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2 03:13:41

寄宿制学校管理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1)

首先,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群体居住,相对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二是寄宿学生远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应对潜在安全威胁的能力有限,需要学校加大指导,并通过加强管理,消除隐患。三是,现在独生子女学生居多,一旦发现安全事故,将会对其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了安全管理力度;一是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和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使安全工作做到有的放失。二是,对寄宿生实行封闭式管理,认真做好学生出入登记制度和清点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三是,严格执行值班老师24小时值班制度,定时巡查学校情况,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四是学校给全体学生购买集体保险,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五是商请公安派出所在学校设立民警办公室,协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其次,通过刚性规范,建立和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办好一所寄宿制学校确实不易,难就难在管理上。因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学校,既要管教育,又要管学习;既要管生活,又要管安全;既要管身体;又要管心理。因此,寄宿制学校的制度一定要针对本校的特点,因地制宜。真正使学校的制度有现实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科学性,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校。比如,我校根据本校实际采用了“网络式”管理体系,将学校的工作岗位分成安全管理组,辅导管理组,饮食管理组,后勤管理组等若干块,通过建立校长总体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岗位组长协助抓的管理网络,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每个人,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三,通过柔性管理,加强师德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确保寄宿制学校的良性发展。

寄宿制学校的老师集育人者,管理者角色于一身,是教师,保姆和父母三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对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来说,转换角色,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提供服务,固然重要,但是提供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是办好寄宿制学校,使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根本。所以,对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学业务方面,更应该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和爱心的培训。对教师的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行以教师对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为基础,通过启发、引导和支持对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的“柔性管理”模式。

第四,创建特色育人的教育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寄宿生生活质量。

在寄宿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将特色教育与寄宿管理相结合,以特色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学校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比如,我校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大特色教育的投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开设了趣味英语班、电脑班、绘画班、音乐班、体育活动班、智能活动班和手工制作班。用这些健康的娱乐活动来充实学生富裕的时间,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用以抵制不良诱惑。让寄宿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走进来后稳下心,安心寄宿生活下去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让寄宿生在艺术的教育氛围中“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 。特色育人的教育不仅全面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而且,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身心良性发展。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2)

【摘要】本文从两方面入手,谈论了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管理: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也参与宿舍管理,采用人性化的方法;二是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将宿舍管理纳入班级考核制度,运用制度化的办法。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科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宿舍管理;人性化;制度化

我校的住宿生是小学生和初中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亲,思想、情绪都不稳定,想家、不适应等原因使得他们很难专心学习。再加上饮食、卫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要管好住宿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让住宿生安心,家长舒心,领导们放心呢?这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只有当住宿生群体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团结活泼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时, 才能保证他们身心两方面都健康的成长,才能迈向学校管理科学化的轨道。因此,加强宿舍管理很有必要。

住宿生管理既要人性化,又要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可以使学生安心在校学习、生活,健康成长,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加以约束,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并使之规范化, 规范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凝练成一种素质。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住宿生的管理:

一、在学生中选出优秀的管理者,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1.奖罚分明,提高宿舍间的竞争意识

如果只采用奖励和表扬的做法,学生可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只采用惩罚的办法,学生将缺乏自信,同时影响师生间感情交流。因此,要采取奖罚分明的办法,对表现积极的宿舍要表扬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宿舍在批评的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取得进步。同时,在宿舍管理方面,可定期开展“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以此提高宿舍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宿舍间的竞争意识。

2.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选出管理能力强的、负责任的学生,组成管理队伍。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互相比较了解,管理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专门管理宿舍的教师定期召开宿管干部会议,总结经验、交流心得,逐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宿管干部是宿舍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效。

首先,要改变他们肤浅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参与宿管不是一种负担,能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发挥,得到锻炼,这是宿舍管理工作的关键之一。

