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00

智慧农业论文

智慧农业论文篇(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其他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所以国家多次强调“三农”的问题,为了实现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农业当下阶段要求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智慧农业”是一个智能的系统,是将“感知中国馆”的理论具体应用到实践中的表现。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以及云信息技术,促进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生态化、节约化等的发展。衡水市第三次党会提出,要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加快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促进衡水变成农业的强市。在“十一五”期间,衡水市高度重视农业,引进智慧农业的观点,并进行试点,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

1.智慧农业的兴起以及特征

1.1智慧农业的兴起

从工业革命以后,农业发生转型,从过去的传统化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比如化肥的发明和应用、土壤的改良、各种农药的使用,这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手段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农药,化肥对于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同时输出的农产品也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根据大量数据显示,现代人的健康和饮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所以要求农业发展走健康生态的道路。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说,由于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很缓慢,大多数的农业还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药化肥使用国家,特别是在瓜果蔬菜、短期生长的蔬菜,由于它们受害虫严重,为了保证产量只能使用农药。因此,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对农业模式进行反思,这推动了农业发展进入“智慧农业”阶段。它是为了适应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它是以物联网技术为主的技术应用。

1.2智慧农业的主要特征

(1)农业思想认识智慧化。

(2)农业发展环境审美化。

(3)农业生产系统化。

(4)农业生产质量优质化。

(5)农业生产过程精细化。

(6)农业资源的发展持续化。

2.衡水市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衡水市政府对于建设智慧农业非常的重视,积极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在2011年就制定了了相关的规划,在2012年衡水市首先被确定了首批的智慧城市发展;到2013年衡水市与联通签订了“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联通公司搭建了智慧城市云平台,这是建立智慧农业的基础。到2014年召开第一次研讨会时,重点讨论了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智慧城市中各大产业的发展,其中重点包括农业在内。并在讨论后,将其投入实践运用中。虽然取得了试点的成功,但是具体的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3.衡水市发展智慧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衡水市农业发展主要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农业领域应用到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以及对农产品的质量的监督,在发展阶段已经累积了一些经验。但是物联网技术毕竟是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成熟度比较低,在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进行具体的探讨:

3.1首先缺乏系统的规划

虽然政府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这个观念,并在2014年已经开始将“智慧农业”投入实践中。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智慧农业涉及的领域很多,衡水地区以后的发展重点以及发展阶段不同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发展、政府如何定位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等问题都没有进行统筹规划。

3.2农业信息化基本设施建设慢

因为在“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区域面很广以及资金非常的大,所以当这些条件无法满足时,这就制约了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建设。原始的信息资源已经没办法满足现有的农业发展的信息资源需要。所以农业的数字化、智慧化以及农业信息的时效性、综合性都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

3.3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没有标准的规范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没有规范技术标准,阻碍了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及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杂乱、随意的方式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的发展。不能满足农业科研方面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

3.4缺少对农民实现技术培训

当前农业的生产者普遍存在教育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在应用以及接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必须要对农业经营者的技术以及能力进行培训,这是解决农民科学使用现代化技术的前提。

3.5农业规模化生产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化现状就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规模化生产力度不够。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农民个体经营模式为主,所以农业生产没办法形成规模的经济效益。

3.6技术条件不够成熟

虽然目前正处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阶段,但是就技术以及标准方面,还是不够。真正的在农业中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4.衡水“智慧农业”问题解决措施

4.1搭建全省首个市级远程监测平台。

与联通公司合作,建立起“智慧农业”的远程监测平台,结合试点情况,在市农牧局实现奶站的远程监控,形成饶阳众悦、冠志、故城建国镇、景县津龙公司的单位试点光缆通道。

4.2加大资金的投入

依托项目带动,将近几年来的结余的农业资金都投入到“智慧农业“的建设中,促进农业的升级。通过资金带动,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外来资本对衡水市的农业进行投资。保证了”智慧农业“的经济来源。在2014年以来,很多试点企业都投入大部分资金,形成了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4.3规划“智慧农业”农业发展蓝图

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李民赞教授为制作组长,着手编制规划,将规划纳入现代农业发展中,主要包括发展的构想、基础现状以及目标需求。

4.4加大“智慧农业”的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形式,将智慧农业的优势、特点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宣传,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知识的认知度以及接受度,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群众保障。

【参考文献】

[1]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02:94-98.

[2]霍建英,史文娟,彭程.杨凌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04:100-103.

