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交流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4:19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1)

引言

交流阻抗方法是一种暂态电化学技术,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测量速度快,二是对研究电极表面状态干扰小。可以用电阻R、电容C、电感L等电子元件组成的等效电路来模拟固液界面的反应过程,因此采用交流阻抗法得到的电化学阻抗谱是研究RC电路在交流电作用下的特点和规律[1],这些特点与规律反映了材料在某种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与致密的Ti-24Nb-4Zr合金相比,文章中的多孔Ti-24Nb-4Zr合金(多孔TNZ合金),有着不同的特点: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微观结构,因此这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致密合金差异较大。该多孔TNZ合金主要用做生物医用植入材料,人体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电解液环境,因此,多孔TNZ合金在人体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就非常必要。对于生物医用植入材料来说,体内植入环境是相当复杂的,通过模拟体液测试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来作为参考。常用的模拟体液有生理盐水,Hanks溶液,Ringers溶液等[2]。文章选用生理盐水(即0.9%的NaCl溶液)作为测试环境,采用三电极体系对材料进行电化学阻抗谱的测量,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研究材料在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等,并通过参比材料(纯Ti(国家标准为TA2),Ti-6Al-4V(国家标准为TC4)及致密Ti-24Nb-4Zr合金(致密TNZ合金))的对比试验,来分析多孔TNZ合金的腐蚀特性。

1 实验

这四种材料中,多孔TNZ合金及致密TNZ合金属于亚稳定β相,TA2属于α钛,TC4属于α+β相。将四种材料的一个截面与铜导线连接,用环氧树脂封好,保留一个10mm×10mm工作面。向NaCl溶液中添加适量的盐酸或者氢氧化钠,调节NaCl溶液的pH值分别为2.4,5.4,7.4,对比分析四种材料分别在酸性、中性、碱性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

实验过程中,使用美国Gamry公司的Reference 600型电化学工作站来进行测试及数据采集,通过配套的Gamry Framework软件进行实验参数设定及实验过程控制。采用通用的三电极体系来进行电化学测试,辅助电极为金属铂,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测试时溶液始终置于恒温水浴槽中,温度设定为310K,即人体温度37摄氏度。进行电化学测试前将三电极体系浸入溶液中,等待一段时间,获得稳定的开路电位(OCP),该电位也是材料的腐蚀电位(Ecorr),再进行电化学阻抗谱测量,施加10mV的正弦电位,频率扫描范围为100kHz~0.1Hz。分析软件采用Gamry Echem Analyst。

2 结果与讨论

2.1等效电路

一般来说,可以用等效电路来模拟材料在溶液中的界面电化学反应,四种材料的界面电化学反应用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来进行模拟,用奈奎斯特图来带入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这个等效电路就可以用R(QR)电路表示,Rs是溶液电阻,CPE或者Q是一个恒相位角元件,Rp是材料的极化电阻。一个相位元素的阻抗可以用公式ZCPE=1/[Q(jω)n]来表示,其中指数n是表征电流非平衡分布的参数。它是由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缺陷引起的。Q表示材料在溶液中时氧化层的电容,在这里用CPE(它反映出与理想电容的偏差)来代替理想电容,CPE的阻抗中n与非均匀的电流密度相联系,这个非均匀的电流密度是由于多孔氧化层造成的。当n=1时,CPE为理想电容;当n=0时,CPE为理想电阻;当n=-1时,CPE为纯电感[4]。

2.2 材料在NaCl溶液中的EIS

图2、图3、图4分别是在不同pH值NaCl溶液中的奈奎斯特图,与图1等效电路拟合的曲线进行对比,绘制在一张图上。通过等效电路拟合得到的数据列入表1。图表中多孔TNZ合金用P-TNZ表示;致密TNZ合金用TNZ表示;商业纯钛用TA2表示;Ti-6Al-4V合金用TC4表示。

由图2、图3、图4分析,可以看出在采用图1的模型拟合时,多孔TNZ合金的拟合曲线与实际测得的数据在pH值等于5.4及7.4的NaCl溶液中,拟合曲线与测试结果相差无几,只有在pH值等于2.4的NaCl溶液中有所偏差,其他材料在NaCl溶液的拟合曲线与实际测量的数据相一致,因此可用R(QR) 模型来模拟这四类材料的固液腐蚀界面。由表1中可看到,多孔TNZ合金的n值都在0.9以下,说明其固液界面与理想电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其他三种材料的n值都大于0.9,固液界面比较接近理想电容。材料耐蚀性的强弱由公式中的Rp值的高低表示,在pH值等于2.4的NaCl溶液中多孔TNZ合金的Rp值最低,说明其钝化膜相对于其他三种材料具有较低的阻抗,耐蚀性相对较弱,而在碱性NaCl溶液中,多孔TNZ合金的Rp值为1.09E+05Ωcm2,与其他三种材料在一个数量级上。其电化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与致密TNZ合金、纯钛、Ti-6Al-4V合金相似。

3 结论

通过借助电化学工作站,采用三电极体系在生理盐水溶液中测量多孔TNZ合金电化学阻抗,并用致密TNZ合金,纯钛及Ti-6Al-4V这三种参比材料做了对比试验,通过等效电路拟合来分析材料的固液腐蚀界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及拟合分析,等效电路R(QR)模型均能模拟这四种材料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体系。多孔TNZ合金钝化膜的阻抗在pH值等于2.4的NaCl溶液中略低于其他三种材料。通过拟合得到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多孔合金的电化学性能与参比材料相近,同样具有较高的耐蚀性,能够满足生物医用植入材料在体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扈显琦,梁成浩.交流阻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腐蚀与防护,2004,25(2): 57-60.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2)

一、写作课堂中运用合作策略的背景及作用

(一)背景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面对课标坚持知识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的客观形势,传统语文教学观点逐渐被一些新教学理念所替代。这些新的理念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能力,更侧重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合作策略正是体现这一新理念的重要措施。

(二)作用

传统作文教学只注重个体写作而练就的单一僵化的思维,使很多学生怕作文,作文毫无个性和新意。合作策略则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群体优化效应与有效的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在互相启发影响下进入最佳状态。首先,在素材积累方面,学生们的阅历、思维在合作中聚合碰撞,拓宽学生写作的生活空间,使学生的写作素材更为丰富新颖;其次,在构思立意方面,学生通过合作,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燃烧起情感的火焰,作文立意不仅有了深度,创新热情和创新思维都将得到全方位的强化。再次,在写作评价上,通过合作小组成员自改自评、学生之间互改互评、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等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的作文修改习惯和提高作文个性能力,从而完成创新佳作。

二、写作教学课堂中运用合作策略的课型例举

如何更有效地在有限的作文课堂中更有效地运用合作策略呢?笔者认为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所有的教学理念与策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下面,仅就本人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策略,为学生提供合作平台所尝试的几种写作教学课堂类型稍做介绍。

(一)活动体验课型

这种课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游戏、竞赛等,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然后依据活动进行写作,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的缺乏。这种课型大致的程序可以是活动―讨论―撰文―交流―评价,在这课型中的六大环节中,五大环节需要学生合作完成。

如一位教师在上《写真我,抒个性》的作文指导课时,首先是让一组学生做评选班级形象大使的游戏,再叫同学们就此游戏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不但评选出了形象大使,还讨论出了某某同学入选的原因,接着就让学生根据这个游戏内容撰文,同学们写好后,小组内交流,成员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评判,从而推荐出好文章若干篇,在班上交流、互评。

这种课型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在合作之趣中写作,玩中写、玩中学,玩得有趣,写得也会有趣。

(二)资源共享课型

这种课型是提前两到三天给学生作文题目或话题,要求学生课下去搜集材料,并列出思路提纲,作文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材料和提纲。众人拾材火焰高,这样可以使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学习最佳构思。这种课型大致的环节是:搜集材料―列出提纲―课堂交流共享―重新立意构思―撰写成文。