其次,要做到分工明确,管卫生的管好卫生,管纪律的抓好纪律。对优秀的宿舍管理干部,学校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如期末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学校特别设定优秀宿管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宿管干部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管理作用。自然,他们也会把在宿舍的好习惯、好表现带到教学区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3.集思广益,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宿舍管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绝不能搞“一言堂”,剥夺了全体学生共同管理宿舍的权利。我们说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指的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民主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因此,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要通过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共同利益,最终产生最合适的一种管理办法。我们不能什么都要求统一,学生应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的管理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宗旨。老师、宿管干部和其他学生之间应该经常交流,了解他们对宿舍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管理思想,提高管理水平,使学校宿舍管理工作走上民主化、科学化的轨道。

宿管干部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如果能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宿管工作不但会变得轻松起来,而且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我们也就不会觉得这项工作枯燥和繁琐了。

二、不断完善寄宿生管理制度,使宿舍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1.建立适合本校的住宿生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强化住宿生养成教育,确保住宿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完善的住宿生管理制度。纪律是约束人们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共同生活目标的保证,是加强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刚进学校的学生生活习惯不同,许多同学作息习惯不规律,物品摆放不整齐,早上起床没有叠好被子的习惯,待人接物缺乏文明礼貌。因此,对刚进校的学生要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他们在短期内适应学校生活,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让他们不再依赖于父母,学会独立生活。

另外,通过组织《住宿生管理制度》学习竞赛活动,使每一位住宿生都熟悉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近年来,我校通过行为习惯竞赛、“文明宿舍”评选、奖励出色的宿舍管理干部等方法,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效果非常好。各宿舍之间你追我赶,在卫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校的宿舍管理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

2.勤检查、多评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自觉性还不太高,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单靠学生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制订的制度要得到圆满的执行,还必须注意督促和检查。每个宿舍都有舍长,各班也都设有男、女生宿管干部,每周召开一次会议,汇报情况,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可解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了以政教处、宿管干部、值日老师、少先队共同组成的检查组,量化宿舍内务制度、纪律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检查记录。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评。每天检查的情况及时公布,及时反馈到学生那里,表扬好人好事,指出有待改进的方面,及时激励,正确导向。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学生本人,令其改正,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过责己”,有效地遏制不良风气的形成。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检查、督促、评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良好宿舍集体的形成,也是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

3.让班主任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

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着,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很多学生只听班主任的话。因此,让班主任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非常有利于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

班主任经常光临的宿舍,无论是纪律还是卫生总比班主任从未到过的宿舍好上一大截。如果班主任对住宿生在宿舍的表现不闻不问,认为住宿生只要在班级表现好就可以了,在宿舍的表现无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宿管人员反映的情况采取敷衍的态度,无形中纵容了住宿生的违纪行为,也会使个别学生对宿管老师产生“你耐我何"的抵触心理,给宿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到了学校的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支持对宿管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校把宿舍管理作为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班主任对本班宿舍管理非常重视。在学校期末奖励时,获“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的班级宿舍也多数是“文明宿舍”。班级和宿舍考核相挂钩,效果非常好。

宿舍管理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不但要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养成教育,更要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宿舍管理工作的首位。人性化是未来宿舍管理的方向,制度化是宿舍管理的保障。只有把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才会使宿舍管理更上一层楼。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3)

二、管理寝室,提升素质

为创造整洁、文明、舒适、优美、规范的生活住宿环境,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需要加大对寝室的管理。为加强对学生寝室的有效管理,在安排男、女生分开住宿的同时,在寝室的安排上,要定室、定床、定位、定人,把同一个班的寄宿生安排在同一间寝室;如果一个班有多个寝室时,力求使多个寝室连在一起;若出现混合寝室时,也最好让同年级的混在一起,并使混合寝室中的班数最少化,在混合寝室中,同一班的学生须固定在同一区域的床位。这样既方便班级活动安排,又便于值班人员夜间核查学生人数。另外,班主任加强对寝室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选好寝室长,依托班干部,培养自律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意识,如讲究卫生、洗衣晒被、整理内务、勤开窗户、节约水电、按时起居、爱护公物、相互尊重、团结一致等,以此来强化对学生寝室的有效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对寝室的管理,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可把寝室管理纳入班主任考核与班级考核内容中,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的条件之一;制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损坏公物赔偿规定》等,用规章制度来制约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寄宿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积极进取、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优良作风,要充分利用“优秀寝室”“文明寝室”“星级寝室”等评比活动,激发寄宿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三、以身作则,倡导奉献

