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6:28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1)

电压以及功率的平方关系通常会导致电压变化时对功率产生较大影响,当电网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时,不等式约束条件允许电压额定值在某一范围内正常变化,这一点为我们进行降压减载提供了条件。验证说明,每降低1%的电压便能够降低1%的负荷。

1.2用户可中断负荷的周期控制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对用户可控负荷的最有效的办法,它主要是通过主站以及具备双向通信能力的,具有200万点以上寻址范围的负控终端来实现的。

1.3切除用户可中断负荷

切除用户可中断负荷属于最为简便的降低负荷的措施,只需要借助单向通信的负控终端便能够实现。单向通信的负控终端通常存在若干个能够单独进行寻址的继电器以及组地址,同时能够利用更换地址插销的手段来对不同地址进行组合,比如说同一地址对两个继电器进行控制。另外,可以制定多种管理计划。即是确定哪些负荷组参与控制、哪个控制组选择何种控制方案、各个控制方案的优先级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哪些操作。一般来说一个方案内存在若干控制组,而一个控制组能够被多个方案所选择。由此可见,现代化的负荷管理是结合电网以及用户实际,选择丰富多样的,有针对性的负荷管理手段,对用户可中断负荷进行控制,同时与启停式设备的自启动相结合,从而组建一个良好的供用电环境。这样的负荷管理方式能够和分时电价、可中断电价结合起来,还能够与需量控制挂钩,负荷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广实施DSM需求侧管理。

2.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是DemandSideManagement的直译,它包含了特定的内容。在市场环境之下,供电侧的供方以及需求侧的需方属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平等交易关系。负荷管理以及需求侧管理差异性主要是:负荷管理一般属于削峰填谷、供需双赢的市场行为,主要对用户可中断负荷进行控制;而需求侧管理一般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激励环境下所进行的系统工程,包含了建立实施负荷管理方案,战略节电、节能降耗以及推迟发电投资的实现,不单单对可中断负荷进行控制,同时还对高耗能产业进行制约,推广普及各种节能设备等。IEEEDSM委员会对DSM实施方案的分类名目众多,每个参与国所制定出的DSM规划也各有千秋,但一般都会包括下面几点对策:

2.1行政对策

行政措施一般来说是利用颁布相关政策法规的方式来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的。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电监会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借助价格杠杆来实施电力调度管理,科学引导用户进行电力消费,确保供电工作有序开展,对高耗能产业进行合理的控制,优先保障居民生活以及其他重要用户的供电,保障电网安全等规定。

2.2财政对策

财政对策一般是利用电力市场运营来实施激励/抑制电价的措施,比如说分时电价、区域电价以及优质优价、电量计价和可中断电价等。实质上,国内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借助于价格杠杆来实现削峰的目的,比如说享受优惠电价的高能耗用户在高峰季节进行设备检查维修等措施。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价机制必然会更加有助于需求侧管理的推广普

2.3技术对策

在技术对策中,其一可以选择旨在削峰填谷的负荷管理系统来对负荷曲线进行改善,减少或者推迟发电投资,而非是单单用于解决缺电状态下的负荷控制问题;其二,必须要积极推广普及节能技术,比如说无功补偿、绝热保温、高效变压器以及其他低耗家电设备等。

2.4引导对策

引导对策通常包含了宣传、培训等。比如说借助媒体手段对相关节能政策以及技能技术进行大力宣传,定期组织节能讲座或者技能产品展示等活动。另外,还有很多有助于开源节流以及环境保护的项目都能够归为DSM计划的范畴中来,例如说把非电力部门所经营的分散电源借助DSM系统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管理,从而促进热电联产以及循环发电,逐渐加大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力度,着力于解决部分边远地区的用电问题,积极寻找其他的可替代的用能设备。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0 前言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调度、用电、计划、规划等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有效地提高负荷预测结果,有利于计划用电管理,有利于机组检修计划和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有利于节煤、节油和降低发电成本,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电源建设计划,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负荷预测已经成为实现电力系统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负荷预测的和心问题是预测的技术方法,或者说是预测的数学模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负荷预测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各种各样的负荷预测方法不断涌现,从经典的单耗法。弹性系数法、共计分析法,到现在的灰色预测法、专家系统法、模糊数学法以及神经网络法、优先组合法和小波分析法,他们都有各自的研究特点和使用条件,不弄清其模型结构和使用范围而盲目地生搬硬套,可能不会取得理想的预测效果,反而事倍功半。

1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

电力负荷预测中经常按时间期限进行分类,通常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和超短期负荷预测[1]。通常长期负荷预测以年为单位,指10年以上的符合预测;中期负荷预测以年为单位,指5年左右的负荷预测。中长期负荷预测母的在于辅助决定新的发电机组的安装与电网规划、增容和改建。

电力短期负荷预测以月为单位的预测,指一年之内以负荷预测;同样可以以周、天、小时为单位的负荷预测,用来预测未来一个月度、一周、一天的负荷情况,并能够预测未来一天24h中每个时间段的负荷情况[2]。意义在于指导燃料供应的计划;提出运行中的电厂出力预告,提前估计发电机组的出力变化;有助于合理安排机组的启停和检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性,降低选择储备容量。

超短期负荷预测指未来1h、0.5h甚至10min的预测。其意义在于能够应用计算机在线控制电网、按预测发电量合理安排运行方式,进而降低发电成本。

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型的负荷预测方法

2.1 GM(l,l)模型建模机理

灰色模型(GREY MODEL,缩写GM)。灰色建模的思想是用原始数据序列作生成数后建立微分方程。由于系统被噪音污染后,所以原始数据序列呈现出离乱的情况,这种离乱的数列是一种灰色过程,对灰色过程建立模型,称为灰色模型[3]。灰色系统理论其所以能够建立微分方程型的模型,是基于下述概念、观点和方法。

