 护士的职责是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之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重视社会道德在护患交往中的作用,塑造新时代的白衣天自尊、自爱、自强的闪光形象。

2.2护士按礼节行事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护士严格按礼仪规范要求自已,一方面可展现白衣天使不凡的气质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向患者展示了护士的文明风貌和优良品质,可使在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2.3护士仪表美是生命活力的传递体 美的感受带给人愉悦的心境和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珍视,可帮助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业务素质

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技能水平,业务能力素质包括扎实的“三基”理论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动手能力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基础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这重,业务能力不强不仅给自已带来不和谐,更不能让患者减轻痛苦和获得健康。

3.1完整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知识技能。

3.2较强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护士要懂得美、懂得爱、懂得关心人、尊重人、体贴人,培养自已的观察能力、鉴别能力、欣赏力、表达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前,好多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开始下滑,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从护士从业的职业道德角度出发,分析了护士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并从强化组织学习,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机制,强化监督考评、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榜样示范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和不断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现实方法。

1 护士职业道德基本情况综述

护士职业道德是护士在从事其医疗卫生职业和履行其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针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护士的护理职业道德是在普通的从业人员的社会道德基础之上,根据口腔医护人员护理专业特点来判断自己的职业道德标准,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方面。作为一名专业的护士,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可以无愧于这一崇高的职业。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当前一部分护士的职业道德发生变化,这引起社会对护士的职业道德的广泛的关注。

2 护士职业道德情况的基本现状分析

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从大的环境来分析,护士的职业道德现状从整体上讲是积极向上的,并且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仍有部分护士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滑坡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护士缺乏基本的职业敬业精神,在服务患者时态度不十分认真,在工作上不积极主动,敷衍塞责,不尽职尽责和不尊重患者而且还有时对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造成侵犯等情况的出现和发生。

3 护士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原因分析

3.1 来自护士自身的原因 这方面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护士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应该了解和认识到自身的工作意义,掌握自身职业的原则和意义,自觉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碍,克服拜金主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从而在全院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二是护士缺乏与患者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护士如果只关注患者的病情,而不关注其心理、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综合体等方面就容易引起冲突。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不断扩招,使得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也能考入卫生类的高等院校,况且他们多为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怕苦怕脏怕受累,导致近年来护士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趋势。又由于有些新护士在工作时的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比较都缺乏,而且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反应比较差,不能很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容易引起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冲突。

3.2 来自医院方面的原因 这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有两个:一是医院内部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对此可以护士的职业道德测评风纳入考评的项目并与奖金挂钩。如果没有对护士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可以护士的将服务态度和职业道德与评先选优挂钩等等。医院应当对先进典型给予表扬,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二是缺乏对护士的舆论监督和导向,包括同行的监督和患者的监督。应该利用宣传栏和出版刊物等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在全医院内部形成一个强烈的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

3.3 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性质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解,甚至于有人主观地认为护士就是充当“保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个别护士会缺乏一些责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甚至于还有自卑的心理产生。其实护士的劳动强度和责任心都是很大的。他(她)们的身体、心理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久而久之甚至会对工作失去耐心。

4 强化护士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4.1 通过组织学习进一步抓好护士的思想政治教育 故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要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使护士能够对其职业道德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由感性认识进一步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对医护人员在从业过程中热爱自己的职业,使其产生一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从而夯实医护人员履行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从医护人员自身现实情况出发,进一步地履行其“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

4.2 通过体制机制完善对护士的监督考评 建立健全的医护人员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基本要求来对形成对护士细化和量化的新考核标准。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确保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4.3 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榜样示范 建立健全和谐的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搞好典型示范教育活动,请优秀护士介绍工作体会,引导护士对自身人生价值的思索和对工作的热爱,从而对护士进行更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曹志平,主编.《护理伦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7)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

    二、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对护理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 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

    2.职业道德情感 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善恶、是非。

    3.职业道德意志 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4.职业道德信念 有发自内心的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5.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三、护士职业行为规范

