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课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6:32

茶文化课程论文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1)

作者:马晶(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发设计旅游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形式出现在课程体系中,增进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以便将来更容易就业。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1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旅游是是我国新兴的一种旅游理念,引领了旅游业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修身养生的休闲方式受到国人的广泛喜爱,这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拓展茶文化旅游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培养学生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文化旅游活动设计与开展技能,适应当前茶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

1.2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茶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游客相当喜爱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受中国经济形势利好趋势影响,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将来既懂旅游又懂茶文化的专业人才会十分抢手。为适应这样的职业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当设置茶艺课程。

1.3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包含旅游方面的内容,也涉及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内容,这使得文化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这些年来茶文化旅游业异军突起,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要要求。从教学角度看,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置分析

2.1课程设计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现结合,以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茶文化体系设置课程,传授給学生茶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建立基础知识与能力培训一体化课程。茶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无缝衔接。以泡茶为例,了解茶叶的特性、茶具的质地等基础知识是泡好茶的前提条件,掌握泡茶的工序、技巧是泡好茶的必备能力,只有兼具知识与能力才能泡好一杯茶。因此,茶艺课程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就业的无缝衔接。

第二,以“茶艺师”岗位为导向设计茶艺课程。根据“茶艺师”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设置茶艺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

第三,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茶艺师”等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茶艺课程,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相对接。

2.2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

2.2.1内容选取

基于课程设计选取茶艺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茶艺课程内容选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选取的课程内容要能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切合实际。从课程内容的规划到遴选,再到整合分解,每一个环节都要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并重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第二,茶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其设置目的是补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使学生成长为未来对口岗位需要的人才。因此,应当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对口岗位选择茶课程,如“茶艺师”等。以岗位活动为内容、以岗位要求为立足点,针对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第三,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课程内容。设置茶艺课程,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茶艺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有关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便于将来顺利就业。因此,茶艺课程选取的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适应,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第四,把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作为茶艺课程内容选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岗位从业能力,增设茶艺课程,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广度、深度。

2.2.2内容组织

根据茶艺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要求,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与教学规律,基于“模块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思路建立茶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茶艺服务课。其中,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是茶叶基础知识、茶文化简史、饮茶的健康性等,教学目标传承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掌握我国的茶文化;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的主要内容是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知识、冲泡技艺,教学目标是让其掌握各类茶叶的特性与冲泡技巧,能够进行茶艺表演;茶艺服务课的主要内容有茶艺接待服务、行茶礼仪、茶叶销售等,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服务能力、茶礼、接待能力等。

茶叶课程内容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具备实践性、职业性及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因此,课程内容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两个方面,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现状。如,结合冲泡技艺、流程等讲各类茶的知识,将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真正掌握茶艺技能。

2.3课程教学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以培养学生的茶艺基本知识、茶艺表演技能及茶叶销售能力等为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茶艺课程教学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课程教学要教、学、做相结合,切实践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都在实训室内完成,先讲解理论再动手实践,学生一边学一边做,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

第二,采用“三段渐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分段分层教学。在实践实训环节中,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和一般认知规律将实践课程分成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逐步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逐渐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实训室内开展基础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接触茶艺并掌握基本泡茶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实训,强化课上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内部顶岗实习,将课堂所学的技能应用于岗位实践,实现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岗位实践的顺利转换,培养学生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2)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程度、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第二,以教师为主导,整体把握课程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修《中国茶文化》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家乡都有与茶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每次开课的第一堂课,笔者以湘西苗族风俗习惯中与茶有关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虫屎茶等为例,亲身体会生活中的茶文化。

1.2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讲解茶的分类命名、茶的评鉴冲泡以及茶水礼仪等相关章节,笔者将代表性茶类和茶具带进课堂,并就每种茶和茶具的特点及用途当场示范“绿叶红镶边”、“三龙护鼎”和“凤凰三点头”等茶艺用语的真实含义;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一种备用茶,推选代表初步判断茶叶品种和质量优劣,让学生对实物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大商场、超市和茶叶专卖店收集茶样,或自行调研茶叶价格和消费水平等。

