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健康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21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1)

护士的工作超负荷主要是这样几个原因造成的:护士人数少,一般来讲护理比例应该在1:2左右,但是目前深圳护士护理比例达不到1;1,导致了一个人做几个人事情的现象;“三班倒”的上班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导致护士生物钟严重紊乱,身心疲惫;工作的突发性强,导致习惯性紧张,心放不下来;一些非护理类的临时与额外工作也非常多。与负荷不成比例的是:护士工作的待遇低,在一些医院与医生的收入差距可达数倍(包括医生的灰色收入),付出多回报少,让护士工作的状态受到影响。在深圳地区,护士分为正式编制与非正式编制之分,其中临时性质的护士占60%以上,她们做着跟正式护士一样的工作,权益却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严重。

1.2病人要求高、医患矛盾多

医院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导致了护士工作的风险大、责任多。护士是医院中与病人接触最多的人员,过重的工作负担使得她们无暇对个别病人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同时,病人与其家属性格素质不均,一些家属对护士职业缺乏尊重,态度差,把自己的情绪强加给护士人员。一些素质很差的家属或者醉酒的病人、甚至一些社会无赖对护士无理取闹。在护理过程中,一些病人与家属不理解、不配合、不满意的现象,有的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有的因为不满意而进行人格辱骂甚至大打出手。据调查:90%以上的护士都有此类不愉快经历。

1.3责任高、风险大

医疗护理的风险很大,一些治疗中的问题很容易在护理中反映出来,导致责任扯皮,护士成为医疗责任的替罪羊。尤其是一些危重病人的护理,这些病人有的已经病入膏肓,一旦出现丝毫的疏漏,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需要承担极大的责任。有的危重病人家属并不接受事实,甚至把病人正常的病情恶化理解为护士护理工作的责任,产生医患矛盾,而护理工作因为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多,很容易被人乱抓把柄。这种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的状况,导致护士职业普遍极其缺乏安全感。据调查:87%以上的护士感到在听说发生病人意外是都会高度紧张,害怕是自己的责任。

1.4来自其它方面的压力

护士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压力。例如:护士工作的高负荷挤占了护士进行岗位进修的时间与精力,使她们很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士普遍缺乏升职机会,影响了其工作情绪与积极性。工作的性质所限,缺乏社会交际的机会,年轻护士的个人婚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据深圳一家医院工会的调查:医院113位护士中,大龄女青年(30所以上)的5位,10年来护士出生的院级领导为0;同样对医生的调查数据是:超过30岁未婚的女青年为0,院级领导11人,其中9人为医生出身。

1.5压力带来的影响

护士工作的压力使得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很强,正像深圳一些护士所说“压力太大没有时间笑”,这充分反映了问题。同时,她们的身心健康状态受到影响,普遍患有各种疾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据调查其中90%以上的人患有亚健康疾病,其中内分泌失调为首。护士工作的压力太大,导致一些护士工作不安心,一直寻求跳槽或者改行的人很多,部分护士希望通过学习进修成为医生,有的甚至到其它公司中做服务工作。由于深圳护士的临时编制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加剧了护士的离岗现象。深圳某医院一年内离岗的临时护士达到21.5%。

2护士心理健康教育:压力调适的方法与途径

2.1转变态度,积极乐观向上

针对护士的职业倦怠感,要加强精神状态的调适。护士要热爱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来自护士工作的工作压力与人际压力有一个足够的心理预设与应对准备,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形成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要利用团队的作用,可以积极形成集体应对压力的积极状态,互相勉励与学习,有利于激发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据调查发现:一些性格乐观、交际能力强、积极性高的护士压力要小。

2.2学会排解,经常进行解压

面对压力大、待遇低造成的负性情绪,以及在医患纠纷中产生的不公平、不协调时,要正确认知,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宣泄消极情绪,进行自我调适。例如:变换一下环境,如室外观景、逛商店、美好事物想象、进行休假郊游等等。同时,可以用学习活动排解压力。例如:参加继续教育、寻找工作中的成功体验等,增加自己的内控力,对于一些自己无法排解的问题,可以请示同事与领导进行帮助等。