智慧农业论文篇(2)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智慧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1 从体制上来讲,体制缺陷影响农村智慧物流的发展

我国农村智慧物流为什么难以健康、长远的发展下去呢?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存在着问题。农村智慧物流产业培训工程要将农产品整合起来,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当前,政府部门所采取的多层次行政管理策略,影响到农村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

1.2 从技术上来讲,技术较低影响农村智慧物流的发展

在推动农村智慧物流的发展,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阶段,农村智慧物流企业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将侧重点放在了物流设施上;2、忽视了物流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导致农村智慧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力。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智慧物流发展的策略

2.1 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整合农村资源

站在政府部门的立场上来讲,为了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是有必要的。无论是从宏观上来说,还是从微观上来说,农村智慧物流产业都对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为此,政府部门要从宏观和微观这两方面出发,在满足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

站在物流部门的立场上来讲,其要构建协调机构。农村智慧物流产业是否能顺利发展下去取决于其他企业的配合度。在其他企业的配合下,农村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这为管理农村物流企业中的不良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让农村物流企业公平竞争,这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了农村物流企业的竞争压力。

2.2 制定统一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促使农村智慧物流系统化

在制定统一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时,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项,编码农产品;第二项,统一物流信息传输格式,将地区与地区间的信息障碍消除掉,为农产品物流、农产品销售活动提供统一的标准。当然,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要将农产品物流编码技术放在第一位,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农村物流系统的自动化。

构建、实施农村智慧物流产业这项工程较为系统,这必须要建立与农村智慧物流产业相协调的组织,规划好物流路线,配置相关的资源。地方政府要将发展农村智慧物流放在第一位,整合各个区域的优势,开发与农产品物流需求相符合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

2.3 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农村物流技术

在构建农村智慧物流系统时,必须要将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系统作为基础。通常情况下,与农产品物流业务的物联网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感知层;第二部分,信息交互层;第三部分,应用层。其中感知层的功能在于,将农产品的物理空间与物联网的信息空间相结合起来,借助终端可视化信息采集器来对物流客体中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识别。信息交互层的功能在于传输、处理感知层与应用层间的物流信息。应用层的功能在于将应用型软件作为工具,准确识别用户、货物以及信息等。

对于农村物流系统管理者来说,其要将物联网技术规范作为参考依据,确保农村智慧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农村智慧物流系统管理者要想真正实现设施、设备与信息这三者的相贯通,那么必须要将物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农村智慧物流系统中可以引入GPS、GIS等信息技术,保证物流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掌握、控制农产品的物流进度。农村智慧物流系统要分析物流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并挖掘数据,寻找资源,优化物流系统的效率,不断改善农村智慧物流系统。

2.4 完善农村智慧物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智慧农业论文篇(3)

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我聆听过许多世界级老师的专业课程,根据这些世界级大师的成功理论:神经语言学、nac成功心理学、成功学、潜意识训练、潜能开发研究、催眠技术、教练技术、性格分析、市场营销、咨询策划等。在实践过程中我结合了中国国情及不同区域的人文文化、不同性格、不同教育背景、不同需求与需要的农民,总结出了一整套“智慧创富学”的理论与实战课程:他们包括思卓语言训练、思卓实战行销、思卓领袖的风采、思卓心灵海生命之旅、思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五大版块。

XX年应陕西杨凌十二届农高会的邀请,在中外农民创业论坛现场为农民朋友做演讲,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与赞扬。今年5月在西安接受湖南卫视的采访,并以农民演讲家的故事进行了连续报导,几个月来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朋友电话,渴望能够得到我的培训。

帮助与改变农民的根本问题,在于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持续地能够为农民服务。在我生命过程中遇到了“中国公益事业大使”华西大学校长王明亮先生,他认真聆听了我坚持七年为农民做义务教育的汇报,当场决定在华西大学创办思卓农民智慧创富学院,成立一个真正为“众多农民兄弟提供创业投资,加快发展步伐,构建文明和谐与小康社会”的培训机构。在这里我代表广大的农民朋友,对王校长的努力与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卓农民智慧创富学院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拥有更多的智慧,改变一些落后的观念。

思卓农民智慧创富学院的文化:中国心、合理情、创造力:

智慧农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F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04-01

所谓农村智慧物流是指借助地理定位等物联网技术,来配送农产品的全过程。在农村发展智慧物流产业,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智慧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1 从体制上来讲,体制缺陷影响农村智慧物流的发展

我国农村智慧物流为什么难以健康、长远的发展下去呢?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存在着问题。农村智慧物流产业培训工程要将农产品整合起来,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当前,政府部门所采取的多层次行政管理策略,影响到农村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

1.2 从技术上来讲,技术较低影响农村智慧物流的发展

在推动农村智慧物流的发展,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阶段,农村智慧物流企业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将侧重点放在了物流设施上;2、忽视了物流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导致农村智慧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力。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智慧物流发展的策略

2.1 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整合农村资源

站在政府部门的立场上来讲,为了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是有必要的。无论是从宏观上来说,还是从微观上来说,农村智慧物流产业都对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为此,政府部门要从宏观和微观这两方面出发,在满足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

站在物流部门的立场上来讲,其要构建协调机构。农村智慧物流产业是否能顺利发展下去取决于其他企业的配合度。在其他企业的配合下,农村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这为管理农村物流企业中的不良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让农村物流企业公平竞争,这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了农村物流企业的竞争压力。

2.2 制定统一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促使农村智慧物流系统化

在制定统一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时,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项,编码农产品;第二项,统一物流信息传输格式,将地区与地区间的信息障碍消除掉,为农产品物流、农产品销售活动提供统一的标准。当然,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要将农产品物流编码技术放在第一位,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农村物流系统的自动化。

构建、实施农村智慧物流产业这项工程较为系统,这必须要建立与农村智慧物流产业相协调的组织,规划好物流路线,配置相关的资源。地方政府要将发展农村智慧物流放在第一位,整合各个区域的优势,开发与农产品物流需求相符合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