    1.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

    2.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求和、爱美的需要,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尊重病人权利,平等待人,做病人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4.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

    5.求实进取,对技术精益求精。

    6.对同事以诚相待,互敬互让,通力合作。

    7.举止端庄,文明礼貌,遵纪守章,助人为乐。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87-02

“冰山理论”是根据弗洛伊德、海明威和萨提亚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到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传播广泛。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海明威认为: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体现对人和劳动的尊重,反映从业者对社会和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其内涵十分丰富,涵盖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安全、职业能力、职业体能等诸多方面的观念意识及相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一小部分我们称之为显性职业素养,它包括学生的外在形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是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并且可以通过相关材料来佐证的,例如,毕业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等级考试;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却占整个冰山绝大部分的我们称之为隐性职业素养,它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方面,这是人们看不见的。由此可见,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二者的关系为,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而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这对高职护生的培养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护理专业现已被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在就业范围的逐步扩大的同时,对护理人才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护士的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护士遵循护理工作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高职护生毕业后不可避免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从事光荣而重要的护理行业,其职业素养达标与否在其职业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护士的显性职业素养包括护理形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这些在学校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都可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众所周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在医疗工作中护士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体能等隐性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类的显性素养是护士职业素养的载体,而技能、知识以外的隐性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类素养是护士职业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在重视人文护理的今天,更为如此。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护理专业学生应具有的隐性职业素养。首先是职业道德:国际护士协会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规定护士的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要达到这一要求,护理工作者应热爱护理事业,对病人及其家属要有爱心,有献身精神、同情心和责任感,树立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尽量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时刻为病人着想,服务细心周到,注意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其次是职业安全:护理工作者应养成护理医疗工作所要求的安全行为习惯,具有在医患纠纷中保护自己的能力,注重用相应的岗位安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防火、防爆、防震,安全用电知识,自觉维护病人、家属和医院的安全。再次是职业体能:护理工作者应有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即有与职业技术、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了护理工作者的隐性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当代护生的基本素质与社会高层次护理人才需求的差距却日益明显[1],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对高职护生在校期间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即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其中,学校起着沟通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第一,是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护生入校的第一天,其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就已经确定,所以首先应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其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第二,是学校对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护生人文教育的培养,将人文教育融入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护生良好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判断和沟通能力,使护生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客观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

第三,实习单位对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带教老师应做到既传知识、带技术,又传医德、带作风,帮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提高医德认识,培养医德情感和医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护士形象。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要依据“冰山理论”,即在注重对学生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作风、职业态度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9)

一、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

职业精神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动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现代职业精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是对职业道德内涵的升华。它不仅反映社会精神和职业要求,而且反映特定职业的具体性征和具体要求,即它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现代职业精神强调具体职业的特征,表现为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不断认同,并用坚定的信念履行该职业义务。职业精神是指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且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具有该职业自身特征的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其核心是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与职业良心。职业精神的本质特点有多种理解和认知:它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认同以及较为稳定的职业素养,它与人们的具体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精神表象,它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组成,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精神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理论体系既具有共性化特征,又愈发彰显各种专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职业精神在职业发展、职业成就与个人职业幸福感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在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中更加明显。社会的发展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护理教育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技巧、技能,更需提升他们的职业文化修养和职业精神修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下文将对高职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探析。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护理院校普遍存在轻视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

目前,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占比较大,而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六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章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选修课程,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高职护理专业普遍重视对学生护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护理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职业精神教育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部分学生只为考试过关,并未从思想上接受职业精神教育,也很难真正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学生自身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轻视

就业率现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学校轻视职业精神教育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职业精神教育不重要,且职业精神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没有证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证明职业精神培养的成果,导致学生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轻视职业精神的养成,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不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缺乏行业针对性

职业精神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一般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这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没有针对性,虽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护理伦理学等课程,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职教育理念的偏差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在操作技能性比较强的护理专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影响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高职护理专业重技能轻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考体制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仍以高考成绩为录取标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职院校并未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进行考核。