2.3学会沟通,掌控人际关系

沟通是解决与病人关系的关键。首先,要对病人与家属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敬业精神,对病人的爱心是赢得病人与家属支持的基础。同时,针对一些护理中的问题,要学会沟通技巧,使得隔阂、误会、矛盾逐步化解。要认真聆听患者的谈话,重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就容易有效的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形成护士情绪的良心循环。另外,通过沟通,还能够在同事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使工作氛围协调一致,享受到来自同事的信任、支持与帮助。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2)

【关键词】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认知状况;健康教育现状

6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1-02

在社区之中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民众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被越来越多的社区医院所重视。而通常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执行者为社区内的护士,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会对开展健康教育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我市的166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以护士文化程度为核心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市9个社区中的166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中专组护士88人,年龄21岁到33岁,平均年龄(24.7±4.5)岁,平均工作时间(4.8±2.2)年;大专本科组护士78人,年龄22岁到32岁,平均年龄(25.1±4.8)岁,平均工作时间(4.7±1.6)年。两组护士的平均年龄、平均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与评价指标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接受调查的护士进行问卷填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现状、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三个部分,三项的分数分别为40分、30分、30分,问卷的满分为一百分。通过比较社区护士的问卷得分,来反映其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χ±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P

2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专组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现状为(30.4±4.2)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为(19.2±4.9)分,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为(20.6±5.7)分;大专本科组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现状为(37.7±3.3)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为(26.9±4.0)分,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为(28.4±2.9)分。两组护士的健康教育现状、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当今社会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市民的生理健康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但目前在社区内进行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在健康知识的普及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说本文所重点讨论的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就是阻碍健康教育在社区内得到普及的主要因素。通常如果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储备不足,或者对健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就很难让社区内的健康教育达到很高的水平。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护士文化程度的影响,和大专以及本科文化程度的社区护士相比,中专文化程度的护士对于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显然并没有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而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在当今的许多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护士文化程度有很大一部分在大专或者大专以上,因为这类护士往往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如果社区护士的文化程度过低,那么当居民对健康教育知识存在疑问的时候,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甚至会对社区健康教育产生反感情绪,影响后续健康教育的开展。而要解决社区健康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现状,可以从加强对中专护士的培训以及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细化两方面入手。特别是在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社区护士的学历基本没有超过中专,提升这类护士的健康教育认知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社区护士在对待健康教育的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

综上所述,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受到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目前开展健康教育的护士以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为主。而要改善社区健康教育的现状,提高中专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 角色形象 行为适应

1 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角色形象护士是以护士的角色形象活动在服务对象的地域环境及与他们的关系之中,而且总是不断地与其共存的环境和个体或群体进行着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以及护理工作的专业特性及职业特征决定了护士在健康教育中主要执行者的位置,因此,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形象是健康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1.1 具有相关的专业及人文理论的知识 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应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人文理论如心理学、教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实施健康教育。

1.2 具有较强的系统评价能力 包括护士对自身的评价,对病人的评价及对护理程序、教育程序应用效果的评价等。在健康教育中,护士要对教育程序各环节不断进行评估-确定存在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评价,不断调整健康教育计划,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运用恰当的沟通交流技巧,将教育程序和护理程序融为一体,环环相扣,协调一致,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1.3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在健康教育中,护士要保持“高敏”状态,及时准确地对病人身心健康方面的“报警信息”做出最迅速的反应。时时、事事言行都要合乎职业道德和病人的利益,要正视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挽救病人生命使命的挑战,避免由于护士自身的疏忽及工作不到位对病人利益造成的伤害。