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能静下心、坐得住,立师德、比奉献。校党支部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八不准》等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以开展“做品牌教师,树个人形象,促学校发展”,“争先创优”,“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教师素质提高年”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品行。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因为许多工作都要求教师在八小时以外来做,且要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不计报酬,所以在做好广大教师工作的前提下,还需要学校党政干部处处起带头作用,发扬奉献精神,在值班督导、早晚辅导、课外活动、夜间巡查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顾全大局。要反对功利行为,树立模范典型,通过身边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和精神力量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进而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四、家校联合,共担职责

寄宿制学校初中学生在校时间长,且他们正在长身体、增智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家长与监护人的督促、支持、理解与配合,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职责。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通过家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电话沟通等方式,加强家校联合,进一步了解、促进、激励学生。在家校联合方面,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一张家庭联系卡,把学生家庭住址、父母情况、联系电话及任课教师的电话等记录清楚。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参观学生的食宿、学习等环境,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校内外沟通。同时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特别要抓好家长接送学生时的个别家访工作,密切家校联系。必要时与家长签订协议,如“防溺水教育协议”“交通安全教育协议”等,目的是要求家长培养学生在家时的安全意识与树立自身的监管义务意识,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开展活动,健康身心

对于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来说,学生食宿在校,因此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为活跃学校氛围,丰富寄宿学生生活,学校应多开展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如举办校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趣味体育比赛、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文艺晚会、学生辩论赛、读书演讲赛、各学科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特长,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学校还要组织开展敬老爱老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祭扫烈士墓,邀请老革命、老战士来校为师生国主义教育、革命优良传统讲座,并结合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节假日(如无烟日、禁毒日、交通安全日等)开展相应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与应对能力,培养其适应社会能力与成为合格公民的意识。另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到各村民小组中去宣传环保知识、防火知识等;倡导学生开展“节约零用钱,志愿献爱心”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班做个好成员”,培养学生养成发挥主体意识、弘扬奉献精神、体验道德教育、体会关爱他人的思想品格。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4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07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出现。笔者就以江西省广丰县某所寄宿学校为例,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理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改善住宿设施,营造良好的住宿氛围

首先,学校改善住宿设施。由于该校的学生宿舍没有设计用于储存衣物的衣柜,使学生的住宿生活十分不便。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投入大量资金为每间宿舍楼配置了储物衣柜、防蚊纱窗及穿衣镜等设施,除此之外,还要在公共走廊上安装晾衣架,改善原先的住宿环境。

其次,投入资金为学生购买标准餐桌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餐饮环境。具体做法是在餐厅设置了以年级为单位的碗筷消毒柜和储存柜,并购买微波炉、烤箱、蒸饭柜、冰柜等设施,为学生就餐提供便利。

二、培养住宿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优秀的学习生活能力

首先,应培养学生文明礼让的行为习惯。建立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具体可以通过建设文化墙、文化走廊、文化宿舍等方式来影响学生,加强他们对校园文化的了解。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利用周围一些优秀的人物或事迹来激励学生,各个班级可以利用每周班会时间来评选校园文明宿舍,并对其优秀事迹进行表彰,颁发奖项,通过这些优秀的案例来感染其他学生。

其次,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应在每层宿舍楼配置相应的生活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将脸盆、水桶、热水瓶、水杯、毛巾等生活用品都放置在统一的区域当中。此外,生活教师应定期对自己所负责的楼层宿舍进行考核,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每间宿舍的卫生状况及整洁情况评出A、B、C三个等级,并将一周内得分最高的寝室评为楼层文明宿舍,并对其进行表彰。对于一些卫生情况表现较差的宿舍,生活教师应要求宿舍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通过这种方式来杜绝宿舍的脏乱差现象发生。

最后,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能力。生活是一门大大的学问,尤其是对于没有过独立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难题,对于学生形成极大的考验,但与此同时,学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才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很容易萌发对独立的渴望,他们试图以简单冲动的方式去解决生活及人际关系当中的一些问题,且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当面对真正困难时,难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能力至关重要。

