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2:24

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篇(1)

德育的功能和作用是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觉悟,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德育在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结构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承担着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状况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更对社会发展有决定性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任,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实现培养意志坚定、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二、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大部分是初中毕业,基础差,年龄偏小,理解能力较差,加之部分初中学校没有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有些学生的德育基础太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成效。

2.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相对“滞后”。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在变化,现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已经多元化,但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仍沿用过去的教材,形式比较死板,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滞后性”,比如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还是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法律常识、就业指导等课,内容上还是讲一些条条框框,内容不新鲜,形式不灵活。

3.德育教育的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德育教育必须有时间作保证,但是由于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不到位,不少学校仍然沿袭以前教学模式,课程开设较多并且难度较大,所以德育教育安排的时间有限,特别是中职学校实行“2+1”学制后,德育课的课时更难以保证,另外在专业课教学中,由于专业课教学任务重,书本内容偏多,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穿插德育内容的时间较少。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议

1.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德育课的基本理论,有时单从正面灌输,学生很难接受,我们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的形式外,还可以通过辩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社会实践等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需求,增强德育课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使德育教学更具吸引力。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课教师自身素质。针对现在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政治课大学本科毕业的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和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的情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鼓励政策,激励职业学校中部分专业的富余教师通过自学、脱产或半脱产学习培训及函授等形式进修,在学校内培养一批专业合格的政治课教师,德育课教师自身还应树立和强化科研先导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课题研究理念,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进行教情、学情研究,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还可从高等院校中选择一些热爱教育事业、思想好、素质高专业对口的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到职业学校任教,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课教师队伍。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中职德育教学要立足各专业特色,以专业引领活动,以活动激发兴趣,以兴趣增强技能,形成能使学生达到“认知、情感、技能”三者相结合的课外活动培养模式,此模式的构建,从理论上摆脱当前以课堂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不但克服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而且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情感认知水平及专业技能都得到提高。具体活动形式有如职业生涯设计、主题辩论会、模拟法庭,以及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可以拉近他们和德育教育的距离,使他们不再觉得德育课是空洞的、乏味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不仅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以及写作、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以增强德育课堂教学效果,课外活动是德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及延续,课堂教学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补充等辅助作用,注重两者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62-01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品质和能力,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从企业对就业者的要求来看,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可分为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职业素质:基本职业素质指所有"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主要体现在责任心、敬业精神、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是相应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特有素质,即良好的职业技能[1]。从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素构成来看,可以将职业素质分解为三大构成:身体素质、 心理品质、 思想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是从业者必备的、 对职业岗位工作起保障作用的因素,可称之为保障要素;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反映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工作并支撑从业者整个职业生涯所必备的素质,可称之为支持要素;而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是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 自我潜力发挥服务的要素,可定义为发展要素。那么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具体怎么实施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点着手。

1.建立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中心,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全面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职院校应该设立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全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其职责,包括收集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信息,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各方面信息参考;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校内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及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依据;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制订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探讨各门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建立具有本校中职特色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负责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交流职业素质教育课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探讨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建立向职业素质教育倾斜的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完善和创新高等职业人才素质培养模式,体现在实训模式和质量评价机制两个方面:一是从改革实习、实训模式入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充分实现实习、实训的最大价值。拓展"边实习边就业"、"预就业教育"的格局。在实习、实训中,将顶岗实习纳入学分制,将企业鉴定作为学分的评价依据,加大素质考核的分量,从而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衔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最大程度地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空间。二是探索向职业素质教育倾斜的人才培养技能评价机制,必须推行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实施"多证制"。中职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职业技能考试,应从设备、师资、制度上保证各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从事一门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水平等级的培训与鉴定,以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必须引入用人单位评价机制,把学生是否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作为素质培养的最终评价标准[2]。

