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职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8:38

园艺职称论文

园艺职称论文篇(1)

一、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职业元素

遵守多元性教学理念,在英语课堂和学生的专业背景间找到平衡点,让课程不仅对学生适合接受,而且具有职业铺垫的意义,能体现较好的课堂效果。这为学生避免了纯粹专业英语的精深,也拓展了通用英语学习的动力、目的和益处,更起到育人作用—发现高职学生聪明之所在,最终助其成才。通过以上现状的分析和理论思路,在笔者两个学期担任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室内设计等园艺园林类专业的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借鉴、模拟、提取园林工程行业背景,扩充室内设计相关知识的探讨,对种子生产与经营简单流程回忆与概述、综合园林项目某个任务、园艺作业设计等,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或搬用一个对话场景;或集中专业背景语料导出一类词汇群;用专业文化现象讲解中英翻译,或讲专业环境下的讯息并展开讨论。这种踩着专业的线嫁接通用英语的方式方法,以放弃专业英语中晦涩深奥部分为前提,不时反问职业教育下的基础课程特点:职校学生应该有的公共课特色体现在哪里?还要挖掘英语课的内涵,学科外延,教学丰富的形式。

二、教学策略及活动案例

1.用英语思维探求园艺园林知识点

园林和园艺的不同?园艺的种类?景观园林和风景园林的不同?在课堂上用简单的中英文引入园林主要是指栽培方法,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立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当提到英语中有新的分类方式,由于“gardening”的翻译和农业术语中的“园艺”一词是同名而出现两个“园艺”的冲突时,学生出于好奇,专心听取农业术语专用词的“园艺”叫“专园艺”,而流行在普通大众生活中的“园艺”称作“普园艺”,“专园艺”是“horticulture”,“普园艺”则是“gardening”。可以从“普园艺”与园地活动有关来看人们运用不同单词的场合,有时也因表达意思的不同,相同单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各不相同。

2.用英语演讲做园艺园林主题或项目展示

学生丰富专业知识,学习语言词汇之际,导入一段中英文背景知识供他们探讨:既然“普园艺”跟生活闲暇、审美艺术密不可分,如何利用房前屋后、屋顶室内、窗台阳台等空间见缝插针地创造优美幽雅的生活环境?对于提问,学生也可以中文作答,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他们表现出踊跃,教师可结合园林园艺项目是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引导学生谈家乡之变化,生活之美好,对山河草木的热爱和中国园林园艺的赞美,所提及关键词教师均展示对应英文并划分音节带读,能力范围内单词可即兴举例英语句子,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课末,布置学生课后整理思路,选配图片,自拟主题,后续课上做展示演讲。内容可以是思辨,可以是建言,可以是发言概括,也可以是为解决一个上文提到的问题开发出项目方案。这既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锻炼,又激发了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用英语翻译认知园艺园林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的翻译如何有文化特色?如前所述,园林既是一种复杂的关系活动,也是一种自然生态形成或人为打造的地理环境,诞生于西方文化的园林一词,只包括花园(garden)和树木园(park),其意思没有中国的这种艺术再现、自然风景的园林,这些释义园林的英语单词,用中国传统的审美眼光来看,不能等价转换中国园林的哲学意味和思想底蕴,如苏州园林的英文是Suzhou garden,实在深度难尽,是否译为Yuanlin,表现中国特色。

4.用英语表达对接园艺园林专业素养

有些英文单词的直译已经洋为中用,确实准确表达了园林园艺的知识和技能,不妨引入以深化对专业的理解。如“Green fingers绿手指”是对喜欢园艺的人的一种称赞,意为在他们精心照料下,植物能够茁壮成长。这时可提到某学生有green fingers,说这个人无论种什么,都能种得很好,学生表现出兴致,鼓励其用green fingers来形容身边人,此时提供更多中英文例句让他们产生代入感,多模仿。最后,升华到对专业的态度讨论:兴趣、热爱与敬业对本专业能力提升的帮助?

5.用英语以园艺园林为背景对话

让学生讲解并举例单词在中文的句子应用,熟练英文单词语音后,进入教师事先搭好的微信群聊平台“快乐园艺聊起来”。为清晰形式、内容和目的,教师可以发设计截图投屏示范。然后让学生自选定角色,分小组依次尝试对话并可以得到教师的语言帮助及修正,学生熟练形式和句型后,可以建立单独的群聊小组,各自确立不同的主题进行多样的谈话内容。课后还可由小组长自主设计任务、词汇单,在约定时间开展多轮练习。

6.用英语获取园林园艺应用信息

园艺职称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97-03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才需求呈现快速转化和变化的特征。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比较注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也更关注个人实践动手能力等体现实干能力的素质[1]。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应用型名校建设。园艺专业是本次名校建设中重点支持的专业之一。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如何将我校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名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性人才。作为从事园艺教学的教师,谈几点看法。