1.4 具有易被接受的亲切感 在健康教育中,从最初的护患接触开始,护士就要以良好的气质、风度、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言谈等内在和外在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专业形象,表现出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给病人以可信、可敬、可亲的感觉。用娴熟的专业技术及处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取得病人的信任,妥善运用个人的沟通、表达技巧,在尊重病人、理解病人的基础上用真挚的同情心、坦诚的态度、宽容的品质让病人接受自己,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让病人有亲切感,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为实现病人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其自愿接受并配合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行为适应在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行为适应是指护士与服务对象的良好关系,以及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积极作用。人际关系的协调水准和环境适应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每个个体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他的社会角色塑造。同时,护士是群体角色形象,所以每个护士都要适应群体文化的特征。行为适应最重要的环节是调整自己,它的核心是加强自我调整和自我重塑。失去了自我调整的能力和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失衡现象,工作中表现出不适应、不协调,甚至于无法进行正常的健康教育工作,可见护士个人的行为适应不良是影响自己身心健康和降低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1 转变观念是保证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 系统化整体护理注重于病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为病人提供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内的整体服务。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教育程序是护理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桥梁。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只有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爱心满足病人的信息需求,才能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理解,才能使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2.2 加强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要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护士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外,还必须涉及范围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如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领域,任何知识的掌握都会给我们的临床护理教育实践以有力的支持。我们应该自觉通过各种相关知识的学术讲座、专题护理查房、各类型的培训班等方式系统学习有关健康教育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20-01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护士通过正确详细的健康教育指导, 可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 掌握维护身心健康的方法, 达到预防疾病、 减轻痛苦、 促进康复的目的。我科自2004年12月始开展细化健康教育方法的工作至今,众多患者反馈良好, 现介绍如下。

1方法

1.1掌握交往艺术:健康教育是通过沟通实现的, 成功的沟通有赖交往的艺术。 我科的患者以癌症患者居多, 大部分来自农村, 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心理压力程度均会影响接受健康教育的成败与准确度。 欲使患者能掌握正确的相关健康知识, 护士必须掌握如下原则:

1.1.1三A原则:护士应充分接受(acept)患者、重视(attention)患者、 尤其要经常赞美(appraise)患者。 我科护士高度发扬人道主义,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关心体贴患者, 一视同仁; 重视第一位患者的病情与自我感受; 善于发现患者的优点、 长处, 多赞美、 多鼓励, 让其拥有愉悦的心理状态, 在赞美声中完成治疗全程。

1.1.2首轮效应:即患者对护士的初次印象。此效应在交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患者可通过与之接触的第一位护士的问候语、 仪表、 表情、 眼神、 行为、 思想等产生初次印象。 教育中,应有合适的尊称、 热情的语调、 轻缓的语速、 得体的仪表、 亲善的表情、 温和的眼神、 关切的行为、 专业理论严谨的思想与患者悉心交流, 使患者住得安心, 舒心, 战胜疾病有信心。

1.1.3具有真诚的态度和适当移情:移情是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间情绪、情感相互交流的一种替代性体验。在护患活动的过程中,护士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善于设身于患者的位置,体验患者的感受,理解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并适时让患者知晓,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感受到温暖和得到支持,从而更加信任护士,愿意接受护士的帮助。

1.2扎实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 其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成人高考、 自学考试, 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外培外送, 汲取最新护理理论; 同时将理论学习范围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如社会学、 预防医学、 心理学、 教育学, 这些理念均可作为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强有力后盾。

1.3健康教育资料规范化: 将科内常见病种集中整理, 规范单病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利用计算机系统, 建立专属文件夹,汇总资料, 用winword文字处理软件, 选取适合老年人的二号字体, 编缉病因、 诱因、 用药常识、 饮食、 行为指导、 科室联系电话,打印为宣传单形式, 装订成册, 供医务人员查询。 患者入院后,由管床护士发放相关疾病的宣传单, 逐一讲解。

1.4管床护士全权负责: 患者入院当天即健全个人资料, 尤其注意其学历、 工作环境、 嗜好、 家庭成员等, 以充分了解患者, 以贴近患者的方式与其沟通; 在院期间, 除发放宣教单外, 还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项护理操作中, 牢牢抓住与患者交往时的每一分钟, 进行讲授, 如为正在输液的患者更换吸氧鼻塞时, 便可讲授药物的药效, 不良反应等; 出院后, 及时电话或上门回访患者, 并对在院期间所授的知识适当提问, 以加强患者记忆, 确保健康教育质量。

2讨论

2.1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临床健康教育是一种解决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增强整体护理效果,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是医院向患者及有关人群全面服务、 扩大医院社会功能的重要内容。 护士通过正确的理论讲解, 改变了以往护士就是“ 打针发药、 高级保姆” 的错误认识, 取而代之的是“ 高素质的21世纪护理人才”, 无形中提高了护士地位。 通过接受系统地、 耐心的讲授, 患者获取了自我保健知识, 增强了自我护理能力, 改善了预后, 减少了再入院率, 也对医院产生了高度信任感。 通过言语交谈、 心理接触做基础, 使医患矛盾和误解在熟稔、 轻松的氛围下沟通, 也可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2.2临床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健康教育不仅是护理工作而且是整个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未来医院中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 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 因此,护士须对讲授时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详细分析, 有预见性, 胸有成竹, 临场不乱。

