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37

浇筑技术论文

浇筑技术论文篇(1)

2施工温度监测目的

连续梁桥施工时结构的温度始终是处在一个气温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其结构温度和桥梁所处的位置、环境、风力、日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桥梁结构使用的材料有关。桥梁设计时不可能确定施工期间结构的实际温度,只能根据施工的季节和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预估,而桥梁的结构温度直接影响着连续梁桥的线形和内力,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结构的实际温度进行监测,以保证连续梁桥施工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力状态和线形要求,有效地克服施工中温度的影响。由于桥梁施工过程中气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因此,气温对桥梁施工的影响是很难控制的,再加上桥梁结构各个部位的温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结构设计时就不可能把温度的影响单独拿出进行计算,只能通过对桥梁结构的自身温度变化以及环境气温的变化进行不间断地监测,预估这些变化对桥梁施工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不断地做出修正和调整,使桥梁结构的应力状态和线形能够尽量的符合设计的要求。结合以往的经验,在卫共特大桥(60+100+60)m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环境气温的连续监测和对梁桥结构自身温度的测量,预估了温度变化对结构施工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用温度测试元件和铂电阻表面温度计测量箱体和箱内、外的温度,测量精度控制在0.5℃以内。

3桥梁结构温度的测试方法

3.1温度测试元件和测试仪器的选择

3.1.1箱梁结构内部的温度量测

通常,用来测试梁体结构内部温度的常用元件有“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等几种。其中的“热电阻”是利用元件自身的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设计出来的一种测温元件;“热敏电阻”是利用元件自身的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设计出来的测温元件;“热电偶”则是一种测温传感器,它是利用物理学中的塞贝壳效应设计出来的。经过对比,选用了“热电阻”作为测温元件,它具有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精度高、敏感性好等特点。在温度监测过程中,使用“PT100薄膜铂电阻”进行温度监测,使用FLUKE45-2型万用表进行数据采集。PT100薄膜铂电阻片的性能指标为:温度量程,-70~600℃;冰点电阻,100Ω;温度系数,1.3850±0.0005;量测精度,±(0.15+0.002t)(t为被测介质温度)。FLUKE45-2型万用表性能指标为:分辨率,0.009Ω(折算温度为0.025℃);测量精度,(0.049%+0.01)Ω。测试温度时的换算公式:t=(Rt-100-R′)/0.385。式中:Rt为PT100薄膜铂电阻片的电阻值;R′为测试时所配导线的电阻值。

3.1.2箱梁梁体里、外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测试

施工过程中采用铂电阻表面温度计对箱梁里、外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进行测试。这种表面温度测试仪器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混凝土表面任意点的温度。

3.2温度测试点的布置

在2个“T”构的4个悬臂中选择1个悬臂进行温度测试,用它的测试结果代表全桥的结构温度。在被测试悬臂上共布置3个测试断面,分别是1#块前端断面、6#块前端断面、12#块前端断面,每个断面的顶板、腹板和底板上共布置11个测温点。测温点的设置方法是先把测温用的铂电阻片粘贴在钢筋骨架上,将测试导线引出来,在做好铂电阻片的防潮和防撞伤处理后浇筑混凝土。3.3温度测试的时间温度测试和分析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温度测试的时间在每天的早晨6:00~9:00点之间进行。

浇筑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就意味着社会经济建设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相关部门对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技术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正是由于此,越来越多的工程建筑需要重视使用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水平,只有保证该技术的应用质量,才能够确保使用混凝土建设建筑物得到一定的保障。希望通过全文的论述,能够给我国相关建筑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更是应该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够保证该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保证我国混凝土浇筑工程实施起来具有更高的质量保障。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会直接影响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因此,在论述全文之前,首先应该明确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特点有哪些。只有明确混凝土技术应用主要特点,才能够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指定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建设企业能够建设出更加完美的建筑物。

由于建筑施工重点是大型混凝土建设工程,因此要想保证建筑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就一定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而混凝土第一大特点就是量大。同时,由于建筑物对于钢筋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此,大量而密集的钢筋使用也是混凝土技术特点之一。但是一旦混凝土技术特点暴露之后,提升建筑水平就比较有难度,因此,要想保证建筑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最关键的是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而这就需要不断满足混凝土应用的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更加稳固。由于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过程中,会受到混凝土重量的影响而导致施工受到限制,因此,应该通过适当的技术来降低或者避免这种施工不足。要想保证建筑企业能够有更高的经济收益,最主要的就是利用高质量的浇筑技术,保证混凝土建设质量,从而维护建筑施工利益。实施混凝土工程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定,保证混凝土是经过比例混合的,这样才能够满足混凝土需要的均匀度以及密实度,尤其是建筑数量增加时,为了防止浇筑技术应用导致空隙出现裂缝的情况发生,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混凝土混合比例。所以说,在建设建筑物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施工材料和技术,只有经过不断地实验证实之后方可以投入使用。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践研究

2.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浇筑前,应参照科学比例拌制,将搅拌完成的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初始的凝固时间为3h,禁止在途中加水,可在到达施工现场后,结合具体状况添加适量的膨胀剂、减水剂。完成浇筑工作后,实行混凝土的分区处理,实行混凝土分区浇灌处理,并经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应及时插入,并在第一时间拔出,上述操作实行的主要的目的是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需在混凝土未凝固前实施,旨在规避断裂现象的出现,且压抹工作应经3步完成。