2.3 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农村物流技术

在构建农村智慧物流系统时,必须要将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系统作为基础。通常情况下,与农产品物流业务的物联网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感知层;第二部分,信息交互层;第三部分,应用层。其中感知层的功能在于,将农产品的物理空间与物联网的信息空间相结合起来,借助终端可视化信息采集器来对物流客体中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识别。信息交互层的功能在于传输、处理感知层与应用层间的物流信息。应用层的功能在于将应用型软件作为工具,准确识别用户、货物以及信息等。

对于农村物流系统管理者来说,其要将物联网技术规范作为参考依据,确保农村智慧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农村智慧物流系统管理者要想真正实现设施、设备与信息这三者的相贯通,那么必须要将物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农村智慧物流系统中可以引入GPS、GIS等信息技术,保证物流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掌握、控制农产品的物流进度。农村智慧物流系统要分析物流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并挖掘数据,寻找资源,优化物流系统的效率,不断改善农村智慧物流系统。

2.4 完善农村智慧物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在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时,不仅要收集相关的物流信息,还要整理相关的物流信息。农村智慧物流系统中的“智慧”二字主要体现如下:体现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优化配置系统上的各种信息、这为物流系统提供了支持。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是对农产品的物流信息、即时信息进行处理,为运输农产品、配送农产品提供最完整的方案。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可以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来实现互通,全面优化、共享物流信息,将物流即时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当然,农村智慧物流活动涉及到以下的活动:农产品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等。农村智慧物流系统便于更快速的流动农产品,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要将物流企业基础信息、公共物流设施等相结合起来,借助信息平台来完善技术,完善处理物流信息的各项功能。

3 总结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势在必行。当然,农村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也是时展的产物,其加快了农村农产品的流通,将城镇与农村实现完美对接。

参考文献

智慧农业论文篇(5)

一、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继上世纪“数字化生存”、“数字时代”和“数字地球”等项目提出后,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BM了《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以振兴产业、应对危机。2009年2月,IBM公司在北京召开的年度论坛上,又提出了“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突破”的战略,并相继与十余个省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协议,自此开始“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得到热切追捧。通过分析“智慧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建设“智慧城市”的理由。

第一,工业化以来的产业发展又一次遇到瓶颈。尽管新工业革命提出用“信息化浪潮”来谋得突破和变革,但作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国家之一,美国当年认为制造业是“夕阳产业”,因此放弃了制造业,片面发展服务业,使得其经济增速放缓,让日本和东亚、欧洲赶上。而在新世纪后的产业发展中,世界经济还是围绕“以城市为中心”的思路,重点发展以房地产业和交通业为核心的产业,从而引起世界金融泡沫和经济危机。因此,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新概念,从而引申新的产业道路。

第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人类科技发展已经在“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三大技术基础领域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政府、企业和公民的交互方式,提高了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能源与材料的稀缺以及信息污染的难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越演越烈。因此,科学技术必须运用新的智慧解决其发展方向问题。

第三,世界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治理普遍遇到不可持续的难题:如安全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节能问题、污染问题、就业问题、服务问题、效率问题等。而城市管理层的服务和治理能力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复杂环境,几乎难以继续其功能,甚至出现“城市破产”等现象。所以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希望能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应对城市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职能。

以上三部分都源自于发展“智慧城市”的根本需求,但这些问题存在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就是长期以来的技术发展、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都缺少智慧,割裂了生态的、系统的联系,缺少长远的、科学的、生态的规划和智能生成与发展系统。

二、必须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下规划智慧城市建设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又互相转化的。因而只考虑加强城市发展而不考虑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必然是要走“先发展,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这样做出的顶层设计也是片面和不可持续的。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混乱局面和举步艰难的状况就有这个原因。党的十提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办法,即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把城市建设定位为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就为全面系统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在城乡一体化这一大背景下进行整体规划,重视和理解城乡一体、城乡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

第一,城市的工业生产原料、能源主要来自农村。其别是与人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轻工业的原料都是来自农林牧生产的可循环资源。

第二,城市市民的生活资料主要来自农村。如吃的食品、水产、素菜、水果、粮食,用的木材、手工艺品、花卉等。

第三,农村是工业和信息产品的主要市场。农业要产业化、机械化、良种化、生态化,农民要穿用出行。

第四,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几乎是处处互补的。城市污染重,农村污染轻;城市交通差,农村通行畅;城市土地紧张,农村土地富余;城市绿地少,农村绿地多;城市消耗大,农村消耗小;城市文化发达,农村文化较匮乏。

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从城乡一体规划出发,走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仅要服务于城市居民,也应该能够服务于城镇和农村居民。把推进综合协调机制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首先就要把如何推进综合协调城市及其周边农村的一体化建设作为重点。

这个一体化必须包括城市规模与其周边农村的资源提供能力相协调,应与周边农村环境可改善和可持续改善能力相协调,应与其本身和周边劳动力再生产相协调。该城市的产业规划必须与其传统产业优势和周边可循环资源的供应相协调,应该与其传统优秀文化和周边自然增长物资和文化需求相协调,应该与城市和农村的长久安全相协调,应该与能源最省相协调,应该与材料生态循环使用相协调。