3.加强就业与创业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根据生源结构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培养中职毕业生的良好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就业素质,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纳入中职人才培养计划,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分阶段、分层面进行就业指导。开展多种方式的就业指导活动:利用校园媒体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办好供需见面的双向选择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招聘活动;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办好校园就业专门指导网站,为学生搭建网上就业指导平台;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既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又可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用于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毕业论文,内涵。创业素质的核心是创业能力,需要创业者在青少年时代打好创业教育素质的基础,就要培养学生发现与捕捉机遇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毕业论文,内涵。毕业论文,内涵。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建设一支有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4.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中职院校的人文环境建设时,要将与学院专业设置有关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将企业文化的精髓作为中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源泉,中职院校的学校文化内涵与特色才能真正创立和形成。一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引进,如诚信文化、人本文化、尽职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非常重要内容。在中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社会现象及热点问题,以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将诚信、人本、尽职的道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引进。中职院应将企业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规章制度等,与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严谨态度和安全意识结合起来,建立起富有企业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3]。

5.培养优秀的职业化教师

中职院校可借鉴美国,以各州为主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做法,对职业院校现有师资队伍进行有计划的送培,在校职业教育师资班学习的学员,可按照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要求来进行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和教育学课程之外,还可设立有关专业教学方法及大类专业技能课程。当地政府可以借鉴日本经验,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任务,建立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系统。毕业论文,内涵。通过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师资实现对中职学生的高质量培养。在终身教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潮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很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中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环节上,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地实施。

参考文献:

中职教育篇(3)

一、首先对现阶段中职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职学院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乐观,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流于形式的态势,这其实是和中职教育片面的重视专业课程教育有着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的,但是在这里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够从根本的层面上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得到转变,没有能够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课堂教育以及实践教学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其实是并没有接受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的。当然,上文中提及到的结果是在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之下产生的,比方说学院的教学里面、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等,那么怎样才能够使得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情况得到转变呢,笔者认为是应当从根本的层面上重视起来职业道德教育的,站在学院以及教师的层面上应当予以职业道德教充分的重视。实际上来说,就是应当在中职课程中的每一堂课里面加入一定程度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是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让学生不单单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理论方面的职业道德知识,也能够在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的影响之下逐渐的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是中职生转化为职业者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

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对特定的职业价值内涵形成全面且明确的理解,并能够以此为基础形成较为完整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能够解决掉的是人们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职业行为中的理念态度以及规范方面的相关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到的职业行为都是需要体现出来服务民众以及服务社会的价值功能的。所以职业道德不单单是需要将做事方面的实际问题解决掉,并且做人方面的问题也是应当得到解决的。综上所述,从本质的层面上对职业道德进行分析,其实职业道德是决定这样一个人的职业行为、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品质的,职业道德逐渐的转化为职业化素质中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

2013年某市开展的一项会议当中,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企业其实都谈论到了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其中,这些相关的企业最为看重的毕业生的素质七十几就是:敬业、忠诚以及合作能力。他们提出的普遍性的观点是:“仅仅有技能但是却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他们的技能是难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所以,针对中职学生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是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够具有职业者的基本道德素养,比方说:勤奋、敬业、热爱工作等等,从而就能够使得顺利的实现由学生向职业者的转变,顺利的融入到职业环境当中,进而就能够使得中职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

自从进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W会生存”以及“学会合作”这四个教育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上文中提及到的这四个理念逐渐的转化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构成成分。实际上,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关键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道德培养观念已经逐渐的渗透到了其中,比方说美国的三个基本素质中涉及到的“道德品质”,其中就包含着“热爱工作、有一定的敬业精神、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等相关的内容。之所以对职业道德非常的重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职业技能是可以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培养出来的,但是职业道德却是一个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养成的东西。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职业人才培养出来,它是为既定的独特的人群,并以这个较为独特的人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的要求来培养人才的,并且是直接为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所以,使得中职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就能够为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四、增强针对中职在校生展开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想要在中职学院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不能够遵循传统的,应当大胆的开展创新,和学生的思想得到发展紧密的相互融合在一起。具体点来说,是应当站在学校的层面上来营造出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从而以此为基础开展校园卫华建设工作。学院应当重视在和谐上有所创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生活的整体环境中感受到什么才是“大爱”、什么才是“诚信”等等;与此同时也是应当定期的在学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方面的活动的,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接受道德的洗礼。