三、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与义务

首先,为了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络,学校可以与相关通信企业联手创建校园通讯平台,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一些重要通知通过平台及时传递给家长。

其次,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学校应至少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同时针对家庭教育知识举办一场知识讲座,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让家长了解到自己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学校必须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念,踏实走稳每一个脚步。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可以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

参考文献:

[1] 郝娜,王利.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5)

宿舍公物需要所有同学共同爱护,每年学校在维护公物方面都要花费不少的资金,个人认为新生入校时交公物押金,学生入住宿舍时,管理员将公物检查交接清楚,对宿舍公物阶段性的检查,出现损坏按程度赔偿,离校时,家具完好,押金如数退回或扣部分折旧费。学生自然会爱护本宿舍的物品。

二、对于物品的摆放方面:

宿舍内务的检查是每天都必须要进行的,我觉得物品的摆放应本着整洁、美观、方便的原则,体现出优美的环境和整洁的卫生,合理安排即可。

1、配放特制鞋架,鞋子统一放置。

2、洗刷间窗台上放置牙缸、牙刷。墙壁上安置挂钩,放置毛巾。制作脸盆架(大学寝室都有)放置脸盆。

3、用挂衣架晾衣服。

4、被褥的叠放,并不一定叠成豆腐块,学生自家被子不适合,或很难做到。只要被单统一,被子叠放整齐放置于床铺相同位置,被子上统一盖印有“弘德中学”的盖布也会显得很整齐。

学生也可适当装饰一下自己的家,只要不花哨,不零乱还是可以的。

三、卫生方面:

现在学生宿舍脏、乱,扔垃圾现象较严重,安排好舍长、值日生,保持好地面等公共卫生,桌椅卫生各自打扫保持好舍长督促监督。宿舍门口一定范围内门面卫生划分好,学生出入时顺手保持好。严厉打击不如公开曝光,将脏、乱、差的宿舍或个人床铺拍照张贴曝光,优秀的宿舍张贴表扬,要不就一周一评比张榜排名。让学生知荣知辱。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6)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推进,尤其是教学现代化的今天,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给学校带来更扎实的教学基础。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弊端,呈现滞后发展的态势。

一、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背景的不断转化,教育也迎来了特定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是,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大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且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安全等方面,因此管理、财务、后勤、相关院校等环节缺一不可,且需要进行紧密的合作,但是部分学校管理运行工作不健全,使得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脱节甚至是滞后,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学问题,也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其次,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学校人员紧缺,面对繁琐的管理问题,工作人员只能疲劳应对,加之,管理分工不明确造成的职能重叠和职位空缺,都让管理工作陷入困境。最后,办学质量良莠不齐,也给寄宿制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二、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核心原则

在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定的教育管理原则,遵循科学的管理理念,把握学校发展的总体方向,实现科学管理目标。

(一)教育为先原则

在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要遵循教育为先原则,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争取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多元发展奠定基础。在教育为先理念的指引下,管理教师要在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中找到重点,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水平。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在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家庭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都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更加需要学校的呵护与关爱。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管理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诉求,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升管理的总体水平。

三、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特点

(一)学生具有复杂性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在现代劳动力流动格局下,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学生住在学校里,由于缺少亲情的呵护,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极端表现。另外,小学生由于受教育条件不同,素质也会有较大差距。从经济条件来看,不同学生之间也会有较大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难度。

(二)工作具有较强的体系性

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体系性,管理工作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基于此,构建现代管理体系,对于提升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中,教师承担着比较重的管理任务,既要统筹协调教育工作,同时也要承担诸多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矛盾点,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体系性。

(三)工作受现代网络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和影响。不管是小学的学生还是教师,都受到网络多样思潮的影响,管理工作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何在网络时代保障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四、创新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教学管理

在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时候,要将教学管理作为工作中心,着力提升教学水平,在进行决策和相关工作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教师结构,提升教学的总体水平,同时也要兼顾平衡性。由于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创新工作理念,要努力做到教育的平衡,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管理