如以“心愿”话题作文为例,课前两天布置学生去选择材料,寻找自己的五个最想实现的心愿,并通过思考筛选,取其中最有话可说的一个,列出提纲;课堂上交流时,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材料提纲与同学交流,由小组内合作或全班同学依据话题来分析,剔除不适合话题的或不好的材料,选出最典型最富有创意的材料及思路。如我想有一件新衣服,我想吃麦当劳等平淡无新意的材料就在讨论中被否定,而我渴望世界和平、我想拥有一片自由的天空等新颖的题材就被保留下来;学生根据讨论交流意见,或修改、或挖掘材料与思路的新意,再一次构思立意,最后写成文章。

这种课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写作素材的共同占有,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选材构思的能力。

(三)作文评写课型

这种课型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同学们的作文互批互改自己进行修改点评的方式,这种课型可以使作文评价更加科学全面,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共同提高。这种课型的大致环节是:课前撰文、自改―课堂交流与评析―课后再修改。其中课堂交流与评析才是这堂课要做的,可分为三个小环节:交流―评析―修改。

首先是小组交流,把写好的习作交给各小组,由小组长牵头选取自评自改,再小组内互评互改。具体做法是让习作者朗读习作,再由小组其他成员针对习作在字、词句、标点、选材、立意、结构等全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并各自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推选1-2篇上交班级交流。其次就是全班交流与评析,由习作者在全班朗读,然后由全班同学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民主评议选优秀习作和最佳点评。习作者课后根据同学意见再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这种课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在多次多层面(小组、全班)的合作中,见识了不同的作文风格与作文毛病,明确了作文修改的标准,这更有利于学生作文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利于改出创新佳作来。

……

创新作文课型远不止以上三种,笔者认为,不论采用哪种作文课型,合作都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上三例可见一斑。

合作,让作文课堂更有效。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反光纺织品;逆反射系数;评价标准;测试方法

1 引言

反光纺织品属于安全防护功能纺织品之一,是将反光材料应用于纺织品的结果。反光材料是近代物理学、化学和纺织材料科学综合发展的产物[1]。反光纺织品能在视觉上表现穿着者或使用者的存在,比如在白天任何光线条件下、夜间灯光照射下以及利用微弱电流的作用,保证穿着者或使用者具备一定的可视性,当出现危险情况时,使人有足够时间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据统计,夜间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率是白天的数倍,造成这些伤亡的原因之一是受害者所穿的衣服在黑暗环境中不显眼,在低能见度条件下人和周围的环境不容易区别开, 从而导致交通事故[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师也利用织物反光性能,增添服装、服饰产品的时尚元素。

20世纪50年代,美国华裔董祺芳博士基于玻璃球体对光的折射特性,将玻璃微珠涂在反光性膜层上,光通过球体折射再经反射层反射再折射,使光线按入射方向返回,从而研制出玻璃微珠定向反光膜[3]。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反光膜的基础上又研制开发出了反光织物等反光系列产品;70年代,研制出微棱镜逆向反光技术,并申请了专利技术,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实现纺织品反光性能,其产品具有良好的耐气候性和耐磨性;80年代后期,光致发光材料制备工艺日臻完善和一系列超长余辉的发光材料的研究成功,为光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开辟广阔的前景;到了近期,可用于织物的电致发光纤维也被研制出,可以预见不久将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8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少量反光布,由于价格昂贵只能在少数小范围采用,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制和发展,我国的反光布已从无到有,也从交通行业迅速推广应用于公安、消防、石油石化、环卫、户外广告、时尚服装、服饰等其他行业[4]。

2 纺织品反光的机理和途径

目前用于生产反光纺织品的材料有:回归反射材料、光致发光材料和电致发光材料[5]。

2.1 回归反射材料

回归反射材料的表面是由无数个反射元素构成,由于采用独特的表面状态,使其不同于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当一束由光源射向其表面反射元素时,分别经由折射—反射—反射—折射后,将由光源射来的光线向原光源方向进行反射回去,并保持在一个不大的角锥内。目前采用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光线的回归反射:玻璃微珠和微棱镜[5]。玻璃微珠法是一束光线入射到该材料表面时,会经球形透镜反射,回到光源方向;微棱镜法,由于其比较规则,排列整齐,能够提供比玻璃微珠更大的反射面,它能将70%入射光返回到光源处,同时也可以提供不同颜色的可见性,使被保护者更容易和环境区分开。

2.2 光致发光材料

发光材料被外加能量照射激发后,能量可以直接被发光中心吸收,也可被发光材料的基质吸收,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当外加能量的粒子与发光基质的原子发生碰撞而引起它们激发电离。电离出来的自由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又可引起其他原子的激发电离,当激发态或电离态的原子重新回到稳定态时,就引起发光[6]。根据基质类别主要分为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和无机光致发光材料,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是具有独特发光性能的发光材料,其荧光单色性好,发光强度高;无机光致发光材料是由基质和激活剂组成的,其中基质是不发光的物质,但是当基质中加入少量的离子或原子时,这些被称为激活剂的离子或原子被结合到基质的晶格中,引起某个中心的激活而发光[7]。按照余辉的长短可分为荧光材料和磷光质材料[8]。荧光材料是物体被紫外线或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照射下,会发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可见光,但这种效果随光源的移去而立即消失,可用于消防服和水上救生服,也可用于服装、服饰产品的制作以增添优美的外观效果;磷光质材料是物体被紫外光、太阳光或普通灯光照射后,将光能贮存,在黑暗的环境中又能以发光的形式将光能缓慢释放,它通常放出黄光,具有警示作用。江南大学研制出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光质发光材料夜光纤维,具备良好的服用性能。

2.3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是指电流通过物质时或物质处于强电场下发光的现象,也是电能转换为光能的一种形式,转换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不会发热,所以一般称为“冷光”。目前反光纺织品主要依靠外光源使其发光,在无光源条件下,不起发光作用,英国科学家发明电池驱动下发光的高科技纱线,可以用来生产在黑暗中发光的纺织品,制成的服装在黑暗中持续可见,该纱线中间是导体,外层覆盖电致发光墨水(当电流通过时就发光),以及透明的保护壳层,外部还存在一层导电的纱线。

3 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3.1 评价标准

目前关于测试织物反光性能,我国主要测试标准有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和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8468—2012《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

GB 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主要适用于需要提高作业人员可视性保障个人安全的各类岗位穿着的职业用可视性警示服[9]。本标准反光性能评价指标是逆反射系数值,其定义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设定下,在单位光照条件下,单位面积上产生的亮度值,单位为坎德拉·勒克司平方米[10]。按照材料分为单一性能反光材料、组合性能材料和方向敏感性材料。单一反光材料的反光性能评价指标分为1级、2级和3级,其中3级要求最严格;组合性能材料不分级别,方向敏感性材料要求在0°和90°其中一个旋转角条件下测试时,考核指标与单一反光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一致,在另一个旋转角条件下,考核指标不低于单一反光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的75%。对于单一性能反光材料和组合性能材料需要考核经过耐磨、屈挠、低温弯曲、温度变化、水洗、干洗(组合性能材料不要求)和淋雨等物理试验后的逆反射系数值,与物理试验前相比,考核指标有所降低。对于方向敏感性材料要求在0°和90°其中一个旋转角条件下测试时,考核指标与单一反光材料或组合性能材料一致,在另一个旋转角条件下,考核指标不低于单一反光材料或组合性能材料的75%。

GB/T 28468—2012《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适用于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的设计、制作和检测[11]。本标准的考核反光性能指标是逆反射系数,要求不低于GB 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中3级要求,经过50次水洗、耐磨、屈挠、低温弯曲、温度变化等物理试验后,逆反射系数考核指标与GB 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中单一性能材料物理试验后的指标一致。