2.就业体制的负面影响

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体制已经终结,学生毕业后完全被推向市场,自主择业。由于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为满足就业的需要,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从而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

3.用人标准的负面影响

由于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没有标准化评价考核体系,因此,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成绩与毕业院校的知名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学校为提高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会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育,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4.职业能力为评价导向的偏差

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骤增,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技能成为择业的一个重要筹码,加之护理技能可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职业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所难免。

(二)学生自身对护理职业精神认识的偏差

除了高职院校与社会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不够重视这一因素以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也存在不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象。笔者通过对100名在不同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调查发现,22%的学生认为“大众对护理职业持尊重态度”,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得不到尊重;只有5%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说明学生整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职业本身的意涵。在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中,71%的父母认为护理职业很好,支持子女从事这个职业;另有26%的父母认为有个工作就行,从事护理职业与从事其他职业一样,显示了这些家长对护理职业认识上的不足。对于学生不喜欢护理职业的原因调查发现,59%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很累,收入低,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37%的学生则认为护理职业是个受歧视的职业。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存在护理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说明了加强护理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三)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与影响

现代化伴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和各个职业都形成了某种程序的冲击,例如视金钱为圭臬的货币哲学使一些人成为金钱的奴隶,急功近利,缺乏敬业、奉献、合作的职业精神,缺乏理想,不愿奉献,没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和信心,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择业时,家长和学生考虑最多是找一个薪资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的体面工作,把薪酬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导致一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以致于对自己、就业单位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缺乏职业精神培育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高职护理院校中,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思想品德教师多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他们给学生讲解的知识是一般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并不能真正理解并向学生阐明护理职业精神的内涵。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具有护理专业知识,但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能力尚有欠缺,因此也不能达到职业精神教育的良好效果。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但是他们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障。这三类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有局限性,达不到职业精神教育的预期效果。

(五)职业精神培育缺乏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职业精神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导向。由于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且护理工作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重视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是应该且必要的。

四、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配备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

高职护理院校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护理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较少,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效果不佳,高职护理院校应设置职业精神培育专职教师以改变这种状况。专职教师研究的内容、课题和讲授的课程完全以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育为主,涉及护理专业知识,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为核心。在选聘专职教师时,应选聘责任心强且有志于从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研究的教师。

(二)完善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监督与评价体系

通过考察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前后行为的变化可以测试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是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护理职业精神内涵,依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数指标;其次,对条目细则进行行为标准上的详细描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设计明确具体的评价量表,根据此评价量表考核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状况。要使培育有好的效果,还要结合具体的激励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对护理学生作出评价,奖励得到较高评价的学生,激励护理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保障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1.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内容

在高职护理院校教学中,专业理论课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在校就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要融入职业精神的教育,使职业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本行业的发展历史、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职业形象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处理问题,例如当病人与护士发生冲突时,护士该怎么办等,让学生通过处理这些问题培育自己的职业精神。

2.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

实习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实习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通过实习,能够使学生了解行业规律,遵守职业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培养。首先要加强实习实践前的职业精神教育。通过召开实习实践学生全体大会或各种形式的班会,向学生渗透实习的重要意义,进行责任和权力教育、安全教育和文化教育等,使学生知道在实习期间应如何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在实习实训期间,严格规范纪律,实行严格的考勤和管理,从各方面按照医院的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最后,对学生实施动态考核。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团队精神和创新举措等,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精神。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护理专业实践活动,如社区义诊实践活动和护理知识竞赛、辩论赛、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3.营建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引导。组织学生到医院感受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角色,了解行业情况以及未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以唤起其职业兴趣。营造班级职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促进班级职业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文化学习活动强化班级职业文化意识,也可以在教室、宿舍、实验室、楼道等位置张贴护理名人名言与先进事迹的介绍等,宣传职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的方式灵活多样。如通过鼓励学生撰写职业论文、开展职业实验、鼓励各类护理用品的发明创造等,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此外,还可邀请护理行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做专题报告,以他们的成就与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这是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之,职业精神培育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与家长、医院以及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司志敏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篇(10)