2.2浇筑混凝土中的关键施工技术

(1)分层施工需保持全面。浇筑过程中,工程分层浇筑需保持全面,直至所有的浇筑工作完成。首次全面浇筑施工过程,应确保工程获得整体性浇筑,再实行下一次浇筑,其一般适用于建筑面积适中及较小的施工中。施工经短边―长边进行,同时可经两侧―中间,同时进行中间―两侧的浇筑施工。

(2)分层、分段建筑的要点。因工程量较大,或受到搅拌机和挖掘机等影响,使得施工受到较大阻碍。为此,应采取分层、分段的方式进行浇筑施工。其主要经底部实施浇筑,然后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浇筑施工,直至完成浇筑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建筑物体不可过厚、过长。

(3)余面分层浇筑的要点。余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多应用于厚度>3倍的建筑中。混凝土施工中,应确保异型性建筑位于顶部位置,此时,混凝土构成了自然的斜坡,坡度比例为1 ∶3。实际施工时,混凝土振捣的操作流程为下―上,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2.3混凝土建筑养护技术

完成压抹施工后,混凝土建筑工作基本完成,此时应加强混凝土养护施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不吸收的施工材料,以此避免混凝土由于缺水所造成的干裂情况、干湿循环状况。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温度应控制为15°左右,时间控制在一个月,旨在确保混凝土水化施工的安全实施。

3混凝土建筑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

对混凝土质量的优劣进行评判的标准为混凝土抗压方面的能力,混凝土抗压能力和混凝土中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因此,在实施混凝土强度的调配时,需做好水泥的选择工作。水、灰的比例会对混凝土强度构成影响,水、灰的比例较大,混凝土的强度就会越低,反之,水、灰的比例较小,混凝土的强度就会越高,因此,需要做好混凝土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以便很好的控制水泥的质量。

3.2严格控制施工的距离

为避免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应做好翻斗车料斗、基坑间距离的测量工作。将混凝土基本高度控制在2m之内,并对混凝土离析情况实行严格观察,若产生上述现象,需进行再次浇筑施工。因浇筑建筑物的厚度、体积均比较大,浇筑施工的难度也较大,难以一次性完成全部施工,为此,需做好分层浇筑施工,防止混凝土过厚,引发蜂窝孔的情况出现。

3.3严格控制浇筑施工的间歇时间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实际浇筑的过程,不应有间歇的时间,应保持连续施工。然而,实际操作时,因为突发事件、 特殊情况等,施工中需要间歇,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做好间歇时间长度的计算工作。

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应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混凝土类型,经温度、时间的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的具体要求。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达标时,需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施工,加强对混泥土强度的检测。

4结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对于提升建筑施工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是由于建筑施工离不开混凝土的使用,因此对于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应该提高重视,因为技术的应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建设质量,因此相关建筑企业应该在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之前,对其进行详细的筛选以及认可,方可以应用在建筑施工中。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作为支持,因此,强化技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希望通过上文的论述,能够给相关建筑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警示,使其提高对混凝土技术应用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建筑行业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浇筑技术论文篇(3)

就当下而言,施工人员为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功能性、美观性等目标,从多方面更新施工技术。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施工技术往往只能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并且无法实现理想的协调效果,甚至是与其他技术产生冲突。因此,探索协调性好、冲突矛盾少、持续时间长的有效施工技术,成为了当下的工作重点。在此,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展开讨论。

一、后浇带技术概述

(一)基本内涵

后浇带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其实用性、技术性都很强,服务范围也非常广泛。后浇带技术的研究原因比较突出,在建筑施工当中,施工人员常常面临混凝土温度应力、收缩变形等诸多问题,从而对建筑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构成很大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固有问题不能再采用传统技术去解决。例如,以往的问题常常通过变形链的设置来解决,但是这种措施在目前的应用中,常常会发生双墙、双梁、双柱等等发生缺陷,从而对建筑平面布局和外观带来影响。后浇带技术基于客观实际上的限制和固有问题带来的影响,为建筑高低结构浇筑密实混凝土,使其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后浇带技术能够避免发生变沉降和减小温度收缩的作用,以此为优质工程诞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功能特点与适用条件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后浇带技术并非单一技术,而是能够同时满足多项要求的综合性技术。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和大范围的实践,后浇带技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中,取得理想的成果。例如,温度后浇带技术比较适用于硬结的新浇混凝土因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裂缝的情况。目前的建筑施工范围非常广发,无论是办公型的大厦和写字楼,还是以居住为主的小区,因热胀冷缩而出现的结构裂缝情况,经常导致施工中断,延长工期是一方面,造成之前的施工成果损失又是另一方面。此时运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硬结收缩期间因温度变化影响,发生的变形和裂缝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再比如,收缩后浇带则适用于大面积的建筑结构,即先以30--40m为间距设置一个宽为70--100cm的缝,然后直通加弯或搭接缝内钢筋,以此通过后浇带的预留保证混凝土能够自由收缩。从以上的表述来看,后浇带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满足很多的施工需求,除了解决固有问题之外,还能够促进施工体系的健全发展,为今后的工作以及建筑行业的进步,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二、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一)合理支设模板

对于后浇带技术而言,其使用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想在大型施工中或者是复杂的工程中人,依然取得理想的成果,需要把握好后浇带技术当中的要点部分,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发挥出技术要点的积极作用,实现工程质量的稳固,工程进度的提升。就以往的经验来看,合理支护模板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当中的首要部分。首先,待确定施工组织计划科学合理后,需要先降低后浇带位置垫层标高,一般为50--100mm之间,并以50m为间隔设置便于清除雨水、后浇带垃圾、养护用水的积水坑。此项技术要点偏向于硬性要求,需要加强执行力度,避免在日后工作中出现不良影响。其次,为避免后浇带钢筋与模板缝隙过大从而降低混凝土质量,严禁使用未支设模板情况下的自然搓,并尽量提高两侧模板的紧密性、牢固性和易拆除性。综合来说,合理支护模板能够对后浇带技术的发挥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日后可以对模板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甚至是建立专业的支护体系,促进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发展。