3.2 测试方法

GB 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附录C和GB/T 28468—2012《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附录A分别规定逆反射系数的测定方法。GB 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附录C中的两种测试方法,分别是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两种方法测试环境、设备要求和样品数量是相同的,主要是试样大小和测量过程存在差异,在测量过程中,绝对测量法把光探测器放在试样的参考中心位置上,正对着光源,测量出垂直于试样表面的照度值,移动光探测器使观测角为标准规定度数,转动试样,使光的入射角为标准规定的度数。测出在每个入射角时,试样反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值,将以上数据带入发光强度系数和逆反射系数计算公式中,计算出发光强度系数和逆反射系数。相对测量法要求样品在规定环境中放置2小时后测试,在测量前,要用已计量的标准逆反射系数板进行标定。调整逆反射系数测量仪的入射角和观测角至规定条件,按顺序将试样的不同部位放在仪器的测量孔下进行测量,记录逆反射系数值。

GB/T 28468—2012《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附录A逆反射系数测试方法是相对测量法,除样品数量和大小不同,测试过程基本与GB 20653—2006《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一致。

4 结语

目前仅有两个国家标准分别考核职业服装和中小学生校服反光性能的要求,对于含有反光纺织品的休闲服装、服饰类产品,特别针对儿童休闲服装、服饰类产品,兼顾户外安全和时尚要求,一直缺乏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对纺织品反光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邱华,张海泉.高能见度纺织品的研究现状[J].上海纺织科技,2004(5):54-55.

[2]李云台.高亮度服装辅料[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20-22

[3]董会君,赵阳,李晓平,等.浅谈我国逆反射材料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2):71-75.

[4]皮德祥,庄淑娟,徐莉.交通安全用纺织品——回归反射织物[J].产业用纺织品,1992(3):23-27.

[5]邱华,葛明桥,张海泉,等.实现纺织品高能见度的途径[J].产业用纺织品,2008(10):28-30.

[6]刘贤豪,赵洪池,梁淑君.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信息记录材料,2005(4):26-30.

[7]孙家跃,肖昂,杜海燕,等.稀土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5):5-10.

[8]万震,周红丽.安全防护功能纺织品[J].织造技术,2005(5):50-55.

[9]GB 20653—2006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S].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4)

一、引言

听力在英语交际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传统听力教学中所采用语言材料主要为录音材料。这种语言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听力材料过于规范,语速相对较慢,导致有些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实际交往中无法和外国人正常交流,适应不了外国人的语速。所以本文将致力于研究电视新闻作品作为真实语料在听力教学中的输入研究,致力于改善学生在听力方面的现状,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练习听力,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二、真实语料在听力课堂的相关研究

不同的研究者对真实语料的界定方法不一样。Geddes和White从两个方面给出定义。他认为真实语料应该具备两种特征,第一种是不适用于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活思想交流的书面或口头语言;第二种是为语言教学专门设计,但又具备现实生活中交际所用语言的特征。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真实语料无论是为语言教学而专门设计的与否,都应该具备实际交际意义。Pauline Robinson提出在交际性英语教学中,真实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在英语教学中应使用真实语言材料。Ellis和Johnson把任何来自于现实世界的材料都界定为真实语料。他们认为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真实语料具有特殊的优势,它们包涵了学习者需要接触的以及需要学会表达的各种语言类型,比如不同的语言变体,语言的日常表达形式等等。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主要采取的是经过编辑修改过的录音材料,这种语言材料对学习者的系统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它们语调单一,话题规范,书面表达比较普遍。这些材料很难实现帮助学生真正听懂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日常交际的目标。真实语料作为教学材料应用到听力课堂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语言活动发生在实际生活中,因此话题一般接近生活而有趣并实用,学习者的自信心也能在学会运用的过程中慢慢得以增强。此外,真实语料中的文化因素也是其重要优势。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与文化的习得紧密相连,而这些实际中发生的言语活动携带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对语言学习者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听力课堂上输入真实语料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甚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训练形式能使学习者将所学知识游刃有余的运用到现实的交际中。

三、电视新闻作品作为真实语料在听力教学中的有效性

1.电视新闻作品的特点。电视新闻作品之所以适合拿来当做课堂教学辅助材料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特点。

其一,电视新闻有它的时效性,新闻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自新闻传播之日起,时效性就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决定性标尺。但是新闻时效性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强调新闻是对最新,最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有的新闻会因为缺少确切的时间使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有的新闻由于丧失时效而完全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就电视媒体而言,近年来,随着传输手段的进步,编播方式的变革,电视新闻在追求新闻实效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也使我们加深对它的了解。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也成就了它被我们使用的重要原因,因为它的翻译会比较接近时代的发展,自然就需要使用比较潮流的新词,热词等为学生与时代接轨提供有利条件。

其二,电视新闻作品有其趣味性,有些记者别出心裁,常常会以一些人们感兴趣的话语作为标题激发人们品读新闻的好奇心,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听这样的新闻对于他们的听力训练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其三是其指导性,我们利用电视新闻作品作为一种听力材料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 我们的听力能力而且把信息传播与新闻作品的指导性有机的结合,这也是新闻指导性的重要体现,把最新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大家。

2.电视新闻作品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实际交流过程中的英语与传统的课本录音听力有很大的差异,将电视新闻作品这一重要的真实语料语言形式应用到听力课堂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教学效果。英语新闻作品内容新颖且有时代感,知识面涉及各个领域,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材,真实的电视新闻作品能帮助学生学到流行的词汇或语言表达方式,拓展语言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会比较好奇,电视新闻作品引入课堂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坐在课堂上便知天下事。英语新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一般采用较为浅显的词汇除个别专有名词,基于这一特点可以激发英语水平不高的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此外,英语新闻不但实用性强,而且提供了真实语境。能学到地道的英语,规范的表达和用法。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英语新闻日常使用的词汇丰富,这是任何教材都无法与之媲美的。中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接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词汇,而这些词汇通常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不是单一事件,它属于系列事件,所以这一连串的报道有些词汇的用词频率也会提升,这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映象。这远远优于单纯的记单词,避免了学生记单词枯燥困难的现状。

(3)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新闻听力课更多的会要求学生多听,精听,反复跟读,模仿课堂上的材料。然后就是试着要求学生复述简单的新闻材料,依次递增难度. 坚持一段时间下来,不难发现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4)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该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反之就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该语言。英语新闻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例如民族冲突,风土人情,恐怖事件等。教学内容会涉及英语文化知识。学生可以因此积累很多文化信息和国际知识,为跨文化交际作铺垫。

当然电视新闻作品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不只有这些,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纠正不良的听力方法等。

四、电视新闻作品作为真实语料应用到听力教学的实践操作

1.电视新闻作品作为真实语料应用到听力教学中的实施。

(1)课前精选材料。挑选英语新闻材料非常重要,材料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选择材料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质量: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新闻材料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在选择材料时尽量去一些正规的网站比如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这些网站上的英语资料都是规范的英语表达,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理想输入材料。

内容:新闻题材内容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选择与生活有关的话题一方面更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还比较通俗化,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篇幅: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每次课安排英语新闻听力的时间可以控制在10分钟左右。如果篇幅太长不仅会影响课堂进度,对学生来讲篇幅过长也会增加学生听力的难度。

(2)课中高效利用。在合理选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内容的新闻材料的不同特点,灵活高效的设计课堂活动。可以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篇幅长短,选取各式各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单词填空法,训练口语法,训练发音法,听写法,设置问题法,翻译法等。反正不管运用什么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尽量多给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英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课堂。

(3)课后督促学习。课后老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老师可以提供正规的英语学习网站。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泛听和精听英语新闻。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完成一定的任务。比如听完要能复述出来或者在课堂上跟同学分享所听到的内容。另外,准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在听力中遇到的不懂的单词并反复背诵,老师要定期检查。

2.真实语料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在开始应用真实语料的课堂阶段,应该给学生一些较为容易的真实的电视新闻材料,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如生活影片、简短的讲座等。该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反复听音辩英,再过渡到较熟悉的一般性题材演讲和讲座。待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语言能力达到相应的水平后,再过渡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辩论,如专题讲座和甚至专业课程。