参考文献:

中职教育篇(4)

[关键词]

生本教育;师本教育;中职教育

职业教育要服务社会,应对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就必须培养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毕业生。就中职教育而言,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另一方面要了解用人市场,不论是了解学生还是了解用人市场,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在一种丰富、和谐以及充满生命感的过程中进行,这也是中职教育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意义上“,生本教育”一方面积极实践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依靠学习者的天性和潜能,激扬生命,促进人自身的成长,帮助人学习。

一、“生本教育”的意义

对于“师本教育”和“生本教育”的区别,郭思乐说“:我们似乎可以明确地发现师本教育的运行机制与生本教育的运行机制的区别。前者像皮带带动的两个齿轮,老师是大齿轮,学生是小齿轮,连带着运转,我们把那样的方式称为连动式;后者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激发式。”①如果说传统的以教师的教授为核心的教育被称为“师本教育”的话,那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本教育”。所以,生本教育所追求的就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本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全面依靠学生、为学生的自主成长而设计的教育和教学体系。在更广阔的层面上,生本教育还包含着以生命为本的意义。即学生作为成长中的生命所应当具备的权利以及所必需得到的呵护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教师要发生从教育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的转变;与此同时,学生作为学习者则转变为真正的独立主体。“生本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还原教育主体———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让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有利于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尤其是课堂氛围的形成。在课堂上,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二、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中职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1.中职教育生源差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确实存在鄙薄中职教育的思想:只有13.3%的职业学校教师认为职业教育很重要,13.8%的初中毕业生认为很有必要接受职业教育,15.6%的学生家长认为子女接受职业教育非常有必要,却有42.5%的学生家长认为子女上职业学校低人一等。②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现象,家长总是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入普通高中,不得已才会去读中职教育。在现实情境中,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与误区。与上普通高中考大学这条阳关大道相比,民众普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于是,上中职的学生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因为他们是被普通高中升学考试所淘汰的一类人。与此同时,这些孩子的家长又不忍心他们的孩子小小年龄就外出打工,于是被迫选择了上中等职业学校。就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外界给他们贴上了文化基础薄、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不高,甚至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低下的标签。而社会乃至中职学校和教师自己也在强化着这种刻板印象。这对于正确看待和客观认识中职生这一群体造成了困难。事实上,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看待中职生,他们往往只是在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发展不良的同时其他方面的智能可能却非常突出;另外,从生本的角度来看,这些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所谓的问题往往也是教师本位、学校本位和应试教育所导致的结果。若是这些孩子从一开始就能够在老师的了解、关爱和尊重下学习和成长的话,目前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消失。

2.教师结构不尽合理

生本教育追求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与此同时还需要能够全方位指导其学习的教师群体。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高素质、高技能的毕业生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教师团队。但是,我国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和“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两大问题。中职教育的特性在于要求教师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专家、学者,更重要的是同时还要成为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即业界所期待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许多中职院校的现任教师往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拥有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还有一部分则是很好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很难将所掌握的技能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总之,上述两种类型的教师都比较难以完全胜任中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另外,中等职业院校还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及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如,教师团队中缺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其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缺乏必不可少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工作技能,所以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要求。因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实践”为导向或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所以如果教学一线的教师不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就很难在生本的意义上做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乃至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

3.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双师型”教师也蕴含着对于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的要求,即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职业学校的教学应当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则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拥有技能,同时在整体素质与能力方面有着全面的发展与提高。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基础教育当中被诟病的传统教学理念、方法在中职教育领域依然有市场。中职教育的教学仍然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教学方法,课堂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为第一要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突出“以师为本”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和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割裂了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得职业教育的应有价值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而“生本教育”倡导创造性教学、提倡能力本位和行动导向为特征的“项目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对于追求“知行合一”的中职教育而言具有很好的适切性,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更是其真正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教学途径。但是,限于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滞后性,上述方法还很难获得教师层面的认可以及教学实践中的使用。