(二)做好浇筑准备

从建筑施工本身来说,由于建筑范围不断的扩大,并且建筑限制条件不断增多,以往的很多施工技术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我国人口不断增多,建筑施工也趋向于高层,在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时候,需提前做好浇筑准备。例如,针对钢丝模板,不仅要通过合理浇捣加强浇筑层厚控制,更要确保振捣器与模板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造成严重的泥浆流失,其中垂直施工缝位置尤其需要钢钎捣实,以确保其密实度合格。从这一点来说,浇筑准备是一项必要性的工作。由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求很多,因此在浇筑准备时,必须做好每一项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三)规范浇筑混凝土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混凝土的相关工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效果得到最大的体现,需规范浇筑混凝土。首先,混凝土的强度要得到合理控制。很多工程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混凝土的强度不够,而是因为混凝土的强度过高,一味的增加配比中的某项原料,导致混凝土强度超出了要求,在实际施工中,无法发挥出后浇带技术的积极作用。其次,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必须得到管理。浇筑混凝土的过程,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第一遍”过程。该过程主要是为了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当中的部分工作提前做好,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必须符合工程需要。有些工程偏向于传统,有些工程偏向于现代,浇筑混凝土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四)科学处理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作为建筑施工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遇到后浇带施工技术后,也没有如期那样取得积极成果,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安排和措施,逐步消除裂缝,巩固施工成果。施工裂缝的存在,已经成为现阶段建筑施工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需科学处理施工裂缝。例如,在处理垂直施工缝时,若为木模板,应在尽早拆除后对两侧混凝土进行及时凿毛和高压水冲洗;若为钢丝网模板,应在混凝土完成初凝后进行压力水冲洗,结合碎片、浮浆处理直至露出冲洗位置的骨料,然后冲净钢丝网片,确定终凝后拆除钢丝网并对施工缝表面作冲洗处理。通过遵循上述的几项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取得一个较为积极的成果,日后应深入研究技术,解决更多的施工难题,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总结: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做出了详细的阐述,目前的建筑施工成果还是比较积极的,例如安全系数提升,建筑质量稳步前进。在日后的相关工作中,需进一步研究其他的施工技术,与后浇带施工技术相配套,健全技术应用体系。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建筑施工技术会有更好的发展,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浇筑技术论文篇(4)

当今时期,建筑单位为了尽量避免混凝土施工中预留变形缝的问题的产生,逐步研发出了一种分离浇筑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使得建筑建设水平取得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建筑单位相关人员应当积极地加强对于后浇带技术的分析及研究,争取在对后浇带技术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到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实现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建设中的更好的应用。本文则主要是谈论了有关后浇带技术的相关理论,以及后浇带施工人员在设计与施工环节对此项技术应当掌握的几个要点,以求使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后浇带技术的相关理论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建设人员在开展房屋建设,尤其是高层建筑与裙带建筑逐渐的建设时,往往要为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预留出一定的变形缝,以保证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结构取得全面的完善。然而,变形缝的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造成了受到温度以及收缩等问题的影响而出现影响建筑质量的有害裂缝的出现,后浇带技术正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机构的施工技术。

具体而言,后浇带是在遵循建筑工程的具体设计以及施工规范的前提下,在建筑工程的基础底板与墙、梁等位置预留特定的临时施工缝,而对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实施不同部位分离施工的一种施工技术。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先暂时地将整体的结构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然后在建筑构件完成内部收缩之后的特定时间内,再为预留的施工缝浇筑混凝土,从而使建筑建设实现结构的整体性。工作人员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结构进行分离的施工,能够有效地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度以及收缩等问题,从而实现对于建筑建设质量的保证。

若单从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功能方面对后浇带技术进行分析,后浇带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发挥的积极作用存在于诸多的方面。首先,它能够在高层建筑建设中通过对高层建筑及裙带建筑之间的结构进行整体的施工,而实现建筑的高、低层之间的有机统一,进而避免建筑沉降问题的产生。其次,它还可以通过混凝土的分离分层施工,而实现对混凝土施工中时间差的有效控制,保证了建筑混凝土施工各个部分的互不干扰。此外,后浇带技术还尤其能够避免新浇筑的混凝土因为受到温度影响而产生膨胀以及收缩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技术的施工要点

后浇带技术作为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工程建设人员一定要积极做好对于后浇带施工问题的研究,以保证后浇带技术作用的正常发挥。本文下面就从后浇带技术的设计以及施工环节谈论一下其施工的要点:

1、后浇带技术设计环节的施工要点

工作人员要切实地推动后浇带施工工作的顺利完成,就必须做好对于后浇带技术的设计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为具体的施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应该在后浇带设计中的以下环节,做好对于后浇带设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首先,严格按照后浇带技术应用的“以放为主,抗放兼备”的施工原则设计图纸。所谓以放为主,就是指后浇带技术施工中应该通过采取措施释放建筑应力,以达到对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的避免。而所谓的抗放结合,就是指在主要使用释放应力的施工措施缓解建筑应力的同时,还要采取抗衡措施来应对没有能完全释放的建筑应力。然后,工作人员要按照以释放应力为主同时采取抗衡措施的施工图纸的要求来进行具体的设计。比如,工作人员要针对图纸的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技术参数的要求,严格地为建筑建设进行后浇带施工的设置及预留工作。

