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养护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6:28

机械化养护论文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1)

公路养护的机械管理已成为后勤保障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公路养护的运行效率。本文将对公路养护的机械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市场化。

一、公路养护的机械应用现状

1.机械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公路养护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的应用趋向于精度高、结构复杂、控制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发展方向,若机械设备产生问题,难以凭借以往经验排除故障。但是一些单位的管理思想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以重视“事后维修”为主,再加上缺乏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没有科学全面的规章管理制度、或者虽然有制度而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造成机械管理与维修水平的低下。

2.机械维护不当

一些单位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在机械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养护”的问题,对机械的维修保养认识不足,对必要的养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在使用机械过程中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不科学使用机械,没有进行及时的维修保养,造成机械带病作业、零件磨损严重、机械故障频繁发生,减断了机械使用寿命。

3.缺乏专业的机械管理人员

目前,公路养护的机械管理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差,缺少具备专业知识的专职工作人员,再加上养护机械技术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品种繁多,给机械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扰,主要表现为:机械养护、保养不到位,机械业务资料不完整,拖保、漏保现象严重,机械不整洁,单机单车核算账不符实等问题。另外,各单位对机械设备专业人员的培训重视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机械设备养护、管理培训,造成管理人员、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始终停滞不前,没有技术水平的创新,就没有公路养护机械水平的提高。

二、公路养护的机械管理发展策略

1.转变观念,加强设备管理

首先,应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建立健全易操作、行之有效的机械管理制度,无论机械来源于单位内部资金购置,还是上级配置费用,都应统一纳入规定管理范围内。包括公路段、公路处、公路站的三级管理中,机械设备也采取统一管理标准。其中三级管理的机械设备帐、物、卡必须三者相符,不仅成立固定资产账目,还应加强机械设备的专业档案,包括机械的出厂技术文件、交接登记、运转情况登记、维修记录、改造技术资料等;其次,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益考核与单机核算。如有关更换零件、耗费油料、日工作量、月完好率、台班成本及利润核算等,只有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发挥机械的经济效益,降低机械养护的劳动强度与工作成本,提高公路养护的效率,保证公路养护质量。

2.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公路养护中,机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公路养护的质量密切相关,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再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与操作水平。应该认识到,一支善保养、会管理、能操作的专业养护职工队伍,能有效促进机械养护的进程。因此,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养护机械操作队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加强他们对养护机械的意识,并提高对机械操作能力的考核,让机械操作骨干既满足操作、驾驶,又能胜任对机械的保养、维修等多个岗位需求。另外,专业的养护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提高责任感,并将工作质量、技术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落实经济责任。

3.管用结合,确保机械灵活调配

根据当前我国公路养护中施工作业面广泛、工作线路长、站点多、作业量不集中、流动作业等特点,应加强“预防为主、重视保养、视实际情况修理”的原则性,做到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因时制宜的开展机械保养计划。根据机械的使用方式,也应重视日常保养,将小毛病、小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在人员数量允许的情况下,每台机械可配备专门维修工,以随时进行检修,及时发现故障并解决,既不影响工作效率,有确保机械在良好状态下工作,杜绝带病作业。通过对公路养护机械的合理使用,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技术的要求,合理调度机械的养护与工作,避免出现单一作业、大车小拉等浪费现象。另外,根据机械停置、停封的保养要求,应按期进行保养,以降低大修的次数与成本。

参考文献:

[1]汪加军.浅谈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07(29).

[2]王亮、付学迅.试论公路养护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第5届鲁粤辽路桥技术论坛.2008,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家开发战略的实施,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等级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对公路“建、养、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养护,迫切需要新型的养护机械、高素质的养护机械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养护机械队伍,以适应公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求。

一、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使用分析

1、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

(1)公路养护施工作业的路线长、作业面广、工程量大;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基础资料、原始记录的收集较难,无法保证及时性和准确性,给维护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2)公路养护机械种类、型号相应增多,施工作业内容繁杂琐碎,多以中小型机具为主,有相当部分的机具国家没有定型产品,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不高,零配件供应不足,影响了养路机械完好率的提高。

(3)施工工地尘土飞扬,冷却水源不清洁,施工路面颠簸不平,加之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均在露天施工,日晒雨淋使机械的零部件易产生早期损坏,养护机械设备的失修失保现象时有发生。

(4)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负荷率不高,养护作业中车辆运送砂石料到工地,回程放空,运输车辆的实载率一般都低于50%。车辆主要往返于驻地和作业点之间,运距一般短的运距甚至连lkm都不到,长的在20-30km。

2、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机械的标志

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的总目标是要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结合文献总结,合理使用主要有下列三个标志:即经济性、高效率与设备不正常损耗防护三个方面。

(1)经济性

养护工作中,使用管理经济性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使单位实物工程量的机械使用费成本为最低。目前使用的机械设备或综合机械化组列即使已经达到较为理想的效率指标,但不一定符合经济性的要求。

(2)高效率

机械使用必须使其生产技术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所说的性能是国家下达的或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地区性机械效率指标。

(3)设备不正常损耗防护

不正常损耗主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不正当或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导致的机械设备早期磨损、过度磨损、事故损坏以及各种使原机技术性能受到损害或缩短使用寿命等不合理使用现象。