一、要搞好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园艺应用型专业和人才

进行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和应用性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一些省属或地方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那么,应用型专业和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一般说来,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2]。而应用型专业就是培养这些应用性人才的专业。针对园艺专业来说,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生产一线,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就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园艺专业应用性人才的知识结构,除扎实的基础理论外,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如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等知识体系;从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园艺植物的分子结构、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规律,而是利用已学过的科学原理服务于园艺生产实践,从事与具体的园艺生产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

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职称晋升评聘办法,使之与应用型专业建设相适应

当前,一些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都要与研究性大学看齐。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3]。如我校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而是大部分照搬重点院校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在几年一度的考核中,总是用研究型院校的考核指标考核本校教师,动辄以发表多少篇SCI论文、主持多少部级课题、获得多少省级以上成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很少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是一种导向,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为他们不把搞好实践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很少到园艺生产一线,而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发表高层次文章和争取大课题上。近年来我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和评聘办法也是如此,使得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难以晋升,这也大大损伤了应用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本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因为缺少SCI文章和高层次成果,多年难以晋升职称或被评聘为较低档次的技术职务。这些现象如不改善,势必会影响应用型专业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校的园艺专业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较深厚的园艺文化积淀,以前培养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动手能力强,一直是我们的骄傲。近年来,这一优势几乎丧失殆尽。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依据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合理修改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晋升评聘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应用型老教师的考核和评聘问题,充分调动应用型教师的积极性,使有能力的教师真正成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同时也为年轻专业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重视和尊重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发挥其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4],使之真正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的带头人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师资队伍。园艺专业是一个老专业,有许多从事教学多年的专业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学校、学院应该重视这些应用型教师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把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受社会欢迎的知名应用型专业。青年专业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观摩老教师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要形成以老带新的教学格局。

四、按照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注重年轻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院引进的青年专业教师多为重点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来校后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到生产一线的机会较少,加之学校目前的考核体系和晋升办法的引导,多数人不愿意在实践教学上多下功夫,故专业知识较缺乏、实践经验较少。作为应用型名校建设的青年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多方求教,加强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苦练教学基本功,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学校和学院也应为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园艺生产一线,特别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园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帮助青年专业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支持和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扶贫、挂职、驻村、包点等活动,使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生产一线的生产活动,了解当前园艺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生产方式,有意识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以便不断地积累园艺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之在讲课时更能灵活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授课水平。

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校外实践型兼职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使原来较为方便的实践教学基地变得较远或缺乏。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将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并且也不被社会用人单位看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对园艺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结合应用型科研课题一同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本着距离近、来去方便、园艺植物种类齐全、各种栽培方式齐全、科学先进的原则,使学生往返基地比较容易,同时在基地可以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除校内基地外,校外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校外基地既可以与综合性的园艺场结合,也可以与单一的园艺种植基地相结合。校外基地的建设也要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我们要实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请进来”方针,要培养园艺应用型人才,除本专业的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园艺企事业技术人员担任园艺专业的兼职教师,以扩大学生实践学习的范围和知识面,并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六、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践课时

“应用”是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而,在遵循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3]。在以前传统的园艺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园艺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应该是降低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增加应用型实验的课时数,同时增加现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并且从大二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专业知识,可实行专业导师制,使学生尽早地参与园艺专业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尽早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切实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综合的实验操作到课外开放的实践训练以及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7]。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园艺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除系统的基础理论外,应强调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如园艺植物的识别、一般栽培技术的操作等均要经常进行。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基础性之上,突出园艺专业“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

上述是对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的几点肤浅看法,只是一般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应用型名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本校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相应措施的改进和加强,才能使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5.

[2]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57

[3]刘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2

[4]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5]李培环,董晓颖.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38-39.

园艺职称论文篇(3)

Abstract:This paper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e Profession and Education. This book is so far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writings about the profession and educ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collected papers are some classical writings by some of the world renowned LA educators, including Hideo Sasaki, Carl Steinitz, as well as by some of the Chinese professors from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The editors called for a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 in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in terms of practice and education.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Summ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编者桉:

2003年4月,在北京大学成立“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之际,俞孔坚和李迪华先生编辑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并于9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学科与教育的论述和资料。国际风景园林师协会(IFLA)主席法加多(Martha Cecilia Fajado)为该书作序,予以推荐。此书适应了当前繁荣发展的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实际需要,势必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拟议发表此书编者所撰写的“导读”的审稿过程中,我刊的几位资深编委为此发表了一些审稿意见,适恰反映了学科迅速发展中业内专家深入思考和学术思想的活跃。我刊征得作者和编委本人的同章,现一并发表,供读者参阅,并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发表意见,将讨论引向深入。

阅读《中国园林》几位资深编委的评论,并参与讨论,发表你的见解!