三、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智慧要求

1.基本理念的再认识

智慧城市首先必须不断准确和深刻认识什么是智慧。智慧不是一般的知识,也不是简单的智能的组合;智慧不是存在于单个人脑的知识集合,也不是某一种专业,一种文化的结晶。智慧是人类文化动态发展的生命力,是复杂网络自主发展的生态力。从人类开始逐步深刻认识到信息资源以来,人类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下图的发展路线图:

根据目前对智慧科学的认识,它必须基于信息科学、知识科学和学习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顺利有效地发展。近年来,虽然知识和学习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许多领域的发展应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在更大的智慧前提下应用发展,还有待认识的深化和支撑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实际含义可能多数人认为是没有认识异议,不需要再认识的。而实际上,正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一度把“城市化”等同于是工业化的必然支撑和途径,致使对城市的认识走向异化,使得“城市化”过度,让现代化建设走向不可持续的绝境。其实,城市早在工业革命前就诞生,它只是因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而产生的一种综合体。一些交易集市、手工业作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集中在固定的建筑群区内进行,就形成了城镇。所以,城镇从一开始就是自然产生的、生态的、与乡村一体发展的。

2.基本系统的再构建

一般从技术角度出发来看待智慧城市建设,往往把这项工作仅看成是技术应用、技术领域的事。其实,现代任何一样复杂事物的解决都必须在三个层面同时发展结合才能奏效。这三个层面就是:理念、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因此,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最新实践,更应被视为城市治理理念的最新突破。技术进步只是实现智慧城市你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物联网技术解决智能终端和互联问题,这只是智慧化的条件之一,不是结果。智慧城市的活力在于能根据先验知识和现实动态问题自动生成新的知识,发展出新智慧的系统结构和机制,并将其用在智慧经济、智慧公民、智慧治理、智慧移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等各个方面。

智慧农业论文篇(6)

一、当前农村金融支付服务需求与现状

随着2010年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的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9年开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以及国家粮食直接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工程补助、生猪生产补贴等许多惠农、涉农的财政补贴款项的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的需求,农村居民的金融支付服务需求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而由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决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四大行开展了大规模网点收缩,同时也收缩了其农村基层网点机构。且由于农村金融服务管理战线长、难度大、成本高的原因,导致后来的信用社改革、邮政银行从邮储的分设改制均收缩了其农村基层网点机构。进入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农民和驻农村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与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网点的急骤减少这一对矛盾突显,已经成为如何服务好“三农”的一重要问题。

由于传统银行支付主要依赖于柜台和传统的人工服务,只有在人口达到一定密度,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存款的地点才能通过获取低成本存款来覆盖成本,因此国内银行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城镇为主。而在农村,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密度较小,同时人均收入较低限制,农村支付发展缓慢。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农村支付环境有以下特点:

(一)新的支付工具了解较少

由于传统使用习惯和宣传不够,农村支付仍然使用现金为主,网上银行、电子转账、手机支付等普及程度较低。虽然有少部分农民对银行新的支付工具有所了解,但由于相关服务普及程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二)支付服务仍以柜台为主

由于ATM使用界面较为机械,同时无法对业务进行详细解释,因此农村使用ATM机进行支付较少,与银行相关的支付获得仍然以传统柜台服务为主,同时,在某些更加偏僻的村镇,一些银行网点还未普及,加大了农民享受便捷金融服务的难度,银行点少而且所需人员对于机具如智付通使用素质、道德、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三)储蓄卡、信用卡等普及程度不高

农村支付频率不高,而银行卡无法在没有ATM和网络的时候显示余额与相关支付明细,因此主要支付用折多于用卡,储蓄卡、信用卡普及程度不高。

(四)支付转移矛盾突出

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支持力度的增大,农村对银行支付需求迅速增加。但由于农村现状的限制,在发放农业补贴时往往出现长时间排队现象,农村支付转移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二、智慧银行定义以及于金融支付服务的创新

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的迅速扩张与金融科技的发展,传统银行业务逐步受到限制。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迅速兴起,未来银行业务将逐步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客户端逐步联动,由传统银行向智慧银行开始转型。肖钢(2012)认为,由于网络传输技术日新月异,储存成本和计算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银行能够对迅速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决策,使得复杂环境下的预测成为可能。这些都将对传统的银行业务流程、经营模式、服务体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李力、攀炎(2012)认为未来银行之间的竞争将集中在效率、服务、安全而不再是传统的存贷业务。在银行传统业务到达瓶颈的情况下,未来银行发展将越来越依赖对银行内部业务的优化重塑以及银行外部服务的优化,而这些都将依赖智慧银行。陈定华(2012)认为由于智慧银行将是银行一次新的革命,智慧银行将银行前台与后台融合,业务之间的边界将逐步消融。但智慧银行更加依赖于网络和大量的数据计算,因此智慧银行将需要更大的投入和集体培训。交通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李庆女士(2012)提出,智慧银行的重点在于优化整合银行的各个渠道资源,并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及时揭示风险,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加完美的服务,同时降低成本,实现金融业务的低成本向外扩充,从而使得效率和成本得到较好的统一。