二、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

随着公路等级的越来越高,人工养护从功效、质量、时间等都不能适应公路养护的需要,公路的等级化要求公路养护实行机械化、专业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各段在计提设备折旧费时不能按规定要求及时足额提取,配套资金不能落实,废旧机械不能按时报废,使维修使用成本增大,且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近几年更新的机械设备仅占设备的5%。

2、机械配置规划滞后,不够科学,不切合实际

近年来养护管理部门由于主观上存在着重建设,轻养护,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致使养护机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如工程施工机械。高等公路建成后,出现病害后用老工艺,老工具不能及时处理时,方才购置和使用新机械、新工艺,且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有些是重复购置部分机型陈旧落后,使机械难以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有时反而照成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更有甚者有些设备从购进到调入到目前仅使用过一两次,就成了闲置的“死机”。

3、机械设备人员素质不高

(1)不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因管理理念陈旧,不少分局对机械设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很多机管人员,都是由非专业人员兼职,虽然近几年随着机械设备的增加,有不少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了机械管理员。但不是专职的也不少。

(2)未能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科学管理与指导作用

因受养护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方式陈旧落后和养护经费不足的影响,养护单位为了降低养护成本,宁可采用人力养护,也不采用机械养护,这淡化了机械管理人员主动参与管理意识,未能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科学管理与指导作用。不少养护单位的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有的连说明书都看不懂,而不少养护单位的领导较注重眼前效益,忽视了长远利益,缺乏对特种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在机管中,放任自流,有的一人多机,既操作压路机,又操作装载机,还操作摊铺机,结果一样也不专,特别是养管站的小农用车,养护工谁都上去开,更没有培养熟练的维修工人。

4、管理方式落后,办法不健全

各地养护机械一般由基层养护工区使用管理。由于基层养护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作业流动分散,机务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掌握养护机械的运行状况及分布动态,对机械维修、保养、使用、核算、管理等各个环节难于形成一体化管理,只得听任于基层养护部门自行维护,使操作与管理脱节,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机械的系统性和相互协调性。

三、养护机械的管理

1、转变管理思想,树立新的理念

不管是养护企业自己出资金购置的还是上级拨款下达机具购置费购置的养护设备均要进行统一且行之有效的机械管理程序。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健全养护机械资产账目,并且建立养护设备的全部参数档案,具体包括养护机械的原始技术文件、维修记录档案、运转记录档案,技术改造档案等等。要强化养护设备的人员考核和单机效益核算,如单机设备的油料使用量、设备的完好率、个人的工作量、设备的维修换件次数、单机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目前的设备更好的发挥经济效益,更好的达到提高单机设备机械效率、降低养护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

2、实行机械设备租赁化管理

根据现代高速公路大修养护的特点,在每年只能在气温较高的一些月份进行养护,例如一些省份高速公路只在每年5~9月期间开展大修养护,一般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时间要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时间长许多。所以在非养护期间对养护机械设备进行统一对外租赁的经营管理方式,由机械设备维护单位负责机械操作管理。这种方式既能锻炼操作人员、机械管理人员,还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闲置时间,增加单位的经济收入,还能为设备操作人员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环境。所以养护机械租赁式管理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特征的方式。

3、强化机务基础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最佳方案的依据

严格执行有关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养护机械内业的各项管理,从基础工作开始,切实做好机械设备的的各种帐卡,技术档案和随机履历书,包括原始技术文件、交接验收、运转维修、经济核算及事故分析处理等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整理和保管工作,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必须有据可查,做到帐物相符,帐卡相符,帐帐相符,并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使领导全方位了解养护机械的技术动态,乃至领导在科学决策时用于分析各种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技术责任的重要文字依据,较好地为养护生产提供服务。

4、加强机械成本核算

从源头上改变过去上级公路单位计划性统购统配分配养护单位急需机械的做法,建立健全“投资人一管理人一使用人一受益人”的新型管理模式。公路处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且分析论证以后,按照养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列出科学的短期或中长期的采购规划,申请养护设备经费,通过少量采购试用后,下达招标采购,按照养护里程及养护等级分配到各公路段或养护公司。总而言之,随着公路养护机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新型的管理模式呼之欲出,新型的管理人才是公路养护管理不可或缺的主角,而建立专业化公路养护保障队伍是新型管理模式下公路养护设备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保障。

5、采取维护统一管理

加强养护机械设备维护管理,规范的维护机械设备是开展动态管理的重要内容,维护机械设备不但要注意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还要注意机械设备经济效益。要安排责任心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安排实力强、信誉好的专业维修企业,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这样才会更好的保证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提升人员素质。只有加强人员素质管理,才能提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所以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养护机械的总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坚持进行业务培训、继续教育,才能满足高速公路养护机械的要求,改善设备管理水平。此外还要专人专机、定编定机,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机械管理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最终才能让养护机械经济收益提高。