1 关于景观的含义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1];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2、3];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而一个更文学和广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4]: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晶,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本书所强调的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坏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5、6]。

2 关于景观设计学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入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景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而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产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仍在主要承担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那是因为中国景观设计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只有同时掌握关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双方面知识、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人地关系和谐的城市。

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

与环境艺术(甚至大地艺术)的主要区别: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3 关于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是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景观设计师的称谓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Olmsted)干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为职业称号[8],奥姆斯特德坚持用景观设计师,而不用在当时盛行的风景花园师(或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这不仅仅是职业称谓上的创新,而且是对该职业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扩充和革新。

景观设计师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和园丁(Gardener,对应于Gardening)、风景花园师(或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对应于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处在于: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景观设计师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绝不是某个层面(如视觉审美章义上的风景问题) 景观设计师的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及上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及可持续的问题。他是以土地的名义、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名义,以及以人类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名义,来监护、合理地利用、设计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

4 关于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

与建筑学一样,景观设计职业先于景观设计学的形成,在大量景观设计师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便是景观设计学。

农业时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称为风水),农业及园艺技术,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等,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的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但景观设计学决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的造园艺术,或园林艺术,也不能等同于风景园林艺术(Landscape gardening)。

正如算术之干数学,中国的针灸之于现代医学,不能同日而语一样,任何一门源于农业时代的经验科学或技艺,都必须经历一个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进行脱胎换骨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工业时代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化带来的人地关系问题。早在1858年,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坚持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称为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当时普遍采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造园,或译为风 景园林),从而为景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辟的一个广阔的空间,绵延100多年。

同样的理由,奥姆斯特德给这个专业和学科定义的空间决不应是景观设计学科当今发展的界限。早在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美国景观设计学科的领袖人物麦克哈格(McHarg)就是针对当时景观设计学科无能应对城市问题和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而扛起生态规划的大旗,使景观设计学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类和地球的前沿。

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城镇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都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都将要求重新定义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可持续理论、生态科学、信息技术、现代艺术理论和思潮又都将为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我们既没有必要用新瓶子去卖老酒,更不应该用老瓶子去装新醋。

但无论学科如何发展,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天地)、人文的关怀(人)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对待脚下土地的敬畏、归属与认同(神)。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2] Naveh, et al,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1984.

[3] Forman, et al. Landscape Ecology [M]. New York: John Wiley,1986.

[4] Meinig, D.W. "The beholding eye: 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J]. Landscape Architecture,1976(1):47-53.

[5]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4-17.

园艺职称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6-01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农林计划”)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1]。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关键点有:培养什么人即培养目标定位,怎么培养即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的设计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其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园艺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园艺专业人才,具体目标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园艺学科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本训练,能胜任园艺产品(主要为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生产、经营、管理、贸易、旅游观光等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宽广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管理文件,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设计的蓝图。园艺专业在制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依托于行业、企业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发挥双方优势,科学系统地设计课程体系内容,培养过程模式,培养方案要科学设置基础课程体系,夯实学科基础,以适应宽口径培养的要求,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注重更新观念,努力将专业领域内多年来的改革成果,内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打造特色专业教育,鼓励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和新生研讨课程,使学生尽早确立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设置与园艺职业岗位能力对接,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平台,让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的同时完成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到生产实践的转化,更养成了行业生产的标准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实训中引人入企业的绩效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实践课程体系

应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各类实验室、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拓宽实践渠道和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理论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梯度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

1.基础技能:由第二到第四学期的基础技能实践环节训练完成,在此实践环节,通过认知型实验与实习、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训练学生园艺基础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感和职业责任感。

2.专业技能:由第五到第六学期的专业技能实践环节训练完成,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具备从事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的栽培、育种、植物营养和施肥、商品化生产、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技能。

3.综合应用能力:由第七到第八学期的综合实践环节训练完成,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等,使学生具备园艺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适应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植物养护管理、小区绿化美化、插花与盆景制作、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岗位。

工作需要。

4.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学生科研立项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涉及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两个方面。专业教师方面,建设以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校内岗位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究、到企业现场实践以及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企业教师聘用方面,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聘请企业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技术部门)担任教学顾问,一方面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同时监督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参与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此外,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各个企业的便利条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参加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个实践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根据企业实际为学生生产实践和创新设计的选题及其实施、完成等环节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进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全面基本训练;企业导师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卓越农林人才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

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鼓励教师提升实践能力,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并将生产实践经验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1)对在企业进行专门性生产实践培养的教师,在生产实践阶段给予适量的工作量学时补贴,对生产实践中成果显著的教师,在配套研究项目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2)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参加“一对一”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学校考虑计算一定工作量。

3)对实践技能型教师的评价应该着重考察评价生产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生产实践方面的成果,使实践技能型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重心真正转向生产实际。

4)对参加“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方面均给予单独的激励政策。

六、结束语

当今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一的产品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立足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要,突出“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徐传保.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39-40.