综上所谓智慧银行,是指运用先进科技成果和银行管理经验,高效配置资源,敏锐洞察引领客户需求,并做出灵活快速反应的一种高度智能化的金融商业形态。中国的商业银行均以积极的姿态向智慧化迈进。2009年IBM归纳出了构建“智慧银行”的四大突破点:部署动态的IT基础架构、新锐的洞察与应变能力、业务运营创新与转型以及整合的风险管理。同年,花旗银行率先在上海开设了智慧银行概念的网点,提供视频电话的远端咨询服务,所有服务都是用户自己在电脑终端和手机上完成。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2011年启动了智慧银行项目,2013年8月22日交通银行在长沙投入了首台可自动发卡、存取款、转账、投资理财、贷款申请“远程智能柜员机不iTM”,率先在湖南同业推出了“远程智能柜面服务”模式,启动“无人银行、有人服务”的微型智能服务。2013年农业银行在全系统举办“智慧农行——电子银行创新与变革”论坛,以期推动全行对电子银行创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历史上每一次通讯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在智慧银行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随之而来,银行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依托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技术,银行业务正在加速向“移动金融”方向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新兴渠道和服务模式,契合了新一代人群的需求,迅速从银行辅助渠道发展成为银行交易主流渠道,这一变化直接挑战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2012年末,工商银行拥有电子银行客户3.15亿户,年交易额332.6万亿元,业务占比达75.1%,每笔交易成本仅为柜面的七分之一;农业银行掌上银行短信客户达14943万户、掌上银行上网用户达5685万户、个人网银注册客户达8837万户、各类电子渠道交易笔数达316.53亿笔,电子渠道交易占比达67.8%;建设银行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客户数分别较上年增长41.07%和78.68%,电子银行与柜面交易量之比达到270.30%,较上年提高63.58个百分点。

三、智慧银行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的应用与实践

加快和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和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推动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农村支付服务效率,为农民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支付结算服务,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有重要作用;培养农村地区和农民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习惯,实现现代化结算工具的普及和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224号)。以此为起点,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加大了有关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支付网络向中西部及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满足偏远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要。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一些地方提出具体目标,如“户户有银行卡、村村有Pos机、乡乡有ATM、处处都能办结算”,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金融服务。

智慧银行能充分运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利用银行的大量业务数据结合云计算,能迅速预测客户需求,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这与目前农村支付需求不谋而合,是具体目标实现的技术根基。

(一)智慧银行可以延伸网络,畅通渠道,不断完善农村支付体系

智慧银行依托强大的后台计算能力,可以降低支付风险,减少传统支付所需支出。通过智能银行,可以将服务点设置在农村小卖部、城镇、集市等人流比较集中之处,引导银行涉农机构向农村延伸物理或电子网点。同时,智慧银行将可以促进银行卡在农村网点的联网通用,减少收付假钞的情况。

(二)智慧银行可对接农保,降低交易成本

智慧银行可以结合国家增加对农村、农业支持力度的契机,利用智慧银行智能提醒服务,主动引导农民将农业补贴与电子银行使用普及相结合,形成农村使用电子现金的新习惯,通过卡、手机终端支付增加资金流动速度,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三)智慧银行可提高三农金融业务效率,是三农快速发展有力支撑

智慧银行用网络的便利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流程都极大便利了三农业务的发展,如转账汇款、三农贷款、西联汇款等都可以通过智慧银行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而且可以随时掌握业务办理流程,极大的方便了三农业务发展。

由于智慧银行的应用,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方面就取得长足进展,从2011年7月启动到2011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市推广工作已覆盖到辖区乡镇的百分之50,行政村的各商业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达到18万个,覆盖行政村近13万个,覆盖率大概在百分之23左右,2011年全年的助农取款笔数3963万笔,金额达到了346亿元。农业银行针对基础金融服务稀缺乡镇,推出了“银迅通”产品,为农户提供了小额存取款、转账,以及“新农保”、“新农合”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推出了汽车移动银行服务,将柜台业务延伸到农民身边。2012年末“金穗惠农通”工程设立服务点57.9万个,布置电子机具112.6万台,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63.9%。农行“金穗惠农通”工程荣获2012年北京国际金融展“金鼎奖”。

四、智慧银行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相应的风险防范

(一)设定交易卡种限制

由于农村对智慧银行了解程度不够,信用卡风险较大,因此前期推行以借记卡为主,信用卡需要等待新的使用习惯形成之后再进行推广。

(二)设定最高交易金额限制

农民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同时农村支付服务以小额需求为主,因此应设置每日累计取现金额限制如最高1000元,在满足农村持卡人小额取现需求的同时,可有效防范通过银行卡进行洗钱、欺诈等风险。

(三)加强对智慧银行衍生服务机构的管理

智慧银行属于新兴事物,为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更加注意所带来的风险。而农村传统习惯下,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因此需要加强对衍生服务机构的管理,通过相关培训增强安全意识,降低风险,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智慧银行交易终端管理

智慧农业论文篇(7)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情况分析

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艺术课由文化课替代。

(二)艺术教师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远低于城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且多为兼职,专职和专业的艺术教师甚少。