2教学手段改革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中国茶文化》课件中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茶的分类和茶的冲泡技艺等章节讲授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了教学短片“六大茶类”和“茶艺表演”等短片;在讲解茶文化在电影等艺术创作的作用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电影“绿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以上多媒体技术将《中国茶文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

3.1课堂笔记与出勤

课堂笔记与出勤占总分的30%,其中课堂笔记随机检查2次,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占总分1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缺课3次以上者视为自动放弃该公共选修课。笔者每次开课的第一节课重点强调了课堂笔记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出勤,并及时总结、记录课堂上的知识点。笔者在统计《中国茶文化》课程出勤时,每缺一次课扣3分,平时成绩少于12分。

3.2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占总分40%。笔者围绕当前茶文化的动态,准备了“茶文化发展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茶文化与生活”和“茶与健康”等10余项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任选一项议题课后搜集资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汇报,最后根据每组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每组汇报计时5分钟,教师及学生评委根据课件制作和汇报情况综合打分。以上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课程论文写作

课程论文写作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自主查阅科研文献和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等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课程论文的写作是考核学生掌握茶文化系统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规定课程论文的框架,学生自主选题,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笔者以“爱茶者说”、“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题,要求学生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字数3000左右。以上课程论文写作部分占总分30%。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3)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三)课程设置

茶文化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的比例应该是1:1.茶文化理论讲解主要从茶的饮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对茶艺和茶道的重点介绍。比如:客来敬茶,茶与民俗民风,茶与歌舞及楹联,茶会,茶馆与茶艺馆,茶的传说;茶与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结及旅游,品茶与茶艺,茶与茶艺,茶与文学,书画艺术欣赏等;茶性茶德,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诠释,茶道与饮茶,名家与茶,中日茶道史实比较;茶文化之当代实践,茶文化和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也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从容流畅的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旅游管理学生是否能够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因此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到茶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的表演等技巧。学校还可以联系旅游公司让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顶岗实习,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情况及学分计算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个性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认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安排一个茶道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茶艺的欣赏水平和茶艺表演的展示会感染、带动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该课程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在大二的时候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分。

(五)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可以从平时的学习状态、课堂展示、学习心得、考勤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据期末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等方向让学生撰写论文或者开展课题研究。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其次是操作考试,这部分的重点放在茶文化讲解和茶道茶艺实际操作的考核上。两种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4)

从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体育学科特点要求体育教学方式与理念的创新和改变,除了要保障体育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循序性、综合性之外,还应该融入文化教学,为学生创建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而茶文化恰恰能够满足大学体育创新改革的要求,将茶文化融入当代大学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1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

1.1人文性

现代社会将各种文明的现象综合了起来,统称为“人文”。茶文化是现代人类文明中最主要的核心部分,为了将这种文化灌输到大学的思想当中,需要将茶文化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确保人类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一种全新的文明形式。茶文化注重对人的重视,在对现代文明进行教育的同时,确保学生以体育运动为中心,全面发展个人素质和优秀文化素质,保证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智慧、理性的思想,让现代茶文化作为运动的宗旨,并在不同项目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看不同的体育项目,并按自己的能力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尽可能的展现茶文化中具有的人文情怀。

1.2循序性

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不断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对各种知识进行积累,才能拥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保证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各高校需要以学生体育文化为中心,在宣传和进行各种体育理念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可以耳濡目染的受到各种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并在体育运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由于现代体育教学活动充斥着各种文化理念,因此,这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不可以揠苗助长。学生需要有理念的进行钻研和探寻,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上,找到能够支撑项目的文化内容和基本理论,并不断地吸收和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体育项目的探究任务。

1.3综合性

现代体育项目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十分严格,学生必须具有综合性体育素质,才能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收获预期的效果。高校在制定不同体育制度的同时,需要符合各大体育赛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十分严格,才能保证学生具有高素质体育运动精神,能够拥有应对不同紧急情况的能力。学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体育运动器材,比如建立露天运动场所或者设立室内体育馆,满足不同体育项目需求的同时,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为了保证满足学生在各大体育赛事活动的要求,学校需要组建不同的体育科目,比如:足球、篮球比赛,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多多磨合,保证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在比赛中稳操胜券。还有,学校可以按照学生要求开设不同的舞蹈、健身、太极、瑜伽等课程,让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喜欢的体育项目,保证体育活动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原则。