园艺职称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26-2

0 引言

当下设计行业大部分区域机应用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们完成以往很难实现的效果,以至于当下许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减少了手绘课程的课时量,或者干脆去除了手绘课程,只教授应用软件的课程。笔者将从各方面来分析及阐述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

1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1.1 专业名称及内容

从2016年9月开始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名称改了,究其原因是以往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名称与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名称冲突,为了有效地区别以免混淆,相关部门对各高职类院校的专业名称进行的统一的名称改革,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景观类专业。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农林牧学为主的园艺类的,旨在培养从事园艺生产,园艺产品营销,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艺植物培育养护,花艺设计加工,盆景制作养护,草坪建植养护等工作人才;②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完成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绿地养护管理、花卉苗木生产经营、花艺设计与经营管理、园林景观要素材料的应用与营销、室内外软环境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等工作人才;③以往室内装饰专业整合而成的,旨在培养面向家装设计公司、建筑装饰设计公司,展览展示设计公司、家居配饰设计公司的设计人才。本文的环境艺术专业主要是指后两种类型。

1.2 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也一般定位是国内外设计公司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担任着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工程管理、工程预算、工程监理等岗位的工作。

2 简述一般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成长阶段及具备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设计行业岗位从传统的设计师,装修师傅转变成细分为设计团队、工程建设团队、(甲乙双方)项目监理几个部分。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如若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设计团队,无论是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是室内空间设计师,起初并不一定能够接触核心设计内容,主要是从事设计师助理、制图员、绘图员相关工作,帮助设计师完成平面图渲染,效果图制作等工作,此时毕业生应熟练地具备相关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而随着设计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大型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把最终效果图都转发给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制作,既节省了项目制作的时间,又节省了前期设计费用。当毕业生进入公司或企业一段时间,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流程都有所了解,在能够完成设计师助理、制图员或绘图员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慢慢接触基础设计师工作的内容,主要完成项目设计概念的具化与细化工作,此时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好的手绘能力,在与上下级设计人员的方案沟通中完成及时有效的交流。最终,若毕业生自身具备较好的设计创造能力就可以担任主力设计师甚至设计总监的工作,此阶段设计任务主要是设计概念的创想和实践工作,毕业生也基本摆脱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主要以各种沟通方式为主协调上下级设计人员的工作,这其中手绘能力尤为重要。

另一个方面,有一部分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效果图也主要以手绘效果图表现为主,这是因为当下一位熟练的效果图后期制作人员的市场薪资较高,而专业的效果图单位收费也不低,在前期投标没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方案投标书全部由本公司设计人员完成,加之时间的限制,多以手绘表现为主。

3 手绘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已经证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直立行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人类直立行走以后,双手解放出来了,通过劳动而与外界产生了十分频繁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而神经、大脑通过双手与外界的反应关系的建立与频度,使得双手的活动越来越多,由此而刺激了大脑物质的迅速增加,使得人类大脑的容量与反应速度都飞速增长。这说明手指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采用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医学界也认为,人类经过进化,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上肢比下肢更加灵活。手指功能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这便是经常活动手指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保持与强化,延缓或阻止大脑衰老之理。甚至有专家直言:由于大脑和手的关系密切,中年以后,如能经常做手指运动,有助于大脑血流通畅,这样既健脑又可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原因是因为:手部的血液回圈丰富且微循环密集,毛细血管网和神经末梢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每平方英寸所含的神经末梢数量高达50000,为大脑提供了极多的资讯,从而促进了脑细胞的发育。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手的活动刺激大脑的发育,让人更加聪明,对于设计师来说,手绘活动可以使设计者脑部活动频繁,让他们更有灵感,可以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高职院校与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学生的设计构思与创想,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参照物完成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效果图制作,从而可以胜任如效果图制作员似的工作,但在没有参照物的基础上,这类毕业生就很难办法完成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来完成具象的效果图制作,还要有丰富想象力来创造全新的设计。

手绘对于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师在跟客户前期沟通时,运用手绘表现完成设计草图可以更具象的与客户在设计概念与细节方面达成双方的共识。假想一下,设计师通过操作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软件与客户沟通,利用起码20分钟的时间来阐述与修改设计者的初步设想,而这期间客户无所事事,此时会发生设计师与客户无法有效及时沟通的不良后果,从而对设计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更甚者,客户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与设计师沟通,所以运用手绘来完成与客户的方案沟通是非常适合的方式。根据前文可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中后期上升阶段,不仅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上文提到的与客户的沟通,还有利于设计团队内部完成上下级设计人员有效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如若毕业生不能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势必对今后的工作和职业晋升有所影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以就业为主,不似本科相似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所以从就业方面来分析,手绘能力的具被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智能化,应用软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出色地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成倍时间的才能结束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大方向,我们并不否认许多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但传统手绘表现能力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计时,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完成此方面的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删减手绘课程,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晋升打下基础,为国家培养给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园艺职称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310-1

