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实习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10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建筑中的新技术、新型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要求不断发展,现如今,所建造的钢结构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筑行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亟需一批高素质的建筑人才。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院校师生的重视,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建筑人才。

一、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的重点

理论知识的获取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一般情况下都为建筑施工实践的总结,因此,课程的内容也大多数为建筑施工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工艺流程,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建筑工程施工不仅涉及了工程测量、工程管理等方面课程,而且还涉及了力学、材料等等课程,而且生产实践过程中还要求具有将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该课程综合性较强而且挂肚较大,因此,对学生们具备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的理论知识的要求也相对来说较高,只有学生们能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很好的应用这些知识,进而解决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促进施工实习的顺利进行。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实习,使得学生们通过工程实践能够更加自主并且独立的去学习,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加深对建筑工程理论的理解,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也十分有利于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

二、建筑工程施工新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式教学理念的实施

近年来,国家所推出的重大的人才工程实施之一便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其强调各大院校应该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以及强化保护措施,从而培养以及造就一批新的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高水平的科学专家以及工程师等等,使得学校能够成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示范基地。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应该符合社会乃至用人单位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从而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对学生能够在当今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培养。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应该一发扬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的,培养新型的能够一边搞施工、一般搞管理、一边搞造价的人才。应该在一课程较强的工程实践性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手段以及方法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改革。

改进教学内容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一定要坚持遵循认识发展的规律,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确定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以及计划,对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以新的教学模式引导课程内容的设置,并且应该将此课程与其它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连接,同时突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综合归纳,要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注重此课程教学中的由浅入深。在认识实习阶段,通过带领学生们参观实际施工场地,从而培养学生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们对此课程的兴趣。而在理论学习阶段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对施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的充分了解,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在生产实习阶段则应该通过各种实习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亲历工程,广泛参与到工程实践,使得学生们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可以由理论上升到实践,产生质的飞跃。

改进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们提供各种结构施工相关的资料以及一些关于施工安全与管理的学习资料以及一些自主学习的工具和相关的辅助资料,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们应该重视教会学生们获取一些相关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用已知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进而达到自学的能力,教师们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注重在生产实习中开展公开答辩,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应该在传统的试卷考核基础上,对一些综合体开展答辩、讨论以及论文撰写等形式的活动,从多方面来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

多种教学手段共同作用

将案例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工程施工场地的案例录像进行播放,使得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得施工现场能够得到再现,并且对学生们提出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并且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以及图片工程构建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演示,以期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们应当将课程讲解以及课程试验进行穿插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的了解。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全国各大院校也开始更加的重视对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应该在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教学重点的基础上,不断的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深化改革教学内容,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推动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国家对创新型建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由丽雯,张锡宽,李苏峰等,建筑施工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改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5).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12-01

建筑工程施工在现今社会中十分常见,学习建筑施工技术有助于学生掌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更熟练。

一 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的教材有大部分内容对实际施工没有指导意义,在实际中已很少被使用,而新技术和材料等又没有及时编到教材中,使教材的内容与实践脱轨,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2.理论与实践脱节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但由于实践场地等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操作脱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很难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教师经历的是由学校再进入学校的过程,缺乏实践的经验,且各种施工技术和工艺的快速发展,使教师的实践方面的缺点更加明显,在进行教学时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 改革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施工的材料、技术也在快速的变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及时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最新发展状况,根据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的施工情况相适应。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教师要为学生补充一定内容,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使其对知识的学习更扎实。同时,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要加入实际的工程案例,通过分析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单、双排钢管脚手架的问题时,教师引入案例:某建筑公司承接了一栋综合楼的施工任务,该综合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2层。地下为贮藏及设备用房,1、2层分别为3.6米、4.8米,3层以上部分层高为3.6米,结构高度为48米。该公司拟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密目网全封闭。让学生探究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度值是多少,规范对双排钢管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间距有哪些要求,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深刻。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若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且有些课程的学习如果不进行实际的操作,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多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实践操作,在这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课堂上无法遇到的问题,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接触的知识。学生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在讲解各砌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内容时,可带领学生到实际的施工现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感受,了解工程的质量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到质量是工程施工的关键,且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现场解决。

2013年上半年的对本门课程的考试进行改革,由以往的理论考试更改成理论与技能考试相结合,且技能考试分值占60%,这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体现,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在本次的试验中发现学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也收获很多,让学生体会到施工的实践含义。