(1)灰色理论将随机变量当作是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变量,将随机过程当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过程。

(2)灰色理论将无规律的原始数据经生成后,使其变为较有规律的生成数列再建模,所以GM模型实际上是生成数列模型。

(3)灰色理论按开集拓扑定义了数列的时间测度,进而定义了信息浓度,定义了灰导数与灰微分方程。

(4)灰色理论通过灰数的不同生成方式,数据的不同取舍以及参差的GM模型来调整、修正、提高精度。

(5)灰色理论模型基于关联度的概念及关联度收敛原理。

(6)灰色GM模型一般采用三种检验,即参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后验差检验。参差检验是按点检验,关联度检验是建立的模型与指定函数之间近似性的检验,后验差检验是参差分布随机特性的检验。

(7)对于高阶系统建模,灰色理论是通过GM(1,N)模型解决的。

(8)GM模型所得数据必须经过逆生成作还原后才能使用。

2.2 GM(l,1)模型描述及建立

5 结论

1. 通过灰色模式GM(1,1)成功预测出黑龙江电网未来24h的电力负荷情况,并通过matlab绘制出其负荷曲线

2. 在电力系统灰色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在提高灰色系统建模精度方面有相当的优越性,预测结果比常规灰色模型有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赵希正.中国电力负荷特性分析与预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 陈志业,牛东晓,张英怀 等.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的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15(l):30-35.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load forecasting began in the 1980 s. The earliest power load forecasting work depend entirely on the forecasters operation experience, no scientific theories do guidance, prediction error often larger.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electric power system is complicated, simply rely on artificial prediction has been far from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orecast. Therefore, request power load forecasting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accurate,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electric power load forecasting theory research development.

Keywords: load, load forecasting

中图分类号:C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负荷将不断增长,正确的预测电力负荷是保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人们生活的电力需要,是电力工业自身建行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力规划的基础。作为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负荷预测成为地区和电网的电力发展速度、电力建设规模、电力工业布局、能源资源平衡以地区或电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平衡提供可靠的依据,它对于保证电力工业的建行发展,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电力企业走向市场化对电力负荷预测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充分引用最先进的科学预测理论,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学预测,是预测手段及预测结果满足市场经济化的电力发展。

负荷预测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负荷指电力需求量或者用电量,而需求量是指能量的时间变化率,即功率。也可以说,负荷指发电厂、供电地区或电网在某一瞬间所承担的工作负荷。对用户来说,用电负荷是指连接在电网的用户所有用电设备在某一瞬间所消耗的功率之和。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指从已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系统需求情况出发,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可靠的方法与手段,探索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以未来年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结果为依据,对电力负荷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与预测。因此,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实际上是对电力市场需求的预测,核心是根据预测对象的历史资料,建立数学模型来表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合理的预测结果,为电力系统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和保证。

负荷预测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作以下几种不同的划分。按时间划分负荷预测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以及节日预测。负荷的长期预测一般指10年以上并以年为单位的预测,中期预测指5年左右并以年为单位的预测,它们的意义在于帮助决定电网的规划、增容和改建,是电力规划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按预测内容分类,负荷预测可以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它负荷的预测。按特性分类根据负荷预测表示的不同特性,常常又分为最高负荷、最低负荷、平均负荷、负荷峰谷差、高峰负荷平均、低谷负荷平均、平段负荷平均、全网负荷、母线负荷、负荷率等类型的负荷预测,以满足供电、用电部门管理工作的需要。

负荷预测的意义

电力用户是电力工业的服务对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负荷将不断增长。中长期负荷预测主要用于新的发电机组的安装与电网的增容和改建。正确地预测电力负荷是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的电力需要,是电力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力规划的基础。作为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负荷预测为地区或电网的电力发展速度、电力建设规模、电力工业布局、能源资源平衡,地区或电网间的电力余缺调剂,以及地区或电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与平衡提供可靠的依据,它对于保证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电力负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存在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如政策、经济等

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需要用复杂度更高的参数组

来表述电力负荷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趋势,如何分析参数间的联系就成了研究

重点。

因此需要引入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探求用电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的预测方法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能够为电力规划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电力负荷预测是计划用电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制定机组检修计划的前提,是对发电、输电和电能分配等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的必要前提。它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电网营销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它的重要性表现在几个方面:(1)负荷预测工作是电力系统增容规划的基础。(2)准确的负荷预测有利于进行市场营销分析,采取适合的营销策略组合。(3)准确的负荷预测有利于电网采取正确的运行方式。

负荷预测的方法

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用的比较多的有回归分析法、趋势预测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常用的还有概率预测法、弹性系数法、产值单耗法、专家系统预测法等。随着负荷预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模糊聚类法、小波分析、优选组合预测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预测中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测方法。

1.电力弹性预测法:电力弹性系数是电量平均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结合电力弹性系数得到规划期的总用电量。同时由于弹性系数值受到预测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及工艺水平、生活水平、电价水平及节电政策和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如何确定预测期的电力弹性系数成为这种方法的关键。电力弹性系数法的优点是能较好地把握电力负荷增长的趋势及范围,但是由于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弹性系数意义在淡化,具体地区弹性系数波动太大,因此目前更倾向于以弹性系数法作为中长期负荷预测结果校核的一种手段。

2.灰色预测法:灰色系统理论自80年代由我国学者提出以来,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力负荷预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是自动控制科学和运筹数学方法相结合的一门新理论,它为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数学手段。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它把一切随机过程看作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对灰色量不是从统计规律的角度应用大样本进行研究,而是采用数据生成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整理成规律性强的生成序列再作研究。灰色预测技术的优点是要求数据少,不考虑分布规律、不考虑变化趋势、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易于检验等。缺点是当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即数据灰度越大,则预测精度越差,不适合电力系统的长期若干年的预测。