2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2.1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由于我国的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将茶文化基础理论应用到教学系统中,保证系统内容的完整性与成熟性。针对现在传统的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学到单一的体育项目,而没有了基础的文化作为支撑,让体育活动显得更为枯燥。将茶文化作为新型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以后,可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体育精神,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体会茶文化的精神导向与精神理念。首先,高校开展不同体育的项目时,需要以茶文化为基础,让体育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随着对茶文化的逐步理解和深入,变得更加具体。其次,茶文化可以有效保证体育运动爱好者拥有良好的运动形态和运动体质,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积极的运动思想和饱满的运动热情,才能促使运动员在各大赛事中取得傲人的成绩。

2.2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我国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对茶文化进行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宣传的过程。我国拥有着璀璨的华夏文明,为了保证茶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定期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第一,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开展茶文化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同时,饮茶还可以让学生及时补充在运动过程中流失的营养元素。学生在学习茶文化以后,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保证对茶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和认识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对茶文化进行弘扬。第二,学生在运动时还可以将茶文化中的亲人、爱人思想作为基本理念,遵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让比赛更加公平、友爱。

2.3拓宽学生的知识而塑造其良好的品格

由于茶文化中融入了儒家、道家等思想,因此,体育运动员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所蕴含的宽己待人、严格做事的思想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体育运动精神和思想品格。茶文化中还包含了对各种茶艺、茶道思想的展示,满足了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也拓宽了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和了解境界。随着学生对茶文化认知度的不断深入,茶文化也渐渐地被各高校学生所认可,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茶文化学习理念,学生通过学习这种怡然自乐的淡泊、质朴的精神内涵,养成了宽以待人、平等待事的处事风格,这对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冷静的运动心态,重塑学生的人格,提高个人修养。

3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1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

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教学模式,茶文化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形成了一种冲击,并促使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为体育教学增添了一股全新的文化力量。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中,学生显得更加懒散,对体育运动变得更加消极,而融入了茶文化以后,学生由于有了更好的精神寄托,因此,更渴望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并与文化内容相呼应的目的。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框架,让学生在有效的接受茶文化教学理论的同时,可以保证对体育教学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不应低估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能力,可以设定有阶段的茶文化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的进步与发展。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运动需求,开展不同阶段的茶文化教学课程。其次,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的茶文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适当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完善茶文化教学内容。

3.2完善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硬件设施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需求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已经逐步完善相应的体育教学设施和配备。为了全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专业的训练场地和完整的训练器材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更多与茶文化有关体育设备的引进,增强了学生运动的兴趣,也保证了学生的运动质量,同时,可以统一发放与茶文化有关的体育教学教材,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接受专门的茶文化体育教学课程。学校还可以建立不同的品茶场所,按照学生的要求选择更具茶文化气息的茶壶、茶台、茶盏等茶具,保持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由于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课程,学生还可以在课下,通过查询电脑资料学习茶文化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茶文化素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体育运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的文化课与体育课同步进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型、综合型人才。

3.3加强茶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工作

茶文化在被应用到体育教学的初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但这并不是首次进入校园,之前也有过多所高校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公开课程,教师也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整体的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开展了全新的茶文化教学课程,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在保证满足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需求的同时,让茶文化的内容可以积极活跃课堂气氛,重塑茶文化在学生眼中的形象。首先,需要有一段时间融合茶文化与课外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过程,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茶文化理论的同时,可以按照茶文化中的体育运动思想进行项目的选取,让学生时刻具有良好的运动心态。其次,由于在开展茶文化教学课程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更好地借鉴茶文化运动精神,让与茶文化有关的教学方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便可以将茶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

3.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

学校在开展以茶文化有关的体育教学课程以后,学生可以不受课堂有限时间的限制,在课后,学生可以组织一定的团队进行相关的体育训练,还可以在团队中进行与茶文化有关的交流,保证茶文化思想可以贯穿到整个生活当中,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茶文化思想理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增设《品茶文化》、《茶叶历史》等多种课程,学生在了解这些基础茶文化知识以后,可以听取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讲座,或者观看茶艺表演等节目,保证对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学校可以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学生通过课下自行组织和了解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并建立答题的团队,竞赛活动形式多以抢答、限时答题为主,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茶文化知识。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与茶文化有关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让学生可以切身地感受到来自茶文化的魅力,并由衷地产生对茶文化的敬佩之情。研究茶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对我国大学体育创新改革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以及体育教学的创新有所帮助。

作者:王友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卫国,冯科,王鑫.论茶文化嵌入式日常体育教学过程研究[J].福建茶叶,2016(4):262-263.