2.2.1注意讲授的时机及知识量: 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的讲解, 切不可将正在熟睡中的患者叫醒, 也不可在患者将要入睡前进行, 更不可在患者疾病发作时。 每次讲解应抓住患者最想

了解的最重要的部分, 内容不可过多, 分次进行, 以免遗忘或患者疲倦。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5)

1现代护理理论

1.1树立护理观是每个护士的主导思想,更要掌握护理观念。

护理观:是护理学科的根本观念与看法,它属于哲学的范畴,是关于人的健康、环境、护士素质认识的总和,由于是理性认识,因而在护理实践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代护理观:就是身体护理观、专门学科观、职能扩延观、护理过程系统观,它是护理理论的思想基础。现代护理理论认为,人的健康与其生活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人的心理、精神、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对病人病情的转变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它的指导下,护理工作的重点才能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形成新的价值方向,使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宽到人的心理、行为、文化、社会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护理学理论体系。

1.2现代护理工作的特点。

1.2.1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从重视生物的改变到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

1.2.2护理的目标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1.2.3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的角色向多元化发展

1.2.4社会性强,服务于人类生命的全过程。

1.3护理职能的延伸,从单纯的疾病护理、生活服务、技术操作,护理的职能已延伸到维护、促进、恢复健康的职能。

2现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思维观念

护理工作是为了人类的健康、社会建设服务的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我们必须提高现代护士的素质,专业水准,促进学科理论的发展,才能面向现代化的护理,面向未来及与国际的护理专业相平行。

2.1面向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修养,形成新的现代护理。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提高了,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渊博的人文科学、社会学、自然学科知识,尤其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能够独档一面地开展专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护士是医生最默契的医疗伙伴,不只是助手,还是更高层技术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因此护士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了解国内、国际护理学的发展趋势,运用理论联系实践,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挑战未来。

2.2适应多种角色护理,培养综合能力。从南丁格尔创建护理专业分析,护士的角色化形象经历了“母亲形象”、“宗教形象”、“南丁格尔形象”和“现代形象”的四个阶段。现代护士角色形象的要求,护士不仅仅是病人的照顾者、康复者、而更多的是去担当病人及人群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健康行为的倡导者。所以现代护士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2.2.1观察力要敏锐

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除要观察生命体征外,还要观察病人细微外表的行为、躯体动作或语调等变化,以便了解病人内心活动和各机体变化情况。

2.2.2记忆力要准确

护士的职责是执行医嘱,每项工作必须数量化,且数量要准确。数量出了差错,轻者怡误病情,重则造成严重责任事故。

2.2.3情绪要稳定

护士的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对病人及其家属都有直接感染作用。护士的积极的情绪、和善的表情举止,不仅能调节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唤起病人的治疗信心,增强安全感。

2.2.4思维要独立

护士必须有独立思维品质,在繁忙中做到心中有数,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样在紧急抢救时,能迅速、准确,而不会不知所措。

2.2.5兴趣要广

为了适应各类病人护理的需要,护士要有广泛的兴趣,因每个病人的兴趣不同,而各投所好,调节好病人的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2.6语言修养要好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交往的重要工具,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并且要注意语言技巧,能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2.7性格要温柔

护士要有良好的性格,对自己应自尊、自爱、自信、严以律己,做事不可偏激、独断,这样才能与病人和同事和睦相处,完成好自己的护理职责。

2.2.8工作要有灵活性

护士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病人处置,边观察边思考,做到准确、无误、互不干扰。

2.2.9身心要健康

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工作,它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身体健康。若护士身体不佳,精神不集中,执行医嘱时,易发生差错,此外接触病人时被传染的机会相对增多。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R49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c)-085-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普遍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职责之一,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