护理道德又称护理专业品格,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调整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其他人员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是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做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完整的专业基本理论和精湛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须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伦理行为规范。因此,在护理教育中,要教导学生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树立不怕脏、不怕累的职业精神[1]。

1 中职护生护理道德现状

首先,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专业思想不牢固;其次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再次,综合人文素质较差;最后,缺乏自信,抗挫折能力弱,中专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遇到的挫折少,心里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从总体上看,护生抗挫折能力差,意志薄弱,这导致他们很难在逆境中发展。

2 护生护理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欠合理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中等职业教育人为的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重,只是忙于传授专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护生的护理道德教育;文化基础课又相对被轻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更加薄弱,而实训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操作,也忽略了在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护理道德的培养。比如我校护生护理道德教育基本上是通过护理礼仪教学来进行,但是护理道德教育仅仅靠护理礼仪教学传授给学生理论上的东西是不够的。

2.2学生对护理道德认识不够深刻 对于卫校护生而言,在他们心中认为要当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重要,忽略了护理道德的学习,甚至认为只要学好了医学知识和技能就能当护士,在上实训课时不重视老师讲的爱伤观念,也不会认真的学习跟患者的沟通,只顾学习操作。

2.3教师未起到言传身教作用 一些老师在要求学生做到护理行为规范的同时,却忘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言传身教不到位,上实训课要求学生着装整齐,不佩戴任何首饰,穿护士鞋,但是老师自己却忘记取下首饰,没穿护士鞋,这样就容易让学生认为老师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也可以效仿老师的做法,此行为会对学生护理道德修养的形成起到负面影响。

3 提高中职护生护理道德教育的措施

3.1营造良好的护理道德教育环境 注重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生在其中生活和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从硬件抓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努力使学校的每堵墙说话"。实验室可以布置护理学鼻祖"南丁格尔"的肖像,南丁格尔语录,医学生誓言等,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感染;另外,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全校师生文明用语,接人待物礼貌周到,在生活中实践道德教育。在护理实践课中,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也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护生进行护理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懂得做人的道理及准则。

3.2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在护理道德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的人格在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中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必须从抓师德做起,规范教师行为。在进行护理实践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强化学生护理道德观念。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如教师在着装上严格要求自己,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在护理细节中,体现对患者的爱护和尊重[2],注重心理护理,保护患者隐私,不怕脏,不怕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这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比如在铺床法教学时,因为天气炎热不戴口罩,或怕辛苦而不亲自示教,就会体现出老师怕苦怕累不良的职业素养;又如在为男女患者导尿时,如果不关闭门窗,用围帘遮挡,会表现出对患者的不尊重,没有保护患者的隐私,学生也会跟着效仿,影响学生护理道德的养成。

3.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护理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资源较为匮乏,为解决该问题可以借鉴一些新的模式,具体方法比如:①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de Patients,SP),又称为模拟患者(Simulate Patients),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患者;②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实践中,一个同学扮演"患者",一个同学扮演"护士","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体现"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做得不足之处,教师指出并予以纠正。两位同学交换角色,以达到换位思考,增强护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感受;③案例教学法:以临床实例,比如有的护士擅离职守、缺乏责任感、不尊重患者,导致患者死亡、残疾、心理受挫等不良后果,引起护生的反思,引以为戒,以达到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

3.4加强护生职业认知的教育 护生的职业认知是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的看法,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念和拥有的护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等。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从内心热爱护理事业,认可护理工作,认知护理工作为人类健康带来的贡献,认识到护理事业的崇高和伟大,相信护理专业会有光明的发展前程。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护生专业思想,促进其护理道德的形成。

上一篇: 语法理论论文 下一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