6、加强培训力度,强化专业队伍技术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科学地操作和维修机械设备。制定对操作人员技术培训、考核、检查、安全教育的详细计划,经过操作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的机手,才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应“六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懂施工工艺、懂施工方法;操作人员应“四会”: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施工单位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强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单位今后的发展需要。再次,树立岗位风险、竞争上岗,多次就业、多种形式就业的新思想和新观念,采取公开招聘或内部竞聘的办法,适时引进具有现代机械管理经营知识和操作维修技能的人才,充实、稳定、壮大机械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以适应公路养护机械化的需要。

结束语

公路养护机械管理是将系统工程与综合工程有机结合的管理,不能够片面的认识和改进。要适应公路养护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提高机械管理水平,将机械配置好、管理好、营运好,让机械设备来推动公路养护事业朝着科学养护、机械化养护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是指以现有的科学施工管理模式为基础,利用机械设备完成原本的人工操作,从而提高养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一种创新养护管理体系。机械化养护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进行了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对策的探讨。

一、当前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存在问题

1、养护管理模式与机制有待完善

现存传统的养护模式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预防性低,机制存在大量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创造的经济效益逐年递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公路运行期间缺少路况信息的收集,道路病害的预测,这样也就严重影响养护措施和规划设计的方案形成,做出的养护方案通常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不能进行有效预防、产生预期效果。,也不能得到量化结果。总是在遇见问题后才仓促进行解决[1]。

2、养护设备技术落后

现在养护管理中使用的设备比如铲车、混凝土车等都是由固定的厂家生产供应,而那些小型的养护机械设备却大多数是由一些地方工厂自己研发的,而且大部分是通用型的设备,由于这些厂家的技术、资金、人员、水平、监控措施等都有限,因此,生产的设备的质量和构件都无法得到全方位保证,很多产品也就出现能耗高,使用不稳定,配套性差等问题,造成养护的困扰。

3、机械配制规划滞后

从现在普遍的养护工作来看,大多是在原设备无法再修理使用时,才会进行设备的更新,而且在进行新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也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采购或者重复购买。技术过于落后的设备会增加机械的使用成本,工作效益也不高,这样一来,经常会出现设备才刚刚使用不久就被抛弃,比如路面切割机、割草机等设备总是由于没有经费的投入而被搁置,减少或者失去其利用价值[2]。

4、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低

现如今我国还没有正式建立一个有关公路养设备系列的合理投资比例和方向,这样一来,机械的换代更新和采购也就得不到保障,再者,我国还未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要想改变现状这一局面,就必须改革管理机制,要采用宏观的上层管理模式,通过规划养护方案,制定规章制度,定期对养护设备进行检查、更新,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等来进行整体的管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与行业相匹配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要有足够的管理经验,而进行养护操作的员工则必须具有极高的机器运作水平,专业涵养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热爱工作并且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此一来,公路的管理和机械的使用可以得到高效、高质量的保证,减少成本,延长机械使用年限,最终创造经济效益新高,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3]。

二、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的对策

1、改革养护体制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要改革,就必须要实现政企分开,也就是说,作为管理的主体就不能担任经济主体的相关职位,将养护施工逐渐转变为市场竞争者,实现经济利益,并且不断的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的改革,增加市场参与力和竞争力。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来确定养护人,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或者发展一批专业养护公司队伍:比如专业清洁公司,专业维护公司等。这种专业化的养护公司有着优于其他传统公司的技术和设备,并且具有高度的专业技术能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加强对养护设备、工艺、材料等的综合研究

机械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配备,保证系统优良、操作可行、多进行机械的比较,选择最好、最符合要求的,将机械进行分类配备:日常基础养护设备、面层养护机械等,要先明确重点应该购置的机械,其中公路的大面积维修、病害处理和预防的机械就要优先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保证养护维修的质量,获得应有的效益,进一步提升路面清洁、维修等的机械化水平,但是必须杜绝盲目的崇洋。养护工艺可以分为热补和冷补,因此,不同的状况需要不同的机械设备,因此,设备的选择必须以实际的养护工艺需要为前提,而我国的养护工艺发展较慢,现在还未完全定型,所以必须要求在进行机械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时保证养护工艺和材料的研发。

3、优化养护机械的配备

机械化养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合适的机械配备,用最少的经济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我们必须做到工作有序完整,操作安全、保证效率和质量,确保机械的高性能运作。要达到这些要求,则必须做到:

养护设备要完整齐全,要有可以适应任何情况的大、中、小设备;

②专业型机械要保证其专业性和功能的多样,这样不易被淘汰和替代;而多功能型的养护机械则功能齐全,发挥最大的作用。

③机械要有时代性和科技性,要与最新技术、材料、工艺同步,紧跟时展步伐。

④保证机械养护的顺序:首先要保证重要路段的清洁、绿化、划线机械的优先性和高性能;再者要想保持道路畅通,机械运作安全,工作效率高,质量高,那么就必须使用机械技术水平高,性能高、配套机制成熟的设备。

4、加快人员培养步伐

机械需要人的操作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养护工作中很重要,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就现在的工作人员来看,大部分驾驶人员只会开车不会修车,这样会大大增加养护工作的成本,所以机械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向多功能人才发展,要兼具驾驶和维修技能。而机械管理员则要精通管理以外,至少要有养护、维修的基本水平,多学习其他技能,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就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安排,在遇见管理难题时可以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合理解决方案。管理人员慢慢的成为了高端的综合型服务人才。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 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高速公路的需求日渐增加,但是 “修好路,养不好路”的矛盾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出来,沥青公路的养护急需向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公路养护的效率才会提高,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公路质量。