健康教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下救其萌芽”,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健康教育的意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及医学模式的影响下,这种意识未被重视而逐渐被淹没。20世纪20年代,健康教育理论开始引进我国。1934年,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1978年以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和整体护理观的确立,护理健康教育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997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邀请美国罗马林达大学健康教育专家来华讲学,首次将“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引入我国。此后,随着临床路径医疗服务模式的引进,国内一些医院制订了健康教育路径图或用个体量化健康教育方法等尝试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列入了护理计划之中。不仅使得护士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以确立,而且使我国健康教育工作向国际化水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2.1对护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王亚红等[3]对某三甲医院126名护士的调查显示,37.3%的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可有可无,11.1%的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没有必要,61.9%的护士未应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调查表明,85%的护士对开展健康教育存在不同的认识上的误区。虽然开展整体护理后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被纳入了护理工作范畴,但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医院及各级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具体而有效的监控和考评机制;许多护士的思想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阶段,把完成治疗、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看成护理工作的“硬指标”,而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当成“软指标”,仅仅满足于完成治疗任务,忽略了护理健康教育。

同时,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普遍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只有医生能治病救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只是打针、送药、端大小便器而已,不重视护理工作,近年来开展的整体护理工作也只不过是对患者改善一下服务态度,增强点责任心而已。因此,临床工作中,多数患者只相信医生的解释,对护士健康教育持怀疑、否定态度以及不信任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

2.2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过于简单

一项对146例住院患者的调查发现[3],100%的患者喜欢护士给予健康教育,但有95%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不够详细,24.7%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的时机不当,17.8%的患者认为未能因人施教。很多护士将护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教混为一谈,健康教育内容程序化,仍以疾病知识教育为主,预防、保健、康复为辅,忽视心理以及人文、社会知识教育;只注重疾病教育方面,对心理护理资料没有量化,内容不具体,缺乏针对性,泛泛而谈,灌输得多而反馈得少,单向传播多而双向交流少;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心血管疾病、骨折等患者健康教育指导仍处在常规性教育内容上,对不同需求的患者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患者个体化需要的内容,往往又因忙于各种基础操作,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2.3护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某医院的一项调查表明[4],该院现有护士中有82%为初级护士,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低,知识面狭窄,且知识结构陈旧,更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培训。而医院对健康教育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资金不足,缺乏发挥职能作用的支持条件。统计结果表明,医院普通病房实际床护平均比为1∶0.36,最低的仅为1∶0.26。护士缺编严重,而患者的护理需求又不断增加。整体护理引进后,护理工作量逐渐增多,护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及较频繁的大小夜班轮转,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繁忙时段护士根本无时间去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健康指导,更谈不上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健康需求。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士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压力更大,有的已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畏惧及厌倦感。上述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认真评估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希望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有益于自身健康的信息,特别是住院患者,更希望在住院期间通过医护人员的诊治、护理及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但是,患者的学习需要受年龄、个人经历、疾病特征、知识水平和价值观以及职业、婚姻状况、住院科别、疾病分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之前,必须评估患者的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各方面因素,才能给予有针对性、阶段性、保护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效果。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希望获得宣教资料,如健康教育处方、个案处方、折页宣传册等书面资料,可以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学习;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及家属,在发放资料的同时,应当利用模型,观模带教、做护理示范,让患者积极参与练习,掌握技能。面对面讲解,不分文化层次的高低,均是患者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方法。电话咨询和复诊时咨询,也是患者及家属需求的教育方式之一。所以,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健康教育时,应及时收集患者的身心、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资料,根据不同患者及家属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式。还应当根据患者所处的身心状况选择教育时机,在患者具有学习愿望和具备学习能力的身心条件时给予适时教育。若患者处于否认状态,对其教育是徒劳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3.2密切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度

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临床诊断及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护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护患沟通,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构建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护患关系应是平等的,互相信赖的,护士对患者要公正平等。患者是一个完整的人,对待患者,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疾病,还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要根据各类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对老人,护士应该像女儿一样,尊老、敬老、爱老,想方设法激起他们生活的兴趣,在人生的最后旅途上感到人间的温暖;对患儿,则应有慈母般的心肠,使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对同龄患者,则以兄弟姐妹般的感情理解他们。