(2)适度超载原则:在听力课堂中输入真实语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语言能力,选择基本符合或者略伽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不同于英语书面文体的日常谈话文体的语言形式。

(3)多样化原则:真实语料运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语言变体的多样化,既听标准的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也要大量接触其他的英语语言变体,这样才能适应将来实际的交际场合。

五、结语

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获取资料的途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人们的交际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要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电视新闻作品作为真实语料在听力教学中的输入有很大的优势。它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得语言学习的条件更加适合学习者的心理和认知的特点。现如今我们教学所使用的听力教材过于规范,导致学生在实际交往中交际能力较弱。然而电视新闻作品作为真实语料被用来作为课堂的辅助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且增强学生的听力能力。

如果真实语料能被引进课堂作为辅助材料,既可以事半倍又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际交往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电视新闻材料有其“声,像,图,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特点将会给枯燥的课堂增添色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在电视新闻方面对真实语料的输入做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但它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理解真实语料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真实语料输入现状,提出将真实语料导入课堂的有效途径。希望真实语料能在不久的将来被运用到课堂中去,促进教学课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Erwin Tscirner.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the role of digital video[A].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2:305-319.

[2]邱东林等.国外听力教学和研究前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熊婷婷.真实英语口语语料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

[4]孙本尧.新闻作品评析[M].新华出版社,1987.

[5]剑秋.新闻作品评析[M].新A出版社,1985.

[6]付承梅.真实语料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使用[J].黑龙江史,2013(9).

[7]李翔一.试论真实语料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3(8).

【基金项目】三明学院2015 校级、2016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611311033。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5)

由于FGM的概念最初是应宇宙技术对超耐热材料的要求而产生,所以在过去十几年里,其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金属/陶瓷等无机小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相比之下,有关聚合物梯度功能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更缺乏较系统和深入的理论认识。聚合物种类不同,使其内部形成梯度结构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关于聚乳酸梯度材料制备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常见的几种制备方法比较如表1所示。

1.1温度梯度场法YaoDG[6]将不相容的两组分PLA和聚苯乙烯(PS)熔融共混,通过设计退火过程的热接触面和温度梯度,使两者产生梯度结构的相分离,利用环己胺将PS溶解,制备了梯度微孔结构的聚乳酸功能材料。ZhangW讨论了模压成型中两种退火方式(接触退火和压缩退火)的几何条件(上下退火板的间距、压缩率)和模具表面材质(不锈钢、聚四氟乙烯及聚二甲基硅氧烷)对PLA和PS共混物相结构及梯度微孔尺寸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改变模具的表面形态、压缩比、模具的几何尺寸、退火温度和时间可实现材料孔隙的尺寸、孔隙尺寸梯度,甚至密度梯度的控制。WashburnNR[8]将PL-LA放在温度梯度环境下退火,制备了结晶度梯度变化的PLLA材料,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因其结晶度不同产生的纳米尺寸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异。MaHY利用特制的模具,通过温度梯度诱导结晶的方法制备出轴向和径向上具有梯度导向微管结构的小口径PLLA支架材料。模具底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内置杆和顶部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利用两种材料导热系数的差异在轴向方向形成温度梯度,聚乳酸在轴向温度梯度诱导下产生相分离,制备轴向具有梯度结构的导向微管。而采用不锈钢为壁材,聚四氟乙烯为内置杆材和底材的模具,则在半径方向上形成温度梯度,即可制备径向梯度导向微管的PLLA支架材料。通过聚合物的浓度、热传导温度和不同热传导材料的选择可调控支架材料的微管尺寸和微管的导向方向。

1.2控制反应法TanHP将1,6-己二胺/丙二醇的混合溶液逐渐注入到竖直固定有PLLA膜的试管内,则PLLA膜表面沿竖直方向梯度胺解,引入梯度排列的胺基,并利用戊二醛在胺解的聚乳酸表面固定生物分子胶原,制备了胶原梯度分布的PL-LA支架材料(见图1)。沿胶原梯度增加的方向,其亲水性明显改善,可促进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CaiKY[11]和孔婷婷采用梯度碱水解的方法在PLLA基材表面引入羧基梯度,然后共价偶联胶原蛋白构建胶原蛋白梯度。他们借助接触角仪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表征其-COOH密度梯度和胶原蛋白密度梯度,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明显的胶原蛋白梯度,该材料可用以研究内皮细胞在梯度表面的黏附状态和运动趋化性。WuJD在聚乳酸三维中空支架上采用梯度胺解,并通过戊二醛偶联方法将明胶梯度分布接枝到PLLA材料上。与明胶均匀分布的聚乳酸支架材料相比,梯度支架材料能够更好地提高软骨细胞的黏附和发育能力。BernardoV采用可控浸渍的方法,将竖直放置的无定形PLA薄膜渐近地放入到油浴中制备结晶度梯度变化的PLA薄膜。经生物试验发现,细胞对膜结晶度的反应不同,细胞的分布受PLA膜的球晶空间组织的影响。

1.3组分用量调控法在制备聚乳酸梯度材料中,通过预先控制组分流量形成组分梯度变化。MeredithJC采用微型注射泵将聚己内酯(PCL)溶液以一定速度注入PDLLA溶液中共混,注射器每间隔一段时间抽取共混溶液。将注射器内组成梯度变化的PDLLA/PCL溶液铺展到玻璃板上刮膜后,放置在与组成梯度方向正交的线性温度梯度场中退火,即得到组成梯度和结晶度梯度正交变化的PDLLA/PCL材料(见图2)。通过注射泵的流速、注射器的抽取速度和时间、退火温度梯度等控制组成梯度和结构梯度的变化。SungHJ利用同样的思路制备了组成和结晶度梯度正交分布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PCL膜,并研究了材料表面性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聚集、增殖能力的影响,借此确定用于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的最佳组成和加工条件。SimonJrCG制备了组分梯度变化的PLLA/PDLLA材料,并采用红外显微镜及其图像分析技术表征组分梯度结构,纳米压痕法测定梯度材料的模量,运用自动荧光显微镜法对聚乳酸梯度材料上细胞增殖进行迅速的筛选。SinghM通过控制PLGA微球和PLGA/CaCO3//TiO2复合微球的加入量制备了组分和硬度呈梯度的三维组织PLGA支架。ShiJ采用静电纺丝制备PLGA高孔隙的纤维网,通过控制蛋白质溶液的注入速度在竖直固定的PLGA纤网表面沉积浓度梯度分布的蛋白质。细胞培养发现,具有电纺纳米纤维网和表面蛋白梯度结构可以改善细胞和支架的交互作用,也影响细胞扩散。王晓庆等采用电纺丝双喷头技术制备可由远端向近端降解的梯度输尿管支架,且两种质量比的PLGA/PCL可满足支架管的力学性能要求,并探讨了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PCL/PLGA)梯度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的体外降解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管的微观结构,发现支架由纳米级纤维构成,具有多孔状结构,尿液可自由通过管壁,即使支架断裂同样不会造成梗阻。顾书英等采用非织针刺层叠法,通过配制不同质量比的聚乳酸/天然纤维组分制备具有梯度结构、全降解、隔热、隔音、降噪的聚乳酸/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内饰件,将聚乳酸纤维、天然纤维混合,经阻燃剂处理后均匀梳理,然后铺网成片材,针刺、热成型制得复合纤维毡,其中聚乳酸纤维为中空短纤维。纤维毡具有多层次结构,即:聚乳酸的线性大分子结构、天然纤维的高结晶取向结构;聚乳酸纤维的半开孔式中空结构、天然纤维微纤间孔隙结构和纤维间的空隙结构。这种特殊梯度结构使其具有隔热、隔音和降噪功能,吸震降噪频率范围拓宽,作为运输工具内饰件时,提高了乘客舒适性。通过控制组分配比使材料形成“受迫”梯度。BourbanPE将含有5%β-磷酸三钙(β-TCP)的聚乳酸挤出料放置于模具中心的纸质圆筒内,而含10%β-TCP的PLA挤出粒料放在纸质圆筒外,在超临界CO2发泡前即抽去纸质圆筒,通过控制发泡过程中模具芯部和外部的冷却速度制备TCP组分和孔隙率梯度分布的PLA材料。BühlerM将PLA和玻纤的混合纱线按梯度设计要求卷绕到金属模具框上,加热模压,超临界气体使熔融的PLA纤维发泡制备玻纤含量和孔隙率梯度变化的聚乳酸多孔复合材料。通过设计,玻纤的排布能够控制到毫米范围。