四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能力素质高,在给学生授课时,能启发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强的能力。而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加深建筑施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强化建筑施工的有关法律法规,定期到建筑施工工地进行实际的考察和操作,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教学现状,所以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播放与建筑施工有关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建筑施工的整个流程和技术手段,了解不同地区、国家在建筑施工上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且通过多媒体中图形动态的转换,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更直观地讲解,使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更容易,且学习兴趣也会更浓厚。

六 结束语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实际的施工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建筑施工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以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

建筑施工技术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职业技术课程之一,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安全技术等内容。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且综合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除了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建筑技术施工的相关理论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校企合作,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理论的基础上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1.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强,即与房屋构造、工程制图、建筑力学、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都有着密切联系。另外,其也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课上既有日常的实践作业、设计,也有联系工程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内容。鉴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有着以上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扎实的理论内容,即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等,熟练掌握本专业内的基本知识。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一些知识点比较抽象,仅是课堂教学并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战能力,往往一个知识点内容结束后就要带领学生到实际的施工现场观摩学习,让学生在观摩学习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解决建筑项目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施工机械及其作业过程如果在课堂上讲解,由于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无论教师的语言描述的多么清楚,学生都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去真正理解和明白这一内容。如果能够到施工现场观摩学些的话,情况会好的多。因此,本文根据建筑技术施工课程的特点进一步优化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其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但是由于一些内容较为抽象、操作性较为强,需要适当运用情景教学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为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除了采用传统的“教材+板书+口述”教学方法外,还要与情景教学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2.1“教材+板书+口述”

“教材+板书+口述”,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讲解方法,既可以系统地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可以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如,桩基工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向学生讲解桩基的作用、桩基的结构和桩基的种类,并重点介绍桩基施工工艺特点和施工环节,让学生掌握桩基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桩基施工过程有个初步了解。在理论课程上,教师介绍教材内容的同时也可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内容,如教材中所没有的新工艺、新技术等,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2情景+多媒体

通常,情景教学的教学效果要比“教材+板书+口述”教学方法好。情景教学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情景中,利用真实情景的辅助功能,更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如,桩钢筋笼制作与安放教学中,如果将学生带到该项工序的实施现场,结合现场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桩钢筋制作与安放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内容。但是不可能随时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施工现场,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图像、图表制作等手段可以同比列地绘制出工程实物、施工工艺的操作过程等,当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使得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利于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学素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桩基工程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拍摄设备将各种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流程等拍成图片或影片,按照拍摄内容一一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工具模拟桩基挖孔、灌浆等工艺过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去理解桩基工程的有关内容。

3.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性强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那么教学中就必然重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强调的重点内容是课程设计和实习,让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和实习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实践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针对施工一个工程项目制定符合该工程情况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设备维护、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技术管理、人员配置等内容。透过课程设计,可以较为客观地了解学生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上的不足和能力的缺失,帮助其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实习要求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在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或监理单位工作人员指导下从事工程项目中的某一岗位,通过具体的工作活动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检验自身工作能力能否满足实际需要。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定期进行实习活动,学校应加强与建筑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

4.结论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课程,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教学中,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而丰富学生的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知识,使其具备高超的施工工艺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燕,张鹏,钟静. 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09(03).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4)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情境创设;建构主义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ourse construction;situation creation;constructivism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320-03

0 引言

情境教学在各国职业教育中已引起广泛关注,情境教学是利用情境来认知学习理论,通过创设模拟、仿真、全真的职业情境,是高职教育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1]。而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重要核心课程。如何把情境教学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照精品课程评价标准,结合“建筑施工技术”重点课程的建设实践,阐述该课程的建设思路,提出建设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一些浅见。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种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协作性的学习[2]。这种学习过程更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因此,在我院“建筑施工技术”重点课程建设过程中,选择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1.1 情境 情境要素强调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必须要创设符合职业特点的学习情境。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情境创设应该成为教学设计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1.2 协作 协作要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要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从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施工技术的合作练习到学习成果的评价,每个过程都应该由团队共同完成。

1.3 会话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会话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会话与协作学习是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通过会话在学习团队中形成共享。