情感交往是护患关系中的最基本、最经常应用和最重要的方面,在一定情况下能起主导作用。情绪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并在患者的一切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种轻柔的动作,一种友好的表情,一身端庄的仪表等,加上同情、亲切、关怀、体贴、负责等动听的话语,能给患者带来温暖、安慰与希望,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能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3.3加强护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

《护士伦理学国际法》规定护士的基本职责包括三个方面,即保护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我国《护士注册法》也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是教育能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技术操作,它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护士既是具体组织者,又是联络者和实施者,护士组织教育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患者的教育效果。

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院内轮转与培训的方法,以及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方法,做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通过分期、分批举办健康教育理论学习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护士从理论上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熟悉健康教育标准,掌握健康教育程序;通过组织护士学习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人际沟通技巧等边缘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健康教育内涵。同时,在培训和实践中,还要教育和引导护士掌握健康教育技巧(包括护患关系技巧、护患沟通技巧、知识灌输技巧和行为训练技巧等),运用患者能接受、喜闻乐见的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工休座谈会、个别交谈、查房、宣教材料、板报、实物示范、母婴同室的电视宣教等),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健康教育水平,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

总之,尽管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患者的认可,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需要各级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需要护理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将该项工作深入、扎实、全面地开展起来,这既是患者的需要,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罗艳姣.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内科,2007,2(1):116-118.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7)

【摘要】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对老年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针对老年病科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存在问题,采取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病房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结果:培训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显著提高。结论: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58-01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的深入开展以及近年来医院的快速发展,我科的护士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我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龄80岁,均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上升,预后差 ,死亡率高。临床工作中低年资护士与老年患者护患沟通能力普遍欠缺,存在不少问题, 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现将存在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5月一2015年7月住院患者257例,其中男性181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82岁。

1.2方法:利用医院统一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住院周期短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长期住院患者每月月末进行调查。

2存在问题

2.1老年病科患者特点

2.1.1生理特点:大脑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听力下降、联想速度缓慢。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缓慢,易遗忘。

2.1.2患病率特点:随年龄增加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病情复杂、病程长,大量复杂的专科知识,使病人难以掌握。

2.1.3心理特点:有一定的自我保健意识、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老年患者易形成依赖行为,不易接受先进科学的健康教育知识.[1]

2.2低年资护士特点:

2.2.1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不扎实:知识面窄、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机结合,健康宣教没有内涵。

2.2.2缺乏临床经验:病情观察中缺乏判断力,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没有体现个性化。

2.2.3沟通交流能力欠缺:语言贫乏、宣教照本宣科、无法体现宣教重点、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问。

2.2.4不能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护理程序的步骤、方法、优先原则、循环等了解较少。

3对策

3.1理论知识培训

3.1.1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健康教育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实施程序和方法的理论学习。

3.1.2疾病相关知识:强化学习专科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药理学、营养学等。

3.2实践技能培训

3.2.1情景模拟法:一名护士扮演患者、在高年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训练。接着在病房进行“实战演练”,科室护士长督促、高年资护士现场指导。鼓励低年资护士积极利用每月科室健康教育讲堂,根据需要集中讲授教育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锻炼沟通能力。[2]

3.2.2案例分析法:由老师根据事实再现临床典型案例的发生经过,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低年资护士轮流分享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相关经验,最后一起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全程不断互动,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断总结与思考。[3]

4讨论

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并教会护士充分利用护理部提供的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处方、内网药典等资源对我科老年患者进行重点突出,反复强调,简单易行,书面总结的健康教育。使我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关于健康教育的调查知晓率、满意率由86.9%上升到92%。

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 其素质不仅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而且也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老年患者由于生理、病理等影响因素,对于先进科学的健康理念不易掌握。因此,加强低年资护士健康教育理念、实践的培训,提高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辛少芬,李顺燕,黄爱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6.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8)

1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1)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它职业人群

具市级三甲医院对护理工作人员自评测量,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症状,采用一般健康问卷和麦氏应激问卷,对747名护士进行调查,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和焦虑失眠者发生率较高,其心理问题与其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等有关。

由此可见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国内一般人群,以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因素为主。