参考文献: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2-01-01

前言: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机械加工领域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械产品工艺编制和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维护能力,能熟练进行机械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专业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1.1市场需求分析

才市场需求信息分析显示,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当前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的行业。国家制订的近十年工业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在十年内实现企业普遍采用CAD/CAM技术。在本领域内需要培养适应传统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向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发展需要,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传统工艺、现代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及企业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机械加工设备,能够熟练应用机械CAD/CAM技术,并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2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及行业背景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注入机械产品的开发中,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部。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提出,中国制造业发展可实行三大战略:第一步,力争2015年总产值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国,建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第二步,2030年总产值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三步,2050年在制造业的带动下,服务业高度发达,研发设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适应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发展需要、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类产品的生产、质量检验、计划管理、调试维修和销售服务及机械产品设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本专业培养面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一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使学生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保养、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维修、安装调试,先进的设备加工,先进工艺、管理与操作的基本能力,掌握运用综合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2.2人才培养模式及指导思想

改革机械专业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1:1的前提下,前两年以理论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为主,第三年安排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最终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主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强化技能培训。根据职业岗位需要与终身学习的需要关系以及扩大专业服务面向,加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借鉴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从具体国情出发,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创新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推行“项目教学”,和校企结合模式,力求实现教学与岗位就业零对接。

3. 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规格

改革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面向生产一线的机加工工艺员、机加工工装员、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可编程器件设计与调试、质量检测管理、机械产品测试、机电设备维护、机电产品认证、技术支持、产品销售、技术文员和物料采购。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为机加工工艺员、机加工工装员、生产现场工 艺管理、可编程器件设计与调试和质量检测管理,它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独立承担或作为团队成员承担模具、汽车类机械产品中的零部件工艺开发任务;并进行工艺方案分析,并根据技术经济指标要求确定工艺技术方案;编制包含上述工艺设计资料的技术文件;整理技术文档资料,最终完成工艺方案;根据加工零件进行工装分析;认识加工零件拟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文件;掌握装夹方式选用原则;定位元件选择方式;确定出夹紧装置;根据强度优选夹具体;选好对刀引导元件;最后配选出夹具零件;最终完成夹具的制造与加工零件的工装和组织产品的生产、外协加工、组装和品质管理;编制生产工艺文件;组织安排生产人员;能对生产中的出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对客户的退库品、返修品进行检测、记录并办理入库,进行维修;机械零件生产过程的工艺设计和工艺文件制定,生产工程工艺问题的解决。而人才培养规格则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从业人员。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装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快与国际制造业接轨,企业正在迅速走向现代化进程。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发展机械制造业,培养机械制造型人才,对于企业的开发,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5)

目前不少地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程度仍然较低,依靠于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比较低,劳动效率和养护质量都难以适应公路行车的要求。

1、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不专业,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各单位配备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都非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其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管理水平也较差,再加之各种养护机械各类繁多,造成了机务管理较为混乱,集中表现为各种业务资料收集不齐全、养护机械保养维护不到位,拖保、漏保甚至不保养现象时有发生;车容车貌不整洁;单机单车核算不真实、不符合实际等现象。

同时,各单位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没有进行系统的机械设备管理培训,使得机务员的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始终在原地踏步,没有创新和进步,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现象十分突出。

2、机械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精,责任意识差

受体制、历史因素等多种原因的影响造成现阶段大多数基层养护单位使用养护员操作机械,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业务技能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日常培训、学习更是少之又少,有些操作人员未经培训直接操作机械,有的还一人多机,结果一样也不专。同时,机械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按机械操作规程作业,也不按要求及时维护机械,造成机械严重损坏,维修费用太高,养护成本巨增,挫伤了领导使用机械的积极性。

3、公路养护机械更新配置速度较慢,且配置有不合理现象

一方面各公路基层单位当前配备的养护机械设备普遍较为老化,部分机械不适应当前公路养护工作的实际需求,造成大量机械闲置,设备及资金浪费严重,各类机械迟迟得不到更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养护工作。许多基层单位都有一些机械设备属于超期使用,这类设备的完好率、工作率、利用率都相当低,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地进行大修以及各级维护来支撑,费时、费力又费财,昂贵的维修费用远远大于机械本身创造的价值。

另一方面各单位在机械配置上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很多单位在购置养护机械设备时没有经过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购置的机械不符合当地养护作业的要求,造成有些设备从购进调入到目前仅使用过一两次,就成了闲置的“死机”。

4、管理方式落后,办法不健全

各地养护机械一般由基层养护工区使用管理。由于基层养护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作业流动分散,机务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掌握养护机械的运行状况及分布动态,对机械维修、保养、使用、核算、管理等各个环节难于形成一体化管理,只得听任于基层养护部门自行维护,使操作与管理脱节,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机械的系统性和相互协调性。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路养护队伍向机械化、专业化发展局势日益加快。针对上述问题,强化养护机械管理,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机械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机械操作人员培训