1.4粒子滤出法宋莹通过热压-盐析法,按致孔剂(NaCl)粒径从大到小,将PLA、PCL、羟基磷灰石(HA)、NaCl复合物叠合热压,去离子水洗盐制备孔径梯度分布且具有较高弯曲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支架材料。刘玮健[28]采用改进的溶液浇铸/粒子沥滤工艺,将PLLA与不同粒径致孔剂顺序浇注成膜,制备了双层和多层孔径梯度变化的PLLA泡沫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材料内部界面存在一定的扩散现象,且界面处孔的连通性好,通过调整致孔剂粒子的粒径以及PLLA与致孔剂的比例,可有效地调控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压缩强度等参数。张裕刚等采用溶剂浇铸/真空挥发/粒子沥滤制备了孔径、孔隙率径向梯度变化的PLA多孔支架材料,梯度材料各层的孔径、孔隙率可通过致孔剂用量和粒径的调节进行控制。于潇采用氯化钠为致孔剂,根据需要将10%PLA、80%壳聚糖和10%明胶设计成底部为致密结构,表层为网状结构的梯度孔径支架,比较PLA-壳聚糖-明胶支架对成纤维细胞的粘附效果发现,梯度孔径支架上黏附的细胞明显多于均匀孔径支架,可见梯度孔径支架能提高种子细胞在支架上的接种率。WhitedBM采用双喷头共静电纺丝技术,通过合理控制两喷头位置,制备组成梯度分布的PLLA和聚氧化乙烯(PEO)纤网。将其放入水中去除PEO组分后,置于模拟体液中生物矿化,即可得到表面沉积有磷灰石的孔隙梯度分布的PLLA支架,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联用对其结构进行表征。GongXingH等采用逐级降低氯化钠的粒径和用量分层溶剂浇铸来构造支架的梯度结构,并通过致孔粒子沥析法制备孔隙率大于90%的聚乳酸轴向梯度支架材料,其厚度沿纵向方向约1mm,经TGA结果分析聚乳酸梯度材料内部没有盐粒子和溶剂的存在,此研究为后续制备大孔梯度支架材料提供了参考。ShahrzadGhaffariMosanenzadeh等采用微粒浸出技术结合压缩成型方法,通过将聚乳酸粉末和颗粒混合,并转移到压缩模具里面加热加压,最后将微粒水中浸出烘干,获得多孔梯度结构的泡沫吸音制品。经性能测试表明,其厚度为200~600μm,与均匀结构增强泡沫材料的吸声能力相比,聚乳酸泡沫材料的孔隙率与最大隔音吸收系数均增加20%,其具有良好的性能,达到了特殊领域应用的工程设计要求。

1.5溶解与扩散法AgariY采用溶解与扩散法将PLLA/PEO的氯仿溶液注入放置有PLLA膜的容器中,PLLA在溶液中溶解,两聚合物间相互扩散,通过控制溶剂的温度、扩散时间等获得厚度方向上具有梯度组成的薄膜。制备的PLLA/PEO梯度材料具有比均质共混膜和纯PLLA膜更好的降解性能,其力学性能也比均质共混膜更好。WatanableY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Ti/NaCl复合材料,然后放入100℃的热水中洗盐,将得到的Ti多孔材料放置于PLLA熔体中,则熔体扩散迁移进孔隙中并呈梯度分布,即形成Ti/PLLA梯度材料,该材料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可达到医用金属植入材料的要求。制备的材料具有微结构和性能梯度,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

1.6叠层法朱兴华和刘洪泽将PLGA50/50和PLGA75/25两组分按不同配比分别浇注成膜,干燥后按成分梯度叠合粘接形成PLGA梯度膜,并讨论在37℃、pH=7.4的磷酸缓冲液体外降解过程中,膜材料的表面形貌、分子量、pH值、失重率、吸水率等,结果表明非均匀的PLGA梯度膜具有比单成分膜及共混膜更加平稳的失重性能。张胜民通过叠层法制备了一种仿生结构的梯度复合支架材料。该叠层梯度复合支架材料为3层或多层多孔结构,由透明质酸、PLGA、PLA、Ⅱ胶原、β-TCP和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制成。沿叠层自上而下,无机材料含量梯度递增。叠层梯度支架材料孔径为50~450μm,孔隙率为70%~93%,降解速率可调,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好,能适应软骨细胞共同培养和生长因子或小分子多肽的复合,可用于软骨的同时修复。LiaoSS采用叠层流延成膜的方法制备了3层nano-HA/胶原/PLGA的梯度复合膜,其中膜的一面是含8%nano-HA/胶原的PLGA孔隙膜,可允许细胞生长,另一面是光滑无孔隙的纯PLGA膜,可抑制细胞黏附,中间层则含4%的nano-HA/胶原。复合膜中PLGA组分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nano-HA/胶原赋予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优异的骨传导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引导组织再生的膜材料。WehmllerM制备了具有5层分级结构的头骨再造植入材料。其中外部结构层是不同含量的PLLA、PDLLA和TCP热压而成的4层紧密层,可对头部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而内部层则由PDLLA和碳酸钙经超临界CO2发泡而成,多孔的发泡结构更有利于头骨的生长。

1.7快速成形技术快速成形技术(Rapidprototyping,RP)基于离散-堆积原理,是高柔性的数字化加工方法。该技术是将CT或磁共振成像(MRI)获得的医学断层扫描数据,经三维重构为数字化模型,再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造既具有所需形态,又有适当孔径尺寸和孔隙率的立体结构的支架材料。低温沉积技术。XiongZ采用低温沉积技术将PLLA的二氧六环的液态浆料通过点到点的精确控制,挤压到低温环境中,经冷冻凝固,相分离,冷冻干燥,可以实现3个级别的连续梯度孔隙PLLA/TCP支架的制备。其中,通过结构设计和成型过程得到100μm以上的宏观/三级孔隙,由NaCl颗粒致孔得到10~100μm次级/二级孔隙,由相分离形成10μm以下的微观/一级孔隙。动物体内试验证明,此PLLA/TCP梯度支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骨再生诱导特性。此外,LiuL结合多喷头技术,将多种材料成形到同一结构中,获得了可控的具有梯度生物功能和力学性能的PLGA/TCP梯度支架材料。他们首先利用三维CAD技术将支架模型分层处理,得到支架二维截面数据信息,根据每层的截面数据,多喷头以特定方法生成与该层截面形状一致的薄片,这一过程反复进行,逐层堆积,最终制备出梯度孔隙结构的支架材料。三维打印技术(3Dprinting,3DP)。SherwoodJK等利用TheriForm3DP设备制备了多层骨/软骨三维支架。其典型过程为:将粉末材料铺层,按照零件的截面形状将粘结剂喷涂在粉末材料表面,使粉末材料粘结成形,后处理通过焙烧去除粘结剂。支架上部采用PLGA/PLLA构成的软骨诱导部分,孔隙率为90%,有肉眼可见的交错通道以利于细胞植入;下部是PLGA/TCP的骨诱导部分,孔隙率为55%,以保证临界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利于骨内部生成;中间过渡部分是由梯度材料和梯度孔隙构成以防止层间剥离。生物试验结果表明该支架的力学性能可满足体内植入和全关节置换的需要。RoyTD同样采用3DP制备PLGA/TCP微孔梯度分布的支架材料,其中孔隙梯度分布、孔隙大小、孔隙间的通道大小可控,有助于促进新骨的生成和颅骨缺损的愈合。