(二)中职教育的优势和机遇

1.国家的重视与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通过立法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199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法律地位;2002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5年,国务院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推进工作力度有增无减;200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施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指出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的通知》,此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中职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对中职学校的支持上,而且将政策落到了中职学生身上,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比如,在学生资助以及学费优惠政策等方面,2007年起,国家给予职校学生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2010年开始对所有农村和县域小城镇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给予1500元生活补助,并对来源于贫困县生源给予了学费减免的政策;2012年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农村、小城镇及城市困难学生减免学费,同时给贫困县生源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1500元助学金。由此可见,与普通中学相比,国家在助学金及学费减免方面对于职业学校有着明显的倾斜,可以说是把最好的待遇给了职业教育。对于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而言,在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就成为他们迫在眉睫的需要。

2.民众对职业学校认识的改观

在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的生源逐渐得到了稳定。生源的稳定和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生源的稳定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复苏创造了条件,也为中等职业学校走出办学低谷注入了动力。同时,随着国家及各地区一批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中职院校的建成与发展,其教育质量与学生的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这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些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在当前国内整体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境下,随着大批中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学生本人包括学生家长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改观,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信任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反过来又推进了职业教育生源的有序增加。总而言之,不论是从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来看,还是从区域发展以及学校与个人发展的角度去衡量,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持续重视以及各个层面对于职业教育的有序推进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考虑到了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求学者个体发展的需要。

三、“生本教育”给中职教育的启发

1.从“生本”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中职生

因为受到应试教育以及单一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的长期影响,中职生对于自己的自我认识、对于学业的认同甚至自尊等方面都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作为职业学校,首要的工作是对他们提供一个公正而且能够让其重拾信心的生活环境。而不是依旧用对待失败者的眼光以及态度去对待他们。这就需要学校自上而下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要能够发掘出中职生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更要对这些一度失去信心的弱势群体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宽容,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为合适的条件与土壤。

2.“生本教育”要求通过教学改革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生命力

“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改变了教育的活动模式、生态模式,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打破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从而教教材,讲教材的习惯,教师不能被教材所禁锢从而变成教材的传声筒;同时,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也要打破教材对学生自有创新大胆思维的禁锢,通过对师生双方的解放,才有可能促进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专业志趣。这种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管理与控制者的角色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与促进者,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其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鲁洁所说“,教育担负着两种培养与发展的任务:它不仅要教会人们去改选环境(客观世界),也要教会人们改变自我(主观世界);它既赋予受教育者以对象化活动的品质,又要使之具有非对象化(对象性)活动的品质,并使这两方面的品质在个体的人格上得到和谐协调发展。”①因此,教育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成长的整个历程,关注生命的质量。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与成全人的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所以在教学层面,生本教育提出从主要依靠教,转向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在管理思路上,生本教育要求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②

作者:李丽花 韩鹏羽 单位:陇南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武正林.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庄西真.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5).

中职教育篇(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8日

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一、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教育的突出优势表现在教学层次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教学管理的高效性。主要表现在覆盖面广、教育类型多、教育对象限制少、学习形式灵活、多种媒体并用、设施先进,等等。这些优势其实也正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转岗教育培训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日益旺盛,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日渐增大。网络教育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可以突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为不同地方的受教育者提供了便利。

当然,现在网络教育也有自身的劣势所在,体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还比较薄弱,实习实训场所和设施的建设难度大。由于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之中,教学常常异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较少,加上缺乏具体可感的校园文化氛围,素质教育往往难以实施。此外,自身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也是目前各类网络教育机构尤其是电大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大力开展网络教育

1、网络教育技术是高职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对网络教育高度重视,中央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以网络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体系,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在经过一年左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初步推广之后,国内相继涌现出了一批网络教育学院和机构,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人大、清华、北大、复旦等著名高等学府纷纷办起了自己的网络教育学院。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也开办了全国“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教育工程,目前已经有五百多家学校和机构成为其培训基地或培训点。网络是目前知识传播与更新最快的手段,所以应该在高职教育中开设出一些具有高职特色的网络教育课程,也只有充分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中素质与技能的培养。