3.趋势外推法:当电力负荷依时间变化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并且无明显的季节波动,又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这种变化趋势时,就可以用时间t为自变量,时序数值y为因变量,建立趋势模型y=f(t)。当有理由相信这种趋势能够延伸到未来时,赋予变量t所需要的值,可以得到相应时刻的时间序列未来值。这就是趋势外推法。

4.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是电量平均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结合弹性系数得到规划期末的总用电量。弹性系数法是从宏观上确定电力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对速度,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和用电需求的重要参数。该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于计算。缺点是: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

5.回归分析法:回归预测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变量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实现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回归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回归预测模型。其中,线性回归用于中期负荷预测。

6.时间序列法:就是根据负荷的历史资料,设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这个数学模型一方面来描述电力负荷这个随机变量变化过程的统计规律性;另一方面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再确立负荷预测的数学表达式,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

7.专家系统法:专家系统预测法是对数据库里存放的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每小时的负荷和天气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汇集有经验的负荷预测人员的知识,提取有关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负荷预测。实践证明,精确的负荷预测不仅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同时也需要融合人类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因此,就会需要专家系统这样的技术。专家系统法,是对人类的不可量化的经验进行转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专家系统分析本身就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并且某些复杂的因素(如天气因素),即使知道其对负荷的影响,但要准确定量地确定他们对负荷地区的影响也是很难的。专家系统预测法适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

8.神经网络法: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可以模仿人脑做智能化处理,对大量非结构性、非确定性规律具有自适应功能。ANN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比应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更为适宜。因为,短期负荷变化可以认为是一个平稳随机过程。而长期负荷预测可能会因政治、经济等大的转折导致其模型的数学基础的破坏

9.小波分析预测技术:小波分析是一种时域-频域分析法,它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并且能根据信号频率高低自动调节采样的疏密,它容易捕捉和分析微弱信号以及信号、图像的任意细小部分。

结论

负荷预测的方法很多,一些在很多领域运用很成功的预测方法如回归预测等方法同样在电力负荷预测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方法本身总的来说是很有效的,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这些方法的使用过程同时存在着一些需要深入探讨和挖掘的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供给出现短缺,在电能方如何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电力高峰负荷,提高负荷率,成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首任务。本文拟通过对电力负荷特性分析预测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变负荷特性,提高电力负荷率,以达到电力能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负荷特性分析和预测是负荷管理的基础,只有认识和分析电力负荷的现状,测未来负荷趋势,才能找到负荷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寻找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参 考 文 献

[1]牛东晓,曹树华,赵磊,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28~133

[2]韦钢,贺静,张一尘.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的盲数回归方法.高电压技术

2005,31(2):73-75.

[3]蒋惠凤,何有世,杨伟雄.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电

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5):110-113.

[4]孙辉,姜梅,陈继侠.灰色理论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东北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4)

引言

电网线损即电力网的电能损耗,是从发电厂输入到电网的电能与电力用户消耗的电能的差值。[1-3]产生电网线损的原因较多,受电网负荷、线路布置、以及外界环境等的影响,总的来讲,主要有电路电阻、磁场、以及电网管理方面的原因。[4-6]一方面,电能在电网中传输因电流产生电阻损耗;另一方面,交流电路电磁感应也会带来电能的损耗;此外,电力部门人为管理不善也会造成电能损耗。因此,电网线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指标,反映了电力企业技术、管理、运行等多方面的问题,也是影响电力企业经营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攀枝花电网为例,介绍了攀枝花电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就如何降低攀枝花电网线损问题做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的研究可为攀枝花电网规划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1、攀枝花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攀枝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占全市国民经济近70%的份额,工业电力用户占所有电力消耗的一半以上。然而电力大用户分布相对分散,为保证工业大用户的供电,攀枝花电网电路常常需要攀越高山大岭,避让集中林区等,使得电网线路相对较长,仅石昌线和青林东线,其支线长度就超过180千米,供电半径过长,电路线损远高于正常理论线损值。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经过电网改造、新农村电气化等工作,攀枝花电网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线损,但线损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线损的管理缺乏长期的规划,线损分析不足,未充分利用线损理论计算指导实际工作。根据攀枝花电业局统计,2014年攀枝花平均电网线损率超过3%,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电网线损。

2、降低线损的措施

2.1技术措施

(1)优化电网布局。科学、合理的电网布局可以降低电网的线损。攀枝花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工业用电占主要部分,配电的网络改造前,应进行全面的论证,做好电网规划,合理布置各级母线电压在正常范围内,尽量避免长距离的输送,最大限度的缩短供电半径,尽可能减小或避免线路迂回情况的出现。其次,对于居民用电负荷供应,推荐采用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单纯单相负载尽量采用单相三线制,三相负载采用三相四线制。(2)降低电网峰谷值。对于配电线路来说,日负荷曲线起伏波动,配电线路中的负荷电流也随之波动,形成了负荷电流的高峰和低谷。通常高峰负荷是低谷负荷的几倍,高峰负荷与低谷负荷差值为峰谷值,研究表明,电网线路线损与峰谷差值成正比。因此,减低电网负荷峰谷值,可有效的降低电网线损。攀枝花作为工业城市,每日电网负荷情况相对集中,降低峰谷值的主要措施有:1、电力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各用户企业合理安排负荷生产班次,尽量避峰用电;2、调整生产班次,安排有条件的企业在低谷区间工作;3、协调有条件企业增加深夜班次;4、协调企业错开上下班时间和午休时间。(3)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攀枝花工业用户多,用户设备功率大,用电设备不仅需从电网中获得有功功率,同时也需要从电网中获得无功功率。如果电网给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不足,用电设备无法建立正常的电磁场,这些用电设备的额定工作状态也难以维持,用电端电压随之下降,造成线路电压损失增加,线损增大。因此,可对电网电路和变压器进行无功补偿,减少电网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和电能损耗,主要措施有:1、在变电站低压侧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装置容量按负荷最高峰时的无功功率平衡计算;2、在大用户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电力电容器。(4)其他方面的措施。电网升压运行:随着攀枝花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用户负荷不断增大,电网线路容量也增大,使得部分电网线路超负荷运行,电网线损耗增大。研究表明,当输送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电网运行电压,可降低电网线损,即将10KV电网提高到35KV电网,这也是近几年来攀枝花电网改造的一个方向。采用低能耗变压器:低能耗变压器与常规能耗变压器相比,固定损耗可降低约40%,可变损耗可降低15%。因此,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合理的选用低能耗的变压器也是攀枝花电网降线损的一个措施。其他措施还包括:合理选择电网线路导线线径、改善电网运行电压等。