一、引言

从性质上来说,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设计艺术,它是多种艺术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审美形式,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具有多方面的联系。而绘画正是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绘画艺术凭借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对绘画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绘画艺术影响下体现的特点

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多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相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其空间形式趋向流动性。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建筑空间以中央透视法为主,建筑空间比较闭合。但是在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打破了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的结构形式,将时间概念引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来,使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建筑空间趋于流动性和连续性。其次,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平面布局的抽象化。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注重对称性,不论是园林建筑还是园林景观,都追求整体对称。现代园林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对称性的园林设计容易产生压抑感,所以很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反对对称性的园林设计,他们的现代园林设计中充满曲线,大都具有与抽象画类似的效果。最后,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将园林外在形式与园林功能结合起来。从法国印象派开始,绘画艺术不断追求新的表现方式,绘画艺术由再现客观世界向表现主观世界转变。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开始注重体现自我价值,而园林的外在形式和园林使用功能是体现园林自我价值的两个主要方面,由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开始将园林的形式与功能结合起来,在不断将新形式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同时,满足园林所必须的功能需求。

三、绘画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一)绘画艺术对园林外在形式的影响

任何一个具有美的物体,总有一个较好的外在形式,因此,园林艺术设计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重视园林外在形式的设计。总的来说,现代园林外在形式规律主要体现在式样统一、均衡的对称或非对称、统一的韵律和节奏等方面,而绘画艺术正是通过这些方面,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外在形式产生影响。首先,是式样统一理论。要想做好园林构图工作,就必须遵循多样统一规律,要想在尺寸不大的篇幅中描绘出多样的风景,就需要不断变化,这是绘画成功的要素,园林设计也要如此。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变化而忽视统一,园林供图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反之,如果只重视统一而忽视统一,那么园林构图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只有多样而又统一,才能真正满足园林构图的实际需求。其次,是均衡的对称和非对称。古典园林比较重视对称,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重视非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在非对称的格局中,容易产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极大的提高了现代园林的美学效果。再次,是对比的应用。对比是绘画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可以极大的提高绘画的表现效果。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很重视对比的应用。通过布局、色彩、空间等的对比,可以极大的提高现代园林的审美效果。最后,是实现韵律和节奏的统一。绘画就很讲究韵律与节奏的统一,同理,现代园林设计将动与静、空间与时间结合起来,很好地实现了韵律与节奏的统一。

(二)绘画艺术对园林建筑空间的影响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极大的受到绘画艺术中散点透视式的空间组织方式的影响。在散点透视观念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抛弃了古典园林所注重的对称结构,越来越重视不对称的空间理念,空间之间的渗透与重叠越来越密切。正是受到绘画艺术中的立体主义的影响,新的空间理念产生了,并由此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园林建筑空间越来越具有流动性,并且园林空间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西方绘画艺术中的视觉透视方法和空间组织方式被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引用,由此改变了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方式,并且呈现出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独具韵味的新的园林设计方式,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绘画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受到绘画艺术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特点,古典园林设计讲究对称性,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则不断追求非对称性,越来越追求平面布局的抽象化;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是密闭而紧凑的,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空间则越来越倾向于空间的流动性;此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还越来越注重园林外在形式与园林功能的结合。正是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在园林本质功能发生变化的现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真正实现了园林形式与园林功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学文,赵伟华.现代绘画理念对园林设计思维变革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园艺职称论文篇(7)

作者简介:王强(1982-),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书法创作及教育理论;孔锦(1961-),男,辽宁锦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雕塑、职业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编号:2014SJD719),主持人:邓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9-0043-04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教风、学风的体现,是高职院校师生精神风貌的展现,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书法艺术的教育意义不仅仅在于此,更主要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人们文化底蕴的积淀与对人性情的陶冶。良好的书法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构建墨香校园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更是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内涵建设的需求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墨香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全国各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响应。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之下,各地中小学纷纷涌入争创书法特色学校、书香校园、墨香校园的工作中。“墨香校园”这一名词一下子被人们所熟悉并逐步受到重视。各地中小学在开展墨香校园建设中,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提升中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逐步形成以“墨香校园”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普通高等院校多为办学历史较长的老牌学校,通常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拥有其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往往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环境。不少文科类普通高等院校,墨香校园其实早已形成。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公共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比等作出了具体要求,加大了对艺术教育普及化的力度,这对高等院校墨香校园建设无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放眼全国的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最新《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327所,全日制在校生1006.6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2547.7万人的39.5%。如此庞大的群体,却难以窥见以“墨香校园”为特色校园文化的高职院校,笔者作为从事高职一线书法教学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亲眼目睹学生们书写现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深刻地体会到在高职院校开展墨香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二、高职院校墨香校园构建的瓶颈分析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学生常以学习技术技能为主要目的,λ刂式逃往往容易忽略,在高职院校构建墨香校园阻力重重。