2、网络教育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高校教学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的高职教育正进入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但高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实践教育环节投入不够、办学成本过高都严重限制了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规模化的发展。而网络教育是一种节约开支的教育手段,利用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演示、虚拟教室、虚拟实训等,可以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的有限资源。

3、网络教育是高职技能教育的有力补充,有助于体现出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教育技术手段,通过互动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随时提问、分组讨论、进行再学习等。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经典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网络是虚拟的空间,目前网络CAI(辅助教育技术)正充分利用这一点蓬勃发展。在高职的网络教育中,我们可以尽情地利用一些互动式的模拟与仿真,实现一些需要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的预准备。这就好像飞行员在真正飞行前的地面模拟一样,网络技术使更多的人可以共享这些训练设备与资源。

4、网络教育是继续教育的有利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进行继续教育,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节省资源,节省时间,是一种有效的再教育途径。

5、网络教育拓宽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市场。通过网络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走向城乡基层,更紧密地与企业、社会进行联系。针对不同的地区或社区,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施教学与模拟实训。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高职教育可以克服地理局限,扩大招生的范围,让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入校园来读书的人也有参加学习的机会。学校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网络教育模块,把相关课程的课件放在上面,让在外地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给上课的每位老师开通在线留言,让师生及时交流,增强互动,帮助学生学习。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校拓宽生源的范围,不再局限在应届生,还可以让那些参加工作了的,需要提高的人继续参加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网络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在网络教育的管理机制、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网络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中职教育篇(6)

一摘要:对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状况的分析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目前状况分析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目前状况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和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和学校的“中间站”,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

2.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摘要: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或四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非凡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和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21世纪后,传统的这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新问题分析

1.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目前状况和教学目前状况的分析

(1)学生现实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摘要: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

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据统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由1996年64.7%下降到1999年的33.4%,尤其是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重,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重,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毕业生就业困难,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方面摘要:

首先摘要: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

其次摘要: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

职业学校,非凡是职业入学校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中专的“专”字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摘要:

1)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这是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道德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端正,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摘要:

首先,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非凡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功能,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熟悉,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其次,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认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

同时,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征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探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教育观念上存有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摘要:只熟悉到职业教育和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非凡性熟悉不够,因而习惯于过去的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职校教学;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摘要: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的完成这项任务,是保证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非凡是德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笔者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摘要:

(一)德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包括以下部分摘要: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2.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5.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6.国情、厂(场、店)情教育

7.专业思想教育

8.劳动生产教育

9.职业道德教育

10.身心健康教育

(二)德育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摘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打造属于本校德育工作品牌。

2.建设两支骨干队伍摘要: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和,言传身教的功能。

(1)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碰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功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征,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摘要: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征结合起来。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摘要: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校学生的特征,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奇、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灌输教育摘要:通过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摘要: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摘要:根据学生特征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奇、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情感凝聚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大力实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3.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中职教育篇(7)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逐步认识到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口号,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等职业教育获得飞速提高。在新形势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科学管理、有效培养、大力提高的重要基础。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在思想政治和各方面的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一贯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历来注重对学生强行灌输和枯燥说教,没有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及改进教育方法,结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表现出双重人格。学生都知道诚信是做人的准则,可他们在考试时作弊却毫无羞耻感。我们的教育因重理论灌输而少实际结合,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脱离社会实际,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品德的培养将成为空话。

2.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表现,缺乏对个性差异和多样化的教育要求,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只是参照同一标准去评价。我们也少有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做法,无形中为学生设置了创新的心理障碍。学生不敢发表不同观点,没有学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没有创造的氛围。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新情况

1.学生人数和素质相对下降

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逐步增大,高校吸引人才的数量逐年增加,以前大量的初中毕业学生部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而是选择读高中进而考取大学,这样的情况下,客观造成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人数和素质出现了明显下滑的趋向,这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副方面的影响。

2.流动人口子弟占有一定比例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员流动,中职学校的学生构成中流动人员子弟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一些流动人员子弟他们跨越比较大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新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各种不适应。

三、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1.坚持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长期性