2.2管理措施

电力管理部门先尽快建立健全电网线损管理的组织工作,制定相应的线损管制规章制度,有条件下可成立电网线损管理小组,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电网线损管理职责。电力管理部门应加强线损管理指标的制定,根据攀枝花电网实际情况,制度科学的、实用的线损考核指标,并建立相应的线损指标与考核机制。加强线损的分析和理论计算,做好实际线损和理论线损的对比、理论线损与最佳线损的对比,结合攀枝花电网线损实际情况,以理论计算指导实际工作,以实际工作修正理论计算。

3、结论

本文攀枝花电网为例,分析了攀枝花电网线损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技术、管理两方面对电网线损问题做了分析,并给出了降低攀枝花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本文的研究可为攀枝花电网下一步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小峰.农村电网线损管理的问题及降损措施[J].农村电气化, 2014, 36(8):60.

[2]刘勇.浅谈如何加强供电公司的线损管理[J].中国电业:技术版, 2011, 1(3):62-65.

[3]孟莉,王占英.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措施[J].吉林电力,2015, 43(1):54-56.

[4]张伏生,李燕雷,汪鸿.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2, 14(4):19-23.

[5]韩风武,万玉良,刘钦永.电网线损原因分析及降损措施[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 27(3):47-48.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73-01

“大运行”体系改革运行之后,110 kV、220 kV变电站、大用户、地方非统调电厂的调度监控运行由原来的县域供电公司上划至市公司,变电站的日常运维管理则由检修公司承担 。各县级供电公司不在直接参与110 kV及以上变电站、大用户、非统调电厂的运行管理工作,而这些变电站、地方非统调电厂大多都是县域供电的主力受电点,直接影响地区实时负荷情况。管理方式的变化,为县域短期负荷预测工作带来难度,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不再适应新体系下管理要求。对地区短期负荷预测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新的要求,考核方法和标准也有着不小的变化。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如何切实做好地区短期负荷预测工作,提升预测准确率,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创新“全维度”式管理

“全维度”式管理着眼于负荷预测管理的全过程,对每一个有可能造成影响合格率的环节进行分析;从管理模式,管理人员,预测技术支持系统,信息互通,管理考核全方位全局优化。并建立效果检查机制,逐月回顾上月负荷预测管理情况,深入细致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求稳步提升地区短期负荷预测合格率水平,促进电网调度运行向精益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2 “全维度”式管理的应用

调控中心负荷预测管理小组每日将收集的地区气象条件、用电负荷特性、大用户用电负荷、电厂发电计划等信息,输入短期负荷预测软件系统,采用科学先进的预测技术,编制次日地区全天负荷曲线,经部门主管审核批准后并上报省调。负荷预测专职每日统计前日短期负荷预测合格率,并对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将引起合格率偏差的因素作为调整性输入次日负荷预测模型,尽量减少对次日的影响。每月末进行负荷预测准确率、各类信息准确率的统计计算,发生由于信息偏差较大造成对负荷预测准确率影响的事件,电力调控中心负荷预测管理小组提出改进和考核意见,使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满足合格率指标值。

1)各类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①气象信息。电力调控中心与气象台签订长期的深度合作服务协议,由市气象台提供权威且精确的天气预报,增加建立实时天气数据、历史24点数据查询和长期天气预报,使小组掌握的气象资料更加的全面和准确,由小组成员负责整理气象信息,负责输入至短期负荷预测的软件系统,尽量减小天气情况带来的误差。

②大用户信息。成员经过走访营销、负控部门,建立了大用户用电信息共享和实时联动机制,及时掌握大用户的用电情况,并且按时统计分析大用户用电情况,并整理输入系统。

③地区负荷结构信息。目经过与营销部门和计划部门合作,取得了地区用电的负荷结构特点,以及用电情况,并整理输入系统。

④电厂数据。调控中心基于电力调度自动化open3000系统,开发地区非统调电厂发电计划考核系统,获取地区非统调电厂每日的发电计划和前日实际发电量。

⑤有序用电信息。由营销部、地区调控班负责提供地区有序用电安排,包括执行时间、负荷大小、恢复期限等,由小组成员负责整理输入系统。

⑥电网突发时间信息。由地区调控班负责提供地区电网突发时间信息,包括发生时间、负荷变化、恢复期限等,由小组成员负责整理输入系统。

2)科学先进的预测技术应用。

①“电力气象数据对比分析”功能。“负荷与气象数据规则对比分析”模块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电网负荷分时段计算出极值并与相应时间段内的温度、湿度、气压的极值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天气的变化和负荷变化的对应关系,通过各种条件的组合比较帮助我们进行电力负荷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分析。

②神经元网络预测技术应用。电力调控中心研发利用神经元网络预测功能预测负荷,输入信息采集总共46个样本曲线包,实现负荷预测准确的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直接输出,对检验成果提供了直接的量化依据。该算法在预测理论上有较大的突破,在具体设计中充分融合了长期从事负荷预测工作的专家的丰富而有效的经验,预测准确度较之以往预测软件有一定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负荷预测偏差追忆分析。