[2]向玉山.论茶文化在体育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功能机制研究[J].福建茶叶,2016(9):272-273.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5)

20世纪末以来,茶文化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分支,开始进入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目前已经有一些高等院校将其设为一门专业,本人尝试在我们这样的金融类院校开设一门中国茶文化选修课,从师资知识结构层面来讲,必然先天不足。但可以扬长避短,侧重茶文化的人文性,有选择讲授茶的自然科学知识。试图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通过茶了解中国文化,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浮躁中得到安宁。

一、在金融类院校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的目的与意义

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具体手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传承中华文化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根据本人近几年来在全校开设选修课课程的经验来看,选择什么样内容的课程,与能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能否传承中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茶文化》是一门科普性、操作性、艺术性、思想性(这一点特性主要体现在茶道中)很强的公共选修课,在我院尝试开这门选修课有如下几个目的与意义:一则为不懂茶叶的学生普及茶叶科学知识,为爱好茶叶的学生丰富茶叶科学知识。二则让学生了解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开阔视野,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三则侧重让学生了解茶文化中所蕴含的重德、尚和、崇俭、贵真的茶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四则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领会茶道这一核心精神,学会从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品味美,少一份焦虑和浮躁,多一份趣味和涵养。五则利用茶这一文化载体,让学生通过茶文化的学习,树立艰苦朴素的文化理念,厉行节约,不盲目攀比。

二、《中国茶文化》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体系设置

(一)教材的筛选

选用了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九州出版社)这本非教材系列的、学术性比较强的著作。这本书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连印数版,被读者称为“茶道、茶艺、茶文化入门的基本读物”和“中国茶文化的理论性著作”。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人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设计教学内容时偏重于茶文化的人文科学一面,设计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茶及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第二章,茶艺;第三章,茶道;这两章是中国茶文化的两大核心,讲茶艺不仅仅是讲点茶技法,更侧重在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整个过程中包含的艺术精神。而茶道因其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高度契合,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第四章,茶礼茶仪茶俗;第五章,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第六章,茶文化与各族人民生活;第七章,茶叶的分类、加工原理、贮藏保鲜方法;第八章,茶叶品质评定与各种茶的鉴别方法;第九章,茶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前六章内容基本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主线,后三章属于自然学科方面且是独立自成体系的内容,参考了茶学方面的专业教材,以周巨根、朱永兴主编的《茶学概论》为主要参照。

(三)教学手段的利用

在教学思想上,本课程强调趣味性、文化性、互动性、研究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本人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课堂讲授。在讲授过程中努力反映茶学学科的特色与精华,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在深度和广度上体现茶叶(尤其是名茶)在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中的适用性,使我们这样的金融类院校的非茶学专业的学生以及茶叶兴趣爱好者对茶叶知识有科学、全面的了解,提升其茶文化素养。对于茶道部分主要是讲授,介绍各门派的分类标准和类别,同时将自己比较认同的派别做细化讲解,其他只抛砖引玉,启发学生自己多做研究性探讨。二是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十分适合运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播放一些茶音乐或展示一些与茶有关的电子图片、茶画、纪录片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茶文化资料展示,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把茶文化的内容展示出来,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喜欢茶文化,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研究兴趣,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布置展示主题,分组、限时进行课堂展示。学生在备讲过程中,从收集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到制作PPT、课堂展示,都分工合作,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可谓一箭双雕。

(四)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平时考核。这一部分由三块组成,即在学习本课程期间要求学生写课程学习心得、课堂展示、考勤,以此综合作为平时成绩。这部分的重点放在写学习心得的考核上。二是期末考核。期末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以论文的形式考核。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这两项作业要求学生必须以手写的形式完成。