(2)工作压力大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

在工作环境及不同的科室分类对比:①精神病医院中精神科与非精神科两组对比,精神科护士心理问题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精神科;②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自评调查表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焦虑、失眠,自觉不能克服困难,感到不高兴和抑郁率的发生率较高,80%占据较高的紧张状态;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据统计ICU护士明显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常有负性情绪的产生,主要与应激的程度有关,同时与护士在从事ICU工作年限及夜班次数密切关联;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在经过SARS的突发性、传染性及目前无疫苗、无特效药物治疗的疾病,很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恐惧心理。对发热门诊的护士及流行病爆发期间所从事的护理工作人员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因素高于普通病房护士。

以上提示:在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变化快、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的科室工作,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降低。

同时经调查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有年临、性别、地域差异倾向。经调查研究表明,在上述护士群体中,心理健康水平以中年组为低,男性护士焦虑水平高于正常。工作环境艰苦和环境变化均给护士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高原部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多倾向焦虑。

2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

①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工作压力大,致使护士心理状况不佳。

②对工作环境或工作模式改变,从护士日常生活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生活规律及睡眠改变、经济困难、住房紧张、对工作不满意,被人诬告、议论、误会,失窃财产损失等方面对心理压力影响极大。不同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心理压力进行分析,提出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发展。

③心理健康维护培训不足,主要以心理障碍为病态人格,抑郁和焦虑,成熟型、不成熟型和中间型三类护士防御机制均差异显著。同时对职业心态问卷调查显示,临床护士普遍存在职业疲劳、缺乏规律和尊重、事业无发展前途、职业满意度低、在择业倾向大等职业心理问题,潜在的流失倾向很大。其中与护士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对护士重使用轻培养等因素有关。

3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对策

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工作质量问题,近年以得到护理管理者及心理工作者的关注,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对上述分析总结应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①强化护士职业意识和知识技能教育培养,提高整体素质,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心态;②科学培养使用护士;③改善医院和社会环境,拓宽护士的服务范围,真正使护理成为终身职业;④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是护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对急诊护士及ICU病房护士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要提出减压对策,以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建立最佳心身状态,帮助护士掌握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并重视人才选择,加强业务培训,增强素质教育。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9)

健康教育是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本文将对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其对策进行阐述,以帮助护士树立健康教育理念,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 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教育意识 虽然开展整体护理后,健康教育被纳入了护理工作范畴,但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没有把健康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这无疑会对患者的教育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1.2缺乏沟通技巧 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语言指导多,操作指导少,方式单一,内容不适用,对不同患者缺乏系统的、个体化需要的教育内容,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1.3缺乏知识和技能 临床护士普遍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低,知识面狭窄,且知识结构陈旧.更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培训。护士缺编又严重,而患者的护理需求又不断增加,整体护理引进后,护理工作量逐渐增多,护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及较频繁的大小夜班轮转,使护士身心疲惫。繁忙的工作使护士不能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健康指导,更谈不上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健康需求。上述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1.4掌握时机不当 新人院患者,对环境的变化及角色的转变还未适应时,护士就进行人院宣教,忽了患者真正的需求;患者在疼痛不适、呼吸困难状况下,很易使患者对宣教者及宣教内容感到厌倦、抵触;对患者的感知能力、文化背景缺乏了解时,难以达到宣教效果。

2管理对策

2.1树立健康教育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健康观念明显更新,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有强烈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患者健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改变患者及家属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及疾病的不同时期,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责任与义务。

2.2 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 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工作。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认真倾听,尊重患者,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在与患者沟通中,要热情,面带微笑,仪表端庄,善于观察患者非语言信息,因势利导,掌握恰当地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并通过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加患者信任感,与患者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护士才能准确收集到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解疑答惑,解决患者所需。

2.3掌握健康教育时机 护士应熟悉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如护士在巡视病房及治疗时注意收集患者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满足患者的需求。有些患者出于疾病及心理状态的不同,对健康教育时间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因此护士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分时段地进行宣教,避免在短时间内一次性灌输,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4]。

2.4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2.4.1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培养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能力,就要学习护理伦理学、人文关心等方面的知识,并学会关心他人[1]。在医院营造一种关心满足患者的需要为中心的文化环境,使患者真正得到关怀。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护理工作者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信念和态度,突破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的局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进健康工作,担当起医院健康教育、健康保健、健康促进的重任。