充分利用open3000系统高软负荷预测模块现有功能,并进行巧妙利用,实现外部信息的导入,利用open3000系统高软负荷预测模块进行追忆分析。通过负荷预测偏差追忆分析系统的使用,减小了负荷预测的偏差率,提高了负荷预测的准确率,有效提高了负荷预测工作水平。

4)月度考核统计、改进反馈。

次月首日,由地区负荷预测专职负责统计前月负荷预测合格率结果,是否满足指标值,并上级调度。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的汇总、分析,检查是否存在信息准确度偏差较大的情况,反馈给各类信息提供单位或部门,并提出考核意见以及下阶段改进措施。

3 结论

总之,通过实施精确的气象信息预控、各类详实生产数据的归总、系统改进预测模型和算法,加强对历史负荷曲线和典型的天气变化情况的分析比较,采用基于数据挖掘和软计算的负荷特征点变化量预测的日负荷曲线绘制算法,提高了电力公司对地区电网负荷预测的预测准确度。今后要进一步应用好“负荷―信息特性分析工具”,通过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变化规律的充分研究,融合运行人员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做到超前预警、机动联调、智能跟踪。

参考文献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6)

一、电力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供电线路多,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分散,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不匹配等。

(二)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中,早期农村架设的10kV线路的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大,线路损耗较为严重,农村中小型电灌站和排涝站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三)配电变压器的负荷轻、不平衡: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农闲季节时,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载运行,晚间则负荷较大;农忙季节时,白天负荷大,晚间经常轻载或空载。另外,还存在着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四)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大用户由于负荷变动大,电流互感器变比偏大而实际负荷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下降,大量的照明户表由于设备老化存在着计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现象。

(五)管理上的损耗: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抄表核收的差错损失,用户表计使用和更换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电能损失,临时性季节用电报装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的不明损耗。

二、电力网现阶段技术降损要点

(一)改善电网络的布局和结构:从降损节能的角度考虑电网布局,关键是合理选择供电半径和控制最长电气距离,供电半径应根据负荷分布并按电压降进行选择,以损耗校核。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远期负荷增长的需要,一般压降不应超过线路额定电压的5%,每回出线输送功率一般不应超过2000kVA。若过大,则应考虑增加出线回数或新增电源布点。作为配电线路其电能损耗的绝大部分在主干线段,降低干线段上的电能损耗是线路降损节能的一个主攻方向,减少干线段的电压降还能提高全线路的电压质量。

(二)变压器经济合理的运行: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适应农电网络季节性强,负荷波动大的特点,35kV变电所应两台主变并列运行,两台主变的投切根据临界负荷确定,主变应强调经济运行以减少主变损耗。当变化的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切除一台主变运行为经济,而大于临界负荷时则两台主变运行较为经济。10kV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占配电网损很大的比例,配电变压器运行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变容量的选择不尽合理,安装位置又不恰当,尤其是农村用电负荷存在季节性强、峰谷差大,年利用小时低,全年轻载甚至空载时间长,加之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农网损耗过高。因此合理选型和调整配变容量,提高配变平均负载率,是农电网络降损节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配电变压器其运行的实际铜损等于铁损时,工作效率最高,负载率为最佳负载率。排灌等季节性负荷专用配变,在不用时要退出运行,对照明动力混合负荷最好采用“母子”变方式运行。

(三)改善供电电压水平:“改善电压水平”就是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始终处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电设备电压水平控制在额定值允许的偏移范围内。在忙季、高峰负荷和可变损占线损比重大时适当提高电压使其接近上限运行;在闲季、低谷负荷和固定损占线损比重大时可适当降低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运行。可以通过无功补偿或在变电所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等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四)合理配置电力网络的无功补偿:在有功负荷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减少无功功率的输送不仅对提高农电网络的电能质量有好处,而且对降低线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功率因数,首要的办法是合理调整负荷和设备容量,使用电设备在最佳负载率下运行,以提高线路的自然功率因数,其次针对农电网络功率因数较低的特点,开展家电网络无功补偿工作十分必要。10kV线路一般,可采取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经济技术的最佳综合效果。当电容器组装于变电所的10kV母线上时,仅能减少35kV级线损,而当电容器组装于变电所的10kV线路上时,则可以同时减少35kV和10kV两级线损。为了提高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电容器组应尽可能地装在配电线路上是合理的,但在变电所10kV母线集中装设部分电容器组亦是必需的,只有采取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综合效果。

三、电力网管理降损的实施原则

(一)经常进行用电普查:用电普查以营业普查为重点,查偷漏、查电度表接线和准确度以及查私增用电容量。对大用户户口表,配备和改进用专用计量箱,合理匹配电流互感器变比,设二次压降补偿器和断相监视装置,提高计量准确度。增强检查力度,利用举报、频繁性突击检查等各种方式来杜绝违章用电。

(二)加强线损管理: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工作的目标管理制度,将线损指标分解到线路、配电变压器台区和管理人员,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用经济手段来保证降损工作的落实。建立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开展理论线损的计算工作,以便找出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有序用电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操作过程复杂的长期综合性管理工作。都匀供电局成立项目组通过对都匀电网历史用电情况分析,并结合经济发展形势、气候变化影响等各种供电影响因数,分析研究建立都匀电网用电预测分析模型,同时针对都匀地区工业行业用户建立科学的预测分析方法,实现系统自动完成都匀供电局用电趋势分析工作。结合各种因数对大用户综合评价比较,形成大用户综合排序表,将负荷分配做到有序控制,形成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有序用电管理措施,为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提供支持。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制定和实施有序用电方案的重要依据是电力供需平衡预测,在电网需求侧管理上供电企业相继建设了一些系统检测管理电网的用电情况,采集需求侧趋势管理所需要的用电数据,如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信息系统等,但这些系统相对独立,未能形成完整的用电客户信息平台,不能很好地按照客户的用电特性以及相关信息制定出符合客户用电特性、切实可行的有序用电方案。建立信息系统获取相关系统数据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为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提供支持进行研究。