三、茶文化课在金融类院校开设所面临的困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因而其相关方面的创造内容可谓浩繁卷帙,令人目不暇接。如何精挑细选,如何做到讲解时声情并茂,又能紧密联系实际,又能说出相关的经验和感受,笔者认为难度比较大。在十几个周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深切体会到茶文化课对授课者的语言、文字和指导实践的示范传授能力要求极高,甚至在艺术素养和个人品味上也有极高的要求。

先天的不足靠勤奋努力可以弥补,但教学资源匮乏非本人一己之力可以改善。茶文化内容的许多方面表现为实物展示和现场即兴方式。如茶的自然科学性和茶的文化艺术的结晶,以及茶与民俗方面的创作等,还有如茶艺展示以现场即兴较合适。教学中唯有以实物和现场展示的形式,才容易被学生了解、记忆,也便于学生引起有关方面的共鸣。所以,只能调整自己,定位要准,开这样的课势必只能浮光猎影,不可深海探宝。既然是只企鹅就永远别想成为热带鱼,美梦醒后,初步设想率先在财经传媒系成立大学生的茶文化社团,为真正喜欢茶的学生搭建一个交流提高的平台,帮助学生对茶文化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认识。

最后高校应该加大对公选课的资金投入,对于优秀的公选课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打造精品课程。除了教师主动提出开课申请外,学校还应合理调配教师资源,还应该积极邀请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做兼职教授或讲座教授,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茶在中国已经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迈入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修养。作为一门与专业无关的文化素质类选修课,有那么多学生选课,并不是课讲得有多么好,而是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心灵需要。但是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我们短短的36学时,只能是论其皮毛,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但笔者将不断研究学习新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心尽力把中华茶文化的种子传播到每一个真诚的心灵中。

参考文献

[1]胡付照.略谈中华茶道与茶艺[J].贵州茶叶,2011(1).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6)

引言

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7)

一、选修课评价现状及解决方案

完善各校独具特色的选修课评价体系,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如果选修课任课教师能结合教学实际、学科特点,探索整编出本门课程的评价标准。再由学校进行汇总,组织相关教师加以论证,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这种由课任教师到学校,由单门课程到学校整体课程,自下而上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修课程评价系统,更切合实际,更能发挥选修课的作用。下面我以《茶艺》选修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二、以《茶艺》选修课为例,探索选修课评价体系建设之路

由于普通高中《茶艺》选修课程与中等职业学校《茶艺》课程存在差异性,所以不能照搬职业学校的评价体系,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课程评价方法。依据《茶艺》的学科特点,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以下评价体系:

1.“点单式”考核项目

茶艺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选茗、择水、不同茶类的泡茶技艺、茶具艺术、服务与礼仪、环境的选择、音乐的选择,等等。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整合为三大块:茶的基础知识、红茶的泡茶技艺、服务与礼仪。据此,将测评内容制定成“菜单”。“沏泡红茶”是主菜,每个学生必须学会并展示泡茶技艺;“专业理论”是配菜,学生可以根自身情况选择其中的项目参加测试,总成绩过60分者即为合格。

各项目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1)专业理论评价标准

《茶艺》虽然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掌握茶的基本知识是成为优秀茶艺师的前提和基础。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还形成了绚烂夺目的茶文化。泡茶的过程就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

(2)红茶沏泡操作评价标准

红茶滋味浓醇鲜爽,以其独特的口感获得无数人的青睐。龙泉是宝剑之邦,青瓷之乡。龙泉青瓷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它与汤色红艳明亮的红茶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将沏泡红茶作为主要考核科目,学生掌握泡茶技艺的同时也领略了本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自豪感与幸福感。

2.评审团体多元化

针对《茶艺》课程的特点,组织一个独特的评审团,在“红茶茶艺展示”考核环节邀请他们来当评委给学生打分。

(1)评审+指导的专家评审团

茶艺这一领域,我们学校服务业学部有很多专业老师。请他们来当评委,从专业的视角考查学生的泡茶技艺。专家评审团即是评审又是导师,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欣赏+鼓励的家长评审团