其次,设计人员还应该保证后浇带位置设置的恰当性,除了将后浇带设置到结构受力小的建筑部位,还可以在诸如梁板等类似的弯矩小而剪力弱的反弯点部位进行设置,或者还可以在梁、板等弯矩大但剪力小的中间部位进行设置。而且,工作人员还必须为后浇带施工设计合理的间距,使后浇带施工与房屋建筑的具体构造相符合。比如,在为矩形的建筑物设置后浇带的间距时,后浇带的间距一般要控制在30米到四十米之间,而宽度则在7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间,保证后浇带施工的具体操作环节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设计人员必须注意梁、板的受力钢筋的贯通,在梁、板跨度较大的前提下,适当地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断开处理,并在补齐混凝土之前,将断开的钢筋部位严格的焊接好。而对于跨度较小的梁、板来讲,一般设计人员可以在施工中将受力钢筋进行一次性的配足设计。而且,设计人员还必须注意只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凝固之后,才能够将后浇带上面的部分的模版以及支柱拆除掉,从而避免房屋的梁、板由于支撑的撤出而导致的变形问题的产生。

2、后浇带具体施工环节的施工要点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技术进行混凝土的施工,虽然能够为混凝土施工带来诸多的便利,但是其施工较为复杂,工作人员只有严格控制好具体施工环节的各个问题,才能够真正地保证后浇带施工的作用的有效发挥。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两个具体施工要点做好对于后浇带施工的控制:

首先,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根据后浇带技术的施工设计图纸为其支设模板,使模板支设与图纸中的分块图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部位划分工作相一致,保证整体的模板支设和施工方案达到最佳的契合状态。而且,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好后浇带的具体质量控制工作。比如,模板的支设必须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牢固性,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钢筋的清洁干净必须得到时刻地保持,混凝土还必须具备合格的密实程度,防治渗水问题导致裂缝的产生。此外,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人员还必须在具体的浇筑过程中,根据后浇带浇筑方案的要求来预留和设置试块。

其次,工作人员在使用后浇带技术进行建筑建设时,还应该在地下室的施工建设部位严格地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比如,工作人员在为顶板进行后浇带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设置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厚度,以及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的密实程度,并在对丝网模板进行浇筑与捣振时,严格控制好二者的距离以避免水泥浆的流失;还有工作人员还必须在对混凝土的后垂直施工缝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做好对于混凝土初凝阶段的浮浆及碎片的清理工作等。

三、结语:

后浇带技术对建筑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当今时代整体式的混凝土施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施工技术,积极做好对于后浇带技术的深入研究,必定能够使后浇带技术在更高程度上为建筑建设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因此,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对后浇带技术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以达到在要点部位对于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马智勇. 浅谈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4)

[2]赵湘云. 建筑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 2011(05)

浇筑技术论文篇(5)

采用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稳定性,混凝土浇筑的面积越大,出现水忽热的现象就逐渐明显。如果在空心楼板浇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温度应力,很容易造成建筑工程的开裂现象,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地影响。另外,如果空心楼板出现了裂缝的现象,必然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1 工程实例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工作人员主要选择了相对比较典型的工程实例。该建筑工程的总体面积主要为10000m2左右,从其规模和建筑的方式上可以看出,主要以大面积建筑结构为主。从整个建筑结构中可以看出,主要分为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两种。其中地上结构为5层,地下结构为2层。从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可以看出,施工单位对于施工现场附近环境的重视程度较高。而且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的施工方式。

2 空心无梁楼盖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空心无梁楼盖技术主要是为了提升建筑工程高效性和稳定性。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其中,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首先,工作人员需要设置薄壁管,然后需要设置暗梁结构的形式。然后将混凝土的浆液灌注在其中,这样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基于这种技术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在众多的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都会应用这种技术类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人员一直在对空心无梁楼盖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逐渐能够符合现代建筑结构的发展需求。

3 技术难点和施工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为基础。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都会将具体的厚度控制在35cm左右,高强符合薄壁管的直径不能低于25cm。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混凝土之间的厚度也需要达到一定的优化形式,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但是在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有找到技术的难点和重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施工问题。

从理论上看,如果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为5厘米左右,完全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但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结构层次的面筋部位和预埋管线的空间形式,如果楼板现浇混凝土的厚度没有达到标准,很可能会造成建筑结构的不稳定。如果混凝土结构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预定空间,为了减少砂砾和石子的堆积,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一般情况下,这种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成为典型的技术难点,需要技术人员加强研究的力度。

对于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施工实践来说,如果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没有达到标准,必然会影响到建筑施工工程的稳定性。由于空心板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很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和收缩的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不断提升控制管理力度,保证施工质量。

4 技术方案的确定

对于技术方案的确定工作来说,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具体施工工程的特点,将混凝土配置的比例,浇筑的面积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措施等方面考虑到其中。另外,各种施工措施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以实践和实验为主要的依据。施工人员所采取的的措施类型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4.1 通过抗裂钢筋的设计与配置,将混凝土中可能产生的收缩应力分散,避免硬化混凝土产生较多的不规则裂缝。

4.2 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设计与施工新技术,通过混凝土内部膨胀能的有效均匀传递,补偿混凝土收缩,防止或大幅度减少超长大面积楼板的开裂现象。在本工程中,除预先留置的沉降后浇带外,每隔40m-60m左右设置一条2m宽的膨胀加强带。

4.3 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采用5mm-20mm的小卵石级配,并要求混凝土现场人模坍落度为16cm-18cm,以充分保证不同部位现浇混凝土的匀质性。