1.8其它方法WatanableY采用直接挤出法和等通道转角挤压法成功制备了硬度梯度分布的PLLA功能材料,并利用维氏显微硬度仪表征其硬度梯度分布。直接挤出过程中,挤出流体的中间层在拉伸应力下流动,而表层在剪切应力下流动,在挤出材料内部形成取向分布,形成轴向硬度对称分布的PLLA棒材。而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法,通过控制挤出过程中PL-LA的剪切变形的分布可制备硬度梯度倾斜分布的棒材。李志忠将PLA、壳聚糖、胶原3种材料借助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复循环萃取,成功制备三维多孔、双性能的骨-软骨复合梯度支架材料,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骨-软骨组织工程的理想支架材料。SchillerC采用热压/气体发泡制备了梯度结构的Ca3(PO4)2/CaCO3/PLA生物降解植入材料。他首先热压降解速率较慢的结晶形PLLA和Ca3(PO4)2组分,使之构成致密的外层,然后在模具中添加降解速率较快的无定形PDL-LA和CaCO3,并通入超临界CO2。相对于结晶型PLLA,CO2会在无定形PDLLA中“浸入”更多,从而使PDLLA和CaCO3组分发泡构成多空的内层,其孔隙范围为200~400μm。致密的外层可避免头皮上的纤维组织长入,并提供必要的机械支持和保护性能,而多孔结构的内层可允许骨细胞的生长。刘海涛将聚乳酸/1,4-二氧六环/水混合溶液加入高速离心旋转的圆柱形聚四氟乙烯模具中以形成浓度梯度,高速旋转的模具迅速浸入液氮中凝固成型,以保持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浓度梯度,冷冻干燥3天除去溶剂得到具有径向梯度孔隙结构的管状支架材料。徐海星以PLA为基质材料,添加电极化β-TCP,制备均匀分散的电极化β-TCP与PLA芯材,再以静电自组装和偶合交联将透明质酸和壳聚糖及神经生长因子附于芯材表面,制备成分和孔结构双重梯度的三维仿生电极化梯度孔神经导管。利用热致相分离技术和糖模板法可获得定向高通透性、梯度孔结构。该神经导管的梯度孔层由两种不同孔径的多孔层组成,内层β-TCP/PLA层致密,具有纳米级的孔结构,外层CHS/HA自组装层疏松,具有微米级的孔结构。李亚楠等基于热力学非平衡现象,将聚乳酸(PLA)-聚氧化乙烯(PEO)-氯仿溶液置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的开聚乳酸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牛瑞琴等•放体系中干燥,自组织构筑了PLA-PEO复合体系内部的梯度相分离结构。随着体系远离平衡状态,PLA富集在能量流出的空气侧,PEO则富集在能量流入的底部,膜的组成在能量流动方向上形成梯度分布,并随体系远离平衡状态呈增大的趋势,而热力学平衡状态是影响梯度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DengkeYin等配制了不同聚乳酸百分率的壳聚糖(CH)-聚乳酸(PLA)共聚物,与两种类型的骨胶原共混,采用组合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重叠、热熔和冷冻干燥等),来制备组分梯度结构的骨胶原/壳聚糖-聚乳酸支架材料。在支架内部,骨胶原含量的变化从上层到下层与壳聚糖相反。支架呈疏松多孔状结构,具有梯度均匀的孔径大小和孔隙度、梯度膨胀指数和单层压缩模量。骨胶原/壳聚糖(CH)-聚乳酸(PLA)支架在组分、组织和性能上类似于关节软骨细胞外的基质,在关节软骨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聚乳酸梯度材料的应用前景

聚乳酸梯度材料与相同组成的均质材料相比,具有许多特殊和优异的性能。其中聚乳酸梯度材料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中有潜在应用,如以疏水的雷帕霉素作为模型药物,制备的PLGA梯度材料作为药物缓释材料载体。医用材料也是聚合物梯度材料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梯度材料主要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如骨、软骨、肌腱、牙等支架材料。骨骼中骨细胞密度由内层向表层是逐渐增加的,人体骨是由海绵质向致密质逐渐变化的梯度结构,要求骨组织工程支架不能是简单的单一结构。如由4层PLLA、PDLLA和TCP的致密层和1层PDLLA和TCP的发泡层构成的聚乳酸梯度材料可满足对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Ca3(PO4)2/CaCO3/PLA材料是具有降解速率较慢的致密外层和降解速率较快的发泡内层的梯度结构,可作为头骨的植入材料。其中聚乳酸梯度材料的三维多孔结构,有助于细胞的生长、养分传输和代谢产物的排放;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好,降解速度和吸收速度可以调控,适应细胞或组织的生长;外部致密层提供一定的力学性能,可满足植入材料的要求。此外对聚乳酸进行表面修饰以形成胶原梯度和明胶梯度,可促进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用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还有用于血管移植的组织工程支架和医用植入材料的Ti/PLLA梯度材料等。除此之外,聚乳酸梯度材料还有望应用于工程领域、日常用品等领域。如玻纤含量和孔隙率梯度变化的聚乳酸复合材料除可用于骨移植、组织工程以外,还可以用于日常用品、包装材料等领域。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6)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从2003年12月开始,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相继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禽流感”)。我国的广西隆安县、湖北武穴市、湖南武冈市等地也发生了禽流感。作为档案工作者,在全国人民防治禽流感的关键时刻决不能袖手旁观,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抓好禽流感防治档案的实际行动投入到防治禽流感战役中。各地档案部门应组织精兵强将,积极请战,主动参与本地防治禽流感指挥部工作,做好禽流感防治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农业、卫生、交通、质检、工商、科技、商务、海关、财政、学校等单位的档案部门更应积极做好本部门的禽流感防治档案工作。

1. 抓紧做好禽流感防治档案的收集工作

禽流感防治档案是在禽流感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文件材料。已发现疫情的地区,要做好公布疫情、扑杀、消毒、隔离、免疫等工作中的档案收集。未发现疫情的地区,要抓紧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和疫情应急预案的收集工作。要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大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大户防疫档案的收集工作。禽流感防治档案收集的重点是禽类在饲养、运输、屠宰、销售、监测、防疫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具体收集范围是:党政机关及主管部门制发的禽流感防治文件及召开的会议、的信息等相关材料,尤其是各兽医防治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形成的疫情监测、检疫网络、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基层防疫队伍建设等项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扑杀和强制免疫补偿经费的文件及会计核算材料;禽类饲养过程中的饲料、饲养管理、疫苗接种、防疫等过程中形成的登记表、统计表、观测记录等材料;禽类在运输过程中形成的准运证、运输记录、车辆消毒剂及记录、运输日志等相关文件材料;禽类屠宰过程中形成的检疫、准屠文件、杂质处理、屠宰日志等文件材料;禽类销售中的动植物免疫证、进出货登记表、检验审批表、仓储记录、销售记录等文件材料;打击禽类产品走私活动和加强禽类市场的管理和疫病检测工作的文件材料;各类学校重点收集学生返校登记表、体温检测表等文件材料;卫生防疫及其科研部门主要收集禽流感防治的培训、临床、信息、化验、测试等材料;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形成的疫苗的生产、储备文件材料;农业、卫生等部门在禽流感防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禽流感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和对疫区、高危人群的医学监测、预防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等等。

2. 做好禽流感防治档案的整理工作

禽流感防治档案应作为日常工作与本单位相关门类档案合并整理。具体来讲,文书文件材料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规定分年度、分类别、分保管期限进行整理,按事由排列,在最低一级类目下编件号,按件装订、装盒,编制归档文件目录;电子文件材料按《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要求在通过检测确定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的前提下,按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或按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进行分类,按事由排列,在最低一级类目下编小流水件号。电子档案应记录成光盘保存。为了保证禽流感防治档案的完整性及利用的查全率,各立档单位应为本单位禽流感防治档案建立机读或手工专题目录;其他材料,如科研、会计、照片档案等,可按有关规定整理。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7)