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的原则和规律,切忌急于求成和拔苗助长。教师应该多在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积累经验和总结规律上下工夫,多从德育教育工作薄弱点上着眼,找出长期困扰学校德育教育的深层次原因,让德育教育更好地为中职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2.坚持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一定要重点强调实效性,增强德育实效性应本着:适应当今、针对师生、领导重视、保障有力的原则,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踏实做好。只有切实把对德育工作由思想上的重视逐步转化为学校全员的自觉行为的时候,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四、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反思和办法

1.确立目标,做好规范和制度建设工作

德育工作目标是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德育工作目标不明确,德育工作的方向就不明确,就不可能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好。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生和社会的共识制订出学校总目标以及部门和个人的分目标,并抓好与目标相适应的规范和制度的建设工作。

2.抓好全体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

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认真贯彻德育大纲要求,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要有计划地对德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水平,将德育融入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育人环境。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增强教学的德育实效,以人为本,不让每一个学生落后。使“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一倾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感化下得以彻底扭转,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中职教育篇(8)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2.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校学生的特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灌输教育:通过开展“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大力实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5.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要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以此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教师与学生都是职校教育的对象,是德育新理念的新认识。教师既教学生,也教自己;学生既接受教育,也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相长和自己教育自己的德育氛围中,师生共同完善着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促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必须明确职业德育的特点,使职业德育的预期结果,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以争取最优的教育效果。作为职业教育者,应摆正自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 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合群 主编 

中职教育篇(9)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中职体育教学中对美育的思考正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美学研究领域的拓宽,非智力因素的广泛研究,人们从教学活动的审美性质和功能的角度来深化对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美的本质的认识,这也成了当前学校中职体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意义

将美育渗透到中职体育教学之中,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中职体育的需要,能使中职体育教学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效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教育和启蒙,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他们美的情操。(2)健美效应。健美是一种美的要素,强壮的身体就是美的象征。(3)激励效应。健美能引发青少年对中职体育活动魅力的认识和对中职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觉锻炼身体。(4)进取效应。中职体育教学引进美育,对中职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鞭策中职体育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进取。

二、体育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条件

美育并非体育教育的任务,但由于体育本身的特征所致,体育教学具有美育条件和效能,如:

(1)体育手段的具体形式是身体练习。人体在身体练习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节奏等基本要素和人体发展所要求的均衡,对称,比例等,也正是音乐,美术,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的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体育与艺术有着某种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实际上,不少运动项目本身就是运动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如艺术体操,花样滑冰,健美等,它们的审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2)中职体育教学中整洁合理的场地布局,队形成方,圆,曲,直的变化形式;教师优美,协调的示范动作等,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中职体育运动的美,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学生通过适宜生理负荷的身体练习,能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在武术,体操,舞蹈等某些艺术性较强的练习中,得到程度不同的美的享受。

三、中职体育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特点

中职体育不像美术,是通过图画中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来发展学生的视觉,提高他们辨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变化美和统一美,以及观察造型的庄重美和优雅美等方面的能力;也不像音乐,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等来塑造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启迪他们的思想和陶冶他们的情操;更不像文学那样用生动的语言艺术形象,唤起受学生的美感。由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中职体育的审美教育存在独特性。

从体育美学的观点来看,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协调发展的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的、熟练敏捷的、和谐的动作以及开阔的胸襟和坚毅的性格。通过中职体育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而且可以获得健美的体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包含了对美的表现、追求和创造。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他们对美的需求比普通高中生更迫切更实际。体育作为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一环,要充分发挥其审美方面的作用。如有的学生平时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体育非常好,运动中表现出了勇敢积极,顽强拼搏的作风,这也是一种体育之美,可以给自己增添许多自信。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体育中“美”的表现,可以有效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促进同窗间的友谊,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多向学生讲授中职体育交际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习得一个最拿手的项目,并把动作练“美”,从而为中职生在将来的社会交往中多打开一扇窗。

四、如何利用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中职体育的主要形式,体育的美育功能可通过体育教学得以实现。通过体育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端庄的仪表,文明的举止,这对学校美育任务的完成会有很大帮助。