(一)思想上认识程度不高

目前专门研究高职院校墨香校园构建的资料甚少,仅有少量相关的论文散见于期刊杂志,但这些论文调研不够深入,论据不够充分,论点稍显空洞。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往往不太注重学生书写能力和书法美育的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实际水平普遍低下,提笔忘字、错别字连篇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书写能力现状令人堪忧。影响高职院校墨香校园建设的因素很多,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始终在思想上对高职院校开展墨香校园建设、开设书法课的必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开展墨香校园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或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练字”上。

(二)书法课程无法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不断加强书法教育的课程化和深入化,对中小学每周开设书法类课程作出了硬性要求。政策力度如此之大,对推动中小学墨香校园建设无疑起了巨大作用。而就目前现状而言,高职院校大多将书法课列为公共选修课,为数不多的专业将书法课程列入专业基础课。能够开设书法类课程的高职院校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有师范专业的院校,这类院校因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书法类课程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程,所以不得不开;第二种是有艺术类或文秘类相关专业的院校,书法课程绝大多数以专业选修的形式存在,但是否开设,还得取决于专业教学计划的课时安排,以及是否有教师愿意开设;第三种是普通综合类高职院校,这类院校是否开设书法课程,完全取决于是否有相关专业的教师,且几乎都归属于公共选修课程。

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高职院校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紧密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往往考虑更多的是专业课程的配比、面向就业的需要。书法等公共艺术教育类课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存在专业覆盖率低、课时比例不足、教学和考核方式单一等诸多遗憾。已开设书法选修课程的学校,据了解在20―32课时之间,授课方式主要以多媒体教室赏析类教学为主,最终的考核方式也以提交课程论文或简单的临习作品居多。故而虽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书法课程,然而其出发点亦并非墨香校园建设的需要。

(三)教育资源匮乏

1.师资不足。高职院校书法教师配比向来问题诸多。近年来,随着大量的书法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中有不少进入到高职院校。按理说,这些书法专业毕业的专门人才,具备良好的专业背景和学识素养,这无疑给高职院校的书法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将会成为高职院校墨香校园构建的有力推动者。但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因素,在教学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书法教师都与专业课程教师之间存在着实际的不平等,造成书法教师情绪上的不满和教学上的懈怠,书法教师转授其它课程等现象时有发生。书法课程师资大致有这么几类:第一类是其它专业的教师只要字写得好看,有无相关的专业背景、专业知识是否过硬一概不问,直接走上讲台;第二类是书法专业的教师,不大愿意去教公共类的书法课程,总觉得这类通识类课程属于普及性课程,含金量不高,无法体现自身价值;第三种是公选课程开课的随意性较大,任教教师多为学院专业教师,全凭教师意愿,课程的延续性无法得到保障。

2.教学配套难以保证。某种程度上说,硬件设施的条件直接决定书法活动能否正常开展。笔者了解到,在开设书法选修课程的学校,教师绝大部分是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里完成教学的。选修课的上课人数大多在百人左右,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让学生都去铺上画毡,准备笔墨纸砚,簇拥着趴在长条桌上写毛笔字,那是绝对不现实的,于是软笔教学只能改成了硬笔教学,教师现场示范和作品展示也只能靠PPT和播放相关影像资料来代替。如今信息化教学不断受到热捧,但对于传统书法艺术教育而言,笔者认为仍离不开传统师傅带徒弟式的教与学。连基本的画室或工作室都无法保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能作出调整,纸上谈兵,索然无味,正常教学必将无法开展。很多学生选课后,都觉得与自己期望值相差甚远,逃课现象屡有发生也是必然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目前,高职院校书法课程的教材,并没有官方的统一规定,学校也很少对这类通识课程的教材选用做过多的干涉,一般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定。因此高职院校的书法教材五花八门,有选用本科院校教材的,有选用一般社会化书法考级教材的,也有让学生在书店随便买本自己喜欢的字帖的,还有不使用教材,全凭教师讲授的等等。

三、高职院校墨香校园构建的路径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墨香校园的构建所遇到的瓶颈,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统一思想,独立管理

高职院校应将墨香校园的构建纳入到院校的精神文明内涵建设纲领中,充分认识墨香校园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台相关文件制度,以院校领导为第一负责人,持续开展以墨香校园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墨香校园建设在高职院校深入人心;成立校级公共艺术管理中心,对师资选配、开设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考核、学生评价等进行规范管理,从而有力保障书法活动有序开展。