在铁基超导体中,超导相紧邻着反铁磁相出现,因此人们猜测反铁磁自旋涨落有可能是铁基超导体中超导产生的机理。要确定超导机理,最基本的信息是要知道超导能隙函数的结构 — 在动量空间中电子对的强度和相位。在由声子机制引导的传统超导体中,超导能隙函数在动量空间中的各点有相同的强度和相位(s波对称性),而在由自旋涨落引导的超导体中,超导能隙函数在由反铁磁自旋涨落的特征波矢Q所连接的两个费米动量上会呈现相反的符号。因此,动量空间中就会出现零能隙的平面(超导能隙函数为零处)。如果零能隙的平面与费米面相交(交点称为节点),那么低能的准粒子态就会在节点附近出现。

但是对于铁基超导体来说,费米能级处有多条能带穿过,从而产生了分别位于点和M点处的彼此不相连的二维空穴型和电子型费米面。由于空穴型和电子型的费米面形状、大小都相似,因此这些费米面之间的准嵌套就会产生特征波矢位于Q=(π,π)处的自旋涨落。如果这种自旋涨落导致了电子配对,那么在空穴型和电子型的费米面之上,超导的能隙函数就会符号相反,从而导致所谓的s±波对称性。

一个具有s±波对称性的超导体,其低能的准粒子激发谱与传统的s波超导体无法区分,这是因为费米面上不存在零能隙的节点。的确,穿透深度测量以及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观察到超导能隙的大小在所有费米面上都为有限值,没有零点的存在。因此为了区分s±波超导体与传统的s波超导体,必须由对相位敏感的实验来确定空穴型和电子型的费米面上超导能隙函数的相对相位。我们的目的就是从理论上解释并预言各种对相位敏感的实验所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而确定铁基超导体中超导能隙函数的结构。另外一方面,为了考察磁性与超导间的关联,研究自旋密度波的存在与否对超导性质的影响也是重要手段之一。之前的研究关注的多是均匀超导体的性质,但是,当超导体中存在由杂质和外加磁场所引起的不均匀性时,所表现出的一些物理现象有助于分析超导序参量的对称性以及磁性与超导间的关联。为此,我们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理论上研究自旋动力学,着重于自旋磁化率受杂质和外加磁场的影响。分析和研究自旋磁化率受杂质和外加磁场的影响时,重点研究s±波和s波对称两种情况。

2. 理论上研究当杂质和外加磁场在系统中引起自旋密度波时,自旋动力学随之而产生的变化。

2. 异形磁电复合材料磁电系数频率响应的研究报告人: 吴高建

主要内容:

近年来由于磁电效应在传感器,换能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人们一直致力于对磁电复合物中磁电效应的研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磁电电压系数是关键因素之一。一般而言,磁电材料有三类:单相材料,混合复合物和层状复合物。单相材料(如Cr2O3,BiFeO3)的居里温度远低于室温,并且磁电效应非常弱,这使得利用单相材料制造应用器件非常困难。混合相的磁电复合物在室温下可以获得较高的磁电系数,然而由于烧结过程中组分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以及极化过程中的困难,也限制了其在实际器件中的应用。所以人们把目光转向层状磁电复合物。层状复合物不仅避免了组分间的化学相互作用,还能有效解决渗流和传导的问题,从而获得较大的磁电系数。层状磁电复合物一般采用环氧化银之类的粘合剂将磁致伸缩相和压电相粘接起来,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同时也弱化了界面耦合,使得其磁电系数的实验值总是小于理论估算值。所以很多工作致力于改善层状复合物的界面耦合以提高其磁电系数。人们发现,传统的层状复合物大都通过切向应力进行耦合,若设计出圆柱形结构、盘-环结构的磁电复合材料通过法向应力耦合,能有效提高界面耦合,从而提高磁电效应。 另一方面,实验和理论都表明,当外加交流磁场的频率与复合材料的机电谐振频率(EMR)一致时,磁电系数与低频时相比会有1到2个数量级的提高。然而高的谐振频率会带来显著的涡流损耗,从而降低能量转换效率。相比于平面谐振模式,弯曲谐振模式可以降低材料的谐振频率,减小材料的尺寸。另外,增加材料的尺寸也会降低谐振频率,但这又会大大限制其实际应用价值。

综上,界面耦合和谐振频率是影响磁电复合材料磁电系数的两个重要因素。盘-环结构的磁电复合材料是以法向应力进行耦合的,本人曾经针对这种结构提出了一理论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预测出材料的谐振频率,以及磁电系数与外加交流磁场频率的关系,还可以看出影响其磁电系数的几个材料参数。将该模型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到较好的验证。这一理论结果发表在20xx年12月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圆环或圆柱形磁电复合材料的磁电效应的实验报道。文献报道采用电镀和无电镀的实验方法制备出了PZT-Ni双层和Ni-PZT-Ni三层的圆柱形磁电复合材料样品,并实验研究了其磁电系数与偏置磁场,交流场频率和样品尺寸的关系。但尚未建立严格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说明有关实验结果。

本研究将首先着重于理论模型的建立,以压电和磁致伸缩相的本构方程为基础,从弹性动力学方程出发,分别严格推导二层和三层圆柱形磁电复合材料的磁电系数的频率响应模型,并与文献中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比对,充分体现各种影响磁电系数和谐振频率的有关因素。其次,通过实验样品的制备,进一步验证理论预测的峰值磁电系数和谐振频率与样品尺寸和有关材料物理参数的关系,从而优化材料的尺寸结构,选择最合适的压电相和磁致伸缩相材料,并研究磁电系数对外加强偏置磁场的响应关系,提高实际应用价值。

审查小组成员: 肖振军教授、童培庆教授、张宁教授、马余强教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万建国教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时间: 4月16日周一下午两点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8)

在高考地理主观题当中背景材料通常以两种形式呈现:其一是学科内综合,以某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该区域相关地理要素;其二是多学科综合,则是以最近政治热点和历史史料为载体考查地理综合知识。在高考地理命题中材料出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区域图、统计图)、表格信息等。那么我们怎样去认识材料、解读材料,成功把握命题人的出题方向并做好地理试题呢?下面笔者就以例子来详细阐述如何把握地理主观题的背景材料。

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下面为喀什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

材料二:喀什位于我国最西点,总面积111 794平方千米,总人口39 794万人(2010年末)。其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8千米。喀什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30多种矿产。石膏储量居全国前列,蛇纹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喀什是南疆的交通枢纽,交通比较发达。

(1)简述喀什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解题方法】明题意―阅材料―忆教材―找重点(针对文字信息)

审题干―读图名、图例―析本质―用原理(针对图像信息)。

【思路分析】文字材料与图表信息往往与题目设问紧密相连,只有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成功发掘其隐含信息。对于“(1)简述喀什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这一问,不难看出出题人是想考查我们有关河流水文特征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了喀什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然后我们再回忆教材有关河流的水文特征的阐述可知河流的水文特征包含有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通过材料二中喀什位于我国最西点说明喀什身居西北内陆,这样就说明了喀什地区气候为大陆性气候,河流为内河流,河流流量小。通过所学河流泥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和降水强度。我们通过地形图可知该区域地势起伏并不大加上降水又少,对泥沙的携带能力较弱,更加重要的是该区域植被稀疏,所以含沙量并不大(这里并非含沙量的典型区域可不必考虑该要素)。喀什地区不仅纬度偏高,而且地势高,导致河流有结冰现象。或者通过喀什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可知在冬季平均气温都低于0℃,同样可以推断出该结果。我们知道河流水位的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等因素。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在图中很难看出,但是我们运用所学和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可知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同时因为冬季有结冰期,所以喀什地区河流在冬季有断流现象。我们知道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但是不管怎样就西北地区河流水能均都不怎么丰富,所以不用考虑。我要强调的是为什么水能和含沙量可以不用考虑,那是因为这两个方面在西北地区的河流表现并不突出,也不是出题者的意图。如果是黄土高原上的河流那就必须考虑含沙量了,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9)