(三)艺术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镇、美术不如音乐、小学不如中学。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单不完善。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完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成统一。感性是内心的、来自心灵内部;理性是逻辑判断的、来源于大脑的思考。像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理性思维的考察是从逻辑的、思维判断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只是智力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失去感性的理解,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生活。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中小学生没有发现美的感性思维又怎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所以,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二)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中小学生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力,智力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而智慧是指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不可通过测试来测量的。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深刻的智慧。

(三)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艺术教育还可培养主体的爱美心,有了爱美心就会产生爱德之心和爱智之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配备不齐全,使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时代,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分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也应共享改革成果,农村艺术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期待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进平.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10)

[2]苏海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

智慧农业论文篇(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可供使用的耕地资源有限,不同于许多国家那样地广人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都表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已成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点[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的生产、销售、推广当中成为了当前一大热门研究领域。

1“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内涵

农业是指通过培育动植物产生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以及副业,具有弱质性、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等特性[2]。“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内涵总的来说是指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销售等活动当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优化农业产业链结构,从生产参数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获取、监测、控制,到生产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推广,根据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反过来指导农作物的生产种类的选择,使农业产业活动更加智能化。

2“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随着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农业的出现使得农业活动也越来越精准化、自动化、高效化[3]。智慧农业硬件设施的推广需要第三方技术企业的加入,但任何产业技术的加入都需要基础硬件设施作为保障。一部分农村地区生产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用水用电等基础硬件设施落后,因此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用电充足是发展智慧农业的前提。同时,智慧农业的推广,少不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所以农村地区较高的网络覆盖率也会成为智慧农业推广的基础硬件条件之一。

2.2缺乏相关技术应用人才

智慧农业,从智慧生产到智慧销售都需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整个系统框架的搭建,系统的运用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做支持。目前来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大多没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一般都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完成智慧农业对相关技术的要求,目前从事智慧农业相关的技术人才还是比较匮乏。

2.3老旧的生产方式根深蒂固

虽然部分地区已经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大棚实现对农作物生产过程精准、高效、自动的控制[4],利用有限的土地实现高产量、高质量的生产。同时随着微信、淘宝等电子平台的兴起,农产品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智慧农业的运用还是十分的有限,大多数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以人力劳动为主,随着人力劳动工资的提高,种植农产品获得的收益相对降低,导致劳动力向其它行业转移,而农民土地意识依然强烈,不愿意完全转让土地使用权,使空地、荒地逐渐增多,老旧的生产方式最终导致耕地的浪费。2.4人均耕地面积小不适合智能化的推广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智慧化的推广需要基础设施的投入,耕地面积过小,智慧化后带来的好处不足以刺激生产者搭建智慧平台,不利于智能化的推广。随着农村劳动力从耕地面积上转出,新的土地政策的实施,相信不久之后,会有一部分人通过租赁的方式集中土地面积,为智能化推广提供可能。

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有效措施

3.1加大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人才的培训

“互联网+”技术和农业相结合,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为智慧农业的普及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持,除了安装调试还有日常系统的运营和维护都离不开相关技术人才。为吸收真正的人才,要重视人才引进工作[5]。从长期发展来看,如果应用型大专院校可以开设智慧农业相关专业课程,那无疑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接受和掌握能力也越来越高,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年轻肯学的人进行培训,短时间内完成对智慧农业大平台的日常操作是没有问题的。

3.2推广应用成功案例,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

全国各地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样,有的地方智慧农业大棚已经运用得相对比较多,有的地方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员对相关智慧大棚的信息知道的比较少,偏远地区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发生变化,还在几十年如一日的使用相同的生产方式进行劳作。因此,树立一些典范就显得比较重要,可以对生产过程、产量、人力劳动投入时间、安装维护成本等方面从投入到产出详细地介绍智慧农业成功运用的案例。做好宣传推广,让广大农民朋友认识到智慧农业带来的好处,使其愿意花费时间、金钱转变以往的生产方式,实现智慧农业的推广。

3.3因地制宜的实施政府扶持项目,扩大智慧农业

总体设施的建设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业生产是十分重要的,在满足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如灌溉水源充足、通电通路、网络覆盖等因素具备,政府可以扶持几个项目,低收费搭建智慧农业生产环境,运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农业生产活动的各项指标参数,运用自动控制技术完成灌溉、施肥、喷洒农药等农业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体力劳动的投入,保障农作物处于一个相对理想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政府扶持的智慧农业搭建成功后,转为第三方技术企业大力推广,政府适当的政策,降低环境搭建成本,促进智慧农业生产环境的推广。同时,第三方技术企业专门针对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销售搭建一个平台,义务分析每年各个地区农作物生产销售价格等数据,为相关专业人才分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数据库,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像京东自营和淘宝天猫一样,保证产品销售的质量,运输和推广,农户只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平台上搭建一个小商铺,又有专门的措施对产品质量进行保证[6]。整个系统框架的搭建有政府项目的扶持,刺激技术企业的投入,完成智慧农业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应用和普及。