1.1 用电负荷历史数据及影响因数分析

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用电负荷历史数据及影响负荷增长因数的分析,掌握用电负荷变化规律,对负荷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寻找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在电力供需紧张时期,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则实施有序用电管理;在电力供应富余时期,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调动资源,努力增加电力供应、挖潜增供。

1.2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行业用电及大客户负荷发展趋势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都匀电网各行业用电负荷及大客户用电负荷发展趋势,掌握用电负荷的变化规律。基于历史用电负荷特征,基于数理方法与过程理论形成了时间序列分析,实现了时间序列的预测、控制、滤波、决策等应用。就居民或行业历史用电量而言,因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在发展提高,因此这个量总体上是处在不断上升的过程,它是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考虑季节、节假日、突发的气候变化、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在用电负荷的趋势分析中,项目主要是采用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对于周期变化量,项目主要采用“均生函数”、“小波分析”方法。

1.3 科学公正的对大用户有序用电进行动态综合排序

《有序用电管理办法》要求地市级有序用电方案应定用户、定负荷、定线路。在用电高峰期,为保持电力供应的均衡性,计划性限电在负荷控制中不可避免。经过对多年的大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分析,大用户的开工率、信用情况、用电安全等级、负荷容量、政策因数等对大用户的用电情况存在影响,也是衡量用电企业给供电企业造成负荷波动的因数,结合各种因数对大用户综合评价比较,形成大用户综合排序表,将负荷进行分配做到有序控制,从而形成科学、公正、可操作的有序用电管理措施,为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提供依据。

1.4 构建信息系统为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提供支持

对用电负荷历史数据及影响因数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行业用电及大客户负荷发展趋势,实现科学公正的对大用户有序用电进行动态综合排序,要高效的开展上述工作,我们思考并进行需求分析,研究思考通过构建支持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的信息系统来准确、高效、规范的完成上述工作。整理系统需求后,我们开始进行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支持系统概要设计。通过信息化技术为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提供支持,保证有序用电管理的持续性与可优化性,切实做好错峰、避峰、限电等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工作。

2 研究成果

2.1 研究过程的经验积累

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研究课题经过近2年的研究-探索-实践,我们体会到对有序用电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提高管理水平的工具,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撑,而任何信息系统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库资源,切实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成功的信息系统。

2.2 完成都匀供电局用电负荷预测数学统计分析模型理论分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都匀供电局用电负荷预测数学统计分析模型,分析总结大工业用户用电需求信息化预测数学方法,并通过信息化技术验证了模型及数学方法的可行性,构建了按用电分类进行都匀供电局年度、季度、月度用电负荷预测信息系统。

2.3 完成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支持系统概要设计

通过对大用户历史数据的分析,利用大用户单耗比、信用等级、安全等级、历史用电情况等数据结合当前国家、地区政策,研究分析大用户综合排序方法,在该方法的基础上拟定大用户有序用电序位表,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进行有序用电管理。

结语

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是对电力市场管理的工作要求,也是我们对用电需求侧进行科学管理的目标。但因电力市场需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还存在部分行业电量预测误差率过大等问题,今后要在用电预测模型、扩大研究范围上进行重点关注。将有序用电常态化管理理论研究转化为信息化系统,并实际应用到有序用电工作中去,切实做到有序用电常态化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序用电管理办法[Z],2011.

[2]有序用电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朱成章,徐任武.需求侧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4]谭亲跃,王少荣,程时杰,等.电力需求侧管理(PDSM)综述[Z],2005.

[5]胡兆光.加强需求侧管理 降低高峰电力需求[D].中国电力报,2003.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8)

一、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优点

1.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

假如要进行科学的侧管理工作,首先就要进行准确的负荷预测,供电企业对自己的供电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分析,但要准确预测用电户的用电负荷却存在很多困难。运用电力负荷控制体系就能够实现时时监测各个用电户的用电量,并完成统计工作,为实行侧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数据。负荷控制体系能够时时监测用电户的用电情况,同时以数据的形式输出,方便管理者阅读,也可以在用电高峰期实现互补;精确统计日、月、年的用电情况,反映真实信息,不但能够使负荷预测更加准确,又可以了解各种负荷的性质,为以后的科学用电方案的制订提供有效数据。

2.确保有序用电指标的准确性

保证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可以为有序用电提供不同情况下的需求数据,保证侧管理的实现。负荷预测不但要做好每年每季每月的统计工作,还要做好每周每日的短时统计工作,尽量减少错峰计划的周期,保证预先制定的错峰计划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控制负荷曲线,合理运行方式

利用电力负荷控制体系对用电企业的用电曲线和用电性质进行真实地记录和监管,以求得到这些用电企业实行侧管理的要求,在制定负荷管理目标时,可以固定企业、固定设施编制、强行错开用电高峰、主动回避用电高峰、能够实行轮流休息、对有些企业可以直接限制用电负荷等。通过以上这些负荷研究,可以使电网运行更加科学合理、电力资源分配更加协调、保证电力供应。

4.随时控制负荷,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对各个用电大户安装用电控制设备,假如电网运行出现紧急限电情况,可以使这些用电大户在规定时间内控制用电数量,以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运用电力负荷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侧管理的切实实现,提高对各用电户的监控能力,准确控制这些用电户的用电情况,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大量减少断电情况的出现,保证居民生活的正常用电。

5.避免错峰现场督察风险

如果要保证错峰措施的有效实施,实行侧管理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工作人员的现场督查工作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些用电户不愿意配合错峰工作,所以错峰工作不能有效落实。现在把负控终端接入跳闸回路,电力负荷控制体系能够实现分级控制,强行使这些用电户错峰。能够实现科学分配用电数量,实行有保有压,保证科学用电的实现,分配方案透明化,不但能够实现远程控制,而且可以避免由于错峰出现的纠纷。