(二)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点面结合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加大书法类课程开设比例和考核要求。高职院校中开设书法课,与本科院校书法专业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几乎没有书法基础,即使是高职院校的艺术生和师范生也不例外。据笔者前期调研,开设书法课程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书法课时普遍在30课时左右。有限的课时,学生的书法兴趣刚刚被激起,课却已经结束了。对于普招生,书法类公选课属于“零门槛”,只要学生有兴趣都可以选修,课上主要讲授书法概要、简单技法、名家作品赏析等内容,可将书法课程设定为公共选修课中必选科目,此为“面”,意在墨香校园建设的普及教育。美术生、师范生等则可以高等级书法水平考级证书作为其获取技能证书的条件,倘若能在此之后,继续开设书法提升类小班化课程,设立一定的门槛,供有一定书法基础、兴趣浓厚的学生选修,当为有意义的尝试,此为“点”,意在墨香校园建设中普中拔优,凸显亮点。其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学生而言,让无缘书法专业学习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亦能接受书法提升学习的机会,此外,对书法公选类课的学生来讲,也是一种促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小班化提升教学,教师教学的专业性更强,有利于教师才能的施展,有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和教学热情的提升。再者,对于学校而言,分类繁多的各类文艺比赛,如大学生艺术节、廉政文化作品大赛等等,一方面可以丰富高职院校墨香校园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另一方面也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校争得荣誉。

(三)政策扶持,优化师资

对于高职院校墨香校园构建而言,书法教师在整个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影响墨香校园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书法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应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提升上,不断拓宽教师的专业眼界,加大对外交流,系统提升墨香校园构建的理念等等。其次,在书法教师数量上也应有所增加。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要求,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3]。按照10000人规模的高职院校来计算,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应在15-20人,其中一半应为专任公共艺术教师,很显然现状是专职教师明显不足。再者,各校在公共艺术教师的评优、晋级等方面也应出台相关的政策。由于专业和课程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不同,很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太多的成果,如专业建设成果、企业实践成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等,这无疑造成公共艺术教师教学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差异。书法教师无论作为墨香校园构建的主要推动者,还是作为一名公共艺术教师,都急切期待真正符合其评优、晋级的政策出台。

(四)因地制宜,资源整合

在高职院校墨香校园的构建过程中,必要的硬件设施必不可少,可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一般不大愿意出资专门建设。硬件设施的局限,使得高职院校书法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的现象比比皆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书法工作室,配备相应的施设。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采取整合教学资源的办法更为实际。如公选性质的书法课程,属于书法知识普及性教学,学生人数多,大多时候可以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小班化提升班级,学生人数虽不多,但涉及临习创作,需要大一些的画案,可以借用制图教室、画室等开展。集中性作品展示,则可以借助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长廊等场所进行。如此,既可以节约经费,又可以有效利用资源,保障书法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高职院校墨香校园构建的意义

墨香校园的构建,不仅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更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学风教风和社会责任感的真实写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有利于学生学习传统书法艺术,提升人文素养。通过墨香校园项目的开展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有益于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又能提升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第二,有助于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尝试摸索书法教学改革之路,可以使教师树立新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使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有利于高职院校文化正能量的传播。通过墨香校园项目的开展与实践,能够把丰富而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资源,转化为师生共同开发的校园文化资源,进而形成“墨香遍校园”人文气息。

参考文献:

园艺职称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S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核心领域和实质环节。《现代园艺设施》是电大农科园艺专业(专科)的一门主要课程,笔者从2000年开始一直从事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园艺设施》课程的教学辅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现行农科园艺专业《现代园艺设施》课程有必要重建,以更加适应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园艺专业培养目标

中央电大园艺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及规格”为:本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园艺生产技术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2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 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园艺工程设施、环境调节控制设备、信息传递设备、材料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四个部分,内容涉及园艺学、环境调节学、机械学和建筑学等学科领域。

2.2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存在的问题

2.2.1 与专业培养目标差异较大《现代园艺设施》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园艺设施的发展、设施场地选择与布局、建筑投资计划的制定、温室大棚及主要构筑物的建设与计算、环境调节设备的建设、无土栽培装置及掌握建筑识图的知识”,培养的是“设施”设计人员,而不是“能从事园艺生产技术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脱离了培养目标。

2.2.2 不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生产中缺乏的是园艺生产技术人才、温室管理人才,而不是设施设计施工人才,从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来看,与设施园艺生产实际差距较大。

2.2.3 课程内容难度大现行课程内容跨学科(园艺学、光学、热学、电学、信息、自动控制、结构力学、建筑学等)多,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难度非常大,根本掌握不了所学知识。

2.2.4实践教学无法实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实践教学来实现,而《现代园艺设施》实践教学在基层教学中几乎无法实施。

3 课程建设的原则

从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性质上来看,园艺专业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在课程建设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实现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解析出该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由职业能力分解出各项技能,围绕各项技能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3.2 符合生产实际