邀请家长代表来学校担任评委。从父母的视角出发,给出爱的评价。由于高考很多家长只准孩子选择与高考相挂钩的文化选修课程,排斥兴趣类和技能类课程。当家长走进选修课堂,实实在在的体验选修课给学生带来的帮助时,也将茶文化带进学生家庭。

家长来当评审,还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平日里家长们都以成绩论英雄,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孩子们在父母面前展示泡茶技艺,请父母喝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3)平等+有爱的草根评审团

由班级同学组成的草根评审团。这些评审们结合同学的现场表现和平时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这些朝夕相处的人,最知道平日里学习谁学认真谁不认真,由他们来打分,一是客观公正,二是能有效地督促大家认真学习。

三个评审团给出的综合成绩就是红茶茶艺的最终得分。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它像必修课那样有章可循,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积小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致千里

一个优秀的教师心中定然充满对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因为心中有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不会坐等馅饼,而是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新课改伊始,选修课程开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定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个奋斗在选修课教学一线的教师,如果都能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每一个教师奉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或是一点方法,当它们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将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将这些微小的力量都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又何愁至不了千里,成不了江海呢?

参考文献:

1.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之三)[J].人民教育,2009(7).

2.周卫勇,李雁冰.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饶雪梅,李俊.茶艺服务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J].浙江省教育厅,2012.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8)

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自我修身的品味积累,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于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艺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所以,大多数星级酒店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开设了很多的茶坊、茶馆等品茶场所,人们进入茶馆不仅仅是因为口渴,而是由于茶馆宁静、舒适的环境,能够陶冶情操,属于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艺是茶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时展的需求。在这种需求下,茶艺师作为新兴的职业受到市场的欢迎,并已经逐步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具体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的贴合宾客要求,丰富服务项目,进行了茶艺展示课程的设置。就酒店服务行业来说,为该行业输送应时之需的人才,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复合化,以至客观性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茶艺展示课程已经是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备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出与酒店服务当中相匹配的人才。教学活动的成败衡量标准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活动之后是否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即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和社会需求相吻合。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就必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率、丰富教学的内容、优化教学的理念等。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依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展示课程。课程的设置不仅是更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也是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必然之路。然而茶艺展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具备以下的基础:首先,做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理念的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是开展好茶艺展示课程的前提,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于是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力的时候才能对“茶艺”的内涵形成一个系统化、全面化的认识。但是其他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意识都是影响茶艺展示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在教学活动当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自觉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学习内容,通过教师课堂讲授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牢记基础知识,为实践性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础,达到教学目的。其次,有效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巩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茶艺基础知识和技能。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茶艺展示课程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是较高的,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的茶文化知识,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对示范能力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对学生的影响还是较大的。总之,教学模式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应用所学内容适应市场灵活性,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职业茶艺师。随着高职教育体系的不断更新及变革,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条件也在不断的得到改善,致使酒店管理专业具备了一定的实训设施设备以备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包括识别茶叶、泡茶、饮茶、茶礼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服务技能,更好的对客服务。因此,从社会的需求来看,将茶艺展示课程融入到酒店服务当中的比例不容忽视。

二、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展示课程的设计及教学相关理念的探讨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想要和茶艺展示课程设计的教学相融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点,从茶艺展示课程的设计理念来看,将茶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教学的指导理念要根据现代性及开放性的特征为依据,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技能内容,可以有效的加强理论的实用性,从而将茶艺知识深化为技能教育。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要丰富茶艺的教学内容,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育当中的设备资源,力求资源利用最大化。激发教学主题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要做好茶艺展示课程的引导活动,以便更好的开展茶艺展示课程的教学。同时把教学的模式、方法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来实现提升茶艺展示课程实质性的教学质量。第二点,从茶艺展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来看,要根据当前国家在茶艺师方面的要求为切入点,并且将传统的茶文化和现代的茶艺内容结合起来,进一步为茶艺展示课程的内容创新提供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茶艺展示课程的设计更要注重的是课程内容的层次性,课程的设置要达到体系化就必须注重茶艺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茶艺活动的核心内涵。在课程教学体系中,首先从茶的起源与茶叶分类、茶叶的辨别知识以及茶叶的加工技术知识,亦或是茶叶的品种特征以及品牌等,这都是需要纳入到平时的茶艺展示课程的模块教学活动当中,有层次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教育。凡是能够对学生理解茶艺知识和运用茶艺技巧的教学方法都可广泛的运用到课堂当中,茶艺展示课程的模式也要做到创新。第三点,从茶艺展示课程设置的思路来看,茶艺展示课程主要的关键点就是将茶艺展示课程的教学任务要与市场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好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之间的高度吻合,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茶艺课堂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保证有效课堂。