二、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分析

1.GPRS通讯盲区

出现盲区和错误的数据主要是由下面这些情况引起:

(1)电力负荷控制设施安装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比如小型水电站,此处建筑设备不完善,信号非常弱;

(2)电力负荷控制设备安装在地下或者较多大型建筑物地区。因为四周是密集的高大水泥建筑,所以电磁屏蔽引起信号非常弱;

(3)电力负荷控制设备串接的电流互感器用双绕组制作,因为双绕组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场,对信号出现干扰现象,所以负荷控制设备收到的数据会出现不准确现象。

根据具体这些情况,要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通信的成功率:

(1)装上天线,给每个用户配备天线就可以极其有效的增强信号的强度。

(2)运用通讯模块外移的方法,,即把用户的采集器和通讯模块分离开来,客户终端的采集器用来采集电量信息,,通讯器则要求放在信号充足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达到联合通信的目的。

(3)安装信号放大器或者抗干扰器。现在红河供电局负荷控制系统还有很大的可利用率,在日后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力求最终达到100%的数据完整率。

2.负荷控制与客户服务的关系

怎样在供电紧张时搞好和客户的关系,也是个供电的负荷控制系统要面对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虽是对电力错峰实行的远程操控,可依然会增加和客户之间的矛盾。要建立企业和客户之间是伙伴关系的理念,以及市场是导向,客户是中心的观点。

电力负荷控制只能作为一种技术上的手段,我们强调的仍是客户自主节电的主动性,使客户自己有节约消费电量和用电方式的意识。错峰是电力负荷系统实行需求侧管理主要手段,要求行政措施逐步减少,鼓励措施不断加大。目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已经是对用户错峰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离不开资金,国家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证资金和补偿的进行,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以及节约用户开支,要把用户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结合实际情况减少客户端用电的需要。

三、结语

总之,运用电力负荷控制体系的全面功能,对用电情况进行负荷管理,可以保证客户的用电效益。电力负荷控制体系是一项新型技术,可以对科学用电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它与需求侧管理的高效结合,一定能够为我国的电力供应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V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近年来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供电线路多,负荷点之间多数由线路“串接”,并且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分散,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不匹配等。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中,早期架设的10kV线路的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大,线路损耗较为严重,一些中小型排灌用电的情况尤为突出。配电变压器的负荷轻、不平衡。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固定损耗大。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载运行,晚间则负荷较大;夏天和春节期间负荷大,其他时间经常轻载。另外,还存在着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均有存在。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大用户由于负荷变动大,电流互感器变比偏大而实际负荷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下降;大量的照明户表由于设备老化存在着计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现象。管理上的损耗。部分地区存在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抄核收的差错损失,用户表计使用和更换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电能损失,临时性用电报装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的不明损耗。

二、供电企业电网技术改造的基本要素

及时改善电网的整体布局和合理结构,使电网的布局逐步趋向于科学高效。关键是合理选择供电半径和控制最长电气距离。配电线路其电能损耗的绝大部分在主干线段,降低干线段上的电能损耗是线路降损节能的一个主攻方向,减少干线段的电压降还能提高全线路的电压质量。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远期负荷增长的需要,10kV线路一般压降不应超过线路额定电压的5%,每回出线输送功率不应超过2000kVA,若过大,则应考虑增加出线回数或新增电源布点。对于低压网应采取放射式布线,尽量避免长距离的线路“串接”。技术降损可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增大导线截面,提前分流,转移负荷等。但在实施时,要作经济核算,以免资金回收年限过长造成经济上的不合理。变压器经济合理的运行。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适应农村电网季节性强,负荷波动大的特点,35kV变电站应考虑两台主变并列运行以减少主变损耗,主变的投切应根据临界负荷确定,当变化的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切除一台主变运行较为经济,而大于临界负荷时则两台主变运行较为经济。10kV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占配电网损很大的比例,配电变压器运行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变容量的选择不尽合理,安装位置又不恰当,尤其是用电负荷存在季节性强、峰谷差大,年利用小时低,全年轻载甚至空载时间长。因此合理选型和调整配变容量,提高配变平均负载率,是供电企业电网降损节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地区电网负荷率低,铁损在整个线损中的比重较大,配电变压器其运行的实际铜损等于铁损时或一般负荷在变压器容量65%-75% 时,工作效率最高,负载率为最佳负载率。排灌等季节性负荷专用配变,在不用时要退出运行,对照明动力混合负荷最好采用“母子”变方式运行。改善供电电压水平。“改善电压水平”就是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始终处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在电力系统中,电能损耗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即电压越高损耗越小。通过无功补偿或调节变压器分接头,可使变压器出线电压提高以降低配网损失。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电设备电压水平控制在额定值允许的偏移范围内。在忙季,高峰负荷比重大和变损占线损比重大时可适当提高电压使其接近上限运行;在闲季,低谷负荷比重大和固定损耗占线损比重大时可适当降低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运行。合理配置农村电网的无功补偿。在有功负荷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减少无功功率的输送不仅对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有好处,而且对降低线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功率因数,首要的办法是合理调整负荷和设备容量,使用电设备在最佳负载率下运行,以提高线路的自然功率因数;其次是针对边远地区供电网络功率因数较低的特点,开展电网网络无功补偿工作十分必要。为了提高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电容器组应尽可能地装在配电线路上是合理的,但在变电站10kV 母线集中装设部分电容器组亦是必需的,只有采取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综合效果。因此,自动调压器和自动无功补偿装置作为应用性产品应投入电网运行。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篇(10)

 

前言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电力,电力先行为各行业的进步发展开辟了道路,随着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能质量、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电网建设,优化供电方案,合理解决基建与生产、生产与检修之间的矛盾势在必行,同时对调度运行方式专业的业务技能、组织协调能力、电网方式的安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费论文,能源。。