5 主要施工措施

5.1 在浇注混凝土前,用水将GBF高强复合薄壁管充分润湿,以保证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与现浇混凝土结合紧密、完好。

5.2 浇注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的人模坍落度在16cm-18cm左右,并用直径3cm的小振捣棒对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侧下部的混凝土进行振捣,防止楼板底部与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下端相接触的部位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同时应避免因混凝土过振而导致该部位砂浆富集的现象。

5.3 加强混凝土的二次抹面和养护工作,在浇筑完的4段混凝土硬化后,用塑料薄膜班盖其表面,大块面积的馄凝土浇筑完毕并硬化后,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d。

6 性能分析

6.1 在非冬施季节,硬化后的楼板进行了充分的饱水养护;在冬施季节,保温保湿养护的楼板在与其紧密接触的养护材料的封闭下失水很少。这为充分发挥UEA混凝土膨胀剂的性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6.2 现行膨胀剂的行业标准中的干空试验是在(20±3)℃、相对湿度的条件下测试,面国内许多地区的大部分季节特别是南方的湿度远高于(60±5)%.考虑硬化混凝土的徐变和应力松弛等因素,楼板在养护后、使用前的时间内产生的实际干缩量可能低于标准值。

6.3 建筑物在交付使用前,均采用墙体材料进行立面围隔,并对楼板充分润湿后进行砂浆找平、甚至装修等交工工序处理。被上述材料筱盖后的楼板基本处于保温、绝湿状态。实验表明,绝湿状态下的UEA~b偿收缩混授土仍有微量的膨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超大面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对超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裂缝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保障,还进一步的满足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谭援强,童政钢,王佳茜,曹国栋.基于离散元法的新拌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堵管行为研究[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

浇筑技术论文篇(6)

1 建筑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的主要功能

1. 1 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差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将整个建筑分为两个或多个部分来施工,待所有部分都完成后再将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有的主体部分沉降,最为广泛使用的技术就是钢筋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小环节。首先是该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压力差,在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整体基础来降低土压力,增加建筑物的埋深,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的整体压力过大,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地面压力过大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后浇带的主要功能,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差,保证建筑物按照原定的数值保持在地下的埋陷深度; 其次就是后浇筑可以调节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时间差,保证前后施工的建筑物都有一个统一的沉降标准,各施工过程增加了自由行和可选择性; 最后就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调节标高差,标高差也就是保证主副楼的沉降差不会相差太远。主要就是为了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外观和施工的效率。

1. 2 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设施受温度的收缩影响

高层建筑的施工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季节的更替所带来的温度变化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因此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降低温度变化给施工过程和建筑物带来的影响是最重要的目标。混凝土浇筑然后硬结,但是这也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受到高温刺激就会导致整个浇筑膨胀,如果受到冷空气影响就会导致浇筑收缩,对浇筑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在混凝土后浇筑施工情况就会大大改善,后浇筑施工能够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内部内部抗压强度,抵制混凝土由于温度原因导致的形变和内部结构的变化,提升混凝土浇筑的效果,进而改善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

2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论

钢筋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决定具体的后浇带施工状况,另一种是根据施工计划和图纸设计决定后浇带施工,以下针对这两种施工状况本文进行具体的讨论和分析。

2. 1 根据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决定后浇带施工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决定后浇带施工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施工状况决定后浇带的施工,这样的优点就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率,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任何无法预知的状况都有可能会发生,根据具体的实际状况设计具体的后浇带可以有效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事物给整个工程带来的损害。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现有一部分建筑的沉降程度比其他建筑物都要严重,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的状况安排该建筑物的后浇带,保证其和其他建筑部分不同。以使得整个施工工程质量的保障。这就是根据施工实际状况决定后浇筑的优势!

2. 2 根据实际的施工图纸设计后浇带施工

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安排后浇带不同的是根据设计图纸来实施后浇带施工,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所有的施工过程都能按照具体的设计图纸来实施,降低了施工过程总出现事物的可能性,保证整个施工过程都能够按照计划来实施,整个施工过程的可控性比较良好,比如可以根据施工计划设置后浇带施工过程的很多细节,例如设置后浇带的宽度、后浇带的支撑系统和后浇带的断面设计等,这些都是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项目工程。

3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关于钢筋混凝土后浇筑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和价值意义,参与建筑施工的工作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实际上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后浇筑施工技术存在的意义和应用价值非常大,对整个建筑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下主要来讨论钢筋混凝土后浇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价值意义。

3. 1 结构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

结构混凝土浇筑时区别于其他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的有一种施工技术,在结构混凝土后浇带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保证施工质量。首先是要保证后浇带的浇筑厚度必须要和结构混凝土的厚度相符合,避免由于厚度的问题导致钢质网片模板受到大压力不均,最终整个尺寸出现严重偏差。其次就是为保证整个施工质量可以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垂直施工的方式,必要时也可以在施工缝处用钢钎捣实,确保建筑物的抗压能力和抵抗外界重击的能力! 这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应用,也是最主要的应用。

3. 2 后浇带对于整个浇筑过程具有保护作用

后浇带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从而对整个施工过程起到保护作用。主要的措施有: 底板后浇带是关键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在这个施工过程中可以在后浇带两侧设计挡水砖墙,预防其他外来的污水或者不必要的水流入后浇带内,从而有效保护了钢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其次就是在后浇带施工完毕的接缝处可以运用木板或者其他合适的物品进行封盖,以确保钢筋和钢筋混凝土的干净整洁,确保钢筋混凝土能够完好无缺地凝固,确保后续的施工都能够顺利开展! 后浇带的这种保护作用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在保证施工质量方面!