在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实践中,必须注重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尽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体系性,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现代很多小学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系统,要强化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利用网络丰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利用网络提高管理的总体效率。管理教师在强化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利用能力,实现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科学化管理。

(三)学校要着力做好培训工作

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对于具体工作,很多工作都需要管理教师去落实。基于此,学校要想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就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管理教师准确领悟学校管理精神,精准落实学校决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一方面,让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外校老师来学校开展座谈和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同时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不是一个孤立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管理体系中,寻求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是开展好小学教育工作的保障。基于此,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找到最科学、合理的寄宿制学校管理方式,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世平.浅谈山区寄宿制管理———洛河小学寄宿制管理经验[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21):37-38.

[2]高慧芳.寄宿制小学管理之我见[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33-134.

[3]庞恩学.对小学寄宿制管理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7(1):273.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根据我县实施集中办学,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远景规划,近年来取消了一些偏远的、生源较少的教学点,集中了原各个村校的学生到中心学校来寄宿就读,从周一至周五全部在学校学习、生活。由于学习环境良好,时间充裕,精力集中,情绪稳定,氛围浓郁,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学校寄宿生管理到位,教师个别辅导及时,同学互帮互助方便,既有利于后进生的查漏补缺和优等生的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据统计,近几年以来,寄宿生相对于走读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比走读生要高。此外,寄宿学校活动场地相对较大,电脑、图书、音像资料和文体娱乐器材较多,教师专业辅导次数足,学生训练机会多,同学交流切磋方便,这也为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创造了一般牧民家庭中走读生不易具备的优越条件。

2寄宿生的管理难点及应对策略

目前的牧区学生,80%以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娇惯任性、自私、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等毛病相对较多。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寄宿生生活方面的教育,如指导他们学会保管财物、刷碗倒水、洗衣叠被等,不断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学校实行规范的集体管理,坚持分时段点名制度和外出请销假制度,这就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和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宿管教师指导寄宿学生在群体共处中学会关爱、合作;在集体生活中,渐渐学会了许多体谅他人,尊重他人的为人处事方法,这对可塑性强的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有益处的。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宿管教师主管,班主任协助管理的方法,即每位宿管教师既是老师又是“保姆”,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细节都要过问,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如有些学生生病了,教师就得带学生到医院看病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可采用让一些责任心强的高年级学生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小学生同寝室生活的办法,由高年级学生教小学生一些独立生活的技巧,如整理内务叠被子、洗袜子等。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模仿学习,对高年级的学生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即增长了他们的才干,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又有效地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学校还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寄宿学生年龄小,分辨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如爱玩水,喜欢到危险的地方玩耍,做危险游戏等,这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寄宿学生离家较远,很多学生每周坐车往返学校,而无证、无牌、无驾照的搭乘车辆非常多,加上牧道狭窄不平,很不安全。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聘请交警、公安民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此外,抓好防溺水、防火等安全教育,严抓学生食堂管理,防止集体食物中毒,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等,都是寄宿制学校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8)

在义务教育的后期,我国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管理措施已经逐步完善,于是国家教育政策开始在农村中小学深入推进、不断调整发展布局,接下来集中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办规模化的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1]。这种办学方法不仅着眼于解决偏远农牧地区小学因为生源稀少而办学艰难或者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而且还让农牧地区的孩子相对在如此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享受到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可见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办学理念。然而由于牧区环境的特殊性,牧区寄宿制小学的管理问题引发了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关心,试想,当家长将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的时候,对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及娱乐网多么大的希望,想着学校能够承担起对孩子的部分监护职责,辅导学生的学习,保护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当让,这也是我们牧区工作者的职责。因此我以一名牧区教育工作者多年的经验,对牧区寄宿制小学的学校管理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牧区寄宿制小学学校管理的面临的难题

(一)硬件方面。首先是教学设施方面不够完善,虽然牧区小学在实行集中办学后,相对于原来的学校的办学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校园的建设、教室、图书馆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寄宿制小学,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长时间离开父母和熟悉的环境寄宿在学校,这对于孩子的身心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小学生长时间寄宿在学校,会感觉生活乏味单调,会直接导致孩子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学校必须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开展形式更加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给他们提供宽松舒适的环境,给小孩子提供比较丰富的刺激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小孩子呆在学校。