1.4 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来说,意义就是传统和先进的各种施工技术及相应施工机械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通过团队协作和会话,完成意义建构,即收获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职业教育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过程必须强调学习者是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者,即强调学生要有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的意愿。这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的基础。鉴于此,教师在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教授知识转变成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引导学生和通过会话、协作来辅导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2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基本模式

通过以上建构主义和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分析,教学设计应遵循“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自我评价”的基本过程。本文将这个过程概括为“STAR模式”,作为我院“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的基本模式。

STAR (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 原是应聘面试中,面试官对应聘者使用的一种提问技巧,用以了解应试者对应聘职位的能力。其原意为:情境、任务、行动、结果。STAR的本质与职业教育宗旨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一致,因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将STAR作为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模式。具体可表述为:

2.1 情境(Situation)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条件,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将学生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中,把“情境创设”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选择结构由易到难的不同工程项目作为课程内容学习情境,通过虚拟再现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场景,将学生引领进入一个仿真的工作情境中,从而展开各项工种施工技术内容的学习与实践。

2.2 任务(Task)驱动 指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要求教学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将新知识点巧秒地隐含到一个个的任务中。“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将“任务驱动”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将课程内容分配到X项工作任务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X项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1项技能综合训练,即形成“X+1”的学习模式,通过8个学习情境,实现螺旋渐进方式[3]的学习。

2.3 协作学习行动(Action) 指多人组成团队共同完

成一个任务。学生与周围同伴和老师通过会话实现交互作用,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团队并成为其中一员。在团队中,相互协商,通过群体思维与智慧,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

2.4 自我评价结果(Result) 自我评价是以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评价体系,除了能起到学习结果诊断作用外,还能使学生心理结构(知识、技能、态度)得到改善。自我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自己和周围同伴在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团队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他是情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STAR模式”,对于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建筑结构由简到难进行重构,共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和43个学习任务。希望能让学生增强课程学习过程的整体性,循序渐进地学习课程内容。具体方案如表1。

4 基于建构主义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与学习方法建设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STAR模式”,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提出了贯穿理论和实训学习过程的“学工交替八步学习法”。

第一步:跟随学习情境,进入学习状态。针对每个学习情境,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和实景光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团队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学习情境复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要点,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准备。

第二步:明确任务。在学习内容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以及该任务最终要达到的技能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在实际施工中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步:知识准备。即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及引导性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完成实践该学习任务的必要知识准备。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分组构成学习团队共同协作完成,最好在多媒体教室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室来实施。

第四步:实训计划。在学习任务和知识准备明确的基础上,教师将制定好的实训计划传达到各个学习团队中。

第五步:操作决策。操作决策主要是锻炼学生在教师给定的实训总体计划基础上进行团队实训操作分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感。

第六步:动手实施。实训计划和学习团队操作决策作为基础,要求每个组员在实训期间完成各自的具体实训任务,并促进这个团队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

第七步:三方评估。三方评估指的是“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通过三方评估要求每个组在完成每个学习过程后都要进行学习质量检查,并通过互评和点评进行监督。借此过程也锻炼了学生注重工作质量的职业素养。

第八步:问题反馈。当一个学习情境完成后,由各个小组和教师对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馈,纠正不足,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促进后续学习情境的教和学的效果,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工交替八步学习法”的实施需要配合情境化的教学内容,通过X项工作任务和1项技能综合训练的螺旋渐进方式进行循环,实现学做合一,学工交替。

5 教学条件建设

5.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以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为目标,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①建立后备人才库,扩大课程建设组。②对课程建设组成员制定学历提升计划,鼓励年轻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促进职称提升。③对课程建设组成员制定假期培训及工地实践计划,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④鼓励课程建设组参与教学科研,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5.2 教材及教辅资料建设

①根据情境化教学内容,课题组自主开发基于建构主义的《建筑施工技术学习手册》作为校本教材。②根据情境化教学内容,编制“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指导书”。将实训计划进行整合,与《建筑施工技术学习手册》配套使用。③根据情境化教学内容,课题组自主录制不同结构类型施工全过程的实景教学光盘[4]。

5.3 实训条件建设

①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群,满足教学和学生实训需要。②构建校内“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基地”。为仿真教学提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条件。

5.4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将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网络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网络平台。