课程开发与决策,必须以广泛的社会和生产调查为依据,把生产实际的需求和该专业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课程开发,在课程建设中全面体现出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最大限度的适应生产需求。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园艺产业并不发达,大型温室的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生产中需要的是设施条件下的环境调控及作物栽培技术而不是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3.2实用性

实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是以技术应用为目标,这一点对园艺专业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建设上要围绕这一点来做文章,课程设置具有实用性,学生学习目标才能明确,才能学以致用。

4《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思路

4.1 更改课程名称

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使课程设置更科学、更合理,改《现代园艺设施》为《设施园艺学》,二者是两门不同的课程。“园艺设施”是研究学习“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重在“设施”,而“设施园艺”是研究学习在设施条件下环境调控及园艺植物的生产技术,重在“园艺技术”,这虽是词语顺序颠倒,但意义相去甚远。

4.2 课程内容建设

4.2.1 “绪论”,介绍国内外设施园艺新进展、新成果和新趋势。

4.2.2 “作物生理生态”,介绍设施环境下作物生理生态。

4.2.3 “园艺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重点介绍当地园艺生产实际中应用的设施类型、结构和性能。

4.2.4 “覆盖材料”,重点讲授常用及先进的覆盖材料和废弃覆盖物处理。

4.2.5“设施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技术”,重点讲授设施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及光照调控技术。

4.2.6“设施条件下园艺植物栽培技术”,重点介绍 “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技术”,内容需精练。

4.2.7 “设施育苗技术”,重点介绍电热育苗的操作技术;蔬菜作物嫁接的方法及嫁接苗的管理技术,穴盘育苗技术。

4.2.8 “设施园艺新技术”,主要介绍设施作物的营养液土耕栽培和太空农业等新内容。

4.3 明确实践教学内容

设施园艺学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应包括:

4.3.1 园艺植物育苗技术

4.3.2 芽苗菜的生产

4.3.3 电热温床的设置

4.3.4 园艺设施的类型和结构、应用讲解

4.4 合理选用教材

设施园艺学教材选用有两个途径,长远看由中央电大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编写组由全日制高校教师、电大教师(包括基层)、园艺专家构成,忌由单一全日制高校教师编写,以免脱离电大教育实际;临时过渡可选用用已成教材,如《设施园艺学》(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用教材,主编:胡繁荣,2003年1月1日出版)。

4.5 改进教学方法

面授辅导应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4.5.1 直观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直观,易理解和接受。

4.5.2 启发式教学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认真思考、综合分析,获得答案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4.5.3 多媒体教学在保留传统授课方式优点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从平面到立体,由单纯文字到图文并茂,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5.4 实践教学对本地区的各类园艺设施进行调查,充分利用田间实验课和校外参观实习,应用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实际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小结

以上是本人对电大园艺专业《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的一点思考,观点、思路不一定正确,但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园艺专业的一名课程辅导教师,有责任把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与看法写出来,与同行进行探讨,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央电大园艺专业教学计划,2002

园艺职称论文篇(9)

二、重视和尊重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发挥其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的带头人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师资队伍。园艺专业是一个老专业,有许多从事教学多年的专业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学校、学院应该重视这些应用型教师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把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受社会欢迎的知名应用型专业。青年专业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观摩老教师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要形成以老带新的教学格局。

三、按照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注重年轻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院引进的青年专业教师多为重点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来校后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到生产一线的机会较少,加之学校目前的考核体系和晋升办法的引导,多数人不愿意在实践教学上多下功夫,故专业知识较缺乏、实践经验较少。作为应用型名校建设的青年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多方求教,加强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苦练教学基本功,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学校和学院也应为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园艺生产一线,特别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园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帮助青年专业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支持和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扶贫、挂职、驻村、包点等活动,使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生产一线的生产活动,了解当前园艺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生产方式,有意识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以便不断地积累园艺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之在讲课时更能灵活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授课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校外实践型兼职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使原来较为方便的实践教学基地变得较远或缺乏。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将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并且也不被社会用人单位看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对园艺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结合应用型科研课题一同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本着距离近、来去方便、园艺植物种类齐全、各种栽培方式齐全、科学先进的原则,使学生往返基地比较容易,同时在基地可以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除校内基地外,校外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校外基地既可以与综合性的园艺场结合,也可以与单一的园艺种植基地相结合。校外基地的建设也要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我们要实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请进来”方针,要培养园艺应用型人才,除本专业的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园艺企事业技术人员担任园艺专业的兼职教师,以扩大学生实践学习的范围和知识面,并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五、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践课时

“应用”是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而,在遵循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在以前传统的园艺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园艺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应该是降低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增加应用型实验的课时数,同时增加现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

园艺职称论文篇(10)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上一篇: 教育类型论文 下一篇: 金融界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