(二)管理方面。首先是管理人员的缺乏,由于牧区地处偏远,师资力量较内地来说非常之薄弱,因此许多老师既承担了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承担了学校的大部分管理工作,这么繁重的工作任务必然会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其次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同时随着时代的前进,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对自己的管理知识进行更新换代,不仅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激励竞争的学生。再次是牧区的老师年龄结构偏大,缺少青年教师。虽然中老年教师具有非常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对于管理和教学都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但是老年教师在接受新的知识和事务方面要弱于青年教师,更应为小孩子长期缺乏青年人的陪伴,这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学习方面都是不利的。

二、牧区寄宿制小学学校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宽厚、宽容不仅是一个学校管理者成熟的标志,而且是现代管理意识和民主作风的重要体现。对于牧区寄宿制小学的管理者来说,这更加显得重要,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那些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寄宿学校的纯真小孩子们。这些学校的管理者们更加需要与小学生们建立起相互关心、信任、尊重的、温暖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学校的良性管理来说尤为重要。当然,管理者们也需要处理好与 生活部的工作人员,不仅包括教师,还有工人的关系,因为他们是小学生的直接服务者。

小学生执行寄宿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为了更好的照顾好学生,这就需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任何时候都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帮助和指导。由于牧区环境比较特殊,环境相对来说有些恶劣,对学生的管理实行时间段负责人责任制的政策,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

(二)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家长放心,让教师更有干劲。首先要改善学校的校舍环境,特别要注意图书馆、仪器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让牧区的孩子能够享受与内地孩子相同的待遇,让孩子接收更多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其次牧区的条件艰苦,也是缺乏师资

量商务一个重要原因,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也使教师的工作时的心情改善,也能更好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教好学生。

(三)注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牧区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他们的年龄几乎都在5~13岁之间,这一阶段正是他们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由于父母远离身边,这就成了牧区寄宿制小学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每个工作社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为小朋友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结语

牧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比较完善和实用的“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响应国家集中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办规模化的农牧区寄宿制小学的号召,尽最大努力推进学校在安全、卫生、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管理的最优化,使寄宿制学校真正能够担当起“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草原之花”这样的荣誉称号,为我们的“中国梦”培养更多的筑梦者。

参考文献:

[1] 王虎元.牧区寄宿制学校发展探讨[j].青海教育.2012(9):82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9)

一、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学校不断地调整布局,以提高综合办学能力水平,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长的负担,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但是就目前寄宿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在刚开始进入学校的时候,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出现了内务整理差,卫生打扫不及时等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学生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中,还没有完全适应,或者是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比较自我,没有谦让与合作的意识。除此之外,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不足,也影响了学生生活习惯的提高,总之,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生活习惯不科学,不能合理地安排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了培养寄宿生在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需要对此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及时关心与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与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的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及生活指导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安全、卫生以及管理制度

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中,安全管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2]。学校应结合教学特点与人员分布情况,制订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在进出学校的人员管理中,要求门卫必须24小时值班,真正意义上做到严格管理进出学校的全体人员;学生进出学校需要展示学生证等在校证件,管理人员通过证件的识别可以有效地避免外校人员随意进入学校,保障了整个学校环境的安全;住宿人员居住环境的安全也要得到保障,学校要求学生在10点之前进入宿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进行宿舍人员检查,发现有学生不在宿舍的情况,应及时与教师、家长进行沟通,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状况,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除此之外,学校要安排楼长定期对宿舍进行卫生检查,对于表现较好的宿舍进行表扬,而对于卫生较差的宿舍要进行指导与批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宿舍生活质量。总而言之,建立门岗、宿舍的相关管理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安全,而卫生制度的建立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提高学校的执行力