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直接影响着公路养护行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继续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

培养一支能操作、会修理、善保养的养护职工队伍是推进养护机械化进程的根本。当前,应首先建立一支专职的养护机械操作队伍,在对操作手培训过程中增加养护机械应知、应会课程,加强对机械操作能力的考核,使一批养护机械操作骨干做到一专多能,满足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多个岗位工作需要。对于专职养护机械操作人员应落实经济责任制,把工作质量、数量与个人经济收入挂钩。

2、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加大养护机械投入力度

各养护单位按养护工作的需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后,按养护里程、养护等级提出科学的或短期或中长期的配置规划,通过少量购置试用后招标采购。其次,在机械选型时要有前瞻性,力求克服盲目性,同时也要注重机械设备的实用性,避免只求“高、新、全”的作法。

加大养护机械的投入力度,机械购置应该采用多元化融资。同时,大力鼓励职工自筹资金购置中小型养护机械。总之,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筹措资金,较快地扭转目前养护机械与现代养护生产极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

3、加强养护机械管理,提高养护工作效率

将养护机械技术管理型转变为技术管理经营型,向养护机械要质量、要效益,是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健全养护机械设备机长负责制,完善单机、单车核算奖惩制。所有机械必须定机、定人、定责、定安全操作规程、定经济技术指标、定奖优罚劣标准。逐步完善机械使用费的结算办法。加强机械原始记录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对每一台大、中、小型机械的运行、维修、保养和消耗,均应作好从出厂到报废全过程的全面记录,建立和完善技术档案,并逐步实现微机化管理。

结束语:总之,随着公路养护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养护机械的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实现公路养护施工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是关系到公路养护单位今后能否立足市场、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56-02

随着国家开发战略的实施,汽车运输交通流量大幅度增长,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逐年增加,高速公路交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与此同时,对高速公路的“建、养、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量越来越繁重,迫切需要新型的养护机械、高素质的养护机械人员、专业化的养护机械队伍,以适应高速公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求。如何配置、管理好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已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如何配置与管理养护机械设备,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1 公路养护机械化介绍

公路养护机械化,是指公路养护作业系统中主要和辅助的生产劳动过程,全部或部分由机械性能参数相互协调的机械系统完成。在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下,这些机械系统在指定的作业条件下以最佳的经济技术指标,保证养护作业的质量和效益。

机械化养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管理体制、投资方法、机械配置、施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养护作业工序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机械化养护应当是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高效的综合机械作业过程,因此局部机械设备的配置要服从和保证整个机械化作业系统的质量和效益。

受地区、地形、季节、时效等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工艺、作业工序繁多复杂。因此,在配置施工机械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工艺,机械化养护应在具体作业条件下采用最佳的施工工艺,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保证养护作业质量的前提下,使高速公路养护作业系统的生产率最大.而寿命周期费用最低。

2 养护机械的配置原则

由于高速公路道路结构类型、交通量大小以及养护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机械配置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使机械的类型、规格和数量与养护的作业内容、作业量相适应。目前,笔者考察了安徽省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相信对海南有一定借鉴意义,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养护中心所辖路段的养护管理体制是将养护任务通过招标承包给养护施工单位,业主主要负责工程计划、进度和质量管理以及沥青主材的采购供应和部分由业主提供的机械设备的管理。养护中心按不同的养护里程,选择合适地点建立养护分中心,分中心下设工程和机械、材料管理部门,由分中心负责具体路段的现场施工管理,一般每个分中心负责1~2条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任务。因此,在安徽省高速公路现行养护管理体制下,养护机械在配置过程中遵守以下一些原则。

2.1 可行性原则

养护机械投资应按可行性程序对投资方案进行分析,使需求与现实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仔细考虑需求的合理性和资金来源的可能性,建立合理的养护机械采购优先次序,逐步提高机械化程度。

2.2 技术先进性原则

列入投资规划的机械设备应具有技术先进性,这主要从能耗水平、生产效率、作业质量、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维修性、成套性、人机关系等一系列技术性能参数上体现。

2.3 对比优选原则

对于大、中型机械,可以通过招标方法,提供两种以上方案,对设备的价格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出较优的方案。小型机具的采购则可以通过多渠道了解不同机械产品的规格性能、市场调研以及科学分析来确定。

2.4 管理制度配套原则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设备在工业企业广泛应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主要任务是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机械设备,是由操作工人和专业人员根据机械设备的技术资料及参数要求,依据保养细则对机械设备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工作,也是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工业企业开展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组织进行设备点检、技术监督检测试验和设备巡视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存在的隐患,建立设备缺陷的发现、处理、验收直至事件关闭流程,组织处理设备缺陷,恢复设备性能,做好事件过程记录,做到凡事有据可查。

1、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设备点检标准。在建立设备目录的基础上,根据设备特性,按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要求,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制定分类设备点检标准,并使其成为进行设备检查的一种管理方法。设备点检要综合利用运行岗位的日常巡回检查、点检员及其它专业人员的定期点检、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五个方面的力量和手段,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五层防护体系,体现对设备全员管理的原则,将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现代化的仪器装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点检人员应熟悉系统、设备特性、设备构造、维护与检修工艺,具备编写、提出定修工程计划、工程预(决)算、材料(备品)计划、设备改进措施和分管设备的一般施工工艺和方案的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