6 课程建设实践及效果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设坚持以课程内容改革为中心,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改革为基本点,即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逐步实施课程改革和建设。学生“施工员”考证通过率有所提高。学习学习态度有所改善,教学效果较改革前有一定程度地提高。

7 结论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学校永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建筑施工技术”重点课程建设过程中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优化的内容,比如学习情境创设的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优化等,希望通过重点课程建设,能推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带动高职院校其他课程进行大胆创新,共同将学生打造成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建设.基于建构主义的职业情境创设理论研究与实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8.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5)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各专业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适应这个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围绕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教学体系。笔者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尝试。

一、教学改革内容

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房屋建筑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建筑各组成部分构成的基础知识,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学会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与验算。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所以在讲授中就让学生被动听讲变为自主学习,将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找资料、材料整理、课堂成果展示、小组互评、教师讲评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通过耳熟能详的案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园周边建筑工地,将课堂搬到现场上进行,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使学生对建筑构件知识深刻理解。

二、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提供直接保障。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对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毕业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重点强调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一)小别墅设计训练

目前高职教育虽说是三年学制,但由于有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部分院校甚至实施了“2+1”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真正在校时间就只有两年了。而理工类专业由于课程多、时间紧,房屋建筑学的教学重点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多为绘制或设计建筑局部构件。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能力。为此我们设置了独立的小别墅设计集中实践训练,要求学生用36个学时独立完成一个小别墅的建筑设计。学生经此创新的综合实训,不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独立的设计过程也实实在在地增强了他们查阅资料及建筑制图的能力。

(二)施工实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单纯的理论知识只可以为他们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支撑,只有经过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才能解决就业后眼高手低的问题。所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社会实际建筑工程,开展现场教学,成为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转化为基本技能、完成快速上岗甚至零距离上岗的不二选择。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按1∶1的比例建造了一个完整的一层半的建筑模型,将民用建筑的各类构件节点展示出来,再加上建筑材料展示实训室、建筑装饰施工工艺节点展示实训室,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建筑的内部构造与做法。结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目标,我们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基建建筑工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在施工现场与建筑施工人员的交谈,使学生对建筑市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技术都能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也能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改革总结

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两届学生的试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的效果非常明显。从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改革都是认可的。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靠机械记忆的方式,通过自主、自觉学习,又能到实训基地和建筑工地亲自动手见习,感觉目标性非常明确,学习时更有动力。同时,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表明,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基本可以实现快速上岗,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该教学改革已经在本学院建工系各专业、多个课程上推广实施,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最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必瑜,王雪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南[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6)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素质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建筑业的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知识文化素质学习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和文学。学习数学、英语、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为从事本专业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一般房屋结构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的编制知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3)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能力、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能力、编制工程技术档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控制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全的心志,良好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为了迎合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三者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东北地区冬季不宜施工的特点,采用“1.5+3个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第1~3学期(1.5),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在学校进行德育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0.5),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上半学期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实训,下半学期和暑假到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的生产实习。第5学期(0.5),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6周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生产实习,其余时间返回学校,总结实习中的问题,补强学生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6学期(0.5),职业个性能力培养阶段:1-6周进行按工作岗位的毕业设计,分为施工方案、测量方案、工程内业;其余时间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个性能力,并实现预就业。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广泛深入的一线施工企业调研,明确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归纳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建筑工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技术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及建造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五、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措施

为了深入全面的进行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机构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建立由专业建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2)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大计,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校企合作交流进行指导、咨询、协调和帮助。(2)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例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落实具体合作事项。2)校企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在产学研过程中工作量的计算和有关利益分配的办法,保证产学研工作顺利开展。3)校企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生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训设备管理条例,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安全公约,确保学生实习实训顺利完成。4)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解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证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均满足要求。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7)

1前言

通过对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和2013级毕业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情况问卷调查和数据整理,对陕西省的六大建筑企业举行座谈会,走访陕西四建和陕西二建施工现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探索出一套符合国情,符合我省建筑发展需要,符合我校面向陕西,服务渭南,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的建筑实践教学质量环节管理措施为目标。

2指导老师责任制的落实

基于以上的实践性研究,大多数毕业生反映实习企业的指导老师态度不是很认真,也没有耐心,学校须和企业沟通,让企业建立实习计划及开展指导。大多数毕业生觉得学校指导老师人数少,而且老师下企业的次数也较少,学校应按师生比例合理安排学校指导老师数,且应设专门的经费供老师下工地。