二、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原因

(一)误解了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概念

英语学习者和教师都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文化,“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但是,教学双方在很大程度上,先入为主,认为在目的语的学习和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就应当是目的语文化。作为英语的学习者,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学习英美文化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或中国通史便是匪夷所思。有的高校也开设了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如《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中国传统音乐》、《书法与美术》、《中国名著选读》、《古诗词选读》等。这些课程对增加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大有益处,但是这些课程绝大多数是选修课,不仅课时少、授课时间集中,而且多数是大班教学,课程本身不受学生的重视,授课教师上课时不用英语讲授。这对于肩负跨文化交际、传播祖国文化重任的英语学习者来说,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习得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跨文化交流,以致表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

(二)忽略了英语教学中的“社会文化观”

教育者提倡采用多元文化(multi-cul-ture)的观点或文化多元主义,即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并不排斥母语文化[3]81~85,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认为要理解儿童如何认识世界,教师必须对儿童的家庭和同伴的文化有所了解。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除少数是外籍教师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他们和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从宏观上是一致的,那么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则可以通过英语交流他们共有的文化知识和信念,通过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共鸣和互相认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带入课堂比较多的显然是母语文化,教师则不能忽略这一点。虽然学生拥有不同的家庭文化或种族文化,但他们却拥有相同的社会文化。教师不仅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学生的对话和信息的交换,也要促进相同文化中的学生的互相认可和互相尊重[4]。

(三)抑制了“先前知识”的作用

图式理论认为我们的先前知识(priorknowledge)可以促进或增加学习任务的转换,也能够抑制或干扰我们新信息的获得(Leinhardt,1992;Alexander,Kulikowich&Schulze,1994)。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在基本掌握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要受到母语及其他经验的影响。这种来自母语与其他知识经验的迁移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5]前者指汉语语言现象和英语语言现象相异,如“借酒消愁,愁更愁”英语为Drinkingworsensdepression;“以人为本”英语为Peopleareourmatters。后者指汉语语言现象和英语语言现象相同或相似,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insheep’s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thesame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twicebeforeyouact。认知建构主义的学派之一———有意义接受学习(meaningfulreceptionlearning)的论者认为建立新信息与熟悉信息的联结是认知学习的关键(Ausub-el,1968)。我们不应狭隘地把新信息和熟悉信息局限为同类知识中的先行习得和后续习得。[6]121-123换言之,可以理解成英语认知过程的目的语(新知识)和母语文化(熟悉知识),并且构建两者之间的“有选择的联结”(Ivie,1998)。由此可见对先前的母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三、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够成功地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在广阔的工作领域和生活领域,交流的信息多种多样,有政治、经济、科学方面的,当然也包括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交流后两个方面的信息时,大都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甚至优秀者能够用英语进行补充,但却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的文化,很显然就造成了文化交流的“逆差”。这种交流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的内涵绝对不同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提及的信息。鉴于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可以平衡甚至逆转这种文化“逆差”现象。

(一)在教科书中增添中国文学及文化作品

教材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在文化信息交流时,有两个环节,其一是西方文化的输入,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输出。但是,现在的大学英语教科书,大都以国外的时文为主要材料,有的教科书引进了国外原版的语言和文化材料,选录的都是西方的评论、故事及其它体裁的篇章,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西方的语言和文化,较为细致和真实地理解了它们,成功地完成了西方文化输入。但是学生在介绍自身民族文化时,却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很难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出民族文化,不能完成民族文化的输出。鉴于上述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添中国文学及文化作品是必需的。当然,被引入的中国文学、文化作品本身就应该是经典文学,其译文也应当是经典的,同样是优秀之作。比如:四大名著的英文译本中的篇章、当代文学作品中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的译本等等。这些作品在选入教材时,可以采用全英文式的,也可以采用汉英对照式、笔者认为,也可以编撰出这样一本有关中国文学、文化作品的英语教科书以供学学英语的学生阅读和学习,并纳入考试、考察体系。这本教材的编写者应不仅包括英语语言学家,还必须有汉语文学家、汉语文学作品的译者、外国文学家、比较文学和文化方面的专家,群策群力,合力编撰出这样一本既能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又能学习中国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能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中国性、民族性的大学英语教科书。

(二)在听说课堂教学中引入中国化的材料

学以致用交流材料篇(10)

1人才交流中心人事档案的档案材料收集制度难以有效保障档案的完整性

由于人事档案是一个人成长经历的真实反映[2],随着单位职工的经历不断变化,其人事档案的内容也需要连续不断地补充与更新,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其人生经历。目前,因为职工人事档案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单位对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的职工人事档案内容缺乏了解,而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模式侧重于被动收接、保管、存放,对相关单位转来的归档材料基本不进行审核,平时也不会与用人单位进行主动沟通收集档案和提供档案利用。另外工资类材料,鉴定、考核、考察类材料,参加党团类材料、违犯处罚类材料等需要由相关部门转交到人才交流中心,这个过程要经过多道环节,也很难保证这些材料能完整归入职工的人事档案。如果人才交流中心的制度不完善、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反馈不及时,则用人单位对职工人事档案情况就会一无所知[3],就会导致许多归档范围内的材料流失,最终将造成职工人事档案内容不完整,在影响了档案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将可能会严重损害到职工个人切身利益。

2职工业务技术类等资料难以纳入人事档案

人事部门规定,人事机构受理的归档材料必须是正式、原件材料,复印件一般不可用[4]。这一规定造成职工业绩论文类资料,继续教育类资料,健康管理类材料,职称、培训、学分等证书类材料,奖励类材料等难很归入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的人事档案中,因为这些材料原件一般由职工个人保管,复印件又由于违反规定,很难归入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的职工人事档案中。而一个人的职业史、荣誉史是职工重要人事档案组织部分,另外这些材料恰恰在疾控机构的日常工作及职工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中利用率最高的,如果这些材料不能纳入职工的人事档案,则会对职工人事档案完整性造成严重影响,也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日常工作有效开展。

3档案调阅利用不便,影响档案的开发利用

对于疾控机构来讲,由于日常工作及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需要,要经常调阅职工人事档案,而在人事制度下,人事档案的调阅要经过多道手续,利用起来极不方便[5],也增加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策当前,政府对疾控机构的绩效考核、疾控机构计量认证评审、职工个人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均需要及时调阅利用人事档案。因此,笔者认为在人事制度下,县级疾控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但不应该放松,反而应该加强。结合日常工作经验,认为县级疾控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1.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教育。明确应归档的材料范围,使每个职工知道其人事档案应归档的材料,引导职工及时将相关资料移交单位档案室。

2.档案室为每位职工建立备份人事档案。将档案内容分为:履历类材料;录用、鉴定、考核、考察、聘用类材料;学历、学位、职称、培训、学分等证书类材料;业绩、论文类材料;健康管理类材料;工资类材料;奖励类材料;违犯处罚类材料;参加党团类材料;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等10个方面内容。本单位建立的人事档案内容侧重于职工的职称、培训、学分等证书类材料,业绩、论文类材料,健康管理类材料,奖励类材料。归档材料主要以复印件材料为主。

3.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应归档材料的归档制度。建立包括外出学习登记制度、学分管理登记制度、论文版面费报销登记制度、奖励证书登记制度、职称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学历学费报销登记制度等,这些制度具体交由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执行,以确保这些应归档材料及时归档;另外办公室人事管理人员及时将工资类材料、参加党团类材料、违犯处罚类材料、健康管理类材料复印件或原件移交本科室档案管理人员纳入职工备份人事档案。

上一篇: 信息工程监理 下一篇: 标准化汇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