三、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展示课程的设计及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大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就要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强化服务技能等有一定的积淀,为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保障。第一,在具体的茶艺教学活动当中,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展开,如茶艺人员的服务礼仪、茶艺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人文精神等。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所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表现是由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决定的,而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也关系到茶艺活动表现的好坏。我国的茶文化在世界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茶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我国的茶叶出口是我国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论是茶文化的丰富内涵,还是茶文化的普及和应用优势都是很明显的。而酒店管理专业当中的茶艺展示课程不单是对茶文化及茶艺技巧的学习,同时也融入了多样元素的教学体系,就让我们必须重视在课堂上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整个茶艺展示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不仅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要融入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二,教学体系当中必须包含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在实训室。在茶艺展示课程实践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实践活动。茶艺是修习涵养的综合技能,简单的教学模式(实训室)是无法全面展现茶艺技能以及茶艺的对客服务。所以,课程的教学活动就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茶艺理论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从而达到茶艺教学的目的和良好的效果。在我院系部的茶艺展示课程的实践教学除在茶艺实训室中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教师一对一指导外,还纳入了任务驱动进行茶艺馆市场调查、身临其境参观大型茶馆、茶艺顶岗服务等。学院就此也为学生提供了基本平台,接待中央、区外等大型实训基地观摩团,在接待服务中进行茶艺展示服务环节,达到实训目的,同时也受到全国各地职业院校、行业及相关同行的一致好评。通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教师进行实地教学,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茶文化的理解和茶艺展示技巧的熟练掌握。总而言之,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去,学生毕竟是实践活动的主导,即使教师做的再好,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也是难以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因此,要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潜力,最终实现茶艺展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第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教师在酒店管理专业当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随着当代茶文化的发展和茶艺技巧的创新,教师要与时俱进的贴合市场需求,时刻吸收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要对茶艺理论知识有一个熟练的运用能力,对于新的专业技巧不断进行业务钻研,反复磨合,从而提高业务水平,这也是具体的茶艺展示课程的实践可行性和艺术性所决定的。这样教师不仅仅做到充实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还能够提升实训课堂的趣味性,培养茶艺美学意识,有效的带动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因次,茶艺展示课程是为酒店服务行业人才的需求所开设的课程,更是为了实现当代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而应时之需的一门专业课程。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86-02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of Introduction to Tea,using questionnaires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s,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to change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part of the order,make different groups and teaching content with each other,and realiz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 production cycle with each other. Using several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it interspersed with timely practical aspects of teaching,real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According to existing problems,educational reform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Tea;teaching reform;practice;problems

培养具备茶学基础知识和生产实践能力的人才,既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一种途径,又是我国部分高校所提倡的任务之一。郭桂义等[1-2]针对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及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孙慕芳等[3]就茶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刘晓娜等[4]针对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初见成效,为茶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茶学概论既是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5],又是一些高校针对非茶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文化等内容于一体。该课程既能为茶学专业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能提高非茶学专业学生的茶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针对如何提高茶学概论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学“茶”兴趣,根据不同情况如何调整教学内容等问题,从茶学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1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1 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及实践内容

1.1.1 根据时代及茶叶生产周期需要,适当增加或删除教学与实践内容。在教材方面,以朱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学概论》(2013年8月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为主要教材,《茶树栽培学》《制茶学》等其他教科书、期刊和学报为参考书进行教学。一些高校在以往教学中以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文化为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茶叶功效研究的深入,茶叶综合利用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茶叶功效以及茶叶品鉴、茶具、基础茶艺等内容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改革了部分教学内容,增加了茶与健康、茶叶品鉴、茶具、基础茶艺等内容,丰富了茶的综合利用部分内容,缩减了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茶叶无公害生产等内容。