2)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和维护。编制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和维护标准时,要规定设备定期轮换、试验的项目、内容、措施和周期,规定设备定期维护的项目、内容、措施和周期。

3)规范设备缺陷管理。负责建立与点检定修制相适应的设备缺陷管理标准,标准中要明确点检员、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安监人员、物资供应管理人员等在缺陷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设备缺陷从发现、登记、列入定修计划、消缺、验收等各阶段的时限要求。对设备缺陷处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和评价。设备缺陷处理完成后,生产负责人、运行人员必须在现场进行验收确认,并组织系统恢复、设备试运再鉴定及恢复运行。

设备缺陷进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重点缺陷重点处理。

4)排查设备隐患。建立设备状况按月定期普查和隐患排查制。通过组织技术骨干和生产技术负责人巡视、采取便携式仪器测量、技术监督试验结果分析、可靠性指标分析等措施,周期性开展设备健康普查,查找设备隐患,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达到拒绝“非停”的目的。

5)挂牌处理设备缺陷。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设备缺陷挂牌处理制度。对于重复出现的设备缺陷、排查出来的重大隐患、或其他技术难度较大的重大缺陷,进行挂牌处理,采取措施、限期完成。主管以上生产负责人要踊跃承担“挂牌”责任。

6)重点设备重点保养。针对暂时不能消除的设备隐患、技术性能下降的设备、或设备薄弱部位,制定“重点保养设备目录”,分别采取缩短巡视、检验周期,提高保养标准等措施,进行重点保养,确保安全稳定。

7)定期开展设备健康分析。结合设备点检结果、缺陷及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及消缺情况等进行设备健康分析,按月进行,评估设备健康状况,实现设备管理提升。

2、机械设备的检查

机械设备检查是及时掌握机械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维修的有效手段,是维修的基础工作,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机械设备隐患,防止突发故障和事故,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工作。

1)日常检查。日常检查是操作工人按规定标准,以五官感觉为主,以机械设备各部位进行技术状况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陷患,采取对策,尽量减少故障停机损失。对重点机械设备,每班或一定时间由操作者按机械设备点检卡逐项进行检查记录。维修人员在巡检时,根据点检卡记录的异常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保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2)定期检查。按规定的检查周期,由维修工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和测量,发现问题除当时能调整解决之外,将检查结果认真做好记录,作为日后决策该机械设备维修方案的依据。

3)精度检查。这是对机械设备的几何精度、加工精度及安装水平的测定、分析、调整。此项工作由专职检查员按计划进行,其目的是为确定机械设备的实际精度,为机械设备调整、修理、验收和报废提供参考依据。

对机械设备进行各项检查、准确地记录机械设备的状态信息,能为日后维修提供可靠的依据及维修成本。

3、机械设备保养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包括:日常维护保养(一保)、机械设备的和定期加油换油、预防性试验、定期调整精度和机械设备的二、三级保养。维护保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运作情况、产品的质量及企业的生产效率。

1)日常保养。(1)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用品齐全;线路管道安全完整;(2)清洁:机械设备内外清洁干净;各滑动面、丝杆、齿条、齿轮、手柄手轮无油垢、无损伤;各部位不漏油、漏水,铁屑垃圾清扫干净;(3):定时定量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标、油线、油刮保持清洁,油路畅通;(4)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和交接班制度;熟悉机械设备结构,遵守操作规程,合理使用,精心保养,安全无事故。

2)二、三级保养。该级保养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配合。保养周期可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而定,如金切机械可定为400~600运转小时,停歇时间和保养工时可按机械设备每复杂系数0.5小叶计算。

总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与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密切相关,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是不容忽视的,应引起各级领导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当前企业机械设备不断地更新,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机械设备日趋增多,更突显出了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庄国森.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J].《才智》,2011年13期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8)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工程机械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施工单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节省人力资源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公路工程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做好科学管理与养护,预防机械发生大事故的工作就越来越重要。

一、公路工程机械的管理

公路施工工程机械管理依赖于现代管理组织机构与健全的规章制度。公路工程机械管理是否适当将对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影响,无论施工机械和设备多么优良,如果管理不当,就达不到预期机械化效果,从而对工程费的影响很大。施工时,正确地掌握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妥善地保留机械操作记录,对记录进行整理和统计,作出理论分析,才能总结出机械管理的科学方法、机械管理工作中,机械的维修管理、配件的供应管理、配件和库存管理,每一项工作都十分重要,我们都应做好计划,进行统筹安排。

(一)机械的基础管理,对基础资料应按不同工作性质、类别、级别等分别归类、建帐和归档,如固定资产台账、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包括原始机械技术文件,交接登记表,运转记录,维修记录,技术改造资料。机械的基础资料、技术档案都应跟随机械,直至报废后还应妥善保管。按照机械全过程管理的阶段性,机械的技术档案管理分三部分内容:使用前、使用中及停驶(报废)。且应采取一机一档的原则,做到机械设备、物、账、卡三者相符。