1 收受工作申请前应检查的项目

1.1 核对有无检修计划、是否重复,是否涉及用户停电及公示,公示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1.2 申报时间、格式、内容、流程是否符合要求。免费论文,能源。。

2工作申请批复时应考虑的问题

2.1单一设备的检修工作,应对断路器、线路、变压器、压变区别对待。免费论文,能源。。

2.1.1当断路器检修时,应考虑旁代,并审核旁路断路器定值是否满足要求;若不能旁代,应可以考虑负荷转移,同时考虑采用的方式(冷倒或热倒)。

2.1.2线路检修,首先虑负荷转移,不能转移再考虑对线路停电,且严格控制检修时间,考虑线路上是否接有发电机组,有发电机组,在操作前需要将发电机组与系统解列。

2.1.3变压器检修,考虑是否有备用变压器及带负荷能力,带负荷能力不够的,应对负荷的缺额计算,向将缺额部分负荷转移,若不能转移,按照限负荷序位表执行,然后再进行倒变压器操作;没有备用变压器的,考虑负荷转移及控制检修时间。

2.1.4压变的检修,考虑能否用其他压变带被检修压变的二次负荷,对于没有可以带检修压变的二次负荷的压变,应将通过被检修压变提供电源的所有欠压或失压的保护、自动装置停用,并通知计量人员根据压变检修期间的负荷追补电量。

2.2进行“三核对”:核对调度SCADA画面、现场实际设备状态、、设备的双重名称。

2.3接受工作申请后,同相关的检修单位联系,了解有无配合工作,避免重复停电同时做好时间上的配合和衔接,并将相关的工作申请进行关联。

2.4根据工作申请的内容,同检修单位、操作单位进行沟通,检查方式的安排合理性,在符合操作规程及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操作步骤和程序。

2.5负荷重新分配,应该根据电源点、线路、变压器的实际情况,计算负荷平衡,保证潮流、负荷不超稳定限额;

2.6方式的变化后有可能影响到发电机组的稳定或线路、变压器超稳定限额、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的,应先进行潮流、稳定计算,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应采取措施,制订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

2.7环网线路检修,方式应进行稳定、潮流计算,恢复方式,系统联络线不得超过极限功率,方式变化前、后,应检查相关保护、自动装置是否满足要求、保护定值是否需要进行变更等。

2.8新设备的投运,应保证冲击方案正确性、可操作性,保护定值、自动装置投、停的正确性、完整性、可操作性。

2.9有“T”接线路的线路检修,应将线路各侧应转至检修状态,服役时,应该将各侧的地线拆除或接地刀拉开。

2.10同杆架设的设备检修,在安全距离不能满足安规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安排同杆架设的线路陪停。

2.11新设备启动、重大方式或特殊方式安排前应组织分管领导、生技部专工、方式专职充分讨论并通过方可实施,涉及220kV及以上的操作,还需要经过省调方式处、省调相关领导的批复才能进行相关工作或配合工作。

2.12供电区域有水电上网机组,应根据季节及电网结构的实际情况,控制水电机组无功出力,保持系统电压稳定。

2.13当实际运行的网架结构比较薄弱,若主电源线路故障跳闸有可能变成孤网或小网运行的,方式安排应考虑是否采用按照低周减载方案切负荷方案或黑启动方案,交待并网点,指定调频机组调频。

2.14新母线投运或新线路冲击,应考虑用母联或分段断路器的充电或过流保护对新投运母线或新线路冲击,冲击正常后应退出充电或过流保护,对于需要核相的线路或母线,应要求考虑同电源核相、不同电源核相两种情况;线路带负荷做向量或母差保护做向量时,应停用作向量线路的全部保护或母差保护,核相正确投入;新变压器冲击时应带变压器全部保护冲击,做向量时应停用变压器差动保护,向量正确应及时投入。免费论文,能源。。

2.15严格区分待用设备、尚未启用的新设备,当检修或者安装的设备为待用设备时,应该对运行方式进行安排,若为未启用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或线路测零等工作,现场安全措施由施工单位或基建部门安排,方式对上报申请不作安排或批复。

2.16若所检修的设备属省调管辖,申请上报省调,时间及方式安排以省调批复为准;对于省调许可,地区调度操作管理的设备,申请上报省调,时间由省调批复,方式由地区调度方式安排;对于其他调度转报省调的工作申请,由省调许可,线路由其他地区调度管辖及操作管理,本地区调度配合操作;对于地区调度许可,县调操作管理的设备也一样,各自的操作范围以调度协议为准。

2.17工作申请批复环节应严格执行工作申请的审批流程或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相应的路径。免费论文,能源。。

2.18方式安排中应做危险点分析、事故处理预案。

2.19年度的运行方式的安排应考虑负荷增长及基建安排,制订不同时期的运行方式,并进行优化,通过理论线损计算,保证理论线损最小。

2.20方式安排的结果,应通过电力系统运方评估软件分析其合理性。

2.21工作申请批复与基建工程相结合,保证基建、生产统筹兼顾,减少电网重复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

2.22特殊方式安排,应经过分管领导或总工特殊批准。

3 对工作的评价

利用安全分析会或专题分析会对已经安排的方式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对于处理较好的方案可以做成模板,对于方式安排不当、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或进行必要的补充,同时需要对已终结的工作申请进行归档管理。免费论文,能源。。

4 实际效果

4.1计划检修率超过95%。

4.2申请票的出错率下降,非计划检修、临检、重复率低于3%。

4.3确保基建、生产协调一致。

4.4检修与操作时间分配更合理。

4.5有效地提高了可靠性指标。

4.6方式安排进一步优化。

5 结语

上一篇: 语篇分析法论文 下一篇: 幼师教师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