3. 3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后浇带施工的时间和强度

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浇筑需要不同的后浇带施工,而且对后浇带施工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简单地说就是后浇带的施工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而且在钢筋混凝土施工后在后浇带施工之前还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其中必须要做的就是要对混凝土凝固后浇筑场地进行杂物清洗,保证后浇带施工的环境干净整洁,后浇带施工在这里的主要应用就是保证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钢筋混凝土的凝固程度切实符合建筑的需求和要求,总之这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满足建筑方的施工需求。

4 小结

言而总之,钢筋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后浇带的施工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来实施,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后浇筑的施工质量和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必要时还要采取一定的临时保护措施以确保后浇带施工的施工质量和需求,防止后浇带施工之后又有杂物或者污水进入浇筑带内,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而且会给后续的施工过程带来不便,也只有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本文对于后浇筑施工技术及其技术的应用的分析过于简便,实际上后浇带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还有很多,更深一步的探究还有待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浇筑技术论文篇(7)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住宅建设占建筑工程的大部分,随着住宅建设数量的增多,投诉率也逐年递增,特别是有关楼板裂缝的投诉率。所以在民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施工,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本文论述了民用建筑结构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钢筋工程施工以及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方案;技术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construction, as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the rate of complaints also increased year by year,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concrete floor cracks of the complaint rat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ivi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formwork construction,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and concret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cheme; technical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U7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本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民用建筑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确定出民用建筑施工的最优方案,为民用建筑施工提供基本规范。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民用建筑施工的方案,为民用建筑施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二部分指出了民用建筑模板机构施工;第三部分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最后一个部分对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总之,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进一步优化了民用建筑施工技术,为民用建筑的建设施工提供了重要前提。 1.民用建筑结构施工方案。 1.1民用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架结构的板、梁、柱的混凝土,均采用在施工现场就地浇筑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整体性比较好、适应性强,但施工现场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模板,并应解决好钢筋的加工成型和现浇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灌、振捣、养护等问题。现浇框架结构柱、梁模板可采用组合式钢模板、胶合板模或整装散拆,也可采用滑模施工。采用组合式模板用于楼盖模板设置的时候,还可利用早拆模板体系,加快模板的周转利用。 1.2剪刀墙结构施工方案。 现浇剪刀墙结构一般可以采用大模板和滑动模板的施工工艺。首先,大模板工艺广泛用于现浇剪刀墙结构施工中,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装修湿作业少、机械化施工程度高等各方面的优点。大模板建筑的内承重墙都运用大模板进行施工;其次,滑动模板工艺用于现浇剪刀墙结构施工过程中,结构整体性能好、施工速度快。楼板一般是现浇,同时也可以采用预制。 1.3筒体结构施工方案。 钢筋混凝土简体的竖向承重结构均采用现浇工艺,从而能够确保民用建筑的结构整体性,模板可采用工具式组合模板、大模板或滑动模板。内筒与外简(柱)之间的楼板跨度常达8-12m,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或以压型钢板、混凝土薄板作永久性模板的现浇叠合楼板,也可以采用预制肋梁现浇叠合楼板的方法。 2.民用建筑模板施工技术 2.1柱模板用组合钢模板。柱子的四面边长均按设计宽度由钢平模拼成,四角采用连接角模或阳角模,上下左右均用U 型卡连接,柱子底部加小方盘定位,顶部与主梁、次梁连接处,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尺寸,另行制作顶模板,设三道支撑,长撑用钢支顶,短撑用木枋并对下竖枋支顶,下撑用木枋。 2.2梁板模板采用门型刚架组合式脚手架作支撑,梁板采用木模,门架布置的间距和承载能力要经过核算方可使用,挑檐板门式刚架之间的联接, 在垂直方向使用连接棒和锁臂,在脚手架纵向使用跨度1.8m,深梁处采用0.9m;挑檐模板必须撑牢拉紧,防止向外倾覆,确保安全。 2.3柱拆模要掌握好柱卡或对拉螺栓的拆除时间,过早松脱会导致柱面变形或出现裂缝脱皮现象,过迟松脱会造成模板难拆和抽不出螺栓的情况。拆模后应及时修补柱面,及时清除粘结在模板表面上的水泥浆,重复使用前须涂刷模板隔离剂,涂刷时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施工缝。要派专人复核模板位置、尺寸是否准确,支顶是否牢固,浇注混凝土后再复核一次,发现问题立即修正,施工质量和安全是否保证,支模质量是关键。 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由现场加工成型,由人工负责绑扎。钢筋的绑扎顺序:柱钢筋绑扎梁钢筋绑扎板底钢筋绑扎板支座处负筋绑扎。钢筋进场要有完整的试验报告、原材料合格证。钢筋搭接长度、搭接位置及现场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遵守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用预制砂浆块按不同部位的要求绑扎在主筋上,以确保工程质量。 3.1柱竖筋直径较大者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直径较小者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接头应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搭接长度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接头相互错开35d。 3.2柱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3.3柱节点加密箍筋采用以下工艺处理:在柱端箍筋加密区Ln 范围内, 取梁的高度将加密箍筋预先各扎2φ12 竖筋, 短竖筋上端加长3cm,下端增加长度为密箍的间距,并用电焊机将φ12 短竖筋与箍筋的接触处全部点焊牢固,然后穿梁的纵筋。落梁筋前,将绑在竖筋上的扎线拆除掉。落梁筋时,套箍随同梁筋同时落入模板内,到此整个工艺结束。 3.4梁的纵向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φ25 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φ25mm 时,短钢筋与纵向钢筋相同直径、规格,必要时 可用电焊将纵筋与短钢筋点焊连接,防止二层钢筋移位。 3.5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3.6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的净间距应留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先浇筑该层全部柱的混凝土。待每一层的楼面模板安装后,钢筋绑扎完毕,垫好保护层垫块,有关部门验收后逐段浇筑梁、板的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按下列原则进行: 4.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柱、板的清扫口应先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4.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0 左右。 4.3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4.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隔,其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后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5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己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整完毕。 4.6柱浇筑前,或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200mm 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4.7施工缝处必须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清除松动的石子和水泥浮浆,并用水冲净,清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4.8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来控制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应用刮尺抹平表面。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民用建筑在城市的建设中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加强民用建筑施工的技术总体显得尤为重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明达.某民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08年第9期. [2]姜辉.梁式转换层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0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浇筑技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1-011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1.055