(1)设计一堂课的时候,要适当从美学角度加以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布置是否有序;队形调度是否合理,均衡;教师仪表是否大方,雅观;示范动作是否优美,准确;讲解语言能否清晰,简练等等。看过不少精心设计的中职体育课,那课上队形的调动,练习的方式或简单明快,或妙趣横生,富于一种形式美,使科学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2)要求学生仪表端庄,姿态正确,举止文明,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身体姿态和体型,这应成为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少学生含胸驼背,毫无生气,这与平时不注意身体姿态关系很大。

(3)音乐与体育结合,可使二者相得益彰。它们的结合所产生美学上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它们自身的功能,体育课运用音乐可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有助于节奏感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体育课运用音乐要从美学角度加以考虑,注意所用音乐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是否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此外,音乐的速度,力度等还应和课的内容和各部分任务相适应。

(4)现在中职体育教学大纲,增加了舞蹈和韵律操的内容,这一内容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更直接,更有效的功能,中职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内容的意义所在,搞好这一内容教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美育

1.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2.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具有最佳美学结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感受和欣赏美3.教师在创造教学美的过程中也应把学生的审美心理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总之,我们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中职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使他们在中职体育世界里同样能感受到真正的美

参考文献:

[1]刘光梅.教育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中职教育篇(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即到2020年,力争形成适应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中高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利用高职教育带动中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中职教育的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应定位在高端,发挥引领、示范和骨干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难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在本地区老百姓心中仍然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忽视职业教育,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本地区有三所普通高中,一所职业中专,近几年我市中考考生在3000人左右,而三个高中招生规模达2500人,一部学生去沈阳、大连、锦州等地就读,还有一部分学生辍学或打工,留给我校的生源已经不多了。

(二)管理乱

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由于基础差,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想散慢,自我约束力不经。经常出现学生不上课、不听课、打架、混日子的现象,时常被叫到政教处接受处罚老师在学生管理存在压力。中职学校要花大量时间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

(三)人员缺

1.中职教育在专业教师数量上存在明显不足,个别专业师资数量严重缺乏,我校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教师明显缺乏,有的教师一人讲几科课程,既影响教学质量又加重工作负担。

2.个别专业授课教师为转行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有些专业已不适应社会人才需要,有的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长远规划,导致部分专业招不到生源,处于停办状态。该专业教师只能转行,去教其它课程。这些教师也需要一个重新学习新专业的时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握新专业特点。

3.没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本领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需要懂操作、技术过硬的教师去指导,工作中又缺乏与相关企业沟通,不能与现代企业需要的技能本领零对接。

(四)素质不强

中职教育的教师很多是从普通教育毕业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的,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很难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很多新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双师型比例和标准达不到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

(五)设备弱

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加大对中职基础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以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但仍有些学校的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实验室设备、实训基础建设还不十分健全,有些高端精密仪器设备无能力购买,做不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要解决上述所述的不足,需要政府、财政、教育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人认为最简单、有效、快速的办法就是利用高职教育来带动中职教育的发展,发挥高职教育的引导、示范、骨干作用。

三、高职教育带动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

(一)能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

现在,高职招生途径有普通高考和中职升高职考试,中职学生高考考试科目以专业课为主,上高职院校不是很难,这样能让更多的中职生接受良好的高职教育,消除了社会上许多人能说起职业教育的种种好处,却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就读中职学校的难题,解决中职学生出路问题,带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

(二)能带中职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

通过高职教师对中职教师的辅导、共培互聘,能解决专业师资数量缺乏、教学水平不足、管理方法落后的缺陷。

(三)弥补中职实训设备不足

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差、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要提高办学能力是需要大投入的。充分利用高职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办学资源是帮助中职发展的有利客观条件,是解决中职办学能力不足的最好办法。让教师到高职院校进修学习,带领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等方法,弥补中职实训设备不足,使学生增加动手操作技能。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中高职之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层次之分,而是一个共生体,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中职教育在坚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借鉴高职教育先进的发展理念,借助高职教育的丰富资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拓宽自己的办学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卫生院院感工作计划 下一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