3学生固定工地技能学习与多工地技能学习

建筑工程作为建筑业的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特点之一是工期长,不像其他产品一两周或三四个月就能完成。现在高层建筑一栋楼最少也得1年左右,有些一级建筑地基与基础的工期就一年,主体结构得两三年甚至五六年才竣工,一年的毕业实习在一个工地有时只能接触到小部分的施工技能,要学多数的施工技能,熟悉整个施工流程,学生须去不同施工阶段的工地学习技能,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学到各种必须岗位技能,为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安全讲座

施工和安全共处于一体,哪里有施工,哪里就有安全问题存在,这个安全直接关系人的生命财产,因此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确保每个实习生的生命安全,企业应对新实习生进行安全培训,而每个实习生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要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例如建筑“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通道;四口:楼梯口,电梯口,预埋洞口,通道口;五临边: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

5动员讲座

建筑业工作环境较差,85%的作业是在室外,而且70%的作业时高处作业,夏天热,冬天冷,一些学生一开始就不想下工地实习,还有部分学生实习一两个月就不想去,但是学校本着为每个学生的将来着想,定期派老师去工地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激发学生参与实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成就感。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强调学生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能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工地查岗及工程案例讨论制

通过毕业生实习情况问卷调查的整理和分析,一半以上学生提出学校查岗力度不大,甚至在外省实习的学生指出没有来查岗的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学院应在工地查岗方面加强毕业实习环节管理。还有一部分学生建议一届实习生应建立一个QQ群或微信群便于同学、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之间讨论不同工程案例,一方面便于大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再者提升了技能的学习深度,同时锻炼了学生沟通和协调组织的能力。

7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与激励机制

按照学生在企业学习技能的时间长短、认真程度、企业指导老师的评价、学校指导老师的评价,以及上交毕业实习手册完成的完整性、认真度及内容深度,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评定毕业实习成绩。具体考评内容如下:优:在企业学习技能的时间长达10个月以上,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尊重老师,虚心学习能,认真完成毕业实习手册的填写,且内容完整,文字整齐,笔迹美观,内容较详实,重要施工工艺记录思路清楚,图形并茂。企业指导老师的评价非常高,同时学校指导老师的打分也较高。良:在企业学习技能的时间长达10个月以上,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尊重老师,虚心学习,能认真完成毕业实习手册的填写,且内容完整,文字整齐,内容详实,重要施工工艺有记录,但未画图示意。企业指导老师的评价高,同时学校指导老师的打分也高。中:在企业学习技能的时间长达10个月以上,遵守各项纪律,尊重老师,学习得老师督促,基本完成毕业实习手册的填写,且内容基本完整,文字整齐,内容真实,重要施工工艺记录思路不清楚,且未画图示意。企业指导老师的评价一般,同时学校指导老师的打分也不高。及格:在企业学习技能的时间长达8个月以上,遵守各项纪律,尊重老师,学习得老师督促,基本完成毕业实习手册的填写,且内容基本完整,文字潦草,内容真实,重要施工工艺记录思路不清楚,且未画图示意。企业指导老师的评价低,同时学校指导老师的打分低。不及格:在企业学习技能的时间不足6个月,不遵守各项纪律,不尊重老师,学习得老师督促,一半的毕业实习手册没有填写,内容不完整,文字潦草,内容部分造假,重要施工工艺没有记录,未画图示意。企业指导老师的评价为差,同时学校指导老师的打分不及格。

8结论

本课题研究在完善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并制定了一套建筑工程技术专毕业实习环节管理措施。主要环节包括指导老师责任制的落实;学生固定工地技能学习与多工地技能学习;安全讲座、动员讲座、工地查岗及工程案例讨论制;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毕业实习质量的内涵建设,使之与我省建筑业发展需要及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最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社会竞争力、满足当前“加强建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建筑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我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建筑人才。

作者:李小林 王伟芳 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支撑作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学、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结构等基础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二、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以上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使教学难点和复杂的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使学生得到直接、生动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