在我国当下的建筑业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就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后出现裂缝的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后出现裂缝的原因

在我国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在这种现状下,笔者对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如下:

1.1 温度影响

在土建工程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由于这一技术本身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如果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外界的温度升高,就很容易造成浇筑混凝土温度压力的出现,最终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2 水泥水化热现象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水泥水化的过程会造成热量的产生,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所浇筑的混凝土本身较厚,造成了混凝土内部水化现象产生的热量不能够较好地得以疏散,这就会使得建筑的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度出现差值,最终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

1.3 混凝土自缩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后需要靠两成的水分进行硬化,这就使得一些施工人员往往因为没有把握好混凝土浇筑后的水分蒸发,造成了混凝土收缩现象的发生,最终引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此外,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往往会在混凝土的配比中添加一些添加剂与矿渣,这也会造成施工人员对于建筑混凝土水分蒸发的控制失误,最终引发混凝土裂缝的现象发生。

1.4 约束力较强

在土建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由于这一技术浇筑的混凝土往往较为厚重,这就使得地基会对浇筑混凝土造成较大的约束力,这种外部的约束力很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施工人员需要对其予以重视。

2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为了能够切实解决我国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笔者从温度的控制与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裂性能两方面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发展。

2.1 温度控制

我们在上文中了解了温度造成的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通过温度控制的方式,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常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具体的温度控制中,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2.1.1 水泥使用量的控制。由于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因水化现象会产生热量,所以如果能够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控制水泥的使用量,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所以,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减水剂与混合材料的方式代替水泥,以此杜绝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

2.1.2 浇筑温度的控制。由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内外温度不一致造成的裂缝现象,所以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时温度的方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具体来说,施工人员需要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如果一定需要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施工就需要做好混凝土降温的准备,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

2.1.3 强制降温手段的应用。为了避免土木工程建设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外温度不一致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必要时施工人员可以通

(下转第30页)

(上接第111页)

过强制降温的方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中预埋水管后通过通水的方式,就能够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强制降温,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2.2 抗裂性能的提高

除了对温度进行控制外,施工人员设法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抗裂性能,也能够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2.2.1 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与添加剂的应用。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裂缝的出现,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保证混凝土材料的正确配比以及较好使用添加剂的两种方式,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不会出现裂缝问题。具体来说,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选择混凝土配比材料、进行混凝土配比以及进行具体施工;而在添加剂的应用中,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中添加添加剂,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自缩性得以较好控制。

2.2.2 增强材料和配筋的应用。为了能够切实避免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裂缝的产生,施工人员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有机纤维、金属纤维以及无机纤维,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抗裂性能,保证土建工程质量。

2.3 内、外部约束力的减少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地基对浇筑后大体积混凝土造成压力所引发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在地基上使用滑动层,在混凝土上使用沥青或砂垫层的方式,以此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能够自由的进行变形,这样就能够较好地杜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裂缝问题切实制约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的策略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锋.论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J].江西建材,2016,(3).

[2] 李晴,吴林兵.关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 工技术的研究思考[J].江西建材,2016,(3).

浇筑技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79-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质量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艺的不同严重影响着建筑结构及其质量,混凝土施工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实施不同的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强度和质量,为建筑的整体框架奠定坚实的基础。

1.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工艺

1.1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技术

一般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整体结构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不允许预留工缝。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混凝土的连续性,在施工中一般采用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法,混凝土的浇筑分为上下两层,当下层的混凝土初凝后要保证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毕。采用这种施工技术应该对结构平面适当的进行控制,不应该有过大的平面结构。浇筑施工时应该从短边开始沿着长边进行浇筑,也可以采用中间到两端的浇筑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1.2混凝土剪力墙的浇筑

剪力墙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墙体,其浇筑的方法一般采用长条流水作业法。在进行浇筑时候可以将整个墙体分为两个部分,分开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还应该预留一定的施工缝,根据剪力墙体的设计和配筋做好振捣工作,振捣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出现气泡。分层浇筑时需要控制浇筑层,一般情况下应该将浇筑层控制在750毫米左右。

1.3混凝土分段浇筑技术

采用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时,一般会增加浇筑强度,但是一些施工机械不能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分段浇筑。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从混凝土的底层开始浇筑,浇筑一段时间后再开始第二层的浇筑,如此循环向前浇筑混凝土各个层。混凝土的分段浇筑方案适用于面积较大但厚度适当的混凝土。