(二)加强机械设备的单机考核与效益核算。如油料使用,维修换件,月完好率,日工作量,台班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等。通过核算的积极作用,降低成本支出,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机械的能力,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机械使用必须执行“定人、定机、定岗、定责”的原则,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大中型专用机械不得雇用临时工操作。主要机械实行专机专人制,多人操作的机械实行机长负责制。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维修规程、安全规程和技术要求合理使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作业。多班作业时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写交接记录。

(四)提高机械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机械操作人员培训,随着施工机械的不断发展,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日新月异,日趋繁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才能适应新设备的要求,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要定编定机、专人专机,确保机械管理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要培养操作人员能开会修、一专多能,特别是要求每位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二、公路工程机械使用特点

(一)露天作业。工程机械在公路施工、公路养护、冬季公路除雪中,机械几乎都是冬夏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恶劣。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作业进度,这就特别要求工程机械的工作可靠性要好,万一发生故障能够及时排除。

(二)技术结构复杂。

工程机械品种繁多、规格齐全、技术结构复杂,涉及到机、电、液、计算机等各个知识领域。机械的选型、使用、养护、维修、管理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

(三)购买施工机械投资额大。购买工程机械的投资额一般都很大,一台机械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有的甚至上千万元。购买工程机械后转化为固定资产,要按时提取折旧,增加了企业的潜在负债率。

(四)工地流动性大。由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的改革,增大了工程施工地点的流动性。机械的工地转移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大型机械受道路及桥梁承载能力和隧道净高的限制,转运起来很困难,而且费用昂贵。即使一些具有行走功能的施工机械,也不允许其在公路上长途跋涉,而必须用拖车运送,而且运送过程中也容易损坏,这无疑增加了工程单位的经营成本。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

三、公路工程机械施工特点及养护的必要性

公路工程机械大都在泥沙、砾石、雨水和风雪恶劣环境中作业,且施工带有突击性,机件工作的条件差其技术状况必然较其他机械下降得快,零件间的配合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磨损、锈蚀及结垢等现象,各连接件配合性质、零件间相互位置关系和机构工作协调性等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其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性能指标下降,甚至引起机器事故,因此需定期对公路工程机械进行养护。

定期对公路工程机械进行养护可以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工程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工程进度;减缓机械磨损,增加修理间隔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机械事故,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提高机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使机械的动力、燃润油料、零件及各种消耗材料降到最低限度。因而,必须重视公路工程机械的养护。

四、公路工程机械养护的内容与要求

(一)日常养护。日常维护的目的主要是维持机械的机容和机况,使机械经常处于完整和完好的状况,以保证正常运行。日常养护以清洁、补给(水、油等)和安全检视为中心。由机驾人员在每日出机前,行驶中和收机后进行,详尽项目内容按各级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进行。

(二)一级养护。一级养护除日常养护作业外,以清洁、、紧固为中心内容,并消除机械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出现的某些薄弱环节,尤其要检查有关制动、操作等安全部件,一级养护主要内容包括各总成和连接件的紧固,主要总成和部件的以及在外部检查发现的一些必要的调整作业。这些作业由专业维修工负责进行,机驾人员参与。

(三)二级养护。二级养护作业除进行一级养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中心,对机械进行较深入的技术状况检查和调整,根据机驾人员反映和经过技术状况诊断,确定维修附加项目,并排除。

(四)三级养护。结合二级养护作业,以消除隐患为中心,对局部包括总成件检修,改善机械技术状况,以延长中修及大修周期。

【参考文献】

[1]高培坤.胡江平试论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交通部・公路筑养路机械操作规程, 1995。

[3]交通部・公路筑养路机械保修规程, 1995。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9)

引言

鉴于我国公路交通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公路建设的相关工作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用于新型设备的引进和施工工艺的改进。要保证施工的工艺质量,需要做好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以其低耗高效的优势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和推广。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其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

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通过长时间的使用运行以后,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可将其分为外界问题和机械内部问题。外界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操作造成的问题,存在技术方面的缺陷,最终倒是机械设备部件发生过量的磨损和形变,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工作效率的下滑。机械内部问题主要包括机械内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能量对机械设备带来的问题,往往会改变设备的各种参数,影响正常运行,产生能量主要包括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生物能、电磁能等等,这些能量如果处理不当,长期作用于设备会导致设备发生磨损、形变、腐蚀等等,造成设备参数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故障的发生。此外内部问题还包括机械设备自身问题,主要包括机械在生产铸造、零部件加工、结构组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我国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维修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合理性有待提高

传统维修管理模式主要侧重点是生产环节,对于设备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维修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缺乏统筹的考虑,导致了相关工作不能在上述两个方面有所侧重,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2.2 维修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发展

维修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还不够全面,执行力度不够严格,即使有健全的维修管理体系,也形同虚设,导致了维修管理工作水平的不足,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2.3 维修管理技术工艺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维修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当前维修管理工作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科技含量较少,导致了相关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出现错误的几率也越来越大,相关故障诊断不准确。

2.4 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工作不够到位

有些单位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相关工作不够到位,忽视了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为安全生产事故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影响了企业单位的正常安全运行。