(二)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与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分开教学,中间间隔几周甚至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施工单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去施工现场实习,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只限于认知层面,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无法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而且实训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一门实习实训课程往往只能接触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分部分项工程,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施工现场主要是负责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目前本专业的学生施工动手能力不足,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更难以对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高级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岗位分析入手,参照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岗位要求,归纳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施工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多媒体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布置任务、提出问题―施工工艺工程录像、动画展示―讨论问题―分析总结。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该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规范操作?存在哪些质量和安全隐患?接着给学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启发式提问: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不得小于多少?为什么?人工挖孔桩的钢筋笼如何放入挖好的桩孔中?等等。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作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今后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建立了丰富的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

1.师资培训。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建立一支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扎实,更要有纯熟的施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组织本课程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知识更新,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2.教学场地一体化。打破教室和实训室的隔阂,直接将教室与实训基地融合,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3.教学计划一体化。把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将独立开设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设计实训、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中,避免理论教学几周甚至几月后才能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基本的知识作讲解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由学生参照相关规范和施工手册自主完成施工任务。任务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实训小组交叉检查施工质量和存在问题,最后老师再作点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施工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作风。例如在教授“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一节,我们的课程设计包含以下环节:布置任务―方案讨论―操作示范―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评价总结。具体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某基坑开挖后需要利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器测试地基承载力,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测试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

(2)方案讨论。根据教材和《施工手册》,各小组自行讨论试验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师用多媒体讲解,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观察提问,改进试验方案。

(4)进行试验。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教师答疑,指导学生试验。

(5)数据处理。学生根据规范处理相应表格数据,完成试验报告。教师答疑,检查学生试验完成情况。

(6)评价总结。对试验和试验报告中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记录、整改,思考并讨论,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三)现场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而“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实践课,我们借助学院的发展机遇,参与到学校建设的施工建设项目。简单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后,先让学生识读施工图,再到现场实地参观。对于重点内容,借助施工工地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我们将建筑施工技术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课程进行整合,让建筑施工课程学习时间跨度可以达到一年,让学生基本能够接触到施工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跟进,对施工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使学生将施工工艺知识系统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施工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认识施工现场的组织方法,了解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和施工布置,也对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

该课程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实践操作完成过程和成果先由学生小组相互评分,再由老师统一总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参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考核成绩进行加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联合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建筑类企业签订了协议,作为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了订单式联合培养冠名班,共同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同时邀请这些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来,进行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拟制作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示范操作,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新更规范的施工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业或者社会的要求,企业最有发言权。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按照实际需求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课程改革,学生爱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爱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被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媒体教学,将分离的理论教学课程与相应实训课程整合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一周的认识实习调整成跨度可达一年的课程实践,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步文萍,王静.关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

究,2011(S1)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9)

本人在本刊2013年第21期(11月份)曾撰文对建筑装饰工程预算教学过程描述的六个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任务做了论述,该文中曾提到“根据每个学习情境的任务制定情境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并将另文专门论述。” 据此本文中将详细论述建筑装饰工程预算教学情境的情境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1. 制定情境学习目标

情境学习目标应按照培养学生应该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编制装饰工程预算必备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制定。现将每个学习情境制定的学习目标分述如下:

学习情境一 建筑装饰工程计价定额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计价定额各项消耗量指标及计价定额各项基价的确定方法。

(2)掌握直接进行定额子目套项及对定额子目调整或换算后再进行套项的方法。

(3)掌握计算分项工程直接工程费及分项工程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用量的方法。

学习情境二 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

学习目标:

(1)具备计算建筑物建筑面积的能力。

(2)掌握计算楼地面装饰工程量、墙柱面装饰工程量、天棚面装饰工程量、门窗装饰

工程量、油漆、涂料、裱糊装饰工程量、其他项目装饰工程量、装饰工程超高费、加压水泵台班费、装饰工程技术措施项目工程量计算并进行定额套项计价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情境三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制

学习目标:

(1)掌握建筑装饰工程的费用的构成与各项取费费率的确定,掌握建筑装饰工程费用计价程序并利用建筑装饰工程费用计价程序计算单位工程造价。

(2)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的编制依据、编制步骤。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的标准表格样式、各种表格数据的填写规定及相互关系 。

(3)掌握单位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计算价差的依据、相关规定、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单位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价差额。

学习情境四 招标工程量清单表编制

学习目标:

(1)掌握建筑装饰工程分部分项清单工程量、措施项目清单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建筑装饰招标工程清单工程量的计算,正确编制招标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表、措施项目清单表。