2.4.2充实健康教育知识 护士只有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够深入、细致地洞察病情的变化,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病程的进展等情况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充实护理人论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健康教育行之有效,患者真正做到"知、信、行"的统一。

2.5应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 避免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各病区制定专科健康教育路径,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和时间给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通过路径,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以防遗漏,克服了以往健康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健康教育工作连续、规范、具体[2]。

3总结

健康教育实施效果,首先取决于护士有无树立健康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护士必须掌握精湛的专业理论,广博的相关知识,熟练应用沟通交流的技巧;还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理部每月对健康教育项目进行效果评价和分析,探讨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边调查、边分析、边改进"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专科知识培训,制定临床健康教育路径,使患者健康教育有效性得到不断改善,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篇(10)

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很多护士会因为反复坚持一项工作而产生倦怠,而通过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工作压力会给护士带来情感、认知、行为等一系列的危害,尤其是在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求方面,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导致工作的失误。而这也是影响工作效率、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快速发展医疗行业中,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更应该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次调查旨在探讨学历对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倦怠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不同性别、护龄、学历、性格特质、医院性质、科室以及所处的应激状态表现不同程度的倦怠情绪,而这也是此次调查的要点。

1 研究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本院100名女护士,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5岁,根据情况分组中专、大专、本科等护士状况,每天两检测一次,为期6个月。

1.2 护士心理健康测量方法

主要以精神科的心理治疗仪器为检测对象,其实心理健康研究的技术的主要手段是采取临床心理问题真的技术为评定条件,如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人体评定量表(G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衡量等,也可以采取自制经过严格新都和效度相关的检测问题作出报告分析。

2 不同程度护理检测研究

2.1 护士心理状态明显总体水平不高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因为女护士不同生理状况和年龄差距的变化,只有10人身体无异常,而15人呈现非健康状态,75名护士呈现亚健康状态。长期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倦的状态主要是亚健康比例人群,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后,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等,而因为各方面家庭生活原因的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总是牵绊对工作的影响,这和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还存在一些人文社会知识的影响,比如说心理学、人际沟通、自我减压等调配能力。

2.2不同护龄心理健康根据年龄表现方式不同

通过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相反是工作年限长、职称水平高、学位水平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较低,这是因为年龄大的护士工作量也很大,相比较要比年轻的护士承担的多。所以在研究中发现工龄在 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主要存在抑郁、恐惧、焦虑、偏执、强迫症等精神性因子活动性高的检测结果。而根据临床发现,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能掌握工作中的疏漏和要领,独立性很强,有较强的自信心。

2.3不同科室级别护士心理呈现的状态不同

通过对特殊科室的护士和普通科室的护士调查研究,发现精神科、急诊、小儿急诊、院前急诊等特殊护理人员,很多明显表现为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状态。比如手术室的护士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对此,针对性解决分析的主要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2.4 应激状态下护士针对环境变化和心里社会系统过重所表现不同

有资料显示,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而护士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所以引起的反应是适应或者适应不良。

2.5 不同性格的护士心理状态存在明显差异

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性格是决定护士工作职务好坏的条件,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是一个持久、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方向,不同性格的护士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A型护士如若出现对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低下,那么可能出现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心理状态,通过为期6个月的检测调查分析,在通过精神科的病程分析,其中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3 总结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男护士不断的涌入医疗行业,针对对女护士的调查研究分析,把男女护士的工作进行比较,而调查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护士。所以以上为期6个月的调查研究,护龄高的护士反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更甚者出现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这主要和工作任务多、操心劳累、频繁长期一项工作有很大的关系。而针对不同护士心理状态的分析,一般比较压抑的护士更容易出现性格差异因素的影响,所以很多重症科室护士更是频繁状态低下的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改进,而护士分工明确的研究表现,可以考虑设计纵向的研究方案,探讨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深层机制。所以针对女护士在临床上不同表现,可以来越多的男护士走向临床工作岗位,未来男护士研究的样本量扩大,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应对方式也值得研究者进一步关注与探讨。本次调查的重点是质及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从业人员的自尊及专业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促进护士不断改进和进取心的条件,而适当的休息、娱乐活动、群体交流更能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认知心理学论文 下一篇: 会计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