3.4成立专门的农务咨询服务机构

农作物的种植,畜牧业、鱼类的养殖都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农作物施肥、农药的喷洒通过智慧农业系统都是可以实现精准控制的。因此如何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精准控制,并在满足农作物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系列的围绕智慧农业的农事问题就需要一个正规的、科学的、可靠度高的机构来指导农业生产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者大多没有市场经济相关知识,从事农产品的生产活动大多喜欢跟风种植,前一年种的蔬菜因为价高好卖,后一年就喜欢跟着种植相同的蔬菜,很容易出现因为市场饱和该农产品卖不出去的情况。智慧农业的广泛运用需要一个农务咨询服务机构从全国网络销售平台获取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销售数据,进行专业的市场分析,来指导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活动,这将大大地降低这种盲目跟风种植所带来的风险。

3.5新型物流产业的保障

智慧农业论文篇(9)

农业体系相关概念

(一)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顾名思义,就是农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农产品的数字化交易运作形式所衍生的农业产业链新生态,也是集产供销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综合型商务模式,使农业与市场的连接更加紧密。目前,农产品除了在主流的B2B和B2C电商平台交易外,一些专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也相继成立。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并非只是改变了农产品的交易形式,而是相关主体根据国家的政策形势和经济形势进行精准预测而进行的差异化生产与经营,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流通、服务等各方面,使得传统农业的管理、经营和贸易的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深远变化,并为农业业态增加了物流、信息、金融等新要素,使得农业向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综上所述,农村电子商务对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和提升其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与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和智能软件设备对农业生产和加工等环节进行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监测和决策,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生产环境智能分析、精准种植、危险预警、远程诊断和指导等功能。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产品安全,使得农业生产和交易等过程更为健康可持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智慧农业是国家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关乎民生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三农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金融扶持。2018年全年,国家为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成立4个部级示范区和24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图1可以看出自2010年起,我国农业财政支出逐年递增,推动农业发展科技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也呈持续提升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得益于财政支出的支持,也得益于智慧农业的进步。仅2018年来说,我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天地空”一体化农业遥感应用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总体来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导向明晰。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指明了农业发展方向,即通过互联网推动对农业精细化生产模式和操作模式的应用,加快智慧农业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提升其智能感知、监测、分析、诊断、预警、作业和控制等功能的完善和成熟,培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可复制模式。二是大数据平台日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与地理、气候、土壤、虫害以及人类活动等客观因素密不可分,加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作物种植模式和经验不能完全复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有限、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2015年底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大数据分析,可对不同地区的作物、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行分析、指导和监测,帮助农业生产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产量。三是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的崛起。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科技和技术要素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一大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推动农业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物联网的发展为农业科技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农业科技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软件开发企业,中游为设备制造企业,下游为设备维护和运营企业,共同推动农业向智能化不断迈进,实现农业种植的智能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规模和效率。

(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较低。当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科学技术与人才。农业作为我国最为传统和古老的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不仅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十分严重,目前专业务农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十分有限,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淡薄,导致大部分务农人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对农业智能化趋势的认知程度和对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意愿更是有限,智慧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极度匮乏。二是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当前土地政策是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大多沿袭数千年的传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规模小、效率低、盈利十分有限。而农村经济活力较低,农业设备价格昂贵,农民既不愿意也无力承受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此外,我国农耕地规模较小,无法通过智能设备投入生产带来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实现盈利,也极大限制了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偏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体现在农业领域就表现为农业科研体系仍然未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能力都较为欠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政府部门对第一产业的培育力度十分有限;农业科研机构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全国没有统一的组织部门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化指导和协调;农业科研大多是缺乏农业实践经验的学者进行,由于理论与实践脱离,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从农村电子商务角度探析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智慧农业论文篇(10)

引言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在农业中的具体体现,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对农业生产、运营过程进行控制,实现智能感知和预警、智能分析与决策、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精准化流程、可视化监管、智能化决策[1]。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科学化与高效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出台诸多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纲领性文件,报告明确提出智慧农业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路径。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智慧农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辽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在农业领域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施“互联网+”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辽宁省农业从业人口比重较大,属于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智慧农业的实施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要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

1.1辽宁智慧农业发展概况

《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近年来,辽宁省政府积极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农情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智慧气象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重点实施了远程农业可视化建设工程、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工程、农业预警会商系统工程、专家智能应用系统工程等4项工程,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智慧农业在辽宁省的发展。2012年,沈阳市成立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启动了3333.33hm2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项目,规划利用4a时间完成2666.67hm2日光温室、533.33hm2畜牧养殖,以及133.33hm2水产养殖的目标。2015年,盘锦市盘山县林场与辽宁奥星通讯科技公司合作,建设智能化现代化蔬菜大棚,实现了信息感知、智能调控和专家远程指导。2016年,沈阳市在浑南区营城子街道建立了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设施果蔬示范园,占地面积3.53hm2,20个温室,6个冷棚。2019年6月,法库县投资约10亿元建设“法库贵澳大数据农业科技产业园”,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33.33hm2,主要建设15万m2冬暖式保温大棚、5万m2纹格式智能玻璃温室、组培育苗基地、特色种植、农旅观光、特色农业及农业数据中心、生态餐厅、康养风情小镇等综合体。目前,辽宁智慧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农业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规模化程度还很低。农业生产与运营仍以传统方式为主,集农产品及农资市场监测分析、灾情预警、农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信息预警服务中心尚未建立起来。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模式只在个别的农业产业园区得以应用,农村智慧化水平停留于初始阶段,距离智慧农业的普及还有很大差距。