(2)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招标清单表中的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的有关招标工程量清单表的编制规定、编制要求,正确编制招标工程的其他项目清单表、规费项目清单表、税金项目清单表。

学习情境五 工程量清单投标计价表编制

学习目标:

(1)掌握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的编制依据与编制规定。

(2)掌握建筑装饰工程分部分项清单工程量投标费用构成计算与投标清单综合单价的形成的方法(一项招标工程量清单使用多项本地区计价定额子目进行报价)与特点。掌握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投标报价计算方法。

(3)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投标清单计价表中的措施项目清单计价、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规费项目清单计价、税金项目清单计价的方法与特点。掌握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规费项目清单计价表、税金项目清单计价表的投标报价计算方法。

学习情境六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审查与竣工工程结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建筑装饰竣工工程结算的审查方法。

(2)掌握建筑装饰竣工工程结算的主要形式。

2.设定情境学习内容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的学习情境内容要围绕如何实现情境任务与情境学习目标并掌握实际、够用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编制装饰工程预算必备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设定。现将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分述如下:

学习情境一 建筑装饰工程计价定额应用

学习内容:

(1)建筑装饰工程计价定额人工消耗量的确定、人工日工资单价的内容范围;计价定额材料消耗量的确定、材料预算价格的内容范围;计价定额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确定、机械台班单价的内容范围。

(2)定额子目的直接套项,先对定额子目进行调整或换算后再进行定额套项。

(3)分项工程直接工程费及分项工程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用量计算。

学习情境二 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

学习内容:

(1)建筑物建筑面积的23条计算规则及建筑物不计算建筑面积的9条规定。

(2)楼面、地面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分项定额的使用。

(3)墙面、柱面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分项定额的使用。

(4)天棚面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分项定额的使用。

(5)门、窗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分项定额的使用。

(6)油漆、涂料、裱糊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分项定额的使用。

(7)其他装饰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分项定额的使用。

(8)装饰工程超高费、加压水泵台班费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分项定额的使用。

(9)装饰工程措施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分项定额的使用。

学习情境三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制

学习内容:

(1)建筑装饰工程的费用的构成与建筑装饰工程取费费率的确定、计算规定、计算方法;

建筑装饰工程费用计价程序并利用建筑装饰工程费用计价程序计算单位工程造价。

(2)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的编制依据、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的编制步骤。

(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的组成要素及对应的标准表格样式、各种表格数据的填写规定及相互关系。

(4)单位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计算价差的依据、相关规定、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单位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价差额。

学习情境四 招标工程量清单表编制

学习内容:

(1)工程量清单是一组描述拟建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项

目、税金项目名称和数量的一组表格。工程量清单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组成。

(2)国家投资项目或国有投资控股的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有自主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招标人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中介机构可以编制招标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表。

(3)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表的编制执行“五个统一”的原则,即“项目编码统一”、“项目名称统一”、“项目特征统一”、“计量单位统一”、“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

(4)建筑装饰工程的“清单工程量”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附录B》中各章、节、项的计算规则执行。

(5)措施项目清单表按装饰工程应该发生的措施项目列出“措施项目名称”即可。

(6)其他项目清单表按“暂列金额”、“暂估价”、“计日工”、“总承包服务费”四项内容及装饰工程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编制。

(7)规费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按装饰工程所在地政府文件的规定进行编制。

学习情境五 工程量清单投标计价表编制

学习内容:

(1)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的编制依据。

(2)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的编制规定。

(3)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采取综合单价的形式进行计价,综合单价中应包括完成该项清单必须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和必要的风险因素。

(4)措施项目清单按措施发生的“项”进行整体项目费的计价,

(5)其他项目清单按招标文件的规定及“暂列金”、“暂估价”、“计日工费”、“总承包服务费”四项内容进行计价。

(6)规费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按照招标工程所在地政府或税务部门的文件规定进行计价。

(7)建筑装饰工程分部分项清单工程量投标费用构成计算与清单综合单价的形成方法与特点是:一项招标工程量清单使用多项本地区计价定额(或企业定额)子目进行报价。分项工程量清单投标计价额为该项招标清单工程量与投标清单综合单价的乘积。

(8)正确填写各种投标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格。

学习情境六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审查与竣工工程结算

学习内容:

(1)建筑装饰竣工工程结算的审查依据。

(2) 建筑装饰竣工工程结算的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审查工程量,审查定额套项,审查直接工程费、工料分析表,审查材料预算价格与材料实际市场采购价格,审查工程费用计算程序、费用项目和费率标准。

(3)建筑装饰竣工工程结算的主要审查方法。

(4)建筑装饰竣工工程结算的一般形式。

3.制定学习情境的学习过程、学习评价、课程考核方法

根据每个学习情境的任务制定学习情境的具体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与课程考核方法,以培养学生从事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岗位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编制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必备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需要,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边学边练,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这部分内容将另文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上述是自己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业内人士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1-02

高职《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投影、建筑制图、建筑工程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识图方法与技巧、建筑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等知识,是学好后续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的基础。而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型的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往往看不懂图纸,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改革势在必行。

一、立足课程改革,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建筑识图与绘图》作为一门职业基础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就需要开设,而本门课程又涉及《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CAD》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这对于刚入校还没有专业概念和认知的新生来说,学习和理解困难很大。我们邀请行业和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深入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和岗位工作任务,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精选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整合开发了《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并自主开发了工学结合教材《建筑识图与绘图》,合理编排,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将知识点串联,分为建筑制图基本知识、建筑形体的投影、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四个单元。教材以工程图纸为载体,以建筑工程施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选择实际工程图纸为案例,贯穿整个专业施工图的识读,详细地阐述了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形成方法、图示内容、图示方法及读图方法,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施工图识读的方法和技巧。配合教学,结合工程现场实际,作为配套教材,每位同学下发三套典型结构的工程图纸(蓝图,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图纸各一套)和最新的平法图集,把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真实情境中融会贯通,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

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等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以三套施工图为基础,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通过真实案例教学,让学生懂得《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的学习不是空洞的理论和无法把握的专业名词,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专业现实意义。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这就促使学生根据需要去查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看懂图纸这一问题而串联起来的,学生不再是在传统的抽象教学中痛苦的记忆着,而是为了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而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从基础到专业的原则,设计识图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在完成不同层次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巩固识图步骤和建筑制图、构造的相关知识,不断重复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完成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实现程序性知识的积累。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让学生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重复积累和提升程序性知识,完成应用技能的提升。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让学习变得简单易于接受。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展示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的理论知识。《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内容信息量大,需要讲授的知识点多,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同时通过直观的设计,可以让理论变得简单易于接受。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没有专业基础,所以对于专业投影、构造概念和组成还很抽象,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模型和多媒体影像资料,展示让学生听起来感到迷茫和陌生的概念,直观易懂。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程团队精心设计网络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网络资源,用以指导学生课余时间的自学,化有限的课堂教学为无限的课外教学。教师针对三套图纸,串联教学知识点,设计应用型施工现场工程识图练习题和各种变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重复对知识的识记、迁移和整合,并及时对练习结果提供反馈和纠正,让学生明明白白的学。设立学生练习学分基点,并作为平时成绩,和学生的课程考核挂钩,以督促学生自觉完成练习。

三、合理设计安排实训环节,完成对知识的迁移和整合

通过现场和实训场参观教学,让空洞的专业名词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和对课程学习的排斥,强化学生对课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记忆。通过校内模拟的职业环境,可以使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并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建筑识图所要求的主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利用校内部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通过识图训练、图纸与实物之间对应训练和模型制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和整合。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事能力,通过模拟现场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完善能力评价体系

建筑识图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与知识的积累和获得分不开,但是更多的表现为正确识读工程图纸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来进行考核。同时,学生能正确识读工程施工图并用于指导工程施工生产,说明学生已经将识记性的陈述性知识应用于策略性的程序性知识之中,并进行了自己的内化、迁移和整合。所以,对于《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的考核,注重过程考核,通过答辩、工程图识读等考核方式代替传统一张试卷定结果的考核方式,重在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反过来又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识记型学习向应用型学习转变,改变以往考试分数很高但是看不懂图纸的尴尬局面。

《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建筑识图能力。课程的改革通过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7~2011级学生中实施,从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建筑识图能力显著增强,达到了预期效果。而且,学生的实习和工作单位对我们的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更加鼓励我们在今后不断关注这门课的改革新动向,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 体育统计论文 下一篇: 整合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