2.5 维修管理设备配备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单位对于维修管理设备的合理性配备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不能够准确掌握各项业务,盲目地节约生产成本,设备部件以次充好,质量很差,不符合设备运行的需求,加速了设备的损耗,事故发生概率大大提高。

3 我国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保障我国公路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施工单位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维护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管理层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摒弃传统落后的思想,要从思想上树立起新的机械设备管理观念,在重使用的同时,还要重养护,要将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对相关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

3.2 强化培训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单位要强化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的严格培训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和爱岗敬业的思想品格。通过培训能够使工作人员更容易地接受新设备,在实际操作中减少失误和违规行为,并建立相关的审查考核制度。

3.3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施工单位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来对待,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使用要求来约束相关行为,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和纠正,做好安全相关的宣传和防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3.4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维修维护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淘汰陈旧落后的设备工艺,通过提高相关工作的科技含量来减少出错的几率,可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来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到维护管理工作中。

3.5 建立健全维修维护管理体系,打造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

建立健全的维修维护管理体系,通过打造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来提高相关工作的有效性,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维护管理措施,及时地对相关工作进行管理登记及汇报,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公路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为交通运输业的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余中海.沥青混凝土铺筑的机械设备配置[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

机械化养护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TF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070-02

1 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于企业有重要意义

维护保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设备的寿命。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其技术状态就会发生变化。无论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损耗,还是意外的人为因素,都会造成设备的松动、腐蚀等状况。这是设备的隐患,如果不提早发现、处理,可能会累积成大的问题,例如,过早磨损,影响生产,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维护保养做得好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一种追加的劳动,这种劳动能保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及利用率,进而减少故障停机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另外,良好的维护保养工作能有效避免出现机械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后,有计划性的维护保养能减低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的几率,提高机械的动力,降低设备对燃料、零件、各种材料的消耗。

2 设备维护保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实现更多地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对于需要坚持去做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管理者是能省则省。只要机器设备能运转,我们就忽视了对设备性能的检测,只是一味地使用。在设备能运转时,不断地生产,对于已经出现的“小问题”视而不见,抱有侥幸心理。这样盲目的使用,必然导致设备的性能不断下降,最终问题从小变大,造成超额的维修费用,得不偿失。

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计划性。一些企业虽然意识到设备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设备保养维护的工作没有明确的责任人。而维修人员因为责任不明导致缺乏责任心,不能尽早发现问题。当设备故障扩大时,双方不是合力解决问题,而是相互推卸责任。这样必然增加设备的运转成本,一方面会导致设备出现大的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会降低机械使用的安全性,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没有规范使用设备,致使机械设备加速老化。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是直接接触设备的,应该熟悉设备的性能,操作流程和作业方法。但现实情况是,这类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人员存在断层。多数涌入企业的新鲜血液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一些毫无经验的人员,他们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没有经验,甚至没有基本的概念,如果企业没有对他们进行实用性强的前期培训,那么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然导致一些不当操作,或者是违章操作,加速设备的磨损、老化。

资金的不足会导致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加重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对于企业来说,更换现有的机械设备需要动用很多的资金,因此,只要设备能够运转,无论状态如何,企业都不会轻易更换。对于已经严重老化的机械设备,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养的工作量会很重,而且难度很大。随着设备故障率的加大,维护成本也会不断加大,企业就不可避免要面临“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局面,徘徊在换与不换之间。

3 实现有效机械设备的有效的维护保养

提高认识,责任到人。对于企业人员进行设备管理教育,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一线的设备操作人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制度上,对设备维护保养的工作进行责任划分,做到“人人有责”。

加强培训,持证上岗。企业对于新进员工必须进行入职前的培训。这些培训应该包括操作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操作技能培训能让员工熟悉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这些都可以使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快速适应,不盲目操作。而安全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建立“安全生产”的理念,使员工形成安全操作的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这样能从源头上很好的控制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企业的培训教育工作要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开展。一方面要编制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流程手册,每位现场操作人员人手一册;另一方面,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一定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

培训。

制定计划,定期维护保养。对于企业来说,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该形成定期的计划和不定期的应对流程。设备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只是要求简单地维护和保养,所要求的技术不高,费用也比较低,主要是减少一些零部件的磨损,保证设备运转正常。但是企业往往忽视的也是这部分的保养工作。传统的认识是,没问题就没必要保养,认为这样可以节约成本。但其实这些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是及时发现小问题,避免累积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进口机械设备,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保养,以此消除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因为一旦出现故障,要修复就需要投入昂贵的人力资金成本,造成更大的费用开支。

建立考核,检查成效。企业制定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后,要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就需要制定配套的逐级考核机制,由管理人员将维护保养计划逐级下达给现场员工,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要坚持进行每月的巡检制度,对设备的状况进行登记,对其存在的隐患所做的维修同样计入登记表,维护保养人员要在表上签字确认,作为检查和考核的依据。企业应将维护保养工作作为管理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4 结语

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于设备的正常、高效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维护保养工作的必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制定并贯彻执行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对设备进行有效、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尽量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故障的出现,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参考文献

[1]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主编.设备管理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上一篇: 建筑成本论文 下一篇: 本科院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