1.4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大体积的混凝土通常情况下具有较大的结构面积,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结构裂缝,由于降温或是收缩的影响也使得结构裂缝越来越大。为了有效控制好混凝土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尽量在浇筑的过程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缩小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首先应该做好材料的选择,对水泥进行选择时候应该选用低热量的硅酸盐水泥,在水泥中添加一定的减水剂或是粉煤灰,此外,还可以添加舒缓或是早强的添加剂,混凝土材料的添加过程中应该减少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用水量,采用的石子应该具备较大粒径,也可以使用中粗砂,当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应该在材料的运输设备上搭建遮阳装置,混凝土的搅拌应该采用低温水或是冰水进行搅拌。混凝土的浇筑应该适当的扩大浇筑面积,减少混凝土浇筑的厚度,降低浇筑速度,当浇筑温度较高时应该使用循环的冷水进行降温。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应该及时排除污水。

2.建筑混凝土浇筑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建筑物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对混凝土强度具有更高的要求,此外,一些桥梁建筑等重要的结构物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时,应该选用高强度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对于低层建筑的建设或是建筑中使用的装饰混凝土,对其强度的要求一般较低。对材料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信誉度和产品的质量问题,提高材料的质量保障,做好混凝土的试验和检查工作。

2.2混凝土的振捣和施工缝的预留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钢筋的配置存在一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会导致混凝土和钢筋发生离析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要适当的控制振捣强度,降低振捣幅度。较大的振捣强度可能会引发混凝土砂浆的离析,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在对混凝土墙体进行浇筑时,在结构物的底部应该预留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的材料要与混凝土的水灰比相同,这样就可以避免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产生开裂现象。

2.3浇筑混凝土的养护

一般浇筑的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为一个月。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够,最终使得混凝土结构物的使用年限逐渐缩短。在较冷的地区进行施工应该适当的增加混凝土表面保温层厚度,或者可以通过火炉加热的方式提高施工环境的周围温度,从而达到混凝土养护的作用。

2.4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应该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避免浇筑的混凝土过厚造成钢丝网的变形,从而使得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出现尺寸偏差。为了避免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出现水泥浆的流失现象,对振捣器和模板的距离应该有效控制,对于垂直施工缝的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应该使用钢钎捣实,这样就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该高于路面两侧混凝土的等级,尽量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为了避免新老混凝土的交接地带因为收缩产生通缝,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该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

3.结语

建筑混凝土的浇筑强度与整个建筑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浇筑过程中要适当的进行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指标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结构的安全性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都是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主要目的。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质量,要适当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此外,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按照施工的具体规定进行材料的选择,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提高施工技术的使用效果。为了避免施工环节出现漏洞,施工单位应该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各个环节进行监视,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保障建筑施工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兴祥.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5).

浇筑技术论文篇(10)

在我国当下的建筑业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就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后出现裂缝的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1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后出现裂缝的原因

在我国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在这种现状下,笔者对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如下:

1.1温度影响

在土建工程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由于这一技术本身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如果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外界的温度升高,就很容易造成浇筑混凝土温度压力的出现,最终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2水泥水化热现象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水泥水化的过程会造成热量的产生,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所浇筑的混凝土本身较厚,造成了混凝土内部水化现象产生的热量不能够较好地得以疏散,这就会使得建筑的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度出现差值,最终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

1.3混凝土自缩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后需要靠两成的水分进行硬化,这就使得一些施工人员往往因为没有把握好混凝土浇筑后的水分蒸发,造成了混凝土收缩现象的发生,最终引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此外,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往往会在混凝土的配比中添加一些添加剂与矿渣,这也会造成施工人员对于建筑混凝土水分蒸发的控制失误,最终引发混凝土裂缝的现象发生。

1.4约束力较强

在土建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由于这一技术浇筑的混凝土往往较为厚重,这就使得地基会对浇筑混凝土造成较大的约束力,这种外部的约束力很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施工人员需要对其予以重视。

2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为了能够切实解决我国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笔者从温度的控制与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裂性能两方面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发展。

2.1温度控制

我们在上文中了解了温度造成的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通过温度控制的方式,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常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具体的温度控制中,应从三个方面入手:2.1.1水泥使用量的控制。由于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因水化现象会产生热量,所以如果能够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控制水泥的使用量,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所以,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减水剂与混合材料的方式代替水泥,以此杜绝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2.1.2浇筑温度的控制。由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内外温度不一致造成的裂缝现象,所以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时温度的方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具体来说,施工人员需要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如果一定需要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施工就需要做好混凝土降温的准备,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2.1.3强制降温手段的应用。为了避免土木工程建设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外温度不一致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必要时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强制降温的方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中预埋水管后通过通水的方式,就能够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强制降温,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2.2抗裂性能的提高

除了对温度进行控制外,施工人员设法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抗裂性能,也能够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问题。2.2.1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与添加剂的应用。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裂缝的出现,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保证混凝土材料的正确配比以及较好使用添加剂的两种方式,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不会出现裂缝问题。具体来说,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选择混凝土配比材料、进行混凝土配比以及进行具体施工;而在添加剂的应用中,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中添加添加剂,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自缩性得以较好控制。2.2.2增强材料和配筋的应用。为了能够切实避免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裂缝的产生,施工人员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有机纤维、金属纤维以及无机纤维,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抗裂性能,保证土建工程质量。

2.3内、外部约束力的减少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地基对浇筑后大体积混凝土造成压力所引发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在地基上使用滑动层,在混凝土上使用沥青或砂垫层的方式,以此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能够自由的进行变形,这样就能够较好地杜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裂缝问题切实制约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的策略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锋.论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J].江西建材,2016,(3).

[2]李晴,吴林兵.关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思考[J].江西建材,2016,(3).

[3]王楠.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5,(20).

上一篇: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 下一篇: 林业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