茶文化课程论文篇(10)

《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目前的《建筑摄影》摄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传统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脱离的教学模式。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上就是需要提炼茶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其充实到《建筑摄影》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1传统的《建筑摄影》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1传统《建筑摄影》教学中出现的困境

尽管各个学校的摄影专业对《建筑摄影》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建筑摄影》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建筑摄影》的知识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通过讲述法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缺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在测试中也以专业知识的测试为主,与其他课程的测试方式并没有大的区别,因此,学校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反而会使学生在功利作用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1.2目前《建筑摄影》课程教改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各个高校已经认识到《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的《建筑摄影》课程改革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相符合,缺乏教学的时效性。很多改革措施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很多学校的硬件设备并不能跟上高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建筑摄影》改革必须重视时效性,完成相关课程目标的要求,最终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

1.3今后《建筑摄影》课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也在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现在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并没有通过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的思考

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有广泛的种植。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饮茶的习惯,人们在饮茶活动中领略这个过程中的美好意境,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茶文化。这种茶文化是中国人们对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贡献,反映中国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而茶文化中的精神层面上的一些元素,是摄影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十分必要。在引入之前需要从三个方面对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进行思考:

2.1茶文化的元素解构

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于我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为了很好地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去需要对茶文化的元素进行解构。根据《建筑摄影》目前注重知识传输的情况,需要将茶文化中的隐性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层面,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气质和审美能力。但是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很难理解某个地区性文化,因此为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状况,在《建筑摄影》教学中要注意提取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2.2茶文化的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途径

要想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不宜于对整个教学情况做出过多的改变,以免为教师的备课过程增加大的负担,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教学中去。第二,茶文化进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要考虑到逻辑性,使整个的融合过程显得十分自然,不唐突,这易于被学生接受,给茶文化的传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茶文化的引入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适当的内容,与教学板块需要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三个方面是茶文化在融入到《建筑摄影》之中需要具备的要求,在坚持这三个方面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摄影技巧。

2.3茶文化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评价

由于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整个程序并不十分完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对引入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表现情况应该是评价的重点,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反映学生职业素质的隐性信息。

3茶文化功能分析

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教学,还需要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素质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也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1增加涵养功能

学生的涵养是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是一个无形的帮助,在学校的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进行涵养的教育,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涵养。茶文化作为文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提高涵养的功能,通过饮茶、品茶等各种程序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将茶文化引入课堂十分必要。

3.2修养心

目前学生中的个性意识十分强烈,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别人认可,竞争意识比较强烈。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由于受到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比较严重,内心极其浮躁,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耐心和毅力,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建筑摄影》课程对于学生的心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程中的融合出现了可能性。3.3培育耐心功能目前,学生在《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中缺乏一定的耐心,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就会出现为难情绪,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茶文化具有培育学生耐心的功能,需要积极引入茶文化。

4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途径的探索

通过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引入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

4.1采取集体备课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模式

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前各个学校并没有教学先例,所以,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组织摄影专业的教师组建教研组,对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茶文化如何在《建筑摄影》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涵养、心性和耐力。对教师的看法进行总结以促进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其功能。最后,按照总结出来的模式进行试点教学,教师还需要开展观摩教学,通过观摩不断总结,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4.2对摄影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的培训

要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该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相关的茶文化知识。这就需要学校安排一些专门的培训课程,由茶文化专业人员和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教师。对该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茶文化的知识、茶文化与《建筑摄影》的联系、茶文化与摄影专业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些内容的培训可以采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最终使教师对茶文化和将其融入到课堂之中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3应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与传统的《建筑摄影》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不同,将茶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茶文化对于摄影专业学生软实力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建筑摄影知识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发挥茶文化的影响力,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便于将茶文化知识与建筑摄影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4.4建立以学生为指导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建筑摄影》课程评价都是通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的,这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够很好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忽略了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感受,不利于日后的改进。所以要建立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教学形式的看法,真正为教改深入提供借鉴和指导。总结摄影专业学生的内在品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将二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茶文化的巨大魅力,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促进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提高,使学生成为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毕雪微.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4(4):174-176+183.

上一篇: 国际经济管理论文 下一篇: 科学艺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