加强学校各项制度的管理之后,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力,学校只有真正落实这些制度,才能够保障学生在寄宿生活中有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与管理能力,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各部门要明确各项分工,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并签订责任书,包括安全、卫生以及其他活动等方面,从而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与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安全、卫生意识,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建立有效的相互监督机制,每项制度落实到个人身上,按照要求去执行推进,并将落实效果与学校的评优评职等相关事项结合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制度落实的积极性,加强人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教育事业的全面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宿制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生活习惯、文明礼仪等各种综合能力,因此,为了保证寄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如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之外,还要具备完善的生活辅导技能;学校的生活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学校的,在招聘时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会讲普通话,有教育孩子或者学生的经验为佳,能够耐心地对待学生,指导学生生活与学习,在进入学校时要进行严格的培训,达到目标要求才可以上岗。而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综合管理能力,学校要定期开展生活教育培训,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议的讨论,制订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相关的技能与管理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更好地辅导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四)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

学校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管理观念,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在宿舍生活中,学生之间的感情是最亲密的,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的接触,更加了解身边的同学,而学校利用这种优势,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让各个宿舍通过推荐,选出管理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的学生来担任宿舍长、卫生管理干部等,并明确大家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让学生通过相互管理与配合,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宿舍管理的效果。但是由于主观意识的影响,个别学生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定期开展生活会议,让学生进行经验的总结与分享,并通过教师的帮助与引导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克服独生子女过于自我的意识,因此,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就产生了。寄宿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与学生的需求,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挑战。学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使其承担起生活与学习的责任,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寄宿制学校管理篇(10)

对留守儿童增多形势下的“全托式”农村寄宿教育而言,班级就是学生的全部天地,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从大处说,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关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从小处说,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关乎学生个人和家庭的未来发展。本文结合道戈拉斯・麦格雷戈的Y理论探讨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问题,为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研究现状

1.班级社会属性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班级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程天君在《班级社会学研究(上):诸论述评》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归纳。他认为,班级社会学研究主要有三类传统观点:一是把班级视作保护性的因而学生应该遵从的群体,可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客位班级观,包括“参照群体”“初级群体”及“共同体”班级观;二是把班级视作管理/控制性的因而需要学生服从的集体/体系,可称之为管理/工具主义的客位班级观,包括“社会系统”及“集体主义”班级观;三是价值评判色彩较淡而事实分析色彩较浓的“特殊社会组织”班级观。

相对于国外多视角的研究,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比较单一,往往陷入“非此即彼”的怪圈。国内学者的观点可分为三类:“初级群体论”“社会组织论”以及“中间派”;其中“中间派”包括“活动共同体论”(班级是一种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集合起来的并由协商建立的、有规则运行的活动共同体)、“折衷论”(班级是介于初级群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一种社会群体形式,且随学历层次不同而不同,因教育改革发展而变化)。还有学者持“基于抗衡的合作主义”的班级观。

2.寄宿制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农村寄宿制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布局调整、学校管理、学校的教师状况、生活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状况等方面;其中,对学校管理的研究涉及学生自主管理、全程管理、生活管理等问题。也有些学者对寄宿制教育管理持否定态度。实际上,在留守儿童增多的情况下,寄宿制这种办学形式能以学校监护形式来弥补学生家庭监护的不足,寄宿制学校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照顾和帮助。令人遗憾的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居高临下”,缺乏“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情怀。

二、班级社会属性分析

从组织形式上看,班级是学校的下属机构,众多班级构成学校这个整体,农村寄宿制学校亦不例外。但是否可以据此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级就是次级群体,或者说社会组织?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看,班级是初级群体,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级更是如此。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区分标准的。初级群体又称作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初级群体概念是20世纪初由美国社会学家C・库利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人总是从一些直接的、人数不多的、亲密的交往过程中形成最初的社会关系,由这些初级的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群体就是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性。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次级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般说来,次级群体规模比初级群体要大,成员较多,有些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

首先,从群体建立的目的来看,班级不具有次级群体的属性。次级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即次级群体是功利性的组织机构,像学校这样的正式组织是人们为了传承知识、传播文明而设立的。班级只是为了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本质上具有临时性和随机性。诚然,班级需要完成学校、甚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但是,班级是伴随着课堂教学兴起的“教学机构”。