1.2辽宁智慧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农业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普及率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素,但辽宁省的农业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管理、智能服务、农产品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应用仍仅限于少数农业龙头企业,并集聚在大城市的近郊区域,尚未形成以省为中心,市与县为节点,遍布乡、镇、村的架构,没有建立起由上而下的需求与供给信息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对缓慢,据辽宁省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底,只有17.3%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

1.2.2智慧农业规模十分有限截至2016年底,辽宁省全省温室占地面积仅有60.0千hm2,大棚占地面积42.5千hm2。全省范围内,目前尚没有建立起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统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仅有少数几个试点园区尝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运营领域,全省农业总体上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设施化生产程度很低。

1.2.3智慧农业的技术水平较低辽宁省大田作物尚没有大规模地采用“3S”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部分设施农业也远未实现自动播种、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妨害等功能。对耕种机械进行智能控制,实现农业耕种的智能化生产的比率非常低,能够达到农产品从播种、养护、采收、加工、包装、仓储,直至运输的可追溯数字化管理的地区屈指可数。

2制约辽宁智慧农业发展的因素

2.1缺少统一规划

辽宁省各地市农业物联网应用基本处于试点阶段,一般由信息企业主导,政府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在基地与项目落实、核心技术和集成体系、运作模式等方面,缺乏有效指导,基础信息不全,质量不一,技术创新不足,标准不高。物联网系统彼此不能兼容,厂家不同其生产的设备互不通联,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此导致智慧农业信息数据标准化程度低,数据整合程度低。农业数据采集覆盖面狭窄,缺乏权威性,很难做到信息数据共享。

2.2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2016年底,辽宁省共有拖拉机60.5万台(其中大型仅有15万台),平均82hm2耕地才有1台拖拉机。牲畜养殖和农田种植使用的设施、设备以简单器械为主,很难与数字技术对接,影响机械智能化的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2016年末,全省能灌溉的耕地面积1023.4千hm2,占辽宁省全部耕地面积的20%,其中只有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面积268.1千hm2。农村信息化程度低,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还未全面普及,平均每百户仅有电脑25台(截至2016年底)[2]。部分农村手机信号差,用于智慧农业生产、管理、运输与销售阶段的信息数据大多为简单的归集,而专业性分析数据资源较少,可用于指导生产、运作、管理与销售的信息不足。

2.3设施投入产出率低

智慧农业难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初始投入大,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农产品的低廉价格与微薄收益很难支撑农业的高投入。智慧农业所需要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等数十种高新技术需要现代的设施和设备,这些设施、机械的价格昂贵,远远超过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一般的农户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高投入限制了高科技、智能化机械农具进入农业生产,制约了智慧农业发展。

2.4智慧农业应用人才缺乏

智慧农业需要既懂信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现实的情况是,从事农业的生产者大都是中老年农民,不仅知识水平低,而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技术装备缺乏认识,根本不具备发展智慧农业所需的素质和能力。2016年,辽宁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826.7万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仅有117.0万人,占全部生产经营人员的14.15%,而年龄55岁及以上的则占到39%。在农村,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又懂农艺和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匮乏。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鼓励大学生与在外务工农民积极返乡创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但真正回到乡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高素质人才寥寥无几。

2.5土地规模化经营进程缓慢

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智慧化生产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辽宁省的农地流转速度加快,截至2017年初,辽宁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0万hm2,但是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仍然很低,全省仅有1.5万农户经营面积超过6.67hm2,规模农业经营户生产经营人员只有41.2万,占全部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4.98%。土地流转价格不高,农民之间流转的旱田价格只有300~400元667m-2a-1,农民普遍不愿意出让土地的承包权,依然将土地视作基本生活和养老的保障;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频繁引发矛盾和纠纷,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小、速度慢,制约了外来资本的流入。此外,大多数农户无力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和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器,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限制了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

3辽宁智慧农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3.1规范智慧农业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智慧农业发展应该以省为单位,制订详细的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制定好智慧农业行业信息标准,明确具体建设目标、任务、资金投入与筹措等。农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要根据辽宁省气候和土质情况,把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辽宁省农业领域的应用规律,探索适宜辽宁地域特点的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3.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将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综合服务体系,直接面向农业生产、销售和物流等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服务、农业及农村工作的信息化。统筹规划与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将农村物流建设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中,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降低智慧农业运作成本。应大力推广PPP模式,围绕现代畜牧、现代种业、设施园艺、设施水产和智能农机等优势产业领域建设一批先进的智能、精准、高效、绿色智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智能农业应用示范基地[3]。

3.3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平台

各地政府要积极推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一个集农业生产、农业信息、农业监管、农业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提高农业数字化、精准化水平。让农业互联网零距离贴近一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积极推广低成本、易操作的智能终端和应用软件,满足农民实际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不断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统筹使用财政资金,鼓励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4]。制定政策,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贷款服务,对民间资本进入智慧农业领域给予支持,旨在建设高标准的智慧农业生产基地。

3.5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上一篇: 材料类专业导论论文 下一篇: 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