其次,从成员间的互动关系来说,班级里的学生不具有社会组织中成员间的层级,不具有个人接触的间接性;相反,学生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学生交往的圈子大小随学生的个性偏好有所不同,班级里的全部学生甚至超出班级的学生都可能是每一个学生交往的对象,也就是说,学生交往具有开放性。

三、Y理论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Y理论的理论观点

Y理论是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06-1964年)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关于人性本质及相应管理模式的学说,它与X理论相对立。X理论把人性看得很坏,往往用咒骂、威胁和惩罚等手段进行管理,突出一个“严”字。而Y理论则认为人是勤奋的、富有创造性的,有责任感的,需要和寻求挑战的,对工作并不是绝对厌恶的;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1970年,管理学家莫尔斯和洛希两人提出超Y理论,认为X理论和Y理论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取决于对人的需要类型、管理方式、组织目标、工作性质和员工素质等因素。Y理论适合于所有的初级群体和像科研院所这样需要发挥成员自治责任和个人创造性的组织,也就是说,就是需要成员有更多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次级群体。

2.Y理论与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

有人称农村留守家庭是“类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是“制度性孤儿”。作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弱势人群,这些儿童面临诸多问题。问题的产生直接源自儿童父母监护的缺位,寄宿制办学形式以学校监护形式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不足,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照顾和帮助以弥补家庭监护的不足。因此,教师爱学生非常重要。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根据Y理论来管理班级的学生,就会奉行“爱”的教育理念,就会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让全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3.以Y理论重新审视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班主任的角色

如何发挥Y理论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巨大价值呢?就是要以Y理论的原则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人,应该始终处于正确的位置,承担恰当的角色,履行应有的责任。

(1)做学生的带头大哥,不能做孤家寡人

生活中,常常听人说,学生听老师的。对于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讲,班主任就是他们的带头大哥。学生听从老师的,这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要让学生听班主任的话,首先,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笔者以为,人格魅力由个人优点和特点组成。班主任必须将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完全展现给学生,从而俘获学生的心。班主任要表现出严于律己、勤劳俭朴、锐意进取等优点,要体现自己在教学上的追求与特色。其次,班主任要培养自己的“知心”学生。学生认识和接受老师有一个过程,班主任必须通过培养自己的“知心”学生来加快这一进程。

(2)做学生的学习伙伴,不唱独角戏

班主任是集教育者、管理者、学习者和研究者于一身的角色,学生是专职的学习者。两者的共同身份是学习者。不学习的学生是玩世不恭的,不学习的教师是不称职的。

班主任懂得学生、懂得学习,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鞭策者。首先,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要做好教师,首先要上好自己的课,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做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其次,班主任在课堂辅导中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

(3)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做狐朋狗友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到“三心”,即信心、细心、耐心;不要“二意”,即粗心大意、词不达意。

首先,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信心是力量之源,发现学生的一丁点儿优点要及时表扬;即使暂时没有发现,也要想方设法提前表扬。学生会讲信用的,对提前支付给他们的表扬信用,他们会加倍偿还的。其次,班主任要细心,以便发现学生的问题。通过学生的面目表情、走路姿势、言谈举止等,教师要敏感地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表现中的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择机而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班主任对学生要有耐心。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段,学生是八九点中的太阳。我们对他们欠缺最多的是耐心。家长对小孩缺乏耐心,那是一个家庭的苦难;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就是无数个家庭的灾难。

(4)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不做路人甲

教师是促使学生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重要他人”,班主任应该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课给学生做集体按摩。班会课要对学校工作和班级日常事务做传达、安排和处理,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给学生做心理按摩是班会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按摩采用专题讲座、学生演讲、唱歌等形式。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每天小结会给学生做补充按摩。小结,短则三五分钟,长则十余分钟,用一两分钟点一个问题,有时能达到点醒梦中人的效果。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给学生做特殊按摩。对问题学生,班主任要多关心,经常的按摩会给他们带来几缕阳光,化解他们思想上的疑团,解开他们的心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级是初级群体,这为运用Y理论进行班级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应该为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寄宿生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实现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原青林.英国公学的寄宿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6):42.

上一篇: 纪律作风提升年剖析 下一篇: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